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如何为医疗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时间:2019-05-14 21:59: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化:如何为医疗改革提供技术支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化:如何为医疗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第一篇:信息化:如何为医疗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信息化:如何为医疗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佚名 来源:支点网 时间:2009-6-18 11:35:02 “2009年新医改方案出台之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机遇就是如何为医疗改革提供技术支撑。”近日,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燕婕副主任接受了记者的专访,畅谈新医改机遇、数字化医院示范试点工作、区域协同医疗等社会关注的话题。

下载报告《管理企业信息》RSA企业内控,不再繁杂线上会议 HR/ERP等企业软件注册免费试用

“2009年新医改方案出台之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机遇就是如何为医疗改革提供技术支撑。”近日,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燕婕副主任接受了记者的专访,畅谈新医改机遇、数字化医院示范试点工作、区域协同医疗等社会关注的话题。

信息化要有“质的提升”

记者:卫生部在2月份下发了“2009年卫生工作重点”,其中包括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重点工作,这对2009年卫生部信息办的工作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高燕婕:2009年,国家对医疗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信息办的工作应该是坚持统筹规划、积极推进、务实工作、取得成效。

从1995年国家开展金卫工程时,我们就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做信息化规划。2002年,我们所做的《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已经规划到了2010年。应该说,从医疗信息化建设伊始,一直到2010年,我们是有相应规划的,并且也基本满足支撑新医改的要求。但是,关键在于落实,仅有规划还不行。

新医改方案出台后,我们更应该坚持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步调一致的原则,既要调动各个省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又要给他们提出信息化发展的明确方向。由此,使得各地能够协调一致,给信息化工作水平带来一个质的提升,而不能停顿。

记者:2009年,医疗领域的热点话题就是新医改方案,您如何看待新医改方案为医疗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8500亿的投资一直为公众热议,而医疗信息化一直存在投入不足的瓶颈,您觉得这笔投资能够为医疗信息化带来多大程度的直接支持?

高燕婕:8500亿对于新医改有很强的经济支持力度,但能拿出多少来用于信息化,应该做一个很好的规划。我认为,确实要拿出一定的比例来支持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最终会占多大的比例,目前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推算。因为8500亿并非投向某个地区,而是全国一盘棋。从农村到城市、从社区医院到三甲医院,不同地区的信息化投资比重应该是多少,都需要有统筹规划。

需要指出的是,信息化建设已经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锦上添花,更不是表面文章,它确实可以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效率,使得医疗机构领导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信息,以此做出科学决策。中央提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医疗卫生领域而言,就是要用信息技术来支撑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所以,我认为信息化的支出比例应该在8500亿中有一个突出的地位。

数字化医院,适度超前

记者:数字化示范试点医院工作目前进展如何?对于提升我国医疗信息化水平有何重要意义?

高燕婕:数字化医院是《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内容,无论各种形势如何变化,我们都会坚定按照规划来执行。目前,我们已经评选出首批20家卫生部“数字化示范试点医院”。这项工作极大调动了全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对加速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升建设水平都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为什么叫“数字化示范试点医院”?“示范”是说明这20家医院在全国来说,信息化建设做的比较好,确实会起到榜样作用。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医院是按照《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来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该规范的重要指导作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所谓的“试点”,是因为“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规划纲要》当中,要求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在不同的时期要有不同的目标,每五年卫生部就要给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出新的目标。从“八五”直到“十一五”,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实现要从以财务为中心的管理系统,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系统过度。实际上,我们是在这一目标在全国尚未达到50%的情况下,又提出了数字化医院的目标,以保持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动态发展与全面提升。

我们选择的首批数字化示范试点医院,并不是说它们已经完全数字化了,而是要它们承担着数字化示范试点的重要任务。真正的医院数字化的目标,还有待于我们的拓展,目前我们正在不断朝这个目标前进。

我们应该用信息技术来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因为传统医疗模式是在手段局限的情况下,不得不使用挂号、排队等手段,而现在已经计算机网络化了,不可能再沿用已经几十年的传统手工就医模式来提供医疗服务。所以,有些示范试点医院就提出,医院的挂号流程、就诊流程是否可以再精简,是否能够前移等想法,都需要进行试点。

中国的医疗改革还要求稳求实,新的医疗模式与服务流程不可能在全国医院同时推开,但数字化医院在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可以做这方面的尝试。

构建区域医疗“大协同”

记者:新医改方案中,“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保证远程医疗”成为关注的重点。对于区域医疗协同信息化,各地已作出了不同模式的探索,您认为区域医疗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未来将如何推进区域信息化?

高燕婕:区域协同医疗的概念,是由我们自己提出的。2004年,国家启动了发展现代服务业重大战略规划的研究立项工作。在这个国家重大专项中,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支撑”、“服务模式创新”。2006年,为了使得国家提出的大力发展服务业目标能够实施落地,针对医疗卫生领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我们又提出了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的概念。从国际医疗信息化发展形势来看,当我们的技术和应用结合到一定的时候,就应该提出创新性的东西。

区域协同医疗是从全行业的角度来设计的,从原先设定的理想状态,区域协同医疗要针对一个行政区,它要是一个行政职能相对完善的整体。在卫生管理、防疫、妇幼、传染病、公共卫生等所有卫生机构之间,实现医疗服务的共享与调配,这是我们开始设计的初衷。

目前,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所限,区域协同医疗出现了多种模式。比如上海申康模式,它实现了一个区域内23家医院的互通互联,实际上变成了一种递推的过程。在区域协同医疗的大构思下面,是出现了大小不同的模式,但大的方向还是一致的。在将来,应该向着更大的协同目标发展,要有一个大协同的概念。

记者:对于未来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您如何展望?

高燕婕:从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来说,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应该说是大有可为,而且必须要加强、加快,要迅速地调整当前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各种现状,同时还要做好规划。

当前,我们各个省市的卫生厅局都有很高的积极性,下一步如果将积极性转变为全国有规划、有组织、步调一致的局面,将会对医疗改革起到比较关键的支撑作用。

第二篇:信息化支撑工作总结

信息化支撑人员工作总结

信息化支撑工作在各级领导及同事的大力支持及帮助下有序的开展,2013年初刚接过此工作有很多流程不太清楚,经过一年左右的不断的努力,已全部清晰整个工作流程、工作范畴。

随着集团信息化业务的快速发展,集团信息化支撑的建设越来越重要。集客维护支撑工作较原有维护工作,在工作范畴、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均有不同的特点,首先需要跨多专业维护管理,交换 +数据+传输+ 庞杂的接入/客户侧技术等。其次需要进行售前勘查、售中开通、售后保障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最后需要对不同级别的客户、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操作要求、操作规范,体现面向客户的差异化管理。

 售前:分析集团客户网络需求,制定网络解决方案,明确网络服务质量标准,对网络资源进行快速确认。

 售中: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快速的资源调度、局数据制作、业务/网络开通和测试,明确维护保障的相关流程和要求。

 售后:按照既定的网络服务质量标准为集团客户提供网络监控、分析服务,提供故障、投诉的快速响应和处理.一、集团客户业务支撑工作职责

1、落实省市公司集团客户业务支撑工作管理制度、流程、评估体系等;

2、落实省市公司制定的SLA(网络服务质量标准)体系;

3、按照省市公司要求做好所辖地市范围内有线接入网管理等工作;

4、在省市公司安排和部署下开展维护人员技能培训等相关工作,不断提升各分公司维护人员的技能水平;

5、根据工作需求向省市公司提出集团客户业务维护支撑手段功能需求;

6、负责所辖地市范围内集团客户业务的“售前、售中、售后”的维护支撑工作;面向集团客户部、市场部提供“一点响应,全网服务”的网络支撑服务;

7、在省市公司指导下具体负责所辖地市范围内有线、无线接入网维护管理和代维管理等工作;

8、各分公司根据业务和客户需求将集团客户业务支撑维护工作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二、人员设置和技能要求:

1、集团客户业务支撑岗位的人员设置需要结合维护支撑工作职责和工作量进行配置,充分考虑“售前、售中、售后”业务的各个环节对人员的需求;

2、岗位设置应该涵盖项目管理、综合管理、质量管理、售前服务支撑、售中建设支撑、售后保障支撑(客户端管理、业务技术支撑管理、投诉管理)等工作内容和岗位角色。可参见《中国移动贵州公司集团客户业务支撑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规范(V1.0)》;

3、集团客户业务支撑岗位应在界定职责、梳理工作流程、测量流程环节工作量的基础上,结合发展现状和目标进行;

4、各分公司应科学合理的设置岗位并根据工作量情况配置相应数量的人员,以从机构和人员上保证我省集团客户业务维护支撑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

5、集团客户业务的融合性、跨专业特点要求维护支撑人员具备多专业综合维护技能,各分公司应高度重视人员技能的培养,强化培训力度,同时不断提升维护技能水平;

6、集团客户业务支撑工作各岗位的技能要求集客业务知识,集客网络技术知识,集客运营流程,集客运营案例等方面,具体知识技能可参见《中国移动贵州公司集团客户业务支撑技能要求规范(V1.0)》。

三、集团客户专线流程

1、资源勘查流程:

职责与内部管理要求:

客户承诺:资源勘查时限:

四、集团客户专线和家庭客户宽带接入业务的故障分类:

1.故障级别分为重大故障、严重故障和一般故障三类。

1.1 重大故障

定义: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全省或各地市所接入的50%以上业务中断(如省际/省内出入口互联业务中断、域名服务中断、认证计费服务中断、业务应用平台中断、二干/本地传输网全阻等)。

故障上报要求:重大故障一经确认,应立即处理并上报,重大故障自障碍发生至上报到省网络部不得超过10分钟。

故障处理要求:详见《中国移动贵州公司集团客户网络服务SLA标准规范》

1.2严重故障

以下情况发生任意一种即为严重故障

1.2.1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全省或各地市所接入的30%业务中断(如省际/省内

出入口互联业务中断、域名服务中断、认证计费服务中断、业务应用平台中断、二干/本地传输网中断等)。

1.2.2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全省或各地市所接入的若干项业务质量下降,业务

运行指标低于一定参考值的时间范围。

故障上报要求:严重故障一经确认,应立即处理并上报,严重故障自障碍发生至上报到公司网络部不得超过15分钟。

故障处理要求:详见《中国移动贵州公司集团客户业务支撑网络服务SLA标准规范》

1.3 一般故障

定义:除重大故障和严重故障外的其他故障为一般故障。

要求:一般故障一经发现,应立即处理,并归档记录。详见《中国移动贵州公司集团客户业务支撑网络服务SLA标准规范》 2. 故障处理原则:

2.1 在发现故障后,应立刻判断故障点,按照相关应急通信保障方案尽快恢复业务。2.2在出现业务故障后,应该立即通报相关业务部门。

2.3 处理故障时,一般应不影响正在使用的客户或任意扩大影响范围。必须严格按照生产厂家提供的故障诊断手册、命令手册等规定的命令和操作方法处理。

2.4 故障处理完毕应填写故障记录,故障记录的内容包括故障发生的起止时间、原因、现象、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并及时通知故障申告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对涉及设备质量方面的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2.5 对于重大故障处理完毕后,维护单位应在两个工作日内向省公司网络部提交书面报告,内容包括故障的现象、原因、处理过程、经验教训。

3.故障处理流程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集团客户业务网络维护管理办法(v1.1)》附件。

五、故障投诉及处理流程

5.1集团客户网络投诉途径目前有两种:1008695和集团客户经理均可受理此类投诉,并在确认受理后生成客户投诉工单进行派单处理。

5.2网络管理中心是跨地市、省内、省际网络投诉工单处理的起点和终点,牵头处理故障并通过电子运维系统(EOMS)按业务分发给相关单位进行故障处理。5.3各分公司运维部是本地集团客户专线和家庭客户宽带接入业务网络投诉处理的接口单位,负责本地受理、处理客户投诉,形成闭环管理。各分公司作为面向客服的接口和投诉处理全过程的监督人,要以故障解决和客户满意为最终目标,跟踪统计投诉处理过程。

5.41008695或集团客户经理对处理结果进行再次确认并反馈至客户;集团客户专线和家庭客户宽带接入业务投诉,各级单位必须快速受理、处理;对于集团客户专线和家庭客户宽带接入业务升级投诉、重复投诉,各级单位主管领导必须介入,全程监督处理。

5.5集团各户专线和小区宽带业务接入的质量管理暂包括以下指标:

1、网内任意两点时延(1000公里以内<=40ms,2000公里以内<=60ms,3000公里以内<=80ms);

2、网内任意两点丢包率(<=1%);

3、网络互联链路平均带宽利用率(<=70%);

4、网络重大阻断发生次数全年不超过4次。(注:等同于各分公司汇聚层以上节点的中断次数)

5、IP城域网网络时延达标率:从网络边缘P路由器(或与边缘P路由器相联的专用路由器)到与之相连的IP城域骨干网边缘设备5个以上IP 地址(其中3个在市区且不同区域,其余在不同县区)做PING 操作,每10分钟10个PING包操作,包长分别为64Byte包4个,128Byte包3个,256Byte包2个,512Byte 包1个,记录每个Ping 包的网络时延。挑战值:

网络时延≤10MS 基准值:≤15MS6、IP城域网网络丢包率:从IP城域网网络边缘P路由器(或与边缘P路由器相联的专用路由器)到与之相连的IP城域骨干网边缘设备(包括接入三层交换机、BRAS、业务接入路由器等设备)(已通过工程正式终验)的PING 包丢包率。网络丢包率≤0.2%

7、交换机应答接通率:基准值:49%,挑战值为:54%。

第三篇:以信息化建设支撑推进和深化财政改革

以信息化建设支撑推进和深化财政改革

“金财工程”即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简称GFMIS,是以覆盖各级财政管理部门和资金使用部门的大型信息网络为支撑,以细化的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所有财 政收支全部进入国库单一帐户(即财政直管)为基本模式,以预算指标、用款计划、采购定单以及财政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和实现宏观经济运行态势跟踪分析为预算执 行主要控制机制,以出纳环节高度集中并实现现金有效调度为特征,体现公共财政改革要求的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化建设既是财政 改革的重要基础,又是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汝城县已初步形成了财政改革和信息化建设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方面,财政改革对财政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财政信息化建设又为财政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条件,有力地支撑和促进了财政改革。

一、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汝城县财政局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基本建立了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财政系统业务信息化枢纽框架,即覆盖财政部门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县财 政局与其他各部门(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联接的以财政业务处理为核心的业务资源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财政部分);县乡财政共建共享的财政 信息资源库。基本达到了“一个底层数据库、一个操作平台”的目标。在金财工程建设中,主要坚持了以下原则:

(一)统一性原则。对“金财工 程”的建设,财政部要求“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系统平台和统一组织实施”。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县坚持集中统一管理,防止各自为政,以 形成全县互容互通的管理系统,防止各节点产生梗阻,影响整体工作的开展。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全县财政系统统一的综合业务网络建设模式,因为部 门预算、会计集中核算、非税收入管理及乡财县管等主要财政改革所处理的基础数据是一致的,如果分开建设,势必造成各系统之间数据库编码不一致,使数据不能 共享,操作人员重复劳动,造成资源浪费。

(二)渐进性原则。我们在“金财工程”建设中,本着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适当超前、急用 先上,有重点地逐渐推进,分步建设。前期着重于系统计算机、局域网等基础性硬件添置和建设,后期则着重于软件的整合以及对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同时紧跟时 代改革步伐,紧贴财政改革要求,不断拓展领域、扩大规模:先是会计电算化到农税征管自动化,再到工资统发、会计集中核算,然后到日常办公、政府采购、部门 预算等,最后是非税收入管理、乡财县管乡用改革等,步步为营,体现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

(三)实效性原则。“金财工程”建设,只有反映财 政改革要求,服务财政管理工作,才有生命力。我们在网络建设、业务软件选择上,结合我县的管理基础、业务基础、技术基础,从财政信息化促进财政管理创新的 角度进行考虑,牢牢把握财政改革和业务工作的实际需求,真正贴近改革,服务实践。在规划层面,从财政信息化的最高阶段,即成熟阶段进行规划,在执行层面,先进行关键财政业务的信息化建设,使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比最优,财政应用软件是财政信息化建设的灵魂,如果没有符合财政工作需要、技术先进、质量可 靠的应用软件,即使有再先进的硬件设备,也不能发挥财政信息化对财政管理的促进作用。

(四)安全性原则。“金财工程”是一个数据生产系 统,必须保证系统的可靠、可用、可控。我们实施过程中,一手抓系统建设,一手抓网络与信息安全。每个阶段的建设,都坚持管理制度和控制机制同步跟上,如我 们建立了专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软件使用安装、防火墙及查杀病毒、信息资料加密及上网管理、电源管理、网络维护等都有专门的规定,形成完善的网 络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网络安全畅通。

二、财政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阶段

汝城县财政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简单到完善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具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1999年以前)。这个阶段的计算机数量比较少,且仅仅相当于打字机的功能,比较普遍的应用方式就是用计算机完成一些打字办公、报表统计等工作,还没有网络、共享等概念,财政信息化应用停留在一个低水平上。

(二)增长阶段(2000-2002年)。这阶段主要是计算机及软件数量上的增加,表现为比较盲目地购买硬件、开发软件,很多业务软件的应用就象搭积木一样,需 要一个就加一个,对财政信息化应用系统的整体性考虑较少,因而财政信息化应用的整体水平仍旧不高。2001年,我县整个财政系统电脑达到100多台,并建 立了局域网,计算机应用软件虽逐步用于财政业务的各个领域,但业务股室之间均有不同的应用软件,如办公室使用海信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农税局使用自主 开发的农税系统,非税局使用长沙远见公司的非税系统,会计核算中心使用安易公司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系统,预算管理、工资统发均用全市统一配发的软件系统。彼此独立的各个业务软件,没有共同的数据库底层,好象一个个独立的“数据孤岛”,同一个业务指标,在不同的“数据孤岛”中产生冲突,形成不同的数据信息,导致共享不畅,信息失真,监控失灵。这种状况迫切要求有一种科学的信息传递方式来实现股室之间数据资料的共享。

(三)集成阶段(2002-2003年)。这一阶段,逐步提出了“一个数据库,一个操作平台”的建设理念,主要是对各项财政业务计算机处理进行统一建设,开始把不同的财政业务信息 系统统一在一个系统当中。2002年,我局以推行会计集中核算改革为契机,以财政局域网为载体,加速了安易软件(后被“北京用友”兼并)的二次开发,试者 将财务核算集中监管、部门预算编审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工资统发管理等逐步统一到一个软件中,各模块使用相同的基本数据信息源,采用相同的数据接口,统一的数据平台,方便了数据共享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各股室信息处理各自为政的弊端。

(四)成熟阶段(2003年至今)。在这一阶 段,建立了先进的财政管理信息化应用平台,建立了财政基础数据库,强化财政的资源管理,全面实现“一个数据库,一个操作平台”的建设目标,推进了财政管理 制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局所有财政业务全部统一到一个软件中,即“北京用友政务财务管理软件”,所有财政业务数据全面实现“无缝链接”,均可在一个软件界面中处理,不同的业务可以在同一个界面互相穿插、进出,非常方便、快捷,真正把计算机信息系统同整个财政管理过程比较好地结合起来。二是 有效将财政部门内部和外部(如银行、单位)的数据资源很好地规划利用,为财政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服务,实现财政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如非税收入管理软件,与代 收银行、执收单位建立了由财政主管的共享的信息数据库,实现了收费信息的即时传递和权限共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财政信息管理进一步延伸到日常管 理,如增加行政办公、考勤管理、政务公开等服务软件,并注重由信息管理向信息服务方向转变,建立了综合信息网站(http: //rcczj.cz.hn.cn),增加了办事指南、报表查询、工资查询、低保查询、义务助学查询、政府采购等便民服务功能,提高了财政服务社会公众的 能力。

三、财政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我县财政系统已形成了“财政管 理网络化、财政监管全程化、会计核算电算化、税收征管自动化、日常办公无纸化、政务公开互动化”的财政管理新模式,实现了财政工作的“提质加速”,适应了 新时期财政工作高强度、高速度、高难度和高精确度的要求。如发放农民的“两补”资金,基础数据较复杂,且资金数额大,工作时间短、要求高,我县23个乡 镇,无论农户有多少,均只需农税会计1人就可轻松完成。今年我县的粮种补助发放依托财政信息化,比省厅要求提前20日完成任务。

(二)加 强了内部控制。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在使用权限上按功能权限、数据权限、审批权限进行设计,在资金流转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设计了很合理的“节点”,形成了比 较科学的控制机制,使财政内部监督到实处。比如预算没有指标,国库就不能拨款;股室长没有审核,会计人员就不能登帐;已开票据的款项没进银行,票据就无法 缴销等等。同时,根据系统授权,实施内部财务监督时,检查者可以利用强大的报表查询功能,随时随刻查阅报表、帐簿、记帐凭证等,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避免 了检查人与被检查人之间的尴尬和误会,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三)规范了业务行为。财政信息化广泛应用,使财政业务的办理日趋规范。如会计 核算方面,由于全面使用财务软件,财务处理中无论是会计科目的设置,还是原始凭证的生成和审核,都必须严格按照电脑生成的规范程式进行,从根本上减少了人 为因素的干扰,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又如非税收入管理,征收过程实行固定的流程管理控制,收费项目、标准固定,可以在源头上杜绝乱收费现象。在公文 处理方面,通过计算机定义发文流程,对文件格式进行“固化”,自动生成文件文本,文件格式的规范化可以达到绝对的理想效果。

(四)降低了行政成本。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从工作环节上缩短了工作流程,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诸如县乡之间的报表和资料传递,因局域网的开通,极大的减少了交通费和差旅费支出,有效地降低了行政成本。

(五)打造了“便民财政”。一是实现了资金直达。通过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技术,实现财政资金的直达目标:直达部门(单位),直达职工,直达农民,直达供应商。二是 增强了服务功能。通过开发便民软件,有效解决了机关中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的问题,方便了单位和群众随时查询有关事项,受到了全县办事群众的一致好评。三是提高了工作透明度。通过网上公开财政事项,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拓宽了社会监督和群体监督的渠道,增强了财政工作的透明度。如矿产品税费统征,将电子监 视系统与因特网联接,实现了财政工作的全方位监督。

四、财政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体会

(一)资金投入是搞好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软、硬件设施大都属于高精密度和高科技材料,因此造价较高,要实现财政信息化,资金投入是必要条件。近几年来,我局的局域网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逐年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

(二)领导重视是搞好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我局的局域网建设过程中得到了省市财政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领导认识高,我县财政信息 化建设之所以能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整个局领导班子思想较为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具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和前瞻性眼光,对于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认识高、着手早。二是领导行动先。一个新生事物被认可,都有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其中必然有阻力和障碍,信息化建设同样如此。因此,只有领导率先垂范,带 头学习,带头使用,才能减少阻力,形成合力,加快整个财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比如说办公自动化中的“公文管理”,有些功能必须要领导参与才能实现,如 果领导操作这个环节不能顺利完成,整个系统就无法运转。从而形成“夹生饭”,影响网络效益的发挥,影响办公自动化的进程。

(三)高位规划 是搞好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步骤。高位规划就是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低投入、优质量、高效益的有机统一。如城市建设,必须有统一的 规划,前瞻性地把主要道路和功能布局规划好,才不会出现重复建设,城市才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拓展空间,不至于眨眼就落伍。财政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必须 高起点规划,即要从信息化建设的成熟阶段来谋划,然后根据工作需要,重点建设,逐步完善,就不会有重复建设,可以降低成本;之所以要高标准建设,是因为信 息化的软、硬件材料更新换代非常快,如果起点低,设备更换频率高,不仅增加运行成本,还影响和制约财政工作发展。

(四)全员参与是搞好财 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局域网是由计算机群构成的网络体系,必须要全员积极参与,方能发挥其规模效益和辐射效应。自局域网开通以来,我局干部职工的计算 机操作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这种整体操作能力的提升,为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我们主要经验是:一要强化培训。我县历次电脑 培训班都是由本局计算机业务骨干授课,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缺什么培训什么,做到有的放矢。采取封闭教学、强化训练、奖优罚劣的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 局每年都开办两期以上培训班。二是严格考试。对于开办的计算机培训班,采取什么手段来评估其效果,是检验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采取的严格考试的方式来实 现。如将计算机操作列入一年一度的业务考试的内容。要求全系统45岁以下的干部职工每分钟正确录入汉字30字为合格,还有全县的几次公开选调工作人员选拔 开始都融入了计算机考试,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职工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了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紧迫感。三要寓学于乐。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一些与 计算机知识有关的娱乐竞赛活动,也可以有效的促进干部职工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这两年我们举行了电脑打字、电脑制表比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干 部职工都能熟练使用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和财政软件,有些年轻职工深入到网络建设、软件开发等更高层次的应用。

(五)规范管理是搞好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为确保网络安全有序运行,我们在一开始就对网络进行了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定了局域网管理制度、对上网时间、内容 和电源的使用进行严格管理。设置了系统管理员,强化了网络维护。并专门公选了一名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工作人员负责网络维护。

(六)先进办 公模式和管理理念不断引入并普遍推广是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形势日新月异。财政要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必须通过推进信息化建 设,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办公模式引入其中,并普遍推广,以在整个系统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培养前瞻性的发展眼光,激发改革创新的勇气。信息化这种管理方式 一旦引入实际工作并普遍推广,就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管理效益,能大幅度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四篇:技术支撑助稳产精细管理提水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今天,我们迎来了作业区工作会的隆重召开,会上听取了**经理和**书记的工作报告,领导的报告给我们指引了工作方向,使我们备受鼓舞,我也对今年的工作充满信心。下面我代表技术组全体员工做表态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技术支撑助稳产精细管理提水平》。

(一)狠抓资料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2017年,从油井单量、油井取样、含水化验等多个方面严抓基础资料录取工作,通过规范标准,精细资料录取和应用管理,力求各项资料达到“严、细、实、准”,对于假资料及违背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的,严格考核,全面提升基础资料管理水平。

(二)精细油藏管理、提升开发效果

深入开展油田差异化管理工作,在“一区一块一对策”管理的基础上,细分为单井差异化和区域差异化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分别管理,并结合区块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及时优化治理对策,实现两项递减稳中有降,地层压力保持水平逐步上升,确保主力区块高效开发;

精细注采调控,细分区块注水单元,分区制定注水政策,预见性提出调整意见,缩短动态变化井治理周期,实现稳油控水;

加大措施挖潜,重点在低产井、高含水井和地关井上寻找突破口,每月对油井注采曲线进行分析。

(三)狠抓井筒治理、提升举升效率

牢牢树立“一次检泵作业就是一次井筒综合治理的最好时机”的理念,树立以养代修的井筒管理理念,多措并举,延长油井免修期。不断提高井区井筒自主管理水平和工作主动性,坚持每天针对性开展油井六小措施,确保井筒始终处于健康状态;

加大对五类井治理(高液面井、结蜡井、结垢井、高频井和低效井),及时优化油井周期热洗制度,开展高频井、低效井专项治理活动。

(四)精细注水管理、夯实稳产基础

牢固树立“昨天的欠注就是今天的欠产,今天欠注明天必然欠产”的理念,以“注水三级监控”体系为载体,加大对注水检查考核力度,重点抓好“四条注水”。注够水上,重点做好管理消欠和措施消欠工作,从系统运行、管网治理、井筒清洁、三级监控四方面入手,减少管理因素造成的欠注,积极配合措施增注;

注好水上,重点强化水质管理、计量专项治理和井筒净化工作,严格落实大罐排污、过滤器反冲洗和水质监测制度,紧抓水源井、注水站、注水井三个节点计量管理,分步开展注水井检串和洗井工作;

有效注水上,地质与工艺结合,逐步排查梳理注水井增注、分注、堵水调剖等措施井,提高水驱控制和动用程度,为油田稳产提供能量基础;

精细注水上,为持续抓好以精细注水为核心的老油田稳产工作,进一步提升精细注水管理水平。

(五)加强数字化管理,提高应用能力

一是通过加强日常管理、队伍管理,降低故障率,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二是从功图识别、参数设置、报警处理等日常操作培训入手,通过强化干部员工的数字化培训,不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应用水平,切实服务于生产。三是通过月度通报、业绩考核等手段,提高全区数字化管理水平,实现数字化管理“一降低、两提高、三加强”。

(六)提升技术素质,打造过硬技术团队

以完善组室奖惩考评激励机制、丰富培训手段为基础,推进学习型、技术型、创新型组室建设。一是根据厂三所在资料录取、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结合作业区自身实际,完善修订规章制度,完善标准、规范管理;

二是根据2017年生产技术建设重点,年初定出每个技术干部论文、qc成果题目,季度总结分析、不断提高,正向激励,提高技术干部的干事、写作、分析、总结能力;

三是严格落实作业区动态(井筒)分析、井区单井分析及各项专题分析,丰富培训内涵,提升技术人员业务技能素质,使技术人员具备技术创新、知识共享和协同工作的能力。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我们将认真总结过去一年技术组各方面工作,分析问题,查找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学习此次会议精神,技术组全体员工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作业区的统一部署,严格落实工作会上的各项工作和目标,在技术管理上寻求突破和创新,自我加压、迎难而上,力求全面完成全年各项指标及任务,为持续巩固老油田稳产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医疗改革

改革开放以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旗下,为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中国开始了漫长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共财政作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基本保障,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如何发挥政府在医疗卫生支出上的职能作用变得愈加重要。

中国医疗行业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医疗资源的严重短缺,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往医疗改革方案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严重缺陷:一是在忽视对医疗市场的开放,没有让市场力量在医疗供给中发挥足够的作用[1];二是错误地对公立医院进行“伪市场化”,导致医疗费用虚高,医疗资源严重浪费。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社会逐步从一元化的计划经济时代向多元化的、国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并存的市场经济时代转变。市场化的经济环境呼唤一元化的医疗体系向多元化的混合医疗体系转变。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从一元化的医疗体系,通过“公退私进”的医疗改革,最后建立多元化的、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并存的混合医疗体系的过.程。

医疗服务具有特殊的属性:医疗消费具有强制性和不可逆性;医疗供给在特定时间内是有限的。有限的医疗供给和最优的消费追求必然会导致医疗市场畸高的均衡价格和消费拥挤。医疗服务中,信息不对称严重;如果没有第三方对医生进行监督,代理人寻租就不可避免。缺乏对医生的有效监督正是我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医师协会建立对医生的第三方监管,利用执照制度约束医生的权力,调整医生的收入分配体制,改变医院的管理方式,最终顺利完成医疗改革。

2005年7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研究报告被披露,其中明确指出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此报告被广泛解读为失败由市场化改革所致,激起强烈社会情绪,“看病难、看病贵”从此成为社会焦点议题。

对于医改的时间界定,一般从1985年改革算起。但追本溯源,中国医改的时间还要早些,大概始于30年前时任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的一句话: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

1979年:医疗改革“初露端倪”

1979年元旦,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钱信忠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提出,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此时,改革开放刚刚起步,钱信忠的讲话,显得大胆而前卫。

不久,卫生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此后,卫生部又开展了对医院的“五定一奖”(即定任务、定床位、定编制、定业务技术指标、定经济补助、完成任务奖励)工作,并开始尝试对医院实行“定额补助、经济核算、考核奖惩”,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北、浙江等地的五所医院被列为“典型”。

1980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允许个体医生开业行医问题的请示报告》,打破了国营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

1985年:中国医改“元年”

从1981年至1989年,每隔三四年就有中央文件出台,其中关键性的文件是1984年8月,卫生部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正是在这一政策下,1985年成为医改的启动年。改革的手段从最初就十分明确——“给政策不给钱”。

这一时期产生了两个改革典型,一是转换经营机制的“协和经验”,二是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昆明经验”,在全国卫生系统备受推崇。这样的改革,在一定时期内当然会显现出成效。然而,在成效初显的同时,医改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由于实行“放权让利”的财政包干制,政府财政收支占GDP比重急剧下降,公共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也一路下滑,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严重不足;基层、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防疫网加速破败,严重影响到广大农民的健康保障;由于过分强调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医疗机构开始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卫生医疗部门的行业作风开始变坏,名医生走穴、药方里开出电饭煲等一系列医疗乱象随即出现??

1989年,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关于扩大医疗卫生服务有关问题的意见》,医改在争议中继续前行。

1992年:向“医疗市场化”进军

1992年春,中国掀起新的改革浪潮,医改再次提上日程。

“如果等一二年,其他部门、行业各种产业部搞起来了,甚至你自己的领地都被人家挖走了,市场、群众就不需要你的产品了。”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陈敏章在华东七省市卫生厅局长座谈会上说。

“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1992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时任卫生部医政司司长的迟宝兰后来在会议上要求:医院要在“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绩。

此后,点名手术、特殊护理、特殊病房等新事物,像雨后春笋般在医疗系统涌现,正是在这一阶段,卫生系统的内部争论日渐兴盛,围绕“医院是不是掉到钱眼里”、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改革,两种思路开始针锋相对。

争论的集中爆发,是在1993年5月的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殷大奎在报告中明确表示反对医疗服务市场化,这番表态随即被认为“思想保守,反对改革”。两派观点在会议上吵得不可开交。

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2000年,我国的卫生事业在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在高速发展。据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卫平介绍,1980年,我国卫生机构的数量是18万家,到2000年时已经达到32万家。

2000年:产权改革的号角

2000年,在江苏的宿迁掀开了一个在以后被冠以完全“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卖医院。

这一举动的源头来自于当年2月,国务院公布了数易其稿的《关于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意见确定了实行医药分业等几项原则。意见中,“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盈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等条目,让宿迁“激动不已”,这也使得酝酿于1999年的宿迁医改名正言顺。

五年下来,除两家公立医院,宿迁其他133家公立医院均被拍卖,宿迁政府自我评介“医疗事业基本实现政府资本完全退出”。而这一切的主要根源是财政投入出现不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丁宁宁分析:“卫生费用主要来自地方财政,地方财政卸包袱的冲动,是医改市场化方向的重要动力之一。”

2003年,SARS疫情在全国蔓延,中国开始反思公共卫生体系的漏洞,进而开始检讨整个卫生事业。“政府主导派”与“市场派”的意见不相上下。对于宿迁改革的争议,是两派观点的又一次交锋,最后以搁置告终。

一位受雇于美国医疗投资集团的专家喜滋滋地介绍,至少有60亿美元的资本在等着收购中国的医院。

2005年:医改风云突变

2005年5月初,卫生部副部长马晓华发表讲话,严厉批评了当前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淡化、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并且着重强调,“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引入市场机制。产权制度改革,不是医疗制度改革的主要途径,我们决不主张民进国退。”

“市场化非医改方向”,2005年5月24日,卫生部下属的《医院报》头版头条刊出了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刘新明的一次最新讲话,并冠以这个让人注目的标题。

而医改话题被真正引爆是在6月20日,当天的《中国青年报》引用《医院报》5月份的报道,将刘新明“市场化非医改方向”的观点,传递给了大众。

这一观点,被迅速地解读为卫生部的表态,一时间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刘新明的观点是,“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

此后,《中国青年报》在7月28日又刊出报道,“国务院研究机构称,我国医改基本不成功。”再次引起关注。国务院的这个研究报告认为,医改困局的形成,是将近二十年来医疗服务逐渐市场化、商品化引起的,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政府对卫生医疗事业的主导不足、拨款不足有关,所以,“核心问题在于强化政府责任”,医改路向选择上应以政府主导,公有制为主导,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共品属性。

在这两篇报道之后,公众开始纷纷猜测,国务院关于医改的政策、方向是否要作大的调整?新一轮的关于医改的论战,随即暗流涌动。

2007年:医改进入最后冲刺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报告了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情况,医疗改革进程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陈竺表示,“到2010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努力缓解城乡、地区、不同收入群众之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的趋势,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突出问题;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在这份报告中,医改存在的一些关键性矛盾得到进一步明确:

——明确政府主导。“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

——继续“公益性”。公共卫生机构将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实行严格的收支预算管理并探索改革药品价格加成政策。“逐步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药补医机制,维护公益性质。”

——完善医保体系。以基本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制度为主体,其他形式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也将得到加强。

陈竺透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目前已得到国务院的重视,“将尽快拿出人民满意的医改方案。”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再次发出明确信号,医改将于2008年出台。卫生部有关官员此前也曾表示,医改方案将提交2008年3月的“两会”讨论。至此,中国医疗改革近三十年的风雨征途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一般而言,事实标准的确立要以特定事物和既定事实为依据,更多的是通过调查、统计等实

证方法建立数字、比例等量化关系,以此确定一项公共政策在事实上产生了哪些实际的效果 和影响。

对医改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大体包括医改政策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 例关系,目标实现的程度和范围,对社会的影响程度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的数据都是从 基层的调查中获得的。

科学决策基于科学的评估,科学评估基于科学的数据。我们现在应该

设定并不断完善指标,进行科学的基层调查,逐步积累数据,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医改实施 的质量、效果如何,不能只凭说,而要拿出公认的指标和数据。这些指标要经得住时间的考

验,特别是在一些试点地区,有了准确的数据和评估,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公开披露之后,我们才能在新一轮改革之后对相应的投入和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价,是否有一些指标已经改观,不足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再进行总结、推广。

当我们在埋头书本、苦学专业课程的同时,也应重视养成良好的医德风尚并增强自身的社会

责任感。高尚的医德情操对我们努力学习,追求真理,发展科学有着积极促进作用。因为它

不仅能激励医务人员为解除患者病痛而积极思考,刻苦钻研和忘我劳动,也能使我们更好地

为人民服务。该近年来“全科医生” 这个概念广泛的被人们熟知。这就促使我们应格外重视

全科医学的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争做合格的综合型人才,以适应国家新医改的政策,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下载信息化:如何为医疗改革提供技术支撑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化:如何为医疗改革提供技术支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疗改革

    医疗改革——让老百姓真正看得起病 卫生部最新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医疗服务费用的增速超过了人均收入增长,医药卫生开销已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三大消费。看病难、看......

    医疗如何改革[★]

    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会议指出,根据国务院部署,去年9月《关......

    医疗信息化专业名词

    1. 什么是“数字化医院” 数字化医院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病人的诊疗信息、卫生经济信息与医院管理信息等进行最有效的收集、储存、传输与整合,并纳入整个社会医......

    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

    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 点击次数: 方案背景 当今社会信息化进程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对社会、经济和文化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并将改变人们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观点和方法。作为传......

    医疗信息化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系统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简称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临床信息系统CIS--(Clinical I......

    医疗信息化产业

    电子版:8000元印刷版:8200元电子+印刷:8500元 中国医疗信息化产业应用前景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4版) 中国医疗信息化产业市场现状及开发前景调研报告(2014版) 第一章 医疗信息化......

    信息化支撑慢病管理

    信息化支撑下的慢病管理 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牵涉到六位一体的复杂工程。建立一套科学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和管理机制是扎实开展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平湖......

    技术支撑服务合同

    技术支撑服务合同合同编号:甲方: 乙方:厦门中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经买、卖双方共同协商,签订本合同,并共同遵守。 一、 内容 1、 乙方为甲方河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