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发《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对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为实行问责的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中共新安县委办公室文件
新办〔2009〕55号
★
县委办公室
县政府办公室
转发《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对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为实行问责的暂行办法〉的通知》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单位(企业):
现将〘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对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为实行问责的暂行办法〗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按照通知要求,认真抓好落实。
— —
(此页无正文)
中共新安县委办公室 新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9月17日
— 3 — 关于对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为
实行问责的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增强全市各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促进工作落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关于实行对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和〘洛阳市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责过错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为,是指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因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以及不正确履行规定职责,或者在处理公务活动中不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等有关制度,致使政令不畅、工作推诿、业绩平庸、秩序混乱、效能低下、贻误工作或者损害公共利益和公民、法 4 — —人及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
前款所称不履行职责,包括拒绝、放弃、推诿、不完全履行职责等情形;不正确履行职责,包括不依照规定程序、规定权限和规定时限履行职责等情形;不落实岗位责任制等有关制度,包括不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不主动告知或引导办理等情形。
第四条 对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为实行问责,应当按照严肃慎重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过罚相当、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对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为实行问责,应当与本市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的任用、考核工作相结合。
第二章 问责的范围和内容
第六条 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责任人实行问责:
(一)对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上级领导的工作安排执行不力或落实不到位,影响工作进度和效果的。
— 5 —(二)无正当理由未能按期完成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工作任务或市级领导协调交办事项,影响工作整体推进的。
(三)对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议案、提案、建议和批评意见,不认真办理、答复、整改,或办理结果代表、委员不满意并经评定、认定为办理不力的。
(四)对本地区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发现不了,或发现问题后解决不了又不报告,群众反映较大或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涉及由多个部门办理的事项,按照职责应当主办的单位(含组织确定的主办单位)不及时主动与相关部门协商办理,或协办单位推诿、拖延不办,致使该事项得不到办理或办理时限长、办理效果差的。
(六)领导机关交办、周报督办事项没有按时办结或办理结果没有按时反馈的,或市委、市政府督查的事项不报结果的。
(七)对媒体网络监督事项或反映问题,解决不及时、处理不到位或者反馈不及时,造成不良影响的。(八)对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不作认真解答、不按规定受理,对按规定应该办理的事项不办理,或不落实限时办结制,或办理结果未达到规定要求的。(九)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 6 — —制或不妥善处理和解决,以及对群众诉求不受理、不及时办理、不及时反馈的。
(十)不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AB角工作制、窗口一次性告知等制度,出现工作失误的。
(十一)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者擅自提高干部职级待遇的; 或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调入、录用、任免、奖惩公务员或者用人失察、失误的。
(十二)在抗御各种自然灾害、处置重特大事故、应对大规模群体事件以及防治重大疫情中处理不及时,造成损失或者严重后果的。
(十三)组织大型会议或重大活动不力,造成场面混乱和不良影响的。
(十四)对安全生产、环境污染、占用耕地等发生的问题处理不及时,造成不良影响的。
(十五)对群众上访事件处理不及时、不负责任,引发更大事件或致使越级上访的。
(十六)其他推诿扯皮不负责任情形的。第七条 问责的信息来源:
(一)市委、市政府领导和上级机关的指示、批示。
— 7 —(二)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建议、批评、意见和提案形式提出的问责建议。
(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的附有相关证据材料的举报、控告。
(四)行政机关、监督机关和司法机关等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五)督查(巡视)组、暗访组、工作检查组或工作目标考核机关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六)新闻媒体、网络媒体作出的报道。
第三章 问责方式
第八条 问责方式分为:
(一)对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限期整改、黄牌警告、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资格、重点管理等处理。(二)对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示、黄牌警告、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先资格、调离工作岗位、停职检查、免职、责令辞职或辞退等处理,情节 8 — —严重的,给予党政纪处分。
以上问责方式,根据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为责任人的过错情节和后果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
第九条 被问责的情形构成违反党纪政纪应追究纪律责任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条 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为责任单位、责任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故意导致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为发生的。(二)拒绝纠正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为的。
(三)干扰、阻碍对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为进行调查的。
(四)一年内被追究2次及以上的。(五)其他应当加重处理的情形。
第十一条 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为责任单位、责任人发现并及时主动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害和影响的,可以从轻问责。
第四章 问责程序和追究机构
第十二条 对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问责由市
— 9 — 纪委监察局、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组织调查。
对领导干部的问责由市纪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人事局组织调查。
对其他工作人员的问责由其所在单位组织调查。
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人员实行问责,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十三条 问责实施主体根据问责信息来源启动问责程序:
(一)由实施主体单独或联合组成调查组进行。
(二)调查工作一般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调查报告内容应包括问责的具体事实、基本结论和问责建议。
(三)对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的问责,问责决定由调查机关单独或联合作出,并报同级党委、政府同意后下达问责决定书。停职检查、免职、责令辞职或辞退的问责决定必须由党委、政府作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
(四)问责决定机关应就问责决定制作〘问责决定书〙。〘问责决定书〙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送达被问责单位或人员。
— —
第十四条
被问责单位或人员依法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提起申诉。问责决定机关应在30个工作日内对申诉作出处理决定。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十五条
对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为责任单位或者责任人作出的问责决定,应当依照干部管理权限报送同级纪检监察、组织和人事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
负责问责信息审查、问责事项调查的人员以及参与作出问贲决定的有关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导致调查报告失实或问责决定错误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十七条
问责调查实行回避制度。有关工作人员与问责对象是近亲属或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的,应当回避。问责对象也有权申请其主动回避。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对县(市)区发生的推诿扯皮不负责任行
— 11 — 为的问责,适用本规定。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 —
主题词:工作纪律
问责△
通知
中共新安县委办公室
2009年9月17日印发
(共印130份)
第二篇:关于转发《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中共新安县委办公室文件
新办〔2009〕5号
★ 县委办公室 县政府办公室
关于转发《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单位(企业):
现将《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工作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按照要求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新安县委办公室 新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9年1月15日
中共洛阳市委办公室文件
洛办〔2008〕121号
★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规范村级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提高村务工作透明度,切实维护广大农村群众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农村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现将进一步做好村务公开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全面推行村“两委”班子及成员承诺制 为进一步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推进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今后新当选的村“两委”班子及成员必须向乡级政府和村民作出任期目标承诺、村务公开承诺和廉政承诺。任期目标承诺内容由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负责制定,并监督落实;村务公开承诺内容由市民政局、市监察局负责制定,并监督落实;廉政承诺内容由市监察局、市民政局负责制定,并监督落实。“三项承诺”的内容由各县(市)区制定统一制式的承诺书,在新当选村“两委”班子及成员任职后10日内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政府负责组织签订并公开承诺。承诺书分别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政府、村“两委”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备案。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两委”班子及成员作出的上述各项承诺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
二、全面规范村务公开的形式和内容
迅速在全市建立村务公开大台历,将党和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及其落实情况,上级各项规定及其落实情况,村级财务、村级自治事务、村级政务的重要内
— 3 — 容,村民要求公开的其他内容和村“两委”班子及成员作出的“三项承诺”等纳入村务公开大台历,在固定公开场所进行公布,并积极配套其他公开形式。公开内容至少保留一年,其中“三项承诺”要在任期内长期公示。市民政局负责研究制定村务公开大台历的格式和内容,并负责抓好工作落实。各县(市)区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年底前全面落实到位。
三、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工作群众评价制度 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和政府负责,每半年将村务公开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群众要求公开的主要事项执行情况向群众公开报告,并接受群众询问质询和评议。各县(市)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对评议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四、全面推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度 按照依法、公开、为民、务实的原则,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全面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制度,规范运作程序、完善监督措施,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问题发生。市财政局、市农经委、市农业局、市监察局负责制度的制定和规范,并监督落实。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单位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五、全面落实村级民主决策制度
凡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如村集体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企业改制、集体资产处置、村公益事业经费筹集方案和建设承包方案等,以及法律规定、上级要求、群众关注的应由群众集体研究的其他重大事项,必须按照“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村党员大会或乡(镇、街道办事处)纪委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进行。决议的内容要提前公告,结果要公开公示。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民主议事会视情况每一至两个月召开一次,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市民政局牵头迅速制定全市村级民主决策、民主议事等相关制度的指导性意见。
六、全面启动村“两委”班子及成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市审计局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法律法规的村“两委”班子及成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操作规程,全面启动离任审计,积极开展任中审计。乡(镇、街道
— 5 — 办事处)党委、政府要把审计结果作为对村干部业绩考评的重要依据。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审计结果归入廉政档案。对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行为,要按照党政纪有关规定及时调查处理,构成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审计机关每半年要向本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报告村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
七、全面落实群众举报事项调查处理制度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群众工作部门(信访局)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明确负责查处的单位和部门,按照规定程序认真调查处理。对署名举报、多次举报、新闻媒体和网络公开披露的要坚决进行调查处理。市纪委监察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群众举报事项调查处理制度。
中共洛阳市委办公室 洛阳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8年12月15日
主题词:村务公开
通知
中共新安县委办公室
2009年1月15日印发
(共印120份)
第三篇: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问责的暂行办法
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问责的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作风建设,促进依法、高效、廉洁履行职责,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动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党内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我省相关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工作人员,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是指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规定,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作风不实、服务不优、效率不高、行为不端,对经济发展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
第四条 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问责,应当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靠群众、依法有序的原则。
第五条 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受到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
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章 问责的情形
第六条 违反国家、省政策规定和重大决策,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在规划布局、招商引资等方面违反国家和省政策规定,自行其是的;
(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决策失误或违反规定干预下级机关决策的;
(三)对国家和省政策规定和重大决策贯彻执行不力而贻误工作的;
(四)其他违反国家、省政策规定和重大决策的情形。
第七条 违反规范行政审批、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备案行为的有关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不落实省政府关于“一门受理、并联审批”的行政审批改革规定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应当受理的行政审批申请,或应当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合格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照证书,或对有关法律事实应当依法予以确认,无正当理由拒不受理或办理,或不依法说明不予受理或办理理由的;
(三)在审批、确认、裁决过程中,未向申请人、利害关系
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的;
(四)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未举行听证的;
(五)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审批决定或办理确认、裁决事宜的;
(六)违反审批、确认、裁决程序,或者超过承诺时限或法定时限的;
(七)在年检等事项办理过程中搭车收费、推销商品,或者强制服务对象缴纳各种会费的;
(八)在行政裁决过程中违反规定,经上级主管部门认定为裁决不公的;
(九)在行政备案管理过程中搞变相审批,以备案取代审批的;
(十)其他违反规范行政审批、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备案行为有关规定的情形。
第八条 违反规范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给付、行政拨款、行政奖励行为的有关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不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擅自设立征收项目、扩大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或者对已经明令取消、变更标准的征收项目,仍按原定项目和标准收取的;
(二)下达或变相下达行政征收指标的;
(三)不按税、费票据管理规定开具完税凭证、缴费凭证或者使用虚假完税凭证、缴费凭证的;
(四)不执行收缴分离规定或截留、挪用、私分、坐收坐支税费的;
(五)在行政征用中擅自征用,或者征用后补偿不公、不及时的;
(六)在行政给付、行政拨款过程中违反政策规定,办事不公,或者不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的;
(七)违反规定条件和程序实施行政奖励工作的;
(八)其他违反规范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给付、行政拨款、行政奖励行为有关规定的情形。
第九条 违反规范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为的有关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应予检查、处罚、采取强制措施而徇私不采取相应措施的;
(二)无法定依据,随意实施检查、处罚、采取强制措施的;
(三)擅自改变处罚、强制措施种类、幅度或标准,或者违反法定程序实施检查、处罚、强制措施的;
(四)在委托执法过程中,对受委托执法者的执法行为疏于监督,或者指使、纵容、暗示受委托执法者滥施检查、处罚、违法采取强制措施,或者违法与受委托者订立利益分配协定的;
(五)违反罚没收入收支脱钩管理规定,下达或变相下达处罚指标,并与单位或个人待遇挂钩的;
(六)收取罚款不及时足额上缴财政或坐收坐支的;
(七)以罚代管,或者不履行提醒、告知义务,放任甚至诱导行政相对人实施违法违规行为,然后实施处罚的;
(八)其他违反规范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为有关规定的情形。
第十条 违反规范行政服务行为的有关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服务申请不予受理、不提供或者不在规定期限内提供行政服务的;
(二)在受理、核查、决定行政服务过程中,不依法向服务对象履行告知义务的;
(三)作出不予受理行政服务或者不予提供行政服务的决定,不按规定出具书面材料或者不说明理由的;
(四)接受服务对象提供的宴请、娱乐、旅游等活动或者在服务对象处报销费用、收取好处的;
(五)擅自收费、搭车收费或者不按规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
(六)对法定的服务收费项目只收费不提供服务或者只提供部分服务的;
(七)采取或者变相采取强制措施以及其他方式迫使服务对象接受服务的;
(八)通过其他组织或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行政服务的;
(九)对有关行政服务的投诉、举报应受理、查处而不受理、不查处的;
(十)其他违反规范行政服务行为有关规定的情形。
第十一条 违反规范政务公开行为的有关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规定公开政府信息的;
(二)不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等规定,影响行政相对人办事效率的;
(三)不严格执行政务公开政策规定,应公开的不公开,或公开内容不真实、不全面,透明度不高,增加投资者负担,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四)其他违反规范政务公开行为有关规定的情形。
第十二条 违反不得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有关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违法责令企业停产、停业,或者查封、划拨企业的财产、资金和冻结银行账户,或者传唤企业法定代表人的;
(二)不兑现法定的减、免、缓及出口退税等收费、税收优惠政策或在执行时擅自增加条件的;
(三)违规对企业实施检查,或者违规在企业开展审计、考核、评比、达标、培训、研讨等活动的;
(四)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到企业吃、拿、卡、要,或要企业报销有关费用的;
(五)违规向企业征收财物、摊派或者索要赞助费,要求企业出资、陪同外出旅游观光,强迫企业订购报刊、杂志、图书、音像制品以及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强迫企业购买指定商品或接受指定检验、检疫、检测等服务的;
(六)违规要求企业无偿提供劳务或者提供廉价劳务,以及无偿占用企业财物的;
(七)违规向企业借款借物、推销商品或者强迫企业为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和贷款的;
(八)在企业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放任、支持、怂恿亲友、乡邻甚至黑恶势力滋事,影响或者阻挠施工的;
(九)违规对企业采取停水、停电、停气等行为的;
(十)其他违反不得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侵害企业合法权益有关规定的情形。
第十三条 违反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关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违规设卡对过路车辆强行进行检查,或者违规扣车、扣证、罚款的;
(二)对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的外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实行歧视性待遇,侵害其合法权益的;
(三)对属地管辖范围内的强揽工程,强装强卸,强行参工、参运、阻工,强买强卖等行为不制止、不查处或者制止、查处不
力的;
(四)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对投资者给予违法承诺,或对投资者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不及时解决,影响投资项目进展,严重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或虚报招商引资相关数据的;
(五)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技术交易、特许经营权出让及政府采购事务等应当进行招标或拍卖而未进行招标、拍卖,或者未按规定的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或者不按规定进场交易,或者在招投标活动中有弄虚作假、泄露保密信息等行为的;
(六)其他违反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关规定的情形。
第十四条 违反发展、规范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的有关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擅自成立协会,赋予管理或服务职能,以给予资格、提供服务等为条件,强制或者变相强制企业入会并支付会费、保证金等费用的;
(二)不按规定与协会、中介机构等脱钩,或者违反规定把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转移或委托给中介机构,搞有偿服务或从所管理的中介机构获利的;
(三)向中介机构收取管理费或者巧立名目变相向中介机构收取、摊派费用的;
(四)在办理行政审批、登记、认证、裁决等事项时,强制
行政相对人接受其指定的中介机构提供服务的;
(五)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对中介机构的监管职能,以致发生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严重违法违规操作,弄虚作假、超标收费,或者授意、指使、强迫中介机构出具虚假报告或者提供虚假证明的;
(六)违反规定在中介机构合股、参股经营,或者兼职取酬、报销费用的;
(七)其他违反发展、规范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机构有关规定的情形。
第十五条 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拒不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政策规定,或者变相抵制、反对,工作不落实的;
(二)对上级交办的有关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事项拒不办理或者敷衍塞责、落实不到位的;
(三)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拖延、推诿,不按规定时限或承诺时限办理,或者人为设置障碍,歧视、刁难服务对象,或者在工作时间有违规炒股、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打牌等行为的;
(四)对服务对象态度恶劣或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或对服务对象的投诉不及时受理、不调查核实、不认真处理的;
(五)对单位之间依法提请支持的有关服务企业的事务不配合、不协助,消极应付的;
(六)对提供行政管理和服务的工作人员资格准入不严、教育培训不到位,导致工作人员思想不解放、能力不胜任,对应办理事项不能及时办理的;
(七)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有责不追、追责不严,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八)其他违反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情形。
第十六条 审判、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涉及经济发展环境的投诉、检举、控告、申诉无故不予受理或故意拖延、处理不力的;
(二)应立案而不立案或不应立案而立案的;
(三)隐瞒案件真相、歪曲案件事实、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
(四)在法定或规定期限内,无故不结案或者不执行的;
(五)在办案对象、当事人处报销有关费用或者吃、拿、卡、要的;
(六)违反办案纪律、职业道德,失职、渎职致使司法不公的;
(七)其他违反有关规定的情形。
第十七条其他损害经济发展环境应当问责的情形。
第三章 问责的方式及适用
第十八条 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问责的方式为:
(一)批评教育;
(二)诫勉谈话;
(三)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四)通报批评;
(五)责令公开道歉;
(六)停职检查;
(七)调离岗位;
(八)引咎辞职或者责令辞职;
(九)免职;
(十)辞退或者解聘。
前款规定可以单独或者合并使用。
发生受到问责事项并且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单位,取消当年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并视情节轻重,对主要负责人给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直至停职检查或者调离岗位处理。
受到第(四)至
(七)项问责方式问责的人员,取消当年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受到第(七)项问责方式问责的人员,一年内不得提拔;受到第(八)、(九)项问责方式问责的人员,考核为不称职,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
务相当的领导职务。
第十九条 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问责,应当区别情况,分清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以及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
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作出的决策、决定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相抵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参与决策的班子其他成员按照各自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职责承担相应责任,提出明确反对意见而未被采纳的不承担责任;经领导人员批准作出的决策、决定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相抵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领导人员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员承担次要责任,提出明确反对意见而未被采纳的不承担责任,但是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依法承担相应责任;由于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过失,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工作人员承担责任,但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由工作人员承担主要责任,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有本办法第二章所列情形,除对负有直接责任者实行问责外,还应当视情形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和重要领导责任者实行问责。
第二十条 有本办法第二章所列情形,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或者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调离岗位;情节严重的,给予引咎辞职或者责令辞职、免职、辞退或者解聘。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十一条 有本办法第二章所列情形,并且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干扰、妨碍问责调查的;
(二)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
(三)对投诉人、证人及其他相关人员打击、报复、陷害的;
(四)一年内被问责两次以上(含两次)的;
(五)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二十二条 有本办法第二章所列情形,但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问责调查,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所获经济和非经济的各种利益,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没有明确规定的,对所得经济利益责令退赔或者予以收缴,非经济利益予以取消或者纠正。
第四章 实行问责的程序
第二十四条 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问责,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进行。纪检监察机关(机构)、组织人事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履行本办法中的有关职责。
第二十五条 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问责,严格按照
受理、调查、决定等程序进行。
第二十六条 受理。纪检监察机关(机构)、组织人事部门等有权机构依据有关规定,按照职责权限,分别对以下应当问责的线索予以受理: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投诉的;
(二)上级机关、上级领导指示、批示的;
(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问责建议的;
(四)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司法、审计、信访、法制及其他行政执法部门或者仲裁机构提出问责建议的;
(五)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
(六)新闻媒体或者网络舆情据实曝光的;
(七)其他需要问责的。
纪检监察机关(机构)、组织人事部门等有权机构依据有关规定,根据工作需要,建立相应线索处理和情况通报协调机制。
第二十七条 调查。纪检监察机关(机构)、组织人事部门等有权机构按照权限和程序对受理的线索进行调查。对需要实行问责的,按照管理权限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问责建议,同时提供有关事实材料和情况说明,以及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对没有事实依据的,不启动问责调查程序,并向线索提供方报告或告知理由。
调查工作应当在正式启动调查程序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经问责实施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
工作日。
第二十八条 决定。问责决定机关按照管理权限,根据问责建议,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在5个工作日内作出问责决定。对事实清楚、不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可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作出问责决定前,应当听取问责对象的陈述和申辩,并且记录在案。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
第二十九条 问责决定机关作出问责决定后,由组织人事部门办理相关事宜,或者由问责决定机关责成有关部门办理相关事宜。
第三十条 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行问责,应当制作《问责决定书》,并在问责决定作出后5个工作日内送达问责对象本人及其所在单位和相关部门。《问责决定书》应当写明问责事实、问责依据、问责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作出责令公开道歉决定的,还应当写明公开道歉的方式、范围等。
第三十一条 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将问责对象的有关问责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并且将执行情况报告问责决定机关,回复问责建议机关或建议人,报送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 问责决定应当在一定范围公开。
第三十三条 对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人员采用本办法第十八条第(六)至
(十)项问责方式进行问责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三十四条 问责对象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问责决定机关在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做出申诉处理决定,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单位或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
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对各级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作人员和机关聘用、借调人员实行问责,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省委组织部、省监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2012年10月31日印发)
第四篇:开封市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开封市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通知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印发《开封市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通知
汴办„2006‟36号
各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各单位,各驻汴单位,各大型企业和大专院校,各人民团体,规模非公有制企业:
《开封市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学习并抓好贯彻落实。
《办法》明确规定了应当追究责任的具体损害行为和责任追究方式,对于进一步加快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确保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具有重要意义。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学习贯彻《办法》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臵,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要组织专题学习,同时,统筹安排,组织好本单位职工的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贯彻落实《办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 1 — 学习贯彻落实《办法》,要注意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认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抓好正反两方面的典型,特别要集中查处一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典型案件,从严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际效果。各新闻媒体要开设专栏、专题,市直各单位要通过板报、画册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全市各级各单位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好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报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办公室。
中共开封市委办公室 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8月31日
— 2 — 开封市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
追究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河南省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公务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经济发展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害,应当依照本办法追究责任;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具有行政管理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和具有公共事务管理服务职能的其他单位、人民团体及其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损害行为
第三条 违反对外开放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因故意或者过失使中央、省和市关于对外开放的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的规定不能得到贯彻落实的;
(二)继续适用中央、省和市已经宣布废止的法规性文件,或者继续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中已经宣布删除、修改的条款的;
(三)制定与中央、省和市关于改善投资环境规定相违背的政策,或者作出不切实际的各种承诺,造成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和不良影响的;
(四)以采取不平等措施甚至歧视性待遇等方式,限制或者排斥外地投资者在本地投资开发建设的;
(五)以承诺各种优惠条件吸引投资者,但投资者投资以后的优惠政策不兑现、不落实,甚至“吃、拿、卡、要”等严重失信和损害形象的;
(六)违反市委、市政府《关于对来汴投资者实行“绿卡”服务制度的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拒不履行承诺内容的;
(七)其他违反对外开放政策及改善投资环境规定的。
第四条 违反减轻企业负担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无法律、法规依据或者不按法定的职责、权限、— 4 — 程序和方式对企业、工商户实施检查的,或者以检查为名“吃、拿、卡、要”的,或者滥用职权限制被检查对象合法经营的,或者接受被检查对象礼品、礼金或者宴请、娱乐等活动的,或者利用检查为本人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二)违反《开封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涉企罚款审核暂行办法》、《关于对企业实行联合检查的暂行办法》、《关于涉企统一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三项制度有关规定对企业进行罚款、检查和收费的;
(三)违反企业意愿,以广告、认购及其他形式直接或者变相向企业强买强卖产品,以共建、协商等形式向企业收取各种名义的资费,或者强制企业出资参加各种评比、研讨、培训等活动及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的;
(四)将法定的无偿服务变为有偿服务向企业收取咨询、信息、检测等各种资费,或者实施法定有偿服务项目时只收费不服务或只提供部分服务的;
(五)以各种名义向企业摊派财物,报销各种费用,或者长期无偿占用或变相占用企业财物的;
(六)违反规定在行业组织、中介机构中兼职取酬,或者利用职权为企业指定、介绍有偿中介服务的;
(七)对涉及企业合法的减、免、缓、退等行政征收优惠政策不落实,或者附加条件索取好处才落实的;
(八)其他违反规定加重企业负担的。
第五条 违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对管辖范围内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不力,对损害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失察或者放任自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流于形式,致使当地的市场经济秩序出现严重混乱或者存在严重隐患的;
(二)对危害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盗窃、哄抢、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敲诈勒索等违法行为,打击、惩处不力的;
(三)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税骗税、走私贩私等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违纪人员相互勾结,包庇、纵容、协从其违法违纪行为,或者为其充当保护伞的;
(四)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发现的非管辖违法违纪行为不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通报、移交,超越职能以罚代管、以罚代刑的;
(五)利用职权或者垄断地位,强买强卖、强制有偿服务、强制垄断经营,妨碍公平竞争,造成不良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
(六)违反规定在本行政区域内设立行政壁垒,或者在本行政区域边界、道路、车站、市场设臵关卡,阻碍外地产品进入或者本地产品运出的;
(七)征用国有土地补偿资金不到位,或者在国有土地
— 6 — 使用权出让、国有资产产权交易、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建设、特许经营权出让及政府采购等事务中,应当进行招标、拍卖、进场交易而未进行或者未按规定的方式、程序进行以及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的;
(八)其他违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规定的。
第六条 违反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继续执行已经取消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项目,擅自增设新的项目,或者擅自在保留项目内增加审批环节的;
(二)不按规定公开行政审批项目、依据和收费标准,不依法公示行政许可条件、程序、时限和结果的;
(三)对符合法定条件,应当由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和其他应予审批的事项,无正当理由拒不办理或者不按承诺时限办理,或者对许可对象提出的正当要求、意见建议臵之不理的;
(四)不履行法定告知义务,不告知不予受理、审批的具体理由,或者首问不一次性告知符合法定要求的申请材料全部内容,影响许可对象知情权的;
(五)在办理行政审批和其他有关手续过程中,借机强制服务对象接受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前臵有偿培训、检查检测(验)、勘验鉴定、评估评价,或者强行推销物品、搭车收
— 7 — 费以及谋取其他好处的;
(六)已经明令取消收费的行政审批事项继续实施收费,或者实施法定审批收费应当提供服务而不提供服务或只提供部分服务的;
(七)应当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办理的行政审批及收费事项拒不纳入,或者虽然纳入但行政审批的主要程序、环节不按规定在中心(大厅)办理的;
(八)违反规定委托或者默许其他组织代行行政审批管理权的;
(九)不依法履行行政审批监管职责或者监管不力的;
(十)其他违反行政审批规定,贻误审批管理或者损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
第七条 违反行政执法的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无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或者法定依据,实施行政执法,或者没有取得执法证件以及没有按规定出示证件的;
(二)违反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实施行政执法的;
(三)实施行政执法,因故意或者过失损害行政执法对象合法权益的;
(四)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将收缴的财物据为己有的;
(五)委托执法中,对受委托者执法行为疏于管理、失
— 8 — 于监管,或者与受委托者建立利益关系,指使、暗示、纵容、协从受委托者滥施执法权的;
(六)实施行政检查,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
(七)实施行政征收,擅自改变征收范围、标准,不开具合法票据,或者只征收不服务、少服务的;
(八)实施行政处罚,不履行有关处罚审批手续,擅自改变处罚种类、幅度,不出具合法凭据或者开具合法票据,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当事人财物或者使用、丢失、损毁扣押财物,不依法组织听证,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下达或者变相下达处罚指标的;
(九)行政征收、行政处罚收入不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的;
(十)其他违反规定实施行政执法的。
第八条 违反新闻工作管理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搞有偿新闻的;
(二)以批评报道相要挟索要好处的;
(三)强拉广告、赞助的;
(四)搞虚假报道,报道严重失实,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后果的;
(五)其他违反新闻工作管理规定,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
第九条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不负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责任:
(一)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本地区、本单位出现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
(二)对上级交办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责任范围内的事项,拒不办理或者办理不力的;
(三)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查而不结,或者借故拖延甚至纵容、包庇、支持的。
第三章 责任追究
第十条 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方式:
(一)责令整改;
(二)责令书面检查;
(三)书面告诫、诫勉谈话;
(四)通报批评;
(五)取消评优评先资格;
(六)调整工作岗位、待岗、解聘、辞退;
(七)停职、免职、责令辞职;
(八)构成违法违纪的,依法依纪追究法律责任、纪律责任。
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合并适用。
第十一条 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划分:
(一)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做出的决策、决定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相抵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主要领导承担主要责任,参与决策的其他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二)经领导人员批准做出的决策、决定与法律、法规和上级规定相抵触,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领导人员承担主要责任,承办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但由于承办人员的故意行为致使领导人员决策失误的,由承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三)由于工作人员的故意或者过失,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由工作人员承担责任。但造成严重后果和重大影响的,由工作人员承担主要责任,领导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第十二条 具有本办法所列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一)拒不承认错误,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
(二)提供或者指使他人提供虚假证据,推卸、转嫁责任,干扰、阻止对其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的;
(三)同时具有本办法所列损害经济发展环境两种(含两种)以上行为的;
(四)两次(含两次)以上被检举、控告查证属实的;
(五)包庇同案人员,或者打击报复批评人、检举人、— 11 — 控告人、证人以及抵制其错误行为的单位和个人的;
(六)与违法违纪人员相互勾结,包庇、纵容、协从其违法违纪行为,或者为其充当保护伞的;
(七)其它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理的。
第十三条 各级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组织领导和监督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具体工作任务。
第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追究责任的,根据问题性质和管辖权限,由主管部门、任免机关或者纪检监察机关按规定权限及程序处理;特殊情况,上级机关可以直接做出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被追究的单位和个人,对处理有异议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提出复议或者申诉。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应当收缴或者责令退还;对所获得的非经济利益,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纠正。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中共开封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开封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经济环境 损害行为△ 责任追究 通知
中共开封市委办公室
2006年8月31日印发
第五篇:中华民族南通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政府法制网上监督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法规名称】南通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政府法制网上监督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颁布部门】南通市政府法制办公室
【颁布时间】二O一O年六月十八日
【实施时间】二O一O年六月十八日
南通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政府法制网上监督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市各部门:
现将《南通市政府法制网上监督系统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O一O年六月十八日
南通市政府法制网上监督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充分发挥南通市政府法制网上监督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全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效能,根据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南通市政府法制网上监督系统,是指在南通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基础平台上建立的,对行政权力的网上运行实施法制监督的信息系统。
南通市政府法制网上监督系统(以下简称法制监督系统),主要包括行政权力库管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执法行为监督、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监督、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等内容和功能。
第三条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法制监督系统的管理,并对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的行政权力实施法制监督。
市各部门法制机构协助做好法制监督系统的管理维护,对本部门网上运行权力实施法制监督。
第二章 行政权力库管理
第四条 市各部门行政权力事项经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确认后列入行政权力库。列入行政权力库的行政权力事项应具有权力事项编码、名称、法律依据、办理地点、联系电话、办理期限、外部流程图、内部流程信息、内部流程图、监督电话等基本信息。
第五条 行政权力事项可依规定进行动态调整。行政权力事项的调整包括添加、修改、废止和挂起。
行政权力事项的调整,采取部门网上申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确认的方式进行。
第六条 因法律法规规章等颁布、修订或者部门职能调整而增加行政权力的,部门应申请添加行政权力事项。
添加行政权力事项应当通过权力变更申请登记功能模块填写行政权力信息表,如实填报行政权力事项基本信息。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部门应申请对行政权力事项相关信息内容进行修改:
(一)因法律法规规章等调整,行政权力事项的依据发生变化的;
(二)办理权力事项的内设机构、办理地点、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的;
(三)与办理权力事项相关的工作内容或者要求发生变更的,包括办理流程、办理期限、格式文书、收费标准、裁量基准等。
第八条 行政权力事项因法律法规规章等的实施、修订、废止而导致原设定依据失效,或者因部门职能调整不再办理的,部门应申请废止行政权力事项。
部门因机构改革被撤销的,其行政权力事项由新成立的部门提出废止申请。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部门可以申请挂起行政权力事项:
(一)行政权力事项一年以上未发生办件的;
(二)周期性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在本次办理周期结束至下次办理周期开始期间;
(三)其他原因需要挂起的。
部门不得因行政权力事项挂起而怠于履行职责。当挂起事项发生办件时,应即时申请解挂,不得因事项处于挂起状态而网下运行。
第十条 行政权力事项的调整应当在调整事由发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由部门法制机构向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提出申请。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回复和行政权力库数据的调整。
第十一条 部门应当及时对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的审核意见作出回复。
自建系统的部门必须保证其行政权力事项数据与法制监督系统的相应行政权力事项数据保持一致。
第十二条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在监督管理中,可以主动就行政权力事项的调整发出通知,部门收到通知后应及时反馈处理意见。
第三章 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
第十三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自规范性文件发布之日起15日内,通过法制监督系统规范性文件备案功能模块向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报送备案。
规范性文件报备材料应当包括备案报告、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制定说明和制定依据等。
第十四条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对制定机关报送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按照《南通市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第五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通过备案审查的规范性文件列入规范性文件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
第四章 执法行为监督
第十六条 执法行为监督分为部门内部法制监督和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监督两个层级,监督范围包括执法程序和执法内容等。
第十七条 部门内部法制监督由部门法制机构负责,其主要职责是:采取定期抽查和即时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本部门的办件进行网上法制监督,按规定向法制监督系统报备重大行政许可办件和重大行政处罚决定。
第十八条 部门法制机构每月按以下规定对上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及其他类型执法的办结件(即时受理即时办结和简易程序办件除外)实施检查:
(一)同类型执法的办结件数不足10件(含)的,该类型办件检查数不少于相应类型办件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尾数以1件计算;办结数不超过3件的,则该类型办件应全部检查;
(二)同类型执法的办结件数超过10件但不超过30件(含)的,该类型办件检查数不少于相应类型总数的百分之十五,尾数以1件计算;
(三)同类型执法的办结件总数超过三十件的,该类型办件检查数不少于相应类型总数的百分之十,尾数以1件计算,一般不超过10件。
部门法制机构自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内部办理是否超期、办理过程中相关材料是否同步上传、程序是否合法、裁量是否适当等。
第十九条 部门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办结后的次月通过法制监督系统的许可备案功能模板报备:
(一)适用了听证程序的;
(二)有数量限制的;
(三)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实施的;
(四)有较大社会影响等情形需要报备的。
第二十条 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后15日内通过法制监督系统的重大处罚备案功能模块进行网上报备:
(一)符合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包括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等;
(二)没收的违法所得或者非法财物价值超过20000元的行政处罚;
(三)拟处以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对非经营活动中公民违法行为处以500元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处以1000元以上,对经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以20000元以上的罚款)。按照国务院规定应当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确定较大数额罚款标准的,有关部门按照其主管部门确定的标准执行;
(四)其他重大行政处罚。
前款第(三)项所规定的界定较大数额罚款标准,由部门法制机构在法制监督系统的重大行政处罚范围管理模块中设定。
第二十一条 部门报备的办件对应的电子档案材料应当齐备,确保网上审查的正常开展。
第二十二条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对部门报备的办件进行登记审查,在审查过程中要求部门说明情况或者进行整改的,部门应当及时按要求回复、整改并反馈整改情况。
第二十三条 法制监督系统根据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平台的数据,对各部门、各类别行政执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第五章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监督
第二十四条 部门办理的行政权力事项办件如涉及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应当在收到行政复议决定书、行政诉讼判决书等文书后15日内,通过数据接口报送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结果。法制监督系统将自动汇总形成统计报表。
第二十五条 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填报国务院法制办制定的行政复议案件统计表和行政应诉案件统计表,报送市政府法制办公室汇总。
第六章 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
第二十六条 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以执法证、监督证以及行政复议应诉资格证(以下统称执法证)的信息为主要内容,对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监督人员以及行政复议应诉人员(以下统称行政执法人员)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
第二十七条 市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市级部门行政执法人员的资格管理。部门法制机构负责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初审、申报、注册、暂扣及收缴等工作。
第二十八条 部门法制机构于每年12月15日前通过法制监督系统执法人员注册管理功能模块对本部门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注册申请,注册信息经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后进入行政执法人员库。
注册中反映的执法人员状态包括:在职、离职、调离,证件遗失、证件被暂扣、证件被吊销等。
第二十九条 部门应当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管理,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处理情况及时通过法制监督系统执法人员责任追究功能模块填报。
第三十条 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证每三年进行更换。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将人员证件信息录入系统,系统自动更新行政执法人员库。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市各部门法制机构使用法制监督系统的操作权限,由市政府法制办审核确认后开通。
第三十二条 部门使用法制监督系统的情况列入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绩效考核。部门通过法制监督系统实施内部监督情况纳入依法行政综合考核。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未予明确的其他事项,依照《南通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各县(市)、区法制监督系统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