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摘要:透过客观角度观察,语文教学的核心平台始终是课堂,特别是在素质化教育方针大力推广背景下,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自然提出愈加严格的规范要求。在此类背景下,笔者决定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基础,结合丰富实践经验论证日后提升教学效率的措施,希望能够引起有关教学人员关注和深思。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引导;情境
在响应国家新课改方针背景下,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开始系统化整改既有的教学模式,不过由于部分教师认知能力有限,经常会产生流于形式的问题,最后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研习兴致,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则更加无从谈起。究竟怎样做,才能有效改善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为小学生今后应试升学前景合理化绽放,提供保障,具体的处理细节将如后续阐述。
1督促学生提前进行适当性预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类要素之间的互动流程,而当中影响效应相对深刻的莫过于学生和文本的交流。但是,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未能关注这类细节,通常状况在就是安排学生初步阅读课文之后,就直接开展对话交流活动,即要求学生阐述个人见解。须知在此期间,学生根本未能把握生字音准、理顺句子结构、深度理解词语内涵,而后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佳。想要针对这类问题加以有效解决,就必须不断强化学生和文本材料之间的交流力度,而最为直接的适应路径就是提前督促学生做好预习事务。所以说,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理当持续激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等良好习惯培养,必要状况在设置一些预习类题目,令学生可以预先介入到积极学习状态;再就是定期检验学生预习水平,并结合个人表现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至此强化单位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流效果,锻炼学生群体的自学和实践应用技能,为日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机改善,提供应有的保障条件。
2在课堂上设置多元且有趣的问题情境
为了全面迎合小学生群体强烈的猎奇心态,教师有必要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各类有趣的问题情境搭设,令学生课堂注意力得以集中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类话题讨论活动,最终赢取一类较为理想化的教学成就。如,在进行《海底世界》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借助图片演示和语言表述等方式,将海下不同深度状况予以生动化呈现,之后为学生设置对应问题,包括海底之中存在何类生物,它们彼此之间怎样交流。如此一来,便可以顺利激发出小学生的探究欲望,令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在海底环境探究方面上,并且在这部分问题情境交互式作用下,可以辅助教师有序地组织整篇课文的讲解活动,最终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就事半功倍。
3灵活改变教师角色,搭建起和谐化的师生情感关系
想要确保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还需要妥善化师生关系的支持,而想要满足这类条件,就需要教师灵活性地转变个人扮演的角色。以往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师始终扮演着授业、解惑这类严肃性形象,并且全面把控课堂整体教学节奏,此间小学生只得被动接纳,长此以往不利于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自从我国实施新课改方针之后,便主张教师及时转变为启发、合作类角色,其核心使命就是在尊重学生形象思维和情感特征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人性魅力并和学生共同进退,进一步令小学生在参与集体探究活动中收获丰富的知识点,并且朝着教师设置的更高成就目标不断迈进。如,在进行《秋天的雨》这类课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教师合作阅读模式,进行课文主题思想升华与过渡的细节,即“秋雨为我国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水果成熟的香味,给我们带来了丰收,带来了快乐。”在师生就此建立起默契的情感关系之后,学生会在教师的鼓励下在课后主动欣赏秋景,而不是像以往般被动完成教师严格设置的任务,随后可以将数不尽的秋天美丽景致一览无余,为今后相关课题内容深入性解读,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4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开展教学反思工作的核心动机,就是不断强化小学教师的自我教学理念和自我批评能力,进一步挣脱传统教学经验的约束效应。事实证明,唯独经过阶段化教学状况细致化诊断、教学引导模式实时化创新之后,才能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实力并且换取愈加理想化的教学实效。正如上述内容阐述,教师、学生、课题材料等始终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核心要素,教师反思过程中要做到将三类要素全面考虑进去,做到课堂教学期间教师优势全面放大、劣势全面减少,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倍增,以及课题研究和教学效率大幅度提升,最终换取小学教育的最优化成就。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合了声像等丰富有趣的资源,比较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征,作为现代专业化教师在反思阶段化教学水平过程中要不断加深对该类技术的认知,同时定期参与相关技能培训来保证熟练操作该类设备;之后创设生动化引导情境,将复杂的课文内容加以形象和简单化呈现,突破教学重点并解决教学难题,令小学语文课堂至此绽放出全新活力之余,为日后教学效率有机改善,奠定基础。
5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全面改善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包含多种处理方式,而笔者在此阐述的建议着实有限,日后仍旧需要相关教师在实践之中予以不断完善。相信长此以往,势必能够令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摆脱一系列困境,换取师生共同进步的绩效指标。参考文献:
[1]傅海梅.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探讨[J].才智,2011,15(11):119-121.[2]张雷.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8(06):144-153.[3]黄有德.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1,19(09):164-170.[4]郭文霞.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2,37(35):124-136.
第二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华宁县宁州镇甸尾小学
罗明芬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努力使每个学生形成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善于实践的有用之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力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只有课前指导好预习,课始激发兴趣,课中渗透方法,规范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 : 指导预习激发兴趣 渗透方法 规范习惯
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诸如此类的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仍是殛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据此,我认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努力使每个学生形成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善于实践的有用之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力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只有课前指导好预习,课始激发兴趣,课中渗透方法,规范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一、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是学习的起步环节,课前预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如果能够踏实的抓好这一环节,就可以达到四个目的:
1、培养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2、增强听课效果。
3、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4、有利于加强记忆。
新课程也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中、低年级课外的预习环节。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学习课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读课文,学习生词,理解词句意思。这样一来,课堂教学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只要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实现教学的目标。但很多中年级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只有指导好课前预习,课堂上才能有效地指导自主学习。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指导:
1.预习时做记号: 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蓝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有用的,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让学生用文字来表述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事先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比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波浪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圆圈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2.带着问题预习:
心理学专家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好。但是,中低年级学生往往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开始时应该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预习。以后逐步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在教师预习提纲的引领下让学生自己预习。
3.鼓励质疑问难:
学生预习时,除了认字、读课文以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用符号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4、多和爸爸妈妈沟通
让学生把自己在预习中的体会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来为你分析一下优点和不足之处,这样你才能有更大的收获和进步。
二、激发兴趣 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强三到四倍。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现象。教师无乱是课前的设疑提问,还是课中的情景激趣,都应该充分采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之主动,而不会因感知疲劳而降低学习热情。有效率的教学该从何处下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积累了一下几点:
1.课题入手,开端引趣。上课一开始以趣导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导入,开始设疑,把课堂教学当作是一项探索活动,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2.巧妙切入,唤醒情趣。把握课文特点,围绕文本的内容与情感巧妙切入,教师须紧密联系课文的特点,尽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文本的内容与情感,做到富有针对性、灵活性和机动的引导,唤醒情趣,以便使学生的阅读学习既能有所侧重,又能把握文章特色,以此有效率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
3、游戏导入 集中注意力。学生抑制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纯粹的讲解容易产生疲劳,而游戏具有的趣味性和针对性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位哲人说过:“让天真烂漫的孩子正襟危坐地学习是一种失去理智的行为,是迫使孩子提前厌学的笨办法。”游戏是训练孩子全身各个感知器官和头脑的唯一方法,孩子的肢体在游戏中得到释放,心里在游戏中得到快乐,头脑游戏中学到知识,巩固知识。
4、.运用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电教媒体,发挥其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例如,上学期上的课文《庐山的云雾》一文中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这部分内容比较深奥,学生难以理解。在深入品悟语言文字后,运用媒体将庐山云雾的特点清楚地展示给学生,并配以文字说明和图片讲解,使声音和图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活动的画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地理解云雾的成因和形成过程。此外,运用媒体,巧设朗读。例如,《庐山的云雾》第一段写人们观赏庐山的云雾及其感受,语言美、意境美。播放一段录像,让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读出文中对庐山的云雾的惊叹赞美之情。电教媒体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语言,增强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加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渗透学习方法
小学生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我们的教学方法力求新颖有趣。教师在识字、朗读中渗透方法,让孩子掌握基本的阅读和和识字的方法,积累语言,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是有效地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诱因,也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的诱因。正所谓:教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应该因文而异,采用各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比如:巧妙精当的导语,幽默诙谐的课堂讲解,精巧的板书设计,促人深省的提问,新颖别致的直观图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学习气氛。
四、规范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的关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中低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教师要通过狠抓课堂常规的管理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我在课堂上注重以下习惯的培养。
1.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向课堂要质量是教师的共识,而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听课质量的有效保证。由于中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会发生听课“走神”的现象;还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听老师讲,同学发言时却漫不经心。教师如果不加注意,及时提醒,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认真、仔细听上,既不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也会使学生逐步养成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西•索洛维契克说的:“要想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我们还是从一年级就学会做简单的事情开始吧:身体坐正,振作起来,做好听课准备„„这样,我们就会非常容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 对于我们班的学生我就采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之中,诱导探索、启发思维。总之:让学生听课学会抓重点(抓两头:头是教学目标,尾是点睛之笔。抓讲课中的提示:请看老师的板书,这是要反复记住的知识)这样让学生明白我荆轲的重难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不时用鼓励、表扬、眼神提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听别人发言。还鼓励学生能互相评价、对别人的发言给予补充,指出没听懂的地方,并大胆提出来。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尽快地实现从学前幼儿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过程,使他们能集中精力投入学习,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只有先培养好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才能逐步增强课堂学习的效果。
2.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认真的书写态度,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和写字姿势等。在这几年的低年级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学生可塑性很强和“先入为主”的特点,首先向学生示范正确执笔写字的姿势,然后进行严格的训练,使学生真正做到书写时“头正、身直、肩平、足稳”。再把书写姿势的基本要求和执笔方法写在黑板上,要求熟记,自我检查。每节写字课和学生作业时我先抽查学生的书写姿势,然后让学生按要求摆好姿势再开始写,以强化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意识。在写字过程中,我经常表扬书写姿势好的学生,纠正差的,并提醒学生观察纠正自己的写字姿势。我常常在班级中表扬“写字”优秀的学生要求每个学生在做到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才可以参评参展,以促进班级群体重视写字习惯的养成。在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养成了较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质量也不断提高。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前提。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没有思维就没有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升华。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不懂敢问、有意见就发表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我常常教育学生赢在课堂上的发言,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坚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逐步养成勤于思索的好习惯。同时,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敢于发言的习惯。发言时做到不怕错,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大胆说出来。这样既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任何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听课习惯,即使教师的课讲得再精彩或学生有良好的天赋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习惯的培养是经过师生长期的努力而形成的,良好的听课习惯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总之,上好课是艺术,也是科学,不容易。如何上好语文课,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让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社会乐意”的乐园,作为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你我都拥有这一片充满梦想的语文课堂,我们应该为之去创造,去耕耘。
参考文献:《教育艺术》《玉溪教育》《云南教育》
第三篇: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周至中学政治组司新果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实际教学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比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在效率、负担、质量三者关系上,课堂教学高效率,课业负担轻,教学高质量是提高课堂效率所要追求的理想状态,但是课堂教学低效率,课业负担重,考试分数高是当前比较普遍的现象,这种状况急需改变。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
课堂效率较低,靠占用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课内损失课外补”,不仅耗费学生大量的体力和精力,为课业而拼命,而且严重损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同样,教师自己也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挤占了备课时间。由于备课不充分,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下降,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提高课堂效率,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师生负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教学任务应主要通过课堂完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
2、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指减轻学生课后的课业负担,造成学生重负担的原因很多,课堂教学效率低是一个重要因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根本性措施;
3、课堂教学效率高,主要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就可给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促进使学生全面发展;
4、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师自我提高、自我保健,使教师保持旺盛的精力。
二、考核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的标准
考核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落实教学目的的全面性。有效的教学时间是指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智力、培养特长、学会做人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在坚持以知识教学为核心的同时,有机渗透德育,强化技能技巧训练,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次,“足够”的科学的教学容量和“适度”的教学节奏是课堂 1
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方面。“足够”的容量和“适度”的节奏要视学生的基础而定。重点高中与一般高中相比容量要大,节奏要快。“大容量”并不要求增加“大纲”、“考纲”以外的知识点,而是围绕知识点,拓宽加深,全面理解,灵活运用。“容量”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内容,而且包括思维的训练。
第三,学生受益的全体性是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除使多数学生理解掌握学习的重要内容外,还要解决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较大的效益,得到应有的发展。
第四,学生的主体和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学生学习主动态度积极、思维活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因此,教学的组织、环节的安排,方法的运用等都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提高课堂效率的着力点
1、强化有效备课
抓好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首要环节,有效的备课形式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结合起来,进行课前备课和教后反思。
(1)课前备课
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要研究教学目标,钻研教材,落实知识点、重点、难点,广泛收集资料。在课前备课过程中,应走出“孤军作战”式的传统备课模式,采取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备课方式。在实践中,应先确定每次备课组活动的主讲人,主讲的教师应做事先准备,其他教师也要拟订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而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各教师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方案,以一人主讲,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备课。我们每一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都积极参与讨论,对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凸现、能力的培养、重难点的突出与突破等方面都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再对教案进行修改,整合成比较优秀的教案,同时利用备课组的合力搜集、整理资料,制作课件,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集体备课中交流修正,使每位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识风格的教师都能互相启发、补充,共同提高。
(2)课后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重“课前”和“课中”,在课后做些教
学反思,写些教学心得,然后再改写教案,进行课后备课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课堂教学的构成因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课堂教学的实效问题:
①对学生“学”的效果的反思。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②对教师“教”的效果的反思。反思的方面有:教的内容是否明确,教的要求是否达到了本课程的要求,教的方法是否妥当。
③对教材处理的效果的反思。反思对教材的增添内容是否有效,对教材所作的必要的删减是否合理,对教材的排列顺序作的调整重组是否科学,对教材中新、旧知识的联系是否自然。
通过反思,及时对教学实效进行分析思考,改进教案。
①改进教学方法。改进一些做法,使之更完善,更完美。
②改进教学环节。在上完课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适当调节教学环节的侧重点,使其更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课后备课中更强调教师个人备课,因为不同的授课者,不同的学生,就应该有不同的体会和反思,但也可以进行集体交流,通过交流来达到资源流通、优势互补的目的。
2、坚持课堂模式的改革创新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根本的是实现课堂教师,学生、课本基本要素等的优化组合。为此,我们把“三为主、三结合”确立为新的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向改革要效率、要质量。
我们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三为主,三结合”的具体要求是:
(1)在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
(2)在处理讲授与训练的关系上,坚持以训练为主线,实现讲授与训练的有机结合;
(3)在处理课本与课本外知识的拓宽加深的关系上,坚持以课本为主,依据《大纲》、《考纲》,实现本内与本外的适度结合。
“三为主、三结合”明确规定了师与生、讲与练,教材与课本外知识的关系,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能动作用;
强调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强调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强调学生自学、主动学、独立思考;强调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强调训练能力、发展智力;强调知识结构,认知结构。
为了建立“三为主、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我们正积极开展以此为目标交流课评优课,进行有效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
(1)开展以高三年级复习课、高一高二年级新授课为内容同学科教师间的交流课活动。由包级行政领导和同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听课,汲取优点,寻找问题,促进提高;
(2)开展公开示范课活动。在交流课的基础上,各个学科按一定比例推举人选举行优质课展示活动,以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3)举办省市级骨干教学教师、特级教师的献课活动。我校由特级教师和省市级骨干教师这一优势资源,举办省市级骨干教学教师、特级教师的献课活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4)重视专家指导和名师点拨。本校教师群体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我们在充分利用内部资源的基础上,积极邀请教育专家和省市各学科知名教师,开展同课题不同教法比较课活动,经名师点拨,促进我们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的改革进展。
3、建构效率管理评价和激励机制
要把各项展示课活动对课堂授课模式的探索转化为日常教师自主行动,使课堂教学改革出实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管理要建构效率管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1)质量管理。有质量不一定高效率,但没质量一定效率低,所以以质量作为评价指标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但是在指标设置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优秀率,及格率,还要看推进率,判断教学是否惠及全体学生;
(2)推门听课。由于公开课的表演性质,老师本身的实力与加上准备充分,学生努力配合,甚至再借助一些相应的物质奖励等措施提高了课堂的质量,但是众所周知,实际上我们的平时课堂教学的备课程度、组织力度都远远小于公开课。因此我们制定了教学领导推门听课制度,随机听课,不提前打招呼,以掌握教师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3)学生评议。学生是每以授课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亲历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轻松获取知识,而低效的课堂教学则使学生不堪重负,因此教学评价在关注质量的同时,应开展学生问卷调查,从教育对象的反馈意见中把握教师教学效果。
(4)实施名师工程。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学校管理除了在管理机制上予以推进之外,还应增强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因此注重课堂效率的教师除得到学生认可,感受较自身过程之美外,学校应予以积极的认可,比如实施名师工程推出校级名师遴选活动。
4、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学者未必是良师,但良师必须是学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离不开一支教学理念先进,学养深厚的教师队伍,打造这样一直教师队伍,教师必须学习,必须读书,为此我们启动了教师读书工程。从图书的购置,组织机构的建立,各类读书活动的开展,为教师终身学习创设条件。
教师读书应涉及以下方面:
(1)本学科知识。只有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专研,才能在更深层次上领会教材,从而准确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
(2)其他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之外知识,拓展知识视野,有助于熟悉学生的知识范围,从而更便于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组织教学;
(3)学科教学理论。学习学科教学理论,熟悉学科教学规律,有利于遵循规律,自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学习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掌握青少年的身心成长规律,主动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5)励志及修养方面的书籍。通过读书加强修养,有利于教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活动效果。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朱 应 芳
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工具学科,无论是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还是在今后的工作或交往中,都将发挥其重要的工具作用。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收效却比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怎样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授课老师可能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总结,有一些可能尚不成熟的看法,在这里与大家探讨、交流,不妥之处,敬请同仁批评指正。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
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只有学生感到有兴趣了,才会对学习产生渴望和热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呢?
1.课前激趣谈话,诱发学习兴趣。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学生是否有学习语文的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积极性,要创设情景,培养兴趣。一个吸
/ 13
引人的导入语,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我设计了用多媒体课件引入课文。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西沙群岛美丽的图片,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各式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成群结队的鱼,有趣的海龟,栖息在茂密的树林中的各式各样的鸟,配以悠扬的古铮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有美的感受。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地。然后,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们想去看看吗?”,然后,在美丽的风光图片和柔和的音乐声中,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中。这很自然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又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詹天佑》一文时,我采用课件出示詹天佑铜像,再开展激趣谈话:坐火车去八达岭,途中路过青龙桥车站时,就会看到这一铜像,你知道他会是谁呢?学生齐喊:“詹天佑”,教师板书课题,诱发了学生学习情感,很快就确定了今天的学习内容,把学生带进角色。这样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师有声有色的启发谈话,唤起了学生探索欲望,紧紧扣住了学生心弦,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同学们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2.巧妙创设情境,唤起学习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移情”入文本,把自己的生活情感融入文本角色。那么巧妙的创设
/ 13
教学情境等于是给语文课堂开辟了崭新的天地,让学生进入角色,唤起情感体验,产生共鸣,形成对话。
(1)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疑问情境。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一课时:我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这时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爷爷是人,小树是植物,他俩怎会有联系呢?有的说爷爷和小树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还有的说除了爷爷和小树,还有其他吗等等,看来学生想知道的还真不少。我趁势说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这篇课文吧!于是学生都快乐地朗读起来,经过初读课文之后,学生很快解决了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细读课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也解决了相对深刻的问题,从中明白了“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的道理。
(2)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议论的情境。如学完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借生日》这课,我让学生质疑。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如果我们是小云,我们该怎么做?”我说这是触及本课中心主旨的一个问题,我们就展开小组讨论,再请同学来回答吧。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有学生抢着说:我也会像小云那样把自己的生日借给妈妈;有的说:这天我要多做一些家务活,减轻妈妈的负担;有的说:我要帮妈妈记住生日,让妈妈也能每次都过上生日。„„
教师制造了议论的情境,将合作与交流落到了课堂教学的实处,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和多向思维发展的机会与舞台。这样的课
/ 13
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张扬了个性,学生参与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朗读重点词语,引发学习意趣。
语文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们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朗读指导,使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精美,增强学习兴趣,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感情。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受到语言熏陶感染,增强学习兴趣。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才能将知识、活动和审美相互贯穿,做到美读。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梅花魂》一课中,学生对外祖父与梅花的特有情感及精神联系不起来。我先让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中的思乡诗句,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怀,再朗读有关梅花精神的语句,把梅花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精神联系起来理解,这样外祖父的意愿就更加明显。这样,在课堂中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理解,感悟到了文章语言的精妙。还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一课时,学生对于“遮遮掩掩”一词不太理解,我让他们做动作,最后挑一名做得好的学生到讲台前做一个“遮遮掩掩”的动作,这下通过比较,学生很快明白了这词的意思。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立足重点词句,要求学生有的 4 / 13
放矢地朗读,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象,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学生才能在读中理解想象,感悟体验,进入情境,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境界,并感受课文的美情美意。这样激起学生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从而到达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重视课前的有效预习。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学习也是一样。学生要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做学习的主人,第一步就是抓好课前预习。预习是上课前的自学,也就是在老师讲课前,自己先独立地学习新课内容,使自己对新课有初步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能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去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有些学生不会预习,预习时不知道看什么,做什么,这时老师就应当及时的交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在预习过程中,要边看、边想、边写,在书上适当勾画和圈点批注。看完书后,最好能合上课本,独立回忆一遍,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强化记忆。同时,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找出重点和不理解的问题,尝试作笔记,把预习笔记作为课堂笔记的基
/ 13
础。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预习作业。我们语文课上的预习最重要的一步工作就是读通课文。只有预习了,才能知道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哪些内容比较简单,自己已经比较好的掌握了,哪些是自己不太明白的,这也正是这节课该重点听的地方。因此预习就显得很重要。其实所有的老师都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本学科的知识进行了预习,但真正能做到的恐怕只是那些学习习惯非常好的学生,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课前要预习”这句话只是左耳进右耳出。所以对于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的预习是需要家长来督促其完成的。还有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需要时间和悟性的,但课堂上毕竟时间有限,老师不可能将课停下来用于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而学生上课都是比较情绪化的,一旦某个环节他听不懂,他就没有信心,没有耐心再继续听下去了,逐渐地,他必然失去兴趣,上课的效率自然低下。所以,我采用让家长签字、单个朗读等方法来督促学生预习,效果还不错。
三、教师要上好每一堂课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就是抓好课堂教学。为了保证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备课,设计灵活的教学方法,那怎样才能上好每堂课呢?这需要我们做多方面的工作。
1.在教学前做好准备工作。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设计每单元教学时,我和年级组的老师总是提前两周进行单元集体备课。备课时,读课文,读《语文教学用书》,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料,自己提前一周对所备的课又随时进行思考和调整。上课前,6 / 13
充分地熟悉教案,做到胸有成竹、运用自如。为了保证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还要准备好教学课件、收集好补充材料。
2.注重课堂语言艺术。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在运用语言时,有哪些艺术技巧呢?
(1)力求教师课堂语言要有激情有趣味。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见富有激情的语言才能感人,才能广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课堂内产生一种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到黑板上、教师身上、书本上,而不致于使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运用饱含激情、优美典雅的语言,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兴趣,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时而抑扬顿挫充满激情地朗读课文,时而绘声绘色地描述“桂林水的静、清、绿”。这样,把老师所体验的情感通过语言传递给学生,就能激发学生的共鸣,达到师生情感的交融。
(2)力求多种形式的结合。课堂教学中,姿势、目光、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也称无声语言,它是对有声语言的补充、配合、7 / 13
修饰,可以使老师表情达意更准确、更丰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如老师用微笑鼓励学生,用点头肯定学生,用严厉提醒学生等等,这也是课堂语言艺术的另一种表现,需要老师在充分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尽力创造色彩多样、个性鲜明的无声语言作同步配合,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持久,兴趣更加盎然。
3.教师在执教时必须拥有平衡、健康的心态,切忌将个人情感因素迁移至课堂,破坏课堂气氛。如果走进教室,我们还是一副苦瓜脸,教学效果肯定好不了。或者教师生着气绷着脸走进教室,还抓住一个调皮的学生狠狠训斥一通;或是抓住最近遇到的不顺心事情乱发一通牢骚,然后开始授课,那么这一节课即使课文内容有多么精彩,也肯定达不到教学目的。
4.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的教学气氛,是否创造了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是否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让课堂充满了磁性,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只有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穷人》一 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都来当一回小作家,激励学生为课文续编结尾。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从不同角度想出了许多抚养西蒙孩子的办法:有的同学想到把孩子送到儿童福利院;有的同学想到的是周围邻居们纷纷慷慨解囊进行捐助;还有的想到的是桑娜的丈夫得到了一笔意外的收入,日子变得好过了起来。学生们都充满了热情,就连平
/ 13
时不爱举手的几个同学也异常的兴奋。这种广泛的参与,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样,既培养了学生阅读新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并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胆小和学困生的言行,对他投去一个微笑、鼓励的目光,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还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所以,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 13
6.要讲究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阅读课文就应该以自学为主。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所以,教师应采用模仿类比,组织讨论,练习测评等方法,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一但掌握了它,就能受益无穷。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提醒学生把读和说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即在阅读时口、手、眼、脑并用,这样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如:看图学文,可以采用以图导读,图文对照等方法,让学生口述图中内容。然后,熟读课文相对应段落,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这幅图的,久而久之,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阅读课文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同样,讲读一篇课文,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应该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让学生学会自己开启知识的大门。
四、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学习语文的能力不外乎具备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从哪些方法着手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呢?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学习语文说难也不难,关键是要用心和努力,要抓住“听、说、读、写、悟”这五个根本环节。学法得当、记悟并重、培养能力、养成习惯,学习语文就不是很难
/ 13
的事情了。
首先是掌握学法。这主要要在课堂这个主渠道中进行严格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通过对课文这一范本的学习,逐步提高悟性。对字词句章的理解能力,能够学会“据言会意”、“因言悟道”、“依言入情”,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些死知识。要掌握两种方法:一是技能法。主要是会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会圈划批注、摘录重点,会朗读默读、精读浏览、速读跳读等;二是思维法。主要会边读书边思考,善于发疑析疑,归纳演绎等。通过对这些学习方法的掌握,使同学们能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把握。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掌握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详略的安排、记叙的方法等;在学习写物的文章时,能弄清楚说明的对象、事物的特征、说明的方法、顺序的安排、语言的特点及文章的结构等。
其次是要扩大阅读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认读能力。读什么?一是读与课文有一定联系的课外读物,包括同一主题或题材、同一作家、表现手法相近的作品,使阅读构成相对完整的课内外结合的阅读体系。如学了课文《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后,可以让学生去阅读我们的《经典阅读》上的同步阅读的文章。也可去阅读
《爱的教育》;二是可以根据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去读书,虽无目的性,但却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增加文化积淀和提高文学素养。
第三是注意积累。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键在于积累。
/ 13
阅读是我们积累的最佳渠道之一,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积累词汇、积累知识。对于一些经典的古诗文,我们还要进行背诵,不仅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还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涵,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小学生正是记忆的黄金时代,如果每天或者每两三天背这么一首古诗或一段精美的文字,那么对于个人来讲,将会终生受益。许多有成就有作为的政治家、科学家,无一不是在古典文学的熏陶下成长的。学生积累了古诗文,就可加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同时在自己写文章时利用一些古诗文,也会为文章增色不少,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笔。当然积累也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促进:如古诗词朗诵比赛----看谁的古诗词背得多;成语接龙----看谁成语积累得多;读书会----看谁读书的体会深;辩论会----看谁学以致用好,还有手抄报等,这些都是些有效的方法,大家不妨试一试。
第四是边读边思,读写结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这就要求我们在读书时要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思,在思中读,边读边思,才能从阅读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只有书读多了,胸中的积累丰厚了,厚积而薄发,写起文章来才能才思敏捷,下笔如有神一般。如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佳作和阅读中遇到的好文章,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摹仿。也可以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下来,自拟题目,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在阅读、摹仿的基础上创新,这就是读写结合的精妙之处。比如学了《找春天》,我会让学生把自己眼中的春天写下来。学了《玲玲的画》,我会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有
/ 13
沒有坏事变好事的事情写下来,学了写物的就训练写物,学了写景的训练写景。这样课堂上对作文进行指导,在家庭作业中写出来,学生写好作文第二天来到学校,我就在开始上课的前10分钟左右,集体赏析作文,学生自己读自己的作文,我们听着给分析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个地方可以修改,说出理由。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们都想表现一下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课上都很积极主动地读自己的文章了,并且努力做到写得最好,让同学说好,这样下来,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就有了。写作的水平也就比较迅速地提高了。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办法也有很多,这就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完善创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学有收获。在教学这条道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用一颗敬业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双勤劳的手,一定能找到更多好的方法来服务于教学。
/ 13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在大力提倡高效课堂教学的今天,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下面结合我的实践,谈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正确看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
师生关系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教学过程是一种双边活动,使教师与学生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有兴趣、有吸引力的东西,记忆效果能增加一倍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靠教师。教师只有正确看待学生,才能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去感化学生,换取学生的亲近与信任,使学生和教师的情感产生“双向反馈”。
我在课堂教学中,格外注重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自由读文,向怎么读就怎么读,还学生自主权,让学生自己管自己;让学生自由表达,畅所欲言,可以是对课文的认识、了解,或是感受体会,甚至疑问,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完课文,试着让学生自己布置作业等。
小学生模仿力强,记忆力好,但注意力不能持久。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鲜活的对象,尊重他们,同时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内容,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理素质。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的主阵地,用民主、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诱导学生的积极情感、兴趣、动机是十分重要的,以便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启发和发现,一方面要重视潜心读书、独立思考的环节,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一篇文章“熟读百遍,其义自现”要给每个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机会,是他们人人都能从头到尾读上几遍,有时间从容的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那些不懂得地方,特别是能有一点,哪怕是肤浅的,但确实是自己在读中悟出的见解。在读书讨论交流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体验,让他们真正做到自悟自得。另一方面,要注重合作讨论学习,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机会,互相启发,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从别人的思路中读到启发,充分体现学习的主动性、生动性、互动性。
2、营造语文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教材,其中大量的教学插图有利于学生的读书和想象,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寓教于乐的好条件。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充分利用教材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把社会生活搬进课堂,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在语文课堂上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气氛就会更加活跃、愉快。
营造语文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双向、多向、互动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给他们提供一些准备性的问题,使他们有一种成功感和满足感。
3、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学生厌学往往是从自己丧失信心开始的,而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往往又是老师一手造成的。比如讽刺挖苦性的语言对损伤学生的自信心就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当学生作业做错的时候,当学生考试不及格的时候,我们的教师往往会说出一些放弃性的语言、指责性的语言、甚至是攻击谩骂性的语言,这些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最大的伤害。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学生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需要教师去努力寻找他的闪光点,去鼓励他,激励他。当学生失去自信心的时候,用一片真情去开导他,当他有了一点进步的时候,就热情地去赞扬他,使他看到自己的优势,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决不能使学生每一天都处在被斥责的状态中,决不能使学生感觉到每一天都是在失败中度过的。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去迎接学习的挑战。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补充
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主动积极参加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延伸。如果语文实践活动开得好,学生确实感到有收获,就更能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形成良性循环。
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依据文本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延伸活动,利用广播、网络等媒体,拓展学习语文的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多渠道的掌握中国语言文字,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保持学习语文的持久兴趣。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我们做深入细致的探索。作为教师要多动脑筋,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态度,发觉他们的潜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