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2 05:2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对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濮阳县第四中学 董利民

近年来,在我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以加强,办学效益得到提高,得到全县人民的广泛认同。但是,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如果问题不能解决,将直接制约我县整个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通过对我县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的广泛调研,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指依法保障公民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通过调整资源配置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相对均衡。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具体表现,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择校之风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存在,由此引发的大班额等问题,社会反响强烈,亟待解决。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深刻领会和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公平、均等的义务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各学区、各学校要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二、重视农村教育,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加大对农村名师的奖励和农村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计调动和发挥街道(镇)办学的积极性。加大对农村学校预算内经费倾斜力度。加大教育统筹基金调节力度,尽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做好弱势群体的资助工作。要进一步做好城区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把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抓到实处,通过努力,农村学校的受援覆盖面要扩大,真正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三、加强师资建设,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持续发展 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教育振兴,教师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切实抓好在职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提高、新任教师培训和班主任培训,让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不少于240学时的全员培训。帮助农村学校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稳定农村学校骨干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育造就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高素质的校长。要认真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改进对学校领导干部的管理和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加强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倡教育家办学,健全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学校要做好后备干部培养工作,全面提高教育系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中小学编制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严格按核定的编制配足配齐农村中小学教师,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完善教育共同体,继续选派城镇教师下乡支教,努力缩小城乡学校师资水平的差距。

切实改善农村教师待遇。在生均公用经费上,向农村学校倾斜。在职称评定上,向农村教师倾斜。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健全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增加边远地区教师补助津贴,切实改善农村教师待遇。

四、推进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广泛开展各种主题教育,全面开展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德育。总结、交流和宣传班主任工作经验,加强班主任和德育队伍建设。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常规制度,加强教学管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真实施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加强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抓好学生预防近视和科学营养工作。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

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和招生评价制度改革。继续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落实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坚持义务教育就近、免试入学,推进招生考试改革。

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的工程。因此,我们除了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外,还必须确立全面性、整体性、系统性的观念,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二篇: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几点认识

我局最近组织了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通过学习使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下谈几点对科学发展观中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浮浅看法: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社会在发展中不断前进,而发展观也是在与时俱进、不断演变的。传统的狭义的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财富增长,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忽视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观简单地把国内生产

总值(GDP)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与繁荣的主要标志,把经济建设为中心,误以为是以GDP为中心。随着人类进入从工业社会向生态化、知识化和信息化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发展观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一种新的广义的科学发展观逐渐形成。这种新的发展观,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协调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质量有实质性提高,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和谐地可持续发展。正如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概括指出的,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高,结构的优化。既是物质的发展,又是精神的发展,既满足基本需要,也追求高级需要。

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崭新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一要全面发展;二要协调与可持续。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代际公平”。即子孙后代拥有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代人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资源与空间。

新的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这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解决发展中诸多矛盾和利益调整的基本原则。

一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人与自然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不能单纯地把自然当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要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能与人类友善相处的一切生命,进行人与自然正常的物质循环交流。

二是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当然,也会出现某些“间断”或衰退,但是总体是连续的。在发展中,要注重持久和协调,要不断克服和纠正阻碍持续协调发展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各级领导和管理者要有可持续发展思维,用全新的发展观,审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贯彻到指导城乡发展的实践中。一个地区、一座城市要实现现代化目标,既要经济繁荣,又要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而社会进步又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避免单项突进。

三是城乡、地区之间的协调和谐。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良性互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达到城乡共荣;要统筹地区发展,坚定不移地按照全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发展优势,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等加快调整、改造和振兴,促进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实现东中西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四是强调各阶层的共同受益,全社会的和谐共存。经济社会和城乡、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了改善人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最终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新的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基础,着眼点是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真正提高人们的净福利水平。

第三篇: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重要性思考建议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一种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省域之间、市域之间、县域之间、乡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都要统筹规划,实现均衡发展;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特别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革,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着,这一切归根结底依靠的是教育培养的高素质科技人员和广大劳动者。正如邓小平所言:“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的发展。”随着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教育对人类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生产力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比物质生产力显得更为重要。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影响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和重要支撑。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是社会进步的保障,其均衡发展对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既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更为重要的是公民依法享有基本人权的问题。就是要切实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公平权利,使每个公民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以便为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然而,由于各地经济社会文化的长期不平衡发展,加上义务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的地方化,以及某些政策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基础教育领域的非均衡发展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二、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

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表现在:从空间结构看,反映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具有不同经济背景的家庭之间,具有不同学习潜质的学生之间所得到的教育资源以及所受到的教育对待的差异的存在与扩大;从时间进程看,表现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方面。

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教育资源供给短缺和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是造成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两个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从教育供给的角度看,我国是一个具有超大规模教育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教育供给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教育资源供给的总量性短缺将长期存在;而从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看,长期以来,我国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着明显的失衡现象。

据2003年9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教育权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对中国教育状况的考察,中国的教育经费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而且政府的教育经费预算只占实际支出之教育总经费的 53%,剩下的47%则要求家长或其他来源去填补。另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国的教育经费占政府预算在94年降到了2%以下,在世界151个国家中,名列第149位。全国仍有1/4的县没有普及小学教育,中学升学率只有10%。全国平均中学升学率只有44%,也就是说,全国有56%的孩子没有读到中学,全国大学升学率不到2%。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基于国际标准提出的)。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持续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然而到2004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79%,仍然没有达到4%的目标。

教育政策失当也是造成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教育投入的大致格局是:中央和省级的教育投入主要用于高等教育,而基础教育投入的职责基本上由基层政府承担,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县乡政府承担。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只承担补助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责任。造成基础教育资金严重匮乏。

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一)以政府为主导保障充足的经费,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前提。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有充足的经费,与我国毗邻的日本、韩国,是二战后经济崛起的两个典型,其政府非常重视教育投资,其经验值得借鉴。

日本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负担,其中包括由国家财政直接出资部分和地方财政中以转移支付形式分担的部分构成。最近10年,日本的教育经费在整个国家预算中一直占有8.3%—9.1%的比例。据统计,1998日本国库直接负担的教育经费占政府财政预算的8.74%,而地方教育经费在地方财政预算中占有20.12%的较高比例。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日本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拨款比例有很大不同:学校采取了按家长收入情况收取费用的方式,即高收入家庭须缴纳较高的学费,低收入家庭,缴纳较低的学费,经济困难的家庭,可申请减免费。这也体现出一种教育平等的精神。

韩国在20世纪50年代把文教经费预算的75%投入到初等义

第四篇: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几点认识

我局最近组织了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通过学习使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下谈几点对科学发展观中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浮浅看法: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社会在发展中不断前进,而发展观也是在与时俱进、不断演变的。传统的狭义的发展观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财富增长,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忽视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发展观简单地把国内生产总值(gdp)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与繁荣的主要标志,把经济建设为中心,误以为是以gdp为中心。随着人类进 入从工业社会向生态化、知识化和信息化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发展观也相应地发生着变化,一种新的广义的科学发展观逐渐形成。这种新的发展观,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协调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质量有实质性提高,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和谐地可持续发展。正如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概括指出的,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它既有量的增长,又有质的提高,结构的优化。既是物质的发展,又是精神的发展,既满足基本需要,也追求高级需要。

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崭新思维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一要全面发展;二要协调与可持续。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实现“代际公平”。即子孙后代拥有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代人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资源与空间。

新的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这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解决发展中诸多矛盾和利益调整的基本原则。

一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人与自然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不能单纯地把自然当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要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然,对待能与人类友善相处的一切生命,进行人与自然正常的物质循环交流。

二是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当然,也会出现某些“间断”或衰退,但是总体是连续的。在发展中,要注重持久和协调,要不断克服和纠正阻碍持续协调发展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各级领导和管理者要有可持续发展思维,用全新的发展观,审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贯彻到指导城乡发展的实践中。一个地区、一座城市要实现现代化目标,既要经济繁荣,又要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而社会进步又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避免单项突进。

三是城乡、地区之间的协调和谐。要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良性互动,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达到城乡共荣;要统筹地区发展,坚定不移地按照全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发展优势,支持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等加快调整、改造和振兴,促进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实现东中西互动,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四是强调各阶层的共同受益,全社会的和谐共存。经济社会和城乡、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了改善人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最终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新的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人为基础,着眼点是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真正提高人们的净福利水平。

来源 射阳外经贸信息网

第五篇:对加拿大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

对加拿大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

作者:申屠永庆 来源:素质教育大参考

前些日子,笔者应邀随浙江省教育代表团赴加拿大进行了教育考察和交流。考察时间不长,但加拿大基础教育鲜明的特点给人印象深刻,有些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首先,加强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联系是加拿大基础教育的一大特点。在加拿大,学校没有围墙、没有校门、没有校牌,学校与周围的一切(马路、街区、商店等)是那么浑然一体。有时如果没有陪同的介绍,真不知已经来到学校。

加拿大学校的课程设置是极为广泛的。中小学教育课程一般分为学术性课程和实用性课程(也称实验课程)。以安大略省为例,11年级共开设120门课程,其中80%是实用性课程,这些课程作为独立的课程在各校普遍开设,范围几乎覆盖各行各业,又与地方社会经济特点密切相关。比如职业技术培训类课程有机械制造、金融理财、商业营销、糕点制作等,还开设使学生理解政府的课——事业发展课,乡土课——土著历史课等。按照他们的话说,只要社会需要都可开设,因此课程常改常新。通过实用课程教育,使学生直接获得生产、生活经验和技能,获得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育过程的组织上也明显地反映了这一特点。在渥太华地区,教育局规定,每学期学生要参加40个小时的义工劳动,为社区工作,目的是教育学生做一个好市民、好公民。在这方面,教育工作者感到十分自豪?熏

称这是加拿大教育的传统。据介绍,各校都有一些实验、实习基地,有的在校内,有的在校外。学生的学习不限于课本、教材,有人提出“超文本学习”。确实,在加拿大,教师在组织实用性课程教学时,大量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动手实践,或者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没有一定答案但又与社会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师还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要做不同的研究课题,范围大多属于实用技术领域。加拿大学校的培养目标集中反映了这一特点。经济学中把人力作为一种资源,讲究有效配置,人力资源不同层次在社会经济领域最佳配置会创造出巨大的效益。社会需要高级人才,同样也需要大批拥有各种技能、有适应能力和创

造力的人才。加拿大办学者深谙这一道理。加拿大教育工作者认为:学校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准备,因此中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最终使学生适应社会、职业和家庭等方面的变化。因此,培养有适应力、选择力、对社会有用的人便成为加拿大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指向。从教育理念上讲,这既是一个培养目标问题,也涉及教育功能问题,即教育的社会价值问题。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教材与现实严重脱节,人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也就是说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才会成为有竞争力、有选择力的人。

加拿大教育的这一特点还反映在社会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蒙特利尔是一个具有相当文化底蕴的城市,各博物馆、展览馆、艺术中心,还有许多原奥运场馆,都向学生免费开放;负责接送学生的黄色大巴车,可以在大街小巷畅行无阻;官方不给学校排名;家长委员会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加强校方与家长的沟通协调,为学校做一些后勤服务工作。

其次,尊重个性,重视人的潜能发挥是加拿大基础教育的又一大特点。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多民族、多文化的背景,使学生的个性差异十分明显。考察中我们发现,每一个介绍者都说自己学校是最好的,都说自己的学生是最好的。确实,在加拿大,培养学生相信自己、建立自信心是其教育的重要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加拿大的教师经常鼓励学生,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长处,对学生予以赞赏、表扬。尊重个性的一个要求是教育个别化,教育个性化。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是客观的,我们说的“因材施教”实际上就是因学生的差异而教。加拿大的许多学校为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开设各种各样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考试方式因人而异;学生也有成绩单,但教师往往根据不同学生,分别写明学生的强项、弱项以及下步计划。他们认为没有学生的个性,就不可能有学校的特色。强调个性发展高于一切。教育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提供不同的学习途径,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性来源于多样性,来源于个性。所以知识经济以及社会其他方面对教育的影响,实际上是呼唤个性化教育。加拿大教育尊重个性,让人的个性潜能得以发挥,实际上是

在促进人的发展,这与全面发展教育中强调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不矛盾的,因为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就是个性的全面发展。

我国传统教育的通病就是过分强调单一的人才模式,一味地讲整齐划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心理学家通过一系列的追踪研究表明,创造者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事实上,一个人的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乃是开发人的创造力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尊重学生个性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一些留学生颇有感慨地说,外国教师喜欢学生提问题,希望学生提问题,还鼓励学生提问题,其实提问题是一种方式,但提不提得出问题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得以提高。

加拿大基础教育所反映的这些特点给人颇多启发。

1.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越来越表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

就教育管理者而言,一方面要了解社会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取得社会支持,利用好社会资源。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校从来就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能否奏效,除了内部的各种因素外,还离不开外在的社会支持系统。在某些地区和学校,素质教育为何“只打雷,不下雨”或“雷声大,雨点小”,与失却外在的社会力量的支持不无关系。

就政府、社会家庭而言,要给教育以切实的支持。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政府管理是主要的,而政府如何管教育?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不管公立还是私立大学,教育部都拨费用,约占学校支出的80%。中小学则全部免费教育。在加拿大,政府始终是教育投入的主渠道。教育是产业,但以“教育产业化”来推卸教育责任是不合适的。社会与家长要给学校营造良好的环境,减少对学校的“分数”压力,开放和提供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各种场馆,家长关心教育要体现在为学校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上。与此同时,为中小学校建立校外素质教育基地,大力支持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建立社区学院,这些工作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2.教育现代化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考察中,接待者很少向我们介绍学校拥有多少现代化的教育设施,而更多地跟我们探讨具体的教育个案、管理个案。从硬件上看,我们的很多学校已经超过加拿大的学校,可这些先进现代化的设施在促进学生发展中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呢?有的老师只会运用多媒体设备讲更多的题目,既可惜又可悲。传统教育由于应试的需要,教师说了算,根本无法顾及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指出:“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扼杀创造精神的力量。”这里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否具有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其核心便是教师在实施具体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是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加拿大教育工作者跟我们更多地探讨具体教育管理个案的原因吧。通过具体个案的交流,加拿大基础教育中微观的教育教学管理给我们的借鉴是:开展开放式课堂教学,讲究师生互动,教师给学生保留独立思考、想象自由的开放空间;给学生保留展现自我、充分发言的机会;布置开放性作业,多一些操作性、实践性作业,不一定有固定答案,旨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创新精神;各类教育活动中,充分注意、挖掘学生的合理成分,予以肯定,加以表扬鼓励。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微观的教育教学才有生命力,而且,没有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学校的特色和发展。

当然,任何一种教育体制、教育及管理模式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加拿大基础教育中也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吸收加拿大教育的长处和先进经验,从加拿大教育发展中审视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这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下载对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郭元镇郭元初级中学沙春华 作为人类对社会漫长发展历程的一种深刻反思,作为人类对自身发展条件提出的新的展望观,“可持续发展”这一推动社会继续......

    浅谈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浅谈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论文关键词 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 我国正处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过渡时期,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林业发展的核心理论......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

    浅析城乡基础教育如何均衡发展 金林 巢湖学院 教育系,安徽 巢湖 238000 摘 要: 在尊重和追求和谐的今天,教育公平被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之......

    对金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金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金昌市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市,必然面临着资源枯竭和产业转型的问题。如何有效克服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瓶颈,是加快金昌经济发展步伐,实现......

    对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今使用频率最高,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两个关键词。如何看待和理解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这是笔者思考的问题。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什么是发展......

    对公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公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从公证功能的视角来解析 嘉定公证处李亚萍 作为西方的“舶来品”,公证制度源于传统司法向现代司法演进, 是国家“为当事人双方提供不用......

    对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对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摘要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新生事物,对解决基层农村融资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主要分析了目前在我国发展村镇银行的机......

    文化建设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文化建设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