第一篇:食品生产企业防止污染措施制度 DF
食品生产企业防止污染措施制度
食品安全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安全卫生问题,直接关系人们的身体健康,为保护顾客的身体健康,有效控制食品污染,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按照食品生产加工通用卫生规范的要求,本公司在原料采购、加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控制食品污染的条件和措施。
一、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通过培训,提高食品从业人员控制食品污染的技能。
二、建立食品原材料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污染。
三、保持食品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防止人为污染现象的发生。
四、建立食品加工设备和器具的定期清洗消毒制度,防止食品的二次污染。
五、每年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保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良好,符合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要求。具体控制食品加工过程污染的条件和措施
六、生产加工人员卫生要求及防污染控制措施,进入食品生产场所前应整理个人卫生,防止污染食品。应建立并执行食品加工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1、食品加工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上岗前应接受卫生培训。
2、食品加工人员如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或有明显皮肤损伤未愈合的,应当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3、进入作业区域应规范穿着洁净的工作服,并按要求洗手、消毒;头发应藏于工作帽内或使用发网约束。
4、进入作业区域不应配戴饰物、手表,不应化妆、染指甲、喷洒香水;不得携带或存放与食品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
5、使用卫生间、接触可能污染食品的物品、或从事与食品生产无关的其他活动后,再次从事接触食品、食品工器具、食品设备等与食品生产相关的活动前应洗手消毒。
6、非食品加工人员不得进入食品生产场所,特殊情况下进入时应遵守和食品加工人员同样的卫生要求。
七、食品采购污染控制措施
1、本公司实施原材料采购的验收把关质量管理,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不准使用,实行质量否决权。
2、本公司使用的原材料,添加剂均要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相关卫生标准和规定。
3、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质量发生劣变。在运输时不得将成品与污染物同车运输。
八、食品贮存污染控制措施
1、原材料、成品存放离地离墙,分类存放,定期检查,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2、仓库要保持清洁、无霉斑、蚊虫;仓库应通风良好,禁止存放有毒、有害及个人用品。
3、化学物品存放在制定的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防止污染食品。
4、包装材料在储存过程防止损坏和污染。
九、食品加工过程污染控制措施
1、食品生产加工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相关器具,具有保证产品质量相适应的原料处理、加工、贮存等硬件设施。
2、食品生产加工工艺流程设置应当科学、合理。生产加工过程应当严格、规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食品交叉污染。
3、食品生产加工周围不得有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蚊虫;设置相应的防鼠、防蚊蝇的有效措施,避免危及食品质量安全。
4、食品加工过程的运输要有专门的符合食品要求的工器具,防止运输污染。
十、废弃物防止污染控制措施
1、应制定废弃物存放和清除制度,有特殊要求的废弃物其处理方式应符合有关规定。废弃物应定期清除;易腐败的废弃物应尽快清除;必要时应及时清除废弃物。
2、车间外废弃物放置场所应与食品加工场所隔离防止污染;应防止不良气味或有害有毒气体溢出;应防止虫害孳生。
十一、清洁和消毒
1、应根据原料、产品和工艺的特点,针对生产设备和环境制定有效的清洁消毒制度,降低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2、清洁消毒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清洁消毒的区域、设备或器具名称;清洁消毒工作的职责;使用的洗涤、消毒剂;清洁消毒方法和频率;清洁消毒效果的验证及不符合的处理;清洁消毒工作及监控记录。
3、应确保实施清洁消毒制度,如实记录;及时验证消毒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十二、化学污染的控制
1、应建立防止化学污染的管理制度,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制定适当的控制计划和控制程序。
2、应当建立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制度,按照GB 2760的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
3、不得在食品加工中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非食用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4、生产设备上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活动部件若需润滑,应当使用食用油脂或能保证食品安全要求的其他油脂。
5、建立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品的使用制度。除清洁消毒必需和工艺需要,不应在生产场所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化学制剂。
6、食品添加剂、清洁剂、消毒剂等均应采用适宜的容器妥善保存,且应明显标示、分类贮存;领用时应准确计量、作好使用记录。
7、应当关注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的情况,鼓励采取有效措施减低其风险。
十三、物理污染的控制
1、应建立防止异物污染的管理制度,分析可能的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并制定相应的控制计划和控制程序。
2、应通过采取设备维护、卫生管理、现场管理、外来人员管理及加工过程监督等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食品受到玻璃、金属、塑胶等异物污染的风险。
3、应采取设置筛网、捕集器、磁铁、金属检查器等有效措施降低金属或其他异物污染食品的风险。
4、当进行现场维修、维护及施工等工作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避免异物、异味、碎屑等污染食品。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顾客身体健康,本公司将严格控制食品在采购、贮存、加工过程中的污染,通过预防措施防止或消除食品危害的发生。
第二篇:浅谈防止水体污染的主要措施
浅谈防止水体污染的主要措施
摘要: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自净能力即水体的环境容量,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关键字:危害、水污染、防治措施 目录:
一、水体污染现状
1、地表水
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以污染程度大小进行排序,其结果为: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其中,辽河、海河、淮河污染最重。综合考虑我国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Ⅰ、Ⅱ类标准只占32.2%(河段统计),符合Ⅲ类标准的占28.9%,属于Ⅳ、Ⅴ类标准的占38.9%,如果将Ⅲ类标准也作为污染统计,则我国河流长度有67.8%被污染,约占监测河流长度的2/3,可见我国地表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
2、地下水
我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污水灌区)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污染呈上升趋势(金传良等,1996)。
具体而言,根据北方五省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199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资料,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69个城市中,Ⅰ类水质的城市不存在,Ⅱ类水质的城市只有10个,只占14.5%,Ⅲ类水质城市有22个,占31.9%,Ⅳ、Ⅵ类水质的城市有37个,占评价城市总数的53.6%,即1/2以上城市的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至于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触目惊心,2 01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监测资料表明,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仅有443眼,占评价总数的22.0%,符合Ⅳ和Ⅵ类水质标准有880和629眼,分别占评价总井数的43.7%和34.3%,即有78%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如果用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总井数中,仅有328眼井水质符合生活标准,只占评价总数的31.2%,另外2/3以上到监测的井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卫生标准。
3、海洋水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2009年,近岸海域监测面积共279940平方千米,其中一、二类海水面积213208平方千米,三类为18834平方千米,四类、劣四类为47898平方千米。
按照监测点位计算,一类和二类海水比例为72.9%,比上年上升2.5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6.0%,比上年下降5.3个百分点;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21.1%,比上年上升2.8个百分点。
二、水体污染物及其危害
水污染的危害归根结底是对人类的危害——郑伟
造成水体水质、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水体底泥质量恶化的各种有害物质(或能量)都可叫做水体污染物。水体污染物从化学角度可分为无机有害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有害物、有机有毒物4类。从环境科学角度则可分为病原体、植物营养物质、需氧化质、石油、放射性物质、有毒化学品、酸碱盐类及热能8类。
1、无机有害物
无机有害物如砂、土等颗粒状的污染物,它们一般和有机颗粒性污染物混合在一起,统称为悬浮物(SS)或悬浮固体,使水变浑浊。还有酸、碱、无机盐类物质,氮、磷等营养物质。无机有毒物主要有:非金属无机毒性物质如氰化物(CN)、砷(As),金属毒性物质如汞(Hg)、铬(Cr)、镉(Cd)、铜(Cu)、镍(Ni)等。长期饮用被汞、铬、铅及非金属砷污染的水,会使人发生急、慢性中毒或导致机体癌变,危害严重。
2、有机有害物
有机有害物如生活及食品工业污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有机有毒物,多属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质如农药DDT、六六六等、有机含氯化合物、醛、酮、酚、多氯联苯(PCB)和芳香族氨基化合物、高分子聚合物(塑料、合成橡胶、人造纤维)、染料等。有机物污染物因须通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分解和氧化,所以要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使水质变黑发臭,影响甚至窒息水中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
3、病原体污染物
病原体污染物主要是指病毒,病菌,寄生虫等。危害主要表现为传播疾病:病菌可引起痢疾、伤寒、霍乱等;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肝炎、小儿麻痹等;寄生虫可引起血吸虫病、钩端旋体病等。
4、含植物营养物质的废水
含植物营养物质的废水进入天然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耗去水中溶解氧,造成水中鱼类窒息而无法生存、水产资源遭到破坏。水中氮化合物的增加,对人畜健康带来很大危害,亚硝酸根与人体内血红蛋白反应,生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输氧能力,使人中毒。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是形成亚硝胺的物质,而亚硝胺是致癌物质,在人体消化系统中可诱发食道癌、胃癌等。
5、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指在开发、炼制、储运和使用中,原油或石油制品因泄露、渗透而进入水体。它的危害在于原油或其他油类在水面形成油膜,隔绝氧气与水体的气体交换,在漫长的氧化分解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水中溶解氧,堵塞鱼类等动物的呼吸器官,黏附在水生植物或浮游生物上导致大量水鸟和水生生物的死亡,甚至引发水面火灾等。
6、热电厂等的冷却水
热电厂等的冷却水是热污染的主要来源,直接排入天然水体,可引起水温上升。水温的上升,会造成水中溶解氧的减少,甚至使溶解氧降至零,还会使水体中某些毒物的毒性升高。水温的升高对鱼类的影响最大,甚至引起鱼的死亡或水生物种群的改变。
三、水质三大污染源
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1、工业废水
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据199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资料显示:这一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共539亿吨(不包括火直电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09亿吨,占69%。实际上,排污水量远远超过这个数,因为许多乡镇企业工业污水排放量难以统计。
2、农业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药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我国目前没开展农业面上的监测,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亿公顷耕地和220万公顷草原上,每年使用农药110.49万吨。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惩的国家之一,每年表土流失量约50亿吨,致使大量农药、化肥随表土流入江、河、湖、库,随之流失的氮、磷、钾营养元素,使2/3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污染的危害,造成藻类以及其他生物异常繁殖,引起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的变化,从而致使水质恶化。
3、生活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据调查,1998年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184亿吨。
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全国有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目前850多条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致使许多河段鱼虾绝迹,符合国家一级和二级水质标准的河流仅占32.2%。污染正由浅层向深层发展,地下水和近海域海水也正在受到污染,我们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水正在不知不觉地减少。
四、水体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1、减少耗水量
1.1 减少消耗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的利用,一方面感到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浪费又很严重。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许多单位产品耗水量要高得多。耗水量大,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1.2 循环利用
通过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降低单位产品用水量,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都是在实践中被证明了是行之有效的。
2、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可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治理结合起来。
3、产业结构调整
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工业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然能力,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起到发展经济,控制污染的作用。关、停、并、转那些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也要对耗水大的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要减少水稻种植面积,走节水农业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4、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的污染。要解决面源污染比工业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难度更大,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行控制。
5、开发新水源
我国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节约潜力不小,需要抓好节水工作,减少浪费,达到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用水量。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于缓解山东华北地区严重缺水有重要作用。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净化海水等可缓解日益紧张的用水压力,但修建水库、开采地下水时要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6、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
水资源规划是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工农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与其他规划同时进行。
合理开发还必须根据水的供需状况,实行定额用水,并将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资源统一开发利用,防止地表水源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切实做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
利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作用,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化,促进污水管理及其资源化。为了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在管理上应从浓度管理逐步过渡到总量控制管理。
第三篇:饲料厂防止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制度
饲料厂防止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制度
一、目的
建立生产过程中防止交叉污染的管理制度,防止因控制或人为操作不当造成交叉污染。
二、适应范围
适用于生产操作过程中交叉污染的控制。
三、职责
1.生产员工负责该制度的具体实施; 2.现场品控负责实施过程的监督。
四、具体内容
为了防止交叉污染,饲料厂的选址和设计要求最大限度地防止饲料贮存、生产加工过程中受到污染,厂区周围无污染源,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隔离。
现生产部起草《防止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制度》,从以下方面对如何避免生产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做出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
1)合理安排生产顺序,要尽量避免交叉污染。按照“无药物的在先,有药物的在后”原则制定生产计划;生产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饲料时,应根据药物类型,先生产药物含量低的饲料,再生产药物含量高的饲料;
2)建立生产线清洗操作规程。生产含有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饲料产品后更换另一品种时,应使用豆粕或玉米粉等原料对生产线进行清洗。用于清洗的原料只能回置于同品种产品中,并保存《生产线清洗记录》(配合料该记录含在《中控岗位操作记录中》)和《清洗料使用记录》;
3)盛放饲料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含有药物添加剂的饲料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器具应标识清楚,并保证器具专用,不得交叉混用; 4)原料贮存期间严格按照《原料仓储管理制度》进行,避免交叉污染。5)生产设备每天进行清理,及时清除残存料、粉尘积垢等残留物,并填写《设备清理记录》。
6)各岗位人员严格按照《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打扫生产场区环境卫生,在更换品种时,对大料、小料投料口要及时清扫,清除桌设备上、地板、墙壁等处的粉尘及残余物。
7)生产内勤每周不定期时抽查一次生产区环境的清洁情况,并填写《生产部卫生检查记录表》。
8)从事引起粉尘量较大的工作,如称量、粉碎、投料等,应尽量靠近排尘口,并将动作放轻,经常擦拭工作间及工作台表面,减少积尘。
9)当发现或怀疑物料受到交叉污染时,应立即报告技术经理,分析原因,做出处理决定,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0)正在进行生产时,使用的器具、已经领取的核心料及小品种原料要有明确的状态标志,标明器具或核心料及小品种原料的名称,以防器具混用或核心料及小品种原料混淆。
11)中控工应具备岗位资格证书,具备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避免因岗位操作不熟练造成串仓现象;
12)严禁不同车间(配合料车间、核心料车间和预混料车间)人员随意串动,生产工具相互串用。
13)运输用车辆、工具、铺垫物、遮盖物必须清洁,不得将原料、成品与易燃、易爆、有辐射及有毒、有害物品的污染物混装、混运。
五、相关文件及记录 1.文件
1)《原料仓储管理制度》 2)《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2.记录
1)《生产线清洗记录》 YQ-SLS02-JL01 2)《中控岗位操作记录》 YQ-SLS02-JL02 3)《清洗料使用记录》 YQ-SLS02-JL03 4)《设备清理记录》 YQ-SLS04-JL04-(1-3)5)《生产部卫生检查记录表》 YQ-SLS02-JL04
第四篇:施工现场防止粉尘污染的措施
施工现场防止粉尘污染的措施
为给作业人员和周边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达到施工不扰民目的,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的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一、施工现场文明施工领导小组组长是防止粉尘污染第一责任人,并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二、工程开工之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及公司有关规定的要求,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可能产生粉尘污染的污染源指定专项的预防整治措施。
三、工地进出口主要道路和主要场所应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
四、现场进出口处设置冲洗车辆的洗车槽,对驶出工地的车辆作除泥除尘处理,避免将泥土、尘土带出工地。
五、建筑垃圾清理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理运输,严禁凌空抛掷,清扫场地和楼层以及翻架拆除架子应采取湿法作业,施工垃圾清运出场应按当地政府部门规定处理。
六、拆除建(构)筑物采用防尘密目网进行封闭施工,并配合洒水。
七、土方开挖时,堆土应集中,存土时间超过一个月的,应进行覆盖、固化或绿化。短时存放指定专人负责洒水降尘。
八、在易产生扬尘的季节,施工现场应定时洒水降尘。遇五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方和其它易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
九、市区内施工,要使用商品混凝土减少扬尘。经建设行政部门同意的因条件限制要设置搅拌机的项目应采取封闭、喷淋等有效措施防止或减少扬尘。城区外项目尽可能按以上要求控制。
十、施工现场应按卫生责任区进行清扫,保持清洁。
第五篇:食品生产企业饮用水源保护制度
饮用水源保护制度
为了加强****有限公司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我公司饮用水水源管理规定如下:
第一条 饮用水源保护区必须设有警示标志,标志范围内严禁闲人入内。
第二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
第三条 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限制和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
第四条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水井进行加盖处理,严格避免污染物进入,定时消毒,规范管理行为,在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五条 设立供水专管员,供水管理人员要建立饮用水源定期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公司负责人,及时处理。
第七条 发生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区域,必须迅速采取措施,通知有关取水单位,并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卫生、水务等相关部门。
第八条 出现饮用水水源受到严重污染或威胁供水安全等紧急情况时,公司应采取强制性应急措施,并报告上级相关部门。
*****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