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几点认识
我局最近组织了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通过学习使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下谈几点对科学发展观中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浮浅看法: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社会在发展中不断前进,而发展观也是在与时俱进、不断演变的。传统的狭义的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财富增长,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忽视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观简单地把国内生产
总值(GDP)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与繁荣的主要标志,把经济建设为中心,误以为是以GDP为中心。随着人类进入从工业社会向生态化、知识化和信息化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发展观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一种新的广义的科学发展观逐渐形成。这种新的发展观,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协调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质量有实质性提高,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和谐地可持续发展。正如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概括指出的,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高,结构的优化。既是物质的发展,又是精神的发展,既满足基本需要,也追求高级需要。
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崭新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一要全面发展;二要协调与可持续。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代际公平”。即子孙后代拥有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代人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资源与空间。
新的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这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解决发展中诸多矛盾和利益调整的基本原则。
一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人与自然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不能单纯地把自然当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要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能与人类友善相处的一切生命,进行人与自然正常的物质循环交流。
二是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当然,也会出现某些“间断”或衰退,但是总体是连续的。在发展中,要注重持久和协调,要不断克服和纠正阻碍持续协调发展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各级领导和管理者要有可持续发展思维,用全新的发展观,审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贯彻到指导城乡发展的实践中。一个地区、一座城市要实现现代化目标,既要经济繁荣,又要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而社会进步又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避免单项突进。
三是城乡、地区之间的协调和谐。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良性互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达到城乡共荣;要统筹地区发展,坚定不移地按照全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发展优势,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等加快调整、改造和振兴,促进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实现东中西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四是强调各阶层的共同受益,全社会的和谐共存。经济社会和城乡、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了改善人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最终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新的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基础,着眼点是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真正提高人们的净福利水平。
第二篇: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几点认识
我局最近组织了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通过学习使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下谈几点对科学发展观中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浮浅看法: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社会在发展中不断前进,而发展观也是在与时俱进、不断演变的。传统的狭义的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财富增长,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忽视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观简单地把国内生产总值(gdp)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与繁荣的主要标志,把经济建设为中心,误以为是以gdp为中心。随着人类进 入从工业社会向生态化、知识化和信息化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发展观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一种新的广义的科学发展观逐渐形成。这种新的发展观,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协调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质量有实质性提高,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和谐地可持续发展。正如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概括指出的,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高,结构的优化。既是物质的发展,又是精神的发展,既满足基本需要,也追求高级需要。
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崭新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一要全面发展;二要协调与可持续。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代际公平”。即子孙后代拥有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代人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资源与空间。
新的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这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解决发展中诸多矛盾和利益调整的基本原则。
一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人与自然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不能单纯地把自然当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要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能与人类友善相处的一切生命,进行人与自然正常的物质循环交流。
二是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当然,也会出现某些“间断”或衰退,但是总体是连续的。在发展中,要注重持久和协调,要不断克服和纠正阻碍持续协调发展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各级领导和管理者要有可持续发展思维,用全新的发展观,审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贯彻到指导城乡发展的实践中。一个地区、一座城市要实现现代化目标,既要经济繁荣,又要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而社会进步又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避免单项突进。
三是城乡、地区之间的协调和谐。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良性互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达到城乡共荣;要统筹地区发展,坚定不移地按照全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发展优势,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等加快调整、改造和振兴,促进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实现东中西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四是强调各阶层的共同受益,全社会的和谐共存。经济社会和城乡、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了改善人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最终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新的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基础,着眼点是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真正提高人们的净福利水平。
来源 射阳外经贸信息网
第三篇:浅谈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浅谈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浅谈我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摘要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及其含义、内涵是什么?中国古代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中国古代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怎样的?可持续发展概念都拓展到哪些领域了呢?那么可持续发展是否具有可实施性呢?本文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描绘会一个我所认识的可持续发展。
在对传统生产力理论进行内在的矛盾剖析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生产力就是“人们基于对人和自然的生产力辩证统一矛盾的科学认识。在积极保护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上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科学配置自然资源而持续地创造物质、生态财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是运用科学和技术、合理利用自然和人类资源、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满足人类日益提高的需求的社会生产的一种能力“这一新的命题。该命题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相一致.既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关于生产力学说的理论精髓,也符合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为下一代谋福祉 1.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以及它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是西方学术界酝酿出来的,是西方政治界首先加以肯定的。1972年,当西方社会还陶醉于高增长、高消费的“黄金时代”时,著名的“罗马俱乐部”(Roman club)集许多自然科学家、人文科学家、企业管理家、社会活动家的努力,探讨人类发展的困境,写出《增长的极限》一书。书中向世人警示: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也不是无止境的,人类的发展终将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这是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无节制经济增长的破坏,进而遭受其制约的反思。也正是在本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了这个问题。而“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的正式出现是20世纪80年代。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中
浅谈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不能吃祖宗饭,不断子孙路。” 2.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文明(Chinese ancient civilization)为何能够保持几千年延绵不断的持续发展并创造辉煌的文明成就?人们多从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儒家文化的特质等方面进行讨论和认识,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连续发展问题进行诠释,获得了许多富有启示意义的认识成果。文明的持续发展实质上是文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只有文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文明的发展才能长期延续。
中国古代文明是一种以农业为主要形态的文明,它的发展及其可持续性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密切关联。我们注意到,中国古代思想家基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Harmonizing human and nature),主张仁民爱物,反对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既肯定在不违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有强调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以保证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政治家强调自然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应该进行开发利用。荀子说:“修火宪,养山林薮泽,草木、鱼鳖、百索,以时禁发,使国家足用,而财物不屈,虞师之事也。”(《王制》)显然荀子把山林泽薮等自然资源作为家园财富,是“国家足用,财物不屈”的物质基础。中国古代思想家们不管是主张仁民爱物,保护环境,还是反复强调与自然地和谐统一,其终极目标还是要让百姓“有余食”、“有余用”和“有余材”,落脚点还是民生,还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礼记.曲礼》认为:“地广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地有余而不足,君可耻也。”(《杂记》)
但是,利用而不是滥用,这是中国古代环境意识的基点。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畋不掩群,不取而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主术训》)认为要想利用自然资源,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适时的开发利用,反对不合时宜地过度开发,特别是破坏性的开发利用。西周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保护山野薮泽是富国富民的保证。《管子.立政》篇中讲到富国立法有五,其中
浅谈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3.现代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拓展和总体内涵
现代所说的可持续发展,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刚刚提出时的生态(Zoology)领域,它的范围已经扩展到经济、社会、科技、资源和政治等诸多方面。
例如:在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就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并且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在科技方面,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一一尽可能接近“零排放”(Zero Discharge)或“密闭式,工艺方法一一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等等。
而可持续发展在政治方面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在此方面,它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内涵为:
⑴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区别,发展史集社会、科学、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
⑵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
⑶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又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 ⑷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中共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远发展。从忽略环境保护受到自然惩罚,到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次历史性重大转折。
近几年,我国限制稀土的出口,对其进行合理开发的监管,正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贯彻。
4.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
公平性原则: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和资源分配与利用的公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它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即一个地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发展为代价;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该原则认为人类各代都处在同一生存空间,他们对这一空间中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拥有同等享用权,他们应该拥有同等的生存权。因此,可持续发展把消除贫困作为重要问题提了出来,要予以优先解决,要给各国、各地区的人、世世代代的人以平等的发展权。持续性原则: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即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必须有限制因素,即发展的概念中包含着制约的因素;在“发展”的概念中还包含着制约因素,因此,在满足人类需要的过程中,必然有限制因素的存在。主要限制因素有人口数量、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
浅谈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能力施加的限制。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与环境。因此,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从而真正将人类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结合。
共同性原则: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虽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决定全球必须联合起来,认知我们的家园。可持续发展是超越文化与历史的障碍来看待全球问题的。它所讨论的问题是关系到全人类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虽然国情不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不可能是惟一的,但是无论富国还是贫国,公平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各个国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需要适当调整其国内和国际政策。只有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从而将人类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5.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
面对当前世界严峻的环境形势(不论生态、经济还是政治),许多人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可持续发展是否具有可行性呢?可持续发展是否仅仅是一个遥远的梦想而已?
我认为不是。虽然当今自然、社会与人类的矛盾空前,并且有些问题我们解决它的出发点是好的,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如:中国实施的浩大“治沙工程”,中国通过大量种植人工林,来改变低植被地区的生态环境,树木好不容易种植上去了,生态环境却比原来更恶劣了,原因就是我们种植的植被过于单一,造成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破坏,生物多样性遭受巨大挑战。),但是我们仍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像上述的例子我们也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植被种类,通过基因工程来培育更多的当地植被,以保持原有的生态平衡。我们不能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任务艰巨而不去做,这样只会给后代造成更大的危害。在中国古代,我们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在现代为什么就不可能呢!下面我举一个对宁夏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例子:
近几年,宁夏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他也面临者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以下是期出现的问题:
1、农业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小,面积污染严重。据统计,75%水库需要加固维修;正常年景下20万头大家畜、100万只羊饮水困难,30万头牛、80万只羊缺乏棚圈设施和饲草料加工机械。
2、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农产品附加值小,产业链短。至今,宁夏还没有一家农业上市公司,其农产品综合加工率仅为43%(世界平均为85%以上),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是0.6:1(世界平均为2.4:1)
3、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水平落后,对农产品的绿色论证不足。宁夏的农业科技产业入户率约为59%,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5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约为47%,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43%。
4、浅谈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补灌、坐水点种旱作节水农业试验示范,缺德了巨大成功。
2、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the quality of product safety)建设,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3、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加工产业集群(枸杞产业、羊绒产业、乳制品产业、马铃薯淀粉产业、清真牛羊肉产业)
4、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能源,发展壮大 5
第四篇: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会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同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以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潮流下,各国及各经济组织积极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上,与可持续发展相悖而行,毫无节制的向自然索取资源,滥伐、滥砍、滥采的不合理开采制度,在生产过程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造成水、空气、固体污染,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同时给全球的带来了极大的环境压力(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洪水、臭氧空洞等)。同时,在发达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不断的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些高污染、资源消耗型产业,这样在发达国家转型的时期也在间接的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环境的破坏。在这双重压力下,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我们要保证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人口素质的提升、资源的循环利用、社会的和谐发展。全球各国应具有全球一体化的意识,不仅仅包
含经济一体化,更应树立自然环境全球一体的意识,从多方面,深层次的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保护的合作,深化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政治理念,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和谐社会,共同建设美丽的地球村。
——劳保081班任槐2008222019
第五篇:我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我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主题。从当今的严峻形势来看,二十一世纪,世界,尤其是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地球——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正在一步步走向恶化的边缘,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在这挑战到来之际可持续发展应运而生。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意思就是说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之路,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而前题必须是保护好环境。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科技、政治等诸多方面,在当今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
看看当今这个世界吧!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都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人类该醒悟了,该去救救这个以前是多么美好的家园,救救我们自己了。
所以说要想人类继续生存下去,我们就得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坚决实行好每项对环境有益的政策,坚决与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可持续发展有五大要点:
一、发展援助。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在发展的同时由于资金的限制顾
不上环境,只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的落后往往无法解决污染问题。所以他们就需要发达国家的援助,需要资金和技术的援助
二、清洁水源。减少水的浪费节约用水,不排放不合格的污水,保护好淡水
资源,为更多的缺乏清洁饮用水的居民提供充足的生活用水。
三、环境保护。每个国家尤其是工业化国家都要尽量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要将减排作为自己的目标。不排或少排温室气体等有害全球气候的气体,保护好地球环境,防止全球环境继续恶化
四、能源开发。在节约能源同时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新的清洁的能源,并推广使用像风能、水能、潮汐能、核能等非常清洁无污染的能源。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
五、绿色贸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展绿色贸易,就需要在贸易人员当中培
养环保意思和社会责任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在二十一世纪我们一定要认真努力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紧抓可持续发展的五个要点,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成就。唯有此我们才能够让我们的子孙在以后的岁月里创造更加辉煌的人类文明。那将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再有令人心寒之事,这一切都不是幻想只要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一、从家庭用,电开始,节约每一度电,杜绝家家电污染;
二、全家动员,全面加强环保节能的思想认识;
三、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努力减少水污染;
四、节约每一张纸,使用再生纸和节约用纸,保护森林资源;
五、节约每一升油,减少空气污染源;
六、每个家庭都应节约每一粒粮食,养成勤
七、少用一次性制品,保护地球环境和生态平衡;
八、自备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九、注意日常生活小细节。
1、烧菜做饭少用煤炉,改用液化气,炒菜时不要等油热得冒烟时才放菜,尽量减少空气污染。
2、家中的阳台上多种花草盆景,经常打扫房间,经常晒被,保持家庭环境空气清新怡人。
3、减少噪音污染,尽量减低说话或录音机播放时的音量。
4、正确处理废弃物,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合理排放生活用水。
5、保护野生动植物,不吃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
6、奉劝家人、亲友不吸烟,不随意焚烧垃圾,维护家人身体健康,保持洁净环境。
7、塑料瓶、废纸等收集起来卖给收废站,减少垃圾排放。
8、家中养的宠物要看管好,防止影响邻居休息及粪便污染,维护和谐的生活社区和环境。让我们积极响应倡议内容,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善待地球,让我们大家都自觉地来做环保节能的宣传者和实践者,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个人的力量虽小但全世界几十万万同胞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什么都可以创造的。
可持续发展在当今世界的作用那是不可估量的,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在面对自然界的报复对自然界所做出的补偿。他的出现指明了人类的发展方向,并且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谋求生存、谋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法宝。俭节约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