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部分地区焚烧秸秆的通报(皖政办明电〔20

时间:2019-05-14 22:2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部分地区焚烧秸秆的通报(皖政办明电〔2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部分地区焚烧秸秆的通报(皖政办明电〔20》。

第一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部分地区焚烧秸秆的通报(皖政办明电〔20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明电〔2008〕54号 【发布日期】2008-06-08 【生效日期】2008-06-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部分地区焚烧秸秆的通报

(皖政办明电〔2008〕5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根据国家发布的卫星遥感监测秸秆焚烧火点情况通报,我省滁州、六安、淮南、蚌埠、巢湖、合肥、宣城、阜阳等市,特别是南洛、合徐、合宁高速公路沿线,焚烧秸秆现象严重,造成大气严重污染,甚至影响合肥骆岗机场航班的正常起降,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省政府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工作,切实把秸秆禁烧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严防死守。要加强宣传教育,坚持疏堵结合,认真研究探索,制定出台扶持和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各级环保、农委、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要充实力量,加强巡查,确保不再发生由焚烧秸秆引发的交通事故和航班延误。各地要将禁烧任务落实到乡(镇)、村、组,并进一步严格责任追究,强化处罚措施,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发生焚烧秸秆现象的地方,要予以通报;对发生大面积焚烧、引发交通和大气环境污染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六月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秸秆禁烧工作的通知(皖政办明电〔20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明电〔2008〕44号 【发布日期】2008-05-09 【生效日期】2008-05-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秸秆禁烧工作的通知

(皖政办明电〔2008〕4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为确保奥运会期间空气环境质量,国家有关部门将包括我省在内的8个省市列为今年秸秆禁烧重点区域,5―9月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秸秆全面禁烧。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县政府要立即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参加的禁烧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门工作机构,抓紧制定禁烧工作方案,部署开展禁烧工作,并于5月20日前将领导小组名单和工作方案,分别报省环保局和省农委。各地要建立禁烧工作责任制,将禁烧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和村,明确具体责任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严防死守,确保不发生焚烧秸秆现象。

二、强化部门联动。各有关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禁烧工作。环保及农业部门要加强现场执法检查,发现有焚烧行为要责令立即停止,对直接责任人进行教育或处罚。农业部门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公安部门要加强对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的巡查,发现焚烧秸秆现象,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并参与查处。气象部门应及时为政府及相关执法监管部门提供卫星遥感照片。

三、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及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全面禁烧对保障奥运期间空气质量的重大意义、秸秆综合利用知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禁烧秸秆和综合利用的自觉性。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发生焚烧秸秆现象的地区及监管失职行为进行公开曝光。

四、严格责任追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督促检查,强化惩罚措施,确保禁烧工作责任制的全面落实。对于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发生焚烧秸秆现象的地方,要予以通报;对重大案件要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对相关责任人员要依据《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追究其行政责任;对造成重大污染事故、重大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对违反禁烧规定的乡(镇)及所辖村,一律取消当年评选“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资格。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五月九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秋种工作的通知(皖政办明电

【发布单位】安徽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皖政办明电〔2009〕73号 【发布日期】2009-10-14 【生效日期】2009-10-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秋种工作的通知

(皖政办明电〔2009〕7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9月下旬以来,由于持续高温少雨,土壤失墒较快,尤其是淮北部分地区表墒变差。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周淮北地区仍无有效降水,墒情将持续下降。当前,正值半冬性小麦播种和油菜移栽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做好秋种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抓好秋种工作的主动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秋冬季农业生产,要求各地坚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目标不动摇,调动农民和地方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的措施不放松。省政府已于9月14日召开了全省秋种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做好今年秋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认识抓好秋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以小麦高产攻关和油菜高产创建为核心的秋种工作,为夺取明年粮食和农业生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二、突出重点,迅速组织小麦抗旱造墒播种

各地要克服靠天等雨思想,采取有力措施,抓住季节,对播种半冬性小麦品种、墒情不足的田块,抓紧造(补)墒,及时播种,力争10月20日前完成播种任务。积极推广深松、深耕,旋耕田块耕播后要镇压耙实,努力提高整地质量。对已播种田块,要镇压保墒。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既要防止半冬性品种迟播,影响壮苗越冬,又要防止春性品种早播,形成冻害及旺苗隐患。要突出抓好1200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和200万亩油菜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建设,加快优质高产品种和节本增效技术推广,努力提高小麦、油菜生产水平。

三、及早动手,科学制定抗灾秋种预案

各地要结合实际,从抗旱播种入手,并考虑多种不利天气影响的可能,研究制定秋种预案,在思想、技术、物资供应特别是作物结构与布局调整上做好充分准备,立足抗灾夺丰收。要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展农田整治,淮北主麦区要积极推广畦田化种植,沿淮稻茬麦区和油菜产区要开好三沟,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四、加强宣传,确保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国务院已决定,明年小麦各品种最低收购价每市斤均提高3分钱,其中,白小麦每市斤提高到0.9元,红麦和混合麦每市斤提高到0.86元。同时适当提高稻谷特别是优质稻最低收购价格,继续实施油菜临时收储政策。各地要切实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确保政策宣传到村到户,进一步调动农民秋种生产积极性。要认真组织实施小麦油菜良种补贴项目,实行小麦良种补贴统一供种的地区尤其要强化质量意识,加强供种监管,坚决杜绝不合格种子入户下地,确保供种安全。

五、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秋种服务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抓好秋种作为当前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搞好服务。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同志要集中精力,协调解决秋种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确保政策落实、种植面积落实、管理和防灾减灾措施落实,确保明年夏季粮油生产稳定发展。农业部门要组织广大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秋种技术指导和服务,努力提高秋种质量;水利部门要加强水源调度和抗旱服务,保障秋种生产用水需求;供销、质监、工商、物价等部门要加大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农资供应充足、质量合格、价格稳定;电力、石油等部门要为秋种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气象部门要及时提供气象信息服务,适时与农业部门会商并组织人工增雨作业;农机部门要组织农机会战,切实提高秋种效率;金融部门要扩大信贷支持服务力度,尽力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确保秋种工作顺利进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十月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工作的意见(皖政办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7〕41号 【发布日期】2007-06-12 【生效日期】2007-06-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工作的意见

(皖政办〔2007〕4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第四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精神,在建设和谐安徽、推进跨越式发展中促进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目标任务

1.统筹协调,确保“两纲”目标如期实现。《安徽省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安徽省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两纲”)颁布实施以来,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两纲”目标进程有效推进,全省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态势良好。但要全面完成“两纲”各项目标任务,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各级政府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把实施“两纲”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要坚持统筹协调,把实施“两纲”纳入“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贯彻落实的全过程,使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同步发展。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分析实现“两纲”目标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确保“两纲”目标如期实现。

2.明确责任,将实施“两纲”工作落到实处。各地要进一步落实相关部门在实施“两纲”中的责任和任务,把实施“两纲”纳入部门职责范围,做到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根据妇女参政和就业、妇女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发展环境等领域的目标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有重点、分阶段落实。

3.加强管理,认真做好“两纲”监测评估工作。各地要在巩固“两纲”中期评估成果的基础上,调整、充实和完善“两纲”监测统计指标体系。进一步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性别统计重点指标目录的通知》(皖政办秘〔2006〕9号)要求,建立健全分性别统计制度。加快市级“两纲”数据库建设,努力实现全省以县为单位的数据联网查询和动态管理。加强统计监测人员力量,保证必要经费,使监测结果真实反映妇女儿童发展状况。切实做好实施“两纲”的监测,及时掌握和反馈本地、本部门实施“两纲”的进展情况,把握工作着力点,提高实施“两纲”工作的成效。

二、着力解决妇女儿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4.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加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和管理,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措施,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要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教师定期家访、亲情热线电话、心理健康课堂、结对帮扶等制度,提高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服务能力。有条件的乡村要通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或创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解决留守儿童家庭监护和教育缺失问题。积极支持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志愿者服务和“留守小队手拉手活动”,让留守儿童在社会关爱中健康成长。

5.加强农村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县(市)、乡(镇)、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并纳入全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妇幼保健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改善农村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服务条件。通过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等,基本解决农村妇女住院分娩问题,切实降低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通过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婚姻登记严格把关、创造条件实行免费婚检等措施,逐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

6.提高妇女的社会参与程度。各级政府在制定实施就业政策和开发公益性岗位中,要重视解决妇女的就业困难;要关心女大学生就业,扶持女性创业带头人,落实《安徽省职工生育保险暂行规定》和支持农村妇女转移就业的技能培训等,为妇女平等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注重培养和选拔女性人才;重视做好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工作,特别要提高基层妇女干部的参政比例。在制定、实施涉及妇女儿童相关政策和选配女干部时,要注意听取妇联组织的意见和建议。支持妇女广泛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能力。

7.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各级政府要把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作为转变职能、依法行政的重要任务,认真贯彻《宪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全面保障妇女儿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合法权益。切实加强企业劳动保障监察,保护女职工的特殊权益。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保护女婴,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要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三、加强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领导

8.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履职尽责,重视和支持妇女儿童工作;要把妇女儿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每年听取1―2次妇女儿童工作情况汇报,认真解决妇女儿童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协调。在制定政策时,注意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坚持儿童优先原则。要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追究责任。要狠抓政策措施的落实,整合资源,强化部门配合,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妇女儿童工作。

9.加大妇女儿童事业投入。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对妇女儿童工作的投入,加大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资金投入,把加强妇女儿童工作与实现安徽奋力崛起、推进跨越式发展结合起来。加强妇女儿童活动场所及阵地建设,改善妇女儿童发展的基础条件。进一步加大实施“两纲”和重难点指标的资金投入,确保“两纲”顺利实施。

10.健全妇女儿童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强妇儿工委组织机构建设,确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按章理事,充分发挥妇儿工委协调、议事、督促、指导的职能作用。要配齐配强乡镇(街道)妇联干部,为基层妇女儿童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各级妇儿工委及其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工作机制,做到协调有力、督办有效,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六月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意见(皖政办〔20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8〕12号 【发布日期】2008-03-27 【生效日期】2008-03-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意见

(皖政办〔2008〕12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全面提升我省产品和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技术标准是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活动的基本依据。技术标准战略就是通过建立和推广技术标准,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谋求利益最大化的策略。

近年来,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贸易、保护民族产业、规范市场秩序、推动技术进步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有利于为我省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有利于优化我省产业结构,快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实现产业聚集和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竞争力。

二、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原则。政府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开展技术标准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全社会重视和参与标准化工作。

(二)坚持企业为主、市场引导的原则。技术标准研制以企业为主,以市场为导向,推进标准化与市场的联系,为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提供技术支撑。鼓励支柱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及重点骨干企业形成技术标准联盟,加大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研制力度,尽快形成优势产业技术标准。

(三)坚持技术创新、资源整合的原则。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实现优势特色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的产品标准。充分整合利用各类资源,充分挖掘全社会的人才、技术、设备、资金潜力,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标准化工作机制。

三、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

我省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是:实施三大工程,即重要技术标准研制推进工程、技术性贸易壁垒突破工程、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示范工程;建设三大体系,即农业(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公共服务技术支撑体系、标准化政策法规体系。

(一)实施重要技术标准研制推进工程。

1.积极推动我省优势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参与ISO、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及其活动,争取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话语权。

2.积极申报组建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跟踪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及时将自主知识产权融入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到“十一五”末,全省争取申报组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会(SC)30个。

3.鼓励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标准化技术组织、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紧紧围绕我省优势产业,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大力推进专利技术向技术标准转化,建立健全基本满足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体系。到“十一五”末,争取主导或参与新制(修)订国家标准的数量超过120项;制(修)订省地方标准1000项以上。

4.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以技术标准为核心,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到“十一五”末,力争全省规模工业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达到80%以上;全省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100%;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安徽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并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争创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0家。

5.积极开展标准项目的研究。组织有竞争力、技术含量高、符合国家发展要求(如食品安全、节能降耗、节能减排等)的项目申报国家标准科研项目、省科技攻关项目。积极争创“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科技成果奖”等。

(二)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突破工程。

1.加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建立包括收集与反馈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研究与咨询系统等在内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防范和应对体系。

2.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传递网络。以报刊、网络等为载体建立基本覆盖全省主要出口企业的信息传递网络。

3.完善“WTO/TBT”信息资源数据库。在国家三大信息资源数据库(技术标准数据库、技术法规数据库、WTO/TBT―SPS通报数据库)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我省WTO/TBT技术标准专题数据库,提高WTO/TBT专题技术标准数据库在全社会的应用水平。

(三)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示范工程。

到“十一五”末,力争建立6―8个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示范市,培育30家具有自主创新优势的标准化示范企业,扶持5―6家节能减排示范企业,建立20个国家级、20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和50个农产品标准化批发市场,建设40个标准化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立绿色饭店、标准化服务社区等300个。

(四)建立健全农业(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1.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围绕我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以优质、特色、生态农产品质量标准为主体的省农业标准体系。到“十一五”末,制(修)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200项以上。

2.以食品标准为重点,建立农产品安全质量溯源体系。按照《安徽省食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标准备案的管理。建立从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到餐饮消费的食品全过程安全质量溯源的标准化体系。

3.建立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和动植物防疫体系。制定农产品市场准入技术要求、农业投入品风险评估技术要求、环境和动植物安全风险评估要求等;推广和实施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标准;积极推广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认证),到“十一五”末,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企业达到60家。

(五)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技术支撑体系。

加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全省标准信息资源,建立以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为龙头,覆盖全省的标准信息服务网;加强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围绕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以安徽(国家)农业标准化与检测中心、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等国家级、省级检测机构为龙头,联合全省专业质检机构,覆盖我省主要工业产品的产品检测、标准验证网络。

(六)建立健全标准化政策法规体系。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争取完善标准化地方法规和规章体系,到“十一五”末,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化政策法规体系。根据实际情况,报请修订《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安徽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安徽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和规章。

四、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主要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将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一领导辖区内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实施工作。质监和科技部门负责对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实施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业、农业、文化、旅游、商务、环保、卫生、安全和社会公共服务等部门负责本部门、本行业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工作。各大中型企业特别是省属重点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要确定专业性机构履行标准化工作职责,开展相应活动。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标准化继续教育工程,构建以质监、科技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骨干的培训网络,鼓励标准化人才积极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有关大专院校要积极探索标准化教育模式,加强标准化课程建设,条件具备的,可申报设立标准化专业。

(三)建立协调和激励机制。

建立科技部门、标准化主管部门和有关管理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科研单位、企业等积极参与标准研制。承担重大产业研发项目和创新产品项目的单位,同步进行标准研制与科技项目的研究,加快科研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向标准转化进程,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的项目,优先列入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业结构调整、科技发展等规划。将先进的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列入省科技进步奖评定范围,将重要技术标准的研制成果纳入省科技进步奖奖励范畴。

(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建立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资金投入机制,重点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的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的项目。对企事业单位组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予以资助。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必要的标准化专项经费,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投入。

(五)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标准化知识。加强对在标准研制和采标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企业的宣传,引导企业走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效益型道路。组织好“世界标准日”、“科普日”、“科技周”等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三月二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部分地区焚烧秸秆的通报(皖政办明电〔20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部分地区焚烧秸秆的通报(皖政办明电〔2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