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住统筹协调着力点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体现。统筹发展是以加快发展为基础,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前提,以全面协调发展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统筹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统筹协调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可持续为协调发展提供保障。我们要突出工作重点,推进统筹协调,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坚持以经济发展带动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发展的第一要务,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经济实力日渐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总量小、竞争力弱、财力不足状况尚未根本转变。在新阶段增强县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协调不是没有重点,要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立足比较优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税源经济,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持。要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不断壮大经济总量。农业方面在继续发展壮大烤烟、豆腐皮、水果“三蜜”、畜牧水产等重点产业的同时,要突出做特做强以苗木花卉为主导的绿色生态农业。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用工业化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以三明景秀园林公司、永明育苗中心、元生花卉公司为龙头,把苗木花卉产业做为调整结构、培育特色、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做强,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工业方面突出做大做强以氟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经济,继续扶持壮大东莹化工公司、华腾矿业公司、金山矿业公司等萤石矿精选深加工企业,加快建设永福化工有限公司,不断拓展延伸下游系列产品,形成产业集聚,同时大力发展林产工业、矿产工业、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建材工业、水电、服饰加工等重点产业,做大工业经济总量。三产方面突出做旺做强以原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落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北斗山、九龙湖景区和温泉休闲度假区等重点景区建设步伐,抓好景秀园林公司苗木基地、里田花卉基地等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吃、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配套设施建设,主动融入全省、全市旅游的大盘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二、坚持速度与效益并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工业是增加税收的可靠保障,是安置社会就业的稳定主体。园区是产业集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要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做好城北龙翔工业园区水、电、路、沟等配套设施扫尾工作,做好大路口——嵩溪化工工业小区规划建设,为企业入园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要加大项目入园的引进力度。加强园区优惠政策宣传,集中力量,加大力度,引导企业、项目重点向龙翔工业园区、大路口——嵩溪化工工业小区集聚,形成产业链和集聚效应。在引进项目时,要围绕产业集群、把延伸产业链作为主脉,多吸引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企业落户。要加大对入园项目的服务力度。认真落实工业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入园项目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行“保姆”式服务。加大技改,盘活存量,注重内涵速度与效益的发展。国家对土地等资源实行严格的保护,我们要积极适应国家宏观政策,加大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积极盘活现有资产,把外延扩张和内涵提速增效结合起来。要加快氨盛公司、东莹化工、明孚硅业、水泥、林产工业、机械加工等立足##资源初加工行业的企业技术改造,着重围绕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筛选确定技改项目,广泛开展外引内联解决技术、资金不足问题,做大做强资源型工业。要充分利用原乡镇企业、军工企业闲置资产,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吸引各种所有制新上项目,解决工业用地不足,为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创造发展空间。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对单个企业来说主要是清洁生产,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工业园区主要是企业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其他资源的共享。农业方面主要是发展生态农业。在我县应积极探索林产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矿产加工的产业集群。要大力发展集造林与木材加工于一体的林产工业循环经济。加快集体林权体制改革,鼓励和扶持集体林规模化、专业化经营,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林地出材率,为林产工业提供足够的资源保障;引进和新上一批木制品深加工项目和林产化工深加工项目,不断提高木材资源利用率和贡献率。在农产品加工方面要重点发展豆腐皮、茶籽油、鱼干等产品的加工。大力发展集黄豆种植、豆腐皮加工、豆腐渣养殖、沼气利用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加大黄豆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不断扩大种植面积;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以福来香农产品公司和嵩溪农副产品公司为龙头,改进豆腐皮生产工艺,促进规模化生产,加大开发和包装力度,不断丰富具有##特色的豆腐皮品种。要以培育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全面推广优质杂交品种,完善配套技术服务进一步提高养猪经济效益。
三、加强“三农”工作,推进城乡共同繁荣 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客观要求。“三农”问题关键在农民,农民问题关键在增收,从我县实际看,“三农”工作必须坚持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三化”并举,以“三化”带“三农”。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我县的传统产业优势,以俊年饲料公司、嵩溪农副产品公司、福来香农副产品公司、恒利茶油公司、九龙湖渔业公司等企业为龙头,通过民营、股份制,引进外资等途径,增加对豆腐皮、茶籽油、畜牧水产等特色系列产品的开发投入,拉长农业深加工产业链,变农产品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同时,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使企业与农户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关系,让农民分享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利润,促进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要加快小城镇建设。认真落实《##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小城镇建设的规划与管理工作,落实好小城镇建设的各项政策。在做强做优县城,增强县城中心的集聚、辐射效应的同时,稳步推进撤乡并镇工作,加大推进嵩溪、嵩口、灵地县域次中心发展的扶持力度,使小城镇建设同经济建设、市场建设相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同文体工程建设协调配套发展,增强小城镇的综合功能。
四、落实三大基本国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三大基本国策。要强化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继续抓好企业污染治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城区饮食业的污染整治工作,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全面推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制度,抓好生态示范区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突出抓好全县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工作,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深化龙津河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大矿业整治、水土流失治理污染物排放的力度,保持水源安全。以争创国家、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县为目标,创新计生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创建计生优质服务乡(镇)、计生合格村和合格村协会活动,继续深化“三结合”工作,巩固和扩大“三为主”成果,有效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认真贯彻落实《xx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在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保护好基本农田,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的基础上,加强土地收购储备工作,盘活土地资产,强化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同时,积极培育矿业市场,规范矿业权招投标和拍卖行为,促进土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五、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升城乡文明程度 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科学知识、移风易俗和市场经济观念教育,大力倡导爱国奉献、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县城、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户活动。重点抓好“一城”县城区、“两带”即林畲至长校省道线上5个乡镇和大路口至李家县道上5个乡镇两条文明带、“四乡”即温郊、余朋、沙芜、赖坊绿色生态文明城镇创建,形成由点到面、连线成片、三个层面梯次推进的发展格局,实现城镇面貌美化、居民素质优化、管理服务规范化、基础设施配套化的目标。实施科教兴县战略,高度重视教育、科技文化和人才工作。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老师职称评聘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提高教师待遇,关心教师生活。加强科普宣传,强化科技服务,以科技项目为切入点,引进推广一批易于嫁接、符合我县实际的科研成果和技术项目,提高先进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发展和繁荣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事业,为全县人民提供丰富精神食粮。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人才,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多层次、多渠道开展人才培训,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以政务服务中心为载体,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切实把维护社会稳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社会矛盾的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化解和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全力维护社会持续稳定。作者为##县人民政府县长
第二篇:抓住统筹协调着力点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体现。统筹发展是以加快发展为基础,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前提,以全面协调发展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统筹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统筹协调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可持续为协调发展提供保障。我们要突出工作重点,推进统筹协调,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坚持以经济发展带动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发展的第一要务,经济得到长足发展,经济实力日渐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总量小、竞争力弱、财力不足状况尚未根本转变。在新阶段增强县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协调不是没有重点,要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立足比较优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税源经济,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持。要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优农业、强工业、兴三产,不断壮大经济总量。农业方面在继续发展壮大烤烟、豆腐皮、水果“三蜜”、畜牧水产等重点产业的同时,要突出做特做强以苗木花卉为主导的绿色生态农业。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用工业化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以三明景秀园林公司、永明育苗中心、元生花卉公司为龙头,把苗木花卉产业做为调整结构、培育特色、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做强,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工业方面突出做大做强以氟化工为主导的工业经济,继续扶持壮大东莹化工公司、华腾矿业公司、金山矿业公司等萤石矿精选深加工企业,加快建设永福化工有限公司,不断拓展延伸下游系列产品,形成产业集聚,同时大力发展林产工业、矿产工业、机械加工、农产品加工、建材工业、水电、服饰加工等重点产业,做大工业经济总量。三产方面突出做旺做强以原生态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落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北斗山、九龙湖景区和温泉休闲度假区等重点景区建设步伐,抓好景秀园林公司苗木基地、里田花卉基地等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整合旅游资源,加强“吃、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配套设施建设,主动融入全省、全市旅游的大盘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二、坚持速度与效益并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工业是增加税收的可靠保障,是安置社会就业的稳定主体。园区是产业集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要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做好城北龙翔工业园区水、电、路、沟等配套设施扫尾工作,做好大路口——嵩溪化工工业小区规划建设,为企业入园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要加大项目入园的引进力度。加强园区优惠政策宣传,集中力量,加大力度,引导企业、项目重点向龙翔工业园区、大路口——嵩溪化工工业小区集聚,形成产业链和集聚效应。在引进项目时,要围绕产业集群、把延伸产业链作为主脉,多吸引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企业落户。要加大对入园项目的服务力度。认真落实工业园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入园项目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行“保姆”式服务。加大技改,盘活存量,注重内涵速度与效益的发展。国家对土地等资源实行严格的保护,我们要积极适应国家宏观政策,加大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积极盘活现有资产,把外延扩张和内涵提速增效结合起来。要加快氨盛公司、东莹化工、明孚硅业、水泥、林产工业、机械加工等立足##资源初加工行业的企业技术改造,着重围绕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主动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筛选确定技改项目,广泛开展外引内联解决技术、资金不足问题,做大做强资源型工业。要充分利用原乡镇企业、军工企业闲置资产,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吸引各种所有制新上项目,解决工业用地不足,为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创造发展空间。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对单个企业来说主要是清洁生产,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对工业园区主要是企业间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其他资源的共享。农业方面主要是发展生态农业。在我县应积极探索林产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矿产加工的产业集群。要大力发展集造林与木材加工于一体的林产工业循环经济。加快集体林权体制改革,鼓励和扶持集体林规模化、专业化经营,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提高林地出材率,为林产工业提供足够的资源保障;引进和新上一批木制品深加工项目和林产
第三篇:如何提高管理协调能力(精选)
1如何提高管理协调能力?
一、管理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加强学习。
作为管理者必须增强与时俱进的学习意识,把学习摆在重要地位,学习是提高管理者知识水平、理论素养的途径。我们在工作中获得的是经验,而理论学习赋予我们的是进一步实践的有力武器。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从实践中学习,从书本上学习,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教训中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觉悟、一种修养,当作提高自身管理能力的现实需要和时代要求。同时,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要做到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工作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积累,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二、管理能力的提高,要树立创新观念。
创新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管理创新与科技创新不同,它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组织行为,即是一种有组织的创新活动。因此,促进创新的最好方法是大张旗鼓的宣传创新,激发创新,树立创新观念,使每一位组织成员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跃跃欲试,大胆尝试。要造成一种人人谈创新,时时想创新,无处不创新的组织氛围。企业管理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动态环境中,许多情况是无先例可循的,特别是要使每一位管理者认识到管理不仅仅是用既定的方式重复那些已经重复了许多次的操作,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去探索新方法,找出新程序,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因此,公司提出2007年的经营管理思路“观念创新出思路,管理创新出成效,科学创新出效益,机制创新出人才”,这就需要各级管理者进一步打破因循守旧的观念,树立大胆创新的观念,自觉运用创新思维,完成公司的经营目标。
三、管理能力的提高,要有良好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管理者具备的最基本条件,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个好舵手,遭遇风浪时,临危不惧,身先士卒。执行力体现在完成公司目标的程度上,管理者必须执行公司确立的目标,使目标清晰具体落实。作为管理者落实执行力上,最基本的就是严格执行公司的既定目标与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各项工作,认真履行组织赋予的职责。管理者的个人素质以及思维方式,对执行力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对于管理者,除了集思广益、博采众长之外,还应不断锻炼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规划发展、远景展望的能力,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工作点上,工作中必须有计划,有总结,这样才能保证执行的效果,执行过程中绝不能随遇而安,想如何就如何,这样只会影响管理质量。
四、管理能力的提高,要培养勤思考的习惯。
提高思考能力,要善于从全局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以宽广的眼界去思考去观察,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看问题的敏锐性,提高协调和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真正做到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善于把握好“度”。很多管理者在工作中遇到同一样问题时,处理的方法会不一样,有的管理者处理得恰当,而有的管理者处理得草率。那就是在遇到问题时,不要简单地急于处理,要勤于思考,对问题进行分析,把握好“度”,以最佳的方法去进行处理。作为管理者,只埋头于事务性的工作,对企业发展全局性、重要性的工作不进行思考,是很难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培养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抓住管理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从中掌握问题的主要矛盾,及时给予处理。
五、管理能力的提高,要有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单位内部各部门和基层单位处于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状态,这就需要管理者在工作中注意协调好部门之间、基层之间、部门与基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要注意与上级、同行之间的协调和沟通。管理工作的每个步骤,都依赖于组织成员良好的沟通,成员良好沟通,又依赖于领导者的管理能力,因此,良好的沟通成了实现组织行为过程中重要的成功要素。沟通的方式是多种的,一是下行沟通,它是政令统一、指挥统一、调动下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二是上行沟通,它既是下级对上级指示作出反馈、使上级了解决策执行的程度,又是下级向上级提供做出新决策的信息资料,增加下级参与感。三是平行沟通,它可增进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了解和合作,促进互相了解,消除扯皮现象,为团队建设打下良好的人际基础。四是业务沟通,有关业务信息的内部交流,是各项工作程序化运作的基本保障,它可以极大地促使业务信息无阻隔流通,提高管理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五是人际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联系单位共同目的和单位中有协作的个人之间的桥梁。如果没有信息的沟通,企业的共同目的就难以为所有成员了解,也不能使协作的愿望变成协作的行动。管理者最重要的功能是把单位的管理思路、管理目标等信息准确地传递到职工,并指引和带领他们完成目标。除此之外,还要经常与职工进行沟通,关心每一个人的思想动态,及时为广大职工解决一些有关切身利益的实事,得到群众的信任。
2.运用权变理论,分析领导者的领导风格
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与西方市场经济环境也不尽相同,甚至对“领导”这个词本身的定义也存在很多不同的解释。然而,领导活动只要产生,它必然是在某个管理情境里面发生的领导者(或者具有领导
职能的管理者)对被领导者的一种领导行为。领导风格的差异是领导与部下的关系差异。因此,基于对西方领导理论百年发展历程的回顾,特别是权变领导理论的研究分析,在中国市场经济环境里面,有效领导风格可从被领导者、管理情境和领导者三个方面去分析:
1.被领导者。对于被领导者,一是应根据其成熟度,即工作能力和工作意愿的高低选择合适的领导风格。对于工作能力突出、工作意愿强的,即“敢负责、能负责”,“想干事、会干事”的员工,就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对于工作经验不足、能力较差的新员工,就应该给予积极指导,不只让他明确任务目标,还应教授其工作方法。二是对不同员工的个性特点而采取有所区别的领导风格,对于善于动脑子、喜欢独辟蹊径的员工,就应该尽量少使用命令式的领导行为,避免程式化的任务指派,发挥其个人创造力,知识型员工属于此类。当员工遇到不愉快或不开心的事情而情绪低落时,也需慎用命令式的领导行为,最好采用支持式的领导风格。同时,被领导者以前的工作经历、工作关系等会影响其对领导风格的预期,也是选择有效领导风格的考虑因素。
2.管理情境。管理情境的涵盖范围相当广泛,广义的管理情境应该包括组织中所有的人和它身处的内外部环境。一般地说,一个企业或者企业中的一个团队,它的管理方式、领导者的领导风格的有效性,总是会受整个社会形态、政治体制、法律制度、企业文化等的影响和制约。比如,在目前崇尚人权、鼓励沟通和激励的人文背景下,人本管理大行其道,生硬的任务导向的命令式领导活动的应用空间就会越来越少。根据权变理论观点,任务结构是领导风格有效性的重要考虑因素,任务本身比较清晰明确的时候,支持型的领导会带来较高的满意度和绩效;而执行非结构化的任务,就是任务不明或压力过大的时候,指导型的领导会带来较高的满意度。同时,对于一个工作群体,团队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领导风格也有不同的要求。
3.领导者。面对同样的管理情境和被领导者,不同的领导者选择同样的领导风格可能会产生差别相当大的领导绩效。这主要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是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这种关系反映了部下对领导者的信任和追随程度,直接决定着领导者的影响力,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认知也一定程度决定着对其领导行为的认知。二是领导者的职位权力,这种权力同领导者的自身水平和修养无关,而同组织的支持程度有关,职位权力是现管的权力。职位权力越强,领导活动越容易进行。三是领导者自身的特点,非业务型领导者过多地使用命令性领导行为,显然会降低领导绩效。
以上从被领导者、管理情境和领导者三个方面论述了领导风格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需要指出的是,领导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以上所说的几类因素也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一个领导者怎样认识和把握自己的领导风格、如何选择和运用合适有效的领导风格,如何选择合适的领导者、如何为一个团队配备协调高效的领导班子,这都需要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客观分析各种因素,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这也正是权变理论的基本要义。
第四篇: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建设
参考资料:博研轩职称论文网http://sclunwen.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901946852 征稿邮箱:hblunwen@163.com
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建设
《 人民论坛 》(2012年第8期)
【摘要】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软件因素有组织因素、体制因素、制度因素、机制因素和文化因素,而硬件因素主要是信息平台。提升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统筹协调能力,应该着力于重组优化组织与体制、完善制度机制、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文化建设、建立考核评价制度等方面。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 统筹协调能力 组织机制优化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存在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双轨运行、行政保护分类归属各行政部门、属地管辖条块分割等特点。同时,知识产权案件具有自身属性:各种类之间相互牵连,侵权行为与结果较为分散,群体性多发性反复性较强等。这两个因素决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的必要性,也凸显了相关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由此,本文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贯彻落实、积极推进为背景,研究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影响因素
按照管理学理论,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问题的提出,表明知识产权保护主体之间还存在着行动目标的不一致性、行动方向的不一致性以及行动力度的非均衡性,在本质上将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与效益。总体而言,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软件因素与硬件因素。
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软件因素。组织因素。处理相同性质事务的协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然协调,一种是人为协调。自然协调是主体基于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需要与其他主体自然妥协的结果,而人为协调则是人工设计与构建的结果。知识产权保护是各级、各区域政府知识产权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等主体有意识的行为,尽管存在一定的自然协调因素,但主要还是人为协调,需要人为地构建组织来统筹协调知识产权保护的目标、方针、政策、措施等事务。制度因素。制度可以使各知识产权保护主体在共同规则制约下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如果各主体所遵守的制度不统一、不协调甚至发生冲突,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就可能大打折扣。制度因素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期规划、计划、行动方案、地方性法规和科技政策、投融资政策、技术与产品进出口政策、教育政策等相关政策。
体制因素。体制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机制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的总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体制因素,包括知识产权各种类归属哪些政府部门和司法机关管辖,分散或集中程度如何,跨区域统筹协调机构的级别、职能以及与其他知识产权保护主体之间的权限划分等,都对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影响甚大。
机制因素。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的机制因素,包括政府知识产权保护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保护部门与司法机关之间的协作机制、司法保护机关之间的协作机制、跨区域的协作机制等等。具体内容涵盖知识产权情况通报、执法协作、应急联动、议事会商、沟通对话和新闻发布等。
文化因素。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以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中的文化因素既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的大局意识和沟通协作行为,也包括各保护主体内工作人员的理念、素质、工作习惯等。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这些文化因素对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影响往往更为深远。
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硬件因素。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硬件因素主要是交通、通讯、网络等物质条件,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平台,可以有效弥补因信息不畅造成的保护屏障,尽量在各部门、各区域之间保证信息资源的一致性,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趋向最佳的统筹协调状态,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现状分析
2000年,我国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就开始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问题。近几年来,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工作更是经历了组织机构逐渐建立,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但总体而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统筹协调能力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组织方面。中央和地方已初步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组织,但在国家层面,有些机构如全国整规办、保知办与知战办存在职能重叠,容易增加协调成本;而各地的统筹协调机构名称不同、职权与职能范围不同,则导致跨省域的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颇为不畅。制度方面。主要存在三方面不足:一是统筹协调组织机构的内部运转制度不健全、不统一,会议的召集与决策程序、会议决议的执行及监督、会议决议执行效果的考评纠错等制度没有建立健全;二是各省市区跨区域统筹协调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三是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全国性立法与地方性立法的统筹协调在更高层面上的备案审查制度没有建立起来。
体制方面。主要问题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和协调体制不健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采取的是多部门分别保护、一部门日常协调、临时机构总体统筹的体制。由于统筹协调的部门规格太低、职权太小,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往往较为薄弱。
机制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部门之间、行政与司法机关之间、跨区域之间建立了若干统筹协调机制,但还限于局部的省市和县区,各种统筹协调机制之间也还需要“统筹协调”。
文化方面。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工作的有效开展有赖于人们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文化氛围。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时间不长,还难以准确把握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协调,要在整个社会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更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此外,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的信息平台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上传、共享等功能还不完善,更不用说实现不同部门之间及时、全面地公开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了。
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建设的建议
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建设意在及时处理各方之间的利益冲突,通过相应的机制保证和实施评估,改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统筹协调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重组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组织与体制。首先,要在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主导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框架下,重组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机构;其次,区域性、各省市区的统筹协调机构应该统一名称、统一职能,以便在省际之间、区域之间、部门之间强化统筹协调;再次,整合现有知识产权部门的职能,减少知识产权保护的协调成本,比如,将地理标志保护的三个部门(质监部门、农业部门、工商部门)、植物新品种保护的两个部门(农业部门、林业部门)各自归并到一个部门。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的制度机制。其一,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构的议事规则、决议执行的保障措施等内部制度,如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的决策制度、执行制度、决议执行监督制度、决策与执行反馈制度。其二,协调统一统筹协调的外部制度,包括制定全国性的长期规划和执行层面的计划,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制度的审查与备案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行动报备制度等。其三,加强统筹协调的机制建设,总结中南六省区、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四个直辖市等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的经验,建立常态化、规范化的区域间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机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建设全国统一的知识产权信息平台,支持建立各部门、各地方的信息子平台。一方面,要增加各部门、各区域网点设备,建设和更新知识产权数据库,逐步扩大知识产权信息搜索的支持范围。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使相关人员能够及时、高效、便利、低成本地获取各类知识产权信息资源。
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的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持续提升的重要动力源。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使各部门各区域的党政领导干部、执法人员、管理人员和群众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摒弃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落后观念,同时,要建设保护知识产权战略高层论坛等宣传平台和品牌,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文化氛围。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考核评价制度。没有考核评价,就难以有效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的考核评价制度包括考核评价的主体、客体、指标体系、数据搜集与整理、数量模型以及考核评价效果等。当然,适当保持考核评价制度的开放性,有利于制度的修正完善。
此外,在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建设过程中,还应该特别强调三个问题:一是侧重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间的衔接与协调;二是侧重重大知识产权案件的督办与统筹协调;三是侧重知识产权保护的指导检查和督导落实。
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关系到知识产权保护的目标与方向能否一致、制度与行动能否协同、效果与效益能否实现,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针对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影响因素和现实状况,我们尝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但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能力的建设问题,显然需要更为深入的探讨。
第五篇:统筹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统筹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是一项涉及人文、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指标的综合性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人口过快增长、人地矛盾突出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人口增长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不断增大。因此,如何统筹解决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保护的问题,已成为我国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营造良好人口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人口资源工作的重点应以严控总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为重点,在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力度,切实解决人口素质不高、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人口老龄化等突出问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严控总量。也就是要稳定低生育水平,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这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任何时候都要牢牢把握。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不动摇,实施党政领导、责任部门、计划生育部门 “三线”考核,落实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加大育龄群众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力度,坚持和完善孕情孕期跟踪管理责任制,狠抓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依法惩处违法生育,坚决控制政策外生育。
二是提高素质。也就是要提高人口总体素质。实行计划生育不仅仅要少生少育,还要优生优育。生育一个健康的宝宝,关系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整个社会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计生、卫生、民政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科学制定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规划及行动计划。要探索建立有效的预防体系和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农民自觉实行婚检,大力提倡住院分娩。
三是优化结构。也就是要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形成合理的人口性别结构。这些年,各地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不能放松。应继续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地区实施专项治理,规范医疗机构尤其是个体医疗机构行为,堵塞非医学需要的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渠道,坚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势头。同时,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把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逐步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加大国土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力度,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加大国土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对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应立足保障重大建设需要,坚持合理开发和节约保护并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是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建立新增耕地储备制度,确保拉动内需项目占用耕地实现占补平衡,提升基本农田科学管理水平。要严格执行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和规划,加强项目用地储备,确保重大项目、民生项目的用地保障,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严格控制非农用地,鼓励建设项目多用坡地、非耕地和存量建设用地。工业用地要制定建设用地容积率、投资强度等控制指标,杜绝浪费土地。农村农民用地要加强规划、管理和引导,大力实施旧村改造,尽可能少占用土地。
二是加强规范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要全面规范和加强采矿权管理,着力维护重点矿区、重要矿种的开发秩序,合理调整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布局,增强政府对重要矿产资源开采的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矿山规模化开采和集约化经营,防止乱挖滥采,破坏和浪费矿产资源。要加大对矿产勘查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快培育矿产权市场,突出抓好灰岩、高岭土勘查开发力度,确保该市水泥、陶瓷等支柱产业的用料需求。
三是加强地质灾害整治,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大力实施地质灾害整治工程,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保持山清水秀
生态是核心竞争力,也是宝贵资源。必须把生态环境作为竞争力和有力品牌,深化污染防治,加强生态建设,打造山川秀丽、水碧天蓝、空气清新的生态环境。
一是深入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应全面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科学制定节能减排计划,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实行高能耗、高物耗生产设备和产品强制淘汰制度,进一步淘汰小水泥、小钢铁、小造纸、小酒精等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和技术设备,控制高能耗、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二是抓好水和空气污染治理。应突出抓好重点江河的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对沿江化工、造纸等重污行业的整治,做好水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工作。加大各种保护区内各类污染源的整治力度,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监管和保护。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区建设,强化护林防火,严格控制在保护区内的各类开发活动,严格禁止破坏水源林、生态林。抓好二氧化硫排放大户和汽车尾气等的污染治理,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要大规模开展全民植树造林活动,继续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六大生态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功能。要掀起全民植树造林新高潮,加强规划,连片绿化,能够绿化的空地尽量绿化。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培育各具特色、竞争力强的生态型产业,加快发展有机农业、生态旅游业、再生资源利用产业。要加强生态城镇、生态村建设,以生态种养、绿色家园为特色,以农村推广沼气为抓手,推动农村改水、改路、改厨、改圈、改厕,建设生态家园。
四是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要进一步抓好水源林保护力度,加快城乡饮水水源保护区划定,采取严格保护措施,保障饮用水安全。大力推进村镇环境综合整治,防止淘汰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向农村地区转移,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处理,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彻底整治脏乱差顽症,保持山清、水秀、地干净。
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是长远工程、基础工程。应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切实抓好水利骨干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防洪保安工程、水利生态治理工程建设,着力构建防洪、供水、水环境三大体系,进一步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提高水利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要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进一步加大水利改革攻坚力度,加快解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水利问题,保障人人共享水利改革与发展成果,建立健全水资源综合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机制、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同时,还要抓好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防汛指挥调度系统、防洪工程设施监测系统和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建立和完善抢险救灾网络,提高防汛指挥现代化水平,增强抢险救灾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