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角游戏教育评价的误区及改进策略(模版)
文/刘丽华
作者简介:刘丽华(1991-),汉族,女,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前教育。
摘要:区角游戏的开展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区角游戏评价是衡量游戏活动质量的重要举措。然而幼儿园的区角游戏评价却存在将区角游戏评价等同于在游戏结束时对区角游戏进行简要、笼统的概括与总结;区角游戏评价囿于以幼儿教师为中心的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区角游戏评价内容空泛等误区,本文针对以上误区对症下药,进而为走出区角游戏评价误区提出相关策略,希冀能对幼教工作者有所帮助。关键词:区角游戏;评价;误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8-0292-01
一、区角游戏评价及其价值
(一)区角游戏评价的含义
既然游戏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那么究竟何谓游戏评价呢?游戏评价即对幼儿在园进行的游戏活动进行价值判断,包括对游戏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情况、游戏环境的安排和创设情况以及游戏中的互动情况进行价值判断。做好游戏评价对于幼儿游戏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教师评价能力提高以及游戏质量的提高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区角游戏评价的重要价值
1.提升幼儿的游戏能力和水平的助推力
评价的功能已经由单一的甄别与选拔逐步发展到了改进与导向,区角游戏评价也不再是简单地帮助教师判断幼儿游戏水平的高低,而是经过游戏评价,帮助教师改进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游戏材料的提供,同时,通过与幼儿进行游戏过程中和游戏结束时的双向互动,使幼儿获得大量的关于游戏的反馈信息,寻找幼儿游戏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在下一次游戏时能够突破现有游戏水平。
2.促进幼儿教师游戏评价能力及专业发展的加速器
一方面,教师通过对幼儿的区角游戏进行评价,不断地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深入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游戏水平,有助于教师掌握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教师的游戏评价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地对游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在了解一定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逐渐积累并融会贯通,使自己的视角不断开阔,方法不断改进,问题不断减少。
二、区角游戏评价的误区
(一)将区角游戏评价等同于在游戏结束时对区角游戏进行简要、笼统的概括与总结。教师们对区角游戏的评价更倾向于游戏所达到的显性结果,而对那些影响游戏进程的隐性因素视而不见,往往忽视了对游戏材料的投放、游戏的物理和精神环境的创设以及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等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区角游戏评价囿于以幼儿教师为中心的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幼儿教师往往采用以幼儿教师为中心的一对一或一对多互动的权威评价局面,幼儿陷于被动回答教师问题的不利地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没有做到成为幼儿的支持者,没有领会以幼儿为中心的核心思想。
(三)区角游戏评价内容空泛,幼儿教师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在进行区角游戏评价时,头脑中总有一种无话可说,无事可评的感觉,即使绞尽脑汁做出的游戏评价,也是泛泛之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虽然身处游戏场域当中,但是看不到正发生在幼儿身上的、值得评价的事情。教师往往错失了很多值得教育的良机。比如说,当区角游戏活动时,幼儿之间发生了冲突或者游戏时遇到了解决不了的困难,教师虽然亲眼见到,却认为无关紧要,或者直接走过去制止冲突、立刻动手帮助幼儿解决难题,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冲突和困难。这种情况看似行之有效,其实是丧失了教育幼儿的一次良机。
三、走出区角游戏评价误区的策略
(一)加强对游戏评价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游戏评价相关理论的学习。通过游戏评价,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提供的游戏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需求,是否适应幼儿的发展水平;可以领会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互动反映出哪些重要且关乎幼儿身心发展的隐性信息;还可以理解某一游戏主题对幼儿是否有价值,在多大程度上体现重要价值等。认识到游戏重要性是教师自主投身于游戏评价的实践当中的必要条件。
(二)了解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只有了解幼儿才能做出真实的评价。教师不能只看到其未达到同龄幼儿发展的平均水平就轻易判定其发展的滞后性,而是应该多多找出幼儿身上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在对幼儿了如指掌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游戏评价,并将其反馈给幼儿家长,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形成教育合力,调整教育措施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三)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区角游戏评价。区角游戏评价应该从游戏材料、游戏环境、游戏中的互动等多个角度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会避免评价误差,使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准确。
(四)区角游戏评价去模式化及评价主体多元化。若想使区角游戏评价质量更上一层楼,就要改变以往只是在区角游戏结束时,教师召集幼儿进行简单笼统评价的固有模式,如将游戏评价融入游戏过程中,进行过程性评价。以往的游戏评价中,教师评价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做法显然没有发挥幼儿在游戏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五)以观察为基础,抓住评价契机。评价并不是凭空冥想或主观臆断,而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教师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看到外行人所看不到的教育契机。
(六)多进行激励性评价,慎用比较和批评。对幼儿进行游戏评价时应多运用激励性评价,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其知道为什么表扬他,而不是简单的一句“你真棒”或“你真聪明”,让幼儿一头雾水。比较和批评则是教师应该谨慎使用的手段。教师可运用纵向比较,让幼儿看到自己与以前相比的进步之处,激发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其不断努力,超正更好的方向迈进。
第二篇:区角游戏
区角活动 1.定义
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
区角游戏是幼儿在游戏区(或称活动角、活动区)中所进行的某种特定活动。
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游戏区、积木区、玩沙玩水区、语言图书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2.设置原则
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区角游戏活动的安排、设计,环境的创设,材料玩具的提供,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能力,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例如,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从事平行游戏,即幼儿各人玩各人的,彼此玩的游戏是相同的。加上小班幼儿生活经验贫乏,接触社会的范围小,教师在设计小班的区角游戏时,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可在一个区角内多放几套相同的材料;在指导方面也应以具体的示范、参与指导为主。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应体现层次性和循序渐进性。例如,小班幼儿活动的目的性较差,主要依靠客体的生动性、新颖性和颜色的鲜艳性吸引他们进行活动。而到了中、大班,幼儿活动的计划性、目的性逐渐明确,活动的结果成为吸引他们进行活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积木区活动时,小班幼儿积木的颜色要丰富,形状可少些,但数量要充足。在指导方面则着重于帮助他们学会独立的构造物体,并能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而对于中班幼儿,积木的形状可以增加,还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指导方面则要求他们会有目的有计划地构造。到了大班,可以提供更多形状的积木和丰富的辅助材料,要求幼儿学会通过协商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大型结构物。假若一套积木从小班玩到大班,小班是搭小房子,到了大班还是搭小房子,这是不可取的。
(三)整体化原则
整体化原则是指将整个活动室的游戏环境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发挥整体优化功能。例如,娃娃家的“爸爸”可以到“建筑工地”上班,美工区可以为表演区制作道具等。由此可以衍生出许多游戏的情节,促进幼儿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发展。但是,这个动态系统要建立在幼儿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要由幼儿创造,教师只是为他们创设一定的环境,并引导他们想像新的游戏情节,而不是由教师指定他们的行动。3.创造性游戏
人们习惯于将幼儿园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也称教学游戏)两大类,其中创造性游戏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有规则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
这种分类的方法对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是有利的,对于教师的具体操作也是有利的,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用各种游戏。但它同时也给幼儿园游戏的开展造成许多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两类游戏的本质特征认识不清。
幼儿园教师对两类游戏的本质区别及功能缺乏认识,各类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作用也认识模糊,把两类游戏放在一个水平上来相提并论,致使幼儿园教师在重上课、轻游戏的同时,出现重有规则游戏、轻创造性游戏的局面。要么认为幼儿园游戏就是教学游戏,以组织有规则游戏来代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要么将两类游戏在时间上、空间上截然分开,一段时间开展有规则游戏、另一段时间开展创造性游戏,教师组织的有规则游戏基本上能得到保证,而体现幼儿自主的创造性游戏则很难得到保证。
第二,把教学游戏等同于有规则游戏。
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教学游戏时,往往利用有规则游戏的名称,将教学内容冠以游戏的形式加以传授或复习巩固,其目的是使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识。如“科学游戏”、“计算游戏”、“分类游戏”、“语言游戏”等。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监督者,在游戏中强调外加的规则,幼儿处于被动地位,享受不到游戏的自主与快乐。造成幼儿园上课与游戏无法区分,都以上课形式出现的局面,幼儿则认为这种游戏是上课的游戏。
第三,从字面意思来解释游?的功能。
认为创造性游戏就是具有创造性,而有规则游戏就是有规则的。这样理解势必造成除了创造性游戏而外,其他游戏都是没有创造性的游戏;除了规则游戏,其他游戏都是没有规则的游戏。显然,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将严重影响幼儿园教师对游戏的正确理解与组织。
两类游戏的区别与联系
创造性游戏与有规则游戏的区别
创造性游戏其自由玩耍的意思与英文“play”意思相似,有规则游戏其有组织的意思与英文“game”相似。而“play”与“game”二者在词义上是有区别的。作为名词前者表示“玩耍”、“娱乐”、“轻松愉快”等意思;后者表示“游戏”、“比赛”、“遵守规则”、“照章行事”等意思。作为动词前者表示“玩”、“扮演”、“轻快移动”、“不规则的自娱自乐”、“秘密行事”等意思;后者表示“赌博”、“投机”、“碰运气”、“追求共同目标”等意思。由此可见:创造性游戏的本意是不追求外在结果的自由玩耍,它强调的是自娱自乐;有规则游戏的本意是遵守规则的游戏、追求共同目标的比赛,它强调的是整体的相互关联。因此,为了区分的方便,我们可以将创造性游戏称做玩耍游戏(也有称之为纯游戏),将有规则游戏称做规则游戏或竞赛游戏。
从游戏的态度倾向来看,玩耍游戏是以自我为中心,自娱自乐地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享受过程体验,不在乎别人的想法;角色间只是简单的系列而没有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儿童可以一会儿这样玩、一会儿那样玩,一个角色不参加并不会影响玩耍游戏的进行。规则游戏是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化的方式,参与者形成一个整体,必须采取别人的态度,并允许其他人的态度来决定将要做的、与某种共同目的有关的事情;规则游戏则可能会因为缺乏一个人而无法进行下去。
从经验的角度来看,儿童在玩耍游戏中所反映的经验是零散的,是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别人经验的模仿和学习,是一种将外在经验逐步内化为自身经验的过程。例如:儿童玩“娃娃家”、“医院”、“戏院”等游戏都是对这些主题角色的模仿。以角色的方式来玩耍,在模仿学习中内化经验,把自己想象成社会生活的成员。儿童在规则游戏中所运用的经验是他自己的经验,是已经内化为儿童自身经验体系中的经验。例如:儿童玩“跳房子”、“捉迷藏”、“玩泥沙”等游戏规则必须以他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否则游戏无法玩下去。
从游戏规则的角度来看,玩耍游戏的规则是隐性的、多元化的,采纳不同的规则会导致不同的游戏行为发生。而规则游戏的规则是显性的、单一化的,游戏者必须接纳同一个规则,游戏才能继续进行。
从儿童人格发展来看,儿童在玩耍游戏中是模仿别人,没有自己明确的性格,也没有明确的人格。而规则游戏是使有组织的人格从其中产生出来的情景,儿童完全在于自己的经验之中,自己特有的性格在游戏中逐渐显现。
创造性游戏与有规则游戏的联系
在儿童看来游戏就是一个整体,并无什么区别,要是有什么区别的话,可能只是名称和玩法的不同。例如:“过家家”、“跳房子”、“猜谜语”、“搭房子”是游戏的共同组成部分。就好比不同类别的人,他们本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都具有人的属性。玩耍游戏和规则游戏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都是幼儿自愿发起的活动
年幼时最先出现的游戏是创造了许多看不见的、想象性的伙伴,并把这些伙伴作为玩耍的对象,一个儿童可以扮演成妈妈、老师、警察等。游戏的乐趣在于模仿他人、扮演其他人的角色。随着年龄的逐步长大和社会性的发展,儿童游戏的兴趣在于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体验游戏的快乐,规则在游戏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幼儿来说,这些游戏都让他们感到“开心”、“好玩”。
(2)活动的主体都是幼儿
在游戏中玩什么、怎么玩、需要什么材料、在什么地点、和哪些人玩等,都是由幼儿自己决定的。他们在游戏中充分地体验游戏带来的愉快和乐趣,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这正是游戏的魅力所在。
(3)是有别于日常生活的活动
在成人看来,儿童的游戏是杂乱无章的。但在儿童游戏的世界里,它们是有序的。一个封闭的空间时常被他们标示出来,物上的或是观念上的,都从日常生活中被圈化出来。在这个空间里,游戏举行、规则通行。游戏一旦结束,幼儿立即会回到现实。儿童并不仅仅是玩,他们就生活在游戏中,作为生活,他们的游戏有着极大的灵活性,是随时随地,超越时空的。儿童就是游戏,通过游戏,他们建立起通向未知的道路,通向此时此地以外的领域。
第三篇: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评价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评价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内容提要:
拥有多年教育经验的老教师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课堂评价的好坏直接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好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全方位地考量教师的水平和学生的素养。笔者在多年教育实践中对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评价的误区及改进策略进行了思考,小有所成。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评价
误区
改进策略
笔者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关于课堂评价的案例„„ 案例回放:
在一节美术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画太阳。一个羞怯内向的小男孩把太阳涂成了绿色,并给太阳带上了帽子,围上了围巾。他的作品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多可爱的太阳啊,哪有绿色的太阳呢?居然还戴着帽子和围巾?”小男孩在同学们的嘲笑声中低下了头。这时教师闻声走来,拿起他的画,目光在画上停留了几秒钟后,又深深地注视了他片刻,然后猛地大声说道:“同学们,这幅画是我所见到的图画中最有创意的作品!你们能猜出作者的意图吗?”教师的一番话使孩子们陷入沉思:“他画的也许是冬天的太阳,冬天很冷,就给太阳戴上了帽子,围上了围巾。”他也许希望地球上多一点绿色,所以把太阳涂成了绿色。在同学们的议论声中,小男孩又自信地昂起了头。多少年后小男孩长大成人,学校的许多往事都已忘记,唯有这件事,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案例分析及反思:
案例中正是因为这位教师巧妙、正确地评价帮小男孩找回了自信,才使孩子体验到了爱,懂得了欣赏与宽容。在教学过程中,像这样评价的事例已屡见不鲜,然而,也有不少教师已陷入误区,如何走出误区,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实践教育教学经验,做了一些简单地剖析。
一、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将评价片面地理解为表扬。
在课堂教学中,各种评价方式层出不穷,尤其是口语评价、体态语言评价、情感评价倍受青睐。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当学生圆满地回答问题,或上台板演、精彩地表演之后,会赢得全班同学的击掌鼓励,或教师“你真行”、“你真棒”、“你了不起”的赞美之词,或者教师“会心的一笑”、“信任的一瞥”、“轻轻的抚摸”。这些言行举止,可给予孩子信心、勇气,是无可厚非的。反之,也有教师不管孩子们的结论是否正确,表述是否清楚、完整,都给予正面肯定。有的甚至答案完全是错的,还说你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样,就是有创新,或者绕开正确答案,不褒不贬,不了了之。
有一次,一位女教师在教《特别的太阳》时,老师布置同学到大自然里找春天。第二天,有的带来了红红的桃花,有的带来了嫩嫩的桑叶,有的带来了细细的柳枝,小丽却带来了玉兰花的画。老师让同学们议论“为什么大家认为小丽的作业最好?”有一个学生说:“因为小丽知道花草树木是有生命的,所以没去摘,把它画了下来。”小同学的回答不仅逻辑性强,还透视出她对大自然的热爱,面对同学如此出色的表现,老师也只是吝啬地说了声“请你坐下。”学生说的究竟对不对,同学们也面面相觑。孩子的自尊心能不受到伤害吗?科学是实事求是的,来不得半点虚假,试想这样评价,长此以往,科学的真伪何去何存。
2、课堂评价变成简单地检查。
一次,我们在听一位数学教师在教授“两位数进位加法”时,给学生创设了数学情景,遇到学生探究“加法进位”算法的多样性以后,进行练习,完成书上25+18.37+24.46+35.51+29等习题,这些练习可以口算,也可以列式计算。同学们启动思维,积极投入活动。最后教师评价、同桌互查、对对答案,四人一小组合作,一人念答案,其他人自改。教师还是不放心,将最好的作业展示在视频仪上,全班集体订正。虽然采用了同伴评、小组评、全班评,看似热闹,其实学生任然处在被动地位,总是在同伴、组长、教师的遥控之下被动地做出反映,评价忽视了个性,抹杀了人性,又何谈发展呢?
3、评价逐渐演变成索取。
小物件评价可谓是当今课堂上最时髦的评价方式。眼下“小红花”、“小五星”、“小红旗”、“小蘑菇”、“|小苹果”等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的恰到好处,可以使课堂画龙点睛。反之、使用不当,则会使课堂黯然失色。课前教师精心准备了许多“小红花”、“小五星”、“小红旗”之类的物品,有的挂在树上,有的挂在黑板上,有的藏在生字或算式后边,当同学正确的回答了提问,发表了意见,思考了问题,教师允许同学上台自选,或抢一朵。为得到奖品,有的同学既不注意合作的时间、合作时个人的表现,只惦记着“红花”有时甚至十来个人蜂拥而上,一起抢夺,应有的谦让、文明礼貌、课堂纪律根本无所顾及。笔者认为,这样的评价频繁使用,对于认知水平较低、是非观念任需加强的小学生来说,可能会使他们把学习片面的理解为是为了争得某个奖。长此以往,势必刽导致学习目标的不明确,甚至养成只讲索取的恶习。
4、评价提升了课堂的成本。
随着物价评价在课堂上的渗透,物件的精美和价值愈来愈值得关注。由自制变成购买,仿品变成了真品,课堂上会出现“铅笔、本子、苹果、玩具车、糖果”之类,用以评价。小学生可以用糖果哄一哄,高年级同学还能悦纳这一套吗?评价的成本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二、课堂评价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无论口语评价、体态语言评价、情景评价、小物件评价,在课堂上发生的作用是鲜为人知的,但引发的问题也是令人深思的,如果走出课堂评价的误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和策略,与广大教师们进行商榷。
1、口语评价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邓小平说过:“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这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这个党的优良作风已贯穿在教学评价的每个环节。当学生比较准确地回答了提问,提出了观点,解决了问题,都可以予以正面肯定和鼓励。但当学生的回答或答案是错误的时候,既要实事求是客观地指出来,又要注意不能劈头盖脸给学生当头一棒,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的口吻、建议的形式给予评价,例如,“敬请你在耐心想一想,整理一下思路,分析一下错的原因,老师会再给你机会的。”评价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既要考虑全体,又要关注差异,这样才能使先进的更先进,后进的赶先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
2、小物件评价要适时、适量、适度
小物件评价可放在课前、课中、课后。一堂课上使用的次数、数量要有计划,可以评“智慧星”、“组织星”、“阅读星”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要得到“智慧星”、“阅读星”的荣誉必须付出相应努力,并非轻而易举、唾手可得之事。对于学困生,可以颁发“进步星”,让他们感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愉悦。一旦得到,就会倍加珍惜,以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3、评价工具的设计要因地制宜,降低成本。
在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形形色色的评价工具也应运而生,诸如教师、学生的评价、互评,语文、数学、各科分科评价的量表层出本穷,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制作时,尽量将标准和操作表分开研制,操作工具的功能也应多样化,及适用于随堂监测、阶段性评价,也适用于终结性评价,既可以评价学生个体,也可以评价学生群体。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因陋就简地制作小物件,来给学生进行实物评价,不失是一种好方法。
4、对合作组实施评价是一种经济、便捷、高效的方式。
研究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业成绩的关键因数之一,在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是主要指标。包括问题提出、问题解决、课前准备、合作方式、参与程度、结果发表、个人或集体贡献,小组成员的差异性等。教师应根据以上内容,对合作小组群体实施评价,并及时公布评价成绩,促使学生及时反思,不断改进。实践证明,通过评价,合作的效果明显提高,班级凝聚力得到改善,团队意识精神明显增加。
真心祝愿:每一位辛勤的园丁都能成为课堂评价的高手,让孩子们的课堂生活如沐春风,春暖花开!
参考文献:
《成功素质教育模式方法案例全集》•新华出版社发行•2011年2月第1版•北京
单
位:宁夏灵武市回民中学 姓
名:李文山
联系方式:***
第四篇:区角游戏资料
五、常见的活动区角及功能
1、生活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生活模仿性操作与练习,发展孩子编、系、扣、穿、夹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投放材料见图)。
2、语言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图书、图片、头饰、手偶等的观察、操作、拼摆等讲述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投放材料见图)。
3、美工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撕、贴、剪、画、捏、做等美术操作表现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投放材料见图“快乐涂鸦天地”)
4、科学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科学小游戏及数学操作活动,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数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等能力(投放材料见图)。
5、建构区:主要功能是利用积木、酸奶盒、易拉罐、纸盒、玉米瓤等进行的建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及交流合作能力(投放材料见图)。
6、角色游戏区:
(1)涵义: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主要有:开心娃娃家、小小美发屋、娃娃超市、快乐美食城、快乐小吃吧等。
(2)主要功能:是通过模仿各种社会活动,有助于幼儿学习各种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角色游戏的指导:
A.确定游戏主题:在确定游戏主题与内容时,要充分听取孩子们的意见,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讨论确定游戏主题。
B.制定游戏规则: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首先指导幼儿制定游戏规则。例如:游戏前引导孩子们讨论:扮演的角色在游戏中要做些什么?要怎样做?等等,保证游戏有序地进行。
C.帮助儿童丰富有关各行各业的知识:可通过故事、讨论、图片展示、社区参观等形式,丰富幼儿关于各行各业的知识经验,促使游戏不断地向更深层次发展。
D.灵活选择间接参与或直接参与的形式进行游戏指导
角色游戏中,教师应以间接指导方法为主,帮助幼儿组织和开展游戏。一次在玩医院的游戏中, 扮演“护士”的幼儿起初只知道做量体温、发药、打针等工作。老师就启发幼儿想一想:“护士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 还可以为病人做哪些事呀?”引导“护士”去主动关心病人, 搀扶病人, 叮嘱病人吃药等等。
游戏中教师还可直接参与到游戏中,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例如:有一次在游戏中,老师发现医院里面的医务人员多出来了,就以一位病人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扮演一个不懂怎么挂号的病人,需要导医人员的帮助,引导幼儿添加一名引导员,丰富了游戏的情节,也让空闲的孩子有了自己新的角色扮演。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支持者,因此,教师要巧妙地转换好自己的角色,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游戏的发展。
(4)角色游戏中的随机教育
一、当游戏内容贫乏时,老师要启发、诱导,帮助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游戏内容。例:超市与加工厂。
二、当角色之间有冲突时,老师要及时协调,保证游戏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三、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老师要及时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主题,不断地创新游戏情节,提高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例:“肯得鸡”
四、教师要积极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很好地融入游戏之中,适时地介入游戏,控制游戏节奏,使角色游戏顺利开展。
8、益智区:主要功能是通过棋类活动、拼图活动等益智类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9、音乐表演区: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类表演活动,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及音乐表现能力,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等。
六、区角内容的设置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区角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区域活动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年龄特征。
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系列区角活动,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例:建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社会性区角在设置上也应注意针对性,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中大班。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
2、根据幼儿兴趣点设置区角
区域活动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支持为辅的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力、兴趣及性格方面各有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点。如有的区域男孩喜欢,有的区域则是女孩的天地,有的喜欢科学区,有的则喜欢美工区,不同年龄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点也在不断的转移。因此,我们在设置区域时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点设置不同的区域。
3、与日常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无论是什么游戏活动,孩子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可以借助设置自由、开放的区域活动促进每位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应将日常未完成的教学内容、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活动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满足幼儿的活动欲望,巩固掌握相关的知识经验。例:数学区、语言区、美工区等区域活动便可以结合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来设置。
七、区角游戏环境的开发与创设
在区角游戏环境的开发与创设过程中,可因地制宜地利用园内楼道、走廊、过道、楼梯角落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立体空间,设置公共游戏区,打造富有童趣的、充满教育的、立体的、丰富的园内环境。同时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各班级可创设具有开放性、操作性、多变性、实用性的活动区角环境,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探索、表现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有效地促进孩子的自主发展。
(一)区角标志的选材与制作
本区域标志利用废旧席子装饰串接而成,经济、实用。
本区域标志利用废旧挂历纸和包装盒制作悬挂形成,方法简单,制作简便。
本区域标志利用废旧藤筐悬挂制成,经济实用、稚拙可爱。
本区域标志利用硬质包装盒剪制悬挂而成,经济实用、醒目,装饰性强。
本游戏区标志利用蛋糕盒、旧席子简单装饰悬挂而成,经济实用、醒目,装饰性强。
本游戏区标志利用旧席子、挂历纸棒简单装饰悬挂而成,经济实用、醒目,装饰性强。
本区域标志利用旧车圈、装饰纸制作悬挂而成,夹放、更换方便,美观醒目。
本区域标志利用废旧绿纱制作悬挂而成,经济实用、装饰性强。
本区域标志利用月饼盒、装饰纸制作悬挂而成,美观实用。
本区域标志利用扇子涂色装饰制作悬挂而成,美观实用。
本区域标志利用竹竿、麻绳、蚕蛹装饰制作悬挂而成,美观质朴。
本区域标志利用蚕蛹装饰制作系挂到栏杆上,美观实用。
本区域标志利用衣架、小药瓶装饰制作悬挂而成,美观实用。
该游戏区选择标志板块,巧妙利用旧水彩笔笔身做成小插筒,孩子入园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将放在接送卡袋中的带有自己头像的小棒插入今天想玩的游戏区笔筒内,该区域插齐后表明该游戏区域人已满。设计巧妙,方便实用。
(二)游戏材料的投放
区角活动中,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相适应的材料,能激起幼儿对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足幼儿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儿取得与教育目标一致的探究结果。
1、注重自然资源、废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自然资源:花、草、落叶、树枝、稻草、果实、种子泥巴,还有各类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等丰富活动的材料,都可以运用在语言区、科学区、美工区等区域中。
(2)废旧资源:泡沫、各种纸板、废旧装饰纸、易拉罐等等,例如中二的快乐美食城角色区,家长和老师一起动手,利用各种废旧材料,有泡沫、各种纸板、废旧装饰纸等,设计制作了海鲜类、饮料类、面点类、烧烤类、砂锅类等近50个不同的品种,非常丰富。
2、注重材料的安全性和艺术性
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且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材料应是圆滑的、柔软的、无尖角的。
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选择彩纸、丝带、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和艺术加工,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附图片)
3、注重材料的目标性和探究性
教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质量,活动区材料投放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丰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则滥,滥则泛。幼儿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尽管能吸引幼儿投放活动,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根据近阶段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活动材料还应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4、注重材料的针对性和计划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因此,活动区角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5、注重材料的层次性和动态性
材料的层次性: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千万不能“一刀切”,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幼儿的主动探索,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材料的动态性: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例:图书区。
另外注意区角之间材料的组合、使用。各个区角活动材料之间往往存在着互动作用,教师在投放材料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材料之间的组合、使用。(例:糖果加工厂与超市)
八、区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一)目前区角活动中主要存在问题:
◆活动内容更新不够。
◆材料投放层次性不够,更新不及时。
◆游戏指导针对性不强,有效指导、互动不够,游戏停留在孩子原有水平,促幼儿主动发展不够。
◆忽视游戏评价。
◆材料收拾整理有序性不够。
(二)具体指导的方法:
1、活动空间的设置
活动区设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附:图片)
区角活动设置时师生共同商量,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角的主人,由幼儿决定怎样布置,并多采用固定和灵活设置相结合、动静分区的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例如:
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角可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数学操作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表演区、体育区、科学区、动手区等,并根据游戏情况灵活调整。社会性角色区角一般可以相对固定,如小医院、百货商店等,可相对固定在教室或室外某一区域。
另外,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充分利用走廊、墙壁等展示与游戏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孩子的美术作品、操作游戏材料等等,增进孩子们与环境之间的有效互动。
2、活动规则的制定
活动区的设置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与之相生的规则意识就显得重要了,如果没有了规则,那么我们的活动区只能成为幼儿随意游玩的场所,不能发挥出区角活动的优越性。在活动区设置好后,可以通过和孩子共同商讨、共同制定区角活动规则。规则一但形成就要严格要求幼儿遵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附:图片)
3、区角活动的一般组织过程
(1)区角介绍。
(2)幼儿自主选区。
(3)幼儿自主游戏,教师个别指导。
(4)游戏评价。
(5)收拾与整理。
4、游戏指导
(1)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活动氛围
区角活动氛围宽松,形式多样,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和愉悦,因此在区角活动中,当孩子们真正开始游戏时,教师要注意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们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自由交换游戏内容,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活动氛围,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而教师只是做到调剂的作用,个别组过于拥挤时在和幼儿商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做好协调工作。“你今天到另外一组去玩好吗?” 在和孩子商讨时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反应,有的主动换组,而有的就争执不下,那么这时便需要教师赋有教育机智,一个小游戏便可以解决。
(2)做孩子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帮助者
当幼儿自主选择操作材料时,教师不仅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好伙伴、好搭档,还应当成一位细心的观察者,了解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要信任幼儿、耐心等待,要学会以多种角色出现给予幼儿适宜的帮助与指导,要让幼儿充分地活动探索、尝试、发现、交流和分享,使幼儿在自我学习、同伴间相互学习启发下培养能力获得经验。而且教师还应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和帮助者,采取设疑、提建议等灵活隐性的方式支持幼儿的活动,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察和参与游戏,从孩子的操作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考,生成新课程,从而为下一次的材料投放有了新的目标和针对性。
5、游戏评价
以鼓励为主,实施开放式评价。
(1)幼儿自我评价
让孩子们围绕介绍今天玩了什么游戏、最喜欢什么游戏来讲评,让幼儿积极参与自我讲评,在同伴的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游戏过程,增强讲述能力,增进自信心。如教师引导孩子讲述:“你玩了什么游戏?你是怎样玩的?”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们自我介绍。
(2)整体评价。
教师在观察、反思整个区角活动情况基础上,可有目的地让操作过程中有创意、表现突出的孩子来讲解“自己是怎样玩?”或“她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在相互学习、互相展示、补充讲述中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方法、结果来促进自我意识的升华、自尊心的建立、自信心的发展、个性的张扬,为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讲评引导幼儿讨论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如大班“娃娃超市”游戏讲评时,反映很热烈,不少孩子感到近几次玩的兴致不高,并且超市的顾客、售货员到各区乱串门的现象,影响很不好。于是教师引导孩子们分析原因:有的孩子说:超市不好玩,买完东西就没事可干了,也有的幼儿提出乱窜门现象不好应改正,老师这时抓住时机,和幼儿一起探讨下一步该怎么办?让幼儿想办法改进区角活动的设置。通过开放式讲评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6、活动后的整理
为了材料的取用方便,同时也为了养成孩子们良好的习惯,每次活动结束后所有区域的活动材料的收拾整理,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可以采取各区角专人负责,也可以让幼儿轮流负责当材料负责人,统筹安排整理。
区角活动材料的整理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材料要分门别类收拾,便于幼儿今后的使用与归还。二是要求幼儿收拾整理时细心观察,如将坏的材料作上标记,将下次所需材料画在专用本上等等,以便老师根据标记和记录能够在下次区角活动前及时调整、补充,使之更具有目的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篇:区角游戏小结
区角游戏小结
我班共有益智区、阅读区、美工区、建构区、生活区和娃娃家、点心屋五区三角,每个区角我们都充实了适宜幼儿玩耍的材料。其中因为上学期孩子们对娃娃家比较感兴趣,都争着抢着去,所以这次娃娃家我们设立了两个:丁丁家和美美家。两个娃娃家我们布置了不同的场景,美美家是卧室,丁丁家是客厅和厨房,不同的活动场景孩子会进行不同的游戏。比如,在美美家孩子自由分配角色,爸爸妈妈或哥哥姐姐,他们有的给娃娃梳妆打扮,有的给娃娃买吃的等;在丁丁家,也有买菜的,做饭的,同时两个娃娃家还会互相串门做客送好吃的,孩子玩的不亦乐乎。
另外一个角色游戏是美美点心屋,孩子看到逼真的食物都很好奇,点心屋分配了角色:收银员、售货员,分别用不同的道具来区别,比如女孩的头饰,男孩的颈饰,孩子看到这些道具都争抢着要当。其他的孩子会拿钱过来买东西,和售货员讨价还价,到收银台付钱,孩子进入角色很快,游戏玩的很认真。我们将点心屋和餐厅、娃娃家连在一起,方便孩子开展有情节的游戏。
我班的男孩比较喜欢区角“汽车城”,由于前期认识交通标志的活动开展,孩子对几种常见交通标志比较熟悉,而且经有段时间观察,孩子对于小汽车是十分的喜欢,所以我们创建了汽车城。用软垫布置的马路、红绿灯孩子很喜欢,自带汽车放到“停车场”开展游戏,有时还会模拟一些见过的马路场景。
值得一提的还有我们班的“保安先生”,一个哨子、一个挂牌带上很快进入角色,表情严肃,站岗时一动不动,看到不遵守规则的上前制止,那可是十分“敬业”!
区角游戏的开展当然少不了教师的指导,我们在进行游戏之前会有一次谈话,谈谈这个角色是做什么的,还可以做些什么……这样孩子会提前有角色意识。同时还要提出游戏规则和要求。在游戏中,教师要关注孩子的活动,观察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不急于求成,先观察再指导。我们也会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会在点心屋买个东西,和售货员还个价,有时出个难题,比如说没带钱怎么办?钱不够怎么办?孩子会很大方的借钱给你,甚至有的免费送给我。游戏后,我们都会进行总结习性谈话:一是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出现的新变化给予肯定、鼓励,强化它。二是对于游戏中的不足进行谈话,一起讨论该怎么做达到改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