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贵州省农村消防管理规定(2013修订)[范文模版]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贵州省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148号 【发布日期】2013-12-28 【生效日期】2014-0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
贵州省农村消防管理规定(2013修订)
贵州省人民政府令第148号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贵州省农村消防管理规定〉的决定》已经2013年12月18日省人民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
省长 陈敏尔 2013年12月28日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贵州省农村消防管理规定》的决定
省人民政府决定对《贵州省农村消防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条文中的“公安消防机构”修改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义务消防队”修改为“志愿消防队”,“专(兼)职消防队”修改为“专职消防队”。
二、第六条第二款修改为:“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行政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相关教学、培训内容”。
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内容为“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常识,无偿发布农村消防公益信息”。
三、第九条第六项修改为:“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组织开展火灾扑救工作”。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内容为“防火安全小组应当组织村民制定村寨防火安全公约,村民组长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入户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宣传工作”。
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内容为“50户以上木质结构房屋密集的村寨应当配备1名以上消防安全协管员,负责开展消防安全巡查并采取鸣锣喊寨等措施提示村民注意火灾防范”。
四、第十条修改为:“乡镇人民政府、村寨应当建立志愿消防队。
乡镇志愿消防队人数不少于50人,村寨志愿消防队人数不少于成年公民的15%。
有条件的乡镇应当采取自办、合办等形式建立专职消防队或者负责火灾扑救任务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五、删除第十一条。
六、第十二条改为第十一条,并将“义务消防队、专(兼)职消防队应当掌握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常识和防火、灭火技能”修改为“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以及负责火灾扑救任务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应当掌握消防法律、法规、规章、消防常识和防火、灭火技能”。
七、第十四条改为第十三条,修改为:“县级、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乡镇规划和村寨规划应当有消防规划内容。新建建筑应当符合消防规划和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除住宅室内装修、村民自建住宅、救灾和其他非人员密集场所的临时性建筑外,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申请消防行政许可或者备案抽查”。
八、增加一条作为第十四条,内容为“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农村消防安全的需要,按照消防技术标准,有计划地引导农村实施木板房、茅草房改造和农灶、电气线路改造。
提倡和推广使用防火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物耐火等级,改善农村用火、用电、用气条件,规范用火、用电、用气管理”。
九、第十五条修改为:“县级、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应当组织开展农村消防工作检查,做好登记备案,实施跟踪复查。在重大节日、活动期间和农业收获季节,应当实施重点检查。
举办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大型群众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灭火、疏散预案,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报,经许可后方可举办。
供电企业应当定期对农村电力用户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用电安全隐患,应当通知相关单位和人员,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及时整改。拒不整改或者不及时整改可能引发火灾事故的,供电企业可以依法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应当对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的用火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建立精神疾病患者、智力障碍者等人员的登记管理制度,督促相关监护责任人员加强监护”。
十、第十七条修改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引导、扶持农村居民投保房屋、财产火灾保险”。
十一、新增一条作为第十八条,内容为“在农村从事旅游、餐饮、住宿、销售、加工、仓储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二)设置消防设施、器材并保持完好有效;
(三)设置符合要求的应急照明设施、消防安全疏散标志和安全出口,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四)可燃、易燃物品的加工和仓储区域与人员住宿区域应当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分别设置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五)用火用电符合有关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要求”。
十二、第二十条改为第二十一条,并将第一款修改为:“村寨柴草、饲料等可燃物堆垛应当与木结构、砖(石、土)木结构建筑保持12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建筑外堆放的少量柴草、饲料等与建筑之间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禁止在防火隔离带上堆放可燃物”。
十三、第二十一条改为第二十二条,并将第一款修改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对乡镇分管消防工作的政府领导、公安派出所民警、专职消防队员、综合应急救援专职队员、农村消防组织主要成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十四、第二十四条改为第二十五条,并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内容为“实施农村移民安置、危房集中重建改造等建设时,应当同步规划、设计、建设消防基础设施”。
十五、第二十五条改为第二十六条,并将第一款修改为:“乡镇、村寨的规划和建筑布局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既有木质结构房屋密集的村寨应当开辟防火隔离带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占地面积不应大于3000平方米,防火隔离带宽度不应小于12米”。
十六、第二十六条改为第二十七条,修改为:“实施引水进寨工程时,应当同步建设消防供水设施。
具备给水管网条件的,应当设置室外消防给水系统。不具备给水管网条件的,应当修建消防水池或者利用天然水源。室外消防给水系统、消防水池和天然水源取水口的设置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30户以上村寨应当设置消防点并配备火钩、火钗、板斧、梯子、绳子等灭火、破拆工具。50户以上的村寨应当配备手抬机动泵”。
十七、第二十七条改为第二十八条,并将第一款修改为:“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和负责火灾扑救任务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应当开展经常性的消防业务训练,并组织灭火演练”。
十八、第二十八条改为第二十九条,修改为:“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和负责火灾扑救任务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应当明确专人专库保管灭火器材设施。器材设施不足或者破损的,应当及时配备和更新”。
十九、第二十九条改为第三十条,修改为:“乡镇人民政府、村寨应当制定灭火预案。灭火预案包括下列内容:
(一)乡镇、村寨基本情况;
(二)农村灭火救援力量和车辆、器材配置情况;(三)消防基础设施设置、分布情况;(四)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五)扑救火灾、破拆房屋的措施、任务、分工和程序;(六)通讯联络、安全救护的程序和任务”。
二十、第三十四条改为第三十五条,修改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农村火灾的调查和损失统计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可以根据需要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监察、公安刑侦等部门和技术专家参与;无人员伤亡、直接财产损失轻微的火灾,由当地公安派出所负责登记火灾情况、统计火灾损失。火灾调查工作结束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及时出具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二
十一、第三十五条改为第三十六条,修改为:“发生较大以上火灾,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发布灾害信息。
对较大以上火灾事故实行逐级报告制度,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将火灾基本情况、主要教训、改进措施、责任追究等情况报告上级人民政府”。
二
十二、第三十六改为第三十七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对个人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
十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八条,内容为“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公安派出所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50元罚款”。
二
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四十一条,内容为“街道办事处(社区)开展农村消防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二
十五、个别文字及条文顺序作了相应调整。
二十六、本决定自2014年2月1日起施行。《贵州省农村消防管理规定》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后重新公布。
贵州省农村消防管理规定
(2005年12月16日省人民政府令第90号公布,根据2013年12月2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贵州省农村消防管理规定〉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减少和有效扑救农村火灾,维护农村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贵州省消防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农村消防管理实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治、自防自救的原则。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消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投入必要资金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防安全条件,保障农村消防事业与经济建设和其他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第四条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村民兴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
鼓励单位、个人自愿捐资,支持农村消防工作。
第五条农村消防管理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和督查督办责任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级签订消防工作责任书,量化农村消防工作责任目标,并对责任目标实施检查、考核和奖惩。
第六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负责对农村消防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并实施监督检查。
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行政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相关教学、培训内容。
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常识,无偿发布农村消防公益信息。
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农村消防工作。
第七条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农村消防安全、保护农村消防设施、报告火警的义务;任何单位、成年公民都有参加有组织的灭火救援工作的义务。
任何单位、个人对危害消防安全的行为有权制止、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农村消防组织
第八条县级、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成立农村防火安全委员会,并明确一名政府领导担任主要负责人。村民委员会应当成立防火安全小组,并由村民委员会主任担任主要负责人。
第九条农村防火安全委员会、防火安全小组承担下列消防安全责任:(一)贯彻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落实消防工作措施;(二)开展经常性的农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三)制定农村消防工作管理制度;
(四)组织开展农村消防工作检查,整改火灾隐患;(五)开展农村消防工作调查研究,制定对策措施;
(六)建立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组织开展火灾扑救工作。
防火安全小组应当组织村民制定村寨防火安全公约,村民组长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入户消防安全检查和消防宣传工作。
50户以上木质结构房屋密集的村寨应当配备1名以上消防安全协管员,负责开展消防安全巡查并采取鸣锣喊寨等措施提示村民注意火灾防范。
第十条乡镇人民政府、村寨应当建立志愿消防队。乡镇志愿消防队人数不少于50人,村寨志愿消防队人数不少于成年公民的15%。
有条件的乡镇应当采取自办、合办等形式建立专职消防队或者负责火灾扑救任务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第十一条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以及负责火灾扑救任务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应当掌握消防法律、法规、规章、消防常识和防火、灭火技能,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并承担下列消防安全责任:
(一)制定灭火、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二)开展消防业务训练;(三)建立执勤战备秩序;(四)进行火灾扑救;
(五)开展防火安全检查和巡查;(六)维护、保养消防器材设施。
第三章农村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二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农村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在重大节日和火灾多发季节,可以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学校、幼儿园应当对学生、幼儿进行消防常识教育。
第十三条县级、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乡镇规划和村寨规划应当有消防规划内容。新建建筑应当符合消防规划和消防技术标准要求。
除住宅室内装修、村民自建住宅、救灾和其他非人员密集场所的临时性建筑外,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申请消防行政许可或者备案抽查。
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农村消防安全的需要,按照消防技术标准,有计划地引导农村实施木板房、茅草房改造和农灶、电气线路改造。
提倡和推广使用防火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物耐火等级,改善农村用火、用电、用气条件,规范用火、用电、用气管理。
第十五条县级、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应当组织开展农村消防工作检查,做好登记备案,实施跟踪复查。在重大节日、活动期间和农业收获季节,应当实施重点检查。
举办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大型群众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灭火、疏散预案,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依法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申报,经许可后方可举办。
供电企业应当定期对农村电力用户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用电安全隐患,应当通知相关单位和人员,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及时整改。拒不整改或者不及时整改可能引发火灾事故的,供电企业可以依法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应当对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的用火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建立精神疾病患者、智力障碍者等人员的登记管理制度,督促相关监护责任人员加强监护。
第十六条村民委员会应当建立村寨消防档案,明确专人保管,并报当地公安派出所备案。村寨消防档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村寨基本情况;
(二)消防组织基本情况;
(三)村寨平面图、道路交通水源图等;
(四)灭火训练、演练及消防器材、装备、设施情况;(五)消防违章行为和火灾事故处理情况;(六)消防工作部署、消防安全制度、消防检查巡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宣传培训及火、电、气、油管理使用等情况。
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引导、扶持农村居民投保房屋、财产火灾保险。
第十八条在农村从事旅游、餐饮、住宿、销售、加工、仓储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建立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二)设置消防设施、器材并保持完好有效;
(三)设置符合要求的应急照明设施、消防安全疏散标志和安全出口,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四)可燃、易燃物品的加工和仓储区域与人员住宿区域应当采取防火分隔措施,分别设置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五)用火用电符合有关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要求。
第十九条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单位、民族文化村寨和旅游区(点)的开发、建设、保护、改造和维修,应当符合消防规划和消防安全技术规定。
第二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圈占、埋压、损毁、拆除、停用消防器材、设施和防火标志;不得擅自搭建临时建(构)筑物,侵占防火间距空间或者堵塞消防通道。
第二十一条村寨柴草、饲料等可燃物堆垛应当与木结构、砖(石、土)木结构建筑保持12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建筑外堆放的少量柴草、饲料等与建筑之间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禁止在防火隔离带上堆放可燃物。
禁止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生产、储存、销售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和违章使用电气设备、燃气用具;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
第二十二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对乡镇分管消防工作的政府领导、公安派出所民警、专职消防队员、综合应急救援队员、农村消防组织主要成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公安派出所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对辖区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和农村志愿消防队员的培训。
第二十三条公安派出所应当经常开展对辖区单位、村寨的消防监督检查。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重点对乡镇、50户以上的村寨、民族文化村寨和开展乡村旅游村寨的消防工作进行抽查。
第二十四条乡镇、村寨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宣传栏和固定宣传牌,设立防火标志。
第四章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论证,对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明确农村消防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责任。
实施农村移民安置、危房集中重建改造等建设时,应当同步规划、设计、建设消防基础设施。
第二十六条乡镇、村寨的规划和建筑布局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既有木质结构房屋密集的村寨应当开辟防火隔离带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占地面积不应大于3000平方米,防火隔离带宽度不应小于12米。
村民住宅呈阶梯布局的村寨,应当沿坡纵向开辟防火隔离带;开辟防火隔离带确有困难的村寨,应当修建高出建筑物米以上的防火墙。
第二十七条实施引水进寨工程时,应当同步建设消防供水设施。
具备给水管网条件的,应当设置室外消防给水系统。不具备给水管网条件的,应当修建消防水池或者利用天然水源。室外消防给水系统、消防水池和天然水源取水口的设置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要求。30户以上村寨应当设置消防点并配备火钩、火钗、板斧、梯子、绳子等灭火、破拆工具。50户以上的村寨应当配备手抬机动泵。
第五章训练演练和灭火救援
第二十八条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和负责火灾扑救任务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应当开展经常性的消防业务训练,并组织灭火演练。
毗邻村寨应当建立灭火联动机制,开展联合演练。
第二十九条专职消防队、志愿消防队和负责火灾扑救任务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应当明确专人专库保管灭火器材设施。器材设施不足或者破损的,应当及时配备和更新。
第三十条乡镇人民政府、村寨应当制定灭火预案。灭火预案包括下列内容:(一)乡镇、村寨基本情况;
(二)农村灭火救援力量和车辆、器材配置情况;(三)消防基础设施设置、分布情况;(四)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五)扑救火灾、破拆房屋的措施、任务、分工和程序;(六)通讯联络、安全救护的程序和任务。
第三十一条农村火灾的扑救贯彻立足自救、确保重点、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实行快速反应、就近组织、小火靠灭、大火靠堵、就地取材、统一指挥的原则。
第三十二条发生农村火灾,失火单位或者村寨应当立即组织农村消防组织进行扑救;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抢险机动队和有关部门赶赴现场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在接到报警后,应当立即赶赴火场,组织救助遇险人员、扑灭火灾。
第三十三条组织扑救火灾时,火场总指挥在紧急情况下有权依法调动供水、供电、医疗救护、交通运输等单位协助。
为避免重大损失,火场总指挥有权依法决定拆除毗邻建(构)筑物,划定警戒范围等紧急措施。
第三十四条火灾扑灭后,失火单位或者村寨应当保护现场,如实提供火灾事故情况,接受事故调查。
第三十五条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有权根据需要封闭火灾现场。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农村火灾的调查和损失统计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负责,可以根据需要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监察、公安刑侦等部门和技术专家参与;无人员伤亡、直接财产损失轻微的火灾,由当地公安派出所负责登记火灾情况、统计火灾损失。火灾调查工作结束后,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及时出具火灾事故调查报告。
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和责任追究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发生较大以上火灾,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发布灾害信息。
对较大以上火灾事故实行逐级报告制度,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将火灾基本情况、主要教训、改进措施、责任追究等情况报告上级人民政府。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对个人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公安派出所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50元罚款。第三十九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履行本规定的消防安全职责,失职渎职、玩忽职守、贻误工作并造成一定后果的;(二)违反有关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或者因过错,导致火灾事故或者影响火灾扑救工作,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
第四十条违反本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贵州省消防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另有处罚或者处分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街道办事处(社区)开展农村消防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本规定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贵州省农村消防管理规定》学习心得体会
《贵州省农村消防管理规定》学习心得体会
河尾小学刘安城
近期以来我校全体老师在学校领导的组织下共同学习了《贵州省农村消防管理规定》,学习后大家对农村消防有了心的认识,现简单谈几点体会:
一、农村消防安全工作要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消防安全作为头等大事,始终把消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火灾带来的危害在日常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这就是因为没有把防范火灾的工作在第一位所导致的。而做好预防工作的关键就在于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内容包括: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各部门各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经常检验消防设备;各种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灭火器;加强学习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
二、当火灾发生时,学会逃生和自救。
随着现代办公楼由于楼层逐渐增高,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周围可燃物也较多,当火灾发生时,切勿慌张,应沉着冷静,如果火灾较小,可采用灭火器灭火,如果火灾较大尽快报警并及时疏散人们安全撤离。在报警的同时,消防队员到达前,判明起火的部分和燃烧的物质,切断电源控制火势发展,快速撤离现场,不要贪图财务,用湿毛巾捂鼻,朝安全通道有秩序的撤离。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当火势太大路口被封堵时,应朝阳台、天台处撤离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当火已烧身,切勿惊跑,可就地打滚。当地震发生时,就近躲在结实的办公桌保护头部,如果在室内应随手关闭电源,防止电线断裂后引发火灾。如果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电线杆、树木等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以免被砸伤。
三、消防安全工作要做到“三个抓”,不为隐患留空隙。
第一是要“抓重点”。经常组织防火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及时记录并整改。第二是要“抓薄弱”。相对消防安全隐患少的地区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区,但相对安全隐患少并不代表没有安全隐患。消防安全隐患和生产安全隐患不同,消防安全隐患可能在每一个角落。
第三是要“抓细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火灾的防范要从大处着眼,但应该从小处做起。细节不容易引人注意。但几乎所有的重大事故都是由于起初
1的“不注意”、“不小心”引起的,这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很容易成为小事故的放大器,使得星星之火由此而燎原。
四、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消防安全工作既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当前,消防工作与经济建设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密切,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轻视消防作用,是不珍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是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次我们有幸听到消防办高级讲师亲自来公司对我们进行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匪浅,感同身受,深刻地体会到消防工作的重要性。
俗话说,水火无情。一根燃烧的火柴,一个没有熄灭的烟头,如果我们随处乱扔,那么将会后患无穷,更有可能带来灭顶之灾。做为一个企业,在向市场要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要重视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实现利益和安全“双赢”。火是无情的,火可以使一个完好的公司变成废墟,火灾不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尽量要把风险降到最小。我们应当严格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履行安全职责,保障防安全。消防工作重在预防,这次我们通过消防培训,掌握基本的防火、灭火及自救逃生常识,学会“如何防火”、“如何灭火”、“如何逃生”。防火工作做好了,火灾的发生率就很小,火灾发生了,如果能够及时把它扑灭,火势就不会蔓延,掌握一些基本逃生常识,在火灾现场就能顺利逃生。消防工作需要大家共同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参与,只要群策群力、齐心协力,彻底消除火灾等隐患,生命和财产才会得到有力的保障。
第三篇:吉林省农村和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管理规定
吉林省农村和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管理规定.txt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你的手机比话费还便宜。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如我们打的吧。《吉林省农村和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管理规定》已经省政府2007年第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0月日起施行。
省长
二〇〇七年八月二十二日
吉林省农村和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减少农村和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危害,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和公共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吉林省消防条例》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农村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区域。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下列场所:
(一)影剧院、歌舞厅等娱乐场所;
(二)酒吧、网吧、氧吧、咖啡屋、茶馆、健身馆、桑拿浴室、足疗室、按摩室等休闲场所;
(三)体育场(馆)、室内射击场等体育运动场所;
(四)宾馆、饭店、酒店、招待所、旅店等餐饮、住宿场所;
(五)商场(店)、超市、集贸市场等商品批发、零售场所;
(六)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青少年官、文化官、寺庙、教堂等从事科学、文化、艺术和宗教活动的场所;
(七)订货会、展览会、博览会、展销会、物资交流会、焰火晚会、灯会等举办大型公众活动的场所;
(八)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的教室、食堂、宿舍及其室内活动场所;
(九)医院、养老院、福利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宿舍楼;
(十)银行、证券以及电信行业的营业厅;
(十一)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
第四条 本规定第三条所称公众聚集场所的一定规模是指,室内公众聚集场所的建筑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或者容纳人数在50人以上的;室外公众聚集场所的占地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或者容纳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
第五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农村和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管理活动。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和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具体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可以决定公安派出所在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指导下,实施部分具体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农村消防管理
第七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农村消防经费的投入,加强农村消防组织和消防设施建设.使消防工作与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规划纳入乡(镇)建设总体规划。
第九条 乡(镇)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应当与道路、水源、通信等其他公共设施的建设相适应。
第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建立专(兼)职消防组织。
第十一条 有条件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修建通向江河、湖泊、水塘等天然水源的消防车灭火救援取水通道,并设置可靠的取水设施,为扑救火灾提供消防用水。
村民委员会应当确定消防车进行灭火救援时,在本村取水的地点,报当地公安派出所备案。
第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的经济能力,按照有关的消防安全规定,逐步改造不符合防火要求的房屋和用电线路。
第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在农作物收获季节、春季和冬季防火期、重大节假日、农村庙会以及其他集会期问,应当加强消防宣传和消防安全检查。
第十四条 在农村建设供电、供水设施,应当符合有关消防安全规定。
第十五条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组织村(居)民建立防火安全小组,并由村(居)民委员会主任担任主要负责人。
第十六条 村(居)民防火安全小组,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组织制定和实施村(居)民防火安全公约,督促其管理范围内的单位落实消防安全措施;
(二)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三)组织消防安全检查,督促整改火险隐患;
(四)建立和管理义务消防组织,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组织扑救初起火灾;
(五)落实老弱病残以及其他需要救援人员的消防安全监护措施。
第十七条 农村的柴草、庄稼秸杆以及其他可燃物品堆垛超过2立方米的,其与建筑物、电气设施的距离,不得小于25米。
第十八条 农村村民应当遵守下列消防安全规定:
(一)不得在液化气残液回收地点以外,倾倒液化气残液;
(二)不得在室外倾倒残留明火的灰土;
(三)烧荒或者焚烧庄稼秸杆时,应当落实防火安全看护措施,避免造成火灾;
(四)6级风以上天气,不得在室外用火。
第三章 公众聚集场所消防管理
第十九条 公众聚集场所经营活动有关的消防安全,由该场所负责。
第二十条 公众聚集场所公共消防设施和固定消防设施的设置和维护,由产权单位负责。产权单位与公众聚集场所在合同中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 公众聚集场所对建筑物进行改建、扩建和装修的,应当与施工单位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双方的消防安全责任.未约定消防安全责任的,由公众聚集场所承担消防安全责任。
第二十二条 在公众聚集场所的建筑物上,设置广告牌匾等装饰物品,不得影响消防排烟和灭火救援。
第二十三条 在公众聚集场所建筑物的窗户上,不得设置影响火灾逃生的遮挡物。必须设置整体玻璃窗的,玻璃厚度不得超过0.8厘米;必须设置栅栏的,应当设有能够从内部开启的装置。
第二十四条 在同一个建筑物内的公众聚集场所和从事其他活动的场所,应当采用不可燃烧的隔墙进行隔离。
第二十五条 公众聚集场所内的厨房和从奉熟食加工、首饰加工活动等使用明火作业的部位,应当采用不可燃烧的隔墙与其他营业部位隔离。
第二十六条 公众聚集场所内,常闭式防火门在无人员或者物品通过时,不得处于开启状态;在防火卷帘下,不得堆放物品。
第二十七条 公众聚集场所的自动消防设施,其维护责任人应当自行或者委托具备消防设施检测资格的中介组织,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每年检测一次,保证自动消防设施处于有效运行状态.检测结果存入消防安全管理档案。
第二十八条 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时间内,不得封堵、锁闭人员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第二十九条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对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专(兼)职消防工作人员、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电工、焊工等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第三十条 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不得脱岗,更夫不得在值班时睡觉。
第三十一条 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时,其从业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立即拨打火誉电话报誉;
(二)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立即启动消防设施;
(三)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按照灭火、疏散应急预案组织灭火和疏散人员;
(四)任何人不得拖延、阻拦报告火誉。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有关可燃物品堆垛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遗期未改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或者公安派出所组织人员、车辆代为搬迁。搬迁所需的成本费用,由违反规定者承担。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八条有关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之一的,处以20元以上5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公众聚集场所内的常闭式防火门在无人员、物品通过时处于开启状态或者在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的.责令立即改正,并对该场所处以200元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并对该公众聚集场所处以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自动消防设施未按规定检测的;
(二)本规定第二十九条所列的人员,未按照规定经过消防安全培训的;
(三)公众聚集场所的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在值班期间脱岗的;
(四)更夫在值班期间睡觉的;
(五)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时,有关责任人员不执行本规定第三十一条规定的。
第三十六条 营业性的公众聚集场所,在二年内因违反规定封堵、锁闭人员疏散通道或者安全出口,被处以3次以上誉告或者罚款处罚后,再次封堵、锁闭疏散通道或者安全出口的,责令立即改正,并可以依法责令该场所停业整顿。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所列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实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由公安派出所实施的除外。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放射科消防管理规定
HBMW—ZDHQ0405005
放射科消防管理规定
1、X线机室险除了保证安装机器所需的面积外,还必须有足够的余地,做到环境宽敞、通风良好,以保证正常工作和机器的散热。
2、中型以上的诊断用X线机,应设置一个专用的电源变压器。为保护高压电缆,X线机用的电缆应敷设于电缆沟内,缆沟应封闭,防止老鼠咬坏电缆。
3、X线机及其设备部件应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4、控制台应置于空气流通、整洁、干燥的场所,切忌潮湿、洒水并应定期检查和保养。
5、组合机头散热不强,其连续工作时间不可太长,温度高时,可用电风扇帮助散热。
6、高压发生器及机头不应随意打开观察窗口和拧松四周的固定螺丝,以防落入灰尘。
7、在工作中要经常察听高压发生器或机头是否有异常声响,如有吱吱或啪啪的放电声,应立即停止使用检查维修。
1(共1页)
第五篇:停车场消防管理规定
停车场消防管理制度
第一条 车辆必须按规定停放在指定区域,不得阻塞消防通道、消防水池、消防沙池;车辆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疏散距离。
第二条 驾驶室的车门开启灵活,门锁完好。
第三条 车上防护用品和应急消防器材配备齐全。
第四条 进场车辆及驾驶员应保持场内清洁,禁止在场内乱扔垃圾及弃置废杂物;禁止场内吸烟和动用明火。
第五条 进场驾驶员必须遵守安全防火规定,用过的油绵纱等废弃物,必须及时清理,不准存放在停车场。
第六条 进入停车场的车辆必须低速行驶。
第七条 进场车辆严禁在场内加油、修车、试刹车、禁止任何人在场内学习车辆驾驶。
第八条 进场驾驶员必须遵守安全防火规定,严禁载有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进入停车场。
第九条 不得损坏停车场消防、通信、供电、供水等设施。
第十条 停车场内按消防要求设置消防沙池、消防水池各二个,配备灭火器10个以上,做到定期检查检修,保持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