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电子政务的协调管理机制

时间:2019-05-14 22:0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电子政务的协调管理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电子政务的协调管理机制》。

第一篇:浅议电子政务的协调管理机制

浅议电子政务的协调管理机制 摘要电子政务,作为一种全新的行政管理模式,是将政府管理与服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最终实现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协调管理机制。关键词电子政务管理机制协调

一、电子政务的实质

联合国组织:由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公共经济与公共管理司(DPEPA/UNDESA)与美国公共管理协会(ASAP)两大国际组织在2001年联合发起的对全球190个国家电子政府的调查中认为,广义上的电子政府包括所有运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手段(从常见的传真机到先进的无线掌上设备等)来实现政府日常公共事务的处理,认为电子政府是“政府的一项永久性承诺,通过对服务、信息与知识的高效便捷、成本核算的传递,来增进公共部门与个人公民之间的关系。它是对政府所要提供服务的一种最为行之有效的实现。”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指政府机构采用现代网络通信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务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信息共享的政务协同,它打破了原先时间、空间及条块分割的制约,流程式的政务使政府业务的运作更有效、科学,终促成政府转型为服务型政府。

政府职能的电子政务化,将有助于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成本。电子政府系统的发展,有助于传达给公民一种他们的满意度是重要的而不是无关紧要的信息。此外,还能够帮助收集信息,这将有助于决策者更有效地为公民提供服务。

二、电子政务管理机制需求

为了使推行电子政务的政府达到最终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对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的管理机制提出了一定的需求。联合国的一个研究将电子政务管理的需求分为以下几点:体制需求、人力资源需求、财政需求、环境需求、技术需求。电子政务作为一种信息共享的政务协同,信息共享便是实现整个系统的基本要素。信息资源管理是最为基本的一类需求。

在成熟的组织管理体系中,可概括为决策、管理、实施三个层次。但今天的电子政务,含有大量涉及跨部门的应用,例如房产过户就牵涉到房地产和税务部门。若不打破原有的体系,则会大大延长整个业务流程时间。目前有采用用首席信息主管(CIO)方式,形成整合协同能力。

对各层政府组织管理体系中有效地协同、处理、共享这些信息资源成为目前电子政务管理机制中较为重要的需求。

三、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现状分析

1.机构设置。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电子政务建设,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协调,政府政府首席信息官(CIO)由信息化领导小组、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信息中心构成政府信息化管理“三位一体”的决策、协调和执行机制。上述机构客观上造成了我国对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应用工作由多家单位分别负责,但没有明确的实际协调单位。这些单位无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仍然较为薄弱,各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共享较为缺乏。

2.目前发展情况。我国正在推进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但未能形成跨部门基础信息资源共享,造成了基础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成为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例如,社会信用体系很难在缺乏单位信息和人口信息的支撑下建立,制约了电子政务等应用的深入发展。部门间信息共享缺少顶层的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及交换体系作为参照。技术标准不统一也是限制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不利因素。

相比美国的政府首席信息官(CIO)制度,我国尚未建立起真正的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负责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大多还处于部门领导的地位,未上升到机构领导层地位,信息化建设部门在政府机构中也多处于弱势地位,信息化的领导权责不平衡造成主管单位绝大多数处于一种“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这些客观情况将影响到中国跨部门信息化联席机制的所能产生的作用。

3.目前发展的软肋。一是管理体制。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继承而来的,虽经历多年改革,其职能正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结构设置不合理、各部门职能交叉重叠、流程不合理、行政效率较低、透明度较低等,这些都成为了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障碍。“金字塔”式的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成为机构、部门以及公众之间的沟通障碍。部门之间利益分配机制无法根据信息时代做出相应的调整,造成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困难,信息资源无法在部门间进行有效共享,信息流不顺畅,无法发挥出应有的的效益。所有这些,构成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瓶颈制约因素。二是规划、标准不统一。我国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上缺乏总体的统一规划,实际操作中更关注某单一管理功能的实现,注重单元技术和短期效益,使得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问题更为突出,机构复杂,彼此间缺乏沟通,给电子政务的建设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再者电子政务标准滞后,在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信息孤岛的形成和泛滥。

四、电子政务管理机制设计 建立电子政务协调机制,必须根据国内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设计,目前政府作为决策、协调、执行的CIO制度并未如期望的运作。当前,政府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投入已经初具规模,整个电子政务的重点由硬件建设转变为软件开发,需要开发出满足政府和老百姓需求的应用系统。而开发过程则需要政府有一个专业团队,使其在前期决策,实施期间的监控以及后期在技术、方案、应用、反馈方面的磨合中发挥作用,不断地进行优化、改进相应的功能,协调电子政务中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使得整个电子政务系统持续不断地提高对公民需求的契合程度。

国际上普遍采用的“CIO体制为核心的电子政务管理协调体制”来规范政府信息化的领导机制。该机制使得CIO能够对政府的信息技术管理政策、程序和标准提出建议;同时能够进行经验、创意、技术分享,对工作流程的再设计和开发绩效评估方法以改善信息资源的管理;协调各部门间对信息资源的使用、操作,以共享信息资源;协调政府部门内的信息技术问题,与政府多个部门进行合作以解决要求多个部门和多个层面的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非常复杂,直接导致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应用的复杂。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非常困难。建立有一个中立的职位来负责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将有利于各方能够信息共享,保证政务信息化的流程顺利完成。并能进一步解决国内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领导职位的问题。一套完整CIO协调管理体系,以及CIO岗位责任的规范化,将能够逐步解决当前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困境,保证信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间的互联互通。CIO还有利于保证政府信息化的效果,减少因信息技术处理不当和信息设施的不恰当使用而造成的损失。CIO能促进政府部门信息化的主管领导专业化、知识化,对同一地区各个政府横向或纵向角度的互联互通有着重要的推动用。

中国设立CIO的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实质是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而又切实有效的信息协调及领导机制。CIO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持团队,来帮助他开展工作,支撑整个政府的信息化建设。否则,电子政务仍然是“一把手”的个人决策工程,而不是来自CIO机制的决策。建立CIO职位的同时,相应也必须有一套完善的体制规范。设立政府CIO,或者说改革现有的信息化领导机制,第一要具有跨下属部门、行业的协调权。上级政府的CIO高于下属各个职能机构,这样设置才能有效地进行部门问协调管理,才能保证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防止信息孤岛的出现。第二,要具备必要的可支配资源和约束能力。关键是要掌握开展信息化所必需的一些资源和对下属部门的约束力。否则,就同现在的管理体制没有区别,CIO也就只是一个形式而已。第三必须是既懂技术又熟悉政府业务流程的复合型人才,并能统筹全局。

综上所述,将CIO制度引入到电子政务的管理机制中,能够提高整个政务的信息共享能力,破除部门间、不同层级间信息壁垒,统一各不同部门的业务流程接口,最终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参考文献

[1]电子政务的理念及其全球发展概况,陶涛,东方企业文化,2010(1).[2]United Nations Division for Public Economics and PublicAdministration,Benchmarking [3]E-Government: A global per?spective,assessing the progress of the UN member states 2002,May.[4]电子政务亟须“协同”,蒋力群,中国信息界,2007(9).[5]协同化电子政务发展路径分析,李阿莹,学术交流,2007(3).[6]中美跨部门CIO沟通协调机制比较研究,郑磊,电子政务,2008(7).[7]美英电子政务建设协调机制及启示,张雁,开放导报,2006(4).[8]论行政环境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策略选择,李宝玲,科学·经济·社会,2006(1).[9]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问题与完善措施,刘涌,学术交流,2007(10).[10]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浅析,李新仕,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8).[11]美英电子政务建设协调机制及启示,张雁,开放导报,2006(4).

第二篇:财政投资重大项目协调管理机制探索

财政投资重大项目协调管理机制探索

[摘要]文章在简述重大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意义和重要性的基础上,以加强重大项目协调管理为目标,以财政投资的重大项目为管理对象,结合柳州市重大项目的实际情况,为完善财政投资重大项目协调管理机制进行探索。

[关键词]重大项目;财政投资;管理机制

为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充分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对“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拉动和支撑作用,确保重大项目建设任务和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及时解决重大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本文结合广西柳州市重大项目建设实际存在问题,对重大协调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重大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管理的对象着重围绕财政投资国有企业代建的项目进行。2004年7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再一次把政府投资改革作为投资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决定》的第三部分以“完善政府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为目的,针对政府投资管理的问题,通过合理界定投资范围,健全投资项目决策机制,规范投资资金管理,简化和规范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加强投资项目管理,引入市场机制等方面对政府投资加以规范。在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实施管理方面,第一次提出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

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各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总体来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全面建立起政府投资项目法人制和代建制,通过引进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对政府投资项目从工期、质量和投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化管理,切实消除过去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的种种弊病,建立起有效的政府投资项目的约束机制,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从而提高政府资金投资效益和建设工程质量。

柳州市实行代建制比中央推行代建制决定早一年多。在实施过程中,政府投资项目仍然存在工程质量缺陷、超投资以及项目决策随意性等问题。因此,有必要结合代建制管理办法制定重大项目协调管理机制。财政投资重大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一是根据基本建设程序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对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及交付使用直至项目后评价全过程进行监督,健全投资项目决策机制,规范投资项目的工作程序,完善资金管理;二是根据精简、统一和效能的原则,明确相关部门工作内容,解决部门之间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的状况,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完善约束和激励机制,对代建工作实行合同化管理,将代建单位收入模式从按项目总投资比例提取逐渐转变为从投资节约比例提取。

一、工作机构

由政府成立重大建设项目协调小组,由市长、发改委主任分别担任正、副组长,成员由市监察局、审计局、发改委、土地储备中心、规划局、国土局、建委、财政局、经委、环保局、水利局、旅游局、招商局及各政府代建公司等单位分管领导组成。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发改委重点办,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联系工作。

二、协调对象范围

协调对象范围为财政投资重大项目。2008年柳州市要突出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紧紧围绕投资项目建设促进年、文化社会建设促进年、宜居城市建设促进年,大力实施百亿投资

工业强市工程、百亿投资城建美市工程、10亿投资农业稳市工程,50亿投资商贸旺市工程,20亿投资社会建设安市工程,10亿投资文化盛市工程,确保今年有更好、更快、更大的发展。财政投资的重大项目支撑和推动着城市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增强主动性,推进项目建设。

三、工作职责

(一)建立高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协调重大项目从前期工作到竣工验收全过程遇到的问题;协调处理在重大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免造成项目建设进度受堵。

(二)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全程督办;对项目的进度及投资进行监控。

(三)协调各成员单位,落实推进重大建设项目进程的各项措施。

四、工作程序

(一)在项目的前期阶段,应充实工作内容,发挥规划指导作用。各部门应各负其责,超前研究项目工作相关内容,与国土局、财政局、土地储备中心做好协调工作,力争做到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的无缝对接,尽量减少问题的出现。

(二)在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出现问题时,由发改委牵头协调,市政重点办、建委、国土部门、项目业主等单位做好配合工作。

(三)在项目的设计及施工招投标阶段出现需要协调的问题时,建委负责组织监察、审计、发改委稽察办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解决。

(四)在项目的开工准备阶段,协调小组要主动了解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涉及的重要情况;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关键问题,与土地部门及项目业主做好沟通工作,要及时了解并积极协调,确保项目落实、按时开工和建设。

(五)在项目实施阶段,发改委、建委及各代建公司等有关单位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职能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在本单位职能范围内难以解决的,应在问题产生之日起10日内向重大建设项目协调小组书面报告。书面报告中应详细说明问题产生的原因,本部门为解决此问题所做的工作,存在问题对重大建设项目已经或可能产生的影响,问题的难点和重点,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分歧意见及本部门解决此问题的倾向性意见。

(六)协调小组办公室接到书面报告后,或通过主动了解发现问题,应在规定时间内请示协调小组副组长,确定召开协调小组成员会议时间并通知各成员。重大项目工程原则上按照各单位专业职能进行分工,由各责任专业单位牵头协调。2 市领导另有指定的,由被指定的单位牵头协调,各相关部门配合。专业单位难以协调解决的问题,由协调小组副组长牵头协调。协调小组副组长难以协调解决的问题,由协调小组组长负责协调。

(七)为提高行政效能,提高会议质量,协调会议议题涉及多个部门、单位的,主办部门应在会前进行沟通;经主办部门协调意见仍不一致的,由协调小组副组长或组长进行协调,尽量减少与会人员,提高会议效率,杜绝就一个问题多个协调会议无法解决的情况

(八)协调小组成员会议就有关部门或单位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听取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位的意见,对存在意见分歧,但能共同商定解决办法的,明确部门分工、步骤和时限以落实解决问题。对意见分歧较大、一时难以商定解决办法的,由各部门和单位在会后5个工作日内分别提交书面意见,协调小组可指定一成员单位或直接组织调研,探寻可供参考借鉴的解决办法,条件成熟时再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商讨对策。

(九)协调小组成员会议应就在3日内以会议纪要形式报送有关领导及抄送各有关单位,协调小组办公室跟踪督办相关措施的落实。

(十)建立发改委内协调配合机制。协调小组每月要定期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上级发改部门及市领导对项目推进工作的要求部署,通报前一阶段项目推进情况,协调突出问题,以及安排部署下阶段有关工作等。

(十一)发挥重大项目联席会议作用。建议以上级政府名义下文,由上级发改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定期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过程中突出问题。对项目业主进行指导和帮助。

五、工作要求

(一)重大项目的协调工作,实行按级协调原则。各职能处室要积极主动做好基础性工作,为协调提供基本素材。

(二)各级协调工作,必须进行书面记录,出具会议纪要(或书面意见),对协调所达成的会议纪要(意见)要认真贯彻执行。

(三)协调中如涉及市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相关处室要做好督促与沟通,并按照会议纪要(或书面意见)的要求做好跟踪分析工作,及时反馈并按级反映。

(四)市重大项目协调时限,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各县(市)、区上报需要协调的问题,自收到书面申请报告之日起,在15个工作日内协调答复。

六、定期报告通报制度

每月各代建公司及相关单位应及时向协调小组报告工作落实的进度。将重大建设项目的形象进度、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情况以报表形式上报协调小组,由协调小组综合整理并及时通报全市重大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每月协调小组将重大项目月度月报上报上级发改部门。每季度最后的10日内,要通报上季度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分析项目推进存在的问题,提出措施建议,及时向上级发改部门报告。

每月协调小组负责将领导风险抵押责任制的项目进展情况以简报的形式报送各个项目的责任领导。

每周协调小组负责向重大建设项目协调小组副组长通报上周重大项目协调情况。

在每个项目结束后,协调小组要负责对项目进行后评价的工作,并对项目后评价的结果进行通报。项目后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一直存在责任人不明确的问题,项目后评价工作一起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财政投资重大项目协调管理机制将把项目后评价落到实处。

七、基本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和结算(决算)管理

(一)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代建单位(建设单位)应及时通知市发改委、市建委、市财政局及相关部门参与。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后,按财政部、建设部《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规定,对结算审核结果及时对数复核,应当在3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结算、决算的编制工作。竣工财务结算(决算)应当对基本建设工程项目概况、专项工程及造成工程量调整的主要因素和原因作出说明。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配合方1案8范.文库4欢 迎您采,集项目单位做好竣工财务结算、决算的编制工作。

代建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必须积极配合工程结算审核工作,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并对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作出承诺。审核部门对事后施工单位补签提供的资料不予采信。

(二)建设周期长、建设内容多的项目,单项工程竣工,具备交付使用条件的,可编制单项工程竣工决算。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后应编制竣工总决算。

(三)代建单位(建设单位)报送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时,应同时报送下列材料:概算及其批准文件、历年投资计划、经市财政局审核批准的项目预算、工程合同、工程结算等有关资料。对于代建单位(建设单位)未按基本建设程序和本意见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的基本建设项目结算(决算)资料,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不受理评审工作。

(四)竣工财务结算报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评审后,代建单位(建设单位)应当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市财政局批复。列入市审计监督计划的项目,市财政局应当依据审计机关对项目单位编制的竣工财务决算的审计决定批复竣工财务决算。

(五)对基本建设工程项目竣工结算的审核,按下列原则办理:依法招标的工程,审查工程施工后的有增减项目的和有争议的内容,无增减或无争议的按合同约定执行。单项工程的某一单项工程有争议,或单项工程的某一部分有争议,其他单项或部分工程按原约定执行。特殊工程在部分项目(子项目)的预算定额、费用定额运用上有争议的,其他单项或部分工程按合同约定执行。有争议部分严格按有关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程序进行评审确定。

(六)工程项目验收后,代建单位(建设单位)应根据市财政局批复的决算办理资产移交手续,产权单位依据相关规定实行固定资产核算。

(七)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对工程预、结(决)算、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的评审和市审计局对竣工结(决)算的审计均不得向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八、绩效考核

对存在下列情况的部门和单位,协调小组可向市直部门和镇区工作实绩考核办公室提出给予扣分处理。

(一)职责明确但落实不力,而影响到项目进度的,将给予通报批评;

(二)在重大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本部门难以解决又没有及时向协调小组报告,造成拖延建设进程;

(三)在重大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在本部门职能范围内能解决但没有采取措施解决,直接将问题移交协调小组。希望通过该协调管理机制能对财政投资项目进一步加强管理,缩短项目建设时间,节约财政投资,为规范化、制度化管理项目提供有力依据,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

第三篇:管理机制

八大禁令

一、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二、办公室内禁止吸烟

三、上班时间,不准睡觉、干私活、离岗和干与工作无关的事

四、班前、班上不准饮酒

五、不按规定穿戴工装者不准进入办公区域

六、不属于自己的物品,未经他人同意不得擅自翻动

七、超越自己工作权限的事,未经请示、批准,禁止违规自作主张

八、勇于面对、承担困难和错误,严禁知情不报

四严格

1.严格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2.严格进行风控审查

3.严格执行工作流程标准

4.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三个必须

一、越权必须申请并得到批准

二、必须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安全分析

三、必须有后备预案

道明14S

整理

整顿

清扫

清洁

安全

节约

服务

满意

速度

学习

坚持

共享

素养

自检

第四篇: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的涵义与特征

管理机制的涵义,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管理机制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1]当这一概念应用于工商企业时,就成为一种广为运用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企业经营机制。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方向就是“转机建制”,即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见,管理机制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管理机制的特征

(1)内在性。

管理机制是管理系统的内在结构与机理,其形成与作用是完全由自身决定的,是一种内运动过程。

(2)系统性。

管理机制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具有保证其功能实现的结构与作用系统。

(3)客观性。

任何组织,只要其客观存在,其内部结构、功能既定,必然要产生与之相应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的类型与功能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自动性。

管理机制一经形成,就会按一定的规律、秩序,自发地、能动地诱导和决定企业的行为。

(5)可调性。

机制是由组织的基本结构决定的,只要改变组织的基本构成方式或结构,就会相应改变管理机制的类型和作用效果。

管理机制的构成一、管理机制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组织的结构为基础,由若干子机制有机组合而成的。

例如,依据经济规律,会形成相应的利益驱动机制;依据社会和心理规律,会形成相应的社会推动机制。管理机制的自动作用,是严格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的要求施加于管理对象的。违反客观规律的管理行为,必然受到管理机制的惩罚。

二、管理机制以管理结构为基础和载体。

一个组织的管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 组织功能与目标; 组织的基本构成方式; 组织结构; 环境结构。

三、管理机制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

管理机制主要表现为这三大机制。

1.运行机制是指组织基本职能的活动方式、系统功能和运行原理。其本身还具有普遍性。

2.动力机制是指管理系统动力的产生与运作的机理。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

 利益驱动是社会组织动力机制中最基本的力量,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例如:在一个企业中,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员工为了“多得”而“多劳”

 工作

 社会心理推动是由社会与心理规律决定的。例如:管理者通过对员工进行人生观教育,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3.约束机制是指对管理系统行为进行限定与修正的功能与机理。约束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约束因素。

 权力约束既要利用权力对系统运行进行约束,又要对权力的拥有与运用进行约束  利益约束既要以物质利益为手段,对运行过程施加影响,又要对运行过程中的利益因素加以约束

 责任约束指通过明确相关系统及人员的责任,来限定或修正系统的行为

 关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

(1)管理机制的研究是对管理行为内在本质与规律的揭示。

(2)管理机制是加强科学管理的依据。

(3)管理机制的转换与创新是组织(企业)改革的核心。

第五篇:管理机制

在办学准备阶段,还有一件重要的预备工作,就是制定校区的管理制度。对于初次办学的校长们来说,在对经营校区没有很真切深入的感触心得之前,校区制度的制订宜简不宜繁。

最首要的,是抓住关键的几个核心环节,保障教学服务到位,防止出现大的教学服务事故,预防学生出现安全事故,保证校区主要工作能正常运作。其它的细则可以在校区的运作慢慢进入轨道后,再根据校区的具体情况补充修正。若贪大贪全,条文细则规定得太繁琐,不是大而无当,不切合实际,就是容易陷入细枝末节,本末倒置,没办法把最重要的精力资源用在刀刃上。

但是,初步的制度预设也是必要的。规则制定的过程也是校长整理、明晰校区管理思路的过程,若是一开始没思虑清楚,那么校区要从开业后的混乱无头绪运营中转变过来,会需要更长的时间。

那么,初期校区必要的制度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呢?(1)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2)校区日常管理制度(3)薪酬绩效制度(4)员工聘任制度(5)考勤请假制度

在下文,我们主要介绍前三部分比较重要的制度,既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校区日常管理制度、薪酬绩效制度。其它几部分,可在文末找到我们提供的一些模板。(有需要的校长们,可以在文末的相关推荐里,找到一些具体参考方案、实用表格模板。)1.组织架构及岗位职责

目前培训机构大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市场型,另一种是教学型。

(1)市场型学校主要适用于高单价的课程,客户一次消费通常在一两万、三四万,这样的课程需要有非常强的市场营销能力,所以这类学校的组织架构中市场和销售部门就特别重要。对应到K12课外辅导机构来,主要是主打一对一教学的学校。

这类学校的业务流程通常是这样的:市场部通过广告、地推、活动、新媒体营销、咨询师陌拜电话等方式来创造咨询量,然后电话或上门咨询的家长转给咨询师,由咨询师来完成销售,再转给教学和服务部门。有的学校教师既负责教学,也负责和家长沟通,有些学校由学管师(或称班主任)来安排教务,并负责和家长交流、续班续费。

用学管有利有弊。优点是可以进行标准化管理,缺点是增加了沟通环节,而且学管没有亲自教课,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认识不深,如果家长多追问几个问题,可能就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需要学管和老师多沟通才能弥补。但总体上用学管利大于弊,学管对家长的服务利于标准化管理,避免有些老师在课后服务不周。我们有位校长,就是因为增加了学管的岗位,提高了家长服务满意度,从而把规模做得比较大。(她用了一年,从100万做到600万--小作坊型教辅机构怎么改造?)当然,每个学校还有行政部门,负责人事后勤。

(2)教学型机构主要适用于单价不高的班课,生源主要靠家长转介绍,通过做广告、活动等营销方式带来的新生比例不高。

相比起动辄几万块的一对一高单笔费,班课一期课程往往1000元左右,这类学校一般养不起高收入的咨询师。因此,尤其在早期阶段,教师既要负责教学,还要和家长沟通交流,做好续班,和市场人员一起地推。所以,教学型学校对教师的要求特别高。这类学校一般需要两个重要的管理岗位,一个是人事,负责教师招聘、新人培训和团队建设、行政事务管理,一个负责抓学校的教研教学。如果校长不上课,可以由校长来负责前一个管理岗,再招个副校长或合伙人来抓教学。设立组织架构后,根据每个岗位的核心任务设定简要的岗位职责,确保各个岗位人员都清楚自己的责任,保证重要环节能执行到位。2.校区日常管理制度

校区日常管理制度其实涵盖了整个校区日常事务的琐琐碎碎,比如教师上完课黑板没擦、桌椅很乱,谁负责?厕所、垃圾谁清洁清理?上完课空调开整夜谁来管?家长到访时大家都在忙谁接待?要求备课的教师没有备课、应该打的陌拜电话没打、课后的学生反馈没有及时做怎么办?还有,违反规定了怎么处理怎么惩罚,谁来监督谁来管理?等等。但是,制度的制定有时候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认为只要你想让老师们做到的就规定下来,违反的就惩罚,久而久之自然不会不敢有人出错。

自问一下,我们每天都知道不能老玩手机,结果真的放下了吗?我们知道东西不能随手放,但一天到晚不也经常找不到钥匙钱包甚至手机吗? 因此,如果要让规定下来的制度能真正执行起来,并且能有效防止频繁触犯,要求我们要真正把人性考虑在内,并吸收他人的管理智慧进行修订、修正。如果在我们制定的制度下员工仍不断犯错,那么很可能不是员工的原因,而是我们的制度出了问题。

校长们可以根据自己校区的规模、课程产品类型、组织框架、校长现状制定适合自身的规章制度。但是有几条制定规范时要特别考虑的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我们制定出无效的制度。

(1)简单粗暴的惩罚是无效的

有的校长在制定制度时存在一种比较简单粗暴的做法:违反规定怎么办?罚!第二次再犯呢?加倍罚!第三次又犯呢?继续加倍,罚到怕为止。一味用惩罚来规避再犯的几率,很容易让规章制度变了味儿。本来初衷是让应该做的事情都能真正落实到位,让机构变得更好。到头来容易变成校长吹毛求疵、故意为难、克扣工资故意剥削,变成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较量,变成对立的两方。(2)分清错误的类型,分别制定防错制度

一般情况下,人常犯的错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意识的错误,比如忘打卡、算错学费等等;一种是有意识地犯错,比如不备课、隐瞒失误等等。

根据平时的工作犯错数据统计,无意识的犯错比例其实超过85%。针对这种错误,如果用有意识的错误管理办法--比如惩罚来解决,必然是无效的,因为它对抗的是人的记忆力,记忆力不由人。因此,针对两种不同的错误,要设计不一样的防错机制。

(1)对于无意识的犯错内容,设计的制度应该尽量“防呆化”,并设置一定的纠错机制。比如酒店为了防止忘记关灯,把电源开关和门钥匙联动起来,只要关门就要从电源座上拔出钥匙,关掉了电源,这是“防呆机制”;比如开车时,如果司机不系安全带,车内就一直有提示音,及时自动地纠错,避免造成更坏的后果,这是纠错机制。

一样的道理,如果针对的这些错误不是教师们有意识犯的,而犯错的结会造成不好影响,那校长要考虑的不是怎么重罚惩戒,而是想出好的防呆机制和纠错机制,来防止失误的发生。(2)对于有意识的犯错,明文规定是最好的办法。

在设计制度时,我们要明白制度能实现的也就三件事:上班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就职期间禁止做什么。毕竟在利益分配方面,员工属于收益少的一方,我们不能期望通过制度让员工拿着打工的钱,操着校长的心。那么,制度的明文规定应该注意什么呢? 第一,制度要接地气。再高大上的制度,如果不适合就只能佛一样高高供着。

第二,有义务,也要有权利。制度执行前,先要员工认同制度的设置。大多数员工认为是合理的,不抵触了,他们才可能真正去执行。

第三,除公司红色底线外,不要满篇的扣分、扣钱。什么都罚,一是最后扣分、扣钱在员工心里都失去威慑力,二是最终不知道什么轻什么重,可能为了避免轻的错误反而误了重要的事情。

第四,制度的设置不是一劳永逸的,一定要有专人进行制度的更新和完善。一个完美的制度是不存在的。但同时也不要突然想法一来就拍脑袋下规定,朝令夕改,以后的规则容易被下意识地忽视。

第五,归属感建设解决所有错误。如果站在员工角度分析,无论是无意识犯错还是有意识犯错,实际上都是员工对机构缺乏归属感的体现。

比如,在走出家门前,你会不会关空调?答案是非常会,更有甚者出门了后会回家再检查一遍。所以员工没有节约意识,没有服务意识,实际上是某种程度上的归属感欠缺问题。归属感的建设绝对不是三两条制度能摆平的,这是个长期运营的活。校长们可以从机构的发展、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营造圈子文化、人文关怀等等方面,为员工创设一个有归属感的机构。

3.薪资绩效体系

教培机构员工的薪资一般采用绩效制度。

薪资绩效的制定是令很多校长头疼的问题。设得好,校区发展充满活力;设得不好,拉新促活没有动力、老师教研教学不上心、员工流失,都是校区容易出现的问题。在设定薪资体系时,校长们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为核心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命脉,同时,服务质量是保持家长忠诚度的关键因素,因此学校所有的工作方向其实都应该围绕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来确立。安排教师薪酬时,需要考虑怎样凸显教学质量和课后服务的重要性。如何设计薪资绩效,能够促进教师主动地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教学能力、服务质量?怎么样促进员工自动自发地提升家长的服务满意度?这是绩效设计最主要考虑的问题。(2)同岗同薪同绩效,多劳多得

不管是学校的管理人员、市场人员还是授课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贡献值。这个人员贡献制的高低就决定了我们学校它的岗位的分配合不合理,薪酬的设计合不合理。在体现公平的前提下,利用绩效多劳多得,奖励优秀,激励后进。(3)利于招聘人才

招人难是现在很多机构面临的问题。在新员工进入校区之前或者初期,对于机构的信任度还没有真正塑造起来,这时候新员工对于员工工资保障和福利是有疑问的,这时他们往往会关注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比如说基本工资、社会及内部福利(比如保险、公积金、过节福利)。所以,在设计薪资时,也要权衡这一问题。

最后,基本没有一套薪资绩效制度是100%适合所有学校的,每个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绩效激励制度,而好的绩效考核是会跟着学校运营实际情况变化而变化的。学校在各个发展阶段,适合的考核模式和需要考核的维度都不太一样。如何设计一个好的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简单才是最美--让教师半夜心甘情愿反馈家长的薪资绩效考核方案是这样的

后台回复“汇编”,可以下载最全的校区管理所需要的教学工作规范、工作表格模板

下载浅议电子政务的协调管理机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电子政务的协调管理机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管理机制(大全)

    十、管理措施1.项目的组织管理措施:此项目是由延安市科技局组织实施,其主要职责为:(一)拟定延安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科研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二)组织局专家委员会及业......

    消毒隔离工作多部门与科室协调管理机制

    消毒隔离工作多部门与科室协调管理机制 为加强医院消毒隔离管理,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因消毒隔离工作执行不力造成医院感染事件,保障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医院安全和社会稳......

    电子政务

    第二,以电子政务促进政府运作高效化。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它是衡量行政活动是否成功,行政管理是否现代化、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影响行政效率的诸多因素中,科学技......

    2007年度电子政务

    2007年度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工作总结和2008年度工作计划录入:admin时间:2008-4-28人气:435一年来,我局在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

    电子政务

    浅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蒋露 0805012012 行政081 南通大学法政与管理学院)[摘要]:政府部门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的渗透作用对 行政管理模式......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促进行政体制创新的重要措施,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 然要求。如何立足哈尔滨市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电子政务的方针政策,促进哈 尔滨......

    电子政务a[大全]

    内容摘要:在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被列为第一位,可见政府信息网络化在社会信息网络化中的重要作用。政府作为国家管理部门,运用计算机、网络......

    电子政务..

    一.填空题1.协同政务的关键技术有CSCE技术和工作流管理技术。P362.西方国家的政府再造运动以美国、英国为代表。P263.开展电子政务必须进行政府管理体制创新。P814.实施政府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