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共5则)

时间:2019-05-14 21:4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

第一篇: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病人在院期间应被正确识别身份,包括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1、住院病人均应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

2、腕带佩戴规范

目的:(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等);(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医生查房时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

①手术病人(包括微创手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必须佩带腕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患者身份识别制度。②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有损坏,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③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在医院死亡病人需经家属确认尸体后才去除)

④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核对腕带。

附: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规程

(一)目的

保证医院相关运作流程和政策符合国际病安全目标的要求,通过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执行,以确保病人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标准

1、正确识别病人:要使用至少两套病人识别码

(1)当给病人用药、输血或输血制品、抽血标本或采集其他临床检验标本、给病人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或操作时,至少要有两套病人识别码。

(2)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性别或年龄)和病人姓名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在病人入院时记录在腕带上;急诊抢救室的病人使用病人的姓名(对于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由接诊的医护人员临时命名)和门诊号作为病人的标识码,在病人进行抢救室时记录在手腕带上;门诊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诊卡号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可以作为病人识别的补充信息,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择这些补充信息,询问病人后再与这些信息进行核对。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核对病人的识别码时,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信息进行核对。(3)放射科、检验科等辅助科室允许使用流水号或住院号、姓名等其他符合要求的号码作为病人标本的识别码,但科内必须统一,并在科室管理规程中书面写明政策。

(4)在病人的血袋、药袋和标本的标签上要写明(或打印出)进行病人的识别码,以便与病人进行核对

(5)在给病人治疗、用药、输液、输血、抽血或留取其他标本时要对病人的识别码进行核对。

(6)病人的床号和房间号不能作为病人的识别码使用。

2、有效改善相互沟通

(1)在工作只能需执行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接到各类的紧急口头报告时,必须有一个口头确认过程,护士或接听报告的人首先要把别人告诉你的信息写下来,要有书面记录,然后大声复述一遍口头医嘱的全部内容、各类检查紧急的口头报告内容,对方确认无误。

(2)医院允许在病人抢救、中深度镇静治疗、手术时使用口头医嘱。在紧急情况下,在医师不能立即到达又需要立即处理时可以使用电话医嘱,其他情况不准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原则上尽量减少使用电话医嘱,患者出现病情变化,下级医生请示上级医生后,上级医生在电话中下达的医嘱要由值班医生或管床医生下达书面医嘱后护士才能执行,而且要在病程记录中记录相关内容。

(3)口头或电话医嘱下达后,护士即要立即书面记录(可记录在口头医嘱单或其他记录纸上),并根据书面记录内容大声复述给下达医嘱的医生后,听到复述医嘱后,医生要明确示意,经确认无误后护士执行。在特别紧急且人手紧张的情况下,护士记录口头医嘱会影响到病人抢救时,可先按要求在保证正确用药的前提下执行口头医嘱,事后立即补记医嘱内容。口头或电话医嘱要在病人抢救完成后六小时内在电脑系统内补录,并打印签字。手术病人的口头医嘱单要求下达医嘱的医生和执行护士签字确认,并存入病历中保存。

(4)所有急诊检验结果、危及到病人安全的异常检查、检验结果(简称危急值)需要及时通知临床医护人员。检验科和其他辅助检查科室要建立检查危急值报告标准,标准中要包括检验、检查危急值得项目名称、临界值、报告流程和报告责任人。并以书面的形式确认,同时要对全科人员、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检验危急值得报告可以通过lis系统自动控制,并提醒检验师。所有急诊检查项目的结果和/危急值结果的书面报告要在审核后立即发送,并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以便医师及时得到相关报告。

(5)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包括医师和护士在接听到急诊检查结果、危急值结果报告后,要有书面记录,并将记录的内容大声复述一遍给报告人听,要得到对方的确认。记录的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住院号、检查项目名称、检查结果、接听电话时间、报告给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的时间等。各科要有记录本登记,以便职能部门检查。

(6)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接到检查项目高危报告后,要及时对病人进行评估和处理,必要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请示报告,并在病程记录中记载。(7)在急诊病人入院前与接收科室进行电话沟通时,需将收治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初步诊断、生命体征、基本病情、病人可能需要的特殊医疗设备(氧气、心电监护、呼吸机能)以及病区问的其他相关信息等告知病区,病区接电话人员要有书面记录并大声复述给打电话的人员,要得到对方的确认,同时医护应相互告知。其他情况下进行的电话沟通要按<医疗工作电话沟通记录管理规程>进行记录。

3、消除手术错误

(1)手术前暂停:为了避免手术病人、手术方案和手术部位的错误,在手术开始前停止术前所有操作及术前核对。

(2)手术前核对

①为了避免手术病人和手术部位的错误,在手术室的手术和门、急诊小手术都要列出核对清单,手术开始前要停下其他所有工作认真核对清单中所要求的内容,一致确认手术病人、手术方案、手术部位和病人体位是正确的且在正确的手术室,手术需要的所有医疗文书齐全,医疗设备已准备好且功能正常。

②在手术室进行的手术、手术前核对要在麻醉诱导前进行,手术病人本人(清醒可合作的病人)、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一起根据<手术护理记录>中“手术前核对清单”中的内容进行逐项核对,核对内容由巡回护士记录,并将参与核对人员名单记录。

③门、急诊的小手术应在手术前由病人本人(清醒可合作的病人)、手术医生、治疗护士一起核对,核对内容由治疗护士记录在<门急诊、介入手术护理记录单>中,并将参与核对人员名单进行记录。

④当核对清单内的项目无法通过(填“否”)时,手术不得进行,如果在特殊情况下仍需手术时,要经过医务部或总值班同意。紧急抢救生命的手术以争取时间、抢救病人生命为主要责任,可以先抢救,后报告。

(3)术前手术标记:所有手术操作,包括在手术室内进行的手术、在门诊进行的手术、在急诊进行的小手术都要进行手术标记。标记要精确、清晰可见,可能情况下由病人讲出病变部位。

①住院病人由手术医生在病区进行手术标记,门、急诊手术的病人也应有手术医生在门急诊进行手术标记,除非是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在手术室手术前铺单前进行手术标记。手术标记需要病人或家属的参与,清醒病人进行确认时要触动病人的肢体方向确定左右,要得到病人的认同。昏迷的病人进行确认时要请病人家属参与,要得到病人家属的认同。

②手术切口、穿刺点和手术部位的标记都要准确、清晰,铺单后还能够看得清楚。手术标记要使用蓝色和紫色油性标记笔。

③手术标记笔应放在各病区的指定地点,每位医生都要知道具体地点,每位术科医生应随身携带标记笔,手术室应备消毒后的标记笔供使用。标记笔只能用来作手术标记,不准它用。

③其他操作或治疗如有左右区分,在操作或治疗时容易发生部位错误时也需标记,如局部热疗、胸穿、腰穿等情况。

4、减少病人跌倒风险

(1)建立可靠和有效的评估工具来测定和确定病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对高危病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

(2)门、急诊病人对病人进行跌倒风险的评估和记录,如有跌倒风险要进行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住院病人

①每位住院病人的初次护理评估中必须包括对病人跌倒的风险评估(新生儿除外)。跌倒风险评估内容包括病人的年龄、意识状况、走动能力、自我照顾程度、跌倒病史、药物使用情况、环境设施情况等引起跌倒的风险因素,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宣教,且要有记录。

②所有跌倒高危病人均须进行动态评估,病人出现下列情况需随时评估:转入病人、病情变化(如手术后,意识、活动、自我照顾能力等改变)、使用镇静/止痛/安眠/利尿/降血压/、调血糖等药物时、跌倒后、分值发生变化时、更换陪人或家属时;同时对病人家属进行预防跌倒教育,并有书面记录。

③对于跌倒风险的病人要在床头挂标识医院牌,并根据医院的相关指引制定切实的预防病人跌倒的计划,而且这些计划要得到执行。

④病人跌倒发生后护士要对病人是否受伤、受伤的程度进行评估,如有受伤立即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对病人的伤情进行进一步评估,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要对病人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和采取预防再次跌倒的计划,同时要按流程和要求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跌倒发生的时间、地点、伤害程度、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事件处理经过及具体建议。

⑤总务、基建后勤要确定哪些环境因素和设备因素是引起病人跌倒的高危因素,定时巡查评估,同时要培训和教育医务人员,尤其是病区护士发现病人跌倒的高危环境和设备因素存在时,及时通知后勤进行处理。

⑥护理部、医务科每月对导致病人跌倒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院安全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相关部门执行。

⑦科主任和护士长要对员工,包括新入职的员工进行预防跌倒的培训,医护人员对病人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

⑧护理部、医教科等职能部门联合制定预防病人跌倒的指引。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在门诊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诊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三、各诊区挂号、分诊护士,挂号时认真核对患者“健康行”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并正确分诊,帮助患者选择医师,准确为患者刷卡挂号,避免因分诊错误导致换号、退号。

四、给患者建卡时核对身份证或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正确输入患者信息。

五、对预约患者认真核登记表中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及手机号码、就诊卡及病历封面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药物过敏史及联系电话。医师为患者诊治前核对就诊卡及门诊病历患者基本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六、对昏迷、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无自主能力、新生儿、7岁以下患儿及无痛检查、手术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识别身份的表示和查对的有效手段。在各种诊疗、护理操作前要认真核对腕带上的各项信息,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七、腕带填写的信息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

八、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第二篇: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

病人在院期间应被正确识别身份,包括门、急诊病人和住院病人。

1.住院病人均应佩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

2.腕带佩戴规范

目的:(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加床、转床、手术、外出检查等);(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5)医生查房时准确快速地确认病人、读取病人信息。

①手术病人(包括微创手术)、危重病人以及过敏性体质病人必须佩带腕带,作为病人识别标志。

②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有损坏,及时更新,同样需要经两人核对。

③按操作规范给病人佩带腕带,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病人出院时去除腕带(在医院死亡病人需经家属确认尸体后才去除)

④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核对腕带。

附:国际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规程

(一)目的保证医院相关运作流程和政策符合国际病安全目标的要求,通过有效的监控措施,保证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执行,以确保病人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二)标准

1、正确识别病人:要使用至少两套病人识别码

(1)当给病人用药、输血或输血制品、抽血标本或采集其他临床检验标本、给病人进行其他任何治疗或操作时,至少要有两套病人识别码。

(2)住院病人使用住院号(性别或年龄)和病人姓名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在病人入院时记录在腕带上;急诊抢救室的病人使用病人的姓名(对于身份不明的昏迷病人,由接诊的医护人员临时命名)和门诊号作为病人的标识码,在病人进行抢救室时记录在手腕带上;门诊病人使用病人姓名、就诊卡号作为病人的识别码,出生日期、住址、电话号码可以作为病人识别的补充信息,当使用识别码有困难时可选择这些补充信息,询问病人后再与这些信息进行核对。在核对病人的识别码时,询问病人“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让病人回答,然后将病人的回答与手中信息进行核对。

(3)放射科、检验科等辅助科室允许使用流水号或住院号、姓名等其他符合要求的号码作为病人标本的识别码,但科内必须统一,并在科室管理规程中书面写明政策。

(4)在病人的血袋、药袋和标本的标签上要写明(或打印出)进行病人的识别码,以便与病人进行核对

(5)在给病人治疗、用药、输液、输血、抽血或留取其他标本时要对病人的识别码进行核对。

(6)病人的床号和房间号不能作为病人的识别码使用。

2、有效改善相互沟通

(1)在工作只能需执行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接到各类的紧急口头报告时,必须有一个口头确认过程,护士或接听报告的人首先要把别人告诉你的信息写下来,要有书面记录,然后大声复述一遍口头医嘱的全部内容、各类检查紧急的口头报告内容,对方确认无误。

(2)医院允许在病人抢救、中深度镇静治疗、手术时使用口头医嘱。在紧急情况下,在医师不能立即到达又需要立即处理时可以使用电话医嘱,其他情况不准口头医嘱或电话医嘱。原则上尽量减少使用电话医嘱,患者出现病情变化,下级医生请示上级医生后,上级医生在电话中下达的医嘱要由值班医生或管床医生下达书面医嘱后护士才能执行,而且要在病程记录中记录相关内容。

(3)口头或电话医嘱下达后,护士即要立即书面记录(可记录在口头医嘱单或其他记录纸上),并根据书面记录内容大声复述给下达医嘱的医生后,听到复述医嘱后,医生要明确示意,经确认无误后护士执行。在特别紧急且人手紧张的情况下,护士记录口头医嘱会影响到病人抢救时,可先按要求在保证正确用药的前提下执行口头医嘱,事后立即补记医嘱内容。口头或电话医嘱要在病人抢救完成后六小时内在电脑系统内补录,并打印签字。手术病人的口头医嘱单要求下达医嘱的医生和执行护士签字确认,并存入病历中保存。

(4)所有急诊检验结果、危及到病人安全的异常检查、检验结果(简称危急值)需要及时通知临床医护人员。检验科和其他辅助检查科室要建立检查危急值报告标准,标准中要包括检验、检查危急值得项目名称、临界值、报告流程和报告责任人。并以书面的形式确认,同时要对全科人员、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检验危急值得报告可以通过LIS系统自动控制,并提醒检验师。所有急诊检查项目的结果和/危急值结果的书面报告要在审核后立即发送,并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以便医师及时得到相关报告。

(5)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包括医师和护士在接听到急诊检查结果、危急值结果报告后,要有书面记录,并将记录的内容大声复述一遍给报告人听,要得到对方的确认。记录的内容包括病人姓名、住院号、检查项目名称、检查结果、接听电话时间、报告给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的时间等。各科要有记录本登记,以便职能部门检查。

(6)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接到检查项目高危报告后,要及时对病人进行评估和处理,必要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请示报告,并在病程记录中记载。

(7)在急诊病人入院前与接收科室进行电话沟通时,需将收治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初步诊断、生命体征、基本病情、病人可能需要的特殊医疗设备(氧气、心电监护、呼吸机能)以及病区问的其他相关信息等告知病区,病区接电话人员要有书面记录并大声复述给打电话的人员,要得到对方的确认,同时医护应相互告知。其他情况下进行的电话沟通要按《医疗工作电话沟通记录管理规程》进行记录。

3、消除手术错误

(1)手术前暂停:为了避免手术病人、手术方案和手术部位的错误,在手术开始前停止术前所有操作及术前核对。

(2)手术前核对

①为了避免手术病人和手术部位的错误,在手术室的手术和门、急诊小手术都要列出核对清单,手术开始前要停下其他所有工作认真核对清单中所要求的内容,一致确认手术病人、手术方案、手术部位和病人体位是正确的且在正确的手术室,手术需要的所有医疗文书齐全,医疗设备已准备好且功能正常。

②在手术室进行的手术、手术前核对要在麻醉诱导前进行,手术病人本人(清醒可合作的病人)、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一起根据《手术护理记录》中“手术前核对清单”中的内容进行逐项核对,核对内容由巡回护士记录,并将参与核对人员名单记录。

③门、急诊的小手术应在手术前由病人本人(清醒可合作的病人)、手术医生、治疗护士一起核对,核对内容由治疗护士记录在《门急诊、介入手术护理记录单》中,并将参与核对人员名单进行记录。

④当核对清单内的项目无法通过(填“否”)时,手术不得进行,如果在特殊情况下仍需手术时,要经过医务部或总值班同意。紧急抢救生命的手术以争取时间、抢救病人生命为主要责任,可以先抢救,后报告。

(3)术前手术标记:所有手术操作,包括在手术室内进行的手术、在门诊进行的手术、在急诊进行的小手术都要进行手术标记。标记要精确、清晰可见,可能情况下由病人讲出病变部位。

①住院病人由手术医生在病区进行手术标记,门、急诊手术的病人也应有手术医生在门急诊进行手术标记,除非是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可以在手术室手术前铺单前进行手术标记。手术标记需要病人或家属的参与,清醒病人进行确认时要触动病人的肢体方向确定左右,要得到病人的认同。昏迷的病人进行确认时要请病人家属参与,要得到病人家属的认同。

②手术切口、穿刺点和手术部位的标记都要准确、清晰,铺单后还能够看得清楚。手术标记要使用蓝色和紫色油性标记笔。

③手术标记笔应放在各病区的指定地点,每位医生都要知道具体地点,每位术科医生应随身携带标记笔,手术室应备消毒后的标记笔供使用。标记笔只能用来作手术标记,不准它用。

③其他操作或治疗如有左右区分,在操作或治疗时容易发生部位错误时也需标记,如局部热疗、胸穿、腰穿等情况。

4、减少病人跌倒风险

(1)建立可靠和有效的评估工具来测定和确定病人跌倒的危险因素,对高危病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

(2)门、急诊病人对病人进行跌倒风险的评估和记录,如有跌倒风险要进行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3)住院病人

①每位住院病人的初次护理评估中必须包括对病人跌倒的风险评估(新生儿除外)。跌倒风险评估内容包括病人的年龄、意识状况、走动能力、自我照顾程度、跌倒病史、药物使用情况、环境设施情况等引起跌倒的风险因素,并对病人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宣教,且要有记录。

②所有跌倒高危病人均须进行动态评估,病人出现下列情况需随时评估:转入病人、病情变化(如 手术后,意识、活动、自我照顾能力等改变)、使用镇静/止痛/安眠/利尿/降血压/、调血糖等药物时、跌倒后、分值发生变化时、更换陪人或家属时;同时对病人家属进行预防跌倒教育,并有书面记录。

③对于跌倒风险的病人要在床头挂标识医院牌,并根据医院的相关指引制定切实的预防病人跌倒的计划,而且这些计划要得到执行。

④病人跌倒发生后护士要对病人是否受伤、受伤的程度进行评估,如有受伤立即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对病人的伤情进行进一步评估,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要对病人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和采取预防再次跌倒的计划,同时要按流程和要求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跌倒发生的时间、地点、伤害程度、引起跌倒的危险因素、事件处理经过及具体建议。

⑤总务、基建后勤要确定哪些环境因素和设备因素是引起病人跌倒的高危因素,定时巡查评估,同时要培训和教育医务人员,尤其是病区护士发现病人跌倒的高危环境和设备因素存在时,及时通知后勤进行处理。

⑥护理部、医务科每月对导致病人跌倒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院安全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相关部门执行。

⑦科主任和护士长要对员工,包括新入职的员工进行预防跌倒的培训,医护人员对病人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

⑧护理部、医教科等职能部门联合制定预防病人跌倒的指引。

第三篇:修订后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1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序、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 根据《2009患者安全目标》的要求,为完善我院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保证病人安全,特制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程序和关键流程患者识别措施,各科室认真执行。

一、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种查对制度,各项诊疗操作前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2、清醒病人:各项诊疗操作前医护人员首先核对床头牌病人信息,再叫病人姓名待病人确认;然后让病人再说出自己的姓名,医护人员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各种操作。

3、全麻手术、昏迷、神志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的重症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小儿以及急症科同时抢救2例以上病人:必须使用腕带标识(腕带戴在病人的右手),对佩戴腕带的患者,医护人员必须利用腕带标识进行识别,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的一种方法。

二、患者身份识别程序:

1、清醒病人的身份识别程序:各种操作前首先核对床头牌病人信息然后让病人再说出

自己的姓名医护人员确认无误后实施操作。

2、全麻手术、昏迷、神志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的重症患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小儿、以及急症科同时抢救2例以上病人的身份识别程序:必须戴腕带(腕带上应标明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等,要求内容要清晰)各种操作前首先核对床

头牌病人信息再核对病人的腕带信息无误后 实施操作。

三、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1、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普通病房等符合使用腕带标识的病人必须佩戴手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患者身份的依据。

2、手术病人的识别严格执行“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三部曲”程序”,术后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进行严格交接和核对并记录。

3、急诊、病房、手术室的病人转科交接,护理人员按患者身份识

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程序共同进行核对。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之间流程中,以患者姓名、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

4、全身麻醉手术病人与病房之间流程中,必须以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措施,并由交接双方科室人员共同核对,清醒手术病人按清醒病人身份识别程序进行核对。

新中兴公司医院护理部

2009年8月

2013年6月修订

第四篇: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医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与有创诊疗时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2、我院目前识别患者方法为:(1)执行查对制度(姓名、性别、年龄、床号、院号等);(2)腕带识别;(3)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识别;(4)身份证识别。

3、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塑料“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

4、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 “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ICU、急诊室实施,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

5、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患者识别措施

急诊、病房、手术室、ICU等关键流程患者识别具体措施如下:

1、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核对取下。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2、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塑料“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在全院各病房、ICU、急诊室实施,医务人员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并按要求做好登记记录。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

3、普通患者通过执行查对制度(姓名、性别、年龄、床号、院号等)、患者家属及陪护亲友识别、身份证识别。

第五篇:身份识别制度

(二十)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接待新入院病人时实行首诊负责制,按照“流程”进行确认并登记签名。

2、护士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与有创诊疗时,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不得仅以床号作为唯一识别的依据。

3、在手术病人转运交接中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如: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蓝色“腕带”标识,写清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别、血型,手术室护士核对,病人麻醉清醒后回病房,由病房护士核对。

4、在病房、ICU、NICU、血透室、产房对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不能言语或语言障碍及危重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红色塑料“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按要求做好腕带上患者身份信息记录。

5、在急诊抢救室腕带用于患者身份识别和病情程度判断,具体措施如:第1优先等级是危急组,红色腕带标记;第2优先等级是紧急组,黄色腕带标记;第3优先等级是轻伤组,兰色腕带标记;第4优先指已确认死亡的伤员,黑色腕带标记。腕带具体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血压、脉搏、呼吸、血型。

6、核对患者身份时采用开放式提问,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如:请问叫什么名字”。

7、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二十三)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时,护理人员应立即实施必要的救治,同时通知医师,并配

合抢救。

2、参加抢救的护理人员分工协作,迅速、正确执行抢救医嘱和操作规程。

3、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执行后及时记录执行时间、药品剂量、给药方法;抢救结束后由医师及时补写医嘱于医嘱单及病历上;抢救时所用药品的空瓶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4、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根据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落实各项护理措施。

5、详细、及时、正确记录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人员应在抢救结束后6h内补记,并加以注明。

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每班之间详细交接病情、抢救经过、各种用药及护理问题与措施。

7、各种抢救物品、药品、器械用后及时清理、补充、消毒、物归原处,处于备用状态。

(十五)、危重病人安全转运管理制度

1、送检前,遵医嘱确认患者的身份,核对拟查项目的准备完成情况。

2、医生应评估病人病情,以判断病人:

(1)是否可以转运:在下列情况发生时,禁止转运。A 心跳、呼吸停止;

B 有紧急气管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C 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但未使用药物。

(2)是否必须转运,是否需要该转运程序,如需要,则将医嘱书写在病历上。

3、转运病人前按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氧气枕。

(2)开通留置的静脉通路;对于大出血病人,应保持两路以上的静脉通路。

(3)心律和血压监测仪器。(4)指脉氧血氧饱和度监测。

(5)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应用带蓄电池的注射泵,以保证连续给药。(6)型号合适的简易人工呼吸器。(7)根据病情配备急救器械与药品。

3、运送前,预先通知检查(接受)科室,做好准备工作。

4、运送病人前必须检查轮椅、平车、电梯等用具和设施的性能,确认完好方可使用。

5、危重患者外出检查、转科、手术必须有医护人员陪送,并做好交接。

6、运送病人途中及检查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应急处理和记录。

7、负责保管好病历等文件资料,不能擅自将病历交给病人及家属。

仪器维修保养制度

1、仪器设备由专人管理,贵重仪器操作人员需经专门培训,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

2、保持仪器零配件配套完整,不得随意拆卸。保持清洁,防止尘土、污染、摆放整齐、防止碰砸。每次移动时要防震,避免因剧烈震动造成接头部件松动。

3、仪器设备一月至少保养一次,一周检查一次,随时处于备用状态。使用蓄电池供电,蓄电池应严格按说明是进行充电,放电后的蓄电池应及时充电,存放久的蓄电池应定期充电,防止减小蓄电池容量甚至无法重新充电。每月检查蓄电池蓄电时间并在仪器上注明。

4、仪器设备应经常通电,要防潮、防震、防锈、防霉、防损坏,确保正常使用。如有异常应立即报修,注明故障情况,不得“带病”运行。

5、贵重仪器设备应建立保养检修记录,每次维修情况需详细记录在《仪器维修保养记录册》上。

6、仪器设备维修工作由设备部负责。仪器报修,应填写“仪器设备修理单”,写明损坏原因和部位,并备案,送设备部修理。

7、新购置仪器要开箱检查、核对、试用,如发现破损,配件缺少或不能正常使用,应立即和采购部、设备部联系。

8、仪器每次使用应登记,用完后,应及时消毒、擦去表面灰尘、污渍、放置在固定位置。

9、长期不用的仪器,每月要接通电源开机一次,开机时间约半小时,以出潮气,防止仪器内部短路或击穿。

10、仪器出现故障应立即关闭电源,请修理人员修理。不可随意乱动,以防故障扩大和发生事故。

下载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院病人身份识别制度和程(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住院患者权益及生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院部特制定本制度。1、医务人员在给患者用药、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为......

    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住院患者必须佩带身份识别腕带,如有损坏或遗失需补戴,确保腕带 佩戴完好 2、在为患者进行各种操作、治疗、护理、检查及转运前,严格执行查 对制度,至少同时......

    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同时使住院患者权益及生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院部特制定本制度。 1、 医务人员在给患者用药、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采集血液和其他标本、......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2、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患者必......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 在实施任何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二)在实施任何介......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 目的 全院所有参与患者服务的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服务时均应采用本制度规定的2种身份识别方式核对患者身份,保证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杜绝因身份识别而导致......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范文大全

    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目的:建立和完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最大限度减少诊疗操作错误。 一、来院就诊患者一律实行一人一卡一册就诊制度。患者在挂号、就诊、付费、各种辅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