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室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实验室得到了快速发展,实验室数量逐渐增多,但是实验室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国的大部分实验室属于国有,有的缺少宏观、整体的规划,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不高,导致很多实验室的资源严重浪费,所以 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实验室的健康发展。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问题、现状
Laboratory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iscussio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laboratory got rapid development, lab quantity increase gradually, but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in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In China most of the laboratory belongs to the state, some lack of macro and overall planning, laboratory effective utilization rate is not high, lead to a lot of lab resources serious waste, so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laboratory.Keywords: laboratory, management ,problems, the present situation
引言
近年来,我国实验室资源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我国共拥有约15000家实验室,其固定资产约240亿元,从业人员约38万人,拥有的仪器设备有86万多台(套),可从事68.9万余项的规程、标准、方法等的检测工作。目前我国实验室资源呈现如下特点:数量庞大、人数众多、门类齐全、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但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各个实验室的水平参差不齐,各行业差别较大。我国的绝大部分实验室属于国有,缺少合理、宏观的规划,实验室之间的交流不多,导致很多实验室重复建设,严重浪费了资源。实验室的资产性质单一,缺乏投资来源,很多实验室都缺乏活力和经济意识。因此需要对实验室进行改革,首先要建立和不断完善检测市场,维持相当数量的检测力量并使其有较强竞争力,调整检测机构布局,使其尽量合理,能承担法律责任;以科学的手段、公正的行为、准确的结果,为社会、客户提 供准确、高效的检测服务。
1.实验室管理的现状 1.1我国实验室管理体制
我国实验室的管理机构名称很多,职能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以设备和实验室的管理为主,该模式的基本框架为传统的管理体制,职能并无太大变化;第二种是以资产管理为主型,该模式以大物资进行大管理的思路对实验室的资产管理进行了强化,把实验管理的一些职能分配到其它部门;第三种是纯管理型,该模式把仪器设备维修和技术物资供应等服务性较强的这部分功能从实验室的管理机构中分出来,使得现在的管理机构变成纯管理型机构;第四种是复合型,该模式既对传统的管理职能进行了保留,又新增了一些国有资产管理等职能,对管理机构职责范围进行扩大,并进行了一些 深化改革[1]。
1.2我国实验室管理特点
1.2.1我国部分实验室建立了一些实验设备资源共享的相关平台。很多实验室管理单位会建立该实验室相应设备的网上预约平台,各个实验室都有单独的账号,使用者可根据检测、研究需要,进行预约使用。我国大多是实验室其实是不对外开放的,它们仅供自己项目组研究人员使用,不同组的研究员和使用者,并不能使用其实验室,使用实验室可说是专项使用,因此可以说资源共享程度并不高。即便是不同实验室之间数据需要共享,但也需要繁琐的联系实验室的相关人员和大量的审批程序,可以说我国实验室大多数是处于一种封闭状态[2]。
1.2.2我国实验室在管理的过程当中,部分单位会以研究人员或者是学生学习发展需要作为使用导向,给他们创造一个较早接触到科学、实验的机会。一些实验室,不光对研究员、博士生、研究生等研究人员开放,对于在校的本科生、专科生开放,这些主要是高校的实验室。从这方面体现高校实验室的另一个特征,即对内部分开放[3]。由于现在高校扩招,使得学生人数剧增,但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通常又赶不上实际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好把实验室应用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同时也是以后解决实验室管理和发展困境的一条途径。
1.2.3一些国家实验室还会定期开展研讨会和学术交流会,让实验室的使用者们可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相互之间进行分享,并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激发多种思想,开拓思路和创新思维。实验室研讨会作为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对相关实验研究成果,通常就是在这一平台来展现的,而且很多实验室的负责人往往是此类学术交流的演讲和主持人,他们对促进实验室规模发展和管理水平有着非常大的作用,通常都是在他们的参与下,各种成果才能够在这些实验室里产生。
2.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设备利用率不高、实验室功能单一
目前部分实验室管理、建设基本上附属于某个课题组或研究中心,专门为某个专业课题服务的,这就造成了实验室可能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还有可能造成机器设备使用和人员的效率低下,可能影响研究者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升难以充分发挥科研、教学两方面的整体优势[4]。其实实验室建设是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统筹考虑。某些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并未进行整体规划,可能导致部分实验室仅考虑了自身利益,盲目地只为自己争取科研经费,使得本就不多的实验室建设经费被分散,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同时,还因为重复购置相似实验设备,造成了实验资源的浪费严重,一定程度上这些因素也严重制约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一些同类的实验设备在部分实验室供不应求,不能满足科研实验的需要;而在某些实验室中,该类设备则出现长年闲置的状况。例如经管类ERP实验室、计算机实验中心实验室和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所购买的设备都差不多一样,都能满足相关的科研要求,但实验室的实际状况却是计算机基础实验室通常都在超负荷运转,对经管类的ERP 实验室的调查发现,其使用率却不足20%,这就说明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5]。
2.2实验条件落后、实验经费投入不足
随着现代技术、设备的不断进步,需要对实验室建设投入更多的经费,但是很多单位对实验室经费的投入却没有进行相应的增加,相反很多单位对实验室投入的经费却在逐年减少。目前,有些单位使用的实验设备(特别是计算机)仍是5年前,甚至是8年前的设备,这些设备不但出现了严重老化,不断出现故障,而且检测、计算、运行速度非常慢,有些甚至无法满足实验所需的基本要求。这不但增加了管 理人员对实验室的管理困难,还使得实验室使用者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他们实验的积极性[6]。
现在很多基础研究的实验室建设经费无法得到保障,某些单位较多地将经费投入到科研实验室,对于基础研究实验室就没有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导致基础实验室条件落后。随着研究规模的不断增大,很多实验室设施无法满足实验要求,实验仪器的数量跟不上,更新换代速度慢,就可能导致仪器运行时间长,实验结果不够精确等。实验仪器滞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部分实验室没有得到相对稳定的资金支持,就只能依靠承担一些利润较大的项目以获得经费来维持实验室的生存、发展。
2.3实验室人员的结构不合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发展,实验室管理改革的逐渐深化,国外很多实验室都把发展人才作为实验室长远发展的要务之一,都在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水平和吸引高端人才。但是,国内很多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的待遇改善却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还缺少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相关激励机制,他们的地位没有得到明显提升,这样很难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积极性,很难吸引很多优秀人才投入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队伍中来,可能导致实验管理人员的数量缺乏,业务素质急需提高的状况。同时,由于很多实验室不重视相关管理人员的深造与培训,实验室人员在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也有所较低。因此要改善实验室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才能有效提高实验室的水平,促进实验室的健康、有效、长 远的发展。
3.对实验室管理的建议
3.1改善实验室管理的思路和途径 3.1.1要培养专业的实验室科研队伍
实验室研究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观念要迎接挑战,要加以转变。这就需要他们不断学习新的实验理论,比如产权理论,解决新实际问题。理论学习要成为他们学习的重要部分,对他们的实验室实际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研人员通过学习新理论,不仅能丰富自我,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还能更好地服务于实验室,完成研究任务,解决新问题。实验室专业化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议题,科研人员的专业化可以更好的提升实验室的整体水平,专业化的科研队伍不仅懂得相关的实验设备的使用,并且是 研究领域中的顶尖人物,可以保障实验室应用专业化,以专业的态度来进行科研工作[7]。
3.2.2要多渠道沟通和保障经费充裕 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理论中蕴含了杜绝浪费的文化,让研究者充分懂得利用资源来实现产出最大化,即用最少的资源产出最多最优的成果。借鉴美、日等国外经验,实验室负责人应向上级管理部门汇报现在实验研究需要的预算和经费,制定恰当的预算方案及成果预期报告。对于重点、中心实验室的建立,应当有政策相应的倾向,来保障科研项目能够正常进行。此外还要加强和企业合作,从企业获得资金资助。但是科研经费毕竟还是有限的,而科学研究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我们在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保障经费充裕,同时也要坚决“杜绝浪费”把每一分科研经费都花在刀刃上,一定要实现生产要素、人员的产出最大化。当今的科学研究一定要企业、高校相联系,高校、企业等一方面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还能提供资金支持,此外还要严控预算体系,争取研究出更多科研成果。
3.1.3从封闭走向开放
原有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基本都是封闭的,由上级主管部门独自享有所有权、收益权、管理权等,这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弊端。在现在社会形势的新要求下,现在的实验室管理要向企业开放,向社会开放。建立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能够实现对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课题阶段性成果等资源的查找和共享,不同研究单位之间的实验室配备情况不一样,并且同一地区的重点实验室通常集中在重点高校或科研院 所,这样就可由地方教育厅或科技厅牵头,实现这些实验室的高效利用及学术交流等,便于科研人员完成科研任务,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
3.1.4创建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系
没有规则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就不能长期、健康地发展,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就要清晰界定每个部门,相关责任人权责。实验室要有一个组织机构,在这个组织机构的成员要相互合作,以便能够获得更多的产出,使利益最大化。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组成实验室管理联盟,还可以创办一些相应的 实验室管理协会及期刊,定期开展内部交流活动,提高实验室的学术高度,增加实验室的前瞻性。
3.2加强实验室管理对策研究
3.2.1加强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的管理规划,使各类实验室能够有机结合,提升实验室的利用效益,使其最大化。其实实验室管理属于一个复杂管理系统,它涉及科研机构、学校、国家等多方面利益,在实 验室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管理战略目标的研究和规划,提升实验室管理的整体水平。
3.1.2建立一个科学、协调、完整的管理体制[8]。完善实验室相关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可以避免或减少各部门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责任的问题。但在进行管理制度改革时,也要结合自身情况,总结出适合实验室发展的一套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提高的整体效益。第三,对实验室资金进行严格管理,要保证实验室经费的支配合理,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得到顺利落实。政府部门、企业等 要加大实验室的投资,保障各项实验有充足资金,使得能够正常进行。实验室也应监管好资金,避免重复建设和采购,支持共享,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
4.结论
近年来,我国的实验室数量快速发展,但是在实验室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实验室的管理现状如管理特点和管理体制等,指出了现在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设备利用率不高、实验室功能单一和条件落后、实验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等。最后提出了一些建 议,要改善实验室管理的思路和途径,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对策研究等,希望能够促进实验室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苗艳丽,赵亮云.关于完善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01):92~93 [2] 王晓琼.对进一步完善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5):66~67 [3] 牟英华.我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27~28 [4] 毛应明,张成燕,刘玉芬.高校实验中心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7):99~100 [5] 唐文清,陈石山,邓新武,陈新春.新形势我国实验室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4(03):139~141
[6]夏爽,胡文兵.关于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几个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2):617~618
[7] 宋明侠.浅谈我国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2(10):240 [8] 肖炀,吴军.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构想和实现方法[J].中国电力教育.2012(22):110~111
第二篇:实验室存在问题及建议
实验室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现状与讲解词要求的差距
1、设备差距:需要的设备、估计需投资(800元以上)
1)1套港口物流中心仿真模型9万元;
2)2台电瓶堆高叉车10万元;
3)1套多媒体设备2万元;
4)1套GPS设备2万元;
5)包装设备若干1万元;
6)展板若干2万元;
7)装修及配套服务装置费用10万元;
需继续投资总额约36万元。
2、实验室人员差距:估计需要技术人员、解决方法建议
物流综合实验室目前缺少三个方面的工作人员:自动化设备操作员、电脑操作员、实验室管理员。具体情况如下:
(1)仓储管理区配置是自动智能的机电一体化设备,非常精密,操作难度大,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操作。教师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很难做到熟练操作,同行的做法是聘请设备供应商的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工作一段时间,教师陪同学习,直到教师能够熟练操作,大约一个学期。
(2)实验室的物流信息管理区主要是电脑操作,需要一名有计算机专业背景的教师负责。目前我系没有这样的教师。
(3)实验室需要一名专职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设备维护工作。
3、实验室社会服务的差距:需要的外部协助
目前我院实验室与外部没有任何交流,需要和山东省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山东省物流与交通协会、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社会组织合作共赢,成为他们的培训基地等合作方。
二、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和人员不到位。
三、建议解决的办法
1.资金尽快到位
2.招聘人才或从我院別系调剂到我系物流教研室
四、达到汇报要求投资估计(进一步加强投入的额外效果)
达到汇报要求投资估计40万元。届时物流综合实验室是一番新景象,设备齐全,装修整洁,工作人员各负其责。与外界的的联系密切,产学研进入良性循环。
第三篇:大气污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大气污染的现状及综合防治
专业: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
班级:
姓名:
摘要:
目前,困扰世界全球性大气污染的问题主要是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破坏。这种污染所造成的伤害已经没有了国界的限制,足以威胁人类能否在地球上继续居住下去,其后果十分严峻,已成为与世界各国都有切身利害关系的问题,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共用一个大气圈,全球性大气污染所带来的灾害是全球性的,危及到每一个人的,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综合治理全球性大气污染需要各国政府协调一致的行动,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联合国1989年把“警惕全球变暖”作为6月5日全世界环境日主题,以唤起社会各界环境污染的关注和全世界人民对自己的生存环境的危机感与责任感。
关键词:大气污染
现状
综合治理
国际协议
法律政策
一、全球大气污染的现状
目前,困扰世界全球性大气污染的问题主要是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破坏。这种污染所造成的伤害已经没有了国界的限制,足以威胁人类能否在地球上继续居住下去,其后果十分严峻,已成为与世界各国都有切身利害关系的问题,引起了普遍的关注。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各国协调一致的行动。联合国1989年把“警惕全球变暖”作为6月5日全世界环境日主题,以唤起社会各界环境污染的关注和全世界人民对自己的生存环境的危机感与责任感。
全球性大气污染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系列问题。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某些化学物质如CO2、CH4、N2O、CFC(氟氯烷烃)引起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近百年来,全球地面平均气温增加了0.3—0.6℃。地球变暖引起海平面的上升,当前世界大洋温度正以每年0.1℃的速度上升,全球海平面在过去百年里上升了14.4cm,我国沿海的海平面也平均上升了11.5cm,海平面的上升将严重威胁低地势岛屿和沿海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财产安全。
氟氯烷烃、N2O、CH4等不仅能产生温室效应,而且还能与平流层的臭氧发生作用,导致臭氧层的消耗。研究结果表明,平流层臭氧浓度减少1%,紫外线辐射量将增加2%,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3%,白内障发病率将增加0.2—1.6%,因此,臭氧层的消耗,已经造成了对人体的伤害,并使农作物减产,使森林、自然生物圈生成及海洋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的影响,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的健康与安全。
人为造成的各种温室气体对全球的温室效应所起作用的比例不同,其中CO2的作用占55%,CFC占4%,CH4占5%,N2O占6%,因此,CO2的增加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而造成的,换成燃料碳每年约为50亿吨。其次是由于森林的采伐、烧毁,用作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大约为10亿—16亿吨/年。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片森林被毁,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能力大大减少。此外,近年科学家发现北冰洋沿岸冻土在秋季也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由化石燃烧而排放的二氧化碳中,80%是发达国家生产的,而由森林破坏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甲烷的发生源有家畜肠胃内发酵,田地、沼泽等潮湿地带,天然气泄漏等。大气中的N2O的主要发生源是土壤。在NH4+、NO3-等氮供应源充分的情况下,可以从潮湿的土壤中产生N2O。海洋中也同样存在着脱氮现象。人为发生源主要是肥料,据有关研究结果,化肥使用时,在很短时间内就有近1/3的氮肥脱氮进入大气中,其中约有5-20%变为N2O;燃烧树木,农作物残根和矿物,以及平流层超音速飞机的飞行也会产生N2O。
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使大气中某些化合物浓度增加,使平流层臭氧的产生、消失过程失去平衡,这些化合物中主要的是氟氯烷烃、哈龙、四氯化碳和甲基氯仿等,它们是人类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扩散出来的,如制冷装置的冷冻剂,烟雾喷射剂、制造塑料的溶剂、泡沫发生剂、精密仪器和电子器件的清洗剂等。它们在低层大气中都不活泼而转入平流层后,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使它们分解出了氯原子,从而破坏臭氧层。
二、全球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及对策
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共用一个大气圈,全球性大气污染所带来的灾害是全球性的,危及到每一个人的,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综合治理全球性大气污染需要各国政府协调一致的行动,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努力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并为此作出贡献,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和义务。
1、制定并履行国际协议,严格控制全球性大气污染气体的排放。
(1)越界大气污染
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给大气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契机。1979年欧洲国家通过协商缔结《远程跨界大气污染公约》(Convention
on
Long
Range
Trans-boundary
Air
Polloution,LRTAP),该公约的宗旨是保护人类及环境免受大气污染的影响,并促进国际合作。
(2)全球气候变化
控制全球变暖就必须要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其中关键的问题是控制CO2的含量。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特别是CO2的增加,是发达国家近年来工业化积累的结果,就是在当前发达国家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占世界人口不到24%的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能源的75%,他们向大气排放的CO2的人均排放量比发展中国家的相对量更高。以美国为例,其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不到,CO2排放量却占世界的24%,而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统计,他们的人口占世界的76%,而CO2的排放量还不到世界的28%。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是工业化国家所造成的CO2增加的受害者,发达国家对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负有不可推卸的完全义务和责任。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际社会开始注意全球气候变化问题。1997年12月,防止全球变暖京都会议通过了“京都宣言”签订《京都议定书》,宣言中指定CO2等6种气体是造成地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宣言中规定在2012年实现整体削弱1990年废气排放标准的5.2%,并要求发展中国家自主承担削减废气排放量义务。议定书第12条还规定了“清洁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1992年6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里约热内卢签订。我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国之一,我国支持通过一项符合公约的议定书,但反对向发展中国家增加任何新的义务。尽管我国到2000年人均CO2排放量不到1989年世界人均水平(1.2吨/人)的一半,不及工业区化国家人均水平(3.3吨/人)的1/6,但仍努力履行义务。我国已开展了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状况分析及对策的研究,大力节能,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对CO2吸收能力;大力回收工业C02废气,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3)臭氧层
198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经过5年条约谈判,在1985年3月22日在维也纳达成《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7年通过《蒙特利尔议定书》,1990年修订的《消耗臭氧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把CFC及哈龙等6类几十种都列为限控物质,在进行这样的限定后,预计到2050年,北极臭氧减少速率将低于现在,而到2100年后,南极臭氧空洞将消失。
2、综合治理措施及途径。
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量,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效率与节能,这是控制C02排放的主要措施,也是目前控制CO2排放量的最经济可行的办法。为了减轻温室效应可以在不同矿物燃料之间进行比较来作出选择,产生相同能量,燃烧天然气排出的二氧化碳为燃煤的60%,为燃油的80%,我国西气东送工程将对全球性大气污染的综合治理发挥积极作用。
除去温室气体,人们已经设计出控制二氧化碳进人大气层的几种方案,其中之一是把发电厂排出的二氧化碳转化成可以运走的碳酸盐,用船运到海洋中,这一方案技术上可行,但代价极高,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要除去二氧化碳以外的温室气体似乎不够现实,因为它们是从许多小发生源发出的。
开发利用新能源。采用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替代能源,最重要的替代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核裂变与核聚变能。从减少CO2排放量的角度而言,核能可能是理想的能源,并且是目前最可能成为取代化石燃料而大规模使用的主要能源。氢能是通过光解水的方法获得的,利用水分解的H2作能源,氢燃烧后重新生成水,对环境完全没有污染。目前有关地能的获得与利用,虽处于研究阶段,但将其作为一种大规模清洁能源的前景是十分乐观的。
在地球上大批植树造林,充分利用森林及绿色植被对温室效应的调节作用。扩大生物链中的碳量,增加C循环,使大量碳不能转化为CO2进人大气中;适应气候变化,培育出适宜气候变化的农作物新品种等等,种种措施都能减缓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三、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依然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煤烟型污染。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一直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如下:
1.二氧化硫。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随之带来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急剧上升。在各类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不断扩大,现已扩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遍及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上海、安徽、山东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华中酸雨区比较严重的中心区域为长沙、衡阳和赣州,西南为宜宾、南充和重庆,华东为厦门、宁波和南京。目前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酸雨临界值的地区已占全国面积的30%左右。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地方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所以烟尘排放量一般是国家大型电厂的5-10倍。曾经在上海参观过的铜加工厂的大型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也达到了99%以上,它虽然是一种传统的除尘方式,但由于效率高,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还是获得了很广泛的应用。还有象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也是应该深入研究和针对各种场合大力推广的新型除尘设备。
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更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四、我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及对策
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涉及面比较广,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必须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该地区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控制污染的最佳方案。
工业生产区应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工厂区与城市生活区之间,要有一定间隔距离,并植树造林、绿化、减轻污染危害。对已有污染重,资源浪费,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迁等措施。
(2)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因此,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所谓清洁能源的利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对此,当前应首先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我国能源的平均利用率仅30%,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潜力很大。我国有20余万台锅炉,年耗煤2亿多吨,因此,合理选择锅炉,对低效锅炉的改造、更新、提高锅炉的热效率,能够有效地降低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3)区域集中供热
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燃煤炉灶,市内密集的矮小烟囱是烟尘的主要污染源。发展区域性集中供暧供热,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用以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这样还具有以下各项效益:①提高热能利用率;②便于采用高效率的除尘器;③采用高烟囱排放;④减少燃料的运输量。
(4)植树选林、绿化环境
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植物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茂密的丛林能够降低风速,使气流挟带的大颗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某些树种的树叶还分泌粘液,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树叶经雨水淋洗后,又能够恢复吸附、阻拦尘埃的作用,使空气得到净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因而树林有调节空气成分的功能,一般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够消耗约1t的二氧化碳,释放出0.75t的氧气。以成年人考虑,每天需吸入0.75kg的氧气,排出0.9kg的二氧化碳,这样,每人平均有10m2面积的森林,就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
有一些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的有毒成分,如1公顷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kg二氧化碳。
有一些林木,在其生长过程中能够挥发出柠檬油、肉桂油等多种杀菌物质。有人作到分析测定,在百货大楼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细菌数达400万个,林区则仅仅有55个,这样,林区与百货大楼空气中的含菌量相差7万多倍。
2、我国对大气污染的法律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第六十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建设配套设施,可以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新建的所采煤炭属于高硫份、高灰份的煤矿,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的;
(二)排放含有硫化物气体的石油炼制、合成氨生产、煤气和燃煤焦化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的企业,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配套脱硫装置或者未采取其他脱硫措施的。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向大气排放粉尘、恶臭气体或者其他含有有毒物质气体的;
(二)未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向大气排放转炉气、电石气、电炉法黄磷尾气、有机烃类尾气的;
(三)未采取密闭措施或者其他防护措施,运输、装卸或者贮存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或者粉尘物质的;
(四)城市饮食服务业的经营者未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致使排放的油烟对附近居民的居住环境造成污染的。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三十章第一节
3.中国环保总局数据统计
文档内容仅供参考
第四篇:浅谈中国石化招标采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浅谈中国石化招标采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摘 要]招标采购是一种富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其实质是以较低的价格获得最优的货物、工程和服务。本文重点介绍了中国石化招标采购管理现状,分析了目前招标采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招标采购;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M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264-01
一、中国石化招标采购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招投标市场逐步规范,招标采购比例的明显提高,中国石化加强了物资招标采购管理,着力强化物资招标采购工作制度的建设,加强对各石油石化企业物资招标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规范招标采购行为。现从招标采购管理制度、招标方式方法、招标采购范围、投标商资格预审、评标方法等几个方面介绍中国石化招标采购管理现状:
1、建立健全招标采购管理制度
中国石化于2011年至2015年制定了关于招标的管理制度。各企业相继制定、修订招标采购相关实施细则,规范招标采购程序。从制度上保障了物资招标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
2、招标方式、方法
2.1 招标方式
招标按竞争开放程度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中国石化及其各石油石化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其采购物资涉及生产建设所需的重要设备、材料等,技术复杂、要求特殊,故一般采用邀请招标方式进行采购。但由于邀请招标竞争性较差,投标人数量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招标人严格投标商资格预审。
2.2 招标方法
招标方法主要有两阶段招标、电子招标和框架协议招标。中国石化主要采用电子招标和框架协议招标,并在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了招标采购流程,实现了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和定标的全过程上网,实时监控、历史数据的保存、分析和汇总,充分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极大地提高了招标工作效率。2016年中石化招标规模878.2 亿元,招标采购率达到73.8%。
3、招标采购范围
中国石化规定,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重点项目所需重要设备材料,商务部《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规定招标的机电产品,具备招标条件的框架协议采购物资以及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中国石化相关制度规定需要招标采购的物资必须进行招标。
4、严格投标商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分为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中国石化采用资格预审与资格后审相结合的投标商资格审查方法。资格预审方式分为集中资格预审和单项资格预审,集中资格预审每年分上下半年各1次进行,原则上实行合格制。单项资格预审根据具体招标项目组织实施,资格预审合格的供应商,方具备投标资格。资格后审由物资装备部组织,评标委员会认为须对投标人资格进行现场复核的,经复核合格后定标。
5、评标办法
5.1 评标方法
评标方法分为经评审的最低评标价法和综合评标法。中国石化对于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物资,一般采用经评审的最低评标价法;对于技术复杂、性能标准要求高、制造难度大的物资,规定应当采用?C合评标法。采用综合评标法时,应先评技术标,再评商务标。
5.2 评标专家
中国石化建立了物资招标采购评标专家库,分为总部和企业两个层面,实行“统一标准、分级管理、分层使用”的原则。中国石化对评标专家实行考核、动态管理制度,定期增补或调整专家库成员。
6、合同签订与履行
中国石化要求招标人必须根据评标委员会推荐的中标候选人确定中标人,不得擅自更改中标结果;不得无故拒绝或拖延与另一方签订合同;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二、中国石化招标采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企业物资招标采购比例偏低
2016年中国石化物资采购招标总额为878.2亿元,招标采购率达到73.8%,部分企业招标采购率在6%~50%之间,能招未招现象仍然存在。
2、招标机构数量缺乏,部分企业招标规范性不严谨
首先,中国石化年物资采购额上千亿元,仅2016年达1520余亿元,目前,中石化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北京、南京、华南、武汉、重庆六个招标中心和大连、上海两个招标分部,工作任务量大,部分招标停留在企业层面实施。企业设施简陋,对评标的过程失去实质保密性。第二,部分单位招标操作过程不严谨、不规范等问题。第三,部分企业因现场需求时间紧等因素,缩短投标时间,不合规。
3、评标专家及专家库的管理有待加强
中国石化评标专家库由国际事业公司统一组建和管理,评标专家库中部分企业的专家全部为技术专家,缺少法律、经济、技术类评标专家。目前各企业在招标过程中,偏向于抽选自己企业专家,对评标过程中涉及经济、法律方面事宜时存在风险。再有,部分企业对评标激励缺乏有效执行,专家参与评标积极性不高。
三、解决措施
1、严格招标管理范围,提高物资招标采购比例
首先,中国石化及其各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总部制度的规定进行,保证物资采购应招必招。其次,扩大组织集中采购品种范围,实施由总部委托,企业牵头组织采购框架协议招标,形成总部框架协议,各企业执行框架协议项下订单采购。第三,对于工程建设项目重要设备、材料等物资采购,单笔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元以上的,必须进行招标,对应招未招的,必须严格不招标理由审核审批程序,并进行公告公示,并存档备查。
2、加强基础建设,严格规范招标行为
基础建设方面,中国石化目前招标基础设施基础上,还需在全国范围内增加招标中心或招标分部数量,严控企业自行招标,规避不规范招标带来风险。招标渠道上,大力推进网上招标采购,不断提高上网招标采购规模,控制网下招标数量,强化网上招标率考核。招标类型上,扩大框架协议招标比例,减少一单一招频次,缓解现场需求时间紧的因素,缩短采购时间,规避采购时间不满足最低招标时间规定风险。招标形式上,加快推进电子招标工作,落实招标全程电子化,提升招标活动透明度。招标人员素质上,强化开展以提高各企业物资招标采购专业知识和依法规范招标采购的法律意识为目的的业务培训,提高招标采购从业人员素质。
3、进一步加强评标专家及专家库的管理、使用
一是进一步完善评标专家库,从企业法律、财务、机动等各部门和用户单位优选符合条件的经济、技术专家纳入评标专家库中,不断充实专家库。二是细化评标专家管理办法,对评标专家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评标业绩等方面进行考核和评价,建立评标专家的评价、考核、约束机制,不断提高评标专家的综合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建立评标专家清退和专家库定期更新的动态管理机制,对在评标中严重违规的评标专家及时处理,坚决清退,应用评标专家考核结果对专家库进行定期更新,不断优化评标专家库。四是全面实施评标专家随机抽取机制,保证评标专家组成符合法定要求。五是在集团公司层面规范评标专家参与评标的激励机制,并要求各企业强制执行,提升评标专家参与评标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19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2011.[3] 《中国石化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办法》,2015.[4] 《2016 年物资采购招标工作通报》中国石化物资装备部物资管理简报第七期,2017.[5] 《2017年物资工作会议总结讲话》.中国石化物资装备部――王玉冰,2017.
第五篇:校园内绿地养护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校园内绿地养护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为例,近年来,学校绿地正在逐渐减少,因此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在现有基础上保护好现有的绿化成果,更好地体现校园绿色文化内涵,持续、健康、充分地发挥校园绿地的生态、文化、美化、科普教育等重要功能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及时总结校园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对学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1.校园绿化中存在的问题
1.1 绿化规划设计缺乏针对性,日常维护难度大
1.1.1“先天”条件不足为绿化的日常维护增加了难度。一方面,校园本来就是爱好运动的学生高度密集的公共场所。但是学校未能针对这一特殊性开展绿化的规划设计及栽培、管理工作。例如,在规划上,校园绿地分布零散、复杂,面积大小不一,显露出绿化“先天”条件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学习土壤学的过程中,我们对学校内校园绿化土壤进行了调查取样分析,发现相当部分绿地的土壤质量不符合要求:如种植土层薄、建筑废弃物多;pH值较本地自然土壤高,大部分呈中性和弱碱性;EC值低,肥力不足,供肥能力差;有机质含量低;速效钾缺乏,全氮、水解性氮和全磷严重缺乏。
1.1.2在绿地地下,各种管网纵横交错地分布着,这为绿化的日常维护增加了难度。
1.2学校对绿化日常维护工作未够重视,养护管理措施缺乏针对性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因为体现校园绿化的主体材料是有生命的植物,而有生命的植物是需要连续的而不是间断的浇水、施肥、松土等方面的养护和管理工作。
1.2.1校区内缺少必要的灌溉措施,植物水分的主要来源为雨水,并且大部分土地表面覆盖硬质铺装,雨水渗漏性差,因此植物的水分来源只有直接降落在泥土上的雨水。这些远远不足以满足植物的生长,因此校区内植物有干枯、倒伏、甚至死亡等情况。
1.2.2校区内植物有很多没有健康、良好的生长姿态,而是歪曲、倒伏等,这些是缺少整形修剪造成的。缺少整形修剪不仅使植物失去均衡的树势、美观整齐的形态,而且会使植物失去水分平衡,降低新移植树木的成活率。并且修剪整形还是消除树体隐患、恢复树木生机的重要手段。
1.2.3校区内的绿地未完全使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在校园内一些边角和植物已死亡的地方的土地未完全利用起来,而是空置,不仅影响了环境美观,而且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尤其在成校区土地面积紧张的情况下。
1.2.4校区内有些植物在树干和骨枝干上有伤口却为受到及时的处理。而这些未经及时处理、治疗和修补的伤口,经过长期雨水侵蚀和进一步诱发性病原菌、细菌和蛀干性害虫的侵蚀,容易造成内部腐烂或形成树洞。
1.2.5校区内有些植物有病,如叶边枯黄等,但是却未受到及时的治疗。这样会导致植物的失去其美化环境的功能,甚至最终死亡,导致学校建设成本增加。
2.学校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对策
1、使校园绿化布局自然合理,富有特色。
2、要以校园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学校各个区域绿地景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确保校园绿地率的前提下,以“建设生态型校园,显现校园文化品位”为宗旨搞好校园绿化规划设计。在校园绿化规划设计中,要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出校园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内涵、艺术品位以及绿地景观的特色。
3、因为我们是农林类院校。所以在校园绿化规划设计中,尽可能地满足学校有关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要求。
4、在校园绿化规划设计中,要分析地形、地貌、建筑物的现状,对绿地进行合理布局,做到整体协调统一。
5、改良土壤,整理绿地。
6、合理配置校园绿化植物、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7、对植物的精心养护与管理应贯穿校园绿化施工的全过程,平时需注意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降低损失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