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办法(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21:5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办法》。

第一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办法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规范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与管控,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

第三条【责任主体】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以下简称“生产经营单位”,包括直接从事生产经营行为的事业单位)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实施主体,应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开展本单位管理范围内的风险辨识、评估等工作,严格落实重大风险源报备和控制责任,有效防范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第四条【监督责任】交通运输部指导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地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有关部属单位指导管辖范围内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管辖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重大风险源报备信息处理及其监督抽查工作。

第五条【工作原则】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应坚持“企业为主、行业引导、突出重点、科学管控”的原则。

第二章 风险源分类分级

第六条【风险源定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源(以下简称“风险源”)是指因其本身不可消除的属性,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能造成发生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负面社会影响、财产损失的交通基础设施、运输储存装备、运输储存对象、建设工程等客观存在的交通运输管理单元。(安全生产法定义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结合交通运输实际,对风险源定义在内涵和外延上较危险源均有所拓宽)

第七条【分类】风险源分为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城市客运、港口营运、交通工程建设、收费公路运营和其他等七个类型。每个类型可根据业务属性进一步细分为若干类别。

第八条【分级】风险源等级按照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大小、风险事件后果严重程度和生产经营单位对风险源的管控难度大小,由高到低依次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较小四个等级。

第九条【分级原则】重大风险源是指发生风险事件概率、危害程度和管理控制难度均为大的风险源;

较大风险源是指发生风险事件概率、危害程度和管理控制难度中仅有两个为大;或一个为大,其他为中的风险源。一般风险源是指发生较大风险事件概率、危害程度和管理控制难度不满足以上重大和较大等级风险源条件,且不同时为小的风险源。

较小风险源是指发生风险事件概率、危害程度和管理控制难度均为小的风险源。

上述风险事件概率大小按照行业历史同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情况和致险因素状况与临界控制指标接近程度确定;风险事件后果严重程度按照历史同类事故最大损失确定;管理控制难度由所需的人、财、物和技术投入,以及生产经营单位自身能力确定。

第十条【分级标准】风险源具体分级标准和重大风险源清单由交通运输部另行发布。(风险源分级标准拟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采用LEC方法评价。具体的风险事件概率可采用专家打分、历史事件统计等定性方法,危害程度可采用历史同类事件最大值等定量评价方法,管理控制难度可采取经费投入、技术手段等定量计算方法)

第三章 辨识、评估与控制 第一节 辨识与评估

第十一条【辨识手册】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及其生产经营环节,按照相关法规标准要求,编制风险辨识手册,明确风险辨识范围、方式和程序,并列入受控文件实施。

第十二条【辨识要素】生产经营单位风险辨识的要素一般应覆盖以下方面:

(一)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与应急技能;【人】

(二)生产经营基础设施、运输工具、工作场所等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设施设备】

(三)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管理制度覆盖情况和有效性;【管理制度】

(四)保障安全生产的管理机构、工作机制合规和完备性;【管理机制】

(五)影响安全生产外部要素危害程度的可知性和应对措施。【环境】

第十三条【辨识方式】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分为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全面辨识是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所有生产经营环节开展的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专项辨识是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部分领域或部分生产经营环节开展的安全生产风险辨识。

第十四条【辨识周期】全面辨识应每年不少于1次,专项辨识应在生产经营环节或其要素发生较大变化或管理部 4 门有特殊要求时及时开展。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结束后应形成风险源清单。

第十五条【风险评估】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风险源分级标准和辨识评估相关要求,采用科学、有效、适用的方法对本单位风险源清单逐一评估,并确定风险源等级和主要致险因素、控制指标及控制范围。

第十六条【评估确认】生产经营单位确定的风险源等级及其主要致险因素、控制指标、控制范围应经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

第十七条【等级变更】风险源致险因素发生较大变化,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组织重新评估并确定等级。

第十八条【重大风险源建档】生产经营单位应对评估确定的重大风险源进行登记,建立清单和专项档案,规范管理。

第十九条【第三方辨识评估】生产经营单位可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本单位风险辨识与评估工作,但不改变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管理主体责任。

第二节 管理与控制

第二十条【管控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源控制指标及控制范围,制定管控措施,并列入受控文件实施。

第二十一条【动态监测监控】生产经营单应根据风险源致险因素及其控制指标建立动态监有效的测监控机制,按要求进行监测、评估、预警,及时掌握安全风险状态和变化趋 势。

第二十二条【管控及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落实风险源管控措施,保障必要的投入,将风险源控制指标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第二十三条【内部告知】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风险源位臵、应急措施等信息通过安全手册、公告提醒、讲解宣传等方式告知本单位从业人员和进入危险源工作区域的外来人员,指导、督促做好安全防范。

第二十四条【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本单位风险源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明确风险事件应急措施。

第二十五条【预警与处臵】当风险源控制指标超出管控临界值,达到预警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并立即采取应对措施,防范风险事件发生。一旦发生安全生产风险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处臵。

第二十六条【总结分析与持续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应对管辖范围或风险源辨识、评估、报备、管控、应急等情况进行年度总结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十七条【档案管理】生产经营单位、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如实记录风险辨识、评估、监测、管控和监督等工作痕迹和信息,建立专项档案,并按有关规定存放。

第三节 重大风险源管控与报备 第二十八条【重大风险源管控】生产经营单应严格落实重大风险源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重大风险源管控:

(一)重大风险源应单独建档,每月至少更新1次监测数据或状态;

(二)重大风险源应单独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实行“一源一案”;

(三)重大风险源等级确定后按年度或在发生风险事件后1个月内组织专家对风险源管控措施进行评估改进。年度总结分析报告应通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系统向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报备。

第二十九条【重大风险源管控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应保障重大风险源监测管控投入,确保重大风险源监测管控所需人员、经费与设施设备满足需要。

第三十条【重大风险源紧急措施】当重大风险源控制指标超出管控临界值,发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急剧上升,不能保证安全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工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控制指标正常后方可恢复作业。

第三十一条【重大风险源培训教育】生产经营单位应对进入重大风险源区域的本单位从业人员组织开展应急逃生避险和应急处臵等相关培训和演练。

第三十二条【重大风险源警示】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重大风险源所在场所设臵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标明重大风险源危险特性、可能发生的事件后果、安全防范和应急措施。

第三十三条【重大风险源外部告知】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重大风险源的名称、位臵、危险特性、影响范围、可能发生的事件后果、管控措施和安全防范与应急措施告知可能直接影响范围内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并积极回应相关方的关切。

第三十四条【重大风险源报备】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本单位重大风险源有关信息通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报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部门备案。报备信息应当及时、准确、真实。

第三十五条【报备内容】重大风险源报备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管控信息、预警信息和事件信息等。

(一)基本信息包括重大风险源名称、类型、主要致险因素、评估报告,所属生产经营单位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

(二)管控信息包括控制指标、管控措施(含应急措施)和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型及影响范围与后果等信息。

(三)预警信息包括预警事件类型、级别,可能影响区域范围、持续时间、发布(报送)范围,应对措施等。

(四)事件信息包括重大风险源突发事件名称、类型、级别、发生时间、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损失、应急处臵情况、调查处理报告,风险管控评估报告和改进措施等。

(五)填报单位、人员、时间,以及需填报的其他信息。上述第(三)、(四)款信息在预警、风险事件发生后报备。

第三十六条【报备方式】重大风险源报备分为初次、定期和动态三种方式。

第三十七条【初次报备时限】初次报备,应在评估确定重大风险源后5个工作日内填报。

第三十八条【定期报备】定期报备,采取季度和年度报备,季度报备截止时间为每季度结束后次月10日;年度报备时间为自然年,截止时间为次年1月30日。

第三十九条【动态报备】生产经营单位发现重大风险源控制指标超出管控临界值,或出现新的致险因素,导致发生风险事件概率显著增加或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后果加重,生产经营单位应在5个工作日内动态填报相关异常信息。

第四十条【备案销号】重大风险源经评估确定等级降低或解除的,应于5个工作日内通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系统销号。

第四十一条【总结上报】重大风险源突发事件应急处臵和调查处理评估总结,应在处臵或调查工作结束后7个工作日内报备。

第四十二条【报备审核】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在生产经营单位重大风险源报备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形式审核,确保报备信息完整。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 【监督抽查】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将管辖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监督管理,并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风险源监测、管控和报备情况的监督抽查。

第四十四条 【抽查内容及频次】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按年度组织对管辖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重大风险源的监测、管控和报备情况进行监督抽查,监督抽查每半年应覆盖1次。

第四十五条【监督抽查内容】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风险源辨识、管控、报备情况的监督抽查主要内容包括:

(一)重大风险源管理制度、机制、岗位责任体系建设情况;

(二)重大风险源辨识、评估、信息报备、监测管控、评估改进等落实情况;

(三)重大风险源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落实情况。第四十六条【督促整改】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对监督抽查发现重大风险源辨识、管控、报备主体责任不落实的生产经营单位予以督促整改。

(一)对未建立完善的重大风险源管理制度、机制、岗位责任体系和重大风险源应急预案的予以警告;

(二)对重大风险源辨识、评估、信息报备、评估改进和应急演练等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予以限期整改;

(三)对重大风险源未有效实施监测和控制的纳入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予以挂牌督办;

(四)对重大风险源控制不力,不能保证安全的生产经营单位,应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工停业整顿。

第四十七条【停业恢复】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工停业整顿的,经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验收,满足消除停工停业因素的,生产经营单位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第四十八条【记录与报告】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重大风险源监督抽查中,应如实、认真记录重大风险源信息,通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填报,并规范档案管理。

第四十九条【社会保险】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积极引导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风险源参加社会保险,鼓励支持社会保 险机构或其他第三方机构参与生产经营单位重大风险源的辨识、评估与管控。

第五十条【委托服务】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重大风险源督查检查工作。

第五十一条【社会监督】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建立投诉、举报渠道和奖励机制,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违法违规行为,均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或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投诉或举报。

第五十二条【信息安全】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或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拟公布的风险源信息进行评估,涉及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应遵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未经允许不得公开。

第五十三条【企业主体责任追究】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对依法依规发生下列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记入其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

(一)对重大风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监测、管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

(二)未按规定报备重大风险源或迟报瞒报的;

(三)风险管控不力,导致发生风险事件的;

(四)进行危险作业和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未开展风险评估或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的。第五十四条【第三方机构责任追究】承担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工作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应对其承担工作的合规性、准确性负责,未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执行或弄虚作假的,应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并纳入安全生产信用记录。

第五十五条【管理部门监督责任追究】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一)对存在重大风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未履行监督抽查责任的;

(二)对发现未按规定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或未有效管控重大风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未督促整改的;

(三)对已报备异常信息的重大风险源,指导、监督或督促督办失职渎职,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致险因素定义】致险因素是指导致各类风险事件发生,影响其发生的可能性、损失程度和不良社会影响的潜在原因或条件,主要包括可能产生负面结果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源自身的客观属性及其常态运行环境的“人、机、法、环”等因素。

第五十七条【风险事件】风险事件是指风险源发生管控目标外的事件,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包括自然灾害、社会影响等事件或安全生产事故。第五十八条【有效日期】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

第二篇:交通运输局安全生产警示管理办法

安全生产警示管理通知单填写说明

为认真贯彻实施《昆明市安全生产警示管理办法(试行)》,结合交通运输实际,制定《昆明市交通局安全生产警示管理通知单》(以下简称通知单)。具体填写说明如下。

一、本通知单一式三联,其中,第一联由通知单位留存,第二联交被通知单位根据警示内容及时进行整改,第三联交局安监处备案。具体实施时,由昆明市交通运输局下设的六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或相关单位到局安监处领取通知单,并由局安监处做好相应登记工作备查。各专业委员会或相关单位应按安全生产有关痕迹化管理的工作要求,认真做好相关台帐管理工作。

二、根据安全生产工作需要,昆明市交通运输局下设的六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应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处室或交通运输系统各有关企业,实行安全生产提示、告知、告诫等警示管理办法,并督促上述单位、部门在受到提示、告知、告诫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警示类别包括提示、告诫、告知三种类别。

四、警示内容及应当采取的措施建议:

(一)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昆明市交通运输局下设的六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应当通过提示通知的方式对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处室或交通运输系统各有关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提示:

1、有关领导干部未认真履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规定;

2.未落实安全监管所必须的人员、装备、经费等保障性投入;

3、未理顺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存在失管漏管、脱节断档情况;

4、未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5、其他需要提示的情况。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昆明市交通运输局下设的六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应当对局机关各处室或交通运输系统各有关企业进行告知:

1、发现有关职能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不到位,或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到位;

2、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整改不到位;

3、重大危险源监控不到位;

4、安全生产“零申报”制度执行不到位;

5、其他需要告知的情况。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昆明市交通运输局下设的六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应当对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处室或交通运输系统各有关企业进行告诫:

1、发生1起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2、1个月内发生2起以上一般安全生产事故;

3、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经督办后仍未采取有效措施彻底整改;

4、对限期整改后仍达不到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未依法关停而继续生产经营;

5、因不认真落实上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部署,一年内被通报批评两次以上;

6、经提示、告知后,仍不采取措施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要求;

7、其他需要告诫的事项。

第三篇:河北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实施办法

河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规范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和管控工作,防范遏制安全生产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度,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管控与监督管理。

第三条

从事交通运输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实施主体,应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开展本单位管理范围内的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等工作,落实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登记、重大危险源报备和控制责任措施,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第四条

省交通运输厅指导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交通运输局和厅直有关单位指导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坚持“单位负责、行业监管、动态实施、科学管控”的原则。

第二章

分类分级

第六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的安全风险,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可能性。

第七条

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风险按照业务领域分为道路运输风险、水路运输风险、港口营运风险、交通工程建设风险、交通设施养护工程风险、铁路运输风险和其他风险七个类型,每个类型可按照业务属性分为若干类别。

第八条

风险等级按照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后果和概率,由高到低依次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较小四个等级。

第九条

重大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风险,记录符号为A,用红色标识。

较大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风险,记录符号为B,用橙色标识。

一般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较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风险,记录符号为C,用黄色标识。

较小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一般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风险,记录符号为D,用蓝色标识。

同时满足两个以上条件的,按最高等级确定风险等级。

第十条

各重点领域风险等级判定标准,由相应的省级管理机构组织制定并发布实施;交通运输部风险辨识判定指南发布后,其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

第三章

辨识、评估与管控

第一节

辨识与评估

第十一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分为全面辨识和专项辨识。全面辨识是生产经营单位为有效掌握本单位安全风险的分布及状况,对本单位全部生产经营活动开展的全面系统的风险辨识;专项辨识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及时掌握本单位重点业务、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和管理对象的安全风险状况,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部分区域开展的风险辨识。第十二条

全面辨识应每年不少于1次,专项辨识应在生产经营环节及其要素发生重大变化,或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有特殊要求时开展并按规定时限完成。安全风险辨识结束后,应形成风险清单。

第十三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针对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及环节,编制风险辨识手册,明确风险辨识的范围、方式和程序,并组织本单位职工进行学习。

第十四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的风险辨识应针对影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及其危害程度的致险因素进行,一般包含以下方面:

(一)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与应急技能、安全行为或状态;

(二)生产经营基础设施、运输工具、工作场所等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三)影响安全生产外部要素的可知性和应对措施;

(四)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工作机制及规章制度的合规和完备性。

第十五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风险等级判定标准(指南),对风险清单所列安全风险进行逐项评估,确定风险等级以及主要致险因素和控制范围(措施)。

第十六条

安全风险致险因素发生变化超出控制范围的,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组织重新评估并确定等级。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可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或成立评估组,对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等级评定、变更和销号进行评估,出具评估结论。生产经营单位成立的评估组成员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或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2名以上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一定从业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节

管理与控制

第十七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安全风险的等级、性质等因素,科学制定管控措施,严格落实管控责任,主动从组织、制度、管理、技术、应急等方面进行有效管控,对存在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生产作业场所、区域、设施、岗位等实行重点管控。

第十八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风险动态监控机制,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按要求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监测、评估和预警,及时掌握风险状态和变化趋势。

第十九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严格落实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保障必要的投入,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第二十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在醒目位置、重点区域设置安全风险告知栏,并通过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编制安全手册、组织讲解宣传等方式,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及管控应急措施、责任人、报告方式等内容,告知本单位从业人员和进入风险区域的外来人员,指导、督促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第二十一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本单位安全风险可能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制定完善应急措施。当安全风险的致险因素超出管控范围、达到预警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立即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防范事故发生。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按有关规定及时有效处置。

第二十二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管理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登记、管控、应急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采取改进措施。

第二十三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如实记录单位内部 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估、监测、管控等工作,规范管理相关档案。

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应当单独建立清单和专项档案,并按照职责范围将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清单分别报送当地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四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大安全投入,积极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第三节

较大及以上风险管控与登记

第二十五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按下列要求加强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管控:

(一)制定动态监测计划,按照每月不少于1次的频次,定期更新监测数据或状态,并单独建档;

(二)单独编制专项应急措施;

(三)按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评估改进,并于次年1个月内通过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或其他有效渠道向当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进行报告。

第二十六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进入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影响区域的本单位从业人员进行安全防范、应急处置和避险逃生等方面的培训演练。

第二十七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于存在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标明安全风险的危险特性、可能发生事故后果、安全防范与应急措施等。

第二十八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名称、位置、危险特性、影响范围、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及后果、安全防范与管控应急措施等如实告知直接影响范围内的相关单位或人员。第二十九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本单位的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相关信息通过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或采取其他方式进行登记,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按规定向当地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登记信息应当及时、准确、真实。

第三十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基本信息、管控信息、预警信息和事故信息等内容进行登记。

(一)基本信息包括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名称、类型、主要致险因素、评估报告,所属生产经营单位名称、联系人及方式等信息;

(二)管控信息包括管控措施(含应急措施)和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及影响范围与后果等;

(三)预警信息包括预警事件类型、级别,可能影响区域范围、持续时间、发布(报送)范围、应对措施等;

(四)事故信息包括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管控失效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名称、类型、级别、发生时间、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急处置情况、调查处理报告等;

(五)填报单位、人员、时间,以及需填报的其他信息。预警信息和事故信息在预警或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登记或报备。

第三十一条

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登记分为初次、定期和动态三种方式。

第三十二条

初次登记应当在评估确定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后5个工作日内填报。

第三十三条

定期登记采取季度和登记两种方式。季度登记截止时间为每季度结束后次月10日;登记时长为一个自然年,截止时间为次年1月30日。

第三十四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发现较大及以上安全风 险的致险因素超出管控范围,或出现新的致险因素,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概率显著增加或预估后果加重时,应在5个工作日内对相关异常信息进行动态登记。

第三十五条

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经评估确定等级降低或解除的,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于5个工作日内通过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予以销号。

第三十六条

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管控失效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结束后,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在15个工作日内对相关工作进行评估总结,明确改进措施。评估总结应报送属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将管辖范围内的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监督管理,将对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监督抽查列入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明确抽查比例和方式,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管控责任。

第三十八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应当按照以下主要内容进行监督抽查:

(一)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建立情况;

(二)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登记、监测管控措施等落实情况;

(三)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应急措施和应急演练情况。第三十九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辨识、登记和管控等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一)对未建立完善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管理制度、机制、岗位责任体系和应急措施的,督促整改;

(二)对未按规定开展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辨识、登记、评 估、标志、告知和应急演练等工作的,限期整改;

(三)对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未实施有效监测和控制的,列为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实行挂牌督办;

(四)对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控制不力、不能保证生产安全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四十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对监督抽查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的有关信息进行规范记录,针对管辖范围内的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建立档案,妥善保存相关文件资料。

第四十一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督查检查工作。

第四十二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从政策、法规标准和科技项目等方面,鼓励引导行业(领域)内安全风险管控技术装备的研究与应用,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和先进工艺、材料、技术、装备,提升安全风险管控水平和安全生产监管能力。

第四十三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有权向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投诉或举报。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公布举报电话(信箱),建立完善投诉举报调查处理机制,并按要求进行反馈。

第四十四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遵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拟公布的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风险信息进行涉密评估,未经允许不得公开。

第四十五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不按规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以及监测、管控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人员,应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并记入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

第四十六条

受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委托承担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支持和监督检查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应对其承担 工作的合规性、准确性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安全风险管理相关支持工作的,不改变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

第四十七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较大及以上安全风险存在监督管理失职渎职,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应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是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有关规定,直接对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相关业务工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部门或单位。

第四十九条

本实施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河北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工作,督促从事交通运输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范和遏制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治理暂行办法》以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度,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整改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安全生产隐患,是指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因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程等规定或由于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四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隐患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应当部署、督促、检查本单位或者单位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治理工作,及时消除隐患。

第五条

省交通运输厅指导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隐患的治理工作,设区市、县(市、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厅直有关单位指导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工作,督促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重大隐患治理和报备责任。

第六条

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工作应当坚持“单位负责、行业监 管、分级管理、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二章

分级分类

第七条

安全生产隐患按照业务领域分为道路运输隐患、水路运输隐患、港口经营隐患、交通工程建设隐患、交通设施养护工程隐患、铁路运输隐患和其他隐患七个类型,每个类型可按业务属性分为若干类别。

第八条

安全生产隐患分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两个等级。重大隐患是指极易导致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且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一般隐患是指除重大隐患外,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隐患。

各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隐患分级判定标准,由相应的省级管理机构组织制定并发布实施;交通运输部重大隐患分级判定指南颁布后,其有规定的依其规定执行。

第三章

隐患排查与整改

第九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告知(预警)、整改、评估验收、报备、考核奖惩、建档等制度,逐级明确隐患治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

第十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资金使用专项制度,保障隐患排查治理投入。

第十一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隐患的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工作机制,明确隐患排查的责任部门和人员,以及排查范围、程序、频次、统计分析、效果评价 和评估改进等要求,规范开展隐患排查活动。

第十二条

安全生产隐患的日常排查是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日常工作组织开展的覆盖日常生产作业环节的经常性隐患排查活动。日常排查每周不少于1次。

第十三条

安全生产隐患的专项排查是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在一定范围、方面组织开展的针对特定隐患的排查活动,一般包括:

(一)根据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安全工作专项部署,开展针对性的隐患排查;

(二)根据季节性、规律性安全生产条件变化,开展针对性的隐患排查;

(三)根据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带来的安全生产条件变化,开展针对性的隐患排查;

(四)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隐患排查。第十四条

安全生产隐患的定期排查是由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特点,组织开展的涵盖全部生产经营环节、方面的隐患排查活动。定期排查每半年不少于1次。

第十五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工作,定期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组织对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并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第十六条

从业人员发现隐患的,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进行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第十七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形成隐患排查工作台账,包括排查对象(或范围)、时间、人员、安全技术状况、处理意见等内容,经隐患排查直接责任人签字后妥善保存。第十八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对排查发现的安全生产隐患,应当按照隐患分级判定指南确定隐患等级,形成隐患清单。重大隐患应当向当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报备。

第十九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排查出的隐患立即组织整改,制度整改方案,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隐患整改情况必须依法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第二十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在隐患整改过程中,应当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数据库,绘制空间分布图,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隐患排除前无法保证生产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相关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设置警示标志,加强现场监控,必要时安排专人值守;对暂时难以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的,应当加强维护、保养和检测,制定应急预案,防止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第二十一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整改重大隐患时应制定专项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整改目标和任务;

(二)整改技术方案和整改期间的安全保障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保障措施;

(四)整改责任部门和人员;

(五)整改时限及节点要求;

(六)应急处置措施;

(七)跟踪督办及验收部门和人员。

第二十二条

一般隐患整改完成后,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组织验收,出具整改验收结论,并由验收主要负责人签字确认。

第二十三条

重大隐患整改完成后,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或成立隐患整改验收组进行专项验收。生 产经营单位成立的隐患整改验收组成员应包括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和2名以上相关专业领域具有一定从业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整改验收应根据隐患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出具整改验收结论,并由验收组负责人签字确认。

第二十四条

重大隐患整改验收通过的,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验收结论向当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报备,并申请销号。报备申请材料包括:

(一)重大隐患基本情况及整改方案;

(二)重大隐患整改过程;

(三)验收机构或验收组基本情况;

(四)验收报告及结论;

(五)下一步改进措施。

第二十五条

重大隐患整改验收完成后,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隐患形成原因及整改工作进行分析评估,及时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依据有关制度和规定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第二十六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特点,定期组织对本单位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梳理、发现安全生产苗头性问题和规律,形成统计分析报告,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第二十七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隐患治理表彰激励机制,鼓励从业人员主动参与排查和消除隐患,并将隐患治理责任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员工岗位绩效考核。

第二十八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隐患治理全员参与机制,通畅投诉、举报渠道,鼓励从业人员对生产经营活动中隐患治理责任不落实和危及生产经营安全的行为与状态进行投 诉或举报,并切实保障投诉或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九条

各级工会组织发现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建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对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隐患,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作出答复。

第三十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项目发包、场地或设施设备出租的,应当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或相应资质进行审查,并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有关安全生产管理事项,明确双方的隐患治理责任。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向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发布项目或出租场地、设施设备。

第三十一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隐患的及时督促整改。

第三十二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大安全投入,积极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和安全性能水平高的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装备,减少和消除隐患。

第四章

重大隐患报备

第三十四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及时报备、动态更新、真实准确”的原则,通过安全生产隐患治理信息系统向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及时报备重大隐患信息。负有直接监督管理责任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负责对报备信息的完整性进行审查。

第三十五条

重大隐患报备信息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隐患名称、类型类别、所属生产经营单位及所在行政区划、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管理部门;

(二)隐患现状描述及产生原因;

(三)可能导致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及后果;

(四)整改方案或已经采取的治理措施,治理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遗留问题;

(五)隐患整改验收情况、相关责任人处理结果;

(六)整改期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还应报送事故及处理结果等信息。

上述第(四)

(五)(六)款信息在相关工作完成后报备。第三十六条

重大隐患报备包括首次报备、定期报备和不定期报备三种方式。

(一)首次报备:应在重大隐患确定后进行报备;

(二)定期报备:报送重大隐患整改的进展情况;

(三)不定期报备:当重大隐患状态发生新的重大变化时,应及时报备相关情况。

第三十七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检查中发现重大隐患的,应向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有关负责人不及时处理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向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报告。

第三十八条

首次报备应在重大隐患确定后5个工作日内进行报备,定期报备应在每季度结束后次月前10个工作日内进行报备,不定期报备应在重大隐患状态发生重大变化后5个工作日内进行报备。

第三十九条

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重大隐患专项档案,并规范管理。

第五章

隐患治理督查督办

第四十条

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重大隐患治理督办制度,将重大隐患整改情况纳入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明确督促检查责任部门和检查范围。

第四十一条

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贯彻落实管理部门关于隐患治理工作部署要求情况;

(二)隐患治理责任体系、岗位制度、工作程序、档案台账等建立执行情况;

(三)重大隐患报备及统计分析情况;

(四)隐患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五)隐患告知和警示教育、责任追究情况。

第四十二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应及时告知被检查单位,并督促其按照有关要求组织整改。

第四十三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督促检查职责时,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或阻挠。

第四十四条

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督促检查、社会举报核实发现的未按要求有效开展隐患排查或整改的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下达督促整改通知书,明确存在问题和整改要求,责令限期整改。

第四十五条

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管辖权限,对管辖范围内发现的存在重大隐患的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实行挂牌督办。上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发现的重大隐患,应当对下一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实行挂牌督办,责成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督促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按要求进行整改。

第四十六条

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在接到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重大隐患销号申请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对验收结论及验收程序予以形式确认,并对形式确认通过的予以销号,不通过的责令继续整改。

第四十七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承担隐患治理监督抽查、检测和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八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依据管辖权限,将不按要求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备重大隐患等不良行为记入相关生产经营单位及主要相关责任人的安全生产信用记录。

第四十九条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安全生产隐患治理能力。

第五十条

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对隐患排查治理不力且满足法律法规规定处罚条件,或未按督办要求整改重大隐患,或存在重大隐患不能保证安全的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五十一条

受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或生产经营单位委托承担隐患治理相关工作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应对其承担工作的合规性、准确性负责。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隐患治理相关支持工作,不改变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治理主体责任。

第五十二条

对发现的重大隐患未履行督办责任、导致发生 安全生产事故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责任人员,应依法依规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三条

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是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或有关规定,直接对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单位相关业务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监督管理责任的单位或部门。

第五十四条

本实施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3年。

第四篇:交通运输安全生产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部署,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9〕32号)要求,制定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交通运输非法违法行为,建立规范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治秩序;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促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切实解决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加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全社会交通运输安全意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技能素质。通过开展交通运输“三项行动”,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管理,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年”活动目标任务的落实,遏制重特大交通运输事故发生。

二、重点范围、内容

(一)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对象范围。

交通运输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包括:各道路运输企业、港航企业、客(货)运场站、航电枢纽、交通运输建设工程项目及设施、去年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的企业和单位、近年来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单位。

(二)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主要内容。

1.执法行动。对下列行为依法进行打击或查处:

(1)无证或证照不全从事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建设的;

(2)船员、船舶持假证书的;

(3)违反锚泊、值班规定的;

(4)船舶、车辆、内贸集装箱超限超载运输的;

(5)非客运船舶、车辆非法载客的;

(6)违反船舶定线制、不遵守水上交通规则、不落实安全措施的;

(7)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违法违规进行项目建设的;

(8)瞒报事故的;

(9)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

(10)不按规定进行培训或无证上岗的;

(11)其他非法违法运输、经营、建设行为。

2.治理行动。对以下行为进行严格治理:

(1)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整改不到位的;

(2)受自然灾害威胁而未落实防范措施的;

(3)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未达标的;

(4)危桥改造工作最急需治理的;

(5)存在火灾隐患的,特别是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

(6)重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到位的;

(7)有关单位对交通运输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有关部门检查不到位的。

3.宣传教育行动。着力开展以下宣传教育活动:

(1)宣传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安全法制意识;

(2)宣传安全发展理念,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3)宣传推广安全生产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4)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水运系统船舶、班组安全竞赛活动等宣传教育活动;

(5)严格船员培训管理,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和管理,加强对船员教育培训机构的资质管理;

(6)宣传道路、水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应对和安全逃生常识。

三、工作步骤和要求

(一)细化方案自查自纠阶段(3月至4月)。

各地区、各单位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9〕32号)和本方案要求,结合本辖区、本单位实际,进一步细化本辖区、本单位“三项行动”工作方案或计划,抓好组织发动,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开展自查自纠,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各地区、各单位于4月25日前,将“三项行动”工作方案或计划报部安委会办公室,同时抄送地方人民政府。

(二)督促检查全面推进阶段(5月至9月)。

1.深入开展锚泊船舶安全专项检查、砂石运输船和施工船安全管理、渡口渡船安全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加强驾驶台资源管理,严格监管老旧船舶、非标准化船型船舶,制定淘汰国内单壳油轮的措施,切实解决水上交通运输安全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遏制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发生。

2.继续开展道路运输和水路内贸集装箱超载治理,严厉打击交通运输超载超限等违法违章行为。

3.深入开展交通基础设施隐患排查治理,切实落实公路水运工程预防坍塌、高处坠落、起重机械事故专项整治措施,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安全专项督查。开展重点桥隧工程和大型水上结构物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工作。

4.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和水运系统船舶班组安全竞赛活动,结合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实际,适时组织各种形式的咨询服务活动和集中采访报道活动,创新内容、方式和方法,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促进交通运输企业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促进广大交通运输干部职工、从业人员和社会群众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章守纪,形成全社会关心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良好氛围。

5.各地区、各单位在9月份组织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大检查,我部将会同国务院安委会组织专项督查,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创造安全稳定环境。

(三)深化行动总结提高阶段(10至12月)。

1.针对第四季度工作特点,进一步完善执法措施,提高执法效能,坚决查处和打击船舶、车辆、内贸集装箱超载超限运输、内河船舶非法参与海上施工等违法违规行为。认真落实防寒潮大风、防火、防冰雪灾害等交通运输安全防范各项措施,切实消除事故隐患。

2.各地区、各单位对“三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进行全面总结,并于12月5日前将“三项行动”开展情况报部安委会办公室。同时,国务院安委会将组织开展综合督查。

第五篇: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管理办法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管理办法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规范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及其管理行为,制定《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管理办法》。该《办法》于2012年4月23日由交通运输部以交安监发〔2012〕175号印发。《办法》分总则、考评机构与考评员、考评与发证、责任与义务、附则5章42条,自发布之日实施。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规范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及其管理行为,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及其管理活动。

第三条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其中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安全生产达标标准等级分为一级、二级。

评为一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分数不低于900分(满分1000分,下同)且完全满足所有达标企业必备条件,评为二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分数不低于700分且完全满足二、三级达标企业必备条件,评为三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分数不低于600分且完全满足三级达标企业必备条件。

第四条 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并负责一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工作。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管辖范围内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和二、三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工作。

长江航务管理局、珠江航务管理局分别负责长江干线、西江干线跨省航运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和二、三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工作。以上部门和单位统称为主管机关。

第五条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包括初次考评、换证考评和附加考评等三种形式。

第六条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应坚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由主管机关按照本办法组织实施。

第七条 主管机关应向社会公告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结果。

第二章 考评机构与考评员

第八条 主管机关或其认定的考评机构负责对交通运输企业实施考评。

第九条 考评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交通运输事业单位或经批准注册的交通运输系统社团组织;

(二)具备固定办公地点和必要的设备;

(三)具有一定数量从事相关领域考评工作需要的管理人员及考评员;

(四)建有相应的管理制度。

第十条 考评机构应经主管机关认可,接受主管机关的监督管理,并按照主管机关赋予的权限开展工作,建立企业考评档案。

第十一条 考评员应具有交通运输相关学历和工作经历,并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取得资格。

第十二条 主管机关负责考评员适任条件的审核、考试发证、注册登记等管理工作,并建立档案。

考评机构应建立考评员日常管理档案,并按向主管机关备案。

第三章 考评与发证

第十三条 申请考评的企业应向主管机关提交申请。

第十四条考评活动采用资料核对、人员询问、现场考评等方法进行,人员询问、现场查验可以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

第一节 初次考评和发证

第十五条 申请初次考评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含分公司),并直接从事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实体;

(二)具有与其经营管理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并建有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三)已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自评。

第十六条 初次考评应提交申请报告,并附以下材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

(二)企业基本情况和安全生产组织架构;

(三)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自评报告。

第十七条 主管机关收到初次考评申请及所附材料后,应审查以下内容:

(一)是否属于本管辖范围;

(二)是否满足申请条件;

(三)申请材料是否齐全;

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应告知企业补充、修改或重新提交申请。

第十八条 对满足申请要求的企业,主管机关应结合企业的申请确定考评机构。考评机构应按照主管机关的要求和本办法的规定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考评。

第十九条 企业通过考评的,由考评机构报主管机关审核同意后,向该企业签发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未通过考评的或经主管机关审核不合格的,企业应采取纠正措施并可在3个月后重新申请考评。

第二十条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有效期为3年。

第二十一条 已取得相关机构颁发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证书(证明)的企业,连续3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的,经主管机关对必备条件审核后,可颁发二级或三级安全生产达标证书。

第二十二条 企业申请高一级别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考评及发证的内容、范围和方法按照初次考评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新组建企业应于正式运营6个月内提出初次考评申请。

第二节 换证考评与发证

第二十四条 换证考评申请应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有效期届满之日前3个月内提出。

第二十五条 换证考评申请应附送以下材料:

(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

(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

(三)企业基本情况和安全生产组织架构;

(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第二十六条 换证考评及发证的内容、范围和方法参照初次考评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换证考评和发证应在现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有效期届满前完成。

第二十八条 换证考评未通过的,企业应在原证书期满后3个月内提出重新考评申请。

第二十九条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遗失的,可以向原考评发证机构申请补发。

企业法人代表、名称、地址等变更的,应在变更后1个月内,向相应的主管机关提供有关材料,申请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的变更。

第三十条 主管机关向企业、考评机构、考评人员发放证书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节 附加考评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主管机关或其指定的考评机构应对持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的企业实施附加考评:

(一)企业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

(二)企业一年内连续发生二次及以上较大安全责任事故;

(三)企业被举报并经核实其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重大安全问题;

(四)企业发生其他可能影响其安全生产管理的重大事件或主管机关认为确实必要的。

上述事故等级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确定。

第三十二条 附加考评应针对引发附加考评的原因进行。在考评中发现有严重问题的,可扩大考评范围,直至实施全面考评。

第三十三条 通过附加考评并经主管机关审核合格的,维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的有效性。

未通过附加考评或经主管机关审定认为其安全生产管理存在重大问题的,主管机关应责令其整改,整改合格的,企业应在3个月内再次申请初次考评。

第四章 责任与义务

第三十四条 对企业所实施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不解除企业遵守国际、国内有关安全法规的责任。

第三十五条 在接受考评过程中,企业应:

(一)提供所需的工作便利,以确保考评员充分有效地实施考评;

(二)如实提供相关资料和证据;

(三)与考评员合作,以保证考评工作顺利完成。

第三十六条 考评员应保守秘密并谨慎处理所接触的有关文件、特许的信息资料等。

企业可以向主管机关或考评机构举报、投诉考评员的不正当行为。

第三十七条 主管机关应对考评机构和考评员进行监督管理。考评机构或考评员如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主管机关应做出处理直至取消其考评资格。

第三十八条 主管机关相关管理人员和考评员应严格遵守本办法和有关廉政规定,不得借考评工作谋取任何私利。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所指的交通运输企业主要包括直接从事道路水路运输(含客货运输企业、客货运站场、港口经营企业)、城市客运(含公交、轨道交通、出租汽车企业)、交通运输建设施工、机动车维修等的企业。

第四十条 对外国驻华交通运输企业的考评发证,由主管机关或其认定的考评机构参照本办法的规定实施。

交通运输行业内具有直接从事安全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事业单位,由其主管部门参照本办法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

第四十一条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证书式样和表格格式由交通运输部统一制定。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实施。

下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办法(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办法(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监督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督促......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管理办法(试行).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 产工作的通知》(国发〔 2010〕 23号及其他有关规定和要......

    邵阳市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管理办法

    邵阳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印发邵阳市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达标考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交通运输局,局直各有关单位: 现将《邵阳市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意见

    2014年全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局和市政府布置的各项安全重点工作,围绕“抓改革、重创新、促转型、惠民生,......

    交通运输管理办法

    山东省旅游包车客运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旅游包车客运管理,确保旅游交通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

    平阳县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单管理办法

    附件2:平阳县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重点监管名 单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督促和警示交通运输企业和相关人员全面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从......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责任追究管理办法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试行)2016年12月16日 【字号 [大] [中] [小]】【我要打印】【我要纠错】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责任......

    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2.《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4.《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5.《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举报制度》 6、《重大事故隐患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