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盘锦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验收管理办法
盘锦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验收管理办法
为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以下简称“项目”)验收工作,提高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根据省环保厅、财政厅及我市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验收对象
按年度验收各列入全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所在的县、乡镇人民政府、行政村的具体项目。
二、验收的内容
1.完成《项目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工程内容、工程量、工程预期效果情况。
2.项目工程建设质量。
3.项目宣传栏、标识牌等落实情况。
4.项目公示及村务公开情况,群众满意度。
1.设立专门工作机构或指派专人,组织、协调《项目方案》编制工作、项目招投标、项目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管理情况。
2.中央农村环保专项和地方配套资金使用规范性、及时性,执行“专账、专人”的资金管理情况等。
3.项目管理制度建设、管护资金和措施落实、档案管理等。
4.项目区保洁队伍、维护管理队伍建设及日常运作情况。
5.项目宣教工作落实情况。
(三)对项目区县(自治县)按以下内容验收
1.成立区县级领导小组,落实目标责任制、任务分解与区县级考核。
2.项目在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上的公示情况。
3.中央农村环保专项和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拨付及使用情况,跟踪审计、报账制执行情况。
4.区县(自治县)财政局执行“专户、专账、专人”资金管理情况、环保局落实专人实施驻村管理以及招投标组织管理情况、市政行政管理部门落实项目村垃圾收运机制情况。
5.建立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将项目运行维管费纳入各年度区县级财政预算。落实项目建设、运行、维护管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机制、保障机制、以及考核机制、问责机制。
6.落实、整合相关部门资源情况。
7.各级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情况。
8.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情况。
9.项目建成后的治理成效和社会、经济效益。
(四)技术考核标准
参照《辽宁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技术指南》。各项目村须达到以下目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满足《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或《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村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60%,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70%。
四、验收程序
(一)区县级自验 1.示范项目在各项目村工程竣工后,向县环保局提出区县级自验申请。
2.县环保局会同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参照上述验收内容,以行政村为基础单位,对示范项目完成项目情况开展区县级自验,并完成各项目县级自验报告。
3.对县级自验不合格的项目,由县环保局向项目所在村镇下达限期整改通知。整改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个月。
(二)市级验收申请
对县级自验合格的项目,由县环保局、县财政局向市环保局、市财政局提出市级验收申请,并附县级自验报告。
(三)市级验收组织
1.市环保局收到验收申请7个工作日内,会同市财政局组织市级相关部门、专家组成市级验收组进行市级验收。
2.市级验收组分为财务验收组、资料验收组、现场验收组。
3.参加市级验收的单位或人员还包括:县人民政府,县级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项目业主,项目设计单位、项目中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部分义务监督员等。
(四)市级验收程序、要求
1.听取区县(自治县)工作总结及经验汇报。
2.现场抽查。以区县(自治县)为单位,现场抽查一定比例、一定数量的项目村。
3.检查档案资料。主要包括:验收申请、项目申报与立项、财务管理、过程管理、合同、宣教等。4.验收结论。市级验收组形成验收意见,对区县(自治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五)现场抽查要求
1.现场抽查数量。以区县(自治县)为单位,兼顾各项目标段,现场抽查至少7-9个项目村,其中,随机详查2-3个项目村。
区县(自治县)项目村数量不足10个的,按实际项目村数量进行现场检查,仍随机详查2-3个项目村。
2.一般抽查项目村检查要求。按照《项目方案》,现场检查该村所有饮用水源保护区、农饮水净化工程、处理规模50立方米/日及以上的污水处理站及其污水收集管网、垃圾中转站(含垃圾转运机动车辆)、河道生态修复、水葫芦综合整治。
按照《项目方案》对应名单,随机检查10%的分散农户污水治理和10%的农户家庭垃圾收集(超过20户的,按20户检查)、30%以上的50立方米/日以下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30%以上的垃圾收集点、30%以上的畜禽养殖场。3.详查项目村检查要求。按照《项目方案》,现场检查该村所有饮用水源保护区、农饮水净化工程、处理规模10立方米/日及以上的污水处理站及其污水收集管网、垃圾中转站(及垃圾转运机动车辆)、畜禽养殖场、河道生态修复、水葫芦综合整治。
按照《项目方案》对应名单,随机检查30%的分散农户污水治理和30%的农户家庭垃圾收集(超过100户的,按100户检查)、70%以上的处理规模10立方米/日以下的污水处理站及其污水收集管网、70%以上的垃圾收集点。
(六)档案资料检查内容
项目档案、佐证材料等应按类别分别装订成册,客观、全面地反映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从申报立项至运行管理等一系列的工作情况。主要内容包括: 1.验收申请资料。验收申请文件、区县级自验报告、《重庆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验收表》(含工程量对照表、实施情况汇总表、建设情况汇总表,下同)、《财务报表》。(详见附件
1、附件2)
2.项目申报与立项。项目立项申请文件、《项目方案》;技术评估报告、立项审批文件、资金计划文件、变更审批文件。
3.财务管理。会计账簿、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办法、工程结算和财务竣工决算报告。
4.过程管理。项目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中标通知;监理记录、工程监理报告;驻村管理记录;污水处理站进出口水质监测报告(按规定可不监测的除外)、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报告、至少2个点的散户饮用水源水质监测报告;项目公示内容、村民意见反馈及整改落实情况;相关会议纪要;影像资料。
5.机制建设。有关项目建设、运行、维护管理投入机制、保障机制、以及目标责任制与考核问责机制等有关文件、规定;项目运行维管费纳入各年度区县级财政预算、垃圾收运机制等佐证资料;镇级项目运行管理与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等。
6.项目合同或协议。《项目方案》编制、地形测量、技术评估、施工图审查、施工建设、工程监理、水质监测、土地征租、青苗补偿,村庄保洁、环保设施维护管理等合同或协议。
7.其他资料。群众满意率(群众满意率调查表详见附件3);项目隐蔽工程资料;各项目村集中供水资料;运行管理记录、运行费用票据;宣传资料;部门资源整合情况、工作经验等。
(七)群众满意率调查要求
1.请区县(自治县)环保局负责组织实施群众满意度调查。按各项目村1%的人口比例调查(超过50人的,按50人调查)。2.市级验收组进行现场随机调查,数量不限。
3.按区县(自治县)和市级验收组的调查结果,统计群众满意率。
五、资料报送与档案管理
1.上报资料。对市级验收合格的区县(自治县),由区县(自治县)环保局向市环保局上报各项目标段的项目验收表、财务报表、工程结算报告、竣工决算报告、工程监理报告、水质监测报告、影像资料。
2.存档资料。区县(自治县)环保局和业主存档的资料应包括项目申报至项目正式运行期间的所有资料。
六、验收评价
1.验收结论与批复。市级验收组按照各项目标段验收评分结果,现场宣布验收合格或不合格。对验收合格的项目标段,由市环保局下达项目验收批复。2.存在下列情况,为验收评价不合格:
(1)未经市环保局批准同意,擅自更改《项目方案》或擅自延长工期的;
(2)未全面完成《项目方案》确定的工程建设内容的;
(3)存在滞留、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等违反有关资金管理办法和财经制度行为的;
(4)严重违反廉政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经查属实的。
对于验收不合格的,由市环保局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并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对经限期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将追缴该项目标段已拨付的中央和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并取消该区县(自治县)三年内申报本专项资金的资格。
七、环境成效评估
项目验收一年后,由市环保局按照环保部有关规定组织对项目环境成效进行整体评估。环境成效评估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对环境成效评估结果为优并完成《目标责任书》确定的生态系列创建任务的区县,由市环保局予以通报表扬。
对环境成效评估结果为中或差或未完成《目标责任书》确定的生态系列创建任务的区县,由市环保局予以通报批评,并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八、其他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办法由市环保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工作情况
XX年,为创造干净、整洁、优美、和谐的农村环境,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依托项目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区XX个行政村都实现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并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构建城乡绿地系统,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村民文明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推动农村环境标本兼治,我区农村环境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现就今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项目建设工作。
XX区区域面积XX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XX万人。辖XX个经济开发区、XX个镇、XX个街道办事处,半入地式垃圾池61个,垃圾收集房6座,水冲式公厕2座,维修旱厕6座。XX镇共收集处理生活垃圾12400吨,XX办事处收集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XX办事处收集处理生活垃圾2600吨。
二、生活污水处理方面:XX镇污水管网铺设了 7700米,提升泵站一座; XX镇XX村等项目区铺设DN300的集污管道 1900m,目前XX镇正在对市第五污水处理厂进行 施工,预计年底可完工,届时,XX镇所有居民污水排放将进入市第五污水厂排污管网,进行统一处理。XXXX村等项目区铺设集污管道 1600米,污水检查井53座,全部建设完毕。共处理生活污水1XX方。XX办事处XX村项目区建设污水管网 1870米,污水处理设施一处,管网全部铺设完成。截止到目前,XX办事处XX村近500户村民已接入污水处理管网,处理生活污水59000方。
三、道路及村容村貌整治方面:今年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主干道路大整治活动,为有序管理,区财政局先后投入50万元,对三个涉农单位的主要街路,“脏、乱、差”集中的泄洪沟、村庄巷道、垃圾“重灾区”进行整治。XX镇村镇中心投资20万元,整理道路 70公里,在二站村新建垃圾池10座。填埋一站村垃圾场,并建成一座停车场,此举使一站村街道变得有序、整齐。同时XX镇通过资金整合,由建设交通局投资200多万元,重点对XX镇XXXX村村庄88条,全长 28公里 的巷道进行整治。XX办事处投入人力680余人次,投资30万元,拆除围栏、广告牌,粉刷围墙 1600米,拆除违章建筑物41间 2050平方米,平整垃圾41000平米,拉运土方2600方,清运垃圾7450吨,动用铲车、挖掘机等车辆560余次。XX办事处制冷25万元,动用车辆520余次,清理垃圾6800吨,清理巷道、马路堆积物780多处。
通过各单位的努力,我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效果明显,“脏、乱、差”的面貌得到了逐步好转,环境良好发展势头已经凸显,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农村环境运行管理。明确农村环境管理主体,工作目标及职责,加强制度建设,加强考核制度,并明确经过管理式运行,逐步把运行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使我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设有始有终,有序建设,持续发展。
二、主要做法
加强组织领导。XX区成立了以主管领导为组长,财政、审计、发改局、监察局、园林和农牧水务局、城管局、交通建设局、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各涉农单位等12个成员单位组成的运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涉农单位也相继成立了以各单位一把手为组长的运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农村连片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工作职责确定专人全方位配合好各涉农单位完成此项工作。
建立保障机制。XX镇及各涉农办事处在制定农村环境长效管理办法,明确环境卫生专兼职管理机构,明确领导分工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农村保洁服务组织,配齐了乡镇、公路、行政村、自然村四级专兼职保洁队伍,并按照“户集--村收--转运--集中处理”的模式,建设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配备收集运输车辆,完善生活垃圾管理体系;财政局 按照经费预算,建立正常的经费投入机制,把农村环卫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设施运行和保洁人员工资发放,不断巩固和深化集中整治成果,推进和落实长效管理。
严格考核奖惩。区政府建立对成员单位、办事处对行政村的严格督查考评体系,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同时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督查组将不定期检查,通报存在的问题,限时整改,并提出对各涉农办的奖励、奖金分配意见。
完善管理制度。各单位大力推行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明确划分责任区,制定责任区标准和奖惩措施,形成“政府组织、专业保洁、村民自治”的管理格局。广泛开展创建文明乡村、“文明户”、“卫生户”等评比活动,把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与村规民约结合起来,调动群众积极性,倡导讲究卫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村民文明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推动农村环境标本兼治。
第三篇:吉林省第一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
吉林省第一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
发布时间:2011-8-26 9:50:20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
为加强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申报工作的指导,规范申报程序,推进我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推进“三化统筹”结合起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自觉自愿,强者优先,重在示范,确保实效。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和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民增产增收,使农民切实享受到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二、申报原则
(一)自愿申报,强者优先。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愿申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重点选择地方政府积极性高、配套资金充足、基础条件好、人口相对集中,通过连片整治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环境状况的区域。
(二)分类申报,突出重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分为综合示范区项目和专项示范区项目两类,一是长吉一体化区域内选择3-5个综合示范区项目,集中资金重点投入,打造精品工程;二是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选取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区域,实施相适应的专项治理工程,解决农村区域环境污染。
(三)落实资金,配套到位。县(市、区)及各级各类开发区政府要落实配套资金,满足示范区连片整治项目建设和环境管理要求。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着力整合其他部门涉农资金投入示范区,争取示范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最大化。
(四)着眼长远,完善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行长效机制,加强部门分工协作,整合各方资源,强化监管措施,推动示范项目取得成效。
三、整治内容及标准规范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是以解决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为目的,对地域空间上相对聚集在一起的多个村庄(受益人口原则上不低于2万人)实施同步、集中整治,使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治理方式。主要包括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其中,专项示范区项目原则上实施1-2项整治内容;综合示范区项目可实施全部整治内容。
(一)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如饮用水水源地隔离设施建设、标志设置等。村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措施参照《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执行。已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村庄优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应符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等国家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并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1.污水收集系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建有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的连片村庄,可采取合流制收集污水;对于人口分散、经济欠发达的连片村庄,可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或采用合流制。
2.污水处理系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取需参考《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20号)、《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74-2010)等规范性文件。治理技术模式主要包括生物处理法、氧化塘和人工湿地等集中处理技术。
(三)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技术参照《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 50445-2008)。要把农村生活污染与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相结合,尽可能选取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已建环境基础设施、操作简便、运行维护费用低、效果好的技术模式。
包括以下两类模式:
1.区域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较发达、交通便利的连片村庄,要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置模式进行生活垃圾处理。村庄配置完善垃圾收集、运输系统,乡镇建设可覆盖周边村庄的区域性垃圾转运设施,纳入县级以上垃圾处理系统统一处理;
2.布局分散、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村庄,要在优先推行垃圾分类基础上,选取有机垃圾与秸杆、稻草等农业废物混合堆肥等资源化利用技术,无法资源化利用的垃圾定期运到附近城镇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理。
(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主要针对治理区域内畜禽养殖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产生的粪污实行综合利用与污染治理。优先扶持进行人畜分离的村屯畜禽粪便集中处理。根据养殖种类、养殖规模、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以及排水去向等因素确定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艺路线及处理目标,应优先选用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导则(BAT)》、《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7-2009)等推荐使用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类模式:
1.养殖区周边有足够的可以消纳粪污的农田,则粪污经生物发酵后制造有机肥还田利用。
2.没有充足土地消纳利用粪污时,应建设区域性有机肥厂或处理(处置)设施。生产商品化有机肥和复混肥的应分别满足《有机肥料》(NY525-2002)和《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 18877)的要求。
3.位于划定限养区的养殖小区和散养密集区要采用治理达标技术模式,养殖废水经处理后需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要求。
四、工作目标
通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农村区域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区域农村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得到完善,农民环保意识有所增强,局部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村生态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1.农村重点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卫生合格率达到95%。
2.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和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3.生活污水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处理,处理率达到60%。
4.畜禽粪便得到有效处理且综合利用率达到80%。
五、示范区选取
长春、吉林两市所属各区(包括有管理乡镇职能各级各类开发区),九台市,永吉县,以上区域内符合申报条件的乡镇、村。
六、资金筹集与拨付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所需配套资金由省和示范项目所在地市、县(市、区)、开发区人民政府共同筹集,其中:国家和省按项目建设资金的75%给予支持;县(市、区)政府按项目建设资金的25%比例配套,配套资金为地方财政资金。
国家及省级资金采取先预拨后清算的方式。对专项示范区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原则上要求先行到位,省财政根据各地资金到位情况及项目实施情况拨付国家及省级资金。对综合示范区项目,可先行拨付建设资金的50%。
不列入(或暂不列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污染企业搬迁项目以及道路建设、自来水厂等基本建设项目。
2.与解决村庄环境污染问题关联性不强的项目,包括道路硬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产业结构调整等。
3.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建设。
4.单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厂,牧业小区建设。
5.与现有国家其他涉农资金支持存在重复的项目。
七、项目申报
(一)项目申报条件
1.专项示范区项目:地方政府、村民委员会积极性高,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早,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有村屯发展建设规划,基础设施比较好;能够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建立长效运营机制,保证项目建成后的运营和管理;原则上受益人口2万人。
2.综合示范区项目除具备专项示范区项目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地处重要城市及重要经济节点周边;村屯建设规划完善;能够实现人畜分离;村屯道路、集中供水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备;原则上受益人口1万人。优先选择已实施农村土地整村推进的村屯。
(二)申报程序
示范区项目申报以市、县为申报单位,科学规范的编制项目有关材料。
由市、县政府(有管理乡镇职能的各级各类开发区项目由市政府申报)提出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市、县的申请,以正式文件报送省环保厅和省财政厅,并附有关材料,其中,县(市)申请需同时抄送市环保部门。
经省环保厅和财政厅材料审查和现场核查后,被初步确定的示范区按要求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详细实施方案,报送至省环保厅。省环保厅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进行项目技术评审和预算评审。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的审查结果和现场调查情况及当地政府对连片整治的各项保障措施确定示范项目。示范名单将在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厅网站予以公示。
审查通过后,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及资金规模,确定项目建设内容,下达项目投资计划,由各示范县政府负责组织项目实施。
(三)申报材料
综合示范区项目和专项示范区项目材料分别申报,申报材料由市、县政府报送。
1.申报材料包括:
(1)市、县人民政府(含管理乡镇职能的各级各类开发区项目由市政府申报)申请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县(市、区)的申报文件、配套资金承诺函。
(2)示范区村屯环境整治项目申报材料:整治初步方案,其中应包含村庄基本情况、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内容、预期目标、总投资预算、申请补助资金额度和地方配套资金额度、实施措施等。
(3)其他材料:
示范区所在县(市、区)行政区域图,且必须标明连片整治村庄的具体位置;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村申请表(见附表1);农村连片整治示范区项目预算表(见附表2);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环境管理基本情况表(见附表3);其它相关证明材料等。
2.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1)示范项目情况。即开展连片整治示范区域情况。包括示范区域基本情况、存在的环境问题,涉及的县(市、区)、乡镇范围,村庄个数、受益人口等;
(2)主要工作内容。拟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拟开展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内容等,及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预期目标。通过整治可达到的农村环境连片治理预期目标;
(4)资金筹措计划。包括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及自筹资金的落实情况,说明县级财政配套资金来源、数量和安排情况;
(5)保障措施。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管理、运行和维护制度,落实建成后运行和维护资金;
(6)预期效应。对连片整治项目建成后预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农村环保工作机制、引导资金投向、强化资金效益、推广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7)其他材料:示范区所在县(市、区)行政区域图,且必须用红色点位标明连片整治村庄的具体位置;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村申请表(见附表1);农村连片整治示范区项目预算表(见附表2);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环境管理基本情况表(见附表3)。申请文件一式4份,分别报送省财政厅和省环保厅。申报材料用A4纸双面打印,一式3份。项目可研报告和实施方案一式10份。
请各地于8月18日前将所有项目一次申报材料报送省环保厅生态处、省财政厅经建处。(吉林省坏境保护厅)
第四篇:山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验收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管理,提高农村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及我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以下简称“项目”)验收的对象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领导组批复的所有项目。第三条 验收依据
1、环境保护部、财政部《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09]48号);
2、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 [2009]165号);
3、《山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晋财建二[2011]295号);
4、《关于建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若干制度的通知》(晋环发[2012]14号);
5、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2010]178号);
6、《山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晋环发[2011]314号);
7、省财政厅、环境保护厅与各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协议》。
第二章 验收内容
第四条 项目组织领导。县(市、区)是否成立领导组,并建立落实目标责任制。项目所在县级环保局设立农村环境管理职能科(股),所在乡镇设立环保管理机构或专职环保人员,村庄设立环保义务监督员、宣传员。第五条 项目管理。项目计划完成情况,包括项目设计、计划工程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工程建设质量情况等。
第六条 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公示制,工程招标制,工程管理制,政府采购制等制度和规定的执行情况。
第七条 项目后期。项目管理与运行机制情况。包括项目后期管理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和维护措施落实,项目产权登记或转移等情况。
第八条 项目成效。项目建成后的社会、经济和环保效益情况。创建生态乡镇、生态村情况;落实整合各部门资源情况。
第九条 项目资金。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到位、使用、管理情况。重点检查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严格执行县级财政报账制等情况。
第十条 廉政建设。落实《山西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的情况。
第十一条 档案管理。项目申报至项目正式运行期间所有资料的存档情况。
第三章 验收程序
第十二条 验收分为县级自检、市级验收、省级抽查三个步骤。
(一)县级自检
县级人民政府在项目竣工后的一个月内完善有关档案资料,组织项目自我验收,并向市环境保护局、财政局提供验收申请。
(二)市级验收
市级环境保护局、财政局在收到验收申请1个月内完成验收工作,并向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报送验收情况报告。
(三)省级抽查 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组织进行抽查和复核。第十三条 验收材料
1、验收申请资料、县(市、区)政府申请验收文件。
2、县(市、区)自验报告。
3、项目《实施方案》及批复。
4、项目实施前后环境质量监测报告。
5、项目工程质量验收材料。
6、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合同书等。
7、资金到位、使用管理情况说明,及证明材料。
8、项目成效。群众满意度调查等。
9、各部门资源整合证明材料。
10、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证明文件和材料。
11、项目公示的有关材料。
12、项目设施管理运行维护,后期资金保障等证明材料。
13、其他相关材料。第十四条 验收程序
1、听取项目情况汇报。
2、查阅项目建设与管理文档资料。
3、检查财务档案、账簿。
4、实地查看每项工程的建设、管理、运行情况。
5、专家形成验收意见。
6、验收部门形成书面意见,并予以通报。
第四章 验收评价
第十五条 验收评价分为合格、不合格。第十六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验收合格:
1、按照规定做好验收准备并完善验收申请材料。
2、规章制度、档案资料健全。
3、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和批复要求组织实施项目,没有擅自更改项目建设内容,圆满完成项目投入和建设任务,管理制度健全,工程质量优良,成效明显。
4、环境质量改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5、资金全额到位,使用规范。
第十七条 存在下列情况。为验收评价不合格:
1、未经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批准同意,擅自更改项目《实施方案》。
2、不能按时完成工程项目。
3、工程质量不合格。
4、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5、资金不到位,使用不规范。
6、后期管理维护、运行机制未建立。
第十八条 对于验收不合格的,由省环保厅、省财政厅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并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对经限期整改后仍不合格的,将追缴该项目已拨付的财政专项资金。
第五章 环境成效评估 第十九条 项目验收一年后,由省环境保护厅按照环境保护部的有关规定组织对项目环境成效进行整体评估。环境成效评估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第二十条 对于环境成效评估结果为优,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突出的市、县,由省环境保护厅予以通报表扬。
第二十一条 对环境成效评估为中或差的市、县,由省环境保护厅予以通报批评,并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五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汇报材料
**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汇报材料
按照镇党委的总体部署,我村被确定为**年环境整治工作达标村。年初以来,我村支委加强领导、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使乡村卫生环境有了新起色,乡容村貌有了新改观,为乡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一、环境整治基本概况
**社区作为**镇宅俊村亮点工程,自**年**月纳入**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设规划实施以来,总投资**万元,其中中央投资**万元,省配套**万元,地方配套**万元,整合其他部门涉农资金**万元,村民集资**万元。
二、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年初以来,我们按照镇党委的统一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确立了“打造清洁乡村,建设文明家园”的总体思路,同时提出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巩固提高”的工作方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乡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本项目服务人口2600人,占地2平方公里,建设主管网300米、支管网1500米、生态稳定塘1个、配置垃圾箱5个、转运车3辆、垃圾池6个。本项目的建成可以从源头上改善农村环境“脏、乱、差”现状,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生活污水处理率≥
60%。村委会与村民签订了环境保护村规民约,建立了长效保洁机制,责任到人。
三、存在问题
随着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深入,我村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个别干部群众思想认识还存在不到位问题,活动开展得不平衡。部分干部群众还存在认识不清、办法不多、措施不够有力的问题,群众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二是由于我村财力有限,致使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绿化、硬化程度不高。建议镇党委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实行资金报批制,扶持村级兴建环境整治基础设施。
四、明年工作打算
2012年,我们将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城镇建设管理条例》为依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认真汲取2011年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和资金补助机制,确保我村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环境整治任务。
一是在责任落实上下功夫,全面约束干部群众。层层签订责任状,使我村干部常思环境整治之事,常务环境整治之实。进一步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将群众环境整治行为与
资源发包、小额信贷信用户评比结合起来,并组织干部群众外出参观学习,真正调动起群众积极性。
二是在推进机制上下功夫,确保环境整治活动不反弹。全面实行实名播报制,并实行随机抽查、考评制,推动环境整治工作的纵深开展。
三是在典型示范上下功夫,尽快掀起活动高潮。以村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评选“党员清洁卫生户”,扩大典型示范覆盖面,提高典型示范水平。
四是在街道道整治上下功夫,柴粪全面出村,并得到有效利用。
五是在资金补助上下功夫,协调各项目资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六是将大力宣传环保意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软件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