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11:4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宁夏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宁夏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第一篇:宁夏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宁夏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教师是决定一个学校生存的根本性因素,基础教育的任何发展与改革,最终都要通过中小学教师有效地教育教学过程和实践才能实现。而教师教学质量的高效提高离不开教师专业化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成长。在职教师是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中指出:“一般来说,在职培训在决定教学方面的作用如果不是更大,只少也是和启蒙教育同样大。”“在职培训,在加强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积极性放面,以及在改善他们的地位方面,可以做出很大的贡献”。因此,教师职后培训在教师自我专业化成长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现辖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200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主席令,完善了自治区教师教育的法规建设。重点开展了“135” 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即到2007年,在全区培训1000名自治区级、3000名市级、5000名县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培训,2004年共培训教师5.4万余名。广泛开展了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培训,培训教师33470人次,培训合格率达到75%以上。此后几年随着“国培计划”的进一步推动,各校、县、市、区都制定和实施了相应的教师培训政策以及实施方案,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分级别、分层次培训。现在,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可以说是宁夏地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工作的日常事务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但是,纵观当前的教师教育现状仍然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改进的方面,参培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和培训后的结果等种种与培训目标相离甚远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涉及教师培训管理、参培教师个人动机以及参培教师的期望值与现实回应值之间的差距度等具有相关不同程度的原因。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中的诸多现象进行了访谈调查,经过访谈调查与文献查阅,发现宁夏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主要存在一下问题:

一、管理主体不明确,职能混乱

教师培训需要涉及到人事部门、教育部门、培训学校等多个部门,各部门承担着教师培训的不同任务。访谈结果显示,目前在教师培训管理部门内部呈现出管理部门间职责不明,主体难以确定,造成培训效率与培训质量低下。教师培训

1管理部门间多方管理,互不沟通,使得教师在培训时出现重复培训的现象,以至于教师进行职称评定时出现同一课程双边培训,手持同一双证只是发证单位不同的现象,致使教育资源浪费。同时,教育管理部门内部也存在着管理和办学不分的现象,教育部门自己组织自己办学,没有依托培训院校,职责不明,职能不分,出现了教师培训评价失衡等问题。在对培训教师和培训管理部门进行问卷调查时,调查结果显示,培训机构及层次分工清晰度不高。并且调研中一位从事教师培训管理的工作者指出:“每年我总会遇到一些培训老师问我:‘这个培训与我们职称评定有关系没?’当问及这个问题时自己总不知道怎么回答。”由此可见,在当前这个社会中,由于受功利主义以及工作压力的影响,教师对培训后的评价很看重。但是,目前,自治区无论是国培、省培还是其他类别的教师培训都只是教育部门单项的主持,与人事部门衔接很少,培训结业证对于老师来说用途不大,缺乏相应的制约性与促进性。

培训机构及层次分工清晰度调查

二、培训重复率较高,各级培训衔接性较差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化成长的主要途径,有着培训自身不可忽视的规则性与连贯性,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各级培训应该有全局观念与整体连续性,需要以客观的态度结合实际进行统一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要体现“总体规划、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培训原则。当前的培训由于无计划性,产生了极大的盲目性。校级、县级、市区、省区级培训缺乏统一规划,教师在培训时常常说出:“这种培训我已经参加过了,这个老师的这节课我已经听过了”,“我们学校去年就准备请这个老师来讲课了,只是校长调走了就没有请过来”等等问题在当前的培训中已多见不怪,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各级教师培训缺乏统一规划,各挥各的指挥棒,各自为政,使得培训资源流失,培训效益甚微。教师培训中五级培训体系建构不完善,培训层次性不清,需要培训的老师没有相应的培训信息登记,缺乏类似于数据库的信息平台,对教师的培训经历以及需要培训的老师没有清楚的信息管理。在访谈中,笔者与一位培训专家探讨培训内容重复率过高时,专家认为,五级培训整合为三级培训,可以以省、市、县为基准进行培训分工,明确培训内容的层级性与培训老师的层次性,可以将培训变为一种福利来对待。

三、制度与执行相分离,缺乏监督

制度与执行分离,文件政策的执行存在着严重偏离现象,政策有政策的要求,培训有培训的方式。主要问题时:操作主体不明,文件只是按级下发,指导思想与实际落实差距甚大,处罚不明确,基于以上几点,在教师培训中各种不同对策的出现也不足为奇。教师在培训中失去了话语权,完全按照培训机构的安排进行学习,失去了真正意义上培训的机会,培训成为了一种走过程的任务。并且由于当前学校都作出了布局调整,人员都是定编定岗,教师在一个岗位上定“死”了,如果教师要参加培训,那么所带班级的课又由谁带?优秀教师如果进行脱产培训则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在进行培训教师遴选时往往安排一些难以继续胜任教学的教师参加培训,这就出现了“培训专业户”,教育部门对参培人员缺少审核与监督也促使了“培训专业户”的继续出现。调查过程中,一位市级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曾对笔者说:“现在培训中只是按名额,按人头进行培训人员的征集,就是这样学校都挤不出来人,只能让后勤人员来了,我们也只是看人数够了没,对教师的基本信息没有清楚的摸底。”

四、教学工作与在职学习间矛盾突出

工学矛盾在当前在职教师培训工作中是突出问题之一,在职教师的培训与工

作之间在时间上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已经直接影响着在职教师培训的热情与信心。据调查统计,目前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内中小学教师的编制呈现出“显性足编”与“隐性缺编”现象,尤其在农村地区教师往往“身兼数职”,一名教师往往承担着两门以上的课程,这种现象也以小学显著。教师的培训也常常安排在假期时间,校级与县级培训往往安排在周末,市级与区级培训常常安排在长假期间,这就使得教师难以专心培训,在培训时呈现出敷衍与搪塞现象,严重影响培训质量,达不到培训目标。工学矛盾成为了阻碍教师参加培训的主要因素,调查数据显示出认为工学矛盾是最主要的阻碍因素占到了近70%的比例(具体如下图)。

五、内容供给与需求间矛盾普遍 本世纪以来,自治区展开了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级别、不同学科的在职教师培训,在现有的各式各样培训中忽视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需求的现象随处可见。培训内容是教师培训诸多因素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成功与否,培训内容内容与被培训者自身需求的相关性制约着培训效果。然而,在访谈调查中83%的教师认为目前的在职培训无论是市县级还是省区级培训仍然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式培训,在培训前缺乏调查摸底,教师的培训只是根据文件命令中所要进行的学科进行灌输式输入,培训内容与教师的需求相距较大。教师培训的内容选

择没有切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缺乏相应的指导意义。调查数据显示,培训课程内容对教师的帮助程度43%的培训老师认为培训课程内容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实际性操作层面的指导却有着不足,36%的培训老师认为培训内容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甚远。

六、培训观念滞后,理论与实际脱节

理念决定方案,方案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教师培训倡导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更新,但是培训观念却与新理论、新课标脱节,在进行培训时仍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当前的培训在形式上以集中专题讲座为主要手段,培训师一言堂,很少考虑到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并且,培训机构在培训师以聘请著名专家为授课质量的衡量标准,聘任过程中缺乏考虑培训教师的实际需求,培训师所受内容常以舶来品居多,内容理论性过强,案例带有明显的地域痕迹,中西差距过于明显,教师们对理论难以理解,中听不中用,授课内容缺少明确、具体的可转化为操作的策略、方法。在培训中大多数老师喜欢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在进一步访谈调查中,一位接受访谈的初中语文老师已参加过4次培训,他指出自己参加的培训中以市级培训为主,当问及培训中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操作相适应的程度时,他说:“我感觉到培训内容中理论知识与我的实际教学有很大的差距,当时我听得很带劲但是回去后我面对学生时却感觉无从下手,专家的起点也许有点高了”,还有一线老师说:“专家的内容过于理论化,自己还是喜欢一线老师讲课,那样自己就知道怎么去驾驭课堂了,理论知识过于空洞,大白话”。

七、自治区级缺乏全区性的统一规划

教师培训作为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渠道,具有明确性和前瞻性的整体规划具有重要指导和引领作用。研究小组通过访谈归纳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出,宁夏回族自治区教师培训在自治区这一级别缺乏统一的规划,自治区没有组织专业的专家团队进行培训前的先期调研,对教师的培训需求缺少清晰的考证,不能针对教师的具体需求进行培训课程安排。同时,由于没有专门的团队组织进行长期的教师培训调研,因此造成培训时只是临时的项目应付,也造成了培训经费不能及时的立项,出现了“经费先于立项的情形”。同时,培训中缺少顶层设计,没有专家团队进行长期的论证,自治区目前只是出示一项条例作为整体的统领文件,没有具体的对应措施作为管理的制度保障。在访谈中一位长期从事教师

培训工作的专家认为:“在培训中省级层面缺乏一种长期性、前瞻性的部署与考虑,没有三到五年的持续性规划,导致没有一种渐进性的课程设置,顶层设计缺乏专家团队,没有分层次的类别目标”;一位师资中心工作者提出“目前的培训多数只是应急性的工作实施,出现了经费划拨下来后却没有培训项目计划”等等。

第二篇:实验室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实验室得到了快速发展,实验室数量逐渐增多,但是实验室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国的大部分实验室属于国有,有的缺少宏观、整体的规划,实验室的有效利用率不高,导致很多实验室的资源严重浪费,所以 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实验室的健康发展。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问题、现状

Laboratory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iscussio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our laboratory got rapid development, lab quantity increase gradually, but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in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In China most of the laboratory belongs to the state, some lack of macro and overall planning, laboratory effective utilization rate is not high, lead to a lot of lab resources serious waste, so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laboratory.Keywords: laboratory, management ,problems, the present situation

引言

近年来,我国实验室资源得到了快速发展,现在我国共拥有约15000家实验室,其固定资产约240亿元,从业人员约38万人,拥有的仪器设备有86万多台(套),可从事68.9万余项的规程、标准、方法等的检测工作。目前我国实验室资源呈现如下特点:数量庞大、人数众多、门类齐全、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但地区分布差异明显,各个实验室的水平参差不齐,各行业差别较大。我国的绝大部分实验室属于国有,缺少合理、宏观的规划,实验室之间的交流不多,导致很多实验室重复建设,严重浪费了资源。实验室的资产性质单一,缺乏投资来源,很多实验室都缺乏活力和经济意识。因此需要对实验室进行改革,首先要建立和不断完善检测市场,维持相当数量的检测力量并使其有较强竞争力,调整检测机构布局,使其尽量合理,能承担法律责任;以科学的手段、公正的行为、准确的结果,为社会、客户提 供准确、高效的检测服务。

1.实验室管理的现状 1.1我国实验室管理体制

我国实验室的管理机构名称很多,职能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以设备和实验室的管理为主,该模式的基本框架为传统的管理体制,职能并无太大变化;第二种是以资产管理为主型,该模式以大物资进行大管理的思路对实验室的资产管理进行了强化,把实验管理的一些职能分配到其它部门;第三种是纯管理型,该模式把仪器设备维修和技术物资供应等服务性较强的这部分功能从实验室的管理机构中分出来,使得现在的管理机构变成纯管理型机构;第四种是复合型,该模式既对传统的管理职能进行了保留,又新增了一些国有资产管理等职能,对管理机构职责范围进行扩大,并进行了一些 深化改革[1]。

1.2我国实验室管理特点

1.2.1我国部分实验室建立了一些实验设备资源共享的相关平台。很多实验室管理单位会建立该实验室相应设备的网上预约平台,各个实验室都有单独的账号,使用者可根据检测、研究需要,进行预约使用。我国大多是实验室其实是不对外开放的,它们仅供自己项目组研究人员使用,不同组的研究员和使用者,并不能使用其实验室,使用实验室可说是专项使用,因此可以说资源共享程度并不高。即便是不同实验室之间数据需要共享,但也需要繁琐的联系实验室的相关人员和大量的审批程序,可以说我国实验室大多数是处于一种封闭状态[2]。

1.2.2我国实验室在管理的过程当中,部分单位会以研究人员或者是学生学习发展需要作为使用导向,给他们创造一个较早接触到科学、实验的机会。一些实验室,不光对研究员、博士生、研究生等研究人员开放,对于在校的本科生、专科生开放,这些主要是高校的实验室。从这方面体现高校实验室的另一个特征,即对内部分开放[3]。由于现在高校扩招,使得学生人数剧增,但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通常又赶不上实际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好把实验室应用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同时也是以后解决实验室管理和发展困境的一条途径。

1.2.3一些国家实验室还会定期开展研讨会和学术交流会,让实验室的使用者们可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相互之间进行分享,并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激发多种思想,开拓思路和创新思维。实验室研讨会作为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对相关实验研究成果,通常就是在这一平台来展现的,而且很多实验室的负责人往往是此类学术交流的演讲和主持人,他们对促进实验室规模发展和管理水平有着非常大的作用,通常都是在他们的参与下,各种成果才能够在这些实验室里产生。

2.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设备利用率不高、实验室功能单一

目前部分实验室管理、建设基本上附属于某个课题组或研究中心,专门为某个专业课题服务的,这就造成了实验室可能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还有可能造成机器设备使用和人员的效率低下,可能影响研究者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升难以充分发挥科研、教学两方面的整体优势[4]。其实实验室建设是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统筹考虑。某些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并未进行整体规划,可能导致部分实验室仅考虑了自身利益,盲目地只为自己争取科研经费,使得本就不多的实验室建设经费被分散,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同时,还因为重复购置相似实验设备,造成了实验资源的浪费严重,一定程度上这些因素也严重制约了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一些同类的实验设备在部分实验室供不应求,不能满足科研实验的需要;而在某些实验室中,该类设备则出现长年闲置的状况。例如经管类ERP实验室、计算机实验中心实验室和计算机基础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所购买的设备都差不多一样,都能满足相关的科研要求,但实验室的实际状况却是计算机基础实验室通常都在超负荷运转,对经管类的ERP 实验室的调查发现,其使用率却不足20%,这就说明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5]。

2.2实验条件落后、实验经费投入不足

随着现代技术、设备的不断进步,需要对实验室建设投入更多的经费,但是很多单位对实验室经费的投入却没有进行相应的增加,相反很多单位对实验室投入的经费却在逐年减少。目前,有些单位使用的实验设备(特别是计算机)仍是5年前,甚至是8年前的设备,这些设备不但出现了严重老化,不断出现故障,而且检测、计算、运行速度非常慢,有些甚至无法满足实验所需的基本要求。这不但增加了管 理人员对实验室的管理困难,还使得实验室使用者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他们实验的积极性[6]。

现在很多基础研究的实验室建设经费无法得到保障,某些单位较多地将经费投入到科研实验室,对于基础研究实验室就没有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导致基础实验室条件落后。随着研究规模的不断增大,很多实验室设施无法满足实验要求,实验仪器的数量跟不上,更新换代速度慢,就可能导致仪器运行时间长,实验结果不够精确等。实验仪器滞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部分实验室没有得到相对稳定的资金支持,就只能依靠承担一些利润较大的项目以获得经费来维持实验室的生存、发展。

2.3实验室人员的结构不合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发展,实验室管理改革的逐渐深化,国外很多实验室都把发展人才作为实验室长远发展的要务之一,都在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水平和吸引高端人才。但是,国内很多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的待遇改善却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还缺少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相关激励机制,他们的地位没有得到明显提升,这样很难调动他们工作的主动积极性,很难吸引很多优秀人才投入到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队伍中来,可能导致实验管理人员的数量缺乏,业务素质急需提高的状况。同时,由于很多实验室不重视相关管理人员的深造与培训,实验室人员在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也有所较低。因此要改善实验室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才能有效提高实验室的水平,促进实验室的健康、有效、长 远的发展。

3.对实验室管理的建议

3.1改善实验室管理的思路和途径 3.1.1要培养专业的实验室科研队伍

实验室研究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观念要迎接挑战,要加以转变。这就需要他们不断学习新的实验理论,比如产权理论,解决新实际问题。理论学习要成为他们学习的重要部分,对他们的实验室实际工作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科研人员通过学习新理论,不仅能丰富自我,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还能更好地服务于实验室,完成研究任务,解决新问题。实验室专业化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议题,科研人员的专业化可以更好的提升实验室的整体水平,专业化的科研队伍不仅懂得相关的实验设备的使用,并且是 研究领域中的顶尖人物,可以保障实验室应用专业化,以专业的态度来进行科研工作[7]。

3.2.2要多渠道沟通和保障经费充裕 先进的实验室管理理论中蕴含了杜绝浪费的文化,让研究者充分懂得利用资源来实现产出最大化,即用最少的资源产出最多最优的成果。借鉴美、日等国外经验,实验室负责人应向上级管理部门汇报现在实验研究需要的预算和经费,制定恰当的预算方案及成果预期报告。对于重点、中心实验室的建立,应当有政策相应的倾向,来保障科研项目能够正常进行。此外还要加强和企业合作,从企业获得资金资助。但是科研经费毕竟还是有限的,而科学研究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我们在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保障经费充裕,同时也要坚决“杜绝浪费”把每一分科研经费都花在刀刃上,一定要实现生产要素、人员的产出最大化。当今的科学研究一定要企业、高校相联系,高校、企业等一方面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还能提供资金支持,此外还要严控预算体系,争取研究出更多科研成果。

3.1.3从封闭走向开放

原有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基本都是封闭的,由上级主管部门独自享有所有权、收益权、管理权等,这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弊端。在现在社会形势的新要求下,现在的实验室管理要向企业开放,向社会开放。建立实验室资源共享平台,能够实现对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方向,课题阶段性成果等资源的查找和共享,不同研究单位之间的实验室配备情况不一样,并且同一地区的重点实验室通常集中在重点高校或科研院 所,这样就可由地方教育厅或科技厅牵头,实现这些实验室的高效利用及学术交流等,便于科研人员完成科研任务,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

3.1.4创建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管理体系

没有规则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就不能长期、健康地发展,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就要清晰界定每个部门,相关责任人权责。实验室要有一个组织机构,在这个组织机构的成员要相互合作,以便能够获得更多的产出,使利益最大化。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组成实验室管理联盟,还可以创办一些相应的 实验室管理协会及期刊,定期开展内部交流活动,提高实验室的学术高度,增加实验室的前瞻性。

3.2加强实验室管理对策研究

3.2.1加强实验室与实验室之间的管理规划,使各类实验室能够有机结合,提升实验室的利用效益,使其最大化。其实实验室管理属于一个复杂管理系统,它涉及科研机构、学校、国家等多方面利益,在实 验室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管理战略目标的研究和规划,提升实验室管理的整体水平。

3.1.2建立一个科学、协调、完整的管理体制[8]。完善实验室相关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可以避免或减少各部门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责任的问题。但在进行管理制度改革时,也要结合自身情况,总结出适合实验室发展的一套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提高的整体效益。第三,对实验室资金进行严格管理,要保证实验室经费的支配合理,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得到顺利落实。政府部门、企业等 要加大实验室的投资,保障各项实验有充足资金,使得能够正常进行。实验室也应监管好资金,避免重复建设和采购,支持共享,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

4.结论

近年来,我国的实验室数量快速发展,但是在实验室的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实验室的管理现状如管理特点和管理体制等,指出了现在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设备利用率不高、实验室功能单一和条件落后、实验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室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等。最后提出了一些建 议,要改善实验室管理的思路和途径,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对策研究等,希望能够促进实验室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苗艳丽,赵亮云.关于完善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01):92~93 [2] 王晓琼.对进一步完善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思考[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5):66~67 [3] 牟英华.我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27~28 [4] 毛应明,张成燕,刘玉芬.高校实验中心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7):99~100 [5] 唐文清,陈石山,邓新武,陈新春.新形势我国实验室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4(03):139~141

[6]夏爽,胡文兵.关于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几个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2):617~618

[7] 宋明侠.浅谈我国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2(10):240 [8] 肖炀,吴军.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系统的构想和实现方法[J].中国电力教育.2012(22):110~111

第三篇:浅谈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

浅谈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

以及应对策略

作者姓名:刘瑶

单位名称:高安市伍桥镇中心小学

完成日期:2013年11月10日

浅谈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现状以及应对策略

【摘要】:师资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制约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师资培训对我们中小学的生存、稳定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现阶段我市举办的教师培训普遍存在着教师选择权不大、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评价体系不完整、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加强和完善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力地促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教师培训、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

学生是学校的载体,而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导力量,一个好的学校,必然有许多优秀的教师。目前,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成为制约教育改革的瓶颈,而最为有效、途径最为便捷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教育永恒的主题。现在每一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教师培训,这些培训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社会在发展,教师的自身素质当然也不能停止不前.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为国家培育教育人才。这些培训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老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的培训浪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而教师仍然是成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培训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些地方往往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教师为了应付而参加培训,不是抱着进步提高的态度而培训。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师培训在措施上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教师在培训中的选择权不大。

教师培训即继续教育,它既是教师的义务,也是其权利。那么在达到培训要求的前提下,他们可以根据自我发展的需求自主选择其教育服务。但现实中,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选择权不是很大。由于目前培训实行的是地域上的分片区划定,教师只能到学校所属片区的培训机构。另外,在教育内容及教材上,3/4的教师认为自己不能选择教材。在教育类型上,教师多以学校需要为出发点,而不以本人实际为着眼点来考虑,有的教师想参加某一类型的培训,但经费、名额、职称、学历上有限制,如骨干教师培训。外出观摩教学等形式,学校还要考虑经费,学校发展等因素。可见,教师个人接受继续教育的选择权在培训机构、教育内容、经费、职称、学历等问题上都受到一定限制,不完全以教师所需为出发点。第二、培训只是走走过场,偏重于形式。

每一年都有这样那样的培训.小到备课组、教研组活动,大到校际交流,市县际交流。从学校到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表面看来对教师培训确实很重视,但效果却并不见得理想。我市组织的各种培训,采用对号入座的方法,点到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尽管教师都在下面听,不敢随便离岗,但大多数人是偶尔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听点。多数是培训老师在上面讲,大家在下面做自己的事,或者玩手机,或者聊天,或者干脆打瞌睡,没有多少人认真听。而有的教师一听说到外地培训,就都抢着去,因为所谓的学习,常常是和游玩挂上了钩的。但一参加校本培训、校际交流,有的老师就不愿参加。常常是形式大于内容。

第三、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培训内容单一。

举办讲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培训方法。不过,纵观各种讲座,我们会发现,换汤不换药。培训的内容基本是一样的,没什么新意。都是一些单纯枯燥的理论.讲座不是老师们不愿意听,而是我们的讲座没有吸引力,也就是对老师们没有多大用处。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在宝贵的时间里能够学点东西应该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如果忽视了这个,只凭自己的主观愿望,不考虑听众的需求,到最后恐怕就只有费力不讨好了。其实,我们可以不断创新讲座内容,另外,培训要不断变换形式,比如可以网上分享资源等。总之,培训形式不能一成不变,要不断变换形式,不断改变方法。第四,培训忽视教师文化素养的培养。

现在的培训一般都是培训如何教育学生.然而却忽视了对教师自身文化修养的培养,作为教师,每年至少应参加一次师德培训,每学期至少应该读一部有关教育专家的著作,另外多读一些文化书籍,练习自己的书写……加强自身修养,陶冶情操,增强涵养。作为学校应给教师定足量的书籍,供教师阅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特别是现在对广大青少年急需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的各方面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不仅仅要掌握好的育人方法,还应该有良好的人格魅力。

第五、教师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仅仅光看教学质量,看平均分,看升学率,优秀人数,看升入重点学校的人数。如果教学质量不好,就算你各方面做的再好,就算你参加过再多的培训,甚至举办过讲座,一切好处与你无关。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参加培训,谁还有心思去参加教研。因此,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幸福和成长,更关系到教师的培训是否能扎实有效的开展进行。如果把教师参加培训的次数和质量,甚至是否举办过讲座纳入教师的考评,并且能占较大的权重,必定大大有利于教师培训的顺利进行。

第六,经费落实不到位 教师培训费用太高。

由于教师继续教育是非义务教育,交费当然是天经地义的。但一方面目前政府应支付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不能保证,另一方面教育收费额由培训单位确定,教师无权讨价还价,而各地又把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定、奖惩挂钩,教师只能出钱买单。校长、教师们普遍反映政府投入缺口很大,培训经费得不到保障,而这种问题在农村尤为突出。

针对我市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予以解决:

(一)加强管理,提高教师培训效率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既是教师的权利,又是其应尽的义务。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事业上,政府部门应切实履行其教育行政职能。既要协调各方力量,保证教师继续教育权利的实现,又要加强监督,保证各项政策的落实到位。

(二)充分调查研究,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的融合 针对继续教育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对中小学教育现实情况进行调查,有调查才有发言权。以期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因此,培训机构及相关人员必须与基层学校多联系,深入到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去,与教师、校长及有关行政人员交朋友,深入了解教育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多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然后把调查得来的有

关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找准原因及其涉及的有关理论等,再确定适当的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形式以及培训者的人选等。目前,一些培训者不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培训课上照本念经、说空话、说假话等现象只会使受训者失去对继续教育的信心。

(三)加强培训者素质,提高培训能力

针对部分培训者的业务和思想素质不高的现象,对一些培训者应进行相关内容的培训。在培训者之间应建立一种竞争上岗的制度,对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教师禁止参与对学员的培训活动。受训学员对其意见较大的培训者应立即停止教学活动,由更加优秀的教师来兼任。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受教育者积极性

有些学员不去上课,或上课时积极性不高,在考试时敷衍了事等现象,均反映了以教师讲解、理论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吸引不了中小学教师,没有考虑到他们具有丰富多样的人格化的、充满个性化的经验,不能对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独到观点和看法的事实。因此,需要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在新的培训方法上要考虑到受训教师的特点,有效地利用教师已有的教育资源,使个体积极参与到继续教育活动中去。如果受训教师从这些教育活动的参与中体验到心灵的震

动、思想的洗礼、学习的乐趣以及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帮助等,那么这将促使教师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并对今后的继续教育学习充满向往。

(五)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推动教师继续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为远程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远程教育能克服空间阻碍;实现同时、同步的教育资源共享。这种方式对于偏远地区尤具优势。我们应充分利用既有设施,加强网络建设,充分利用教育部现已开放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资源,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服务。同时利用“博客”等网络技术为广大教师构筑起教育交流的平台,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推动教师继续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总之,要想真正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培训是重中之重,只有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提高了才能真正落实好素质教育。而只有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培训措施,才能确保教师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第四篇: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问题研究

线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问题研究

作者:陈谭升

【摘要】正确审视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改善师德的有效对策,是发展人民满意教育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靠保障。本文对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阐述,从社会、教师培养、教师自身修养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成因,最后探讨了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认为要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机制,同时通过强化自律来加强自身修养。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古人云:“教之道,德为先”,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人格以及言行举止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其行为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各种思想浪潮考验着教师的道德品质,动

[1]摇着教师的意志,把握不住的便随波逐流,甚至做出有损教师形象的事情。本文就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职业结构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伴随而来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心理状态及行为表现的变化,并呈多元化发展的走势,这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也受到[2]了冲击。广大农村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也有部分农村教师,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只管教书不管育人,更不能做到言传身教,导致教学效果下降。总体来说,目前农村中小学的部分教师在如下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一)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低

目前,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倾向。有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缺乏奉献精神,上课迟到、早退,不备课、不批改作业、随意缺课或私自找人代课;有的政治觉悟不高,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的自我要求不严格,追求私欲,崇拜金钱;有的甚至敲诈勒索,侵犯学生的身心,触犯刑律。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提高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农村中小学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育人”是塑造人的灵魂,这是教育的深层次的本质性东西,它需要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化胜任特征研究用自己的人格去“育人”。

(二)对教师职业的低认同

农村教师想调到城里学校已经成为农村青年教师的心理定势。由于教师对个体价值的追求表现出多元倾向,而这种多元倾向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管理状况等现实之间难以调和,从而成为农村中小学骨[3]干教师外流的心理因素。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使农村教师工作环境恶化,他们在工资、福利、婚姻等方面需要的满足程度较低,从而导致心理失衡,造成教师流失;又因为许多农村学校领导脱离群众,不了解教职工需要,对农村教师缺少人文关怀,农村教师缺少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在晋级、评优上教师名额比例过小,从而使许多农村骨干教师感到无用武之地;加之社会功利价值观的蔓延使农村教师得不到重视,甚至遭受冷落等原因导致农村骨干教师流失。在这种情况下,农村骨干教师只要有机会就会向城市里流动。

(三)压抑学生个性,歧视后进生 在心理学上,个性称作“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如性格、能力、气

[4]质、兴趣、爱好、才能等)的总和。人的个性是在个体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个体适应或改变环境的活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每个人的个性从一出生就开始形成,到成年后就比较稳定了。学生健康而具有不同特征个性的形成,对于造就各类富有创造性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教育观念落后,一些农村教师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千篇一律,不注意发现、引导、挖掘和鼓励发展学生的个性,打击学生的兴趣、爱好,甚至扼杀学生的智慧和创造性等;歧视后进生,一些教师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学生排名次,在安排学生座位、安排班干部、课堂提问、安排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时等,对教师自认为是“后进生”的学生,如学习上有困难或其他方面有不尽如人意地方的学生,以歧视的态度、语言等对待他们,不耐烦,缺乏爱心,甚至将这些孩子的发展与前途视作儿戏。

(四)体罚学生现象严重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一条规定就是:“中小学教师要依法执教。”但是很多农村教师法制观念淡漠,在施教过程中,惩罚学生已习以为常[5]。一类为直接方式,农村教师对学生直接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如打骂、拧耳朵、罚站、示众、罚劳动、罚跪、挂牌游校、罚跑步、罚作业、不让听课、侮辱、关禁闭等,其中被罚站或不准听课,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惩罚学生频度最高、最普遍的一种方式;一类为间接方式,农村教师借助他人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如让学生打学生、不让同学与其交往、向家长告状或侮辱家长,造成家长体罚学生等。体罚学生的危害极大,对学生会造成身体的伤害和心灵的[6]伤害,心灵的伤害往往更隐蔽、更普遍、危害更大,均不利于学生人格健康成长。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成因分析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面临的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来自社会方面的[7]原因,也有来自培养方面的原因,还有来自教师素养和自我修养方面的原因。

(一)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传统的、现代的文明交织在一起。一方面,靠简单的手工劳动获取产品或报酬的局面并没有彻底改变,另一方面,知识经济、信息化和高科技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所面临的社会大背景是复杂的。因此,在职业道德方面产生问题的社会原因是多方面的。

1.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声望不高

一种职业的社会声望就是该职业社会地位的晴雨表。社会学家们认为,一种职业声望将极大地影响从事这一职业的人的工作态度和效率。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声望仍然不高,不仅远未达到各发达国家的水平,即使跟我国其他行业相比也并不占优势。教师职业声望的不高,必然影响其从业人员对这一职业的热爱和全身心投人的积极性。使整个社会处在既崇尚教育,又并不怎么瞧得

[8]起教师的矛盾状态之中。这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中小学教师提升自己职业道德水准的内心信念。

2.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地位待遇仍然偏低 相对城市教师来说,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福利待遇仍然普遍偏低,个别地方拖欠农村教师工资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给农村教师的生活造成极度的困难,更给农村教师的感情带来伤害,在社会上也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的工作情绪。

(二)来自教师培养方面的原因

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职业素养不高,既与职前培养体系有关,也与在职培训不重视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有关。实践证明,目前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养,还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方

[9]面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职前培养不系统 教师是专业人员。作为专业人员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在就业之前必须具备所从事职业需要的知识 2 结构、能力素质和道德修养。可以说,专业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从事本专业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过程,即专业教育的过程,从根本上决定着教师的质量。因此,在从业之前就了解和掌握即将从事的职业的道德修养并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与实际需求的差距却很大。主要表现为:高等师范院校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师范性”体现不明显;高等师范院校职前培养度不够,师范生的实习期过短等。

2.在职培训不受重视

调查表明,只有31.70%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略有了解。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的不受重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部门或继续教育院校很少组织这方面的培训,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基本上只限于学科课程和教材教法研究,或者搞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专题讲座,很多教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了解只停留在表层上,并未掌握其深刻内涵;另一方面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自身不够重视,他们只把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看成是“软任务”,而把知识补充当成硬指标。而实际上对“充电”的理解应该是既包含知识能力内容也包含道德修养。

(三)来自教师素养和自我修养方面的原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能否为教师所掌握,主要在于它最终能否转化为教师自觉的道德修养。这个过程是一个教师个体对由一定社会组织,根据一定社会方式提出并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要求(职业道德)的内化过程。这是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规范转化为教师主体内在需要的过程。教师劳动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劳动者、劳动手段、劳动工具集于一身,教师自身思想、道德、情感、意志和知识修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调查显示,45.90%的农村中小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所实际遵循的职业道德主要来源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这说明作为职业道德规范是“他律”的,而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教师道

[10]德不仅应是“他律”的,更应该是“自律”的。所以,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素养和自身修养不能适应教育的需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水准,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可以通过如下方面的措施来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和规范。

(一)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

国家应当提高省市和中央财政对义务教育的分担比例,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的提高提供物质保障。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大批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一度十分严重,其症结就在于当时的义务教育分级管理体制,即村管小学、乡镇管初中、县管高中。由于地区的长期贫困落后,村镇财政根本无法负担教师工资,这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每况愈下。当前我国“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进入县级统筹的范围,个别村镇的财政危机对教师工资的影响不会像从前那样直接。但是,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市区、全省和中央财政而言,县级财政的支付能力还很有限。故而,切实改善农村尤其是偏远落后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收入状况,加大市、省、中央财政的经济资助力度十分必要。

(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机制

制度是约束人的。在农村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中,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让农村教师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农村教师做了哪些是正确的,干了什么是错误的,规范、约束农村教师的一言一行,这样才能有效地形成体系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的道德修养。

1.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制度

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特点和职业道德建设的规律,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等制度,将职业道德作为考核农村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农村教师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建立定期表彰奖励制度,大力表彰宣传职业道德高尚的农村教师和职业道德建设成绩卓著的单位;要依法管理农村教师队伍,切实把好农村教师入口关,保证农村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农村教师要依据 3 有关法规给予严肃处理;要将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教育督导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检查评估工作。在调查研究和试点的基础上,要尽快出台教师行业文明用语和教师忌语,规范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语言行为。开展民主评议行风、政务、校务公开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以此作为农村教师岗位考核、评优、职务晋升的主要内容,对严重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要坚决清除出农村教师队伍,以达到规范农村教师职业道德的目的。

2.进一步完善师德规范,加强师德规范的执行力度

由崇高的师德所引发的巨大感染力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心理基础,是达成预期教育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强大动力。师德规范是帮助教师协调教育工作中所涉及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规约教师从教行为的道德和法律工具。师德规范结构层次、内容选择和表述方式的科学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决定它能否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能否成为社会公众评价教师职业行为的直接依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工作一直比较受重视,国家曾于1985年、1991年和1997年先后三次发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9月1日,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又联合颁布实施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但要使师德规范真正成为规约教师教育行为、推动教师实现师德自律的强力工具,必须将宣传引导与约束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依据师德规范制定针对教师个人师德行为的考评制度,建立相应的表彰奖励和惩戒处罚指标体系,加强对于违背职业道德底线教师行为的惩治力度;另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建设师德监督机制,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督导和评估的重要内容,定期听取学生、家长、社区以及社会其他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反馈意见,通过学生测评、教师的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方式加强舆论监督对师德的规范作用。

3.选择科学有效的师德培育模式

师德培育模式的构建与选择必须遵循个体道德成长和教师职业道德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立足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点,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文化背景,直面当前农村中小学师德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要选择科学有效的师德培育模式,着力解决好师德教育职前、职后的衔接问题。教师稳定地具有指导教育行为的师德品质,实际上是在多次的教育实践和反思过程中才能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故此,师德的培育需要贯穿教师一生的专业发展,充分运用职前和在职两大教育场域。如果说,师范教育过程中的职前师德教育主要解决的是“知”的问题的话,那么,对在职教师的师德培训则是在初步知行结合的基础上,达到“知”与“行”的融会统一。实现职前和在职师德教育的相互衔接,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和教师在职培训机构应当牢牢把握各自师德培育的基本任务,彼此合作以便加强培育内容和培育方式的关联性和互补性,避免出现职前和在职培养的低水平重复或相互脱节等问题。

(三)通过强化自律来加强自身修养

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首先要在发挥农村教师自身的主体作用上做文章。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教师的劳动不是在领导或他人的直接监督之下进行的,而是个人在一定范围、一定场合下的独立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自律精神,特别是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因此,要引导教师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等方面自我磨炼、自我改造,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使自己真正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知识根基,真正成为博学、爱生、敬业的典范,成为教育最需要、学生最喜欢的教师。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作为一名教育事业者,更应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提高学习水平是达到学习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保证学习质量的基本手段。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农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首先,农村教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次,农村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

总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总体是好的,但农村中小学教师师德现状与教师劳动的严肃性之间也还存在距离和冲突,必须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做进一步的努力。参考文献

[1] 刘荣秀.农村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之质性研究[J].教育导刊,2009,(1):34-36.[2] 段志伟.农村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与对策[J].科学时代 ,2013,(8).[3] 翟堞丰.浅析浙江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影响因素[J].体育时空,2011,(5):81.[4] 尹艳红.个性心理对学习的影响[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8):219-220.[5] 崔素芹.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思考及建议[J].基础教育研究,2009,(12):9-10,13.[6] 肖玉兰.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J].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1,(11):75-75.[7] 黄白.农村教师专业化素质的特殊要求[J].河池学院学报,2009,29(1):93-97.[8] 程霞.浅析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建设[J].现代交际:下半月,2012,(1):203-203.[9] 王戎.对当前农村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50):50-50.[10] 王晓.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5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本人郑重承诺:作假、抄袭的情况,本人愿承担全部责任。

作者承诺保证书

本篇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真实、可靠。如果存在弄虚

学员签名(手写):

月 日

第五篇: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

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

【摘要】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薄弱环节。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小学的投入,中小学固定资产飞速增加,固定资产金额大,使用周期长,固定资产的管理亟待提高,本文通过分析我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改善措施,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为正常的教育教学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中小学固定资产 管理 措施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以及薄弱学校改造的投入,国家对学校的投资逐年增加,学校的办学实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学校的固定资产总值持续上涨,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大。因此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良性运转及有效处置,对保障学校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综合利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通过对我区中小学调查发现,学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多年来学校一直以教学管理为重点,疏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由于学校领导普遍存在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的思想。学校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盲目求全、求新,与同级别学校攀比,学校固定资产购置存在重复浪费现象,对现有的固定资产保养维护不到位,造成很多设备闲置、损毁,利用率低,甚至流失。

(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

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主要由学校的财务人员或一线退下的老教师兼管。他们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专业知识,不清楚固定资产申请、采购、验收、登记、清查、处置、报损等有关制度和固定资产的审批程序,造成了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物不符。

(三)固定资产信息失真

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学校的固定资产还存在账实不符现象。最突出的问题是新购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登记入账,学校的校舍,由于资料缺失,投入使用多年还未登记固定资产,新建的校舍竣工后也未及时入账,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计入固定资产,脱离监管,损毁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履行报批手续,造成账物不符资产信息失真。

(四)资产盘点流于形式

由于领导重视不够,很多学校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终了也没有进行全面清查盘点,有的学校甚至好几年才盘点一次。盘点完毕,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入账,对于盘亏的固定资产未查明盘亏原因,未按规定的程序审批,仍挂在账上未及时处理,固定资产盘点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五)校舍产权管理缺失

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学校的校舍未办理产权登记。学校校舍建设飞速发展,校舍占据中小学固定资产很大比重。但是学校的在建工程达到交付使用状态时,没有及时办理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和资产交付使用手续以及房屋产权手续。中小学校舍产权不明晰,一旦发生经济纠纷,没有法律上的保障。

二、加强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利用率,保证固定资产完整性、安全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高责任意识

校长是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为引起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将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作为学校领导的一项重要责任目标,纳入工作考核和任期审计。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从固定资产的申请、审批、采购、入库、领用、清查、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加强固定资产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卡片管理,明确固定资产保管人,将责任落实到人。在岗位交接时,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同时派相关人员进行监督交接,对管的资产实行动态管理。

(三)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学校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确保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在固定资产盘点时,要以财产管理部门为主,由各个资产使用部门派代表协助盘查。对盘点结果的处理要按以下原则进行:对盘盈的固定资产先暂行入账,待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后再调整相应的账务;对盘亏的固定资产学校在财政部门批复备案前不得自行进行账务处理,查明原因经财政部门批准后进行调账,确保会计信息准确。

(四)注重对校舍的管理

中小学固定资产中校舍占据了大部分,所以校舍的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在对中小学校舍管理中,一是校舍要按规定及时登记入账,明晰产权办并理房屋所有权证,二是对闲置出租的校舍,要先进行可行性论证,经主管部门审批并报财政部门备案后,签订正式的租赁合同,取得的收入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五)固定资产资料管理

中小学固定资产资料除了固定资产账、固定资产卡片外,学校的校舍建筑资料、房屋所有权证、土地证,仪器设备的保修单、使用说明等有关资料要归档管理并专人负责,以便日后使用、维修。

(六)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财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熟练掌握固定资产管理知识,自觉执行财经法规,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办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本职工作。系统内经常组织学习并做好经验交流会议,指导中小学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工作。

(七)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情况复杂、工作量庞大的工作,加之固定资产需要进行动态管理。传统的手工管理费时费力,为了更好的科学化、信息化管理,可以用计算机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进行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和效率。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动态化管理的工作。庞大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全体教职员共同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为学校教学活动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9号).[2]渠力强.新形势下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思考J.财经界.2013(04).作者简介:张锐陶(1971-),男,汉族,河南省新乡县人,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教育文化体育局基建财务科副科长,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下载宁夏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宁夏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创)

    中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中普遍的问题就是没有实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问题的解决。 学校进行的教学活动与所提倡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管理学》结业论文题目:姓名:刘珊珊年级: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师范)学号: 2012级 *** 《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中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心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00年4月初,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14个地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抽样调查结果表......

    大气污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大气污染的现状及综合防治专业: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班级:姓名:摘要:目前,困扰世界全球性大气污染的问题主要是温室效应与臭氧层破坏。这种污染所造成的伤害已经没有了国界的限制,足......

    浅谈中国石化招标采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浅谈中国石化招标采购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摘 要]招标采购是一种富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其实质是以较低的价......

    校园内绿地养护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校园内绿地养护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为例,近年来,学校绿地正在逐渐减少,因此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在现有基础上保护好现有的绿化成果,更好地体现校园绿......

    马鞍山市税源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马鞍山市税源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马鞍山市国家税务局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其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税收征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税收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

    关于公司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被世界企业界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曾说:企业经营管理的致命伤在于固步自封,一成不变的管理体制一定会使公司遭到时代的淘汰。任何一种管理体制和方法只要它与当时的生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