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田县质监系统2009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总体方案
古田县质监系统2009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总体方案
为做好2009年加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切实解决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我县加工食品安全水平,根据市质监局关于今年食品安全整顿的一系列部署,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要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为主线,紧紧围绕“质量和安全年”这个主题,不断强化加工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和机制建设,着力解决食品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六项工作”、落实“六个目标”,确保整顿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开展“六项工作”:
——做好一个宣传。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加强对企业、社会及政府领导的食品安全宣传工作。
——开展两个定级。落实加工食品层级监管责任,全面开展“辖区监管状况等级评定”;建立获证企业分值考评体系,开展“获证企业质量状况等级评定”。
——深化三项活动。深入开展“质监警示进商场”活动、达标片区创建活动、示范企业及示范村(点)创建和推广活动。
——落实四类培训。对一线监管人员、企业法人和质量负责人员、乡镇领导及乡镇协管员四类人员组织分批培训,提高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水平。
——组织五类整治。组织对重点问题食品,食品添加剂,C、D级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无证产品擅自入市行为的五类集中整治。
——推动六项建设。切实加强风险监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巡查、督查督办、信息化、基础数据支撑的六项能力建设。
落实“六个目标”:
——采取各种方式向企业、社会及政府领导宣传《食品安全法》,确保宣传措施落实到位。
——完成全县食品获证生产企业的“质量状况等级评定”工作,完善分类监管措施。
——完成“质监警示进商场”活动、达标片区创建活动、示范企业及示范村(点)创建活动的既定目标。
——完成对全县一线监管人员、乡镇领导及乡镇协管员四类人员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工作。
——重点高风险食品,食品添加剂,C、D级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无证产品擅自入市行为五类集中整治的工作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并取得实际成效。
——风险监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巡查、督查督办、信息化、基础数据支撑的六项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整顿措施与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组织部署,宣传发动
时间安排:4月30日前
根据本方案要求,落实以下工作: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见附件1)组织、领导、协调、推动辖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开展;按照“六项工作”、“六个目标”要求,落实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责任人。
2、制定整顿方案。结合实际,制定辖区分时间、分阶段的整顿工作具体方案。
3、召开一次会议。召开一次由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负责人、小作坊业主参加的辖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部署和《食品安全法》主要精神宣传的会议,邀请县政府、市局领导到会指导。落实四项内容:一是宣传《食品安全法》,明确法律规定的企业责任、义务,以及应具备的生产条件及安全管理各项制度要求;二是部署加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具体要求;三是通报近年来产品监督抽查情况,分析当地可能存在的行业性、区域性安全隐患问题;四是现场宣布一批列入今年重点监控的问题严重、屡查屡犯的企业名单。
4、完善投诉举报受理机制。一是公开举报电话,完善投诉举报受理登记制度;二是要制定在最短时间完成投诉举报的受理、调查、处置的工作程序和规范要求;三是落实投诉举报受理工作责任领导、责任人,做好当事人保密工作。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全面整治
时间安排:5月1日至10月31日 分四个步骤进行:
(一)全面梳理(5月1日-6月30日)
在前阶段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及食品安全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梳理。落实以下具体工作:
1、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等级评定。依据分值评价表(另文下发),以片区为单位,在去年开展片区达标及对企业分等定级的基础上,对辖区内所有食品获证企业重新进行等级评定,分成A级、B级、C级、D级。在等级评定的同时,结合《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要求,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完善相关制度以及各项记录、台账。
2、对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重新界定、分类。在明确食品加工小 作坊定义、正确界定小作坊的基础上,对辖区全面梳理,重新核实小作坊底数,并按分类监管原则,将其分为取缔、转产、整改、符合四大类。
3、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进行普查建档、落实承诺。在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全面普查的基础上,掌握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数量和状况,并建立档案。同时,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在5月31日前向市局提交质量安全承诺书,承诺依法按标准组织生产,不使用未经允许使用的非食用物质,确保标签内容真实、规范,并对所生产的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安全负完全法律责任;属于复合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还应承诺在其产品包装的显著位置标注配料的成分。
4、重新确定达标片区、示范企业及示范村(点)。在去年整治基础上,通过复查,一是重新划定达标片区,达标片区涵盖的企业数达到80%以上;二是在A类企业中选定示范企业,在小作坊整治成效突出或A类企业集中的地区选定3个示范企业,1个示范村(点)。
5、确定重点监测的问题区域、产品、项目。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列出辖区内重点监测的问题片区、产品、项目及其生产企业的详细清单。
6、完善质监部门内部监管工作。一是组织三项自查:查巡查、回访、年审、后处理、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问题整改六项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查是否建立数据动态管理平台,数据是否完整、实时更新;查企业档案、执法档案、投诉记录、监督销毁记录、检验报告、后处理记录等资料是否齐全、完整。二是建立健全六项监管制度: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度;与各部门的通报联系制度;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信息公布制度;风险信息管理制度;食品安全咨询、投诉、举报的受理制度;“一事一档一案一档”制度。
(二)落实培训(6月1日-6月30日)
以宣贯《食品安全法》为主要内容,组织对四类人员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工作。培训对象及培训要求:
1、质监监管人员:局分管领导、各责任区负责人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主要培训要求:通过食品安全监管要求培训,加强风险监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巡查、督查督办、信息化、基础数据支撑的六项能力建设。
2、企业从业人员: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质量管理及检验人员;加工食品小作坊业主。主要培训要求:通过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培训,督促企业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安全管理过程控制,完善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3、乡镇(街道)协管员:质监部门聘用的食品安全专兼职协管员。主要培训要求:通过食品安全协管要求培训,加强现场巡查、情况报告、协助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提高协管工作有效性。
4、乡镇(街道)领导:各乡镇(街道)分管食品安全的领导。主要培训要求:通过食品安全政府职责要求培训,推动乡镇政府落实辖区责任,与质监部门共同配合,做好包括小作坊在内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三)集中整治(7月1日-9月31日)
组织对高风险问题食品,食品添加剂,C、D级企业、食品加工小作坊、无证产品擅自入市行为的五类集中整治:
1、开展高风险问题食品的专项整治。根据近年来发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开展对高风险食品及关键项目的集中整治:主要产品有饮用水、酱油、食醋、饼干、肉制品、蜜饯。具体要求:上述高风 险食品采取现场突击检查,每月进行一次实物质量监督抽查;对抽查仍存在严重问题的,责令停产,召回问题产品,吊销生产许可证,挂网曝光。
2、开展食品添加剂的专项整治。要采取教育培训、自查自纠、检查督促、问题查处等手段,全面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与使用行为。突出四类整治重点:一是食品添加剂生产集中区域;二是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三是复合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四是近年来因非法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被查处的生产企业。采取五项强制措施:一是对未按要求标注食品添加剂名称、成分、使用范围、使用量等内容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吊销生产许可证。二是对未在其产品包装的显著位置明晰标注所包含的所有单个配料成分的复合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责令停产整顿,召回问题产品。三是对无证生产或超范围生产、未经批准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责令停产整顿,召回问题产品,并将企业名单抄送工商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通知商家下架,严禁食品生产企业使用其产品。四是对存在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的食品生产企业,按照《食品安全法》严肃处理,同时实行跟踪抽查:发现两次以上使用非食用物质的,吊销生产许可证;发现两次以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挂网曝光一年。五是凡存在掺杂、掺假等情节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挂网曝光;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追究刑事责任。
3、开展C、D级企业的专项整治。采取五项措施:一是对确定的达标片区进行逐片梳理,列出C、D级企业名单。二是对C级企业,落实整改措施,限其7月31日前整改到位;对D级企业,下达限期 整改通知书,逾期不改的,应采取措施予以取缔。三是组织人员对积极整改的企业实行帮扶提升,确保符合B级企业条件。四是C、D级企业整改到位并提出验收申请后,由辖区质监局按B级标准组织验收。五是对整改不到位或拒绝整改的,应责令停产,挂网曝光;问题严重的,吊销生产许可证,通知相关商家下架、暂停销售。
4、开展食品加工小作坊的专项整治。采取六项措施:一是按照分类监管原则,对存在严重问题并列入取缔类的小作坊以及拒不转产仍在生产瓶(桶)装饮用水、瓶装白酒、儿童食品、乳制品等高危产品的小作坊,列出名单,提请政府全部予以取缔;同时,禁止小作坊生产食品添加剂。二是对证照齐全、纳入监管范畴的小作坊,实施帮扶提升,确保符合基本条件。三是巩固小作坊示范村(点)建设。四是严禁无证食品流入超市(商场)。五是对规范运作的小作坊重新签订新一年的安全承诺,纳入日常监管;凡拒绝整改、问题严重的,建议有关部门吊销其相关证、照,并依法查处。六是开展乡村告示活动,对生产列入禁止生产目录产品的小作坊、问题严重的小作坊,在乡村张贴告示,提醒乡民不要购买其产品,同时提请村民对其继续从事违法生产行为进行制止或举报。
5、开展无证产品擅自入市行为的专项整治。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对发现无证产品的,通知商业企业进行下架处理;二是对屡查屡犯、仍销售无证产品的超市(商场),进行挂网曝光;三是要将对商场(超市)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当地工商部门;四是加强与商场、超市的互动,充分利用其宣传栏、大屏幕显示窗发布质监部门的有关质量信息,加大产品质量性价比的宣传,提高消费者产品质量分辨能力,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
(四)规范达标(10月1日至10月31日)在梳理分类、落实培训、集中整治的基础上,对照“六个目标”的要求,进行全面规范,实现常态化监管。落实以下具体工作:
1、完成“获证企业质量状况等级评定”工作,达标片区实现3个目标:一是辖区内80%的食品生产企业达到B级水平;二是达标片区涵盖的企业数达到80%以上;三是达标片区内80%的C级企业提升到B级以上。
2、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行为得到基本遏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及使用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全县行业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重点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3、对保留下来的小作坊,实现“培训、整改、承诺、监管、示范、扶持”六个到位,健全小作坊生产规范和日常监管的长效机制。建成3个示范企业、1个示范村(点)。
4、巩固与商场(超市)的联动机制,无证产品擅自入市行为得到遏制;基本消除县城以上商场(超市)销售无证食品的现象。
5、内部各项监管制度落实到位;监管队伍在风险监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现场巡查、督查督办、信息化、基础数据支撑的六项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在规范达标阶段,要充分发动社会、企业、群众共同参与,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共同监督,全面推动,形成安全、稳定的食品安全监管局面及社会氛围。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辖区定级
时间安排:11月1日至12月31日
各责任区负责人对辖区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及监管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及时补缺补漏,督促各责任区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到位,全面完善,迎接上级考核验收以及对辖区的 “辖区监管状况等 级评定”。
三、相关要求
1、各责任区要按照本方案及相关子方案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同时,要以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为契机,加强对企业、社会及政府领导的宣传,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社会舆论作用,及时揭露并曝光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成效。
2、强化沟通,畅通信息,落实信息报送制度。确定专人负责有关信息材料的搜集、整理,在每月25日向市局监督科书面报送一次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展情况,遇到重大情况要随时报告。
附件1:古田县质监系统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1:
古田县质监系统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为加强全县质监系统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经研究,成立县局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其成员组成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 长:郑珠明
副组长:陆李祯 高建秋 黄克捷 张建文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 任:张建文(兼)
成 员:徐彦彦 陈忠华 丁华 林浩 魏茂羽 王碧云 余潇
第二篇:全市质监系统食品安全整顿实施方案
全市质监系统食品安全整顿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国家质检总局《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加强食品生产监管的实施意见》、省局《全省质监系统食品安全整顿实施方案》和市政府关于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部署,现制定连云港市质监系统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用两年左右时间集中整顿,使我市食品生产领域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监管保障能力建设得到切实加强,人民群众食品质量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二、总体要求
全市质监系统要适应《食品安全法》的新要求,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深入排查隐患漏洞,监督企业建立落实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落实食品生产企业、地方各级政府和质监部门三方责任,建立健全快速反应和工作协调机制,努力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监管有效性的机制性、制度性问题。
三、主要任务
(一)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要以监督检查食品生产企业为重点,以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全力抓好“四查、四建、四落实”,着力消除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隐患。
一查生产企业,督促企业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制度,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监督检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货台账与销售台账、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关键点控制记录、原料进厂与产品出厂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产品留样、问题食品处理、产品召回记录及消费者投诉处理记录等。要加强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食品企业诚信档案,督促企业落实各项质量安全控制制度。
二查重点产品,充分发挥监督抽查的作用,建立市场暗
察和快速反应机制,落实相应措施。对容易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的、高风险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源食品、特殊人群食品、容易制假食品以及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米、面、油等大宗食品,重点监督检查滥用添加剂和非食品物质等违法行为。建立和完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高风险项目市场暗察制度和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三查重点地区和行业,建立重点区域治理整顿机制,推动地方政府落实领导责任。各县区局根据实际情况,把那些具有区域性集中生产特点而质量安全隐患较大的食品加工区确定为重点地区,把那些生产加工集中度较高、质量安全风险大的食品加工业作为重点行业。建立区域性食品质量安全整治督查督办和通报机制。在地方政府领导下和工业部门、行业协会支持配合下,开展治理整顿,防止出现区域性质量安全问题。
四查自身监管工作和执法工作,建立协调有序、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针对食品生产加工业易产生质量安全问题的薄弱环节,查找质监部门监管与执法工作中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合理、工作不到位、能力不适应的地方,解决监管能力保障与监管任务严重不匹配问题,健全和完善分工合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保障有力的监管工作机制,形成质监部门各条线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大力开展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针对加工食品质量安全大检查发现的突出问题,认真组织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集中整治,开展“打假保民生”行动。
一是规范整治潜在的食品企业质量安全隐患。以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为重点,其进货台账、生产过程配料记录、产品检验记录等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生产许可必备保障条件要求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仍达不到法定要求的,如实向社会公布;情节严重的,坚决吊销生产许可证,并建议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对无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假制劣等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对屡整屡犯、违法严重的企业,要列入“黑名单”。
二是规范整治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要结合《连云港质量技术监督局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方案》(连质技监发[2009] 7号)要求,以高风险产品为重点,加大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着力发现生产加工企业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坚决责令企业实施召回。对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等成为行业性质量安全隐患的,会同工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开展专项整治,加快相关检验方法研究。
三是进一步加强食品小作坊整治。严格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7]135号)要求,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工作。
四是对乳制品企业进行全面审查和检查。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省质监局部署,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各项规定,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将乳制品企业驻厂监管逐步转入常态监管。
(三)加强检验检测。加强对乳制品及含乳食品、肉制品等高风险食品监督抽查力度,加大检验检测频次,查找食品安全问题;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监督抽查;对部分食品在2010年12月底前进行跟踪性产品质量检验。对检验检测中发现质量问题的依法处理。
(四)认真组织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把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贯穿于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和大检查全过程中。组织学习、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即将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省政府、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配套实施办法和方案,及时调整原有食品监管方式,严格依法行政。
(五)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机制。围绕进一步提升应急能力和水平,完善应急工作。
1、力争质量安全隐患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食品安全法》颁布后,质监部门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获知有关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后,应当立即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报;二是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建议,并提供有关信息和资料;三是当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得出食品不安全结论的,应当依据职责范围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该食品停止生产经营,并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各地质监部门和检验机构要将收集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及时上报市局,由市局收集汇总后向省局和国家质检总局进行汇报。
2、完善反应机制。各县区质监部门要完善食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职责,理顺应对机制,提高效率。全市各级质监部门在年底前都必须制定食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各级质监部门要储备人员、技术、设备、标准物质等应急资源,确保有能力及时响应。配合各有关部门协调建立合作机制,及时控制风险和消除危害。各地应积极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要充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在应急处置中的作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3、加强信息沟通。加强系统内上下级之间、同级部门之间以及与有关社会组织等方面的联系,及时报告和相互通报敏感信息,实现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与食品生产加工上下游的农业、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等监管部门,及时沟通协调,通力合作。
4、提高应对公众食品质量安全需求的公共关系能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知识能力。根据突发事件发展和应急处置情况,自觉接受舆论监督,积极与媒体沟通,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有效引导舆论。
(六)加强基层和基础建设。围绕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基本能力建设,努力解决制约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障的问题。
一是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市、县两级质监部门监管力
量要向食品安全监管方面重点倾斜。要充分发挥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三员”在整顿中的作用。
二是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和执法能力建设。各级食品检验机构要苦练内功、提升能力,食品检验机构要成为各级质监行政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重要技术支撑。市、县两级质监部门也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争取地方政府加大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必配的执法装备、技术装备、基础设施、监督抽查等经费保障力度。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自身人员和企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是要加强对食品检验机构工作质量的监督,适时开展检验能力验证和盲样比对工作,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检得出、检得快、检得准)。
四、工作步骤
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2009年5月底前,认真调查分析,制定整顿方案;2009年6月至2009年11月,全面开展检查,加强督查指导,8月份按要求做好阶段性总结和有关材料报送工作;2009年12月进行总结;2010年1月至12月,抓好问题整改,组织总结验收,具体方案另行制定。
五、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我市质监部门今年食品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市系统必须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市局已成立连云港质监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领导小组,负责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各县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也要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任务、责任和考核要求,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
(二)依靠政府,加强配合。各县区质监部门要积极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工作情况,争取政府支持。要加强与相关部门信息沟通,做到工作协调有序,形成监管合力。
(三)加强督查,落实责任。各县区质监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大检查和专项整治方案,细化职责分工,明确责任人员,及时报告工作开展情况,提出改进工作建议。市局将加强重点区域、重要案件的督查督办。
(四)集中资源,保障有力。各县区质监部门应积极调配资源,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给予充分保障。
(五)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县区质监部门要制定专门宣传方案,利用多种媒体开展宣传,大力宣传好的典型,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工作氛围。
第三篇:质监系统检测工作整顿心得体会
质监系统检测工作整顿心得体会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局关于开展“检测工作整顿”的要求,和市局及我所组织开展检测工作整顿的实施方案,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整改,自己加深了对检测工作整顿的认识,明确了自己下一步努力奋斗的方向,现将本人对系统检测工作整顿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明确责任、履职到位
思想指导行动,观念决定出路。通过检测工作的整顿,我进一步地认识到我们质监技术机构在强化质量安全监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保障作用,也是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技术保障和技术依托。我们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担负着保障设备安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责任。同时特种设备又往往是各企业、行业中的关键核心设备,它们的安全运行对于保证企业生产平稳运行、服务地方经济意义重大。因此我们的工作职责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工作效能,这就要求我们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检验检测工作质量,充分行使工作职责。特种设备涉及的安全规范、技术标准内容广泛,需要从业人员不断加强学习。因此技术机构检验人员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学习,用法律法规指导规范检验工作,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检验规程,在工作中要精益求精,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二、不断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生产工艺、新的技术装备、新的检验检测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旧的一些技术、设备、工艺有的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有的已被淘汰、有的正处于被淘汰边缘。作为技术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严谨踏实,认真钻研业务,除在工作中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对检验结果要认真分析,作出科学判断,对自己做出的数据和结论要经得起科学的验证外,更要不断追踪先进。工作中要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要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学习习惯。要拿出提升自己能力、增强本领的计划、办法和措施。只有我们自己不断努力,勤于学习,我们的业务素质才能紧跟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才能真正履行好我们的工作职责,我们的检验检测第三方公正性、我们质监系统的求地位和形象才能得以巩固和提升。
三、严格执行标准,规范检验行为
我们质监部门是“用技术执法、用数据说话”的部门,检验检测是为特种设备安全保驾护航的重要手段,检验检测数据则是支撑检验结论的基础。技术机构的检验工作是以检验规程为依据,以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为规范。每个检验人员必须认真学好检验规程,严格以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来规范自己的检验行为,检验中严格做到有章可循,必须完善各项记录,注重检验过程中的细节,我们的检测数据要经得起检验,要能追溯和复现。所以,我们要培养成重视细节、将每一检验检测环节做好、做准确的习惯。不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完成。要总结以往经验,吸取教训,对自己认真,对被检对象认真,对工作负责。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使各项规章制度、法规标准、检验检测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实施细则落到实处,提升技术机构检验公信力。
总之,我们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责任重大,富有意义,我们工作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持续改进。我决心以本次检测工作整顿为契机,不断加强学习、深刻自查自纠、认真整改,使自己在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工作作风方面取得明显进步,以更好的状态去履行好我们的工作职责。
第四篇:质监分局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质监分局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全区食品安全工
作会议汇报材料
严格履行监管职能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把区质监分局食品安全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
06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市质监局正确领导下,在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大力协助下,区质监分局加大食品监管工作力度,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确保,四个一流”的工作目标,以实施市场准入为主线,进一步完善食品区域监管机制,初步建立了从源头抓好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为全面履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监管职责,确保全区食品质量安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全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现状
我区现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35家,产品主要集中在饮用水、白酒、小麦粉、含乳饮料、食用淀粉、肉制品加工等类别,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在城乡结合部及广大农村,小企业、小作坊量大面广,安全隐患不容忽视。06年,全区已有26批次食品纳入了定期监督检验,合格14批次,合格率53.8,低于全市合格率16个百分点,全区纳入市场准入管理的企业28家,已有15家企业取得证书,获证率53.6。因此,我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市场准入和监管工作的任务仍十分繁重。
二、狠抓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1、大力实施电子智能化监管
为进一步从源头抓好食品质量安全工作,确保食品安全,省、市质监局决定加快推进区域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区质监局积极响应上级业务部门的号召,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推广工作领导小组,主动开展工作,并结合我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际,将任务目标下达到本局相关科室和两个监管分局,明确责任,狠抓工作落实。
截至2008年12月底,我区所有食品企业信息已录入金质区域监管信息系统,为企业建立了电子档案,实施动态监管。
2、加大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整治力度
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量大面广,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工艺简单,设备简陋,是食品监管的重点和难点。按照省、市局和我区的统一部署,区质监局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专项整治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任务和目标,在摸清底数的情况下,实施分类监管。一是及时将“无证无照企业”报政府取缔,二是加大无证查处力度,三是强化实行食品安全承诺制和食品安全责任制,四是强化帮扶引导,促进小企业小作坊发展壮大,五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专项检查以农村和城乡接合部为重点,依法查处无证生产,重点打击销售假冒伪劣、腐烂变质、过期及“三无”食品行为。今年以来,小作坊专项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检查经营户120余户,查处制售假冒伪劣案件15起,查获无证生产的大桶水500余桶,劣质饮料4000余瓶。通过小作坊专项整治,使无证无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得到打击和遏止,小作坊食品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市场秩序有了一定的好转。
3、加强节日市场检查
在“中秋、元旦”等节日期间,区质监局加大巡查力度,强化监管措施,开展生产加工环节节日食品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原材料的使用、成品出厂检验、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打击生产假冒伪劣食品、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加强节日期间值班制度和预警、应急处置工作。
全局共出动执法人员60余人次,检查生产加工、经营企业20多家,查获劣质食品货值近5万余元。
4、积极开展定检和添加剂监管工作
为全面提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产品质量水平,狠抓定检计划的科学制定和严格实施,加大提后处理工作力度。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督促企业建立购买和使用添加剂台账,并报区质监局备案。目前全区共备案使用食品添加剂16家,通过实施备案监管,规范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管理,减少了食品质量安全隐患。
三、严格实施市场准入
今年以来,食品生产许可工作紧紧围绕市局确定的工作目标,狠抓市场准入,加大审查能力,积极深入企业宣传,加大帮扶力度,使有一定能力和基础的食品企业达到办证要求。06年我区共有6家食品企业获得了国家食品生产许可证。
在实施工作中,严格依据《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进行审查,同时,进一步强化证后监管,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督促企业持续保持必备条件,加大无证查处工作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生产行为。
四、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我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小作坊专项整治职能分工不清,造成各监管部门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特别是近期山亭城头豆制品事件的曝光,更是暴
露了小作坊监管中遇到的难点,也暴露出监管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二是市场准入工作中,个别企业为取证而取证,取证后,不能持续保持必备条件,取证条件形同虚设,证后监管难度和风险加大。
07年,为进一步做好我区的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工作,根据市、区食品监管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大食品监管法律、法规和整顿工作的宣传力度。
二是开展食品监管执法和“无证”查处工作。
三是进一步做好“市场准入”工作。
四是加强监管工作。认真做好巡查、回访、年审等监管工作,提高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从生产源头把好食品安全质量关。
各位领导和同志们,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我们质监部门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文章版权归好范文 fwsir.com作者所有!真学习借鉴各兄弟部门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为更有效的确保我区食品质量安全,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00七年二月六日
《质监分局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质监分局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报。
第五篇:质监系统技术机构检测工作整顿纪实
——全省质监系统技术机构检测工作整顿纪实 [题记] “一份质检报告对企业来说,就是一份判决书,很可能就是一场灾难”。今年1月,在全国质检工作会上,国家质检总局首次提出抓好检测工作整顿,并对检验检测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一场事关生存发展的“自救”工程——检测机构整顿工作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起来。
在四川的检测工作整顿中,省质监局采取“问题导入法”、“全员考试法”、“休克治疗法”、“比武练兵法”、“督查督办法”等多种方式,扎实开展大培训大提高活动,组织飞行检查和盲样比对,全员参加基础理论考核,组织社会问卷调查,整治突出问题,细化完善检测管理制度,全力打造整顿示范样板,创新开展暗访督查,积极营造舆论氛围,确保了检测工作整顿有力度、有深度、有温度。
7月22日召开的全省质监系统检测工作整顿现场会,进一步推动了全省质监系统检测工作整顿的有效开展,促进了各技术机构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现场会上,各市州局参会人员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专家点评等方式互相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而南充和遂宁两地的整顿工作,成为了全省各技术机构下一步开展整顿工作的基本模式和标准。
亮丑:敢于动刀子、下猛药、除顽疾
质检部门是“以技术执法、凭数据说话”的执法部门,检验检测是质检工作的鲜明特色和有力武器。由于体制、机制和管理等原因,检测机构底子薄、基础差、服务经济发展和自我发展能力不足,普遍存在“检不了、检不快、检不准”,一些单位“只收费、不服务”或“收了费、乱服务”,甚至乱出报告、出假报告、出人情报告。“入世”后,检验校准市场逐步开放,国外检测认证机构纷纷看好中国,面对残酷的挤压竞争,质检检测机构明显准备不足、应对不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我国已步入质量经济时代,人民群众对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质检部门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质量安全事件,矛头直指质检检测机构,其公正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受到广泛质疑。面对这场空前的信任危机,只有通过整顿,提升检测、监管能力,才是明智选择和唯一出路。
整顿提升,首先要敢于亮丑。
5月初,在专家指导下,质监系统设计了系统内、外两套调查问卷,向系统内的各级各单位发放问卷3300份,向系统外的部门、企业和普通群众发放问卷1300份,进一步帮助自己找问题、找不足,也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各界对整顿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各级各单位对制度建设、体系运行、效率和质量等情况进行“自查自纠”中,对发现的问题,既“对号入座”,又举一反三,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怕什么练什么。5月下旬,省质监局组织专家对19个市州技术机构开展飞行检查,查阅体系文件和原始记录近600份,核查检测设备300余台,抽查报告、证书2000多份,发现不符合项123项,现场叫停检测资格91项;同时,在27个质检机构开展了食品等5类产品盲样比对,在20个计量机构开展了“电子天平”等2类仪器量值比对。
省质监局还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质量义务监督员,组成3个暗访组,于年初和6月,分两次对21个市州、43个检测机构的政务服务、质量效率、纪律作风和检测工作等5个方面进行了明查暗访,并制成《暗访录》专题片,在相关单位公开“晾晒”,使检测整顿有了很强的力度,使基层有了危机感。
逗硬检查,实践考核,揭露了短板,引起了震动,推动了整改。整顿:多措施并举得实效
从今年3月开始,省质监局各有关业务处室,根据自己的职能职责,对相关机构进行了不定期的检查指导,各地技术机构也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安排专门的时间,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相关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进行了全员培训,并进行了统一考试,制作了宣传专栏,在当地报纸、电视台等有关媒体上广泛宣传,掀起了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高潮。
培训提高:整顿工作动起来
3月下旬,省质监局利用一周时间,举办了全省技术机构室主任以上人员500多人的大培训,邀请国家质检总局认监委、法规司、中检院、中特院以及四川省纪委、检察院的领导和专家授课,搞培训、抓警示;4月中旬,分片区开展了全省抽样人员大培训,共培训2000多人;5月初,组织全省43个技术机构的170多名化工、计量、特种设备检验人员,从理论考核、仪器操作、技术演讲三个层面,开展了技能竞赛活动。
各市州局也广泛开展了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乐山质监局针对企业在标准化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主动邀请国家注册审核员、国家企业标准化专家教授深入企业一线举办了10期标准化知识培训,培训人员1600余人,受到企业一致欢迎;自贡质检机构重点进行外部比对检验,计量机构重点进行内部能力验证和量值比对,特检机构重点进行无损伤比武活动,使专业人才队伍素质和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截至目前,全省共组织各类培训1270期、参加人员2.7万人次,覆盖率达到100%;每名检测人员平均撰写心得体会2篇以上、学习笔记达3万多字。
3月份的大培训前后,省质监局组织了考试,考学结合,以考促学;4月底,又对全省检测机构人员分类实行了应知应会基础理论考核,参考率达94%。全员、全方位的考试考核,使全省检验检测机构真正紧起来了、动起来了、学起来了。
完善制度:检测管理细起来 全省各地对体系文件、管理制度等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完善,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35个、修订作业指导书5类38项,统一了记录和表格文本;制定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经费管理办法》、《实验室检验管理办法》、《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考核评价办法》等相关制度,有效提升了检测机构的管理能力和运行质量。
德阳质监局开展 “晒检验报告”的质检报告的质量评比活动,通过选手自述检验报告,评委专家比照相关检验标准逐一点评、提问、打分等方式,比赛工作水平决出胜负,全面查验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水平,查验各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能力。乐山质检所通过 “仪器送检—现场检测—出具证书/报告”的技能操作考核,促进了检测过程操作的规范化、检定原始记录填写的完整化、检定证书/报告数据的真实化。
持续改进是技术机构建设的永恒主题。自检测整顿工作开展以来,省检测工作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严格按照“动刀子、下猛药、除顽症”的要求,对口梳理、修订、完善和增补质量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软件资料,全省共修订完善了772份体系文件,增编体系文件835份,废止不符合规范要求文件37份,规范统一了全省技术机构体系文件、实验室建设标准和要求,有力解决了实验室认证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问题。
提升:样板工程推动规范化建设
为树立“标杆”,抓点带面,全省质监系统选择遂宁、南充两局作为“样板”试点,抽调省院专家及部分市州技术骨干,组成4个专家组,指导打造了质检类、计量类、纤检类、特检类“精品实验室”,为全省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样板,推动了全省检测机构加快建设、规范化建设。
[点击样板工程][核心提示] 在全省质监系统检测工作整顿现场会上,代表们对遂宁、南充两个“样板地”出台的质检所质量体系文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理念和做法与国际先进实验室接轨,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四川省质检院副院长文勇勤在点评质量体系文件时说,他们的新版质量体系文件将先进的质量管理“八大理念”运用到质量管理中,突出了科学性、适用性和适宜性;剔除了以前落后的、不适用的文件,增加了遗漏的规章制度,确保其系统性;将国内外先进的作法引入了管理体系中,确保科学性和适用性。同时,对如何抓好检测工作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作了详细的要求,使检测工作质量有了更进一步的保证。
“持续改进是技术机构建设的永恒主题,通过全面整顿,技术机构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我们也享受到了机构技术水平提高带来的产品质量的提升,质量安全有了保障,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群众对机构整顿工作非常赞许。而企业代表则表示,技术机构整体水平的上升,不但促进了企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也为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下一步,省质监局将把检测工作整顿纳入各级班子的业绩考核和各单位的目标考核。继续开展明察暗访和领导包片活动,持续保持检测整顿的力度和温度,努力使检测工作由集中整顿转向常态管理。同时,以规范运行为核心,着力完善覆盖检测工作全过程的制度体系;以解决薄弱环节为关键,多方争取支持,积极探索破解检测机构投入不足、保障不力的难题;以促进自身发展为目标,建立人员培训、绩效管理、科技研发、改革整合等制度和规范,努力推动技术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南充质监:检测机构的“五化”探索之路
7月22日,南充质监局检测大厅门口彩旗飘扬,由名优企业展、质监风采展等板块组成的南充品牌建设成效展示厅高调亮相,拉开了全省质监系统检测工作整顿现场会的序幕,也揭开了南充质检机构实验室建设标准化、管理流程信息化、检验检测程序化、人才培养岗位化、服务体系便民化的“五化”探索之路。
强手段:实现管理流程信息化
走进一楼的综合检测服务大厅,墙壁上悬挂的彩色LED指示屏正在滚动显示待检产品信息:2010—1404白酒,仪陇县板桥乡张侨仁酒厂……“这样做很好,企业来送检的时候就能一目了然,很方便。”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副司长鲍俊凯对此非常赞同。
由于部分地方的特检所、纤检所和计量所等分布在城市不同区域,以前,不少企业为了办事得跑好几趟,甚至还遭到“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待遇”。为方便企业办事,南充质监局将下属检测机构统一集中到办公大楼。“有了中文业务信息管理平台,企业办理相关手续会更加简便。”南充质监局负责人说,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不仅提高了质监部门的工作效率,企业同时也能在网上查询到检测进度及结果,整个流程清晰透明,质监的服务质量和检测公信力有了明显提高,和企业的联系也得到了加强。
树样板:实现检测机构标准化
南充质监局按照国家最新实验室建设标准,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对下属4个所的检测实验室进行了改造升级。购置了气质联用检测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生物芯片检测仪、万能材料试验机等现代化的大型仪器设备120多台件,同时,统一调配各所实验室用房,在保证房间通风、温度、湿度、安全防护等环境条件达标的情况下,尽量使各技术机构的实验室集中统一,便于开展业务和管理维护。
按实验室功能特性,南充质监局把不同的功能区严格分开,相对独立,将人员通道、物质通道实行分流单设。同时,结合实验室建设国家标准要求,充分考虑自然条件的影响和检测规程需要,使实验室各项指标既达到标准要求,又利于检测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同时,狠抓南充市特种设备综合检测中心的建设完善,着力增强检测综合实力,绿化了中心的周边环境,合理划分各功能区,重新布置了检测场地,使整体布局更加规范有序;在设备升级上增实力。建规范:实现检测程序化
在省质监局直属技术院的专家指导下,南充质监局按照ISO17025标准体系的要求,编制了131个程序文件,对作业指导书进行了全面规范,进一步完善了质量手册,确保了检测工作按既定程序开展、有章可循。为确保检测报告的准确无误,质监部门还不定期按比例抽取报告开展质量评定,对有质量缺陷的报告,给予必要的处罚。设置检测质量控制部,加强日常质量技术管理,严把报告质量关。签订检验报告质量系数责任目标,对达不到规定指标的检验室,不参加年终先进集体的评选。南充质监局还加强了检测过程的控制管理,对重要环节进行现场巡查和监控,促进检测工作质量,保证机制的有效运行。
抓培训:实现岗位人才化
按照“科学、有效、实用”的要求,遵循以人为本、按需施教、学以致用、保证质量的原则,南充各检测机构都构筑了人才培养的方法体系和制度体系:以具体的项目研究、项目检测作为选人用人的载体,通过项目完成质量和效率来评价技术人员业务技能,选出实际操作能力强、业务精良的实用型人才;确定岗位技能要求,有条件性竞争上岗。该局还推行岗位责任制,科学定岗定人定责,实施绩效管理,严格逗硬岗位目标考核,通过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来选人才;确定执业资格导向,有目标性地培养学术人才。以专业技术需要为重点,设立奖励制度鼓励职工在各业务领域深入学习钻研,考取国家相应资质。
重服务:实现便捷一流化
为了给企业及社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南充质监局推行“一站式”服务,建立检测服务大厅,把4个所的业务受理全部集中到大厅办公,方便了企业,服务了群众;推行“打包式”服务,各所抽调技术骨干组成综合服务队,一次性集中上门为企业提供质量、计量、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等服务;推行“课题式”服务,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聘请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专题研究解决办法,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加快发展;推进“承诺式”服务。年初为企业列出服务项目清单,标注服务具体时间,承诺按时间进度兑现所有服务内容;推行“质保式”服务。向企业发放 《质监技术机构服务质量征求意见表》,把对文明服务、检测质量、工作效率、行风作风等方面的评判权交给服务对象,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工作监督、行为监督,确保人员到场、服务到位。
遂宁质监:用“精品”力量提升技术保障能力
全省质监系统检测工作整顿现场会上,遂宁质监局走 “精品化”道路的一招妙棋,引起了参会代表的浓厚兴趣。其下属的射洪质监局,目前已被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确定为对口联系单位,还被省质监局列为“精品县级局”建设单位,“样板”效应日渐凸显。
创新模式: 推典型还要借“大脑” 要想把工作做扎实做深入,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遂宁市距三县两区车程均在半小时左右,几个地方的质监部门都在遂宁质监局的辐射半径之内,如果能够在这一范围内树立起典型模板和参考样本,示范效应将逐步扩大,从而带动其他区县质监局检测水平和质量的逐步提高。”遂宁质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基于这一思路,遂宁质监局决定把射洪质监局建设为“精品”。同时,促成重庆市计量院与射洪计量所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在技术机构发展管理、项目规划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一边是推典型,一边是借„大脑‟,二者合二为一的结果就是技术检测水平稳步提升,同时还为今后技术机构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用好“精品”和“样板”这两块“牌子”,无疑能争取到更多资金和人才的支持。遂宁质监局利用“挂牌子”这一契机,合理利用有限财力,对技术机构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在检测项目的设置上,市级技术机构已建立的,县级技术机构不再重复建设,同时,县级技术机构建设项目也可以覆盖全市范围,以实现优势互补,不再重复投入。
在打造完善技术机构硬件设施方面,遂宁质监局也走出了三条新路子。该局下属各技术机构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自筹资金建设了实验室,引进了大批技术设备;市局还和政府“强强联手”,合力打造了该市建材和轻工产品检测中心时企业也成为建设“主体”之一,由电子企业向政府打报告要求建设的省级 “微电子暨节能电子产品检测中心”,也已经落实筹建。
精准检测:
每个“节点”都要规范操作
产品需要承受多少压力,在什么温度下才能保存,用什么试剂可以精确检验……检测工作不仅需要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等硬件的支持,还要有相关检测程序和质量体系来规范控制。“规矩在纸上就是标准,在时间空间范围内就是规范。”省质监局领导在参观遂宁质监局后,指出了检测质量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和程序文件等三种“文书”的重要性:规范要与时俱进,否则容易出问题。
“精准就是力量!”遂宁质监局各技术机构先后修订完善了内部管理、岗位职责、责任追究等24大类145项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同时编制了《检测工作整顿要求》、《检测技术工作规范》等资料,在技术机构内部形成了以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要求,以操作规范为实现程序的相互补充的整体。在运用过程控制方面,该市技术机构把样品采集、流转、检验、后处理等过程控制在每个环节、每个责任人,建立了包括文字、图片、影像在内的记录文件,实现了检测工作每一个节点的程序性、规范性和可控性。在省质监局整顿办和省质检院、危化所指导下,遂宁质检所根据监督抽查各环节拍摄出了《监督抽查示范》短片;同时通过专用软件,使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跟踪送检样品检验进程。
询计问策: 促进整顿全面提高 邀请专家巡诊把脉,成为遂宁质监局的一大特色。遂宁质监局将创新的“专家巡诊制”导入对技术机构检测工作整顿中,邀请省级检测机构和省内兄弟市州局专家到该市检测机构开展巡诊,从建章立制、强化制度落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入手,协助该市检测机构准确查找问题83个并发放了《整改通知书》。该市质检所针对设备老化而不适应检测要求的情况,主动暂停了72类产品的检验检测。
遂宁质监部门还主动与市级其他检验机构和监管部门就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检验检测工作开展经验交流,学习先进理念和做法。目前,四川检验检疫局遂宁办事处已与该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并与市质检、纤检所建立了检验合作机制。质监部门还建立了与顾客的互动机制,把技术机构建设为“阳光实验室”,实行开放式办公和检验,邀请服务对象即顾客现场参观检测工作全过程,提出他们的需求以及对检测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前不久,10余位省政协驻遂常委、委员在遂宁市政协主要领导带领下,应邀赴遂宁质监局实验室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