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统筹职业教育发展 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议

时间:2019-05-15 00:3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统筹职业教育发展 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统筹职业教育发展 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议》。

第一篇:关于统筹职业教育发展 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议

关于统筹职业教育发展 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议

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建立弹性学习制度。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武汉市在全国是职业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办学整体实力相对突出的城市,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的实力和特色,已成为城市特色品牌。但是全市职业教育仍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职校有待统筹和规范化管理。二是办学观念还没有跳出传统办学的框框。三是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四是全市职校,特别是民办职校存在块头小,层次低、小而全等问题。如何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问题、优化环境等问题有待研究。

为此,我们建议:

一、制定职业教育统筹发展规划,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1)通过制度创新,在武汉地区实施更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突出在用地政策、信贷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给予公办、民办职业教育同等待遇,吸引、引导更多职业教育机构向武汉地区聚集。

(2)明确将职业教育纳入我市经济发展规划,在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服务方向、办学规模、经费投入、基本建设等方面加强统筹,科学决策,真正办好与全市经济结构相适应、促进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

(3)为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依照国家有关政策制定武汉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明确全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明确构建市政府引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格局。

(4)建立市政府领导、由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编办、市规划局、市人事局、市劳动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工会等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市职业教育改革和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全市的各级和各类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制定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和有关政策,定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5)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绩效管理,建立督导检查制度。把职业教育工作作为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接受人大、政协的检查和指导。

二、完善投入机制,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发展。

(1)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财政安排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支持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要进一步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

(2)引导各职业学校加大改革力度,面向市场,创立品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扩大招生、开拓培训市场、合作办学、争取社会捐助、创办实业等途径,广开筹资渠道。

(3)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资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民工和低收入家庭子女。把接受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纳入国家助学贷款资助范围。通过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贴。

三、建立多元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加强对职业学校的社会服务。

(1)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市场化、民营化、社会化办学的新路子。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职业教育。

(2)建立健全必要的政府服务机构,加强对职业学校的社会服务,如劳动市场信息、职业指导、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等,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建议成立武汉市职校学生实习就业指导委员会,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用工信息,使职业学校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办学水平和质量。

(1)加强师资建设,建立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和管理人

员队伍建设,加大校长培训力度,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

(2)成立武汉市职业教育行业协会。通过协会组织职业学校加强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帮助职业学校形成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良性运行机制。

(3)加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为职业教育宏观管理和职业院校改革发展服务。

(4)转变办学模式,推进产教结合。开展“订单培养”,?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着力突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培养,缩短“学习”与“上岗”之间的距离。

五、积极整合资源推进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

(1)通过划转、转制、合并、撤销等方式,对全市职业教育机构进行调整,优化布局;对办学方向、专业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职业学校实行兼并重组,集中资源谋求发展;二是结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调整职校的专业结构,积极扩大适合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专业技能培训;三是整合职业技术技能实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公共资源,以“政府扶持、学校自筹、企业赞助”三位一体的方式建设各种类型的高水平的公共实训中心,如汽车工程实训中心、机电实训中心等,增强职校整体竞争力,探索公办职校、民办职校、社会、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途径,使实训基地之间相互开放、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益。

(2)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支持有能力的大企业办好本企业的职业学校和培训中心,二要支持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加强合作,搞好联合办学。

(3)形成职业教育产业集群,带动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学生的衣、食、住、行相配套的产业就很可观,因此,从市情实际需要出发,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产业需求和社会服务需求发展职业教育。

(4)依托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开发区等园区的发展,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与部、省大专院校联合办校等方式,努力提高我市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品位。

(5)加强职教育领域中的国际合作,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外的职业教育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职业教育TAFE体系,DACUM等,在职教办学上走出去,请进来,开拓联合办学渠道和途径。

第二篇:黎智洪: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黎智洪: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市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是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就是指在建设和发展城市的过程中,从城乡协调发展和充分发挥城市作用出发,以城市人口发展和素质提高为核心,谋求城市经济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合理转移农村劳力,缩小城乡差异,为城市未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以实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平衡、人的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平衡、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平衡。

近年来,重庆城市化进程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有待提高。针对重庆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快五大功能区建设,为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寻找对策。

重庆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重庆利用后发优势和自身既有优势,城市化进程一路高歌猛进。迄今为止,重庆市城镇化整体率达到了58%以上。其中,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等区的城镇化率均接近或高于90%;渝东北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渝东南城镇化率达到33%以上。根据重庆市发展规划,到2020年,城镇化率提高到63%,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占全市总人口的36%,实现工业总产值22500亿元,占全市的45%。在充分利用本市发展资源和借鉴其他大城市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重庆提前做好城市整体发展的规划设计,积极预防与解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城市病”和城市“极化”等问题,在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重庆城市化进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生态环境脆弱,容易遭受破坏。重庆是山城,平地少、绿化率低,植被容易遭受破坏,城市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是国土资源部门认定的全国八大石漠化严重发生地区之一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随着重庆城市化的发展,主城区有些地方的生态更是遭受到了更大的破坏。主城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中,以煤炭为主的燃料结构,也加剧了重庆环境污染程度。

二是城乡发展差异大、人口居住分布不尽合理。重庆的工业、商业等主要集中于几大主城区,人口密度非常大,造成了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现象,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管理。而偏远的县域地区,由于交通相对不便、公共服务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经济落后、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等现象,自身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利用。

三是人多地少,可利用土地资源不足。重庆市幅员辽阔,是最大的直辖市,自然资源总体上相对丰富。但是重庆多处山地、丘陵地带,便于开发和利用的土地资源相对较少,这就造成了少数地区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城市地价和开发成本不断攀升,空气、土地、水质的污染有加剧之势。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

城市是一种生态——经济——社会的复合体。城市可持续发展就要充分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结合了重庆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未来发展前景,统筹兼顾、科学规划,优化资源配置、突出生态环境保

护,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城市科学管理,为全面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确定了制度框架。

第一,统筹兼顾、科学规划,是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前提条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城市发展涉及到自然、土地、人口、文化等诸多方面,没有合理的谋划布局,发展就会杂乱无章,最终导致资源浪费、资产流失,可持续发展受阻。

重庆五大功能区的划分与定位,是立足重庆“直辖体制、省域面积,城乡区域差异大”的特殊市情,在坚持深化、细化“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基础上,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作出的事关长远和全局的重大决策,体现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了“314”总体部署,为提升重庆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创造了前提条件和基本框架结构。

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有利于深化推进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验,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实现区域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有利于自觉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形成主体功能明确、发展布局合理、实践路径的科学体制机制,构建高效、协调、规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现全市资源配置最优化和整体功能的最大化。五大功能区的划分,坚持“全市一盘棋”方针,在城市内部各区域之间形成有机联系、优势互补,构成了城市发展的良性内循环。在城市外部坚持区域合作共进,统筹协调功能区内部发展与周边联动关系,形成了城市发展的良性外循环。

第二,优化资源配置、突出生态环境保护,是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城市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支持,但是任何资源都是稀缺的,尤其是生态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失去就很难恢复,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使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充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全盘考虑各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突出生态环境保护。

五大功能区中的都市功能核心区,力图发挥出国家中心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金融创新、现代服务中心功能,展现现代化都市的风貌,打造现代都市形象。都市功能拓展区集中体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和服务影响力,打造成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主城生态屏障区,以及未来新增城市人口的宜居区。城市发展区充分利用山脉、河流、农田形成自然分割和生态屏障条件,打造成组团式、网络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产业集聚区和现代山水田园城市。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打造成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突出生态保护的首要任务,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宜业、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五大功能区的划分和功能定位,充分利用了自己既有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全面考虑到了资源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切实提高各种资源利用效率,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口合理分布,是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城市可持续发展,首先是城市人口的可持续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人口分布不合理,是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人都有趋利的本性,都努力往提供更多公共服务的区域流动。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造成了城乡人口流动和分布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城乡区域的互动和协调发展。

现阶段重庆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现象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异大,主城区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偏远地区;社会成员之间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进城农民工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户籍居民。由于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存在,重庆市人口主要流向渝中、渝北、江北、沙坪坝等主城区,造成这些区域人口密度过大、交通堵塞、环境污染、房价过高等问题的出现。

五大功能区的划分与建设,按照“资源配置更优化、事业发展更均衡、接受服务更方便”的原则,完善全市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实施配置标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供给规模与人口分布相适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势利导,人口就会有序转移,从根本上促进人口的合理分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需要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口配套政策,逐渐减少不同区域居民待遇差距,合理控制都市功能区人口规模,放宽城市发展新区人口迁入政策,引导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人口往所在地的县城、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递度转移。

第四,加强组织领导、实现城市科学管理,是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保障。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全局性,不可急功近利、盲人摸象,必须在坚强的组织领导下,积极作为,稳步推进,实现城市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首先,各级政府领导要充分意识到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要意义,自觉担当起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彻底打破传统城市粗放型建设和发展思维。其次,建立科学的、差异化的考核机制,利用考核机制引导城市往可持续发展方向靠拢管理。对都市核心功能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等重点开发区,要加强经济发展贡献考核,提高经济发展类考核指标权重;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要降低经济增长贡献度考核和指标权重,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和旅游发展类指标考核权重。再次,加强城市科学管理。要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完善城市管理问责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对领导责任监督检查;要建立科学民主决策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要培养和任用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领导,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

第三篇:发展职业教育的建议

关于切实发展我市职业教育的建议

一、更新教育理念,适应市场经济对多种人才的需求

1.加大职业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各新闻媒体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减少对普通高校及高考状元的过度炒作,增加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内容,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发展观。

2.建立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考核体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立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的总体要求,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尽快建立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及任务的综合考核与评价体系,将其作为对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

二、建立市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一筹化职业教育。

领导小组要督促有关部门及县区政府切实落实《实施意见》有关政策,把职业教育纳入对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目标之中。部门联席会议应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及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证市委、市政府决策落到实处。

三、切实增加经费投入,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督促《实施意见》中有关专项资金的落实,加大职教基础能力建设投入,同时争取国家、省级建设项目,以满足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县区财政也要增加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的政策落到实处。

四、加大职业教育基础建设的力度

1、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尽快建立起适合学校专业设置和学校发展的较高水平的实训基地。一方面政府要有计划的重点投入,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与企业联系,依托企业建设实训基地。

2、加大设备添置投入。职业学校的发展,老专业的改造,新专业的发展,特别是适应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有吸引力的专业开发,都需要添置和更新设备。这些靠学校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必需由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解决。

五、给职业学校增加编制,增强职业学校用人的灵活性。

对职业学校的编制进行了重新核定。职业学校所缺的专业课及实习指导教师由学校自主招聘。

六、强化就业准入,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行为监管

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面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要坚决执行国家规定的“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政策。各用人单位要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劳动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加大对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察力度。对那些违反《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招用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从事技术工种工作的用人单位,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坚决予以相应的处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教育、劳动、经贸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强化执法监察工作,使广大经营者了解就业准入制度的重要性,自觉规范企业用工行为,逐步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七、重新核定各类职业学校的收费标准。

我市职业学校收费标准差别比较大,市应该出台一个统一的收费标准。

第四篇:改造学习方法 提升统筹能力

改造学习方法 提升统筹能力

市委常委、政研室主任

***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问题,做好统筹城乡的基础是学习。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改进学风,改造学习方法,学以致用,努力做到“五个吃透”,不断提升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

第一,吃透历史,把握规律。城乡关系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利益关系,随着人类文明发展不断演变。只有深入学习了解城乡历史关系演变的过程,才能思想认识清醒,方法跟进,工作坚定。首先,明确城乡关系的阶段特征。从理论上讲,人类城乡关系史可以划分为五个时期: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后工业化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推进的时期。了解掌握这些特征,对我们做好城乡统筹工作很有帮助。其次,明确城乡二元结构的具体特征。在一般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主要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在我国则既有“无形之手”导致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又有“有形之手”导致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二元治理结构。所以,我国城乡一体化实现的过程也就是二元经济社会解构的过程。要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就必须深入了解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演变路径和解构趋势,从政策上破除二元体制结构,从措施上消除二元治理结构。再次,明确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特征。深化城乡发展一般规律认识,把加快城镇化进程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有机统一起来,统筹推进。深化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盲目冒进,也不能奢求一蹴而就,强化基础促渐变,改革创新求突变。第二,吃透现状,理清思路。当前,宝鸡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跨越发展新阶段 ,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趋势明显。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吃透现状,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任务,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要摸清实情。从全市情况来看,统筹城乡发展工作虽然高点起步,顺利破题,但新阶段任务更重、标准更高、时间更紧迫。要摸清各自实际情况,认真研究现实状况,既要看到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后劲,也要看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扬长避短,强化举措,把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二要理清思路。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市委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要求,运用全面系统、持续发展的观点,认真落实“三化”同步要求,做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等规划,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实现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公共财政和公共政策“四个对接”。三要找准突破口。在推进过程中,要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对试点取得的成功经验及时总结推广。重点围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进城人口承包地、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进城农村居民市民化等问题,选准突破口,创新政策,稳妥推进,力求突破,打造特色和亮点。

第三,吃透政策,抢抓机遇。统筹城乡发展要借助强大的政策杠杆来推动,我们必须在吃透政策的基础上科学决策、大胆实践,抢抓机遇促发展。一要学好政策。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对中省市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尤其是中央 8个一号文件进行深入学习、深刻领会,确保学深学透,全面掌握。二要用好政策。政策就是机遇。各县区一定要在认真研究已有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工作实际,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综合运用好各方面的政策措施和项目资金,就可以办好过去很多想办却办不好、办不成的大事、要事、实事。三要用活政策。在现行制度框架下,正确处理先行先试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依靠政策而不拘囿于政策。只要有利于统筹城乡,只要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就要敢于突破。同时要更新思想观念,着力创新方法,大力推进土地管理、户籍管理、社会保障、财政金融体制和流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力争在政策落实和创新上走在全省前列。第四,吃透经验,创新举措。统筹城乡发展,既没有现成路子,也没有既定模式。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按照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要求,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实践。凤县 2008年被确定为全市统筹城乡试点以来,在理念嬗变中更新思路,在发展渐变中融合城乡,在创新举措中突变转型,在转变作风中推动落实,走出了一条“强基促渐变,创新求突变,工农一条线,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形成了“一把手工程、一盘棋理念、一样化政策、一线抓方法、一股劲作风”的“五个一”工作经验。我们要善于学习身边的典型,借鉴好的做法与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少走弯路。首先,端正态度。任何工作,先行先试的经验都极具价值。推进统筹城乡工作,必须虚心好学,切不可眼高手低。要弄清自己最需要最缺少的经验是什么,自己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要弄清楚别人在哪些方面有特长,可能解决自己的哪些问题。其次,注重方法。要实实在在地学 ,不搞形式,不搞花架子,不搞旅游式的考察取经。要在学习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借人家的“矢”,射自己的“的”。要善于总结群众首创成果和实践经验,及时发现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寻正确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把握规律性、克服片面性、减少盲目性。再次,借鉴创新。各地生产力发展阶段和水平不同,统筹城乡面临的问题和任务也不尽相同,改革探索的路径和模式也不应千篇一律,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避免简单化、绝对化倾向,避免出现盲目性和一哄而起。

第五,吃透群众,凝聚力量。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最终目标是城乡居民享有公平的权益。这既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全力推进,也需要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群众需要是根本。统筹城乡发展是农民群众期盼的大好事大实事。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民有所求、必有所为,使党的惠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广大群众手中。群众意愿是前提。每一项政策出台和工作开展前,都要先把基层的情况摸清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尊重群众的选择,符合群众的意愿。只有尊重群众意愿,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把各项政策真正转化为群众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统筹城乡发展方能事半功倍。群众利益是关键。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中,绝不能片面强调发展而侵害群众利益。不搞大包大揽、“代民做主”和强迫民意,尤其是在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土地流转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切实维护群众权益,统筹解决好农民住房、就业、社保和教育、医疗等实际问题,努力实现发展成果让农民群众共享。

搞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学习是基础,落实是关键。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力,提升统筹力,上下各给力,努力开创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新局面。

第五篇:城市发展建议

城市发展建议

1、北进:发展新城区,范围马庄桥附近2.东扩:发展工业集聚区,范围柳屯以东

3.南整:因为大堤只能开发老城区,打造仿古旅游、商贸区 4.西优:大部分是老企业,需要改造招商为新型企业

(一)加强城市交通,提升交通地理位置。

对于城市公共交通调制中心、停车场、加油(气)站、充电站、首末站城市建设或改计划当中,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主干道应按港湾式建设公交车站。把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纳入新建居住区、开发区、等大型活动设施场所。实现公交车站停靠点500米全覆盖。鼓励观光公交、定制公交、社区公交等特色公共服务交通模式。开通濮阳市区到台前京九铁路站的最快道路,发挥大广高速公路、范辉高速以及京九铁路的作用,加快建设晋豫鲁客运站、郑济高铁和濮廣铁路,着力打造晋豫鲁快速交通走廊。

(二)加快城市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现代化城市的标准,新建一批精品、地标性建筑,实施一批道路、供水、供电、供热、通讯、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对小城镇建设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主城区周边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打造中心城区卫星城镇。加强城市消防、人防、地震应急避难等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城消防指挥中心、人防宣教基地、人民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加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机动车尾气和烟尘、粉尘、扬尘等防治力度,在中心城市实施PM2.5环境监测。加快城市中心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步伐,对污染严重的违法排污企业实行关停并转。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濮阳市城区绿色行动计划,在增加城市绿量、扩大绿化规模、提高成活率、雨洪利用与管理、城市慢行系统、防护林体系六个方面求突破,新建10个公园,新建20个街头游园,种植30万株乔木,新建马颊河景观带、南环路景观带、濮上南路景观带、黄河路景观带及东环路景观带5条景观带。进一步加强既有建筑外观改造和街道景观环境整治,对重要节点、广告牌匾、照明设施和线缆、交通设施、环卫设施等景观要素和环境设施进行提升,切实提高城市美化水平。抓好标志性建筑、商业综合体、住宅楼等高层建筑物亮化,完善各道路、广场、公园、景观带、街道绿地等区域亮化,形成体现濮阳市独特风格、具有现代文明气息的亮化景观。

(四)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增强支撑带动能力

加强产业聚集区建设。坚持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把产业聚集区作为城 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完善园区规划,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濮阳经济开发区、濮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濮阳市产业集聚区三大工业园区协调、互动、融合发展,打造全市工业高地和技术高地,力争“三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濮阳经济开发区重点是加快实施扩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打造北部新城的核心区,着力发展管道与机械装备制造、塑料制品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汽车配件、新材料等产业。濮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是调规扩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大力引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和生物产业、安全防护、LED、绿色包装印刷等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和现代物流产业,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科技生态园区。加快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濮阳经济开发区重点是发展石油钻采及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及终端加工、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岩盐开采及深加工等产业,建设成为濮阳产业互动带上的重要节点和濮阳中心城市工业发展的新引擎。

(五)强化市容市貌管理

加强市容环卫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主次干道两侧环卫设施建设。在主城区实施全面清扫保洁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旧城区、车站周边、背街小巷等部位环境卫生管理,推进华龙区、开发区和濮阳县近郊乡镇环卫城乡一体化工作,力争所有城中村全部建设简易垃圾收集站,生活垃圾全部实现集中统一运输、统一处理。加强占道经营管理,制定占路市场退路进厅计划并严格实施,杜绝市场外溢、超面积经营、超范围经营。加大对主次干道、大型公共场所、市场周边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巡查频次,对未经审批的摊点和流动商贩,及时取缔并依法进行处罚。加强牌匾广告管理,新设户外广告按设置导则执行,中原路和城市出入口、主干道、广场严格控制设置数量,商贸集市区、次干道等其它部位要实施一店一牌,同一条街道的店牌要统一材质、式样、尺寸和布置形式。强化私搭乱建管理,对未经批准和不按审批要求建设的各类违法建设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维护正常的建设秩序。强化施工工地管理,所有施工工地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围档作业,出入口进行硬化铺装,建立车辆冲洗制度,密闭运输沙石、泥土等散料货物。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中心城区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集中精力抓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市政府成立濮阳市中心城市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县(区)、开发区、高新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城市发展新机制。各级、各部门要以“爱濮阳、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为动力,按照“四个干”的工作机制抓落实,做到人人有担子、人人有目标、人人有压力,形成人人干事、干成事的良好局面。

2、强化规划指导。按照城市发展的新要求,修改完善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抓好旧城区改造、工业园区建设统筹规划,加强对城市水系、公共绿地、基本农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按照“濮阳文化、沿海特色、民族风情”的总体要求,构建风貌特色空间总体框架,明确重要景观区域、景观轴线、景观节点的风貌控制要求,对重要建筑、公园绿地、环境艺术设施等景观要素进行系统改造。

4、实施项目带动。抓好项目建设,以项目完善城市功能、增强承载能力、提高城市品位,以项目扩大招商引资、调优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统筹考虑各项目计划,超前谋划,精心论证,打造一批有规模、有特色、能带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项目。深入贯彻落实支持中心城区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濮阳。全面开放城市建设市场,对公建设施、基础设施等重大城建项目包装,积极吸引更多信誉好、实力强的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城市建设。围绕城区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城区。激活民间资本,弘扬创业精神,支持返乡创业,引导、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形成全民创业热潮。

4、优化发展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创造优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要建立健全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联审联批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制度。清理规范各种涉企收费,切实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思想教育等手段,建立保护建设环境的长效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惩处各种危及企业生产的不法行为。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企业,切实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提高效率,提高服务水平。

下载关于统筹职业教育发展 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统筹职业教育发展 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抓住统筹协调着力点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体现。统筹发展是以加快发展为基础,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前提,以全面协调发展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根......

    抓住统筹协调着力点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体现。统筹发展是以加快发展为基础,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前提,以全面协调发展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根......

    统筹城乡发展政策建议

    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建议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这引起了各地较大的反响。很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拟就如何......

    发展职业教育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研究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HB12GL007] [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 编号 201201074] 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与发展职业教育的研究 夏建军 郭飞 安宴菲 王学军 (河北北......

    提升服务意识 统筹城乡发展

    提升服务意识 统筹城乡发展城郊乡位于县城周边,随着我县城市框架的日益拉大和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日益加快,征用我乡的土地日益增多,全乡人均土地面积日益减少,失地农民日益增多,......

    提高统筹能力推进跨越发展

    提高统筹能力推进跨越发展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统筹城乡,促协调发展;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的“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四个重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 开封高中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校能否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从根本上讲,......

    依托城市抓发展 发挥优势促统筹

    依托城市抓发展 发挥优势促统筹 珙县巡场镇课题组近年来,珙县巡场镇充分发挥背靠城市、辐射农村的独特优势,以打造城乡结合部经济带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