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全国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部分答案,偏传播学]
答题小tips:
1、要正反两方面答,辨证地看,不能一刀切地说,好或者不好。
2、有些题最后不要忘记网民的力量。
3、某些题落脚点在政治、经济权力上。例如答电影的题,要分电影本身内部“文本符号”和外部“票房利益和经济链条”。
4、自己头脑装一个传播学框架,遇到没有思路的题,就一一往框架上卡。总能找到思路。
5、遇到不会的题,可以纠着题干多问“为什么”。总能找到思路。
6、字写大点,条理清楚一点儿,每个论点后面最好举例子。所以复习的时候多关注时事,可以用在自己的例子上。
7、不要抱着押题的心理去复习,这样的同学往往复习不好。
2011 北京大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控制实验:
2、法兰克福学派
3、维基经济学
4、结构功能主义(structural functionalism)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
5、滚雪球抽样(Snowball sampling)是先从几个适合的调查对象开始,然后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对象,这样一步步扩大样本范围。
二、简答(每题15分,共60分)
1、比较传播学定量研究中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
2、结合微博、社交网站等社会化媒体的发展谈谈你对网络社会资本的看法。
出题背景: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很多名人在微博上呼吁社会捐款。碎片化的表达可以形成很强悍的示“微”效果。网络社会资本可以凝聚成很强大的社会力量。举例,宜黄拆迁中,钟如九开通微博,在无助中获得更多援助。社会资本存在于社会结构之中,是无形的,它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进而提高社会的效率和社会整合度。
但是,网络社会资本毕竟是建立在虚拟空间中的一种资本。它的稳定性和真实性不强。最后展开你的联想,预测一下前景。这个题可以延伸到公民社会的构建上。
三、论述题 “偷菜”„„2010年8月国家出台 游戏管理规则,针对管理者提出的一些限制,请从网络管理和社会伦理道德方面来是说说你的看法?
出台的必要性肯定是为了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秩序。例如版权问题。但是,网络有娱乐性。太多的干预汇破坏网络的自由性。如果行政的力量深入某个领域就意味着这一行业神话的结束。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析理解媒介对社会变迁的影响,举例分析。
注意,论述题不一定要求广,但一定要深。所以,角度最好别选十个八个的。
第一个角度:跨国公司 全球化 原来人们生活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礼俗社会,跨国公司的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支持,所以,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礼俗社会的社区逐渐解体。渐渐法理社会取代礼俗社会。公民,国家,原子家庭,城市,大公司渐渐取代左邻右舍,本土社区,村镇。跨国公司要向全球化扩展并达到预期目的,需消费文化来支撑。
第二个角度: 英尼斯 偏向时间的媒介,偏向空间的媒介。这个角度最重要的一句就是“新的媒介的出现常常转移权力中心。”一开始羊皮纸、石头等“偏向时间的媒介”可以形成一 个自上而下的权力中心。有助于树立权威,从而利于形成等级森严的社会体制。可是,后来“偏向空间的媒介”逐渐占领主流,有助于远距离管理和广阔地域的贸易,有助于帝国领土扩展,从而有利于形成中央集权但等级制度不强的社会体制。所以,媒介对社会的变迁产生了影响。举例子,互联网是偏向空间的媒介,使“赋权”产生。恶搞等现象,使权力由精英阶层向草根转移。
第三个角度: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哈贝理想的公共领域被电子媒介的发展所打破。媒介由印刷到电子媒介的发展,公共领域实现了两次转型。封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再封建化。共享、批评的公共话语被被动的文化消费所取代,被大众媒体塑造的世界知识外表上像个公共领域而已。第四个角度:麦克卢汉 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口语时代,人们生活在部落社会。拼音文字为什么能导致部落社会走向非部落社会。电子媒介又使人们重新回归部落化 第五个角度:后现代主义
2011北大专二:
1、三网融合: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好处是有利于极大地减少基础建设投入,并简化网络管理,降低维护成本。但实施起来有难度,广电明显占有优势。实行期间会遇到问题,例如部门利益问题,信息安全问题。
2、文化领导权(hegemony):谁提出的,哪个学派的,内容,影响 批判学派
3、网络庐舍(loser):每天在网上耗费2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沉迷于SNS类网页游戏和各大论坛等与工作毫不相关的事情,无主动进取的工作心态,得过且过的上网一族,主要是指工作白领一族。
4、后电影产品:就是电影产品后面产业链的延伸。与电影相关、从影片衍生出来的各种娱乐产品,包括各类授权的小说、书籍、漫画、海报、图片或者依靠电影内容制作的各类影碟、录像带、原声大碟、唱片、记录拍摄过程的宣传片、道具、玩具、文具、纪念品、等等。再把好处说一下。再举几个例子。再把前景提一下。让这个名词丰富起来。每一点只需要一句话,写多了浪费时间。名词解释的原则就是要“点多,话少”
5、传播的仪式观:凯瑞的经典。与传播的“传递观”相对。这种传播观并不在意于信息的获取,更强调参与者通过对信息的分享,使媒介在参与者的生活和时间中具备角色,担当身份,形成媒介化的人生观、世界观。有利于构建集体认同。
二、简答题
1、怎样理解媒介社会化?这个从字面意思来看。媒介不再仅仅是喉舌的职能,而是真真实实地走近我们的生活。媒体的服务性变强,我们可以利用媒介开展电子商务,利用微博,博客或其他sns网站表达自己的思想,使社会资本得到累积。我们可以利用媒介跟名人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公共话题。这些都是媒介社会化的表现。最后可以点一下社会越来越媒介化,媒介越来越社会化。
2、票房成为一部作品是否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谈看法。如果考影片的话,一般从两个角度答题,一个是电影生产角度,就是票房啊,制片方的宣传,或者电影的造势等等。另一个角度是文本角度,就是对电影内容的分析。这个题我的答题方向是票房在某种程度可以是作品成功因素的标准。但是,不能以票房论英雄,依然会有票房飘红,但是口碑极差的影片。电影是高成本投入的大众化艺术。所以,衡量一部作品的好坏,要从艺术性,商业性、思想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可以延伸一下,之所以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电影与受众的媒介素养有关。我们受众的审美还有待提高。有想象力的受众才会有想象力的电影。中国之所以没有出现好莱坞大片,与受众也有很大关系。
3、作为制度设计的“公共服务媒体”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公共服务媒体肯定是与商业 媒体相区别的。首先必须着眼于社会效益。其次覆盖范围要广。有广泛的受众。再次,节目制作需要非娱乐性,不以盈利为目的。第四,作为制度设计的公共服务媒体代表的必须是整体公民的利益,而不是某一方的喉舌。
4、谈谈微博的力量及其发展。在微博上“围观中国”,一呼百应,群体力量的组织成本被降到最低。可以产生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力量。在微博上,“微”是一种平等的力量。弱小的声音可以急剧放大并成为挑战不合理传播秩序的力量。这个题需要靠例子支撑。例如宜黄拆迁,微博上的公益事业。
5、奥巴马一度因坚持维护韩国媒体的提问权利而和中国记者芮成钢发生激辩,芮成钢“代表亚洲”引争议,谈看法。这个主要围绕“话语权”的争夺来展开。给大家几个关键词吧。东西方主流媒体的差异(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中国国家形象(文化软实力softpower),亚洲人的身份认同,新闻专业主义
三、论述题
1、文化全球化有哪些表现形式?传播媒介在这个过程扮演什么角色? 文化生产的全球化;文化内容的全球化;文化传播的全球化
传播媒介在其中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特别是互联网。然后说怎么推动的。例如合拍片等等。肯德基,麦当劳应该也算。
2、腾讯和360上演一场“关闭”大战,facebook和myspace宣布展开合作。结合两个案例,社会化媒体和媒介社会的角度谈我国互联网的发展。
从“竞争”与“合作”角度展开。利用sns网站汇聚社会资本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后互联网的趋势必然是共享,合作。而qq、360的冲突再一次证明了同类产品的正面冲突会导致两败俱伤。
3、萨义德,在西方国家谈论“东方”的话语中存在着某种“内在一致性”。如何理解“内在一致性”?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以大众媒介领域中的例子说明你的观点。“同意”。
关键词主要有:东方主义,妖魔化中国,国家认同(National identity),也可以写“文明冲突论”等等。例子可以用3•14西方主流媒体的一致的声音。
4、英尼斯,传播媒介都具有某种“偏向性”。互联网也有偏向性吗?解释这种偏向性在社会生活层面中的体现。
(1)我个人认为互联网是偏向空间的媒介,不利于形成等级森严的体制,这和网络的自由性不谋而合。(2)偏向空间的媒介,有利于帝国的扩张。文化帝国主义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的是互联网传播。(3)偏向空间的媒介一般善于传播大众文化,而偏向时间的媒介倾向于精英文化。在生活中,互联网的娱乐性表现明显可以体现这一点。吸引眼球的东西挤占了精英文化的空间。(4)与偏向时间的媒介相比,偏向空间的媒介不容易形成专业壁垒,人与人地位相对平等。通过融合许多过去不同的知识场景,形成新的对话。生活中的表现例如网络问政。
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新闻理论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要体现在四个假设。分别是关于__人的性质___的假设,关于___国家的性质__的假设,关于__人对国家的关系___的假设,关于__知识和真理性质___的假设。2.__马克思主义新闻观___是无产阶级阶级性,革命性,科学性的集中体现。
3.德弗勒模式是在香农—韦弗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明确补充了__反馈__的要素,还拓展了___噪音__的概念。
4.大众社会传播效果分为___认知___、_观念______、__行为_____三个层面。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新闻客观性
2.新闻信息:所谓新闻信息,指新近发生的为公众所关注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信息。3.(传播学中的)符号:用来指称或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4.说服性效果研究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试析事实要素论的主要观点。
2.新闻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试析这两个阶段。3.试析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4.分析大众传播的“上限效果假说”。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结合实际谈谈对媒介“三俗化倾向”的认识。
2.试述拷贝的支配观点。拷贝的支配不是实物本身,而是实物的代替物。它存在着两条“抽象的原理”。第一条是利润原理。也就是说,拷贝的收集、制作、和提供是作为赢利活动来进行的。第二条是政治或宣传原理。宣传即使用语言或其他象征手段,将众多的人们引向某种态度或行动的活动,大众传媒的拷贝制作和提供不仅受到利润原理的驱动,而且受到政治和宣传原理的制约。
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 中外新闻史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近代报纸是____《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_____。2.诞生于武汉,由詹大悲担任主笔的革命报纸是____大江报_____。
3.___1912__年由负责管理报界的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发布的新闻法规为__《暂行报律》___ 4.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开端于1940年创办的____延安新华广播电台___。
5.列举当下美国最有影响的报纸___纽约时报__、___华盛顿邮报__、__洛杉矶时报___、__华尔街日报____、__今日美国____(五份即可)。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露布
2.反“客里空”
3.《每日电讯报》: 英国第一家成功的大众化便士报,由斯雷上校创立于1855年知识税废除前夕。售价2便士。不久转手于斯雷债权人利维(J.Lery),1855年9月17日改为便士报,利维之子劳森接手编务后,采用美国报纸的编辑方法,大胆使用多行标题,聘请高水平的记者和作家参与报纸工作,扩大版面,根据读者特点采写新闻。至1888年,《每日电讯报》发行量30万份,超过《泰晤士报》成为当时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每日电讯报》在劳森的主持下一度辉煌,1916年他去世后报纸一路下滑。1928年该报北贝瑞(Berry)兄弟购得。在哥哥W.贝瑞主持下,报纸格调较过去庄重些,开始脱离大众报纸行列,演变为相对“高级”的报纸。《每日电讯报》报纸历经五位老板,现在属于康德拉·布莱克(C.Black)。报纸被视为高级报纸,但与《泰晤士报》、《卫报》有些不同,严格说起来,它是居于“高级”和“大众”报纸之间的。报纸每天32-36版,消息量大而较简短,注重读者兴趣,国际新闻占1/3。1994年该报成为欧洲第一家网上报纸。它是英国四家全国性“高级”日报中销量最大的一家。该报是保守党的喉舌。该报排版紧凑,内容广泛,但其消息比其他全国性大报简短。4.法国“近邻”电台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史量才对抗日救亡运动期间《申报》改革的贡献。2.改革开放以来“喉舌论”的继承和发展。3.简述通讯社的出现对世界新闻业的影响。4.简述前苏联新闻体制及新闻宣传特征。
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邹韬奋报刊活动对新闻事业的贡献及“韬奋精神”的现实意义。2.日本成为报纸大国的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
湖南大学2011年新闻传播学专业试题
一、名词解释(5分*6=30分)
1、新闻选择
2、新闻专业理念
3、讯息
4、传媒接近权
5、癸丑报灾
6、红中社
二。简答(15分*3=45分)
1、简述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真理、出以公心。
(二)用事实说话,让当事人说话,让人民评议,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不偏颇、不偏激、不偏袒、不当裁判员、不妄下结论。
(三)依法开展舆论监督,以党和政府的政策及法律、法规和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四)着眼于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批评和监督要与人为善(五)时机适宜,分寸适度,掌握好批评报道的数量和时机,把握好力度和密度。
2、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三个基本命题
3、简述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大致情况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研究会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由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兼任会长,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徐宝璜任副会长,徐宝璜和《京报》社长邵飘萍是专任导师。1919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部以新闻学研究会名义出版了徐宝璜的《新闻学》。这是我国的第一本新闻理论著作。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是中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的起点,而蔡元培、徐宝璜、邵飘萍等人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开创新闻教育事业、提倡新闻研究和确立教育方针的拓荒人物。三。论述(25分*3=75分)
1、联系实际,分析中国新闻界职业道德中的问题以及改进对策
2、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请结合不同国家传播制度的具体实际,论述国家和政府对媒介控制的主要方式
3、五四运动时期,京沪两地民营报业发展状况有显著差异,请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加以述评
新闻传播实务 名词解释:(5分*5=25分)
1、劝服
2、新闻评论
3、深度报道
4、媒介市场:“媒介市场”是一个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媒介组织改革而出现的新词汇。通俗地讲,媒介市场就是媒介产品买卖的地方。在媒介企业化经营之前,国内媒介组织经营主要靠政府宏观计划,不参与市场竞争。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媒介组织 逐渐放开管制,国内各媒介组织纷纷改革体制,从以前事业政府机构转变为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
5、媒介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是,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简答:(15分*3=45分)
1、新闻采访的定义是什么?隐形采访所造成的隐私权伤害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闻工作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收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于向大众传播的新闻事实。不论采访的客体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记者注意的只是为大众所关心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采访是采访者对客体事物的认识过程,是采访者运用自己的新闻观点、知识积累和思维方式,通过亲自观察、倾听,经过思索而做出分析判断的过程。新闻采访要求采访者具有新闻敏感、应变能力和采访技巧,即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中敏锐地发现新闻,在稍纵即逝的机遇中迅速地捕捉新闻,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巧妙地挖掘新闻。
2、新闻背景的定义?有哪几种类型?在新闻写作中各有什么作用?
3、当前“潜规则”在社会各个行业中均有体现,请以此为论题,分析“潜规则”和法制社会的关系。
第一题是消息的写作题,字数要求800-1000,是以十佳全国科技工作者易小刚的先进事迹为内容的。
第二题是新闻事业经营与管理的,是《北京青年报》的发展历程为材料分析其办报宗旨的变化及由此对报社的发展带来的影响,该报的产业结构,该报的经营策略,三个问题一个作为一个小问。
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考研真题:新闻传播史论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公民新闻: “公民新闻 ”(Citizen Journalism)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今天Web2.0时代的到来而兴盛。对公民新闻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 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公民新闻是对传统新闻传播的一种颠覆,它代表了‘新闻媒体3.0’(1.0是指传统媒体或说旧媒体(old media),2.0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新媒体(new media)或者叫跨媒体,而3.0就是以博客为趋势的(we media)的个人媒体或者叫自媒体。
2.文化帝国主义: 是指西方强国通过对其他国家人民生活的系统渗透和控制,将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强加于他国人民头上,以达到重塑其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和身份,减弱帝国主义势力扩张的阻力的目的。在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它通常被表述为第一世界的资本主义国家把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强加给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3.万国公报(上海)
4.默多克
5.微内容: 是指在网络上至少拥有一个惟一编号或地址的元数据(Metadata)和数据的有限的汇集。Web2.0的信息传播是以微内容为基础,通过聚合、管理、分享、迁移这些微内容,以进一步组合成各种个性化的丰富应用。出现了Blog之后,微内容当然 有了更多丰富的含义。在传播学中,还有”巨内容“与之相对应,指的是大制作、重要内容等。
二、简答题
1.简析新闻法制和新闻法治的关系
2.简要论述人际网络在创新的扩散中有何作用
3.简要叙述1949年以前中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
4.分析CCTV、BBC与英国《太阳报》这三个传媒组织在目标上的差异。
三、论述
1.2010年9月胡锦涛在参观人大时指出要寻找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概括现在新闻传播的几个特点并进行论述。
2.分析何种因素影响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传播理论与历史
一、名词解释(6分每题,共30分)
1、麦克卢汉:代表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和《媒介即讯息》,代表观点:“媒介是人的延伸”“冷/热媒介”“媒介即讯息”和“地球村”。
2、叙事分析:研究方法里头的内容分析一部分 叙事分析是社会研究的一种方法,而社会研究从叙事分析角度看,就是一种如同叙事者所做的经验的再呈现。正如在前面所说的那样,任何再呈现都是策略性的,都是有所选择的——这是因为人们总是从某个角度、观点出发进行叙事,通过叙事建构自己的身份,并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身份宣称;这样,在基本经验中,叙事者只会有选择地挑选某些内容,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叙事;其次,任何叙事都是在特定的脉络中进行的,不管是微观互动脉络的还是宏观的社会历史脉络;而任何一种脉络,对基本经验的整体表达来说,都是一种限制;更进一步地,任何再呈现都是通过语言落实的,而语言本身在呈现上总是有限制的。这些限制,表现在叙事者的叙事中,同样也表现在社会研究上,如果社会研究本身也是一种再呈现的话。因此,无论是作为叙事的经验再现,还是作为叙事分析/社会研究的再现,叙事因此总是有限制的。
3、霸权:属于批判学派中的意识形态理论,即媒介霸权。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提出。认为大众传媒维护了统治阶级文化上的霸权。
4、休眠效应:霍夫兰的说服理论中关于信源的可信度方面的一个理论,高可信度对于受众的传播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减弱,低可信度则相反。信源和传播内容之间有分离的趋势。
5、媒介事件:媒介事件是指经过精心策划,有意识的安排某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在选定的时间内发生,并吸引媒体注意,制作出适于传播媒介报导的新闻事件。丹尼尔在著名的《媒介事件》一书中指出,在文化呈现多元化,在大众传播趋向“小众传播”的情况下,媒介事件表现出对空间、时间以及对一国、数国甚至全世界的:“征服”。他还把媒介事件分成四种类型,即竞赛、征服、加冕和无脚本事件。
二、简答题(15分每题,共30分)
1、简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宣传研究。
2、简述受众的选择性过程。克拉珀提出,包括选择性接触(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三、论述题(第1题20分,第2、3题各30分)
1、简要评论“技术决定论”。包括英尼斯、麦克卢汉、梅罗维茨等人的理论。
2、论述我国公民新闻与网络舆论的现状与发展。
3、我国媒体传播业如何提高国际传播实力、加强文化软实力?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707新闻学基础真题(完整版)
新闻史
一、名词解释(5′×3)
1.“定本”制度: 2.《万国公报》
3.北大新闻学研究会: 1918年10月4日成立,是我国将新闻学作为一个学科研究的开端。蔡元培任校长,徐宝璜任副会长。以“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为宗旨。该会出版的《新闻学研究》是我国第一份新闻学研究刊物,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作了贡献。
二、简答题(10′×2)
1.简述清政府制定的报刊出版法律
2.简述美国“便士报”兴起的社会背景、传播内容与特征
三、论述题(15′)
谈谈你对19世纪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的认识和评价。
2011 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新闻传播史论
一、试论述默多克的国际新闻公司建立的背景,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世界新闻史的 影响。
二、张季鸾先生在《本社同人的声明》中说:“而中国报原则上是文人论政的机关,不 是实业机关。这一点。可以说中国落后,但也可以说是特长。„„假若本报尚有渺小的价值,就在于虽按着商业经营,而仍能保持文人论政的本来面目。” 这段话是在什么背景下说的,《大公报》是怎么实现商业经营与文人论政的,怎样看待《大公报》的“文人论政”。
新闻学者方汉奇说:所谓“文人论政”,其出发点是文章报国,是知识分子对国家兴亡的关注,和他们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和抱负。一个以文人论政为标榜的报纸,自然会爱惜自己的声誉,摈弃低级趣味,重视社会效益,注意报纸的品位和质量。这是中国士人的一个优良传统。,“文人办报”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议政而不参政。第二,经营不为营利。文人办报,报馆是经济实体,其运作似与企业家办报相仿;但在经营的目的上,它不像企业家办报那样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只是希望通过经营来谋求事业的发展,以便善尽其论政的使命。因此,文人办报对于赚钱,只以维系生存与发展为度,决无个人敛财之心。
《大公报》可谓是中国新闻史上“文人论政”最杰出的典范。《大公报》的灵魂人物张季鸾以“文章报国”的思想主线,是他一生的执著追求。这种美德与振兴中华的思想形成合力,贯注于手中的笔,就产生了他所进行的“文人论政”。具体到《大公报》则有其主观规定,那就是“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方针。从一开始就把新记《大公报》区别于一切政党(包括党派),也区别于一般商业性的报纸,使“文人论政”具体化。纵观整个新记时期,《大公报》的“四不”方针,所起的积极作用还是主要的。因为它使报纸能够站在比较超脱的立场上为老百姓说话。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公报》能顶住国民党的压力,及时报道红军的动态,刊登范长江的长篇通讯,介绍十月革命后的苏联,都是“四不”方针的具体体现。而大公报对自由主义要求最强烈的阶段,是在抗战胜利后一段时期。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大公报社评《世界需要中道而行》一文当中。
三、辨析:
1、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
2、客观性是不死的神。
3、新闻真实性的本质就是“本质真实”。
四、受众的权利有哪些?“作为市场的受众”与“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有什么不同。怎么看待“作为市场的受众”?
知情权、表达权、批评建议权监督权(传播权 知晓权 媒介接近权)
五、“网络围观”与传统的舆论监督有什么关系,“网络围观”为何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 响力?“网络围观”的利弊是什么?
2011 北大新闻与传播专硕真题
综合能力
一、简答题(4*20=80)
1、题目是对沉默的螺旋的描述,需要答出沉默的螺旋这个理论名称并进行简述
2、论ipad 的诞生,以及它对新旧媒体融合之路的影响
3、哪些因素会影响媒体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并分别举例说明
4、为什么芝加哥社会学派注重议题研究
二、论述题(35*2=70)
1、分别分析电视、报纸、互联网的新闻来源,并论述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提升媒体的公信 力 2、2010 年,智力矿工大营救持续很多天,之前并不算是媒体谈论的焦点,后期却获得了媒体旷日持久的关注,用新闻传播理论分析原因,并论述我国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怎样提升自己的国家形象
2011 年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考研真题
新传综合 第一部分50 在传播媒介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文化的传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举例说明。第二部分
一、名词解释 1.“韬奋精神”
2.手抄新闻:手工抄发或抄售的新闻报道。我国唐朝就有各地驻京官邸负责抄发的官方文件和政治消息。欧洲的手抄新闻可能最早出现在十六世纪意大利的威尼斯,也称为《威尼斯公报》,一种公开出售的手书报纸,报道内容主要是船舶航期、市场行情等商业新闻以及对商业贸易有直接影响的政治、战事和宗教等信息。手抄新闻是近代报刊的雏形,它的出现扩大了新闻传播的规模和范围。有资料认为:1536年威尼斯已有专门采集消息的机构和贩卖手抄新闻的人。1563年威尼斯已有专门采集消息的机构和贩卖手抄小报的人。1563年同土耳其发生战争期间,威尼斯政府也曾发行手写的小报。1566年这里又出现定名的小报,叫做“手抄新闻”。小报不定期,沿街兜售,每份一个铜元(一说张贴在公共场所,凡入内阅读须付一个铜元)。当时的铜币叫做“格塞塔”(Gazzetta),后来这种小报流传到罗马以及欧洲各国,就称为Venice Gazzetta(威尼斯小报)。而Gazzetta一词也就成为欧洲各国早期报纸的名称。
3.后都市报时代:《新京报》对“定位”作了这样的阐释:参与全球报业竞争.融入国际主流社会,接轨世界资本通道,创报业最现代化的经营体制,建国家最职业化的报业团队,办北京地区最国际化的严肃报纸。这是一个典型个案,鲜明表达了做“严肃报纸”的取向,可视之为“后都市报”办报理念的又一次刻意张扬,集中宣告了它们主导市场、追求主流的执著与坚健。近几年来,新面市的都市报纷纷告别“市民报”、“市民生活报”一类说法,争相以“主流都市报”、“新锐都市报”、“区域主流报纸”、“新主流媒体”亮相,似乎要毅然割断与传统都市报之间的精神脐带,以未来“城市大报”的角色符号,替代原有“街头小报”的身份标记。这样“闪亮登场”,不仅能够彰显新的办报价值观,也可摆脱读者认知疲劳的阴影,带给人以不同凡响的新感觉。如果说,“后都市报时代”成熟了一批报纸和一代报人.那么,这个成熟突出体现在对主流的把握与追求上。它们的理想宏大高远,有利于从根本上突破都市报的同质化格局.为大众报纸获得深厚的社会影响力提供精神风标。的梳理。
4.新闻侵权:是指行为人通过新闻媒体(包括通讯社、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公共新闻网站等,下同)向社会公众传播不真实的情况,或情况虽然真实但属于法律禁止传播的事项,从而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民事权利,依法应当承担法律后果的行为和事实。导致新闻侵权的直接原因及其外部特征,简言之是新闻媒体刊播了含有侵害他人权利内容的新闻作品,诸如新闻报道失实、新闻评论不客观不公正从而歪曲了事实损害了他人人格,或蓄意且擅自宣扬他人隐私等情况。新闻侵权和普通民事侵权一样,都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利,其侵权的客体一般为人格权,即会造成他人人格权利的直接或间接损害
二、论述20' 1.论述近代以来我国新闻文体的演变原因及表现。
新闻文体的兴替变易是中国传媒改革的重要部分,三十年的中国新闻文体从新闻报道理念、文体结构布局、语言修辞风格和文体表现方式等方面都随着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而不断变化。大转型时期(1978-1982)多元化时期(1983-1989)分众化时期(1990-1998)网络化时期(1999-2008):新世纪至今,互联网人群在中国覆盖日益广泛,其特有的散播、互动、及时等特点迅速影响了新闻报道,造成了新闻文体的重大变动。与以往几种报纸或文类做主导的时代不同,此时主导性文体开始分流,各种媒体在愈加残酷紧密地竞争下迅速博弈,形成了根据受众的年龄、专业、喜好、特点、性别等诸多特点进行区分的媒介结构。近几年新兴的都市类、财经类报纸的定位体现出注重新闻信息的整合,加强新闻信息的解读,精选有效信息,分类服务目标读者群的做法。力争新闻报道定位准确,始终保持新闻传播与目标读者需求的切合。
总而言之,以叙述主体、文章体裁、语言体式、价值观念为线索,30年的中国新闻文体变革在各方面都变异丰富。
(1)多元化的视角、逐渐下降的视线,显示出新闻报道主体的新闻理念的不断变化。30年当中,报道主体由原来平面、单向度的思维转而为立体思维,静态思维转为动态思维,单性传播的思维转为互动思维(单波,1994)。叙事者身份,从文革时期的政府代言人、真理代言人形象,转向知识分子、文化精英身份,再转向平民身份市井身份,再增加了弱势群体身份、草根身份等多种身份。写作视角也从单一视角向多元视角转变。正是由于在全知全能视角叙述之外增加了人物限知视角、纯客观视角和复合视角的叙述才使新闻展示的社会生活图景拓展了,也使叙述更生动,阐释更客观。记者作为出场叙述者,或第一人称新闻明显增多,并经历了介入事件由浅到深又由深到浅的曲折发展过程。这一叙述策略的调整加强了新闻叙述主体见证人功能。
(2)越来越重视新闻价值。从最初偏于喉舌工具性,而后逐渐以“事实性”“客观性”为旨归。强调真实性,加强时效性,再到看中与读者的接近性、公正平衡等等,尔后随着新闻业竞争的逐渐添加了“冲突性”“名人效应”“反常性”“重要性”等等新闻价值点。
(3)除了消息、通讯等类型之外,增加与融合出了许多新文体类型。各种文类从单一走向多元——散文化消息、章回体通讯、新闻连载等等。即便是保守的消息通讯也随时代变化,新华体的消息逐渐发展为客观性报道;通讯逐渐接近深度报道等等。各种类型在创新过 程当中,传统文学手法、西方经典手法、网络创新手法都对文类元素有很大影响,造成了新的文类出现——视觉新闻、深度报道、滚动报道等。
(4)更加贴近受众,更注重从接受角度去调整新闻语言、新闻结构和思维方式。为读者、观众和听众服务成为大多数记者的写作信条。可读性、即时性、视觉化、互动性也成了新闻作品的风格追求。
(5)语言的不断丰富生动,新闻结构形式的多样化。变革文件化、公报化的概括性新闻语言,向信息化、主体化的流变性新闻语言转化。原先的那种新闻八股调开始逐步被抛弃,而体现出个体风格极强的语言。新闻语言系统的信息容载量不断扩大。无论从表层的语词、语句、语法、段落,还是从中层的语言结构、语言法则,还是从深层的语言内在观念,都在不断融合适应变化当中。
2.谈谈你对网络舆论监督的认识。
传播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娱乐至死》 2.哈罗德因尼斯
3.群体身份:如果我们把受众看成是社会群体的成员,就会发现受众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集团和群体,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虽然是个人的活动,但这种活动通常受到他的群体归属关系,群体利益,以及群体规范的制约。
4媒体价值观:这一价值取向同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更同大众媒体自身的运作和媒体文化的大背景相关联,媒体价值观不是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对人们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更可能是一种突变的力量在某一时刻左右着人们的行为抉择。媒体价值观主要是由媒体文化来体现的,在一系列有关的时尚话题中可以窥见它的时隐时现的身影。当然,媒体价值观是在动态的传播过程中建立并不断更替的,在这一过程中,它既与传统保持一定的距离,也与理性的审视相暌隔,它是由时势造就的。媒体价值观是表面的和临时的,也是非理性的,因为它没有恒定的标准,由此可以说媒体文化中的价值观是认同当代社会生活的,它遵循着“存在的即合理的”原则,附和社会上的流行观念或现存的价值观,基本上不对它们提出批评或质疑,这样它在其推行过程中阻力最小,也最容易获得大众支持。它维持着表面的其乐融融,也不对背时的价值观进行理论上的清算,深谙“三十年风水轮流转”的道。
二、简答。
1.谈谈对波兹曼“媒介即隐喻”的认识 2.媒介文化是怎样引导消费的 3.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贡献
4.霍夫兰对军队的说服研究中所用的实地实验方法有哪些
三、论述
1.罗杰斯将以社会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芝加哥学派也写进了《传播学史》的原因。谈 谈自己的理解。
2.梅洛维茨论述的“印刷场景”和“电子场景”的区别有哪些。谈谈你的理解。
2011 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基础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沉默的螺旋 2。知识沟假说 3。新闻专业理念 4。时务体: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报刊政治家继承王韬报刊政论的传统,在政论写作中不断突破框框进行革新,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报章文体。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最为典型,故被称为 “时务文体”。又称“新文体”、“报章体”,是一种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比较通俗浅显的文体。这种文体特征为:半文半白,平易畅达,语言丰富、笔调自由、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其历史渊源:既是汉魏无文风的发扬也是思想解放的产物。它的社会效果:令读者开眼,风靡一时,并为后世政论报纸纷纷效仿。而守旧的老辈则痛恨它。5。每周评论 6。中国报学史 7。洋旗报 二,简答
1。宣传的七种策略
2。大众媒介的受众分类
3。1927 年国民党新闻统制的主要措施,其核心是什么?? 4。简述邹韬奋的六刊一报:六刊一报:《生活》、《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生活日报周刊》、《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邹韬奋:十年内战时期国统区杰出的进步新闻工作者,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1926年接办《生活》周刊,起初宣传职业素养,企求实现社会改良。“九一八”事变后,出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民族危机的深入认识,其思想开始出现社会主义倾向。这一时期《生活》表现出坚决的抗日立场,赢得了群众,发行量达到破纪录的十五万。《生活》周刊多次载文抨击蒋介石政府的妥协行为,引起反动派的仇视,1933年被查封,邹韬奋流亡海外,思想历程开始根本转变。1935年回到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因在“一二九”爱国运动中的突出表现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发行量达到破纪录的二十万。1936年《大众生活》被查封,邹韬奋再次流亡香港。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以“促进民族解放,积极推广大众化”为宗旨,自觉宣传共产党政策一致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战。后拟迁回上海,受国民党阻挠停刊。又将《生活日报周刊》迁回上海,改名《生活星期刊》出版,继续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11月22日,发生了轰动全国的“七君子事件”,邹韬奋入狱,《生活星期刊》被查封。三,论述
1。以网络推手为例,论述新闻炒作的表现,成因和危害,并谈谈如何整顿
2。结合中国新闻实例,及拉斯韦尔和赖特的大众媒介功能学说,谈谈大众媒介的功能 的理论
3。1942 年解放日报的《致读者》和1956 年《人民日报》的《致读者》的发表背景,主要内容及异同
2011 年广州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
专业课二:
一、名词解释(缺三个)舆论监督 非线性编辑: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于传统上以时间顺序进行线性编辑而言。非线性编辑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数字化制作,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在计算机里完成,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外部设备,对素材的调用也是瞬间实现,不用反反复复在磁带上寻找,突破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可以按各种顺序排列,具有快捷简便、随机的特性。非线性编辑只要上传一次就可以多次的编辑,信号质量始终不会变低,所以节省了设备、人力,提高了效率。非线性编辑需要专用的编辑软件、硬件,在现在绝大多数的电视电影制作机构都采用了非线性编辑系统。
二、简答
梁启超的报刊思想 媒介即讯息 刻板成见
五、大题
1、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
2011 年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 707 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选做5 题,每题5 分)
1、新闻价值:有用 有益 有效
2、公共领域
3、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喻国明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像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4、路透社
5、《申报》
6、新闻事业体制
二、简答(选做3 题,每题10 分)
1、简评“观点的自由市场”理论:“观点的自由市场”以及与之相关的“观点的自我修正”理论后来称为自由主义新闻学的理论根基,也是西方新闻自由的理论根基。由英国政论家、文学家约翰·弥尔顿提出的,后经美国政治家托马斯-杰斐逊以及英国政治家约翰-米尔发展改进。弥尔顿认为真理是通过各种意见、观点之间自由辩论和竞争获得的,而非权力赐予的。必须允许各种思想、言论、价值观在社会上自由的流行,如同一个自由市场一样,才能让人们在比较和鉴别中认识真理。
2、简述公关关系与新闻报道的关系
3、简评《大公报》的“四不”方针 不党不私不卖不盲 4、19 世纪前期美国大众报发展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选做2 题,每题30 分)
1、结合我国政府近年来向国外媒体所投放的国家形象广告,论述你对国家形象与国际传播 的认识
2、试论社会责任理论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3、如何看待“负面报道”
四、分析(35 分)
结合近年来的电视选秀或相亲节目的实际情况,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809 新闻传播实务
一、名词解释(选做4 题,每题5 分)
1、“新闻鼻”:新闻工作者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即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其核心就是政治敏感。这种敏感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
2、新闻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可能成为新闻的或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某种事实所传播的信息,也可以说是已经或者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所发出的信号。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是记者发掘题材的一种凭据。它比较简略,要素不全,没有事物的全貌和全部过程,常常只是一个片断或概况。
3、“硬”新闻
4、“用事实说话”
5、广告主
二、简答(选做4 题,每题10 分)
1、简述人物专访写作的叙事类型
2、简述事件新闻的报道特点
3、简述报纸版面中如何安排图片
4、新闻评论员应具备哪些修养
5、简述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要点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简称IMC)。是指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的过程。整合营销传播一方面把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包装、新闻媒体等一切
传播活动都涵盖于营销活动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则使企业能够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传达给顾客。其中心思想是以通过企业与顾客的沟通满足顾客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从而使企业实现促销宣传的低成本化,以高强冲击力形成促销高潮。
21世纪是市场经济持续性发展的高速腾飞阶段,21世纪的经济模式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信息高速发展,网络不断普及的新时代,仍旧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将面临被市场所遗弃的危机。21世纪的市场,将是更加理性化的市场,我们的游戏规则更加科学合理,对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竞争将更加残酷,我们的消费者更加理智,我们需要丰富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把最好的产品呈现给我们的消费者
6、简述手机媒体广告的特点
三、论述(选做2 题,每题25 分)
1、谈谈新媒体时代报纸媒体如何赢得读者
2、试评述当代中国文案标题创作的发展趋势
3、试从腾讯与360 的争端中反思企业竞争者之间的公共关系
2011 年吉林大学新闻学专业试题
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
一、解释概念(5 分*5=25 分)媒介形式: 媒介是能让人与人、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产生关联的任何物质。比如广播电视媒介,报刊媒介,媒介形式简而来说就是指某件东西的样子,物质的内外构造。共鸣效果:培养分析 电视中所播放的内容、发表的观点与个人所持观点相一致或相近,则涵化效果就有显著扩大的趋势。3 媒介控制 4 拟态环境
二、简答(10 分*5=50 分)
1,简述新闻报道在普通事实和新闻事实关系转换中的特点
2、简答“受众中心论”的核心意义是什么?指一切传播活动都以受众为中心,是相对于传者中心论而言的。受众中心论的提出与大众传播理论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极端的“魔弹论”到认识到媒介与受众间存在着诸如个人差异、社会类型和社会关系等中介因素的“有限效果论”,学者们对传播效果的研究不断深入,他们赋予受众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导致传受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是在1964年鲍尔的“固执的受众”理论问世之后。他认为对于固执的受众来说,信息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发现的。这种理论,被称为“受众本位论”。即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它强调受众对信息自主选择、处理的能力,突出了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发展和传媒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媒体的受众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受众不仅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是大众传媒的“衣食父母”,而且也是传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传播效能的最终裁定者。只有按照受众的需求来采集、制作、传递信息,才能赢得受众。
3、人内传播是否为孤立的,封闭的,“主观精神活动”,为什么?社会性,实践性
4、试析技术在人类传播发展中的作用
5、试析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三、论述(25 分*3=75 分)
1、论述“用事实说话”报道原则和方法
2、以报业发展史为例,说明新闻传播媒介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差异
3、从政治角度论述现代文化的象征性
2011 年南师大新闻传播考研新闻传播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媒介接近权
2、电视竞选
3、内容分析法
4、拉斯维尔
5、宣传价值: 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与媒介所持政治主张和价值标准的一致性、典型性、普遍性、针对性、时宜性这五个因素,合称宣传“五性”。新闻宣传价值是新闻选择标准之一。新闻宣传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的,能够证明或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
二、简答题
1、我国进行舆论监督的原则是什么?
2、简述我国古代新闻活动的特点
3、谈谈大众传播媒介的公共性和公益性
4、简述文化研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观点
三、论述题
1、结合我国实际,谈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自由思想
2、从人类社会媒介发展过程来看,谈谈媒介形态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2011 年南师大新闻传播考研新闻传播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8*4=32
1、《总汇报》奥格斯堡
2、《国内外公共事件》本杰明·哈里斯在波士顿出版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份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报》
3、《横滨每日新闻》横滨每日新闻是日本的第一张日报,它的创办标志着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报纸的诞生。
4、日本广播协会: 日本放送协会是日本第一家根据《放送法》而成立的大众传播机构。
二、问答题10*4=40
1、简述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建立,以及1932 年肖同兹担任社长后对其的改组以及意义
2、叙述古代报纸的三种类型,简单论述古代报纸的意义 朝廷报纸邸报 非法民报小报 合法民报京报
3、简述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大众化报刊的兴起
4、简述新民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我国广播事业的特点
三、论述题15*2=30
2、列举近代或者现代新闻史上两位记者,简述他们对于新闻业务方面的贡献以及他们 的新闻思想并简单评价
四、综合题48 分 1、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广播出现了经济台热,叙述这种现象以及各种管理模式。谈谈 经济台热产生的原因。并且说明经济台与综合台的工作有什么区别?
2011 年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新闻传播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舆论监督 2,议程设置 3,新闻敏感
二、简答题
1,论述新闻的社会功能 3,解释传播学经验主义学派
三、论述题(二选一)
1,怎样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2,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传播业务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专业主义
3,法拉奇《风云人物采访记》
4,小报大办:成舍我小型报的大发展可以看做是他“小报大办”理念的成功实践。其“小报大办”,简单地说,就是“用小型张的报纸承载大报的内容,用办大报的理念来经营‘小报’” 5,电视主持人节目 6,微型导语
7,新闻评论的依据 8,植入式广告
二、简答
1,新媒体环境下报纸融合报道的意义和基本形态。2,媒体娱乐化和新闻娱乐化的区别和不同影响。3,报纸写作和电视新闻写作的异同。
三、论述
论述媒体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双重角色。
2011 年上海师范大学传播学考研真题
一、交互性在媒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0 分
二、人际传播在泛媒体化时代的意义。30 分
三、解释“知沟理论”,并分析之。30 分
四、阐述传播学的历史源流和代表人物。30 分
五、“使用与满足理论”对传播学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意义。30 分
2011 年上海财经大学新闻学
新闻学史论
一、名词解释
宣传、新闻选择、新闻专业理念、新闻评议制度:新闻评议制度是运用自律手段使新闻界行使社会责任的一种有效手段。其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民间自愿性的新闻职业道德评议组织,出版新闻职业道德建设评议刊物,制定新闻道德职业规范和开展日常性的新闻职业道德评议活动。从新闻评议会的权力看,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新闻评议会只有裁决权而无处罚权。新闻评议的结果不具有强制力,而仅从道义上对有关媒介施加影响或压力,以期改进新闻工作,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北华捷报》上海第一家英文报刊 《世界报》(法):《世界报》(法语:Le Monde),法国第二大全国性日报,是法国在海外销售量最大的日报,在法语国家地区颇有影响,国际知名度较高。主要读者是法国和法语国家地区的政、经、知识界及专业人士。
伯明翰学派、成舍我、李普曼、媒介融合
二、简答
新文化运动对我国报刊业务的影响
公共新闻学的主要观点:公共新闻学要求新闻报导必须在报导事件的同时传递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努力让所有受一个社会公共议题影响的人都能在报导中表达自己的声音,并且鼓励记者和公民之间建立一种有来有往的对话,也尽力让所有受同一个问题影响的人都能在报导中表达自己的声音.传媒经营业的主要原则
三、论述
结合当下媒介生态环境,论述如何重树党报的权威
结合“把关人”理论和受众理论,论述当前我国媒体如何正确的体现其双重属性
上海交通大学2011 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
传播理论 一
1,微博的定义?
2,社会新闻指什么? 3,公民新闻指什么?
4,以下从事劝服研究的传播学学者是谁?选霍夫兰
5,新媒体中SNS 的全称是什么?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二,名词简述
1,拉纳的“移情”模式
勒纳以中东国家为分析对象,以识字率、都市化率和传播体系为指标,发现这三者之间 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他以此为标准划分出三种社会形态,即近代社会、过渡社会和传统社会。并由此得出结论:传播体系的变动,既是整个社会体系变动的结果,又是其变动的原因。通过上述分析,勒纳形成其理论核心:现代化过程,就是城镇化、教育、大众传播的普及和公众的参与这四个因素互相作用的过程。工业化发展以后,人口相对集中,使社会城镇化;城镇化带来教育的普及;教育为大众传播的发展准备了社会条件,使社会成员有能力分享信息资源;在城镇化、教育和大众传播普及的基础上,公众获得政治经济参与的条件和权利,从而逐渐形成一个理想的社会。社会的发展,总是从传统社会趋向现代社会,介乎它们之间的则是过渡社会。勒纳进一步指出,传统社会成员的个性结构内在的固定性质,形成了发展的主要障碍。他认为,发展要求社会的个体成员具有新的态度和价值观。而西方社会的现代个性,是由历史上出现的地理流动和社会流动造成的,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具备类似的条件,因此有必要强调移情概念,即“从别人的境地来观察自己的能力”或“把自己投射到另外一种角色的能力。”勒纳把转变人的想象力的角色归于传媒,将大众传媒形象地称为“奇妙的放大器”。他提出,应扩张大众媒介,使其提供那些发展中国家快速的社会变迁所需要的新观念、新习惯和新行为的“线索”。勒纳的观点被称为发展传播学的经典之作。
对勒纳观点的批评和补充:1)他对三种社会形态的分析过于粗疏,未能清晰地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2)他对整个社会和传播的互动关系的描述也是粗线条的。3)他只论述了国内的传播要素,忽视了国外要素的作用。4)他的研究是以西方,特别是美国为中心和参照系,忽视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经验。2,培养效果理论
3,布雷多克的7W 模式:
“5w”模型(美国 哈罗德-拉斯维尔)
Who谁Says What说什么In Which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 To 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产生什么效果
“7w”模型(布雷多克 58年提出,在前面5W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W)Why 为什么 Where在什么情况下
4,约哈里窗口: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存在着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的“开放区域”;别人了解,而自己却不了解的“盲目区域”;仅仅自己了解却从不向别人透露的“秘密区域”;自己和别人都不了解的“求知区域”。这四个区域就是“约哈里窗口”。5,地球村 三,论述
1,传播的功能是什么?什么是传播功能的相对性和双向性?试举例说明。2,中国的媒介自律情况如何?有什么成就和问题?应该如何改进? 3,简述受众观的历史变迁以及对今天传播工作的启示。
2011 年四川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5*6=30
1、《万国公报》
2、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CNN
4、普利策
5、新闻道德
6、冷媒介热媒介
二、简要回答10*6=60
1、斯诺以及《红星照耀中国》
2、议程设置理论
3、技术传播视觉化 波兹曼
4、新闻之“新”的两重含义
5、西方近代新闻事业的开端,及其历史必然性
6、列举邹韬奋的办刊活动
三、论述20*3=60
2、中国传媒对“弱势群体”的再现与呈现
3、新闻价值的五要素,举例说明
时新性 接近性 显著性 重要性 趣味性
2011 年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基础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
1、软新闻
2、社会责任论
3、文化规范论:德弗勒提出的一种传播效果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之所以能间接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是因为它发出的信息能形成一种道德的文化的规范力量,人们不知不觉地依据媒介逐步提供的“参考架构”来解释社会现象与事实,表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媒介这种影响是日积月累、缓慢地渗进受众思想中去的。其实是一种间接效果或长期效果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不一定直接使受众发生变化,但它可以作用于受众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变化了的社会文化背景再作用于受众,使之观念发生改变。
4、调查性新闻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他律的主要形式
2、简述梅洛维茨的“情境论”
3、简述议题设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三、论述题
1、“犀利哥”作为网络事件,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现象?试运用相关传播理论加以分析
2、如何看待新闻实践中的“媒介审判”现象?
3、结合我国实际论述涵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011 年陕西师大新闻传播学考研新闻理论真题
一、名词解释(30 分)
1、新闻来源
2、软新闻
4、邵飘萍
5、传播流
6、三网合一
二、简答题(60 分)
1、在中国新闻事业工作原则中,群众性原则的内涵是什么,结合当今媒体状况加以分 析。
2、为什么说“舆论是社会的皮肤”?
3、《青年报》在五四文化运动中起过哪些积极作用?
4、画出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并对其的内容进行阐述和评价。
三、论述题(60 分)
1、材料:网络的发展对传统报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有人预测2040 年最后一个报纸读 者将会阅读最后一份报纸。运用新闻传播理论对上述观点进行阐述,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谈谈传统报业如何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
2、美国一个杂志报道了一篇文章《小沈阳是现在中国最低俗的人》,文章写了他的发展 过程,他的作品,和他的一些言语以及身边人对他的评论。运用新闻传播理论谈谈“小沈阳”现象。你认为小沈阳低俗不低俗,并说出你的理由。
2011 山西大学新闻传播学研究生考试专业课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新闻选择: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2.传播制度:社会制度中对大众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以及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 3.新闻价值
4.法兰克福学派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自由口号的由来及其发展过程 2.简述符号的基本功能 三.论述题, 1.结合实例说明受众的反馈对传播内容的选择有什么重要意义 2.论述我国古代新闻事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2011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试题新闻与传播基础试题
1、举例说明新闻媒介对城市社会文化建设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
2、试为某城市品牌策划网络群体传播
3、结合中国互联网现状,评价“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或“报刊自由主义理论”)
4、分析版面语言。举了《人民日报》的一版
2011 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基础试题
新闻部分(75 分)
一、辨析
1、新闻价值是事实中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10)
2、新闻真实性要求新闻在本质上与新闻事实相符,与社会生活相符。(10)
二、辨析观点
1、新闻报道娱乐化是新闻媒体过度追求商业利益的产物,必然影响民主政治的发展;(15)新闻报道娱乐化是公民政治信息需求变化的需要,不会对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多大影响。
2、新闻媒体应该更多的接受公众和公民团体监督;(15)公民和公众团体的社会监督会危及新闻媒体的独立性。
三、论述、如何处理记者与新闻来源的关系(25)传播部分(75 分)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有理性的,其媒介选择和使用是基于其特定需求的,因 此,因为受众自身动机的驱动,受众的媒介选择和使用具有必然性。
二、大众社会论的观点及其现代社会意义。
三、传播主流范式认为,社会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压迫,通过协调社会关系就可以消除 社会矛盾,因此,传播学主流范式是维护资本主义秩序的。
四、前一段,国内出现第一起校园凶杀案后,媒体大肆报道,引起其他对社会不满的人 纷纷效仿,出现了接二连三的校园凶杀案。试借助传播学效果研究理论,来论述这一现象,及其引起的社会反应。
2011 年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
新闻传播(基础卷)一,填空题
1,现存的两份唐代的“进奏院壮(状)”分别收藏于__。2,__年4 月30 日《申报》(初名《申江新报》)创刊。3,于右任创办的“竖三民”报是__三家报纸。
4,1926 年9 月1 日《大公报》复刊,当天发表《本社同人之志趣》提出“__”的办报方针,以后长期以此为标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5,__年5 月1 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宣传了我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6,标志古代新闻传播开始向近代新闻事业过渡的两种传播样式是__。7,英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创刊于__年。8,互联网与传统媒体的最大区别是__。9,美国广播业的“三强”指的是__。10,_贝尔德_有“电视之父”之称。二,名词解释 1,舆论
2,社会责任论 3,新闻价值 4,意见领袖 三,简答题
1,试述我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简述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 四,论述题
1,试述我国加入WTO 对新闻事业的影响
2,美国学者德弗勒把媒介内容按“趣味”分为三个范畴。请用德弗勒的理论举例分析当今 中国的电视节目存在的低级趣味的节目及其存在的原因
2011 年西南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
一、填空
记者节时间118
BBC 是谁的缩写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 我国新闻事业的根本宗旨是
按照新闻与读者的关系新闻可以分为 世界四大著名通讯社
在我国,谁提出的“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二、名词解释 有偿新闻:是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的活动。有偿新闻还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活动。新闻自由 社会责任论 新闻真实性 新媒体
三、简答题
新闻媒介与舆论间的关系
当今世界三种媒体主要的运行模式 中国新闻媒体的性质和特点 新媒体的特点
新闻媒体的一般功能
2011 年人大新闻传播硕士科目四基础理论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8*5=40)1.传媒专业规范 2.公共领域 3.史量才之死 4.读卖新闻:是日本的一家全国性报纸。具有相当的影响力。1874年11月2日在东京创刊。1924年时合并《九州日报》、《山阴新闻》等九家中小型报纸,自此由原来的地方性晚报一跃成为全国性大报纸。政治立场倾向亲美保守派。2003年时每日发行量已超过1400万份,排行全世界日报发行量第一名 5.整合营销
二、简答(15*4=60)
1.简述做为职业理念和一般操作规范的新闻客观性原则 2.网络中的意见领袖的特点
3.试述1956 年《人民日报》改版的内容和影响 4.简析预估受众,实测受众,实际受众的内涵
三、论述(25*2=50)
1.结合虚假新闻的具体表现,并论述如何有效的治理新闻失实。
2.结合今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论述麦克卢汉“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
2011传媒大学
新闻理论
一、名词解释(5′×2)1.公共新闻学 2.法兰克福学派
二、简答题(10′×2)1.简述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2.简述西方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三、论述题(20′)_ 联系实际,谈谈网络环境下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加强舆论引导工作
2011 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试题 新闻史
一、名词解释 王韬 葵丑报灾
《纽约太阳报》
二、简答: 1.古登堡印刷术的发展及其影响 2.延安《解放日报》的改版
三、论述
谈谈《新青年》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新闻理论
一、名词解释 新闻 党性原则 媒介批评
二、简答
1.简述新闻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
2.为什么要坚持新闻舆论的正确引导(必要性)。
三、论述
举例说明新闻媒体反“三俗”的必要性。
2011 年中传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
一、简答(每题15 分)
1、简述网络媒介的传播特征
2、简述媒介制度的类型
3、简述媒介产业的特点
二、论述(每题30 分)
1、试述媒介伦理失范的表现和原因
2、试述你对广播电视频道化发展前景的看法(可以选广播或电视)
三、案例分析(45 分)
结合犀利哥走红,利用所学新闻传播知识分析为什么犀利哥能够迅速走红
2011 年中国政法大学新闻学考研试题
新闻传播综合一
一、名词解释(5*10,50 分)
1、胡政之
2、《中国日报》:是中国国家英文日报,创刊于1981年,全球发行50余万份。《中国日报》是国内外高端人士首选的中国英文媒体,是唯一有效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国外媒体转载率最高的中国报纸,是国内承办大型国际会议会刊最多的媒体,被全球读者誉为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英文媒体,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中国日报传媒集团紧贴时代脉搏,坚持创新驱动,秉持“内容为王”的理念,报道中国、点评世界,不断加快海外“本土化”发展步伐,完善全球采编和传播网络,向着构建世界级现代新型全媒体集团的目标迈进。
3、大兴安岭大火报道
4、杜歇老爹报:法国大革命时期城市贫民机关报。1790年由雅各宾派著名记者阿贝尔在巴黎创办。杜歇老爹是法国民间戏剧中的角色,机智灵活,疾恶如仇,是法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杜》创刊初期态度温和,随着革命深入和保皇派面目的暴露,它开始猛烈抨击贵族和天主教。该报紧跟形式,旗帜鲜明,文字通俗,文笔泼辣,深受人民喜欢。
5、合众国际社:
6、爬虫报纸: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巴黎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俾斯麦为帝国政府首相。1874年,帝国国会通过了国会新闻法,声称要废止书报检查和其他防范性的措施,不过此后帝国过会仍然可以以简单多数通过对新闻出版自由的限制性措施。为了对付反对派报纸,俾斯麦公开设立“收买基金”,这项基金当时被人讽刺为“爬虫基金”,被收买的报纸即被称为“爬虫报纸"
7、有意抽样
8、拟态环境
9、上限效果r
10、超链接
二、材料分析,用新闻传播学原理解释(10*4,40 分)
1、做新闻就是讲故事。
2、美国精神医学家E.D 格林在《电视与美国人的性格》中认为,电视的煽情性和刺激性,是许多美国人退化到了只会“边看电视边吸吮手指”的地步。3、12 月6 日,金庸去世的消息在新浪微博上出现,得到广泛关注,半小时后该消息出现在《中国新闻周刊》的官方微博上,关注度达到最高点。
4、在许多场合,报纸在告诉人们应该“怎样想”时并不成功,但是在告诉读者“想什么” 方面,却是惊人的成功的。
三、论述题(2*30,60 分)
1、互联网时代来临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
2、试联系实际分析新闻失实的社会原因。
2011 年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考研真题
新闻理论:
一、名词解释(4×5)长江韬奋奖
美国第一宪法修正案
全媒体:指媒体机构、经过记者采访,编辑,及运营商采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网页、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通过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为用户提供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融合接收(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何媒体内容。拟态环境
二、简答(4×10)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事业的重要改革 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的主要内容 新闻事业的一般特征
三、论述(四选三)(3×30)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新闻工作是“船头嘹望者”的看法。
2、试分析目前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的基本格局,并谈谈对网络新闻媒体迈向主流媒体的看法。
3、如何提高新闻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4、试论新闻工作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什么作用?
2011 年浙江大学传播学研究生考试题
传播理论: 创新扩散理论 网络新闻和电视新闻 介绍一本学术著作或电视剧等大众传播作品说说其传播效果 新闻理论: 1 新闻宣传 2 说说一份党报 民主的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
2011 年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考研试题
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简答题:(每题8 分,共40 分)
1、什么是媒介审判?
3、何谓媒介产品生命周期,媒介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5、“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区别。
二、论述题:(每题15 分,共45 分)
1、论述ROI(Relevance,Originality,Impact)广告创意理论及其应用。
ROI理论。一个好的广告应当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ROI:相关性原则(Relevance)、原创性原则(Originality)、震撼性原则(Impact),这三个要素被称之为广告的“鬼斧”。由威廉.伯恩巴克提出
2、什么是数字娱乐产业,为什么说数字娱乐产业是当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生长点”?
3、结合实际案例,论述新媒体的盈利模式。
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1.Blog 是什么?谈谈它的传播意义
2.有人说“如果说世界是一条船,那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的瞭望者。” 3.新闻和宣传是一回事吗?为什么? 4.浙江电视台、中国移动(手机)、中国电信(电话)、新浪网都是电子大众媒体吗?请论述,字数在600 左右。
5.用知沟理论分析中国的弱势群体,假设你是一名职业传播者,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变这 种状况?(600 字左右)
新闻学部分
6、有人说,在网络的冲击下报纸将会消亡,以你对互联网与报纸的了解,你认为如何?
9、给了一段材料,大意是中国近年来开始向世界展示中国,宣传中国,如制作30 秒短片,人物是50 名中国各界的知名人士,问你对这些现象的看法。
2011 年中南大学传播学文化产业概论考研真题仅供参考。名词解释6*5=30(缺两个)
内容产业、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链、文化产业管理 简单题3*20=60
1、我国文化产业的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文化产业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3、文化产业的功能和运行特点。论述题2*30=60 1.联系实际,说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含义及区别。
2011 年中南大学传播学传播学原理考研真题
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10*5=50 分 文化爱国主义,全球混乱理论,边缘依附理论
全球化,从众,媒介决定论,认知不协调,恐惧诉求
二、简答,15*4=60 分
1、把关人的几个发展阶
2、用两级传播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说明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作用。
3、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4、议程安排。结合亚运会阐述
三、论述题,20*2=40 分
1、不同的受众观点产生不同的受众理论,请梳理各个阶段的受众观点。
2、美国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篇: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
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你需要有的6个新观念
2010-07-14 23:08:09 来源:传媒人网 作者:冉冉 【大 中 小】 关注度:5084 评论:5条
编者:新闻传播学考研的同学们,也许陈旧的观念束缚了你的复习和发展,专业课复习中,你需要有新的观念为指导来拓展视野,传媒人网资深版主冉冉以四川大学为例阐述了专业课学习中你应该有的6个新观念,希望这篇文章会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不要再迷信那十一本参考书,如果我现在重新复习的话,我宁愿多看点原著,如《消费社会》《理解媒介》《做新闻》等等。。读原著远比那些二三手资料来的直接,而且更能了解其愿意。书读多了,你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导论”“教程”之类的东东抄袭得那叫个不完整啊。
2、考研的重点并不在于你是否适合背书,更多的在于是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独特性,以及你是否有做学术的潜力。也就是说,你很难在现在的史论和业务卷子里找到诸如“党的喉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等等的字眼或出题方式了。我们要关注的是人类新闻传播事业的共同关注的问题,而非“中国”这个偶然。
3、角度和观点的创新。我只是说新闻这边的哈,传播怎么样我不清楚。川大业务每年考评论是必然。“现在新闻的竞争就是观点的竞争,思维的竞争”。因此,能否会写观点独特角度新颖的评论是区别于“新闻民工”与“新闻人”的关键。因此,重视新闻评论写作吧。(编者:大家可以将写的文章在传媒人论坛交流,会有版主和热心会员给你指出问题所在。)
4、不要为你跨专业的身份自卑。新闻这个行当,就需要杂家,就需要综合知识背景。因此不管在笔试或复试中,请不要刻意回避自己的本科学术身份,这不是你的缺点,而是你的特点,你优于别人的长处。要善于把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与新闻传播专业结合起来。而这,说不定就是你以后的研究方向。
5、学会中立,他者思维看问题,不作价值判断。既然都准备读研了,那么至少我们开始逐渐踏入学术这个圈子。在这个圈子有些规则我们得守住。第一准则就是,作为一名“研究者”(远远谈不上,但愿吧)一定要坚持第三方立场,中立地看问题。这得反映到你初试或复试中,千万不要因为你的热爱,而偏袒一方(比如中外新闻报道对比就是典型)。要知道,任何热爱都是盲目的。只描述,不判断。
6、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我读了一年我越发觉得,老师们在判断试卷的时候应该更期待考生们的批评的思考吧,比如对某一原理的质疑,某一现象的批判,而非仅仅是“哦,反正我晓得这个原理,背下来抄上去就行。”这样的话,你可能仅仅得个平均分而已。批判性思维绝对是有意义的,学会从反方向看问题,有时候比你从正面看问题要容易的很多,答题也如是。
第三篇: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
90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教育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原有的几位“老大”如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新闻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各地方院校也纷纷开办新闻教育,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最著名的两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新闻与传播学院。近3~5年内,中国政府对新闻传媒将继续奉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传媒基本上维持现有的规模,对新闻学类毕业生需求量有限。
为了缓和专业点发展过猛带来的供大于求的矛盾,教育部多次提出,新闻学类专业属于长线专业,要适度控制发展规模,应在现有专业点的基础上,着力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因此海文教育集团教育信息中心经过深入地了解与新闻传播学息息相关的各种专业,为广大有意于新闻传播学的学员提供指导性建议:
一、专业介绍
新闻传播学为文学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它又下设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传统的二级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传媒大学等学校又增设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传媒经济学、国际新闻学、舆论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传播心理学、传媒生态学、传媒教育学、传媒政策与法规、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等。
(一)研究方向
新闻学: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业务、网络新闻及新媒体、报刊理论与实践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应用传播学、传播学研究方法、电视文化传播、媒介与女性、国际传播
(二)考试科目(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
新闻学:①101政治②201英、202俄、203日选一③707新闻学基础④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含中外文史基础知识、汉语言和政论写作)
传播学:①101政治②201英、202俄、203日选一③708传播学理论与历史④811综合考试[新闻传播学](含中外文史基础知识、汉语言和政论写作)
(三)职称资格考试
1.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
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2.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公共科目:综合知识;
专业科目:(1)新闻基础知识;(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综合知识是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公共科目,重点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质,要求考生了解所列知识点。综合知识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试题类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三、重点院校推荐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
四、就业方向
新闻传播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主要到新闻、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
职业发展资格认证: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认证目的:规范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管理,做好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工作。
五、就业前景
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看好的。在美国,报刊、广播电视、公关公司、广告公司、新媒体领域,都更愿意雇用新闻与传播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一些人认为这是因为这些毕业生随处可得、人工费用相对低廉而且还经过了必要的训练。
随着媒体的逐步开放,媒体对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一片光明。毕业后主要去向是一些大众传播媒体,如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也可以去网络公司或广告公司任职,还有的到政府机构任职。
六、就业分布最多的城市
主要分布在湖北、广东、北京、上海、湖南等城市。
七、课程设置(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
公共基础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外国语;
学科基础课:
语言文化哲学、新闻理论研究、西方传播学、中外新闻传播史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论、大众文化传播研究;
专业主干课:
新闻传播与舆论研究、中外报纸编辑比较研究、新闻传播思想史; 专业方向课:
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网络传播研究、平面媒体传播研究、文化产业与文化传播研究、文学传播研究、新闻传播业务研究。
第四篇: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传播学部分01---11
11年
一、辨析1.“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前提是受众的选择和使用行为是理性的,受众有自身特定的需求。因此受自身动机的 驱使,受众的媒介选择和使用行为具有必然性。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2.传播学主流范式秉持多元主义社会观,认为不存在阶级对立与阶级压迫,只要实现多元利益的协调与平衡就能消除社会矛盾。所以说,传播学主流范式总是主张在体制内寻找问题的对策,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研
究范式。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二、论述请论述大众社会理论的媒介观及其现代意义。材料分析。、三2010年发生的多起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有人认为是存在仿效机制。因为媒体对校园暴力袭击方式的多次报
道。也有法学专家指出有人希望通过这种途径发泄内心的情绪、不满,引起社会的关注。运用传播学研究效果理论,分析大众传媒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及其引发的社会效应。
10年:
一、辨析题(15分*2)
1、在集合行为中,流言和谣言都是人为制造的。它们信源不明,无法确认,是操纵人群的有效方法,会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产生破坏性的影响。请对此进行辨析。
2、“观点的自由市场”是社会责任理论的重要原则。他代表了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权利,要求保证不同观点在市场上的“自由竞争”,这是传媒应尽的最大的责任和义务。请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二、简答题(20分*2)
1、简述信息主权的含义。怎样认识信息主权的影响。
2、简析麦克卢汉的“内爆”与鲍德里亚的“内爆”之间的不同。
三、论述题(25分*2)
1、如何理解传播效果这个概念?“培养分析”是综合的系统研究,分为不同的阶段和三个方面,对传播效果有不同层次的认识,最终得出“培养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2、葛兰西的霸权理论对文化研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它对我们理解资本主义大众传媒的功能有何启发?
四、材料分析题(30分)
1.在金融危机中,传统媒体正经历寒冬。但是以“twitter”等微博客为代表的新媒体却展示出生机。传统媒体也开始向新媒体转向,比如新华社是“开心网”的第一个机构用户,新华社开始兴办手机电视的节目等。但是,新媒体对传统媒体“议程设置功能”的干扰,以及导致“信息沟”的扩大,日益成为人们所担心
的内容,是必然会影响传统媒体的公共责任的发挥。(有一小部分内容没有回忆起来,大致是这样的。)
2.结合新媒介的传播特点,联系相关的大众传播学理论谈谈你对新媒体社会功能转型的认识,以及公众参与媒介活动的社会影响。09年:一.辨析题(每题10分)1.传播效果研究在百余年间经历过几次完全不同的观点,有人说这是传播技术时代变迁的结果,请你对该观点进行辨析.2.受众的媒体接触活动是为了满足自己基本需求.3.大众传播传播的信息是以语言为主的符号,这种符号对人有强制性的规范作用,请你对该观点进行辨析.二.简答题(第1和2题是15分,第3题是10分)1.请你简要说说明人际传播的特点,并说一下你对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和效果的影响的看法.2.霍尔的三种受众解码理论是什么?有什么意义?3.为什么说追求知识的动机是缩小知识沟的关键因素?三.论述题(每题25分)1.批判学派的立场和研究方法(一些阐述性属性文字我省略了)2.有人说媒体对新闻选材的构建,背景的构建,中心议题的构建等比提供有偏见的报道在传播效果上要有效一些,请你结合传播理论和传播实践谈谈你的看法.三.分析题(30分)一些关于奥运和西方偏见报道的阐述性文字后,说明国家现在在进行国家形象的传播.请考生谈谈大众传媒在国家形象传播中扮演的角色,并结合批判学派的观点来讨论一下大众媒介的宣传的功能和作用08年:一辨析:30分1人类传播的目的是更好的沟通交流,无国界的自由传播是国际传播的首要责任2受传者是一种由多种社会属性组成的客观实在3在传播过程中,受者对传播者发出的信息作出的反映是反馈,噪音也是一种反馈二简答 45分1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的理论,请简要回答“地球村时代”的到来所造成的社会影响2如何理解舆论是一种社会控制的体制3请简要回答女权主义关于《达沃斯》的受众观点三论述 50分1传播者的三种基本权利属于哪一种受众观,它的起源是什么2鲍德里亚关于电视媒介的后现代性分析的现实意义四分析 25分网络传播的发展,博客、播客的兴起,某记者说“网络传播开始走向上流社会”试分析网络传播的特点与发展趋势,会受到来自于社会的哪些方面的影响?07年:
一、辨析题(每题16分,共48分)
1、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属性,所以大众传媒的价值要通过市场来实现。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2、传播效果是指传播主体的传播行为对受传者和社会产生 的有效效果,制约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传播主体的传播技巧。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3、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指出媒介本身就是具有意义的讯息。请对此观点予以辨析。
二、论述题(每题18分,共72分)
1、请论述由法兰克福学派学者提出的“文化工业”的基本特征。
2、请论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新媒介的技术特点,论述该理论在现代媒介环境下面对的挑战及其不足。
3、请论述“知沟”、“信息沟”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当前国际传播的信息秩序问题论述这个理论的应用价值及其意义。
4、请论述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的传播学意义及其带来的启示。
三、分析题(30分)材料:湖南卫视《变形记》(略)
结合传播学有关理论,谈谈你对这类纪实节目的看法,以及对媒介创造“拟态环境”的认识。
06年:一.简答题(40分):
1、沉默的螺旋理论如何定义传播的作用?
2、为什么说传媒是社会公共服务组织?
3、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理论价值
4、便士报的意义?
二.辨析题:
1、大众社会论认为“大众传播的受众就是大众”,请辨析
2、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大众传媒营造的是虚假的公共领域”请辨析
3、在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一书的影响下“观点的公开市场”等思想得到了一些人的青睐,有观点认为新闻传播不应该享有全面的自由,而无需受到任何强制规范。请根据媒介制度的规范理论对些观点进行评析
三.论述题
1、论述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重建及其内在矛盾
2、请结合媒介环境的变迁分析传播学受众理论的演变
四.分析题
给了超女娱乐火暴,专家认为时下节目低俗,崔永元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请谈谈你对崔永元“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观点的看法。05年:一.问答(12×4)
1.拉斯韦尔为什么被称为传播学先驱?
2.简述民主参与理论提出背景和内容
3.为什么说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4.霍尔的3种受众解读模式及理论意义 二。辨析(8×4)
1.单向度的大众传播发出的信息能够强烈改变人们既有态度倾向 2.在现代社会,选择性接触和选择性理解机制是不能改变的 3.电视节目中充斥的暴力镜头能够增加人们对现实的不安全感 4.随着媒介发展,受众市场越来越分化 三。应用(20)
给了一个大表,内容是央视1套节目改版后的节目单,让你根据传播学理论分析节目的构成,并结合构成分
析谈谈对电视媒介特征的看法 四。论述(25×2)
1.结合传媒文化实际,评述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
2.施拉姆的一个观点,大概是说媒介构成世界范围的知识产业,让结合我国媒介和产业化发展谈谈对这个观
点的看法 回答要点如下: 1.否定观点,简述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因素。
2.运用两级传播,克拉珀的有限效果理论,受众的选择性心理,群体压力与规范等,具体阐述受众态度的改变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单凭传者的一相情愿,或者仅只是传媒一方的发送信息,没有受众的参与,即使能影响受众对信息的认知,也不能任意的改变态度。
3.列出子弹论的观点,并作出简短批驳。指出这一论点把传播过程简单化,凭空臆想一方是无所不能的大众
传媒源源不断的发出消息,另一方是受众消极被动的接受信息,忽略这一过程中一切中介因素。04年: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拟态环境
2、知识沟
3、知情权
4、可信性研究
5、大众文化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谈谈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2、谈谈传播学理论中关于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的理论
3、为什么说电视是娱乐导向性媒介?
三、分析题(20分)
麦奎尔于60年代在英国所作的关于公众观看政党节目的动机的实验调查。他先在小样本中使用开放式问卷调查公众的目的,以这些问卷的结果作为选项在更广泛的人群中在调查并进行分析。
请问这一试验是根据什么理论进行的?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该理论在传播学研究中有何意义?
四、操作题(20分)
假设你受某组织之托对一个贫穷的小山村的大众传播状况进行调查,该村人口约200户,1000人左右,目的是揭示我国农村大众传播与农村发展的关系。
请问
1.调查的主要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
2.抽样方法,调查方法;
3.列出调查的具体内容。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谈谈跨文化传播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2、谈谈公信度对大众媒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03年:
一、解释观念的自由市场
沉默的螺旋
文化帝国主义
二、简答
1、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2“受众即市场”的理论基础和缺陷
3、传播学派中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在方法论、社会观以及传播观的分歧
三、辨析12题目是给你一个材料,分别原文取材于李彬的《传播学引论》、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涉及到“把关”理论和“培养”理论,并分别对这两个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阐述,把关题目还要谈及缺陷
四、论述题
1、传播模式在历史的发展中经历了直线模式、循环模式、系统模式。试从传播的发展模式角度,论述传播思想的进步和变迁。
2、传播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麦克卢汉用“延伸”来反映媒介技术与人类的关系.请论述传播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02年:一名词解释3*5'1《阿尔及尔宣言》
2《塔罗瓦尔宣言》
3大众传播二简答题5*13'1简述媒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3简述“民主参与理论”
4在大众传播过程 中,受众享有哪些基本权利5简述麦克卢汉的主要理论观点三论述题20' 4
谈谈你对“世界信息秩序”论争的认识与理解01年:一.简答(20*3)1.论述非语言符号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2.谈谈“使用满足论”的特点和缺陷
3.谈“霍夫兰”及其“耶鲁研究”二.论述(40)你认为INTERNET将对现有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论产生哪些影响?00年:一,简答
1,简述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有何不同?
2,制约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4,谈谈“学习论”和“一致论”在态度研究上的差异? 二,论述
1,请结合实际谈如何掌握和运用“使用满足论”
2,谈谈“经验派”和“社会批判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差异 99年:一,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2,态度;3,把关人;4,类语言;5,完形趋向 二,简答
1,拉斯韦尔提出了什么样的传播模式,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媒介有哪些正面功能和负面功能
3,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4,普通语文学家所提出的语言特性有哪些 三,论述
1,根据大众传播的特点和功能,论述大众传媒的重要性 2,结合实际谈“议题设置”理论在客观实际中的运用
第五篇:传播学考研(模版)
2012年清华新闻传播学院新媒体 考研经验贴(初试&复试)
(2012-04-11 10:11:10)
我是2012年以应届生的身份跨考新媒体,初试专业课成绩史论110,业务122。对于公共课的复习没有多少发言权,专业课倒是有很多经验和大家分享。
首先大致介绍下我的情况,我的本科是普通的211,本科专业是文学类,2011年5月才开始考取清华传播学研究生,从这个时候开始入门看专业课的书,并做笔记。暑假7,8月有实习,所以基本都是晚上看两个小时,也没多大效率。真正的复习时间从八月二十五号开始,持续到考研那一天。仅我的经验: 必读的书目:
新闻:
刘建明《当代新闻学原理》&《新闻学应试精要》
《当代新闻学原理》的精华本就是大家看的《新闻学概论》,但是更加全面具体。大二的时候看过一遍,后来结合真题细细的总结了笔记。大家看到06,07等几年的新闻史论名解,会有“受阅叛变率”等,全部出自于此书。
我同时对比刘爷爷的《概论》《精要》做了全面详实的笔记,以防止遗漏。跨考是个摸索的过程,俗话说隔行隔山,并且我有点儿强迫症,总是挺踌躇别人的笔记会有什么疏漏,于是每天晚上蒙头翻着三本书,一门心思的做笔记。此外,刘爷爷的《新闻学前沿11个关注的问题》这本书比较深,但是其中几章,比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很深入,利于理解。对于这些很值得在笔记中扩展。刘爷爷的《马克思新闻观读本》的蓝色小书也很值得一看,其中“报刊的有机运动”“舆论纸币”等有着详细的阐释。当然,复习时间很有限,应当截取其中重要章节加以补充。
《中外广电史》郭镇之老师的书我就抱着娱乐的态度看看,因为理论的书太枯燥了,⊙﹏⊙b汗,这些史论可以消遣···有的比较零碎,做笔记倒是花了很大的功夫。以前的“四级办电台”等均出自这本书。这本书分为两层次,一是外国广电史,一是中国广电史,后者是重点,但是对于英国,美国,日本必须认真复习,以前有道真题是涉及到英国广电体制和中央电视台体制的区分问题。但今年没涉及到什么,也有学长不建议读。
方汉奇爷爷的《中国新闻史》当然必须拜读,不过,首先大致的读一遍,方爷爷写的太细了,我推荐大家用一本书替代它的后期记忆工作,就是这本书配套的《课后习题详解,结构与脉络》。真心不错的一本书。同时李彬的《中国社会新闻史》我是认真的看了遍,跟看故事书一样,他用的是宏大的新史观,而不是方爷爷的革命范式,另有新意,重点突出。我自己觉得,基本清华的新闻史都是跟着李彬的书走的。新闻史论的复习我是在方书的指导下重点研究李书。并补充了些方书上没有涉及的东西,比如3S,四大副刊等特别具有考试象的词(ˇˍˇ)~。外新史我看李彬的《全球史》入门,也跟看故事书一样,笔记是参考以前学姐的笔记,没时间做笔记啦,所以走了捷径,不过李彬的书不大适合应试,我个人看了郑超然程曼丽的外新史,对于英国,美国,苏联,日本以及比较突出地方的闻事业作了补充,比如以前清华考过半岛电视台,精确新闻,等,李彬的书并没有展开详细论述,这些书蛮好的解释了下渊源。表打我,我也看了下李良荣的研究生读本《西方新闻事业》对于其中的一些思想源流,演变做了归纳,比如今年考得美国新闻两种变化,在这本书中有比较清晰的论述。
传播学 李彬的《传播学引论》和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典型的搭配。李彬的书适合理解,郭书则是适合应试,两本书的笔记要相互结合。我的研友有一个考人大新闻,一个考中国传媒大学,我很幸运的可以接触到更多学者的著作,胡正荣老师的《传播学总论》是比较新的,也蛮适合应试,不过没时间看。嘿嘿。
两本教辅书
圣才教育的郭庆光书配套的《课后习题详解》和中传的传播学精编。后期主要结合笔记和这两本书的记忆理解复习的。刚才提到的胡正荣的传播学总论就是这本书的蓝本我觉得。
麦奎尔可以不看,我没看。书后面的名解也没看,因为以上的书看了就完全涵盖了这些概念,后期记忆的时候我结合他人的《麦奎尔》笔记,将重点全部挑出,编入笔记。人类传播理论我倒是很认真的全书做了笔记并划取重点,但是貌似没用到,诶。
※ 特别推荐彭兰的《网络传播学》(不是《网络传播教程》)这本书值得细细做笔记理解并形成自己系统的。收益匪浅啊。无论传播哪个方向的人都值得一看。
※ 喻国明老师的《传媒经济学》很值得一看,我答题基本都会引用到其中的观点与原理。答题时会略显博学,(*^__^*)„„
期刊: 《国际新闻界》比较深,捡能看懂的看吧,对于热点可以在知网上搜索相关的论文,对比之后形成自己观点。
《现代传播》和《当代传播》我只是用来寻求热点的,呵呵
※ 特别推荐《新闻与传播》,是人大的复印资料,一般学校图书馆有。论文热点多,深度可以接受,而且培养了学术思考能力。※ 陈力丹《中国新闻解析2011》,每年一期,估计13届的可以看《解析2012 》了,很简单的书,基本一天可以对全年的新闻事件与热点做出精准的分析。时间安排:
我个人觉得效率和坚持是一切,早上八点进教室,晚上十点回宿舍,雷打不动的应当坚持下来,中午必须午休,哪怕在桌子上打个盹,也要保持半小时的睡眠时间,为下午打好基础。下午对我而言复习效率不高,我就看看XX史,边看边记,基本2点到5点。上午效率蛮高,可以理解理论类的书。这样的插花复习不会让自己觉得枯燥无味。晚上是一大块完整的时间,我倾向于看看论文和人民网的传媒专题,时刻关注相关领域的热点,像今年的电视评估体系,我九月份的时候已经做了相关的一些观点的整理工作,后期的经济学,新闻理论学习,让我又可以从理论的高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所以作为跨考考生,不会显示出你的外行。
说说新媒体的复试:复试时候笔记做了很多,看的书有《数字媒体概论》,《2011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彭兰的《2010年新媒体研究前沿》,清华金兼斌老师主编的《2009论文报告》。建议考取新媒体的同学可以抽空看看任一本,可以高屋建瓴的了解到你所学到的东西。
所以笔试的时候我的论点比较多,思路也较为宽广。
笔试第一个题目是北京微薄管理方案的实施,第二个看上去可能会比较陌生,是 “社会化计算”。这个在我准备复试的书目中有所涉及到的,所以一点儿也没慌乱。我从它的技术基础,特点,应用,以及对于新闻传播学的影响分条论述。
也许会觉得书目很多,但是复习这样的复习让我心里很踏实。从初试结束那天,我就觉得自己能进复试,并且过完年在没有出成绩的时候就来到清华准备复试,每天混迹于国图,迎接新的一天。结果也在预料之中,不过因为复试时应届跨考,没见过世面的怯场,从学硕调到专硕,但也免去了我一年工作经验的要求,和重新二战的忙碌。传媒本来是实践性强的学科,我欣然接受安排,也愿意在清华的平台上继续更进一步。
一直有句话激励着我,《3 idiot》中的神棍说过,追求卓越,成功就会追上门来。复习也是这样,对我而言。准备的尽量充分,自己也要掌控全局,拔高自己的水准,最终的结果总会高于你现在的处境。内心的踏实自信还是用汗水换取而来的,此刻努力,不负韶华。
之前有过好多学弟学妹加我人人和QQ要买笔记,之前我所说的书目(包括复试书目)我基本都亲手做了详细的笔记,还有很多相关书籍。所以如果有需要笔记的同学可以QQ联系我。QQ:764931381。请写明是清华新闻考研笔记咨询。重点期刊论文我都有详细的笔记和整理。
P.S.考取清华大家仍然三思而后行。因为改革的趋势下,清华的学硕将会以推免和保送为主,名额将会越来越少,按照人民大学新传专硕的发展趋势,清华的专硕将在未来几年分数线水涨船高,和学硕差不了几分。所以如果坚定了学硕的梦想,那么就付出百倍努力,即使爬也要爬到自己的终点。如果考取专硕,也要认真准备,不需懈怠。过程是扎实的,结果是必然的。祝福未来的学弟学妹们(*^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