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沙河治理复习整理
第一次
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4分)
1、紊动水流紊动强度是随流速降低而 B.减小
2、泥沙粒配曲线越陡,表示某一粒径范围内的泥沙所占的重量较 B.多
3、泥沙粒配曲线粒径变化范围小,沙样颗粒
2、河漫滩中水时被淹没,枯水时露出水面以上
错误
正确
11、泥沙的沉速是泥沙在静止的清水中等速下沉的速度
正确
正确
12、高含沙水流是指沙量达到每立方米数百公斤乃至1000 kg以上的水流
15、输沙量模数是指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地面上被冲蚀泥沙的数量
正确
18、泥沙的分选系数 越大,沙样越不均匀,3、天然河道的水流都是紊流 错误
4、河道中沙埂与沙埂之间的部分称为浅滩
5、泥沙在水中的沉降是有效重力作用的结果 正确
组成较
A.均匀
4、/愈大,说明相对含沙量沿垂线分布 A.不均匀
5、副流指的是伴生()的流动,呈旋转闭合性的环流 C.主流
6、在静水中量测泥沙颗粒的沉降速度来推求泥沙的粒径。把这种方法叫 C.水析法
7、泥沙的形状系数SF值越小,泥沙颗粒越 A.扁
8、反映泥沙级配均匀程度的分选系数φ越大,沙样越 A.均匀
9、天然河道的水流都是 A.紊流
10、已知d75=0.009mm,d25=0.006mm,泥沙的分选系数是 B.1.5
单选题:
1、在粒径级配曲线上,粗细沙重量各占一半时相应的粒径叫 A.d 50
4、()是河道泥沙的主要来源 A.水土流失
7、反映泥沙级配均匀程度的分选系数φ值接近于(),则沙样越均匀 B.1
10、在河流的沙埂上,当水深较浅,不能满足通航要求时,称为 B.浅滩
多选题:(共5题 每题4分)
1、河道水流的基本特性有()和水沙不平衡性
A.二相性 B.非恒定性 C.三维性 D.非均匀性
2、山区河流是由()而形成的A.纵向切割 D.横向拓宽
3、山区河流的断面形状有
A.V字形 C.U字形断面
4、水流分为()流态
A.层流 B.紊流
5、河流河口有()形式
A.三角洲河口 B.喇叭形河口
多选题
2、泥沙粒径的表示方法有()及沉降粒径
A.等容粒径 B.算术平均粒径 C.几何平均粒径 D.筛孔粒径
3、根据河流所在的地理位置,河流分为
A.山区河流 B.平原河流
判断题:(共20题 每题2分)
1、平原河流是水流的堆积作用而形成的 正确
6、等容粒径是用和泥沙颗粒相等的球体的粒径作为泥沙的粒径
正确
7、泥沙的干密度是表示泥沙孔隙的大小,是进行河道和水库冲淤计算的重要物理量 正确
8、泥沙的干密度是指沙样经1000C~1050C的恒温烘干后,其重量与原状沙样体积的比值 错误
9、江心滩指的是位于河心,高于中水位以下的沙滩
错误
10、中值粒径d 50 是指粗细沙质量各占一半时相应的粒径。
正确
11、弯道水流受重力和离心力作用,形成表层水流流向凸岸,底层水流流向凹岸 错
误
12、河流是水流侵蚀和地质构造作用的产物 正确
13、浆河现象是异重流特殊的流动特性 错误
14、由于异重流的重力作用的减低,使得异重流在流动过程中能够比较容易地超越障碍物和爬高
正确
15、泥沙粒配曲线越陡,表示某一粒径范围内的泥沙所占的重量较少,粒径变化范围小,沙样颗粒组成较均匀 错误
16、泥沙的形状系数SF值越大,泥沙颗粒
越扁平
错误
17、在静水中量测泥沙颗粒的沉降速度来推求泥沙的粒径。把这种方法叫沉降法 错
误
18、粒径级配曲线陡,表明某一粒径范围内的泥沙占重量较多,d 变化范围小,均匀 正确
19、单位体积泥沙具有的质量称为泥沙的干密度
错误
20、泥沙的干密度ρs '最大=1700kg/m3,ρs '最小=300kg/m3
正确
判断题
3、江心洲指的是位于河心,低于中水位以下的江心滩 错误
6、水流的主流是指水流的主体运动方向 正确
9、河漫滩洪水时被淹没,中枯水时露出水面以上
正确
值接近于1,则沙样越均匀
正确
第二次
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3分)
1、公式Uc=4.6h1/6d1/3为泥沙()流速 A.起动
2、某宽浅河段水深h=8.0m,/=0.5,临底处a=0.05h的含沙量为Sa=10 kg/m3 则距河底4m处的含沙量为
B.2.29
3、某平原河流水深为 h=3.0m,水流流速为1.0 m/s,相应的悬移质泥沙沉速为
=2.09cm/s,k =0.15kg/m3,m=1.8。则水流挟沙力为()kg/m3
C.0.36
4、由于异重流的惯性作用比重力作用相对突出,因此异重流具有()能力。B. 爬
高
5、水流垂线平均U()起动流速Uc,则泥沙不起动,河床稳定
A.小于
6、当水流含沙量s()水流挟沙力s*,河床不冲不淤 B.等于
7、/=()是推移质和悬移质的区分标准
B.5
8、泥沙的干密度ρs '最大=1700kg/m3,ρs '最小=()kg/m3
B.300
9、当水流含沙量s水流挟沙力s*,河床 C.淤积
10、悬移质含沙量沿垂线分布是 B.上稀
下浓
单选题:
1、悬移质中的()在床沙中大量存在,它能从河床中补给,起到塑造河床的作用 A.造床质
3、宽浅河道河宽200 m,水深3m,泥沙粒径2mm,流量为360m3/s,则起动流速为()m/s
A.0.7
4、某宽浅河段水深h=8.0m,/=0.5,临底处a=0.05h的含沙量为Sa=10 kg/m3 则距河底4m处的含沙量为
B.2.29
8、泥沙的分选系数 越大,沙样越不均匀, 值接近于(),则沙样越均匀 C.1
9、当水流含沙量s水流挟沙力s*,河床
C.淤积
多选题:(共5题 每题4分)
1、影响泥沙沉速的因素有 度 B.絮凝现象
沙的颗粒形状
2、高含沙水流的流态一般有 B.高强度紊流
3、泥沙的形状用()来表示 数 C.球度系数
A.浆河 移质 D.揭河底 A.泥沙的温D.泥
14、水流垂线平均流速 U>起动流速Uc,则泥沙不起动,河床稳定 积终止
错误
错误
16、水流垂线平均 U=起动流速Uc,河床淤
3、对于库形狭窄的河道型水库,水库淤积的纵剖面形态往往是
C.带状淤积
C.五
A.渤C.含沙量
4、永定河北京段流经北京()个区 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五省市,入 海 A.蠕流 A.形状系
5、永定河位于北京的西南部,全河流经山西、15、推移质单宽输沙率是指通过单位河宽推移质的数量用gb表示
正确
错误
16、悬移质泥沙垂线分布是均匀的 力作用和紊动扩散作用的
B.悬
正确
6、永定河是北京地区最大河流,海河五大()之一 A.支流
7、永定河治理主要建设“四湖一线”,其中一线指的是
C.一条循环工程管线
8、我国七大江河指的是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和珠江
B.松花江
9、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总投资预计为()
4、()是高含沙水流河床演变的特殊现象
5、河道中运动着的泥沙可以分为
C.推移质
多选题:
1、泥沙的几何特性是用泥沙颗粒的()来
17、悬浮指标/(k u)表示泥沙悬浮是受重
18、悬浮指标ω/K U*越大,表示重力作用较紊动作用强,含沙量的垂线分布越均匀 错误
19、S/Sa叫相对含沙量 正确
表示 A.形状 D.大小
3、泥沙颗粒的直径即粒径d,单位有 A.cm B.mm
判断题:(共25题 每题2分)
1、高含沙水流的流速分布比一般水流的流速分布不均匀 错误
2、单位颗粒泥沙在无限大清水中下沉的速度叫沉速 错误
3、泥沙的重率指的是各个颗粒实有的体积与泥沙各颗粒实有的重量的比值 错误
4、水流的挟沙能力指河床处于不冲不淤相对平衡时,具有一定水力因素的单位水体所能挟带泥沙的数量 错误
5、异重流指两种或两种以上,重率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较小的流体,互相接触,并发相对运动,交界面处不会出现全局性掺混现象的液体流 正确
6、推移质泥沙较粗,是沿河床床面滚动、推移和跳跃前进的泥沙,推移质运动速度比水流大 错误
7、推移质与悬移质之间不断地发生着交换 正确
8、同一粒径的泥沙在某一河段的某一水流条件下,可能处于悬移运动;但到了另一河段的另一水流条件下,则又可能变为推移运动 正确
10、泥沙淤积历时短,干密度小,淤积历时长干密度大,且趋向一个稳定的值 正确
11、泥沙粒径大,干密度大,干密度变化范围大 错误
12、泥沙粒径小,干密度小,干密度变化范围小 错误
13、泥沙淤积深度越深,干密度越小,变化范围也小 错误
14、泥沙淤积深度越浅,干密度越小,变化范围大;淤积到一定深度时干密度大趋向一个稳定的值 正确
13、水流垂线平均U<起动流速Uc,则泥沙不起动,河床稳定 正确
20、水流的挟沙能力也称饱合含沙量 正
确
21、当水流含沙量s水流挟沙力s*,河床淤积 正确
22、当水流含沙量s<水流挟沙力s*,河床淤积
错误
23、当水流含沙量s=水流挟沙力s*,河床不冲不淤
正确
24、高含沙水流挟沙能力大,能够实现远距离输移
正确
25、推移质输沙率反映底沙的输沙强度,流速是影响推移质输沙率的主要因素 正确
判断题:
4、悬移质含沙量沿垂线分布是下稀上浓 错误
6、异重流指两种或两种以上,重率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较小的流体,互相接触,并发相对运动,交界面处不会出现全局性掺混现象的液体流
正确
7、推移质泥沙较粗,是沿河床床面滚动、推移和跳跃前进的泥沙,推移质运动速度比水流大
错误
8、悬移质泥沙较细,是远离床面悬浮于水中,随水流浮游前进的泥沙,悬移质运动速度和水流速度基本接近正确
17、推移质单宽输沙率是指通过单位河宽推移质的数量用gb表示
正确
24、如果水流挟沙力与来沙量相适应,则水流输沙处于平衡状态,河床既不冲刷,也不淤积
正确
第三次
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3分)
1、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挟沙能力时,水流因无力把全部来沙带走,便将部分泥沙()河床发生()
A.卸荷 淤积
2、河床的横向变形是河床在与水流流向()的方向发生的变化
C.垂直
亿元 C.170
10、北京水系包括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大清河水系、蓟运河水系和 A.潮白河水
系
单选题:
1、在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曲线中,同一流量下,如水位逐年上升,则表明河床逐年 A.淤
高
3、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挟沙能力时,水流则会依靠自己多余的能力从床面上获取泥沙()使河床发生()
B.补给 冲刷
4、河床的横向变形是河床在与水流流向()的方向发生的变化
C.垂直
5、对于库形狭窄的河道型水库,水库淤积的纵剖面形态往往是 C.带状淤积
6、泥沙的有效重力系数α=(ρs-ρ)/ρ一般为
B.1.65
7、永定河北京段流经北京()个区 C.五 多选题:(共10题 每题3分)
1、河相关系一般可用()三种形式的河相关系来表征
A.横断面
B.纵剖面
D.平面
2、由于异重流的重力作用的减低,使得异重流在流动过程中能够比较容易地
A.超越障碍物 C.爬高
3、弯曲型河道的演变规律有
A.凹岸坍退与凸岸淤长 B.弯曲发展
和河线蠕动
D.裁弯取直与弯道消亡
4、弯道水流动力轴线
A.有明显的顶冲点
C.低水傍岸,高
水居中
5、河床演变的分析方法一般有
A.实测资料整理分析 B.运用泥沙运动基本理论和河床演变原理
C.河流模拟
D.类比分析
6、河床的冲淤计算一般采用
A.输沙量法 B.断面法
7、水库淤积的纵剖面形态有
B.锥体淤积 C.带状淤积 D.三角洲淤积
8、减少水库淤积的措施,概括起来为
A.拦 C.排 D.用
9、通常床面表层泥沙呈现()种状态
A.全部静止 B.普动 C.中动
D.弱动
10、按河床演变的范围分,河床演变有
A.长河段变形 D.短河段变形
多选题:
3、弯曲河道凹岸护岸控导工程的类型有
A.平顺护岸 B.丁坝护岸 C.守点顾线
9、按河床演变的时间特征分,河床演变有
A.单向变形 C.复归性变形
10、游荡型河道整治一般采取的工程措施有 A.堤防 B.险工 C.控导工程
D.护滩工程
判断题:(共20题 每题2分)
1、当水流含沙量小于本河段水流的挟沙能力时,河床将会冲刷 正确
2、洪水拉滩,主流易道是顺直型河流的演变规律之一 错误
3、造床流量是指造床作用与多年流量过程的综合性造床作用相当的某一种流量。它既不是最大流量,也不是最小流量 正确
4、在河流中,沿水流流程各横剖面上最大垂线平均流速的连线,称为弯道水流动力轴线 正确
5、水库淤积发展,可导致回水上延,造成上游地区的淹没和浸没损失 正确
6、水库淤积将不会改变下游河道水沙条件
错误
7、水库泥沙淤积造成水利机械和泄流设施磨损 正确
8、悬移质输沙率和水流挟沙力分别表示水流挟带悬移质和床沙质的能力 正确
9、整治线是指河道经过整治后,在设计流量下的平面轮廓。它不仅要满足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要求,而且也是布置整治建筑物的重要依据 正确
10、河床自动调整原理是河床演变的基本规律 正确
11、浅滩疏浚主要应解决好挖槽和抛泥两个问题 正确
12、造床流量的确定是综合考虑造床作用和作用时间两个因素 正确
13、河流主流线和水流动力轴线不是一个概念 错误
14、河道水沙条件与河床形态的不恒定性正是河流不断演进发展的动力 正确
15、河道水沙不平衡是相对的,而平衡是绝对的
错误
16、河相关系是冲积河流水力计算与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的重要依据 正确
17、水土流失是河道泥沙的主要来源
正
确
18、河床演变的根本原因是输沙不平衡 正确
19、游荡型河道的平面特征是“宽、浅、散、乱”,河道以冲刷为主
错误
20、来水来沙过程是影响河床演变的最主要因素
正确
判断题:
6、深泓线是指河道自上而下,最低点的连线 正确
10、河道裁弯整治分为内裁和外裁 正确
12、弯道水流动力轴线低水上提,高水下挫 正确
15、河床的纵向变形是由于纵向输沙不平衡时引起的,河床的横向变形是由于横向输沙不平衡引起的 正确
16、浅滩枯水期水面坡降小,产生淤积
错误
第二篇:沙河中学教师考勤制度
沙河中学教师考勤制度
办公室负责考核,每周例会通报,每月一公示。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按时参加各类会议,各项活动、集会及政治、业务学习,严格履行请假手续,做到小事不请假,大事少请假。考察依据为学校考勤记载。(执行落实办法:1.实行扣分制、扣款制。2.扣分累计结果计入绩效工资中,考勤占绩效工资10%3.扣款:学校每学期给每位教师拿出100以上元钱,依次从中扣除,如学校考勤奖扣完,剩余部分从本人绩效工资中扣除。例会通报后,教师对本周考勤有异议者,请及时更正。)
1、请假一天按8节计算上午、下午各四节,请假一节2分2元;婚丧嫁娶是本人5天,直系亲属假期3天,其余假期1天,产假按有关规定执行。(请假教师必须写清请假节数,将自己工作安排好,且有顶替教师签名,有年级主任准假,后交之日领导处)
2、无请假条另扣2分2元。
3、例会、班子会请假扣4分,扣7元,迟到扣4分,扣10元,旷会扣6分,扣20元。注:迟到标准(点两次名后到会视为迟到)。升旗会、教研会、年级会、学生集会、临时会同上标准执行。
4、集体办公:请假一节4分4元,迟到、早退、不定时抽查不再每次扣5分扣5元。
5、每天抽查办公上午、下午各二次,少一次扣值日领导4分扣4元;教师上课缺课、早退,未发现一次扣值日领导5分扣5元;
6、周五下午查办公时间为第二节和第三节,请假一节扣5分扣5元,查办公两次(开始结束)不在扣7分扣7元。
7、上课迟到扣5分扣5元,旷课每次扣6分扣10元;
8、班主任“三跟”、领导值日请假2分2元,迟到一次扣3分扣3元,旷一次扣5分扣5元。
9、领导每天值日积极主动,忌消极应付,及时公示各班师生违纪扣分情况,学生典型违纪,必须扣分2次以上,少一次扣分,扣值日领导2分扣2元;
10、部门积极解决师生困难,如购置教辅、水、电、学生管理等服务性工作,积极主动协调办理。师生反映强烈的、久拖不办的扣职能部门负责人一次2-3分扣2-3元;
2011年9月20日
第三篇:《社区治理》复习题目参考答案
《社区治理》复习题目参考答案 2009-05-31 10:39 第三部分 复习题目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注:论述题只列要点或提示,需学生自行展开论述)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2.地理社区:基于空间属性而形成的社区。
3.身份利益社区:主要用来指那些非地域的社区,即功能社区、联盟性社区或是精神牲社区等。
4.个人网络社区:指基于个人的主观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
二、单选题
1.A 2.B 3.A 4.D 5.C
三、多选题
1.ABCD 2.ABC 3.ABCD
四、简答题 1.答:三者的区别在于人们之间联系的方式或属性不同。地理社区以空间地域为纽带得以形成,是最古老的社区;身份利益社区主要是人们为了共同的利益和身份团结起来,集体努力来争取群体的利益和维护集体身份;个人网络社区是基于个人的兴趣、愿望和志向等主观意识连接的群体而形成的社区。2.答:传统社会的人格系统的行动趋向、社会系统的规范要求和文化系统的价值模式分别对应的情感是投入性的、权利义务是扩散的、利益目标是集体性的、价值标准是先赋性的和特殊性的。而相对应的现代社会则在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方面转变为情感的中立性、权利义务的专一性、利益目标的个人性、价值标准的自致性和普遍性。
3.答:工业化、城市化、理性化、世俗化、社会组织的分化与整合。
4.答:社区问题的类型有:(1)群体偏差和越轨类问题;(2)社会排斥和孤立问题;(3)社会结构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的缺乏问题;(4)社区环境问题;(5)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丢失问题;(6)社会解组问题。
五、论述题
1.答:当代城市社区功能特点:(1)经济功能和保障功能的融合;(2)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选择;(3)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弱化;(4)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强大;(5)社会保障和服务功能的外部依赖;(6)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多元化。
当代农衬社区的功能特点:(1)经济功能的市场化和行政化;(2)社会交往和参与功能的向心性;(3)社会团结和控制功能的情理性;(4)社会身份分化和显现功能的日益冲突;(5)社会互助和保障功能的继续维持;(6)文化延续和精神寄托功能的连贯性。
2.答: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点:(1)现代化起步比较晚;(2)现代化最初动因和最初现代化元素不是内生的;(3)现代化过程是一种认为的自觉努力;(4)现代化手段多数是借鉴模仿西方国家的技术手段基础上的改进和创新;(5)现代化任务紧迫,对现代化抱有一定的理想化和盲从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外生现代化过程的特殊性,对传统社区造成冲击和变动包括:(1)外来现代化国家的示范效应,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社区精英积极模仿西方的高消费和生活方式,加深和普通民众的距离,导致社区经济关系的剧烈破坏、社区经济条件恶化。(2)现代国家权威结构的基层延伸,破坏了传统社区里的乡绅治理方式,但是又无法迅速建立民主廉洁的村社治理结构,导致基层社区政治秩序的畸形化。(3)传统社区的稳定性被打破后,导致社区的互助合作机制破坏,难以发挥社区的保障作用,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施行的是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农村社区的基本生活保障缺乏。(4)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着是保守传统生产习惯和生活模式、还是选择市场机制下的就业生活方式的挑战。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善治: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2.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3.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扶持引导、社会积极援助下社区居民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利用社区内的员资源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称为社区服务。
二、单选题
1.C 2.A 3.B 4.B 5.B
三、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CD
四、简答题
1.答:(1)主体不尽相同;(2)管理过程中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3)管理的范围不同;(4)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2.答:(1)治理是指出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一套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2)治理明确指出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存在的界线和责任方面的模糊之点。(3)治理理论明确肯定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4)治理之行为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自治的网络。(5)治理理论认定: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在于政府的权力,不在于政府下命令或运用其权威。3.答: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政治、社会体制变革导致整个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使得传统的城市社会管理体制面临日益眼中的危机。主要表现在:(1)单位体制弱化使得单位的社会职能外溢;(2)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体制外的社会空间日益扩大;(3)居民的社区性公共需求、邻里关照和互助需求,以及社区共同利益聚合与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4)政府机构改革与城市管理任务加重。
五、论述题
提示:见书P58-60,主要回答新管理主义的起源、主要观点及其对政府改革的七点影响。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行动策略:假定社区中现存的受迫害的和弱势的人群需要组织起来要求大社区增加他们的资源和平等对待他们。
2.街居体制: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的街道办事处和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居民委员会产生并得到了法律的认可,法律还明确规定街道办事处指导居民委员会工作。
3.乡村管理体制:是在乡镇成为国家最基层政权组织同时,其下设立的村民委员会成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的法定关系界定为指导与协助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1
二、单选题
1.B 2.B 3.B 4.B
三、多选题
1.ABD 2.ABC
四、简答题 1.答:⑴地区发展策略其实不是一个用来概括社区干于策略的适合的概念,它只是客观反映了这种策略的原初发生地是在广大殖民地资本主义的传统社区里,那里为了促进社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了这种共识取向的社区治理模式。地区发展目标分类:地区发展策略的目标追求不是具体的任务目标,而是抽象的过程目标。
⑵社会计划策略是指针对社区中的具体问题。社会计划目标分类:社会计划策略的目标侧重于任务目标,所谓任务目标是指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或解决社区中存在的具体的问题。2.答:古代传统社会社区治理的基本特征有四点:⑴社区经济活动受社区需求的调节,同时囿于传统技术的低下,社区经济活动一般是环境资源依附性的。⑵社区的政治活动通常是由社区中的有身份的人士来主持的,他们形成了乡土社区的精英。⑶社区的社会组织是通过家族努力来形成和维系的。⑷社区中的普通民众一般缺乏民主意识和民主行为,习惯于社区中的家族伦理的规范和宗法势力的左右。3.答:在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策略是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政策,通过组织群众,建立积极分子网络,发动群众运动,开展社区互助服务和生产自救等方式,实现城市社区的基层治理。
五、论述题
提示:见书P100-105,按照三个阶段的划分分别展开论述,主要回答三个历史阶段的时间起讫,重要历史事件,以及体制特点。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市场失灵:就是指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2.政府失灵:政府为了矫正和弥补市场机制的功能缺陷所采取的立法、行政管理以及各种经济政策手段,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事与愿违的结果,最终导致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低下和社会福利损失。
3.第三部门:是指除政府和企业以外的第三中社会组织。4.社区党建:即社区党组织的建设,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委或工会和社区党支部为主体的,由社区范围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的建设。
二、单选题
1.B 2.B 3.D 4.D
三、多选题
1.ABCD 2.BCD 3.ABCD 4.ABCD
四、简答题
1.答: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是:(1)界定社区;(2)把握社区治理的政治方向;(3)完善社区治理的法治体系;(4)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5)规范社区内部公共物品的提供。
2.答:经济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所发挥的主要功能有:(1)参与社区党组织建设;(2)参与社区治理活动;(3)提供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支持;(4)提供人力、智力资源。
3.答:民间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是:(1)拓展、提供各种社区服务;(2)协助政府提供公公和公益服务;(3)协助居民表达和维护自身权益;(4)动员和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4.答:社区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主要途径:(1)通过建立协调议事机构,调动社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2)通过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在社区治理中的模范带头作用;(3)通过社区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发挥党组织的协调作用;(4)采取各种方式,动员各种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五、论述题
1.答:作为一种由市场自动配置资源的经济机制,市场机制的突出优点就是在完全竞争的前提下能够自动地导向社会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并给每个经济主体以经济选择的自由。但是其局限作用和缺陷也不能忽视。因此,这个问题应从两方面来把握。
具体地说,市场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 第一,市场机制的动力是个人利益,通过追逐自由的利益竞争,有利于调动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个人的决策是自由、分散的,众多的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对供求变化作出直接的、灵活的、有效的反应,从而能够使得供求关系实现平衡。第三,价格是市场信息的突出反映,每个经济过程的参与者能够通过价格变化来获取清楚而有效的信息,并对此加以充分有效运用,及时作出决策,从而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四,市场机制等价交换、公平竞争、自由开放作为主要特征,因而有利于打破封闭、保守和狭隘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建立起新的平等、自由、开放和不断创新进取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正是由于这些优越性,市场机制成为最富有活力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但是,市场机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单纯的市场机制存在着一些它无法弥补的缺陷。人们把市场机制的缺陷叫做“市场失灵”。具体地说,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
第一,市场的垄断。
第二,无法有效提供公共物品。第三,导致外部不经济行为。第四,影响社会的公平与安定。
第五,无法满足市场机制运行的外部环境条件。正因为如此,在现代经济社会生活中,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将市场缺陷与不足作为确立政府经济社会职能的基本前提。
2.答:社区党建即社区党组织的建设,是指以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党委或工委和社区党支部为主体的,由社区范围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组织的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性党的建设。它是社区党组织各项工作和全部活动的总和,是基层党委、工委工作的延伸和拓展,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社区建设的正确方向,实现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完成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区治理体系,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意义(适当展开论述):(1)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抓妤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需要。(2)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是在社区工作中发挥正确政治恩想导向作用的需要。(3)搞好社区党建是新时期落实党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方法的必然选择。(4)搞好社区党建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在党领导下的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2、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自治的组织实施机构。
3、村民自治是指全体农村居民为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实现对农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
4、志愿服务是指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为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经验、技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状况,促进社会发展而无偿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的行为。
二、单选题
1.B 2.B 3.A 4.A
三、多选题
1.ABC 2.ABCD 3.ACD 4.ABC
四、简答题
1、答: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首先,开展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其次,村民自治机构和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再次,村委会选举日趋规范。
2、答: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有:第一,宣传教育群众,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第二,实行社区自治,管理社区公共事物;第三,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开展本社区的行政社会管理工作;第四,开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服务业;第五,监督评议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和反映社情民意;第六,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做好环境优化工作。
3、答:村民委员会在农村社区治理中担负的职能包括:第一,宣传教育群众,提高村民文化素质;第二,管理本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第三,协助上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开展行政社会管理工作;第四,调解民间纠纷;第五,维护社会治安;第六,向人民政府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要求及建议。
4、答:与其他服务相比,志愿服务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志愿性;第二,无偿性;第三,公益性;第四,组织性。
五、论述题
1、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条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开始提上议事日程,1982年《宪法》第一次确认了居民和村农民自治制度的法律地位。从80年代开始,在农村开始实行政社分开,建立起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农村社区的村民自治开始发育。进入90年代后,城市开展的社区服务逐步转向社区建设,在社区建设中,城市社区的社区居民自治开始产生发展。此后,在社区自治中,中国社会的基层民主开始得到全面推进。在基层社区给人民群众以广泛的民主权利,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动基层社区居民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发展是国家宪法赋予我国人民的神圣权利。
(1)农村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状况
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首先,开展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其次,村民自治机构和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再次,村委会选举日趋规范。绝大多数地方的选举工作基本做到了以省为单位统一部署,统一选举程序,统一届期,统一选举统计报表。目前中国农村普遍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的制度建设和法制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作为村民群众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及其相关的机构和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村级民主选举制度日趋规范化,村级民主水平日益提高,村级民主的公正性、公开性和竟争性不断增强。但是,相比较而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法规尚且缺乏,滞后于实践的需要。(2)城市基层社区民主建设状况
目前城市基层民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首先,开展社区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已经存在。居民委员会建设开始走上规范化遭路。基于《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的人大还制定了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办法,为基层居民自治活动的开展和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奠定了初步的法律基础。其次,居民委员会选举程序正在规范。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可以采取直接选举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间接选举的方式,而且多数地方采取间接选举的方式进行。目前,居民委员会选举程序正在规范。
再次,居民参与意识正在增强。社区自治原则的确立,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此原则基础上构造出一种新型的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和机制正在促进居民对社区自治的参与。在城市,社区自治应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之路,逐步健全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使社区居民切实享有对社区事务的参与权和决策权。
(3)城乡基层民主建设的成就及意义
中国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尽管时间不长,但已展示其不可忽视的成就。首先,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在法律的框架内享有自主管理社会的自治权,城乡居民通过社区自治组织行使民主权利,直接参与基层事务的管理。其次,促进了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公民社会的形成。促进了以民主和法治为基本理念的公民社会的形成。再次是推进改善党和政府的治理。中国城乡基层自治制度是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建立的,它的发展又推动着党和政府治理方式的改变。
2、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在宏观上国家的发展规划和发展计划在客观上决定了国家的政策走向,以及在此指导下国家的法律法规构建,国家的法律法规则直接影响到志愿服务活动的存亡与开展;在微观上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则涉及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和规划,志愿者的招募、定位和培训,志愿者的保护,志愿者的评估和激烈等。
(1)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政策法规
目前在宏观上我国还没有对志愿者服务组织活动和志愿者管理提出一个系统综合的政策,也没有详细的,统一的法律规定,但在个具体部门的文件和法规中根据各自的工作需要,对于志愿者服务组织及其或活动的开展都提出了一些要求,对作为志愿者组织载体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管理制定了完整的法规,即《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另外,对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及其志愿活动实行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对青年志愿者组织活动,共青团中央联合一些部委颁发了一系列文件初步建立起管理制度,对其他志愿者服务组织活动,国家政策给予一定的道义支持。(2)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管理 在微观上,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主要涉及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和规划,志愿者的招募、定位和培训,志愿者的保护,志愿者的评估和激烈等方面,相对而言,这些事项更多的是志愿服务组织内部的事务,而各志愿者服务组织中都有一定的章程,这些章程对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微观方面基本上都有所涉及。(以下适当展开论述)第一,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和规划; 第二,志愿者的招募、定位和培训; 第三,志愿者的保护;
第四,志愿者的评估和激励。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福利资助和福利政策的扶持、援助下,在社会资源技术的积极支持、帮助下,依靠社会居民的组织参与,动员社区内在的资源力量,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
2.社区照顾是指提供适当水准的干预和支持,以使人们能够实现最大的独立和控制他们的生活,为实现此目的,必须发展在各种设置中的广泛的服务。
3.社会关系网络是指社区中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和支持的互动关系网络,一般是指一种非正式组织下的自然的交往关系。
二、单选题
1.B 2.A 3.A 4.A
三、多选题
1.ABCD 2.ABC 3.ABC
四、简答题
1、答:20世纪80年代社区服务基本特点: 第一,社区服务定性为城市社会福利的基层网络,是为了解决国家社会福利资金紧张、国家社会福利供应紧缺问题,通过动员街道力量,大力发展中国的社会福利服务的供应,满足福利服务需求。
第二,社区服务是以社区中的孤老残弱、精神病人,烈军属等民政福利对象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接纳社区中非民政福利对象,向一般的社区居民家庭中的福利服务需求者提供有偿服务。
第三,社区服务主要以小型分散的福利设施为主,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第四,社区服务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第五,社区服务以社区居民参与组织和提供服务,同时动员社区志愿人员参加色社区服务,缺乏专业指导和专业服务。第六,社区服务所需资金主要通过街道和居委会经济体的提留来筹集,同时实行有偿服务收费和接受社会募捐等多渠道解决,资金缺口答,渠道单一,影响了服务水准和专业化程度。
2、答:
第一,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 第二,明确了社区服务的发展目标
第三,社区服务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的三者的积极性,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兴办社区服务业。
第四,统筹规划社区服务,大力扶持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把社区服务列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社区服务中心给予财政补贴恶化政策优惠等。第五,多渠道筹集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资金。第六,建立充满生机的社区服务业运行机制,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以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实行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赋予社区服务单位经营、用工、分配自主权。
3、答:照顾管理模式的基本工作程序包括7个步骤:
第一步是出版信息告诉潜在用户哪些照顾机构可以提供援助和服务; 第二步是决定评估的水平,以避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第三步是评估需求 第四步是照顾计划 第五步是执行照顾计划
第六步是监视计划是如何被传染的
第七步是评审以决定哪个计划需要定期评估。
五、论述题 1.答: 相同点:
两者的社会福利政策基础的发展趋势是相同的。社会福利化的初期都表现为依托社区资源和组织,向社会福利对象提供社区福利和服务。都强调国家福利责任的社会外移,建立一种国家、社会、个人和私有企业相结合的多元福利结构,都尝试着在社会福利服务领域建立一种承包的市场化运行机制。两者的社区支持基础是共同的。社区照顾中,都强调把社会福利对象留在社区中接受照顾,而照顾提供者都强调要依靠社区中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福利对象的亲属、邻里、朋友等自然关系网络的动员,也包括构建志愿服务网络提供给服务对象。
两者的服务对象具有共同性 不同点:
两者属性的差异性。英国社区照顾的属性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是英国机构服务的社区化发展,它不是面对一般社区居民的服务,面对一般社区居民的服务是一种商业化的服务,不作为社区照顾的内容。二中国的社区服务在初始阶段很明显是社会福利服务,但是随桌经济改革深化,社区服务范围扩大到向一般居民提供生活服务,包括向下岗工人提供再就业服务等。
两者服务对象的差异性。英国社区照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围绕着社会福利对象,以及相关的福利照顾者,不包括一般的社区居民。而中国的社区服务则由最开始的社会福利扩大到一般社区居民,最后又包括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缺乏稳定性。两者运行机制差异性。英国社区照顾虽然也是一种社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但是相关的政府、社会志愿组织和私有机构、社会关系网络等之间的责任、义务比较明确。而中国的社区服务在强调社会福利社会化时,过分强调了社会部门、社会关系和市场力量的作用,淡化政府的责任,出项了一场泛市场化的趋势。2.答:正式机构是指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功能分殊的纵向科层组织,包括国家政府部门,民间志愿者和私有机构等。而非正式组织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自然交往基础上的靠感情、血缘或亲属等关系维持的人际关系网络。正式机构组织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是相互补充的分工合作关系。正式机构的专业性比较强,对案主的问题评估和服务设计有针对性,服务手段比较先进而且有社会福利政策的资金保证、比较适合提供长期、复杂和深度的服务。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比较灵活、及时、方便和人情化,比较适合提供感情支持、伦理性支持,信息性意见和短期轻度服务等。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社区治安是指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部门、机构),依靠社会力量,强化社区控制手段,促进社区环境的有序状态。它包括法制教育、人民调解、治安防范、社会矫正、维持秩序和事故预防。
2、社区物业管理主要是指对社区内居住物业的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3、社区文化是特定社会区域中成员精神生活、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包括社区居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状态、风俗习惯、公共道德的思想形态,以及学习、交往、娱乐、健身、休闲审美等日常活动。
二、单选 1.A 2.B.三、多选
1.ABCD 2.ABCD 3.ABC 4.ABCD 四.简答题
1.答:社区治安存在的问题:
第一、城乡结合部的刑事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居民的生存财产没有保障,居民安全感普遍比较低迷。
第二、某些社区社会不安定因素突出,因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下岗失业、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等问题引发的上访、诉讼,争执等事端频发。第三,某些社区管理松弛,人员混杂。
第四,某些社区危房众多,道路拥堵,杂物乱堆,事故隐患严重,居民尤其是老人、儿童的生活安全没有保障。
第五,某些社区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严重,居民生存环境恶劣。第六,某些社区邻里关系紧张,第七,某些社区社会安全组织体系不健全,保卫人员配备不达标,应急措施不到位等
2、答:
第一,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配置卫生资源相结合;打破部门垄断和所有制等界限,鼓励多方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健全服务网络。进入竞争机制。
第二,实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地方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经费、基础设备等方面提供帮助。共公卫生服务项目纳入财政预算。
第三,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服务人员必须有执业资格,推进上岗培训制度,加块正规化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队伍的步伐。鼓励其他医疗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向社区流动。
3.答:原则:主体性、系统性、多元性、开放性。
五、论述题
答案:(1)主要矛盾是:第一,物业管理企业和业主及业主委员会的矛盾和冲突。第二,物业管理企业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矛盾与冲突。第三,业主委员会与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矛盾与冲突。(2)解决思路 :第一,要厘清社区物业管理的性质 第二,业主有权选择适合自己意愿的物业管理模式。在接受物业管理方面拥有自主权,在选用何种物业管理模式方面拥有自主权等。第三,理顺物业管理机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在社区物业管理中的优势。
第四,探索社区治理与物业管理相结合的组织路径。
第八章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工作者: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训练的,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人员。
2.社会资源:社会中存在的、对于某一社会成员或群体有用的所有财富的总和。3.个案工作:专业工作者在利他主义的价值理念指导下,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生活质量与福利水平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4.小组工作:是一种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式,它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二、单选题
1.D 2.B 3.C 4.A
三、多选题
1.ABCE 2.ABCDE 3.ABCDE
四、简答题 1.答:社会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外部条件,它对人的成长具有以下重要功能:第一、提供资源。社会环境向个体和群体提供生存和发展的资源。社会环境不同,社会环境所拥有或提供的资源不同,对人的成长的促进作用必然不同。第二资源竞争。社会环境并不都是积极地或直接促进人们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中包含有生存与发展资源的竞争者,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这种竞争关系尤为明显。第三、资源获取中介。个体和群体有时不能直接获取生存与发展的资源,需要通过生存环境(直接生活环境、生活共同体等)去获取资源。第四、资源分配。人们从社会环境中获取资源,社会环境也就扮演着资源分配的角色。社会资源分配既包括分配主体(社会中掌握和向社会或成员分配资源的实体性机构,如国家、政府、社会组织等),也包括分配机制(资源分配的指导思想和标准,资源分配的方式及其传送渠道或方式,如社会制度、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等)。
2.答:(1)个案工作是一种从个人或家庭入手,工作者与受助者个人及家庭面对面,一对一的社会工作助人方法;(2)个案工作以感受到困难、适应不良或者有问题的个人及家庭为工作对象;(3)个案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个案工作的专业知识及人际关系调整的专门技术;(4)个案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工作者的介入,协助社会功能失调的个人或家庭,改善生活,增进幸福。
3.答:(1)社会工作着重帮助小组成员形成一个互助体系,也就是说协助的主要力量来自小组中的个人或小组成员的力量。(2)小组工作者要了解小组成员,善于利用小组过程,并协助成员了解和利用小组过程。(3)努力增强个别成员的能力,以便能自动自发地发挥功能而成为独立的个人或小组。(4)小组必须协助成员在小组结束时,再经历整个小组的过程。
4.答:社区工作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第一,社区工作以社区为工作对象,重点是解决社区群体面临的集体问题,或居民共同关心的社区事务;第二,社区工作采用宏观的角度分析社区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社区工作强调居民集体参与,它积极鼓励居民参与,合力解决社区问题;第四,在社区工作中既强调解决社区的社会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又强调提高居民参与意识,为社区做贡献,促进社区和社区居民的发展;第五,社区工作强调积极运用社区资源,重视社区非正式支持网络的建设与作用。
五、论述题
提示:见书P230-P237,结合实际例子,分别论述五大阶段的含义、目的、任务等内容。
第九章
一、简答题
1.答:(1)社区治理中基层政府职能扩张,居委会行政化倾向严重;(2)社区治理中专职社区工作者扮演双重身份,角色冲突严重;(3)社区治理中工作方法单调落后;(4)社区建设内容局限在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等方面,忽视了社区经济发展。2.答:(1)自治民主流于形式,存在许多不民主、假民主做法;(2)家族势力、黑恶势力抬头,影响了基层民主建设的顺利进行;(3)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两委”关系紧张,矛盾重重;(4)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间的关系不依法。3.答:(1)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方向;(2)社区治理的相关法规政策体系建设;(3)民间组织的发育和壮大;(4)公民参与状况。
二、论述题
1.答:(1)解决城市基层政府职能越位,居委会工作行政化问题的对策。大致有三种方向: 第一种,是在各社区建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议事协商机构和办事机构。第二种,是在社区建设中推行通过文件协议来规范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关系。第三种,是撤销街道办事处,在街道层面实行社区自治管理的体制。(2)解决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划分问题的建议。首先,基层民主必须要有职业社区工作者去发动居民增强集体意识、团结意识和民主意识,动员居民参与讨论集体问题,并集体行动寻找资源和采取策略,来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其次,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角色应该是基层政府负责社区建设的职能部门聘任的社区工作者,是一种受薪的职业人员,不应该是居委会的主任或委员;他的任务是深入基层居民群众,联系居民、动员居民、组织居民和教育居民,并且支持、资助居民民主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他应该接受系统的社区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培训,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理论和工作技巧,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平均的薪水。
(3)实现社区工作方法专业化的建议。
首先,需要再次声明的是社区工作方法专业化不是说居委会工作的专业化。其次,社区工作专业化可以借鉴西方社会工作成熟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程序及技巧,现在我们的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有专门教授社区工作方法课程的老师,另外也有国外的基金会组织在中国做相应的工作方法的培训。再者,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社会工作者专业资格制度,也应进一步修改专职社区工作者的学历背景要求,不能什么专业的都可以当专职社区工作者,应该限制在与社会工作和相近的专业(如社会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政策等)。$ w7 W9 V.X/ A(4)界定和开展社区经济活动的建议。
开展社区经济活动需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大政府对投资性发展性社会政策的拨款、担保贷款和税收减免,支持、鼓励低下阶层居民的生产性创业;
第二,区分不同社区环境,提出不同层次的社区环境和市容建设标准,给居民的社区经济活动提供宽松的环境。
第三,社区工作者应具备引导居民组织社区经济活动的知识和能力。
2.答:【要点】(1)完善民主选举程序,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2)正确引导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给基层民主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3)采取各种措施,改善村级党的领导,化解“两委”矛盾;(4)完善法律和监督,理顺乡镇与村委会间的关系。
第四篇:《社区治理》期末复习大纲
《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大纲
一、问答题
1、如何评价当前我国的社区服务中政府职责不到位的问题。应该说当前政府关于社区服务的职责规定是比较完善的,但是一份关于残疾人社区康复的实地研究却显示,当前我国的社区服务中政府的职责是不到位的,主要的问题表现为: 一是社区服务的日常运行经费没有列为政府的经常性预算支出,只是靠临时性奖励,所以资金投入缺乏连续性,设备的维修也缺乏即时的更新; 二是相关的政府协调指导网络、技术指导网络和服务网络等组织基础比较松散,政府指导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三是单项服务机构的福利性服务缺乏经费支持,也难以开展有偿收费,引起康复对象的不满;四是因缺乏经费保障,所以无法留住专业康复指导人才,也难以动员专业志愿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康复指导服务;五是缺乏社会工作专业者提供的社会康复活动等。正是因为社区服务中政府的职责缺位导致社区服务中心或单项的社区服务机构要么偏重于经营性服务忽视了福利性服务,要么整个机构设备老化、人员流失、服务缺乏,很少有机构能够做好经营性服务和福利性服务的协调发展。
2、简述中国城市基层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必然性。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政治、社会体制变革导致整个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使得传统的车呢股市社会管理体制面临日益严重的危机。社会的结构性变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单位体制弱化使得单位的社会职能外溢。
第二,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位体制外的社会控制日益扩大。第三,居民的社区性公共需求、邻里关照和互助需求,以及社区共同利益聚合与表达的需求日益增长。
第四,政府机构改革与城市管理任务加重。
二、论述分析答案:
1、试分析我国社区治理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社区治理的影响因素应该考虑国家的体制改革与社会管理政策法规的调整、社区民间组织的发育和作用的发挥、公民的参与以及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和过程。
(一)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方向: 治理模式取代统治模式的一个基本前提是调整国家和社会的组合结构,由原来的强大国家——弱小社会的结构转化为一种小政府——大社会的结构。这必然涉及到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由原来的包罗万象的全能政府,改革成一个职能明确、机构精简、依法治国、开放监督、廉洁高效、注重公平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干的政府。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实际上是将权力和资源等社会治理的要素由国家垄断性掌握和配置,逐步让渡出去一部分,交给社会来作竞争性的配置和使用,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国家留下来的权力和资源主要用于为社会竞争性配置资源机制提供一种法律规则,调整社会资源配置失调的局面,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民权利等。如此社会管理结构才能实现所谓的治理与善治。
(二)社区治理的相关法规政策体系建设
社区治理虽然是一种社会公共管理中的合作关系,注重协调过程并追求善治的结果,但是实现由政府统治向社会
治理的转变必须有相应的法规政策作保障。目前我国已经有了很多的政策法规来指导社区治理的开展。大致来说,可以包括这几个方面:一类是关于社区民主自治的法律规定,包括《宪法》中关于城市和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规定,单独立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二类是关于基层政府管理体制的政策规定。
(三)民间组织的发育和壮大:民间组织是公民社会的组织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共管理由政府统治转向社会治理的基础。民间组织起到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桥梁作用,可以代表政府把相关的政策传递到社区居民当中,也可以代表社区居民把意见和要求反映给政府部门。所以必须大力发育民间组织,政府逐渐把一些社会治理的事务交给民间组织,甚至是拨款资助民间组织开展政府引导的服务项目。西方国家的社区治理通常不是靠政府部门深入基层来推展的,而是政府有很多的社区发展和社区服务计划,并提供拨款,然后由民间组织来投标制订具体的落实方案,聘请专业社区工作者到社区中开展社区工作,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的治理当中。”另外西方社会有一些社区发展项目甚至就不是政府发起资助,而由纯民间组织发起并募集资金。
目前我国政府对发展民间组织的态度是比较谨慎的,因为民间组织具有社会服务性和政治性的双重性,它和政府的关系既可能是合作的,也可能是抗争的。因此,政府在注重社会稳定的目标下,担心民间组织的政治性和引起的对抗关系。加之,我国在意识形态上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差异,我们也比较担心西方国家利用民间组织的力量对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进行挑战和颠覆,所以对民间组织发展更持谨慎态度。不过谨慎不意味着限制。其实我国的民间组织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以来还是比较快的。民间组织逐渐在我国的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形成和政府的合作关系。
(四)公民参与状况:公民参与是实现社区治理的核心,它关系着社区治理的宗旨和社区治理的动力。之所以实行社区治理就是为了实现社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能否实现社区治理的善治要看作为公民的社区成员在当中的参与程度。其实前边我们分析的政府的体制改革和公共社会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民间组织的发育等都需要以公民的参与作为基石。失去了公民参与,就无法保证政府体制是一个负责任、有回应、透明、有合法性的政府;失去了公民参与,民间组织就无法由现在的政府选择转向社会选择;失去了公民参与,社区就会失去活力,社区问题就会转化成政府问题和专业问题,从而放大社会问题的效应。所以在社区治理中必须重视公民教育、动员公民参与、促进公民参与。我国城乡社区治理的体制和机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原来体制的惯性作用,也有文化传统的影响,还包括社会发育缓慢的因素。因此,推进社区治理的事业任重而道远。要达至社区善治的目标,关键在于改变过度倚重行政动员和社会控制的方法,寻求政府指导、社区自治、居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社会化的合作治理模式。
2、试分析我国农村社区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制度。(内容、问题、建议)
内容: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在农村基层社区实行村民自治的组织是村民委员会。《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其各省、市、自治区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的原则设立。村民委员会的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组成,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而村民选举委员会由村民推选产生,在经过选民登记后,由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提名确定村民委员会的候选人,在选举大会上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选举大会由本村本届有选举权的过半数以上村民参加投票选举,选举方有效;候选人须获得参加投票人数过半数选票,方能当选。并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届满应当及时举行换届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就是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自治的组织实施机构。实现村民自治核心内容的方式是“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分析: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首先,开展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再次,村委会选举日趋规范。目前中国农村普遍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村民自治的制度建设和法制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作为村民群众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及其相关的机构和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村级民主选举制度日趋规范化,村级民主水平日益提高,村级民主的公正性、公开性和竞争性不断增强。但是,相比较而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法规尚且缺乏,滞后于实践的需要。
农村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一)自治民主流于形式,存在许多不民主、假民主做法(二)家族势力、黑恶势力抬头,影响了基层民主建设的顺利进行(三)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两委”关系紧张,矛盾重重(四)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间的关系不依法
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一)完善民主选举程序,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正确引导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给基层民主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三)采取多种措施,改善村级党的领导,化解“两委”矛盾(四)完善法律和监督,理顺乡镇与村委会问的关系
3、谈谈目前基层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目前基层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一)有选举权,无罢免权。选民选举出村委会和居委会成员后,如果委员出现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问题,选民难以行使罢免权。按照《村委会组织法》规定,“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可以提出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要求,并说明要求罢免的理由”。但在实际操作上,真正掌握村干部罢免权的是乡镇政府。在“乌砍事件”中,村民已经完全有条件罢免村主任(即通常所说的村长),甚至选出了新的“村委会”,但最后还要以“闹事”的途径解决。这表明村民行使罢免权受到了阻碍。如果村民能够有效行使罢免权,也许“乌砍事件”根本不会发生。
(二)候选人产生制度不公平、不透明。一些村民认为,基层选举就是走过场,一个人担任什么职务,都是上面内定好的。也许是针对这一弊病,2010年10月新颁布的《村委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进步,表明国家权力正在从村级单位中有序撤出,村的自治权得到加强。不过,候选人产生方面,新的《村委会组织法》只规定了“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候选人的名额应当多于应选名额”,并没有明确界定最终有效候选人如何产生。这为操纵选举提供了丰富的空间。
(三)选举成功后,缺乏权力监督和制衡机制。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但村民委员会选出后,村主任权力很大,结果就成了村主任自治,还出现了为争夺村主任职务的贿选现象。这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村主任有很大的油水可捞,其二,村主任的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村民大会、村民委员会、村主任之间究竟如何建立相互制约关系?从一些村的自治经验来看,村民大会应该成为村内事务的决策机构,而村民委员会只充当执行机构。比如,村庄掌握的各种资源、资产属于全体村民,如何处置只能由村民大会决定,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无权擅自决定。
(四)缺乏科学、民主的议事规则。无论召开村民大会,还是居民大会,甚至一场普通的会议,其成败与质量都 与议事规则密切相关。很多会议上,会议的主持者往往操控大会,成为实际的决策者。他们先是在台上慷慨激昂一番,然后抛出一套方案,要求代表们审议。有时,他们会以权威的姿态评议代表的发言;有时,他们会以各种理由剥夺代表的发言权。他们从不知道,所有议案和议题均应通过民主程序产生,并提交大会审议,而大会主持人的权力仅限于维护会议程序并保障代表们的发言权。
(五)村委会、居委会与基层政权的关系纠缠不清。村委会由民选产生,而乡镇一级的干部不是民选产生。他们无需向人民负责,也不一定支持自治。为了自己工作方便,他们倾向于操控村民选举,支持听话的人当选村主任,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和利益,他们还会与民选的村主任为难。比如,山东栖霞市就曾出现57名村委会主任和委员,向中央有关部门上书集体辞职的局面。一些乡村,由于无法罢免贪腐的村官,还引发了严重的群体性事件。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各类矛盾日益突出,客观上对参与城市基层治理提出了客观要求。单纯依靠国家单一治理主体无法满足城市社会发展的要求,形成多元主体治理的格局势在必行。再者,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既有利于弥补政府治理的缺陷,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趋势。实现城市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良性互动已经成为现实治理要求,在未来改革中关键是如何把握两种权力的良性互动与运作。总体上来看,未来基层治理改革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一步理顺街区关系,还原社区本质。第二,实现社区公共事务分类管理,强化社区服务、协调能力。
第三,巩固社区自治的社会基础,提升社区社会自治能力。第四,完善社区经费保障机制,实现财与事权有机统一。
4、结合你所居住的社区情况,谈谈社区是如何为社区居民建立支持服务网络的。居住社区情况介绍。
在社区治理中依托社区的力量、利用社区的资源、向社区成员提供服务和照顾,但这并不是说社区服务就完全由社区来负责提供福利资源和服务照顾。社区为居民建立支持网络分为正式机构在社区中向社区福利对象提供照顾以及向社区照顾者提供的支持帮助是必要的。所谓的正式机构是指马克斯•韦伯所讲的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功能分殊的纵向科层组织,包括国家相关的政府部门、民间志愿组织和私有机构等,正式机构的优势是组织结构明确、专业分工清楚、岗位职责明确、资源筹措充分、服务方案设计科学等,所以应该发挥正式机构的优势,为社区提供专业的有保证的服务。
非正式社会关系网络是指建立在自然交往基础上的靠情感、血缘或亲戚等关系维持的人际关系网络,非正式社会关系网络是人类在传统社会条件下主要的社会交往方式,其实社区中的关系主要就是这种非正式的社会关系。
正式组织机构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相补充的分工合作性关系。正式机构的特长是专业性比较强、对案主问题的评估和服务设计有针对性、服务手段比较先进、而且有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资金保证,所以比较适合提供长期、复杂和深度服务;而非社会支持网络的特长是灵活、及时、方便和人情化,所以适合提供情感性支持、伦理性支持、信息性意见和短期轻度服务等。
第五篇:社区治理期末复习指导
★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
期末复习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德国社会学家()早在1887年就曾经著有《社区与社会》一书,探讨古代社区群落和现代社区的分别。
A、腾尼斯B、迪尔凯姆C、韦伯D、伯森斯
2.1978年,提出社区功能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互相支持功能等五个方面内容的学者是()。
A、美国学者桑德斯B、美国学者华伦
C、中国台湾学者徐震D、中国香港学者林香生,黄于唱
3.1989年,()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先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
A、联合国开发暑B、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C、世界银行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4.学者()于1995年发表题为《没有政府的治理》的专著,并撰写了题为《21世纪的治理》,《面向本体论的全球治理》等文章,为治理理论的创立作出了性的贡献。
A、姆斯N罗西瑙B、罗纳德J格罗索普
C、保罗韦普纳D、奥利E威廉姆森
5.全球化首先是指()。
A、政治全球化B、经济全球化
C、军事全球化D、社会和文化全球化
6.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
A、城市最基层的政府机关
B、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市辖区或者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
D、城市社区的社会团体
7.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
A、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B、城市基层群众性居民组织
C、城市群众性社会团体D、城市最基层政权形式
8.1958年之前,我国农村基层实行的管理体制是()。
A、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管理体制B、乡(行政村)管理体制
C、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管理体制D、乡政村治管理体制
9.1998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界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为()。
A、农村基层的政权组织B、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C、农村基层的经济组织D、农村基层的社会团体
10.政府机构具有扩张的本性已被()所证明。
A、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论述B、帕金森定律
C、“马太效应”理论D、凯恩斯的“消费驱动”理论
C、居民小组推选代表D、全体居民
13.我国城乡社区民主自治的基本方式是()。
A、民主选举B、民主决策C、民主管理D、民主监督
14.城市社区服务的内容体系包括()。
A、福利性服务
B、居民生活服务
C、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
D、街道居委会和驻区单位之间的共建服务等
15.中国城市社区服务的服务对象包括()。
A、民政福利对象B、社区普通居民C、下岗职工 D、市场消费者
16.英国社区照顾的照顾管理模式强调三个核心过程分别是()。
A、评估B、服务包的设计C、执行和监视D、信息处理
17.英国社区照顾的服务的层次包括()。
A、社区对福利对象的服务
B、对照顾者的支持
C、政府对社区机构的政策支持
D、福利机构在社区中提供的服务
18.社区治安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A、民间调解B、法制教育C、流动人口管理D、社会矫正
19.社区卫生服务的特征除了基层性之外,还包括()。
A、综合性B、持续性C、协调性D、可及性
20.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的特征是()。
A、社会化服务B、经营性服务C、专业化服务D、福利性服务
21.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除了社区文化娱乐之外,还包括()。
A、社区体育B、社区教育
C、社区科学普及D、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导
22.社会环境主要包括()。
A、社会小环境B、社会文化环境
C、人际关系环境D、社会大环境E、社会生态环境
23.受助者可以是()。
A、个人B、家庭C、小组D、社区E、团体
24.小组有不同的类型,我们可以将小组分为()
A、教育小组B、成长小组C、治疗小组
D、服务或自愿小组E、兴趣小组
三、名词解释:
1、社区;
2、社区问题;
3、社区治理;
4、社区发展;
5、社区组织;
6、社区建设;
7、社区服务;
8、社区工作;
9、街居体制;
10、人民公社体制;
11、乡村管理体制;
12、村民自治;
13、市场失灵;
14、政府失灵;
15、第三部门;
16、社区党建;
17、居民委员会;
18、村民委员会;
20、志愿服务;
21、社会福利社会化;
22、正常化理论;
23、社会关系网络;
24、照顾管理模式;
25、社区照顾;
26、混合福利结构;
27、准市场经营机制;
28、社区文化;
29、社区物业管理;30、社会工作者。
四、简答题:
1、简述社区问题的类型。
2、治理与统治的区别点有哪些?
3、简述中国城市基层由社会控制到社区治理转变的必然性。
4、简述地区发展模式与社会计划模式目标分类的差别。
5、简述我国社会转型中街居体制受到的挑战。
6、社会环境可以分为哪几个方面?
7、政府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职责是什么?
8、简述个案工作的特点。
9、简述行为修正模式的主要理论。
10、简述社区自治的法律法规依据。
11、简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12、简述我国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总体要求。
13、简述20世纪80年代开展城市社区服务的主要特点。
14、简述英国社区照顾出现的背景基础。
15、简述照顾管理模式下的基本工作程序。
16、谈谈当前城市社区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
17、谈谈新的社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构。
18、简述社会工作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9、简述解决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20、如何确定社会工作的关注对象?
五、论述题:
1、试述社区治理中如何为社区居民建立支持网络。
2、论述城市社区善治的基本因素。
3、试论我国城市社区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思路。
4、论述社区服务当中政府职责和公民参与的关系。
5、试论述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状况。
6、试论述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
7、怎样理解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8、论述新管理主义思潮及其对政府改革的影响。
9、论述社区化的社区问题解决机制。
10、论述社区治理概念及其基本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