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需建立对接机制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需建立对接机制
近年来,湖南省按照“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通过种种措施,大大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湖南的做法是,鼓励支持职业院校根据本省产业发展需求和现有专业布点情况,对接区域优势产业及特色产业,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重点建设一至两个个专业大类,着力建设三至五个个特色专业,从而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同时,依托省内23家职教集团,以项目为纽带,促使集团内的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同落实学生实习与就业。较为典型的是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对湘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的现代化改革。该学院对湘绣专业人才实行订单培养模式,与培养单位共同培养学生,通过安排优秀教师教学文化基础课程、聘请订单企业工艺美术大师授课等做法全面提升湘绣专业人才的素质,“绣才”毕业后将全部按照培养协议正式进入订单企业所工作。这种改革既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还增强了湘绣的艺术价值。湖南的经验给我们两点重要启示:一是对接产业调整专业,才能使人才培养结构与区域内产业结构相衔接,避免“结构性失业”问题;二是对接岗位能力要求开发课程、实施教学,实现学生学习与工作的对接,能力与岗位需求对接,避免“脱节”问题。
此外,在新型农民培养、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湖南的职业教育改革也可圈可点。2010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要求县市和以农村为主的区要以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为依托,以区域内条件较好的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和乡镇农校为基础,抓紧建设县级职教中心。2011年,湖南省95所职业院校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培训基地,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13.04万人次。
职业院校参与“三农”培训工作,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特色对接的体现,这不仅扩大了职业教育在农村的影响,提升了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也有力地促进了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的转变,进一步贯彻落实了职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并举的办学方针。
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除了需要一批科技研发队伍,更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的支撑。职业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紧贴产业发展需求,提供对接各类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的人才。因此,国家将职业教育摆在突出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改革与发展步伐,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支撑。湖南的改革正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战略需求的体现,而建立对接机制,对于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意义深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马延伟)
第二篇:建立医疗协作机制 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建立医疗协作形式 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南漳县人民医院
我县是全省38个贫困县之一,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形象严重影响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如何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关键是要尽快提升全县整体医疗业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满足病人的需求。2011年年初县卫生局审时度势,决定以县人民医院为依托,建立全县医疗协作机制,取长补短,发挥资源优势,为全县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按照这一要求,县人民医院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开展协作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发挥龙头作用,大胆探索创新,积极推动医疗协作机制建立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局年,也是推行医改工作的关健年。国家医改精神,重点是加强和促进县医院综合能力建设。为带动全县医疗事业共同发展,县卫生局构思建立医疗协作机制,实行医疗卫生资源共享,落实医改提出的“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重要目标。2011年5月28日,南漳县医疗协作组在卫生局的主导下正式宣告成立。医疗协作组共有内科、外科、中医三大专业,下设24个技术协作小组,由县医院牵头的技术小组占15个,充分体现了县医院医疗龙头作用。成立仪式上,县医院作了表态发言,承诺从管理、业务、服务等各个方面不断强化与基层医院的联系,充分发挥组织功能,让医疗协作机制的优势充分显现出来。并为此印制了500份医疗协作组通讯录,将各学科带头人的职务、职称、联系方式、专业特长作了详细介绍,便于乡镇卫生院联络。
二、明确目标任务,优化协作形式,努力形成工作特色和亮点
医疗协作组的成立,是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种新的探索、新的模式和新的举措。为把医疗协作的方案落到实处,县医院一是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医院根据乡镇卫生院发展需求,商讨对口帮扶事宜,签定支援协议,明确帮扶预期目标和分的具体目标。在医疗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技术指导和医院管理等方面细化要求,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从而实现从业务技术到经验交流,从资源共享到优势互补,从转诊的绿色通道到基层的会诊等机制的建立。二是相互交流,提升内涵。县医院牵头的专业小组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凡是聘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来院讲学或者本院学科带头人授课均通知乡镇卫生院医疗协作人员参加。全年由县医院组织召开的学术交流和教学活动10余场,由南漳县医疗协作组主办、南漳县人民医院承办的“南漳县首届临床麻醉学术交流会”、“南漳县首届临床内科学术交流会”、“南漳县首届妇产科学术会议”、“南漳县首届外科学术会议”分别在南漳县人民医院隆重举行。4个专业组分别邀请市中心医院专家进行了学术讲座,来自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工作者80余人参加会议,得到了基层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县医院通过学术交流、组织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等各种临床带教形式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三是双向转诊,便民惠民。为了支持全县医疗协作机制的运行,医院建立了支持乡镇医院来我院进行辅助检查的绿色通道和双向转诊机制。凡乡镇医院开据的来我院进行检验、放射、CT室、核磁共振、功能检查、胃镜检查、肠镜检查、纤支镜检查的辅检申请单,只要是加盖了乡镇卫生院单位公章或财务科、医务科的公章,医院均不再收取费用,只须做好详细登记,由院方与乡镇医院统一结算。由乡镇医院转诊的病人做到“三先一后”,即先检查、先诊断、先抢救治疗,后交费,保证危重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抢救治疗,病情稳定后再转回乡镇医院康复治疗。全年共有300余人次患者从中受益,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共谋发展,合作共赢的目的,为南漳卫生事业创建一个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县乡二级医疗网络,有力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三、大力支持帮扶,拓展协作半径,确保医疗协作内涵不断深化
县医院积极为乡镇基层医院“输血”,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协作格局,确保医疗协作机制呈现旺盛的生命力。一是大力帮扶,注重实效。县医院拟定了《县人民医院医疗巡诊义诊工作规划》,2011年从5月份起,每次由一名副院长带队,相应专业组长和学科带头人参加,采取“分区包片、以点带面”对基层医院开展巡诊义诊活动。全年县医院医疗协作组已对10个中心卫生院和地名卫生院进了两轮巡回医疗及业务指导。在巡诊和服务指导中为基层医院病人会诊60余人次,义诊1000余人次,发放各类健康手册2000多份。通过巡诊活动,帮助基层医院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机制,提高了基层医院急诊急救、重症抢救、传染病防控、医院感染管理、病理、影像等薄弱环节,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提高了基层医院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诊疗服务能力,使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杂症的诊治90%以上在县域能够得到基本解决,明显降低县外转诊率,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得到真正提高。二是多方支持,塑造形象。向基层医院提供一定的专项经费、设备或购置适宜的设备,支持基层医院的建设和发展。重点帮助建设手术室、供应室、危重病人救治单元等。今年我们扶持长坪卫生院、李庙卫生院、武镇卫生院资金6万多元,帮助改善乡镇医院诊疗环境,并免费为乡镇医院培训技术人才35人次,不断拓展服务半径,丰富协作内涵,提升医疗协作机制的生命活力,也提升了医院公益形象。
医疗协作日益呈现旺盛生机,服务半径不断延伸,有力缓解了本县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截留”上移病源,本地住院患者的上转率下降2个百分点,而县医院的转入量明显增加,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损耗,提高了农合报销比例,有效发挥了县医院龙头作用。
医改,任重道远。县医院是整个公立医院体系的网底,是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是连接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枢纽。医疗协作机制的建立必将推动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我院将采取多种形式,上下联动,深化协作,实现互惠共赢,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促进我县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第三篇:创新机制提升能力
创新机制 提升能力
努力开创卫生改革与发展新局面
哈尔滨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慕莹
2012年2月7日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经市政府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 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 三次党代会精神,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全市卫生工作,部署2012年工作任务。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2011年主要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全市卫生事 业科学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之年。一年来,全市卫生系统干部 职工在省卫生厅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深化 医改,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卫生工作“2333”发展战略,实 现了常规工作有提高,难点工作有突破,重点工作有创新,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新农合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参合人数达到361.9万,参合率达到99.69%;筹资标准人均提高到2 3 0元,筹资总额达到8.32 亿元。各统筹地区县乡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政策范围内报销比 例达到70%,封顶线普遍达到5万元以上;累计为372万人 次参合农民补偿了6.5亿元医药费,其中4425人得到万元 以上补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全市政 府举办的25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了基本药物,并 实行了零差率销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初步改变“以药补医” 机制,群众就医费用明显下降。截止到12月末,全市零差 率药品销售总金额达到1.2亿元,让利比例为34.2%,群 众累计少花药费6815.1万元。同时,全面推进了基层医疗 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成了编制核定、机构负责人公开选拔 及全员竞聘工作,安置分流人员1454名;实施了绩效考核 和绩效工资制度,初步建立了财政补偿机制。医疗卫生服务 体系进一步健全。2011年实施60个卫生建设项目,累计完 成投资6.9亿元。市直医疗单位3个建设项目竣工,新增医 疗业务用房6.6万㎡。城市两级医疗格局初步形成,全面推 广社区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开展了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评审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内涵建设不断加强。农村三 级医疗服务网络逮步完善,6个地区基本完成创建改革试验 区工作,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转变服务观念,开展巡回医疗 1500余次,受益群众达120.3万人次。基层卫生队伍能力建 设得到强化,对3.4万名基层卫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公共 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筹资 标准提高到25元,全年筹资总额达到2.39亿元。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份数达767.1万份,录入居民电子档案521.9 万份;共为47.1万名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高血压患者 管理人数达到80.2万人;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人数4.8万 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1.7万人。农村妇女“两癌”筛 查1.3万人,完成农村孕产妇叶酸补服4.4万人、住院分娩 补助3.8万人。完成3000例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公立医 院改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在32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开展 院长绩效考核。医疗服务流程不断优化,二级以上医院普遍 实行了预约诊疗服务,推广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电子叫号、门诊“一卡通”等15项优化门诊流程新举措。全市50家二 级以上医院254个临床科室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累计 入径治疗病例1.8万例。全市63家医院开展优质护理试点 工作,三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50%以上的病房,二级医 院覆盖35%以上的病房。道里区引导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机制,转出病人社区康复转回率达 91.9%,这个做法在卫生部工作简报中给予刊发。
(二)卫生立法与监督执法不断加强。卫生立法实现突 破。出台的《哈尔滨市防止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条例》,是全 国首部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的 地方性控烟法规,同时开展了四类公共场所无烟环境创建工 作。出台了《哈尔滨市新型农村医疗合作管理办法》,是全 国较早的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方面的地方性规章。出 台了《哈尔滨市公共餐饮具消毒管理办法》,弥补了我市在 公共餐饮具方面执法主体的空白。组织开展了卫生监督执法“三个战役”。一是开展了生活饮用水专项整治战役,监督 供水单位1880家,有效保证了群众的用水安全;二是开展 了4类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住宿和游泳场所管理率达到 100%,沐浴场所达到81.1%;美容美发场所达78.8%;三 是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5个专项行动,取缔黑诊所216家,查处群众投诉举报案件69起,有效规范了医疗服务市场秩 序。创新卫生行政审批工作模式。在全市卫生行政审批窗口 推行“五零工作法”。市审批窗口全年共接受咨询6000余 件,受理及办结审批事项623件,获得省级创建三优文明城 市工程先进窗口,市改善发展环境优化服务水平优秀公务员 集体。
(三)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积极参加医院等级 评审工作。市儿童医院、市妇产医院、市第一专科医院通过 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评审;双城市人民医院在全省率先通过三 级乙等医院评审;尚志市、阿城区、方正县、宾县、延寿县 人民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市妇保院通过三级甲等妇 幼保健院评审。市一院血液内科通过国家级重点专科评审,获得500万元国家经费支持。市五院获得全省烧伤专科质控 中心资质。市二院增设市职业病院名称和资质。
(四)卫生防病能力显著增强。免疫规划工作取得显著 成效,25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常规免疫疫苗接种率继续保持95%以上。消除麻疹行动取得 阶段性成果,全市共报告麻疹病例30例,累计发病数比去 年下降98.5%。有效防范了脊髓灰质炎输入性疫情。结核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投入1500万元加强基层结防机构建设,新涂阳病人治愈率为92.2%;首次将结核病纳入高中新生入 学免费体检,共检查1.5万人,发现确诊结核病例26例,消除了传播隐患。全面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手足口病、流 感等季节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拓展慢病防控领域,重性 精神疾病、儿童口腔疾病、癫痫病防治成效显著,地方病防 治水平逐步提高。妇幼保健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级“两纲”验 收。
(五)卫生应急工作保障有力。及时处理了3起市政管 网水污染突发事件,调查4起群体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对2 0 余起重大事故实施了紧急医疗救援。切实做好了冰雪节、哈 洽会、韩国周等大型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延寿县、香坊区、方正县、五常市、通河县通过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验收,启 动了国家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创建活动。完成了8个卫生应急 预案论证工作,《哈尔滨市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下发 实施。院前急救取得突出业绩,全年出车急救8万余次,同 比增长5.94%。无偿献血工作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全年完成 采血量42.4吨,同比增长8.9%。
(六)重点学科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取得进展。医学 重点学科人才梯队建设与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市五院烧 伤科获得省级重点学科人才梯队,市第一专科医院精神科和 市儿童医院小儿影像科获得市级重点领军人才梯队;市一院 消化外科等15个学科获得市级领军人才梯队;117名优秀专 家获得领军后备人才梯队称号。科研成果、新技术应用和对外科技交流取得较大进展。人才引进工作机制逐步冗善。通 过公开招聘引入急需专业技术人员816名;出台了《柔性引 进人才工作暂行办法))。卫生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争取卫 生信息化建设经费1430万元。全市疾病预防控制、院前紧 急救援、妇女儿童保健、采供血等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不断 加强;市、县两级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明显加快;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新农合管理等信息化建设深入推 进。成功申报国家第二批电子病历试点城市。
(七)“健康哈尔滨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启动了“健 康哈尔滨行动”,组建了健康讲师团,开展了“百、千、万” 活动,举办市级健康专题讲座10场,举办区、县健康专题 讲座100余场,社区各类健康讲课500余次;建立了市健康 广场,举办世界卫生日等12个大型卫生宣传日活动,受益 人群达百万人。与哈尔滨日报合作开展“健康哈尔滨行动” 百题知识竞赛,开展了健康教育“六进”活动试点和创建健 康促进慢病防控示范区工作,居民健康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 76.3%。
(八)中医工作创新发展。市中医医院肛肠科和中风脑
病科,骨伤医院骨伤科通过国家级重点专科项目终期验收。10个县级中医医院14个专科(专病)被评定为省级重点。木 兰、方正县中医医院被确定为国家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项目单位。道里区在金省率先开展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项目 试点。我市获得全国中医社区示范先进单位称号。(九)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稳步推进。开展了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对违规的300余家 餐饮服务单位做出行政处罚。开展问题乳粉清查清缴工作,共检查乳制品生产经营企业6920户次。严格开展地沟油和 餐厨废弃物整治工作,杜绝了“地沟油”流入食品生产经营 和使用环节。加大了乳制品源头治理,全力推行“票证通” 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系统,积极推进了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 设。
(十)各类专项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全面开展“三好一 满意”活动。对100余家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三好 一满意”活动专项督导检查,督促落实整改意见300余项。深入开展政风行风建设年活动。严格执行“医疗卫生双十” 制度,对全市二级以上医疗单位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 正之风的专项治理情况和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进行了效 果评价;针对医疗服务“五个突出问题”纳入纪委书记巡查 工作范畴,开展明查暗访233家次,发现并纠正医疗卫生服 务不规范问题404起。卫生队伍思想建设取得成效。以创先 争优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为主线,以庆祝建党90周年 为契机,以“两坛、双星、三点”和“先锋行动”为载体,通过制作电视专题片,编辑书籍画册,举办演讲会、报告会、红歌演唱会以及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等形式,振奋了人心,凝聚了力量;深入挖掘整理并广泛宣传各类先进,特别是援 疆医生典型事迹,提炼升华具有行业特点的职业精神和核心 价值观,引导广大卫生工作者立足岗位,争做贡献,树立了 卫生工作者新形象。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和有益 的经验,有四点体会:一是只有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 首位,才能保证我们的工作不偏离方向;二是只有坚持政府 主导和各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形成发展卫生事业的合 力;三是只有转变干部职工思想观念和服务理念,激发其参 与改革的热情,才能发挥医务工作者的主力军作用;四是只 有坚持一件事抓到底抓出头的工作态度,才能取得实实在在 的工作效果。
二、准确把握“十二五’’医改重点工作
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往的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明确未 来改革的工作重点。经过三年的医改,我市居民就医费用增 长趋势已明显放缓。根据2011年全市统计数据显示,每门 诊人次平均费用为171.17元,同比上涨5.71%,按可比价格 微涨0.31%;每住院床日平均收费712.85元,同比上涨 7.92%,按可比价格上涨2.52%,同上年可比价格上涨6.2% 相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每出院者平均住院费用7,773.01元,同比上涨10.32%,按可比价格上涨4.92%,同上年可比 价格上涨9.77%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可以预见,随着 各项医改政策措施的不断落实,人民群众通过医改将得到更 多实惠。
虽然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医改 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的补偿机制不完善;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尚显薄弱; 三是各区、县(市)综合改革进展不均衡;四是基层人才队 伍建设亟待加强。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 改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也增加了群众的就医困难。
按照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第10次全体会议精神以及全
国、全省卫生工作会议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医改工作在“十二五”期间要着力突破“八大”关键问题。
(一)全面取消以药补医。陈竺部长在全国卫生工作会 议上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在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取消以 药补医,彻底革除机制性弊端。我们要按照卫生部、省卫生 厅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落实相关政策,争取“十二 五”期间稳妥有序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二)全面推进支付制度改革。“十二五”期间,要发 挥卫生部门既管新农合、又管提供服务的优势,率先推进新 农合支付制度改革,用总额预付、按病种、按服务单元、按 人头等支付方式替代按项目付费。把临床路径与支付制度改 革结合起来,确保支付制度改革与取消以药补医同步推进。
(三)全面强化新农合风险保护机制。重点是建立稳定 的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今年政府对新农合补助将提高到 240元,按照国家要求,配合省从新增资金中划出一定比例,建立省级统筹基金,用于重特大疾病保障,并与医疗救助有 效衔接,使重特大疾病补偿水平达到90%左右。同时通过单 病种限价,做好费用控制。
(四)全面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要 切实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推动基本药物制度在城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常态化运行;要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落实好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和乡村医生各项待遇。
(五)全面建立信息公开制度。重点解决好供需双方信 息不对称问题。“十二五”期间,要建立医疗服务信息公开 发布制度,将辖区内的医疗机构的服务安全、质量、费用等 信息进行排序,定期向社会发布。
(六)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要创新组织 方式,以开展“健康哈尔滨行动”作为平台,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系统工 程;要创新工作方式,整合管理、服务、技术、资金资源,形成面向群体、面向社会、面向家庭,协调高效的服务团队。要优先解决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均等化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 务问题。
(七)全面推进药品集中采购。要统一药品采购平台、统一采购办法,实行质量优先、招采合一、量价挂钩。要逐 步将耗材、设备采购纳入集中招标采购范围。对部分专利药、高值耗材、大型设备探索面向国内外生产厂家集中采购。
(八)全面创新人才培养和分配激励机制。“十二五” 期间每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至少要有一名 全科医生。建立和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大力培养 护理、公共卫生、中医药、药剂、卫生管理等各类紧缺人才 和高层次医教研人才。扩大岗位工资实施范围,实现同工同 酬同待遇。医院收支结余着重用于改善医务人员待遇
三、2012年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 会精神和市委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卫生 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个中心,以提 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着力点,以转变卫生发展方式为切入 点,以促进全民健康素质为落脚点,坚持促平衡、建机制,提能力,大力开展卫生文化建设,加快推进实施“2333”发 展战略,全面开创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重点工作任务11项:
(一)继续提升新农合医疗保障水平。2012年人均筹资 标准提高到290元,参合率稳定在9 8%以上。提高补偿标准,乡镇卫生院报销比例提高10%,其他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 提高5%,封顶线提高到8万元以上;全面开展门诊统筹,提 高门诊补偿水平。加强重大疾病保障,将儿童白血病、先心 病、终末期肾病、重症精神病、乳腺癌、宫颈癌、耐多药肺 结核、艾滋病机会感染8种疾病补偿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统 筹地区;探索将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慢 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血友病、I型糖 尿病、甲亢、唇腭裂等12种特殊疾病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 围。逐步推进新农合基金市级统筹。在10个以上乡镇卫生 院试行参合农民基本医疗服务全额补偿。整合新农合与重大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农村孕产妇住院补助政策,农村孕产妇 在指定的新农合定点医院住院分娩,免收正常产基本医疗服 务费。开展门诊总额付费、按人次定额付费、按病种和按住 院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业务和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试点。探索建立新 农合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的运行机制。加大《哈尔滨市新型 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执行力度,规范基金使用和管理。做好新农合经办机构建设,协调落实县级新农合编制、人员 和办公经费。
(二)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管理 体制和运行机制。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在非政 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所(室)全面实行基本 药物零差价销售。开展基层综合改革“回头看”,对各环节 的政策、措施、任务和工作目标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完善薄 弱环节。巩固完善补偿机制,落实资金投入。健全经费管理 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创新医务人员分配激励机制,完善绩 效工资制度。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实行乡村卫生 机构人员、财务、药械、绩效考核等“七统一”管理。开展 乡镇卫生院“债务”化解工作。
(三)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大检查,提高11类41项基 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质量。加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 考核,落实按考核结果兑现补助经费政策。落实农村孕产妇 住院补助、增补叶酸和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等任务,将乳 腺癌检查试点地区扩大至阿城区、双城市、尚志市、依兰县。以流入地为主,优先解决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均等化享有基本 公共卫生服务问题。开通“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
(四)均衡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实施“院县合作共建”项目,加快建设县域医疗中心。全面开 展创建“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和“农民满意村卫生所(室)” 活动。深化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工作,推进国家级、省级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在农村开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 训强化年”活动,在城市开展社区卫生人员“专业化团队” 培训,培育优秀专业化团队示范社区和优秀全科医师实践基 地。完成6个市直医院项目建设任务,启动市妇婴医院 新建项目,完成6个区县(市)级医院项目和20个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项目的建设任务;实施县级中医院(综合医院)补充建设项目和23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
(五)积极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修订《哈尔滨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2—2015)》,加强薄 弱区域和薄弱领域服务能力的建设,巩固城市两级医疗格局 和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围绕“四个分开”,加快推进道 里区公立医院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选择1-2家县级医院 开展综合改革试点,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同步开展改革探 索。探索组建医疗集团和医疗联合体,引导医疗资源合理流 动,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市区内区域医疗中心和县域医疗中 心培育建设。建立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 协作机制,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规范化、制度化。落实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各项政策,形成多元化办医 格局。推行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成本核算,控制医药费用不 合理增长。推行预约诊疗、优质护理服务、便民门诊等便民惠民措施,优化就诊环境和流程,探索推进“先诊疗、后结 算”模式。
(六)加强疾控工作,提升防病能力。推进疾病预防控 制机构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完善各类疾病防控方案,加 强传染病监督执法检查。开展“免疫规划形象年”活动,健 全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制度,规范二类疫苗管理。实施消除麻 疹策略,努力将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 万以内。落实艾滋 病防治“四免一关怀”政策,逐步完善防控网络。深化“三 位一体”结核病防治服务模式,重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结核病防治规范化试点工作;扩大高中新生入学结核病专项 体检范围。对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高发的无证托幼机构开 展专项打击行动,严密防范脊髓灰质炎疫情输入及传播,降 低出血热发病率,做好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季节性 传染病防控。加强慢病防治工作,推进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 示范区和省级牙防示范县建设。做好救助贫困重性精神病 人、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农村癫痫防治等国家项目实施。加强地病的常规监测,强化鼠情监测,开展鼠疫疫源地调查,建立鼠疫应急机制。
(七)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保障医疗安全。加快推进医 疗纠纷人民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建设,深化平安医院创 建工作。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定期发布辖 区内医疗机构服务安全、质量、费用等信息。建立健全1 0 个以上市级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中心,开展医疗质量安全专项 检查,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谈话制度。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推进5家市直医院三级甲等医 院评审和3家县级医院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开展中医医 院、二级乙等以下医院和县级妇幼保健院等级评审。加强康 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开展长期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完善无 偿献血队伍建设,强化血液安全管理,建立临床用血考核评 价体系。深化“三好一满意”活动。
(八)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和执法监督工作。推进《哈尔滨市爱国卫生工作条例》、《哈尔滨市医患纠纷预防与处置办 法》立法项目和《哈尔滨市预防性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调研 项目。加强《哈尔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哈尔滨市防止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条例》、《哈尔滨市餐饮具集中消毒管理办法》等新出台法规宣传和执法骨干培训工作推 动执法工作开展。健全控烟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加快实施 卫生监督信息化管理,扩大卫生监督范围实现横向到边,纵 向到底。全市城乡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50%。开展市政供水单位和商场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推进职业 病防治机构建设和能力建设;建立打击非法行医常态管理工 作机制。完成18个区、县(市)卫生监督所项目建设,落实设备装备。在全市推行卫生行政审批工作“五零工作法”。试行网上卫生行政审批,实现市与区、县(市)卫生审批信 息互联互通,卫生审批与卫生监督部门的信息共享。
(九)加强卫生应急、妇幼卫生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 作。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各类卫生应急预案,健全市、县、乡三级卫生应急工作体系,将卫生应急网络延伸至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所。筹建市级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和卫生应急培训中心。加快推进省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创建活动,年底前各区、县(市)全部达标。同时开展国家级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完成120信息指 挥平台与市政府卫生应急指挥系统互通对接。建设急救医疗 信息无缝连接系统平台,提高急诊病人抢救成功率。贯彻落 实“两纲”,促进和保护妇女儿童健康。加强“降消”项目 管理,推进专家驻区、县(市)开展技术指导。完善食品安 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和应急预案,提高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 急处理能力。建立全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网络平台,实现 食品安全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落实国家、省部署开展 的各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
(十)继续推进“健康哈尔滨”行动。全力推进“百千 万”健康宣传工程(百名专家讲师团、千场健康讲座、百万 群众参与)。开展健康科普知识宣传,组织省、市专家进行 专题、专场讲座,普及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拓展健康广场,组织健康宣传、知识竞赛、全民健身等全民健康活动,营造 健康氛围。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创建活动,推广以“控烟、减盐、限油、低糖”为重点的慢病防控措施,培养良好的健 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引导社会关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教 育群众正确认识用药安全,提高群众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合理 用药的意识。推广中医预防保健适宜技术,向群众传播中医 “治未病”的理念,倡导“养生保健,防患于未然”的观念,使广大群众主动接受“简、便、验、廉”的中医服务。加大 二手烟草烟雾危害宣传力度,巩固无烟医疗卫生系统创建成 果,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工作。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 作和通河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工作。开展爱国卫生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村创建活动。开展农村地区饮用水质监测和 调研工作,实施农村无害化厕所项目工程建设。
(十一)进一步将加强中医工作。出台《哈尔滨市人民 政府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实施意见》。推进农村中医 先进单位建设,争取1至2个县(市)通过国家评审。加快 县级中医院改造,实施中医院设备装备项目;加强综合医院 中医科、中药房建设,提高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完成 30名县级中医临床骨干和30名社区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公共卫生服务试点。
四、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
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自身建设,更加注重提 高服务能力,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对卫生工作的满意度。2012 年要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主要工作思路是:抓管理、提效 能,抓队伍、强素质,建机制、促平衡。加强卫生系统干部 职工思想建设,增强责任意识和改革意识,提高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加强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增强医疗卫生 服务技术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均衡获得基本医疗卫生 服务可及性;加强医疗卫生行业和机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 效率和质量。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抓好职工队伍思想和文化建设。总体目标是在继 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医药文化基础上,以促进发展 为重点,以诚信服务为基石,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 新为动力,努力建设具有行业特色、时代特征和地方特点的 卫生文化。以文明单位创建和升级活动为抓手,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基础上,着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总结提炼符 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卫生行业核心价值观,创新文化 载体,培育先进典型,塑造服务品牌,全面提升卫生行业文 明程度。筹建卫生文化新闻中心,加强组织协调,全方位地 共享资源,加强对内教育、对外宣传及文化产品策划和制作; 召开全市卫生新闻宣传和卫生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建立市直 单位新闻发言人制度。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提升文化生 活品味和层次,努力营造有利于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文化氛 围。继续推进“三创”活动、“先锋行动”、“关注民生,服务发展”群众满意单位评议活动,“创建群众满意医院”、“三好一满意”等活动,强化服务理念,树立行业形象,优化医患关系,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抓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以国家和省级重点 学科(临床重点专科)人才梯队为龙头,以市级重点和市级 领军人才梯队为骨干,以优秀技术带头人才和优秀实用人才 为基础的优秀人才梯队建设的基本框架。完成优秀技术带头 人和优秀实用人才的选拔工作,做好省市重点优秀人才梯队 的推荐和人才储备以及政策研究工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落实《哈尔滨市卫生局柔性引进人才工作暂行办法》,用好人才弓l进绿色通道。加强与区、县(市)人才需求信息交流,落实乡镇卫生院招聘免费定向生工作。要拓展外联渠道,扩 增外联覆盖面,根据专业需求、人才需要,多渠道、多角度 拓展与国内外专业机构和专家合作与交流。市级重点专科必 须与国家优质医院相应重点专科建立协作关系。
(三)抓好卫生信息化建设。要加快实施((卫生信息化 建设“十二五”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启动国家第二批电子 病历试点城市项目建设。推进实施“卫生云”信息平台试点 项目;推进市县两级医院管理、新农合、社区卫生、公共卫 生应急、食品安全协调、爱国卫生与健康教育促进等信息化 建设,提高卫生行政管理、疾病预防控制、院前紧急救援、妇女儿童保健、采供血等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四)抓好考核考评机制建设。以促平衡、建机制、提 能力为导向,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和重点目标,加强区县目标、院长绩效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等各项考核,建立全面系 统的考核评价办法。建立指标科学、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指标体系,确立的工作目标不仅要在原有 基础上有提高,还要横向与先进地区比较中求进步,实现跨 越发展。考核评价要突出客观性和指导性,考核方式上采取 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以日常考核为主;考核情况要 定期公布,增加工作透明度,提高考核评价运用效果。同志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卫 生厅的具体指导下,动员并紧紧依靠全市卫生工作者,再接 再厉,团结奋斗,努力完成2012年各项卫生工作任务,为提高全市人民的健康保障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 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建立诉调对接机制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建立诉调对接机制 促进社会矛盾化解
—
对于如何发挥各种调解机制,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化解矛盾,提出了几点工作要求:一是要加强和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培训,发挥其整合资源的作用,提高调解技能,加强诉调对接。二是要不断拓展调解领域,引导各调解组织参与诉调对接工作。要以司法所为平台,加强调解资源的联动。三是要争取保障,夯实诉调对接机制。加强对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司法所的培训与指导,支持和配合人民法院落实好诉调对接工作。
最后,对于如何进一步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好司法确认工作,推动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协调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党委领导,注重加强调研和协调工作;二是要坚持素质教育,注重加强管理与培训工作;三是要坚持加大投入,注重加强和完善工作激励机制;四是要坚持司法为民,注重加强维护司法公正和效率。(基层工作股)
第五篇:浅析企业短板提升机制的建立
浅析企业短板提升机制的建立
(胜利石油管理局电力管理总公司 山东东营 257000)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会遇到管理瓶颈,在发展的高速上升期积攒下来的一些不易被发现的管理短板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绊脚石,甚至于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力。因此寻找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短板并改进提升,是破解生产经营难题、持续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有利保障。
一、建立企业短板提升机制的必要性
(一)企业短板提升机制是打造团队凝聚力的关键
目前企业职工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文件化的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职工多变的主观诉求。建立短板提升机制有助于企业团队建设者及时审视管理模式,掌握职工思想动态,把“指令纵向下达贯彻”的方式调整为“横向交流沟通渗透”的方式,使团队核心凝聚力在职工积极主动参与的状态下得以锻造成功,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动力。
(二)企业短板提升机制是实施危机管理的有效载体
提升短板首先正视短板,找到团队的“软肋”,并且把短板置于焦点中,使团队成员时刻保持警醒、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知“短”识“短”,短板是危机,居危思进,把握竞争的主动权。短板提升机制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团队建设者辨识短板、树立危机意识的敏锐性,提高改进短板、转“危”为“机”的管理能力。
(三)建立短板提升机制是提升管理效能的动力
企业管理效能的提升,是把 “短板”打磨成长板的过程,持之以恒地将这种找短板提升短板的模式渗透到每个职工的行为习惯中,成为整个基层团队的动力链条。借助这根链条,将管理理念和经营决策贯彻执行下去,从而带动团队管理效能的有力提升。短板提升机制还有助于培养团队整体气质,通过管理者和职工的沟通方式以及职工如何对待自己的工作,就能确定管理效能的检验标准。
二、建立企业短板提升机制的主要措施
(一)强化岗位责任意识,横比纵量找短板
1、以岗位标准为目标,从自身不足找短板,让职工有对比。企业根据各岗位职能建立工作手册,包括各岗位工作目标、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以及考核办法,要求每个岗位每季度在手册中找到?τΦ墓ぷ鞅曜迹?对照标准与个人工作结果,查找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岗位的能力要求与个人的素质水平,找自身能力上存在的差距。
2、以规程和规范要求为目标,从违章违规上找短板,让职工有责任。要强化规范化操作培训、检查、监督实施,坚持按章办事,把规范遵守好,把问题解决好,同时更需要去分析总结各种违规行为发生的原因、出现的频率以及其导致的后果,对于各种违规行为要有警惕意识和防范措施,从而保障安全生产和稳定生产。
3、以持续改进为目标,从提高标准上找短板,让团队有动力。管理在查找短板、弥补改进、新的要求、新的短板、再弥补改进的循环往复中实现提升。在解决一类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同时找到这项工作出现问题本质,确定是在个人能力上、细节管理上抑或是技术手段上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建立该短板提升进度表,逐步实现短板提升的目的。
(二)加大层级化管理力度,深挖细究分析短板
1、短板分类管理
①个人能力短板。操作岗位每季度进行岗位技能考试,对在岗人员业务能力进行考核,逐渐显现出某些人在管理能力和素养上的短板。
②管理制度短板。随着管理业务的发展,原本适应企业管理流程的制度,出现与经营形势变化相抵触的问题。
③设备缺陷短板。这类短板是硬性短板,不借助外力短时期能很难改进的短板。
2、目标分级管理
通过对三大类短板进行分级管理,建立全员短板提升工作方案,把短板提升目标细化,落实到基层班组和岗位,使短板提升目标逐步转化为短板改进提升操作指南,确保每个层次目标细节化、准确化,实现目标细分、责任细分、步骤细分、措施细分、考核细分的目标闭环管理体系。根据短板提升目标制定了节点目标管理模式,形成“公司、基层、班组”多层次系统节点的管理,达到“全面覆盖、逐级细化、一级保一级”的目标。严格落实目标执行考核办法,根据岗位短板提升工作目标制定量化考核标准,由企业目标执行考核小组定期对照标准逐级检验各个目标完成进度和质量,对岗位责任人进行奖惩兑现,使每个职工“有目标有动力也有压力”。
(三)拓宽专业互动平台,集思广义改进短板
1、以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为主线,搭建成长平台,提高职工技能素质。在职工培训方面,投资建设条件优越的学习室,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积极提供进修学习机会,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形式,为职工中各类人才的发展铺设了一条“绿色通道”。制定完善专业技术和高技能岗位竞聘上岗办法,全面实施岗位竞聘,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以改善经营管理建议为引领,搭建创新平台,提高自主管理意识。改善经营管理建议作为职工为生产经营献计献策的通道,一方面为职工提供了规范便捷申报流程,另一方面也是公司领导、基层干部与职工沟通交流的平台。公司经营管理人员通过审核基层单位提交的建议,及时掌握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基层单位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实施提升短板。
3、以完善薪酬为契机,搭建考核平台,强化责任管理意识。建立岗位履职评价和工作绩效考核平台,以岗位履职标准为考核依据,立体全方位地进行评价考核,逐步将“考核人”向“考核岗位”转化。强化责任管理意识,进一步落实“四个明确”,即:锁定目标抓关键节点明确“做什么”,落实责任定管理权限明确“谁来做”,优化流程促效率提升明确“怎样做”,检查纠偏创行业一流明确“做得如何”。
(四)不断完善创新机制,坚持不懈循环提升
1、建立内控制度执行体系,提高工作流程精准度,发挥标杆效应,自我约束促提升。以内控制度向基层延伸工作为指导,规范业务和管理行为,明确执行与控制的具体事项,做到执行严谨、风险控制、责任明确、考核到位。优化工作流程,打造质量品牌,向精细管理要效益。
2、夯实系统节点精细管理,提高管理流程严谨度,培养价值意识,自我肯定促提升。以经营系统节点管理为核心,分解细化经营指标,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再造,精炼工作业务程序,规范岗位内容。按照精细管理、精细流程、精细执行三个步骤,把安全生产、成本管理、设备管理、队伍管理等各项工作进行量化,分解成若干控制点,针对控制点进行全过程管理,形成讲评、考核机制,发现短板,挂牌整改,实现了工作有效有序运行。
3、强化组织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环境,自我创新促提升。通过岗位奉献、宣传典型、表彰先进等形式,引导基层党组织凝心聚力争创一流业绩、党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作表率。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拓展训练”和“同台竞技”,职工的“危机意识”转化“竞争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不断创新中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结论
建立短板提升机制是企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打造团队凝聚力的关键,是企业实施危机管理的有效载体,是提升管理效能的动力。通过建立企业短板提升机制,从寻找短板、分析短板成因、制定相应措施提升短板、坚持不懈循环提升,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制约持续发展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均衡发展。通过短板改进机制的运行,有效提升了管理效能,不断锻造出创新型高效团队,形成了“经验相互借鉴、工作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