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沙建筑节能办法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长沙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长沙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长沙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降低民用建筑物的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湖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民用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可再生能源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及其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商业、服务业、教育、卫生等其他公共建筑。
本办法所称民用建筑节能,是指民用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采用新型墙体材料、节能产品和设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加强建筑物用能设备的运行管理,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等系统的运行效率,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用能系统,是指与建筑物配套安装使用的用能设备和设施。
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市)人民政府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改委、工信委、科技局、财政局、城乡规划局、统计局、质监局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的领导,组织编制民用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建立民用建筑节能年度目标考核制度。
第六条 对尚未制定国家、行业和地方节能标准的建筑领域,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实际情况,组织制定本市民用建筑节能技术规范。
第七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建立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建筑节能产品(材料)和建筑节能验收管理制度。
第八条 按规定实行审批或核准制的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时,一同报送节能评估文件提请审查或报送节能登记表进行登记备案。
按规定实行备案制的投资项目,应依据省政府有关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未按规定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项目审批、核准机关不得审批、核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
第九条 市、县(市)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编制城市详细规划时,应当在建筑物的布局、体形、朝向、采光、通风和绿化等方面综合考虑能源利用和建筑节能的要求,并在依法对民用建筑进行规划审查时,应当就设计方案是否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征求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材料之日起10日内提出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不计算在规划许可的期限内。
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条 鼓励和扶持民用建筑项目采用太阳能、地热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国有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选择一种以上合适的可再生能源,用于采暖、制冷、照明和热水供应等。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当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新建居住建筑12层以下(含12层)具备条件的应当统一设计和安装太能能热水系统。
鼓励新建居住建筑12层以上在技术经济和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统一设计和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
因特殊原因不能采用可再生能源的应当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认定。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民用建筑节能要求和建筑节能标准来委托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
设计单位应当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设计标准、规范和节能技术的要求进行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按照建筑节能强制性设计标准、规范和节能技术的要求对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节能专项审查。未经审查或经审查不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强制性规定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不得使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经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确需设计变更,应按规定程序重新报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施工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施工,不得擅自变更。
监理单位应当按照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建筑节能技术标准的要求实施监理;发现施工单位不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施工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改正;拒不改正的,应当及时报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质量检测机构应当按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要求与建筑节能相关标准进行检测,对其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在施工现场公示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的节能性能、节能措施和保护要求等节能信息。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商品房销售现场公示所售商品房的能源消耗指标、节能措施和保护要求、保温隔热工程保修期等信息,并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载明,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在组织竣工验收时,应当对建筑节能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并在竣工验收报告中注明建筑节能的实施内容,同时提交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检测报告。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意见。
新建民用建筑在竣工验收时,中央空调系统、生活热水、电梯、照明等重要用能系统要纳入民用建筑节能的验收。
第十四条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对建筑节能工程的实体质量和相关工程质量控制资料的监督检查,督促各方责任主体履行质量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在提交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提出有关建筑节能的监督意见。对达不到民用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工程应限期整改,整改后重新组织验收。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工程建筑节能相关技术文件。建筑物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或者受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建筑节能规定,对建筑的围护结构和用能系统进行日常维护,不得人为损坏;发现损坏的,应当及时予以修复或者更换。
第十六条 民用建筑所有人或者使用人在对已采取节能措施的民用建筑进行使用、装修、改造和维护时,不得擅自改变建筑物的节能围护体系和节能设施,降低建筑节能标准。
第十七条 鼓励既有居住建筑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使用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物业服务企业和民用建筑管理单位应当为其安装设备设施提供便利条件。
鼓励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优先采用遮阳、通风、照明等低成本改造措施。
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当制定节能改造方案,并经充分论证,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经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后,组织施工。改造完成后,应当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工程验收规范进行验收。
第十八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协同市统计部门建立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制度。
第十九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开展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建立能耗监测平台,对建筑物进行能耗统计、能源审计,并对建筑物能效进行公示。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或者其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节能工作岗位责任,加强对建筑用能系统的监测、维护,配合安装和负责维护能耗分项计量装置,保证用能系统的运行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的建筑节能标准要求。
第二十条 新建和实施节能改造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能源利用效率测评和标识,并将测评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鼓励其他民用建筑进行能源利用效率测评和标识。
从事民用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测评的机构,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专业人员和检测设备等条件,出具的测评报告应当真实、完整。
第二十一条 民用建筑工程在设计、施工、装修、维护、改造过程中,禁止采用不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材料和建筑用能设备、产品、技术、工艺,禁止使用或者限制使用列入国家和本省禁止、限止使用目录的材料、产品、施工工艺和技术。
鼓励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新型建筑节能墙体材料,采用高于现行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材料、用能系统及其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开展建筑节能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在建筑活动中推广应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用能系统及其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的宣传、教育和民用建筑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应当加强对民用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有关知识的宣传,并对民用建筑节能情况进行舆论监督。公民应当增强节能意识,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
第二十三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设立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用建筑节能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绿色建筑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以及民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节能项目的推广。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应安排专门款项用于新型节能墙体材料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民用建筑节能工程项目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第二十四条 对在民用建筑节能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予处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模版]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
第243号
《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已经2012年10月16日省人民政府第10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李斌
2012年11月19日 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降低民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国务院《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节能及其相关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民用建筑节能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节能评价考核内容,制定民用建筑节能政策措施,培育民用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健全民用建筑节能服务体系,推动民用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科技、经济和信息化、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机关事务管理、消防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民用建筑节能的有关工作。
第五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省实际,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地方民用建筑节能标准。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技术标准,太阳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的标准及定额,指导全省民用建筑节能工作。
第六条
鼓励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本省推广使用的民用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目录,以及限制或者禁止使用的高能源消耗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目录,向社会公布,并适时更新。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公民的建筑节能意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将民用建筑节能知识纳入相关从业人员培训、考核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知识宣传。
第二章
新建建筑节能
第八条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应当优化空间布局,合理确定人均资源占用指标,统筹考虑民用建筑节能的要求。
编制城市详细规划、镇详细规划,应当按照民用建筑节能的要求,确定建筑的布局、形状、朝向、采光、通风、密度、高度以及绿化等。
第九条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民用建筑进行规划审查,应当就设计方案是否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征求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材料之日起10日内提出意见。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十四条
工程监理单位及其注册执业人员应当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实施工程监理。
工程监理单位发现施工单位不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改正;施工单位拒不改正的,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并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监理工程师应当对墙体、屋面保温工程施工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实施监理。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对民用建筑节能的分部、分项工程及时进行验收;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应当责成设计、施工单位整改。
建设单位组织竣工验收,应当对民用建筑是否符合节能强制性标准进行查验;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
第十六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商品房销售场所公示所售商品房项目的节能性能、节能措施、保护要求。
商品房销售合同中应当载明建筑能源消耗指标、节能措施、保护要求、保温工程保修期等相关内容。
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应当载明建筑围护结构体系及其维护要求,建筑用能系统状况及其使用要求,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状况及其使用、维护要求。
第三章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第四章
建筑用能系统运行
第二十一条
建筑物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对建筑的围护结构、用能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进行日常维护,采取必要的保护、修复措施。
建筑物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在使用、装修、改造和维护已采取节能措施的建筑物时,不得擅自改变或者降低建筑物的节能标准。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评价分析,逐步建立能源消耗实时监管平台。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安装用能分项计量装置,加强建筑用能系统监测、维护和能耗计量管理。
第二十三条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以及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和财政支持实施节能改造的建筑所有权人,应当对建筑能效进行测评和标识,并按照国家规定将测评结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前款规定的建筑实施围护结构改造或者更新主要用能设备的,应当重新进行建筑能效测评和标识。
第二十四条
从事建筑能效测评的机构应当具备法定资质条件,按照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民用建筑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检测,出具的测评报告应当真实、完整。
第五章
可再生能源应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示范引导、财政补助、技术指导、质量管理等措施,推进太阳能屋顶、光伏幕墙等光电建筑一体化示范。
第二十九条
民用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的,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中应当包括可再生能源应用的设计和审查内容。建设单位应当对可再生能源应用工程进行验收。
第六章
发展绿色建筑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气候条件、建筑特点,制定本行政区域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并将绿色建筑比例、生态环保、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再生水利用、废弃物回用等指标,作为约束性条件纳入城乡规划。
第三十一条
鼓励按照生态、低碳理念和绿色建筑标准规划、设计、建设城市新区,进行旧城和棚户区改造,集中连片发展绿色建筑,建设绿色生态城区。
鼓励按照绿色建筑标准新建、改建、扩建民用建筑,实施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
政府投资的学校、医院等公益性建筑以及大型公共建筑,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第三十二条
建立绿色建筑评价和标识制度。
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学校、医院等公益性建筑竣工验收后,大型公共建筑投入使用1年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能效测评机构对其性能效果进行评价,对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颁发绿色建筑星级标识,并向社会公示。
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其他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由其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自愿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绿色建筑评价和标识。
第三十三条
建立民用建筑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推行新建住宅一次装修或者菜单式装修,运用产业化技术建设民用建筑,提高民用建筑生产效率,降低能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第七章
激励措施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民用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用建筑节能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可再生能源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绿色建筑发展,以及民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节能项目推广等。
第三十五条
国家机关既有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费用,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居住建筑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使用的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费用,由政府、建筑所有权人共同负担。
第三十六条
民用建筑节能项目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0
(三)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一条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国务院《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已有处罚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施行。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为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设计方案出具合格意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不得出具审查合格证明文件,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新建、改建、扩建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建设单位未利用不少于1种可再生能源的;
(二)政府投资的学校、医院等公益性建筑以及大型公共建筑,未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现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前款规定的,责令停止使用,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能效测评机构提供虚假信息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九章
附
则
213-
第三篇:28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办法
建筑节能信息公示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了加强建筑节能监督管理,使社会公众和房屋购买者、使用者了解和掌握建筑节能相关指标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定义)建筑节能信息公示,是指在建筑物施工、销售阶段,将建筑物按照建筑类型及其所处气候区域的建筑节能标准,根据审核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把建筑物的节能性能、节能措施、保护要求予以明示的活动。
第二条(公示的内容)
节能性能:主要公示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量指标以及建筑物用能系统的效率,并与建筑节能标准规定的参数进行对比。
节能措施:居住建筑的节能措施主要包括:围护结构中墙体、屋面、地面(楼面)、门窗(幕墙)所采取的节能措施;供热采暖(制冷)系统所采取的节能措施;
公共建筑的节能措施除上述外,还应包括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节能措施。具体内容按附件规定选择。
第三条(公示的范围)新开工或销售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以及进行节能改造的建筑面积超过 1000平方米的既有民用建筑都应该进行建筑节能信息公示。
第四条(公示的方式)建筑节能信息通过在施工、销售现场张贴,在房屋销售合同、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中载明的方式予以公示。施工单位应当将所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节能信息在施工现场主要入口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并在质量保修书中予以载明;房地产开发商应当将所销售房屋的建筑节能信息在销售场所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并在《商品房买卖合同》、《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中予以载明。
《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时,应在合同的“买受人所购商品房的基本情况”栏目,增设建筑节能专项内容,由出卖人和买受人对销售的商品房围护结构和用能系统的建筑节能信息内容依照本办法第二条的规定双方作出承诺性约定(详见附件)。
《住宅质量保证书》应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各部位、部件保修内容与保修期”栏目,对围护结构墙体、屋面、地面(楼面)等保温工程和节能门窗(幕墙)的保修期,以及对供热、供冷系 2 统、通风、照明系统的节能设备和调控、计量装置等的保修期作出明确规定。
《住宅使用说明书》应对围护结构墙体、屋面、地面(楼面)等部位保温工程的保护要求、节能门窗类型和使用注意事项,供热、供冷系统、通风、照明系统的节能设备和调控、计量装置的使用注意事项等作出明确规定。
第五条(公示的时限要求)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后15日内,应该在施工现场按要求将节能信息进行公示;房地产开发商在领取上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后5日内,应该在销售现场按要求将节能信息进行公示,并应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出具《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时一并载明。
第六条(公示的内容要求)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商)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建筑节能信息内容进行公示,公示的内容必须与施工图审查机构业已审查通过的民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建筑节能内容一致。《商品房买卖合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载明的建筑节能信息内容必须和前述内容一致。
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内容必须客观真实,不得弄虚作假,建设 3 单位(房地产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分别根据各自的职责落实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内容。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住宅质量保证书》的约定,承担保修责任。
第七条(公示内容的变更)民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确需对涉及建筑节能主要部位节能措施变更的,在不降低建筑节能性能的前提下,建设单位应当先期将设计单位做出的设计变更报经原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同意,在实施前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并将同意变更后的节能内容在15日之内予以公示。
第八条(公示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建设(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筑节能信息公示的管理工作,受理购房者、社会公众对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未落实所明示的建筑节能信息内容的投诉,并调查解决。
第九条(落实公示内容的责任)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落实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内容,需要重大变更的,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先期办理相关变更手续,否则不得实施。
工程项目监理单位应根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标准规范的要求,履行材料进场签收、见证取样送检、隐蔽工程监督、节能工程验收等职责。不符合规定的,不得签字验收。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应依照建筑节能标准审查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为建筑节能信息公示提供准确的依据,不得降低建筑节能标准要求。
购房者对违反房屋节能信息公示内容的行为,可以根据房屋买卖合同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法处理,补偿损失。
第十条(处罚)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商以及设计、施工、监理和施工图审查机构等单位不按照本管理办法进行建筑节能信息公示的,或者公示的内容低于建筑节能标准或失实的,由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批评教育,按规定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中记不良信用,并向社会公示;情节较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可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颁发资质证书的部门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一条(实施)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件: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内容
附件:
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内容
一、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遮阳设施
(一)墙体
1、保温形式[ ] [ A 外保温] [B 内保温] [C加芯保温] [D其他]
2、保温材料名称[ ] [A挤塑聚苯乙烯发泡板] [B模箱聚苯乙烯发泡板][C聚氨酯发泡][D岩棉][E玻璃棉毡][F保温浆料][G其他]
3、保温材料性能:密度[ kg/m3]、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 kN/cm2]、燃烧性能[ h]、导热系数[ W/M.K]、吸水率[ %]、保温材料层厚度[ mm]
4、连接方式和强度:连接方式[ ][A胶粘][B粘、钉结合][C干挂]、[D插嵌][E其他]、粘结强度[ KN/cm2]
5、墙体传热系数[ w/m2.k]
(二)屋面
1、保温(隔热)形式[、] [ A 坡屋顶] [B平屋顶] [C坡屋顶、平屋顶混合][D有架空屋面板][E保温层与防水层倒置][F其他]
2、保温材料名称[ ] [A挤塑聚苯乙烯发泡板] [B聚氨酯发泡][C加气砼砌块][D憎水珍珠岩][E炉渣][F其他]
3、保温材料性能:密度[ kg/m3]、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 kN/cm2]、燃烧性能[ h]、导热系数[ W/M.K]、吸水率[ %]、保温材料层厚度[ mm] 6
4、屋顶传热系数[ w/m2.k](三)地面(楼面)
1、保温形式[ ][ ] [ A 采暖区不采暖地下室顶板保温] [B 采暖区过街楼面保温] [C底层地面保温][D其他]
2、保温材料名称[ ] [A挤塑聚苯乙烯发泡板] [B模箱聚苯乙烯发泡板][C聚氨酯发泡][D岩棉][E玻璃棉毡][F保温浆料][G其他]
3、保温材料性能:密度[ kg/m3]、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 kN/cm2]、燃烧性能[ h]、导热系数[ W/M.K]、吸水率[ %]、保温材料层厚度[ mm]
4、连接方式和强度:连接方式[ ][A胶粘][B粘、钉结合][C干挂]、[D插嵌][E其他]、粘结强度[ KN/cm2]
5、地面(楼面)传热系数[ w/m2.k]
(四)门窗(幕墙)
1、门窗位置及类型 [、][、][、][、][A南向][B北向][C东向][D西向][E断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F断热桥铝合金loe中空玻璃窗][G塑钢中空玻璃窗][E塑钢loe中空玻璃窗][F塑钢单层玻璃窗][G其他]
2、遮阳形式:[、] [A外遮阳][B内遮阳][C内、外遮阳][D水平遮阳][E垂直遮阳]
3、遮阳材料名称[ ][A ][B ][C ][D ]
4、门窗性能:传热系数[ w/m2.k]、遮阳系数[ %]、可见光透射比[ ]、抗风压性能[ ]、气密性能[ ]、水密性能[ ]、中空玻璃露点[ ]
二、供热采暖(制冷)系统节能设施
(一)供热(制冷)方式:[ ][A集中供热][B分户供热][C集中供冷][D分户供冷]
(二)采暖系统构成:[、][A单管串联][B水平管并联][C分户热计量][D分栋热计量]
(三)系统调节装置:[ ][A水力平衡阀][B热分配表][C恒温阀][D其他]
(四)热计量装置:[ ][A热计量表][B其他]
(五)可再生能源利用:[ ][A太阳能热水供应][B太阳能供热采暖][C太阳能空调制冷][D地源热泵][E水源热泵][F太阳能光伏发电][G风能发电][H余热利用][G其他]
三、空调、通风、照明系统节能设施(指公共建筑)
(一)空调系统制式:[ ] [A ] [B ] [C ] [D ]
(二)空调机组类型[ ][A ][B ][C ][D ]
(三)送、排风系统形式:[ ][A ][B ][C ]
(四)照明系统性能:照度值[ ]、功率密度值[ ]
四、建筑能耗与能源利用效率
(一)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量指标: w/m2
(二)建筑物用能系统效率:热(冷)源效率[ %]、管网输送效率[ %]
(三)与建筑节能标准比较:[ ][A优于标准规定][B满足标准规定][C不符合标准规定]
第四篇:广州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试行办法
广州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试行办法
印发广州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州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试行办法》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建委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一年一月十九日
广州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降低民用建筑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民用建筑节能相关活动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民用建筑,是指居住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商业、服务业、教育、卫生等其他公共建筑。
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民用建筑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区(县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
市、区(县级市)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具体实施民用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规划、国土房管、经贸、环保、科技、工商、质监、财政、统计、税务、金融等相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本市民用建筑节能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应当应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技术。
第六条 市财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和使用办法。
每年按照上一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情况,安排民用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用于民用建筑节能活动:
(一)建筑节能规划的制定;
(二)政府投资项目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三)建筑节能的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标准制定和示范工程;
(四)节能建筑能效评估和标识;
(五)建筑能耗统计、能效审计和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工作;
(六)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七)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八)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发展;
(九)促进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材料、设备和产品的产业化;
(十)建筑节能公益性宣传、教育与培训、表彰奖励;
(十一)其他建筑节能相关支出。
第七条 建立民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推广制度。凡节能效果优于国家标准和地方规定的,可以申报市级民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定为民用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的,享受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并授予广州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称号,在各类奖项评选中优先考虑。
使用列入推广目录的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和新材料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
本市政府通过接受企业、个人的捐赠、资助等方式,设立建筑节能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奖励、扶持制度,重点资助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建设、建筑节能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建筑节能发展专项资金管理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章 新建建筑节能
第八条 本市实施从规划源头控制高耗能建筑的建设,促进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建设发展。
编制新城区规划、旧城区更新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当将总体布局、朝向、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应用、容积率、自然通风效果、建筑体形系数、垃圾处理与回收、水资源综合利用、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等因素纳入规划编制内容。
第九条 建设、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有关建筑节能的规定。
第十条 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一起进行节能验收,节能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工程竣工验收。
建设单位办理民用建筑工程验收备案的,应当包括建筑节能的专项内容。
第十一条 结合本市夏热冬暖、集中供冷建筑多、能耗高的特点,逐步推行按照用冷量收费制度。采用集中供冷的民用建筑末端独立用户应当安设分户计量装置和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实现分户计费,公共建筑还应当安装用电分项计量装置。
计量装置应当依法检定合格。
第十二条 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有稳定热水需求、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或者空调冷负荷1200千瓦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旅馆、酒店、医院等类型建筑,应当安装空调废热回收装置,提高能源的整体利用率。鼓励其他类型建筑按照技术分析情况应用空调热回收技术。
建设、设计单位应当选用具有温度设定及调节功能的空调制冷设备。
建筑物的公共走廊、楼梯内等部位,应当安装使用节能灯具。住宅公共部位应设节能自熄开关。
第十三条 实施建设工程节能信息公示制度。
建设单位应在施工现场公示建设项目采用的节能措施、节能材料和设备、节能设计指标等信息。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销售现场公示所销售房屋的能耗指标、节能措施和保护要求、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在住宅使用说明书、质量保证书上载明节能公示的内容,并在房屋销售合同中约定。
第三章 既有建筑节能
第十四条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用能设施等实施节能改造的活动。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当对改造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投入收益比进行综合科学论证,针对不同情况遵循相应改造原则:
(一)建筑物进行围护结构和用能系统改造时应当同步进行节能改造;
(二)应当符合建筑节能标准和规范要求,优先采用遮阳、改善通风等低成本改造措施;
(三)充分考虑采用可再生能源;
(四)实施城市旧区改建、城中村改造的,应当同步进行建筑节能改造;
(五)确保结构安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
第十五条 市、区(县级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步对本辖区内既有大型公共建筑组织调查统计和分析评价,制定改造的目标和要求,编制改造计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所辖政府机关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各大型公共建筑所有权人负责组织实施其所有的大型公建的节能改造。
第十六条 政府机关办公建筑的节能改造费用,由市、区(县级市)各级人民政府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以公益为目的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费用由各级政府财政、业主共同负担。
其他建筑的节能改造费用由业主自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贷款贴息等政策扶持。
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第十七条 鼓励对建筑屋顶等部位实施绿化,降低建筑能耗,鼓励平屋顶改造为坡屋顶。
第十八条 市发展改革、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既有公共建筑用能系统运行管理实施以下方面的监督措施:(一)建立和完善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管体系;
(二)组织电力、供水、供气等能源供应部门,制定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定期报送制度;
(三)规范建设单位对采用空调采暖、制冷的公共建筑设置完善的自动控制与调节功能,降低运营能耗,同时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
(四)制定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单位能耗限额标准;
(五)建立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制度;
(六)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制定相应的节能运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建筑运行能耗统计档案,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如实提供建筑物能源消耗数据。
第四章 可再生能源利用
第十九条 本市鼓励在民用建筑中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光伏发电、自然采光照明及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能等可再生能源。
鼓励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技术研究和示范工程建设。
第二十条 建设、设计单位在建设工程项目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为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预留条件。既有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积极支持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应当优先应用可再生能源。
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当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第二十一条 本市新建12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和实行集中供应热水的医院、学校、宾馆、游泳池、公共浴室等公共建筑应当优先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设计,并按照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配置太阳能热水系统。
第二十二条 小区、村镇、绿地广场、风景区内的庭院灯、草坪灯应优先选用太阳能、LED(发光二极管)等节能环保的灯具。
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应优先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实行民用建筑建设报批监督检查制度。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通过建设项目的法定审批环节。
发展改革主管部门负责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立项阶段的节能评估审查。
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对民用建筑工程进行规划审查,对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项目,规划主管部门不得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和核查施工图设计文件节能备案,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建设项目,不予核发施工许可证。
第二十四条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竣工验收备案过程中应当对竣工验收资料进行核查,对不按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施工的项目,责令停止使用,并要求建设单位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当将建筑节能纳入建设工程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在提交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应当提出建筑节能的专项监督意见。
第二十五条 质监、工商、建设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管理。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的推广目录,结合本市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广州市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的推荐目录。鼓励建设单位优先选用推荐目录中的节能材料和产品。
第二十六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适用于本市的建筑节能构造图集、设计指引,建立技术信息库,加快太阳能光伏发电、集中供冷等经济适用、节能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
第二十七条 建筑节能管理机构负责对建筑节能实施情况的监督抽查和建筑节能材料、产品的监督抽检。建立建筑节能信息公布、通报等制度,对检查情况及时通报。
第六章 绿色建筑推广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第二十九条 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民用建筑项目应当全面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符合国家、省绿色建筑相关标准。
鼓励其他项目建设中采用绿色建筑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政府对绿色建筑项目在审批、建设、销售各环节提供便利条件和实施优惠政策。
第三十条 本市推行绿色建筑认证和标识制度。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建设单位自愿向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绿色建筑认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颁发相应等级的绿色建筑标识或者向国家推荐申请更高等级的绿色建筑标识。
具体认证工作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建筑节能管理机构组织实施。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等有关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的,依法予以追究责任。第三十二条 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物业、材料等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关主管部门可将其违法行为作为不良记录予以公示。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一)对立项阶段未经节能评估审查或审查未通过的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出具同意立项批复意见的;
(二)对未进行规划审查或审查未通过的民用建筑工程项目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
(三)对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不通过或未经备案的民用建筑项目颁发施工许可证的;
(四)对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同意竣工验收备案的。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进行评估修订。
主题词:城乡建设 建筑节能 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2011年1月31日印发
第五篇:建筑节能材料
建筑节能材料
专业: 姓名:
摘要 节能环保已经普遍成为世界性的话题,建筑工程新技术的研发成果,应属节能新材料的应用最能体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紧缺问题日益体现,新型材料在建筑节能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在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不仅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能够改善我国建筑能耗的问题,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
关键词 节能 环保 绿色 可持续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建筑的能耗在国家总能耗中已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建筑总能耗占社会终端能耗的比例也已达到20.7%,且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还将呈增长态势,因此降低建筑能耗是节能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1建筑节能材料的内涵建筑节能,即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建筑能耗量。建筑节能材料,是指维持建筑物日常使用过程中能耗低的建材,通过改变材料自身的特性来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1]。开发及利用节能新材料,不仅对环境保护有深远的意义,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2国内外建筑节能现状
2.1 国外建筑节能现状
美国政府进行建筑节能的手段主要是制定行业和产品标准、开发和推荐能源新技术等。10余年间,美国共出台了10多个政策或计划来推动节能。2003年出台的《能源部能源战略计划》更是把“提高能源利用率”上升到“能源安全战略”的高度。
为鼓励使用节能设备和购买节能建筑,美国对新建节能建筑实施减税政策,凡在IECC标准基础上节能30%以上和50%以上的新建建筑,每套房可以分别减免税1000美元和2000美元;美国各州政府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地方节能产品税收减免政策。
美国能源部提出“建筑技术计划”,对房屋建筑的供暖、供冷热源、输送渠道及实现方式都考虑比较完善。能源部还支持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推行以节能为主旨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目前是世界各国建筑环保评估标准中最完善、最有影响力的。美国环保局的“能源之星”计划,还对有利于节能的建筑材料授予“能源之星”标准。
英国研究建筑节能是从1973年世界能源危机开始的,其目的是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财政开支。英国政府规定冬季起居室的设计温度为21℃,其它房间的温度为18℃。英国市政局和房管委掌握的房屋中95%的屋顶有保温措施,50%的外墙为保温墙体。新建房屋全部采用双玻窗、保温屋面、保温墙体和地面。[10]目前英国规定外墙传热系数U值(我国表示为K值)的标准为0.45w/平米,两年内将逐步达到0.3W/平米。[11] 2.2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工业的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使得我们对能源、经济资源的要求更加迫切。而在建筑领域,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商品能耗的比例已经由1978年的10%上升到目前的30%,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倍~3倍,超过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目前,建筑节能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开展,建设部也相继出台和修订了建筑节能的一系列法规和标准,比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这都将对我国建筑节能事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建筑节能
3.1 我国建筑节能设计发展缓慢的原因
多年来,我国开展了相当规模的建筑节能工作,主要采取先易后难、先城市后农村、先新建后改建、先住宅后公建、从北向南逐步推进的策略。但是到目前为止,建筑节能仍然停留在试点、示范的层面上,尚未扩大到整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
1、建筑节能开发建设成本高(按新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测算,大体上每平方米建筑面积成本要增加100元);
2、开发商追求的是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大的空间利益;
3、建筑设计从围护的结构、设计的角度、施工的角度、计算达到的系数等要比一般普通建筑复杂;
4、政府考虑的是GDP在全国所占的位置,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
5、建筑节能的建筑材料、工艺技术还没有形成体系;
6、国家对建筑节能的规范还没有列入强制执行的范畴;
7、国家及地方缺乏对建筑节能的实质性经济鼓励政策,建筑节能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
3.2 促进建筑节能的对策
3.2.1 从规划入手,推进全过程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首先要从集约型的城市化模式做起。事后的节能改造做得再好,也赶不上科学规划建设来得好。城市布局、功能分区和建筑物一旦成形,能源消费总体水平也就大致确定。这就需要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原则,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要大力推广节能省地型建筑,从规划和设计入手,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水平。如合理控制总体建筑规模,避免盲目追求大房子、尽量使用自然光,减少“黑”房间、走廊等。应强制推行商品住宅的装修一次到位,迅速提高商品住宅中精心装修产品所占的比重,尽快使毛坯房这一已成“中国特色”的住宅产品形式销声匿迹。[3] 在建筑规划阶段,要慎重考虑建筑选址、建筑布局、建筑体型、间距、朝向、季风风向、水面和绿化配置等因素对建筑节能的影响,改善热环境。在规划 [4](设计中,分析形成气候的决定因素辐射因素、大)气因素、环境因素、地理因素的利弊,从改善城市环境和区域环境出发,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形及小气候,合理布置建筑群,尽量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另外还要考虑对太阳能、季风风向、地形等自然因素的利用,以达到节能之目的。[5] 3.2.2 建筑节能的三个途径[6]
1、增强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和采光效果,以此来减少冷气、热量和照明电能的消耗;
2、采用科学的控制手段,根据需要供给建筑的冷、热和用电,避免不必要的消耗;
3、使用自然能量,如风能、太阳能及地冷、地热等,达到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
3.3 建筑节能设计
3.3.1优化维护结构的墙体设计
推广建筑节能,主要是要提高建筑围护结构(包括墙、门窗、屋顶等)的保温性能。[9]在满足作为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的要求之外,通过对屋顶、楼板、墙体、门窗等进一步的设计,以满足建筑在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同时符合建筑的节能要求。例如屋顶中庭的采光顶中,采用双层玻璃形成“呼吸外壁”,使之既能采光,又能导入自然风,降低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建筑外墙设计中可采用蓄热墙、夹心墙、捕风墙、光电复合墙等设计,减少耗能,利用环境;在楼板层的设计中,可利用楼板的结构空问和吊顶空间将循环水管布置其中,夏天可用冷水降低室温,冬天可用热水取暖;还可将吊顶设计成折线形,可利用其反光的原理充分利用太阳光。3.3.2减少窗墙比
窗的大小与空调负荷关系甚大,窗墙比宜适当控制。在窗墙比的选择上,应区别不同的朝向。对南向窗,在选择合适玻璃层数及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热耗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窗面积,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热;而对其他朝向的窗,应在满足居室采光环境质量要求的条件下适当减少开窗面积以降低热耗.[5] 3.3.3屋顶节能
由于太阳辐射强烈引起顶层房间过热,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应加强隔热层,可以设架空通风层,还可设倒置式屋面;采用种植隔热[5]屋顶,改善生态环境;另外还可采用坡屋顶,利用阁楼通风散热。3.3.4 建筑朝向
朝向对能耗的影响也是较大的,正东向或正西向的房屋同正南的房屋相比,全年综合耗电量大约增加20%。在住宅设计中,坐北朝南似乎已成为一种定律,户户朝南又是房产商的招牌售房口号,但这种做法不一定与当地的太阳入射角和主导风向存在因果关系,理想的日照方向有时恰恰是最不利的通风方向。
朝向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有:(1)冬季能有适量并具有一定质量的阳光射入室内,炎热季节尽量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和外墙面;(2)夏季有良好的通风,冬季避免冷风吹袭。由于冬夏季太阳入射角的差别和朝夕日照阴影的变化,我们应利用合理的朝向,使建筑在夏季尽量避开南向烈日的炙烤,而冬季争取尽可能多的温暖阳光,使建筑获得冬暖夏凉的宜人室内环境。[7] 4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无疑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然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推广方面还是遇到了种种困难,除了技术、资金等条件的限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对其优点,以及投入和回报认识不足。
绿色建筑最直观的好处是节约能源及环保。它在设计时就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充分利用地热、太阳能、风能,考虑到节水、节电,以及节约其他能源,使建筑能耗降到最低。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耗能可以降低70%—75%,最好的能够降低80。节约能耗本身就大大减轻了环境压力,在此基础上,绿色建筑强调从原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一直到使用,直至建筑物的废弃、拆除的全过程,都要对环境负责,避免对环境造成损害。
节能、节水等指标容易测算,也很直观明白,但绿色建筑的优点绝不止于此,它还强调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由于绿色建筑更多地利用自然光、自然通风,室内空气质量大为改善,使工作和学习效率提高,人们也较少生病。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对3个城市进行调查后发现,学生们在较多利用自然光的教室里上课,成绩比那些在采光较差的教室里上课的学生提高20%。美国劳伦斯·伯克里国家实验室的研究发现,搬到绿色厂房后,工人的产出率上升了7%更加惊人的是,这家实验室还指出,如果全部改为绿色建筑,美国商业每年会因员工少生病而挽回580亿美元,同时,由于空气质量改善,员工表现更佳,每年还可以增加两千亿美元的收入绿色建筑。[8]
除此之外,绿色建筑在维护、市场信任度、法规成本等方面都具有优越性。可以说,绿色建筑是环境、健康和资金等多方面的共赢。
5发展可持续建筑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而可持续建筑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可持续建筑与一般建筑不同,更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可持续建筑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应该采取有效连通的方式,并根据气候变化进行自适应调节。
2)可持续建筑一方面积极推行本地材料的使用,节省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另一方面尊重地方历史文化传统,有助于汲取先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使得建筑随着气候、资源和地区文化的差异而重新呈现不同的风貌。
3)可持续建筑是一种全面资源节约型的建筑,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再生的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的消耗,产生最小的直接环境负荷(即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污水、固体废物及对周边的影响),产生长期的经济效益。
4)同一般建筑相比,除了采取节能设计,可持续建筑还重视自身产生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在满足低能耗要求的基础上,甚至有可能做到“零能耗”(广泛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和“零排放”。
5)可持续建筑的目的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最终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结语
我国正面临大规模建筑现代化,同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带有先进性的节能建筑。我国的建筑节能有着巨大的潜力,前景是光明的,只要我们认真扎实地做好各个技能环节的工作,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耗能量,为中国的建筑业、能源业做出贡献,最终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参考文献
[1] 杨 旗.节能材料属于保温绝热材料[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07(3):84-86 [2]袁建炬.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探讨[J].中国建材科技.2006(04)[3]周宏春.促进建筑节能的对策建议[J].决策咨询通讯,2007(01)
[4]孙亚飞,卜迎春.试论建筑节能设计[J].盐城工学院学报,1998.11(3):45-47 [5]宋江渝,米延华.建筑节能设计探讨[J].浙江建筑,2006(06)[6]张晓健.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浅析[J].天津建设科技,2003(01)[7]孙湧,玉海龙.浅谈建筑节能设计[J].科技信息,2005(02)[8]赖明.大力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J].建设科技,2005(05)
[9]贠英伟,吴香国,范丰丽.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01)
[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宣贯辅导材料.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1](美)克里斯·亚伯.建筑与个性—对文化和技术变化的回应.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