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文件 冀政〔2011〕1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发展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十一五”以来,我省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到2010年,全省共有幼儿园7368所,在园幼儿168万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6535%。我省学前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城市市区特别是县城存在着“入园难”问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问题亟待解决;学前教育投入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较低,整体制约着全省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幼儿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待遇保障问题亟待解决;学前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尚不能适应多元化办园体制的需要。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深入贯彻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 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幼儿发展为本,健全和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加强规范管理,促进学前教育规模与内涵同步发展,妥善解决“入园难”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元需求,切实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
(二)基本原则。发展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三)发展目标。大力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和保教质量,结合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学前教育试点工作,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办园规范、师资达标、保教质量合格的学前教育网络。发展学前教育以独立建制的幼儿园为主,不再举办学前班。到2012年,全省改扩建和新建1000所公办幼儿园。“十二五”末,全省在园幼儿人数达到210万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超过70%。
三、加强城乡统筹,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各地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学前教育资源分布状况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统筹规划城乡学前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采取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方式举办一批安全、适用的公办幼儿园;制定优惠政策,通过经费补助等方式,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公办性质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改扩建一批公办性质的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满足人民群众对普惠性幼儿园的需求。
(二)加快城市区和县城幼儿园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居住小区配套幼儿园既是配置和增加城市学前教育资源的主要渠道,也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有效手段。各地要把居住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扩大资源和规范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居住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居住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对于出让的居住用地,应当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在规划条件中明确配套幼儿园的位置和建设规模。建设单位必须按照规划条件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建设幼儿园,并应与住宅工程同时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城镇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性质和用途。对已 改变性质和用途的,由当地政府限期整改,予以纠正。城镇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到2012年,全省各县(市、区)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达到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
(三)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各地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教育厅等部门另行制定。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形式支持幼儿园建设和设施配备。
四、推行“三为主”模式,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一)健全和完善我省以政府和集体办园为主、以公办教师为主、以政府和集体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农村公共事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支持办好现有乡镇中心幼儿园,每个乡镇至少建有1所达到三级以上标准的独立建制的公办性质中心幼儿园。在大村独立办园,小村根据需要设分园或联合办园,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原则上城镇服务人口1万人、农村服务人 口03至06万人应设置1所幼儿园,每所幼儿园规模原则上不超过360人。幼儿园选址应本着方便群众接送的原则,靠近居民区。
(二)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设立专门资金,结合国家实施的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支持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贫困地区的幼儿园建设,完善农村幼儿园的食宿等基本保教条件,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全面推行优质幼儿园在农村承办新园、托管薄弱园、举办分园的集团化办园模式,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覆盖面;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办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带动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水平。着力保证农村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在乡村幼儿园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为散居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服务。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倡导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幼教师资整体素质
(一)建立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和补充机制。机构编制和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师生比,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完善补充机制,保证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全面落实国家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实施资格准入制度,坚持公开招录凡进必考,严格资格认定程序。经培训合格后转入学前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其公办身份不变。非公办幼儿园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配足、配齐保教人员。
(二)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 国教师法》,提高幼儿教师地位,维护幼儿教师权益,保障幼儿教师待遇。幼儿园公办教职工工资由政府全额保障,纳入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序列。民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待遇及社会保险由举办者依法保障,有条件的地区财政予以补贴。建立幼儿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系列,制定评聘办法和标准。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幼儿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可通过设立津贴补贴等方式给予奖励。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三)建立和完善幼儿教师培养体系。根据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对师资的需求,制定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规划。办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好3至5所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完善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的培养模式。重视对幼儿特教师资的培养。鼓励专科以上应届非学前教育专业高校毕业生通过学前教育专业培训,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采取入编、补贴、奖励等措施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任教。推进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增强毕业生教育实践与专业发展能力。
(四)完善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幼儿园园长、教师每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把幼儿园园长培训纳入中小学校长培训体系,幼儿教师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从农村中小学教师转岗进入幼儿园的教师,必须先培训再上岗。加强对幼儿教师培训机构资质和质量的监管。鼓励城镇幼儿教师到农村幼儿园指导带教。建立园本培训制度和幼儿教师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自主发展、自我提高。
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建立成本合理分担机制
(一)增加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3年要有明显提高。省财政厅会同省教育厅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保障公办幼儿园的经费投入,保证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足额发放。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支持幼儿园和特教学校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出资办园和捐资助园。省级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农村及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二)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公办幼儿园收费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由省物价局会同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根据国家规定和我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及群众承受能力,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民办幼儿园收费实行办园成本核算、审核、备案和公示制度。
(三)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公办幼儿园收取的费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不得用政府投入建设高标准、高收费的幼儿园。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价格备案程序,加强分类指导,严禁人为抬高成本,高价收费。严格实行幼儿园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和其他名义另外收取费用。各级价格、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监管,坚决制止和查处乱收费。
七、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指导,着力提高保育教育质量
(一)完善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准入制度。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基本标准和社会对幼儿保教的不同需求,制定各种类型幼儿园办园标准,明确办园条件、教职工配备与资格、卫生保健、保教工作基本要求等,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加强对幼儿园的审批、登记和管理,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已取得办园许可证和已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幼儿园,根据办园性质到相关部门办理法人登记、收费许可证等。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审批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对超经营范围的,由审批部门会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查处。各地要对目前存在的未经审批的无证幼儿园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指导,限期整改。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标准的,当地政府要依法予以取缔,妥善分流和安置在园幼儿。2015年前所有幼儿园达到办园许可标准。
(二)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相互配合,加强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安全保卫、卫生保健、饮食安全、设施设备、儿童用品等方面的监管,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幼儿园所在街道、社区和村民委员会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 全管理工作。幼儿园要把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放在工作首位,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安全管理。
(三)坚持科学保教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促进幼儿园科学开展保教工作。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坚决纠正和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成人化”倾向。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所有幼儿园不得使用小学教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工作规范与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开展幼儿园达标创优活动,鼓励各类幼儿园整体提升办园水平。健全学前教育教研网络,加强学前教育教研指导工作。
八、落实政府责任,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省级和设区市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加大经费支持和统筹力度,扶持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及边远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县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负主要责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统筹规划幼儿园布局,筹措学前教育经费,办好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负责对各类幼儿园及其园长、教师的管理和业务指导。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根据县级政府规定履行相关职责,支 持办好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加强对本辖区内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安全、卫生和周边环境等方面的管理,为本辖区内学龄前儿童接受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服务提供条件保障。有条件的乡镇政府在学前教育投入和幼儿园建设方面应承担更多责任。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要协助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为学前教育机构提供条件支持,组织科学育儿知识宣传。
(二)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教育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充实管理和教研力量,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价格、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 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九、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实施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全省实施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各设区市政府要把完成三年行动计划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本地学前教育发展形势,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根据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变化趋势,科学测算不同年份的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确定3年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有针对性地设计发展学前教育的工程项目,落实发展经费,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2011年2月底前,各设区市的行动计划报省教育厅备案。
各级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列入工作计划,摆上重要日程,化解突出矛盾,解决重点问题。省要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确保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前教育作为督导重点,加强对政府责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专项督导检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组织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对发展学前教育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一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01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发展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十一五”以来,我省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到2010年,全省共有幼儿园7368所,在园幼儿168万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65.35%。我省学前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城市市区特别是县城存在着“入园难”问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问题亟待解决;学前教育投入不足,保障机制不健全,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较低,整体制约着全省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幼儿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待遇保障问题亟待解决;学前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尚不能适应多元化办园体制的需要。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深入贯彻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幼儿发展为本,健全和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加强规范管理,促进学前教育规模与内涵同步发展,妥善解决“入园难”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多元需求,切实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快乐成长。
(二)基本原则。发展学前教育,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三)发展目标。大力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和保教质量,结合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学前教育试点工作,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办园规范、师资达标、保教质量合格的学前教育网络。发展学前教育以独立建制的幼儿园为主,不再举办学前班。到2012年,全省改扩建和新建1000所公办幼儿园。“十二五”末,全省在园幼儿人数达到210万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超过70%。
三、加强城乡统筹,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一)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各地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学前教育资源分布状况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统筹规划城乡学前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一批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采取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方式举办一批安全、适用的公办幼儿园;制定优惠政策,通过经费补助等方式,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公办性质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改扩建一批公办性质的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满足人民群众对普惠性幼儿园的需求。
(二)加快城市区和县城幼儿园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居住小区配套幼儿园既是配置和增加城市学前教育资源的主要渠道,也是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有效手段。各地要把居住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扩大资源和规范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居住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居住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对于出让的居住用地,应当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在规划条件中明确配套幼儿园的位置和建设规模。建设单位必须按照规划条件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建设幼儿园,并应与住宅工程同时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城镇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性质和用途。对已改变性质和用途的,由当地政府限期整改,予以纠正。城镇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到2012年,全省各县(市、区)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达到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
(三)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各地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教育厅等部门另行制定。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形式支持幼儿园建设和设施配备。
四、推行“三为主”模式,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一)健全和完善我省以政府和集体办园为主、以公办教师为主、以政府和集体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模式。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农村公共事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支持办好现有乡镇中心幼儿园,每个乡镇至少建有1所达到三级以上标准的独立建制的公办性质中心幼儿园。在大村独立办园,小村根据需要设分园或联合办园,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原则上城镇服务人口1万人、农村服务人口03至06万人应设置1所幼儿园,每所幼儿园规模原则上不超过360人。幼儿园选址应本着方便群众接送的原则,靠近居民区。
(二)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设立专门资金,结合国家实施的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支持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偏远贫困地区的幼儿园建设,完善农村幼儿园的食宿等基本保教条件,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全面推行优质幼儿园在农村承办新园、托管薄弱园、举办分园的集团化办园模式,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覆盖面;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办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带动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水平。着力保证农村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在乡村幼儿园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为散居儿童提供学前教育服务。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倡导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幼教师资整体素质
(一)建立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和补充机制。机构编制和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师生比,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完善补充机制,保证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全面落实国家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实施资格准入制度,坚持公开招录凡进必考,严格资格认定程序。经培训合格后转入学前 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其公办身份不变。非公办幼儿园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配足、配齐保教人员。
(二)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提高幼儿教师地位,维护幼儿教师权益,保障幼儿教师待遇。幼儿园公办教职工工资由政府全额保障,纳入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序列。民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待遇及社会保险由举办者依法保障,有条件的地区财政予以补贴。建立幼儿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系列,制定评聘办法和标准。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幼儿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可通过设立津贴补贴等方式给予奖励。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三)建立和完善幼儿教师培养体系。根据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对师资的需求,制定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规划。办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好3至5所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完善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的培养模式。重视对幼儿特教师资的培养。鼓励专科以上应届非学前教育专业高校毕业生通过学前教育专业培训,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采取入编、补贴、奖励等措施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任教。推进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增强毕业生教育实践与专业发展能力。
(四)完善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制度。建立幼儿园园长、教师每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把幼儿园园长培训纳入中小学校长培训体系,幼儿教师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从农村中小学教师转岗进入幼儿园的教师,必须先培训再上岗。加强对幼儿教师培训机构资质和质量的监管。鼓励城镇幼儿教师到农村幼儿园指导带教。建立园本培训制度和幼儿教师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自主发展、自我提高。
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建立成本合理分担机制
(一)增加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3年要有明显提高。省财政厅会同省教育厅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保障公办幼儿园的经费投入,保证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足额发放。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支持幼儿园和特教学校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出资办园和捐资助园。省级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农村及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二)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公办幼儿园收费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由省物价局会同省财政厅、省教育厅根据国家规定和我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及群众承受能力,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民办幼儿园收费实行办园成本核算、审核、备案和公示制度。
(三)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公办幼儿园收取的费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不得用政府投入建设高标准、高收费的幼儿园。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价格备案程序,加强分类指导,严禁人为抬高成本,高价收费。严格实行幼儿园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和其他名义另外收取费用。各级价格、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监管,坚决制止和查处乱收费。
七、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指导,着力提高保育教育质量
(一)完善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准入制度。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基本标准和社会对幼儿保教的不同需求,制定各种类型幼儿园办园标准,明确办园条件、教职 工配备与资格、卫生保健、保教工作基本要求等,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加强对幼儿园的审批、登记和管理,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已取得办园许可证和已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幼儿园,根据办园性质到相关部门办理法人登记、收费许可证等。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审批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对超经营范围的,由审批部门会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查处。各地要对目前存在的未经审批的无证幼儿园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指导,限期整改。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标准的,当地政府要依法予以取缔,妥善分流和安置在园幼儿。2015年前所有幼儿园达到办园许可标准。
(二)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相互配合,加强对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安全保卫、卫生保健、饮食安全、设施设备、儿童用品等方面的监管,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幼儿园所在街道、社区和村民委员会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幼儿园要把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放在工作首位,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安全管理。
(三)坚持科学保教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指导,促进幼儿园科学开展保教工作。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坚决纠正和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成人化”倾向。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所有幼儿园不得使用小学教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工作规范与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开展幼儿园达标创优活动,鼓励各类幼儿园整体提升办园水平。健全学前教育教研网络,加强学前教育教研指导工作。
八、落实政府责任,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省级和设区市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加大经费支持和统筹力度,扶持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及边远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县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负主要责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统筹规划幼儿园布局,筹措学前教育经费,办好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负责对各类幼儿园及其园长、教师的管理和业务指导。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根据县级政府规定履行相关职责,支持办好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加强对本辖区内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安全、卫生和周边环境等方面的管理,为本辖区内学龄前儿童接受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服务提供条件保障。有条件的乡镇政府在学前教育投入和幼儿园建设方面应承担更多责任。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要协助乡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为学前教育机构提供条件支持,组织科学育儿知识宣传。
(二)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统筹协调,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教育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充实管理和教研力量,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 园的规划、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价格、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九、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实施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在全省实施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各设区市政府要把完成三年行动计划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本地学前教育发展形势,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办法。根据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变化趋势,科学测算不同年份的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确定3年发展目标,分解任务,有针对性地设计发展学前教育的工程项目,落实发展经费,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2011年2月底前,各设区市的行动计划报省教育厅备案。
各级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列入工作计划,摆上重要日程,化解突出矛盾,解决重点问题。省要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确保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前教育作为督导重点,加强对政府责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专项督导检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组织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对发展学前教育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河北省人民政府文件 冀政〔2011〕1号
二○一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第三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
豫政 〔2011〕48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学前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1.基本原则。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和激发办园活力的办法和途径,破除制约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必须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进保教方法,加强卫生保健,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2.发展目标。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和保教质量,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办园条件达标的学前教育网络,逐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多形式、多渠道发展学前教育的格局。
———到2013年年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1%以上,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87%以上,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70%以上的幼儿园基本达到办园标准;幼儿教师全部具备教师资格并达到规定学历标准,具有专科学历的比例达到70%以上。
———到2015年,全省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经济发达地方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7%以上,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2%以上;80%以上的幼儿园达到办园标准,幼儿教师中具有专科学历的比例达到80%以上。
———到2020年,全省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经济发达地方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所有幼儿园全部达到办园标准,幼儿教师中具有专科学历的比例达到95%以上。
二、加快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3.科学规划学前教育布局。各级政府要根据城镇化进程、人口出生情况和变化趋势,依据城市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合理确定幼儿园发展数量和区域布局。原则上城镇每1万人、农村平原地区每3000—6000千人应设置1所幼儿园。大村和新型农民社区独立办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在园幼儿较少的农村地区也可由当地小学(教学点)举办附属幼儿园(学前班)。建立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住区)学前教育网络。幼儿园选址应本着方便群众接送的原则,靠近居民区。城镇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农村幼儿园建设要着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入园。
4.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加快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农村原则上3万人口以上的乡镇至少举办2所、3万人口以下的乡镇至少举办1所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公办幼儿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
5.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根据学前教育规划为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提供必要用地,按照国家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对新建、改扩建民办幼儿园给予优惠。制订各类幼儿园办学标准,建立并严格实行兴办幼儿园准入制度。经县级及以上教育部门批准设立并具有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幼儿园在土地使用、水电配套、税收等方面依法享受与公办学校相同的政策。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对办园规范、质量合格、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由财政进行奖补,奖补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教育等部门制定;对民办幼儿园在报经当地有关部门备案并经公示的收费标准范围内收取的教育费、保育费,按国家有关规定免征营业税,用水、用电、用气比照公办幼儿园价格执行。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建立公办、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机制,实现公办民办共同发展。创新学前教育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积极开展管办分离、委托办学、民办公助试点。
6.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各地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结合国家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的实施,支持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幼儿园标准化建设,重点要改善农村幼儿园园舍,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使其达到基本办园标准。开展优质幼儿园在农村承办新园、托管薄弱园、举办分园等改革实验。开展城乡对口支援,倡导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办幼儿园在办园理念、教育管理、保教方式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水平。7.切实搞好城镇小区幼儿园配套建设。城镇小区要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建设用地由当地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用地予以保障。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建设幼儿园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批准规划中明确的配套幼儿园位置、建设规模和有关规范标准建设幼儿园,并与住宅工程同时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已建小区没有配套建设幼儿园的,由所在地政府督促开发商补建或补交相应的建设费用,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用于幼儿园建设。城镇小区配套建设的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成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8.构建早期教育服务体系。积极扶持开办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扩大早期教育试点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教育向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延伸,构建以示范幼儿园为中心、以社区为依托、向家庭辐射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体系。
三、建立完善师资队伍保障机制
9.建立幼儿教师准入和补充机制。认真贯彻《教师资格条例》(国务院令第188号)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合理确定生师比。探索改革公办幼儿园财政经费保障办法,原则上按在园幼儿数量核拨经费,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教职工实行聘任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批大中专学前(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充实幼儿园教师队伍;引导具备相应资格和条件的非学前教育专业高校毕业生,经培训合格后担任幼儿教师。从中小学富余教师中选择适合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教师,经培训合格后转入学前教育。
10.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完善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政策,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善幼儿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制度。重视农村幼儿教师骨干队伍建设。对长期在农村和艰苦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在工资待遇、职务评审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11.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办好一批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支持建设幼儿师范专科学校,鼓励高等师范院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积极开展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改革。重视对幼儿特教师资的培养,满足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需求。深化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育实习实践环节,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
12.完善幼儿教师培训制度。把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分别纳入中小学校长和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实施学前教育教师培训工程和名师培育工程。建立五年一个周期的学前教育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从2011年起,五年内把现有幼儿园园长、教师和保育人员轮训一遍。全面实行幼儿园教师、保健员、保育员及其他工作人员持相关资格证书和培训证书上岗制度。创新培训模式,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幼儿园要积极开展基本培训和岗位研修,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育人能力和水平。
13.加强园长队伍建设。全面实行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制度。幼儿园园长应由思想政治素质好、组织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并经园长岗位培训合格的骨干教师担任。建立民办幼儿园园长审核备案制度,民办幼儿园园长应具备规定的任职条件并经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审核备案后方可任职。强化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提升其办园理念和管理水平。全面实行幼儿园园长负责制,明确园长岗位职责,建立园长岗位目标考核制度,加强对园长的管理。
四、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14.加大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今后三年要有明显提高。各省辖市政府要结合幼儿教育特点和实际,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保障公办幼儿园的经费投入和教职工工资待遇。从2011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支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和改善办园条件,并向农村地区倾斜。各地也要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规范学前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学前教育经费要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
15.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学前教育。建立完善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公办幼儿园收费实行政府定价管理,由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教育厅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及群众承受能力,制定各类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参照公办幼儿园标准收费。民办幼儿园收费实行备案、公示制度。
五、加强学前教育管理
16.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和年检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幼儿园准入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所有幼儿园必须获得办园许可。省教育厅要会同有关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制定各类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和规范管理办法。严把安全关、设施关、师资关,确保具备开展幼儿保育和教育的基本条件。县级教育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向社会公布幼儿园资源信息。未获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对年检不合格的幼儿园,要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合格的,取消其办园资格。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审批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对无证幼儿园,要进行全面排查,根据不同情况分类治理,提出限期整改要求;经整改达到办园基本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达不到办园基本标准的,要依法依规坚决予以取缔,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
17.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把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切实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健全幼儿园各项卫生保健、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全面落实覆盖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各个方面、各个工作环节的安全防范措施,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严防事故发生。相关部门要按职能分工,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加强监督指导。幼儿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幼儿园所在乡镇(街道)、社区和村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18.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公办幼儿园收取的费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不得用政府投入建设超标准、高收费的幼儿园。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完善价格备案程序,加强分类指导。严格实行幼儿园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各级价格、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切实加强对幼儿园收费的监管。
19.加强幼儿园质量管理。坚持保教并重、科学保教,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省、市级示范幼儿园要通过结对帮扶、教育教学经验交流、示范性教学、教师培训等形式,帮助其他幼儿园提高管理和教育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重视学前教育教研工作,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积极探索学前教育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建立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审定制度。
六、加强领导,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0.建立省、省辖市统筹,以县(市、区)为主,县、乡镇两级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各级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省和省辖市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制定相关政策,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加大经费支持和统筹力度,扶持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县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发展负主要责任,负责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建设公办幼儿园,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健全覆盖县域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审批和管理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负责幼儿园园长、教师的管理和业务指导。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按有关规定履行相关职责,将幼儿园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负责协调幼儿园土地征用及乡镇、村幼儿园建设,做好幼儿园安全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动员和组织家长参与早期教育活动,指导家庭学前教育。
21.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教育部门负责完善政策,制定相关标准和准入要求,对幼儿园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充实管理和教研力量,加强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现有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幼儿园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设施重点予以支持。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住房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居住区(含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价格、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监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安部门要加强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整治、净化幼儿园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膳食营养、生长发育监测、疾病防治、计划免疫等卫生保健工作。民政、质监、安全监管、食品药品监管、工商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学前教育机构登记、设施设备、饮食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指导和管理。人口计生、妇联等部门和团体要积极开展有关优生优育、家庭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22.启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将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列入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要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落实到各县(市、区)。省政府成立由省政府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各省辖市、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23.加强学前教育督导检查。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前教育作为督导重点,加强对政府责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督导检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对存在问题限期整改。
24.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对学前教育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市、区),在全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后,省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各省辖市政府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着力发掘培育典型,创新体制机制,推广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以上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第四篇:赣州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
赣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2010年12月2日
为加快我市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努力提高办园质量,不断提升学前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全面实现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意义
1.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高标准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使儿童在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品德培养、早期智力开发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为他们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市学前教育发展取得明显成就,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为提升我市基础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看,我市的学前教育仍然存在投入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保障机制不健全、优质资源不充裕、管理不规范、教育
质量不高、一些地方“入园难”等问题。学前教育成为我市整个基础教育中较为薄弱环节,严重影响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我市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作为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和紧迫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2.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国务院发展学前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统一规划、公办示范、多方参与、规范管理、安全高质、方便群众”的方针,坚持“抓普及,重规范,创特色,上水平”的要求,确立学前教育公益性质,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完善管理体制,科学规划城乡布局,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促进我市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健康发展。
3.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 2
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必须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4.关键和重点。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的关键是突出公益性和普惠性,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重点是扩大资源,增加供给;科学保教,提高质量;充实师资,提升素质;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加强监管,规范办园。
三、进一步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
5.总体目标。提供“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好入园、入好园”需求;基本形成0—6周岁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体系;基本构建“政府主导、公办示范、多方参与、规范管理、安全高质、方便群众”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保障适龄儿童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6.阶段目标任务
三年推进目标任务:到2013年,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积极开展,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85%,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7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以上,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0%;章贡区办好10所以上市级公办标准幼儿园,其它县(市)中心城区办好1-2所市级公办标准幼儿园,每乡(镇)至少办好1所市级公办中心幼儿园。
五年推进目标任务:到2015年,普及率明显提高。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88%,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2%以上,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3%;章贡区办 3
好15所以上市级公办幼儿园,其它县(市)中心城区办好2-3所市级公办幼儿园,每乡(镇)办好1-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提高,教师持证上岗率达到93%以上;80%以上的乡(镇)建立早教指导中心;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和看护人普遍受到科学的早期教育知识指导。
2020年规划目标任务。到2020年,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8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以上,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所有学前教育机构均达到市级以上办园标准,适龄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四、加强统筹规划,健全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办园体系
7.科学规划学前教育发展布局。要根据本地出生人口和区域发展要求,抓住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调整的契机,重新修订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地方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切实提高学前教育机构布局与建设的科学性,构建 “政府主导、公办示范、多方参与”的多元化学前教育办园格局。
8.完善配套托幼园所建设和管理制度。在实施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和实施民居工程时,要根据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修订版)》的要求,规划建设好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公建配套托幼园所,并做到与其他建筑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造、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公建配套托幼园所的布局规划由发改、建设、教育和财政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有关部门在出让商品房土地和安排经济适用房及农居房土地时,应根据学前教育设施布点规划,以教育用地划拨或作为土地竞拍的前置条件安排好托幼 4
园所的用地。建设规划部门在组织托幼园舍设计方案审查时必须邀请教育行政部门参加。公建配套托幼园所属公共教育资源,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公建配套托幼园所原则上由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教育、财政、建设(规划)等部门要主动做好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工作。
9.规范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要充分发挥中心幼儿园对全乡(镇)幼儿园的管理指导和示范辐射作用,积极推广依托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办幼儿园(班)实施教育教学统筹管理的模式,因地制宜办好村幼儿园(班)。行政村可根据实际需要,单独或联合举办学前教育机构。边远山区可发展半日制、计时制等学前教育形式,通过巡回指导、送教上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满足当地儿童的受教育需求。充分利用学校网点布局调整的闲置校舍,改扩建成幼儿园。要大力发展灵活多样的农村早期教育形式,积极探索、推进幼儿园“托幼一体化”的办园模式,鼓励农村幼儿园招收3岁以下儿童,提高农村3岁以下儿童受教育率及家长、看护人的科学育儿水平,满足农村学前儿童接受优质教育需求。
五、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学前教育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 10.落实学前教育事业经费。各级政府要把学前教育发展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乡(镇)政府应将乡(镇)中心幼儿园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做到逐年增长。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基础教育事 5
业经费的5%以上。从2011年起,市、县两级城市教育费附加的10%安排用于学前教育,并逐年提高比例。
11.加强生均公用经费保障。各级政府教育、财政部门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到2015年,公办幼儿园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的三分之一以上。
12.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县级财政每年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支持全县学前教育发展。乡(镇)政府也应设立相应的专项经费。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公办幼儿园、农村规范幼儿园建设,困难家庭子女入园资助,扶持社会力量举办的办园规范的幼儿园发展。
13.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资助制度。各级政府要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资助制度,保障弱势群体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低收入家庭子女、烈士子女、福利机构监护的儿童及残疾儿童入读取得办园许可证的学前教育机构,并享受不低于保育费50%的资助,所需经费在县级、乡(镇)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中列支。
14.扶持社会力量办园。各级政府要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团体、企事业法人、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学前教育机构,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办园规范、优质、上规模的幼儿园实施专项经费补助。对列入发展规划,办园行为规范、收费不足以维持正常运转的小规模学前教育机构,县、乡(镇)财政要给予适当补助。
六、保障教师待遇,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素质
15.建立幼儿园教师登记注册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幼儿园教师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幼儿园教师给予注册登记,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为其业务培训、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以及有序流动等提供制度保障。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持证(教师资格证)上岗制度。非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方能上岗。
16.加强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幼儿园教师培训。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评比、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注重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和远程教育平台,创新培训模式,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园长的管理水平和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幼儿园保健和保育人员的业务培训。到2015年,各地要完成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一轮全员专业培训。鼓励教师进行高学历进修。办好赣州教育学院幼师专业和各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
17.逐步增加事业编制教师比例。教育和人事劳动社会保障(编办)部门要总体把握、统筹兼顾,根据公办幼儿园的办学规模和定编标准,合理确定教师编制,确保公办幼儿园教师逐年配备到位。到2015年,乡(镇)中心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达到每班不少于1名;到2020年,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全部由事业编制教师担任。建立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公开招聘制度,让符合条件的优秀人员进入事业编制幼儿教师队伍。
18.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待遇。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通过政府和举办者的共同努力,确保公办幼儿园的教师工资水平与公办中小学同级教师同等待遇,民办幼儿园聘用的符合资格的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赣州市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并做到逐年增加;按劳动保障有关法律政策,依法落实幼儿教职工的社会保险。对办学质量好、管理规范、社会信誉高的上规模民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为具有幼儿教师资格的非在编正式教师缴纳社会保险的承担部分,财政应给予不少于1/2的补助,其补助资金由县、乡(镇)两级财政各分担50%。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七、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19.实行学前教育机构办园准入、登记管理和等级晋升制度。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必须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依法取得办园许可证。学前教育机构实施登记管理制度,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和乡(镇)政府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到当地编制机构进行登记注册,利用非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根据“分级负责、分等评估、动态管理”的原则,实行幼儿园等级评定、等级晋升和管理制度,准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应在规定期限内达到市级标准,并积极向高一等级努力。
20.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学前教育机构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颁发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进一步端正办园思想,规范 8
办园行为,依法治教、依规办园。突出素质启蒙教育,注重儿童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坚持保教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禁止任何从事违背教育规律的实验和活动,坚决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学科化倾向。各县(市、区)要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网络,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21.强化托幼园所的安全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消除托幼园所的各种安全隐患,维护托幼园所的安全。落实托幼园所安全责任制,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卫生监控,加强流行病、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防控工作;加强幼儿安全、卫生等应急防治教育,通过游戏、活动等让幼儿了解日常基本安全卫生等知识,掌握意外事件发生时的避险和自救的方法,增强幼儿自我防患意识和能力,防止发生各种意外事故,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22.规范学前教育机构收费管理。各级物价部门、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要按照规定权限,根据幼儿园的生均教育成本和办学等级,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合理制定收费标准。托幼园所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收费监管,坚决查处乱收费。利用国有资产由社会力量举办的托幼园所,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民办托幼园所根据教育成本自行提出收费标准,报同级物价、财政、教育部门审批后执行。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和其他各种名义为由,另外收取费用。托幼园所 9
(学前班)的公用事业费(煤、水、电、房租等费用)按中小学的标准收缴。
23.加快扩展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各级政府要切实利用名园办民园、名园连锁办园、集团化运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并扶持城乡之间、不同园所之间建立发展共同体和开展结对帮扶,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化、优质化,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24.完善社区、托幼园所互动的早期教育体系。教育部门要联合卫生、妇联等力量,完善以社区为依托,以各类示范性学前教育机构为中心,面向0-3岁婴幼儿家长开展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县财政、教育部门对开展公益性、普及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的学前教育机构给予经费支持。
25.建立学前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加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督导,开展经常性的督查,督促乡镇和有关部门落实责任,加快各类幼儿园建设。开展幼儿园发展性督导评估和经常性的督学工作,引导幼儿园上等级、创示范、成名园。
八、落实政府责任,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26.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体制。市级人民政府负责统筹制定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学前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和各类托幼园所的管理,制定扶持发展民办托幼园所和农村幼儿园建设的有关政策,负责管理幼儿园园长、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本辖区学前教育发展计划,承 10
担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和举办镇(街道)中心幼儿园,扶持村办托幼园所的发展,落实学前教育管理人员,负责辖区学前教育管理工作。城市街道办事处要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加强对辖区内各种学前教育机构周边治安、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为辖区内学龄前儿童接受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服务提供条件。村民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负责组织社区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动员家长参与早期教育活动,协助乡镇(街道)做好学前教育机构管理。
教育部门是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制订有关规章制度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统一审核学前教育的办学资质,管理面向0-6岁学前儿童的教育机构;承担对公办幼儿园的直接管理和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制定相关标准,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培养和培训各类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师考核和资格认定制度。
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物价部门负责制定托幼园所收费管理办法,按照分工管理权限,具体审核公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交警部门负责接送幼儿 11
车辆的安全监管工作,定期进行检查。消防部门负责指导幼儿园的消防安全工作,对幼儿园依法进行消防监督和管理,对新建幼儿园进行消防设计年审和竣工验收工作,对新办的幼儿园出具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民政、工商、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
27.积极开展争创市级学前教育达标县、乡(镇)和示范县、乡(镇)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学前教育达标(示范)县、乡(镇)创建活动,力争到2015年,达到市级学前教育达标县创建目标,到2020年,达到市级学前教育示范县创建目标。
28.营造有利于学前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学前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有关政策,使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规律,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确保全市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29.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县(市、区)政府要深入调查,准确掌握当地学前教育基本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确定发展目标,分解任务,落实经费,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缓解“入园难”。2011年1月底前,各县(市、区)行动计划报市教育局备案。
第五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
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和《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精神,现就我省发展学前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快普及学前教育
???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各级政府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从2011年秋季开始,逐步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到2015年,全省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9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每个县(区)城至少建成一所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幼儿园(班)覆盖全部行政村,建成学前教育县、乡(镇)两级骨干体系和县、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2011—2015年,全省新建、改扩建120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其中,2011—2012年,每年建成400所;2013—2015年,建成400所。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二、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县级以上政府要根据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公办幼儿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和有条件的事业单位、企业举办幼儿园,满足儿童就近入园的需求。
??? 积极鼓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 城镇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城镇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 要加快农村幼儿园建设,将幼儿园与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要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举办幼儿园(班)。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大村独立办园,小村联合办园(班),重点抓好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有条件的农村小学,经过批准可利用富余校舍、师资举办学前一年教育。保障留守儿童入园。
企事业单位要加大投入,继续办好幼儿园,不得随意转制、停办或撤销;具备办园条件的企业要恢复举办和管理已剥离的幼儿园。???
三、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 严格执行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由省编制部门商教育、财政部门根据我省实际,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和保育教育工作实际需要,合理确定教师配备比例,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配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并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及时予以调整。从2011年起,根据实际需要,由省教育厅负责,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每年面向全省公开招聘一定数量具有教师资格的大专以上毕业生,经过专业培训后,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公办幼儿园中具有教师资格、目前尚未纳入编制管理的教师,可参加省上组织的幼儿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对中小学因布局结构调整等原因需重新聘用的教师,可进行转岗培训,调整补充到幼儿教师队伍。
??? 进一步加强高等师范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完善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培养足够数量的合格教师。
??? 充分利用省、市、县三级教师培训网络,创新培训模式,加大幼儿教师培训力度。建立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体系,实施全员培训。从2011年起,每年培训5000名,每五年对所有幼儿园园长及教师完成一轮培训,集中培训时间不低于240课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学历培训,不断提高幼儿教师学历层次。
??? 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完善幼儿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当地中小学教师具有同等地位。???
四、加强学前教育管理
???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省教育厅负责制定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对幼儿园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和管理各类幼儿园,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监管。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工作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年检结果。对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幼儿园,要全面排查,督促整改。整改期间,要保证幼儿正常接收学前教育。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各级政府要依法予以取缔,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 积极推进幼儿园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幼儿园要更新教育理念,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习环境,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全面提高保教质量,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积极探索0—3岁早期教育,促进托幼一体化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审定制度。加强对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各市、县(区)要在教研机构配备专职学前教育研究人员,加强对学前教育教学实验和科研的管理和指导。幼儿园组织课题实验、教学实验,必须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 规范收费行为。由省物价局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制定和适时调整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强对幼儿园收费行为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要认真做好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工作,完善备案程序,加强分类指导。幼儿园要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等名义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不得收取建园费、赞助费等费用及向幼儿和家长推销图书、玩具等商品。??
五、强化安全卫生保健工作
???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工作,把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加强幼儿园安全设施建设,健全各种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明确相关部门职责,综治、公安、教育、卫生、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定期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安全检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幼儿园所在街道、社区和村民委员会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幼儿园要配备专职安保人员,加强门卫及接送幼儿车辆的管理,及时排查并积极消除各种安全隐患,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
??? 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门资金,每年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从2011年起,省财政设立幼儿园建设专项经费,实行以奖代补。支持农村、重点村镇幼儿园建设。市、县要配备幼儿教师和设备。??? 县(区)政府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对规模较大、办园行为规范、保教质量较高的民办幼儿园给予一定的奖励;对办园行为规范、收费不足以维持正常运转的规模较小的民办幼儿园,要给予适当补助。
???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建设用地,应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办理,实行优先安排,并按照中小学建设的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费用。对幼儿园的水、电、气等费用按照中小学标准收取。各市、县(区)要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免除烈士子女、残疾儿童和孤儿的保教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子女给予资助。
???
七、完善体制,加强组织领导
??? 各级政府要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的突破口,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学前教育事业专项发展规划,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健全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门机构,对学前教育实行统一归口管理。
??? 建立“省定标准、以奖代补,市级统筹、布局规划,以县为主、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省、市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制定相关政策;省级政府制订幼儿园建设的配置标准,并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重点乡镇幼儿园建设;市级政府统筹规划幼儿园的布局,并制定支持政策,监督各县(区)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县(区)政府负责制定辖区内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建设公办幼儿园,健全覆盖县域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审批和管理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乡(镇)政府要将幼儿园的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负责协调幼儿园土地征用及村办幼儿园建设,做好幼儿园安全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
??? 市、县(区)政府要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把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作为考核下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政绩的重要内容。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前教育作为督导重点,加大对政府责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督导检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 建立激励机制,加强舆论宣传。各级政府要对在发展学前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学前教育的地位、作用和有关政策,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