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气管切口的护理
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护理
【摘要】目的 观察ICU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7例,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康复情况和气管切开的术后并发症。结果 27例患者意识清醒出院,10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治疗期间1例患者出现导管堵塞,4例出现肺部感染。所有患者未见脱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加强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护理,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气管切开术;护理;重型颅脑损伤
Postoperative nursing in the patients underwent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in ICU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nursing in the patients of underwent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in ICU.Method Thirty-seven patients underwent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were chose.Tracheotomy and corresponding nursing measures were carried out in all patients.The recovery and complication of the patients after tracheotomy were observed.Result Twenty-seven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with consciousness.Ten patients died.One patient occurred catheter occlusion.Four patients occurred lung infection while in hospital.No patients occurred catheter shedding and incision infection.Conclusion Strengthening postoperative nursing in the patients underwent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an improve the prognosis and reduce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Tracheotomy;Nursing;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重型颅脑损伤是ICU常见病,患者常因意识障碍、舌后坠、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异物堵塞等造成窒息和缺氧。故为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气管切开术常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应用[1], 但如术后护理不当, 患者可产生很多并发症,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加强术后护理和防治并发症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本研究结合本科条件,对已行气管切开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这类患者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6-3至2013-9-3 我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7例, 男31例, 女6例,平均(40.1+8.4)岁;脑干损伤4例, 广泛脑挫裂伤17例,颅内血肿合并脑挫裂伤6例, 硬膜下血肿5例,硬膜外血肿5例。GCS评分(5.6±0.9)分。所以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1.2 护理方法 ⑴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温度在22~24℃、湿度在60%~ 70%。减少探视、陪护人员,严禁上呼吸道感染者进入。每天清洁、消毒地板2次,定期开窗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室内严禁摆放鲜花和喷洒香水、空气清新剂。
⑵套管护理
每6~ 8h进行套管清洁消毒1次[2]。清洗时戴无菌手套。清洁后用煮沸法对套管进行消毒。
⑶气囊的护理 因套管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可造成气管粘膜缺血坏死,套管气囊应每3~ 4h放气一次,每次5~10min, 然后再充气。
⑷气道湿化及滴药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失去正常湿化、过滤功能, 可使痰液干涸、结痂堵塞呼吸道影响通气。因而采用0.45%的盐水适当湿化气道,湿化液0.5~ 1ml/次,1次/2h,湿化液酌情加入A-糜蛋白酶、地塞米松、敏感抗生素等[3]。这些药物具有消炎、抗菌作用,可预防肺部感染。滴入湿化液后注意患者反应, 需要时吸引,防止痰痂、血痂吸水后膨胀堵塞气道。每6~ 8h还可行超声雾化治疗1次,每次15~ 20min[4],雾化液成分为:生理盐水20 ml+A-糜蛋白酶4000U+庆大霉索8万U+地塞米松5mg。
⑹正确的吸痰护理
吸痰可保持呼吸道通畅,但吸痰可能损伤呼吸道。患者出现痰鸣音、咳嗽、SpO2下降等情况时, 应及时吸痰。吸痰应注意无菌。同时动作要轻柔,时间不能太长[5]。⑺切口护理 气管切开后,用无菌纱布在皮肤和套管柄之间覆盖,避免刺激切口。根据分泌物情况及时换药,保持切口清洁、干燥,换药时要固定好套管,避免脱管。同时密切观察切口是否渗血、皮下气肿、线松脱等情况。
⑻堵管和拔管 当患者病情好转,呼吸系统功能恢复至正常,分泌物减少明显后可尝试堵管、拔管。方法如下:先堵住内套管的1/2,24h后如患者呼吸无改变可全堵,24~48h后如患者呼吸平稳就拔管。拔管后伤口覆盖凡士林纱布和外敷无菌纱布,特别要注意避免纱布塞入切口内。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康复情况,气管切开后并发症(导管堵塞、脱管、肺部感染、切口感染)。
2.结果
27例患者意识清醒出院,其中11例患者出院后遗留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治疗期间1例患者出现导管堵塞,及时更换导管后未发生严重问题,4例出现肺部感染,经对症治疗后也顺利好转。所有患者未见脱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10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死亡原因是因为原发疾病而不是因为并发症。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最严重的颅脑损伤类型。患者常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原因如下:⑴患者呼吸中枢受挤压或损伤,出现呼吸减弱或停止。⑵舌后坠、口鼻腔出血或分泌物阻塞咽喉部、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引起的呕吐物误吸等情况均可引起急性呼吸道梗阻。以至影响机体氧供,加重患者脑缺氧、脑水肿和颅内高压,严重者导致不可逆脑损伤。而气管切开术可迅速通畅患者呼吸道和便于清理呼吸道堵塞物,导管接上呼吸机还可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6]。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使脑缺氧改善和死亡率、致残率降低。但气管切开术也有一定的并发症,特别是在术后护理不当的情况下。主要并发症如下:⑴脱管 导管固定不牢固、换药时操作不小心、患者躁动意外拔管等因素均可造成,脱管患者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可因窒息而死亡。⑵气管堵塞
患者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功能丧失,分泌物因脱水而更加粘稠。加上患者昏迷状态下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异物难以排出,导致气管堵塞[7]。⑶切口感染 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分泌物污染切口和很多患者本身就存在严重疾病,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切口感染。⑷肺部感染 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有[7]:①气管切开后患者气道过滤防御功能丧失。②患者容易出现气管堵塞和切口感染。③医护人员行消毒、换药、吸痰等操作时不注意无菌致病原体入侵呼吸道。
本研究针对气管切开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病原因,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本研究中应用超声雾化(有湿化和药物治疗的双重目的)、强调吸痰时操作不粗暴和严格无菌、加强切口的观察和护理等护理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在本研究中,意识清醒出院患者27例,其中出院后有一定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患者11例,治疗无效死亡患者10例,主要是因为原发疾病加重,与并发症无关。治疗期间1例患者出现导管堵塞,4例出现肺部感染,所有患者未见脱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总之,加强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护理,可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刘辉,刘疆.重症脑挫裂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 13(8):53-55.[2]江东红,曾清.气管切开病人ICU内肺部感染分析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3): 178-179.[3]王晶晶,张凤巧,毕越英,等.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 2005, 11(18): 1496-1497.[4]沈玉玲.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 42(6): 757-758.[5]刘燕,王凯,黄秀莲, 等.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全方位的舒适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8, 30(1): 168-169.[6] Ji YR, Kim HS, Park JH,e al.Instillation of normal saline before suc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pneumonia[J].Yonsei Medical Journal,2002, 43(5): 607-621.[7]吴素芬.烧伤病人气管切开后的护理[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8,(2): 56.
第二篇:气管切开护理
气管切开护理
(一)术后护理
1、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但要经常转动体位,防止褥疮并使肺各部分呼吸运动不致停滞。
3、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某些物品应置床头。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和饱和重碳酸钠液,导尿包、吸引器,氧化气筒,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并妥为存放,以备急需。
4、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另外,在更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5、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观察。
6、充分湿化: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1)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做湿化;(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7、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内套管每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气管导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导管先用0.5%新洁尔灭浸泡,然后煮沸消毒,用清水冲洗后煮沸消毒即可使用。蛇形管用0.5%新洁尔灭浸泡,每日更换。
8、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不能发音,可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急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可设法固定双手。
(二)气管切开常见并发症
1、脱管:常因固定不牢所致,脱管是非常紧急而严重的情况,如不能及时处理将迅速发生窒息,停止呼吸。
2、出血:可由气管切开时止血不彻底,或导管压迫、刺激、吸痰动作粗暴等损伤气管壁造成。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或痰
中带血,一旦发生大出血时,应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压迫止血。
3、皮下气肿:为气管切开术比较多见的并发症,气肿部位多发生于颈部,偶可延及胸及头部。当发现皮下气肿时,可用甲紫在气肿边缘画以标记,以利观察进展情况。
4、感染:亦为气管切开常见的并发症。与室内空气消毒情况、吸痰操作的污染及原有病情均有关系。
5、气管壁溃疡及穿孔:气管切开后套管选择不合适,或置管时间较长,气囊未定时放气减压等原因均可导致。
5、声门下肉芽肿、瘢痕和狭窄:气管切开术的晚期并发症。
(三)吸痰时的注意事项
1、吸痰动作要轻柔迅速,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一般选用硬度适中、表面光滑、内径相对大的12或14号橡胶或硅胶导管,或用专制的吸痰管,也可将导管前端较厚的盲端剪去,使之成向内凹之月牙形,再将两侧剪两个小孔,以减少头端吸痰时的负压,增加吸痰面积。如患者感胸骨柄处疼痛及痰中带血,要警惕有出血的可能,一旦发生大出血,要立即实施气管插管,同时进行止血等抢救措施。
2、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操作前洗手,导管严格消毒,一根导管只用一次,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的原则,先吸气管内分泌物,然后再吸鼻、口腔内分泌物。
3、吸痰前应深呼吸3-5次,使用呼吸机者,需过度通气2-3分钟,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然后快速、准确、轻柔地用吸
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将痰管上下提插。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尤其是呼吸衰竭患者,较长时间的负压吸引,可引起缺氧、呼吸困难而窒息。如分泌物过多,一次吸不净,应再次行过度换气或深呼吸再吸引。
4、吸痰管一定要达到气管深度才能启动吸引器,或者启动吸引器时,用手将吸痰管与玻璃接头处反折,使之不漏气,将吸痰管伸入气管达一定深度再放开吸痰。
5、吸引负压以6.7kpa(50mmHg)为宜。
6、在吸痰过程中病人常有咳嗽反射,这有利于排痰和痰液的吸出。
(四)拔管的护理
拔管应在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能自行排痰,解除对气管切开的依赖心理时,才能进行堵塞试验。堵管时,一般第一天塞住1/3,第二天塞住1/2,第三天全堵塞,如堵24-48小时后无呼吸困难,能入睡、进食、咳嗽即可拔管。拔管后的瘘口用75%酒精消毒后,用蝶形胶布拉拢2-3天即可愈合,愈合不良时可以缝合。早期拔管可降低气管感染、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
第三篇: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气管切开套管有无移位。
2.切开部是否感染。护理措施1.将患者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50—60%。
2.体位保持颈部伸展位,保证气管套管在气管内的居中位置,防止套管移位、闭塞或脱出而造成窒息。
3.妥善固定固定带在颈部的松紧以能容纳1指为宜,防止套管脱出。气管切开的当日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皮下气肿等并发症。4.及时吸痰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要点如下:(1)持续监测SPO2,定时进行肺部听诊和叩诊,以判断吸痰时机,有痰时及时吸痰。
(2)吸痰前加大氧浓度,可上调至60%~100%。吸痰时,先阻断负压,将吸痰管送入气管深部后先向上提 1cm,然后接通负压吸引,并左
右旋转吸痰管,同时向上提拉,吸出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若痰粘稠,可向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2~4ml,小儿0.5ml即可。
(3)需要重复吸痰时,在两次吸痰之间要充分给氧,并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吸痰时可鼓励患者配合咳嗽,以便将分泌物吸出。
吸痰后立即听呼吸音,以判断吸痰效果。(4)每2h协助患者翻身、叩背1次,翻身时注意气管套管,防止其脱出。
5.充分湿化:(1)间接湿化法:生理盐水1OOml,每次吸痰前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湿化液每日更换。
(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的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延长管缓慢滴入(泵人)气管内,滴速控制在4~6滴/分钟,每天不少于200ml。
使应呼吸机呼吸的病人保持呼吸机湿化器内有适量的蒸馏水,同时注意湿化温度,一般保持在32~36℃
6.预防感染:(1)气管切开处及其周围皮肤应用1%碘伏消毒,使用高吸收性敷料,每日更换,根据敷料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2)气管套管内给氧时,可用单层纱布覆盖气管口,以湿化吸入气体并防止灰 尘吸入。(3)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以减少交叉感染。(4)每天清洁口腔至少2次,防止口腔溃疡。(5)怀疑感染发生时,应做痰培养和药敏试验。(6)如是金属气管套管,气管内套管每天取出清洁消毒3次,7.拔管前的功能锻炼拔管前堵管以锻炼患者呼吸功能。堵管全程必须进行生命体征和SPO2的监测,以防发生意外。如果患者脱机后呼吸功能已经恢复,有足够的咳嗽力量,也可采用不堵管直接拔管的方法,拔管后继续观察呼吸情况24~48h。8.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后不能发音,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烦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设法固定双手。
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气管切开套管有无移位。
2.切开部是否感染。护理措施1.将患者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50—60%。
2.体位保持颈部伸展位,保证气管套管在气管内的居中位置,防止套管移位、闭塞或脱出而造成窒息。
3.妥善固定固定带在颈部的松紧以能容纳1指为宜,防止套管脱出。气管切开的当日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皮下气肿等并发症。4.及时吸痰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要点如下:(1)持续监测SPO2,定时进行肺部听诊和叩诊,以判断吸痰时机,有痰时及时吸痰。
(2)吸痰前加大氧浓度,可上调至60%~100%。吸痰时,先阻断负压,将吸痰管送入气管深部后先向上提 1cm,然后接通负压吸引,并左
右旋转吸痰管,同时向上提拉,吸出痰液,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若痰粘稠,可向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2~4ml,小儿0.5ml即可。
(3)需要重复吸痰时,在两次吸痰之间要充分给氧,并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吸痰时可鼓励患者配合咳嗽,以便将分泌物吸出。
吸痰后立即听呼吸音,以判断吸痰效果。(4)每2h协助患者翻身、叩背1次,翻身时注意气管套管,防止其脱出。
5.充分湿化:(1)间接湿化法:生理盐水1OOml,每次吸痰前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湿化液每日更换。
(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的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延长管缓慢滴入(泵人)气管内,滴速控制在4~6滴/分钟,每天不少于200ml。
使应呼吸机呼吸的病人保持呼吸机湿化器内有适量的蒸馏水,同时注意湿化温度,一般保持在32~36℃
6.预防感染:(1)气管切开处及其周围皮肤应用1%碘伏消毒,使用高吸收性敷料,每日更换,根据敷料渗出情况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2)气管套管内给氧时,可用单层纱布覆盖气管口,以湿化吸入气体并防止灰 尘吸入。(3)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以减少交叉感染。(4)每天清洁口腔至少2次,防止口腔溃疡。(5)怀疑感染发生时,应做痰培养和药敏试验。(6)如是金属气管套管,气管内套管每天取出清洁消毒3次,7.拔管前的功能锻炼拔管前堵管以锻炼患者呼吸功能。堵管全程必须进行生命体征和SPO2的监测,以防发生意外。如果患者脱机后呼吸功能已经恢复,有足够的咳嗽力量,也可采用不堵管直接拔管的方法,拔管后继续观察呼吸情况24~48h。8.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后不能发音,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烦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设法固定双手。
第四篇: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气管切开套管有无移位。
2、切开部是否感染。
护理措施
1、将患者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50—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纱布,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但要经常转动体位,防止褥疮;抬高床头30一45度,给病人翻身时,应使其头、颈、躯干处于同一轴线防止套管旋转角度太大,影响通气而致窒息。
3、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及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操作。吸痰前,高浓度吸氧2—3min,用听诊器听痰鸣音,确定痰液位置,然后快速、准确、轻柔的用吸痰管抽吸分泌物,禁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每次间隔3~5min,压力33.2—53.2kpa。
4、充分湿化:
(1)间接湿化法:
生理盐水1OOml,每次吸痰前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湿化液每日更换。
(2)持续湿化法
以输液的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延长管缓慢滴入(泵人)气管内,滴速控制在4~6滴/分钟,每天不少于200ml。
5、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套管每天取出清洁消毒2次,先用双氧水浸泡15分钟后,彻底洗净,然后用0.5%洗必泰醇浸泡15分钟,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即可使用。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每日用0.5%碘伏消毒2次。气管套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每日更换。
6、每日给病人口腔护理2次。
7、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后不能发音,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烦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设法固定双手。
第五篇:气管切开的护理
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
(一)术后护理
1、将患者安置于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病室内,室温保持在21℃,湿度保持在60%,气管套口覆盖2-4层温湿纱布,室内经常洒水,或应用湿器,定时以紫外线消毒室内空气。
2、手术之初患者一般取侧卧位,以利于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但要经常转动体位,防止褥疮并使肺各部分呼吸运动不致停滞。
3、备齐急救药品和物品,某些物品应置床头。同号气管套管,气管扩张器,外科手术剪,止血钳,换药用具与敷料,生理盐水,导尿包、吸引器,呼吸机,手电筒等都应备齐,并妥为存放,以备急需。
4、谨防气管导管引起阻塞:阻塞原因一是气囊滑脱堵塞,二是分泌物粘结成痂阻塞,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发绀、病人烦躁不安,应立即将套管气囊一起取出检查。为预防气囊滑脱,应注意将气囊扎牢固,将线头引出气管切开伤口处,并经常牵扯检查是否牢固,及时清除结痂。另外,在更换导管清洗消毒时,防止将棉球纱条遗留在导管内。
5、及时吸痰:气管切开的病人,咳嗽排痰困难,应随时清除气道中的痰液,吸痰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观察。
6、充分湿化:气管切开的病人失去湿化功能,容易产生气道阻塞、肺不张和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常采用下列方法湿化:
(1)间歇湿化,生理盐水500ml加庆大霉素12万单位,每次吸痰后缓慢注入气管2-5ml,每日总量约200ml,也可间断使用蒸气吸入器、雾化器做湿化。
(2)持续湿化法,以输液方式将湿化液通过头皮针缓慢滴入气管内,滴速控制在每分钟4-6滴,每昼夜不少于200ml,湿化液中可根据需要加入抗生素或其他药物。
7、预防局部感染:气管内套管每取出清洁消毒2-3次,外套管一般在手术后1周气管切口形成窦道之后可拔出更换消毒。气管导管的纱布应保持清洁干燥,每日更换。经常检查创口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或湿疹。导管先用0.5%新洁尔灭浸泡,然后煮沸消毒,用清水冲洗后煮沸消毒即可使用。蛇形管用0.5%新洁尔灭浸泡,每日更换。
8、关心体贴病人,给予精神安慰:患者经气管切开术后不能发音,可采用书面交谈或动作表示,预防病人因急躁而自己将套管拔出,必要时可设法固定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