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石化招标采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时间:2019-05-14 21:5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中国石化招标采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中国石化招标采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第一篇:浅谈中国石化招标采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浅谈中国石化招标采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摘 要]招标采购是一种富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其实质是以较低的价格获得最优的货物、工程和服务。本文重点介绍了中国石化招标采购管理现状,分析了目前招标采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招标采购;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M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264-01

一、中国石化招标采购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招投标市场逐步规范,招标采购比例的明显提高,中国石化加强了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着力强化物资招标采购工作制度的建设,加强对各石油石化企业物资招标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规范招标采购行为。现从招标采购管理制度、招标方式方法、招标采购范围、投标商资格预审、评标方法等几个方面介绍中国石化招标采购管理现状:

1、建立健全招标采购管理制度

中国石化于2011年至2015年制定了关于招标的管理制度。各企业相继制定、修订招标采购相关实施细则,规范招标采购程序。从制度上保障了物资招标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

2、招标方式、方法

2.1 招标方式

招标按竞争开放程度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中国石化及其各石油石化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其采购物资涉及生产建设所需的重要设备、材料等,技术复杂、要求特殊,故一般采用邀请招标方式进行采购。但由于邀请招标竞争性较差,投标人数量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招标人严格投标商资格预审。

2.2 招标方法

招标方法主要有两阶段招标、电子招标和框架协议招标。中国石化主要采用电子招标和框架协议招标,并在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了招标采购流程,实现了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定标的全过程上网,实时监控、历史数据的保存、分析和汇总,充分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极大地提高了招标工作效率。2016年中石化招标规模878.2 亿元,招标采购率达到73.8%。

3、招标采购范围

中国石化规定,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重点项目所需重要设备材料,商务部《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规定招标的机电产品,具备招标条件的框架协议采购物资以及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中国石化相关制度规定需要招标采购的物资必须进行招标。

4、严格投标商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分为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中国石化采用资格预审与资格后审相结合的投标商资格审查方法。资格预审方式分为集中资格预审和单项资格预审,集中资格预审每年分上下半年各1次进行,原则上实行合格制。单项资格预审根据具体招标项目组织实施,资格预审合格的供应商,方具备投标资格。资格后审由物资装备部组织,评标委员会认为须对投标人资格进行现场复核的,经复核合格后定标。

5、评标办法

5.1 评标方法

评标方法分为经评审的最低评标价法和综合评标法。中国石化对于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物资,一般采用经评审的最低评标价法;对于技术复杂、性能标准要求高、制造难度大的物资,规定应当采用?C合评标法。采用综合评标法时,应先评技术标,再评商务标。

5.2 评标专家

中国石化建立了物资招标采购评标专家库,分为总部和企业两个层面,实行“统一标准、分级管理、分层使用”的原则。中国石化对评标专家实行年度考核、动态管理制度,定期增补或调整专家库成员。

6、合同签订与履行

中国石化要求招标人必须根据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不得擅自更改中标结果;不得无故拒绝或拖延与另一方签订合同;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二、中国石化招标采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企业物资招标采购比例偏低

2016年中国石化物资采购招标总额为878.2亿元,招标采购率达到73.8%,部分企业招标采购率在6%~50%之间,能招未招现象仍然存在。

2、招标机构数量缺乏,部分企业招标规范性不严谨

首先,中国石化年物资采购额上千亿元,仅2016年达1520余亿元,目前,中石化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北京、南京、华南、武汉、重庆六个招标中心和大连、上海两个招标分部,工作任务量大,部分招标停留在企业层面实施。企业设施简陋,对评标的过程失去实质保密性。第二,部分单位招标操作过程不严谨、不规范等问题。第三,部分企业因现场需求时间紧等因素,缩短投标时间,不合规。

3、评标专家及专家库的管理有待加强

中国石化评标专家库由国际事业公司统一组建和管理,评标专家库中部分企业的专家全部为技术专家,缺少法律、经济、技术类评标专家。目前各企业在招标过程中,偏向于抽选自己企业专家,对评标过程中涉及经济、法律方面事宜时存在风险。再有,部分企业对评标激励缺乏有效执行,专家参与评标积极性不高。

三、解决措施

1、严格招标管理范围,提高物资招标采购比例

首先,中国石化及其各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总部制度的规定进行,保证物资采购应招必招。其次,扩大组织集中采购品种范围,实施由总部委托,企业牵头组织采购框架协议招标,形成总部框架协议,各企业执行框架协议项下订单采购。第三,对于工程建设项目重要设备、材料等物资采购,单笔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元以上的,必须进行招标,对应招未招的,必须严格不招标理由审核审批程序,并进行公告公示,并存档备查。

2、加强基础建设,严格规范招标行为

基础建设方面,中国石化目前招标基础设施基础上,还需在全国范围内增加招标中心或招标分部数量,严控企业自行招标,规避不规范招标带来风险。招标渠道上,大力推进网上招标采购,不断提高上网招标采购规模,控制网下招标数量,强化网上招标率考核。招标类型上,扩大框架协议招标比例,减少一单一招频次,缓解现场需求时间紧的因素,缩短采购时间,规避采购时间不满足最低招标时间规定风险。招标形式上,加快推进电子招标工作,落实招标全程电子化,提升招标活动透明度。招标人员素质上,强化开展以提高各企业物资招标采购专业知识和依法规范招标采购的法律意识为目的的业务培训,提高招标采购从业人员素质。

3、进一步加强评标专家及专家库的管理、使用

一是进一步完善评标专家库,从企业法律、财务、机动等各部门和用户单位优选符合条件的经济、技术专家纳入评标专家库中,不断充实专家库。二是细化评标专家管理办法,对评标专家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评标业绩等方面进行考核和评价,建立评标专家的评价、考核、约束机制,不断提高评标专家的综合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建立评标专家清退和专家库定期更新的动态管理机制,对在评标中严重违规的评标专家及时处理,坚决清退,应用评标专家年度考核结果对专家库进行定期更新,不断优化评标专家库。四是全面实施评标专家随机抽取机制,保证评标专家组成符合法定要求。五是在集团公司层面规范评标专家参与评标的激励机制,并要求各企业强制执行,提升评标专家参与评标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19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2011.[3] 《中国石化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办法》,2015.[4] 《2016 年物资采购招标工作通报》中国石化物资装备部物资管理简报第七期,2017.[5] 《2017年物资工作会议总结讲话》.中国石化物资装备部――王玉冰,2017.

第二篇:中国石化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办法

中国石化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办法

1基本要求

1.1总则本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国石化相关制度制定。1.2范围

1.2.1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含合资、控股企业,以下统称“各单位)生产建设所需的国内外物资采购招标。

1.2.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

1.2.2.1国家发展改革委《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中规定的工程建设项目所需设备材料,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1.2.2.2商务部《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规定招标的机电产品。

1.2.2.3具备招标条件的框架协议采购物资。

1.2.2.4其他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国石化相关制度规定需要招标采购的物资。

1.2.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不进行招标:

1.2.3.1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特定专利或专有技术的产品。1.2.3.2需要向原中标人采购,否则将影响施工或者功能配套要求的。1.2.3.3产品特殊且能满足采购要求的供应商不足3家的。1.2.3.4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抢险救灾物资,不适宜招标的。1.2.3.5采购人依法能够自行生产的。1.2.3.6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可不招标的。

1.2.4必须招标的物资因特殊情况不进行招标的,要经各单位分管物资供应的领导审批。如需履行其他审批程序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1.3招标管理原则

1.3.1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1.3.2依法合规、过程受控、全程在案。1.3.3安全供应、及时供应、经济供应。1.3.4统一管理、分层操作、网上运行。1.4招标方式

1.4.1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招标的,原则上应公开招标。1.4.2有下列情形的,可以邀请招标:

1.4.2.1招标物资技术复杂或有特殊要求,或者受自然地域环境限制,只有少量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

1.4.2.2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费用占项目合同金额比例过大。1.5招标实现方式

1.5.1国内招标采购通过中国石化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网实施。1.5.2国际招标采购通过中国国际招标网实施。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总部物资装备部职责

2.1.1负责中国石化物资采购招标的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2.1.2负责中国石化物资采购招标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2.1.3负责制定统一的招标流程,建立统一的电子招标平台;推进招标文件、评标办法的标准化建设。2.1.4负责培训招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2.1.5负责监督和考核中国石化物资采购招标评标专家库(以下简称评标专家库)的组建及使用情况。

2.1.6各单位委托中国石化以外的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标时,须经总部物资装备部批准。

2.2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职责

2.2.1中国石化国际事业有限公司具有国家级招标代理资质,下设招标中心。主要承担集团化物资采购招标,并为各单位提供物资采购招标的代理服务。

2.2.2负责招标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2.2.3负责组建和管理评标专家库。2.2.4负责协助各单位开展招标工作。2.3各单位职责

2.3.1负责贯彻实施中国石化物资采购招标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本单位物资采购招标实施细则。

2.3.2负责评标专家库中本单位评标专家的管理和信息维护工作。2.3.3负责组织本单位自行采购物资及部分集团化采购物资的招标工作。

2.3.4负责将估算金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自采物资,提报总部物资装备部委托招标。3管理内容与方法 3.1招标准备工作

3.1.1总部物资装备部每年统一在公开的媒体上发布资格预审公告。经审查合格的潜在投标人,吸收为中国石化供应商网络成员。3.1.2招标人应按规定办理招标委托,并完成项目审批手续,落实资金来源,提出物资技术要求。招标项目的委托时间比预计开标时间至少提前25日。

3.1.3需要技术交流的必须在开标前进行;需签订技术协议的,应签订技术协议。

3.1.4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按规定的要求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3.1.5开标前,招标人、投标人须签订书面承诺书。3.2招标文件编制及发布

3.2.1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按照标准模板编制招标文件,经审核后发布。

3.2.2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评标办法以及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评标办法须从评标办法库中选取。

3.2.3国内招标在中国石化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网发售招标文件,国际招标现场发售招标文件。3.3投标

3.3.1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

3.3.2投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投标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按照招标文件的密封或加密要求送达招标文件指定地点或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

3.3.3未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提交的投标文件,以及逾期送达或者不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密封的投标文件,应当拒收。3.4评标委员会

3.4.1评标委员会由5人以上单数组成。国际招标评标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以上从商务部专家库中抽取,国内招标评标委员会成员三分之二以上从评标专家库中抽取。

3.4.2对于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的招标项目,采取随机抽取方式确定专家难以保证胜任的,可以由招标人直接确定。3.4.3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必须保密。

3.4.4法律法规规定不得担任评标委员会成员的,不得进入评标委员会。

3.4.5评标委员会成员须在评标前签订保证公平公正评标的书面承诺书。3.5开标

3.5.1参加开标的人员包括招标人代表、投标人代表、招标代理机构人员及有关工作人员。

3.5.2开标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3.6评标 3.6.1评标原则及方法

3.6.1.1评标委员会应当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

3.6.1.2评标方法包括综合评标法和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3.6.1.3采用综合评标法时,原则上应先评技术标,再评商务标。如评标复杂,可技术标、商务标同时评审,但需保证技术、商务评审人员的有效隔离。

3.6.1.4在评标过程中执行业绩引导订货机制,由评标委员会对投标人业绩进行评分。

3.6.1.5评标委员会在评标过程中对投标技术文件和商务文件有疑义的,可以要求投标人作必要的澄清。澄清必须以书面方式进行。3.6.2未对招标文件作出实质性响应的投标文件及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评标委员会应否决其投标。

3.6.3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提出书面评标报告并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

3.7定标和中标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或招标人应当自收到评标报告之日起3日内公示中标候选人,公示期不得少于3日。公示期满无异议后发出中标通知书。3.8合同签订

3.8.1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在投标有效期内以及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签订合同;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3.8.2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交纳合同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必须在合同签订前交纳。

3.8.3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合同。3.9异常管理

3.9.1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应建立异常管理台账,对招标工作中出现的异常事项制定应对措施并实行跟踪管理。

3.9.2招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对招标异常实行报告制度,出现重大异常应在24小时内报告总部物资装备部。3.10招标资料管理

3.10.1招标过程必须书面记录,存档备查。3.10.2招标资料必须按规范进行管理,注意保密。

4监督检查与考核总部物资装备部负责对各单位招标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物资供应绩效考核。

中国石化物资采购招标评标方法管理规定 范围及定义

1.1 本规定适用于集团公司各企事业单位、股份公司各分(子)公司(含合资、控股企业,以下统称“各单位”)生产建设所需的国内外物资采购招标。

1.2 本规定所指评标办法是指在评标方法的指引下制定的具体操作办法及标准。

1.3 本规定所指评标方法包括综合评标法和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1.3.1 综合评标法适用于技术复杂、性能标准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及无法精确拟定技术规格的物资。

1.3.2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适用于技术通用、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物资。

1.4 中国石化建立评标办法库,由总部直接集中采购、总部组织集中采购物资评标办法和企业自采物资评标办法两部分组成,在中国石化企业内共享。2 职责

2.1 总部物资装备部负责组建统一的评标办法库,组织制定总部直接集中采购、总部组织集中采购评标办法,指导各单位制定企业自采物资评标办法,监督检查评标办法的使用及执行情况。2.2 各单位负责制定企业自采物资评标办法。

2.3 评标办法制定单位应对其科学性、合理性、严密性、系统性负责。管理内容与方法

3.1 评标办法按照物资编码类型分类。3.2 评标办法的内容

3.2.1 评标办法的主要内容包括评标标准、分值分配等。3.2.2 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评标标准

3.2.2.1 投标文件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

3.2.2.2 根据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标价格调整方法,对所有投标人的投标价以及投标文件的商务偏离进行必要的价格调整,作为评标价。3.2.2.3 投标价应不低于成本,且不高于最高限价(如有),以评标价从低到高的顺序作为确定中标候选人排序的依据。3.2.3 综合评标法的评标标准

3.2.3.1 评标标准包括技术部分和商务部分。

3.2.3.2 技术部分评标标准需设定实际评审内容,并对相应内容进行量化计分,商务部分得分要明确计算方法。

3.2.3.3 需明确技术部分和商务部分权重比例,原则上技术部分权重不高于60%。

3.2.3.4 评标标准原则上由投标文件情况、投标人资信、技术响应、业绩质量服务等方面评价标准及商务分计算标准等部分构成。3.2.3.5 投标文件情况应包括投标文件是否整洁、规范、标识页码、分册等内容的评价标准。

3.2.3.6 投标人资信情况应包括相关资格证书及适用于本次招标物资的相关资质证书等内容的评价标准。如对证书的发证机构、证书等级、有效期等内容有要求的,应在招标文件中注明。

3.2.2.7 技术响应情况应包括外购件清单、装备能力、偏离表、技术方案等内容的评价标准,招标文件中未注明的,不应作为评标依据。3.2.2.8 业绩质量服务情况应包括中国石化内部及外部业绩、质量、售后服务措施等内容的评价标准。

3.2.2.9 商务分计算方法原则上指最低价得分法和基准价得分法两种。对于确因招标物资技术、成本构成复杂的,可由各单位或总部物资装备部专业管理处将认为合适的商务分计算方法提交审核通过后启用。3.3 评标办法的编制与审批 3.3.1 建立评标办法基本模板

3.3.1.1 总部物资装备部组织编制评标办法基本模板,作为评标办法编制的统一格式。

3.3.1.2 模板中规定特定物资评标办法的选用以及选用条件;规定评标标准的的主要指标及内容、各分项指标及分值设置等基本要求。3.3.1.3 模板由固化部分和非固化部分组成,固化内容不得更改。3.3.2 总部直接集中采购、总部组织集中采购物资评标办法 3.3.2.1 总部物资装备部或各单位根据招标工作需要,按照基本模板的格式组织编制总部直接集中采购、总部组织集中采购物资评标办法。

3.3.2.2 总部物资装备部专业管理处对各单位提报的评标办法的科学性、合理性、严密性、系统性进行审核;招标处对所有总部直接集中采购、总部组织集中采购物资评标办法进行合规性审核。3.3.3 企业自采物资评标办法

3.3.3.1 各单位根据招标工作需要,组织编制企业自采物资评标办法。

3.3.3.2 各单位相关部门按要求对评标办法进行审核。

3.3.3.3 对委托国际事业公司招标的企业自采物资评标办法,需经总部物资装备部招标处进行合规性审核。3.4 评标办法的使用和管理

3.4.1 凡采用综合评标法评标的,评标办法原则上从评标办法库中选取。

3.4.2 特殊情况如需对评标办法的评标标准非固化部分进行修改补充,必须在提报招标委托前办理审批手续。总部直接集中采购、总部组织集中采购物资评标办法须报总部物资装备部各专业管理处、招标处审批。

3.4.3 评标办法一经确定,不得进行任何改动。

3.4.4 编制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提出对在用评标办法的调整和完善建议。

3.5 总部物资装备部定期统一组织对评标办法库进行修订、完善。

第三篇:采购招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分析题作业

一、采购招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单位意识不强

出现采购单位政府采购意识不强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政府采购法》实施时间不久,宣传力度不够,而原先出台的制度又缺乏刚性,对采购人没有法律约束力;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预算编制滞后,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很难实施。有些单位政府采购项目的实施往往是领导说了算,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想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一些地方用政府采购计划代替政府采购预算,很难体现集中采购的计划性和规模效应。

政府对采购中心组织的开标活动监督意识不强,考核与现场监督流于形式,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对开标现场监督不得力,走形式走过场。有些监管部门限于人手少,只是象征性地走走场面,不参与全程监督,一味地寻找采购执行机构的问题,现场监督失去了应起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工作考核不规范、不科学。由于指导能力匮乏,监管部门对采购机构档案管理、人员考核、进入标准、规章制度建设、纠纷处理措施等等考核内容未作政策上的规定,监管部门考核工作也只能走走形式,是对采购中心工作放任自流与不关心的表现。

(二)具体管理职责不清

多数政府集中采购机构都设在财政部门,为了精减机构,许多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与集中采购机构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种集裁判员与运动员于一身的操作模式,缺乏相互制约的机制,难以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政府采购原则。政府采购行为的执行者往往基础性工作不到位,在不经意间把政府采购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问题转嫁给了采购中心。这种政府采购监管部门行政不作为或行政错位的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采购体制不顺,许多应该事先解决的问题不能约定俗成,使采购中心工作被动。

监管部门采购资金审核不严,或季度、月度采购计划不能准确执行,让许多没有采购资金的项目进入采购法定程序,致使供应商合同款项被无限期拖延,供应商怨声载道,采购人却毫无表情。虽然采 购中心没有直接责任,但项目是由其组织开标的,协调即使很困难却也是份内事,采购资金不足的矛盾焦点明显地转嫁到了采购中心。采购监管部门不从源头上遏制采购人的不规范行为,却做起了老好人,赢取当事人好感,获得行风评议选票,而把采购中心推上了风口浪尖。

(三)双重标准操作执行不便

对涉及采购中心具体事务性问题,采用双重标准,令采购执行机构困惑,理性逻辑混乱。对于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甚至超过几倍的项目,监管部门初次就确定竞争性谈判或询价采购方式,臵政府颁布的集中采购目录于不顾。违背采购法规定的采购时限,邀请招标只给3、4天招标定标完成期,故意或变相帮助采购人“愚弄”采购中心,不能及时按规定方式采购完毕的还抓小辫子,而对于一些明显可以采用询价采购的配臵型号固定的项目又要搞所谓的邀请招标,采购理念混乱。

采购内容审核阶段也搞双重标准,有时根据采购人行政权力权重大小以及与自己关系密切程度,对涉及采购具体内容(如定品牌与不定品牌)设臵双重标准,因人因时因地而随机变幻,叫人摸不着头脑。报账审核把关时,对采购中心出具的付款申请与合同内容有时熟视无睹,如同废纸,根本不尊重采购中心的劳作,大费周折地仔细查询各方数据,让报账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威严二字的份量;有时根本不看任何证明材料,对采购中心根据工作实际而采用的比价定标形式不予认可,在供应商已供货前提下,拒绝报账;对某些供应商网开一面,约定好的工作机制会随便更改,事先也不沟通,临时突变,影响了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四)关注影响采购问题不够

由于多数集中采购机构为事业单位,且人员大多从财政部门内部调剂使用,因此,这种并非为机构内部岗位设臵而定向招募专业人员组成的采购员队伍,很难达到《政府采购法》规定的要求。对影响政府采购的重大问题与事务不闻不问,任其发展,不能为政府采购事业的健康发展扫除障碍。

(五)采购信息公开程度不高

采购信息不公开,暗箱操作严重,对执行机构存有欺骗行为。监管 部门把握着政府采购起始与收购阶段具体事务,即采购计划审核和合同款或报账单的最后签字盖章与拨付权,其间将会出现可以预料的腐败与寻租行为。

(六)采购法规制度保障不力

由于各地在尝试政府采购初期的认识不是很深,出发点站得也不高,出台的一些政策制度,难免存在遗漏,甚至与《政府采购法》相左,亟须加紧修改、完善和补充。

现在普遍有一种倾向,监管部门考虑到制定的法规要具有系统性、缜密性、创造性,势必有一定难度,因此不敢为人先,怕承担责任,抱着等待观望态度,一切事关制度建设方面的工作都要等待上面来了文件再照搬照套,根本不愿创新。

(七)监管机构操作权力不当

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一些地方的政府采购操作缺乏规范。招标文件不经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审核就擅自发出,中标结果不在媒体公布,采购合同不报监管部门备案;该实行公开招标的政府采购项目,而擅用其他政府采购方式代替;不按规定聘请专家或聘请没有专家资格的人员充当评委;评委组成人员的比例不符合规定;随意突破政府采购预算;采购人与供应商擅自改变中标结果等等,让人怀疑政府采购的公平、公正性。

监管机构越位操作,权力滥用,给采购中心工作制造压力。

二、必要性

1、处理好依法采购与开拓创新的关系。

政府采购各方当事人在深入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的前提下,还需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是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破除一切阻碍当地政府采购事业顺利发展的旧思想、旧思路和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思路,改进工作和采购方法,取长补短,努力开创当地政府采购事业新局面。

2、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规范化管理工作。

政府采购规范化管理工作是政府采购制度建设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当前《政府采购法》进一步贯彻落实的时候,它仍然是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各级财政部门要依法履行《政府采购 法》所规定的各项管理监督任务,突出管理职能,并逐步规范管理工作。

3、处理好管理与监督的关系,防范抑制腐败,尽快形成制约机制。政府采购的运作、管理和监督工作涉及到的学科和行业广,机构多,关系错综复杂,任务繁重;所以既要做好政府采购管理工作,也要做好监督工作。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缺一不可。各级财政、监察和审计部门要依法履行《政府采购法》所规定的各项管理监督任务,既要到位又不越位,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把管理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4、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强化服务意识。

在政府采购各方当事人进行政府采购和管理监督过程中,其工作实质多数集中体现为——“服务”。所以政府采购各职能部门和机构在工作中要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如果在工作中始终牢记和落实“服务”理念,那么既可以增强政府采购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能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而且无形中会树立政府采购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

三、规范采购操作程序的建议

(一)强化意识,更新观念

一是县级财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应把政府采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关注,专题研究。并利用媒体反映其新情况、新问题,宣传其新办法、新经验,促进其健康发展良性循环。

二是政府采购的根本目标是节约成本、治理腐败、规范管理。目前,有些人认为“节约了多少资金”、“完成了多少政府采购预算”是衡量政府采购工作的唯一标准,考核工作时作为重要指标,总结成效时大力褒奖。众所周知:上述指标仅是政府采购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具体体现,而非根本目的,治理腐败、规范管理且与国际惯例接轨才是最终目标。

三是政府采购是促进财政支出优化的重要手段。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对改善公共支出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在公共资源配臵过程中,依靠道德和相互监督不能杜绝小集团与政府部门采购官员之间的谋私和腐败现象,而公开竞争机制的引入大大降低了合谋的概率。

(二)规范运作,提高效益

一是规范运作是根本。规范运作必须做到“两制定、两公布”:第一是制定并公布《县级政府采购办法》及《实施细则》,并用专栏、媒体详细公布政府采购的范围、目录、方法、程序和门槛价。第二是制定并公布《县级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办法》。凡达到公开招标起点金额的项目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实行公开招标。对招标投标的程序(市场调查———发布招标公告———制作标书———评标———决标———签约)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

二是提高效益是关键。第一要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廉政建设,教育工作人员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惑,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第二要借助专家智慧提升采购质量。建立采购评审专家库,做到公开征集,严格审核,择优选用,专业齐全,素质权威。在立项源头、采购流程、现场管理、履约验收各个环节上充分发挥专家智慧,全方位提升采购质量。

三是运用网络技术提高采购效益。从标准产品入手,公开招标确定供应商和协议价目录,并上网公示协议商品和价格,查询展示样品,网上定购,网上通知协议供应商送货上门,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益。

(三)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一是建立审批制度,强化资金控制。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向当地财政部门申报采购计划,财政部门根据资金支付能力,并区分轻重缓急提出意见,上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是建立操作制度,强化规范运作。依据《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县情制定《县级政府采购操作规程》,明确采购机构、采购单位、资金管理部门、供应商的责任和义务,并实行相互牵制制度,采购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公开招标———网上定购或合同定购———验收———付款———核算———决算岗位的工作人员明确分工,严禁串岗、代理,预防采购风险。

三是建立核算制度,强化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应单独核算,实行“三专”,即设立专户,由国库集中支付;安排专人,实行“四分开”:授权人员与批准人员分开,批准人员与执行人员分开,执行人员与会计 人员分开,会计记录人员与出纳人员分开,有效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建立专账,统一会计核算。

四是建立保证金制度,强化风险意识。建立投标保证金制度和履约保证金制度,有效防止“串标”、“流标”现象和“豆腐渣”工程。增强投标单位、中标单位的“主人翁”意识、风险意识,把政府采购风险降到最低线。

(四)编制预算,推进改革

现有的预算即公历,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由于我国的国情,至每年4月份甚至更晚,因此,应改革现有的预算,从每年的7月1日到次年的6月30日,作为一个完整的预算和会计。

另外,从财政下达预算控制数到上报正式预算只有不到1个月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工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可想而知。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为一年,即从每年年初即开始编制下一预算的预算,以确保部门预算乃至政府采购预算的真实、准确。

(五)深入研究,积累经验

一是逐步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对于实践中探索出的具有创意新颖、操作可行、方法系统、实践有效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要善于归纳、总结、推广,逐步完善县级政府采购管理办法。

二是健全采购机构内部监督机制。第一是合理设臵内部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第二是合理安排工作人员,明确分工,定期轮岗;第三是强化内部稽核,做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三是公布招标结果接受社会监督。从分散采购到集中采购,人们最担心的问题是会不会出现分散腐败转化为集中腐败,为了消除人们的疑虑,必须将采购机构、采购人员、采购项目、招标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所有供应商和社会的监督,杜绝不良行为的产生。健全法律体系要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采购的立法工作不仅仅是制定一部《政府采购法》,而是要建立以“政府采购法实施细则”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六)完善体系,硬化指标 采购过程耗用的时间也应当作为衡量采购制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来考核采购机构的采购效率是否更高,是否能够在时间上满足采购人的需求,有无故意推诿,消极怠工现象。

应建立采购质量反馈信息制度,提高采购服务质量,便于对采购结果进行考核。增强“国货”意识,购买国货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内在要求,在国际上,政府利用纳税人的钱购买外国产品冲击本国企业,是不符合纳税人利益的。

我国《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采购本国货物、工程和服务。因此,有关部门要抓紧时间制订国货的认定标准以及车辆、办公家具等的配备标准。为了尽快将《政府采购法》落到实处,有关部门应当出台原则性的认定标准,以指导实践工作,方便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做到有章可循,执法有据。

第四篇:项目管理与招标采购

《项目管理与招标采购》辅导材料

(有关习题及答案仅供本人学习参考,不得外传。)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在项目生命周期中,资源投入强度的一般规律是(A)。A.项目开始时小,此后逐渐增大,进入后期又减小 B.项目开始时大,此后逐渐减小,进入后期又增大 C.项目开始时小,随着项目推进,逐渐增大 D.项目开始时大,随着项目推进,逐渐减小

2.项目生命周期按四阶段划分时,下列工作内容中,属于计划阶段的是(D)。A.成立项目基本组织 C.提出项目概念

B.进行项目细节设计 D.制定项目基本目标

3.为了有效地实施项目的绩效管理及考核,对项目团队及成员进行绩效考核的管理目标与标准应在(A)中确定。A.绩效管理计划 C.团队组建

B.绩效沟通 D.薪酬管理

6.服务项目质量管理中,要求咨询成果应符合业主及项目的实际情况,能为业主带来真正收益。下列指标中,反映该要求的质量指标是(C)。A.持久性 C.适用性

B.可靠性 D.一致性

7.下列项目管理组织方式中,具有关系单

一、决策迅速特点的是(A)。A.项目式组织 C.矩阵式组织

B.职能式组织 D.组合式组织

10.某企业需要对其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该项工作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小、工期短,宜采用的项目管理组织是(B)组织。A.项目式

B.职能式 C.矩阵式 D.组合式

11.项目管理中采用项目群管理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D)。

A.更好地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C.有效控制项目风险

B.确保进度目标实现

D.提高管理质量、降低管理成本

13.与工程建设项目进度计划不同,招标采购项目进度计划必须(B)。

A.保证服务效果满足客户明确的需要 B.服从生产经营或整体项目要求 C.保证服务效果满足客户隐含的需要 D.适应采购项目管理组织方式 14.下列工作任务中,属于招标采购项目范围管理的是(D)。

A.确定招标采购服务的总体目标 B.制定招标采购管理流程 C.确定服务质量标准

D.合理划分标段与合同包

16.在招标采购工作分解结构的基础上,先估计项目各个独立工作的费用,然后再逐层进行,从而估计出整个项目的总费用。这种费用估计的方法是(C)。A.类比估计法 C.自下而上估计法

B.自上而下估计法 D.抽样调查统计法

17.招标采购项目控制目标分为质量控制目标、进度控制目标和费用控制目标。下列控制目标中,属于招标采购项目质量控制目标的是(A)。A.招标采购合理低价

B.满足项目整体进度的要求

C.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招标工作 D.采购成本和费用最低

18.下列招标采购项目质量管理的服务要素中,属于质量管理方案内容的是(D)。

A.过程控制点设置 C.验收标准

B.招标方式 D.组织机构

19.为了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招标采购过程,应记录和保存的信息是(A)。

A.采购方式的选择依据及原因 C.相关法律法规

B.类似采购案例信息 D.采购团队人员构成

20.招标采购风险可按来源划分。下列风险中,来自招标人的风险是(B)。

A.产品质量风险 C.采购价格变动风险

B.合同风险 D.信誉风险

21.制定招标采购工作协调管理规划时,需要重点分析的内容是(A)。A.项目资源需求情况 C.采购团队岗位职责

B.项目标段划分 D.采购工作先后关系

23.某政府投资项目采用资格预审的公开招标方式,其资格预审与发售招标文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是(B)关系。A.平行 C.搭接

B.顺序 D.交叉

24.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按三阶段划分时,下列工作内容中,属于建设期管理阶段工作内容的是(D)。A.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 C.工程采购、质量保修

B.功能策划、工程设计与计划 D.工程设计与计划、施工

25.工程建设项目采用EPC承包方式时,EPC总承包商一般应在(B)完成后介入项目。A.技术设计 C.初步设计

B.方案设计 D.施工图设计

26.FIDIC《施工合同条件》(新红皮书)适用于(A)模式。

A.设计—招标—建造(DBB)C.管理承包(MC)

B.建造管理(CM)

D.设计—采购—建造(EPC)

28.下列项目中,需经政府核准的是(B)。

A.财政投资项目

C.企业投资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B.外商在中国的投资项目 D.企业投资的自主创新项目

29.用产量表示盈亏平衡点时,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B)。

A.项目对产出品数量变化的适应能力越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越弱 B.项目对产出品数量变化的适应能力越强,项目的抗风险能力越强 C.项目对产出品数量变化的适应能力越弱,项目的抗风险能力越强 D.项目对产出品数量变化的适应能力越弱,项目的抗风险能力越弱

30.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三同时”原则是指环境治理设施应与项目的主体工程(D)。

A.同时决策、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B.同时设计、同时招标、同时施工 C.同时招标、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D.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2.某工程网络计划中,工作H有两项紧后工作,最早完成时间分别为30和20,持续时间分别为10和8。若工作H的自由时差为零,则工作H的最早完成时间为(B)。A.10 C.24

B.12 D.30 34.定金与预付款、押金的主要区别是(B)。

A.预付款在合同生效前支付,定金在合同生效后支付

B.支付预付款是履行合同义务的过程,支付定金是履行合同担保的过程 C.押金在合同履行前交付,定金在合同履行中支付

D.交付押金是履行合同担保的过程,支付定金是履行合同义务的过程 35.FIDIC《施工合同条件》(新红皮书)是一种(D)合同。

A.可调总价 C.成本加酬金

B.固定总价 D.单价

36.下列关于施工合同文件优先解释顺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中标通知书、投标书及附件、图纸、工程量清单 B.中标通知书、投标书及附件、工程量清单、图纸 C.投标书及附件、中标通知书、图纸、工程量清单 D.投标书及附件、中标通知书、工程量清单、图纸

37.下列建设工程合同分析内容中,属于合法性分析的是(A)。

A.合同内容及其所指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要求 B.合同所包括的各种文件是否齐全 C.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否对等 D.合同条款之间是否有逻辑矛盾

38.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后,构成合同终止的法律条件是(C)。

A.合同一方有不履行合同的行为 B.设计图纸发生变更 C.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义务不能履行 D.合同一方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39.下列导致工期延误的原因中,发包人可据以向承包人提起索赔的是(D)。

A.设计变更 C.工程师错误指令

B.自然灾害

D.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

41.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房屋建筑的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B)年。A.1 C.3

B.2 D.5 43.下列费用中,属于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是(C)。

A.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C.土地使用费

B.建安工程费 D.基本预备费

44.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编制招标控制价时,综合单价除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外,还包括(B)。A.利润和税金 C.规费和税金

B.企业管理费和利润 D.措施项目费和其它项目费

45.下列关于工程保险与工程担保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工程担保属于风险规避,而工程保险属于风险转移 B.工程担保属于风险转移,而工程保险属于风险规避

C.工程担保转移风险给承发包合同对方,而工程保险转移风险给保险人 D.工程担保防范被保证人违约的风险,而工程保险防范无法控制的意外风险 46.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针对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应优先采购具有(B)的产品。A.3C标志 C.能源效率标识

B.Ⅰ型环境标志 D.Ⅱ型环境标志

49.国际贸易惯例是国际组织或商业团体制定的成文的规则、定义、解释,下列文件中,属于国际贸易适用的惯例是(C)。

A.《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 B.《海牙规则》 C.《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D.《统一跟单的若干法律规定的公约》 50.下列关于信用证业务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信用证是银行信用 C.信用证是货物买卖合同

B.信用证是物权凭证 D.信用证是履约担保

51.国际货物海洋运输方式中,定期租船的特点是(C)。

A.按照预定的航行时间表运输货物 B.只能在指定的港口之间承运货物 C.在租期内承租人可将船舶当做班轮使用 D.承租人负责租期内船舶的船员配备

52.根据《海洋运输货物保险条款》,下列对平安险、水渍险和一切险保险责任范围的排序中,正确的是(D)。A.平安险>水渍险>一切险 C.一切险>平安险>水渍险

B.水渍险>平安险>一切险 D.一切险>水渍险>平安险

55.服务项目管理中,可通过运用(A)方法在项目全范围内分解和定义各层次工作包。A.工作分解结构 C.组织分解结构

B.责任分配矩阵 D.资源分解结构

58.在工程建设项目准备阶段,融资服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D)。

A.编制项目建议书,为选择投资机会服务 B.提出融资方案,为投资决策服务

C.调整和落实融资方案,为项目筹资和企业理财服务 D.进行财务测算,为项目财务评价工作服务

59.世界银行在进行投融资服务采购时,经常采用固定价格招标方式,其主要原因是(C)。

A.世界银行提供的工作大纲已经说明了咨询机构应完成的服务内容 B.咨询服务合同属于固定价格合同 C.报价不是选择咨询机构的主要标准 D.世界银行主要采用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

60.客户在委托咨询服务时,应向拟委托的咨询服务机构提供一份工作大纲,下列内 容中,属于工作大纲内容的是(A)。A.项目服务范围 C.项目管理方法和措施

B.项目主要工作流程 D.咨询服务总体方案

二、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61.下列项目管理任务中,其完成的效果直接构成项目交付成果、属于客户直接关注的有(ABE)。A.项目范围管理 C.项目综合管理 E.项目质量管理

63.项目式组织方式的优点有(ABCE)。

A.团队成员工作目标单一,专注性强 B.管理层次简单,决策迅速 C.项目经理全权负责,关系单一 D.岗位具有相对独立性,节约资源 E.项目团队内部沟通顺畅,决策迅速

64.下列项目管理方法与工具中,常用于招标采购项目质量控制的有(ABE)。

A.责任分配矩阵 C.横道图 E.流程图

65.下列风险应对措施中,属于风险转移方式的有(CDE)。

A.资格预审 C.投标担保 E.保证保险

66.为保证招标采购计划的顺利实施,应事前设置控制点并在实施中及时检查。这些控制点包括(BCE)。A.委托招标代理费的支付方式 C.招标控制价的编制 E.保证金的收取与退还

67.对于实行核准制的企业投资项目,其(ABC)应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

B.项目费用管理 D.项目合同管理

B.排列图 D.类比估计法

B.评标策略 D.履约担保

B.招标文件的澄清与修改 D.采购团队的人员及专业情况 风险。A.经济效益 C.产品技术方案 E.资源开发

68.下列工程建设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中,反映项目盈利能力的指标有(ABD)。

A.财务内部收益率 C.累计盈余资金 E.利息备付率

69.根据《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示范文本)》,下列文件中,属于监理合同文件的有(ACD)。A.监理合同专用条件 C.监理合同标准条件 E.监理招标文件

70.下列关于企业资质等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CE)。

A.工程设计企业资质分为甲级、乙级、丙级和丁级 B.工程咨询企业资质分为甲级、乙级、丙级和丁级 C.工程招标代理机构资格分为甲级、乙级和暂定级 D.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分为甲级、乙级和暂定级 E.监理企业资质分为综合资质、专业资质和事务所资质

71.履约担保是指发包人在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要求承包人提交的保证履行合同义务的担保,履约担保的形式一般有(ABD)。A.有条件银行保函 C.投标保证金 E.预付款

72.下列工作内容中,属于设计人义务的有(CDE)。

A.提供必要的设计现场条件 C.设计交底

E.对外部的设计资料进行审查

B.资金来源 D.环境影响

B.财务净现值 D.投资回收期

B.监理招标公告 D.监理中标通知书

B.无条件银行保函 D.质量保证金(保留金)

B.向设计审批部门完成报批手续 D.初步设计 76.在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过程中,现场审核的内容有(BCD)。

A.研发资格 C.制造资格 E.库存标准

77.进口贸易中,应由国内进口商负责租船订舱、支付运费的贸易术语有(AB)。A.FAS C.CIF E.CIP 78.根据是否要求受益人提供单据,信用证可分为(AC)。

A.跟单信用证 C.光票信用证 E.可转让信用证

79.服务项目的初步计划是咨询服务单位在初步了解客户的需求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服务设想编拟并提交给业主的工作规划,其作用有(AB)。A.使咨询服务单位梳理服务项目的需求 C.明确咨询服务组织岗位职责

B.使客户反思自身的服务需求

B.不可撤销信用证 D.保兑信用证 B.FOB D.CFR B.设计资格 D.质量管理体系

D.明确双方执行服务合同的细则

E.约束双方在执行服务合同时的行为

80.咨询服务单位在编制项目策划书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BCE)。

A.经济效益 C.客户的特殊需求 E.社会效益

B.服务效率

D.咨询服务标的投资额

第五篇:深刻剖析中国招标存在问题

余杭教授发表长文 深刻剖析中国招标存在问题

【转载者注:向大家推荐余杭教授最新发表的文章,原名《体制创新是规范招投标市场的必由之路》,全文约8700多字。为了引起网友们的关注,本人将其改名,分段转载。像这样既深情而又深刻剖析《招标投标法》贯彻执行中的问题的,恐怕只有“余招标”一人了!笔者是含着热泪读完了全文的。色彩是笔者自己在学习、阅读过程中加描的,仅供参考。

向余杭老教授致敬!Gzztitc.2006年11月6日】

体制创新是规范招投标市场的必由之路

光明网 湖北记者站 2006-10-31

发布时间:2006-10-31 13:38:00 余

来源:光明网湖北记者站

工作经历:余杭,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最早培养《招标投标》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其工作经历是:1981年在武汉荷花洗衣机厂进行招标试验,取得成功,被国家体改委称为“跨地区生产协作中的一项突破”,誉为“荷花模式”。1984年,受国家经委邀请参加由朱镕基同志主持的招标会议,在京参与起草“关于开展机电设备招标工作有关问题的请示通知(即国发[1985]13号文)。1994年受国家计委委托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前后经历两年多时间提供了四稿。1994年8月,上海市政府推出一批立法项目,在社会上公开招标,余杭以最高分获得《上海市国际招标管理办法》课题的中标。1997年,受国家计委、国务院法制局邀请出席《招标投标法》国际研讨会,曾反对将“议标”写入法律条文获得成功。1999年7月,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对《招标投标法》进行三审的前夕,应司法部之约,撰写题为《招标投标与公证》一文,将“公证”引入招标程序获得通过。从80年代起,余杭帮助湖北省、武汉市几十家企业主持招标工作,均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被企业界称为“从校园里走出的‘财神’”。他所撰写《招标投标》方面的论文与专著,以软科学的形式,四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一、招标的属性受到扭曲

(一)招标的本质属性

什么是招标?简单的回答:招标是一家买方穹尽所有的卖方而择优选定的一种交易行为。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这种择优是通过竞争来实现,优胜劣汰是竞争的结果,招标投标是体现这种结果的一种方法或手段。为此,只要有竞争的存在,就有招标投标。招标投标是以其竞争机制为其本质属性。

竞争把不同的市场价值平均转化为代表不同实际价值的费用价格,从而在不同的领域内确立同一的一般利润率。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实现社会资源配置。市场价值需要通过竞争来实现,而供求规律也是在竞争状态下才起作用。正是由于招标的属性,生产要素在招投标的状态下才会重新组合,生产力才可获得发展。从其本质属性可以看出,竞争不是慈善事业,不需要同情与怜悯。竞争作为市场功能的核心和经济运行的主要调节机制,它能呼唤出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牺牲精神。虽然它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作用,但它最基本的作用是在动力机制的驱使下,对人们产生压力,促使人们奋发有为,促使生产技术提高,推动社会进步。这种竞争不受时空的限制,不受地域的限制,不受部门的限制,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突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但必须指出,上述竞争的属性,只有在“公平正义”的条件下,才能正常地体现出来。

(二)六中全会为招投标市场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最近召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给前进中正遇到一些困惑的我国招投标事业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这就是说,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的公平正义,没有公平正义,社会和谐就没有保障。这一论述正点中了招标投标的要害。

柏拉图首先提出公平正义的问题,强调“公平即和谐”;罗斯认为,“正义即公平”。追求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种进步的取向,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这里讲公平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有政治上的公平,经济上的公平,法学上的公平,伦理上的公平,等等。对于招投标来说,我理解是指竞争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监管公平等。公平正义对各级监管机构来说,就要大公无私地制定招投标的游戏规则,还要带头执行这些游戏规则;对于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和投标人都应在游戏规则内从事公平的竞争活动,公平对待每一方,正义才能得到伸张。六中全会提出的“公平正义”与《招标投标法》的“三公”与诚实守信的原则是一脉相承的。

六中全会的精神给予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对于中国招投标市场来说,更是注入了强大生命力,促进中国招投标统一市场的形成,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招标的属性被扭曲

招标的属性是竞争,它的核心是公平正义。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出现了不公平的竞争,不正当的竞争,招标的属性就受到扭曲,有些扭曲是严重的,给建设“和谐社会”带来了阻力。如有些部门通过“权力寻租”为自己或本部门获取利益;有些地区和部门不让“肥水外流”,置国家法律、法令不顾,大搞条块分割,强化行业保护;有些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和评标人也在各自的行为中钻法律、法规的空子,为自己捞取好处,等等。这些问题不是在新旧体制转型时期,而是在《招标投标法》颁布六年后出现的,令人感到困惑。招标属性的扭曲,实质上是对《招标投标法》的肢解。

(四)问题的聚焦

《招标投标法》实施六年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据“2006年首届中国招投标高层论坛”的背景材料介绍,这些问题是:“少数业主规避招标,将应公开的招标变为邀请招标,将应当邀请招标变为直接发包采购;不在国家指定媒体发布招标公告,不按照法定程序开标、评标和定标;有些评标专家在评标过程中不能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有些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人之间互相串通,以弄虚作假和其他不正当的手段骗取中标;在中标后擅自转包和违法分包;招标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职业道德水准参差不齐。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中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现象比较突出”。当然,这些问题应当重视。据我观察,上述问题早已有之,并且有新的发展。问题恰恰是在这么多的问题中,未提监管部门,似乎监管部门做得完美无缺?我的看法是,前面所提到那些问题,是运动员在运动场上所犯的错误,这些错误与各级监管部门失察有关。一个运动场上的竞赛,一般常识,是运动水平高的运动员取胜。但这要有两个前提:一是制定竞赛规则的人要公平,二是裁判员执法要公正。没有这两个前提,再高水平的运动员也不可能取胜。而我们招投标市场有的监管部门,身兼三职:竞赛规则的制定者,场上的裁判员又兼运动员。谁敢与监管部门较量?例如,四川省郑道访案就是一个证明:他是原交通厅副厅长(竞赛规则的制定者),又是工程建设公司的董事长(运动员),同时还是评标委员会的主任(裁判员)。这种身兼三职的监管者缺乏监管,才是问题的焦点。

中国儒家的崇上思想很重,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导性与重要性与单个企业是无法比拟的。所以,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角度看,监管机构的问题是主要矛盾。无视这个问题的存在,或不下功夫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招投标大市场的形成,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法律的统一与法规的分散,给招投标市场带来的混乱

《招标投标法》的出台,在程序上把住了各种不正当的竞争,阻断了不少的违规的交易行为,确实为促进中国统一的招标投标大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只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允许竞争,招标投标才有用武之地。招标开展时间不长,问题暴露得不充分,加之起草法律过多借鉴欧美和国际上一些通用的作法,结合中国国情不够,使之起草的法律条款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根据我个人初步看法,至少有以下四点: 第一,起草法律的单位或个人有的揣着“小算盘”入场

我受国家计委委托,较早地参与了起草《招标投标法》,在多次与各部门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同志是站在本部门的立场出发,在法律条文中总想保留自己的“自留地”,挤压其他部门空间,使本部门利益过多地得到体现。我感觉苗头不对,曾向国家计委写了一份报告,题为:“国家应确立招标投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应有地位的若干问题的思考”。其中提到:“为了搞好立法这件大事,中国企业界、招标战线,特别是有关主管部门的同志,都要以全国人民利益为重,淡化部门利益,是起草这部法律的前提条件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制定‘法’的前提,首先要调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利益格局。如果各部门都坚持部门利益而将全局利益置之不顾,这部‘法’是难以起草好的。”这是我1995年呈报给国家计委的材料。

虽然事隔10年,在今天看来,各部门在继续制定《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时,一定要有“公平正义”之心,千万不可重蹈覆辙,否则又要留下后遗症。

第二,监督机构问题

关于监管机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除了由统一的管理部门对招标程序进行审查之外,还指定一个独立于行政部门之外的机构,实施监督检查工作,如美国、英国由审计部门核查招标采购管理部门和执行部门。在台湾地区是由审计部起草招标采购法。在我国,根据现行制度安排,“国家发改委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国招投标工作,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招标投标法》配套法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招标投标法》和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可联合或分别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监督机构这种制度安排,通过实践考验,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据我的观察,留下了两处遗憾:一是缺乏一个领导全国的综合监管执法主体;二是考虑关联交易不够。前者不言自明,后者除了国家发改委及其基层在表面上不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主的企业(公司),不具有经济关联外,其他部门都存在行政隶属和经济关联两层关系。这两层关系对招投标的杀伤力很大。现在越来越明显,监督机构的选择问题是法律留下最大的空间。第三,邀请招标问题

《招标投标法》第10条规定:招标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并对这两种招标作了简要解释。通过六年来的实施,在招标的方式上有四点值得反思:一是我们的招标方式过于简单:只有两种。世界银行就有4种:国际竞争性招标(ICB),国内竞争性招标(LCB),国际有限招标(LIB),其他采购方式等。前两种都是公开招标,第三种是邀请招标,第四种我国政府采购法吸纳了。国内竞争性招标是指世行贷款我国可用中文编写标书,在国内公开刊登招标公告,公开出售标书。在英国超过10万英磅以上的采购,也采用地方区域竞争性招标。我们只有两种,自己把自己限制了;二是过多地考虑“欧盟”、“世贸组织”的作法,但忽略了他们重点是放在政府采购上;三是考虑中国国情不够,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达的程度尚不够充分,存在着与欧盟等国国情方面的差异,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四是邀请招标未对其在什么条件可以使用,在什么条件下不可以使用作出规定。为此,对“邀标”未实行一些限制性条款,以防止其任意扩大,这是招标方式在法律上留给我们第四个反思的地方。

第四,招标代理机构的专家库问题

《招标投标法》第十三条规定:招标代理机构是依法设定,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规定其必备三个条件的第三条,要有作为评标委员会成员人选的专家库。我至今不明白的是,哪一股力量在法律条文定稿时加上去的。通过这件事,再一次证明法律条文任何人都不能任意扩大自己地盘,必须秉公办事。从现实情况看,这一条不能不说是《招标投标法》的一处硬伤。

三、带来的问题

法律留下的最大空间是监督机构问题,而监督机构问题给招投标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业内主流民意认为,把监督机构的问题解决好了,规范中国的招投标市场,指日可待。这些问题是: 第一,法律的集中、法规的分散,导致有法可依,无法执行。

所谓法律的集中是指一部《招标投标法》没有两部,非常集中。法规的分散,是指现行制度安排所表述的各个行政主管部门所制定的规章、命令及细则等文件,加上地方上所制定地方法规、规范化文件等。我问过一位多年从事招标业务工作的负责人,知不知道中国有多少招标法规文件?他的答复是:别说招标人搞不清楚,投标人搞不清楚,招标代理机构也搞不清楚,各级监督部门也只知道本部门的,别的部门也搞不清楚。我再问他,你统计过了没有?到底有多少文件?他花了很长时间给了我一个目录,总共126个!我翻阅了本次“论坛”背景材料:“据汇总统计,各地区各部门已经修改和废止招标规章和规范化文件217件,保留510件;此外,拟修改招投标规章和规范性文件422件,拟废止570件。”这就是说,保留510件,在这之外拟修改的还有422件,二者之和那不是932件嘛。在国外没有这么多的文件也管得很好,在中国几百个文件管不住一个市场,在世界上也少见。有的政协委员说:“九龙治水管不住一个闸门。”我看问题的症结在“九龙”,你关闸门,他开闸门,水怎么治得了?这是因为各个行政主管部门为了经营自己的“自留地”,把本部门利益塞进各自的文件中。由于政出多门,内容重复、互相交叉、条文矛盾,造成规则不统一,导致有法可依,无法执行的局面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强化了行业与地方的保护主义

招标的本质属性就是要打破条块分割与地方保护,促进统一的招标大市场的形成。然而现行的监督体制,使各行业主管部门既有监督又有制定规则的权利。由于利益的驱动,使得一些地方和行业出台一些与《招标投标法》相违背的法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等文件。这些文件增加了有利于本行业本地区的条款,不利于外系统和外地区的条款,如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通过注册、许可证制度,或在资信、业绩加以限制;制定评标文件“抑外先安内,好处给自己”;对于垄断行业,招标也实行垄断。这些做法的后果是,用法律的形式使不合法东西合法化。

第三,同体监督,失去了“公平正义” 通常认为,立法分配正义,行政推行正义,司法矫正正义,这是对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三者在权力制衡原则下的职能配置、义务承担和责任承受关系的具体描述。这个描述告诉我们,权责紧密相连,用权必受监督,尤其是行政权力。抽象的行政权力通过具体的行政行为来实施,行政权力缺乏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行政行为缺乏监督必然失去公正,这是长期实践中得出的经验论断。

同体监督,就是自己监督自己。这种非独立的所谓监督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在招标投标市场中,这种失去公平正义的监督,尤以工程建设项目显得突出。

第四,投诉无门

鉴于现行监督体制存在的弊端,因而出现了监督机构、招标代理机构、评标委员会和执法机构一条龙捆在一起,打着各种旗号为招标人或投标人服务,有时候以A种面目出现,有时候以B种面目出现,哪种有利就打着哪个旗号,而且得罪不起,想告也不敢告。有的人多次投诉,结果投诉材料转到被投诉者手中。被投诉者大言不惭地说:“叫你不要告,你要告,你看材料不是在我手上?还是我来处理嘛。”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已经接待了好多起投标人的投诉情况,说明他们投诉无门,才找到了我,寻求公平正义。有些案件实在离奇,而且不敢去告状!

四、监督部门的缺失与监管工作的缺位

《招标投标法》实施六年来,我国监督部门的定位不准一直困扰中国招投标事业。现行的招标投标监督体制为各部门分散的管理体制,招标监管与执法分别为发改委、建设、水利、交通、民航、铁道、信息产业等各主管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既对本行业招投标活动进行管理,又对招投标活动实施具体监督,有的还是招标项目的实施人,有的是招标代理机构的上级,等等。这种错综复杂、层次不清、经济关系不明的监督体制,必然带来监督部门的缺失与监管工作的缺位。

(一)体制设计上的缺失

根据现行制度安排,国家发改委除了指导和协调全国招投标外,并不是全国综合监管部门和执法主体。他只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工程招投标进行监督检查”。从这种制度安排上看,发改委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都是局部的。就是缺少一个综合监管部门与执法主体。这种体制上设计,一开始就少了一个“头”,这是导致全国监管机构缺位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监管工作的缺位

体制设计上的问题,对全国招投标工作的影响是深远的,是全局性的。有人对我说:法律“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这就是说,《招标投标法》在全国监督机构的界定上是不清晰的,是模糊的,机构缺位的,就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是指《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在《招标投标法》实施六年后,至今仍未出台,算不算工作上的缺失?有人说:“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执法错误,又由谁来纠偏?”,又有人说:“垄断行业对招标工作也实行垄断。将本系统内的原物资供应公司翻牌为招标管理办公室”;等等,看来这些大的问题,综合监管部门应不应该负起责任?

有意思的是,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过程中有时缺位,有时相当到位。缺位的是遇到投诉就绕道走,到位的是对招标代理机构的资质管理很感兴趣。由于条块分割,行业资质管理森严壁垒,一个招标代理,要向多个管资质的行业主管机构交费,而且费用名目繁多,不缴费就没有这方面的市场准入。仅一个工程项目而言,要接受多个部门的监管,就必须具有多个部门的资质。这样一来,有的资质与实际水平不符;有的“人”是从别处借来的;有的主管部门,批准建设工程招标代理资质,却代理发改委审批的工业项目;有的拿到资质后却找不着人,某省200家代理50家找不着人。五花八门,无奇不有。招标代理急剧膨胀,据说,全国招标代理有好几千家,有的说还不止。好多人不知道这几千家的招标代理是怎么批的?是谁批的?批的标准是什么?走的什么程序?无怪乎有人说,正是招标代理的门槛太低,过多过滥,造成低价恶性竞争,拿到项目后,唯业主之命是从。如果是这样,监管部门的“到位”比“缺位”后果还严重!

(三)权宜之计不可取

鉴于目前招标市场存在着许多问题,很多问题与监督工作有关。为了共同解决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十一个部委建立了一个“招投标部际协调机制”。其目的:一是促进规范规则的统一;二是解决突出矛盾。操作上是协商一致,出台实施;协商不一致的,继续协商。

这一机制的出台,看出我们监督机构为了规范招投标市场的良苦用心。

恕我直言,这是“病急乱投医”。正如本文在前面所述,要规范招投标规则,参与会议的人除法制办外,要确实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坚决摒弃“自留地”思想,否则规范规则人们值得怀疑;二是解决突出的投诉问题,这就更难,因为被投诉人也参与协商,有可能转化为另一个变相的同体监督!

这一机制,由于是协商,协商不成再协商,有可能变成议而不决的“清谈俱乐部”!

五、体制创新,从何处入手?

爱因斯坦曾说,我们不能用产生问题的同一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就是说在原来相同的思维模式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方法。那么,招投标创新思维方法又是什么呢?依我看,就是要抓住“监管”这个主要矛盾,进行体制创新。

《招标投标法》实施六年来,综合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在项目实施和招投标监督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和出台了不少各领域的专项招投标管理办法,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规范招投标行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在招投标活动中出现的大量问题和发生的许多案件,也充分反映出我国现行的招投标行政监督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当前我国招投标市场发展的需要。

这种管理模式带来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一是行业主管部门在贯彻《招标投标法》制定部门行政规章时,融入了部门自身利益,使部门利益法律化;二是容易形成行业垄断,行业主管部门某位领导的一句话就可能左右一个项目的招标结果;三是多头而分散的监督管理,缺乏力度,缺乏招投标市场的统一的监管尺度和标准,出现市场监管的空白;四是有关职能部门监督作用难以发挥,监察、财政、审计、工商等部门对招标投标活动没有也无法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五是有的行业主管部门为了部门自身利益,监管不力,对主管的招标投标项目实行行业保护;六是同一招标项目可能涉及多个部门的职能,一方面造成交叉,重复执法,令招标投标当事人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发生问题时,又容易导致相互推诿,监督缺位;七是招投标领域不断扩大,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与《招标投标法》不少之处相抵触,却又无人把关。

从社会各界的反应来看,都纷纷要求成立一个统一、独立、权威的综合监督管理机构,期盼在全国范围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监督管理和执法。其好处是:

一是有利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招投标制度。

二是有利于规范招投标市场行为。

三是有利于加强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招投标行为的监管。

四是有利于加强对招投标代理机构的管理。

五是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从各省的实践情况来看,有的省成立了综合监督管理机构,也有部分省正在筹备之中。湖北省人民政府已以“鄂政发41号”发文,成立湖北省招标投标工作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招投标活动的监管,机构建设正在筹备之中。这个省有可能率先在全国突破。

根据现实与未来的发展,全国统一的、独立的、有权威的综合监督机构,应该由国家发改委、监察部、人事部、国家审计署、国家工商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统计局、国务院法制办等单位组成。这个机构直属国务院领导,由中央编办配备干部,行使独立的、综合的监管职能。

这个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就是真正体现“立法分配正义,行政推行正义”。据香港廉政公署的经验,只要“一把手”重视,想贪的人不敢贪、如贪马上被捉,被捉的人说情无效。这个传统从英国统治时候到现在的特区政府仍在沿用,非常成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与地区廉洁的样板。中国招投标市场监管的“一把手”,希望早日登台!

毫无疑问,统一的监管机构的问题解决了,其他如:充分发挥招标投标协会的作用,建立综合性招投标集中交易场所,整顿招标代理机构,推行注册招标师制,约束与治理评标专家的行为,纠正行业的同体监督,等等,都将会迎刃而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招标投标制度也将为期不远。

我们期待着中国招投标市场美好的明天!

2006年10月18日

于武昌珞珈山

http://hb.gmw.cn/content.asp?id=20061031***883

引用 使用道

具 报告 回复 TOP

下载浅谈中国石化招标采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中国石化招标采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验室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实验室得到了快速发展,实验室数量逐渐增多,但是实验室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国的大部分实验室属于国有,有的缺少......

    中国中小企业文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1-07-26清华领导力培训网易博客我国中小企业类别众多,各类不同的现有中小企业都有不同的企业文化,本文只分析国有中小型和私营企业文......

    石油石化企业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范文)

    石油石化企业物资采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从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石油石化企业的特点出发来分析当前的物资采购工作,在归口管理、采购人员、采购渠道和方式、物资价格和质......

    《中国石化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规定》

    《中国石化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规定》 中国石化建〔2013〕236号 1基本要求 1.1招标范围和标准 1.1.1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是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

    项目管理与招标采购知识点

    第一章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1. 项目定义: 独特的产品、服务或任务一次性的努力(项目是一个过程,不是行程的结果) 2. 项目管理和运行管理(生产)的区别:工作性质(独特,创新/常规,重复),资金(......

    中国石化煤炭采购管理办法

    中国石化煤炭采购管理办法 1 煤炭采购管理总体要求 1.1 规范内容的界定 煤炭采购分为总部直接集中采购、总部组织集中采购和企业自采三中采购模式。动力煤及化工煤纳入总部......

    大气污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大气污染的现状及综合防治专业: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班级:姓名:摘要:目前,困扰世界全球性大气污染的问题主要是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破坏。这种污染所造成的伤害已经没有了国界的限制,足......

    中国养老机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养老机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2014年5月25日,忆百孝心网携手深圳市罗湖义工协会走进了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老人颐养院,在那里我们贴身体验了颐养院老人们的生活以及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