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废、改、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9-05-14 19:1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做好“废、改、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做好“废、改、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做好“废、改、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做好“废、改、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是煤炭企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煤炭企业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作为煤炭企业,要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对煤炭企业发展的意义与作用,统筹好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找准剖析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以新的思路谋划新的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科学发展,切实做好制度“废、改、立”,为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一、正确认识“废、改、立”工作对煤炭企业发展的意义与作用

制度是纲,纲举目张。大到国家治理,小到企业管理,莫不如是。过去,我们制定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制度已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甚至于有碍企业发展。通过“废、改、立”,将现行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深化,该废则废,该改则改,该立则立,实现煤矿 “安全生产本质型、基础管理制度化、工作流程标准化”,促进煤矿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健康谐调发展。

由于受环境和习惯思维方式的影响,一些新的管理方式、管理制度在煤矿执行中并不尽如人意。旧的管理制度、方式在煤矿、在基层仍然得以延续、生存,且大有市场。表现在:

㈠如《地宗煤炭分公司三塘煤矿(瓦斯治理规定)实施细则》,按照今年4月1日水城煤监分局对我矿进行安全监察及集团公司要求必须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管理,而我们的制度仍停留在瓦斯的一般管理所上,与相关要求差距甚大;同时一些规章制度从矿、部室(区队)、班组到现场员工,层层下去,被层层“折扣”,情大于法,情大于规章制度,使得文件、办法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缺乏执行力。虽然讲到、部署到,却没有落实到位,造成“出的文件调子高,执行起来一团糟”的尴尬局面。

㈡职工对一些制度接受差,抵触大,应付现象普遍。比如在文明生产方面,职工对过去的行为习惯习以为常,思想上总觉得只要完成产量及进尺,文明生产好坏问题不大,总是抱着地宗就这个条件,得过且过;在质量标准化验收及考核办法方面,认为考核制度过分繁杂,执行起来操作难度大,基层干部中也普遍认识不到位,认为耗费大量的精力、物力和财力,徒增无限繁忙和烦恼,实际上取不到多大的效果;还有一些人认为煤矿企业的环境改造,宣传图板制作与管理等,是搞“花架子”,员工没得到实惠,工资又没有增加多少,各种物价在不断上涨,员工抱怨非常大,对企业、企业领导的公信力普遍下降。

㈢基层管理水平差、基础管理薄弱,基层管理者缺乏责任心。煤矿一般身处深山,远离市区,信息相对闭塞,思想观念相应落后。部份班组长文化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欠缺,管理方式原始,素质偏低,整体观念、全局意识淡薄;基层管理人员凭经验进行管理,对基本制度、基础资料、基本记录等没有整理、搜集、保管、保养的意识和习惯,对新观念、新思维的吸收能力差,下现场只是走马观花地指指点点,作风飘浮,不扎实。

㈣部分管理者对基层监督力度弱,基层员工自觉性差。由于没有很好地采取利益驱动联动机制。部份管理者监督不力,怕得罪人,当好好先生,对基层考核中讲情面,论哥们弟兄关系,喜欢留一手,以防被报复;部份员工文化素质低,文明意识差,思想上不稳定,自由性较强,社会习气重,全局意识淡,短视行为浓,没有长远发展观,不爱和不愿学习业务技术。思想意识上没有与企业的发展兴旺融为一体,有臵身事外的想法。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就是要从抓制度建设入手,规范管理,促进发展。

从“抓思想”着手,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通过“抓票子、位子、面子”规范员工行为,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忧患意识、制度意识、责任意识及个人素质,修改、建立、完善现行管理制度,构建起行之

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

制度建设是煤矿加强管理、强根固本的利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撑。各项制度的健全、安全长效机制的完善、管理流程的规范、形象标准体系的建设、人的行为约束等都不能脱离基层、基础工作和员工素质的实际,而制度建设具有巩固企业前沿阵地、解决基础工作薄弱、提升人的素质的功能。制度建设要重心下移抓基层,关口前移抓基础,以人为本抓落实。重心下移抓基层就是把基层区队、班组视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沿阵地,把基层科队长、班组长视为一线的兵头将尾。让企业决策、理念、目标、措施落实到企业的显示终端,通过重心下移、上下联动达到科队自治、班组自主的预期目的;关口前移抓基础就是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实施精确、细致、规范、严格的管理,加强对人与物的控制,确保企业有效运转,促进管理规范化、质量标准化的建设,优化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使企业的总体工作从基础上得以强化;以人为本抓落实,就是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开展全员培训,实施素质工程,使员工在实现企业发展愿景中实现价值追求,达到员工自律的目的。

㈠煤矿的前沿阵地是否巩固、基础工作是否扎实、员工素质能否提高,关系到安全生产,决定着企业自身的命运。煤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煤炭生产活动具有资源开采型、作业场所移动型、高危风险型等特点。长期以来,煤炭企业基层组织涣散、基础管理薄弱、职工素质偏低、经济效益较低。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在整个社会中的形象。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员工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煤矿的整体素质,提升煤炭企业的形象,塑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现代工业文明相协调、与整个国家发展步伐相一致的新型煤炭企业形象。㈡抓住基层、夯实基础、提升员工素质是实现经济总量扩张、生产发展的助推器。制度建设通过加强煤矿基础工作、改进现场管理、提升员工素质,对促进企业规模扩大、产量提升、效益提高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使安全管理得到强化,安全意识普遍增强,事故发生率大大降低。制度建设有利于实施精细化管理、规范工作流程,优化工

程质量,推动质量标准化建设,促进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有利于提高了煤矿的整体素质。

1、地宗公司从制度入手,抓好各项记录、台账、考核资料的建立,并重点抓好科队自治、班组自主、员工自律为主要内容的自主管理,加强区队长、班组长、员工三支队伍建设。通过开展竞赛,使区队员工充分发挥能动性、创造性;强化班组自主管理,选聘好班组长,提升其地位,促进其职能转变,把责任、压力传递到班组。开展劳动竞赛,努力增强班组活力;在制度管理中融入文化管理、人本管理的基本要求,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

2、进一步抓好建章建制、依靠制度的规范性、程序性保证企业的有效运转。首先,建立标准化体系。从细微处入手,以人为本,质量为基,就是对每件事、每个人、每个岗位都要根据工作实际建立起标准体系。其次,建立文化体系。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共同愿景“举旗”,以安全机制“塑形”,以先进理念渗透开发“铸魂”。用严格的制度来规范人,用完善的制度来保障人,深化安全管理,提升员工安全意识。第三,建立岗位管理的激励机制,持续推进质量标准化管理。第四,建立现场监督体系。企业的两头,一头是市场,一头是现场。市场是终端,现场是前端。企业的矛盾问题集中展在现场。不到现场抓管理,就不能发现问题,了解真实情况。抓现场监督管理就是实行干部现场走动式管理。推行走动式管理,就是各级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作业现场,按照标准对作业现场,操作流程进行控制。从源头做起,着眼于强化员工岗位行为养成,切实做到人人、事事、处处有标准。提升岗位作业标准化,增强本职工作系统性、条理性、完整性,实现工程质量零缺陷、工作质量零失误、岗位操作零偏差,不断把基础工作推向纵深。

3、我们围绕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开展全员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开展技术比武和掘进进尺上台阶,搭建管理人员队伍、技术人才队伍、员工队伍发展平台。通过打造学习型组织,实现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实现企业管理的水平提升,最终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和安全生产。煤矿的一个班组,一个队,直至一个部室,都可以创建为学习型组织,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激发职工的学习积极性、激励职工创新精神,激活企业基层组织活力。按照“全员培训、全员考核、持证上岗”的要求,以文化知识培训为基础,以安全生产技术、岗位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为重点,遵循“实际、实用、实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分类别、分层次、多渠道地实施全员教育培训。通过抓安全理念的宣灌渗透,使员工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各级干部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打造煤矿安全本质型。鼓励员工学文化,学技术,用知识武装员工,成为有理想、有知识、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员工。用科学知识武装人,用先进理念引领人,用行为养成塑造人,用制度标准规范人,才能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打造出适应现代煤矿的新型矿工。

第二篇:废改立工作总结

以加强制度建设为抓手 努力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甘盐池学区“废改立”工作总结(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为认真贯彻学校“废改立”工作部署,我校召开专门工作会议,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把制度的完善作为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工程,找准立足点,做到从实废止制度、从准修改制度和从严建立制度,全面加强了制度建设,有力推动了各项日常工作。

一、以全面梳理清查为切入点,明确废改立标准

我校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查找了目前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完善、工作滞后等制约科学发展的一些问题,对原有规章制度、政策措施、意见办法进行了全面清查和梳理。

二、以完善工作机制为基本点,落实废改立工作任务(1)对内容陈旧、操作性不强,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原有规章制度予以废止。比如,学区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因为教体局出台了海原县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我们按照教体局的制度严格贯彻落实,原有管理制度应予废止。

(2)对不符合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作用发挥不好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如甘盐池学区教师考勤制度;教学质量及教科研成果考核暂行办法;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等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需要进行修订。(3)对现实工作需要而尚未建立规章制度的,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建立起新的制度。比如,校园绿化、净化管理制度;营养改善计划学生用餐管理制度;学校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家校联系制度等。

三、以推进日常工作为着眼点,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为建立健全合理、规范、全面的制度体系,结合废改立工作,推行了岗位责任制和首问负责制,力求从制度上、源头上杜绝办事拖沓推诿、效率不高等不良现象发生。学校梳理了各岗位职责,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行党员示范岗制度,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四、以科学论证为落脚点,确保内容合理和程序规范 在起草有的规章制度时,因工作面广,需校内多部门参与。我们十分注重科学论证、充分协调、民主决策等必要程序,通过座谈会、论证会或者书面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确保内容的合理性和程序的规范性,确保新制度高效实用、方便师生,增强科学性和可行性。

为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我们一方面坚持规则先行,严格按章办事,任何人未经程序不得突破既有规定;另一方面根据师生的意见和实际情况适时修订规章,拓宽意愿表达渠道,完善源头参与机制。由于制定科学、合理,执行严格、规范,规章成为提升管理促进工作的有效保障。

我校以“废改立”为契机,切实推动了各项日常工作的开展。从我们的体会来看,“废改立”不仅没有增加我们的额外工作,相反,还规范和促进和我们的工作。“废改立”工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做好“废改立”工作,不仅是促进学校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需要,更是推进我们日常工作的迫切需要。

第三篇:文化建设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文化建设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作用,加快文化建设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必须重视文化建设

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其中文化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得到提高及富有,才能成为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的竞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世界文化的竞争态势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对我国文化建设提出了更迫切和更高的要求。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各项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当代中国,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指的是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即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是完全一致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新人,都离不开文化建设。

正因如此,我们党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确定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重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文化同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并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加全面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

所有这些,表明我们党对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的认识的自觉和清醒。我们必须高扬先进文化的旗帜,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科学理论、实践科学理论的自觉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锻造精神支柱。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大力发展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世界文化交流和竞争中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强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占据优势地位。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提高与发展。

协调发展必须加快文化建设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政治、文化不仅要全面发展,不可或缺,而且要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提出“协调发展”的要求,在抗非典工作会议上全面阐述了协调发展的思想,提出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进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社会资源和环境的投入。温家宝总理曾形象地指出,一个国家跟一个人一样,应该是协调发展。一个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肯定站不住、站不稳;一个国家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也站不住、站不稳,所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就提出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科学文化建设发展,使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改革和发展不断加快,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文化建设总体上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与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不相适应,文化建设水平、发展程度仍然相对滞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工作中,忽视文化建设的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存在重经济、轻文化和先发展经济、后发展文化的片面思想认识,“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人们思想道德素质上还有不少问题存在,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一些领域和地方

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经济活动中,假冒伪劣、欺行霸市、偷税漏税、不讲信用等成为社会公害;文化领域宣扬暴力、凶杀、色情等文化垃圾屡禁不止;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蔓延,一部分人的国家观念淡薄,对社会主义前途与信念产生困惑和动摇。

所有这些都说

明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十分繁重,必须下大力气加快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这条腿“补上”、“补长”,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协调发展,相得益彰。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要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加大投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文化,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以优秀的作品和良好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利用高新科技,通过工业化生产和市场化运作,增强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要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作用。

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先进文化的持久推动

可持续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持续的发展需要持续的动力。在人类历史上,人口、资源、资本等都曾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文化因素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更加凸现了文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现代社会,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速度越来越快,文化因素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经济活动之中,使经济的发展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态。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科技、信息和人才等文化因素,正在丰富和扩充原有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成为决定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创新和人才素质的提高,经济竞争越来越依赖于文化资源要素的竞争,社会财富越来越向拥有文化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

文化要素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在现代社会,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日益融为一体。只有具有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文化个性,不仅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要,而且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产品,才能在产品竞争中胜出。我们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一定要增加产品的文化含量。文化资源是企业发展和竞争的重要资源。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文化成分越来越多,文化品位越来越高,企业整体素质就越高,竞争力就越强。不注重文化建设的企业,在竞争中必然处于弱势,即使风光一时,也难以持久。文化优势也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环境优势。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文化底蕴、文化氛围和劳动者的文化素质,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软环境。文化软环境越好,越有利于产业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水平越高,越能够在经济全球化中把握主动,占据有利地位。一个文化落后或有文化缺陷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很难提高,即使获得一时的增长,也难以为继。总之,文化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高经济质量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看待和把握当今世界文化经济发展的态势,深刻认识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自觉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文化动力。

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的持续发展,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竭林而耕、竭泽而渔、竭草而牧的掠夺式开发和“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短视发展行为,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是格格不入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工业化病症”,并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自觉矫正人与自然的关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人与自然平等对待、和谐共生的新型关系;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增强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制度建设废改立方案

XXX(单位)

党的建设制度“废改立”工作方案

按照X委关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部署要求,我部立足问题导向,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专题教育着眼长远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本部门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对已有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列出清单,认真做好废、改、立工作,现拟定我部党的制度建设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为指导,以《章程》和各项党内法规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从严治党系列讲话精神,对照“三严三实”要求,紧紧聚焦“不严不实”问题和持续用力解决“四风”问题建制度、立规矩,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有针对性地提出制度建设计划,对现有制度进行清理,加快推进制度“废改立”,确保加强党的建设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努力在思想政治、纪律作风、党员干部监督管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管党治党责任和其他配套制度方面建成完备的制度体系,以制度化落实“三严三实”总体要求,努力实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推动专题教育扎实有效开展,为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XX提供制度保障。

二、工作任务

(一)以提高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学习制度建设。围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盖的预防和动态监督机制。

(六)以提高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建设。围绕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定期了解社情民意、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工作联系点、帮扶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等制度,带头改进XXX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实干赢得民心,用实绩造福人民。

(七)以增强制度的权威性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推动和促进制度落实的制度建设。围绕推动制度落实,建立和完善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制度落实的责任主体及责任追究的具体内容,确保制度有效执行。加大对制度落实的督查力度,严格实行问责。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示范带头作用,形成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的良好氛围,促进“三严三实”制度化。

三、方法步骤

(一)制定方案(7月20日至7月31日)。按照XX关于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强化立规执纪的要求,结合部门实际,制定建章立制工作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二)全面梳理(8月1日至8月15日)。对宣传部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现有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按照“三严三”要求,结合当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严不实”问题,分析和研究现行的党的建设制度是否完善,明确缺少哪些必要的制度,哪些制度需要修订完善,哪些制度需要及时废止,切实做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使制度建设体现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五篇: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省委专题学习会发言摘要

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目前全省经济呈现新一轮周期的上升态势,但形势好不等于没有陷忧,必须看到我们正处于一个不进则退的的关口。因此,既要牢牢抉择战略机遇期,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又要面对结构转换、体制转轨与社会转型的新形势,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大课题。

当前,从市场需求和现实基础看,我省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和传统竞争优势弱化的挑战,面对城乡、区域差别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挑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挑战中抓机遇,从浙江实际出发,突出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推进“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不失时机地推进结构调整、体制创新和增长方式转变,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我海上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根据省委的总体部署,我们要在强化支撑、推进集约、统筹兼顾三方面狠下功夫,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强化支撑,就是完善要素支撑和制度保障体系,为我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方面,努力缓解能源、水资源、土地等要素供应紧张矛盾。加快完善电力发展规划,抓紧抢建催批电力项目,积极促进电源结构优化,千方百计让广大居民和企业用上“放心电”。进一步搞好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科学实施跨区域引供水工程。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搞好海涂、丘陵坡地等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全面推进交通“六大工程”。依托港口和交通枢纽,建设重大大宗物资储备基地。另一方面,切实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和体制机制创新。当务之急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努力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与水平。以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推进集约,就是加快走集约发展之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一是积极优化经济布局,大力抓好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切实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定位进行科学规划,注重搞好同城镇体系、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的相互衔接、协调推进。二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把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同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统一起来,进一步优化增量、提升存量。支持龙头企业实施赶超世界一流的战备,发展提高区域特色经济,着力整合提升各类园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三是努力拓展发展空间。主动接轨上海,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重组加快的机遇,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强与中西部和东北省区在能源、原材料、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合作,突破我省资源约束。适应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和国际贸易磨擦加剧的新情况,采取确保外贸健康发展的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探索“走出去”的方式和途径。四是推进节约高效发展。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要抓手,通过法律、经济手段和舆论引导,推动全社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完善考绩制度和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

统筹兼顾,就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在“五个统筹”中,重点和难点是城乡统筹,必须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对农业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尤其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调节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高度重视和关心农民、城市低收入居民和其他困难群众的利益。一是切实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医疗保障。确保每一个农民子女能念书,而且尽可能念好书。对低保家庭和其他符合条件和贫困家庭子女,必须按规定全免学杂费,并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抓好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医疗救助制度。深化乡镇卫生院改革,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机制创新。二是积极推进下山移民脱贫工作。省里主要对贫困面较集中的欠发达地区给予重点扶持,面上由当地政府负全责。下山移民的核心是脱贫,并非简单的搬迁,要积极推动移民落实“生计”,尤其是向二三产业转移。三是重点扶持困难群体就业和再就业。在坚持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同时,对于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和处于劳动年龄段的被征地农民,通过职业培训、岗位创造、免费减免、社保补贴等手段,推动就业再就业。四是抓好困难群众和长效帮助机制建设。要在城乡居民低保、孤寡老人集中供养、被征地农民保障、困难家庭住房救助等方面继续抓实施、抓深化、抓完善。深入开展多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五是合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加强对事故隐患综合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确保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省委副书记周国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而提出和重大战略思想。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我省作为东部沿海的一个发达省份,既有条件也有必要大力实施城乡一体化进程,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途径;以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业绩,推动全省再创发展的新辉煌;以统筹城乡发展的先发优势,确保我省在现代化进程上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围绕实施“八八战略”,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一步增强二三产业对统筹发展的支撑作用和城市化在城乡一体化中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切实加大“三农”工作的力度,不断增强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一体进程。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新机制和城乡地位平等、开放互通、互补经促、共同进步的发展新格局。

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全,要把握好以下六方面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不断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弥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不利于“三农”发展的缺陷。坚持以社会公平为准则,加大对农村的公共产品投入,建立健全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农村公共服务的覆盖。坚持以深化宏观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不断健全城乡平等的经济社会体制,特别是要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广大农村。坚持以县域为主要平台,以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动力,以县域经济为支撑,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的发展路子。坚持以整合各方力量为保障,强化综合管理,形成合心、合力、合拍的统筹氛围。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近年来听实践,我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应继续围绕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明确以下“六个统筹”的任务:统筹城乡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顺应城乡经济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完善三次产业的布局,着力形成区域分工合理、特色优势鲜明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要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我省发展现代农业主攻方向,围绕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劳动力结构和人口布局的优化,促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把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作为城市化的根本任务,把提高农民就业技能作为推动农村劳动力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加快农民分工分业进程。统筹城乡社区和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促进城乡建设一体化。把城乡的居民社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建设,着力形成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中心村一体化,居民社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相配套的规划体系和建设格局。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广大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幼有所学。统筹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促进区域发展一体化。大力推进互惠互利的区域协作,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让发达地区成为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力量,让欠发达地区成为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新的空间。统筹城乡配套改革,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体制一体化。深化财政、税收、金融、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宏观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体制改革,消除影响“三农”发展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加快农村基层基础建设,推动乡镇管理资源的优化,促进机关效能建设和服务延伸,强化城乡一体化领导管理体系。

省委事书记乔传秀: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真正搞清楚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创造政绩、怎样创造政绩,谁来评价和监督政绩等问题,既要靠领导干部严以律已、高度自觉,靠组织上教育引导,还要靠建立和完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形成促使广大干部肯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导向。

站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高度,深刻认识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政绩观的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又保证着

科学观的落实。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有助于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奋发有为、踏实苦干、干净干事,努力把对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认识成果转化为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转化为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成效。

坚持把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体现在干部考核工作中,牢牢把握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政绩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实践中要坚持六个原则: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突出体现政绩考核的政治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突出体现政绩考核的实践性;坚持全面系统的原则,突出体现政绩考核的综合性;坚持群众公认的原则,突出体现政绩考核的民主性;坚持依法遵规的原则,突出体现政绩考核的严肃性;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突出体现政绩考核的可操作性。

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着力研究解决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的几个重要问题。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领导体制的改革、思想观念的更新、政府职能的转变等许多领域和方面。当前,要着力研究解决六个重点和难点问题。要着力研究政绩考核的功能定位问题,切实把它作为干部考核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如何考核干部德才素质这个重点,切实加强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更好地为干部工作的知人善任提供重要依据。要着力研究政绩考核的内容设置问题,力求全面准确地考核评价领导干部。在政绩考核中既要看经济增长速度,又要看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率;既要看成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盾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的亮点,又要看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等难点;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要看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成效。要积极探索、逐步推进用经济GDP考核干部的物质发展业绩,用绿色GDP考核干部的生态业绩,用人文GDP考核干部的社会责任感。要着力研究政绩考核的方式方法问题,不断提高干部考核工作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定期考核与经常性考核、班子整体考核与干部评价相结合。尤其要扩大参与考核评价的主体,落实好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着力研究政绩考核的衔接配套问题,更好地与其他各种专项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既要突出政绩考核这一重点,又要注意与考核、届中和届末考核、干部考察等专项考核相衔接,探索和构建开放式、经常化的政绩考核工作机制。要着力研究政绩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问题,进一步形成奖优罚劣的良好氛围。对政绩突出的,要委以重任;对政绩一般的,要予以教育引导;对政绩较差的,要进行调整。真正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追假的干部受到惩戒,形成正确的导向,激励干部为党和人民创造更多实实在在的政绩。要着力研究政绩考核的实施主体问题,确保这项工作健康有序顺利进行。坚持在常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人事、信访、发改委、财政、统计、审计、环保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分线负责,联合考核,增强政绩考核的全面性、科学性、准确性。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俞国行:把握“三个关系”,提供“三大保障”

科学发展观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省的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重要的是在思想认识和工作的指导思想上切实把握好“三个关系”。

经济和政治建设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要的是抓好经济建设。经济是基础,政治建设有赖于经济建设为之提供物质保障和发展条件,同时政治建设又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政治动力和政治保证。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推进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省委副书记梁平波:注重以人为本,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八八战略”之一,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对浙江实践经验的总结。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全面进步,形成了倍受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浙江现象”。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深层次因素,来自于“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来自于具有时代特征和浙江特点的精神文明建设。没有浙江的人文优势,没有强有力的精神文明建设,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不可能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

近年来,我省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坚定人的理想信念;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人的凝聚力;不断加强舆论引导工作,提高人的信知能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创造性;加快发展科教文卫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些工作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省委把“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兴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作为“八八战略”之一,这是对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生动实践的全面总结,也是用科学改观解读浙江的结果,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我们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高度充分重视并深入实施加强精神文明战略。加快建设文化大省,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把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要求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深入推进“八八战略”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体现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核心和本质的必然要求。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当前,必须特别注重三个方面的统筹协调。

注重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区别党员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两个层次,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为推进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夯实思想基础。进一步发挥人文优势,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发挥先进人文精神的巨大能动作用,不断形成强大的软实力。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我省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要扎实有序地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在加大力度、拓展广度、加快进度上下功夫,重点在进一步解放思想上取得突破、在改革的重点难点上取得突破、在全面推进改革上取得突破。

注重城乡及区域精神文明建设的统筹协调。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要充分认识统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文化设施布局、文化经费投向、文化生活安排、文化产品生产等各个方面。当前,要重点抓好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服务,不断推出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优秀作品,探索建立推进精神文化产品向基层传播、为群众服务的长效机制,不断丰富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把统筹区域文化发展作为统筹区域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积极倡导地区间的对口文化支援,大力推动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彼此开放文化市场,相互提供文化商机,实现互利双赢和共同发展。

注重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坚持意识开矿属性与产业属性的统一,打造经得起时间和市场检验,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努力实现占领市场与占领阵地的一致。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努力实现的最大化和经济效益的最佳化。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重点培育一批文化事业主体,加快塑造一批文化产业主体,以管理出效益,切实提高“管文化”的水平,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下载做好“废、改、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做好“废、改、立”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心得体会 2011第四期处干班 陈有功 关于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

    全面做好办公室协调组织工作

    提高认识强化服务 全面做好办公室协调组织工作 要搞好行政办公室各项工作,协调组织作用非常重要,结合我在车站办公室工作半年多的经历和感受,浅谈一下对办公室协调组织工作的一......

    推进集团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站推荐)

    凝心聚力,共筑和谐 推进集团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翟若愚在集团公司工会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在集团公司新的“五个突破”和“四年再造一个大唐”宏伟目标全面实现......

    3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做好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

    布堤村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做好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 根据整改落实阶段工作计划和镇党委的要求,我村在制定出《整改落实方案》后,集中精力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解决,并从建立......

    依法诚信纳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依法诚信纳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税收是国家的命脉,是国家机器运转的物质基础,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国家财政收入的九成多来源于税收,税收工作十分重要。......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理念,其核心是企业价值观,......

    人为本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共五篇)

    以人为本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的重要论述 2014年4月16日 发展是当今世界潮流,发展是当代中国主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科学发......

    制度建设废改立情况报告[精选5篇]

    篇一:制度建设废改立方案 xxx(单位) 党的建设制度“废改立”工作方案 按照x委关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部署要求,我部立足问题导向,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专题教育着眼长远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