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时间:2019-05-14 21:3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第一篇: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来源:卫生部网站 时间:2010-01-14 阅读数:334 编辑:xk

卫生部关于印发《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卫医政发〔2009〕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新生儿病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新生儿病室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新生儿病室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建立规范的新生儿病室。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新生儿病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新生儿病室是设置在医疗机构内,收治胎龄32周以上或出生体重1500克以上,病情相对稳定不需重症监护治疗新生儿的房间,可以设一间或多间。

第三条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在儿科病房内设置新生儿病室。

第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新生儿病室的管理制度,加强新生儿病室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儿安全。

第五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新生儿病室的设置规划和管理,对辖区内新生儿病室的设置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基本条件

第六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

第七条 新生儿病室的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第八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接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第九条 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第十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负压吸引装置、新生儿监护仪、吸氧装置、氧浓度监护仪、暖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等基本设备。有条件的可配备吸氧浓度监护仪和供新生儿使用的无创呼吸机。

第十一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第十二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3: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6:1以上。

第十三条 新生儿病室医师应当有1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并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6个月以上,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具备独立处置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本能力。第十四条 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应当由具有3年以上新生儿专业工作经验并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应当由具有3年以上新生儿专业工作经验并具备儿科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

第十五条 新生儿病室护士要相对固定,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第十六条 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护理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护理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第十七条 新生儿病室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三章 科室管理

第十八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第十九条 新生儿如出现病情变化需要重症监护者,应当在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在转运过程中应当给予患儿基础生命支持。

第二十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

第二十一条 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第二十二条 新生儿病室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实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第二十三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第二十四条 配奶间环境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 新生儿病室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第二十六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第二十七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制订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第二十八条 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有关医疗文书。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新生儿病室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医务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新生儿病室的管理。

第三十条 医院应当建立新生儿病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过程和关键环节的管理,加强对新生儿诊疗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分析,提高医疗质量。

第四章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第三十一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第三十二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第三十三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设备。

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

第三十四条 新生儿病室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针对监测结果,应当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第三十五条 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三)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四)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五)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六)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七)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第三十六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建立消毒清洁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

第三十七条 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第三十八条 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第三十九条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第四十条 新生儿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第五章 检查评估

第四十一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委托的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对辖区医疗机构新生儿病室管理的检查与指导,促进新生儿病室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四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委托机构开展的检查指导和质量评估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以及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和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可以设置独立的新生儿病房。

新生儿科病房分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普通病室、隔离病室和治疗室等,有条件的可设置早产儿病室。辅助区包括清洗消毒间、接待室、配奶间、新生儿洗澡间(区)等,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哺乳室。新生儿病房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与管理。第四十四条 本指南由卫生部负责解释。第四十五条 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新生儿病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 新生儿病室是设置在医疗机构内,收治胎龄32周以上或出生体重1500克以上,病情相对稳定不需重症监护治疗新生儿的房间,可以设一间或多间。

第三条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在儿科病房内设置新生儿病室。

第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新生儿病室的管理制度,加强新生儿病室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儿安全。

第五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新生儿病室的设置规划和管理,对辖区内新生儿病室的设置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基本条件

第六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技术力量。

第七条 新生儿病室的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第八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接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第九条 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

第十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负压吸引装置、新生儿监护仪、吸氧装置、氧浓度监护仪、暖箱、辐射式抢救台、蓝光治疗仪、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微量血糖仪、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喉镜和气管导管等基本设备。有条件的可配备吸氧浓度监护仪和供新生儿使用的无创呼吸机。

第十一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

第十二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3: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6:1以上。第十三条 新生儿病室医师应当有1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并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6个月以上,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具备独立处置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本能力。

第十四条 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应当由具有3年以上新生儿专业工作经验并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负责人应当由具有3年以上新生儿专业工作经验并具备儿科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

第十五条 新生儿病室护士要相对固定,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第十六条 三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护理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病室护理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

第十七条 新生儿病室可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

第三章 科室管理

第十八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

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第十九条 新生儿如出现病情变化需要重症监护者,应当在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在转运过程中应当给予患儿基础生命支持。

第二十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

第二十一条 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第二十二条 新生儿病室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实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确保医疗安全。

第二十三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第二十四条 配奶间环境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 新生儿病室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第二十六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第二十七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制订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第二十八条 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有关医疗文书。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新生儿病室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医务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新生儿病室的管理。

第三十条 医院应当建立新生儿病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过程和关键环节的管理,加强对新生儿诊疗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分析,提高医疗质量。第四章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第三十一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第三十二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第三十三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设备。

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

第三十四条 新生儿病室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针对监测结果,应当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第三十五条 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三)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四)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五)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

(六)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

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七)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第三十六条 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建立消毒清洁制度,并按照制度对地面和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或消毒。

第三十七条 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第三十八条 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第三十九条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第四十条 新生儿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第五章 检查评估

第四十一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委托的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对辖区医疗机构新生儿病室管理的检查与指导,促进新生儿病室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四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委托机构开展的检查指导和质量评估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以及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和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可以设置独立的新生儿病房。

新生儿科病房分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普通病室、隔离病室和治疗室等,有条件的可设置早产儿病室。辅助区包括清洗消毒间、接待室、配奶间、新生儿洗澡间(区)等,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哺乳室。

新生儿病房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与管理。

第四十四条 本指南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新生儿病室岗位职责

新生儿病室各级岗位职责

一、负责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岗位职责:

(一)、在院长领导下,负责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二)、制定本科工作规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实施情况,按期总结汇报。

(三)、领导本科人员,对患儿进行医疗、护理工作,完成医疗任务。

(四)、定时查房,每周至少两次,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并亲自参加指导急、危、重、疑难病例抢救处理与特殊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会诊,必要时组织有关人员成立抢救小组。

(五)、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六)、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严防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

(七)、参加院内外会诊、决定科内患儿的转科转院。

(八)、经常对本科人员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廉洁行医,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发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

(九)、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惩意见。

(十)、审查对新入院、重危病员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操作及特殊检查治疗;检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

二、主治医师岗位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全面负责新生儿病室的医疗、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

(二)、每天带领下级医师进行医疗或教学查房至少一次,并指导下级医师诊疗技术操作。掌握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组织有关人员讨论,总结经验教训。

(三)、新患儿入院48小时内必须进行复查,修改住院医师病史、诊断及诊疗计划,审签出院及转院病例。

(四)、主持病房的临床疑难病例讨论、会诊,检查及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病史、病程记录。

(五)、每月召开一次医疗质量、病例讨论会,对当月出院病历作全面审查,纠正不当之处,及时讨论医疗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及时做好周转率、使用率、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等各种统计报告工作。做好差错事故、疑难病例、抢救病例等各种记录本的登记及讨论工作,逐月上报医务科。

(六)、贯彻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及时安排好住院医师床位分配工作安排,经常检查病房管理工作。

(七)、组织下级医师学习和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经验,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积累科研资料,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八)、工作中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各级人员,廉洁行医,文明服务,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

三、住院医师岗位职责:

(一)、24小时内完成新患儿病史,及时完成出院病历的出院记录,书写病历按正规格式和要求及时完整填写各项记录,要正确如实反映病情变化及上级医师查房意见。

(二)、全面负责所管患儿,每天至少上、下午各查房一次,危重患儿要加强查房巡视次数,及时向主治医师和科主任汇报对患儿在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情变化,提出需转院意见,有危重患儿要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向家属交待病情。

(三)、对患儿进行检查、诊断、治疗、病情观察,开写医嘱,并随时检查医嘱执行情况,检查化验报告及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与治疗意见。

(四)、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时应详细汇报病史,并认真书写查房记录。请他科会诊时应陪同会诊医师一起诊视,并及时将会诊结果汇报上级医师和执行诊治意见。

(五)、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六)、参加科内业务学习、医疗质量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做好交接班工作。

(七)、认真学习新生儿基础理论知识及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参加科内的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登记及填写工作。

(八)、遵守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院内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行医。

四、新生儿病室护士长岗位职责

1.在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领导及科主任业务指导下,负责新生儿病室护理行政和业务管理工作;是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制订本病区护理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检查与总结。

2.遵守医德规范,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专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3.负责病区护士的排班及工作分配,制定各班工作流程、新生儿科疾病护理常规、技术操作流程、疾病护理质量标准和健康教育内容。

4.掌握本病区护士的思想动态,定期进行质量安全教育,提高防范意识。5.做好仪器、设备、药品等物品的维护、保养与管理。

6.定期随同科主任查房,组织参加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组织护理行政及业务查房。

7.督促检查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执行新生儿室及保温箱终末消毒制度,预防院内感染。

8.落实新生儿交接班制度,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严格执行新生儿身份识别制度和流程,防止不良事件发生。

9.加强医护沟通,充分了解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要求。

10.建立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培训计划,把护士层级职责、核心工作制度、专科护理质量内涵与临床教育相结合,定期组织考评。

11.积极开展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及科研,总结经验,发表论文。

五、新生儿病室护士岗位职责 1.在护士长领导下进行工作。

2.遵守医德规范,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新生儿护理常规。

3.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汇报、处理并做好抢救工作。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防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4.遇到疑难、危重、抢救情况时,在护士长组织下,进行分析、讨论,制定相关护理计划。

5.执行宣教制度,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知识等健康教育,教会家属掌握母婴喂养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并做好出院前宣教工作。6.每天给新生儿测体温4次,每2天称体重1次,并根据病情为新生儿沐浴,观察新生儿情况(面色、呼吸、哭声、呕吐、皮肤、大小版、喂奶等)并做记录。

7.做好实习同学的带教和指导工作。

8.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指导消毒清洁工作及探视人员管理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9.办理入、出院、转科、转院手续及有关登记工作。

10.做好病房管理工作,根据病区分工,负责领取、保管、维护药品、抢救器材和其他物品。

第四篇:新生儿病室工作制度

新生儿室工作制度

新生儿病室工作制度....................................1 新生儿病室安全管理制度................................4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6 新生儿室交接班制度....................................9 设备管理制度.........................................11 新生儿病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12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14 新生儿病室质量标准...................................16 新生儿室探视规定.....................................17 新生儿窒息复苏制度...................................18 新生儿抢救制度.......................................19 新生儿洗澡制度.......................................20 新生儿保暖制度.......................................21 红臀、褥疮护理管理制度...............................22 暖箱、光疗箱清洁消毒管理制度.........................23 辐射保暖台使用制度...................................24 监护仪使用制度.......................................25 静脉营养输入制度.....................................26 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27

新生儿病室工作制度

1.医护人员进入新生儿病室必须更换工作衣、穿拖鞋、戴帽及口罩。接触新生儿前后洗手,并经常保持手的清洁。非本科室人员未经许可禁止入内。

2.本科室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传染病原携带检查,阳性菌(毒)者应暂时调离直接接触婴儿的工作岗位,转阴后方可回原工作岗位。3.新生儿病室应保持清洁无尘、整齐、布局合理,清污区域及路线分开。每周做大清洁一次,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拖地两次,拖布分开使用、放置。

4.新生儿病室保持空气清新,每日上、下午各通风一次,每日空气消毒二次,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C,相对湿度55—65%为宜。5.新生儿一人一床,被单、床单、枕套按规定时间换洗,发现明显污渍时应及时更换。污染衣、被等先浸泡消毒再清洗、晾干、高压灭菌。6.有医学指征喂养的婴儿,其用具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用具应用煮沸或高压蒸汽消毒灭菌。

7.母婴分离的婴儿实施按需哺乳,鼓励母亲亲自来院哺乳或提供母乳。指导家属正确釆集母乳,收集母乳后标明床号、姓名、釆集时间,储存于冰箱内。

8.新生儿所用衣物、面巾须经消毒后方能使用。用后小毛巾应直接放入含消毒液的容器内。使用一次性尿布应放入双层塑料袋内集中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9.婴儿澡盆一人一盆套。新生儿沐浴室地面及沐浴用品每日进行消毒。水龙头开关、水槽分别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刷洗。10.体温计一人一根,听诊器一人一具。心电监护传感器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氧气导管、湿化瓶每周消毒一次,湿化瓶、氧气头罩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备用。

11.新生儿治疗室桌面、暖箱、光疗箱内外每日用含氣消毒剂擦拭,婴儿出光疗箱、暖箱后及时进行终末处理。

12.消毒瓶每周更换二次,清洁后高压灭菌。所有浸泡消毒液每日更换一次,每日测试消毒液浓度,不够者及时添加消毒片。

13.新生儿的腕带上需标明姓名(或母亲姓名)、床号、住院号、新生儿性别,以便识别。

14.严密观察新生儿一般情况,有异常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处置,不得延误。

15.每次交班除书面报告外要做口头交班、巡视婴儿逐一交班。重危婴儿应将特殊病情变化记录在护理观察记录单上,一切用品应整理齐备交给下一班。

16.凡新生儿腹泻、严重新生儿脓泡疮、化脓性脑膜炎禁止进入新生儿病室。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发现有腹泻、脓疮等传染性疾病者,立即隔离,及时转出新生儿病室,并立即对新生儿病室进行消毒处理。17.新生儿病室内物品不得外借,器械、药品应固定专用。贵重仪器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并有使用记录。

18.新生儿出院时应仔细做好核对工作,沐浴更衣后方可出院。出院 病床单元做终末大消毒。

19.每月对新生儿病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液采样作细菌总数及沙门氏菌的监测。

20.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各项制度要求工作。

新生儿病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医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用各种形式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自觉避开安全隐患,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2.工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病房,如离开须有其他医护人员值守。3.新生儿室人员配备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的知识培训。4.限制人员流动,除新生儿室及儿科工作人员外,尽可能减少其他人员在新生儿室的流动。

5.新生儿室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严格按照特级护理的要求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善于从细微的异常表现中分析出病情进展。

6.新生儿室医务人员须经严格的专业培训和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人员担任。

7.床护比例达标,护士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术,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技术。

8.重视继续教育,全面提高护士专业知识素养,提高护士在工作中如何主动、细致地规避各种护理风险。9.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和消毒。二.患儿管理

1.100%实行腕带管理,做好身份确认制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诊 4 疗、护理和患儿的安全。

2.患儿洗澡时,使用安全抱护姿势,严格测量水温(38—40℃),防止患儿滑落,危重患儿避免洗澡,可擦澡。3.外出检查时有医护人员陪同,注意保暖。

4.医务人员须剪短指甲,不得佩戴戒指等首饰,以防误伤患儿。5.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感染的新生儿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6.严格探视制度,患传染性疾病者不得入室探视。

7.各种诊疗护理结束时应认真检查勿将医疗废物等危险品遗留患儿床旁。

8.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9.输注血管刺激性药物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钾静脉营养液等时,随时检查输液部位以防渗漏。

10.喂奶后抬高患儿头肩部,头偏向一侧。11.新生儿严禁使用热水袋保暖。12.使用呼吸机的患儿做好管道护理。

新生儿室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室集中了较多病情危重的新生儿,其免疫功能低下,且因进行某些有创监护及呼吸机治疗,感染机会增加,必须有健全的消毒隔离制度,控制感染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一)工作人员

1.工作人员必须无传染性疾病,凡有呼吸道、胃肠道、皮肤等可传染性疾病时应暂时调离病房。

2.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各项消毒制度,入室前应洗手更衣,换鞋(或穿鞋套)洗手时应将手表,戒指取下,手的消毒为重要环节,先以洗手液洗2-3分钟,最好洗至双手肘部,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后以一次性消毒纸巾或无菌毛巾擦干。

3.护理每一病人前、双手处理过任何引流物(痰、伤口、胃肠、胸腔引流物、粪便等)或接触过污染的器材、敷料、尿布、导管后、工作人员上厕所后、擦鼻子后、喂奶前,每次行无菌或损伤性操作前,均需重新彻底洗手。

4.在进行治疗操作前除用洗手液洗手外必须要再用消毒液泡手。且需带手套、帽子、穿手术衣,戴手套等。

5.工作人员离开病房时应穿上长袖白大衣,脱下鞋套或更换外出鞋。6.工作人员应具备高度责任心,勤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严格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规程,确保病儿安全。

6(二)器械处理

1.消粍性物品吸引管、静脉穿刺针、延长管、导管、各种连接管、注射器、气管插管等尽量用一次性丢弃式物品。呼吸机管道、胸腔引流管等在清洗后需放入有效氯浸泡一小时,冲净干燥后方可消毒。高压消毒后物品必须标上消毒日期。

2.每天需更换的器材呼吸机管道,湿化器、吸引瓶、喂奶注射器等。3.专人专用器材复苏气囊,脉率血氧饱和度仪传感器、体温计、听诊器、吸氧面罩等。复苏囊、氧饱和度传感器及听诊器等需再次使用的物品在使用前用酒精擦拭。体温表再次使用前用消毒液消毒。(三)环境消毒

新生儿室应有保暖和降温设备,室内有温、湿度计、保持温度恒定在24-26℃,湿度55-6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需每日通风换气、冬季2次,夏季3次,每次15分钟。室内每日用空气净化仪消毒2次,每次60分钟。每周五彻底大扫除,全科参加。1.地面水槽消毒0.05%有效氯每天洗擦一次。

2.病床、床边区每天清水擦抹1次。每个病人用后病床、床边架、福射床、必须消毒床坚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后铺上清洁床单;心电导线必须清洗擦干后再以酒精清洁一次。

3.门窗、墙壁、公用桌面清水擦拭后用0.05%有效氯抹擦一遍。4.接触新生儿的物品如尿布(最好使用一次性尿裤)、婴儿衣被及小毛巾、奶具均应经消毒处理方可再用,专人专用,一用一消毒。喂奶毛巾专用,每次均要洗涤,并消毒。5.脏、污染衣物、床单、尿布必须用专用筒、袋,加盖封口。6.双亲探望操作室不允许探视、必须探视者穿隔离衣,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换鞋后1入内,接触婴儿前洗手。7.定期执行微生物学检测。

8.碘伏3天更换,注明开启日期,酒精瓶每周更换两次。9.患感染性疾病或可疑传染病的患儿,应予隔离。附:新生儿室空气、物表、物品、设备消毒细则表

新生儿室交接班制度

一.值班制度及同病房制度请遵照执行。二.交接班时间

1.按照一日两班时间段进行护理及接班。

2.交接班形式:床头逐个交接,接班护士及护士长共同参加。3.交接班检查制度:

(1)接班护士应提前15分钟到新生儿室,在交班前查看护理记录。(2)交接室内所备急救物品、药品、设备,保证性能完好,处于备用状态。

三.交班检查制度: 1.环境方面。

(1)室内温度是否正常,空气新鲜,物品摆放有序。(2)床单元,衣被要求干净整洁。2.设备物品方面:

(1)查看暖箱,CPAP,呼吸机,氧气,微泵,吸引器等使用中的抢救设备的设置依据,有无异常,报警状态有无异常。(2)查看设备的消毒情况。3.治疗方面

(1)重点交接患儿全天输液进程中有无渗出/水肿,尿液排出是否合适,正常1-2ml/kg/h。(2)生命体征的变化。

9(3)患儿奶量变化(是否需要加奶,有无呕吐),对鼻饲患儿喂奶前查看残余奶量。

(4)检查带有管道的患儿管道是否通畅。

(5)本班已做的治疗或用药的时间、效果,下一班次治疗的时间及注意事项。

(6)认真查看患儿的皮肤情况。四.交接班的责任:

以上交接内容,接班者若有疑问,应及时询问,查看。接班后,因交班不清,当查不查而发生的问题由接班者负责。因工作责任心不强,该交不交而发生的问题由交班者负责。

设备管理制度

1.每周白班按消毒制度将所有仪器的保洁,清洁,消毒工作,检查性能是否完好。

2.各位医护人员掌握各种仪器的操作流程,性能及保养和消毒。3.仪器需轻拿轻放,避免损伤。

4.每次使用后及时整理仪器消毒,检查性能是否好备用。5.微泵,用消毒剂擦拭,暖箱避免用酒精擦拭。

6.各种线路避免硬拉,硬拽。需修的仪器及时送检,并进行交接班• 7.做好监护室内设备的保养、消毒登记。

新生儿病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

1.科主任是新生儿病室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护士长是新生儿室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2.新生儿室为儿科重点病室,科室要成立以科主任和护士长为核心的专门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对新生儿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小组应制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和科室内考核。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规范、操作规范;加强质量过程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新生儿诊疗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分析,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4.严格医护人员交接班制度,建立新生儿病室交班本。交接班时医护均要查看新生儿,接班人员对交班记录确认后签字。每班医护人员对本班新生儿病情变化应随时作好病程记录,力求客观、准确,相关时间要求具体到分钟。

5.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凡与院内感染有关各种消毒隔离记录必须准确无误,工作落实后及时记录,注意各种记录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专人负责,妥善保管,防止丢失。

6.—旦发生疑似院内感染问题,要及时反应应对,科室立即向医务部或院感科报

告,并组织相关人员对出现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防控措施。医院在分析查找原因时,要注重循证医学理论,以各种病历资料、有 12 效记录为依据,追根溯源,明确原因,及时整改。

7.医务部、护理部、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全面医疗质量检查。

8.对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医院要进行考核和全院通报。针对个别现象实行反馈制度,对普遍现象和较严重的问题实行整体督办制度制度,限期整改。对由责任原因引起的的医疗事故、差错,对直接责任人按医院相关进行规定处罚。

新生儿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

一.工作人员要求

1.工作人员入室前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洗手或手消毒。非本科室人本员不得随便进入。

2.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工作人员患有呼吸道感染、肠炎、痢疾、肝炎或皮肤感染应调离新生儿室,防止交叉感染。3.工作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前后洗手,严守无菌操作规程。二.环境与物品消毒要求

1.坚持每日清洁制度,定时开窗通风,室内空气每日用空气净化仪消毒2次,每次1小时。

2.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湿拖2次,遇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3.保持桌面、窗台、婴儿床、监护仪等仪器表面的清洁,每日擦拭,必要时进行消毒。

4.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用75%酒精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

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消毒,早产儿暖箱的湿化液每日更换,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用灭菌水。

6.连续使用的新生儿暖箱内表面每日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消毒,患儿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哺乳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或专人专用,用后消毒。隔离新生儿用具专用。

8.新生儿用眼药水、粉扑、油膏、沐浴液、浴巾、浴势、治疗用具等,一人一用。

9.空调过滤网每周清洗一次,空气消毒机过滤网每月清洗一次并有记录。三.病人管理

1.根据患儿疾病合理安排病室,感染性疾病患儿给于床边隔离,必要时置隔离病室。

2.对特殊感染(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朊毒)或高度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的患儿,应严密隔离。四.医院感染监测

1.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应24h内上报院感科,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立即报告,并做好科室登记。

2.每月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细菌学监测,不合格应立即整改。

五.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标志清楚。

新生儿病室质量标准

1.收治标准:胎龄32周以上或出生体重1500克以上,病情相对稳定不需要重症监护治疗。

2.出院标准:早产儿体重>1800g;体重增长满意;出暖箱后体温恒定,每3-4小时吃奶好;停药治疗后无呼吸暂停;疾病稳定,红细胞压积稳定,无进行性下降;安排好出院随访。

3.出院处理:病情复杂、住院时间长者出院前一周应教会双亲出院后喂养及护理婴儿要点,并教会双亲简单复苏;出院前必要的检查,红细胞压积检查,出院前X线不正常者需复查;出院时治疗指导:氧气依赖者需指导简易氧疗,必要时教会家属行简单物理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指导体重、身长、头围测量、指导补充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其他药物治疗等。

新生儿室探视规定

1.由于新生儿室病情的特殊性,本科室实行无陪护管理制度。住院患儿入住我科后即由我科护士24小时特护,不需家属陪护。2.每日下午3点至4点为探视咨询时间,每次仅限一人进入,探视时间不超过10分钟,直系家属凭探视卡探视。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不成熟,因此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探视者应穿上隔离衣、戴口罩,换鞋后,在本科人员带领下方可进入病房,与治疗无关及未经消毒的物品严禁带入新生儿室,除探视时间外,若孩子病情发生变化或死亡时,家属进入需经主管医生同意,患感染性疾病的家属谢绝探视。3.其他科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进入新生儿病房。4.探视时禁止拍照或摄像。5.咨询电话8813115。

新生儿窒息复苏制度

1.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必须做到专人负责,固定放置,保持设备无损,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

2.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药品必须专人负责,固定放置,并注明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有效期,有短缺及时补全。

3.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操作规程,病房悬挂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图。

4.需要其他医师协助抢救时,必须随叫随到,全力配合,保证救治及时准确。

新生儿抢救制度

1.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新生儿抢救工作,要有高度工作责任感。2.新生儿娩出前均要作好新生儿复苏抢救各项准备工作。3.筛选新生儿高危因素,其复苏抢救工作必须由二人共同协助。4.严格执行新生儿复苏抢救程序。5.严格执行新生儿转送程序。

6.各种抢救仪器呈完好备用状态,抢救药品齐全。7.高危新生儿要执行随访制度。

新生儿洗澡制度

1.婴儿洗澡室应设有沐浴设备、控温设施,室温28°C。2.新生儿正常经24-48小时可洗澡,每日上午沐浴1次。3.流水洗澡或用澡盆盛2/3热水,水温38°C-40°C。4.洗澡用器一婴一回一消毒能防止新生儿交叉感染。5.每次沐浴后用无菌棉签蘸75%酒精擦试脐根部或脐窝。6.给婴儿洗澡前护士应认真查体,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等,异常新生儿禁止洗澡。8.沐浴过程中尽量减少等暴露婴儿,防止受凉。9.婴儿洗澡室应有专人负责,保证正常新生儿洗澡。10.洗澡时安全环抱患儿。

新生儿保暖制度

1.刚出生的新生儿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加强保暖护理,选用新棉花和柔软舒适的棉布制作的衣被,以保证良好的保暖性.2.根据体重、胎龄选择合适的环境温度,室温要维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应达到28℃以上,湿度55%~65%。对患者常规测体温1次/4h。3.包裹新生儿时不要太紧,以免影响新生儿的四肢活动,不利于产热,反而使散热加快。

4.早产儿、病情危重、反应差、体温偏低或不升者入暖箱保暖。5.根据体重、胎龄、反应调节暖箱温度,使体温维持在36.5℃左右,不要随意打开箱盖或抱出婴儿,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喂奶,换尿布等均应在箱内完成,动作要迅速,以防止散热。

6.有书面的新生儿保暖制度,每个护士上岗前都必需接受岗前培训。7.新生儿严禁使用热水袋保暖。

红臀、褥疮护理管理制度

一.红臀

1.发现红臀床头挂黄色标牌并注明。

2.发现患儿I度红臀、臀部湿疹要做好护理记录,并有护理措施进展情况及转归记录。

3.发现II度、III度红臀,由值班护士填写不良事件表,护士长确认后签名,并上报护理部。二.褥疮:

1.发现褥疮、床头挂红色标牌。

2.凡发现患儿褥疮当班护士填写住院病人褥疮评估表,护士长确认后签名,并上报护理部,并有护理措施、进展情况及转归记录。3.若患儿出现褥疮,应告知家长,并有家长签名。

暖箱、光疗箱清洁消毒管理制度

1.暖箱、蓝光箱每天用含氯消毒液将箱内外擦拭一次,并随时清洁被奶液及葡萄糖污染处。空气净化垫每月底清洁一次,如已破损则应更换。

2.湿化器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湿化用水每天更换一次(用反渗水),以免细菌滋生。

3.长期使用暖箱,应每周更换一次。

4.更换的暖箱及新生儿出箱后,蓝光箱、暖箱应用上述消毒液进行箱内外彻底消毒一次,并洗尽湿化水的水槽。

5.暖箱、蓝光箱每月作细菌培养,已检查清洁消毒的质量。6.备用及使用过程中的暖箱、蓝光箱每周二进行总消毒。

辐射保暖台使用制度

1.将辐射台调好预热,工作状态稳定后,将患儿置于台上,调节所需温度,用小托盘放置用无菌用水打湿的毛巾,湿度保持在55%-65%。2.患儿皮温较低时,最初每次设置温度不能>1°C,根据皮温逐渐调节设置温度至皮温维持正常。防温差太大,辐射过强致病人烫伤。3.置辐射台上的患儿应穿单衣,严禁用热水袋局部保温,防烫伤。4.定时测体温,同时记录室温,根据体温的高度调节辐射台的温度,使患儿的温度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

5.每天用消毒液将辐射台四周擦拭一次,随时去除污迹、奶渍。6.湿化毛巾每天更换。

7.患儿停用辐射台后,将辐射台彻底消毒包括床垫及附属物。8.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辐射台上用物严格消毒。

9.辐射台不宜放在太阳直射或有对流风的位置,以免影响温度,辐射台上病人可用一塑料薄膜遮盖,以减少患儿水分丟失。定期检查辐射台性能,保证正常使用。

10.皮肤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放置的位置:如果患儿是仰卧位,应将探头放置与患儿腹部剑状软骨和肚脐之间,注意避开肝脏部位。如果患儿是俯卧位,应将探头放置于患儿背部,最好是在肾脏部位。

监护仪使用制度

1.使用监护仪前应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

2.根据新生儿生命体征正常值设定报警参数,不能私自将报警设置关闭,以防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

3.测血压的袖带未绑好之前,不能测血压,以防充气过度损坏袖带。4.使用时,应准确记录好各项数据持续监测的病人Qlh记录一次。5.如数据异常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6.每天用消毒毛巾擦拭机器外壳,并避免在仪器上放置病历,治疗盘等物品,以免影响仪器散热。

7.医生开出停心电监测医嘱后,值班护士或临治护士负责消毒料理归位,并在使用登记本上签名。

8.各班接班时松开血氧饱和度探头及血压袖带,检查受压部位是否发红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更换检测部位,随时观察局部受压情况。9.机后及时设置测血压的频率(一般为每小时一次),以防袖带频繁充气患儿手臂长时间受压而影响血液循环。

静脉营养输入制度

1.严格控制输入速度,用微量泵输液以保证静脉营养均匀输入体内。2.输入过程中,严密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外渗及发白等现象,如有应及时更换输液部位,以防皮肤坏死,并做好相应处理。3.患儿输静脉营养液时又需照蓝光时,应对静脉营养管道外加黑布遮盖,以防营养液破坏。

4.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肝功能受损害。5.静脉营养输入的管道专用。

6.静脉营养输入时及输后6小时内,严禁采血做酯肪廓清试验以及其它生化检查,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

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与流程

一、新生儿室患儿转接制度

1、新生儿转至新生儿室治疗时,可通过邀请新生儿室医生会诊、电话通知入院二种形式。

2、当班医生或护士接到入院通知,即刻做好接诊及抢救治疗准备。

3、患儿转至新生儿室后,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核对患儿姓名牌(包括产妇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体重)与出生记录是否一致。

4、儿科医生、护士立即与转诊的医生和护士进行患儿病情交接,并填写《患者院内转科交接记录单》。

5、新生儿室护士与患儿家长共同查看患儿一般情况,并填写《新生儿入出院交接登记本》,与家长共同签名,向家长讲解《入室告知书》内容并签字。

6、根据病情予以正确的护理评估,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

7、为患儿做好各项入院处置,及时、准确的进行抢救与治疗。(二)新生儿室患儿转接流程

通知接诊→做好相关治疗、抢救准备→接诊、査看患儿→询问转诊医生、护士患儿有关事项→填写《患者院内转科交接记录单》→填写《新生儿入出院交接登记本》→完善腕带标识→讲解《入室告知书》→评估患儿→采取护理措施。

第五篇:新生儿病室管理制度

新生儿病室管理制度

1、新生儿病室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着装规范。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

2、新生儿病室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针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

3、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4、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污染后及时更换。

5、患儿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微波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洁与消毒。

6、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7、新生儿如出现病情变化需要重症监护者,应当在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专科医院,在转运过程中应当给予患儿基础生命支持。

6、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下载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生儿病室管理制度1范文

    新生儿病室管理制度 1、新生儿病室应保持清洁整齐、温湿度适宜,室内每日空气消毒。 2、工作人员必须是无传染者,新上岗人员必须经体格检查合格者,才能进入。 3、工作人员进入病......

    新生儿病室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精选合集)

    新生儿病室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检查标准1: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布局合理。 考核方法改进措施:① 加强新生儿病房能力建设,按照新生儿......

    银川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病室工作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 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为新生儿病区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保障新生儿住院期间的安全而应遵循的制度。 一、目的 :为住院新生儿提供安静、舒适、安......

    新生儿病室安全管理制度 2(合集五篇)

    新生儿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 病室负责人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理长由具备护师及3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的......

    新生儿病室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及护理措施

    新生儿病室控制医院感染的 管理及护理措施 早产儿、低体重儿、窒息、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儿病室收治的新生儿危重疾病,需要在特定区域进行监护和治疗。 由于新生儿的非特异性和......

    新生儿监护室及病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新生儿监护室及病室的医院感染管 理制度 1.执行《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针对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制定预防医院感染的规章制度或消毒隔离措施并具体落实。 2.环境布局合......

    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根据《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

    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

    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暴发应急预案根据《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为了有效控制可能发生的医院感染爆发,结合本院及我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使用范围: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