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高校内部审计结果跟踪
浅谈审计结果跟踪回访的必要性及措施
审计机关依据审计法律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做出的审计处理或处罚决定,被审计单位应毫不疑义地执行和落实。但是,这些年来,各级审计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审计、轻落实的现象。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意见书,下达审计决定,并抄送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后,即视为一项审计项目的基本结束。另外,有关部门对审计机关审计结果的利用也重视不够,转化率较低,甚至根本没有利用。这样,审计监督的效力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一方面挫伤了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是导致有些违纪问题屡查屡犯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审计工作不仅仅是做给别人看的,更重要的是要确实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要坚持审计结论跟踪检查,督促结论落实,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审计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更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一、实行审计结果跟踪回访的必要性:
(一)、实行审计结果跟踪回访是审计工作本身的需要。
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规范、正本清源。审计不仅在于审计查出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建议,还在于这些问题是不是得到了整改,建议是不是被采纳。简单地说,就是审计成果有没有转化为“生产力”。
“一审二帮三促进”是我们审计工作的方针,我们不仅要审出问题,还要帮助被审计单位改正问题,促进被审计单位的工作,这些都是我们审计工作份内的事情。《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第四十五条规定:审计机关应当自审计决定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被审计单位未按规定期限和要求执行审计决定的,审计机关应当责令执行;仍不执行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审计出问题,如不严惩处理,不如不审,就是失职。因此,对审计结果进行跟踪回访是审计工作本身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实行审计结果跟踪回访是提高审计部门权威性的需要。
“不抓结论办理,审计就没有权威!”我们应当把审计结论办理提高到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来认识。权威性是审计监督的前提和首要条件。审计工作的权威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给予我们的,还有一个就是靠我们自己树立起来的。我们自己树立审计的权威性是建立在我们审计结论办理的基础上的。假如我们的审计结论都流于形式,那么我们审计也就是一个摆设,根本谈不上什么权威性。人们往往更看重的是“审计结果的结果”,若是光有“审计的结果”而没有“审计结果的结果”,那么,审计的权威仍是一句空话。因此,对审计审出的问题一定要严肃处理,切实落实审计的结果,体现审计的权威性和法律的严肃性。
(三)、实行审计结果跟踪回访是促进审计质量进一步提高的需要。
审计质量是审计机关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审计质量越高,就越有可能接近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审计目标评价的准确程度。这时,审计监督职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审计结果难以落实的一个重要方面原因是我们审计过程中提出的部分审计意见不够严谨,操作性不强。比如:有的未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逐一提出审计意见,而是提出笼统、空泛的要求;有的提出的审计意见不切实际;有的提出的审计意见表述不当,令人费解,如此等等,因审计意见的提出本身存在弊端而导致被审计单位不能或无法落实。因此,审计部门在审计结果的转化利用方面也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即要下大力气提升审计质量,审计决定要准确定性,注重实效。依法审计,实事求是,这不仅要求审计揭露的问题要具有客观性,运用的法律法规要有准确性,更重要的是要求对违规问题的处理处罚要有恰当性,并且要注重实效。如果审计决定的处理处罚恰当性不够,就可能难于产生实效,审计结果就难以执行。
(四)、实行审计结果跟踪回访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需要。
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的因素包括:审计前期准备工作、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审计方 法的运用、审计证据取得的程度等。其中审计证据的取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它不仅影响审计的质量,也同样影响审计的工作效率。只有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保存完整,会计制度健全,会计方法正确,那么我们取得的审计证据才能保证其客观、及时、完整、准确。
审计的过程也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核实的过程。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尤其是在最后的汇总阶段,若能够得心应手地随时找到所需资料,无疑会大大提高审计效率。审计是审计双方协作的事项,审计效率的提高,也是被审计单位工作效率的提高。如果被审计单位能够为内审工作者提供一切有用的资料,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将会大幅度提高。反之,如果审计人员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自己整理所需资料,寻找、誊写所需文件,审计周期会大大加长。例如:我们在审计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在上次的审计中由于被审计单位不规范的记账方法使我们在核算汇总资料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但由于审计结果落实情况不到位,被审计单位记账方法没有改进,在下次的审计中同样要在这方面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要保证对被审计单位审计证据的及时取得,我们就应该巩固和加快发展我们已取得的审计成果,促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二、实行审计结果跟踪回访的具体措施
(一)、检查回访工作与进一步加强审计人员思想教育,强化为经济建设服务意识结合起来。
目前,在少数审计干部印象中,似乎完成了审计报告,就对自己的上司交了差,至于审计结果如何落实,则是被审计单位的事,与己无关。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落实,亟待纠正和解决。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解决重审计报告,轻审计结果落实的问题,要不断提高对开展审计结果跟踪的重要性认识。将其纳入正常审计程序中,把他看作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来抓。从坚持依法审计、提高审计工作权威、严肃财经法纪的高度去认识,克服畏难思想和随意性。事在人为,在影响审计事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因素。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必然源 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人的素质的高低决定审计质量的优劣。“以人为本”,核心在于加强干部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从事审计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大力倡导热爱审计事业、忠于审计事业,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
二、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实行限时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审计机关应当自审计决定生效之日起3个月内,检查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如何把握审计回访时机,直接影响着审计回访质量效果。如果审计回访时间间隔过短,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决定还未完成,则无法考察审计决定落实结果。过长,又不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因此,对什么时间回访,要有明确的时间概念、不能有随意性,不能想什么时候回访就什么时候回访,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否则,会给审计回访的圆满完成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对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的采纳、执行情况,一般情况下应于审计文书发出后的3个月内进行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审计建议书、移送处理书和强制执行申请书的落实情况,应不定期督促或协调。对审计结果未执行或未落实的审计项目,要一一列明具体情况、原因和下一步准备采取的措施。对未执行或未落实审计结果的审计项目,如属审计定性、处理不当的,实施审计的机构应提出相应的纠正措施,报主管领导审核后再送达被审计单位执行。
三、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工作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由审计组长负责清理检查审计决定、意见落实情况,并认真听取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作为审计组组长,工作较为繁重,责任重大,对此,审计组长可以统筹安排,由具体负责审计项目的审计人员监督落实审计结果,参照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决定,到被审计单位进行对照,逐项检查落实结果,查看实际落实结果与上报情况是否相符,然后汇报审计组长。审计组长再把整个审计工作结果落实情况上报主管领导。审计机关可根据审计组长的任务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调动审计组长的工作热情。对未完成审计 工作任务的审计组长,实行惩罚制度。审计结果的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工作,列为审计质量检查考核和审计项目评优的重要依据。
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结论的情况也要实行领导负责制。由被审计单位主管财务领导负责结论的落实。要求被审计单位按时报送审计建议、意见、决定整改措施及落实情况的书面材料。上报落实结果要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暂时不能落实的要说明原因,并提出以后落实的措施和时限,负责领导要在上报材料上签字。针对在落实审计意见中督促不力、敷衍塞责、拒不改正,甚至弄虚作假,造成损失的单位及有关部门,要根据情节,依据条例及法规进行处理。对落实结论情况也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四、加强审计结果跟踪回访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内审制度。
目前对审计决定的执行,我国的法规只规定了“被审计单位应该执行审计决定”,最多就是审计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至于如何对审计决定的不执行情况进行处罚,却没有任何规定。这就导致了一些原则上的规定缺乏了可操作性,处罚无章可循。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审计条例及相关规定进行补充、修改与完善,保证审计意见和决定落实有章可循,做到责任清楚,奖罚分明。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对落实审计意见和决定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落实的单位和个人要加大处罚力度,彻底改变落实不落实一个样的问题,确保审计意见和决定的顺利落实,以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和审计机关的权威性。
审计工作要结合新形势的需要,不断改进完善现有的审计规章制度,同时要注意建立新的制度,规范审计操作程序和方法。审计意见建议和审计决定能够得到全面落实和执行,是审计成效的具体体现。要建立落实审计意见情况通报制度,以强化审计意见落实的效果。要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健全审计结果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办法,疏通审计落实情况的信息反馈渠道,使审计结果落实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五、应建立健全一整套相应的监督机制。加大对审计成果的宣传力度,向社会公布审计成果,大力引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是扩大审计影响、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的有效途径。对存在重大违规问题或拒不执行审计决定的单位,可以在报纸、电台、电视台上进行曝光,调动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就会极大地提高各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决定、遵守财经纪律的自律性,审计决定才不会成为一纸空文,审计工作的价值和作用才会真正地得到体现。提高审计结果、审计决定执行工作的透明度,加大审计结果、审计决定执行结果公示制。要强化政府、群众和社会监督,对不执行或不全部执行审计决定的单位和法人实行公开曝光,促其进一步自觉主动地执行审计决定。
审计结果落实难问题,是制约审计事业发展,影响经济秩序的老大难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单靠审计机关内部是不行的,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齐抓共管。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站在依法治国的高度,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加强对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各部门执行审计意见和决定的自觉性。浅谈审计结果跟踪回访的必要性及措施
摘要:审计结果跟踪回访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审计结果的落实情况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部门的权威以及审计工作的效率等。要在充分认识跟踪回访必要性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相应的跟踪措施,确保审计结果的完全有效落实。
关键词:审计;跟踪回访;必要性;措施
作者简介:李雅娟(1974——),女,陕西户县人,陕西教育学院监审处助理会计师。
第二篇:高校内部审计制度
高校内部审计制度
高校内部审计制度1
摘要:新财务会计制度(新财会制度),即是对旧财务会计制度内容的重整与细化,既保持了原有制度的基本内容,又有其新的特性。就目前的新财会制度的应用来说,实用性非常强,尤其是高校的会计核算,应用非常方便。并且,新财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水平也逐渐在提高。本篇文章旨在探析新财务会计制度在应用时对高校内部的审计工作产生的影响,望此项课题研究能对日后高校审计的相关工作有所助益。
关键词:审计;新财会制度;影响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定义
以国家相关法律为依据,专门负责高校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定期将校园经济活动进行审查核检,然后将核查的各项资料进行总结规整,在保障资料的完整性以及合规性之后制作一份审计报告。在高校内部,审计单位属于独立单位,可有效监督学校的各个经济组织活动,保障其合法性。
(二)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
对于高校本身而言,它的经济性质以及它的经营理念都是构成其内部审计内容的重要因素。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包含有:高校财务预结算、收入和支出以及经济责任这4项审计内容。其中,财务预结算审计的目的就是专门审计高校内部的经费预算,重点核查高效实际的花销是否和预算一致,有无超出的情况。一般情况下,各大高校的经费预算都需要遵循一个特定标准,若未被批示准许,不可以使经费的预算超出这个标准。收入和支出审计,顾名思义,与高校内部相关的收费支出项目有关。收入审计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是否设置了专门的资金账户以及抑制和整治乱收费现象等;支出审计的具体内容有是否出现乱开支的情况,专用资金有无私挪乱用等。经济责任审计即对离任的责任主体的经济情况作审计工作。
二、新财会体制中的新的高校制度探究
相较于旧财务会计制度,新的财会制度重新调控了主体、资本、监管以及风险等方面的内容,让高校财会制度的整体有了一定转变。首先,改变了会计计量。将新财会制度中的营业税转变为了增值税,计税的税率和方法还有依据等等都有所改变。这样,也就或多或少影响了高校的税负情况,使得高校内部的经营活动也受到了改变。另外,新财会制度之下的会计计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可靠性,可明确显现高校资金的流转情况。其次,改变了会计核算的内容。新财会制度更细化了会计的核算方法,譬如,调整了稳定资产的价值要求(每单位),并且以资本折旧的方法来核算,以此真实映射稳固资本的价值现状,这相对于旧制度来说,实用性有所增强。另外,新制度还将高校会计核算的科目也进行了细致划分,譬如,高校财会核算中还包含了政府收支分类以及部门预算等等。
三、新财会体制影响着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其影响主要包含3方面:审计类别、审计内容以及审计职能。以下内容是具体探析
(一)审计类别审计类别以高校内部的审计内容为依据可分为4种:财务预算、收入和支出审计以及经济责任审计[1]。然而,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新增政府收支等内容使得审计工作内容也有了不小的调整。譬如,新财会制度中更加重视财务预算审计工作,严格把控预算的收入、执行以及支出过程,这对高校相关部门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将审计固定资产的工作也纳入章程中,保障其过程的完整、严谨性。另外,也扩充了新财会制度中的审计报告范围,既保留了原先的审计评价,又评估了各高校的效益和风险。
(二)审计内容新财会制度中更加细化了财务收支的各项内容,这也对高校的审计工作提出了高要求,严格审查高校收支方面
譬如,逐条审查补助收入情况以及科研教育、经营收入的情况,规整明晰每项条款。在审计高校的支出情况时,务必将经营和事业支出分清、分离,其中的事业支出在新财会制度中还包含有科研、教育、后勤保障和刑侦管理以及离退休这5部分的支出情况,审计时需要仔细核对验证。对于年末的结余,需要将其合理规划和分配,保障账目条框合理符实。至于其他方面的支出,诸如报废和捐赠或转让等情况的,也要严格遵守新财会的制度,不可出现乱支出的情况。
(三)审计职能以往,旧的财会制度重视的是严格监督高校内部的各个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时刻防范风险发生,保障高校内部生活的正常运转,它重在施行一种发现错误然后改正错误的过程
自从新的财务会计制度施行以来,高校的重心便开始向审计职能的防范性迁移,这也对相关的审计部门提出了要求,需学会转换角色,将监督角色换为管理角色,既要能监管学校活动又要能正确引导学校策略的制定与施行。所以,高校内部的审计制度和程序都要保持其严格性、防范性,从而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发生率。
四、结语
本篇文章主要探讨了新财会体制相对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作为一种关键因素,在高校活动中,它切实地保障了整体活动的正常展开。对于每个单位而言,内部审计既有着监督的功能,又有着风险防范的作用。如今,新财会制度发展趋势日增,各高校也已经开始吸纳其宗旨和精神,将其与自身的审计相结合并适当调整,进而提升自己高校的审计工作效率,并不断促进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淑伟.新财务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J].中国内部审计,20xx(1):35-37.
[2]彭玉红.新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实践分析[J].商业会计,20xx(14):76-78.
高校内部审计制度2
内部审计是广义审计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在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健全完善目前高校的内部审计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勇于创新审计方式,提高整体的办事效率。内部审计对于学校的财务管理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高校有必要做好该部分的工作。
一、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现状
(一)内部审计不规范
就目前高校的内部审计制度来看,有很多的部分都存在着不规范的行为。大多数的审计人员都没有严格的按照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审计工作,相关的领导对此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在审计遇到问题时,审计人员更多的是利用已有的个人经验来解决,一般都不会进行上报避免因为工作的失误而受到惩罚。不过,还是有部分审计工作人员因为审计人员没有及时的上报问题,最终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同时,针对不同的审计项目理应有相应的审计流程、内容,但是就现有的高校审计来看,因为审计制度的缺陷,大多数的审计工作都是采用统一的审计内容、流程。
(二)制度没有严格的执行
高校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但是,目前高校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没有严格的按照制度来进行,还存在审计人员利用自身的职权来获取私利,造成高校的损失。另外,相对于其他的工作来说,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的内容很多,而审计人员又被要求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工作,导致某部分的审计人员未及时的完成工作忽视了工作的质量,使得最后的审计结果并不能够真正的反映高校的财务状况。还有部分的被审计单位或者人员拒绝上交相关的审计文件,阻扰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抵抗??计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内部审计制度需要创新
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市场,内部审计制度需要及时的进行调整。面对这样的状况,创新是必要的,不仅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完成效率,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但就目前高校审计工作来看,创新是缺乏的。一是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资源上没能得到足够的支持;二是因为创新人才的匮乏,大多数的高校审计人员都是做好本职工作,对于创新制度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大部分的人员都是不愿意去做的。三是因为目前国内的内部审计创新都处于停滞的'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挖掘才能够做好创新的工作。
二、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改进完善
(一)更加规范的进行内部审计
就目前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来说,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不够的,所以有必要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具体表现为:在已有内部审计的基础上,规范制度的使用、执行流程,让高校的审计人员在审计的时候可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对审计事项进行内部审计后,在征求被审计单位之后编制相应的审计报告;在审计部门负责人审核审计报告后,需要向上层校领导申请审批才能继续后续的审计工作。另外,每个审计事项的审计程序是有着差异的,所以高校应该针对不同的审计类型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在规范审计内容程序的同时,规范审计的应用工作。
(二)确保内部审计制度的有效性
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基础,而制度的有效性就应该是高校的进一步追求了,只有制度有效的得到了执行,才能够对高校起到真正的作用。就目前来看,高校应该加强对审计职员权利的限制监督,避免某些审计职员利用自身的职权做一些损害学校利益的事情,或者不按照审计的制度进行内部审计,导致内部审计不能够真正的体现出高校的发展状况。另外,学校应该加大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力度。内部审计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与执行力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学校要想更好的完成内部审计工作,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是必要的。
(三)创新内部审计制度
制度的创新一直都是高校探讨的一个问题,如何进行创新能够更好的完成内部审计工作也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工作。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要求,高校审计部门应该积极的开展财务决算的审计及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并且要积极的开展审计制度的创新工作。创新在于,首先,内部审计不应该止步于书面的审核,而是应该全程的参与,从预算的制定到最后的决算,真正的做到动态的审计。其次,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全面的、复杂的工程,为了尽可能的简化审计的流程,提高审计的效率,高校可以适当的下放权力,让审计部门有足够的权力去进行部分的审计工作,避免因为繁琐的审批流程造成的审计工作的不及时。最后,针对学校科研经费的审计,不仅应该审核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对于那些即将开始或者已经完成的项目也应该纳入到审计的工作当中,虽然加大了工作量,但是也提高审计工作的权威,对于那些想以权谋私的人进行约束限制。
三、结语
健全完善的高校内部审计制度是高校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针对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制度的应用现状,有必要做好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工作,这对于高校今后的审计工作来说是必要的,只有做好了内部审计制度的改进完善工作,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才能得以实现。
第三篇: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结果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结果
(二〇一〇年二月十二日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2009年5月至7月,审计署对京沪高速铁路(以下简称京沪高铁)建设项目进行了阶段性跟踪审计。现将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京沪高铁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是我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南北向主骨架,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和上海等4省3市,正线全长1318公里,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概算总投资2176.30亿元。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代表铁道部)等11家单位出资成立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沪公司),作为京沪高铁项目的建设单位。沿线4省3市地方政府负责本省(市)境内征地拆迁工作,征地拆迁费用作价入股京沪公司。
京沪高铁建设项目于2008年4月正式开工,计划工期60个月。截至2008年底,已完成69%的路基土石方、35%的桥梁、34%的隧道、75%的涵洞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84.5亿元。截至2009年6月底,完成永久用地征地60 312亩,占用地总量的99.16%;完成拆迁677万平方米,占设计总量的97.94%。
审计结果表明,铁道部、沿线各省(市)地方政府、京沪公司和各参建单位按照“精心组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的要求,狠抓制度建设、工程质量、科技创新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京沪高铁阶段性建设任务。
一是征地拆迁和异地安置工作总体进展比较顺利。京沪高铁工程启动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安徽等沿线4省3市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征地拆迁工作,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出发点,制定了相关政策,明确了补偿标准,完善了资金管理和使用办法,成立了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做了大量勘测、评估、补偿、拆迁和安置工作,积极推进征地拆迁进程,保证了工程建设按计划实施。
二是项目管理制度比较健全,执行较好,工程质量和工期总体可控。京沪公司作为项目法人主体,建立了标准化管理目标责任体系,梳理和规范了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等13个管理流程,制定完善了计划财务、工程管理等5大类55项建设管理办法,建立了京沪公司、指挥部和参建单位三级安全质量控制网络,采取建立问题库、质量责任档案和试验先行、样板引路等多项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建设过程中,持续优化设计、优化施工组织和资源配置,采用多项先进工艺和现代化施工设备,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审计未发现影响运输安全的重大工程质量问题。
三是加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京沪公司借鉴京津城际铁路等客运专线技术成果,大力开展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在高速铁路深水大跨桥梁建造技术、深厚松软土地基沉降控制技术、无砟轨道制造和铺设技术等重大技术课题上加大攻关力度,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实现了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的新突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情况
(一)个别分项目投资控制不严。
1.审计抽查发现,截至2008年底,京沪高铁1、2、4标段及上海虹桥站部分工程超进度验工计价,累计6.17亿元;
1、4标段及上海虹桥站、天津西站存在未按规定调减工程计价、超范围调增自购材料价格等问题,多计工程款共1.37亿元。
2.京沪公司将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负责的通用参考图动态跟踪和技术服务工作中的部分内容,重复委托给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增加工程成本2200万元。
3.勘察设计后期费等计费依据不充分。审计发现,设计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采用未经批准的内部测算系数,调整原国家计委、建设部发布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中相关取费标准,计取勘察设计后期费30.35亿元,计费依据不充分;在鉴修概算中,计列的“外方监理费”6472万元和“咨询费”3019.3万元,计费依据不充分。
(二)少数分项目承发包不够规范。
在京沪高铁正线、上海虹桥站、南京南站和大胜关长江大桥等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京沪公司、上海铁路局等建设单位存在标书审核不严、未按规定招标等问题,个别施工单位违反招投标相关规定,将工程分包给无相应资质的单位。审计抽查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水集团)投标书中的118名专业技术人员发现,有54人的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与实际不符;上海铁路局在上海虹桥站建设中,将应招标的工程咨询和桩基第三方检测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六局等9家单位未经建设单位批准,违规分包工程合计3.12亿元,部分工程被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
(三)部分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发票入账结算。
在材料采购、货物运输、机械设备租赁等业务中,中水集团、中铁十六局等17家施工单位项目部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发票入账结算,总金额达5.2亿元。
对审计发现的上述问题,铁道部、京沪公司及各参建单位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及时纠正审计发现的问题,并完善了规章制度。
据京沪公司提供的资料,截至2009年8月底:
对超进度验工计价6.17亿元的问题,建设单位已全部纠正;
对多计工程款1.37亿元和重复委托增加工程成本2200万元的问题,建设单位正在采取措施整改;
对勘察设计后期费30.35亿元、鉴修概算中“外方监理费”6472万元和“咨询费”3019.3万元计费依据不充分的问题,铁道部正在调研计费定额,研究制定整改措施;
对少数分项目承发包不够规范的问题,建设单位清理了违规分包的施工队伍,并进一步研究完善施工总承包管理,加强对招投标和施工单位分包行为的监管;
对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发票入账结算5.2亿元的问题,施工单位已纠正4.56亿元,其余0.64亿元正在整改,相关违法违纪人员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篇: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结果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结果
(二〇一〇 年二月十二日公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整改 情况
(一)个别分项目投资控制不严。
1.审计抽查发现,截至2008年底,京沪高铁1、2、4标段及上海虹桥 站部分工程超进度验工计价,累计6.17亿元;
1、4标段及上海虹桥站、天津西站存在未按规定调减工程计价、超范围调增自购材料价格等问题,多计工程款共 1.37亿元。
2.京沪公司将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负责的通用参考图动态跟踪和技术服务工作中的部分内容,重复委托给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 限公司,增加工程成本2200万元。
3.勘察设计后期费等计费依据不充分。审计发现,设计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 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采用未经批准的内部测算系数,调整原国家计委、建设部发布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中相关取费标 准,计取勘察设计后期费30.35亿元,计费依据不充分;在鉴修概算中,计列的“外方监理费”6472万元和“咨询费”3019.3万元,计费依据不充 分。
(二)少数分项目承发包不够规范。
在京沪高铁正线、上海虹桥站、南京南站和大胜关长江大桥等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京沪公司、上海铁路局等建设单位存在标书审核不严、未按规定招标等问题,个别施工单位违反招投标相关规定,将工程分包给无相应资质的单位。审计抽查中国水利水电建设 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水集团)投标书中的118名专业技术人员发现,有54人的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与实际不符;上海铁路局在上海虹桥站建设中,将应招 标的工程咨询和桩基第三方检测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六局等9家单位未经建设单位批准,违规分包工程合计3.12亿 元,部分工程被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
(三)部分施工单位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发票入账结算。
在材料采购、货物运输、机械 设备租赁等业务中,中水集团、中铁十六局等17家施工单位项目部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发票入账结算,总金额达5.2亿元。
对审计发现的上述问 题,铁道部、京沪公司及各参建单位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及时纠正审计发现的问题,并完善了规章制度。据京沪公 司提供的资料,截至2009年8月底:
对超进度验工计价6.17亿元的问题,建设单位已全部纠正;
对多计工程款1.37亿元和重 复委托增加工程成本2200万元的问题,建设单位正在采取措施整改;
对勘察设计后期费30.35亿元、鉴修概算中“外方监理费”6472万元 和“咨询费”3019.3万元计费依据不充分的问题,铁道部正在调研计费定额,研究制定整改措施;
对少数分项目承发包不够规范的问题,建设单 位清理了违规分包的施工队伍,并进一步研究完善施工总承包管理,加强对招投标和施工单位分包行为的监管; 对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发票入账结算 5.2亿元的问题,施工单位已纠正4.56亿元,其余0.64亿元正在整改,相关违法违纪人员已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篇:浅论内部审计如何实施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
摘 要: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之一。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应根据内部审计人员较少、难以做到各方面审计内容均面面俱到的实际,从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结算等各个阶段的特点和主要审计内容入手,抓住重点、关键,讲究工作方法,达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达到预期的审计工作目标。
关键词:内部审计 工程项目 全过程 跟踪审计
一、内部审计实施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内部审计部门实施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可以较好地利用内部审计工作优势,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通过检查和评价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较好地履行内部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能。
对于一般规模的企事业单位来说,内部审计力量通常有限,开展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如何解决人员少、业务技能不足的矛盾,笔者认为完全可以从熟悉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特点及把握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结算等各个阶段主要审计内容入手,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以点带面,达到对工程实施全部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有效审计监督的目标。
二、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特点
首先,全过程跟踪审计是全过程对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行为进行的控制,比单一的竣工结算审计增加了事前、事中的控制,更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防范各类风险。从项目立项开始,到设计、施工,直至办理竣工结算,整个过程审计人员都要介入,通过事前和事中控制,较好地达到预期控制目标。
其次,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把审计着力点前移到事前、事中,更强调控制过程。与单一的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比较,后者属于事后审计,缺乏超前防范功能。而全过程跟踪审计对隐蔽工程、非实体费用等可提前计量、记录、取证,避免事后发生争议。
再次,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相对于竣工结算审计工作,审计过程更多地带有咨询性、服务性特点。
三、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各个阶段主要审计内容
(一)项目前期阶段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
1、内部审计人员在项目前期应重点关注设计、概算,审查工程项目的造价是否合理,编制概算采用的各种编制依据是否合法、合规,费用的完整性和造价的合理性如何,设计标准、造价水平、工程总造价是否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符合。
2、检查招投标程序及其结果是否合法、有效。招标评标时,对要重点检查投标方资质资信状况,投标文件对招标文件的响应程度,投标方提供的工程量清单报价有无缺项、漏项,报价是否依据《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编制,调整、换算的内容是否符合规定。
3、审核工程项目相关设计、施工、监理合同。合同条款是否完整、准确,特别是专用条款,要认真审核,如在投标时不考虑,而在结算时需调整的项目,对赶工措施费、优质工程奖等如何计取,在履约过程中出现的设计变更、签证等如何结算费用,如何界定违约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等。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合同与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三者之间的统一。
(二)项目施工阶段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
1、检查履行合同情况。检查项目实施单位是否认真履行合同条款,有无违法分包、转包工程情况。如有变更、增补、转让或终止情况,应检查其真实性、合法性。
2、检查项目概算执行情况。检查有无超出批准概算范围投资和不按概算批复的规定购置自用固定资产,挤占或者虚列工程成本等问题。
3、检查内控制度建立、执行情况。检查是否建立健全并执行了各项内控制度,如工程签证、验收制度;设备材料采购、价格控制、验收、领用、清点制度;费用支出报销制度等。
4、检查工程设计变更、施工现场签证手续是否合规、及时、完整、真实。
5、参与隐蔽工程验收,并做好记录。
6、检查建设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是否按照工程进度付款,有无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问题。
(三)工程竣工验收、结算阶段跟踪审计的主要内容
1、工程竣工验收,审计人员要重点参与验收工程量。工程量的准确程度是影响竣工结算的重要因素,工程量多计常常是一些施工单位加大工程造价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主要环节,为此,审计人员应全程参与工程量验收过程,确保工程验收按规范进行。
2、结算审核,重点审查是否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结算各项费用,审计人员要根据全过程跟踪审计掌握的具体情况,开展结算审计工作。一是审查工程材料,包括实际使用的材料与原设计有无变化,是否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变更后的材料单价是否合理,合同中对主要材料单价有约定的,结算时是否遵照约定,有关甲供材的扣减是否正确等。二是审查工程量,按照竣工图计算实际工程量,检查设计变更、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现场签证等是否真实、可靠,防止发生施工单位事后补办签证或虚假记录。三是审查变更项目费用的结算,合同约定变更项目套用定额的,应审查套用定额子目是否恰当,有无高估冒算,四是审查各项取费是否合理、合规,按规定取费必须办理的各项手续是否完备等。
四、工程项目跟踪审计方法
(一)内部审计部门在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过程中,应始终明确自己的职责,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审计部门的职责是履行监督、服务职能,通过跟踪审计,达到规范本单位工程管理工作,防范违规行为发生,保障本单位合法权益等目标。为此,应制定明确的本单位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办法。跟踪审计过程中,内审部门应严格按职责分工行使职权,应由其它职能部门行使的具体管理职能,不应由审计部门包办代替。
(二)内审部门在项目正式立项后,即应指定审计人员全程参与有关工作,根据内部审计力量,做好跟踪审计工作计划安排,确定跟踪审计工作重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审计工作,参与工程招标、合同签订商务谈判、审核工程合同,进行施工过程跟踪监督,参加竣工验收,实施结算审核等过程的工作。
(三)要重视做好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宣传工作,使本单位工程主管部门及相关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了解跟踪审计的程序、内容,积极配合审计工作的开展。
(四)审计人员应全程参加工程项目有关重要活动,包括参加图纸会审、现场技术交底、单项工程验收、隐蔽工程验收、设计变更的审查、工程建设例会、特殊情况召开的有关会议等,以便及时了解、掌握项目有关情况,提出审计意见。
(五)审计人员应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掌握工程进展、变更等真实情况,并且作好相关记录。
(六)跟踪审计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恰当表达审计意见的方式。一般可采取三种形式,即口头提出审计意见,下达审计意见书,下达审计决定。对重要的需要有关单位及本单位职能管理部门改进的管理问题,应在与相关单位及有关职能部门充分交换意见的基础上,通过下达审计意见书的形式表达审计意见。对发现的重大问题,经查证证实后,审计部门应及时汇报单位主管领导,经领导同意,下达审计决定,同时要求相关单位、部门反馈审计决定的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