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建设
参考资料:博研轩职称论文网http://sclunwen.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901946852 征稿邮箱:hblunwen@163.com
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建设
《 人民论坛 》(2012年第8期)
【摘要】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软件因素有组织因素、体制因素、制度因素、机制因素和文化因素,而硬件因素主要是信息平台。提升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统筹协调能力,应该着力于重组优化组织与体制、完善制度机制、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文化建设、建立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 统筹协调能力 组织机制优化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双轨运行、行政保护分类归属各行政部门、属地管辖条块分割等特点。同时,知识产权案件具有自身属性:各种类之间相互牵连,侵权行为与结果较为分散,群体性多发性反复性较强等。这两个因素决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的必要性,也凸显了相关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此,本文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贯彻落实、积极推进为背景,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影响因素
按照管理学理论,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问题的提出,表明知识产权保护主体之间还存在着行动目标的不一致性、行动方向的不一致性以及行动力度的非均衡性,在本质上将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与效益。总体而言,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软件因素与硬件因素。
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软件因素。组织因素。处理相同性质事务的协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然协调,一种是人为协调。自然协调是主体基于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需要与其他主体自然妥协的结果,而人为协调则是人工设计与构建的结果。知识产权保护是各级、各区域政府知识产权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等主体有意识的行为,尽管存在一定的自然协调因素,但主要还是人为协调,需要人为地构建组织来统筹协调知识产权保护的目标、方针、政策、措施等事务。制度因素。制度可以使各知识产权保护主体在共同规则制约下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如果各主体所遵守的制度不统一、不协调甚至发生冲突,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就可能大打折扣。制度因素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期规划、年度计划、行动方案、地方性法规和科技政策、投融资政策、技术与产品进出口政策、教育政策等相关政策。
体制因素。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机制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体制因素,包括知识产权各种类归属哪些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管辖,分散或集中程度如何,跨区域统筹协调机构的级别、职能以及与其他知识产权保护主体之间的权限划分等,都对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影响甚大。
机制因素。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的机制因素,包括政府知识产权保护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保护部门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协作机制、司法保护机关之间的协作机制、跨区域的协作机制等等。具体内容涵盖知识产权情况通报、执法协作、应急联动、议事会商、沟通对话和新闻发布等。
文化因素。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以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中的文化因素既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的大局意识和沟通协作行为,也包括各保护主体内工作人员的理念、素质、工作习惯等。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这些文化因素对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影响往往更为深远。
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硬件因素。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硬件因素主要是交通、通讯、网络等物质条件,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平台,可以有效弥补因信息不畅造成的保护屏障,尽量在各部门、各区域之间保证信息资源的一致性,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趋向最佳的统筹协调状态,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现状分析
2000年,我国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就开始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问题。近几年来,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工作更是经历了组织机构逐渐建立,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但总体而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统筹协调能力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组织方面。中央和地方已初步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组织,但在国家层面,有些机构如全国整规办、保知办与知战办存在职能重叠,容易增加协调成本;而各地的统筹协调机构名称不同、职权与职能范围不同,则导致跨省域的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颇为不畅。制度方面。主要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统筹协调组织机构的内部运转制度不健全、不统一,会议的召集与决策程序、会议决议的执行及监督、会议决议执行效果的考评纠错等制度没有建立健全;二是各省市区跨区域统筹协调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三是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全国性立法与地方性立法的统筹协调在更高层面上的备案审查制度没有建立起来。
体制方面。主要问题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和协调体制不健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采取的是多部门分别保护、一部门日常协调、临时机构总体统筹的体制。由于统筹协调的部门规格太低、职权太小,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往往较为薄弱。
机制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部门之间、行政与司法机关之间、跨区域之间建立了若干统筹协调机制,但还限于局部的省市和县区,各种统筹协调机制之间也还需要“统筹协调”。
文化方面。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工作的有效开展有赖于人们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文化氛围。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时间不长,还难以准确把握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协调,要在整个社会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更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此外,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的信息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上传、共享等功能还不完善,更不用说实现不同部门之间及时、全面地公开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了。
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建设的建议
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建设意在及时处理各方之间的利益冲突,通过相应的机制保证和实施评估,改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统筹协调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重组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组织与体制。首先,要在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主导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框架下,重组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机构;其次,区域性、各省市区的统筹协调机构应该统一名称、统一职能,以便在省际之间、区域之间、部门之间强化统筹协调;再次,整合现有知识产权部门的职能,减少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成本,比如,将地理标志保护的三个部门(质监部门、农业部门、工商部门)、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两个部门(农业部门、林业部门)各自归并到一个部门。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的制度机制。其一,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构的议事规则、决议执行的保障措施等内部制度,如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的决策制度、执行制度、决议执行监督制度、决策与执行反馈制度。其二,协调统一统筹协调的外部制度,包括制定全国性的长期规划和执行层面的年度计划,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制度的审查与备案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行动报备制度等。其三,加强统筹协调的机制建设,总结中南六省区、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四个直辖市等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的经验,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区域间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建设全国统一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支持建立各部门、各地方的信息子平台。一方面,要增加各部门、各区域网点设备,建设和更新知识产权数据库,逐步扩大知识产权信息搜索的支持范围。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高效、便利、低成本地获取各类知识产权信息资源。
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的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持续提升的重要动力源。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使各部门各区域的党政领导干部、执法人员、管理人员和群众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摒弃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落后观念,同时,要建设保护知识产权战略高层论坛等宣传平台和品牌,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文化氛围。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考核评价制度。没有考核评价,就难以有效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的考核评价制度包括考核评价的主体、客体、指标体系、数据搜集与整理、数量模型以及考核评价效果等。当然,适当保持考核评价制度的开放性,有利于制度的修正完善。
此外,在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建设过程中,还应该特别强调三个问题:一是侧重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间的衔接与协调;二是侧重重大知识产权案件的督办与统筹协调;三是侧重知识产权保护的指导检查和督导落实。
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关系到知识产权保护的目标与方向能否一致、制度与行动能否协同、效果与效益能否实现,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针对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影响因素和现实状况,我们尝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但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建设问题,显然需要更为深入的探讨。
第二篇: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模版)
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一、知识产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知识产权服务业,主要是指提供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特定领域知识产权等各类知识产权“获权-用权-维权”相关服务及衍生服务,促进智力成果权利化、商用化、产业化的新型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是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战略转型期。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的效能与水平,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形成结构优化、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是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抓手,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知识产权服务业技术与知识密集,附加值高,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对外贸易和文化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市场前景广阔,但存在政策体系不完善,市场主体发育不健全,高端人才匮乏,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亟待着力培育发展。
1、知识产权服务业主要分以下几类:(1)知识产权代理服务
专利、商标、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注册、登记、复审、无效、异议等代理服务。
(2)知识产权法律服务
知识产权相关维权诉讼法律服务,企业上市、并购、重组、清算、投融资等商业活动中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知识产权尽职调查服务,中小微型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援助服务,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
(3)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分析、数据加工、文献翻译、数据库建设、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信息服务。
(4)知识产权商用化服务
知识产权评估、价值分析、交易、转化、质押、投融资、运营、托管等商用化服务。
(5)知识产权咨询服务
知识产权战略咨询、政策咨询、管理咨询、实务咨询等高端服务。还有重大项目决策、行业发展规划、产业联盟构建中的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制度完善、服务贸易、市场拓展、海外布局、核心技术转让、标准化等事务中的咨询服务。
(6)知识产权培训服务
知识产权教育培训服务,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2、知识产权服务业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我国的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在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
首先,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制约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的障碍。
其次,缺少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基础信息有效供给不足,开发利用知识产权信息的意识不强、能力不高。
再次,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从业人员特别是国际化、专业化高端人才不足,各层次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满足,服务功能亟待扩展,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第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进一步开拓和培育市场需求的能力不高,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不强。
最后,对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理论研究还不够系统,对知识产权服务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的探索不够深入,难以引领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申请、登记状况
从我国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到现在,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2014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801135件,同比增长13.6%;授权量162680件,同比增长13.3%,1985年至2014年底总累计授权量898543件。2014年共受理实用新型申请868511,同比下降3%,外观设计申请564555同比下降14%。
2014年全国著作权登记保持增长态势,总量破120余万件。3月5日,国家版权局对外发布2014年全国著作权登记数量。继2013年包括作品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著作权质权登记在内的著作权登记总量首次突破百万件以来,2014年我国著作权登记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总量达1211313件,比2013年增加201656件,增长19.97%。其中,作品登记992034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18783件,著作权质权登记496件,涉及主债务金额262543.1万元。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自2011年国家版权局颁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作品登记程序等有关工作的通知》后,各地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和著作权登记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将著作权登记作为版权社会化服务的重点工作,将著作权登记信息统计报送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全国著作权登记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水平不断提升。我国著作权登记量保持持续增长,充分反映了我国社会公众版权意识在不断增强,版权相关企业对加大版权保护、运用和管理,以及以版权作为核心资产进行融资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强烈,也对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及著作权登记机构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015年,著作权登记工作仍然是国家版权局的重点工作,国家版权局将进一步加强版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平台,使著作权登记工作真正成为促进版权产业发展和加强版权保护的有效途径,为创新型国家和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2014年全国共完成作品登记992034件,较2013年的845064件增长了17.39%。其中,全年登记量较大的地区、部门有:北京市、上海市、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江苏省、山东省、重庆市,占全国登记总量的92.09%。从登记作品类型看,数量最多的仍然是摄影作品,达428819件,占登记总量的43.23%,其他依次是文字作品、美术作品、影视作品、音乐作品、图形作品、模型、戏剧、舞蹈等。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随着国内软件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软件研发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我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延续了近年来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全年共登记218783件,同比增长33.12%,登记首次突破20万件大关,再创历史新高。从登记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登记最多,达162323件,约占我国软件登记总量的74.19%;西部地区增速最快,达25005件,同比增长52.33%,高出我国整体软件登记增速近1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登记量也在进一步持续增长,中部地区同比增长47.30%,东北地区同比增长38.74%。
从登记量排名上看,2014年位列全国前五位的地区仍然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按软件著作权登记增速排名,2014年位列全国前三位的地区依次为宁夏、江西和重庆。其中,宁夏同比增长231.60%,江西同比增长112.15%,重庆同比增长72.32%。(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4年,全国包括港澳台商标申请件数共计2076469件,注册件数1242840件,有效注册量7364383件;2013年,支持企业通过商标权质权融资成效显著,全年共办理质权登记申请818 件,质押商标7438 件,质押金额401.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41.8% 和87.2%。全国企业户均商标申请量和商标有效注册量逐渐上升,2013 年平均每万户企业申请商标1232 件,是2009 年企业户均商标申请量的1.6 倍;截至2013 年,平均每万户企业商标有效注册量达到4737 件,是截至2009 年企业户均商标申请量的1.45 倍。户均商标申请量和商标有效注册量大幅度的增加,表明市场主体商标意识和商标运用能力明显提高,有效提升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活力。
2013 年,商标局共受理商标注册申请188.15 万件,同比增长14.15%,再创历史新高,连续12 年位居世界第一。2009 至2013 年5 年的商标申请量(685 万件)超过了前28 年商标申请量的总和(639 万件),商标申请量持续快速上涨的趋势仍然延续。
2013 年,商标注册网上申请达117.58 万件,占同期申请总量的62.49%,比2012 年提高了约2.3 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电子申请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商标申请人所接受,已经成为主要的商标申请方式。截至2013 年12 月,商标累计注册申请量为1324.13 万件,累计商标注册量为865.24 万件,商标有效注册量为723.79 万件。
2、司法保护
周强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回顾了2014年主要工作。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依法制裁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各级法院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1万件,同比上升10%。审结奇虎与腾讯公司涉不正当竞争案和垄断案,促进规范互联网领域竞争秩序。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对2015年工作进行了展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更加有力司法保障。落实稳中求进要求,围绕今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牢牢把握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推进新型城镇化、自贸区战略、维护海洋权益等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加强司法应对,妥善化解投资消费、对外贸易、知识产权、互联网金融、环境资源、海洋经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征地拆迁等领域的矛盾纠纷,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曹建明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回顾了2014年主要工作。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与有关部门共建打击侵权假冒信息平台,坚决打击侵权行为,起诉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犯罪9427人,同比上升7.1%。妥善办理科研活动和成果转化中的案件,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界限,支持和保护科技创新。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对2015年主要任务进行了展望。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扎实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着力解决自身司法不规范的突出问题,健全规范司法的程序、标准和责任,努力使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三个多月便收了2900多件案件,已经审结了400多件案件。
知识产权行政案件持续增长(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日前,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报会,公布了2013及2014年前三季度专利、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审理情况,其中,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平稳增长,而商标授权确权案件自2014年以来增长迅猛,从2013年全年2139件猛增至今年1至9月的7749件;法院最终对专利行政决定予以撤销的比例为13%,最终对商标行政裁决予以撤销的比例约26%。此次通报会上,北京高院还公布了10起专利、商标授权确权典型案例。
授权确权模式发生改变。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专利、商标授权确权模式实现了由行政机关终局裁决模式向司法审查终局模式的转变。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负责专利授权确权的行政审查工作,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负责商标授权确权的审查工作。当事人不服上述行政机关作出裁决的案件,分别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相应地,根据地域管辖原则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定,此类案件的一、二审一直由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和北京高院专属管辖。
据北京高院知识产权庭庭长陈锦川介绍,知识产权行政案件的审理,不仅涉及复杂的专利技术问题和法律问题,案件裁判结果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很大比例的案件当事人是外省市和外国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案件审理难度大。
专利行政案件平稳增长。据北京高院统计显示,近年来,对专利授权确权行政决定的起诉率比较稳定,一直在6%左右。自2009年至2012年,北京一中院受理的专利授权确权的行政案件持续增长,年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2013年,北京一中院共新收专利授权确权一审行政案件641件,其中专利授权行政案件133件,专利确权行政案件508件;北京高院新收专利授权确权二审行政案件411件,比上一年增长16%。2014年1月至9月,北京一中院新收专利授权确权一审行政案件411件;北京高院新收专利授权确权二审行政案件365件。
结合一、二审案件审理情况,2013年北京法院最终撤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行政决定的案件总数为91件,占全年一审审结的694件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总数的13%。
北京高院的调研报告显示,专利确权行政案件数量大约为专利授权行政案件数量的3倍左右。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的上诉率较高,2009年以来的一审上诉率均保持在50%左右。案件涉外因素占比高,外国专利权人占比较高。以2013年为例,专利授权确权一、二审行政案件涉外案件约占35%。当事人为外国人的案件中,以专利权人为外国人的情况为主,且以涉及发明专利案件为主。涉外案件中,外国当事人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和德国等科技实力较强的国家。
商标行政案件近半涉外。相对于专利行政案件的平稳增长,商标行政案件呈现出复杂案件占比高、涉外因素占比高、行政裁决撤销率较高的“三高”特点。据统计,2013年北京一中院新收商标授权确权一审行政案件数为2139件,其中涉外案件1051件;北京高院新收商标授权确权二审行政案件1030件,其中具有涉外因素的案件528件,撤销行政裁决的案件共277件,占二审结案总数约26%。到了2014年,商标行政案件呈爆发式增长,前三季度即达到了7749件。
这些商标行政案件涉外因素占比较高,以2013年一审案件为例,涉外案件总数达1051件,占全年一审法院所收商标行政案件总数的49%,这些案件涉及的国际知识产权企业数量众多,案件审理所受国际关注度高。
北京高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张雪松在通报会上回答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专利、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之所以涉外比例高,一是因为发达国家的企业更加重视保护其知识产权,二是因为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日趋完善,司法水平得到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愿意通过诉讼渠道保护其权益。
3、行政保护
去年我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首次突破2万件(来源: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网)。日前,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传来令人鼓舞的消息——2014年,我国专利行政执法办案总量首次突破2万件,达到2.4479万件,同比增长50.9%。其中,办理专利纠纷案件8220件(专利侵权纠纷7671件),同比增长62.6%;假冒专利案件1.6259万件,同比增长45.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由此不难看出,知识产权已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支撑。”业内专家认为,在过去的1年里,全国知识产权系统把执法办案工作作为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重要任务之一,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成效明显,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执法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与2013年相比,去年全国知识产权系统专利执法办案呈现出新的特点,即各地区执法办案工作普遍加强、办案结构进一步调整、发明专利案件量有所上升、涉外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有所增长。
据介绍,2014年,全国31个省(区、市)中,执法办案量超过1000件的有6个省,分别是江苏省3681件、浙江省3505件、湖南省2815件、广东省2555件、山东省2542件和河南省1078件。从区域划分来看,华东、华中地区执法办案量最多,分别为1.1551万件和4843件,共占全国办案总量的67%;华东、华北增长最快,同比分别增长89.5%和76.9%。从专利侵权纠纷办案量来看,全国近一半的省(区、市)案件量超过100件,其中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和河南省专利侵权纠纷办案量超过200件。
2014年,我国专利纠纷办案量与假冒专利办案量的比例约为1﹕1.98,与2013年的1﹕2.21相比,办理难度较大的专利纠纷案件占案件总量的比重有所增加,彰显出全系统办案能力进一步提升。值得关注的是,在受理的专利纠纷案件中,虽然仍以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案件为主,但发明专利案件量明显有所上升。2014年受理的8220件专利纠纷案件中,发明专利案件1239件,占15.1%,比2013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2014年,我国涉外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有所增长,全年共办理涉外专利侵权纠纷案件521件,占全部7671件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的6.8%;同比2013年的362件和7.7%的占比,案件量增长了43.9%,占比下降了0.9个百分点。
“通过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广大创新者、专利权人的维权需求在增强,通过专利行政执法途径维权的信心也在增强。”业内专家表示,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更好地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为经济发展新常态营造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法治和市场环境,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据了解,从2011年到2014年底,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累计已经针对影视和综艺节目删除了侵权链接70余万条,影视盗版删除率达到95%以上。受腾讯、百度等公司的委托,做了《中国好声音》等诸多热门热播综艺节目的快速维权,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文字、音乐这类维权难度更大的“小作品”,监测盗版删除率也达到70%至80%。
6月12日,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联合启动“剑网2014”专项行动,针对网络侵权盗版第十次亮剑。该行动确定了保护数字版权、规范网络转载、支持依法维权及严惩侵权盗版四项重点任务。专项行动期间,各地版权行政执法部门共查处案件440起,关闭网络750家。国家版权局挂牌督办了33起案件
4月28日,琼瑶向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称其作品《梅花烙》被于正编剧的《宫锁连城》抄袭,其著作权受到了侵犯。109位国内编剧联合发表声明支援琼瑶依法维权的主张。12月25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做出一审判决:涉案《宫锁连城》停播、于正在四网站公开声明道歉、于正等五被告赔偿琼瑶经济损失500万元。
2013年全年立案查处侵权假冒案件8.31 万件、涉案金额11.21 亿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786 个,依法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477 件、涉案金额2.8 亿元。
各地工商机关更加注重在执法中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与配合,积极与公安机关协作,联合行动,保持打击侵权假冒的高压态势。
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打击“傍名牌”专项执法行动。据初步统计,全国工商系统在打击“傍名牌”专项行动中共查处仿冒侵权案件2.96 万件,案值7.44 亿元,罚没款2.74 亿元。
2013 年,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56867 件,其中查处一般违法案件6896 件,商标侵权假冒案件49971 件,涉外商标案件11735 件。
3、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
虽然我国今年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标志着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但是,全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依然比较低,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专利申请虽然数量依旧雄踞世界第一,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申请数量也有所下降,但是所申请专利中,相对世界发达国家来说,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依然较低。专利代理行业低价竞争情况严重,代理人生存环境恶劣,几千块钱就随便申请一个发明专利的情况很多,代理人一到两天时间就要完成一件专利的撰写,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社会大众尤其是企业对专利的申请重视程度不够,不愿意花经费去进行专利的申请和布局。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普及程度很低,很多人对于什么是知识产权不了解,甚至一些高学历人才、工程师对于什么是专利,专利授权材料是什么都不知道,导致很多技术没有申请专利而公开,也导致智力成果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而不知,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发展离不开群众的基础,只有加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才能给知识产权的保护培养良好的土壤。
(2)知识产权生态环境处于低水平。
知识产权的运作,也就是将知识产权转化成经济效益,只有知识产权无形资产能够经济化,知识产权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地体现。而现如今知识产权的生态环境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使得无形资产不能快速有效的产生效益,从而间接地影响到了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也在实际侵权案件中致使权利人得不到较高的赔偿。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的产业化有待继续开发。
(3)惩罚力度有限 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我国目前立法上普遍采用的是填平原则,使得侵权成本很低,正常的业务合作成本往往要比侵权更高,促使不诚信的商人往往愿意采取侵权的方式来牟利。应当将填平原则的惩罚性赔偿原则共同运用,对初次侵权者适用填平原则,以警告而使其改过,对多次侵权者,也即恶意侵权者,应该适用惩罚性赔偿而严厉进行打击。
(4)专业的法官队伍和律师人才较为缺乏
知识产权是专业性很强的一名学科,其中专利业务又是由各行各业的技术方案构建而成,对于法官和律师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往往需要具有复合专业背景的人才能胜任这一工作,而现实中,法官队伍尤其是基层法院业务能力强的是少之又少,并且大部分法官是法学本科出身,对于技术问题往往不太了解,甚至消化吸收起来也比较困难,给案件的审判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虽然2015年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设立了知识产权法院,但知识产权法院的法官数量控制的比较紧,入选条件较高,致使辖区内一部分原本审理知识产权的法官入选不了,从而在法官数量上下降厉害,管辖的集中造成取证保全等工作路途遥远,人手不够,反而会使权利人的权利更加不能有效率的得到保护。有些法院即使聘请了技术专家参加案件的审理,但技术专家又对知识产权法律不懂,往往出具的意见从法律上讲并不客观。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尤其是专利诉讼律师较少,致使很多当事人在维权或者被诉的情况下难以找到合适的律师,不光给法官的审判带来不便,更从长远上影响整个知识产权保护的发展进程。所以要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放开专业法官的招聘条件,能够吸纳更多的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来从事知识产权法律工作,促进知识产权保护的快速发展。
(5)缺乏专业的鉴定机构
知识产权诉讼中,往往涉及到是否构成侵权的鉴定工作,这其中又一专利侵权为典型。专利侵权的判定原则,一般为全面覆盖原则和等同原则,是否构成对于独立权利要求技术特征的全面覆盖或者等同替代,这就需要进行技术判断,而当判断不明确的时候,往往需要专业的鉴定机构进行技术鉴定,并出具鉴定结论。
而鉴定机构往往由技术领域的技术专家构成,这些技术专家对于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并不精通,势必只会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但要从知识产权法律的角度发表结论就不一定是客观公正的。
因而,加大对于技术专家的知识产权法律培训势在必行,努力建立适合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要求的专家队伍和客观公正的鉴定机构。
3、知识产权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就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的目标。作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武器,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
商标运营,涉及到企业品牌的运营,企业利用品牌这一最重要的无形资本,在营造强势品牌的基础上,更好的发挥强势品牌的扩张功能,促进产品的生产经营,使品牌资产有形化,实现企业长期成长和企业价值增值,它是从产品经营、资本运营发展而来的,因此,关于商标的运营已经超出了单纯的知识产权的范畴,本文不做探讨。
(1)版权运营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版权运营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果,文化产业硕果累累,一大批网络平台和优秀的网络写手相继涌现,《2012年中国版权产业经济贡献调研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逾3.56万亿元,占全国GDP的6.87%,版权运营也发展到了全版权运营时代,所谓全版权运营,就是全产业链运营。
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因为自1996年该系列小说第一部面世,至2011年年底第七部出版完成,“哈利·波特”所形成的全版权产业链总产值超过了220亿美元,其中包括12亿美元营出版领域收入、77亿美元电影票房收入;15亿美元以上的相关游戏收入,及以“哈利·波特”为主题建造的公园和相关的饮食、服饰、玩具、旅游等产业收入。
在国内,目前全版权运营相对成熟的是一些青年网络作家的作品,如《宫》《步步惊心》《甄嬛传》等。
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指出:“我们认识到,一方面要继续保持和加强版权保护,但在强调保护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讨论如何发挥版权在文化发展中基础性、资源性的作用,来推动产业的发展。”
2014年11月初小米科技先是千万美元投资视频网站优酷土豆,接着又以3亿美元入股爱奇艺视频网站,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互联网产业再次腾飞的助推器。
截至2014年6月底,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已经由2013年的78.5%提升至83.4%,其中有75%的人用移动端付过费,超过1/4的人为手机应用付过费,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付费习惯正在形成,正版越来越值钱,知识越来越值钱,互联网越来越值钱,谁率先开始进行产业布局,率先为知识产权买单,谁就将会收获知识产权的红利。
全版权运营是一种趋势,图书出版是传统出版行业的本行,但是其他如教育培训、影视、动漫、游戏等则需要专业人士来做,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是需要勇气,也需要耐心的。比如教育培训,需要专业的课程设计;影视改编,需要专业的策划改编;手机游戏,需要专业的脚本架构。这些是出版延伸的新方向,是从内容出版到内容开发的新开拓,是全版权运营的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当中,必然会遇到新的问题,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加深对全版权运营的了解和理解,才能切切实实走出一条路子。
全版权运营面临一些发展障碍,首先是版权意识薄弱导致全版权运营基础不牢。就目前而言,作家重复授权现象非常严重,出版行业的自律也有待加强,同一作品在不同出版社同时出版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的出版社明明知道另外一个出版社享有专有出版权,但还是明目张胆地出版,甚至以包装成“文集”的形式变相出版,实际上造成了侵权。有些作者甚至认为同一部作品可以在多家出版社出版,并不知道这违背了专有出版权的原则。重复授权导致版权混乱,让全版权运营成为空谈,根本无法拓展应用。其次是授权不全导致全版权运营成为空谈。依照当前的行业惯例,作者授权图书出版时,往往不会将影视改编权、游戏改编权授权给出版社,因为传统的出版社一般只做纸质出版,同样,作者授权影视游戏版权也不会将出版权交给游戏公司。对于纸质出版来说,大部分作家作品版权授权常常分散在不同出版社,甚少有一家出版社能完全代理一个作家全部版权的,这就更谈不上全运营了。再次是行业差异造成隔膜,影响版权的横向扩展。比如相对于影视、游戏行业来讲,出版行业的经济规模非常小,双方合作的时候往往出现不平等性,从而使最早获得作品授权的出版社在影视公司和游戏公司合作方面缺乏积极性。由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全版权运营的核心基础,是一切资金有效启动的起点,这种行业之间的隔膜如果不解除,版权横向扩展就会受到影响。最后,版权经纪人制在中国还没完全建立,缺少专门的代理机构和专业的运营人才,这是最大的瓶颈。其实任何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开启前,都会面临人才缺乏的问题,对于全版权的跨媒体版权运营来讲,需要将出版、影视、游戏、教育等行业有效链接起来,充分激活各方面需求,激活不同市场潜力。这就要求有一批既掌握作者资源,又熟悉版权知识,具有市场运营能力的专业第三方代理机构开动相关业务。
(2)专利运营及存在的问题
当今世界,专利已经成各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专利作为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其价值的实现离不开运营及流通环节的辅助。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专利运营还处于制度建设和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仍以较为传统的专利转让、专利许可、专利权质押融资等运营形式为主。近年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连年大幅攀升。以2014年为例,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到489亿元,同比增长92.5%,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但距离实现知识产权资本化、产业化,还有一定的距离。根据2014年底知识产权出版社发布的《2013年中国专利运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近5年来,中国专利运营日渐频繁,平均增长率达到33.59%。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技术转移交易额已超过7千亿元的规模。2013年登记备案的中国专利转让88280件、专利许可19307件、专利质押5640件(金额达到254亿元,同比增长80%),涉及专利数量超过10万件。整个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虽然目前我国专利运营的规模增长较快,发展势头较好,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专利运营初具规模但质量仍较差。以专利转让为例,目前专利转让中的极大比例是企业内部成员公司间的转让或企业工作人员向企业法人间的转让,而产生实际增长效应和实质技术转移的企业间的外部转让所占比例较低。又比如专利权质押目前往往需要其他资产进行辅助抵押,对企业的融资条件要求仍然较高;第二,专利运营模式相对陈旧,缺少创新型的专利运营企业。目前我国专利运营仍然以通过传统的技术交易市场促成专利转让、许可、质押为主。专利运营公司普遍缺乏自身的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能力,缺乏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粘合力。而目前国外较先进的创新基金、研发型专利运营、标准化组合专利运营等新型专利运营方式还较为少见;第三,专利运营的整体环境仍然较为落后。专利运营是实现专利从纸面权利向实质利益转化的核心环节,是促成一国专利体系成熟的重要推力。专利运营的发展需要例如社会技术创新整体能力,专利权司法及行政保护环境,专利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专利金融制度创新等多方平台的整体突破。目前我国专利运营发展仍高度依赖行政资源激励,市场化的整体专利软环境相对发展滞后,也缺少具有旗手作用的行业标杆企业。
随着科创兴国理念的深入推进,专利运营的发展也日益提速。特别是201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对专利运营做出了前瞻性的规划,明确要求全国技术市场登记的的技术合同总额从2013年的8千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万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从2013年的687.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800亿元;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出口收入从2013年的13.6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80亿美元。可以预见,中国专利运营也会随着经济升级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迅猛发展。
二、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及建议
1、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企业是知识产权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主体,是整个知识产权行业的中流砥柱,只有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切实提高了,才会从根本上提高整个知识产权行业的水平。
以前乃至现在,都是国家从政策层面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进行扶持,培养企业的知识产权感觉,但是,从长远来看还是要以市场的作用来调解企业的知识产权兴趣,要从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的作用以及知识产权的市场运营方面让企业尝到甜头,当然也要让企业在别的权利权人那里尝到苦头,才能让企业真正重视起知识产权。
2、加强企业员工尤其是技术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知识。要持续不断地加强对于企业员工的知识产权培训教育,使其对于知识产权基本法律知识有所了解,对于技术人员,应当使其熟知专利检索、专利预警、专利分析布局、专利技术交底书的撰写等工作,从而能够掌握本行业最新的研究成果,在项目立项时检索最新专利技术,避免盲目研发,在新技术研发成功时,懂得运用专利来进行布局,从而使得智力成果有效的得以保护。
3、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再好的意识也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只有从企业管理层面将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行加强,才能长久地持续下去,乃至形成一种企业文化。比如大中型高科技企业应当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招聘专业的知识产权工程师,负责日常的知识产权管理、运营事务;应当对技术人员形成知识产权发掘、申请、专利预警等激励机制。
4、成立行业联盟,建立专利池,共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防御。不要只盯着国内的同行业竞争者,要放眼全球,共同提高。成立行业联盟,信息交互,建立专利池,在竞争和合作中共同成长,共同应对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进攻,力争使得国内企业不光技术上走出去,也要在知识产权上走出去,真正成为知识产权大国。
5、重视知识产权运营,发挥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
提炼出一些真正具有技术含量和市场价值的技术成果,通过专利布局来形成保护壁垒,从而提升其经济价值。寻找专业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进行技术转让、质押、入股等运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无形资产的经济价值。
第三篇: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姓
名
党
国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
号
200936060
指导教师
陈 慧 娟
经济贸易学院 二0一三年五月
摘 要
知识产权建设是指知识产权的创造丶保护丶管理以及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我国企业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知识产权建设是我国外贸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大批国外公司利用其知识产权优势抢滩中国市场,已给中国企业和民族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制约。在国际上,随着WTO全面推进贸易自由化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已从纯粹的法律问题演变成与经济、政治和外交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因此,我国的外贸企业必须在公司战略制定中,重视知识产权的建设,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本文主要从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涵、外贸企业建设知识产权的必要性、我国外贸企业在发展知识产权战略中遇到的不足和原因、如何加强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建设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我国外贸企业知识产权的建设问题。其中分别从外贸企业建设知识产权的意义层面来讨论了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的必要性,分别从国家立法角度、人民政府角度、企业自身角度和知识产权人才培育角度来讨论了我国外贸企业应如何加强知识产权建设,从而得出了我国外贸企业必须全面积极努力的建设知识产权的结论。
关键词: 外贸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建设
I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fers to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creation Dian Dian management, and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After joining the WTO China's enterprises, construc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facing, as China's market opening, 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 companies to use i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o seize the Chinese market, has given Chinese enterprises and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brings severely constrained.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as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WTO Western countries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intellectual property from the purely legal question evolved into economic, political and diplomatic issues germane.Thus, China'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must in corporate strategy, the import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building to cope 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to build intellectual necessity, China'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deficiencies encountered, how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of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to explore other aspects of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building.Respectively, from the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in which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to discus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spective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legislation, government perspective, their own perspective and the perspectiv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ersonnel training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in China are discussed how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hus come to China's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must fully active efforts to build intellectual conclusions.Keywords: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Intellectual property;Personnel training; Building
II
目 录 知识产权概述.....................................................1
1.1 知识产权的内涵.............................................1 1.2 我国外贸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意义及重要性.....................1 2 我国外贸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3
2.1我国外贸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成本上升......................3 2.2国内大量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4 2.3原产地标记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5 2.4科技快速发展导致保护范围界定难..............................5 2.5发达国家强权政治导致权利滥用................................5 2.6独占权导致技术垄断出现......................................6 2.7缺乏对知识产权滥用的限制措施................................6 3 我国外贸企业知识产权建设所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7
3.1 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足...............................7 3.2 企业与科研机构泾渭分明,缺乏合作...........................7 3.3 未能充分利用他人的知识产权成果.............................7 3.4 基础研究力度不够...........................................8 3.5 全社会整体知识产权意识较低.................................9 4 我国外贸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对策.................................10
4.1 从政府自身职能层面加以推动................................10 4.2 从企业角度加强保护........................................14 4.3 从知识产权人才方面加以增强................................19 结 论.............................................................22 致 谢............................................................23 参考文献..........................................................24
III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知识产权概述
1.1 知识产权的内涵
知识产权的英文为“intellectual property”,其原意均为“知识(财产)所有权”或者“智慧(财产)所有权”,也称为智力成果权。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法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些重大专利、驰名商标或作品的价值也远远高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1]。
1.2 我国外贸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意义及重要性
从理论上说,知识产权可以帮助企业获得与维持市场竞争优势,这是企业战略中重视知识产权的根本原因。不过,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重大意义首先是由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
1.2.1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的很多问题,既是对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现状的反映,也是企业需要知识产权建设的现实原因。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重要目的,就是要大大改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不力的状况,充分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和运用。从企业知识产权现状看,我国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值得重视的问题:(1)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战略意识。
对知识产权工作还停留在保护层面,甚至连基本的保护观念也不够。这些问题反映在很多企业缺乏基本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专业人员和机构等方面。目前公开的很多调查资料表明,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即使有的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也是流于形式。很多企业缺乏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即使有一些制度,也只是法律法规条文的翻版,严重缺乏针对性。
(2)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战略规划。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由于很多企业缺乏知识产权战略意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还没有上升到战略层次。调研资料表明,绝大多数企业尚未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缺位。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研究开发投入少,自主知识产权严重缺乏。早有报道,我国60%的大中型企业没有一件专利。另有资料统计,2005年,我国仅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很多企业宁愿花大价钱做广告,而不愿花费资金和时间从事研究开发,自主创新意识严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很大问题[2]。
1.2.2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建设是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保障
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确立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知识产权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平和拥有量能有效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这一目标的实现,当然离不开全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努力。然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情况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实现的程度,因为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保障。
一般认为,知识产权战略包括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地区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以及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战略等层次。其中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地区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及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战略分别是处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的知识产权战略。这些战略形式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特别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知识产权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终实现国家、地区、行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和保障。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出席首届中小企业专利技术产业化投融资对接会致辞时即指出,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和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国际环境下,企业自主创新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因此,企业在知识产权战略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位。企业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基础力量,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处于核心位置。企业既是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又是知识产权应用和实施的主体,还是大量知识产权的管理者和维护者。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价值最终必须由企业来实现,并且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可见,企业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性地位也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保障作用。
1.2.3企业知识产权建设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知识产权不仅是一种法定的垄断权,而且是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谋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武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点决定了企业有必要从战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确权、保护、管理和运用,以使知识产权真正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源泉。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凸显其巨大价值。企业通过启动知识产权建设工程,能够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防止企业无形资产流失,充分发挥知识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大量经验证明,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建设是其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例如,国外跨国公司常常利用知识产权建立和保护企业的低成本和差异化优势,这两个优势成为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国务院国资委年12月18日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即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制定并实施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管理与保护,有重点有步骤地构筑知识产权优势,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3]。我国外贸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虽然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目前已形成了包括专利(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著作权(含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商标、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在内的完整的法律体系,并且与国际保护标准相一致,符合WTO规则的要求,但是,我国在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方面还存在着需要完善的方面: 2.1我国外贸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成本上升
由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较少,因而我国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成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本上升,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规定,各成员国在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将执行最惠国待遇原则,并将知识产权保护的国民待遇扩大到了世贸组织的所有成员国。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传统的“超国民待遇”将要被破除。由于科学技术的供应源主要来自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如果在全球范围内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那么势必加强跨国公司在技术供应方面的自然垄断地位,而这种技术的独占将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市场的垄断权。在此情形下,技术的转移将会出现更多的限制性的商业做法,从而迫使中国企业不得不付出更为高昂的成本以获取外国的先进技术,进而失去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中国DVD生产企业的遭遇对此做了极好的注解。
据我国机电进出口商会核章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经核章出口的“DVD”产品为578.83万台,出口金额为28152亿美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9613%和5512%。2003年1~7月,经机电商会核章出口“DVD”为2 299162万台,出口金额为17182亿美元,出口量及出口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011个百分点。可见,2003年我国“DVD”产品出口量及出口额的增长幅度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这一增长速度大大低于同期我国外贸出口与机电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DVD”产品出口增速的大幅回落,显示其出口增长已呈减缓趋势。造成这一态势的主要原因是专利费的收取导致成本增加,企业负担加重,出口竞争力减弱,直接阻碍了出口规模的扩大[4]。
2.2国内大量的知名商标在国外被抢注
我们在大力保护国外的驰名商标时,却忽视了对国内驰名商标的扶植与保护,致使国内一大批商标像“同仁堂”成药等在国外被抢注。其中,专利保护方面问题尤为突出:(1)发明专利的构成中,国内大部分则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而国外向我国申请的专利绝大部分是科技含量高的发明专利,并且主要是在高新技术领域。从1985年4月1日至2002年8月31日,我国专利机关受理的国外专利申请共262 027件,占全部申请受理量的17.2%,但其发明专利却占全部发明专利量的52.1%,是我国的3倍多。(2)专利保护问题。高新技术领域创新多但专利少。我国航天技术是强项,但在国内申请专利数仅几十项,国外来申请的有100多项。自1985年以来,我国专利局受理国内发明专利申请3万件,其中向国外申请的不足4 000件,这意味着99%的专利在中国以外地区可无偿使用[5]。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2.3原产地标记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在国际贸易中,对进出口货物标明其原产地(地理标志)是一种通行做法,以表明产品的生长地、出生地、出土地或生产、加工、制造地以及某项服务来源地。这一重要标志或符号,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商品的质量和信誉,是消费者识别和选择商品的重要信息。使用原产地标记的目的,既是为了维护生产者的利益,也是为了防止不法者假冒侵权杜绝欺骗性的或易引起误解的标记。TRIPS将原产地标记特别是地理标志列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现在原产地标记已被许多国家列为维护本国利益的主要管制内容,并被一些国家当作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美国对原产地标记的管理最为典型和严格。
原产地标记应该是我国的强项,但我国由于缺乏原产地概念,对原产地标记理解的肤浅,致使不能充分发挥原产地标记的功能。例如,镇江香醋生产已有100多年历史,以其传统的酿制工艺和优良的品味,享誉海内外。现经当地工商管理部门批准生产的企业只有5家,可是无证冒牌生产的却有几十家,连远在苏北某市生产的醋也命名为“镇江香醋”。杂乱无序的生产,给正规厂家带来的冲击和损害巨大。
2.4科技快速发展导致保护范围界定难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新的技术领域不断涌现,如国际互联网、基因工程、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网络域名等高新技术的出现,给知识产权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原有的知识产权法规定的范围已不能满足保护快速创新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一些技术应不应该列到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受法律保护和怎样保护,如法律与伦理道德相矛盾或争议的“克隆”技术、“安乐死”技术、“自杀机器”技术等。还有新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且不少技术如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等往往结合在一起,界定越来越困难,有时涉及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等多部法律,这一切都已经成为经济时代难以把握的重要问题[6]。
2.5发达国家强权政治导致权利滥用
各国的知识产权法随着科技和经济的知识化和全球化,应尽可能地向国际通行做法接轨,以促使知识产品在国际范围内有效流传。但一方面目前的国际知识产权公约是在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下形成和制定的,目的在于维护发达国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家的利益,而很少考虑发展中国家的落后科技状况和利益。另一方面某些国家推行强权政治,从自身利益出发制定具有特殊条款的知识产权法,并把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用国内法代替国际法处置知识产权案件,对付不利于自身利益的贸易纠纷。
2.6独占权导致技术垄断出现
知识产权是法律所确认和保障的独占权,它具有专有性特点。由于对知识创新者独占权的保护,很容易使这种知识产权的独占者在竞争中获得垄断地位,而知识独占者在占据垄断地位后,可以操纵市场和行业,控制产品价格,获取他人所无法比拟的高额利润。结果,一些知识创新者为长久的获取更高的利润,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往往利用知识产权专有性的特点,对创新技术进行垄断,阻碍科学技术的传播,造成企业发展的不平衡,影响社会的整体进步,这不能不说是知识产权制度的负面效应。
2.7缺乏对知识产权滥用的限制措施
“权利滥用”系源自英美法中平衡法的观念。当权利人以不公平、不适当的方式行使其权利(其实质是扩张其所享有的权利)时,即构成“权利滥用”。为防止权利的滥用,任何权利都要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知识产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因此知识产权的滥用也就是民事权利滥用的一种情形。TRIPS协议第8条第2款规定了如下原则:“为了防止权利所有人滥用知识产权,或者采用不合理的限制贸易或对技术的国际转让有不利影响的做法,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但以这些措施符合本协议的规定为限。”这是在知识产权法内部来解决知识产权的滥用问题。有专家分析:“在与TRIPS协议中有关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相比,我国知识产权法律还存在不少差距;与TRIPS协议中有关对限制竞争的行为进行控制的规定相比,我国的法律法规也存在着差距。这两种差距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于前一种差距,如果我们不设法弥补,就会导致发达国家的指责,有可能因此而产生纠纷,遭受报复;对于后一种差距,即使我们没有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外国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例如,在我国与美国政府进行的知识产权谈判中,美国从来不指责我国没有进行反垄断控制。因此,无论出于维护国内的自由公平的竞争秩序还是为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我国的利益考虑,我们都要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并且相应地建立起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反垄断法律制度[7]。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我国外贸企业知识产权建设所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中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足
这种情况在我国已经发生多起,例如著名的思科诉华为、英特尔诉东进等。这些跨国公司在我国之所以如此热衷于进行知识产权诉讼的原因就在于对我国企业发起知识产权诉讼能够防止被告的侵权行为,进一步确定原告的知识产权权力范围,迫使被告与原告洽谈知识产权许可使用,甚至能够通过高额的诉讼赔偿费用和诉讼费用拖垮被告企业。国内企业习惯以专利种类确定专利价值,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与发明专利相比,认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大部分是“垃圾”;第二,认为发达国家的专利很有价值,而中国企业的专利含金量较低,无法与欧美专利相提并论;第三,认为原始创新的基础专利才有价值,外围专利或改进专利没有价值[8]。
3.2 企业与科研机构泾渭分明,缺乏合作
高校等科研机构是每个国家重要的技术发源地,它聚集了雄厚的人才资源,科研成果丰富。但是高校长期研发出来的先进技术既没有申请为专利技术也没有为企业带来利润,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数量和层次都很低,一方面造成高校大量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另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科研经费和力量而不得不依靠缴纳巨额专利使用费维持生存的矛盾局面。所以,应当切实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拓宽校企合作的范围。
3.3 未能充分利用他人的知识产权成果
从法律层面讲,失效专利是专利权已经过了保护期或者因其他原因提前终止的专利技术。保护期如果届满,那么该专利技术及进入了公有领域,成为公知公用的技术,任何人利用它都不会受到专利侵权的指控。有资料统计,现在世界上专利累计数已经达到3000万件,其中有效专利占12%左右,这说明了企业可以从占据88%的失效专利中进行选择,利用前景十分可观。就算有很多失效专利已经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但是如果企业能够好好掌握其中的技术内涵,还可能启发企业科研人员开发研究思路,以便开发出具有更高价值的技术。这种利用失效专利的做法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着非比寻常的价值意义,我国目前已经注册的中小企业就超过 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 99%,他们在全国工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业产值中的比例已经达到60%,可谓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这些中小企业要求得可持续的生存发展,利用失效专利进行第二次开发和创新可以说是必由之路,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投入,还可以缩短研发时间,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失效专利的运用方法失效专利是社会公有财富,人们不需支付转让费即可使用,失效专利库中有许多具有较高甚至很高使用和开发价值以及广阔市场前景的技术,只要我们正确应用,定能收到非浅的效果。根据专利失效的原因,筛选出有用的技术对保护期满而失效的专利,往往说明该种技术已在大量实施且有较好的市场,技术也成熟,专利权人每年都支付逐渐增加的年费维护其专利权,证明该项专利是有利可图的。但对这类失效专利应注意的问题是失效后,大家开发将导致市场份额的减少,此乃风险所在。具体使用时可考虑在原有技术基础上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对没有按期缴纳年费导致失效的专利在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有的是因为技术超前,在专利保护期内难以实施,有的是因为人力、物力及财力方面的原因,技术虽好,但对个体发明者来讲自己实施有困难,别人一时也不接受,每年年费要缴负担太大,不得已放弃。对上述两种情况导致失效的专利,建议利用者能好好地研究,当中或许有宝藏。另外不缴年费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该项技术已过时或被其它技术所取代,有意放弃的,这类失效专利可不予考虑。此外,对专利权人自动放弃或者被撤消的专利及被宣告无效的专利,往往存在法律纠纷问题或与申请日在前的相同专利有抵触,使用时要注意检索申请日在前的相同专利的法律状态,方可决定是否能无偿使用[9]。
3.4 基础研究力度不够
企业严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较弱。我国有相当多的企业缺少自有知识产权,随着国家层面和国际层面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广,主要是通过模仿别人产品或者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生存的国内企业将难以危机。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内容是很多中国企业的一个不容轻视的弱点。因此,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就应当在研发核心技术的项目中作出其应有的贡献。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其行政权的行使,利用其巨大的财政力量去组织有关科研人员、科研机关攻克一个个核心技术难关,行业协会等民间机构也应该积极为本行业相关的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做出应有的服务联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络工作。行业协会作为该行业的代表应当为该行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一致的应对,在各企业自身力量薄弱的情况下,行业协会可以组织联合各相关企业共同研究开发某一项核心技术,这项开发出来的技术就可以在相关协会内部使用,而毋需花费巨额资产向国外的公司去购买技术。在企业自身科研开发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我国政府部门应当为它们充分融资提供方便,在金融贷款、政府补贴、税收政策方面应该给与这些企业相应的优惠以激励它们的研发动力。
3.5 全社会整体知识产权意识较低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实现国家科技发展建设的重要工具,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科技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离不开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相关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因此,形成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舆论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是科技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性工作。在全社会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就是这些基础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把知识产权意识放在第一位呢?田力普说,因为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需要一个比较好的社会环境,也有一个群众基础,就是大家都认可,都认识它的价值,才能够尊重,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如果光有执法,执法机构也好,执法能力也好,而没有社会基础,没有大家思想认识的高度一致,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等都会遇到很多障碍。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实际上就是创新文化。中央去年在全国科技技术大会上提出这个命题。创新文化和知识产权意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面,比如知识产权的创造,实际上就是创新,分为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知识产权应该说是一种用创新型的制度来促进技术创新,也促进其他方面的社会进步。在知识产权产生方面,我希望在国家提出创新型国家这个大前提下,全社会,企业也好,社会也好,各方面也好,要有更多地投入产生创新成果。
另外,保护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知识产权的核心就在于保护。前不久刚通过《物权法》,知识产权也是一种财产权,它也需要保护。由于它本身的特性,保护起来更不容易,看不见、摸不着,因此,保护要加强。
还有就是运用。现在大家都在讲知识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核心问题就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是把人的智慧创造成果转化成财富。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产权制度起着重要作用。转化、运用、市场化,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我国外贸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对策
4.1 从政府自身职能层面加以推动
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应按照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政府在知识产权建设中应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什么责任,发挥什么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是:
4.1.1 整合知识产权管理资源
考虑到我国知识产权产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 %以上。无形资产有其独特的管理规律,是个涉及众多领域和部门的行业。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产权国际化的趋势,我国需要和其他国家及国际组织交往,对一些重大而敏感的问题作出快速反应。政府需要整合全国的知识产权管理资源,将国家专利局、商标局、版权局合并,组建一个统一、权威、高效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国家知识产权部,负责管理全国的知识产权工作。同时,考虑到知识产权涉及众多部门和领域,需要与国外及国际组织打交道,也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成立知识产权建设部,以利对外事务的协调管理[10]。
4.1.2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知识产权本身是依法获得的一种权利,需要依法保护和管理。同时,由于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和时间性的特点,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又需要因时间、地域的变化而不断地修正和完善。修订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一要符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规则适时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遵守我国已经加入的国际公约;二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保护国家利益,保护权利人的利益,推动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在用法律保护国家利益方面,美国和韩国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美国为了促进创新和政府技术转移,提高产生技术竞争能力,20世纪80年代相继出台了《拜杜法案》、《技术创新法》、《联邦技术转移法》、《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法》;美国为了保护其国外市场,在《综合贸易竞争法》中,增设了“301条款”和“特殊301条款”;为了保护美国国内市场,修正了《关税法》第337条“关于不公平竞争的规定”。又如韩国,20世纪80年代为产业技术进步提供法律保障,先后制定了《研究组合育成法》、《遗传工程育成法》、《新技术金融支持法》、《技术开发促进法》、《产业发展法》等,促进了韩国的技术进步。
我国可参照以上原则和国外有益的经验,适时地修改已有的知识产权法律,并尽快出台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反垄断法规,特别是要制定促进我国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述的法律、法规[11]。
4.1.3 制定和完善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政策
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政策比法律更灵活、更快捷。制定和完善与知识产权建设相关的政策,主要有: 一是政府增加对知识创新经费的投入;二是政府制定鼓励创新的知识产权权属政策和奖励政策,知识产权从本质上讲是人的智力劳动创造的成果,没有人的积极性,就不会有智力成果,也就不会有知识产权。因此,政府在制定知识产权权属政策时,应更加重视和保护发明人的利益,原则上讲技术创新带来的收益40 %左右应归创新者个人所有,使他们获得与其创新付出接近的回报。三是政府制定有利于技术利用和扩散的政策。知识产权只有在使用中才能产生效益,因此政府对各类知识产权应制定宽松的、有利于技术利用和扩散的政策。对政府投资获得的技术,有的其知识产权可归研发单位所有,有的可规定技术转移的任务,对发明人要实行有足够力度的奖励。对民间技术的利用和扩散应主要靠市场机制来调节,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民间技术的利用和扩散[12]。
4.1.4 建立和维护公正的市场秩序
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知识产权的运行应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依靠市场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知识产权市场的主体是知识产权的拥有者和使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用者,知识产权市场的客体是知识产权和知识产品,知识产权的运行机制就是市场运行的机制,既包括一般的市场运行机制即供求机制、风险机制、竞争机制,也包括知识产权市场特有的机制。首先,要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如《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及相关的政策等,建立公正的市场秩序,使知识产权的生产、运行、转化等能够做到公正的市场化。应明确规定职务发明可以参与分配,分配比例由市场效益决定;知识产权入股市场化,由市场决定知识产权投资人的入股比例;知识产权转化的市场化,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知识产权转化,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要通过行政执法维护公正的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第三,政府采取措施,逐步在我国建立起信用制度。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信用环境是知识产权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政府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在我国逐步地建立起信用制度,以维护公正的社会秩序[13]。
4.1.5 加强知识产权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
当前,我们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不仅有利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有利于增强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从破解当前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着力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具体而言,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首先,要积极参与国内外技术标准的制订,力争将自主创新、发明专利与标准化制订相结合,从而为企业产品独占市场创造条件。其次,要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应用建设,有效地运用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保护企业已获得的各项知识产权。再次,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对引进技术产品,一定要吸收消化再创新,同时要结合国内外有关信息进行集成创新,创造条件进行原始创新,不断增加知识创新的数量和高标准的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2)建设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首先,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出台全国统一的法律和法规;统一中介管理机构,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促进产权交易市场合理有序的竞争,并在竞争中逐步完善。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产权评估机构。由于技术创新的专业性、独特性,决定对其评估的复杂性,因而,要制定一套专业评估程序的方法,并配备专业人员。此外,还要建立知识产权的监管机构,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知识产权在应用过程中不受损以及在评估中的准确性。
(3)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提高企业对现有知识产权的利用率,增强企业对核心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的能力。“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企业是最活跃的市场主体,也是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的主体,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创造、运用能力不仅决定自身的生死存亡,也影响到国家的竞争实力。因此,要对知识产权进行高效的管理、控制和使用,以本企业技术知识为基础实现企业领域知识共享,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知识技术基础。此外,还要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4)重视技术研发,不断开发适应市场和客户的新产品。一方面,要通过设立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保障研发资金的投入,确保对工艺设备和关键共性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同时,企业还要以各种方式对研发机构进行制度上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以提高自身自主创新的能力,适应国际性新产品技术创新的需要。
(5)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着力提高品牌的技术附加值和质量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标准在规范质量水平、引导技术发展上举足轻重,而且,标准本身也是一种产品,是市场营销的制高点,谁拥有标准谁就能拥有市场。因此,要高度重视技术标准战略,大力提高标准的生产力。
(6)实施品牌战略,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品牌建设的人才支撑体系,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培养、引进和聘请品牌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在品牌创造、品牌经营、品牌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与大专院校和有关机构组织合作,开展以品牌知识、品牌经营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企业创牌能力和品牌运作水平;建立专利、商标管理制度,开展自主创新、产品研发重构知识产权优势,巩固与保护自身的无形资产[14]。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4.2 从企业角度加强保护
企业知识产权建设是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制定后的后续工作,也是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制定的直接目的。如果制定的企业知识产权建设不能得到有效实施,那么这种建设制定得再好也将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实际上,制定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核心就是在确立企业知识产权目标的基础之上,制定出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实施方案,特别是确保建设措施和建设重点落实的系列规划方案。这些规划方案的落实,需要深刻地立足于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把握内部环境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根据知识产权制度的运行规律,紧密结合知识产权建设的策略性、规律性、谋划性、全局性、长远性以及实用性,在确保知识产权建设推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下,全方位地予以开展。
4.2.1知识产权创造建设
这样有利于国家将有限的创新资源用于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应当说,目前我国在这方面面临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即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的核心。统计资料表明,国内大部分科技创新力量不是在企业,而是在高校与科研院所,而像日本,其80%的科技力量集中于企业。
加大我国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据统计,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与其产品销售额的比重和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有较大差距。在发达国家,企业为科研投资的主体,如美国企业科研投入占总投入的75%,而我国长期依赖政府投入,多数企业没有科研投入。这直接影响到企业自主创新的物质基础。
重视研发过程中专利信息情报的掌握与运用,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创新模式。进行原始创新、合作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都是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重要模式与策略,企业需要根据其自身特点加以选择。以集成创新为例,它是企业在不同的技术之间通过排列组合而获得创新,在战略思维上打破了单一技术之间画地为牢的局面,有利于企业开展技术联盟、战略联盟形式的技术创新工作。
为实施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战略,有必要制定企业的知识产权创新战略,包括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激励机制。以激励机制为例,它是促进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重要保障。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涉及知识产权创造的绩效评估体系,将企业科研机构、研发人员的知识产权创造业绩与个人绩效挂钩,让发明创造者切实得到实惠,促进企业研发成果的产权化。特别是国有企业,应制定全面的知识产权考核办法,将企业知识产权投入、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知识产权运用情况和管理水平等指标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除了兑现“一奖两酬”外,可以通过股权、期权等多种形式落实对发明创造的激励。企业通过上述形式,可以积极推进技术、知识产权与标准的结合,促进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
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战略应创造有利于企业知识产权产生的环境,促使企业研究开发成果和其他智力成果尽快转化为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进一步说,在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战略方面,企业重视和加强自主创新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企业自主创新需要很好地和知识产权建设融合。如在研究开发阶段,即应有知识产权的监控,以使研究开发朝着预定目标前进[15]。
4.2.2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建设
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打击侵权和不正当竞争的必备手段。企业无论有多强的研究开发能力,都需要通过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才能将其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因此,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建设是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实施的重要内涵。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建设纲要在“专项任务”之二中即指出:支持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在经济活动中使用自主商标。引导企业丰富商标内涵,增加商标附加值,提高商标知名度,形成驰名商标。鼓励企业进行国际商标注册,维护商标权益,参与国际竞争。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要求企业采取有效手段充分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侵犯企业知识产权的行为及时予以处理,决不姑息。同时,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还意味着企业在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等活动中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使自己陷入被动地位。为此,企业有必要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机制,避免潜在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保障自身研发、生产、经营活动自由。在具体内容上,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则既有进攻型战略,也有防御型战略,前者如对侵权的主动出击,后者如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机制的建立等[16]。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4.2.3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建设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企业知识产权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方面活动的总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要求从战略高度管理企业的知识产权。它也是企业知识产权建设体系中协调机制的重要环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建设的实施要求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由一般的事务层次上升到建设层次,在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基础上推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规范化。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的重要基础是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以企业商业秘密管理制度为例,国家知识产权建设在“战略措施”之二(鼓励知识产权转化应用)中指出: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健全技术资料与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统计和财务核算制度,制订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和重大事项预警等制度,完善对外合作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在“专项任务”之四中指出: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建立商业秘密管理制度。依法打击窃取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妥善处理保护商业秘密与自由择业、涉密者竞业限制与人才合理流动的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4.2.4企业知识产权应用建设
国家知识产权建设纲要在“战略重点”之二(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中指出:要推动企业成为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主体。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选择若干重点技术领域,形成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纲要在“战略措施”之一(鼓励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中则指出: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的应用和产业化,缩短产业化周期。这些内容无不反映了企业促进知识产权应用的重要性。实际上,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目标决定了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关键和落脚点即知识产权应用。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本质就在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特点和功能,以市场为导向,谋取最佳的市场地位,获取竞争优势。离开了知识产权的有效应用,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将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知识产权应用建设应确保知识产权的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
企业知识产权应用建设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1)将取得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为了使获得的知识产权具有市场应用性,企业在研究开发之初就应加强市场调查研究,面向市场需要从事研究开发。
(2)通过转让、许可、特许等形式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增值,促进知识产权的商品化。
(3)通过以知识产权出资、出质等形式,将知识产权转化为无形资本、融资,获取知识产权的投资收益或企业急需的现金。
(4)强化产学研合作形式,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向企业转化,促进知识产权市场的形成和市场培育,促进具有广阔市场的技术成果及时在企业推广应用。
企业知识产权应用建设的实施也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保障。所谓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新技术、新产品从研究、开发到市场化的全过程。技术创新体现了科技和经济的有机结合,是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企业通过实施知识产权应用建设,使创新成果能够及时得到应用,有利于实现技术创新目的。
4.2.5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建设
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涉及很多内容,包括企业知识产权产权意识、保护意识、管理意识、价值意识、战略意识等内涵,其中保护意识是基本的内涵,战略意识则是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中最高境界。就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实施的基础保障而言,尤其要树立知识产权的战略意识。由于企业知识产权建设本质上是一种竞争建设,企业需要树立强烈的知识产权竞争意识和观念:在当代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中,基于知识产权的法定垄断性特征,知识产权竞争已成为现代企业之间主要的竞争手段,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强化知识产权竞争才能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培养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无论如何,企业至少应从以下方面认识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财产和财富,是企业获取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培养需要从企业领导和员工层面中展开,而且针对不同的人员应有所侧重。就企业领导而言,应主要是树立知识产权战略和经营管理思想,以使其将知识产权与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密切结合;就员工而言,研究开发人员侧重于掌握专利、技术秘密保护的知识和策略,管理人员则侧重于知识产权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在形式上,可采取多种方式开展。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则是在知识产权意识培养的基础上形成的。企业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有利于为知识产权建设的有效推行提供良好的软环境。知识产权文化氛围的酿造也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加以形成,其中特别重要的是需要将其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
4.2.6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企业知识产权制度是从静态层面确立企业内部知识产权规范的基本手段,它对于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落实企业知识产权建设各种保障措施,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自主创新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包括企业知识产权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等内容。其中在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在内容上,一般包括具有纲要性质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办法之类的总的规定,以及针对某一方面知识产权或某一领域甚至某一方面人员制定的专项制度。制定这些制度的基本要求,除符合法律规定外,还应特别注意对本企业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2.7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建设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建设主要是在一个特定的企业,应建立何种模式和特点的知识产权组织形式。企业战略学理论认为,企业战略的组织模式对于实现企业战略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从目前情况看,国内外企业在知识产权组织管理上已形成一定的模式,如直线型、矩阵型和职能型模式等。不同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模式的运营效果不同。如前所述,我国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设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未来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建设实施推进中,究竟以何种形式建设自身知识产权管理框架,值得认真研究。总的来说,企业需要从其经营发展总战略目标出发,结合自身科技与经营状况,确定合适的知识产权组织管理模式。
4.2.8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力资源保障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力资源保障主要是要落实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并使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内部运行而涉及不同部门时,获得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而其核心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配置。目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不力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员十分匮乏,很多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员由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如研究开发人员),没有专门的编制和经费。改变这种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和引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强化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岗位的重要性。
4.2.9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础平台,它对于在企业内部形成知识管理网络,促进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和及时传播,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信息情报支持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信息管理意识,在研究开发过程中不进行充分的专利信息情报检索,以致造成了很多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企业加强自身的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首先需要重视知识产权信息的作用,树立知识产权信息的价值观念。其次,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建设内容丰富的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平台,为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实施提供强大的信息保障。以江苏双登电源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为及时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动态,在企业内部建立了专利信息数据库,建立了以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为核心的专利数据库,为研发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其信息网络建设被认为是落实知识产权基础建设之一。
4.3 从知识产权人才方面加以增强
世界各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而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又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又表现为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的占有量。而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占有量又最终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核心是教育和人才的培养。
4.3.1实施知识产权重点人才培养工程
贯彻国家知识产权局“百千万人才工程”要求,实施知识产权重点人才培养“215工程”。力争到2015年,培养20名精通国内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高层次人才;培养100名在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司法、战略研究、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具有专业先进水平和学术优势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培育500名从事企事业知识产权工作、中介服务等工作的知识产权专业骨干人才。通过继续教育、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等,提高我市知识产权人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才学术研究、组织管理和参与涉外知识产权事务的能力。对入选国家和省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的各类人选,支持申报市“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和市“4321人才工程”,优先推荐参加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
4.3.2建立系统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体系
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培训资源,实施知识产权培训工程,制定知识产权培训中长期计划,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继续深入广泛地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将知识产权知识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计划,强化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意识。全面提升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的知识产权业务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职攻读知识产权方向的硕士、博士学位。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培训,将知识产权相关业务知识列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全市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与考核。
4.3.3搭建知识产权普及培训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和集聚人才的战略高地的作用,积极推进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工作的发展。鼓励在甬高校开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法等知识产权研究,加大知识产权师资培养力度,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专业人才的培训,通过订单培养、定向招生、委托培养等方式积极为企业和中介机构培养一大批知识产权专业工作者,为社会各界普及培训知识产权知识搭建服务平台。
4.3.4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管理水平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引导企业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管理科技创新的基本手段,并纳入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加强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专利试点示范企业、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提升企业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提供强大的知识产权人才支持。围绕实施知识产权建设,以企业为主要对象,特别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关键技术领域和产业,对企业负责人、经营管理者和科技研发人员广泛深入地开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实务技能的普及培训和专项教育。
4.3.5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和规范知识产权代理、评估、投资、战略研究、信息服务、保护等中介服务机构及知识产权行业协会的建设。对专利代理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择优给予一定的补贴,充分发挥中介服务和行业组织在培养造就知识产权中介人才中的能动作用。推动现有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人员知识更新和素质提高,着力培养一批精通知识产权法律和实务技能,能够参加知识产权国际诉讼、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中高级中介服务人才[17]。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结 论
本文基本上是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主要研究了我国在发展外贸易中如何加强知识产权建设的问题。从开头的介绍知识产权,分析出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列举出我国外贸企业在知识产权建设中所遇到的不足与难题,并一一分析原因,最后针对我国知识产权建设的方法进行了讨论和研究,总结出了我国外贸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的道路上所应注意和加强的方面,并根据我国的现状,以及世界上发达国际的经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之,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是唯一市场竟争力的手段和方式。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建设,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对于激励创新,培育和形成我国的科技优势和知识产权优势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要具有重大的意义。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致 谢
本论文的完成离不开我的指导老师陈慧娟老师的细心指导和教诲,在我编写论文的过程中,陈老师一直很关心也很支持我的论文创作,经常打电话以及在QQ上询问我的进度,并耳提面命告诉我写作论文的技巧,在我边写论文遇到困难的时候,陈老师也很耐心帮我解决遇到的问题。求学的历程的是艰辛的,但又是快乐的。感谢学院和老师的支持,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也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论文。在这四年的学期中结识的各位生活和学习上的挚友让我得到了人生最大的一边财富。在此,也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
论我国外贸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军.知识产权制度的理性与绩效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日]富田彻男.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M].廖正衡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吴汉东,胡开忠等: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4]田虹.专利战略特点及国际比较研究[J].知识产权,2012.2,p24-26 [5]盖文启,王缉慈.论区域的技术创新型模式及其创新网络[J].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5,p29-36 [6]任军.知识技术观和技术创新的非线性特征[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 版),2009.4,p34-37 [7]王缉慈,王可.区域创新环境和企业根植性一兼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的发展[J],地理研究第18卷第4期,2009,p357-362 [8]郑春东,和金生.一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新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10.3,p41-44 [9]陈光,王永杰.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动力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90-92 [10」许庆瑞等.研究与开发绩效评价在中国:实践与趋势[J].科研管理,2008,p 46-53 [11]孙嵘.我国高新区管理体制演变与创新[J].中国高新区,2010(2): 44-47 [12]王从霞.论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制度环境及其塑造[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6):9-12 [13]周国红,陆立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2):32-35 [14]Yang.G, Maskus K.E.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licensing, and innovation in an endogenous product-cycle model[J].2009,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5]Baxter J.W.World Patent Law and Practice.M.B ender, New York.[16]Garrison D.Intellectual Property: Eastern Europe and Common 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J], Oceana Publications Inc., New York.[17]Markusen J.R Contracts,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multinational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N BER working paper 2010.
第四篇:论我国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精选)
论我国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
一、我国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起步和发展
我国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的初,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合同法》等知识产权法律的颁布施行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至90年初,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颁由实施,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并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向世界贸易组织迈进,TRIPS协议对知识产权执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明确的执法标准,同时人民法院审理的知识产权保护又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受案数量不断增加
受理案件数量持续增长,近几年增长幅度加大。
(二)发达地区专利权,著作权案件比例大
在经济、文化和科技比较发达的地区、知识产权案件日益突出,且专利权、著作权案件所占比例较大。
(三)绝大多数知识产权案件为侵权纠纷
由于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作用日显突出,且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日显重要,因此,对知识产权的不法侵害成为影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国际社会特别是先期进入中国投资的各国著名跨国公司对我国专利保护类案件的审判,特别是司法保护力度尤为关注。
(四)新类型案件不断出现
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与高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相关的案件以新类型案件不断出现。近年来,相当一批涉及商业秘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域名和技术成果权的案件,包括植物新品种案件进入司法保护范围,使知识产权保护不断面临挑战。知识产权案件“高、新、难”的特点,对我国司法队伍的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五)涉外案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据统计,1998年1月至2004年底,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审涉外、涉港、涉台案件284件,占受理案件总数的9.4%;北京高、中两级法院2004年就受理涉外案件84件,占全部一审案件的10%。这些案件的当事人多来自欧、美、日等西方国家,当事人还多为国际著名的企业,如美国微软公司、美国宝洁公司、法国拉科斯特公司、美国奥多比公司、加拿大索尼娱乐公司、日本电气株式会社等。
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范围
(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范围
一般认为,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是指对知识产权通过司法途径进行保护,即由享有知识产权的权利人或国家公诉人向法院对侵权人提起民事、刑事诉讼,以追究侵权人的民事、刑事法律责任,以及通过不服知识产权行政机关处罚的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进行对行政执法的司法审查,以支持正确的行政处罚或纠正错误的处罚,使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都得到切实的保护。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范围包括对专利、商标、著作权(版权)、邻接权以防止不正当竞争权等涉及人类智力成果的一切无形财产的财产权和人身权的保护。我国法律规定的保护范围和水平基本与知识产权国际条约规定的范围和水平相同,并且将会受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国际公约的积极影响。我国知识产
权审判庭还将有关技术转让、技术合作等各类技术合同纠纷案件作为自己的保护范围。
我国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是在我国进行司法改革,强调严肃、公正和公平执法,为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可靠司法保障的背景下开展的。
三、加大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力度
针对知识产权领域中的抄袭、非法复制、假冒、违约等故意侵害知识产权、破坏科技市场秩序的侵权行为,我国加大了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力度。
(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为武器,对知识产权犯罪施之以刑罚,惩治假冒、盗版,切实保护知识产权
1997年3月,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修改通过的并于同年10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节专节规定了侵犯知识产权罪,该节从第213条至第220条共有8个条文。刑法第213条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该法第214条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该法第215条规定,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年罚金。该法第216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该法第217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有法定侵犯著作权情形之一,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定的侵权行为包括:
(1)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的;(2)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的;(3)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的;(4)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的。刑法第218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销售明知是法定的侵权复制品,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该法第219条规定,实施法定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法律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包括:(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2)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前2页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3)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商业秘密论。刑法第220条规定,单位犯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的规定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侵害知识产权的犯罪,受害人可以向公安机关控告,公安机关负责立案侦查;受害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人民法院在审查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如果发现有知识产权犯罪嫌疑的,即移送公安机关侦查;如果受害人提起自诉刑事诉讼的,依法予以受理。
四、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
面临新的形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任务神圣艰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十五”计划纲要确立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认真贯彻执行产权法律和其他法律,积极做好入世的司法准备,正确处理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制止假冒、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和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鼓励知识创新和促进科技进步及文化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司法保障。
(一)认真贯彻执行新修改的专利法及其他知识产权法律
去年8月,专利法完成了第二次修改,并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次专利法的修改力度很大,专利法总共69条,修改的条文就达35条。此外,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也正在加紧修改,将于近期通过。这些法律的修改完善,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知识产权立法方面的重要司法准备之一,也是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知识产权制度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贯彻执行问题。植物新品条例已于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1999年4月23日,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承诺履行该联盟公约义务。我国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也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从1999年4月23日开始受理国内外植物新品种申请,并已对符合条件的申请授予了植物新品种权。
(二)依法正确处理好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要按照公正与效率的要求,依法正确审理好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
要处理好假冒、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和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近处来,假冒、盗版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屡禁不止,十分猖獗,严重侵犯了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国际形象,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因此,各级知识产权保护部门要充分发挥其保护知识产权职能作用,按照全国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运用法律赋予的诉前责令停止侵权行为及先予执行、民事制裁等措施,坚决制止假冒、资版等侵犯知识产权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为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司法保障。
在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要防止权利人滥用知识产权,进行不正当竞争。
要处理好知识产权权属纠纷案件。鼓励技术和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分配制度,并成为鼓励广大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发展高科技的重要激励手段。因此,要按照这一制度的精神,正确处理好涉及专利、商业秘密、著作权、计算机软件、植物新品种等权属纠纷,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人的智力成果,以调动广大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发展高科技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科技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要处理好技术合同和其他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技术合同是进行科技成果开发、推广、转让的重要法律形式,贯穿于研究开发、实现产业化的全过程。著作权合同等其他知识产权合同是进行知识产权创造和传播的重要法律形式。因此,要正确处理好技术合同和其他知识产权合同纠纷案件,通过知识产权合同法律制度,调整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确保知识产权的产生和利用。
要处理好知识产权行政纠纷案件。根据新修改的专利法和即将修改的商标法
以及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规定,专利权(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的授予、无效、撤销和维持的行政决定,均被纳入司法审查范围,要通过正确处理知识产权行政纠纷案件,依法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依法行政。
此外,还要依法处理好网络环境下新类型知识产权纠纷等其他各类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做好入世的司法准备工作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日益临近,知识产权审判工作要做好入世的各项准备。
1、要在思想上入世。加入世贸组织是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伟大决策,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中国加入WTO,对我国司法工作包括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意味着我们的管理能力和审判水平也要达到更高的水平,否则,我们就会处在被动的位置,也有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2、要尽快熟悉世贸组织规则,特别是TRIPS协议。这是做好知识产权审判入世准备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学习世贸组织规则特别是TRIPS协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和我国新修改的专利法等知识产权法律结合起来,做到对国内法律规定和世贸组织规则均“胸中有数”。我们应当做到依法平等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包括既切实保护外国的知识产权,也依法保护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产业。
3、要把入世准备同人民法院正在进行的机构改革和法官队伍建设结合起来。要把入世准备同知识产权司法的国际合作交流起来。入世后,我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视野和范围将更为开阔,从事知识产权审判的法官更应具有世界眼光。我们要及时跟踪世界知识产权理论和司法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司法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始终把握知识产权审判的发展方向。
五、依照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发挥民事责任惩罚与补偿相结合的特有功能,全面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使知识产权得到最终保护。
依照法律规定,知识产权受到侵犯,其民事司法救济的方式主要有:责令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上述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对其它严重侵权行为,除承担民事责任外,人民法院视案情可以采取收缴非法所得、罚款等民事制裁措施。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赔偿,不公考虑权利人的经济损失,对侵害知识产权的精神利益的还可以予以精神损害赔偿。
应当注意到,停止侵权和赔偿损失是法律规定的诸项民事责任形式的核心与关健环节,也是受害人提起民事诉讼的根本利益所在。2001年7月1日实施的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了我国专利诉讼的诉前临时“禁令”制度。最离人民法院已经公布了有关司法解释,明确界定诉前责令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的操作程序。
通过司法实践完善和丰富了知识产权侵权理论,高度重视“过错推定原则”在确定侵权者民事赔偿责任中的运用。逐步形成以下知识:
1、对于知识产权的权利人要求停止侵权的,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禁止的侵权行为,权利人不必证明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主观过错,也不必考虑行为人是否有过错,即可作出停止侵权先予执行的裁定或停止侵权的实体判决。
2、对于知识产权权利人要求行为人承担损害赔偿等民事责任的,只要证明行为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禁止的侵权行为,即推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行为人举证证明其主观不具有过错成立的,不承担赔偿等民事责任。不能举证或举证不成立的,即判令其承担损害赔偿等民事责任。
3、销售者对于不得销售侵权复制、假冒商品等,依照法律、法规、规章或当事人的合同约定,负有注意义务,在其实施了销售侵权物品行为后,其主观上具有过失即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4、对于确有证据证明销售侵权物品的行为人,既无故意又无过失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对于被告知后仍继续销售的,应当承担故意侵权责任。
5、对于实施了知识产权法禁止实施的行为,确有证明行为人主观上不知、也不应当知道的,在一定条件下,法官仍可以判令其返还不当得利,或者适当的定额赔偿,或者两者并处。
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与高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相关的知识产权案件以及新类型案件不断出现。要充分注意新修改的专利法等知识产权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特别需要加强司法指导。在加强司法指导的同时,要从保护广大科技人员和创作人员创造和创新热情,保障“科教兴国”战略得以实施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展望未来,我们已经跨入新世纪。新世纪的我国。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将面临高科技的挑战,为适应需要,知识产权各项法律的修改工作正在逐步展开,拓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范围,加大司法保护的广度、深度和力度。
第五篇:论文——论我国民企入世后知识产权保护
论我国民营企业入世后的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资产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新的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众所周知,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起步较晚,而民营企业在我国的兴起也不过短短20多年,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就更晚了,从民营企业知识产权遭遇战的原因分析,可对我国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现状略见一斑。
正文
一、民营企业入世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1)民营企业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三是通过买断转型的国营或集体企业等。其共同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投资者所有,其企业股份不断分散化、社会化。因此,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虽然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等优势,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发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①]
2)入世后知识产权纠纷对民企冲击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外知识产权纠纷不断,值得注意的是外国企业大都选择中国民营企业开刀。先是国外专利集团向我国DVD生产企业收取专利费;然后是思科诉华为软件和专利侵权;此后不久,日本丰田向媒体证实,诉讼直指吉利涉嫌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这三起案件本身不足为奇,但我们应该看到案件所预示的结果,认识到入世后民营企业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和仿制技术的利用等优势都将会受到挑战。如果参与到国际竞争中问题会更多,而最突出的就是知识产权的纠纷。[②]
二、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1、从民营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程是伴随着艰辛和困苦的,改革开放以来,从处处限制到给予肯定再到政策上的支持,经历了20多年的艰难发展,然而现今的有关民营企业的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等方面,依然需要完善和健全。在知识产权方面,随着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Aggr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简称TRIPS)的通过,意味着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国也必须严格按照协议的标准处理知识产权的相关事宜。然而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还达不到国际的高标准,与国际协议条款之间依然存在着衔接上的问题,而由于民营企业大量集中于低门槛的消费品生产领域,在国内外都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使得国外企业借WTO的规则,对国内企业发动了防不胜防的攻击。
国际上的大环境是一种挑战,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国内的许多自身问题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知识产权指的是一种智力成果的创造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标记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即是一种专有权利,而权利要想获得保护,就需要有一定的法律程序,程序上的复杂,繁冗无疑会给企业保护自身利益带来阻碍。据了解,在我国企业的专利权的申请问题上,重技术轻专利,重成果轻申请是普遍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专利申请费、维持费以及年费过高,这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1、中国民营企业强劲的发展势头迫使外国企业以知识产权为藉口来遏制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关税壁垒与行政壁垒正逐步消除,知识产权、行业标准等技术壁垒对占领与保护市场的作用正不断凸显出来,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这一招是很要命的。
在思科诉华为案中,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及电信设备制造公司何以要拿思科开刀呢?或许中国2002电子百强第7名的华为公司在市场上对其造成的潜在威胁才是思科此次诉讼的原因。华为的产品与思科极为相似,但是其价格却比思科低一半,在多数公司压缩IT业的今天,华为的低价策略无疑给思科当头一棒。而且华为在亚洲地区的竞争力和它想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愿望都让思科感到不安。在这种情形下,思科的诉讼举动其真正用心在于遏制华为在国际市场上的进一步发展,以巩固自己在全球电信市场的垄断地位。[③] 而日本丰田此次揪住中国吉利不放,也表明了日本人十分担心中国民营汽车工业的兴起,他们实实在在感到了中国民营企业的力量。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成功地进入了日本人垄断的家电行业,在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等行业,将日本企业打得落花流水。而作为日本经济支柱的汽车行业又面临着新一轮的危险,这就迫使日本以知识产权手段来企图阻止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2、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刺激外国企业加紧向中国民营企业收取高额专利使用费。
专利费问题犹如一剂清醒剂,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的中国民营企业,就必然会受到外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打击。
中国民营企业产品的崛起意味着原有贸易格局的破坏,当国外的企业将中国民营企业视为竞争对手时,不难看到中国民营企业的优势与劣势一样明显。中国民营企业产品价格低,质量不错,但是差就差在民营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较弱,核心技术一般依赖进口。因此,外国企业就以专利技术来对抗中国的价格战,向中国企业收取使用费。而中国入世后,也给外国企业向中国讨要专利使用费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最具影响力的DVD事件中,因专利侵权,致使我国的生产厂商每生产1台DVD就要付“6C联盟”4.5美元的专利许可费,目前已赔付30亿元人民币,今后还将陆续赔付200亿元人民币。
2、从民营企业自身看 外部的原因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是长期的过程,相对于外部原因的企业自身的内在问题,是值得民营企业仔细思考的。
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普遍薄弱。发展的20多年,相对而言民营企业的技术积累和开发能力较薄弱,普遍通过仿制国外的产品打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就一直不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许多民营企业的成功大多归功于当时我国市场发育程度低,企业凭着胆识和冒险精神取得初步的成功,并大多集中在简单模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依靠低成本占领市场,而仿制就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必然引起外国企业的注意,我国的入世使得对方等到了时机。
一直以来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战略管理更缺乏基本的思想。没有设定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未配备专门的知识产权专业人员,或仅由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代而为之,对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投入过少以及对入世后的国际市场的交易规则和知识产权方面的国际公约、外国法律和通行贸易习惯规则的不熟悉等,这些都造成了民营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中的不足,使得在遭遇一系列纠纷中处于被动的境地。
随着我国有一定数量的民营企业正朝着大中型企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对于一个现代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增强企业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企业在多变的国际市场上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民营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弱引发了很多知识产权纠纷。
民营企业对商标保护意识不够,对专利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更是不足。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足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企业内部缺乏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近180万户个、私企业中,注册商标仅3。8万只,注册数与企业数很不相称。浙江省民营企业自主的研发实力很弱。2001年民营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仅占全省支出的13%,科技人员数占全省的16%,专利申请数为1921件,占全省4673件的41%。[④] 而外国企业利用中国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较弱的机会,抢注中国专利、商标,甚至打击、收购、淡化。本田在越南河内搞了一次展示会,将几家中国企业的发动机、面盖、整车等作为假冒伪劣产品展示,旁边还竖了一牌子:不要命、不怕死的可以买中国摩托。据知识产权专家介绍,到目前为止,中国至少有3000多个专利流失在境外。其中仅传统中草药就有900项专利在境外被人抢注,这些专利产品的销售市场达到了10亿美元规模。再如,杭州中化网络公司的www.xiexiebang.com(化工网)域名所有权,遭到了澳大利亚化工企业集团Orica公司的争夺等。[⑤]
4、从宏观方面讲,中国法律的滞后导致了民营企业抵挡不住来势凶猛的外国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浪潮。
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也存在着权利滥用的的机会,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反垄断法规。微软虽然在美国、欧盟、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等相继遭到垄断指控,在我国却安然无恙,即使已经存在滥用权利的事实。正因为没有反垄断法,当思科诉华为时,华为就失去了以反垄断为由进行反击的机会。
三、民企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1、民营企业应积极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纠纷。
上世纪80年代,在面对美国企业发起的知识产权攻势时,日本企业普遍消极避战,结果是美国企业非常容易地与对方达成和解,从而使美国的企业更加得理不饶人。美国得州的一家公司曾同时起诉了同行业的7家日本公司,而日本公司的软弱姿态使他们每家公司都付出了每年3000万美元的代价。仅此一项,美国得州的这家公司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进账20亿美元。此后,美国的公司开始群起效仿得州这家公司的做法,让更多的日本企业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然而,面对外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诉讼,在一定程度上,国内民营企业存在回避等软弱姿态,正在重蹈上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应对美国知识产权纠纷的覆辙。但是如果一味采取回避态度,有关国际机构也会以缺席判决,其后果不但是对当事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会招致整个行业的池鱼之灾。因此,最好的做法是积极应诉,而不管是胜诉还是败诉。[⑥] 为了减轻侵权损失或避免侵权,企业可以尝试应用信息分析手段积极应对专利侵权诉讼。企业可以运用基本检索技术(如中国专利检索数据库、WIPO国际专利检索数据库)收集有效情报,确认侵权专利的有效性、地域性以及侵权专利保护范围,提炼分析专利技术特征,弄清自己所使用的技术是否已经落入他人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而不要象在DVD事件中那样,糊里糊涂的掏腰包。北大教授张平经过调查认为,在“6C联盟”拿来的一系列要价的单子里,我国DVD企业根本没有弄清这些专利主体是谁,保护范围有多大,是否存在“交叉许可”等情形,就懵懵懂懂地掏了钱。太多的疑问还没有解开,自己首先投降,这只能让外国企业更加感到中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纠纷面前的软弱性。其实即使已经查明自己所使用的技术落入了对方专利的保护范围,也未必就会被一棍子打死。侵权企业还可以提出专利无效或者利用“先用权”、专利的地域性和专利穷竭等来使自己免责,使损失降到最低值。因此,在知识产权诉讼中,主要还是要沉着、冷静的应对。
2、增强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目前业界流行说法:“三流企业卖力气,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买技术,超一流企业卖专利”,因此,民营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不被挨打,必须首先练足内功。
但是,大量的民营企业由于在融资等方面不能得到其他性质企业一样的待遇,国家每年下拨给民营企业的研发资金近乎等于零。因此,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科研资金短缺问题。由于缺乏研发资金,其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影响。各地政府为此应当出台各种优惠或扶持措施鼓励民营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广东、上海等地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
而作为民营企业自己,也应积极摆脱资金困难的束缚,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做法对我们是有借鉴意义的。日本在发展初期,经济上也遭遇到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限制,其中便包括专利技术的限制。当时日本的做法是在得到核心技术的同时,对这项技术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发,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一些辅助技术,或称为“二次技术”。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辅助技术也可以申请专利,即所谓的“二次专利”。如此一来,由于第二次技术是在新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的,不但开发的成本要比第一次低得多,而且还比第一次技术更先进和更具有经济价值,但是这种改进应在功能和效果上与原专利有实质性区别,这样才能跳出外国专利的保护圈,并对改进技术申请专利。当然,即使对改进技术申请并获得了专利,如果未经核心专利权人的许可就使用“二次技术”也会构成侵权,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专利法中的交叉许可或者通过强制许可中的从属专利许可来获得授权。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合理利用了一些已经公开的现有技术,对中国的民营都是非常有利的。在专利法许可的范围内,将专利技术结合我们的创新,以最小的代价来应用先进专利技术,“何乐而不为”呢?
3、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企业中设臵有专门人员管理,有专门规章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民营企业应当针对各级领导和所有研发人员以及部分市场人员进行知识产权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知识产权基础知识、专利文献检索、知识产权保护常识等,基本奠定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企业的各级领导只有在对本企业产品知识产权情况了解的很清楚的情况下,才能对其他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国外的很多企业都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负责收集在全球范围内与企业发展和企业产品有关的情报和资讯,及时了解整个行业中的变化,观察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企业的决策和发展做出判断,从而也可以有效避免企业自身产品构成对他人产品的知识产权的侵犯。
由企业知识产权部门对本企业产品、销售、科研等进行清理工作,了解哪些产品能拿到专利、商标权;了解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发展前景,对本企业的重要产品进行战略研究,清楚地知道本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⑦]
4、宏观上,国家应从行政、立法、司法方面加快知识产权制度的改革,给民营企业以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行政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日本,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战略机构,从国家的战略高度考虑制定相关的宏观指导政策(如进行科研技术研究方面的奖励、对专利申请方面的扶持等),加强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以引导我国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的发展,利用国家资源加快企业知识产权创新。可以优先考虑那些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影响的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汽车领域、家电领域、传统医药等方面我国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的领域,应当在这些重要领域中强化行业协会或企业联盟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强化企业联合的知识产权保护对策,避免国内企业的自相消耗,避免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发生重大失误。[⑧] 立法方面,应当尽快制订我国的《反垄断法规》,及时遏制外国知识产权人的权利滥用以及对我国企业合法权利的侵害。
司法方面,注意培养法官的衡平意识,因为知识产权法对权利人的限制规定得比较灵活,需要法官在个案中仔细斟酌,把利益衡量引入到知识产权案件的实际审判中。
对于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从总体上讲,我国仍然处于初始阶段。而企业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时候,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它同企业的经营战略,竞争战略一样,是需要不断研究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