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襄阳市民营企业现状分析
襄阳民营企业现状分析
自1978年改革开放发展至今,中国的民营企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不管是从企业的数量还是规模都达到了历史新高。据中国工商总局数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的民营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创造的GDP总值占中国企业GDP总值的58.5%,缴纳的税金占全国的50.2%,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吸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毫不夸张的说,中小企业占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但在整个中国民营企业的主体构成部份上分析,大量的以生产制造为主导的外向型企业占了绝对的优势,靠着低廉的价格和不错的口碑,中国制造在全球攻城掠地,可谓风光无限。但当30年的改革开放逐步成为历史以后,我们忽然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在整个中国,消费者吃的,穿的,用的几乎全是我们中国自己生产的东西,但偏偏都贴上了一个国外的标,所以专家得出这么一组评语,中国近30年的市场竞争,是以跨国企业品牌全方位崛起,中国品牌全方位弱化为基本特征的。
2010年7月11日,一度发生过12连跳的富士康集团昂首跨入世界500强的行列,排112名,但富士康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它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工厂,我们用的苹果手机,惠普电脑,摩托罗拉手机等,全是从富士康出产的,但真正赚钱的呢,是远在美国,日本的总部,而富士康其实是处在产业链最下端的,如果连这样的公司都能进入世界500强,那作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竞争力又来自于哪里呢。
做世界的加工厂是西方人送给中国人的一顶高帽子,刚戴的时候很舒服,戴久了就很有害了。没有哪一个民族和国家靠价值链最低端的加工环节能够强大的,道理很简单,利润不在那个环节。做世界加工厂的另一个危害是使中国企业忽视技术和研发。使得整个中国的产品处于最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使得中国经济发展近30年来没有形成像样的自主知识产权。越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越不利于品牌的建立。反过来,又将中国企业进一步导入了价值链最低端的环节。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改革开放的前30年成就的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大多是以生产为主导型,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风暴后,未来的30年,中国的民营企业其实处于一个洗牌的过程,那些没有自主品牌,没有核心技术的公司,势必会被市场所淘汰,而在接下来的近20年时间,在中国一定会出现一大批优秀的属于中国自有的品牌,营销导向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所以我们的企业必须要实现一个华丽的转型,真正的意识到自己企业营销的现状并能够紧跟时代发展勇于创新。
第二篇:湖北省襄阳市电子商务现状
百色学院
系别: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系班级:计科本学号:姓名:电子商务报告
112
湖北省襄阳市电子商务现状报告
近年来,中国的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交易额连创新高,电子商务在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和深化、相关服务业蓬勃发展、支撑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不断增强。电子商务正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入规模性发展阶段,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断增大,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电子商务进入规模发展阶段,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8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0.83%。
2009-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万亿元)
电子商务对经济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将对相关产业链发生溢出效应。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普及,将直接带动物流、金融和IT等服务类型的行业发展,将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电子商务交易服务、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和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等领域涌现出大量的电子商务服务商,电子商务服务业兴起。订单的集中爆发对电商的配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供应链网络作为整体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环节,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2013年,电商对物流的影响力还将持续扩大,更多电商企业将逐步提升企业自身物流配送标准。京东商城投入40亿兴建南北两大云计算数据中心,阿里尝试向电商企业输出云计算、云储备,亚马逊的云服务等,这标志着云计算与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导入将成为电商发展的重要条件。电子商务领域的急速发展,将成为信息技术创新的有力驱动。此外,还将带动与之配套的第三方支付、电子认证、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保险等电商生态圈中各子业态的发展。
在家乡湖北襄阳,电子商务受到政府的重视,采取了很多措施,得到飞速发展并取得一定成就:目前,襄阳市电子商务企业达到8000余家,95%以上的中小企业接入了互联网,大部分企业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市区网民超过100万人,参加网购超过20万人。淘宝网公布的国内首个《中国城市网购发展环境报告》中,该市被列为三线网购城市,在2300个城市中排名85位,成为网购发展的重点潜力区域。据统计,2012年全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60亿元,同比增长50%。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高新区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2012年12月作为区域电子商务示范引领园区代表受邀参加《IT时代周刊》第八届CEO年会,并凭借近年来在区域电子商务发展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获得了“区域电子商务引领示范奖”。
近年来,襄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工作,把电子商务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制定政策措施,加强政企交流,夯实电商项目基础,积极促进电子商务行业发展:
一是高度重视行业发展规划。将电子商务产业纳入了全市重点支持的产业,在《襄阳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产业襄阳发展规划》、《襄阳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中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打造“数字襄阳”、“智慧城市”。
二是加快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襄阳市财政设立了专项资金,对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予积极支持。市商务局极力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已先后向省商务厅、商务部申报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目前,正加紧推动《襄阳市市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暂行办法》的出台,拟从工商、财政、人才、金融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全面扶持行业发展。
三是搭建政企交流平台,促进行业发展。6月初,由襄阳市商务局主办、阿里巴巴(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2013襄阳电子商务高峰论坛”成功举办。来自阿里巴巴公司的湖北区域负责人以及该市百名知名企业领导人齐聚高峰论坛,共商襄阳电商产业发展大计。
四是夯实电商产业项目基础建设工作。总投160多亿元的中国移动湖北公司襄阳创新基地“四个中心”、IBM华中云计算中心、湖北锦云科技华中呼叫产业城等云计算产业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华为公司正在东津新区征地计划建设云计算产业园,这些重大项目的建设为襄阳市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今年5月,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襄阳设立客服中心,将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的电商服务,襄阳市传统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商业热潮。
今年2月8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襄阳市商业联合会会长倪卫东介绍了襄阳市电商平台建设的发展思路,指出电商平台要通过自建和外挂的“两条腿走路”,襄阳光彩工业园具备建设电商平台的销售产品、仓库、支付平台、物流配送、政府支持等六大决定因素,立足实际,在襄阳光彩工业园内建设10万平方米的电商仓储,并与东风公司达成合作协调,订购100台厢式货车,作为电商平台物流配送专车,力争为入驻电商企业降低近50%的成本投入,以襄阳为中心辐射周边300公里的区域。襄阳市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正式落户襄阳光彩工业园。
4月1日,从市发改委了解到,为了发展城市在互联网上的经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八部委日前联合下发通知,批准全国30个城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其中襄阳市被荣获在排名之中。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襄阳此次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成功获批,标志着我市再获一块“国字牌”,国家、省相关部门都将提供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我市将以此为契机,以创新发展和特色驱动为核心,建立健全电子认证、物流配送、移动支付、信用信息共享、电子商务统计制度等政策法规体系,深化电子商务在农特产品、汽车零配件、云制造、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特色领域应用。我市还将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加强交易保障设施建设,培育社区终端服务平台、公共消费服务平台和创业孵化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多种配套支撑体系,推进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努力将襄阳打造成为中部一流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未来电子商务服务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引导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模式。襄阳市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的建设势将推动襄阳市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营造襄阳市电子商务产业的良好氛围,全力助推“数字襄阳”“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步伐。
第三篇:民营企业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21世纪,“人”成为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民营企业不断的发展,从无到有,已经占据中国经济举足轻重的位置,对接了中国经济的脉搏。但大多数民营企业在改革浪潮中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在绩效管理方面,多数民营企业存在着绩效评估体系不科学,绩效考核标准不规范,不少民营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却不知如何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例如:企业的管理者不会考核,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人为主观色彩浓重,造成考核误区;在进行年终考核时往往对某员工年底几个月的表现比较在意。还例如,管理者往往会由于个人好恶而影响对员工的工作评价。本文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分析民营企业在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从而帮助民营企业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绩效考核的结果,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最终促进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绩效考核;考核方法
一、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在管理上,绩效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笔者查阅大量文献,发现至今对此问题尚未有一个比较权威而统一的解释,常见的解释至少有50多种。笔者通过归纳总结认为,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组织绩效是建立在个人绩效基础之上的。但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组织是有绩效的。如果组织的绩效目标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被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及每一个人的时候,只要每一个人都达到了组织的要求,组织的绩效就实现了。绩效考核通常也称为业绩考核或“考绩”,是针对企业中每个员工所承担的工作,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员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它职能之间几乎都密切相关。同时,绩效考核是现代组织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它是一种周期性检讨与评价员工工作表现的管理系统,是主管或相关人员对员工的工作做系统的评价。有效的绩效考核,不仅能确定每位员工对组织的贡献或不足,更可在整体上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提供决定性的评估资料,从而可以改善组织的反馈机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更可激励士气,也可作为公平合理地酬赏员工的依据。
由此可见,绩效考核在一个企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今天笔者就和大家探讨一下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一)管理层对绩效考核目的认识模糊
对考核目的的认识直接影响到考核的实施,认识的不同必然带来实施方法上的差异。民营企业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考核缺乏考核缺乏明确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进行考核,并且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束后结果不能充分利用起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结果不了了之。有时民营企业管理者看待考核的管
1理目标时,把考核目的想的过于狭窄。例如,某公司的考核目的主要是看看业主花钱雇佣的人是否认真干活,干得好就可以年底分奖金。
据现代管理思想,考核的主要目的是对管理过程的一种控制,其核心的管理目标是通过了解和检查员工的绩效和以及组织的绩效,并通过结果的反馈实现员工绩效的提升和企业管理的改善;其次考核的结果还可以用于员工的晋升、奖惩和各种利益的分配。如果企业都将考核作为确定利益分配的依据和工具,就会对员工带来一定的激励,但同时可能会使考核在员工的心中是一种负面的消极形象,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排斥和压力。因此必须将绩效考核作为完整的绩效管理中的一个环节来看待,才能对考核进行正确的认识。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包括:绩效目标的确定、绩效的产生、绩效的考核、绩效的提升与新的绩效目标的确定,构成一个循环。因此绩效考核的首要目的是绩效的提升。对绩效考核的认识问题是核心问题,是民营企业管理者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他直接影响到绩效考核的其他方面,因此关于绩效考核的其他误区很大程度上都与这个有关。
(二)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管理过程,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计划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及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在内的一个系统的活动过程。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原因——企业规模小、管理基础薄弱、企业获利不稳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等现状,所以很难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有的中小企业虽然也引进了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但实际上真正发挥的作用很有限,管理层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使得大多数情况下,绩效考核还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缺乏高素质的绩效管理团队。笔者还针对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与业绩评价标准问题,对所在的城市以及周边的几个城市的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中,约6%的受调查者所在的企业正在使用平衡记分卡,它们主要是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24%的受调查者没听说过平衡记分卡,有53%的受调查者表示他们知道平衡记分卡但不熟悉,而对其熟悉的人几乎都是因为其所在的企业正在使用或即将准备使用平衡记分卡,当然,即使是正使用平衡记分卡的企业,也有人表示对这种方法并不熟悉,出现这种情况部分原因是由于平衡记分法本身的复杂性,但同时也显示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结构未能及时更新,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从组织的绩效考核来看,过分强调定量指标的考核,忽视定性评议指标的使用,并且在定量指标的选取上,与企业的中心工作产生偏差。从员工的绩效考核看,空泛的定性评议指标权重过大,定量的考核指标使用较少,并将员工的素质考核与绩效考核混为一谈,以致在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中对员工基本素质的考核占了较大比重。
(三)绩效评价缺乏必要的公开性和公正性
中小企业每年都会考核员工,还建立了员工绩效考核档案,但由于绩效考核缺乏公开性和公正性,使绩效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一个规范化的运作流
程。同时在中小企业,一些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大多出自领导者个人的偏好,员工参与绩效目标制定的机会很少,使得绩效目标的选择缺乏合理的基础。由于领导者单方面制定绩效目标,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政策的透明度,使得员工本身对绩效评估活动缺乏热情,加上在绩效评估活动结束以后,管理者出于情面的考虑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没有把考核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同时在绩效考核过程中,主管因与员工接触少,容易用员工知识多少、印象好坏作为评价标准,而不是依据完成任务的情况,有时难免有情绪上的主观性,考核标准模糊,不切实际,随意性强,无原则地“和稀泥”。就员工本身而言,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自己最好的一面往往很难有机会以常态呈现给主管,从而造成绩效考核的不全面性。
(四)员工对绩效考核缺乏统一性认识
通常被考核者是最易感到焦虑的群体,他们既想得第一,又害怕“枪打出头鸟”;既担心被人算计,又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且普遍感觉到绩效考核是约束一般员工的,因此员工对绩效考核首先采取自我保护的态度,以至自评分普遍接近满分的水平,基本上失去相互比较的意义。在员工互评上,抱着一团和气的态度,以求自保,评优时出现“轮流坐庄”的现象;在对管理者的评议上,对那些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的管理者,员工评议的平均分明显低于那些工作四平八稳的干部。由于不能系统地看待绩效管理,不能将绩效融于管理的过程中,只为管理者提供了简单乏味的绩效考核表,空洞且缺乏说服力。现代企业制度中,员工的绩效考核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对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劳动管理,激发工作积极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客观分析中小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建立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提出一些思路和对策,以期对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走向正规化有所帮助。
二、民营企业绩效考核对应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塑造健康的绩效考核文化,提高对绩效考核目的的认识度
从目前中小合法企业现状来看,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宣传来渗透绩效考核的理念、消除抵触情绪至关重要。要引导考核双方认识到:首先,实施绩效管理是通过绩效计划、绩效目标监控和绩效结果的评价达成组织目标的完成,其目的是帮助员工、部门及企业提高绩效,促成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真诚合作,是为了更及时有效地解决间题,而不是为了批评和指责员工。其次,绩效考核虽表面上关注绩效低下问题,却旨在加强管理者对绩效计划实施情况的监控,以减少失误,使员工在成功与进步中达成人格与技能的完善,并受到组织和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最后,绩效管理虽需平时投入大量的沟通时间,却因防患于未然避免了日后的惨重代价。
通过考核,让各级部门、员工真正意识到:绩效考核只是一种工作形式、方法,不是目的。通过半年到一年时间的绩效考核实践感受,大家就能体会到绩效考核确实
能提升部门、员工绩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团队凝聚力。这样,绩效考核就走入了正轨,绩效考核对企业发展的“威力”也将逐步释放出来,从而让企业真正感受到绩效考核的益处。总之归结为一句话:绩效考核是一种方法而不是目的。
(二)设计完善、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不同的企业面临着不同的竞争环境,需要不同的战略,进而设定不同的目标,因而每个企业在选择经营业绩考核方法时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同企业经营的目标及其衡量指标皆不同,即使相同的目标也可能采取不同的指标来衡量;另外不同公司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也不同,相同的指标也会因产业不同而导致作用不同。总之,每个企业都应针对自己特点改进业绩考核方法,如果盲目地模仿或抄袭其他公司,不但无法绩效作出客观的考核,反而会影响对企业绩效的正确考核。
(三)加强员工的参与度,提高考核的公平性
为了保证绩效考核的公正性,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就要保证效度和信度。绩效考核具有未来导向性,它不仅仅要了解员工过去工作做的怎样,更重要的是通过绩效考核,促使员工以后把工作做的更好。中小企业应该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形成规范的反馈流程和相关的制度,使得绩效考核的结果让员工尽可能早的知道,从而作为以后改进工作和提升业绩的依据。并且绩效考核结果一定要与工资挂钩,至于在工资总额中所占比例,要因工作性质差异、岗位差异、公司现状相结合,综合考虑。不与工资挂钩的绩效考核没有任何意义。通过把绩效考核的结果和员工的薪酬、工作调动切实联系在一起,使员工感受到绩效管理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是紧密相连的,从而提高员工参与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整个过程的积极性。彼得·杜拉克说过:“组织的目的是通过工人力量的结合取得协同效应,并避开他们的不足。”这也正是有效的绩效考核的目的。因此,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应该事先清楚、无歧义的了解绩效标准。作为评价的依据,考核标准应当是管理者和下属之间相互交流、协调沟通后共同制定的,并且经过双方同意的考核过程。通过实施考核评价,一方面使上级了解员工的业绩和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激励和指导;另一方面使下级知道上级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根据要求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只有这样,绩效考核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
在促进绩效发展,以及根据考核结果作出的人事决策(如留任、升职、奖金等)的同时,我们不仅要注重维护企业利益,也要考虑员工的激励与发展。同时,企业里其他部门应该比以往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协同人力资源部,共同把绩效管理工作做好。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与管理;要让员工明白绩效考核不仅仅是为了完善公司的管理制,进行薪酬体系设计;同时也是促进公司与员工的双赢。通过绩效考核进行利益分配,对员工进行激励的作用。对员工而言也是作为个人发展和培训的一个很好的参考基础。
总之,中小企业的绩效考核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管理过程。中小企业建立良好、有序的绩效管理系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中小企业不断地认识和了解自身的特点和经营方式,注重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加强各个部门的协调合作,以及加强上下级之间持续有效地沟通。只有这样,中小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自身的优势,展现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杰.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的[DB/OL]. http:///web/assembly/action/browsePage.do?channelID=1217999346741&contentID=***76
[2]李亚,袁庆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180—232.
[3]熊苹.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6(7).[4]奚玉芹,金永红.企业薪酬与绩效管理体系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5]张蕊.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第四篇:襄阳市农产品加工业现状(最终版)
襄阳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襄阳农业的优势在产量,潜力在加工,胜出靠品牌。“十二五”以来,我们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方向性、战略性主导产业,作为接一连
三、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建设农业强市的关键突破口,精心谋划,强力推进,产业规模跨入两千亿能级,产业地位成为经济格局主要支柱,产业发展态势持续强劲,为实现农业强市和万亿工业强市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对“十二五”襄阳的农产品加工业怎么看?
主要有三点:既发展不错,也发展不够;既地位提升,也潜力巨大;既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
(一)既发展不错,也发展不够。襄阳的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起步于2009年,当年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向全市农业系统提出了“农业不能只抓„种管收‟,还要抓„产加销‟” 的要求,全市农业工作的重点开始由保供给向抓加工转变。我们提出了建设农产品加工大市的襄阳农业发展新定位,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经济工作的战略性、方向性、全局性的大事来抓,以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带动种养结构的调整优化,着力提高农业对工业的贡献率、对财政的贡献率,形成了生产、加工一起抓的工作格局。2009年,我们在襄阳市委常委会上首次提出“农业追车”计划。2010年,明确提出了生产、加工一起抓的“一百三千”工程(即百亿斤粮食、千万头大牲畜、千亿级农产品加工产值、千亿级林业经济总产值)。2014年,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三年倍增计划”。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由2009年的460亿元,逐步发展为:2010年662亿、2011年1034亿、2012年1391亿、2013年1638亿、2014年1826亿,预计2015年2130亿。农产品加工产值先后实现1000亿、2000亿元突破,以2009年为基数,六年翻两番;以2011年为基数,四年翻一番。胜出一个百亿企业(襄大农牧),创造七个全省龙头老大(襄大农牧、梅园米业、三杰面业、奥星菜籽油、劲旺稻米油、鲁花花生油、汇源农林棉籽油)。农产品加工业是“十二五”时期增长最快的工业板块之一,已成为与汽车产业并驾齐驱的两大工业支柱之一。“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成绩是辉煌的。
尽管“十二五”襄阳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与襄阳农业大市地位相比,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差距很大。武汉成为全省农产品加工第一市,紧跟我市后面的宜昌、孝感、荆门也发展势头强劲。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全国发达地区的农产品加工增值比已达到3:1甚至5:1,而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全国为数不多的百亿斤粮食大市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5年的农产品加工增值比也只能达到2.6:1。这就是我们的差距。
(二)既地位提升,也潜力巨大。农产品加工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可以用四个贡献巨大来证明:一是对工业经济的贡献巨大。农产品加工业规模总量占全市工业的三分之一,“三分天下有其一”,特别是在六大工业支柱产业中遥遥领先,万亿工业强市建设绝不能少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参与;二是对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的贡献巨大。农产品加工业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直接贡献率达到8%,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已接近30%。“无工不富”在农民收入中已有直接而现实的体现;三是对县域经济的贡献巨大。农产品加工业占县域经济中的比重达到50.4%,成为县域经济的“半壁江山”和主要增长点,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发展农产品加工业。2014年,枣阳市农产品加工占当地产值达53%,宜城市56.6%,老河口52.4%,南漳县61.4%。四是对县级财政的贡献巨大。2014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贡献税金36.17亿元,占县域税收的37%。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多次指出,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就业最多、效益最好、农民获利最多”的“五最”产业。这个评价也适合襄阳。
我们说潜力巨大,实际上也是差距巨大。这个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加工业“四多四少”上: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中小企业多,航母企业少;区域性品牌多,知名品牌少;普通产品多,新特优产品少。“十二五”期间“放手发展规模”做的相对较好,“努力提高质量”差距较大,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市场话语权。在“十二五”时期我市制订《产业襄阳》规划时,很多专家包括农业部有关领导都反复建议将我市农产品加工业与汽车工业一起作为我市工业的两大龙头,但这一建议最终未被采纳。主要原因并非农产品加工业块头不够,而是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层次低,上交税收少。这个差距也是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巨大潜力所在。
(三)既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机遇主要表现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得农产品加工业上升为三农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三农发展包括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大发展的政策,省委省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的财政支持更是力度空前;市委市政府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实施万亿工业强市行动计划和农产品加工业倍增计划,对农产品加工业高度重视;无论经济上行还是下行,食品服装永远是基本需求和刚性需求,农产品加工业永远是朝阳产业。汪洋副总理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农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我们认为,农产品加工业也必将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定海神针”。
我市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的挑战,最突出的问题是精深加工不够,大多停留在“稻谷打成米,小麦磨成面,芝麻榨成油、籽棉变皮棉”的初级阶段,精深加工率只有25%左右;与此相联系的,是缺少精品名牌,尽管我市“农” 字号驰名商标数量(18个)占全市37.5%,但与山东、河南等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同时,农产品加工业的融资能力弱、科技创新不够,农超对接和市场开拓不够,对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重视不够,也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第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农产品加工业也不能独善其身。我市四家国家级龙头企业,一个面临破产,两个发展困难,只有一个襄大农牧发展不错。第二,从投资角度看,招商引资难度加大。我们跟踪的六家央企当初都与我市签订了合作协议,但一直都迟迟落实不到具体投资项目上。第三,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加剧。依靠企业自身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显得非常无助、非常无力。农产品加工企业用款都是大进大出,季节性强,质押能力不足,一到用款时,往往“水开没有米下”。湖北大成仁和公司(主要是生产米糖)产销两旺,就是遇到陡然抽贷,被迫停产。第四,创新驱动动力明显不足。前几年,我们建设农产品加工大市,更多靠的是规模性扩张,对差异化发展、创新性驱动重视不够,一遇市场环境变化、竞争加剧,我们的软肋就暴露了出来。
二、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在哪里?
(一)从结构上分析,小而全现象比较突出。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89家,其中,粮油加工企业153家,纺织225家,酿酒与饮料16家,林产品加工34家,畜禽加工20家,果品蔬菜加工18家,茶叶加工8家,特产加工18家,其他加工104家。仅从粮油加工企业看,100亿斤粮食,60亿斤商品量,就有153家加工企业,结构雷同,规模小而散,缺乏“航母”级企业。
(二)从产业链上分析,绝大部分产品处在产业链低端。粮食加工只有大米、面粉、面条,缺乏功能食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纺织加工只有纺纱、织布,基本没有印染和服装制造。都只做产业链前面的那一部分,真正附加值高的终端产品缺乏。同时,我们绝大部分企业重生产,轻营销。各大超市里面襄阳地产品寥寥无几,这次市政府下大力气解决农超对接问题,企业虽普遍欢迎,但具备进超市条件的不多。
(三)从品牌上分析,缺乏百姓公认的知名品牌。我们有18个中国驰名商标,48个湖北著名商标,数量不少,但牌子大,规模小,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低。
(四)从资源利用上分析,还有很多开发开拓的空间。全市林地面积有1200多万亩,是耕地面积的2倍,森林资源非常丰富,林产品加工“三年倍增计划”非常好,目标宏伟,但目前产值只有160亿。“一百三千”工程中,只有林业产值没有完成。我市养殖水面有70多万亩,仅次于荆州,发展水产品加工大有可为,但目前水产加工规模远不能与荆州相比。茶叶、杜仲、核桃、油用牡丹、麦冬、玫瑰、大头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都在全国全省靠前,精深加工空间很大。
三、“十三五”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怎么干?
我们在编制农业“十三五”规划时,把农产品加工业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提出用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提高农业对工业经济、农民增收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实现“做强一产、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目标。
“十三五”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目标是:五年翻一番,总量突破4100亿元;占工业经济三分之一的比重稳中有升;真正建成农产品加工大市。
“十三五”目标具体任务分解是:粮油加工完成产值1753亿元,纺织服装加工1096亿元,酿酒与饮料加工88亿元,林产品加工322亿元,畜禽加工364亿元,果品蔬菜加工182亿元,茶叶加工90亿元,特产加工114亿元,其他加工8亿元。
2016年目标2360亿元,具体任务分解是:粮油加工1026亿元,纺织服装647亿元,酿酒与饮料52亿元,林产品190亿元,畜禽215亿元,果品蔬菜107亿元,茶叶53亿元,特产67亿元,其他5亿元。
各县(市、区)的发展定位是:襄州打造综合性加工名城、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枣阳打造以小麦深加工和玫瑰产业化为重点的面食产品、玫瑰深加工产业集群,宜城打造以中食(宜城)食品工业园、襄大农牧产业园为主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南漳打造有机农产品生产和林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保康打造以蓝莓、核桃、油用牡丹为主的有机林特精深加工集群,谷城打造以山茶、茶叶为主的有机林特精深加工集群,老河口打造油脂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襄城打造以花卉苗木、休闲农业、杜仲深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樊城打造蔬菜加工产业集群。主要措施是:
1、全力主攻精深加工。精深加工是我们的短板,也是我们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树立全产业链经营理念,把产业链条向后延伸,主攻终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如大米加工主攻膨化食品、功能食品;面粉加工主攻方便食品、休闲食品;油脂加工主攻高端油脂、保健油脂;畜禽加工主攻冷鲜肉、小包装肉类和熟食,等等。在378家粮油、纺织主要板块企业中,要有100家以上向精深加工延伸,提高附加值30%以上。引导和督促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制订技改计划,全部制订与行业100强战略合作计划,制订重点支持发展精深加工的政策措施。力争精深加工率提高一倍,达到50%以上。
2、继续深化产业整合。“十二五”时期农产品加工业产业整合初见成效,七家企业成为全省同行业龙头老大。但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品牌不响。要继续采取公共商标、一主多副商标等办法,把加工同业、产地同源、产品同质的企业整合起来,建设大集团,增强竞争力,切实解决产业多散乱、规模大份额小品牌弱竞争力差的问题,力争一年突破一到两个产业的有效整合。产业整合既要依靠市场,更要依靠政府的引导、推动、激励。
3、注重培育新型业态。主要是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龙头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大力发展小型特色加工业,培养一批“铺天盖地”的农业小微企业,增强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宜城市葛粉生产企业胡坪现代农业公司,闯出了一条“农户种植、就地加工、休闲旅游、循环生态”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受到部、省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们将在全市大力推广这种新型工业业态。尤其是对茶叶、杜仲、核桃、麦冬、蓝莓、玫瑰等特色产业一个一个研究发展措施。支持汉家刘氏、玉皇剑、威杰、水镜等茶企整合,共建“襄阳高香茶”品牌。我市及周边杜仲资源为全国之最甚至全球之最,国家杜仲产业协会多次到我市论证,可以建成百亿杜仲产业,要与襄城区进行专门研究。要把农机制造业发展的短板补上,促进东风井关尽快达产,新引进一批农机制造企业,把农业大市打造成农机生产大市。要将产业链向两端延伸,打造集基地、加工、仓储物流、采摘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新业态。
4、下大力气培育品牌。襄阳农业的优势在产量,潜力在加工,胜出靠品牌。要继续坚持“龙头企业创品牌,组建集团统品牌,合作组织立品牌,统一商标兴品牌,精深加工造品牌,招商引资引品牌” 的六个品牌培育路径。以“中国有机谷”为载体,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加大对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创造一批名副其实的农产品品牌。现有18个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要擦亮、说香、广播,提高美誉度和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十三五”期间,要新培植5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
利用市农委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和中国有机谷网两大市级农业平台,以及发展强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把“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做实;继续办好汉江流域农博会,积极组织企业外出参展参会,帮助企业实现深购远销。扎实做好农超对接工作,巩固武商,拓展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大型卖场,实现襄阳地产品在品种、销量、占有率上有个大突破。
5、努力突破要素制约。重点是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能力弱的问题。一是制定企业上市融资计划,条件成熟的如襄大农牧要上主板,其他的要分门别类上新三板、创业板;二是争取用好汉江产业基金,应用PPP模式,鼓励有能力有愿望的企业参与园区建设和股权投资;三是加强农业担保能力建设,市农业担保公司资本金要突破10亿元,担保能力突破100亿元;四是开展战略合作,解决企业抱残守缺、单打独斗、小富即安、境界不高问题,优化股权配置,只要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不在乎控股、持股、小股,不图所有,但图所在,借船出海,借势上位。
土地制约在局部地方也是一个突出问题。谷城正全油脂公司是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公司计划征用100亩地,扩大山茶油生产规模,申报三年无果。我委招引的豆香聚企业,市招委会已通过,但在樊城、高新找不到落脚地。
6、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市领导主持讨论农业“十三五”规划时,一些部门提出农产品加工产值“十三五”目标定在3500亿比较合适,工业增长一般在10%左右。我们认为,局部地区通过招商引资实现农产品加工业的大跨越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襄阳正大百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可实现百亿产值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实现高速增长的最好的例子。对于农产品加工小县,引进几个大企业就可实现产值翻番,有条件实现跨越发展。本着“跳起来摘桃子”的思想,我们将目标定在4100亿、年均增长15%是可以做到的。我们要把招商引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十三五”的突破性措施来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招什么,加粗加长连紧产业链。继续开展央企对接,巩固河南、山东等传统加工大省招商成果,向功能、休闲食品发达的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区开拓,招大联大,实现跨越发展。“十三五”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要确保50亿,力争突破百亿。
7、提升园区承接能力。着力解决园区同质化竞争、低水平引进、配套服务功能欠缺等突出问题,督促督办各县(市、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保障,打造农产品加工业的最佳承载平台,达到九个县(市、区)都要有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力争有三个达到国家级示范园区水平,其他全部进入省级,真正实现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
8、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家族化,企业家老龄化,小农意识非常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农产品转型升级、做大做深做强,50亿以上的企业大都是这样。把农产品加工经营人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五年对规模企业的人才培训不留空白。重点解决家族式企业不开放问题,单打独斗不合作问题,小富即安守摊子问题,互联网思维跟不上问题,企业接班人能力弱问题等。
9、切实加强协调服务。我们提出了农产品加工业“六个围绕”的工作要求,即在产业发展上,围绕“做得大”搞服务,围绕“引得来”抓招商;在农业招商上,围绕延伸产业链抓招商,围绕产业配套抓招商;在工作抓手上,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解决企业困难转。对农产品加工业每季一调度,及时解决问题。
建立完善农产品加工业联席调度机制。农业、经信、粮食、林业、水利、食药监、财政、科技、工商、质监等与农产品加工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由市长或分管副市长坐阵,主要任务是通报情况、分析形势、查找问题、研究对策,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助推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同时,完善市县两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办法。参照国家和省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研究出台我市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人才、服务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第五篇:襄阳市城市发展战略分析
新时代 新发展
襄阳市城市发展战略分析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摘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襄阳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四个襄阳”建设,推进襄阳城乡一体化的迫切需要也是襄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按照“一主两副三城”、“一花园多节点”和“大小多少”的思路,构建以襄阳大都市为核心,以大中小城市1小时经济圈为重要支撑,以星罗棋布的镇级市、中心镇、特色镇为重要发展节点,以汉江经济带、鄂北岗地经济带和荆山山脉经济带为纽带,建设城镇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带动辐射作用明显的襄阳都市群。
关键词:四个襄阳一主两副三城一花园多节点大小多少
引言襄阳是湖北省的第二大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湖北除武汉外的经济,教育,文化和体育的中心。位于湖北西北部,长江支流汉江的中游,是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襄阳自古分为汉水(沔水)南北两岸的襄阳及樊城二城,隔汉江相望,二城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两城合二为一称襄樊市,分别设襄城区和樊城区。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改名为襄州区。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至今,襄阳已大步跨入工业化,它将在未来成为周边地区的新核心。
一 新时期发展战略思想
当前,襄阳正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这意味着未来引领襄阳发展的一定是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现襄阳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四个襄阳”建设,推进襄阳城乡一体化的迫切需要,也是襄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因此要坚持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协调推进,不断推动全市城镇化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向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转变,以打造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和绿色襄阳,建设名副其实省域副中心城市为目标,以襄阳都市群为载体,以星罗棋布的小城镇为重要节点,用足用活用好省委、省政府支持襄阳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好影响襄阳发展的体制障碍和制约因素,走城镇布局科学、城乡产业发达、经济高效、基础性公共服务到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文明和谐、城乡互促共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打造襄阳新名片,共同创造襄阳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目标
2015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平均每年转移到城镇的农村人口在10万人以上,五年转移53万人以上,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的能力明显提高;建成1个20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建成2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建成2个3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建成1个20万人以上的小城市;3万人以上的建制镇由32个增加到50个以上,其中5万人以上的中心镇由8个增加到12个以上;镇级市数量达到30个以上;城乡产业良性发展,支撑作用明显,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配套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位居中部地区前列;城乡发展体制障碍逐步消除,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条件大为改善,城乡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城镇快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基本构成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的城镇体系。
3发展方式
按照“一主两副三城”、“一花园多节点”和“大小多少”的思路,构建以襄阳大都市为核心,以大中小城市1小时经济圈为重要支撑,以星罗棋布的镇级市、中心镇、特色镇为重
要发展节点,以汉江经济带、鄂北岗地经济带和荆山山脉经济带为纽带,建设城镇空间结构布局合理,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带动辐射作用明显的襄阳都市群。“一主”,就是到2015年,将襄阳中心城市建成200平方公里、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两副”,就是将枣阳建成大城市,将谷城、老河口组团发展成大城市,成为襄阳市两个副中心城市,其城市人口规模都在50万人以上;“三城”,就是把宜城市、南漳县建成2个30万以上人口的中等城市,把保康建成20万以上人口的小城市;“一花园”,就是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把保康市中心城区建成生态花园城市;“多节点”,就是在汉江经济带、鄂北岗地经济带和荆山山脉经济带规划建设多个有产业支撑、有一定规模内涵、社会公共服务到位、统筹城乡、有鲜明个性的镇级市、中心镇和特色镇,成为襄阳都市圈内重要的发展节点。“大”就是把襄阳大都市做大,把大中小城市做大,把小城镇做大;“多”就是把3万人以上、5万人以上的小城镇,按照不同的规模标准要求做多;“少”就是村镇数量要少,农民分散居中的少;“小”就是人均占地一定要小。
二 新时期发展具体措施
1.做大做强襄阳大都市。按照“城乡统筹、城镇带动、产业驱动、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绿色生态、集群发展”的原则和建设“四个襄阳”的要求,时刻牢记省委、省政府的殷切希望和重托,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兴市不动摇,构建襄阳大都市。依托襄阳山水城洲等资源禀赋和内外环等基础条件,大手笔、高标准谋划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紧紧围绕“一线串珠、二线环绕、一江(汉江)两河(唐白河、小清河)两山(岘山、鹿门山)、一洲(鱼梁洲)四城(襄城、樊城、襄州、东津)”,把项目当景点建,园区当城市建,城市当景区建;重点谋划推进东津现代新城、庞公滨江新城、襄阳古城保护与开发、隆中风景区、岘山森林公园、鹿门山风景区、城市景观大道、襄南大学城、樊西工业新区等重点片区的开发建设;进一步配套完善襄阳大都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两条腿”走路战略,既要建设都市襄阳,又要发展卫星城,在大都市外围发展新的工业或第三产业,二者相依相偎,相得益彰,整体推进,科学发展,逐步成为农村人口转移的主要载体,构建都市襄阳中心城区发展新格局。通过襄阳大都市的建设发展,把襄阳建成引领襄阳都市群发展的“龙头”,建成引领“襄十随”城市群发展的“龙头”,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
2.科学规划建设襄阳经济带。襄阳汉江经济带、鄂北岗地经济带及荆山山脉经济带是促推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带。要按照不同地理位置、区域特点、资源优势、文化背景和发展趋向,在更高层面,按照“城镇布局合理、产业到乡镇、发展措施到项目”的要求,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加快发展。要积极构建襄阳水运大通道,设立襄阳汉江水运,推动汉江沿岸城镇合理布局和产业集聚发展;将桃花岛、长寿岛划入鱼梁洲开发区管理,从牛首镇建
设跨长寿岛的汉江大桥,按照生态岛建设发展标准,多元引进资金,将桃花岛、长寿岛纳入鱼梁州生态岛整体开发体系,科学规划开发;开发以鱼梁洲为龙头,以崔家营库区、桃花岛、长寿岛为主要景观带的汉江观光休闲游;开发以谷城汉江湿地为龙头,以汉江王甫洲库区、丹江口水库为主要景观带的汉江观光休闲游;规划建设汉江新集等水电枢纽工程,并纳入汉江观光休闲游;完善汉江污染防控体系,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汉江及各支流的水污染防治。
要通过襄阳经济带开发建设,使区域城镇布局合理、产业发达、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市场繁荣、城乡协调、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成为襄阳发展的现代产业密集带、新型城镇集合带和生态文明示范带,成为区域要素承载力强、产业集聚度高、带动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强的重要地区,在襄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培育星罗棋布、特色鲜明的城镇带。要采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财政主动安排资金、多方筹集资金的办法,优先加快镇级市、中心镇、特色镇基础设施建设。要依据小城镇发展现状及趋向,因镇而宜,分类指导,采取得力措施,下大力气,分区域大力培育,培育不同类别的镇级市、中心镇、特色镇,并在数量上做多做强,成为襄阳城市群有力支点,形成众星拱月、星月同辉之势。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认真研究县镇管理的体制机制,只要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利于镇域经济发展,该放的权限都要放。要放更多的权限到建制镇。
遵循城镇发展内在规律,根据城镇经济基础、历史延续、辐射功能和发展前景,每个县域要建成3个以上综合实力突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健全、特色明显的镇级市、中心镇或特色镇,挖掘内在潜力,分类指导,扬长避短,作为区域发展排头兵进行培育,使其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布局不够合理、基础设施差、辐射带动功能弱小、又缺乏发展前途的乡镇,要进行科学合并。对符合建镇条件的乡,要适时启动建镇程序,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重新规划建设,加快发展。
4.加快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中心村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和中心村建设是新型城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积极实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中心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合理布点,以中心村建设为核心,以迁村并点、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为契机,加强舆论导向宣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将农民逐渐引到规模较大的中心村或农村新型社区。凡新址建房又不合分户条件的,其老宅基地要归还集体,既不能一户多宅,更不能出售老宅。要逐步实现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全覆盖,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到社区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5.不断优化城市产业布局。在产业布局上,各地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加快产业发展步伐。要以县域为基础,依据现有资源优势,以关系发展全局、带动作用强的重
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城市建设项目为抓手,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引领发展方向,增强发展后劲。要强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理分工和布局延伸产业链,增加和牢固产业集群,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的良性循环。要通过区域、技术、资金、产业、信息、人力资源等多种合作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谋发展,共创伟业。区域性中心城市要通过产业发展、产业链的扩大和延伸、产业集群的增加和不断的科技创新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好区域的龙头带动作用,逐步向工业化、城镇化和基本现代化迈进。
三 新时期发展总结
襄阳市发展、都市体系的建设和经济的振兴,最终是为了襄阳人民有新的生活水平、新的生活环境、新的生活品质、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秩序和新的生活感受。遵循城市发展定位,既要有跨越的激情、实干的激情,还要讲科学。要有一个清醒的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创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中西接合部的龙头城市、魅力都会这两大重点目标来谋划建设我们的城市;要有一个高能极的城市功能体系支撑战略定位,按照党代会提出的“城市东进、旧城更新、一心四城、组群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论证,形成“四城望洲”,组群发展的格局;要有一个足以吸引关注的城市映像,形成城市功能和分区的差异化以及个性化的心理映像,使建筑与生态、城市格局相协调。各级党委政府要舍得花钱请大师和专业规划团队做建筑规划设计,保证城市建设的品质;要有一个贴近时代和现代城市的管理理念,不断创新城建模式,在旧城改造中保留历史文化和城市记忆,在新城开发中避免空心化和大城市病,合理布局社会功能满足人民生活的舒适度、便利度,解决好市场主体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关系、大规模建设和城市承载力的关系;要有一个促进城市长远发展和解决现实民生问题相结合的按发展规划,对城市历史和人民负责。
参考文献
《襄阳市区域发展规划2015》
《襄阳市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