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21:4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思考》。

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思考

弹子石小学

刘才玲

联系电话:

[摘要] 课程领导力建设在实践层面即课程执行力。也就是说,新课程改革的最终价值彰显在新课程的执行上。而教师是否具有与课程认知相匹配的执行力,是课程改革目标达成的关键。对此,笔者对新课程下教师课程执行力作以下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课程执行力;更新理念;反思

虽然多年的新课程改革使学校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教师家常课的状况才是课程执行力的真正体现,学校通过有效的策略转变教师每天的教学行为,提高符合课程发展方向的课程执行力。随着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和市教委课程政策研究的发展,学校课程执行力成为当前学校推进课程改革、实现改革目标的重要关注点。

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教师对课程政策与课程改革的理解、调控、实施等到位,课程执行力就会大大地提高。但教师在执行新课标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课程执行力的现状:

(一)对课标理解有偏差

新课程标准给我们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而我们的老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把握上还是有一定的偏差,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还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相异构想”没有显现出来,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仅仅告诉学生该怎么做,什么是正确的,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

(二)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实施校本培训后,老师们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但是在教学实践的的操作层面上存在的问题还不少,由于客观或主观原因部分老师说到做不到,想到做不到,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

(三)“新课程,旧理念”的现象

从过去教师教教材到现在教师利用教材根据目标和活动设计的需要对其进行有目的地删减或重组,一下子对教师课程执行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静态的知识储备、动态的问题解决和持续的教育研究能力上适应课改要求,很多教师一下子无所适从,少数老师上课仍然是老观点、老方法、老套路,不愿意也舍不得放弃过去的东西,怀旧思想浓厚。难以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采用老方法来上新教材;教师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设计;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传授知识的比重偏大,讲风过胜,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活。因此,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渐成课改推进的瓶颈。

(四)、教学行为的目标不够明确

在听教师随堂课的过程中,我发现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但又常常被头脑中的“教案”所束缚,教师处在这种想放开又放不开的矛盾状态中。有的教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常常带有盲目性。为什么要提问?本次的提问目的何在?为什么要让学生小组讨论?什么问题才需要小组讨论?教师课堂评价随意,无明确的指向性,等等。

二、学校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思考:

(一)更新理念

实施新课标教师必须摆脱旧教育理念的束缚,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素质教育新理念。

1、教师角色新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师的角色是这样论述的:“教师将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拿出现真理的人。”

2、师生新理念: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使彼此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学生评价新理念:

新课程评价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心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二)开展系列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活动

1、多层面、多角度、多样化的开展教研活动在学、研、教、评上下功夫,以提高 活动的实效性的具体要求是:“学”:学习理论、学习课标、学习经验、改变观念。

“研”:备课说课、思维碰撞、探讨学法、优化预设。“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升效能、拓展能力。“评”:自我反思、互评互学、行为跟进、优化教学。

2、进一步深化特色备课组活动。

针对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缺乏实质和内涵,找准那些具有研究意义的真问题等状,学校提倡各备课组提前安排研讨主题的做法,要求教师关注十个性:教学目标的贴切性、教案设计的合理性、教学过程的逻辑性、内容演绎 的科学性、教学环节的衔接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教师语言的规范性、提问设计的挑战性、板书设计的条理性、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3、教材分析能力养成。

教师的教材分析能力主要要解决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的问题,每一份教材均有学生已知的、未知的和想知的的知识,教师的教学要遵循“学生已知的少教或不教,未知的重点探讨,想知的给予引导、启发”的原则。利用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质疑、讨论、想象、发现,甚至批判,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对教材的难易、主次、轻重的判断,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允许学生有不同角度的思考、不同层次的理解、不同观点的见解。教师用好教材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尊重教材:保证课程的主要内容得以实施,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2)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授之以渔“。教师既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个别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活动设计的需要对其进行有目的的删减或重组,通过创造教学的认知情境、活动情境和训练情境,创造资源的呈现情境,引领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感悟学习的方法,始终牢记教师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拓展教材的要求主要从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入手,要因人而异,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挖掘教材要求主要从知识内蕴中挖掘、从知识构建中挖掘、从启发提问中挖掘。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知识的形成、知识的发展过程和知识的被揭示过程,介绍一些相对于课本来说是新的,更系统的知识内蕴,让学生多方面的探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反思评价能力养成。

教师自己的反思评价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教育行为的改变。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首先,教师要对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我和学生在整个课堂上感觉快乐吗?这堂课对于双方来说上得有价值吗?

其次,可以从同行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反馈来做出评价。借助其他教师对自身教学的评价进行反思,可以客观冷静地分析、审视自己的教学。

再次,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参与课堂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反映来作出评价。在课结束后,向学生提出如“你觉得这节课有趣吗?”“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节课中你的收获是什么?通过这些调查,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比较具体的了解,反思评价能力的养成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是一项艰巨而庞杂的系统工程,但我们深信:只要充分调动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出他们的潜能,合理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条件,我们就一定能开创出一方教育的新天地!

第二篇: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txt你看得见我打在屏幕上的字,却看不到我掉在键盘上的泪!自己选择45°仰视别人,就休怪他人135°俯视着看你。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课改前沿

阅读论文

写作论文

口语交际

教学反思

教学艺术

写作论文

阅读论文

备教研修

测试评价

案例研讨

教学艺术

理论纵谈

阅读鉴赏

表达交流

备教研修

测试评价

教材建设

案例研讨

课程资源

栏 目 树 形 导 航

首页 名师 专题

商城 新闻 活动中考 资源 视频

高考 论坛 读书教师频道 小学语文 高中语文

教师博客 初中语文 大学语文学生频道 作文库 语文百科

学生博客 素材库 语文问答语文报社

备课中心

·第八届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开始报名

·向广大网友有奖征集作文网站名称

·学生博客每月有奖作文升格赛开赛

·2011中高考语文模拟试题有奖征集

|

论文首页

|

小学论文

|

初中论文

|

高中论文

|

心得随笔

|

您现在的位置: 中华语文网 >> 论文 >> 高中论文 >> 理论纵谈 >> 正文

1484

文章录入:wjl2005798责任编辑:mhywbs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拓展阅读没有相关文章最新热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77

·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105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愉悦250

·让评价为学生习作奠基243

·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以生命本色139

·板书——教师不可缺失的基本功167

·换个思维角度 创新潜能无穷117

·沟通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131

·三读阅读教学的关键153

·师生共交融书香浴校园163

精彩博文·评课,评什么与怎么评徐金国

·守住本分,亲近经典(《语...云滇木棉

·我的语文往事

(三)云滇木棉

·行走在语文路上赵克明

·语文教师的“智”与“愚”冯为民

·作文,如何才能有话可说?gao0499

·“语文就是你这个人”——...王爱娣

·语文课应该教给学生哪些知...flwdz

·现代文阅读:词句理解板块...曹公奇

·我的开学第一课陈永睿

最新推荐·语文课堂气氛与学生心理初探

·创建有效的中学语文对话教学方法

·记叙文可以散文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解放思想就是解放生产力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愉悦

·让评价为学生习作奠基

·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以生命本色

·玉碎和狡猾——一个两难的情境

·例谈作文创新的方法

最新活动· 第八届“语文报杯”课堂教学大赛专题

· 第五届全国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大赛即日启动

· 小学查字典大赛西安赛区决赛成功举办

· 纪念狄更斯诞辰200周年主题大赛专题

· 名师大讲堂暨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研讨会

· 十四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

· 唱响青春——“高考之歌”歌词征集令

· 第八届课堂教学大赛紧急公告

· “炫酷海贼王”夏令营活动正式启动

· 第八届课堂教学大赛报到须知

热点专题· 初中语文各版本上学期第三单元备教全攻

· 人教小学语文下学期第三单元备教全攻略

· 小作家庞玥坤行走北京,记录北京(更新

· 语文不堪承受之重:“语文课文批判”话

· 肖一笑诗歌两首:那年 这年

· 初中语文各版本上学期第二单元备教全攻

· 汤克寒:剑论

· 【专题】2011年教师节“面面观”

· 2011中秋节文化写作专题:中秋秘密知多

· 大汉语 小趣味:跟特级教师李德裕学汉语

论坛热门主题暂未有新帖子!

中华语文网版权所有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和平南路45号语文报社 邮编:030024

电话:0351-6378187 订报查询热线:0351-6378118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定位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着教师从传统的教育角色中摆脱出来,进入新的角色。

一、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从中,我们应该知道,学习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而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的控制者与管理者。新课程在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求教师的角色从原有的传道授业者向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转变。当代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会,随着出版业的发达、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作为学生唯一信息源的地位已经动摇。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铺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因循守旧,陷入僵化。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的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也就是国外多年来所一直倡导的“行动研究”,即不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可以说“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三、学校课程的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而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有专家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参考

书,就不知怎么讲;离开练习册,就不知考什么。新课程标准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新理念,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高度统一的国家课程,这为统一的国民素质起到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弊端:一是忽视了我国区域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不能适应个别情况的需要。二是不能充分发挥地方、学校的独特传统和优势,造成大量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据研究,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厌学、缀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基础教育课程远离其实际生活经验,无法满足地域性特点的发展需要,导致对基础教育课程产生陌生感,丧失了继续学习的动力。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弥补了单一国家课程模式的不足,发挥了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特色,满足了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与特点,既能促进国民共同基本素质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这种课程设置模式下,教师必须成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教师要锻炼和形成课程开发能力,使开发出的课程能符合本地区本学校的需要;教师要培养和造就课程评价能力,学会对教材应用的质量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界定。

四、综合知识的掌握者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堡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此次课程改革,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

五、信息技术的应用者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需要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有赖于信息化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教材立体化,从原有单一的纸质课本转向以文字教材为主体,音像教材和电子教材为两翼,向网络教材发展的教材媒介体系。文字材料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承担教材的所有功能,多媒体、立体化的教材更生动、更形象、更活泼,更便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更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更益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师要有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够将网络上知识信息应用课堂教学中去,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教师要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地获取信息、储存信息、加工信息、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教师要有熟练的计算机、多媒体操作能力,能够将教学软件、互联网络等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并且能指导学生进入互联网络检索信息获取知识。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思考

2013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思考

王平杰

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够较为贴切的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问题,应该是我们一线教师长期思考的话题。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结论的平衡

传统课堂教学目标,主要在知识的传承和技能的训练上。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具备着传递性特点。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被确定在以知识传承为载体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影响上。在这样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新课程课堂教学应该具备着主体性特点。

传统课堂教学在承担着知识的传承的任务的同时,又认为所要传承的知识已经被系统化呈现在教材之中,所以,传统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教教材”。新课程课堂教学,由于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和影响素质,所以,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质就应该是“用教材教”。以前笔者一直认为自己是教“物理”的,现在则觉得是在用“物理”去教授一些其他东西。

传统课堂教学注重的是所要传承的结论性知识;新课程课堂教学注重的是这些结论性的知识的获得过程。

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相应的教学目标,在注重过程的同时,不应该忽视结论性知识的把握,而是应该在过程与结论之间寻求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二、教学设计: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综合性过程。在上课前,需要对课堂教学做精心的设计。

传统的课堂教学预设,讲究的是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从这个意义上看,传统的课堂教学预设,把浓重的笔墨落在了对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上,这不失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做法,其中不乏合理、科学的因素,我们也从这样的做法中汲取到很多教学经验。新课程带来的新理念,要求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过程乃至相应的预设等,都必须做出新的认识。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课堂教学预设,不仅要预设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更要预设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途径。

传统的课堂教学预设,对于达成知识传承这一教学目标来说,应该是合理的、可行的。但是,也应该看到:一味追求预设的周密,往往会把原本应该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演绎为呆板的“教案表演剧”;一味排斥课堂教学中偶发的与教学预设相悖的生成现象,又往往会抑制学习者的能动欲望,从而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大打折扣。新课程课堂教学其目标是多重的,其主体是能动的,欲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性课堂教学过程中,相应的教学预设,就必须把教学目标与探究性活动中的生成统一起来。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教学目标的多重性,决定了教学预设的必要性;课堂教学的多变性,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又决定了目标生成的必然性。

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相应的教学设计,应注意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既要精心预设,以使得课堂教学过程顺利实施,以便在顺利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教学目标的达成途

精品文档

2013 径;又不排斥生成,以使得学习者的主体地位与能动特征得到充分的尊重,以便在民主的课堂氛围里,以生成的方式使教学目标更为有效的达成。

三、学习模式:接受与探究的结合

既然传统课堂教学目标主要定位于知识的传承,那么,相应的学习模式,就应以易于实现知识的传承的接受式学习模式为宜,而学生作为接受器进入课堂时,教师理所当然地成为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教学表现出“教师教的过程”。既然新课程把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于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影响等多重目标,那么,学习模式就应该是学生主动地探究式学习模式,而学生作为探索者进入课堂时,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随之被确立,课堂教学自然而然的会表现出“学生学的过程”。

对两种学习模式比较后不难发现:在接受式学习模式中,学生一般会表现出被动性与依赖性等特征;而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中,学生则能较为充分的表现出独立性与能动性等特征。尽管在接受式学习模式中学习者受到了较多的制约,甚至在某些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但在知识的系统传承方面具有较高的效率;尽管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中学习者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但就知识的系统传承方面而言,其成本是很高的。

其实,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也会有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渗透,另一方面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也需要接受式学习模式的支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接受式学习模式是在教学预设下进行的学习模式的主流,探究式学习模式通常由于没有纳入教学预设,而只能是教学过程中自发的、零星的片断。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模式则成为教学预设下进行的学习模式的主流,但仍需要适当的接受式学习模式作为必要的补充,这是因为尽管探究式学习模式,在相应的学习活动中可以获得足够的积极影响,但不容易得到相对完整的系统知识,而相对完整的系统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活动是不可或缺的。

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相应的学习模式,在注意到防止作为主流的探究式模式被异化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到以接受式学习模式作为适当的补充,并要求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教学手段: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教学过程必须靠教学手段的支撑才能得以实施。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与普及,课堂教学手段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现代化;随着这些现代教学手段向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堂教学过程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代教学手段有着很多传统不可比拟、不可替代的优越:信息呈现形式新颖、包容信息更为宽泛、信息传递更加迅速、模拟过程非常逼真、场景切换灵活快捷等等。新课程课堂教学需要现代教学手段的支持,由于新课标下课堂教学,更多的是通过学生参与的探究性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来达成教学目标的,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去帮助学生设置问题情景,在探究活动的进行过程当中,随着探究思路的变化,所需的情景也要求随之切换,而情景的创设与场景的切换对于 现代教学手段来说,应该是不难做到的。

近几年由于种种机会,笔者听了很多各种层次的公开课、研究课、展示课,在这些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所运用的种种现代的教学手段给笔者很多启发。但是,仅就课堂教学中教学手段的运用而言,在这些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从教学手段运用的效果上看,有些现代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仅起到了展示手段的作用,忽视了手段应该服务于目标的达成,甚至于干扰了目标的达成;从教学手段运用的层次上看,有些现

精品文档

2013 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仅是把教学手段作为服务于教学目标达成的手段,忽视了教学手段本身所存在的能够丰富教学目标因素的发掘与利用;从教学手段运用的风格上看,有些现代的教学手段的运用,较为强烈的表现出了对传统的教学手段的排斥,忽视了各种教学手段间所固有的那种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积极作用。

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相应的教学手段,既要注意到不要让教学手段的运用冲淡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又要注意到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中发掘隐含其间的起积极影响的“教育因子”,从而提高教学手段的运用层次,尤其应该注意到的是:合理运用包括传统的和现代教学手段,并使两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共同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教学评价:知识与能力的协调

课堂教学评价的着眼点通常是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过程的把握、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效果的反馈及教学目标的达成等环节。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应该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来设置和运作;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点也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来制定和确立。

对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目标来说,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评价一般就会被认为应该从抓知识要点转为抓能力要点,着重评价课堂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情况。所谓的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表达的就是这层含义。

给能力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比较困难,但至少对能力做出如下的表述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即能力只能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得以表现。相对于呈现在教材中的知识来说,能力显得格外抽象,能力评价显得格外难于把握。从操作层面上来看,由于知识的结论性特征,运用知识要点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实施评价时,完全可以把评价显示在课堂教学的终端;由于能力的过程性特征,运用能力要点对新课程课堂教学实施评价时,则只能把评价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

从知识和能力的本意上看,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运用能力要点实施评价时,不应偏废知识评价;从知识和能力的特征上看,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运用能力要点实施评价时,也不应偏废知识评价。

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相应的教学评价,既要注重知识评价要点,更要注重能力评价要点,应使两者间关系在科学的评价体系中得到协调;既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施过程性评价,又要兼顾到课堂教学的终端显示的成效,应使两者间关系在合理、可行的评价操作中得以结合。

讲评课——应追求高效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中学

王平杰

315040 讲评课在高三各科复习课中占一定的比例,是高三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讲评课对纠正错误、扬长避短、巩固双基、规范解题、开阔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上好讲评课,供参考。

一、在什么时候讲

精品文档

2013 及时的评讲:学生刚考试时,们在头脑中留下的对试题解答情形的记忆表象还十分鲜明,同时在心理上他们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想知道考试结果的愿望。教师要抓住这些心理特点,及时地进行讲评。这样,学生会因对教师讲评材料的关注而集中注意力听课,并容易产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这为教师的讲评取得良好效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及时评讲也是提高讲评质量的根本保证。及时的讲评,可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明确努力的目标,讲评越及时,就越有利于讲评质量的提高。所以,在考试之后,教师应尽快批改完试卷,及时进行评讲。

二、讲评前的准备

一方面是要先对答卷进行客观的分析:一是对试卷的分析,统计试卷中所考的知识点及分布情况,判断试卷的难易度和重点及难点;二是对学生答题的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对有创见性的解题方法应加以肯定;另一方面,要找出答卷中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或典型的错误,仔细分析其出错原因,包括知识性失误和技能性的失误。认真统计学生解答的正确率和错误率。统计出错误的类型,并对照考核目标,分析总结产生错误的原因,构思评讲方案,作好评讲准备。

此外,还可在评讲前,将试卷提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余自悟和讨论,通过下班辅导,教师集体备课等途径,把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收集起来,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评讲。

三、该讲些什么

评课不能从头讲到尾,是应有选择,有所侧重。否则,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难有成效。所以要找出重点,又针对性地进行评讲。评讲重点就是针对试卷和学生实际进行重点评析,切忌面面俱到,关键在于找到错在哪里。

哪些地方是试卷评讲的重点呢?主要是下面几个方面:全班得分率最低的试题的知识点;平时教学中疏忽,在实际检测中达成度又极低的教学“盲区”;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运用”这一教学目标的层次上。这些内容也不光是教师自己决定的,也要从学生的答卷和学生言谈中收集信息。教师针对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来的对某些知识的缺漏,把一些由此而导致错误率较高的试题作为讲评的材料,有所侧重地进行讲评。同时,对一些典型性试题要纵横拓展,深化质疑,多角度,多方位来拓展知识点。

这样,讲评建立在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上,建立在学生思维遇到阻碍的基础上,集中了学生的易错处和典型错例,切中肯綮地分析,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同时,这也大大缩短了讲评的周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由于细心,冷静程度,时间安排,解题速度,书写和规范性等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失分应要求学生减少失误并作必要的指导;对由于学习基础差,知识理解运用能力欠佳而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予以鼓励,提出要求和目标。

四、讲评的方法

1、讲思路和规律

教师在讲评中不能简单地对答案或订正错误,而要指导学生进行考点分析即思考试题在考查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理解时有哪些注意点,该题是怎么考的,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什么又是最佳解题途径。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此外,教师在讲评时应时刻做好思路思维的示范,要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规范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语言与板书也应力求简洁扼要。

精品文档

2013

2、讲技巧和题型

将题型分类,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或教会学生进行小结归纳。物理问题中,一题多解者屡见不鲜,一题多解,巧解这类题都要求学生对物理规律有深刻理解,对物理情景能分析透彻、清晰,对物理知识能综合,灵活地运用。例如:等效法、对称法、整体法、守恒法、叠加法等。又如针对不同题型的应试策略和特殊解法,公式法、几何法、图象法和比例法等。讲评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贯输给学生此类技巧,日积月累就能达到提高解题速度的目的。总之,教师要强调在订正过程中应重在解法的领会,而不应停留在具体知识的得失上。

3、讲发散和变化

考试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试题不同,命题人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题设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应试者眼花缭乱,防不胜防。不少题型都是常见的,但很多试题源于课本却又高于课本,因为变换情境,学生很可能就会由于思维的定势造成失分,此时善于分析和应变最为关键。所以每道题按原题讲完之后,教师要把原题进行变化,同学生一起进行解题后的小结与反思。即对某知识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发散。常见的有情境、迁移、应用、图像、综合等几种发散形式。如可以对原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对原题的结论进行衍生和扩展,由一般到特殊或由特殊到一般;也可把习题的因果关系倒置;还可把几条题目,几个过程进行组合等等。这种训练立足于基础,不刻意求难,注重渐进,合理性,学生感到别开生面,解题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思维就被拓展开阔起来。

4、拓展课本实验

物理试卷一般都有实验题,试卷的实验题目设计大部分都取材于课本中的学生实验,但又比课本中的实验有所加深,提升和变化。要重视基本实验的复习,对所做过的实验在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进行归类和总结。物理实验题一般有两个题目,一个是做过的实验略有变动,另外一个是以熟悉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在一个新的实验背景下灵活应用的问题,可能是设计型的实验中的数据的处理问题或者测量问题等,难度一般不大,但是得分率却不高。最重要的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最后,我们在试题评讲课的教学组织上,注意贯彻落实到“以学生求解为中心的师生双边活动”上去。试题评讲时不是只由教师直接讲授,因为如果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从而失去“错解订正”的主动性。

5、灵活变化

试卷中的题目,答错的只是部分学生,那些答对了的学生,对教师的评讲难免会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教师必须增设一些问题,穿插在“旧”题中,或采取变角度,换换类型,改变条件等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产生新的疑问,促其深思。这样既有利于扩展学生思维,调节其情绪,也便于学生整理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学生获得的这些知识越完整,越深刻,越有系统,就越容易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去,促进其智力和思维力的发展。如果增设的问题针对学生的薄弱环,则可查漏补缺。

五、讲后怎么办

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做好巩固工作:学生试卷中所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在一次评讲课后就完全真正掌握是不可能的。因此,每次试卷讲评后

精品文档

2013 老师还要做有心人,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学生消化讲评内容。教师应提出要求让学生认真订正试卷,正完后,教师要及时批阅订正情况,做好记载,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小结,可以布置有针对性,适量的作业,让学生有反复巩固和练习的机会,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外由于学生层次不一,教师还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面评和学法指导,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共同全面进步。

对评讲后暂时还不能解决的疑团,可告诉学生采取不求甚解的态度,暂时不清楚不要紧,以后会逐渐弄清的。这样既能减轻学生因疑惑不解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又能保持他们学习的活力与信心。

还要让学生学会反思,找出不足总结经验。对照某一知识点,某一节,某一章去联想,反思自己做过什么样的题,有什么好的方法、技巧,对典型题应注意什么,答题时自己错在哪里,原因何在,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有何新的体会、方法。在反思中,总结规律,体会新老问题的相似之处及区别,看到问题的本质,使新老问题能够融会贯通。

所以在讲评结束后,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考试作出自我检测评估,进行质量分析,找出对应知识点存在的欠缺,吸取评讲的有效信息,查漏补缺。

测试后的试题评析,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质量,搞好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有效的试题评析应该做到由例及类,以例启思,使学生在评析中触类旁通,从而加深对相关概念,原理的理解。通过试题评析,真正帮助学生摆脱出“解题多多。就题论题,食而不化,似曾相识”的朦胧状态,发挥出试题评析所具有的系统训练和素质训练的作用。

在教学工作中,重视平时积累,不断吸取经验,上好试卷评讲课,让测试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让讲评课,不仅能给学生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减轻繁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精品文档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新课标和老教材《教学大纲》有很多不同。根据新课程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有三点思考:其一是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之间的角色应发生转换。其二是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发生转换。其三是新课程背景下,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新课程 阅读教学 角色 学习方式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明确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想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体会不同标点符号的用法;诵读优秀诗文;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有一定的阅读量。

由以上可以看出,新课标和传统的老教材《教学大纲》有很大的不同。新课程在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的同时,又重视它的人文性。如阅读教学中,学生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能“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则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忽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及以知识为载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整个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模式一般都是“解题—疏通字词—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或揭示主题)—了解写作特点”。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完全忽视和抹杀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无法形成健康的个性,更不要说形成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几点思考,在这里提出来,与诸位同仁共勉。

其一是,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之间的角色应发生转换。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大

讲“师道尊严”,教师高高在上,神圣不可侵犯。教师和学生完全是一种对立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输,把学生当作一个个可以装东西的容器,而学生则是被动、单一的接受,几乎没有自己的主观感受、情感体验。所以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讲授者转换为新型的引导者,学生的角色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换为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变成主导地位,学生则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

其二是,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发生转换。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例如我在教《番茄太阳》这一课的第二课时,采取小组讨论合作的学习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四个成员。在小组讨论中我提出了各小组要解决的几个问题:(1、“番茄太阳”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找出句子,用线画出来。

2、谈谈你对“番茄太阳”的理解。

3、明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明明给作者带来的是什么呢?画出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大家踊跃加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积极地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合作解决问题。我也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并适当的点拨。当学生讨论结束后,我让各小组来汇报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适时进行指点、帮助。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三是,新课程背景下,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首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小学语文课文,大都是精品美文。一首首诗歌,一篇篇短文,一幅幅图画,犹如一道道美味佳肴。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尝,去慢慢体会、感受。例如我在教《第一次抱母亲》这一课,让学生通读课文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并谈谈自己的母亲是如何关怀自己的?你将来如何去报答母亲。你还学了哪些课文哪些诗歌是用来表现母爱的?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将来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了之后,对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他们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点非常重要。作为教师,有义务有责任让学生看到社会光明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要多给学生展示美好的东西。要让学生辨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 2

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激励人奋发、鼓励人向上的故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例如学习《钱学森》,要让学生树立为国争光的理想;学习《祁黄羊》,可建立学生克服个人恩怨、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理智;学习《黄果树瀑布》,要感受到祖国山河之美,景色之秀丽;学习《三顾茅庐》要知道求人一定要真诚。最后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课文渗透了人文内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如《落花生》这课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讨论做人的道理,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落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再如学习《生命桥》,要学习老羚羊甘愿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为年轻羚羊架起一座生命的桥梁的一种献身精神。要让学生明白,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领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笔者在这里不过是一些粗浅的看法,意在抛砖引玉,其他的比如阅读的教学方法、过程,以及量的等等问题,还有很多,无疑,所有这些,都有待于诸位同仁的不懈探求。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课程执行力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辅导学生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辅导学生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落实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是实行分类指导、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和提高的重要环节。辅导的具体要求可以是: 1. 教师......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处理师生关系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处理师生关系 摘 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保障的前提。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十问”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十问” (1)您有一本教学心得吗? 您的学生每位有一本错题跟踪簿吗?您经常写教后记吗?您不想试试看吗? (2)您的学生每人有一本课堂练习本吗?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一样......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如何不断适应和实现专业发展?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教......

    新课程背景下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反思 ——如何实现高质高效的课堂 通用技术教研组 邱俊辉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发展学生以技术的设计与应用为基础的技术......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朱培红 日前,本人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杨贵亮教授题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专场报告。杨教授......

    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角色研究(精选合集)

    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角色研究 一、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角色转换 (一) 关于教师角色的概述 1、 国内外对教师角色的研究现状 2、 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研究成果 (二) 新课程背景......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1.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 从课程设计者、课程研究学者和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实施的课程,并不是别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