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封市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开封市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通知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印发《开封市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通知
汴办„2006‟36号
各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各单位,各驻汴单位,各大型企业和大专院校,各人民团体,规模非公有制企业:
《开封市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学习并抓好贯彻落实。
《办法》明确规定了应当追究责任的具体损害行为和责任追究方式,对于进一步加快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确保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有重要意义。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学习贯彻《办法》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臵,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组织专题学习,同时,统筹安排,组织好本单位职工的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贯彻落实《办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 1 — 学习贯彻落实《办法》,要注意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认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抓好正反两方面的典型,特别要集中查处一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典型案件,从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际效果。各新闻媒体要开设专栏、专题,市直各单位要通过板报、画册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全市各级各单位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好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报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
中共开封市委办公室 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8月31日
— 2 — 开封市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
追究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河南省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公务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经济发展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害,应当依照本办法追究责任;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具有行政管理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和具有公共事务管理服务职能的其他单位、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损害行为
第三条 违反对外开放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因故意或者过失使中央、省和市关于对外开放的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的规定不能得到贯彻落实的;
(二)继续适用中央、省和市已经宣布废止的法规性文件,或者继续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中已经宣布删除、修改的条款的;
(三)制定与中央、省和市关于改善投资环境规定相违背的政策,或者作出不切实际的各种承诺,造成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和不良影响的;
(四)以采取不平等措施甚至歧视性待遇等方式,限制或者排斥外地投资者在本地投资开发建设的;
(五)以承诺各种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但投资者投资以后的优惠政策不兑现、不落实,甚至“吃、拿、卡、要”等严重失信和损害形象的;
(六)违反市委、市政府《关于对来汴投资者实行“绿卡”服务制度的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拒不履行承诺内容的;
(七)其他违反对外开放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规定的。
第四条 违反减轻企业负担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无法律、法规依据或者不按法定的职责、权限、— 4 — 程序和方式对企业、工商户实施检查的,或者以检查为名“吃、拿、卡、要”的,或者滥用职权限制被检查对象合法经营的,或者接受被检查对象礼品、礼金或者宴请、娱乐等活动的,或者利用检查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二)违反《开封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涉企罚款审核暂行办法》、《关于对企业实行联合检查的暂行办法》、《关于涉企统一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三项制度有关规定对企业进行罚款、检查和收费的;
(三)违反企业意愿,以广告、认购及其他形式直接或者变相向企业强买强卖产品,以共建、协商等形式向企业收取各种名义的资费,或者强制企业出资参加各种评比、研讨、培训等活动及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的;
(四)将法定的无偿服务变为有偿服务向企业收取咨询、信息、检测等各种资费,或者实施法定有偿服务项目时只收费不服务或只提供部分服务的;
(五)以各种名义向企业摊派财物,报销各种费用,或者长期无偿占用或变相占用企业财物的;
(六)违反规定在行业组织、中介机构中兼职取酬,或者利用职权为企业指定、介绍有偿中介服务的;
(七)对涉及企业合法的减、免、缓、退等行政征收优惠政策不落实,或者附加条件索取好处才落实的;
(八)其他违反规定加重企业负担的。
第五条 违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对管辖范围内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不力,对损害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失察或者放任自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流于形式,致使当地的市场经济秩序出现严重混乱或者存在严重隐患的;
(二)对危害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盗窃、哄抢、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打击、惩处不力的;
(三)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税骗税、走私贩私等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违纪人员相互勾结,包庇、纵容、协从其违法违纪行为,或者为其充当保护伞的;
(四)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发现的非管辖违法违纪行为不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通报、移交,超越职能以罚代管、以罚代刑的;
(五)利用职权或者垄断地位,强买强卖、强制有偿服务、强制垄断经营,妨碍公平竞争,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
(六)违反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立行政壁垒,或者在本行政区域边界、道路、车站、市场设臵关卡,阻碍外地产品进入或者本地产品运出的;
(七)征用国有土地补偿资金不到位,或者在国有土地
— 6 — 使用权出让、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特许经营权出让及政府采购等事务中,应当进行招标、拍卖、进场交易而未进行或者未按规定的方式、程序进行以及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
(八)其他违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定的。
第六条 违反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继续执行已经取消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项目,擅自增设新的项目,或者擅自在保留项目内增加审批环节的;
(二)不按规定公开行政审批项目、依据和收费标准,不依法公示行政许可条件、程序、时限和结果的;
(三)对符合法定条件,应当由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和其他应予审批的事项,无正当理由拒不办理或者不按承诺时限办理,或者对许可对象提出的正当要求、意见建议臵之不理的;
(四)不履行法定告知义务,不告知不予受理、审批的具体理由,或者首问不一次性告知符合法定要求的申请材料全部内容,影响许可对象知情权的;
(五)在办理行政审批和其他有关手续过程中,借机强制服务对象接受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前臵有偿培训、检查检测(验)、勘验鉴定、评估评价,或者强行推销物品、搭车收
— 7 — 费以及谋取其他好处的;
(六)已经明令取消收费的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实施收费,或者实施法定审批收费应当提供服务而不提供服务或只提供部分服务的;
(七)应当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的行政审批及收费事项拒不纳入,或者虽然纳入但行政审批的主要程序、环节不按规定在中心(大厅)办理的;
(八)违反规定委托或者默许其他组织代行行政审批管理权的;
(九)不依法履行行政审批监管职责或者监管不力的;
(十)其他违反行政审批规定,贻误审批管理或者损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
第七条 违反行政执法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无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或者法定依据,实施行政执法,或者没有取得执法证件以及没有按规定出示证件的;
(二)违反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实施行政执法的;
(三)实施行政执法,因故意或者过失损害行政执法对象合法权益的;
(四)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将收缴的财物据为己有的;
(五)委托执法中,对受委托者执法行为疏于管理、失
— 8 — 于监管,或者与受委托者建立利益关系,指使、暗示、纵容、协从受委托者滥施执法权的;
(六)实施行政检查,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
(七)实施行政征收,擅自改变征收范围、标准,不开具合法票据,或者只征收不服务、少服务的;
(八)实施行政处罚,不履行有关处罚审批手续,擅自改变处罚种类、幅度,不出具合法凭据或者开具合法票据,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当事人财物或者使用、丢失、损毁扣押财物,不依法组织听证,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下达或者变相下达处罚指标的;
(九)行政征收、行政处罚收入不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的;
(十)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执法的。
第八条 违反新闻工作管理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搞有偿新闻的;
(二)以批评报道相要挟索要好处的;
(三)强拉广告、赞助的;
(四)搞虚假报道,报道严重失实,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后果的;
(五)其他违反新闻工作管理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
第九条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不负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本地区、本单位出现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
(二)对上级交办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责任范围内的事项,拒不办理或者办理不力的;
(三)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查而不结,或者借故拖延甚至纵容、包庇、支持的。
第三章 责任追究
第十条 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方式:
(一)责令整改;
(二)责令书面检查;
(三)书面告诫、诫勉谈话;
(四)通报批评;
(五)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
(六)调整工作岗位、待岗、解聘、辞退;
(七)停职、免职、责令辞职;
(八)构成违法违纪的,依法依纪追究法律责任、纪律责任。
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合并适用。
第十一条 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划分:
(一)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做出的决策、决定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相抵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主要领导承担主要责任,参与决策的其他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二)经领导人员批准做出的决策、决定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相抵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领导人员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但由于承办人员的故意行为致使领导人员决策失误的,由承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三)由于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者过失,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工作人员承担责任。但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影响的,由工作人员承担主要责任,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第十二条 具有本办法所列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一)拒不承认错误,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
(二)提供或者指使他人提供虚假证据,推卸、转嫁责任,干扰、阻止对其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的;
(三)同时具有本办法所列损害经济发展环境两种(含两种)以上行为的;
(四)两次(含两次)以上被检举、控告查证属实的;
(五)包庇同案人员,或者打击报复批评人、检举人、— 11 — 控告人、证人以及抵制其错误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的;
(六)与违法违纪人员相互勾结,包庇、纵容、协从其违法违纪行为,或者为其充当保护伞的;
(七)其它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理的。
第十三条 各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组织领导和监督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具体工作任务。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追究责任的,根据问题性质和管辖权限,由主管部门、任免机关或者纪检监察机关按规定权限及程序处理;特殊情况,上级机关可以直接做出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被追究的单位和个人,对处理有异议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提出复议或者申诉。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收缴或者责令退还;对所获得的非经济利益,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纠正。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共开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开封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经济环境 损害行为△ 责任追究 通知
中共开封市委办公室
2006年8月31日印发
第二篇:卢氏县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关于印发《卢氏县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
(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县委各部委,县直机关各单位,县管各企业和学校,各人民团体:
经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现将《卢氏县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卢氏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
2008年5月12日
卢氏县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河南省行政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公务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经济发展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害,应当依照本办法追究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具有行政管理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和具有公共事务管理服务职能的其他单位、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损害行为
第三条 违反对外开放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因故意或者过失使我县关于对外开放的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的规定不能得到贯彻落实的;
(二)继续适用已经宣布废止的法规性文件,或者继续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中已经宣布删除、修改的条款的;
(三)制定与省、市和我县关于改善投资环境规定相违背的政策,或者作出不切实际的各种承诺,造成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和不良影响的;
(四)以采取不平等措施甚至歧视性待遇等方式,限制或者排斥外地投资者在本地投资开发建设的;
(五)以承诺各种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但投资者投资以后的优惠政策不兑现、不落实,甚至“吃、拿、卡、要”等严重失信和损害形象的;
(六)其他违反对外开放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规定的。
第四条 违反减轻企业负担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无法律、法规依据或者不按法定的职责、权限、程序和方式对企业、工商户实施检查的,或者以检查为名“吃、拿、卡、要”的,或者滥用职权限制被检查对象合法经营的,或者接受被检查对象礼品、礼金或者宴请、娱乐等活动的,或者利用检查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二)违反企业意愿,以广告、认购及其他形式直接或者变相向企业强买强卖产品,以共建、协商等形式向企业收取各种名义的资费,或者强制企业出资参加各种评比、研讨、培训等活动及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的;
(三)将法定的无偿服务变为有偿服务向企业收取咨询、信息、检测等各种资费,或者实施法定有偿服务项目时只收费不服务或只提供部分服务的;
(四)以各种名义向企业摊派财物,报销各种费用,或者长期无偿占用或变相占用企业财产、物品的;
(五)违反规定在行业组织、中介机构中兼职取酬,或者利用职权为企业指定、介绍有偿中介服务的;
(六)对涉及企业合法的减、免、缓、退等行政征收优惠政策不落实,或者附加条件索取好处才落实的;
(七)其他违反规定加重企业负担的。
第五条 违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对管辖范围内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不力,对损害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失察或者放任自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流于形式,致使当地的市场经济秩序出现严重混乱或者存在严重隐患的;
(二)对危害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盗窃、哄抢、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打击、惩处不力的;
(三)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税骗税、走私贩私等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违纪人员相互勾结,包庇、纵容、协从其违法违纪行为,或者为其充当保护伞的;
(四)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发现的非管辖违法违纪行为不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通报、移交,超越职能以罚代管、以罚代刑的;
(五)利用职权或者垄断地位,强买强卖、强制有偿服务、强制垄断经营,妨碍公平竞争,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
(六)违反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立行政壁垒,或者在本行政区域边界、道路、车站、码头、市场设置关卡,阻碍外地产品进入或者本地产品运出的;
(七)征用国有土地补偿资金不到位,或者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特许经营权出让及政府采购等事务中,应当进行招标、拍卖、进场交易而未进行或者未按规定的方式、程序进行以及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
(八)其他违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定的。
第六条 违反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继续执行已经取消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项目,擅自增设新的项目,或者擅自在保留项目内增加审批环节的;
(二)不按规定公开行政审批项目、依据和收费标准,不依法公示行政许可条件、程序、时限和结果的;
(三)对符合法定条件,应当由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和其他应予审批的事项,无正当理由拒不办理或者不按承诺时限办理,或者对许可对象提出的正当要求、意见建议置之不理的;
(四)不履行法定告知义务,不告知不予受理、审批的具体理由,或者首问不一次性告知符合法定要求的申请材料全部内容,影响许可对象知情权的;
(五)在办理行政审批和其他有关手续过程中,借机强制服务对象接受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前置有偿培训、检查检测(验)、勘验鉴定、评估评价,或者强行推销物品、搭车收费以及谋取其他好处的;
(六)已经明令取消收费的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实施收费,或者实施法定审批收费应当提供服务而不提供服务或只提供部分服务的;
(七)应当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的行政审批及收费事项拒不纳入,或者虽然纳入但行政审批的主要程序、环节不按规定在中心(大厅)办理的;
(八)违反规定委托或者默许其他组织代行行政审批管理权的;
(九)不依法履行行政审批监管职责或者监管不力的;
(十)其他违反行政审批规定,贻误审批管理或者损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
第七条 违反行政执法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无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或者法定依据,实施行政执法,或者没有取得执法证件以及没有按规定出示证件的;
(二)违反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实施行政执法的;
(三)实施行政执法,因故意或者过失损害行政执法对象合法权益的;
(四)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将收缴的财物据为己有的;
(五)委托执法中,对受委托者执法行为疏于管理、失于监管,或者与受委托者建立利益关系,指使、暗示、纵容、协从受委托者滥施执法权的;
(六)实施行政检查,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
(七)实施行政征收,擅自改变征收范围、标准,不开具合法票据,或者只征收不服务、少服务的;
(八)实施行政处罚,不履行有关处罚审批手续,擅自改变处罚种类、幅度,不出具合法凭据或者开具合法票据,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当事人财物或者使用、丢失、损毁扣押财物,不依法组织听证,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下达或者变相下达处罚指标的;
(九)行政征收、行政处罚收入不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的;
(十)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执法的。
第八条 违反新闻工作管理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搞有偿新闻的;
(二)以批评报道相要挟索要好处的;
(三)强拉广告、赞助的;
(四)搞虚假报道,报道严重失实,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后果的;
(五)其他违反新闻工作管理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第九条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不负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本地区、本单位出现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
(二)对上级交办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责任范围内的事项,拒不办理或者办理不力的;
(三)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查而不结,或者借故拖延甚至纵容、包庇、支持的。
第三章 责任追究
第十条 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方式:
(一)责令整改;
(二)责令书面检查;
(三)书面告诫、诫勉谈话;
(四)通报批评;
(五)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六)调整工作岗位、待岗、解聘、辞退;
(七)停职、免职、责令辞职;
(八)构成违法违纪的,依法依纪追究法律责任、纪律责任。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合并适用。第十一条 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划分:
(一)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做出的决策、决定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相抵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主要领导承担主要责任,参与决策的其他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二)经领导人员批准做出的决策、决定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相抵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领导人员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但由于承办人员的故意行为致使领导人员决策失误的,由承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三)由于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者过失,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工作人员承担责任。但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影响的,由工作人员承担主要责任,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第十二条 具有本办法所列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一)拒不承认错误,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
(二)提供或者指使他人提供虚假证据,推卸、转嫁责任,干扰、阻止对其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的;
(三)同时具有本办法所列损害经济发展环境两种(含两种)以上行为的;
(四)两次(含两次)以上被检举、控告查证属实的;
(五)包庇同案人员,或者打击报复批评人、检举人、控告人、证人以及抵制其错误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的;
(六)与违法违纪人员相互勾结,包庇、纵容、协从其违法违纪行为,或者为其充当保护伞的;
(七)其它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理的。
第十三条 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组织领导和监督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具体工作任务。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追究责任的,根据问题性质和管辖权限,由主管部门、任免机关或者纪检监察机关按规定权限及程序处理;特殊情况,上级机关可以直接做出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被追究的单位和个人,对处理有异议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提出复议或者申诉。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收缴或者责令退还;对所获得的非经济利益,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纠正。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卢氏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自贡市自然灾害救灾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
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自贡市自然灾害救灾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txt25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方;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自府办函〔2005〕81号
自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自贡市自然灾害救灾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自贡市自然灾害救灾工作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五年八月十一日
自贡市自然灾害救灾工作办法(试行)
我市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救灾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突发性,也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根据《自贡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试行)》、《自贡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自然灾害救灾工作办法(试行)的通知》(川办函〔2005〕148号)精神,结合我市处置自然灾害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分级分类管理
根据灾害的种类和受灾人员伤亡、失踪及灾情等情况,实行分级分类救灾管理。
(一)分级负责。
1.因灾一次性死亡或失踪3—5人,灾情较重,由市有关牵头部门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带队,相关部门参加,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赶赴灾区。
2.因灾一次性死亡或失踪6—8人,灾情严重,由市政府秘书长或副秘书长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赶赴灾区。
3.因灾一次性死亡或失踪9人以上,灾情特重,由市政府领导率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在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赶赴灾区。
在一些特殊地方发生的灾害或出现的重大险情,可视情况临时决定。
(二)分类处置。
1.洪涝灾害:由市水利农机局牵头。防汛、救灾、民政、建设、卫生、教育、交通、通讯、电力、气象等部门配合。 2.地质灾害: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救灾、民政、交通、卫生、防汛、气象等部门配合。
3.森林火灾:由市林业局牵头。救灾、公安、消防、气象等部门配合。
4.地震灾害:由市地震局牵头。救灾、民政、建设、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等部门配合。
5.各类自然灾害的综合协调工作由市政府救灾办负责。
6.其他自然灾害救灾工作按有关的分工和预案执行。
二、部门分工负责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在救灾工作中市级有关部门负有的职责是:
(一)市政府救灾办:主要搞好综合协调、信息汇总、宣传报道、组织牵头等工作。
(二)市气象局:主要抓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信息传递,自然灾害有关数据的综合分析整理、报送以及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等工作。
(三)市民政局:主要负责群众生活救助工作,负责抓好受灾群众的吃饭、饮水、住房等事宜。
(四)市水利农机局:主要抓好防汛抗旱。防汛工作重点抓好水文测报、汛情监测、险工险段防灾、重点工程防汛、抢险业务指导等;抗旱工作重点抓好旱情监测、抗旱指导、重旱区救助、旱情汇总上报等工作。
(五)市国土资源局:主要抓好山地灾害预防和抢险救灾的业务指导工作,主要险点险段的预防监测治理,灾害发生后的业务救助服务,有关信息的综合整理上报。
(六)市林业局:抓好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扑救工作;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事宜。
(七)市地震局:主要负责地震灾害的监测、预警、救灾、评估等工作。
(八)市卫生局:负责抓好伤病员的医疗救助,灾区灾后清污消毒、卫生防疫等工作。同时负责抓好本系统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
(九)市教育局:负责抓好对教育系统特别是学校的防灾、抗灾、救灾的管理、指导与服务工作。
(十)部队、武警:应地方政府请求参加紧急重大抢险救灾工作,按《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国务院、中央军委第436号令)执行。紧急突发灾情需要请求部队支援的,由政府抢险救灾指挥机构与当地部队、武警联系。
(十一)新闻宣传部门:主要搞好舆论宣传工作。一是大力宣传普及防灾、抗灾、救灾知识。二是宣传传递灾情预报信息。三是宣传抢险救灾中的先进人物与事迹。四是总结宣传减灾工作中的成功经验。
市级其他部门和单位(发改、财政、公安、经委、商务、金融、保险、红十字会等)根据救灾工作的需要,积极配合,共同搞好减灾工作。
第四篇:宣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汉县统筹城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的通知
宣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汉县统筹城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的通知
宣府办〔2010〕161号宣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宣汉县统筹城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
《宣汉县统筹城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已经县政府2010年第11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四日
宣汉县统筹城乡医疗救助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缩小城乡医疗救助差距,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医疗困难,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水平,根据《四川省民政厅、财政厅、劳动保障厅、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川民发﹝2008﹞420号)和《达州市民政局、财政局、劳动保障局、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达市民发﹝2010﹞32号)精神,结合宣汉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县民政部门主管全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其他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乡医疗救助工作。
第三条 在城乡医疗救助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属地化管理;
(二)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结合;
(三)以当年医疗救助基金总额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相适应;
(四)突出重点,分类适当救助;
(五)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
第四条 统筹城乡医疗救助医疗定点机构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机构一致。
第二章医疗救助对象
第五条 医疗救助对象:
(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含一、二级残疾人);
(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三)60年代初精简退职人员;
(四)重点优抚对象;
(五)其他困难群众。
第三章医疗救助方式及标准
第六条 采取资助城乡救助对象参合参保救助、门诊救助、住院救助和大病临时救助的方式进行,实行城乡救助对象同一标准救助。
第七条 符合农村医疗救助政策规定的五保户、低保对象和农村重点优抚对象按每年个人缴纳参合费标准给予全额救助,用于参加当地当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个人不再另缴参合费。
第八条 符合城市医疗救助政策规定的低保对象,按每年个人缴纳参保标准给予部分救助,用于参加当年城市居民医疗保险。
第九条 门诊救助
(一)救助标准
对符合城乡医疗救助条件的对象,经定点医院按“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和四川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用药目录规定的甲类用药处方” 需购药服用治疗的按药费的80%予以救助,但每人每次救助金额不超过500元,全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1000元。
(二)救助程序
本人申请,凭低保证(或五保证、优抚定补证等)复印件(乡镇盖鲜章),其他困难群众需出具乡镇人民政府特困证明,并附定点医疗机构历次看病就医处方及门诊医药发票,交乡镇低保中心审核后报县民政局审批,方可享受门诊救助。
第十条 住院救助
救助对象享受住院救助,必须到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确需转入上一级医院住院治疗的,事前必须向当地政府和县民政部门报告同意。否则,不予救助。
(一)重点对象住院救助
城市低保对象中的A类人员和农村低保的一类人员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住院医疗费用,扣除参合、参保、补充医疗保险的费用、各种商业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相关部门补助和社会捐赠的资金后,自付医疗费用按60%救助,但每人每次最多救助金不超过4000元,全年累计救助不超过8000元;农村五保对象在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住院医疗费用,扣除新农合报销的费用后,剩余医疗费用全额救助。
(二)一般救助对象住院救助
其他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为一般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扣除参合、参保、补充医疗保险的费用、各种商业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相关部门补助和社会捐赠的资金后,自付医疗费用按45%救助。但每人每次最多救助金不超过3000元,全年累计救助不超过6000元。
(三)其他困难群众住院救助
除城乡重点、一般救助对象以外的其他困难群众因病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医疗费用,扣除参合、参保、补充医疗保险报销(补偿)的费用、各种商业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相关部门补助和社会捐赠的资金后,自付医疗费用按40%救助(自付医疗费用在1000元及以下的不属救助范围)。但每人每次最多救助金不超过2500元,全年累计救助不超过5000元。
(四)救助程序
凡符合城乡医疗救助条件的对象按下列程序办理:
1.本人申请;
2.农村户籍的救助对象需提供《宣汉县新农合住院费用补偿表》复印件,非农户籍的救助对象需提供《宣汉县医保人员(门诊)医药费审核单》;
3.提供本人身份证、低保证(或五保证、优抚定补证等)复印件(乡镇盖鲜章)以及相关证明材料;
4.其他困难群众同时提供乡镇特困证明;
5.未参合参保的救助对象另需提供入院病历诊断书、每天用药清单、费用结算票据、出院证明,一并报乡镇,乡镇于每月10日前统一上报县民政局审批,按月发放救助金。第十一条 特困精神病患者住院救助
(一)救助对象及标准
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重点优抚对象中患严重精神分裂症、具有暴力倾向的患者,且家庭特别困难又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经参合、参保报销补偿后,在自然内每人一次性住院给予医疗救助4000元,全年多次住院累计救助不超过8000元。
(二)救助程序
由精神病患者监护人申请,村委会(社区)出具证明,乡镇书面报告,并提供县级以上(含县级)医疗机构诊断病历、本人及监护人身份证(户口薄)、低保证(或五保证、优抚定补证)等复印件(乡镇盖鲜章),签订协议一式四份,报县民政局审批。
第十二条 大病住院救助
对患有癌症(恶性肿瘤)、白血病、尿毒症等28种大病住院的对象,其医疗费用扣除参合、参保、补充医疗保险报销(补偿)的费用、各种商业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相关部门补助和社会捐赠的资金后,剩余医疗费用给予一次性大病医疗救助。
(一)大病种类:
(1)恶性肿瘤(2)急性心肌梗塞
(3)脑中风(4)重大器官移植术
(5)冠状动脉搭桥术(6)终末期肾病(尿毒症)
(7)肢体缺失(8)急慢性重症肝炎
(9)良性脑肿瘤(10)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偿期
(11)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2)深度昏迷
(13)瘫痪(14)心脏瓣膜手术
(15)严重阿尔茨海默病(16)严重脑损伤
(17)帕金森病(18)III度烧伤
(19)恶性葡萄胎(20)严重运动神经元病
(21)语言能力丧失(22)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23)主动脉手术(24)多样性硬化
(25)严重急性胰腺炎(26)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27)植物人(28)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救助标准及程序
1.救助标准
对救助对象患规定范围病症住院医疗费用,扣除参合参保(报销补偿)、部门补助、社会捐赠等各种资金后,自付范围的医疗费用在10000元以上20000以下的给予救助3000元;2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给予救助4000元;30000元以上40000元以下给予救助5000元;5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给予救助8000元。超过100000元以上的,全年累计救助10000元。
2.救助程序
(1)本人申请,村委会(社区)出具证明,提供县级以上(含县级)医疗机构诊断病历、本人身份证(户口薄)、低保证(或五保证、优抚定补证)等复印件(乡镇盖鲜章),其他对象需提供特困证明,报乡镇审核,每月10日前报县民政局审批;
(2)住院救助金额仅限救助对象本人住院使用。
第四章不予救助范围
第十三条 下列情形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属于医疗救助范围:
(一)因违法、犯罪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救助;
(二)因工伤、交通事故造成伤害产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救助;
(三)因自杀、自残、酗酒、斗殴、吸毒、民事纠纷等行为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救助;
(四)因美容、矫形造成生理缺陷等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救助;
(五)因第三方责任等引发的医疗费用不予救助;
(六)在境外和港澳台地区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救助;
(七)救助对象未严格履行医疗救助程序或弄虚作假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救助。
第五章救助基金的筹集与发放
第十四条 救助基金来源
(一)县本级财政年初根据上城乡医疗救助的实际支出和财力安排预算;
(二)上级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
(三)社会捐赠、发行福利彩票公益金留存本级的15%及其他渠道筹措资金;
(四)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
第十五条 救助基金管理及发放
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户,所筹集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全部用于医疗救助,并及时存入“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户,县财政局按时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审核拨付给县民政局“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县民政局根据审批的金额划拨各乡镇社会事务办,各乡镇社会事务办根据审批的金额按月发放到救助对象。
第六章监督与管理
第十六条 县民政局负责医疗救助的实施与管理。负责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审批和救助金的发放。负责对全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进行指导及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协助乡镇共同将城乡医疗救助申请条件、程序及标准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第十七条 县财政局负责对城乡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与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县卫生局负责对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抓好城乡困难群众参合、参保工作。
第十九条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抓好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报销审核工作。
第二十条 县审计局要依法对医疗救助资金的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审计,确保医疗救助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第二十一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医疗救助材料审核,按时上报,不允许个人擅自上交材料,确保医疗救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医疗救助金。
第二十三条 承办城乡医疗救助、管理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调整工作单位,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条件应享受城乡医疗救助金的对象,无正当理由拒不签署意见,或者对不应享受城乡医疗救助金对象故意签署同意享受城乡医疗救助金意见的;
(二)私自变更、扣压拖欠已批准确定的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应得救助金的;
(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谋取私利的。
第二十四条 申请城乡医疗救助的对象有欺瞒行为或提供虚假住院医疗费用凭据、证件、证明材料等,骗取医疗救助金的,由县民政局给予批评教育,追回其领取的医疗救助金。
第二十五条 对医疗机构出据虚假住院证明、费用凭据和资料的,由县卫生局对涉及单位相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责令改正,因医疗机构出据虚假住院证明、费用凭据和资料而骗取的医疗救助金,由出据虚假资料的医疗机构负责如数追回,不能追回的,由医疗机构如数赔偿已支出的全部救助金,上缴县财政“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户。并对弄虚作假的医疗机构取消其定点医疗救助机构资格。
第八章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宣汉县民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0年12月1日起试行。有效期两年。
第五篇:中共汕头市委办公室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头市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共汕头市委办公室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汕头市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
知
各区(县)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各单位,市各人民团体,中直和省直驻汕单位:
《汕头市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暂行办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履行信访工作职责,重视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及时研究解决信访问题,防止发生大规模集体上访和,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充分发挥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和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各地各部门在执行《暂行办法》过程中的情况和建议,请及时报告市委、市政府。
中共汕头市委办公室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6月28日
汕头市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落实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维护信访工作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信访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办发[2009]25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通知》(粤办发[2010]29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区(县)党委、政府领导成员,市直局以上单位领导成员,镇(街道)党政班子成员,以及其他有关责任人员。
第三条
信访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依纪、实事求是,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分工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
第四条
各地各单位要加强对信访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涉及信访工作的重要事项及突出问题。第二章
信访工作责任
第五条
各级党政机关和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做好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事先公布接待来访时间、地点;定期分析排查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不稳定因素,制定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工作预案,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限期作出处理。
第六条
各级党政机关负责人和有关部门、单位领导,要认真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一)定期接待来访群众,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情况汇报,及时处理信访工作中的重要事项及突出问题。
(二)亲自阅批群众来信;对上级批转的重要信访事项,及时阅批并督办;对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信访事项,及时转交有关负责人或部门办理。
(三)对上级交办的重要信访事项及信访积案实行领导包案或挂案处理,并按规定时限办结。
(四)发生重大越级集体上访或突发事件时,要在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亲自到现场妥善处置,尽快将上访人员劝回当地,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问题,避免发生群体性事件或恶性事件。
(五)切实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经常督促检查信访工作制度的执行和信访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第七条
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一)认真处理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做好来访接待工作;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信访工作情况、突出问题和重要信访事项,提出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二)认真办理领导批办、交办的信访工作事项,督促承办单位或包案负责人按照规定时限及时办结并上报办理情况。
(三)发生重大越级集体上访或突发事件,要及时向本单位领导报告,并协助有关领导妥善处置,努力做好有关工作,避免发生恶性事件。
第八条
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应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第九条
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引发信访突出问题致发生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责任单位领导及有关人员,以及在处理信访问题、处置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中方法不当、措施不得力,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人员,根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本款所称不履行职责,包括拒绝、放弃、推诿应履行的工作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包括不完全履行工作职责,或不依照规定程序、权限、时限履行职责。第三章
责任追究方式及适用
第十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方式分为责令改正和书面检查、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责令改正和书面检查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与其他责任追究方式合并适用。
党纪政纪处分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与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合并适用。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爷轻重,对发案单位、责任单位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给予责令改正和书面检查的责任追究:
(一)不认真贯彻执行信访工作政策法规和上级工作部署,责任不落实,机制不健全,信访问题突出,信访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的;
(二)不按《信访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要求办理信访事项,或者不按规定向交办机关及信访人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三)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时间办结信访事项,或者故意推诿、敷衍、拖延办理信访工作事项,造成重信重访的。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对发案单位、责任单位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给予停职检查或者引咎辞职的责任追究:
(一)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没有按《信访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要求办结,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对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有明确规定应解决而没有及时妥善解决,引发群众越级集体上访事件的;
(三)发生群众越级到上级领导机关集体上访后,未按规定时间、要求派出负责人到现场疏导劝返,导致信访人在上访现场滞留,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发生群众越级集体上访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导致群众重复越级集体上访的;
(五)对发现的集体上访苗头或者已发生的集体上访事件,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导致信访人非法聚集、游行、停工、停课、停市、阻碍交通、冲击围堵党政机关和重要场所等重大群体性事件,或发生打、砸、抢、烧等恶性事件的。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对发案单位、责任单位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给予责令辞职或者免职的责任追究:
(一)决策失误或者工作失职,严重,损害群众合法权益,或者对法定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拒不受理,导致发生大规模集体上访、信访恶性案件或重大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违反规定擅自隐匿、篡改、销毁信访材料,或者将检举、揭发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转交给被检举、揭发单位和有关人员,过失或者故意泄露信访秘密,致使信访人、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陷害或者其他损失的;
(三)对信访人反映的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和信访信息,或对发生重大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的;
(四)利用工作便利收受、勒索信访人钱物,或者阻碍、干扰对信访案件、群体性事件的调查,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四条
有本办法第十一至十三条所列情形并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从轻追究责任: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组织调查,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第十五条
有本办法第十一至十三条所列情形并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责任:
(一)干扰、阻碍或不配合组织调查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三)对检举人、控告人、投诉人、证人及其他有关人员打击报复、诬告陷害,或者以其他方式损害其合法权益的;
(四)拉拢、收买办理信访责任追究事项工作人员的;
(五)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十六条
受到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同时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依照中央纪委《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信访局《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规定给予处分。
第十七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把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情况,作为考核、任用干部的依据。被列为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地区的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在重点管理期间不得提拔任用。受到责任追究的单位和个人,取消当年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责任追究的党政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使用和任职,依照中办发[2009]25号文第十条规定办理。
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党政领导干部和有关人员的使用及任职,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办理。第四章
责任追究程序与权限
第十八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由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按照规定程序和干部管理权限进行。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信访等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及职责分工,履行本办法中的有关职责。
第十九条
追究信访工作责任,依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市委、市政府发现各区(县)党委、政府和市所属部门党政领导千部及工作人员有本办法规定应当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情形,按照管理权限责成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信访等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职责分工和有关程序进行调查核实。
(二)对因检举、控告、处理重大事故事件、查办案件或者其他方式发现的应当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线索,或者有关部门移交的应当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线索,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和程序开展调查工作。对需要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责任追究决定机关提出建议。
(三)对在于部监督工作中发现的应当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线索,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程序开展调查工作。对需要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责任追究决定机关提出建议。
(四)对在日常信访工作中发现的应当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线索,由信访部门按照《信访条例》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开展调查工作。对需要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按照管理权限向责任追究决定机关提出建议。
(五)党委(党组)、政府决定信访工作责任追究事项后,由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信访等部门或任免机关及被追究人所在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各自职责具体执行。
(六)市信访部门每年对各区(县)和市直各单位开展信访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按程序报市有关领导审批确定重点管理地区后,由市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信访等部门或任免机关吸被追究人所在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各自职责具体执行。
第二十条
追究信访工作责任,依照下列管理权限进行:
(一)给予责令改正和书面检查的,由负责调查的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信访部门提出建议,报同级党委(党组)、政府分管领导同意后,由被追究人所在单位或任免机关执行。
(二)给予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由负责调查的纪检监察机关或组织、人事、信访部门提出建议,报同级党委(党组)、政府批准后,由有关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信访部门或者任免机关、被追究人所在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执行。
(三)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依照规定的管理权限和程序要求办理。
第二十一条
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信访等部门在信访责任追究工作中,应当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及时通报交流信访责任追究工作情况。
第二十二条
党委(党组)、政府作出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前,应当听取被追究人的陈述和申辩,并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予采纳。
第二十三条
党委(党组)、政府作出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后,由负责调查的纪检监察机关或者组织、人事、信访部门按照分工权限制作《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书》(式样附后),以书面形式送达被追究人及其所在单位,并派专人与被追究人谈话,做好其思想工作,督促其做好有关工作或需要交接的事项。
第二十四条
与被追究人谈话、听取其陈述申辩和送达《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书》,应当有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参加。
第二十五条
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将被追究信访工作责任人员的有关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并且将执行情况报告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机关,回复责任追究建议机关,报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一般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七条
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人员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八条
被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人员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责任追究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责任追究决定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
第二十九条
在被追究信访工作责任人员申诉期间,不停止责任追究决定的执行。不服党纪政纪处分提出申诉的,按照不服党纪政纪处分申诉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
被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人员拒绝执行责任追究决定或者申诉处理决定的,由责任追究决定机关依照干部管理权限作出相应的组织处理。
第三十一条
负责办理信访责任追究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露秘密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发案单位是指直接发生信访突出问题、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部门和单位,责任单位是指按照规定有权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大规模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的部门和单位。
第三十三条
对镇(街道)以上党(工)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以及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和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中对国有资产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领导人员实行信访责任追究,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共汕头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汕头市监察局商中共汕头市委组织部、汕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汕头市信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共汕头市委办公室、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头市实行信访工作责任制暂行办法〉的通知》
(汕市办[2005]31号)同时废止。
附件:《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书》文本式样
附: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决定书
[
] 决字第号
关于对XXX同志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决定
第一部分:被追究人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被追究信访工作责任的事实、依据、结论、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等。
第三部分:不服责任追究决定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批准机关(盖章)年
月
日
本责任追究决定书一式()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