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发展观”定位乡镇领导干部工作
“科学发展观”定位乡镇领导干部工作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开放和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城乡统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推进一个乡镇“加快”和“率先”的必由之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统筹,乡镇工作的地位非常重要,乡镇干部的作用非同小可.如何顺应乡镇政府职能职责转变,扮演好乡镇干部服务型角色,尤其是当好新时期乡镇领导干部,以科学发展观定位乡镇领导干部角色尤为重要.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乡镇领导干部工作在基层一线,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也是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者,党性纯洁与否不仅关系到乡镇基层政权是否稳定,农村改革是否顺利乡镇领导干部推进,还关系到党的建设是否健康发展.在新形势新任务下,以科学发展观定位乡镇领导干部,如何高举中国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扎实工作,更好地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组织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真正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这是我们每一个乡镇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探索的问题.现结合本人在皋兰县什川镇和高平镇的工作实践,谈几点“如何当好乡镇领导干部”的看法和认识:
一,强化宗旨意识,在特别讲大局上下功夫,积极建功立业.泾川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到全县总人口的80%以上,农业经济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一半左右,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思路,实现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基层,前提是要有一支求真务实的干部队伍和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开展农村管理“六项活动”,就是要促使各级各部门把工作的重心下沉到基层,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乡村,深入研究解决农村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突出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加快发展,是当前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最根本的任务.乡镇领导干部要把加快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时间,精力都用在促进当地发展上,带领群众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积极争取项目,认真实施好项目,吃透上情,把握镇情,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加强特色产业发展,促进百姓增收致富.二是牢记改善民生第一使命.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乡镇领导干部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始终把“保民生”作为发展的重点,认真实施好,落实好民生工程,突出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三是履行维护和谐第一责任.“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也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乡村债务,涉法涉诉,社会保障等方面乡镇领导干部的利益矛盾问题.乡镇领导干部要切实克服畏难的情绪和侥幸的态度,下真功夫,用真感情,真正沉下去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想方设法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二,强化责任意识,在特别讲作风上下功夫,永葆政治本色.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泾川县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农村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农村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农村管理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个别村级班子软弱涣散,村干部的能力和水平难以适应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要求;一些基层干部服务意识欠缺,领导发展的能力不强;个别村组财务管理混乱,成为引发群众信访和产生腐败问题的重要因素;在规划执行、土地审批等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十分突出,农村“脏乱差”的问题比较普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较多,等等。这就要求我们乡镇干部要通过查找问题存在的根源,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加快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消除问题产生的土壤。
一是将为民当做信条.乡镇领导干部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心竭力地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把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当做自己的衣食父母,兄弟姐妹,经常深入到群众中间,勤访勤问勤沟通,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指导他们发展产业,创业增收.二是把奉献作为追求.乡镇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职位作为为党和人民创造政绩的舞台,把岗位作为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树立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勇挑重担,顽强拼搏,不为名利,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经受得住各种误解,委屈和挫折,包容得起酸甜苦辣.要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把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作为追求的目标,努力干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三是让责任成为使命.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是领导干部起码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当前,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乡镇领导干部要用心谋事,勤勉干事,踏实做事;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善于破难,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推进发展,做到不丧失机遇,不贻误发展,不愧对组织,不辜负人民.三,强化效率意识,在特别讲实干上下功夫,提高工作质量.干部,贵在一个“干”字,所以干部必须实干.乡镇领导干部讲实干就要立足本职,深入群众,真爬坡,真流汗,真破难,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是深入群众查民情之实.乡镇领导干部要扑下身子,深入村社,深入群众,了解民情,体察民意,倾听民声,扎实开展调查研究,真实掌握社情民意,密切关注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及时把握农村经济社会的新动态,不断研究解决新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翔实的依据,让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二是因地制宜谋富民之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改善民生,民富国强是干部工作的目标.乡镇领导干部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者,就要准确把握镇党委,镇政府提出的工作思路,立足镇情,因地制宜选准项目,充分利用南塬商贸、经济中心地理优势,打好“特色”品牌,按照“产业富民、商贸强镇”的目标,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以小城镇开发、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科学引导,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立足本职干利民之事.乡镇领导干部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认真落实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解决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加快乡村公路建设进程,解决农村行路难的问题;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解决农民子女就学难的问题;全面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解决农民就医难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拓宽群众增收的途径.四,强化法律意识,在特别讲纪律上下功夫,树立良好形象.县委书记李全中在全县冬季农村管理“六项活动”启动会议上指出,从主流看,全县绝大多数干部的作风是好的。但就个别部门、乡镇来看,一些干部抓工作只讲结果,不讲程序、过程,不注重细节,不愿做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和基层基础工作,简单依靠行政命令推动落实,致使工作中的矛盾和遗留问题较多;一些干部宗旨意识淡薄,执政理念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作中缺乏大局意识和群众观念;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工作方法上,开会安排、发文件的多,督查、落实、指导的少;一些干部贪图安逸享受,工作作风虚浮,不愿意静下心来研究具体问题,遇事怕担责任,不敢直面矛盾和问题;有的工作不深不细,大而化之,对本乡镇、本部门的工作情况一问三不知;有的对自身要求不严,热衷于吃喝玩乐,沉溺于游戏赌博,严重影响了全县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开展农村管理“六项活动”,深入基层一线、解决具体问题,大力弘扬务实政风,积极改变这种局面。
一是执行力度不打折.乡镇领导干部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决执行到位,落实到位,确保不打折,绝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杜绝“拖,拉,推”.二是落实政策不走样.乡镇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循,认真贯彻,自觉落实上级各级党委政府的决定,决议,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确保政令畅通.宣传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执行政策做到群众满意,不“吃,拿,卡,要”,不损公肥私,绝不损害群众利益.三是遵纪守法不违规.严格按照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规定要求自己,筑牢思想防线.弘扬求真务实,公道正派,艰苦奋斗的作风,干干净净干事,清清白白做人.在利益和诱惑面前,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经得起考验,始终做到心不贪,嘴不馋,手不伸.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始终保持人的政治本色.五,强化学习意识,在特别讲服务上下功夫,发挥模范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市场竞争变幻莫测,要帮助群众趋利避害,走向富足,作为乡镇领导干部,除了以身作则带头干,还要长期不懈地坚持学习,学理论,学政策,还要向社会学,向人民群众学.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做到灵活,科学地应对社会变革,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更好地引领农民致富,维护群众根本利益.要扮演好三种角色,即:成为农民朋友“倒苦水的缸”,“篱笆上的桩”和“碾顽石的夯”.作为乡镇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的主要领导,一定要扮演好三种角色:一是“倒苦水的缸”.乡镇干部应当自觉地置乡镇领导干部身于村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之中,聆听他们的苦衷,了解他们的想法,做广大农民群众的知心朋友;二是“篱笆上的桩”.乡镇领导干部要了解村社干部和农民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还要千方百计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他们干点实事:如产业结构调整如何调,外出务工的路应该怎样走等.三是“碾顽石的夯”.农民朋友碰到难题时,乡镇干部应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拿主意,必要的时候组织集中力量突破难关.要时刻牢记:“群众生活无小事.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乡镇领导干部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头人,工作中必须坚持抓大事,识大体,顾大局,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团结的模范,做廉洁奉公的模范,做克服困难勇挑重担的模范,坚持做好以下“四大”表率作用:
一要深入调查,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工作中要坚持原则,顾全大局,深入调查,实事求是.作为乡镇基层工作的决策者,要加强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汇报工作,上报数据,反映问题,而不能夸大其词.二要勤于政务,乐于奉献,不谋取私利.乡镇领导干部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但绝不能去追求享乐,谋取一己之利.要清正廉洁,克己奉公,过好执政关,人情关,权力关,金钱关,经得起各方面的考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三要熟知上情,深谙下情,不摆花架子.一方面要全面,正确,深刻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工作部署,正确把握和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另一方面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到群众中去访贫问苦,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研究问题,作出决策时能胸有成竹,游刃有余,使工作有所创新,富有成效.四要依法行政,互相监督,不“违章操作”.乡镇工作就是群众工作,乡镇领导和老百姓近在咫尺,一举一动都在群众眼里.因此,作为乡镇的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法制观念,依法治镇,依法行政.乡镇领导要带头学法,懂法,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组织生产,搞好工作,要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教育群众遵纪守法.乡镇领导干部既是经济社会建设第一线的直接指挥者,又是组织实施者,担负着脱贫致富和维护稳定的历史重任.因此,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信心,振奋精神,努力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勤思考,懂科学,重教育,善管理,会经营,坚持原则,办事公道,遵纪守法,能够带领农民开拓创新,实现村增积累,户增收入的目标.同时,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大好机遇,作为我们高平镇的领导干部,就要按照镇十七次党代会和十八届人代会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四区一中心三基地一目标”发展定位,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各种资源,带领人民群众吃苦耐劳,真抓实干,以科学发展观定位,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高平镇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乡镇人大工作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
乡镇人大工作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
曹文乾
乡镇人大是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机构,乡镇人大工作在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乡镇人民大会行使职权。作为乡镇人大,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笔者认为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把人民群众、人大代表及乡镇人大工作者作为最基础的依靠和支撑力量,不断提高人大工作实效,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科学发展观是推动乡镇人大工作创新的源泉。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又是指导我国民主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行动纲领。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健全,人大监管、重大事务决定权的行使日趋规范化的情况下。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 湖北省夷陵区龙泉镇人大主席团,科学组织、精密谋划。他们将驻镇的全国、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划分为七个活动小组,并给每个活动小组、每位人大代表进行考核,量化评分。小组和小组之间、人与人之间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评议等活动,并及时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由于激励机制健全,措施得力,代表们都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有力协助政府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围绕科学发展,做好人大工作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人大不断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龙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中心,严格按照镇人大工作计划和区人大工作要求,积极稳妥地开展好以监督、服务为重点的各项工作,始终坚持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对政府工作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监察与服务并重,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大发展。乡镇人大工作在地方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要充分发挥人大主席团、人大主席、各级人大代表各个层面的重要作用,把人大工作摆到党委政府同等重要的位置。使人大工作渗透到、贯穿于基层工作的每一个角落。要切实行使好人大工作的监督权,自觉加大监督力度,促进政府工作依法行政,公正廉洁和文明高效,用扎扎实实的工作提升人大工作水平。
启动“五民工程”,践行科学发展观
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湖北省宜昌市龙泉镇人大主席团,倡导提高行政效率和建设廉洁政府。为此,他们围绕利民、亲民、便民、惠民、安民,启动了“五民工程”,以干部作风的大转变推动效能大提速,以形象的大提升促进环境的大改善,全力创建满意机关。
龙泉镇在实施“五民工程”中,依靠科学发展,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及时地发现政府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研究加以改进,从而促进了行政效率的大提高。全镇机关干部以全国文明镇为契机,大力宣传身边活生生的人和事,来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在争先创优活动中,他们围绕利民富民作出奉献的干部设立了全镇最高荣誉奖;实施“亲民工程”,重点是清理精简办事流程,缩短群众办事时限。推行党务政务公开,程序公开,涉民收费项目及标准公开;在“便民工程”中,重点抓好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及管理,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让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成为便民服务的窗口;在“惠民工程”中,主要是开展新型农民素质培训,围绕农民增收,开展各项知识技能培训,为农民创设致富平台;在实施“安民工程”中,镇委政府开展领导班子大接访活动,每名班子成员在接访日,到信访办主动接待来访群众,接受人大代表评议,认真倾听意见,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排查矛盾纠纷,搭建和谐党群关系平台,保证政府机关的高效运行,提高政府工作质量。通过实施“五民工程”,全力提升干部素养,优化发展环境,使各项工作不断发展。
提高代表素质,促进科学发展
新时代乡镇人大代表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他们依法履职情况的优劣。人大代表既要思想道德素质,又要业务素质。该镇坚持每季度认真抓好代表小组的学习。并在代表中广泛开展应用科学发展观,进行学习创新活动。每次活动,要求一个代表一个学习记载本、一个代表有一份《人大法律汇编》、一个代表撰写一篇体会文章、一个代表至少提一条建议或意见、一个小组要有一篇总结。他们还请老代表谈经验体会,谈在工作中如何履行代表职务。让代表们在听课、交流、学习中得到提高,进一步增强了代表意识,增强了争当“五好”代表履行职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代表更加明确了人大代表不是荣誉称号,而是一种职务,只有认认真真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好代表的作用,才能不辜负广大选民的重托。代表的素质提高了,自然容易破解代表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通联: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人大办公室
第三篇:领导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领导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关系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的一件大事。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在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任务更为艰巨。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就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一、要努力提高政治水平
要加强学习,提高政治辩别力,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国际国内的形势,始终坚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锦涛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总结了3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全党同志都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战略高度、确保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而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并加以贯彻,不断提高我们的政治水平,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政治上始终清醒、立场上始终坚定,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二、要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
发展是硬道理。无论艰难困苦和曲折,无论任何困难和问题,我们都要学习小平同志那种绵里藏针、坚韧不拔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没有经济的支撑,没有经济的实力,一切无从谈起。面对新形势下的旅游经济,我们不能再用老的、旧的方法来发展旅游经济,而是要善于学习外地的经济管理、发达地区的经济管理,积极创造出一种新的适合于本地类型的、现代的管理办法,用新的办法来促进我们的经济。要立足自身,强化经济管理,巩固现在的成果,同时要放眼世界,采取上市、向外扩张等办法,不断扩大我们的经济规模。驾驭经济的能力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学会算帐。既算好大帐,又要抠小帐。二是要学会比较。要与别的县市比较,而后知不足。三是要实行“拿来主义”。把别人的东西拿来以后加工创新,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要善于发现别人搞的怎么样,从中学习创新,促进我们的发展。四是要突破思维。要突破思维定势,换个角度思考。没有创新的思维,没有创新的办法,我们的经济就不可能有新的突破。
三、要提高协调能力
个人力量是有限的。每个地方、每个部门、每个单位的领导,都要学会协调。协调包括部门之间的协调、一把手和副职之间的协调、副职与副职之间的协调等等。协调的基本原则是:一是要尊重。放下架子,尊重别人。二是要办公事。执政为民办公事。三是要着眼于抓落实。协调就是为了抓落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共同努力,不能你推我,我推你。
四、要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就一个地方来说,难免会有突发事件,我们各级领导都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就我市,突发事件主要有这么一些,如:防雷、交通、预防中毒、集体上访等。对这些问题,我们都要做到心中有底,工作上有预案。处理突发问题注意四个方面:一是要遇事不慌。二是要及时报告。三是要敢干负责。四是团结一心。碰到突发事件的时候,不能相互推,要团结一心,共同处理。人多智慧多,要努力发挥集体的作用。
五、要提高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很重要。当领导就要把你自己的意图告诉部下,让他们能够执行。一是要有语言表达能力。领导干部讲话要有内容,言简意赅,突出中心,抓住要害,废话少说。二是要有文字表达能力。写东西的过程就是一个总结归纳的过程。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学会写东西,每个人过一段时间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提炼观点、总结经验。
六、要提高团结同志的能力
新形势、新阶段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团结一心,勤奋工作,必须始终牢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不会团结人,力量就会小;不会团结人,就会遭人暗箭;不会团结人,就会遭到别人的诽谤。要用放大镜看别人的优点。班子成员要带头维护好班子的团结,要有正气。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有正气,就会带来一个好的社会风气,好的社会风气必然就会有人气,有人气就有财气。讲团结一是要心怀正气。二是要不传播和散布谎言,不诽谤人。三是要多看别人长处。四是要宽容理解别人要放下架子,善于检讨,学会检讨,按照领导干部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境界。
七、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既要增强深入开展工作的紧迫感,又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既要总结经验,坚持反腐倡廉的好做法、好经验,又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思路、新办法。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警钟长鸣。
八、要提高抓落实的能力
我们各项工作要落到实处,必须要想方设法,要坚持可操作性,抓好落实。
各级领导干部都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素养,不断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只要我们班子的同志肯学习、肯进步、肯努力,没有什么事情是搞不好的。
第四篇:乡镇统计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材料
乡镇统计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材料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统计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材料2010-06-29 18:43:2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统计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材料乡镇统计工作科学发展观调研材料(2)
科学指导乡镇统计工作 提升源头数据质量
统计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是国家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的信息、咨询和决策服务作用日益凸现,越来越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乡镇统计工作是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乡镇统计基础薄弱、统计队伍不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日
趋凸现,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严重阻碍了统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借助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机,**县统计局班子成员深入王子树乡进行专题调研,以此探求加强“双基”建设、提升源头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促进**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乡镇统计工作现状
2008年,**县统计局根据省、州、县人民政府的总体部署,完成了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工作,全县9个乡镇统计站于2008年在各乡镇人民政府相继挂牌运行。9个乡镇统计站有编制19名,现实有统计人员11人,其中:新招录2人、调入1人、所属乡镇统计改革自然过渡8人。其中陇把镇统计站统计员用工方式为聘用。根据《统计法》规定,乡镇统计员主要负责农村基层统计工作,配合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
二、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镇统计是政府综合统计的重要
基础,乡镇经济在全县总体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积极推进乡镇统计基础建设,健全统计保障体系,对于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至关重要。但是,经过实施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后形成的乡镇统计工作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一)改革不彻底,改革目标不到位 纵观省、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所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都很理想,但由于各地的条件以及对统计工作理解、重视、支持的程度不一样,因此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效果也不尽相同。就**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的情况来看,仅仅是人的理论归属问题和统计工作的安排上有了结果,改革政策上明确的其他改革目标尚未完全实现。
(二)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匹配,统计人员不安心工作
统计工作无论是在统计干部的切身感受上还是在社会公众的理解认识上,都
是一项非常清苦、枯燥的工作,特别是处于统计最基层的乡镇统计员,为完成繁重的统计调查任务,常年抛家离子奔走于乡村之间,却由于统计工作经费的严重不足,与其他行业岗位相比,乡镇统计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乡镇统计人员身心疲惫,厌烦情绪趋重。因此,乡镇统计员不安心工作形成两种倾向:一是各使奇招要求调离统计岗位;二是在工作上忽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难以保证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统计人员加强学习的自觉性不够,统计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乡镇统计站人员基本是从原乡镇统计人员过渡而来,没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统计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对统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基本上处于初始状态,因此不能满足现代统计工作的要求和需要。导致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学习不够、业务素质不高的主要因素:一是乡镇统计员在乡镇统计体制改革进
入统计站时缺乏竞争性,属自然过渡,少数既没有专业知识又没有工作责任心的同志也进入了统计岗位;二是虽然在乡镇统计改革的方案中明确了人、财、物归属于县统计局管理,但由于乡镇统计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作经费奇缺,加之乡镇人民政府人少事多的矛盾日趋突出的实际,乡镇统计站统计员在时间上、精力上、工作任务上更多的服从于乡镇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在办公及生活条件上更多的依赖于乡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因此乡镇统计站及统计人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其学习的自觉性在时间上没有得到保障,统计专业水平的提高也就无从谈起。
(四)统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根据州、县出台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政策明确:“乡镇统计站的人员工资、办公等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除正常的公务经费外,每个乡镇统计站每年的工作经费不低于2万元。2008年每个乡
镇统计站的工作经费按1万元的标准由财政支付,从2009年开始按每个乡镇2万元的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但由于县财政困难,无法将政策规定的经费标准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在经费难以保证的前提下,乡镇统计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日常办公条件、统计人员的培训、外出调查等因缺乏资金的支持而无法得以正常开展。
三、加强乡镇统计工作的建议
(一)继续完善乡镇统计体制改革 要以法律形式具体明确乡镇统计机构的合法地位,建立健全具有行政管理效能的乡镇统计机构,并将村级统计正式纳入统计法律体系的框架之内,进行全方位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从网上了解到,吉林、北京、新疆、辽宁等省、市正在进行统计改革试点,实行统计垂直管理。这是统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对稳定统计队伍,强化统计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
第五篇:浅谈关于科学发展观时代内涵和现实定位述要
浅谈关于科学发展观时代内涵和现实定位述要
论文关键词:丰富内涵 协调发展 战略措施 科学发展观
论文摘要:发展观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对发展及怎样发展的总的和系统的看法,是一定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思想观念层面的聚焦和反映。科学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展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为根据,合着世界发展的节拍,经历了一个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强调可持续发展,再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综合发展的变化过程。近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问题展开广泛的探讨。
一、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
首先,有必要从从本体论、价值论和终极意义方面来科学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时代蕴涵。(1)就本体论意义而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目标。(2)在价值论层面上,关注民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模式。(3)人是终极追求意义上之本,科学发展观应强调可持续性发展的终极关怀。另有人认为,科学发展观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用科学的理念来定义发展,并确立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是通过科学、利用科学的手段实现发展,并达到发展目标。因此,科学发展观涉及科学和发展两方面的概念。科学发展观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一种思维方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去分析新的科学发展观,应该说,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本质,协调发展是发展的核心,文明发展是发展的境界。也有论者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相统一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蕴含的“真”,体现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创新认识;科学发展观蕴含的“善”,体现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蕴含的“美”,体现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世界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还有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众既有“以人为本”的内涵,又有“科学”规定的内涵,两者是有机统一的。实践活动过程既是人们的主体性、目的性、能动性的实现过程,又是客体、对象以其自身的规律性对主体的作用过程。人们只有把对对象、客体的改造建立在认识和把握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才能在实践活动中达到预想的目的。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客观的统一、价值论和认识论的统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
二、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点
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观照。从综合的方面说,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特征:第一,突出人类利益的主体性,在更全面、更合理的意义上肯定人的主体性原则,最终关怀的是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第二,重视人民利益的至上性,强调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居于各种社会利益的最高层次;第三,强调发展的协调性,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视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充分考虑到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制约关系,强调人民根本利益的全面协调性;第四,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关注发展在时间上的动态平衡性。另有人认为,以人为本新发展观的本质特征表现为:一是新的发展观注重人的主体性,立足从人的角度对发展理论做出全新诠释,抓住了发展的本质、发展的根本、发展的内源;二是新的发展观具有深刻性,它已深入揭示到发展的深层次的核心和实质的问题,对人的本质又有了新的解读,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新发展观;三是新的发展观具有广泛性,它所强调的发展克服了经济利益与文化价值的潜在冲突,注重经济对文化的依赖性。新发展观是以文化价值为基础,把发展问题置于文化背景之中来研究,是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转变。
从另一方面看,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系统性、现实性、时代性、合理性特征,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体现了既要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又要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既要满足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的利益更要实现大多数人的利益,既要追求当前人的发展又要追求未来人的发展,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
三、关于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
从价值观转型方面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清醒的理论自觉和价值自觉,认清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从客观实际和人民利益出发,选择正确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路向,以正确的价值观念规约我们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以正确的价值理想指引实现全体人民富裕幸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光荣事业。从根本上来说,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由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观、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价值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三个价值维度构成的价值规范系统。要确立人民至上、人民本位的价值取向。人是发展的实践主体和核心动力,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高价值,中国的一切发展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也是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清醒的价值自觉还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我们党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观,是一种价值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从实践操作和思想认识方面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四个积极”。一要积极领会发展的“全蕴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着力于全方位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均衡问题,不断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解决的认识前提。二要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样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顺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要求,以辩证的眼光重新审视、大胆扬弃那些我们所熟悉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勇于冲破阻碍又好又快发展的传统路径和习惯做法。探索科学发展的新样式,必须紧密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大胆探索,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新路。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具备的思想方法。三要积极消弭发展的“负效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各级干部积极创新思路,在发展实践中积极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求得更好发展,既不断化解当前发展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困难,又努力消除前轮发展中遗留的“负效应”。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该具备的负责精神。四要积极建树发展的“软绩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求各级干部能自觉克服发展上的“短视”、“弱视”,克服工作中的急功近利,在重视提升“硬件”发展水平、追求“显性”发展绩效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长远竞争力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那些惠及长远、惠及群众、惠及子孙后代的“软绩效”上来,努力追求经济社会更持久、更长远的发展。这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该登上的境界高度。
四、科学发展观的现实意义和战略地位
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地位重要。基本要点是,坚持以人为本,它把历史主体论、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论与执政为民的共产党执政理念有机结合起来,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高扬了社会发展中人的价值思想,突出了发展的主体问题,是人本主义发展观的体现。全面发展的思想深化了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思想,突破了唯经济主义的发展观,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内涵,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中统揽全局的执政能力问题。协调发展的思想丰富了社会发展的系统性、和谐性、平衡论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筹兼顾、互动互促、良性循环的和谐发展机制,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助推发展中的体制性建设路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现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时代性把握,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认识,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所担负的深远历史责任。另一些人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运用唯物史观研究、总结和指导党的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光辉典范,它的科学性、现实性和深刻性,不仅在于准确地把握住当今我们党所处时代的脉搏,而且还在于它立足历史唯物论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开辟了社会发展评价尺度的新视角:社会发展评价尺度应是以生产力尺度、制度尺度和人的全面发展尺度为主要内容的三维发展尺度体系。新发展观是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提出了一个完整严密的评价尺度。它立意深远,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创新价值,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评价尺度的理论提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如果变换视角,从社会文明演变和人类文明的拓宽来说,科学发展观实现了从两个文明、三个文明到四个文明的飞跃。邓小平的文明观重点揭示了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他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系统地阐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江泽民的文明观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认为社会主义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内在地包含了四个文明,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在对传统发展观彻底颠覆的基础上实现人类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理论产物。生态文明倡导整体性、持续性、公平性的原则,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勾画了人类未来文明的发展蓝图。
参考文献:
[1]王健,等.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比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6).[2]阎钢.试论科学发展观的人本主义精神[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3).[3]孙国相.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思考[J].党建研究,2004,(8).[4]郑永廷.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6).[5]张雷声.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2).[6]吕东升.论树立和落实新的科学发展观[J].理论月刊,2004,(6).[7]闫书忠.关于科学发展观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6).[8]高德步.科学发展观的人文意蕴[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