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襄阳市优秀教师
评选襄阳市优秀教师材料
襄阳市樊城区牛首中心小学
张玲
(一)基本情况
张玲,女,汉族,现年34岁。湖北襄阳人,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1998年9月参加工作,是樊城区牛首中心小学一名普通的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小学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成绩卓著,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在教学中,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在教中研,研中改,努力把课改中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中,形成了“趣、实、活、新”的教学风格,曾多次受到学校及上级表彰。
自参教以来,发表的论文《以人为本
树立教育民主思想》荣获国家级一等奖;《新课程下学生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发挥积极主动性》荣获省级一等奖;《使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荣获市级二等奖;《让电教为课堂插上翅膀》荣获市级叁等奖;
2002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被评为“区级优秀教师”。
2009年被评为 “区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以及镇级“十佳师德标兵”。2010年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以及在“国培计划――‘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中,被评为“优秀指导管理教师”;
2011年在教育部“国培计划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以及镇级“十佳教学能手”。
2011年和2012年被评为区级“学生、家长眼中的好老师”;镇级“十佳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二)事迹材料
无悔青春
与爱同行
樊城区牛首中心小学
张玲
“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出美丽的火花;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到辉煌壮丽的成年。”这就是 1 我——一名普通教师的格言。正是在这条格言的指引下,我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满了勤奋、谦逊、严谨、求实„„
我知道选择了教师,就等于选择了奉献。记得在2010年的五月份我和樊城区的另外四位老师,代表襄阳市以辅导教师的身份奔赴北京参加了“2010年知行中国班主任培训”,六月我带领着100名班主任开始了远程培训,历时半年,我和全体学员通过努力学习,圆满的完成了学习任务。由于工作出色,成绩显著我在“国培计划――‘知行中国’小学班主任教师培训项目中,被评为“优秀指导管理教师”。出于领导对我的信任,就在2011年的二月底,我再次接到了樊城区继教中心的通知,派我前往武汉又以辅导教师的身份参加了“国培计划——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的培训。学习归来,我带领着樊城区90名心理健康班的学员老师们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远程培训。就这一个月的培训成绩而言,效果显著,每名教师受益颇多,特别是学习结束,我班的学员都顺利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并且每位老师的成绩都是满分。又一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并在教育部“国培计划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湖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中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可在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我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汗水啊——在培训的日子里,为了不影响教学,晚上我坐在电脑前辅导老师们学习,编辑班级简报,发帖跟帖,改作业······每晚工作到十二点多甚至凌晨。白天还要强打起精神给孩子们上课,辅导差生······班级的工作一点儿也没落下。
作为一名寄宿制小学的班主任,为了孩子们,我支起了小锅小灶,吃住在学校,可自己的儿子却一直由他爷爷奶奶带着。我知道,对于儿子我是一位不称职的母亲,但对于教育事业的付出我无怨无悔。就在今年春节过后,我有幸踏上了樊城课改的列车。但更有幸的是在这次课改中能够有机会在六所课改试点学校之一的“二十中小学部”挂职学习。把每次学习的新的课改理念带回到我校,和我校的老师们一起分享,并带头讲示范课,研讨课,以此达到共同进步。课改半年来,对于我来说,每次学习都有很大的促进,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课改的魅力所在——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学习的乐园。从而让我更加坚定要把我的热血洒在课改这条路上,把我的青春奉献给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
现在,我在课堂上非常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动态信息交 2 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新教材真正体现了这次课改的精神,学习过程与后果并重,同学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因此课堂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教学场景,课前,我们忙于收集资料,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我认为课改让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们学得主动了,大胆了。就连原来从不发言的吕绮同学,现在也爱展示了。孩子们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变得主动而灵活,大家都抢着发言。学习由苦变乐,师生互动,学生间的互动变成了课堂上的主旋律。记得我在上《尊严》一文时。这一堂课赢得了许多听课老师的赞叹。我们查找了大量的资料,了解石油大王哈默,孩子们踊跃发言,还表演了哈默给镇长捶背的样子和哈默与镇长的对话。孩子们还讲了几个关于尊严的小故事。他们精彩的小故事和发言把这堂课推向高潮。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课改的力量!课改主要体现在: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合作探究、产生新疑。它让同学们对学习更有兴趣,发言更积极。没有了“满堂灌”、“填鸭子”的教学方式,同学们在课堂上大显风采,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习热情高涨,使学习成为充满乐趣的事。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同学们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孩子们才能无拘无束的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课堂才能焕发无限的生命力,同学们思维活跃,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作为课改背景下的一名新教师,我不仅用新的课程理念去打造高效课堂,还善于解决学生的问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在班上经常有一些调皮捣蛋,喜欢恶作剧的孩子。他们没有朋友,我行我素。那天,我刚进教室就被一群学生围住,状告李保进的恶劣行为:每次吃完饭后便胁迫李嘉欣同学为他洗饭钵;龚傲怡书包里装的三瓶牛奶被李保进用脚跌破了,牛奶流了一书包;万先锋的脸也被他抓破了………..上课铃声响起,我示意让孩子们停止控诉,便进入了授课环节,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我的做法很不满意。授课完毕,我本想让李保进到讲台前来狠狠地批评一顿,可是这样一来,他就会成为全班的焦点,既影响了全班孩子的学习,又伤害了他的自尊心。毕竟,他只是个十来岁的孩子。于是,我悄悄走近他,压低 3 声音让他出来。
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我们开始了面对面的交流。经过了上课的缓冲,我已经变得心态平和了,尽量用温柔的声音询问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他很配合,详实以告,然后带着不以为然的表情瞪着我。我在内心告诫自己“冲动是魔鬼”,千万别上当,依然一团和气地问他;“你是不是觉得这样做很了不起?”他迟疑地看着我,不作声。“告诉老师,当你做这些事时是怎么想的?”“什么都没想就做了。”他回答道。“好,那你再告诉老师,在咱们班上你有没有好朋友?”他低头想了一会儿吞吞吐吐地说:“我有一个最好的朋友。”“能不能告诉老师他是谁呢?”“王永久。”“你确定吗?老师把王永久叫出来求证一下好吗?”“行!”
为了不打击李保进仅存的那点自信,我悄悄地在王永久的耳边问他最要好的朋友是谁?王永久也向我接连说了三四个好朋友的名字,可就是没有李保进。我让王永久回教室,期间我认真地观察了李保进的表情,发现他的眼神充满了期待。
我不忍看他那失望的眼神,不想把结果告诉他。可是,我又觉得不能放弃良好的教育机会:正是因为他也需要友情的滋润,所以应在给他打击的同时,帮他解决如何才能交到朋友的问题。
我硬着心肠说出了令他失望的结果,告诉他王永久的好朋友倒是有三四个,可就是没有他。此时,他的眼神变得黯淡了,自言自语地说:“他就坐在我的身后,我可一直把他当作我最好的朋友呀。”“那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他没把你当朋友?你以为做的这些事大家会喜欢吗?”“不喜欢。”接着,我又不失良机地说道:“这就是同学们不喜欢你的原因。李保进,一个人没有朋友,就像生活里没有阳光。不过没关系,老师可以看出你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孩子,老师相信你,并愿意做你的第一个朋友。”他抬头看着我,眼里竟然充满了泪花。我分明感受了他和我的心越来越贴近了。
此后,李保进一改往日的形象,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和同学们也能够和睦相处了。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勤奋好学,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团结友爱的好学生了。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可能因为家庭,社会,学校中的不和谐音符的影响,造就了他们在性格上,习惯上的小缺陷,为人师者 4 如果能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爱心,做到不抛弃不放弃,就一定能把那些徘徊在边缘的问题学生引领到正确的人生轨迹中,让他们走的从容、稳健、快乐!
我自豪,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有机会奉献自己的知识和才华,为她付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教育这片沃土上默默耕耘,是我无悔的选择。我将会用自己的一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教育事业的蓝天!
第二篇:2010襄阳市人大报告
关于襄阳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201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1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抢抓经济整体回暖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双千双百工程‛,加快扩张经济规模,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支撑因素持续向好,自主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呈现‚高开高走‛态势。具体情况如下:
(一)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8.2%,外贸出口总额增长68.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6%以内,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91%,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1.9%,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1.91%和22.3%。除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外,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计划目标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见附表1)。
(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1、经济发展速度持续较快。宏观经济高位运行,地区生产总值连续四个季度稳定保持15%以上的增幅,分别达到15.9%、15.8%、15.3%和16.2%,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38.3亿元,增幅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34.7亿元、798.2亿元和505.4亿元,分别增长5.3%、20.9%和14.6%。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55家,净增24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681.37亿元,增长26.3%,增幅高于全省2.7个百分点,总量和增幅分别名列全省第三和第二位;汽车、纺织、食品、医药化工、建材冶金、信息产业等支柱产业产值增幅都在36%以上,最快的建材冶金产业增长95.1%;工业品产销率达到97.7%,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粮食连续7年丰收增产,粮食总产达到91.88亿斤,增产5.24亿斤,增长6%;畜牧水产养殖业发展步伐加快,生猪、牛、羊、家禽出栏(出笼)分别达到555.49万头、48.72万头、136.13万只和7995.18
万只,分别增长2.3%、14.9%、15.6%和10.2%;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69.92万吨、22.59万吨和17.37万吨,分别增长6.7%、11.3%和7.1%。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全市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0亿元,增长41.2%;完成税收总额71.8亿元,增长38.3%;完成投资414.92亿元,增长41.3%。12家县域开发区中,老河口、宜城、枣阳、樊城4个开发区率先实现‚百亿级园区‛目标。湖北襄阳汽车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使我市成为全省除武汉外唯一拥有两家国牌开发区的城市。旅游业快速发展,景区建设积极推进,宣传促销力度加大,接待能力提高,知名度提升,客源地增多,全年接待游客1397.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91亿元,分别增长40.7%和40.9%。
2、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工业运行效益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49.61亿元,增长62.4%;实现利润118.41亿元,增长92.3%;实现税金70.24亿元,增长31.9%。财政收入大幅提升,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1.01亿元,增长37.8%,增幅高于全省13.7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4.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37.71亿元,增长40.1%,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73.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3元,增长11.6%,其中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14756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65元,增长17%,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节能减排取得进展,初步测算全市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1.9%,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2.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91%;一批污水处理设施相继开工和投入使用,汉江水质全面改善,关闭小造纸、小水泥、粘土砖以及淘汰落后产能等取得新进展,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3、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继续增强。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5.32亿元,增长45.3%,增幅高于全省13.7个百分点,一个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突破600亿元、700亿元和800亿元大关,超额完成跨越式发展规划提出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两年翻番‛的奋斗目标。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2.99亿元,增长44.8%,投资额和增幅均列全省第三位。第一产业投资较快增长,完成投资18.69亿元,增长17.6%;第二、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分别完成投资434.19亿元和300.1亿元,增长41.9%和66.9%。施工项目稳步增加,达到2769个,增长30.2%;资金到位情况良好,民间投资进一步加快。城乡消费持续旺盛,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1.24亿元,增长28.2%,增幅高于全省9.2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分别实现零售额508.86亿元和62.37亿元,增长28.3%和26.9%。外贸出口加快发展,全市出口5.54亿美元,增长68.2%;利用外资从10月份以来
扭转下降态势,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26亿美元,增长30%。鄂西圈建设取得成效,襄阳市鄂西圈‚一总三案‛规划获省鄂西圈办批复,全面完成环‚一江两山‛交通沿线生态景观工程一期工程,将古隆中、卧龙温泉、黄家湾等景区进行资源整合,打捆策划古隆中景区配套建设项目,并争取省鄂西圈专项资金1000万元;引进旅游市场主体所实施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均取得新进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年新增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1家国家级、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建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国家级、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分别达到2家和20家,按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4家,24家企业列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重点培育,我市被批准为‚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
4、经济发展要素支撑持续有力。信贷投入有力度,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294.12亿元,比年初增加239.86亿元,增长23%;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688.25亿元,比年初增加163.68亿元,增长32.8%,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增幅。直接融资取得新突破,元月份,回天、台基两家企业先后成功发行股票,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交易,分别募集资金5.7亿元和5.8亿元;8月份,际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功上市,募集资金在我市直接投资12.96亿元;骆驼集团申请材料已得到中国证监会正式受理,博亚机械等
12家企业已进入上市辅导程序;6月份,我市首支企业债券——10襄投债成功发行,募集资金10亿元,填补了我市运用企业债券融资工具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空白。社会用电较快增长,全社会用电量97.41亿千瓦时,增长19.4%;其中工业用电量72.47亿千瓦时,增长20.6%。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市133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0亿元,增长45%,其中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等51个项目竣工投产,发挥效益;建立和完善了分级分类的项目库,收集整理‚十二五‛重点项目3239个,总投资1.9万亿元;一大批能源、交通、农业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招商引资取得积极成果,全市新注册项目486个,合同投资总额749.59亿元;新开工项目540个,投资总额760亿元。招商引资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由2009年的29.7%提高到2010年的35%。
5、经济发展促进了民生改善。就业形势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9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4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6%以内。社会保障得到加强,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含居民医保)、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3.7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2%;368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全市10个县(市)区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统筹地区全面推行门诊统筹,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均有较大提高。社会救
助扎实开展,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对象15.8万人,五保供养2.5万人;城市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低保对象15.2万人,保障水平有较大提高。优先发展教育取得积极进展,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高考上线率90.1%,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65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朝着均等化稳步推进。文化事业不断繁荣,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8‰。
6、经济社会发展保证了‚十一五‛规划圆满收官。2010年同2005年相比,我市地区生产总值从601.5亿元增加到1538.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0407元增加到26024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61.91亿元增加到681.37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18.4亿元增加到51.0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156.62亿元增加到835.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41.21亿元增加到571.24亿元,外贸出口从1.44亿美元增加到5.54亿美元,直接利用外资从0.36亿美元增加到2.72亿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191元增加到6365元,主要指标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见附表1)。经过5年的奋斗,全市综合实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总之,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骄人成绩,使得‚十一五‛成为我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社会事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还是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成效最大的时期之一,更是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为‚十二五‛取得‚开门红‛和顺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只占全省的9.73%,离15%的基本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城市的聚集力、带动力和辐射力还不够强。二是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还比较艰巨,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够,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支柱,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三是经济发展动力还不足,招商引资缺乏影响大、带动力强的龙头项目,投资项目偏少,尤其是缺少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四是一些民生问题解决还不够,社会保障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三、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措施建议 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全市经济形势作出了全面的、科学的、准确的判断,认为机遇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可以争取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确定今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省委工作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扩总量、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增强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以上;外贸出口总额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各类约束性目标以省下达任务为准。
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抓住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切实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千方百计扩张投资规模。投资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主导力量。我市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内生型经济形态,决定了加大投资仍是我市当
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变、惠民生的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手段,必须牢牢抓住投资这个‚牛鼻子‛,努力做到‚三个不减‛,即争取中央投资的份额不减,策划推进重点项目的力度不减,保持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不减。必须花大气力、千方百计完成今年的投资目标,增强发展的动力。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全市确定了166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计划投资416.3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43个(见附表2)。要改进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对重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开展投资完成情况考核,强化用地和金融服务,实行重大项目‚四大家‛领导包保责任制,加大重点项目调度力度,确保项目开工建设和顺利实施,完成投资计划。二是积极争取上级投资。要积极地、主动地与国家、省主管部门联系沟通,瞄准国家投资重点,踩准申报节点,超前谋划,提前策划,组织好项目和投资计划的编制、申报等工作,对已申报的项目,继续搞好跟踪汇报,争取更多的项目挤进中央和省专项和计划,做到争取投资不掉队、项目不断档、资金占比不减少。三是认真组织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新建、续建中央省投资项目实施步伐,尽早竣工,形成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加强项目稽察,积极配合国家省做好扩内需新增投资项目全面落实的监督检查,对市本级政府投资开展经常性稽察,开展工程建筑领域突出问题治理,确保政府投资专
款专用,不断提高使用效益。四是加强重大项目策划和项目库建设。围绕省‚两圈一带‛、‚一主两副‛战略和决策的实施,策划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和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汉江流域中下游综合开发,策划汉江梯级渠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堤防河道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一批重大项目;发挥襄阳新兴产业比较优势,策划一批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项目;结合国家、省市‚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策划一批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农田水利、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中小流域治理、社会发展和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项目。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加大项目策划深度,争取尽可能多的项目达到能够申报的程度,充实我市项目库,为招商引资、争取中央省投资提供充足的项目源,真正做到实施一批,建成一批,储备一批,策划一批。五是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转变招商观念,改变策略,提升档次,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行业前20强以及国内知名企业、上市公司,主动与央企对接,引进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基地型、总部型的好项目、大项目;发挥我市新兴产业比较优势和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等国牌优势,引进位居产业核心地位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开展‚飞地招商‛,争取沿海发达地区在我市建立整条产业链的‚飞地经济区‛;建立健全招商项目评审机制,积极引导项目向开发区和园区聚集,鼓励
中小项目向建成的工业地产或标准厂房集中,提高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六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活动,发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网的作用,探索完善多样化的抵押担保方式,巩固推广农村信贷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协调和引导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向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和‚三农‛倾斜。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公益事业和新兴服务业。
(二)超常规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加快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化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着力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纺织、食品、医药化工、能源、建材冶金、信息等支柱产业。做强军民结合产业,抓紧研究编制军民结合产业化基地建设总体规划,把襄阳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军民结合产业化基地。着力培育产业集群,重点抓好汽车、农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的培育,不断提高产业集群的实力和水平。组织实施企业成长工程,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工程,加快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尽快成长。加大列入国家老工业基地城市规划争取力度,积极谋划和实施一批工业发展项目,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重点推进A08轻型客车、3611汽车零部件制造、江山军民结合工业园专用车等105个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积极推
进开发区建设,充分发挥高新区、经开区双‚国牌‛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快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为企业入驻和发展创造条件;推动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托管,拓展发展空间;抓紧编制开发区产业规划,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突出发展特色;支持市县开发区(园区)继续实施‚满园‛工程,提高全市招商引资整体成效;积极引导和督导开发区开展环境评价工作;重点推进深圳工业园(襄阳)、航空航天工业园、光彩(高新)工业园、中国光彩事业襄阳工业园、保康磷化工业园、东湖高新工业园、襄轴集团工业园、同济堂产业园、中航集团航空产业基地等园区项目建设。抓好工业经济运行调节,加强生产要素的协调调度,搞好供需衔接,强化需求管理,提升应急调度能力,努力破解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确保煤电油气运、重要物资和原材料供应。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一百三千‛工程(即百亿斤粮食、千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千万头家畜、千亿元林产业),做精做优做强现代农业,加快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发展的步伐。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精心打造农产品品牌。加强粮棉油、特色农产品、蔬菜等基地和畜牧水产大县建设,积极推进粮食增产工程核心县(市)区项目和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畜牧养殖标准化和水产健康养殖。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小流域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安全饮水、农村公路、农网升级改造等项目建设,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
(四)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和中介服务业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提升以旅游休闲、商贸流通、社区服务等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功能性载体、特色街区和现代市场群建设。大力推进鄂西圈建设,带动旅游休闲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推进古隆中—鱼梁洲景区、岘山森林公园、普陀堰生态园、凤凰山水温泉度假村、黄家湾景区、南漳古山寨和保康九路寨开发等旅游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交通优势,构建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口岸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和农村物流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体系,推动发展多式联运和转运、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第三方物流等新型业态。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大力发展电子配送、网上交易等新型消费业态,积极拓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家庭劳动社会化等服务型消费,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努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积极开展‚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活动,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重点推进襄阳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光彩国际物流
产业园、四季青农贸城、中百集团物流配送中心及中百仓储襄阳区域总部项目、余家湖港煤炭物流园区等项目建设。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及时跟踪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材料受理后的进展情况,加大对上市后备企业的服务力度,积极推进新兴联、博亚、华中药业、襄大农牧、长源东谷、大力工控、万州电器等重点企业的改制和上市指导工作,帮助重点企业解决推进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好协调服务。加快中小企业集合债和二期襄投企业债发行进度。加快高新区企业进入‚新三板‛步伐。突破性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加快土地流转速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选择一批重点乡镇,开展城市化建设的制度创新,增强中心城镇的发展活力和辐射带动力;积极开展鄂北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继续巩固和提高医保扩面成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大力培育外贸增长点,扩大外贸出口。抓好机电、化工、纺织品、农产品等出口基地建设,扶持一批具有出口潜力的企业,培育壮大外贸出口经营主体,发展自主品牌产
品,不断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拓展我市经济发展空间。全力提升利用外资水平,鼓励外商向汽车、高科技、新能源、医药化工、环保、农业产业化等大项目投资,吸引外商参与金融、物流等领域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成功率。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和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争取城市交通项目早日通过世行评估、引丹灌区贷款建设小水电项目早日签约。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进一步加快口岸建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六)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新兴产业基础,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新兴产业,占领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促进襄阳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按照布局科学合理、产业相对集聚的原则,大力推进航空航天工业园、高新区医药产业园、新能源汽车工业园、襄城伺服技术产业园等一批新兴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湖北制药扩能改造、天津金耀襄阳制剂生产基地、襄阳国际光子技术创新园、珠江数控、高迪数码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新兴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银行贷款、风险投资投向新兴产业,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二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以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建立工程技术实验
室、博士后工作站;加快企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推动襄阳轴承检测中心、动力电池检测中心、纺织检测中心等公共技术中心建设步伐;继续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和引导更多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探索构建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三是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对各县市区进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落实奖惩措施,加大问责力度;加快推进实施燃煤锅炉改造、电机节能、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全面推广节能空调、节能汽车、节能电机,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继续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严格执行高能耗企业节能目标考核,重点用能单位执行能耗限额标准及差别电价制度;继续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加快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进行改造提升。重点抓好襄阳轴承智能电机及控制节能、华中药业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等22个在建节能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一批减排工程和项目。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推动谷城再生资源园区、宜城大雁循环经济园区、谷城循环经济试点县等循环经济示范区和试点县建设;加快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积极推进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置和综合利用。重点抓好东风康明斯万台发动机再制造、金洋废铅酸电池低温连续熔炼等7个循环经济项目建设。五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
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加强清洁发展机制(CDM)合作能力建设,筹划和争取一批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加大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维护,推进‚两型‛社会建设。重点抓好太平店污水处理厂、恩菲垃圾发电等9个在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鱼梁洲污泥处置工程、襄城截污干管项目等6个拟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荒山造林等工程。
(七)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进一步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加强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普通高中优质化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进一步加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集中财力支持一批县级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村卫生室发展,加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建立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支持新博物馆、农家书屋、社区流动图书站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建设。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
险制度,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社会救助和灾害应急救助体系,解决好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八)加快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的政策机遇,进一步优化城乡布局、提升服务功能、增强综合实力,加速城乡融合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形成以城带乡、城乡共荣的新局面。一是打造‚一主两副、一个花园‛的现代城市框架。‚一主‛,即襄阳中心城区,科学谋划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品位,积极支持宜城、南漳融入主城区,建立快速交通通道与中心城区连为一体,着力构建‚一江两河两山、一洲四城‛(汉江,唐白河、小清河,岘山、鹿门山;鱼梁洲,襄城、樊城、襄州、东津)的中心城区发展新格局。进一步配套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城市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休闲等服务功能,逐步把襄阳建成经济繁荣、产业发达,功能完善、服务配套,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宜业宜居、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现代化特大城市。‚两副‛:支持枣阳市城区加快发展,支持老河口市城区和谷城县城关镇相向组团发展,逐步建成襄阳的两个副中心城市,成为引领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发展的区域性有影响的中等城市。‚一花园‛:支持保康县城关镇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建成襄阳的生
态花园城市。二是加快发展特色城镇和小城市。大力鼓励发展经济强镇、旅游名镇、商贸重镇等特色城镇,鼓励吴店镇、兴隆镇、小河镇、仙人渡镇、孟楼镇、武安镇、马桥镇、石花镇、双沟镇、卧龙镇、尹集乡、太平店镇发展成为小城市,发挥其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和带动区域城镇化进程。创新推进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帮助进城落户的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成为有职业的新市民。三是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加强村镇和农村社区规划和建设,引导农民向新的生活居住模式转变。对城郊村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延伸和引入城市社区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对中心村和经济发达村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居住配套服务功能,吸引人口聚集,逐步建成农村新型社区。加快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积极推进襄南新农村示范区、鄂北岗地新农村示范区、石花新农村示范区建设,‚三条线‛(汉江沿线、铁路沿线和国道、省道沿线)新农村建设,以‚口子镇‛、乡镇政府所在集镇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内外环线,麻竹高速(宜城至保康段)、保宜高速(襄阳段)、老宜高速(老河口至谷城段)、谷城至竹溪高速(襄阳段)、以及207、316国道和305省道改线等重大交通项目;配合做好高铁项目征地拆迁服务工作;积极建设一批城
区森林生态、防汛排涝、汉江水资源整治、城区交通、供水及天然气、城市保护与维护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今年是‚十二五‛的起始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实现‚十二五‛的开门红,对于实现‚十二五‛时期‚全市GDP在‘四年翻番’的基础上再翻一番‛的目标至关重要。因此,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扣主题主线,努力开拓创新,勤勤恳恳工作,扎扎实实创业,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推动襄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襄阳市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年政府工作报告
次会议上
2011年3月29日在襄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
代市长 别必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与《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的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我市“九五”以来发展最好最快、人民受益最多的时期。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综合实力,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图强,全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地区生产总值、高新区工业产值、县域工业产值和汽车工业产值相继突破千亿元大关。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538.3亿元,是2005年的2.59倍,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14.3%,高于“十五”时期2.3个百分点,占全省的比重由“十五”末的9%提高到9.73%。县域经济规模加速扩张,占全市的比重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增长。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188.65亿元,是2005年的7.3倍。地方财政总收入141.56亿元,是2005年的2.57倍;一般预算收入51.01亿元,是 2005年的2.77倍,年均增长22.6%,高于“十五”期间11.6个百分点。
(二)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明显改善。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20.6 :41.8:37.6调整为15.2:51.9:32.9。
新型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1.3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27.3%提高到44.3%。主导产业发展呈现“一千五百”新格局,汽车工业产值跃上千亿新台阶,食品、纺织、医药化工、建材冶金、电子信息五大产业相继成为百亿产业。我市被国家工信部命名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新增108家,达到160家;201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662亿元,是2005年的3.59倍。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生产连续7年增产丰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3%提高到43%;林业保护和开发力度加大,生态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服务业加速提档升级。商贸、物流市场主体快速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工程深入实施,各项促进消费政策全面落实,沃尔玛、鄂武商、万达集团、银泰百货、苏宁电器等一批商业巨头相继入住,有力促进了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全省家政服务业试点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实施“旅游活市”战略初显成效,一批旅游项目开工建设,旅游收入快速增长。外贸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出口额年均分别增长18.8%和31%,高于“十五”时期7.7和7.6个百分点。
(三)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五年累计新增注册招商项目 2343个,总投资2683.35亿元,东风公司、中航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兵器工业集团、兵装工业集团、新兴际华集团、新日电动车公司等一大批知名企业集聚我市;风神襄樊汽车公司天籁轿车扩能项目、骆驼集团新型密闭蓄电池生产线、崔家营航电枢纽等16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我市还与3个外国城市结为友好城市,与45个省直厅局开展战略合作。卓有成效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拉动投资强劲增长,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1.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89倍;年均增长39.8%,高于“十五”时期26个百分点。
(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
科技创新成为经济转型增长的强大动力。以创建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创新型企业为重点的创新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服务中心6个,获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339项,按国家新的认定办法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4家。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我市成为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26.9%提高到2010年的35.3%。我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
开发区成为经济集中集约发展的主要平台。争取国家和省批准新建、扩建开发区(工业园区)15个,每个县市区都拥有了产业发展新平台,拉开了工业发展新空间。高新区成为千亿级开发区,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鱼梁洲经济开发区开发建设获得长江水利委员会许可,深圳工业园、航空航天工业园、余家湖工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发展势头强劲。
节能减排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节能环保措施不断加强,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幅度、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幅度均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目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汉江市区段水质始终保持二类水平,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 2005年增加40天,达到316天。我市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谷城和老河口、宜城分别成为国家级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五)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城市承载功能明显增强。城市和城乡交通建设力度加大,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16平方公里,城市功能、品位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成为省级卫生城市。各县市依托开发区建设新城区,城市面貌呈现新变化。国省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全面升级,经过我市的武(汉)(安)康铁路复线建成通车,汉江航运条件改善,航空运输能力增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
要素支撑能力明显加强。我市成为全省金融信用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国有商业银行不断壮大,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设立襄阳分行,多种金融业态蓬勃发展,2010年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294.12亿元和688.25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3倍和2.7倍。资产证券化取得重大突破,回天胶业和台基股份成功登陆创业板,市建投公司成功发行10亿元企业债券。建设用地、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供给充足,保障有力。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成效显著,引进创新团队34个,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463人。
体制机制明显优化。“阳光新政”深入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突破,通过减程序、减时限、减费用,实现了行政审批“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以转变职能为核心的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工作扎实开展,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农村土地二轮延包依法规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落实,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六)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3元,年均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6365元,年均增长14.9%,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连续三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新增转移农村劳力5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8.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6%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加大,城乡基本医保和城镇低保制度更加完善,农村低保制度、被征地农民和残疾人社会保险制度初步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标准、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大幅度提高。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加强,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大,困难户住房租赁补贴制度深入落实,10万低收入居民直接受益。
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力度加大,城镇学校学杂费和农村学校学杂费、书费、住宿费全部免除,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权利得到确保,农村“普九”债务全部化解;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发展加快,襄樊学院医学院和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获准设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卫生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省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责任目标全面完成。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消防、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加强。第六次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累计投资15.67亿元,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13.38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17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19万个农户用上沼气,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全部通达油(水泥)路和客车,襄南示范区和保康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建设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
(七)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
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市政府始终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密切联系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促进了科学决策。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狠抓依法行政目标考核,各级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维稳工作,我市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信访维稳工作得到中央领导充分肯定。
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我市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市”。国务院批准我市更名为“襄阳市”。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建成各类城乡文化体育设施2525个。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了第十二届省运会和诸葛亮文化旅游节,我市体育健儿和襄阳籍运动员分别在第十二届、十三届省运会和广州亚运会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双拥 ”工作进一步加强,我市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刚刚过去的2010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6.3%、45.3%、28.2%和3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实现两年翻一番;实际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6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1.6%和1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6%以内。
与此同时,援川、援藏、援疆、统计、审计、物价、人防、气象、档案、史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回顾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主要有以下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汲取和坚持:一是立足高远定目标,勇于赶超求发展。几年来,我们坚持高举跨越发展大旗,确定了“四年翻番”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幅的发展目标,以全省争先和三年翻番为重点的县域经济发展目标,提振了信心、鼓舞了士气,凝聚了推进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市经济摆脱多年低增长困境,迈入发展的快车道。二是咬定发展不放松,克难奋进往前干。过去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区域经济竞争的巨大压力,我们始终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迎难而上、克难奋进,以开放的视野、改革的举措、市场的办法抓机遇、突困局、干大事、促发展,围绕扩张经济总量,坚定不移抓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抓资本市场;围绕打造工业强市,强力实施“三个百亿”和“双千双百”工程,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实施“一百三千”工程;围绕提升服务业,大力实施“旅游活市”战略,突破性发展商贸物流市场主体;围绕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大手笔建设开发区、内外环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为跨越式发展积蓄了能量。三是着眼民生抓发展,促进发展惠民生。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的同时,不断加大改善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投入力度,坚持每年下大力办好一批关系民生的实事,下大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努力让全市人民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四是坚持不懈抓环境,凝心聚力干事业。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优化环境的中心环节,深入推进“阳光新政”,提高行政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把执行力建设作为抓落实、促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实施目标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强化效能监察,促进全市各级凝心聚力干事业,形成了全力以赴抓发展、创先争优比贡献、同心同德促跨越的生动局面。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结果,凝结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所有纳税人,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驻市单位,向驻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襄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困扰我市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主要是:经济规模和实力与中部地区先进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经济结构不优,工业主导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新兴产业刚刚起步;农产品加工业不强,农业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现代农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经济刚刚起步;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城市功能还不完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亟待提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政府自身建设存在薄弱环节,部分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的工作作风、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对于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
未来五年是我市跨越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市政府根据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关于制定襄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制定了《襄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十二五”期间,我市处于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蕴含着巨大的投资、开发机遇和发展空间;尤其是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振兴老工业基地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政策机遇;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和汉江流域综合开发,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小气候”;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步伐日益加快,为我们加速要素集聚、扩张经济总量,带来了很多商机;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建设,我市搭建了两个国家级开发区、13个省级开发区等发展平台,培育了一批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加快了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二五”时期各种机遇密集叠加,形成了一个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我们必须十分珍惜机遇,牢牢抓住机遇,切实用好机遇,奋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新跨越,开创富民强市新局面。
基于此,《纲要(草案)》提出了我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省委工作会和市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推进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航空航天产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基地,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力、科技创新力、环境承载力、文化软实力,把襄阳建设成为综合实力强、辐射带动力大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全省重要的核心增长极,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奋斗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15.2:51.9:32.9调整为7.6:55:37.4,初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500亿元,力争40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2亿元;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8500亿元以上,力争达到9800亿元。
城乡现代化建设水平明显提升。构建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大中小城市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市,形成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城镇化率达到55%以上。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15%的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构建和谐社会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2.6%和12.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覆盖城乡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逐步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城镇家庭入住保障性住房的比例达到15%。物价涨幅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完成国家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和氨氮排放量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分别达到95%以上和90%,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十二五”期间突出抓好八项战略重点:
(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超常规发展工业。以建成现代工业新城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做强龙头产业汽车产业,壮大食品、纺织、装备制造、建材冶金四大支柱产业,提升化工、医药、电子电器三大优势产业,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龙头产业汽车工业产值突破2500亿元,食品工业成为千亿产业,新兴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形成2家过500亿元、10家过100亿元、10家过50亿元、100家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群;促进国家级襄阳高新区跻身全国20强,国家级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千亿级开发区,县市区开发区工业产值均突破300亿元。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跨越。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植和引进一批产销过10亿元、50亿元乃至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创建一批百亿加工园区和百亿加工县市。按照“优质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要求,重点建设小麦、水稻、油料、蔬菜、茶叶、干鲜果、烟叶、棉花、畜禽和种子(种畜)等十大农产品生产板块;巩固提高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水平,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特色淡水渔业基地和特色林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努力实现百亿斤粮食产能、千万头牲畜出栏量和千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的发展目标,为建成千亿元林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业。大力实施“旅游活市”战略,强化襄阳市区旅游龙头地位,重点建设古隆中、习家池、襄阳古城、岘山森林公园、鹿门山以及南漳古山寨、保康九路寨和谷城大薤山(南河)八大景区,规划建设鄂西北旅游服务中心,努力把襄阳建成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基地。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和商贸服务业。依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现代物流和商贸服务业突破性发展,逐步把我市建成全国物流信息交换中心、中部地区物流节点城市和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商贸物流中心。三是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以建设区域性信息服务中心节点城市为目标,推进“数字襄阳”和“智能城市”建设,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应用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产业、通用航空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以及工程咨询、科技服务、市场中介、法律、会计、评估等中介服务业。四是规范发展房地产业。认真执行国家房地产政策,重点建设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房,努力缓解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
抢抓国家加大交通建设力度的机遇,加快建设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县乡公路、汉江航运和机场口岸为重点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持建成郑(州)渝(重庆)高速铁路,争取建设西(安)武(汉)高速铁路,提升我市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抢抓我国未来十年大兴水利的重大机遇期,加快建设农田水利、防洪设施和城乡供排水设施,构建现代水利体系。抢抓国家加强能源建设的机遇,加快发展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火电、水电、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加快改造城乡电网,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加快推进煤炭供应基地、储运中心和油气设施建设,增强能源保障能力。
(三)加速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城镇体系。着眼于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依托山、水、城、洲、文化资源禀赋和内外环线,大手笔、高品位规划建设新襄阳,构建“一线穿珠、二线环绕,一江(汉江)两河(唐白河、小清河)两山(岘山、鹿门山)”和“一洲(鱼梁洲)四城(襄城、樊城、襄州、东津)”的空间布局,依托近郊城镇规划建设卫星城市,推进南漳、宜城与市区一体化,努力把襄阳建成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旅的现代化大城市。支持枣阳建成5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支持谷城、老河口组团发展为5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支持保康建成生态旅游、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支持 12个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镇建成5万人左右的小城市。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提升城镇功能和产业集聚度,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中心村建设,建成一批农村新型社区,逐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生活服务社区化、生活方式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突出抓好襄南、鄂北和石花示范区,汉江、铁路和国省道沿线试点村,以及“口子镇”、乡镇政府所在集镇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上水平。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大力支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每个县市区形成1-2个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建成一批税收过千万元、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力争1-2个县市区进入“中部百强县市”行列,3-4个县市区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20强。完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的扶持力度,帮助36.9万农村贫困居民摆脱贫困;扎实开展援藏、援疆工作。按照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布局。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实现。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集约节约用地、用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抓好国家再生资源试点城市建设,打造节能产业园区和再生资源基地;倡导绿色消费,建设低碳城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严格实施项目建设环评制度,汉江干流水质稳定在省控功能区划标准以上;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碳汇林,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加强天然林区、重要水源涵养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治理,促进生态修复。
(六)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创新型襄阳建设。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着力营造创新氛围。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确保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长。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在促进新兴产业领域科技创新、培育创新型企业以及争创国家和省级技术研发机构上实现大突破,把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全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
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初步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特殊教育。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努力把襄樊学院建成具有特色优势的综合性大学,把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建成一流的国家示范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建设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和襄樊学院理工学院,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中等职业示范学校。
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培养、选拔、激励和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着力引进、培养、聚集一大批精通国际规则、具有世界眼光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人才和团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适应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支持创作先进文化精品。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和全省文化事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繁荣城乡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文明素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鼓励全民创业,突破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抓好国有农场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加快推进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着眼于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大力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组织,完善地方投融资平台,形成多元化、高效率的融资服务体系,力争在推进企业上市和债券融资上实现大突破。按照中央和省统一部署,推进水、电、气、热等资源性价格和环境收费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政府自身改革,以“阳光新政”工程化为重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加强目标管理为重点,深化政府管理创新,着力建设效能政府;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廉政建设,树立廉洁从政、勤政为民的政府形象。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对外交往交流力度。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坚定不移地强化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科学谋划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点项目,确保“十二五”规划项目库入库项目总投资达到2万亿元以上;抢抓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央企扩张机遇,力争把我市建成全国知名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中央企业战略布局的重点区域。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加快建设优势产品出口基地,着力培育出口品牌和骨干企业;加强保税库和监管库建设,积极申报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完善铁路、公路口岸功能,争取设立航空和水运口岸,优化开放环境。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场加快发展。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优先方向。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措施,促进社会充分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完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全面推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认真落实国家收入分配政策,动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帮助低收入家庭开辟增收渠道,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妇女儿童事业和残疾人事业。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加大城市社区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力度,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切实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建设“平安襄阳”。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坚持依法行政,促进司法公正,打造法治政府,建设“法治襄阳”。加强防灾、抗灾、减灾和救灾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事件预警应急机制,提高紧急应对能力。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察监管能力建设,确保安全生产主要指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目标以内。狠抓消防、食品、药品及医疗安全监管,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加大人防工程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力度,加强“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好局面。依法管理民族和宗教事务,促进各民族团结和谐。
三、2011年政府工作目标和任务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年,市政府将紧紧依靠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高举跨越发展旗帜,强化跨越发展举措,奋力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和出口额分别增长15%和2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节能减排等约束性目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切实把转变发展方式的措施落实到支撑科学发展的项目上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
加快建设重点项目。重点抓好166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突出抓好43个投资过10亿元的重大项目,完成亿元项目投资400亿元以上,新投产项目60个以上。争取郑(州)渝(重庆)高铁襄阳段开工建设,支持开展西(安)武(汉)高铁襄阳段规划研究;争取新集电站开工建设,大唐热电项目获得国家批准。强化项目建设推进措施,严格考核各地用地量、中长期贷款增量、用电报装量和接电量以及与投资相关税收增量,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
抢抓国家投资项目。抓紧与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接,加大中央和省投资项目争取力度,力争在“三农”、水利、教育、卫生、城乡社保、城乡居民医保、保障性住房、城市交通和新兴产业等方面,有一大批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确保我市在全省争取中央和省项目、资金的份额不减,力争稳中有升。
抢抓重大招商项目。进一步完善招商工作机制,狠抓驻点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鼓励全民招商。加强与有重组扩张计划的央企对接,与实施产业整体转移的发达地区对接,与寻找项目的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对接,与寻求扩张的国内外大公司对接,全力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力争每个县市引进1个投资过10亿元、2个投资过5亿元的工业项目,全市招商项目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5%。全面落实相关政策,鼓励全民创业,促进民间投资,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之成为项目兴市的重要力量。
保障项目建设要素供给。积极争取金融机构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争取一批新的股份制银行和村镇银行正式运行,积极引进创投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运用多种金融工具,扩大金融市场规模。力争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突破900亿元。争取在推进企业上市和进军“新三板”市场上取得突破,抓好中小企业集合债和市城投债二期发行工作。做强城投和旅投公司,争取交通投资公司正式运作,优化投融资平台。强化集约节约用地,促进工业项目建设多层厂房;整治违法用地,抓好土地整理,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建设用地报批力度,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二)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大力推进“双千双百”工程,加快建设千亿产业和千亿开发区,加快打造百亿企业和百亿园区。
加速推进产业扩张。力争完成工业项目投资530亿元以上,强力推进结构调整,扩张产业规模。全面落实与东风公司的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支持东风公司加快实施高档乘用车和发动机扩能等一批总投资120多亿元的项目;依托东风整车产能优势,突破性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以建设国家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为契机,积极争取中航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兵器工业集团、兵装工业集团、新兴际华集团加快实施在我市总投资200多亿元的项目。加快建设龙蟒集团磷酸盐、美亚达公司彩涂铝板、襄大农牧公司冷鲜食品加工等72个投资过亿元的支柱产业项目,壮大汽车、食品、纺织、建材冶金、化工、医药、电子电器、装备制造和能源电力等支柱产业集群。力争九大产业产值突破2800亿元。加快实施新兴产业行动计划,突出抓好东风新能源客车、新日电动车、珠江数控机床、高迪数码相机、中日龙工业机器人等33个投资过亿元的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动力蓄电池检验检测中心,抓好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试点工作,带动新能源汽车整车及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部件研发生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速推进企业成长。深入实施企业成长工程和全民创业工程,促进中小企业加快成长;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支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力争今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新增170户,达到1100户;产销过亿元和10亿元的企业分别新增40户和8户,促进骆驼集团、奥星粮油、中航精机3家企业产销突破50亿元。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力争新增一批省级以上精品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加强工业企业公共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强化煤电油气运等要素协调,加快建设储煤中心和稳定的煤源基地,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千方百计满足工业运行需求。
加速发展开发区。抓紧做好高新区扩区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拓展发展空间,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中国100强企业上取得新突破。抓紧编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加快提升深圳工业园产业集聚功能,力争新增注册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20个以上,新投产项目30个以上。加快建设余家湖工业园和航空航天工业园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新兴重工工业园、江山重工产业园、华中制药产业园、三环襄轴工业园、同济堂产业园、奥瑞那国际光电子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支持县市开发区加速向百亿园区迈进。
(三)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深入实施“一百三千”工程,加快推进百亿斤粮食产能、千万头家畜养殖能力、千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和千亿元林产业建设。
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突破性发展。支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以品牌为标志、以产权为核心、以深加工为目标加速扩张,引进一批知名企业开工建设,促进相关产业加速整合,力争创建 1-2个百亿加工县市、2-3个省级林业科技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750亿元。
加快推进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大力实施百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启动“一江(汉江)一岗(鄂北岗地)”综合开发,粮食总产稳定在90亿斤以上。扩大蔬菜复播和油料种植面积,积极发展烟叶、棉花、水果、茶叶、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加快建设木本油料林、生物质能源林、速生丰产林、高效经济林等林业板块基地。突破性发展畜禽养殖业,创建一批全省重点养殖园区,建成4个畜牧大县、5个生猪调出大县、10个畜牧养殖大镇。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大力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村一社”发展计划和示范社建设工程,提高农业和农民组织化程度。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大力推广使用优质良种,集成应用先进生产技术,抓好全国农机化示范区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以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市为目标,抓好43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新增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识40个。抓住国家支持生物育种业发展的契机,力争在发展粮油作物育种、花卉苗木及畜禽良种繁育产业上取得突破。
加快推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整治、“一江两河”堤防标准化整治和南水北调补偿工程,启动汉江贾家洲洲滩整治项目。加快实施鄂北水源工程,抓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扩大高产农田规模。认真做好水利普查工作。
(四)突破性发展服务业
突破性发展文化旅游业。加快建设八大景区旅游项目,启动建设鱼梁洲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扎实抓好汉十线襄阳段生态景观工程和城市外环线绿化景观工程;着力打造释道安文化旅游品牌;力争创建国家4A景区3个以上。系统策划营销襄阳旅游,努力提升襄阳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传统商业网点升级改造,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支持樊城区创建国家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扶持发展城市社区连锁便利店和家政服务业。深入落实中央扩大消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开展大型农超对接活动,促进城乡消费升级。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培植骨干物流企业,规划建设牛首、襄北等物流园区。充分发挥保税库和监管库的作用,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积极申报设立航空口岸,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服务外包、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五)加速推进城镇化
加快发展中心城市。着眼于建设鄂渝陕豫毗邻地区中心城市,高水平规划和建设中心城区。突出抓好东津现代新城、鱼梁洲生态花园城、庞公滨江新城、襄南大学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型城市综合体的规划或建设,逐步形成具有襄阳特色的城市型态和地标性建筑群。加快改造“城中村”和城市棚户区。以打造城市景观为重点,推进城市森林生态工程建设、汉江岸线开发以及南湖宾馆至襄阳机场和凤凰温泉景观路综合整治。以解决交通拥堵为重点,加快推进内、外环线建设和市区干道改造,构建城市骨干交通体系。以提升城市功能为重点,加强防洪排涝、污水收集处理、供水供气、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楚天杯”为抓手,加大城市管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依法制止违法建设,启动城市数字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大力推进通达县市的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建设,构建市域快速交通圈。
加快建设新型城镇体系。着眼于打造中等城市,高起点规划建设县城。重点建设以开发区为核心的新城区,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增强要素吸纳力,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壮大县域经济中心。以12个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城镇为重点,加快培育各具特色的小城市。推进城镇资源和资产经营,运用市场手段筹集建设资金。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片线面结合、市县镇联动”的思路,整体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以创建全省“宜居村庄”为重点,加快建设中心村,实施“一建三改”工程,加大水利、道路、电力、通信、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抓好移民新村建设。办好鄂北城乡一体化试点,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大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力度。加强以汉江及其主要支流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确保我市汉江水质稳定在现有水平,保持在国家规定标准以上。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成市区张湾截污干管、隆中污水治理项目和太平店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建成市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积极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支持谷城、保康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强化节能降耗和节地、节水措施,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抓好国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推进10个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六)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支持国家和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加快发展。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办科研生产联合体,力争全年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00个。普及科学技术,鼓励科技创新,力争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上取得新突破,申请专利2600件。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科学编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积极办好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留守儿童、流动人员子女、残疾儿童、城乡贫困家庭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壮大高等教育规模,支持襄樊学院办好医学院,争取组建农学院;支持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国家示范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建设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和襄樊学院理工学院,争取襄阳技师学院建设取得突破。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机制,加大投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深入实施“隆中人才支持计划”,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力争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紧缺急需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七)着力加强民生和社会建设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面落实国家促进就业政策,积极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积极帮助困难人员稳定就业,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二是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争取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启动城镇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工作,提高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保障水平,实现参保人员住院费用即时结算。加大城镇医疗救助力度。免除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加快建设城市廉租房和公共租赁房,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保障作用,提高住房保障水平。进一步加大扶贫助残力度。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切实关心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三是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确保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裕,稳定市场价格;建立低收入群体价格动态补贴机制;开展重点行业收费专项检查,及时依法纠正不规范、不正当价格行为。确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内。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一是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大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创作文艺精品,实施送戏、送书、送文化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整治文化市场,重拳扫黄打非,净化文化环境。突破性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米芾国际文化创意园、襄阳影视基地、中国东汉文化城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创办文化企业,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二是加快发展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范围,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强以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治力度,积极发展无偿献血、妇幼保健和疾控、急救等公共卫生事业。三是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促进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城市社区管理体系,加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抓好第八届村民委员会和第四届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建成100个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村(居)委会,提高社区自治水平。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支持国防建设,加强“双拥”工作。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打击非法生产行为,强化安全基层基础,提高安全监管、安全保障和救援能力;依法加强消防、食品、药品和医疗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做好以上各项工作的同时,市政府将着力办好关系民生的十件实事。
1、积极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5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3000个;培训城乡劳动力8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力4万人。
2、新建和改扩建市区20个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市行政服务中心,提高便民服务水平。
3、提高社区工作者、环卫工人等低收入工作者工资待遇;扩大农村低保覆盖面,提高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补助标准和机构供养孤儿最低养育费用;将“五七工”、“家属工”和困难集体企业职工纳入养老保险。
4、基本实现对所有贫困学生提供资助;70%以上的乡镇各办1所公立幼儿园。
5、实现0-14岁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全覆盖;开展贫困残疾人关爱行动,实施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治疗工程。
6、筹集市区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房房源4000套,对人均住房面积13平方米以下的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缓解住房困难。
7、完成惠及36.1万户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48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兴建1000个以上村级综合服务社和农家店;实施新一轮整村推进扶贫计划,完成850个贫困户扶贫搬迁任务,解决3万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8、为城乡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500件以上。
9、新建城市社区流动图书站30个、农家书屋400个、城乡体育健身设施100个。
10、新建、改建樊宛路、邓曼路等20条市区道路和22公里配套排水管网,新建紫贞公园、民城路绿化带等20万平方米城市绿地,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深入推进解放思想。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目标,推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进一步强化竞争意识,勇于在全省、全国找标杆,以高远的目标引领发展大跨越;强化开放意识,拓宽发展视野,以大开放推进发展大跨越;强化创新意识,发扬敢闯敢试、敢于负责的精神,以改革的举措、市场的办法促进发展大跨越。
推进“阳光新政”。大力推进“阳光新政”工程化,建立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运行平台,逐步实现行政服务标准化和信息化;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加强电子监察,深化政务公开,规范行政行为。以“治庸治懒、提能增效、狠抓落实”为重点,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建立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完善政府目标管理机制,认真落实行政问责制,促进形成雷厉风行、不折不扣抓落实的好风气。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深化统计制度改革,加强经济社会运行情况分析和研究,认真执行重大事项专家论证和公开听证制度,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认真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各项决议,主动加强与人民政协的协商,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建议案、提案,促进政府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司法公正,着力建设“法治襄阳”。
坚持从严治政。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教育和引导政府公务人员自觉做到廉洁从政。加强对招投标、政府采购、财政和社保资金使用、惠农资金发放、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行政处罚的过程监管,认真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着力解决关键领域、关键岗位的腐败问题,树立廉洁政府的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五年,新的征程。我们肩负着建设更加繁荣富强新襄阳的历史任务,肩负着全市人民对幸福美好新生活的殷切期待。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襄阳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智能城市:伴随着有线、无线通信技术在城市中的逐步覆盖、通信技术与其他信息技术融合,创造出各种智能化的城市应用服务,这些服务让政府、行业和城市居民充分感受到城市生活的智能化,使城市管理更加科学、城市生活更加有序、城市发展更加低碳。
一线穿珠:指以市区内环线串联襄城、樊城、襄州、鱼梁洲、东津。
碳汇林: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汇林业是具有储碳功能的森林。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新三板:为解决主板市场退市公司与两个停止交易的法人股市场公司的股份转让问题,2000年中国证券业协会协调部分证券公司设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被称之为“三板”。由于在“三板”中挂牌的股票品种少,且多数质量较低,要转到主板上市难度很大,很难吸引投资者,多年被冷落。为改变这一局面,同时也为更多的高科技成长型企业提供股份流动的机会,2006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建立了新的股份转让系统,被称为“新三板”。中国证监会、科技部等有关部门要求2011年上半年扩大“新三板”试点范围。
中小企业集合债:是企业债的一种,由一个机构作为牵头人,几家企业一起申请发行债券。可以有效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担保不足的矛盾。
城投债:又称“准市政债”,属于地方债券,是指由城投类企业公开发行的企业债和中期票据,其募资投向多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性项目。
保税库:指经海关批准设立的专门存放保税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的仓库。
出口监管库:指经海关批准设立,对已办结海关出口手续的货物进行存储、保税物流配送,提供流通性增值服务的海关专用监管仓库。
五七工、家属工: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石油、煤炭、化工、建筑、交通等19个行业的国有企业,从事生产自救或企业辅助性岗位工作的,以及城镇街道居民委员会自行组建的从事生产自救工作的,具有城镇常住户口、未被劳动部门录用,没有企业正式职工身份、未参加过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的人员,统称为“五七工、家属工”。
第四篇:襄阳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2013修订)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襄阳市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30号 【发布日期】2013-08-20 【生效日期】2013-08-20 【失效日期】2018-08-19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襄阳市人民政府
襄阳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2013修订)
襄阳市人民政府令第30号
现公布《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襄樊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的决定》,自2013年8月20日起施行。
市长 别必雄 2013年8月20日
关于修改《襄樊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的决定
市人民政府决定对《襄樊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标题修改为:“襄阳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
二、将办法中“四害”一词修改为“病媒生物”;将“除四害”一词修改为“病媒生物预防控制”。
三、第七条修改为:“爱卫会的工作实行委员部门分工负责制。规划、建设、城管、房管、环保、卫生、质监、食药监、工商、文新、教育、农业、水利等委员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发挥职能作用,依法监督管理,做好爱国卫生工作。”
四、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修改为:“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广泛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民健康知识水平。”
五、第十二条第四款修改为:“禁止在会议室、影剧院、商场(超市)、医院、宾馆、歌舞厅、网吧、候车室和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内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六、第十五条调整为第二十一条。
七、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污染治理纳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整治村庄环境,治理脏乱差,改善农村居民卫生条件,建设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设施,确保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逐步提高健康水平”。
八、第二十五条第二款修改为:“开展全民义务劳动日活动,每月第二个星期六上午为襄阳市义务劳动日,组织全市机关干部、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开展义务劳动,清除垃圾,美化环境,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评比竞赛活动”。
九、将第三十一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行为,由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予以清理或者清除外,并可依法对相关责任人处以警告、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本决定2013年8月20日之日起施行。
《襄樊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的修改并对条款顺序和文字作相应调整,重新公布。
襄阳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
(2010年4月16日市人民政府令第9号公布根据2013年8月20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襄樊市爱国卫生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 为了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根据《湖北省爱国卫生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爱国卫生工作是指强化全民健康意识,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健康危害因素,提高公民健康水平的社会性、群众性卫生活动。
第三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爱国卫生工作实行政府组织、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全民参与、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五条 组织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创建卫生城镇、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农村改水改厕等爱国卫生工作所需专项补助经费和活动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爱国卫生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爱卫会),由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单位组成,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组织管理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爱国卫生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实施有关爱国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
(二)规划、部署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爱国卫生工作,动员社会全体成员参与爱国卫生活动;
(三)组织开展创建卫生城镇、卫生村、卫生社区和卫生先进单位及评比、表彰活动;
(四)对本辖区的卫生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意识;
(六)组织动员全市各单位和广大群众开展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及农村改水改厕工作;
(七)组织实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爱国卫生工作,督导、协调有关部门对健康危害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八)承办同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
爱卫会的日常工作由爱卫会办公室承担。
第七条 爱卫会的工作实行委员部门分工负责制。规划、建设、城管、房管、环保、卫生、质监、食药监、工商、文新、教育、农业、水利等委员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发挥职能作用,依法监督管理,做好爱国卫生工作。
第八条 各级爱卫会每年定期召开爱卫会全体会议,研究、部署爱国卫生工作,解决本辖区爱国卫生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第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或者居(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单位,应当明确人员,负责本辖区或者本单位的爱国卫生工作。
第十条 加强城乡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捐赠、投资兴建各类基础卫生设施。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将健康教育列入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学生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和农民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教育和引导公民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质。
(一)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广泛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民健康知识水平;
(二)各新闻媒体应当定期安排健康教育专题栏目,适时宣传报道爱国卫生先进典型,批评不卫生行为;
(三)各级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开设健康教育课,重点对未成年人进行卫生和健康知识教育;
(四)各单位办公场所以及广场、车站、机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设置的电子屏幕、公益广告和宣传专栏应有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等爱国卫生内容。
第十二条 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
禁止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发布烟草广告。
禁止在各类等候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设置烟草广告。
禁止在会议室、影剧院、商场(超市)、医院、宾馆、歌舞厅、网吧、候车室和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内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应当设立醒目的禁止吸烟标志。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发展需要,编制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分步实施,使本地市容环境卫生达到《城市容貌标准》、《城市环境卫生质量标准》等国家市容环境卫生质量标准规范。
第十四条 公民应当自觉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禁止下列行为:
(一)城区的街道、广场、绿地、居民区和其他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便溺、乱倒垃圾、污水、粪便,乱弃动物尸体,乱扔烟头、纸屑、瓜果皮(核)、口香糖和食品包装物等废弃物,在建筑物、公共设施上随意涂写、刻画或者未经批准随意张挂、张贴;
(二)城区内饲养的鸡、鸭、鹅、鸽(以食用为目的的)、兔、羊、猪等家禽家畜,携带、遛放的宠物随地便溺不予清理;
(三)携带犬(猫)等宠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室内公共场所。
第十五条 各级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应对本辖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并公布结果。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确保辖区内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使各项环境指标符合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第十七条 城区饮食业经营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油烟等有害物质对附近环境的污染。
第十八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积极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事故发生,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十九条 旅店、理发美容、歌舞厅、公共浴室、游泳场馆、网吧等公共场所经营者,应按规定健全卫生制度,落实清洗、消毒、通风等卫生措施,使公共场所室内外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第二十条 城镇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公共场所(包括学校、托幼机构),必须把卫生基础设施纳入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审批,确保建立完善的垃圾、粪便、污水收集处理和供、排水系统。
各单位必须配备必要的垃圾箱等基本卫生设施。
第二十一条 施工单位应当妥善收集、处理渣土、垃圾、粪便和污水,清除建筑工地内病媒生物等有害生物的孳生场所,建筑工地的宿舍、厨房、厕所应当符合卫生要求。
第二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或居(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辖区单位和居民,定期开展杀灭病媒生物等有害生物,清除其孳生场所的活动,使其密度控制在国家和省规定的指标之内。
杀灭病媒生物等有害生物所需的药械费用,由受益者负担;受益者不明的,由当地人民政府负担。
第二十三条 爱卫会应当组织城中村及城乡结合区域内有关部门和单位加强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进行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完善卫生基础设施,落实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措施,杜绝违规饲养家禽、乱搭乱建、乱排污水、乱倒垃圾等现象。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环境卫生与环境污染治理纳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整治村庄环境,治理脏乱差,改善农村居民卫生条件,建设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设施,确保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逐步提高健康水平。
农村居民新建住宅应当修建符合卫生要求的户厕,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已建户厕应进行改造,对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五条 每年四月份为全市爱国卫生月,集中开展以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开展全民义务劳动日活动,每月第二个星期六上午为襄阳市义务劳动日,组织全市机关干部、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开展义务劳动,清除垃圾,美化环境,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评比竞赛活动。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爱卫会每年组织一次爱国卫生工作检查评比,命名表彰卫生县城、卫生乡镇、卫生村、卫生社区、卫生先进单位和控烟先进单位,并对受表彰的单位定期进行考核、复查。
未获得卫生城镇、卫生村或者卫生先进单位称号的,不得评为文明城镇、文明村或者文明单位。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爱卫会根据工作需要,聘任爱国卫生督查员,对辖区内的爱国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爱国卫生督查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出示相关证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有关资料,接受监督、检查和指导,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阻扰。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县级以上爱卫办对单位和个人举报应当及时处理,并对举报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由有关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处理;未处理的,县级以上爱卫会办公室或者督查员有权督促该部门依法处理;拒不处理的,由县级以上爱卫会办公室建议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三十条 未依照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履行相应职责的,由同级爱卫会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或者建议同级人民政府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行为,由城市市容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予以清理或者清除外,并可对相关责任人依法处以警告、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拒绝开展杀灭有害生物活动的,由县级以上爱卫会办公室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对相关责任人提出行政处分的建议,并指定专业机构代为开展杀灭工作,其发生的费用由相关单位和个人承担。
第三十三条 爱卫会成员部门、爱卫会办公室工作人员、爱国卫生督查人员在爱国卫生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应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爱卫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3年8月20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襄阳市2017、2018中考作文题
襄阳市2017-2018中考语文作文试题
飞天神鹰 整理
2017年襄阳市中考语文作文题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现代生活,密码与我们紧紧相随。微信、QQ登录,电脑开机、自行车开锁,银行取款,甚至进入楼道都需要密码。其实用密码的地方远不止这些,成功有它的“密码”,走进朋友的内心需要“密码”,与父母的沟通也得输入正确的“密码”……请以“密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题二:“后盾”,意即“背后支持和援助的力量”。生活中,亲朋是后盾;学习上,师长是后盾;行动时,伙伴是后盾。疲惫了,坚持是后盾;失望了,自信是后盾;软弱了,坚强是后盾……请以“后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
②若选题二,请自拟文章题目。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2018年襄阳市中考语文作文题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小溪深山启程,冲破险阻汇入大海,壮大的路上留下阵阵欢歌;学生追逐梦想,砥砺意志,不负芳华,成长的路上洒下阵阵欢歌。欢歌是愈挫愈勇时的欢乐,是爱与被爱中的愉悦,是拼搏成功后的欣喜…亲爱的同学,一路前行,你有怎样的欢歌? 请以“一路欢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二:荣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荣耀”“光荣”,为国争光是荣光;成就自我,是荣光;扶助他人,是荣光…荣光不仅在成功的结果里,也在奋斗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荣光,每个人都能创造自己的荣光。请以“荣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
②若选题二,请自拟文章题目。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