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报8多措并举 力促补贴资金迅速落实
农机购置补贴信息简报 第8期
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
2011年5月13日
多措并举
力促补贴资金迅速落实
目前,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已落实4.5亿多元,实施进度已过6成,补贴各类机械8.1万台,受益农户6.7万余户,各市纷纷采取措施,力促补贴资金迅速落实,补贴机具报名申请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
枣庄市四项措施严把报名关
在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中,枣庄市峄城区农机局采取多项措施严把报名关,减少了报名的随意性。保障了报名申请、补贴资格确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是农民承诺提供真实信息。购机者自主提出申请,填写《峄城区2011年农机购置补贴申请表》,并对所填写的个人信息等真实性签字负责。
二是村委会出具证明。村委员会负责人对申请人是否本村村民、家庭经济状况、购买能力等进行审核把关,并签字、盖章。三是乡镇纪委、农机联合初审。乡镇纪委、农机站组成联合审核组对申请人的个人信息,所购机具是否符合补贴范围,是否重点机具进行严格审核。并签字、盖章负责,对需求量较大而资金额度不能满足需求时,采取群众认可的办法确定补贴对象。
四是区级农机部门严格审核。区农机局成立由推广、计财等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审核小组对“申请表”进行审核,重点核对《申请表》填写的个人信息与读卡器读入补贴系统的身份证个人信息是否相符,不符的取消申请资格。
日照:“五加强”快速高效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日照市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扎实开展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切实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目前,日照市首批补贴资金已完成近90%。
一是签订责任书,加强责任落实。日照市不仅召开补贴会议,签订《日照市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工作责任书》,层层落实补贴责任,还成立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小组,认真落实今年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任务目标,督导补贴工作顺利实施。
二是印发“公开信”,加强政策宣传。针对今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变化,特别是玉米联合收获机、深松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等机具的重点补贴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惠民支农政策的特点,还印制了2011年《日照市农机局、财政局关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之农民朋友一封信》3000多份下发到区县,张贴到每个村的政务公开栏里,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和补贴受益对象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三是成立专项督察组,加强纪律监督。认真执行农机纪检部门参与监督补贴的工作制度,农机与财政部门联合成立专项督察组,开展监督检查,保证监督检查取得实效,并认真受理群众信访、举报或投诉,确保农民朋友保质保量及时获得补贴机具。
四是设立热线电话,加强咨询服务。日照市加强农机化信息网站“农机购置补贴专栏”的建设,公开咨询服务热线,安排专人负责,认真解答群众来线,节假日有专人值班,做到了农民群众随到随接待,同时协调供货企业做好补贴机具的机具网上系统确认及供货接机工作。
五是随时走访农户,加强机具管理。对补贴机具实行统一编号,统一喷注标识,统一发放,统一办理牌证,对补贴户进行不定期走访调查,随时掌握补贴机械的使用情况和质量情况。严格补贴工作档案管理,完善补贴资料信息,确保补贴档案规范完整。
第二篇:沙区多措并举力促统计
沙坪坝区多措并举力促
统计“双基”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2年是全市统计“双基”建设攻坚年,苏仙区更是立足实际,乘势而上,认真贯彻落实省统计工作会议精神,确保今年各项统计服务工作全面提升。一是将“双基”建设写进统计工作思路。2012年全区统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着力做好“六化”文章,力争实现“三个提高”。“六化”即:优化各种服务,深化改革创新、硬化基础建设,细化统计业务、严化统计法制、强化队伍建设。“三个提高”即: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服务水平,提高统计公信力,为促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实的统计支撑。“双基”建设已成为今年全区统计工作的行动指南。二是明确加大“双基”建设考核比重。在今年的“干部职工岗位百分制量化考核办法”中,进一步加大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考核分值。明确今年将继续按照“苏仙区乡镇、街道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考核实施方案”,对乡镇(街道)统计基础工作进行考核,重奖优秀。三是鼓励有实力乡镇参与全省“百强乡镇”、“二十强街道”的达标评比活动。在认真做好撤乡并镇过程中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保障的前提之下,争取解决部分乡镇统计人员的身份不明、兼职过多、待遇偏低等实际问题。鼓励有实力的乡镇再接再厉参与今年全省的“百强乡镇”、“二十强街道”的达标评比活动,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将“双基”工作与作风建设有机结合。强调
全区统计战线的同志要自觉地将“双基”建设与当前的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双基”建设的实绩与作风建设的评价直接挂钩,并将其纳入党员公开承诺的重要内容。
第三篇:多措并举落实开放型经济改革
多措并举落实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
省委18号文件《关于深化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该市商务局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进一步抓好全市开放型经济改革工作。
市商务局将围绕意见精神,做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着力推动三把刀服务创新工作。该市商务局将积极争取商务部、省厅以及中沐委、中烹协等协会的支持,搭建全国性竞赛交流平台;推动扬子江集团等餐饮集团和陆琴、苏扬等沐浴足浴连锁企业加快市外开店和从业人员输出,放大扬州“三把刀”全国影响;提请市政府整合人社、妇联等部门资源,梳理汇总培训方面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
二是着力推动国家级开发区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工作。该市商务局将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支持,重点推进开发区行政服务中心平台建设、完善承办部门机构职能、加强承办部门业务能力培训等工作。
三是着力推动外资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该市商务局将积极争取省厅的业务指导,并征求市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的意见,尽快出台《扬州市外商投资审批改革意见》;立足扬州实际,联合市发改委等部门积极探索扬州版“负面清单”。四是着力推动通关“三个一”。为了尽快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该市商务局积极启动电子口岸建设,计划与省电子口岸公司合作,在省电子口岸“三个一”通关系统开发成功后,与省电子口岸平台实现对接。目前,已基本形成工作方案,将报市政府审批。
五是着力推动简政放权。一方面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服务企业的“2号文件”,按照主城三区“同级同责同权”的要求,对江都区、邗江区、广陵区商务部门57项行政权力进行审核确认,进一步合理界定市、区两级商务部门责权。另一方面,为推进行政权力下放,方便企业办事,主动帮助邗江区、广陵区向上争取外贸经营者备案登记资格,并于7月25日获批。至此,扬州所有县(市、区)均实现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就地办理。
第四篇:多措并举迅速掀起林业生态县建设高潮
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林业生态县建设----虞城县刘集乡副乡长孙杰申报市林业生态县建设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按照省、市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会议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虞城县刘集乡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结合实际,以林业生态县达标为目的,以农田防护体系改扩建、生态廊道网络、村镇绿化为重点,通过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奖惩激励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强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2010年,该乡出动劳力5万余人次,完成植树总面积3530亩,其中:完成农田林网体系1200亩(含农桐间作885亩),生态廊道工程263亩,黄河故道沙滩治理1000亩,村镇绿化1067亩,是县定目标的188%。在工作中,作为刘集乡林业生态县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靠前指挥,坚持工作在一线,通过“六抓”,强力推进林业生态县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抓领导,强化责任。在工作中,建议把林业生态县建设作为开春以来的第一项中心工作,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列入乡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政委,乡长为指挥长,本人为常务副指挥长的林业生态建设指挥部,于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就召开全乡林业生态建设大
会,分别与全乡23个村签订林业生态建设目标责任书,实行目标管理一票否决制度,实行乡领导干部包村制度、乡干部包村组、村组干部包路段和地块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林业生态县建设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体系,对组织得力,行动较快的村年终积分100分,对重视不够,行动缓慢的村扣年终积分200分,实行一票否决。落实造林进度日报告制度,每天公布一次进度,表扬先进,督促后进。
二、抓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召开全乡林业生态县建设动员大会,乡全体干部、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共1000余人全部参加,大力宣传林业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和省、市、县有关政策措施,并要求各村开办林业生态建设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把上级精神原原本本传达到村组、村民代表,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亲自参加了林业生态建设村组干部访谈活动,介绍、推广成功经验,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确定了“谁栽谁有,树随地走”的栽植观念,形成全社会关注林业、支持林业、参与林业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抓规划,科学布局。在工作中,积极联系县林业局,按照“树成行、林成网”格局,结合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春节前对全乡进行了整体规划,依据乡情,规划农田林网
面积1200亩,涵盖李河、胡堤口、祝庄、甄寨、刘各、蔡老家等村,规划生态廊道工程263亩,村镇绿化1067亩,黄河故道沙滩治理1000亩。
四、抓栽植,加快进度。把林业生态建设作为今春的第一项工作,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用20天时间高标准完成了栽植任务。一是在工作中坚持一线指挥。自2月25日以来坚持与村组干部同吃同住。二是对各村行动情况实行严格奖惩。乡政府拿出资金10万元,分三阶段用于植树造林补助,第一阶段是挖好坑,严格按植树标准,所有树坑均达到60公分见方,每个坑补助1元,必须经过县督导组验收才予以认可。第二阶段是栽树刷白,每棵树乡财政补助0.5元。第三阶段是管护阶段,每村选配好护林员,逐月发放补助。
五、抓考核,逐块推进。在工作中,亲自抓督查、抓落实、抓推进、抓考核的工作机制,对各项造林工程,逐村、逐组、逐户、逐地块检查验收,实行每日一检查,每三日一督办,对动作迟缓的村下发督办卡,限期完成。并将把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情况纳入村级工作综合目标管理考核,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措
施,各村把造林工作摆在了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上下联动,快速推进。
六、抓管护,保证成果。为保证栽植成果,采取四项措施切实做好管护工作。一是每村明确一名林木管护员,每月给予100元管护费,由乡财政列支,负责栽植树木的日常管护工作。二是按照按照树随地走,谁栽谁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树的归属,与农户签订了管护协议。三是乡派出所晚间加大巡逻力度,凡发现盗树或伐树的加大打击力度。四是乡成立督查组,不定期对栽植林木的数量及存活率进行巡查。
第五篇: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多措并举,力促毕业生就业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多措并举,力促毕业生就业
作者:盛 真 彭 晶
来源:《职业·下旬》2009年第11期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安徽理工大学高度重视,以深入开展毕业生思想教育为基础,以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为主线,以建设校园就业市场为主体,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强化就业基地建设、挖掘市场潜力、广搜就业信息,全方位加大就业工作力度。截止到2009年3月,2009届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人数已过半。
一、加大“一把手工程”实施力度,全面落实工作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学校2009党政工作要点,明确目标任务,重点部署安排。印发《安徽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2009年工作要点》,结合当前形势明确工作思路,提出措施要求,全面指导全校就业工作。六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力推进就业工作。坚持实施校、院两级“一把手”工程,不断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做到指导机构、人员、经费、场地 “四落实”,为做好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二、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市场潜力,广泛收集就业信息
由学校领导带队,组成18个工作组,分别走访浙江、宁夏、广东、贵州等省(市、区)和宁波、南京、西安、郑州等地市级人事部门,煤炭、地质、冶金、石油等行业多家用人单位,参加贵阳、常熟、台州、蚌埠等市级人事部门举办的人才交流大会,发放宣传学校和毕业生就业资料3000多份,进一步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收集需求信息近万条。
进一步加强和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合作,邀请淮南市人事局、淮南市劳动保障局有关领导来校指导工作,充分发掘和利用地方政府的资源和政策,向省内外有关用人单位推介毕业生。充分利用校友、教职工、学生家长等各种社会资源,引荐用人单位吸纳我校毕业生。
三、构建校、院两级就业信息网络,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
学校高度重视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加大信息设备投入,内容充实、结构完善的就业网与全国60多家大型网站建立链接。实现校、院两级需求信息的交互链接,通过就业信息网、短信平台、手机短信及时快捷地将就业信息传递给毕业生,提高就业信息利用率。基本实现“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五位一体的毕业生就业网络建设工作。
四、积极举办校内专场招聘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建成以“专场招聘、大型报告会、综合洽谈会”为重点的校内就业市场。2009届就业工作启动以来,举办了校级校园招聘会和院级专业专场招聘会280多场,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校内选择就业单位的机会。据统计,在已签约的毕业生中,有85%以上是通过校内就业市场落实就业单位的。
五、加强教育引导,鼓励毕业生立足基层就业
学校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就业指导课、网络课堂、“就业创业导航工程”活动等形式,将整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校内就业工作人员指导与用人单位及校友现身说法相结合、现实教育与网络教育相结合,教育毕业生树立“行行能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念,积极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近年来,每年均有84%以上的毕业生到基层就业,2009年已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中有90%到基层单位。
六、开展点面结合、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学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指导,不断增强毕业生的求职信心,缓解就业心理压力,重点帮扶毕业生中的“双困生”和女大学生落实就业单位。
各学院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班级和寝室开展“一对一”咨询,了解和掌握每一位学生思想状况,引导毕业生客观、理性、辨证地认识当前就业形势,帮助毕业生解疑释惑、增强信心、稳定心态,积极就业。
七、重视就业和市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重视毕业生就业和市场的导向作用,就业工作部门直接参与学校教学改革、学科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的制定。针对就业困难的专业,增设相近的辅修课程,提高学生就业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强与校外相关部门协作,群策群力,把教学实习、社会实践基地与就业创业基地融为一体。
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举办用人单位座谈会,听取用人单位、校友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形成详实、客观的分析报告,供学校领导、有关部门和各学院参考,促进学校专业设置、招生规模、教学管理和学生就业工作的良性互动,保障教育教学改革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