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FSC森林认证简介
FSC森林认证
基本信息
FSC森林认证,又叫木材认证,是一种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目标的工具。FSC森林认证包括森林经营认证(Forest Management,FM)和产销监管链认证(Chain of Custody,COC)。森林经营的认证,也称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或简称FSC森林认证,它是针对森林经营单位,由独立的第三方FSC森林认证机构根据所制定的森林经营标准,按照公认的原则和标准,对森林经营绩效进行审核,以证明其达到可持续经营的要求的过程。产销监管链认证是对木材加工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包括从原木的运输、加工到流通整个链条进行鉴定,以确保最终产品源自于经过认证的经营良好的森林。通过认证后,企业有权在其产品上标明认证体系的名称和商标,即森林产品认证的标签。
在过去的20年中,人类对森林的滥砍乱伐和经营不善造成了森林大面积衰退,导致全球森林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受到严重威胁。人们普遍认为引起森林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政策失误、市场失灵和机构不健全。国际社会、各国政府以及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对此表示了极大关注,并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1)国家政策改革。一些国家制定并实施了向森林可持续经营转变的基本政策,着手解决林业上存在的问题,优先发展林业和保护环境。(2)国际政府间进程。通过国际政府间进程,鼓励和促进国家水平上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效果并不明显。
主要进程
●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热带林业行动计划》,后改为更广泛的《国家林业行动计划》,但其影响力却越来越小。
● 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制定了《ITTO热带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指南》(即ITTO进程),并通过了ITTO2000年目标,即到2000年,所有在国际上贸易的热带木材和木材产品都必须源自可持续经营的热带森林,但此目标没有按时实现。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立了政府间森林问题工作组及后续的政府间森林问题论坛;2000年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成立了直接隶属于它的联合国森林论坛。它们为讨论全球林业政策问题提供了一个国际论坛。
● 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与指标体系:包括蒙特利尔进程、赫尔辛基进程、ITTO进程等9个进程,共有约150个国家参与了各个进程。它确定了公众可接受的、良好的森林经营标准与指标。
非政府组织和其它私营部门的活动。国际非政府组织,特别是环境保护组织,如世界自然基金会、绿色和平组织和地球之友等,对上述活动促进森林良好经营的效果表示一定的怀疑,并和民间团体开始探索新的途径。如20世纪80年代非政府组织发起的抵制热带木材运动,虽然成效不大,并遭到联合国的反对,但提高了人们改善森林经营的意识。一些私营企业自行制定操作规程并“自行宣布”的持续生产标签虽然可信度差,但使工业部门开始关注社会与环境状况。
认证标志
FSC森林认证正是由环境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在认识到一些国家在改善森林经营中出现政策失误,国际政府间组织解决森林问题效果有限,以及林产品贸易不能证明其产品源自何种森林以后,作为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一种市场机制,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起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力图通过对森林经营活动进行独立的评估,将“绿色消费者”与寻求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扩大市场份额,以求获得更高收益的生产商联系在一起。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传统方法(如发展援助、软贷款、技术援助和海外培训等)大多忽视了商业部门,特别是忽视了木材产品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范围内,仅20%的林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但贸易对森林的直接影响是很明显的。人们认识到,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基础的林产品贸易也能促进环境保护。FSC森林认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市场为基础,并依靠贸易和国际市场来运作。
1992年以前,非政府组织就有认证设想,但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没有取得进展。环发大会以后,他们开始大力推行这种新的体系。为了监督认证的独立性和公开性,1993年非政府保护组织成立了森林管理委员会(FSC)。1994年FSC通过了原则和标准,开始授权认证机构根据此原则和标准进行FSC森林认证。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了自己的认证进程。从此,FSC森林认证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开展起来。
认证类型
推动认证的力量是多方面的,有市场力量推动的在企业自愿基础上的森林经营认证,也有应公众要求对企业森林经营的某些方面进行的认证,还有在法律和法规约束下对企业进行的强制性认证。
以市场为导向的森林经营认证指企业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向认证机构提出申请,按照改善森林经营或可持续的经营标准对特定森林区域进行自愿的独立认证,其目的是向市场传递信息,通常包括林产品的标签和产销监管链的认证。
对特定森林经营需求的认证/认定指按照有关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公认的系列要求,对有关森林资产或项目(如社区林业、合作森林经营项目、农场林业)的森林经营某一或多个方面的质量进行独立的认证/认定。
强制认证/认定指监测遵守有关森林经营和产销监管链规章制度的独立的强制认证。它是加强法律实施的一种措施,以确保遵守森林经营法规和控制林产品的非法采伐和贸易。
环境服务认证指按照公认的系列基准条件对特定森林区域提供的环境服务(如碳沉降、水土保持、控制侵蚀、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进行的独立认证。它以市场、法规或计划项目为基础,其执行也常与以业绩标准为基础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认证联系在一起。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14004标准或类似的标准)的独立认证,它是建立和展示森林经营单位经营能力的一种措施,以管理和控制其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认证还可应用于认定国家或组织是否遵守了国际协议(如《京都议定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数量的目标)。一个认证项目也可能包括几种认证类型。大部分认证是以市场为导向,包括以业绩为基础的(如FSC体系和泛欧FSC森林认证体系)和以管理体系为基础的(如ISO14001/4标准)认证。我们一般讨论的都是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自愿认证体系。
目的
世界自然基金会为FSC森林认证做的推广宣传画
(1).提高森林经营单位的森林经营水平,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2).稳定企业现有产品市场份额,并为进入新市场创造市场准入条件。
除此之外,FSC森林认证还可以实现以下目标:区分产品;森林服务的商品化;降低投资风险;促进利益各方的参与;获取财政资助;加强法律实施等。FSC森林认证的要素。
基本要素
FSC森林认证和林产品标签体系一般包括以下基本要素: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标准:标准是认证评估的基础。
森林经营的认证(一致性评估):以独立方式按照标准对森林经营单位进行正式审核。产销监管链的审核:通过对文件的评估、认证产品的销售或购买数量,以及对仓库和产品生产过程的定期检查确定产品的来源。
林产品的标签:以森林经营的认证与产销监管链的审核为基础,企业可以申请标签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授权:对认证机构的能力、可靠性和独立性进行认定。它是对认证和标签过程的补充,其目的是提高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可信度。
标准
标准是认证的基础,认证是针对标准的评估过程。FSC森林认证的标准有两种:(1).业绩标准(performance standards)它规定了森林经营现状和经营措施满足认证要求的定性和定量目标或指标,如FSC原则和标准。在应用上,业绩标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不可能制定出适用于全球森林的详细标准,必须在一般的国际标准框架内制定区域或地方标准。不同区域的业绩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具有兼容性和平等性。
(2).进程标准(procedure standard sorprocess standards)又称为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它规定了管理体系的性质,即利用文件管理系统执行环境政策。除法律规定的环境指标外,这种标准对企业业绩水平不做最低要求。申请认证的森林经营单位必须不断改善环境管理体系,承担政策义务,依照自己制定的目标和指标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并解决认定的所有环境问题。ISO14001标准就是一种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这两种标准在概念上存在明显的差别,但在应用上又有一定的联系,他们还可以组成一套标准。首先,业绩标准体系包括许多管理体系因素,而环境管理体系的ISO14001标准也明确指出森林经营单位必须制定环境业绩要求。在许多业绩标准的制定过程中,环境管理体系对FSC森林认证体系是有帮助的。其次,这两种标准都包括了持续提高的原则。在业绩认证体系中,可以通过定期调高业绩标准来不断提高森林经营单位的经营水平。而在管理认证体系中,它要求森林经营单位不断改善经营水平并达到各阶段目标。当前的业绩标准和进程标准之所以分开设定,它有利于评估结果的审核和统一。费用
FSC森林认证有两种费用:直接费用即认证本身的费用和间接费用即为满足认证要求,森林经营单位在提高管理水平、调整经营规划、培训员工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多数情况下,后者比前者更高。
直接费用
直接费用又称固定费用,它包括: 森林评估和审计费用;年度审计费用。
影响因素有:认证机构评估的可行性;认证实施的难易程度和规模;森林经营单位管理体制的效果和透明度;森林经营单位的大小、管理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社会环境的多样性以及有关活动记录的清晰程度。一般来说,热带雨林的认证费用要高于温带林,天然林的认证费用要高于人工林。
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又称可变费用,它与认证单位实施的森林经营体系质量有关。良好的森林经营体系就不必对现有的森林经营长远规划、森林作业操作规程做大的调整,也不必为培训、森林经营等进行更大的投入,从而减少为通过认证而在这些方面所支付的费用。
认证费用与认证森林的规模相关。在同等经营水平下,规模小的森林比规模大的森林的认证费用要高。
效益
FSC森林认证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水资源、土壤、独特而脆弱的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等; 维持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保护濒危物种及其生境。社会效益
确保所有利益各方的权利得到尊重和实现。经济效益
确保木材的长期供应; 提高森林生产力; 稳定森林经营权;
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环境管理; 保持或增加市场份额; 生产有差别产品; 产品溢价;
改善与各利益方的关系;
加强与管理者的联系,获得森林经营的优先权; 提高职员的士气和能力,吸引人才;
提高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信誉; 获取更多的财政和技术支持。
认证程序
到目前为止,全球已出现了多种多样的FSC森林认证体系,在不同的体系下其认证的程序也不完全一样,但主要步骤是相同的,即申请、检查(或审计)、做出决定和颁发证书。
森林经营单位在申请FSC森林认证之前要进行自我评估,为正式认证做准备,步骤为: 第一步:评估FSC森林认证的必要性。森林经营单位应确认本单位是否有开展认证的必要,即认证将为企业经营带来收益,诸如认证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认证的收益将超过认证成本等等。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认证证书和认证机构。森林经营单位应根据消费者或市场对某种认证证书的需求,决定选择哪种认证体系。
第三步:开展内部评估。森林经营单位在正式认证之前,应进行内部的初步评估,包括对认证标准的选择,本地条件下标准的解释,运用标准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评估,以确定本单位符合认证要求的程度。第四步:改进和完善森林经营管理以实现森林的良好经营。在内部评估之后,森林经营单位应对森林经营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例如制定明确的经营目标,采取切实可行的实施步骤。
这些工作做好以后,森林经营单位就可以正式申请认证。通常情况下,FSC森林认证是按照下面的流程图进行的,在各个环节,认证机构和森林经营者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
法律及原则
森林经营应遵守所在国法律及其国家签署的国际公约和协议,并遵守FSC所有的原则与标准。
森林经营应遵守所有的国家及地方性法律和行政法规。
应缴纳所有合理的法律规定的费用、特许费、税费以及其它费用。
尊重签约国所有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如《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国际热带木材协定》及《生物多样性公约》)中的有关条款。
应围绕认证目的,由认证机构及参与或受影响的各方对相关法律、法规与FSC原则与标准之间的冲突之处进行逐项评估。
森林经营区应当避免非法采伐、定居及其它未经许可的活动。森林经营者应承诺长期遵守FSC原则与标准。
中国森林认证实施规则 适用范围 2 认证依据 3 认证过程 3.1 认证申请 3.2 审查受理 3.3审核
3.4 征求相关利益者意见 3.5 同行专家评审 3.6 认证决定 3.7获证后的监督 3.8再认证 认证的保持、暂停、撤销、注销、恢复和变更 4.1认证的保持 4.2认证的暂停 4.3认证的撤销 4.4认证的注销 4.5认证的恢复 4.6认证的变更
4.7认证的暂停、撤销与注销程序 5 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6 认证后的信息通报 7 认证收费
第二篇:fsc森林管理原则与标准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FSC森林管理原则与标准
引言
森林资源及其土地的经营应当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精神需求,这一观点已得到广泛的认同。而且,随着公众对森林破坏和退化问题的日益关注,使得消费者要求他们购买的木材和其它林产品不仅不会对森林造成破坏,而且有助于拯救未来的森林资源。为了满足这类要求,木材产品的认证和自愿认证体系在市场上应运而生。
FSC是认可认证机构的国际组织,以确保认证机构认证的真实性。在任何情况下,认证过程都是由林主和经营者自愿发起的,他们只要求认证机构提供相关服务。FSC的目标是通过制定世界范围内广泛认可的标准和相关的森林管理原则,以促进对环境负责、对社会有益和在经济上可行的全球森林经营活动。
正如原则9和相关术语表中所提出的那样,FSC原则与标准适用于所有的热带、温带和寒带森林。许多原则与标准也适用于人工林和部分人工补植的森林,可以在国家和地区水平上起草更为详细的、适用于各类森林植被类型的标准。FSC原则与标准应纳入到寻求FSC认可的所有认证机构的审核体系和标准中。虽然FSC原则与标准主要是为生产木质产品的森林经营而制定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可应用于生产非木质林产品及提供其它服务的森林经营。原则与标准是一个整体,没有主次之分,本文件应与FSC条例、认可程序和认证机构指南一并使用。
FSC及其认可的认证机构并不一定强求完全符合其原则与标准,但如在任何一条原则上存在重大差距,则通常被认为不合格,或导致证书吊销。这需要独立的认证机构依据每个标准满足的程度和差距的重大程度及其后果做出判定,允许根据当地情况做出某些灵活处理。
在一切认证审核过程中都要考虑到森林经营作业的规模和强度,受影响资源的独特性以及相关森林的生态脆弱性。各国和地区的森林管理标准会指出FSC的原则与标准解释的差异与难点,这些标准将在各国和地区的参与下制订,并由认证机构和其它参与及受影响各方逐项进行认证审核。如有必要,FSC的争端解决机制在审核过程也提倡采用本办法。欲知更多有关认证和认可程序的信息与指南,请参阅FSC条例、认可程序和认证机构指南。
使用FSC原则与标准必须符合国家和国际法律制度。FSC旨在补充、而非替代支持全球负责任的森林经营其它倡议。
FSC将开展教育活动,以提高公众对下列问题的重要性的意识:
· 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 将经营和生产成本计入林产品价格;
· 促进森林资源的最优利用模式;
· 减少破坏与浪费;
· 避免过度消费与过度采伐。
FSC还将针对这些问题为决策者提供指导,包括完善森林经营法规和政策。
原则1:遵守法律及FSC的原则
森林经营应遵守所在国法律及其国家签署的国际公约和协议,并遵守FSC所有的原则与标准。
1.1 森林经营应遵守所有的国家及地方性法律和行政法规。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www.xiexiebang.com
好好学习社区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1.2 应缴纳所有合理的法律规定的费用、特许费、税费以及其它费用。
1.3 尊重签约国所有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如《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国际
热带木材协定》及《生物多样性公约》)中的有关条款。
1.4 应围绕认证目的,由认证机构及参与或受影响各方对相关法律、法规与FSC原则与标准之间冲突之处进行逐项评估。
1.5 森林经营区应当避免非法采伐、定居及其它未经许可的活动。
1.6 森林经营者应承诺长期遵守FSC原则与标准。
原则2:所有权、使用权及责任
对土地及森林资源的长期所有权和使用权应明确界定、建档并形成法律文件。
2.1 有确凿证据证明拥有对土地和森林资源的长期使用权(如土地所有权、传统权利或特许协议)。
2.2 拥有法定及传统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当地社区应保持对森林作业的控制,某种程度上是出于对他们的权利和资源保护
的需要,除非他们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把控制权委托给其它机构。
2.3 要运用适当的机制来解决有关所有权及使用权方面的纠纷。在认证审核中,要考虑任何悬而未决纠纷的环境及事
态。涉及到很多利益的大量纠纷通常会导致一项森林经营活动失去认证资格。
原则3:当地居民的权利
应当承认并尊重当地居民拥有、使用和经营其土地、领地及资源的法定及传统权利。
3.1 当地居民应当控制其土地及领地上的森林经营,除非他们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把控制权委托给其它机构。
3.2 森林经营不能直接或间接地破坏资源或削弱当地居民的使用权。
3.3 森林经营者要与当地居民合作,明确划出对其有特殊文化、生态、经济或宗教意义的场所,并加以确认和保护。
3.4 在森林树种的利用及森林作业的管理体系等方面利用当地居民的传统知识时,应对他们给予相应补偿。应当在森林
经营活动开始以前,在当地居民自愿和知情的情况下,就这些补偿条件正式达成一致。
原则4:社区关系与劳动者的权利
森林经营活动应维护或提高森林劳动者和当地社区的长期社会及经济利益。
4.1 森林经营区及临近地区的社区群众均应享有就业、培训及其它服务的机会。
4.2 森林经营应满足或超过与职工及家庭健康和安全有关的所有适用法律和/或法规。
4.3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公约1987》和《国际劳工组织公约1998》的规定,要保证职工有建立组织及自发同雇主谈判的
权利。
4.4 应当把社会影响评价结果结合到森林经营方案与实施中,并保持与受森林经营活动直接影响个人及群体进行磋商。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www.xiexiebang.com
好好学习社区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4.5 如果森林经营造成的损失和破坏影响了当地人的法定或传统权利、财产、资源或生活,则应运用适当的机制加以解
决,并提供合理的补偿。
原则5:森林带来的收益
森林经营活动应鼓励有效利用森林的多种产品和服务,以确保森林的经济效益、广泛的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
5.1 森林经营应力争实现经济效益,同时要全面考虑生产的环境、社会和运行成本,并确保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
必要投入。
5.2 森林经营及市场营销应鼓励多种林产品的最佳利用和就地加工。
5.3 森林经营应尽可能减少因采伐及就地加工造成的浪费,并避免破坏其它森林资源。
5.4 森林经营应促进当地经济并使之多元化,避免依赖单一林产品。
5.5 森林经营活动应承认、保持并在适当的地方提高森林服务和资源(如流域及渔业区)的价值。
5.6 林产品的采伐率不得超过长期可持续利用所允许的水平。
原则6:环境影响
森林经营应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相关的价值,如水资源、土壤以及独特和脆弱的生态系统与景观的价值,并以此来保持森林的生态功能及其完整性。
6.1 应当完成环境影响评估,评估应与森林经营的规模、强度及受其影响资源的独特性相适应,并应充分结合到森林经
营体系中。评估应包括景观水平上的考虑以及就地加工设施的影响,应当在开展对林区有影响的活动之前进行环
境影响评估。
6.2 要有保护珍稀、受威胁和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如筑巢区和进食地)的措施。应建立与森林经营范围和强度及所需
保护资源的独特性相适应的保护区,并限制不适宜的狩猎、钓鱼、诱捕及采集活动。
6.3 应保持、提高或恢复生态功能及其价值,包括:
a)森林更新与演替;
b)基因、物种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自然循环。
6.4 应保护景观范围内现有的、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样地的自然状态,并将其标记在地图上,典型样地应与森林经营
活动的规模和强度以及受影响资源的独特性相适应。
6.5 应编制并实施书面指南,以控制侵蚀,最大限度地减少采伐、道路建设及所有其它机械干扰活动对森林的破坏,以
及保护水资源。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www.xiexiebang.com
好好学习社区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6.6 森林经营体系应促进开发和采用有利于环境的非化学方法进行病虫害治理,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杀虫剂。禁止使用世
界卫生组织1A、1B类清单中列出的物质及碳氢氯化物杀虫剂,禁止使用长效、有毒及衍生物具有生物活性和在食
物链中积累的杀虫剂,以及国际公约禁止使用的杀虫剂。如果使用化学品,应提供适当的设备和培训,最大限度
地减少健康及环境风险。
6.7 任何化学品、容器、液体和无机固体废物(包括燃料和油料)都应在森林外地区采用符合环境要求方法进行处理。
6.8 应依据国家法律和国际认可的科学议定书对生物控制剂的应用作记载,限制到最低量,并监督和严格控制其使用,禁止使用经过基因改良的生物。
6.9 谨慎控制并主动监测外来物种的使用,避免引起不良的生态影响。
6.10 除以下情况外,应避免将森林转换为人工林或非林地用地:
a)仅涉及到森林经营单位中很小的部分;
b)不发生在高保护价值林区;
c)能保证在整个森林经营单位中产生明显的、重大的、额外的、可靠的和长期的保护效益。
原则7:经营方案
应当制定和执行与森林经营规模和强度相适应的森林经营方案,并随时进行修改。应清楚地阐述经营的长期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
7.1 经营方案及其相关文件应包括:
a)经营目的;
b)说明经营的森林资源、环境限制因素、土地利用及所有权状况、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临近土地的概况;
c)根据所涉及森林的生态条件以及通过资源调查得到的信息,说明营林和/或其它经营体系;
d)年采伐率及树种选择的理由;
e)监测森林生长及动态的措施;
f)建立在环境评估基础上的环境保护措施;
g)确认保护珍稀、受威胁及濒危物种的计划;
h)描述保护区、规划的经营活动及土地所有权等森林资源基本信息的图集;
i)说明使用的采伐技术和设备,以及使用的理由。
7.2 结合监测结果或新的科技信息,以及变化的环境、社会和经济状况,定期修正森林经营方案。
7.3 应对林业工人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他们正确实施森林经营方案。
7.4 在尊重信息保密的同时,森林经营者应向公众提供森林经营方案的要素总结,包括标准7.1中列出的内容。
原则8:监测与评估
应按照森林经营规模和强度进行监测,以评估森林状况、林产品产量、产销监管链、经营活动及其社会与环境影响。
8.1 应根据森林经营活动的规模和强度,以及受影响环境的相对复杂程度及脆弱性来确定监测的频率和强度。监测程
序应是不间断的并能够重复,以便监测结果具有可比性,以评估变化情况。
8.2 森林经营应包括监测所需要的科学研究及数据采集,至少要有以下指标: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www.xiexiebang.com
好好学习社区
a)能收获的所有林产品的产量;
b)生长率、更新率及森林状况;
c)动植物区系的组成及观察到的变化;
d)采伐及其它活动的环境与社会影响;
e)森林经营的成本、生产率及效率。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8.3 森林经营者应提供文件,使监测机构和认证机构能够追踪到每一种林产品的源头,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产销监
管链”。
8.4 应当在森林经营方案的实施和修订中体现监测结果。
8.5 在尊重信息保密的同时,森林经营者应向公众提供监测指标结果的概括性总结,包括标准8.2中列出的内容。
原则9:维护高保护价值森林
在高保护价值森林中进行经营活动,应维护或加强这些森林的特征,并始终要以预防的方法,来考虑关于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各种决策。
9.1 按照森林经营的规模及强度对确定高保护价值森林的特征表现进行的评估。
9.2 认证过程中的咨询部分应把重点放在确定保护特征,以及保持其特征的选择办法上。
9.3 经营方案应包括并采取与预防措施一致的、并能保持和加强适应性保护特征的特殊措施,在向公众提供的经营方
案要点中应专门列出这些措施。
9.4 应当进行监测,以评估采取的措施在保护和加强这些适应性保护特征方面的效果。
原则10:人工林
应按照原则与标准1-9和原则10及其标准来规划和经营人工林,人工林可以提供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有助于满足全世界对林产品的需求,同时它对天然林形成一种补充,减轻对天然林的压力,并促进天然林的恢复和保护。
10.1 应在森林经营方案中明确阐述人工林的经营目的,包括天然林的保护与恢复目标,并且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予以
清楚的展示。
10.2 人工林的设计与布局应能促进天然林的保护、恢复与保持,而不是增加对天然林的压力。在人工林布局中,应采
用与森林经营活动的规模相适应的野生动物走廊、溪河岸边缓冲区及不同林龄和不同轮伐期的林分组合。人工林
地块的布局和规模应与自然景观中出现的林分类型相一致。
10.3 最好在人工林的构成上实行多样化,以增强其经济、生态及社会的稳定性。这种多样性可能包括景观中经营单位的规模和空间分布、物种的数量及遗传成分、龄级及结构。
10.4 造林树种的选择,应基于对立地的适应性及对经营目的的适合性。为了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营造人工林
和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方面,应优先考虑使用乡土树种,而不是外来树种。只有当外来树种的表现比乡土树种更
好时才可使用,而且应当对它们进行仔细的监测,以发现非正常的死亡率,或病虫害爆发以及不利的生态影响。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www.xiexiebang.com
好好学习社区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10.5 要在整个森林经营范围内保留一定的面积(与造林地的规模相适应,面积的大小可根据当地标准来确定),以恢
复天然林覆盖率。
10.6 应采取措施,保护并改善土壤结构、肥力和生物活动。采伐技术和采伐率、公路及林区道路的建设和维护以及树
种的选择,从长远上都不应造成土壤退化,或对水质、水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及溪流排水方式的重大改变。
10.7 应采取措施防止或尽可能减少病虫害和火灾的发生,以及侵入性植物的进入。病虫害综合治理应成为经营方案的
一个重要部分,主要依靠预防和生物防治措施,而不是化学杀虫剂和化肥。人工林经营应千方百计避免使用化学
杀虫剂及化肥,包括不在苗圃中使用。标准6.6及6.7也涉及到化学品的使用。
10.8 为适应森林经营的规模和多样化,除了原则
8、原则6和原则4中提出的要素外,对人工林的监测,还应包括定期评
估其内外的潜在生态和社会影响(如天然更新,对水资源及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对地方及社会福利的影响)。
除非当地的试验或实践证明某一树种在生态上很适合这一地区、不具有侵入性,同时对该地区的其它生态系统没
有重大的负面生态影响,否则不得大规模种植该树种。要特别重视人工林征地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对当地人所有
权、使用权及进入权的保护。
10.9 1994年11月以后在天然林采伐迹地营造的人工林一般不具备认证条件。人工林的经营者或所有者如果能提供足够
证据说明他们对这种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没有直接或间接的责任,在这种情形下认证机构也许会允许其进行认证。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http://www.xiexiebang.com
好好学习社区
第三篇:GMP认证、FDA认证、COS认证简介
GMP认证、FDA认证、COS认证简介
一、背景介绍:
1、药品生命周期的相关法规:
药品从研发、生产到销售通常需要通过多种认证:在研发阶段,药品需要通过GLP(药品非临床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和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认证;生产阶段需要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经销商(如连锁药店)还要通过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医疗机构则要通过GUP(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认证。GLP、GCP、GMP、GSP、GUP由政府制定,并定期对药品生产企业或销售企业进行审核。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欧盟,均会依照本国情况制定GLP、GCP、GMP、GSP、GUP。
2、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即药品生产管理规范,是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合理性、生产设备的适用性和生产操作的精确性、规范性提出强制性要求,以确保产品高质量的有效工具。中国、美国、欧盟均有自己的GMP标准。中国的GMP由卫生部颁布实施,美国由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实施,欧盟则由欧盟委员会颁布实施。药品生产企业通常也会制定自己的GMP,一般企业GMP较国家GMP更为严格。
二、美国GMP、欧盟GMP、中国GMP比较
1、GMP的主要内容: 各国GMP主要内容相近,包括:机构、人员、厂房、设施设备、卫生、验证、文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产品销售与回收、投诉与不良反应报告、自检等各方面的要求。在硬件方面要有符合要求的环境、厂房、设备;在软件方面要有可靠的生产工艺、严格的制度、完善的验证管理。借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防止不同药物或其成份之间发生混淆;防止由其它药物或其它物质带来的污染和交叉污染;防止差错与计量传递和信息传递失真;防止遗漏任何生和检验步骤的事故发生;防止任意操作及不执行标准与低限投料等违章违法事故发生;以及保证药品生产和销售全过程的可追溯性。
2、美国GMP和中国GMP的比较
美国的GMP称为cGMP(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c是current的简写,可翻译为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其与欧盟和中国GMP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主体条款中不列入过细的操作要求和技术性内容,而是包含大量而又具体的指南文件。cGMP的指南文件不具有法定地位,其制订和修订不需要通过复杂的法规程序。因此cGMP的指南文件能够与时俱进的修改,及时体现科学技术的进步,体现制药行业倡导的方向及新的管理要求。cGMP指南文件客观上就是cGMP的执行标准,正是由于指南文件的存在,使得cGMP可以做到与时俱进。
尽管中国GMP和美国cGMP在内容上大体一致,都是针对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四要素——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人员组织系统和现场管理系统的管理规范,但通过比对,就不难看出各自强调的重点仍然有很大差别。中国GMP仍然改变不了“硬件”重于“软件”的观念。而美国cGMP在硬件建设与标准方面描述与要求不多,但非常注重软件管理与现场管理的要求,强调对生产过程每一个工序的控制,以确保药品质量。美国的FDA认为,由于生产设备的广泛同质化,药品的生产质量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职工的操作,因此人员在cGMP管理中担当的角色比厂房设备更为重要,强调人员现场管理的责任制度更能保证药品的生产质量。在中国GMP中,对现场操作人员的资质(学历水平)有详细的规定,但对现场操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却很少约束,这会导致具体操作过程中产生偏差。而美国的cGMP中对现场操作人员的资格规定简洁明了,如要求“每位从事药品生产、加工、包装或仓储的工作人员,应接受培训、教育及有实践经验,并完成委派的各项职务”。同时,对现场操作人员的职责规定严格细致,这样的责任制度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药品的生产质量。
美国cGMP对文件化的要求更普遍、更详细、更严格,贯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如:操作人员的动作要以文件化说明;要指定授权发放中间体和原料药的人员;所有有关质量的活动都应该在执行时加以记录;任何偏离情况都应该有文字记录并加以解释,对于关键性偏差应该进行调查,并记录调查经过及其结果,分析原因,并要制定预防整改措施(CAPA)等等。中国GMP偏重对生产设备等硬件的要求,对文件管理方面有要求,但远不如cGMP规定得详细。
美国cGMP采用风险管理方法,强调不同的生产工艺的风险是不同的。一个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的人力和物力的有限性使其无法对所有药品和药品生产过程的所有方面进行同等透彻的管理。因此,必须根据产品和工艺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危害的程度合理分配管理资源,最有效的将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处理最主要的风险。cGMP提供了风险管理的理念与方法,使得风险管理很好的应用于了药品领域。而中国GMP强调全面管理,并脱离生产工艺实际,试图在GMP管理上搞“大一统”,忽视质量管理资源合理分配。
从中国GMP与美国cGMP比较还可以发现的另一个不同点是,样品的收集和检验,特别是检验。中国GMP只规定必要的检验程序,而在美国的cGMP里,对所有的检验步骤和方法都规定得非常详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药品在各个阶段,特别是在原料药阶段的混淆和污染,从源头上为提高药品质量提供了保障。
从根本上讲,cGMP就是侧重在生产软件上进行高标准的要求。因此,与其说实施cGMP是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倒不如说是改变生产管理观念更为准确。
3、欧盟GMP和中国GMP的比较
中国GMP与欧盟GMP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软件控制方面。欧盟GMP比较系统,侧重在生产软件上进行高标准的要求,规范中不列过细的技术内容,企业和检查人员比较实际,重视效果。具体差别体现在人员、文件和记录、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
在人员上,中国GMP对人员的任职资格(学历水平)作了详细规定,但对任职人员的职责却少有约束;对培训的内容没有严格要求,只是规定各级技术人员应该进行相应的培训。欧盟GMP对人员的资格(受培训水平)规定简洁明了,对关键人员(包括生产负责人、质量控制负责人、产品责任人等)的职责规定严格细致;对人员的培训也有严格的要求,尤其是新员工,除了基本的GMP 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其还要接受将要任职的岗位的相关职责培训,规定应当实施持续培训,并且应当定期地评估培训实际效果;对人员的卫生也有严格的要求。
在文件和记录方面,中国与欧盟GMP文件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在各类型文件的内容方面,欧盟GMP作了非常详细和严格的要求,此外在文件的类型上,欧盟GMP亦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定。相比较而言,中国的GMP文件部分的内容就显得非常简单,其对文件的类型有规定,但对各类型文件的内容未作非常详细和严格的规定。
在生产管理方面,中国GMP偏重于对生产相关文件的规定,另外对防止药品被污染和混淆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但对生产操作的规定相对较少;欧盟GMP则侧重于生产的全面控制,既对生产操作过程进行了规定,也对物料的管理进行了规定,另外对生产过程中交叉污染的预防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在质量管理方面,中国GMP没有明确提出质量保证的概念,只有质量管理这个章节。欧盟GMP提出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概念。欧盟采用适用性质量,中国目前正从符合性质量,即产品符合注册质量标准的要求向适用性质量过渡。欧盟GMP对质量的定义是,制药企业必须对所生产药品的质量负责,确保其适用于预定的用途,符合药品注册证的要求,并不使患者承受安全、质量和疗效的风险。实现这一质量目标是最高管理层的责任,但它要求制药企业内各个部门和不同层次的人员、供应商和承销商共同参与并承担各自的义务。因此欧盟GMP中有质量风险管理的内容,而中国GMP是没有的。
4、中国新版GMP与现行GMP的比较
新版GMP基本框架与内容采用欧盟GMP文本,加强了对人和软件的要求和管理,重视保证规范的生产流程。因此,新版GMP的实施,对于中国GMP和国际通行的标准接轨、我国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与产品质量为国际所认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变化内容如下:
厂房设施等硬件要求有所提高:重点调整了无菌制剂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更加强调生产过程的无菌、净化要求;对厂房设施分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和辅助区分别提出设计和布局的要求,对设备的设计和安装、维护和维修、使用、清洁及状态标识、校准等几个方面也都做出具体规定。
新版GMP把质量管理单独提出一章,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全面的质量保证系统。新版GMP把质量管理提高了一个层次,整个制药企业从最高领导到员工,都要对质量负责,制定自己的管理方案。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管理目标、有效开展质量管理活动而建立的,是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活动和资源等构成的完整系统。新版GMP在“总则”中增加了对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保证GMP的有效执行。
在文件管理上,新版GMP大幅提高了对文件管理的内容要求,增加了文件管理的范围,把所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包括质量标准、生产处方和工艺规程、记录、报告等都纳入GMP文件管理范围。不仅在横向上大大扩展了文件的管理范畴,在纵向上对文件的管理范围也进行了扩展,要求有关文件的内容应与药品生产许可、药品注册批准的相关要求保持一致。明确提出根据各项标准或规程进行操作,所形成的各类记录、报告等都是文件,都必须进行系统化管理,并提出了批档案的概念,每批药品应有批档案,包括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和药品放行审核记录、批销售记录等与批产品有关的记录和文件。批档案应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存放、归档。这样就使得整个药品生产质量的记录管理形成完整的体系,便于产品质量的追溯与改进。由于计算机程控化系统的广泛使用,新版GMP也增加了电子记录管理的内容。
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章节,新版GMP增加了变更控制和偏差处理、纠正和预防措施、产品质量回顾分析,这几个方面其实就是质量风险管理的几个方面。质量风险管理是通过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质量风险的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将药品质量的风险考虑全面,加以预防和杜绝。
产品发放与召回一章,原来叫收回,新版GMP叫召回,强调了对企业销售的管理,同时加强了与《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的衔接,规定企业应当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已上市药品,同时细化了召回的管理规定,要求企业建立产品召回系统,指定专人负责执行召回及协调相关工作,制定书面的召回处理操作规程等。
三、中国GMP认证、美国FDA认证、欧盟COS认证
美国的FDA认证其本质就是cGMP认证,只是认证结果不会以认证证书的形式发放,而是提供一个DMF(药物管理档案)文件登记号,可以在FDA网站查阅。欧盟COS认证是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除生产需符合欧盟GMP外,产品质量还需符合欧洲药典,与中国GMP认证和美国FDA认证相区别的是欧盟虽要求所有申请企业必须符合欧盟GMP,但是并不会对所有企业进行GMP现场检查。
(一)中国GMP认证程序:
(二)、美国FDA认证程序:
1.选择申请代理人和代理经销商,并签订委托协议书、签署委托书。
2.编写申请文件,原料药为DMF(药物管理档案)文件,由代理人完成申请文件终稿的编写并向FDA递交,取得DMF文件登记号。
3.FDA收到申请文件后,经初审合格后发通知函给申请人,并发给一个登记号,说明DMF文件持有人的责任和义务。
4.工厂按美国cGMP的要求进行厂房、设施设备的改造和并完善生产质量管理的各项软件和相关人员的强化培训。
5.应美国制剂生产厂家(即该原料药品的终端用户)的申请,FDA派官员到生产厂家按照美国cGMP的要求,并对照已上报审核的DMF文件进行检查,FDA官员在生产现场的基础上出具书面意见给生产厂家并向FDA报告检查结果。
6.FDA审核批准后将审核结果通知生产厂家并输入美国海关的管理系统,该原料药品即获准直接进入美国市场。
7.生产厂家每年向FDA递交一份DMF修改材料,一般情况下,每2~3年可能要接受一次复查。
(三)、欧盟COS认证程序
1、按照欧洲药物质量理事会(EDQM)的要求编写COS申请文件,填写申请表。
2、将申请文件和申请表递交EDQM,并缴纳审查费3000欧元;并同时按指定方式寄送2批样品。
3、认证秘书处收到申请后,在一定期限内将安排评审。评审由认证秘书处制定的评审委员小组(必要时也可由相关的技术顾问委员会)来完成。
4、如果EDQM认为必要时,将会通知厂家接收GMP现场检查,并确定检查的时间,厂家需要交纳检查费5000欧元。
5、检查前会要求厂家填写EDQM的问卷表货提供厂方SMF(生产现场主文件)。
6、EDQM实施现场检查,并提出存在缺陷。
7、相关缺陷的整改与答复。
8、认证秘书处按照COS文件和现场检查的综合评审结果给出是否可以颁发CEP证书的结论。
9、获得COS证书后进行文件的修订(5年的定期修订和期间相关修订)。
第四篇:ChinaGAP认证简介
ChinaGAP认证简介
ChinaGAP认证程序
ChinaGAP认证程序一般包括认证申请和受理、检查准备与实施、合格评定和认证的批准、监督与管理这些主要流程。申请人向具有资质的认证机构提出认证申请后,应与认证机构签订认证合同获得认证机构授予的认证申请注册号码;检查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和审核所适用的控制点的符合性,并完成检查报告;认证机构在完成对检查报告、文件化的纠正措施或跟踪评价结果评审后作出是否颁发证书的决定。
ChinaGAP认证级别的划分及认证要求
ChinaGAP认证划分为一级认证和二级认证,申请人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申请认证的级别。
注:1)如果企业申请一级认证,现场检查时,没有通过,则可以批准申请为二级认证。
2)一级认证要求必须100%符合所有适用的一级控制点要求,所有模块的所有适用的二级控制点至少90%符合要求(果蔬类所适用的二级控制点必须至少95%符合),不设定三级控制点最小符合百分比;二级认证要求所有适用的一级控制点必须95%符合。
为什么要实施ChinaGAP认证
为改善我国目前农产品生产现状,增强消费者信心,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促进农产品出口,国家认监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中国良好农业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规则(试行)》,成为当前认证试点和建立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基地的依据,并通过第三方认证的方式来实施。
同时,经与欧洲零售商组织(EUREP)实施的EUREPGAP标准的基准性比较,进行互认,并加贴EUREPGAP商标,出口欧洲,避免二次认证,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为改善我国目前农产品生产现状,增强消费者信心,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促进农产品出口,国家认监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中国良好农业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规则(试行)》,成为当前认证试点和建立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示范基地的依据,并通过第三方认证的方式来实施。
同时,经与欧洲零售商组织(EUREP)实施的EUREPGAP标准的基准性比较,进行互认,并加贴EUREPGAP商标,出口欧洲,避免二次认证,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
谁可以申请ChinaGAP认证,有哪几种认证方式?
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组织都可以作为申请人申请ChinaGAP认证。农场业主联合组织与农场业主必须签定1年以上的协议,并按照标准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程序、操作规程。
认主方式有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组织认证两种。
注:(1)农业生产经营者,即代表农场的自然人或法人,并对农场出售的产品负法律责任,如农户、农业企业。
(2)农业生产经营者组织,即该农业生产经营者联合体具有合法的组织结构、内部程序和内部控制,所有成员均按照良好农业规范的要求注册,并形成清单,其上说明了注册状况。农业生产经营者组织必须和每个注册农业生产经营者签署协议,并确定一个承担最终责任的管理代表,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加农户组织。企业如何准备CHINAGAP认证
1.熟悉标准,认真阅读《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规则(试行)》和良好农业规范系列标准,了解标准中的要求;
2.企业管理者、基地负责人和内部检查员应参加培训,以便更多了解CHINAGAP的要求和相关知识;
3.生产操作过程符合CHINAGAP控制点的遵守标准,遵循本国和出口目标国的法律法规,将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的风险降到最低。并保存CHINAGAP操作过程中完整的农事活动书面记录。
4.申请者在接受独立认证机构的检查之前,要积极配合认证机构提供有关的文字材料,并在检查地点、设施以及人员等方面给予配合。
(1)文件准备
企业在接受认证机构的检查之前,应当准备齐全良好农业规范系列中要求的所有文件,若是第一次接受检查,须保存三个月以上的完整农事活动书面记录,包括产品的可追溯性文件。这些文件用以证明你们是否真正进行了CHINAGAP操作。具体文件没有一致格式,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编制实施。我们的检查员将在现场核实文件内容是否与实际情况相一致。
企业根据质量管理的理念制定并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文件包括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质量手册,说明企业内部整体的管理方式,如管理方针、组织机构、内部审核等;第二个层次是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比如“××作物的生产规程”,是指导企业进行生产的内部标准;第三个层次是记录,即所有生产、加工、经营活动的记录,比如肥料的购买单据等。
(2)地点和设施的准备
作物生产地块、设施、场所;进行CHINAGAP生产和加工的标志(牌子);生产环境的卫生情况;工人的福利状况;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对CHINAGAP控制点的遵从情况;是否能够有效地防止农业操作过程中的交叉污染;CHINAGAP产品和其他产品的隔离措施以及地块的准备等等。
(3)人员的准备
主要是管理人员、内部检查员和生产加工人员对CHINAGAP标准理解,以及根据标准活动的实施情况。
5.在接受正式的独立检查之前,企业应该使用《CHINAGAP检查表》进行一次自我检查,验证是否符合了CHINAGAP的所有控制点(特别是一级控制点和二级控制点),并对不符合的地方进行记录和改进。
6.内部检查员应该对注册的地块上CHINAGAP操作体系的执行情况每年进行至少一次内部检查(自我检查)。重点是操作中的不符合项、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内部检查员的报告格式可以参考使用《CHINAGAP检查表》。
第五篇:世界各国认证简介
世界各国认证简介
新加坡PSB认证
新加坡消费品保护法规1991指定新加坡标准,生产力和创新委员作为产品安全职能机构,负责对消费者保护(安全要求)注册方案(CPS)涉及的产品进行许可和注册。只有带“SAFETY”标志的注册产品才能在新加坡销售。
目前新加坡只要求安全而对EMC只是自愿原则。安全要求:在IEC标准要求下,产品还要符合热带条件测试。
新加坡电压:AC 230V 50Hz
验厂:一般需要(如果通过莱茵CB去申请有莱茵的工厂检查报告可以不再工厂检查)。
说明书:要求英文
证书有效期:证书有效期为一年。
申请周期:一般3-4周。
瑞士SEV
为非欧盟国家,在产品认证方面未加入欧盟的CE制度。因此瑞士的产品法规有自己的要求,瑞士的SEV低电压产品法规规定:进入瑞士市场的电子电气产品需要取得S-PLUS标志。此标志包含了产品的安全性也涵盖了电磁兼容(EMC)的要求。电压:AC 23厂
说明书:法语0V/50Hz
验厂:无需验、意大利语或徳语(注,现在好像需要验厂)
认证周期:如用CB申请需2-3周。无CB需4-6周。
匈牙利(Hungary)
匈牙利的电工产品实验是依据关于人身、健康、财产安全的有关规定,按照匈牙利的电气标准而进行的强制实验。
认证机构:Magyar Elektrotechnikai Ellenorzo Intezet-MEEI
认证标志:S-Mark
MEEI Mark
认证要求:安全及EMC都要求
电压:AC 230V/50Hz
验厂:需要或指定机构的验厂报告
说明书:匈牙利文
认证周期:S-Mark 1-2 周(有CB的时间)
MEEI 2-3 周(有CB的时间)申请方式:CB报告或GS报告+EMC报告的基础上申请。
土耳其(Turkey)
土耳其标准学会(TSE)认证中心是土耳其国家认可权力`机构,对其国內及进口的工业电器设备产品进行质量监督.但不是强制要求,目前CE标识是强制的.认证要求:目前只要求SAFETY.根据IEC标准测试.电压:AC 230V/50Hz
验厂:要求
认证周期: CB后申请2-3周.北欧四国认证
--北欧四国是那四国?
丹麦,挪威,芬兰,瑞典--申请程序
可通过CB报告来申请,或由该四国的认证机构直接目击测试。可任意申请其中一国认证,另外三国将在该证书的基础上直接颁发证书。如果申请Nemko,需要有CE声明 通常不需要样品重新测试。--是否验厂?
第一次申请时可能需要验厂,但有莱茵的FI报告就可以,可能会有年审。--认证周期。
Fimko: 1-2 weeks
Semko: 2-3 weeks
Nemko: 3-4 weeks
Demko: 3-4 weeks--如何最快取得?
Demko 认证和Nemko认证,是进入这四国市场的必备条件。和认证机构的密切合作可以为您的产品进入四国市场提供快捷的服务。--北欧四国的标志。
BEAB英国电器及电器设备安全质量认证标志
BEAB(British Electrotechnical Approvals Board)英国电工认证局,成立于1960年,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级安全认可权威机构,可为家用电器及控制器等提供安全认证及其它服务。经过四十年多年的运作,BEAB已在欧洲及世界各国享有很高声誉。
ASTA(The Association of Short-circuit Testing Authorities)成立于1938年,可以为接电装置及部件等产品提供安全认证和服务。
2004年1月1日,BEAB与ASTA合并成立了ASTA BEAB Certification Services.,成为英国最大的检测机构。
在欧洲,Sanyo、GE、Electrolux、Sharp、Whirlpool、Panasonic等各大世界知名企业为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均纷纷申请BEAB安全标志以示其产品的安全性。在中国,已经有很多企业为使自己的产品在英国市场上更有信誉、更具竞争力,便于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而申请了BEAB安全标志。
俄罗斯GOST、PCT认证-
美国FDA(Food and Drug Admistraton简称FDA)即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隶属于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有人说相当于中国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其实是不确切的。准确地说,美国FDA是相当于我国的卫生部(负责保健食品的审批)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药品的审批)两个行业管理机构。它负责美国全国药品、食品、生物制品、化妆品、兽药、医疗器械以及诊断用品等的管理并致力于保护、促进和提高国民的健康,确保美国市场上销售的食品、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具对人体的安全性、有效性。FDA下设药品局、食品局、兽药局、放射卫生局、生物制品局、医疗器械及诊断用品局和国家毒理研究中心、区域工作管理机构,即6个局(有的刊物也称6个中心),一个中心和一个区域管理机构。
FDA法规管理的产品列举如下: 医疗产品
—X射线诊断类医疗产品(一般用途,荧光X射线、CT等)—手术类及其它激光设备和有激光单元的设备 —特殊用途的激光产品(包括显示、观察和医用)—紫外线治疗设备(医疗用紫外线灯和产品)—非物理治疗和诊断的其它医用超声设备 —微波透热治疗和微波血液加热器 —超声物理治疗设备 有电离辐射的电子产品
—CRT显示方式的电视机和视频显示器 有非电离辐射的电子产品 —微波炉
—太阳灯和太阳灯产品(太阳床)—蜂窝式移动电话
—激光产品:包括激光笔,激光演示,激光显示,含有激光单元的产品(CD播放机,DVD,CD-ROM,激光打印机等)安全防护和救护产品 —有防护外壳的X射线设备(例如X射线检查系统,X射线成像系统,X射线安全检查系统,X射线行李检查系统)工业和科研产品
—激光工具和激光仪器
—非医疗诊断用X射线设备 —射频和微波产品(非微波炉)—非诊断和治疗用的超声产品
FDA对食品药品和设备实行两类管理,即:批准(Approved)和通告(notification)
医疗产品管理分类
I级——这类产品对使用者产生的危险不大,设计上通常也比II级和III级简单,如灌肠剂。47%的医疗产品属于这一级,其中的95%不需要法规管理。
II级——多数的医疗产品属于II级,属于II级的产品占43%,例如电动轮椅、孕妇用品。III级——这一级别的产品通常用来维持或支持人的生命,使用中会对人造成潜在的危害或伤害。例如:置入式心脏起博器,丰乳填充物等,有10%的医疗产品属于III级。对于I类产品,其中的95%属于免除管理的医疗设备,产品在投放市场前不要求办理通告(notification)或许可证(clearance)手续。但是要求制造商在FDA进行机构登记,并列出其主要产品。这类管理的产品例如人工听诊器,水银体温表,坐便器等。国外认证FDA(美国)
释放辐射(非核能)电子产品FDA认证介绍
多数进口出商知道FDA为美国管理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材的主管机关,但有时很多人却疏忽了释放辐射电子产品(radiation emitting product)亦为该署规范产品之一。FDA规范f释放辐射电子产品之法源为「联邦食物、药品与化妆品法」第五篇第531-542条(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简称为FD&C)。所谓的释放辐射之电子产品,包括电视天线与屏幕、微波炉、诊断用X光设备及使用X光或激光相关产品(如光驱及激光指示器(laser pointer))等。多数释放辐射电子产品并不会认定为医疗器材,惟若制造或经销商宣称该产品有医疗功能时,该产品并须符合FDA有关医疗器材之规范。国会立法规范释放辐射之电子产品主要理由在于防止消费者因使用该类产品对健康造成之影响。
以激光相关产品为例,我国出口主力产品光驱便需要符合FDA之规范,另外含光驱之产品亦在规范之列,如笔记本计算机。以光驱而言,FDA依据其辐射量大小分为四类,一般消费者使用之光驱所含激光多属于危险性较低的第一类(class 1)。第一类光驱销美前,业者必须符合FDA以下规定:
1、自我符合宣示表;
2、产品登记;
3、测试标准;
4、产品报告(Product Reports);
5、报告(Annual Reports);
报告应于每年九月一日邮寄至FDA,如未定期更新,产品通关时将被海关扣留。如果业者因疏忽未及时邮寄该报告而造成产品被扣留,美海关可接受业者补寄相关资料后予以通关。
6、测试纪录;
7、相关纪录;
8、警示标志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