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

时间:2019-05-12 14:0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

第一篇: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

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

襄阳政发【2011】3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0〕75号)精神,现就加快我市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新形势下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大力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全面构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积极参与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努力把供销合作社建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目标任务。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在构建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上实现新突破;建立供销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新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村级综合服务社,在增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功能上实现新突破;加快供销合作社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造和社有企业改革,在完善“三农”服务方式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建立供销合作社组织新机制,深化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改革,在转变职能、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上实现新突破。

二、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三)加快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以各级供销合作社骨干农资企业为依托,整合社会资源,加快县(市、区)农资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培育壮大农资龙头企业。各级政府要在用地等方面扶持供销合作社兴建区域性仓储物流农资配送中心。支持供销合作社依法从事种子、农机具、成品油、饲料、兽药等商品经营,大力发展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农资放心店,积极推进连锁经营,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放心农资”。

(四)加快发展农村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加快整合供销合作社系统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络,加快县级配送中心建设,发展农村小超市、便民店,实行连锁经营,形成以城

区店为龙头、配送中心为支撑、乡镇店为骨干、村级综合服务社为终端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体系。支持供销合作社与中小零售商合作,建立联购分销的连锁组织,发展直达供货、加工配送等多样化分销方式。以襄阳新合作超市有限公司为龙头,推进供销合作社日用品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建设。鼓励供销合作社发挥“一网多用”优势,依法开展家电、图书、药品、通讯器材、烟花爆竹、食盐、建材等连锁经营业务,发改、财政、商务、工商等部门要按照支持日用消费品下乡的有关政策给予补贴。安监、工商、公安等部门要支持供销合作社发挥烟花爆竹经营的主渠道作用。供销合作社要积极配合安监、工商、公安等部门搞好社有企业烟花爆竹经营活动的管理,完善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

(五)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现代购销服务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以农产品购销、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为依托,以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为基础,构建农产品现代经营网络。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办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和功能提升,增强仓储运输、冷链物流能力。鼓励开展农产品冷藏保鲜、卫生、质量安全可追溯、检验检测项目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棉花企业建设棉花仓储物流设施。加强农超对接,推动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专业大户等直接建立采购关系,培育品牌产品,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基地”、“超市+基地+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扩大农产品销售。鼓励供销合作社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电子商务、期货交易、股权交易等新型农产品交易方式,发展电子商务与网上超市,扩大网上采购和销售规模。

(六)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网络。鼓励各级供销合作社依法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业务,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规范建设社区和村镇回收网点、专业化分拣中心、区域集散交易市场和综合利用处理基地。支持供销合作社企业开发循环经济项目和依法开展废旧家电、报废汽车等回收拆解业务,形成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使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成为全市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列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规划,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培育、技术与产品开发项目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立项和经费支持。大力支持供销社与中国再生资源总公司在襄阳的合作,并在财税、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城市建设区域集散交易市场和综合利用处理基地;在乡村设立统一标识、规范管理的绿色文明回收加工网点,通过连锁经营方式拓展回收渠道。

三、不断增强供销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功能

(七)大力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坚持“政府引导、供销合作社主办、各部门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按照“三务—体”(村务、商务、服务)、“三个结合”(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代理性服务结合)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三项制度”(组织上实行成员制、经营上实行配送制、服务上实行合作制),扎实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推进龙头企业的经营业务与村级综合服务社的网络连接,开展连锁经营,使村级综合服务社真正成为供销合作社“双向流通”经营网络的重要节点。支持村级综合服务社开展文体娱乐、养老教幼、劳动就业、政务代办、信息咨询、技术推广等各项服务。对供销合作社兴办的村级综合服务社,各县(市)区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安排配套资金。发改、农业、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医药、卫生等部门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险、邮政、电信、移动、联通、电力、交通等部门要在业务代理上给予支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打造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八)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各级供销合作社立足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发挥网络优势,组织引导农民(农民经纪人)、产销大户和社会力量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开拓市场。积极探索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创办专业合作社。支持供销合作社在城镇化水平较高和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兴办消费、信贷、担保、保险代理等专业合作组织。从实际出发,创办跨区域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构建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公共服务平台。各部门将供销合作社领办的、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各级示范社范围,在资金、项目政策上予以支持。

(九)积极开展农业信息和技术服务。支持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引导广大农民运用市场信息指导生产,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机构,积极开展棉花、水稻、生猪等涉农保险代理业务,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民经纪人和农民技能培训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四、加强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建设

(十)切实加强市、县两级供销合作社建设。市、县两级供销合作社要认真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和教育培训职能,全面推进供销合作事业发展。健全供销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供销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机构设置。支持供销合作社牵头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社,积极吸引和接纳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各类涉农企业、组织加入供销合作社各级联合社,为农民经济联合与合作搭建平台。支持供销合作社组建供销集团,健全社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履行社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能,强化社有资产监管,落实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县级供销合作社,尽快纳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范围,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持供销合作社机构稳定。各级政府要发挥供销合作社优势,根据实际需要,将可以由供销合作社承担的任务和职能委托或赋予供销合作社。

(十一)不断加强基层社建设。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植根农村、贴近农民、为农服务的基本环节。要在坚持合作制的原则下,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按照经济区域,调整建制,优化布局,推进基层社股份合作制和股权多元化改造。工商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新建(恢复重建)或改造的基层社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登记注册。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相关规定创办和重组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均可享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各项扶持政策。建立完善基层社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引导社员参与基层社经营管理活动,密切与农民社员的经济联系,与农民建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维护供销合作社资产完整性,基层社改制后的剩余资产,由县级供销合作社代为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充分发挥基层社在城镇市场和村组农民之间的联系纽带作用,推动基层社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建立农资连锁店、小超市、农产品和再生资源回收店等,增强基层社发展活力。

(十二)加快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主营业务优势,大力支持各级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按照有关程序发展行业协会。条件较好的地方,要围绕骨干产业大力发展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产品协会。发挥协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组织市场开拓,完善服务功能,强化行业自律,建立健全规范的运行机制。在农资、棉花、茶叶、果品、食用菌、中药材、烟花爆竹、再生资源以及种养殖业等传统领域,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产品标准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探索行业协会承接政府职能的新途径、新办法。

(十三)加快推进社有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对为农服务的骨干龙头企业,要保持供销合作社控股地位。规范企业改制行为,防止社有资产流失。调整优化社有资本配置,引导社有企业推进以资本为纽带的纵向整合和横向联合,促进优势资源向骨干企业集中,着力在农资、棉花、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领域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集团,增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实力。支持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示范、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符合农业综合开发立项条件的,按政策享受农业综合开发经营贴息贷款、财政补助等优惠政策。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合作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对供销合作社控股、参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列入当地农业产业化整体规划和龙头企业名单,在项目开发以及农业产业化资金、支农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和市场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在支农资金中安排特色商品基地建设扶持资金。支持社有企业利用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开拓农村市场。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的业务合作,积极探索发展适合当地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供销合作社的企业法人按照市场准入条件参与组建村镇银行和贷款担保公司,开展经纪代理、典当担保、股权质押等服务。

五、切实加强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领导和支持

(十四)加强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领导。建立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和完善“新网工程”联席会议制度,把“新网工程”纳入农村现代流通业发展整体规划,把供销合作社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纳入全市农村经济总体工作,把为农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体布局,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已经明确适用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项目等支持力度,帮助解决好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支持供销合作社事业发展。凡国家和省对农业、国有商业、乡镇企业的优惠政策,除有特别规定外,都适用于供销合作社。

(十五)依法维护供销合作社权益。各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是本级社集体财产和所属企事业单位财产的所有权代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挪用、平调、无偿划拨其财产,不得随意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保持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完整性。在城镇改造中,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点和服务设施确需拆迁的,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做好补偿安置工作。

(十六)加大财政税收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涉农资金和其他支持企业发展资金,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扶持力度。各级财政要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化肥淡季储备,并给予贷款贴息或财政补贴;待市级农资龙头企业组建后,市财政按5000吨尿素的淡储规模给予贴息;对供销合作社开展“新网工程”建设,应提供必要工作经费;对供销合作社系统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确有困难的企业,可依法按照税收审批权限申请减免。允许供销合作社企业改制后剩余资产以更名形式过户到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经营管理机构,在办理变更手续时,有关部门只收取工本费。支持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连锁店、便民店、加盟店等连锁经营网点,工商、城管、税务、电力、供水等部门在证照办理、环卫费用、税收及电费、水费等方面给予支持。

(十七)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2002年财政部等七部门共同核复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地方政策性亏损挂账,由市财政局牵头,市供销合作社等相关部门参加,进一步调查和理清,按政策规定处理。对市及县级联社机关的连带担保债务,一般不采取强制手段查封资产。认真落实《国土资源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73号)精神,由市供销合作社牵头、市国土资源局配合,对供销合作社系统土地确权登记中涉及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调研,尊重历史,注重现实,提出具体意见,于2012年上半年前基本完成供销合作社系统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供销合作社企业使用的原国有划拨土地,经批准可采取出让、租赁方式处置,土地出让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优先用于安置困难企业职工、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和供销合作事业发展。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省人社厅贯彻落实人社部《关于供销合作社企业职工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具体意见出台后,要抓好落实。对参保企业一次性缴费有困难的,由同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

(十八)加强供销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经营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积极从高校毕业生、选调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供销合作社队伍;通过民主选荐、严格考核,大胆聘用德才兼备、农民群众信得过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担任基层社或社有企业负责人。建立健全社属企业法人代表综合业绩考核奖惩办法和激励约束机制,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各级供销合作社要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推动全市供销合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襄阳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襄阳市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襄阳市加快学前教育发展

来源:襄阳政发〔2011〕23号

【摘要】

《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提高认识,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强化职责,完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和管理机制;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加强管理,确保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从2011年到2013年,通过三年的改造、建设、发展,初步建立覆盖县域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市城镇地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农村地区基本普及学前2-3年教育。全市3-5周岁幼儿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

正文: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全国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11]27号),结合我市学前教育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

(一)充分认识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学前教育是国民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事业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的发展,关系着亿万学前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我市的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在推进和谐社会构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我市学前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还不够,普及程度不高,依然是我市国民教育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各县(市)区之间、城乡之间、县域内区域之间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学前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办园条件不优,保教质量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普遍存在。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紧迫任务,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二)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

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统一部署,稳步实施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从2011年到2013

年,通过三年的改造、建设、发展,初步建立覆盖县域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市城镇地区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农村地区基本普及学前2-3年教育。全市3-5周岁幼儿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至2015年,各县(市)区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各类幼儿园办园质量普遍提高,办园行为规范,全市省级、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数量达到幼儿园总数的20%以上,城市逐步实施0-5岁“托幼一体化”教育。到2020年,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省级、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数量达到幼儿园总数的50%以上,其他幼儿园达到三级以上办园标准,适龄幼儿都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健康快乐成长,打好人生成长成才的基础。

二、科学规划,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积极推进”的原则,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三年初见成效”的工作要求,以县为单位,科学编制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三)认真做好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各地要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地方基础教育发展规划。根据城镇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人口流动情况,科学预测,确定规模,统筹幼儿园布局。综合考虑学龄前人口比重和学前教育机构有效的服务区域,原则上确定每所规模幼儿园的服务人口为1-1.5万人。各县(市、区)要依托县(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并实施县域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县域内学前教育机构布点规划和分项目建设计划。城市(含县市城关)按照社区布点设置幼儿园,依照服务半径及人口规模确定园数;乡镇政府所在地按照镇区人口规模设置1-2所规范幼儿园;行政村、自然村可实行依托村级小学联村办园或举办分园。

(四)分步推进,逐步建立学前教育机构网络和服务体系

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2011年,各县(市)区要通过新建、改扩建,在70%以上的乡镇镇区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推进城区(含县市城关)幼儿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已有幼儿园基础设施,改善办园条件,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2012年,完成剩余30%乡镇镇区幼儿园布点建设;完善城区学前教育机构布点设置,建成城市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2013年,规划建设“撤乡并镇”时被撤乡镇镇区幼儿园和其他村级幼儿分园,人口分散地区可举办流动幼儿园、季节班等,为其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全乡镇幼儿园的管理指导和示范辐射作用,积极探索、推广依托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办幼儿园(班)实施教育教学统筹管理的模式,建成并完善农村学前教育体系。

各地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达到学前教育规划发展目标。其中,公办幼儿园服务的人口数要达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在园幼儿数要达到3-5周岁幼儿数的一半以上。

三、强化职责,完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和管理机制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落实“以县为主,县、乡镇(街道)共管”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归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

负责,社区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学前教育管理机制。

(五)落实地方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中的职责

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要落实规划、投入、监管等责任。市本级加强对全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宏观规划、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学前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建设、管理,落实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保障办园经费投入,统筹管理和扶持发展城乡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乡镇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负责幼儿园建设规划、征地、周边环境治理等,扶持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办、民办幼儿园发展。

(六)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

教育部门要认真履行统筹管理和指导监督责任,落实学前教育政策,执行国家、省制定的办园标准和管理规范,充实管理、教研力量,不断提高整体办园水平和幼儿园保教质量。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所有学前教育机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城乡规划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住宅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按规定落实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价格、财政、教育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四、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发展

(七)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学前教育机构,为人民群众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对政府及其部门举办的各类幼儿园,各地要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并在办学经费上予以补助;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

各地在实施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和城中村改造时,要按照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配套建设幼儿园。襄阳市区居民小区建设规模在20万平方米或居住人口5000人以上的应配套建设幼儿园。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城镇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城镇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逐步配建到位。

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各地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要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采取多种融资形式,科学布局、设置幼儿园(分园)。

(八)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

从2011年起,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逐步提高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的比例。各地要按照规划预算安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的建设经费;按照国家政策落实公办幼儿园的教师编制,逐步解决公办幼儿园人员经费和办园公用经费;逐步建立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的入园补助、资助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逐步建立对民办幼儿园的经费扶持政策,部分承担办园成本,减轻幼儿家庭经济负担。

各地要加大投入,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各乡镇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支持本乡镇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权益。

(九)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园

民办幼儿园是公办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补充,是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重要承载形式。各地在办好和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形式依法举办幼儿园。城市和镇区幼儿园实行政府举办为主、辅之其他办园形式的幼儿教育办园模式;村幼儿园(分园)可实行“村办国补”,也可实行“民办国补”,即由村集体举办或由具有幼师资格的公民个人领办、政府按人头补助的办学形式。各地政府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也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民办幼儿园的水、电、气价格,按照居民水、电、气价格执行。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

(十)切实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各县(市)区要制定三年工作规划,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幼教事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要按照国家、省定生师比标准和幼儿教师准入条件,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

实行幼儿园教师准入和备案制度。新招聘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合格学历和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民办幼儿园实行自主聘任、合同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注册登记制度。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必须在2013年前取得任职资格,否则将责令退出学前教育从教队伍。

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幼儿园教师在继续教育、职称评审、工资福利、社会保障、评优评先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

家、省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建立健全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把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继续教育规划,落实培训经费,开展多形式培训,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规划,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不断提升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积极推选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推选优秀教师参加省、市级培训。2011-2015年,各县(市)区要对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认真开展幼儿师资县级培训和园本培训,要加强对转岗从事幼儿教育的小学富余教师的业务培训,发挥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区公办幼儿园积极承担农村和民办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培训任务。各地、各幼儿园要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学习,取得高一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历。

五、加强管理,确保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十一)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

各地要根据国家、省规定的幼儿园办园标准,满足社会对幼儿保教的不同需求,建立准入制度,并对幼儿园实行分类管理和指导。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是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审批主体。举办幼儿园必须经过申报、考核、审批程序,取得办园许可证,并根据办园性质申请登记注册。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要求建立对辖区幼儿园及其他学前教育机构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监管。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各地要对目前存在的无证办园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对未取得行政许可但基本达到办园标准和条件的,要限期整改并取得办园许可证;对未取得办园许可证、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经整改仍不能达到办园标准和条件的幼儿园,要坚决予以取缔,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确保幼儿人身安全和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十二)规范幼儿园收费管理

建立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幼儿园收费实行收费许可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公办幼儿园和利用国有资产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由物价、教育、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省政策要求,按生均教育成本与办园等级确定收费标准。民办幼儿园根据教育成本自行确定收费标准,报教育、物价和财政部门备案后执行。幼儿园所收经费要严格按国家政策规定的使用范围合理开支,并接受监督检查。

(十三)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

切实做好幼儿园的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完善门卫值勤制度。各地、各幼儿园要重点做好幼儿园房屋安全、设施安全、传染病防控、食品、消防等各项安全工作,加强对幼儿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公安、教育、建设、规划、卫生、文化、交通、安全监管等部门要建立联合工作制度,幼儿园所在街道、社区和村民委员会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维护幼儿园治安、安全、交通、卫生等良好秩序,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十四)规范幼儿园保教行为,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认真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幼儿园教育

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类幼儿园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育儿,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要积极向广大家长宣传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正确认识。要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幼儿园教育实验和科研的管理和指导,建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十五)建立学前教育专项督查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湖北省幼儿园办园水平综合评估标准(试行)》做好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等级评定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等评估、动态管理的原则,把等级评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幼儿成长、教师发展、质量提高上,关注幼儿终生有益发展的因素和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作。教育部门每年要对各等级幼儿园的办园行为和保教质量进行抽查和督导,并将督查情况向社会公示,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定期对各县(市、区)学前教育进行专项督查,并将县(市、区)政府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工作纳入对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考核指标。制订《襄阳市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方案》,对县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资源布局状况、经费投入、教育质量、教师待遇保障等进行专项督导评估,并根据考核结果实行问责或表彰、奖励。

二〇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教育 发展 意见

------------------

抄送:市委各部门,襄阳军分区,各人民团体。

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法院,市检察院。

------------------

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年6月29日印发

------------------

第三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意见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了切实落实中央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文件精神,帮助农村信用社化解历史包袱,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实力,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现就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认识

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从落实中央关于支持“三农”发展的高度,重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发展工作。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费用减免、资金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农村信用社做好增资扩股工作,帮助解决农村信用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和支农服务功能。

二、积极引导各类涉农资金、财政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实力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决取消一切限制自然人和法人到农村信用社开户存款的歧视性政策,动员和引导农业、林业、水利、粮食、供销、水产、农村卫生、医疗、保险等涉农部门,县以下单位,将国家有关部门返回农村的资金和各级财政资金、预算外资金、社保资金、医保资金、住房公积金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专项资金等存入农村信用社,千方百计扩大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来源,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实力。严禁以存款为条件向农村信用社拉赞助、索钱物,违者要严肃查处。

三、建立全省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金,增强农村信用社整体抗风险能力

农村信用社享受2%营业税优惠政策后,其余3%营业税及附加,从2005年开始,在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未全部消化前,由各县(市)财政根据农村信用社交纳的3%营业税及附加,逐级上划省财政,由省财政拨入省联社,建立全省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金,以抵御因各类自然灾害、政策因素导致的农村信用社资金损失等风险。各级财政、地方税务等有关部门要确保资金及时足额上划。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联社等部门要切实加强风险防范金的管理和监督,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四、规范政府行为,切实减轻农村信用社负担

(一)规范对农村信用社监督检查。对农村信用社的检查,除金融监管、纪检部门和司法机关外,其他部门的检查均由省政府统一部署。

(二)严禁乱摊派和乱收费。有关部门对农村信用社收费要严格按国务院和省政府规定的项目及标准收取。严禁巧立明目收取各种赞助费、服务费;严禁违反规定对农村信用社强行推销产品和订阅报刊。对农村信用社收费要设立收费负担卡,严格监控,凡发现有乱摊派和收费行为的,由监察部门按违纪行为,严肃查处。

(三)严禁干预农村信用社的正常经营管理。各级政府不得干预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不得强迫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和实施不符合市场规则的信贷倾斜;不得用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搞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不得非法调用、挪用、转移农村信用社的资产;不得干预农村信用社的人事安排等,违反上述规定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负责人责任。

五、优化信用环境,促进农村信用社加快改革和发展

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信用村、信用乡镇、信用县(市)建设,坚决打击逃废债行为,为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一)积极帮助农村信用社推荐优质支农项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投资回报稳、风险较小的优质支农项目,要优先推荐给农村信用社,帮助农村信用社拓宽信贷服务领域。

(二)依法制裁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行为。各级监察、司法机关要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依法维护金融债权,凡涉及农村信用社债权的企业改制,有关单位要提前告知相关农村信用社。有关农村信用社要依法落实信用社债权。对企业改制不规范、逃废悬空农村信用社债务的,有关部门不得为其办理改制的审批和登记手续。农村信用社依法收贷,起诉到法院的,要依法审理,提高结案率和执行率。

(三)各地政府要积极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国家公职人员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对由财政供养的行政事业单位拖欠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应由当地财政部门区分单位类别和用款性质逐笔甄别,确应财政承担的部分欠款,由各级政府列入预算,在三年内予以还清。省财政厅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四)对农村信用社接受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城市信用社划转的不良贷款,以及乡镇企业在改制过程中悬空的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同级政府要采取以土地、房产等优良资产置换的方式予以盘活。

六、农村信用社要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经营管理

各地农村信用社要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方向,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要进一步建章建制,在内部管理、贷款发放、风险防范等方面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切实做好清产核资、增资扩股、清收不良贷款、组建法人机构和支农等各项工作。要抓住改革的有利时机,以转换机制为核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

第四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

陕政发〔2009〕19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广大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这种新型的市场主体是联结分散农户与大市场的桥梁纽带,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组织形式。近年来,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544家,成员47123个,其中农户44680个,占94.8%。但从总体情况来看,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规范,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争取到2012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0000家。

二、进一步明确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领域

(一)指导思想。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以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依托,强化政策扶持,优化配套服务,创新发展模式,完善运行机制,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一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得动摇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不得改变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二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做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三要坚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以粮、果、畜、菜和区域性特色产业为依托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增收七大工程顺利实施。四要坚持典型带动示范引导。积极培育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民主管理,规范运作行为,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三)发展重点。一是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关系。二是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提高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围绕科技兴农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增产增收潜力。四是围绕农产品流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疏通和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扶持力度

(一)改善登记服务。工商部门要放宽农民专业合作社名称核准和成员资格条件,认真落实登记不收费、监管不年检的规定,大力支持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税务、银行、质监等部门要采取费用减免等措施,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办理税务登记、银行开户、机构代码证等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实行项目倾斜。国家和省上支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设项目,可以委托或优先安排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各级发展改革、水利、农业、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项目给予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管好用好项目资金。

(三)加大财政扶持。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商标注册等服务。市、县财政也要安排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各种服务。对运作规范、成效显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级政府可给予表彰奖励。

(四)落实税收优惠。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依法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从事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项目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业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等免征增值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

(五)强化信贷支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信用评定范围,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将农户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机制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领域,积极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额贷款需求。对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可运用政府风险金担保、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担保等抵押担保方式给予资金支持。探索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创新各类符合法律规定和实际需要的农(副)产品订单、保单、仓单等权利以及农用生产设备、机械、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财产抵(质)押贷款品种,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贷款难问题。保险机构要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提供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的保险服务。

(六)保障用地用电。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种养基地和从事农产品收购等需要的农业用地,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由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协调,动员群众采取租赁、经营权入股等流转方式予以解决。供电企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开辟绿色通道,提高用电业务办理效率;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标准。

(七)加强人才支撑。鼓励科研人员和农技推广人员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任职、兼职或担任技术顾问,允许按其贡献大小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相应报酬。对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要为其提供保管人事档案、办理集体户口、挂靠党团组织关系、代缴社会保险等服务,经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其工作年限可连续计算工龄。

四、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协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支持农业、扶持农民,各级政府要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农业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牵头做好指导、扶持和服务,着力抓好政策落实、典型培育、监督检查等工作。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心协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二)开展示范创建。积极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争取三年内省、市、县三级示范合作社达到500家。省上抓好示范县建设,实行项目整合、政策倾斜、重点帮扶、专业指导,努力使其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培训基地。各市、县要采取部门包扶、领导包抓等多种方式,积极做好示范社的创建工作,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三)强化宣传培训。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法规、合作知识以及成功典型、经验做法,增强农民群众的新型合作理念和依法办社意识,增强各级干部支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对基层干部、业务辅导员、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批熟悉合作理论、合作政策、合作实践的业务指导和经营管理能手,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管理制度,创新运营机制,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四)帮助开拓市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交易会,在农业网站开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网上展厅,宣传推介优势农产品。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大中城市建立产品直销窗口和连锁直销店,积极开展与超市对接业务,拓展营销市场,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较高知名度的示范典型,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北海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北政发〔2012〕5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1〕10号)精神,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全市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作用,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新形势下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创新经营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全面推进基层社、社有企业、经营网络改造,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网络优势日益凸显,发展活力逐步增强,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为农服务成效不断显现。初步构建了覆盖全市广大农村、惠及广大农民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逐步实现了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业的转变,从单纯购销业务向综合经营服务的转变,从单一封闭结构向开放办社体系的转变,对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我市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组织、网络和服务等独特优势,—1—

对于活跃农村流通,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对于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农业;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二、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我市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1]10号)精神,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合作制为原则,以深化改革为手段,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做大做强为核心,以流通网络为支撑,以富农强社为目标,大力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全面实现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业态转变,从单纯购销业务向综合经营服务转变,从单一供销合作向多领域全面合作转变,将我市供销合作社建成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和优质安全商品供应的保障力量,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

(二)我市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

1.到“十二五”期末,全市供销系统综合经营总额超过22亿元,消费品零售额占农村市场份额的20%以上。“十二五”期间,售给农民的化肥、农药、农膜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占全市份额保持在60%以上,农副产品购进年均增长15%以上。

2.到“十二五”期末,打造各类连锁经营龙头企业5家以上,建成直营店、连锁超市、便利店、农家店等800家以上,基本实现市县有连锁配送中心、乡镇有超市(配送中心)、行政村有便民店。

3.“十二五”期间,以各种方式帮助农民实现的收入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到“十二五”期末,每个基层供销合作社领办2个以上规范运

—2—

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系统经营效益大幅度增长。

三、依托供销合作社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依据政策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快传统经营网络改造升级,抓好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着眼于建设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和方便、安全、实惠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大力构建以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为主的五大连锁经营网络体系,加速形成以市供销合作社龙头企业为龙头、县区供销合作社企业为中心、乡镇供销社企业为骨干、村屯农家店为终端的连锁配送网络体系。

(一)加快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资供应中的主渠道作用,依托供销合作社网络加快推进农资连锁经营。以市、县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公司为龙头,整合与联结基层供销社的农资经营网络资源,在主要农作物产区建设一批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的农资商品配送中心和物流实体,以加盟为主要形式大力发展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农资放心店,形成覆盖全市、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技物结合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为农民提供优质价廉的放心农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供销农资经营企业依法开展种子、农机具、成品油等商品经营,办好“庄稼医院”,面向农民开展各种技术服务。建立农资冬季储备制度,支持供销社利用现有设施承担化肥储备工作。

(二)加强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快传统经营网络改造升级,积极推进区域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和便利店等农村零售终端建设,尽快构建起以县级为主体、乡级为骨干、村级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日用消费品经营服务网络体系。重点抓好县级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建设,强化商品采购、储存、调运等功能,以加盟连锁为主要形式,以区域配送中心为依托,在县区发展大型超市,在村(社区)发展连锁便民店,逐步形成县区、乡镇、村(社区)三级的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服务质量,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放心的消费品。支持供销合作社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企

—3—

业发挥 “一网多用”优势,依法开展家电、食用盐、政府平价粮油、图书、药品、烟花爆竹等连锁经营业务。

(三)加快农副产品连锁经营网络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生产大户发展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我市农副产品品质,培育特色农副产品品牌。支持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区域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或配送中心,搭建、完善各类农副产品购销平台,增强仓储、运输、冷链物流能力,完善检验检测、资金结算、信息服务功能。健全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创新农副产品流通方式,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农户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等进行产销衔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切实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支持供销合作社建立全市农副产品网上交易平台。

(四)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连锁经营网络建设。鼓励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在商务主管部门制定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指导下,规范发展城市社区、村镇回收网点,建设集散交易市场、分拣与加工中心和综合利用处理基地,实现全市再生资源社区回收网络的全覆盖。充分发挥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作用,支持各级协会进行行业自律管理。支持供销合作社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法、依规开展废旧家电、报废汽车等回收拆解业务,形成回收、分拣和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维护社会治安和城乡环境卫生。

(五)加快烟花爆竹连锁经营网络建设。发挥供销合作社烟花爆竹传统经营优势,突出抓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统一采购,安全存储,安全配送和安全经营,打造贯通城乡、布局合理、规范有序的安全网络。烟花爆竹经营网点的设置,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由供销部门提出网点设置的具体意见,安监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4—

安监、公安等相关部门要重视和支持供销合作社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和开展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管理工作。供销合作社烟花爆竹经营,要按照“确保安全、方便群众”的要求,加强对本系统企业烟花爆竹经营活动的管理,完善零售终端网点建设,探索建设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

(六)抓好项目建设,提高网络质量。要突出抓好骨干项目,加快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质量。农资连锁经营网络重点建设好统一采购的跨区域大中型龙头企业、配送中心以及仓储、电子商务,创建区域性的农资物流园区、专用肥生产基地等项目。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重点建设好县乡配送中心、乡镇超市、电子商务等项目。农副产品购销连锁经营网络重点建设好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及仓储运输、冷链物流、检疫检测和信息服务等项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连锁经营网络重点建设好区域性集散交易市场和综合利用处理基地等项目。烟花爆竹连锁经营网络重点建设符合安全要求的仓库、配送中心、零售点等项目。“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专项资金要重点扶持网络骨干项目。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商务、扶贫、工商、安全生产监管、税务和金融等部门,要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在项目立项、资金扶持、土地征收、企业改制、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支持。对资产权属明确、整合资金到位、当地人民政府支持力度大的项目,优先给予扶持。

四、做大做强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

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的重要依托,是供销合作事业的重要支柱。要进一步深化社有企业改革,推进社有企业建立健全现代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供销社加快发展。

(一)实施联合发展战略。采取供销合作社控股、参股、经营者和职工持股、引进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以资本和产权为纽带,推动供销合作社企业的联合与合作,扶持一批体制新、机制活、带动力强的农村商贸流通龙头企业群。引导社有企

—5—

业推进以资本为纽带的纵向整合和横向联合,促进改制后社有企业优势资源向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烟花爆竹等骨干企业集中,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社有企业集团。加大开放办社步伐,盘活社有土地资产,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加强与国内外各类企业的联合与合作,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农民进入社有企业持股、控股经营,逐步扩大社会资本比重,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实现互利多赢共同发展,增强供销合作社的为农服务功能。

(二)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要加快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体制创新步伐,继续推进与完善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不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转换社有企业经营机制,推进社有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对为农服务的骨干企业,要保持供销合作社控股地位。规范企业改制行为,切实防止社有资产流失。完善企业财务、投资和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提高社有资产监管。

(三)推动社有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社有企业要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网络优势,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发展订单农业,密切产销衔接,促进全市农产品流通。依托我市的木薯、花生、豆角、西瓜、黄瓜、海产品等特色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品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引导社有企业与农户结成更紧密的利益关系,为生产者提供全方位服务,把更多的利润返还给农民。依托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引导农民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支持社有企业参与地方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示范、农业技术研发推广等项目,加大对供销合作社从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支持力度。

五、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组织建设

基层供销合作社是植根农村,直接服务“三农”,为农村经济社会

—6—

发展提供公益性服务的组织基础和重要载体。要进一步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的组织建设,强化经营性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公益性服务作用,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一)加强乡镇供销社建设。在坚持合作制的原则下,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加快乡镇供销社改造重组步伐。乡镇供销社改造重组要坚持开放办社,分类改造,促进乡镇供销社多种形式发展。对于基础较好、存量资产较多、经营稳定的乡镇供销社,在产权明晰、改革改制的基础上,通过资产重组,进一步做大做强。也可兼并、托管或租赁周边小社、弱社,建立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的区域性中心社。对净资产较少、经济实力不强的乡镇供销社,要在明晰社有资产权属的基础上,吸收农村经济能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出资,进行改造重组。对债务过重、扭亏无望的乡镇供销社,可以实行关停歇业或依法破产。对乡镇供销社已经歇业破产的地方,各级供销合作社要根据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积极创建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要以乡镇供销社为依托,发挥网络、信息、人才、市场等优势,大力实施“乡镇七个一服务计划”,即:在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农资连锁配送站,一个农副产品批发或农贸交易市场,一个具有规模的日用消费品超市,一个再生资源回收站,一个集娱乐、餐饮、医疗、健身、文化、消费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所“庄稼医院”,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

(二)强化农村综合服务功能。按照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整合资源、市场运作原则,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建设主体多元、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继续搞好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废旧物资、烟花爆竹经营基础上,积极开展农产品收购、农产品加工利用、农产品进城、测土配方施肥用药及乡村旅游、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劳动就业等服务。鼓励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建设,大力开展“便民连锁进万村”活动。把供销合作社农

—7—

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与推广“农事村办”结合起来,将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纳入城镇化建设和文明村建设规划,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打造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发展改革、农业、卫生、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在相应服务内容建设上给予支持。

(三)加快专业合作社建设。支持供销合作社充分利用网络、人才、设施等条件,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品,采取多种方式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营销、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运等服务,推进我市农产品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开拓市场,开辟合作社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批发市场的便捷通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利用各项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项目,帮助农户加强与龙头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大力实施“订单农业”。建立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

六、加强对供销合作社的领导和支持

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关系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各县区要高度重视,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加大支持力度,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发挥供销合作社的职能作用。市、县供销合作社承担研究制定市、县两级供销合作社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的任务;对下级社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教育培训等职责;规划、组织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组织、指导、扶持、服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公共服务平台;承担本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委托的任务,按照授权组织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废旧物资

—8—

和农副产品等经营进行组织、协调、管理、储备,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网络优势和烟花爆竹经营主渠道作用,营造方便、安全、实惠的消费环境;行使本级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出资人代表职能,加强社有企业管理,监督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主管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协会等社会团体的业务;承担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完善供销合作社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职能作用,并根据实际需要,将可以由供销合作社承担的任务和职能委托或赋予供销合作社。建立加快全市农村流通事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供销合作社,具体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工作。

(二)支持发展供销合作事业。根据财力情况逐步加大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投入,落实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配套专项资金。支持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积极利用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开拓农村市场。支持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承担化肥、农药等重要物资的淡季储备和救灾储备任务。根据“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原则,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将储备所需的贴息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供销合作社处置原国有划拨建设用地或进行企业改制上缴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全部缴入国库,支出一律通过基金预算予以安排,除按规定上缴中央和自治区留存部分外,其余用于支付供销合作社破产和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对供销合作社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改变土地用途,兴办各类集贸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物流仓库及相应商住建设项目,符合城镇化、旧房改造有关规定的,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对供销合作社相关企业纳税确有困难的,可按规定申请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鼓励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企业法人按照市场准入条件参与组建村镇银行,支持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和互助合作保险试点工作。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要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业务合作,积极探索发展适合当地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9—

(三)维护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各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是本级社集体财产(含合作社机关和所属企业单位财产)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代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平调其财产,不得随意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业单位的隶属关系,保持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完整性。土地资产是加快我市供销合作社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土部门要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73号)精神,对供销合作社长期使用但权属资料不全的用地,本着尊重历史事实、注重现实的原则,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依照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争议,依法确定供销合作社的土地使用权。国土部门和供销合作社要密切配合,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力争在2012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任务。土地登记收费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并给予优惠。依据城镇规划需要对各级供销合作社理事会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房屋拆迁,应依照有关规定,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安置。为了增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对国家重点项目和城镇规划占用供销合作社场地的,应就近划给同等效益位置的土地,先建后拆,“建一拆一”。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处置资产,必须报同级社理事会批准。基层社处置资产,必须报市、县级联合社理事会批准。基层社撤销、解散、改制后的剩余资产,由市、县级联合社代为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及改制后的剩余资产,由本级供销合作社或联合社理事会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并组建相应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管理,任何单位不得划拨。

(四)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2003年自治区财政厅等8个部门共同核复的供销合作社系统地方政策性财务挂账,要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在2013年以前全部给予解决。有关金融机构要按国发[2009]40号及桂政发[2011]10号文件的要求,加快处置供销合作社拖欠的金融债务。为壮大供销合作社事业,增强为农服务实力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对社员股金再贷款被抵押的供销合作社资产进行盘活开发,由市

—10—

供销合作社参照自治区相关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具体实施办法。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和基层社改革改制时参照国有企业,享受国有企业待遇,安置职工成本不足的,可申请财政补助,按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安置标准给予补偿。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供销合作社企业职工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2号)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切实解决好供销合作社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对已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联合社没有入编人员及退休人员的安置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当地政府认真研究,妥善解决。

(五)加强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供销合作社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市、县供销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机构设置,选好配齐领导班子,加强监事会监督机制建设,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及时补充市、县级供销社缺编人员。选派熟悉农村经济工作、富于开拓创新精神和善协调、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干部充实加强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市、县联合社作为上一级联合社成员,其理事会、监事会主要领导的选举、调动要征求上级联合社的意见,并保持其领导班子相对稳定。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领导干部经批准可以在供销合作社出资企业和主管社团兼职,但不领取兼职薪酬。实施人才兴社战略,大力引进和培养各类经营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不断优化干部职工知识和年龄结构,培育造就一支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开拓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为供销合作社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北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

—11—

下载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