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承家风恒久远
传承家风恒久远
莱州市郭家店镇柴棚 吕洪岐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一个家族家风的建构,对塑造孩子的成功与否、家庭的生活方式的好坏、家族人在社会的地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就是因为其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风,才有了这么伟大的人格魅力。邓小平在家虽然只有16年时间,但父母对其影响甚大,母亲淡氏信奉“逢恶不怕,逢善莫欺”的古训,宽厚待人,邻里纠纷多请她去调解。邓小平对母亲十分敬重,他曾深情地说:“当时那个家庭能够维持生活下去,全靠母亲。”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
我这一代人出生于50年代,成长于60年代,小的时候生活非常艰苦,父母没上过几年书,对于我的家风家训是有点模糊的,但是小时候也确实有很多规矩,光是餐桌上规矩就不少,例如:端碗的方式,挟菜的先后,坐的姿势等都有较严的要求,印象颇深的当属家里来了客人,我们是不允许上餐桌的。长大之后,在父母身边,母亲是教我很多模糊的类似于家风的许多做人的道理,例如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懂得礼让与谦让、要有爱心,要团结和睦、勤劳节俭、务实忌浮、自立自强,勤勉刻苦;在上学期间母亲总是教育我,在学校要尊师重长,团结同学,与同学都要和谐相处,多多交流,嘱咐我不要懈怠学习,别忘记自己学习的任务与将来的担当。我们上一代人的家风虽然不够成熟,但是我相信每个家庭的家风都差不多。正是无数人的家风才组成我们社会的风气。良好的家风,必然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条件。这些模糊的家风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深入我们这一代人的骨髓,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影响着一个时代的进步,我们成长的这一代,正是国家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更应该把父母传给我们的家风,传给下一代人,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家风对于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有无比重大的影响,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我,更是把勤俭节约作为第一家风。每当孩子们对此产生疑问的时候,我就会讲“节俭”的故事。和书本打交道的我,要求孩子们,务必热爱知识,保持学习兴趣,多读书,读好书。我常给孩子们讲,作为一个平凡的家庭,父母不能给你们提供多么优越的条件,更没有特权,你们只能靠自己,走学习这条路。你们要视书本为最好的朋友,并不断地从中汲取营养。同时,我还告诉孩子们,一个人的发展,除智力因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所以,你们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不管是在学校学习,还是以后在单位上班,一定要诚实待人,与人为善,不占小便宜,不斤斤计较,牢记“吃亏人常在”的古训。
如今,两个孩子都有了不错的工作。工作之余,常常回家探望我和老伴,他们所挂念的是我们的健康,而每次回家,我总是告诉他们:“诚实待人,与人为善”等等,孩子们总能爽朗的接受,并且异口同声的回应我说:“吃亏人常在”。
第二篇:教育恒久远
教育恒久远吾心远流长
武汉市第八十一中学龙金霞邮编 430012
关键词:爱心耐心细心精心匠心、呵护纯真、孕育成长、开启心灵、放飞理想 内容摘要:用爱心赢得学生;有耐心等待学生的进步;要细心管理地学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要精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独具匠心的创设教育情景。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个学生都是一本需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尤其是班主任。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一位班主任的五心俱全,则这个班级里学生的发展会有持续的动力,那么这个班级是有爱心的,有凝聚力的,有活力的。
一,用爱心赢得学生
班主任的爱心重要的是与学生沟通的质量,沟通是教育效能产生的前提,如果学生是个紧闭的盒子,可以用黑色、顽固和冰冷形容,然后我们用力敲打,会封闭得更紧;也可以用红色、柔软和火热形容,然后我们进入其内部,和他一起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教育对学生发生效能是通过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有效程度决定的,即沟通面对全体学生,也就是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
记得一个炎热的夏季,我和学生们在军训的训练场上休息,学生们个个挥汗如雨,自带的水都喝完了,我抿了一口水,在拧紧瓶盖的时候,我看到了学生们对水的渴望,我掏出钱让学生到小卖部抬了一箱水分给了学生,在那一刻我觉得我就像他们的母亲一样能感受他们的需要。在军训期间,我以班主任和母亲的角色陪伴着他们,感受着他们的青春活力和成长。军训结束后,回到学校,我明显感觉到学生和我更亲近了。
班主任的爱心要自然流露,不能太做作,否则会适得其反。
二,有耐心等待学生的进步
班主任始终生活在学生之中,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心理指导。也要善待学生,要无条件地接纳学生,尤其是“差生”。1
2010届的小徐前天来办公室看我,我都差点没认出他,他的脸上洋溢着阳光和自信,完全没有了学生时代的慵懒和局促。当年他太贪玩,经常不做作业,还背地的骂对他管得严的老师,老师们不和他计较,仍然耐心地和他谈心,对他的课业进行课外辅导,三年来他改变了很多不好的习气,顺利地完成了学业。如今的他已是一名积极向上的能自食其力的青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就是要培养一批批这样的社会公民吗?
从许多个像小徐的学生的成长看来,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要承认他们人格发展中的幼稚与不成熟,还要善于与学生换位思考,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出现的问题,做到与学生情感上的沟通与理解。多给学生一些宽容,能否对学生宽容是一个教师素质的高低的标志之一,宽容是放下心理的怨恨,宽容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宽容是再给学生一次机会,宽容是让教师的心意与学生的追求凝成一个合力点。让我们耐心等待学生的进步吧。这绝对是每位学生最渴望的,这样的成长过程也一定是他们刻骨铭心的。
三,要细心管理地学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经常性加强对学生的集会、早读、课间操、卫生清洁、午休等督促检查并考核登记,阶段性地或持续某段时间坚持每天对午休、清洁卫生情况或晚修情况进行突击检查,经常性、随意性地观察其他课任教师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和纪律状况,力求更多的感性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动态管理,在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及时了解、关心、教育并且督促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天课间,章洁(化名)同学趴在桌子上,面色苍白,有气无力,经询问得知其头疼厉害,立即与家长取得联系,建议送其去就医,第二天小章又犯病了,家长说,工作很忙,让他坚持到放学。我不放心,这半天很留意他,发现他的状态越来越差,我又在电话中急切地要求家长一定要放下手头的事情带孩子去同济医院检查,千万不能马虎大意。家长听了我的劝吿„„第三天,家长感激地告诉我,小孩得了急性肾病综合症,再去晚一点,性命不保。幸亏老师提醒!可见,班主任的细心多么的重要,多些细心,让我对学生的爱更实在。四,要精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
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纠纷时,不能简单粗暴,伤害学生的自尊。
有一天,自习课我刚走到我班教室门口,就听到教室里有吵闹声,伴随有学生的惊呼声、桌凳的摔倒声,还有同学们的劝阻声。我立刻意识到出事了,于是我紧走几步推开门进教室。看到我的出现,班里马上安静了下来,两个正在扭打的学生李力和黄凡(化名)立刻停下了,但双方都瞪着眼睛,扭着脖子怒视着对方。其他同学都在看着我如何处置他们。我意识到当面批评教育他们会影响到别人的学习,也不一定能解决好,何况事情的原由也没有弄清楚。于是我平静地说:“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学习,你们俩和我去办公室。”在办公室,他俩似乎都感到很委屈,当我让他们分别给我叙说打架的理由时,双方不断争辩,各说各有理,试图把责任推给对方。在他们的辩解中,我还是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他俩是前后座位,因为前排碰掉了后排的文具盒而发生争执,以至矛盾激化,多亏发现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面对他们的争辩,我没有做他们的审判官,而是说:“我知道你们俩都很委屈,老师能理解,现在我只想让你们想想整个事件中哪些地方自己做的不够好,想好了再和我说说。”听我这么一说,他们停止了争辩,都不吭声,低头不语。我乘机悄悄地离开办公室,到教室巡视自习情况,并故意多呆了一会儿。当我再次来到办公室时,李力主动上前对我说:“老师,是我不对,不该背靠桌子,弄掉了他的文具盒,影响他的学习,而且出口骂人。” 黄凡见对方态度诚恳,也赶忙说:“ 老师,我做的也不对,再怎么也不该动手打人,还严重影响了全班的自习纪律。”我一看火候已到,就用商量的语气问:“你们说今天的问题怎么处理?” 这次,先动手打人的黄凡态度诚恳地走到李力跟前,主动握住对方的手说:“真对不起,我不该动手打人,请你原谅。”碰掉东西的李力也忙说:“我也请你原谅。”就这样,一场不大不小的纠纷在平静中排除了。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我几乎没说什么,但是效果出奇的好,也没有给学生留下后遗症。有了自尊的学生才会自爱,自强。学生的自尊心像一朵娇嫩的花蕾,稍有风吹就有可能掉到地上枯萎。我时常提醒自己,处理学生问题不要急躁,冷静地权衡后,朝着维护学生自尊心的角度有效地解决问题。
五 独具匠心的创设教育情景目前,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日益增多,而人的心理和行为又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受良好心理素质的支配,同时,良好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
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我班有个学生喜欢在桌子上乱涂乱画,屡教不改。于是任命他为黑板报编排责任人,让他强烈图画热情得以积极的方式释放,不仅摒弃了不良的习惯,还服务于集体。还有一个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睬和踢,我找他谈话,从他话语中我发现他自尊心很强,不愿服输,希望获得关注。于是任命他为卫生监督员,并负责回收易拉罐,定期买掉攒班费。令人欣慰的是他不负所望,工作得有声有色。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认知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定期开展心理倾诉活动和心理辅导课。让学生以不计名的方式书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同学们相互支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据统计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的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通过网络备课,利用班会给同学们上心理保健课:“正确看待分数”,“如何与人相处”,“青春主旋律”,帮助每一个当事人解决寻求帮助的那些问题。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感到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圆中国教育强国的梦!
电子邮箱:2213382439@qq.com电话:***
第三篇:家风传承
家风传承
我家的祖传家风是:勤劳善良,忠厚传家,为人正直,包容谦让、乐善向上,不计个人得失。
我的祖父、父亲都是勤劳善良质朴的庄稼人。以最普通的方式,在大地上辛勤的耕耘着自己的希望。这就是他们的追求。往日如昨天,他们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赤着脚,扛着一柄锄,踏着一方土,头顶一片天,深刻的印在我脑海里,至今历历在目„„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病床前三年无孝子”。我的祖母因血压高,留下后遗症,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在床上一躺就是5年。衣褥的换洗,一日三餐的喂食,都是母亲精心照料,直至病故。谁人不夸我的母亲贤德孝顺。
父亲的忠厚诚实更是受人敬佩,种田完粮,天经地义。每次交公粮,父亲总是扬好、晒干,籽粒饱满的粮食上交国库。有一次交公粮,因司磅员误把100㎏的磅坨看成200㎏,开单据多填写100㎏粮食重量。父亲发现后,毫不犹豫告诉司磅员,司磅员一经核定(看磅)确实多称100㎏,并且当众夸奖父亲忠诚实在!有的社员背地里说“父亲傻”,可父亲就是用“傻”的思想和态度去做事待人去,一直这样。
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别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且生动的讲述了一则故事,阐述了人生做人做事的哲理,使我终生受益(这就是内求品质;做事不找任何借口,只有自身拼搏努力,直至成功)!
从前,有个人很穷,一个富人见他可怜,于是大发善心,想帮助他致富,富人送穷人一头耕牛,嘱咐他好好开荒,等春天播了种子,秋天就可以远离贫穷了。穷人满怀希望的开始奋斗了。可是没过几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比过去还要艰难。穷人想,不如把牛卖了,买几只羊,先杀一只吃,剩下的还可生小羊,等羊长大了拿去卖,可以赚更多的钱。穷人将计划实施了,只是吃了一只羊后,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艰难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穷人想:这样不是办法?不如把羊卖了,买些鸡,鸡生蛋的速度快些,卖鸡蛋立即赚钱,日子可以立即好转。穷人将计划实行,但是鸡生蛋的日子也很慢。穷人又忍不住杀鸡,就这样杀到最后一只鸡时,穷人感到理想破灭,想致富没有希望,还不如把鸡卖了,打一壶酒,三杯下肚,万事无愁。穷人依然穷着。
包容、谦让更是我家的祖传家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常记得:我家的家前,队里分了半亩自留地,用来种菜。谁知:地邻把菜种在两家分界的陇上,地头上种上香椿树,遮我家的菜的荫,吸食我家菜地的里的养分,锄草、耕地弄的我家浇菜都没有法浇。经父亲多次和谒的商量都不听;别人家也说:“太不像话,欺人太甚”。父亲没法了,最后说:“即他去吧,咱少种点地,吃一点亏,只要把陇里面管理好了,照样不少长菜”。凭着父亲的辛勤劳动,精心管理,种出的菜的品质、产量都比他家的好。包容、谦让是一种品质,父亲常说:“吃点小亏算不了什么,不去计较,因为这点小事两家闹生分了,激化矛盾不值的”。
“孩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家虽然过得不算富裕,但我深深的感激着我的父母亲。我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风气中成长起来的 ——这就是我的家教!
我一定继承发扬家庭的优良作风及传统美德。建立幸福和谐家庭,教育好子女,好好学习,倡导文明家庭风尚,走科技兴国道路!在公司里,能以团结同事,多学技术,干好本职工作,回报公司及社会!
墙冠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员工:何作秋
2015年8月1日
第四篇:家风传承
家风传承
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每个家庭成员都需遵循的祖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我们只有在严谨、良好的家风熏陶下,才会健康幸福地成长,我们家最重要的家风是阅读求知。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的父母希望把阅读求知家风传承到了我的身上。小时候,为了让我爱上读书,妈妈给我讲很多有趣的故事。为了让我融入书的氛围,妈妈还经常带我去书店看书。每天晚上,妈妈和爸爸捧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开始我并不想看书,但爸妈看书时聚精会神的表情吸引了我,我也就默默地跟着一起看了。天长日久,渐渐养成了看书的习惯。有时作业写晚了,浓浓的倦意向我袭来,我也得看上几眼书才能入睡,阅读求知的家风已从父母的行动中渐渐的传承到我的身上。
每当夜幕降临,我在认真地写作业,爸爸妈妈或读书看报、或帮我学习,家里总有浓浓的书香气。每次过生日,爸爸妈妈也不忘送我精美的图书,总能让我惊喜不已。一家人去旅游出远门,每个人都会带上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机场、在宾馆,只要有时间,三个人都各自看着自己书。
这就是我的家风——阅读求知之风,愿它永驻在我家,书香悠远。也愿它飘进千家万户!
第五篇:家风传承
《家风传承》观后感
实验小学二年三班吴奕霖
今天我们在学校观看了一部短视频,是关于家风的传承。我在这段视频里看到了有一位阿姨陪着一群福利院里的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还有一位中年叔叔,他在一间屋子里吹糖人;在班级里教孩子们剪纸。他们都受到了***的夸奖。
因为他们善良,懂得帮助别人,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喜爱。
我们家也有个家训是:尊敬老人,尊敬长辈,大年三十,我到姥姥家住,陪姥姥姥爷开心的守岁,住到正月初二,初三给长辈们拜年,祝愿他们幸福安康,我也想成为一个善良,愿意帮助别人的人。把这个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