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意见

时间:2019-05-13 06:3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襄阳市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襄阳市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意见》。

第一篇:襄阳市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意见

襄阳市人民政府文件

襄阳政发〔2012〕7号

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一系列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微型企业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的战略目标,加速“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建设,现就我市大力发展微型企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扶持范围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富民强市为目标,以降低创业门槛、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突破性发展微型企业,掀起全市全民创业新热潮,增加市场主体,壮大城市产业发展基础,实现微型企业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目标。加大微型企业扶持力度,从2012年起,力争全市每年新增微型企业5000户以上,吸纳就业人员4万人以上;5年内新增微型企业2.5万户以上,吸纳就业人员20万人以上。其中每年城区新增微型企业2500户以上,县(市)区新增2500户以上。通过微型企业的蓬勃发展,从中孵化培育一批具有稳定成长前景的中小企业,培养一批具有创业经验和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家。

(三)扶持范围。无在办企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及其它具有创业能力和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从2012年元月1日起,在襄阳市注册成立并在襄阳纳税的微型企业(雇员3人以上20人以下、注册资本金10万元以内;企业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种形式,不包括个体工商户),经过认定,提出申请,运营半年后可享受投资补贴。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科技型、劳动密集型和民生型微型企业,包括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产业链延伸配套加工、特色种养、家庭手工业、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家政、社区服务等微型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二、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政策措施

(四)财政资金扶持。市级财政每年单列专项资金7000万元扶持微型企业。主要用于注册资本金补贴、贷款贴息、融资奖励、创业能力素质提升培训、服务平台建设和创业基地建设等。其中,对创办符合条件的微型企业给予实际注册资本金30%、最高为3万元的一次性补贴。各县(市)区政府要设立微型企业扶持专项资金,加大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力度。根据现行财政体制,市级财政承担城区创办的微型企业注册资本金补贴的70%,城区配套承担微型企业注册资本金补贴的30%。市政府对其它县(市)区按微型企业发展增量实行奖励。

(五)小额担保贷款扶持。用足用好用活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简化办理手续,降低反担保门槛,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基金规模和贷款规模。将提供反担保人员由在编公务员和有财政编制的事业单位人员扩大到有担保能力的单位人员。凡符合政策性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条件的微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因流动资金不足可向创业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微型企业创业者初次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时间由二年延长到三年。个人申报贷款最高额可达15万元;合伙经营或创办微型企业的,可按每人最高20万元、总额最高达100万元的额度实行“捆绑式”贷款。对按期归还小额担保贷款的创业者,实行二次贷款帮扶。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各类担保机构开展微型企业小额贷款银保业务,对担保机构为微型企业提供的担保费率在2%以下的小额贷款担保,同级财政给予保费率1%的补贴。对每年微型企业担保业务总金额新增1000万元以上的担保机构,同级财政按照新增担保金额的1.5%给予奖励,单户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六)金融信贷扶持。在市政府每年发放的信贷投放奖励资金中增设微型企业信贷投放专项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向微型企业贷款。加快设立服务微型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步伐,鼓励银行增设网点,设立微型企业专营机构,开发适合微型企业的金融产品,规范金融服务收费。银行要进一步简化信贷手续,缩短办理时间。全市微型企业贷款年增幅不低于全部贷款年平均增幅。

(七)税收优惠扶持。各级税务部门要严格依法落实扶持小微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按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117号)文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八)行政规费减免。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财综[2011]104号)减免行政规费政策,工商、税务、质监、商务、海关等部门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免征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市区对微型企业设立登记,实行一表制零收费。

(九)创业培训扶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培训机制,建立微型企业创业培训基地。积极开展以提高创业者创业能力为目的,就政策解读、项目选择、担保贷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核算、合同签订及风险规避、员工聘用与社会保障、工商税务知识、创业实例分析、创业投资计划制订等内容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微型企业创业者可按规定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认定的定点培训机构参加初始创业培训,享受初始创业培训补贴;可申请参加创业服务部门举办的免费创业能力素质提升培训。

三、大力发展微型企业,优化创业发展环境

(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各级政府要加强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市县乡三级服务网络,形成资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创业服务格局。整合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充分发挥各种公益性质的综合服务机构的作用,组建企业服务联盟,共同为微型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社会化服务,及时解决微型企业反映的问题。创业服务部门要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原则,加快创业服务综合平台建设步伐,完成创业项目库、融资担保、管理咨询、创业辅导、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信息服务等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好襄阳金融网服务平台,积极为微型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创业服务,提高微型企业成活率。充分发挥商会和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依托各类商会和协会,进一步密切微型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努力为微型企业排忧解难。鼓励微型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合作配套,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支持微型企业参加由政府主办的各类展会活动,对参展企业的展位及宣传费用给予适当补贴。

(十一)规划建设创业基地。各级政府要规划建设、整合归并、扶持壮大各类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创业基地,为创业人员提供方便、廉价、配套的创业场所。市创业服务部门每年要对创业基地评选考核,对符合条件的由市政府命名为“创业示范基地”,并从微型企业扶持资金中给予5万元奖励。

(十二)建立帮扶制度。市县两级创业服务部门每年要选取一定数量有发展潜力的微型企业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定点联系,跟踪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微型企业发展壮大。要用足现有政策,鼓励引导社会服务资源,为微型企业提供能力素质提升、管理咨询诊断、市场品牌营销、融资担保支持以及财税、法律等个性化服务,培养出一批高成长性中小企业。

(十三)优化审批环境。立足于实现微型企业行政审批“项目最少、流程最优、办的最快、服务最好”的目标,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能。市行政服务中心投资代办窗口实行微型企业全程免费代办服务。

(十四)优化执法环境。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肃查处针对微型企业的乱收费、乱罚款及各种摊派行为,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公示制度,从严控制对微型企业的各种检查和评比活动。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严厉打击欺行霸市行为。

(十五)营造舆论氛围。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及相关互联网站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开设专栏,大力宣传创业先进典型、各类推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活动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信息等。每年评选表彰10名微型企业创业标兵,编印创业成功案例,组织巡回演讲,激发全民参与热情,为推动微型企业发展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四、组织领导

(十六)建立领导工作机制。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微企办),办公室设在市创业服务局,具体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微型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开发区要把大力扶持微型企业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来抓,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各项政策,切实解决微型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十七)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市微企办按年度对各县(市)区新增微型企业个数、吸纳就业人数、微型企业成活率以及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情况等进行汇总上报,由市政府安排进行综合考评,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

(十八)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微企办要定期公布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受助创业者、企业的基本情况,接受公民、组织对公布信息的查询。工商、统计、创业服务等部门要加强微型企业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微型企业基础数据库,完善微型企业分类统计、监测、分析,更好的为微型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十九)建立督查工作制度。各县(市)区每个季度要将微型企业发展情况向市微企办上报。纪检、监察、纠风办要定期组织对各地执行支持微型企业政策的情况进行检查。

(二十)本意见由市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意见精神,制定具体实施办法,认真履行职责,提高效率,共同推进微型企业发展。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三日 主题词:综合经济 微型企业△ 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抄送:市委各部门,襄阳军分区,各人民团体。

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法院,市检察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3月14日印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

渝府发〔2010〕66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发挥微型企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再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现就促进我市微型企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微型企业是一种企业雇员人数少、产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产品服务种类单

一、经营规模微小的企业组织,具有创业成本低、就业弹性空间大、成果见效快等特点。

大力发展微型企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激发民间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微型企业不仅可以培育壮大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培养大批有所作为的企业家,也可以营造“重商”氛围,激发全民创业,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中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结合我市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市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特点以及三峡库区产业空虚和企业改革带来的下岗失业问题,大力扶持发展微型企业十分迫切、意义深远。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必须充分认识鼓励创业、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营造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坚持不懈地探索适应微型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精心安排、稳步实施,确保微型企业创业投资促进计划顺利推行、卓有成效。

二、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以创业促就业”的方针,通过激发创业热情,促进各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使更多的失业人员和贫困人口有机会就业和参与发展,着力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市场主体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乡统筹。

(二)基本原则。

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就业为先、定向扶持,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原则。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在促进微型企业发展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切实担负起规划制定、政策统筹、资金筹措、服务协调、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工商、财政、税务、人力社保、金融、经济信息、农业、商业、国资、科技、文化、教育、移民、民政、监察、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要主动介入、积极配合、分工协作,形成统筹安排、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同时,要依托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能优势、体制优势、信息优势和监管网络体系优势,稳步推进发展微型企业的各项工作。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立足我市市情以及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执行的现状,统一制定微型企业发展规划,确定各阶段的目标任务,明确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工作措施,有条不紊地推进微型企业发展;坚持以点带面、先行先试,逐步积累经验,找准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和配套措施。

――就业为先、定向扶持。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是“以创业促就业”。通过“创业申请、资格审查、基地培训、结业考核、组织评审、孵化扶持、成熟放飞”的全过程服务,大力促进就业。

――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扶持资金必须用于有创业意愿、具备一定生产经营条件和经营能力的特定人群创业,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定人定项,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严密的审查,确保扶持资金发挥最大效能。工商、财政、税务、金融、监察等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共同防范风险,依法严厉查处套取、抽逃、转移资金和资产的行为,保障资金安全。

(三)总体目标。

2010年,在主城区和部分区县(自治县)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自2011年起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预计每年新增微型企业2万户,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计划五年扶持微型企业10万户,吸纳就业50万人以上。同时,孵化一批具有稳定成长前景的中小企业乃至大型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创业经验和较强经营能力的企业家队伍。

三、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扶持范围

(一)微型企业的规模及组织形式。

雇员(含投资者)20人以下、创业者投资金额1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微型企业。组织形式可采取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种形式。创业者兴办公司,其注册资本金依法可分期缴付。

(二)扶持对象。

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对象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属于国家政策聚集帮扶的“九类人群”,即高等院校(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三峡库区移民、残疾人、城乡退役士兵、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

2.具有创业能力,即应当具备年龄、行为能力条件,并经创业培训,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

3.与他人创办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且在合伙企业或公司中的份额或投资比例不低于50%。

扶持对象申请创业,应向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交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申请人是否符合“九类人群”条件进行审查后,出具推荐书;当地工商部门收到申请书及推荐书后,对申请人是否具备创业能力以及是否有在办企业进行审查,对具备条件的人员纳入创业培训计划;申请人参加创业培训且结业后,向工商部门递交创业投资计划书或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并由工商部门组织评审;通过评审并完成企业注册后,创业者方可享受扶持政策。

(三)扶持产业。

在微型企业创业扶持中,重点扶持第三产业的创业投资项目,尤其要大力发展服务型、文化创意、软件开发及外包服务。各区县(自治县)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向适合微型企业特点、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适度倾斜。

四、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政策措施

(一)基本运作模式。

从我市实际出发,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发展微型企业采取“1+3”模式,即“投资者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促进微型企业蓬勃发展。

(二)财政扶持政策。

根据我市经济发展增长状况,结合扶持对象创业需求,市财政每年要编列微型企业扶持资金预算,用于创办微型企业资本金补助、设立担保基金和扶持对象的创业培训及孵化,做到专项列支、逐年递增、足额拨付;各区县(自治县)财政也要投入专项配套资金,加大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力度。

资本金补助资金的发放和管理要遵循同步配套、定向支用、全程监管的原则。所谓同步配套,即投资者应先行或与扶持资金同步投入企业,以反映其真实的创业意愿,防止套取财

政资金、骗取信贷资金。所谓定向支用,即资本金补助资金要按照已审定的投资计划书中明确的用途进行支付,主要用作房租费、机器设备购置费、加盟费等,不得交由投资者自由支配。其中,用于补助的比例应控制在注册资本金额的50%以内。所谓全程监管,即工商部门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依法对投资人实施资格审定,并对资金用途、开业状况、关闭注销、雇工情况等实行全过程监管,严厉查处套取、抽逃、转移资金和资产的行为。

(三)税收扶持政策。

微型企业除享受国家和我市对中小企业及特定行业、区域、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外,企业所得税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其实际缴付的所有税收中地方留存部分,以获得的资本金补助金额等额为限,实行先征后返。

(四)融资担保扶持政策。

微型企业以投资人自有财产、亲友财产或通过社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取得小额担保贷款的,按小额担保贷款的相关规定享受财政贴息。同时,对发展前景好、扩张能力强、符合国家及我市产业导向的微型企业提供免费担保。要在全市范围内选定积极参与扶持计划、愿意提供低利率贷款的承贷金融机构,将担保基金分别存入其中,承贷金融机构按照担保基金与贷款余额1∶3至1∶5的比例向微型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并与财政资金同步发放到企业。

(五)行政规费减免政策。

微型企业办理证照、年检、年审等手续,3年内免收行政性收费。

五、加强对微型企业发展扶持工作的监督管理

(一)严格审核发放扶持资金。

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制定严格的扶持资金审查发放规则,组建扶持资金发放评审委员会,严格审查投资者资格条件、投资计划书的可行性等,评审结果面向社会公开。申请人或其他组织、个人对是否给予扶持的决定有异议的,可向市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申诉。

(二)定期公开扶持工作情况。

市工商局要定期公布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受助创业者、企业的基本情况,接受公民、组织对公布信息的查询,并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公布上一微型企业创业投资扶持计划推进报告。

(三)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涉及多项资金的安全,必须加强风险防范。要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工商、财政、金融部门相关人员及评审委员应自行回避。要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查处投资者套取、抽逃、转移扶持资金以及工作人员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行为。

六、加强对微型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统筹协调。

市政府成立由童小平副市长任组长,谢小军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副秘书长及市工商、财政、税务、人力社保、金融、经济信息、农业、商业、国资、科技、文化、教育、移民、民政、监察、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微型企业发展所涉及的各方面矛盾、问题,审议涉及微型企业扶持工作的规则、制度,监督全市各地各部门落实市政府发展微型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商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工商局局长兼任。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明确专人、专门机构统筹协调此项工作。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在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确保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卓有成效。其中,由市工商部门牵头,会同市经济信息、科技、商业等部门编制微型企业发展规划及创业投资促进计划,指导全市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开展创业培训及微型企业孵化工作,监督微型企

业创业扶持资金的使用,对微型企业发展进行全过程监管。市工商局要以工商干校为依托开展好创业培训工作,依托基层工商网络开展微型企业扶持工作,提高微型企业“出生率”及“存活率”;财政部门负责专项资金的筹措、拨付、监管;人力社保部门要与工商部门协同进行小额担保贷款申请的审查;税务部门负责税费的征收和优惠政策的执行;金融管理部门负责指导、监督信贷资金的落实;监察部门负责对扶持工作进行全面监督;经济信息、农业、商业、国资、科技、文化、教育、移民、民政、残联等部门和单位主动协调工商部门做好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相关工作。

(二)强化宣传引导。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切实加大微型企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激发和引导扶持对象的创业热情,为推动微型企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优化创业服务。

有关职能部门要及时向微型企业及其投资者提供法律、法规、政策等各类信息咨询服务,建立完善技术、信用、融资、市场等各类信息的服务平台。在办理有关手续时,可采取集中式办公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要切实维护微型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得摊派或强令企业回馈和捐赠,不得违反规定加重企业负担。

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切实抓好本意见的贯彻落实,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尽快制定配套的实施办法。市政府将对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落实本意见情况进行督查,具体由市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政府督查室组织实施。

二○一○年六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企业 发展 意见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高法院,市检察院,重庆警备区。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0年6月23日印发

第三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 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

桂政发〔2011〕2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微型企业在促进就业再就业、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战略目标,现就大力发展我区微型企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微型企业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以创业促就业”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定向扶持、全程服务,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原则,通过促进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激发全民创业、自主创业热情,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同时增加市场主体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发展微型企业的扶持范围

(一)微型企业的标准

我区扶持的微型企业是指从业人员(含投资者)20人及以下、出资数额或注册资本10万元及以下、依法注册登记的企业。

微型企业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列入扶持范围、符合扶持对象条件的企业在其组织形式后标注“微型企业”字样。

列入扶持范围的微型企业应当是本意见下发后注册登记、并符合上述要求的新办企业。

(二)扶持对象

我区扶持的微型企业投资者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本自治区户籍(含集体户口),并在拟创办的微型企业所在地居住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库区移民、被征地拆迁户、残疾人、城乡退役军人等(以下简称“八类人群”)。

2.无在办企业。

3.具有创业能力,即应当具备年龄、行为能力条件,并经创业培训,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

4.不属于国家禁止经商办企业的人员。

5.属于“八类人群”的投资者与他人创办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的,其出资比例不得低于全体投资人出资额的50%。

微型企业创办人应当在申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时,提交证明其符合第1项条件的有关材料,工商部门应同时对申请人有无在办企业以及出资比例是否符合第5项条件进行审查,符合规定条件的,准予办理微型企业名称预先核准。人力社保部门对具备条件的人员纳入创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微型企业创业培训;已接受创业培训或具有相关创业知识的申请人可不参加培训。申请人通过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后,应在拟创业所在地的银行以预先核准的企业名称开设临时存款账户,并将投资资金存入该账户。创业者投资资金到位、完成企业注册,并接受创业培训后,方可享受给予微型企业的财政资金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

扶持对象创办的微型企业办理注销或被吊销后,重新开办企业的,不再列入微型企业扶持范围。

(三)重点扶持产业

重点扶持劳动密集型、节能环保型微型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科技服务、民生性服务业、文化创意、农产品加工、特色种养业等微型企业。各市、县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向具有微型企业特点、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适度倾斜,并根据形势发展作适当调整。

三、发展微型企业的阶段任务

立足我区区情,分阶段制定、实施微型企业发展规划。根据各市财政收入状况,2011年,全区分三类地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八类人群”创办微型企业。

第一类地区(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玉林市):在市辖区、县全面开展。

第二类地区(钦州、百色市):在市辖区进行试点。

第三类地区(北海、防城港、贵港、贺州、河池、来宾、崇左市):各选取一个县或市辖区进行试点。

从2012年起,第二、三类地区可根据情况,逐步扩大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范围。

四、发展微型企业的扶持政策

(一)基本运作模式

我区发展微型企业实行“1+X”模式,即:在“投资者出一点”的基础上,采取“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规费减一点、职能部门帮一点”等方式,扶持微型企业发展。

(二)财政资金补助政策

在“十二五”期间,根据我区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状况,结合扶持对象的创业需求,自治区、市、县财政设立微型企业扶持资金,对新创办微型企业给予资本金补助。补助比例控制在投资者实缴到位注册资本或出资数额(不包括财政补助数,下同)的30%以内。其中,对地级市城区内新创办微型企业的补助资金由自治区财政负担30%,市财政负担70%;对各县辖区内新创办微型企业的补助资金由自治区财政负担50%,县财政负担50%。补助资金由企业所在地财政统一拨付给企业,地方财政按负担比例年终清算。

在“十二五”期间,财政部门将微型企业上年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由企业所在地财政部门统一奖励给企业。地方各级财政按分享比例负担,年终结算。奖励总额以微型企业实缴到位的注册资本或出资数额金额为上限。

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促进全民创业相关政策,对微型企业创业培训进行补助,补助资金由企业所在地的市或县财政负担。

对符合《广西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管理办法》的微型企业小额担保贷款,可依据小额担保贷款的相关规定享受财政贴息和担保费用补贴。

(三)税收扶持政策

微型企业依法享受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融资担保扶持政策

开办微型企业的就业创业人员,凡符合《广西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管理办法》规定的对象,在符合规定审核程序的前提下均可享受贷款贴息优惠政策。微型企业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用于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参照《广西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贷款利率可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适当上浮,但最高不超过3个百分点。

对尚未建立担保机构的县域,可采取选择积极参与扶持计划、愿意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相应的担保基金专户存储,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担保基金与贷款余额1∶5的比例向微型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

(五)行政规费减免政策

对属于个人独资企业形式的微型企业,免收工商登记、变更登记、年检费。

“十二五”期间,对属于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的微型企业,按现行收费标准20%的额度收取工商登记、变更登记、年检费;新设、变更的各类微型企业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时,免收地方分成部分的行政性收费。

(六)相关部门扶持政策

各级政府部门应在现行资金政策和项目安排上对微型企业给予与其它企业同等的待遇。工信、科技、商务、环保、农业、交通等部门应在各种专项扶持资金、项目资金等政策性扶持资金安排上向微型企业倾斜。微型企业能够纳入的均应纳入,给予安排,并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优先予以扶持。

五、积极为微型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一)加强创业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支持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园建设,鼓励发展各具特色的创业孵化园,努力为微型企业聚集发展搭建平台。加强创业辅导、融资担保、管理咨询、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面向微型企业开展创业指导和综合服务,提高微型企业创业成功率。

(二)鼓励技术创新

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微型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支持微型企业在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技术咨询与转让、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和软件开发、服务外包、网络动漫、广告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发展。促进微型企业与高校合作,支持微型企业进行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三)开展创业培训

积极开展微型企业创业培训,对属于扶持对象的创业者给予创业培训补贴。以提高申请人创业能力为目的,就政策解读、项目选择、担保贷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会计核算、合同签订及风险规避、员工聘用与社会保障、工商税务知识、创业实例分析、创业投资计划制订等内容开展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四)建立定点联系帮扶制度

各级各部门应在分类帮扶的对象中,选取一定数量的微型企业作为部门领导和业务机构负责人定点联系企业,进行重点帮扶。通过深入联系企业,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精神,协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微型企业提供法律法规、政策业务、营销策略理念等方面的服务,增强微型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六、加强对微型企业发展扶持工作的监督管理

(一)严格审核发放扶持资金

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制定严格的扶持资金审查发放规则,组建扶持资金发放评审委员会,严格审查投资者资格条件、投资计划可行性等,评审结果要向社会公开。申请人或其他组织、个人对是否给予扶持的决定有异议的,可向上一级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诉。

(二)加强资本金补助资金管理

资本金补助资金要按照已审定的投资计划书中明确的用途进行支付,主要用作房租费、机器设备购置费、加盟费等,不得交由投资者自由支配,防止套取、抽逃、转移扶持资金的行为。

微型企业应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准则》,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资本金补助列入资本公积核算,其他补贴按规定列入企业收益核算。

(三)定期公开扶持工作情况

资金发放评审委员会要定期公布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受助创业者、企业的基本情况,接受公民、组织对公布信息的查询。

(四)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涉及多项资金的安全,必须加强风险防范。相关部门人员及评审委员在微型企业认定、扶持资金审查等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回避制度,自行回避。要加强监督,依法严肃查处工作人员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行为。

七、加强对微型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一)成立自治区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财政的自治区常务副主席任组长,分管工商的自治区副主席任副组长,有关副秘书长及工商、工信、教育、科技、监察、民政、财政、人力社保、农业、商务、文化、税务、质监、金融、国资、人民银行、移民、残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微型企业发展所涉及的问题,审议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规则、制度,监督全区各地各部门落实发展微型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各市、县人民政府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明确专人、专门机构统筹协调此项工作。

(二)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在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确保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顺利开展。其中,工商部门要会同工信、财政、商务等部门负责指导辖区内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对微型企业发展进行监管;财政部门负责筹措本级专项资金,指导下级财政部门落实财政资金补助政策,加强对财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监管;人力社保部门会同教育、工商等部门,组织开展微型企业创业培训;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承担对微型企业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同时会同所在地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协商解决微型企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落实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税务部门负责税费的征收和优惠政策的执行;金融办加强政策指导,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微型企业的信贷扶持;环保部门要在微型企业中做好节能减排技术和高效节能环保产品(设备)的推广应用,鼓励微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工信、科技等部门要加强微型企业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工作指导力度,促进从事新兴产业的微型企业发展;质监部门要注重对企业树立质量意识的引导,加强对企业规范生产的监管和帮扶;监察部门负责对扶持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农业、文化、国资、移民、民政、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要主动协调牵头部门做好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相关工作。

(三)各市、县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主体责任,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协调财政、税收、金融等有关部门,切实兑现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编制本地区微型企业发展规划,确定各阶段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微型企业发展。

3.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微型企业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其健康发展,防止违法违章行为发生。

4.组织有关部门回访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帮助微型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5.对微型企业在申请专项发展资金、生产经营场所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并支持微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入政府采购项目。

6.在当地现有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旅游经济试验区等园区内设立微型企业孵化园(楼)。在有条件的城区、县(市)为微型企业划出专用场所,吸纳微型企业入驻孵化,为微型企业搭建创业平台。

7.围绕当地重点企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组织微型企业为大中型企业生产提供协作配套,引导和鼓励工业、科技、商贸等大中型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微型企业提供技术、设备、管理、订单的支持和服务,使其在产业链的形成中获得发展机遇。

8.帮助微型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和各项管理制度。引导微型企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保护职工合法权益。

全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本意见的贯彻落实。自治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尽快制定配套文件。各市、县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制定具体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发展微型企业工作。自治区将对各地各有关部门促进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进行督查,具体由自治区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督查室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主题词:经济管理

企业 发展

意见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重庆市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201012]重庆市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秘书处发表时间:2011-1-25 20:15:30点击次数:17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当前,解决就业,关注民生,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10年6月,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将“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解决30万人就业”纳入了十大民生工程。重庆市在全国首开先河,将微型企业从中小企业发展中分离出来,采取资本金直补、税收返还、融资担保、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进行专门扶持,扶持的对象包括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三峡库区移民、残疾人、城乡退役士兵、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九类人员。

一、发展微型企业的重要意义

在国际上,微型企业的发展使更多的贫困人口有机会就业和参与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里根政府大力发展微型企业,解决了经济衰退和就业问题。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对微型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作了专门论述。根据资料显示,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每年新增企业300多万个,90%以上为微型企业。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企业就是由微型企业发展而来的。比如美国的微软,比尔盖茨当初创办的资金只有800美元。因此,无论是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在税收、金融信贷服务、培训等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发展微型企业的重要意义在于:

第一,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经济总量。微型企业虽然每户看起来规模不大,但是数量众多,在欧洲,2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微型企业就占了93%。如果重庆的每户微型企业一年有50万元的销售,6万户微型企业就会增加300亿元销售值,产生6亿元的税收。第二,能够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关资料表明,在拉丁美洲,5人以下微型企业雇工占非农业劳动力的一半,在非洲占三分之二,美国、加拿大微型企业就业人数接近90%,印度占80%,欧洲的微型企业提供了1.22亿个就业岗位。目前,重庆市有200万城镇人口需要就业,每年还有10多万大学毕业生,而城镇每新增就业岗位不到30万个。按照市委作出的本届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每户解决就业5人计算,可解决就业30万人以上。

第三,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失业和贫困是世界上各国都面临的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大隐患。与其办丧事不如办喜事,政府每年安排大量的失业救助救济金,倒不如送资本金办企业,扶持发展微型企业也是解决就业,减少贫困的有效途径。

第四,弥补企业和社会服务缺位。微型企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经营方式灵活,建立在传统生产和现代生产之间、农业和工业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对未被利用的生产要素(比如个人储蓄、剩余劳动力和工业废弃物等)加以开发和利用。微型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增加一部分贫困人口收入的同时,向社会提供了廉价商品和服务,满足了许多低水平消费者的需要,也弥补了现代企业生产以及社会服务的不足。

第五,能够激发民间活力和全民的创业热情。在浙江,“人人想当老板、个个争当老板”,全民创业的热情就特别强烈。重庆出台微型企业扶持政策,有助于改善竞争环境,也必将激发全民的创业热情,掀起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致富运动”。

二、主要扶持措施

大力发展微型企业,是国富转向民富的重要途径。重庆所扶持的微型企业,主要是指雇

工(含投资者)20人以下、创业者投资金额10万元及以下的个人独资、合伙经营和有限责任公司,微型企业属于草根经济,是穷人办的企业。我们的扶持措施主要有三条:

第一,采取“1+3”模式解决微型企业的资本金和融资问题。“1+3”模式包括“投资者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财政补一点”,即财政按照微型企业注册资本金额的30%-50%以内给予创业者资本金补助;“税收返一点”,即以企业实际缴付的所有税收中地方留存部分,以企业注册资本金等额为限,由财政给予补贴;“金融机构贷一点”,即微型企业可在开户银行申请微型企业创业扶持贷款,贷款利率按照按有关规定享受财政贴息。

第二,采取无抵押担保贷款为微型企业在银行融资开辟通道。扶持政策指向的扶持对象为创业者中的弱势群体,通过银行融资时能够供抵押担保的物品非常有限或基本没有。为解决担保问题,市政府指定重庆三峡担保公司为微型企业提供无抵押贷款担保;区县政府指定当地专业担保公司为微型企业提供担保的,由三峡担保公司为各区县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同时规定,微型企业也可以参照《重庆市小额担保贷款办法》向银行贷款,并同样享受财政贴息。

第三,实行政策叠加对微型企业进行扶持。微型企业享受“三个一点”的扶持政策后,还可以享受西部大开发、城乡统筹、两江新区以及国家对特定行业的其他扶持政策。此外,微型企业办理证照、年检、年审等手续,三年内免收所有的行政性收费。

三、工作进展和具体做法

政策的出台,在全国开创了大力扶持微型企业的先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受到老百姓的普遍称赞,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民心工程。同时,扶持政策也激发了群众的创业激情。由于没有成功经验借鉴,今年先试点。首批试点截止9月30日,全市乡镇、街道受理创业申请7263人,已发展微型企业3131户,发放扶持资金9324万元(其中市财政资金8345万元,区县财政配套资金979万元),微型企业共解决就业人员21262人。具体做法有六点:

(一)制定规范微型企业发展的制度框架。发展微型企业是一项创新性和挑战性很强的工作,没有完整配套的现行法律法规。在制定政策过程中,首先,认真研究对接国发3号文件、西部大开发等系列政策;其次,广泛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明确群众需求,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此外,广泛查阅收集国内外涉及微型企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和请教有关专家,形成初稿后,两次召集专家学者进行座谈,征求意见建议。目前,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框架。一是制定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渝府发〔2010〕66号)和配套文件《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管理办法(试行)》(渝办发〔2010〕192号)。二是由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人力社会保障局、市文广新局、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等部门分别联合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微型文化创意产业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微型企业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工作的通知》、《重庆市微型企业创业培训实施细则》、《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信息技术企业的通知》等4个文件,对微型企业的资格认定、创业培训、银行账户的开设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三是部分市级部门单独行文出台了落实扶持措施和具体办法,如市工商局出台《关于做好微型企业登记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在全市设立微型企业创业指导站的通知》、《关于严肃发展微型企业工作纪律的意见》、市环保局制定出台《关于扶持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市质监局出台了《关于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四是各区县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制定了扶持发展的“实施细则”或“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扶持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二)建立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市政府成立由两位副市长任正副组长,20个市级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工商局,由工商局负责牵头工作。目前,围绕服务微型企业发展工作,从申请创业以及兑现扶持政策

等各个环节,市级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协力推进,落实了机构、人员、制度,做到了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管,责任有人担,形成了发展微型企业的一套较为完整的操作规程,工作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20个成员单位明确了联络员,建立了微型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共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市工商局同金融办、市财政、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等部门共同出台了加强微型企业银行账户的规范化管理和对财政扶持资金的监管办法;市工商局同财政、人力社保部门共同对微型企业创业培训进行规范化管理;市质监局制定出台政策为微型生产企业提供免费产品抽查服务;市环保局制定政策对16类微型企业实行环保行政审批豁免制度,开辟绿色通道。市工商局根据微型企业登记管理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依托现有资源,研究制定了微型企业登记管理的具体操作办法和监督管理办法,设计制作了网上工作平台,建立了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网。此外,团市委、市妇联、市商委、市残联等部门也积极支持,发挥各自职能,助推微企发展。

(三)大力营造微型企业的创业氛围。市委、市政府文件出台后,市微企办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努力营造全民创业氛围。市微企办先后撰写了微企发展政策解读、各类专访提纲等新闻稿件数万字;组织了重庆卫视微型企业专题采访、华龙网“华龙会客厅”专题访谈、人民网“重庆视窗”专题访谈、市政府公众信息网专题访谈、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民生专题宣讲、重庆日报微型企业发展专版等宣传策划;接受了市内外十余家主要媒体的采访;开展了微型企业创业指导工作进大学、进园区活动。8月20日,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接受了重庆卫视《重庆论坛》栏目的采访,对重庆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利用在山西等省出差参加的有关座谈会上介绍了重庆的做法。市政府于9月6日在雾都宾馆举办重庆市首批微型企业发照仪式,并召开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座谈会,再次为微型企业发展营造氛围。重庆发展微型企业的各类信息和报道在互联网上达28.4万条,发放宣传资料46万份,同时在朝天门规划展览馆按期完成了微企创业展厅的布展工作。一个政府扶持、全民创业的氛围逐渐形成。通过营造创业氛围,群众的创业激情被点燃,截止目前,全市共接受政策咨询6.7万人次,申请创办微型企业的九类人群达7000多人。

(四)加强微型企业扶持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微型企业“1+3”扶持政策涉及巨额财政资金的使用和众多的扶持对象,为确保将资金计划好、使用好、管理好,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程序上,创业者要经过以下主要环节才能享受到扶持政策:一是创业申请环节。乡镇或街道审查“九类人群”身份并公示,工商所对申请者经营场地实地检查,并对其创业能力等条件进行初审。二是创业培训环节。由培训机构对申请人进行创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工商部门对培训班派出跟班指导员,采用组织部门培训后备干部的方式跟班考察,取消无创业能力和创业意愿者的申请资格,并监督考核培训机构教学质量。三是创业评审环节。由财政、工商、税务、银行、人力社保以及相关部门组成的审核小组对申请人的创业投资计划书和资格进行集中会审。财政扶持资金的多少,根据产业发展扶持重点、重点扶持人群,科学设置财政基本补助金、行业鼓励系数、组织形式修正值、新创业鼓励资金,采取公式S= S1+ S1×N×K+M+R确定财政补助资金。其中S为财政补助金总和,S1为财政基本补助金,N为雇工人数,K为行业鼓励系数,M为组织形式修正值,R为新创业鼓励资金(个体工商户转微型企业不享受此加分)。会审结果,通过互联网、公告栏等方式进行公示。四是注册登记环节。申请人通过创业审核,且投资资金到位后,由微企办向财政部门申请资本金补助。资本金补助资金到位后,企业就可以完成注册登记,享受税收和融资担保等相关扶持政策。五是扶持资金使用环节。微型企业使用财政扶持资金实行资金审查和第三方支付的方式。程序设计在外部监督管理上增加了透明度。制定了严格的扶持资金审查发放程序,“九类人群”的身份审查和扶持资金的审核发放面向社会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其次,在内部监督管理上做到尽职监管,形成合力。依托工商部门职能和体制优

势,通过登记、年检、日常巡查等手段加强微型企业监管,由工商与财政、税务、人力社保和银行等相关部门配合,依法对投资人的资金用途、开业状况、雇员多少、经营情况、关闭注销等实行全过程监管,严厉查处套取、抽逃、转移资金和资产的行为。六是建立了全市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平台。由工商牵头,整合相关部门的信用信息,对微型企业全过程进行综合监管和服务,特别是对恶意骗取扶持资金的,将取消扶持资格,追回财政资金,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确因经营不善注销倒闭的,申请人不能再次申请享受创业扶持政策。同时,我们还将申请人恶意骗取扶持资金和因经营不善注销倒闭的不良信用信息记入企业征信系统或个人征信系统,在银行信贷、行政许可、政策扶持等工作中依法对违规当事人采取禁止或限制措施。七是加强纪律监督。在微型企业发展工作中,工商部门严格执行回避制度,下发专门文件严肃工作纪律。并会同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加强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截留、挤占、滞留、挪用、骗取、套取财政资金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行为。

(五)扶上马送一程确保存活率。针对微型企业创业经验不足,存活率较低的现象,我们主要采取四种办法提高存活率,帮助其发展壮大。一是政府开展免费创业培训。目前共组织微型企业创业培训28期、57个班次、培训创业者3153人。培训以提高创业能力为目的,包括政策解读、项目选择、担保贷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合同签订及风险的规避、员工聘用与社保、工商税务知识、创业实例分析、创业投资计划书制作等内容。二是鼓励各区县工业园区、开发区开设微型企业孵化园。微型企业入驻园区的孵化楼在房租、设施和设备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三是建立创业指导站开展指导帮扶。在全市所有的工商所以及部分大中专学校、园区、街镇成立了1000个微型企业创业指导站,聘请了3000名微型企业创业指导员,下发《关于在全市设立微型企业创业指导站的通知》,明确了指导站的七项职责,指导帮扶微型企业发展。四是开展后期扶持。市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微型企业后续帮扶指导的通知》,明确区县政府是第一责任人,相关部门为责任单位。纵向由各区县政府负责辖区范围内所有微型企业的帮扶指导,横向由各部门负责对本系统所属行业和所涉及的工作对象开办的微型企业进行帮扶指导。工商部门在全系统实行了市局领导、区县局班子成员、工商所长和辖区巡查干部定点联系微型企业制度,制定详细的指导扶持办法,开展微型企业后续帮扶工作。

(六)督促各区县强力推进。各区县高度重视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均成立了常委中的区(县)长任组长,由二至三名副职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采取各种措施,强力推进微企发展工作。永川区提出了准入门槛要低、税赋负担要低、融资成本要低、发展环境要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严的“三低一优一严”的微企发展总体要求。南川区建立区委常委联系微型企业制度,要求每个常委联系1—3家微型企业,指导帮助其发展。綦江县开展了百名人大代表助推发展百户微型企业的活动。南岸区免费为微型企业提供创业孵化场地和办公设备。长寿区努力推动大中型企业为微型企业提供配套订单,扶持微企发展。万州区积极推动三峡服装艺术学校设立微企特色孵化基地。巴南区提出了建立4个微型企业发展基地,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投资担保公司、会员企业帮扶机制、项目收集与信息发布机制、微型企业项目对接机制、代理服务机制、融资服务机制、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商会带动、会员企业带动助推微企发展。有19个区县落实财政配套试点扶持资金共计978.57万元。

微型企业发展刚刚起步,任重道远。我们深信,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重视,微型企业发展一定能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五篇:襄阳市关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襄阳政办发[2012]16号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转发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支持农村经济

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关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2012年2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党代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四个襄阳”,推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促进襄阳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结合襄阳农村、农民、农业发展实际,现就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准入扶农,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主体

1、放宽名称登记。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涉农经营户,允许单独使用市辖区域的行政区划,允许名称中使用阿拉伯数字;对已注销的个体户名称,取消自注销之日起三年后方可再次申请使用的规定,从注销之日起即可再次申请使用。

2、放宽注册登记。对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承包开发荒山、荒地、荒滩和退耕还林、还草,从事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的,可自愿办理工商登记,家庭式种植业、养殖业经营户可自愿工商登记。

对农村从事商业零售、修理服务、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前置许可行业外,可免费工商登记。

3、放宽出资登记。对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经营者,允许以与生产经营相关的苗木、牲畜经评估作价后出资。对以农业技术出资的,技术出资可达注册资本的70%。

4、放宽经营场所登记。允许有固定场所的个体户和各类企业,在农村开展除前置许可行业外的可流动销售活动和修理服务,办理营业执照时,可在经营场所项目同时标注固定经营场所和流动区域。

5、放宽粮食经营。对年收购量低于50吨的个体工商户,在农村从事粮食销售、储存、运输、加工等经营活动的,登记注册时不再提交粮食收购许可证。

6、拓宽农资经营渠道。鼓励供销合作社、大型农资企业、农业“三站”等开展农资连锁经营。允许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利用网点从事连锁配送、经营等涉农服务。

7、实行筹建登记。对国家支持鼓励的涉农生产经营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对建设周期长,在筹建过程中方可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涉及环保、节能项目除外),可进行筹建登记,经营范围核定为:XX项目的筹建,核发有效期为一年的营业执照。

8、实行试营业。对返乡农民工、农民工、农村退役士兵、两劳释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前置许可行业外,允许试营业六个月,试营业期内不办理营业执照,试营业期满继续经营的,按规定办理相关证照。

9、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单位、涉农龙头企业、农村种养大户、农村个体工商户、农村经纪人等申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对申请办理注册登记的,不限注册资本,免于提交验资报告、免于检验、免交注册登记费用,对违反工商法规的行为,责令改正,免于处罚。

10、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依托地方优势产业,按照市场需求,大力培育农村市场经纪人,实行备案管理。不限制农村经纪人的经营范围,既可以从事居间和行纪,又可直接从事农产品购销。

二、商标兴农,着力提高农业企业市场化能力

11、实行“一所一品”。注重培育农产品商标,以县市局或者基层工商所为单位,建立地理标志和农产品驰名商标培育联系点,制定地理标志和农产品驰名商标发展计划,大力培育涉农商标,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效。每个农村工商所每年至少要引导申报注册5件以上涉农商标。

12、建立名商标梯次培育计划。突出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的原则,依次确定市知名商标、省著名商标、驰名商标的重点培育目标,建立商标梯次发展模式,并实现局领导负责的“一对一”服务责任制。

13、指导农业及农产品附属产业发展商标。对农业企业(产品)及其延伸企业(产品)、深加工企业(产品)进行调查摸底,帮助制定商标发展计划,抓住重点企业和产品,实施商标发展“一条龙”服务,组织申报、注册一批“农”字头系列商标和保护性商标。

14、突破性发展农产品重点商标。进一步引导、帮助做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的培育和申请注册工作。积极指导、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专业大户品牌经营,推广“公司+商标+农户(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扶持培育一批“名、特、优、新、稀”地理标志商标,帮助其申请注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重挖掘本地“老”字号商标和具有地域人文特色、历史渊源的商标。每个县(市)区局每年至少要组织申报地理标志商标2件以上,并争取实现集体商标、证明商标“零”的突破。

15、强化涉农商标及其资源保护。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市场实施重点监控,对侵犯农产品商标、地理标志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实施严厉打击,对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大的侵权案件将及时曝光。及时引导市场主体(组织)防止、制止商标恶意抢注,保护区域商标资源,维护好商标资源权益人(潜在权益人)的正当权益。

16、强化农产品商标综合运用。有针对性组织金融、评估等部门,启动农产品商标评估、质押、融资业务,共同开发名商标、重点商标的市场价值和潜在效益,促进商标的资本化运作,真正把农业商标的“知识产权”转化为农业“资本产权”。

三、合同帮农,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17、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依托龙头企业,大力推行由公司牵头、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的“公司+农户”模式;在特色产业的主产区,推行由龙头公司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依托中介流通组织,推行由经销公司、经纪人、客商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的“公司+经纪人+农户”模式;依托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牵线搭桥,推行“公司+协会+农户”模式。

18、引导和支持农超对接。以大型超市(集贸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依托,在市区选择10家,县(市)选择1家,搭建农超对接平台,指导农户和商家签订协议,构建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

19、推广使用合同示范文本。对辐射面较广的重点涉农经营活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与行业

主管部门联合制定专业合同示范文本,并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推广使用,规范合同行为,避免出现合同纠纷,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县(市)区工商局对辖区重点涉农企业合同示范文本使用率要达到90%以上。

20、服务涉农主体融资解困。允许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将现有的以及将有的生产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进行动产抵押登记,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瓶颈,推动涉农主体动产资本化运作。

21、建立涉农合同格式条款备案机制。各县(市)区局对于本辖区涉农企业、中间组织提供的涉农合同采用格式条款(合同订单)的,实行备案管理。县(市)区工商局对辖区涉农合同格式条款备案率要达到100%。

22、建立涉农合同订单审查制度。每个基层工商所确定专人,负责辖区涉农合同订单的审查,规范经营活动中的合同行为。对龙头涉农企业的合同签订、履行,派专人全程跟踪服务,减少或避免因合同条款不完善导致的合同纠纷。

23、建立涉农合同争议调解制度。以基层工商所为单位,结合涉农合同争议的特点,建立和完善涉农合同争议调解程序,及时、便捷、高效地解决涉农合同争议,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24、建立涉农合同专项检查制度。结合春耕、夏种、秋播三个时段,在全市开展农业订单合同签约和履约情况专项检查,对设置陷阱、加大违约责任、骗取保证金等利用涉农合同进行欺诈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确保农民合同权益不受侵害。

25、建立涉农合同案件查办制度。对利用涉农合同侵害当事人权益的违法行为,做到快查、快办、快结。对跨区域的涉农合同案件需协查的,及时上报市局协调查处。对社会影响较大的涉农合同欺诈案件,在查处的同时,通过媒体及时公布信息,提高涉农主体的防范意识。

26、培育和发展一批“守合同重信用”涉农企业,定期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涉农企业申报活动,对“守合同重信用”涉农企业在媒体和红盾信息网上进行公示,扩大其知名度,提高其信誉度。

四、维权护农,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7、强化农资市场的日常监管。加强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及零配件等农资市场的监管,对农资生产、销售相对集中的地区及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集散地,按照市场巡查痕迹化监管要求,实行零距离监管,做好监管痕迹记录。

28、加强农资商品的质量监测工作。结合“红盾护农”行动,在春耕、夏种、秋播等时段,开展农资质量监测;在重点农资集散地和农资市场,对不同农资品种实行产品质量定期检测;对群众反映较多、问题突出的市场、经营户实施重点监测。对农资质量监测结果和处理意见,及时在媒体进行公示,定期和不定期发布农资市场预警信息,确保上市农资商品质量。

29、加大对农资广告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和农机具广告的监管力度,从严查处发布国家禁止生产、销售的农资商品广告的违法行为,强化对农资广告发布环节的监管,防止虚假违法广告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向农村传播,加大对虚假违法农资广告的整治力度。

30、实行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对群众反映强烈、造成重大农业生产事故、涉及面广的制售假劣农资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加强跟踪指导,协调有关地方和部门联合查处,及时解决案件查处中存在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

31、完善农资监管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农资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规范》,督促和帮助农资经营户建立健全进销货台帐制度、“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度、种子留样备查公示制度、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制度、不合格农资商品退市召回制度,实现农资商品的可追溯管理。

32、实行农资经营户信用分类监管。根据农资市场主体资格、商业信用、合同履约率、经营行为、消费者投诉等相关信息,结合农资质量监督抽检结果,建立农资经营户信用档案,实施信用分类监管。

33、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网络作用,对投诉做到“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同时,在乡镇、村组设立消费者维权工作站,对涉农投诉举报和纠纷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有效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主题词:工商 农村经济意见 通知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年2月20日印发

下载襄阳市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襄阳市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襄阳市优秀教师

    评选襄阳市优秀教师材料 襄阳市樊城区牛首中心小学张玲(一)基本情况 张玲,女,汉族,现年34岁。湖北襄阳人,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1998年9月参加工作,是樊城区牛首中心小学一名普通的......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意见1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问题及建议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和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

    2010襄阳市人大报告

    关于襄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201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襄阳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年政府工作报告 次会议上 2011年3月29日在襄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代市长 别必雄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与《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襄阳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2013修订)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襄阳市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30号 【发布日期】2013-08-20 【生效日期】2013-08-20 【失效日期】2018-08-19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

    襄阳市2017、2018中考作文题

    襄阳市2017-2018中考语文作文试题 飞天神鹰 整理 2017年襄阳市中考语文作文题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现代生活,密码与我们紧紧相随。微信、QQ登录,电脑开机、自......

    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

    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 襄阳政发【2011】3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

    微型企业政策

    微型企业界定在投资注册资本在10万元以下,投资者在20人以下“九类人群”分别是指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农转非”人员、三峡库区移民、残疾人、城乡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