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灾难性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长治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灾难性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专业: 新闻 姓名: 喵
学号: 07401613
指导教师: xxx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和谐程度的日益提高,人文关怀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灾难性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也受到了政府,媒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注。随之关于灾难性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研究也随之兴盛起来,呈现出研究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发展趋势。作为一种倍受社会关注的问题,灾难性报道中人文关怀的研究能够维护人民利益,使整个社会更加文明,和谐。但是,近年来,市场逐渐经济化,竞争逐渐激烈,一些媒体为了牟取私利,只看重新闻卖点,而不注重人文关怀。因而着重研究其问题及发展是必然是一项紧迫、艰巨、漫长而又意义重大的任务。
关键词:灾难性报道、人文关怀、媒体
一、前言:
一个国家不论制度多么健全,不论科技多么发达,不论社会多么进步,不论国力多么强大,天灾人祸是不可避免的。在灾难性事件中,社会常态受到破坏,公共安全受到危害,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损失,人们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面对这样的公共事件,所要站起来与大自然做抗争的不仅仅是被事件波及到的人们,还有怀着爱国之心的人们。
灾难性事件波及范围较广,影响力较大,而且都是瞬间爆发,不受人类控制,其破坏性也自然难以预料。因此,一旦发生,便会成为一段时间内人们和媒体关注的焦点。随着新闻商业化的趋势,媒体竞争也日益加剧,一些新闻媒介在新闻报道中,为了谋取商业利益,为了提高知名度,只注重自己的新闻卖点,不惜牺牲人民的利益,不管不顾人的尊严,不理解人,不关心人。形成了一种灾难性报道中人文关怀严重缺失的现象,由此看来,注重灾难性报道中的人文关怀迫在眉睫。
近年来,灾难性事件不论在我国,还是世界上,都屡屡发生,媒体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也受到了社会和人民的关注。在灾难性报道中,新闻工作者作为一个特殊的、肩负重任的群体,应该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第一位的关爱对象,切实从人民利益出发,尊重、长治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理解、关心受害人及其家属。而不是以他人利益换取自身利益,要立志做一个艰难求存,有职业道德的新闻人,做有良心,有同情心,有正常感情的人民的好公仆。
社会的文明需要新闻工作者,人类的和谐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灾难性报道也一定会愈发成熟,会朝着政府和人民共同所希冀的方向发展,真正做到使传播成为各种各样技能中最富有人性的技能。让人们在灾难性事件过后,通过媒体对该事件的探索与诠释,对生活,对政府更充满了信心,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和谐,让整个社会更加稳步的发展。
毋庸置疑,灾难性报道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把握好灾难性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更是给当今社会向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注入了一剂不可或缺的强心剂。
二、什么是灾难性报道,人文关怀:
(一)、灾难性报道概述:
灾难性事件,简单地说,就是指灾难性的,如火灾、水灾、空难、海难、地震、车祸、爆炸、台风等天灾人祸的事件,灾难性事件通常对社会常态会有很强的破坏性,同时对公共安全还会造成重大的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而且这类事件通常以突发的形式出现,属于瞬间爆发型,是不可控制的,其破坏性更是难以预料。
那么对这一类事件的报道就称为灾难性报道,由于事件发生的突然,而且一般会超越本地的防灾力量,人畜伤亡严重,物质财富毁损现象惨目忍睹,甚至一个地区会完全的无法自救。这些特征使得灾难性报道具有极高的难度与危险性,但是随着灾难性事件波及范围之广,倍受关注,灾难性报道也具有极高的价值。
(二)、人文关怀概述:
在灾难性报道中,人文关怀是新闻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一项职业操守。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指以人为本,实现人的价值,表现人的尊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作为考察一切事物的中心的价值取向。人文关怀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是整个世界都关注的一个永恒的话题。
灾难性报道中的人文关怀,顾名思义就是说新闻工作者在对灾难性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要注重以人为本,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把人作为第一位的关爱对象。新闻工作者,要在灾难性报道中体现出对人的关爱,要在客观,理智的基础上赋予人性的思想情感,时时发扬人文精神,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使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成为让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交流中介,而且这个中介是最体现人性,最富有人情味的。
长治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三、灾难性报道中注重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媒体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并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成为人们作出判断的重要信息来源。一则成功的报道会激奋人心,团结民智,反之,则会事倍功半。
而这一切都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使媒体在进行灾难性报道中带有更多的人文关怀。从而带领人们走出灾难走向光明。
灾难性报道中注重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灾难性报道中注重人文关怀可以团结人民的力量。
灾难性报道中人文关怀的渗入,转移了民众的目光,聚集了往常看似分散的各方力量。灾难性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使得各族人民齐心协力抗灾抵难,共同带领灾区人民走出困境,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灾难性报道充满人文关怀的气氛使得民族之魂被凝聚,凝聚成比铁还硬比钢还强的团结力量。
(二)、灾难性报道中注重人文关怀可以让人们有正确的价值观。
“正义、勇气、公理和悲悯是我们尊奉的最高价值。”这是新闻大师普利策的一句名言。
1、灾难性事件是国民之共同大事,突发事件发生后,全国各界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作为一切行为的初衷则是一个人心最底层的价值观。人们通过媒体去了解灾情,去感受全国各地人民的冷漠或人文关怀。这时,会有一些人的价值区域还是一个盲区,需要媒体去引领。
2、情感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灾难性报道更是如此,媒体把大量的报道没有停留在简单报道层面,而是充满了情感,充满了生活气息与人文关怀。
这种使人们的人性和良知被唤醒,人们人文精神的弱化和缺失现象得到重视,并在媒体的人文关怀氛围中逐渐引导并得到改正。
3、受到了媒体正确的指导,整个社会会构建起良好的价值体系。全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多了一份人文关怀,少了一份冷漠。整个社会会在一场灾难性事件之后有一股浓郁的人文主义浪潮。
(三)、灾难性报道中注重人文关怀可以使社会更加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伟大目标,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充满爱的美好社会。和谐社会,应该是诚心有爱,充满活力,安定团结的社会。和谐社会,归根结底还是以人为本,让人们受益。
长治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和谐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是一种幸福指数,人们对其进行判断,需要直接和间接的感受,一场灾难性事件是很容易考验一个社会的和谐程度的。那么一场灾难性事件映入受众眼帘的是血淋淋的“纯客观”,还有温馨馨的“真善美”,完全都是靠媒体的一字一画。的确,媒体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媒体对于灾难性事件的报道多一些人文关怀,社会就会多一分稳定与和谐,人们就会一分幸福感。新闻工作者把灾难性事件深处的“真善美”挖掘出来,展示给人们,才能让人们看到无情的灾难背后所隐藏的有情的一双双援助之手。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献出更多的爱,人们才能看到“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这个愿望就在不远的明天。社会也会因媒体的灾难性人文关怀报道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四)、灾难性报道中注重人文关怀可以促进新闻事业发展。
灾难性报道中的人文关怀既是体现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的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媒体界的道德的体现。一个人文关怀缺失的新闻界,新闻事业不可能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一个道德沦丧的国度,也不可能有正常的、基本的社会秩序与繁荣的经济,一个国家连基本的制度和经济都没有,何谈新闻事业的发展。所以说,人文关怀直系新闻事业的发展。
灾难性报道不当,足以击垮国民的信心,消减民族的斗志。相反地,充满人文关怀的灾难性报道则可以鼓舞人心,振奋民族斗志,让祖国各族人民愈挫愈勇。从而达到不被灾难达到,更加努力进行经济建设,更加努力营造和谐社会的作用。
四、人文关怀所受重视程度的现状,趋势:
人文关怀自其发端起,就受到了不同社会形态下政府与人们的推崇和完善。中共十六大提出“民主”,中共十七大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就充分说明了人文关怀所受重视程度。
可见,不论处在社会的什么岗位,都应该将“以人为本”引入工作和生活。新闻工作者应该响应党的号召,媒体应该体恤民众的精神需求。
在当今社会,有一种趋势是不会变的,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会越来越受到推崇,随之,人文关怀也应当受到媒体的推崇,上到媒体的定位,下到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现场事件采集到报道文字出街,都应该完全被渗透。
但是就灾难性报道来看,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为了牟取商业利益,为了一己私利,牺
长治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牲受众或者受难者的利益,忽视人文关怀,还有一些新闻工作者是因为自身能力不够完善,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经验尚还不足,故而在语言和文字,照片和画面的运用和处理上不是很恰当,考虑不够周全,冷漠化现象尚存,人文关怀也会因此缺失。(例子)
五、关于灾难性报道中人文关怀应该如何重视的建议:
(一)、媒体应该从受众和受害人的利益出发进行报道,营造平和的社会舆论环境。
1、报道中充满人性化,富有亲和力。
“纯客观”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血淋淋的画面是任何一个人都不愿看到的。这时就需要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报道,让充满人文关怀的报道带领人民齐心协力做好抗灾工作。
“做一个好记者,基本的前提就是看不得群众一点痛苦。心硬了是做不了有良知的记者的。”[1]
2、从心理角度影响受众的情绪。
灾难性时间除了给人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重创外,对社会心理,对受众和受害人心理都会造成破坏性冲击。通过大量的人文关怀性的、积极的、正面的灾难性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让乐观的情绪在社会中得到渲染,让社会压力得到舒缓。
3、通过感人的画面感召受众。
大到选题,小到一个词语,一张图片,都应该从人民的视角出发,让受众看到深切的人文关怀。这样,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会呈现出很积极的一面,民心得到鼓舞,全国各界人士都会和灾区一起渡过难关。冷静理性的从受众和受害人的利益出发,向人民传递信心和希望。
4、通过报道让社会舆论环境趋向平和。
着重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报道,可以让社会上相当数量的人对于该灾难性事件持积极的态度,这就是所谓的平和的社会舆论环境,一件灾难性事件中媒体报道中人文关怀所占比例对其影响是很大的。社会舆论环境平和与否对于事件的发展趋势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间接的说,灾难性报道是否人性化直接关系到事件的发展趋势。
(二)、媒体以及政府都应该适当的维护政府形象以及自身形象,但不应该利欲熏心。
1、减少民众恐慌是灾难性报道中必不可少的。
一些灾难性事件后果相当严重,但是导致这样的后果并不仅仅是事件本身,而是政
长治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府和媒体。他们单单考虑到政府形象,自身形象,还有一些关于政绩方面的私利,向受众隐瞒重要情况。但是纸总是包不住火的,灾难愈演愈烈,到那时,民众的恐慌是很难收场的。
很明显,零三年非典造成的恐慌远远大于零九年H1N1。并不是非典的致命率有多强,而是政府,以及媒体在面对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与处理上有了很大的差别。报道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维护政府以及自身形象也是没有错的,但是方法要得当。
2、减少民众恐慌的同时讲求信息透明度,不做隐晦报道。
人文关怀体现在政府与群众两方面,报道要全面,不该因缓解目前的社会压力和避免被责问而做隐晦报道,这不仅侵犯了人民的知情权,而且很难做到真正的维护社会稳定。首例非典出现于2002年12月15日,出现于中国,但是首篇报道见报时间为2003年2月12日,中间间隔长达三个月。(国内媒体对“甲型H1N1”流感的报道研究情况)
缺少人文关怀,在我看来并不仅仅是“纯客观”报道,这种对真相的完全遮掩也是对人民的完全不负责任,也或许是政府和媒体缺乏信心,或者在灾难性事件报道上缺乏经验。但也有一大部分是利益驱动,逃避责任。
灾难发生了我们要共同应对,我们要运用人文关怀来维护政府和自身形象,来给人民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三)、媒体应该不仅重视媒体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更应该重视其道德素质的培养。
1、注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质培养
新闻工作者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灾难性事件对民众的影响,决定着灾难性报道的成功与否,新闻工作所具有的较大影响力,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有过硬的职业素质。
一个可以写出一篇成功的灾难性报道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过硬的思想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精练的业务素质,必须有着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较高的职业素质,才可以在灾难性事件过后,通过报道营造和谐社会舆论,给公众起到一个正确的导向作用。
2、注重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培养
在我国,新闻工作者的道德素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三、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四、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五、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六、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长治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体现在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应该: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讲真话,引导群众正确看待灾难性事件,及灾后影响;不贪图私利,廉洁奉公,不以群众为代价,片面追求新闻卖点;尊重受众及受灾群众的人格尊严,做人文性灾难新闻报道;于其他新闻工作者以及群众齐心协力,一起共渡难关。
做负责任,有担当的新闻工作者,做有着良好职业素质和道德境界的新闻工作者,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挑起担子,给大家一篇篇充满人文关怀的灾难性报道,设身处地为公众,为受难者及其家属着想,把人性放在第一位去考虑,把人民的利益,自尊放在第一位去进行人文化的灾难性报道。
(四)、媒体在灾难性报道中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价值取向也越来越重要。新闻媒体的价值取向不仅是它进行话语表达的时代呼唤,也是使其能在媒体的大舞台上占得一席之地的内在需要,是使我国新闻媒体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日趋和谐的催化剂。
灾难性事件本就是一场浩劫,虽然从职业来讲新闻比较,但是从人的良知来讲人性更重要。作为本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报道客观公正,维护公平正义的媒体来讲,更应该使这场浩劫给人民造成的心灵还是肉体上的创伤达到最小值。记者不应该只作看客,不能以灾难为卖点,来吸引读者眼球,把媒体商业化到连人们最起码的尊严都不管不顾。他们应该第一时间去关心受难同胞,还有关注该事件悲恸的人们。
对于媒体,追求商业利益,还是注重人文关怀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涉及到媒体的价值取向问题。
显而易见,在这个“民意沸腾”的时代,在这个社会取向为和谐的时代,媒体淡化其商业属性,或者说,把人文关怀放在其追求商业利益之前来考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六、对未来的展望:
灾难性事件是社会,是人类必须面对的。在这个特殊时期,作为媒体,既要在第一时间发布公众关心的灾难性新闻,而且还要打动人心,起正确的导向作用,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这是对媒体实力的考验,是对新闻工作者种种素质的考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新闻事业也会蒸蒸日上。在灾难性事件面前,优秀有担当的新闻工作者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注入人文关怀,使灾难性报道不再那么的冷酷无情,使灾难性报道成为人们一起度过难关的强心剂。
长治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我相信,在我国未来的新闻道路上,我国新闻从业人员一定会心里时刻装着人民,把人文关怀看得比新闻竞争中的成就感更重要。灾难性报道的再度伤害会逐渐减少,新闻工作者对于灾难性报道的技巧会愈来愈纯熟。
“一个记者,如果能为一个伟大的理想而工作,那是很值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②
注释:
①《好记者》陈中华 ②《我们在路上》范长江
参考文献
[1] 穆巴拉克·吾甫尔 《试谈灾难性报道中的人性光芒》[J] 高校讲坛 2010年第23期 第645—646页
[2]宋燕 《我国灾难报道进步之镜:新闻性与人性》[J]青年记者 2010年8月中 第31—32页 [3]杜莹 张倩梅 王凤飞 《灾难性报道中人情味及“度”的把握》[J]新闻爱好者2010年7月上半月 第63—64页
[4]孔祥光 卢方会 《新闻宣传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J]新闻传播 2010年1月第74—75页
[5]郑岩 《人文关怀大潮中灾难性新闻报道的冷漠化》[J]新闻爱好者2009年6月下半月 第8—9页
[6]孔非 《以人文关怀视角报道救灾新闻》[J]当代电视2010年第6期 第86—87页 [7]景秀红 《灾难性报道舆论控制中的尺度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 2010年3月第37卷 第18—20页
The Humanistic concern On Disastrous report
(Li Jinxia)(Zhu Meina)Abstract:Along with China's increasing of social harmonious degree, humanistic concern by the communit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cluding coverage of catastrophic humanistic concern has also been the government, media, and the general audience's attention.Then reported about disastrous of humanistic concern research also subsequently boomed, showing a research both breadth and depth development trend.As a highly social concerns, a disastrous report of humanistic concern to safeguard people’s interests , so that the whole society more civilized and harmonious.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market gradually economization and the competition increasingly fierce, some media for their own benefit, information value
长治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only news selling point, rather than on the humanistic concern.Which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is bound to be an urgent, difficult, long and significant task.Key Words:humanistic concern,disastrous report,media
第二篇:中西方灾难性报道的比较
中西方灾难性报道的比较 新闻学一班
张浩田
41111051 摘要:东西方新闻价值中总是有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主要包括: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冲突性、趣味性等,在这一方面,东西方新闻界认识比较一致,因而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灾难新闻都很受关注。探析东西方差异性有利于我们的借鉴。
关键词:灾难性报道
新闻
比较
差异
所谓灾难性新闻,它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灾害,是指由于瞬间爆发的、不可控制和难以预料的破坏性因素引起的,突然的超越本地区防灾力量所能解决的,大量人畜伤亡和物质财富毁损的现象。灾难性事件一般包括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类。
自然性灾难。所谓自然性灾害,是指自然变异超过一定强度,对人口和经济造成损失的事件。自然性灾难主要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前者如地震、塌方、雪崩、地裂缝、火山喷发等,后者如淫雨、干旱、冷冻、等。两者的关系密切,常常互为因果。例如2003年伊朗发生的大地震,两万多人死亡,全世界的媒体都迅速地给以报道。
社会性灾难。社会性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者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各种突发性的意外事故,如汽车相撞、火车脱轨、飞机失事、游轮翻沉、房屋倒塌、火灾、工矿伤亡等,都无谓地造成生灵涂炭,是人类文明的损失。特别是那些重大事故,如前苏联切尔诺贝得核电站事故、俄罗斯核潜艇沉没、“9。11”恐怖事件,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等都震惊世界,引起全球关注。
我国新闻传媒长期以来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团结稳定鼓劲”的导向原则,以灾难新闻为代表的负面报道一般被视为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无益于鼓舞和激励人们斗志和信心的新闻题材,但随着改革开放和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受新闻事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媒体部门观念变更以及受众需要的推动,灾难新闻开始较多地出现在大众媒体的视野中,并开始向以“事”为本位、追求信息层面意义的价值取向转变。从目前的文献来看,有关灾难事件的报道大体有两类称呼:灾害新闻或灾害报道;灾祸新闻或灾祸报道。此外,鉴于黑色作为不幸、悲哀或死亡的象征意义,所以,也有人把灾难新闻形象性地称为“黑色新闻”。然而,在西方新闻学的术语中,没有相对应的“Disaster News”一词。这恐怕跟西方的新闻观念有关,因为在他们的新闻定义里,灾难本身就意味着是新闻。因此,也就没有单独的“灾难新闻”的概念。但是,东西方新闻价值中总是有一些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主要包括: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冲突性、趣味性等,在这一方面,东西方新闻界认识比较一致,因而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灾难新闻都很受关注。但是由于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根本不同,所以在对其理解和操作上就有一些区别。面对同样性质的灾难事件,中外记者的报道内容、写作风格等方面就会有很大的不同。灾难报道视角的区别
对于同一事件或同一人物的报道,东西方记者的眼光是不尽相同的,他们选取的角度也是各有特色。在中国的新闻报道中,“平衡”是一种普遍观念,尤其是发生洪水、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人与自然发生冲突时,新闻报道中的文字和图片没有过多地对自然恐怖的描述,典型地体现出中国人“和谐”的价值观。而西方的新闻报道则一般不避讳苦难,有时候甚至是不惜笔墨地渲染苦难。无论是采访还是写作,西方记者更注重的是对个体的渲染,相对而言,中国的新闻报道在塑造人物上则更注重其共性,“类型化”表现得多一些。
对灾难事件的报道,西方媒体往往渲染的是个人在灾难面前所受的苦难,焦点对准灾难面前的个体形象。在同一题材的灾难面前,中国媒体更多表现的是另外一种文化诉求。中国的传统观念崇尚“天人合一”,所以在对灾难事件的报道中,媒体尽力避免描述灾难细节,而着力挖掘人与自然的和谐,把现实的苦难升华为精神上的力量。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纵观全国各地形形色色的媒体,对这次大地震都抱以极大的关注,几乎不约而同地对灾害中涌现的人物进行了高度赞美,对抗震救灾中顽强拼搏的精神给予大力弘扬。
灾难报道主题的差异
主题是一篇新闻作品的“中心”和“主旨”,它既是组织材料的“纲”,又是材料表现的目的。在新闻写作过程中,主题是“纲”,记者在现实材料中发掘出具有代表性或普遍意义的观点,以此作为文章结构的基础和灵魂进行写作;主题又是“目的”,是传播者试图通过材料传达给受众的倾向或观点。所以,无论从写作角度,还是从受众阅听角度,主题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对中西媒体有关主题类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二者在新闻主题的确立方面存在一些差别。
著名新闻学者、复旦大学王中教授的一句话可以概括我国关于灾难报道的主题“灾害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我们的灾难报道不是站在“事”的方位对灾情、抗灾、救灾进行反映,而是立足“人”的角度对事实进行总体审视,力求凸显人的精神。由“事实的悲”而生出“精神的乐”。也就是说,在价值判断中,重视宣传价值要远远高于新闻价值。
西方的灾难报道重视对灾难本身的关注。面对灾难造成的悲剧,西方记者惯于带着浓厚的情感以大量的笔墨赤裸裸地描摹事实,着力表现灾难对人的摧残,表现人的悲惨境地、痛苦命运,表现人与自然力的冲突,人的无助与绝望。这与我们的报道往往聚焦于灾难中人的精神,用人的“战天斗地”去消解灾难的悲剧性质有很大不同。我们的很多灾难报道都可以归入“好人好事”类报道。
从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中国的新闻传播带有浓厚的道德教化色彩,重视“用事实说话”,即通过新闻报道来宣传一定思想,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中国新闻价值观之重要性乃置身于国计民生、国富民强、国之安定等以国为主、以国为重的政治伦理判断中。而在西方国家,新闻媒介刊播的内容常被当作满足社会需求的商品,新闻媒介的编辑方针中,都把满足读者需要作为重要的实务指导原则和评价新闻传播效益的重要标志。他们的“重大”多以个体为视点,聚焦于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对个体之重要便是新闻价值之重要。灾难报道思维方式的不同
新闻价值观决定着事实是否成为新闻,题材的选择意味着事实成为怎样的新闻,而思维方式则偏重于事实怎样成为新闻。由于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不同,中西记者报道灾难事件的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注重思维理性是西方的一贯传统,从古希腊时期起,西方人就非常注重实证与分析,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逻辑思维和实证分析便成为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因此西方传媒往往以具体的案例反映普遍的社会问题,以尽可能的客观叙述代替主观评论,由感性的披露上升到理性思考的角度。
中国传媒基于有限的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做出洞察、识别、理解和整体判断。与之相应,中国传媒往往用普遍的、被视为真理的东西统摄事实,由理性推及感性。中国传媒在整体思维中用普遍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观照不同的个体,西方传媒却善于从相异的个体中归纳出一般的规范与原则。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报道内容上,西方记者注重仔细描摹事实,表现灾难的惨烈、人们的痛苦、悲剧的处境,以此唤起读者的同情。而中国记者受“灾难不是新闻、救灾才是新闻”的观念影响,很少突出毁灭感、绝望感,而注重表现英勇斗争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气概;在写作风格上,西方记者多客观描述而少抒情性细节,作者的恐惧、绝望和怜悯藏在字里行间。而中国记者强烈追求主题鲜明前提下的情景合一、激情奔涌。
总之,西方历来重视灾难新闻的报道,灾难新闻几乎涵盖了西方新闻价值的所有要素:突发性、显著性、异常性、接近性、重要性、人情味等等。西方传媒对灾难事件的报道往往迅速、深入、全面、准确,不仅不隐瞒负面的、悲剧性的因素,甚至充分展示灾难细节。同时,西方传媒也把追求社会效益作为其所标榜的社会责任,在突出“以事为本”的信息传播的价值取向的前提下,也注重宣扬西方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相比较而言,在中国新闻界有的新闻工作人员只抓正面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主流,而以灾难新闻为代表的负面报道一般被视为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无益于鼓舞和激励人们斗志和信心的新闻题材。题材内容上的特殊性导致了新闻报道中价值取向的特殊性。这样,中国灾难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是以“人”为本位,强调一种道德教化的追求,即站在“人”如何与灾难作斗争的角度来充分肯定人的精神与力量的。现在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受新闻事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媒体部门观念变更以及受众需要的推动,负面报道包括灾难新闻开始较多地出现在大众媒体的视野中,追求信息层面意义的价值取向转变,但这种“以人为本”的灾难报道仍然在主流媒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一些对“人祸”的灾难新闻报道中更为突出。
我国的灾难新闻报道的经验还是相对欠缺的。对于我国灾难新闻报道今后的发展,可以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取其精华”的基础上加以改良,适应我国的国情,提高我国灾难新闻报道的质量和信息传播的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1】杨方旭 《略谈中西方灾难性新闻报道的差异》
【2】范缤月 《中西方灾难性报道的差异》
【3】刘志斌 《不同传播体制对新闻报道的不同影响》
第三篇:人文关怀
电子商务1011
2010631031 陈开强
论工商管理学院人文关怀
通过在工商管理学院两年的学习生活,以主人翁的角度论述个人在工商管理学院所感受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包括层层递进又密切相关的几层涵义:
1、承认人不仅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第一次蒋院长在B308给新生交流会上的讲话,让我感受到自己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的被认可。作为管理学院的学子,必须要有管理学院学子该有的精神和文化气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在公共场所穿拖鞋,必须要有昂首挺胸的自信精神。在大
一、大二的两年里,更多的感受到老师在精神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培养,同样感触很深的是陈延童副书记给贫苦生演讲时候用到的“经济上贫穷,精神、文化上的不贫穷”以及陈副书记在后来的就业工作中所表现的人文关怀,让我深切感受到自己在精神、文化上的提升,一个成功的学院首先就应该承认它的学子,它的教师不仅是物质生命的存在,更应该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存在。
2、承认人无论是在推动社会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支配地位。
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生活在工商管理学院两年,学院众多组织社团的欣欣发展充分表现了学院在注重人文关怀的另一个表现,极大的认可了学生在学院的发展和实现自身发展发面所处的核心地位,通过各种学生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加强和改进,学院设有学生就业促进会和心理健康协会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以及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学院,必须承认学生和老师无论是在推动学院发展还是实现自身发展方面都居于核心地位或者支配地位。
3、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作为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现在的社会,想要追求个人价值必须要以社会价值作羁绊,电子商务1011
2010631031 陈开强
4、尊重人的主体性。人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精神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主体,因而也是改善人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品质的主体。
学院尊重人的主体性,不仅关心学生的物质生活,而且放心学生的社团生活以及精神生活,努力为改善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服务,在经济贫苦生中,学院努力为学生争取贷款,争取社会资助来帮助经济贫困生解决学费和生活费问题,通过勤工助学,既守护了学生的尊严又解决了经济贫困生的生活问题,通过诚信教育、安全演练等来提高学生生活品质。
5、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不仅关心人物质层面的需要,更关心人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不仅创造条件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着力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
物质层面,学院为了学生能有更好的环境,努力争取更好的住宿环境给学子,在夏天开放本来给研究生上课的空调教室,甚至在教室处于非上课时间的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精神文化层面的培养,使我们能够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我想一个好的学院应该不仅仅只会传授好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这个学院所形成的人文魅力。
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自由、积极、主动的发展,而不是由外力强制的发展;是各方面素质都得到较好的发展或达到一定水平的发展;是在承认人的差异性、特殊性基础上的全面发展,是与个性发展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百度知道、百度文库
第四篇: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
“人文”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概念,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汉语中“人文” 的最初意义与“天文”相对应,在古代中国指的是礼教文化;在现代社会,“人文” 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各地的风俗人情。在现代高等教育中,“人文” 体现一种人格、理想、信念和道德的精神。总体而言,“人文”是指在人类社会发 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以人为本的各种文化现象之总和,含文明、文雅、精神教化之 义。
“关怀”常被理解为“关心”、“关爱”的近义词。在1987年版的《现代汉语 词典》中曾把“关怀”解释为“等同于关心”,实际上较“关心”而言,“关怀” 的程度更深,指向性更强,关怀者在关怀的过程中更注重对方的真实感受和达到 的实际效果。「‘」关怀行为在被关怀者的接受和改变过程中实现,主要包括两层含 义:一是关怀者对被关怀者的真正接受,而不是把对方仅仅当作“客观数据”来 分析。双方建立的是一种平等友善的“你一我”关系而非“我一它”关系;二是“动 机移植”,即“关怀者的关怀动机要流向被关怀者并使其受到影响”「2」关怀者不 一定要满足被关怀者的所有需要,但是应该坚持正确的目标,使被关怀者接受、认可并产生效果。
具体讲,人文关怀是指“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以‘以人为本’ 为精神内核,从人自身出发,切实尊重人的需要,肯定人的价值,不断完善人的 个性与人格,提升人的生存意义的一种重要实践行为。”[3」可见,人文关怀不仅 体现为一种精神,更侧重于一种实践,是在人文精神指导下实施的人与人之间的 关爱行为,是实现人文精神的一种方式或者方法。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理解:其 一就目的而言,人文关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是简单的“关心人”。它要求
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高度努力的过程中不仅要保持理性还要付诸情感;其二就内容而言,人文关怀的内容是具体、多维度的,集中表现为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探求人的理想与命运等;其三 就方法而言,人文关怀不仅在物质上提供帮助、知识上进行灌输,还需要关注人 的精神状态和内在要求;其四就范围而言,人文关怀贯穿于社会理念、社会制度、教育过程、生产管理等各个方面。
归纳起来,人文关怀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方式去关 心、理解、尊重人的价值特别是人的生命价值和精神价值。
2.2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 发展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 社会实践活动。;+」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主要是强调如何通过对人施加积极、正确的影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在人的精神构建中发 挥重要作用,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智慧。思 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实际上就是为人类提供人文关怀的过程。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 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情味含量,在关注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养提高的同时,着眼于情商指数、人性品格的培养,重视内在潜能的发挥和个体价值实现的社会 实践活动。”[5」可见,作为一项精神事业,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有着深层次 的契合。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人文精神所倡导的目标本质上一致:都是要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德性境界,塑造健康完整的人 格,从“人”出发进行一种人生教育或精神教育;其二,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 境界和人文精神所关注生活的总体意义本质上一致:都充分体现出从“人”的内 在角度出发,关注人的个性、精神追求、内心需要和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其 三,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与人文精神相一致的终极价值:即“追求人生真、善、美 的境界,观照人类的未来前途和命运,探寻人生的终极意义。”[6」从这种意义上 讲,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关怀。
4.“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所谓“助人自助”是指“个人、家庭、群体、社区遇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向其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支援,通过整 合社会资源,挖掘潜能,推动困难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强’的道路,也即是借助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反思自己,寻求改变,获得成长。”0}9}其内涵包 括了两个相互联系的目标体系:助人和自助。简单来讲,“助人”就是给予别人帮 助,“自助”就是通过引导受助者本人挖掘自身潜能,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 自强”。“助人”到“自助”的过程,也如“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变化。也即,“自助”是通过“助人”需要达到的目标。
将“助人自助”的理念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践,着重把 握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现代教 育理论认为,“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及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是根据自己的 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教育的结果,这种选择是通过大学生主体认识、思考、实践后 完成的,是他人无法代替的‘内化’心理过程”。「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注 重大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的发挥,更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助人自助”理念强调引 导和支持,主张案主通过自身的力量解决面临的困境或难题,“社会工作者在整个 工作过程中采取引而不决的态度,工作对象有权利自己做决定。”「川这种“引而
不决”的理念可以巧妙的运用到普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和“问题”学生的教育中,摒弃言之无物、空话大话的泛泛说教,在尊重学生兴趣、情感和己有经
验的基础上,适当举例引导,让学生自己比较分析,潜移默化的接受科学的价值 观和知识。其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意识。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应提供一切有利资源促进大学生的长远发展,直接为大学生提供各 方面的服务和咨询。不仅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心理、就业、人际、情感等方面 的问题,更要增强他们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让他们能够解 决更多同类或更广泛的问题。其三,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贝曾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自助”要求在帮助学生实现“自助”的同时,思 想政治教育者自己也要实现“自助”。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者比学生的知识和阅历 都更丰富,但学习没有贵贱之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和大学生互相学习、分享经 验,伴随着大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人如果不同时间不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 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1」因此,我们每个人所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 满足自身的需要,如果忽视这种需要,心理和生活上没有得到必需的关怀,人的 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得到完全的激发或发挥。同时,当今社会多元化发展,人们的 思想和观念无法做到整齐划一,需要也呈现出多样性。当前大学生是具有现实需
要的人。学者尚川教授认为,“学生主要有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重视;有的辅导员在工作中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态度,强调单一的外部灌输,方法简单不具体,思维不灵活,习惯用标准
第五篇: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管理在外科护士孕期间运用效果评价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护理人文关怀管理对临床孕期护士关心帮助由为重要,护士长运用以人为本增强管理水平同时促进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的团结凝聚力,大家一起关心孕期护士。现将外科护士怀孕期间人文关怀效果好、孕期护士满意,经验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我科2010年1月—2013年6月,三年期间共有怀孕护士个。护士长实施人文关怀管理以孕期护士为本,重视关心护士。怀孕护士工作热情高、精神状态好在孕期请假少、很好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均能顺利生子,孩子健康。
二、效果评价
R1在排班中体现人文关怀、外科护士工作量大、手术多、病人周转快,每个护士怀孕期间反应大小不一样,身体素质也有差异,根据护士怀孕反应以及孕期月份给予排班上照顾,适合上的班次,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护士以及孩子的健康发育,使孕期护士能够顺利度过十月怀胎。护士长给予真诚的关心、关注孕期护士。
2.2运用以人本原理、弹性原理积极调动孕期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在生活上关心、重视孕期护士、发挥孕期护士的潜能、让孕期护士感受到温暖身心愉快,快乐工作,在人文关怀下受益。
2.3减轻孕期护士的心理压力,外科护士每天工作量大,风险大、对于孕期护士心理压力更大、担心护理工作过强影响宝宝发育、自己身体也承受不了高强度的护理工作进行调整,确保孕期护士切身利益、及时调整孕期反应大、突然有特殊状况的孕期护士休息。人文关怀渗透到孕期护士整个过程中,使孕期护士感到倍受尊重人格、人性的关怀。当心理压力减轻就能够更好地服务病人、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三、小结
总之作为护理管理者,吸取先进的管理的管理方法人为关怀管理,不仅赢得孕期护士的发挥激发调动孕期护士的好评。激发调动孕期护士同时达到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目的。
人文关怀管理以人文为本是整个治疗护理管理工作中、不断提高完善人文关怀管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娜尊 人文关怀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分析【J 】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年02期
2郑晓云 韩萍 将人文关怀融入到现代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7期
3何月霞人文关怀在优质护理服务中效果观察【J】齐鲁杂志、2011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