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旅行社奖励暂行办法(闽财外〔2007〕24号)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财外〔2007〕24号 【发布日期】2007-06-18 【生效日期】2007-06-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旅行社奖励暂行办法
(闽财外〔2007〕24号)
各设区的市财政局、旅游局,省属有关旅行社:
为更有效地调动旅行社开拓入闽旅游客源市场的积极性,做大做强我省旅游产业,省财政厅和省旅游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情况,联合对实行多年的《福建省旅行社创汇奖励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并形成《福建省旅行社奖励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函告我们。
附:《福建省旅行社奖励暂行办法》
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旅游局
二○○七年六月十八日
福建省旅行社奖励暂行办法
第一条第一条 为鼓励开拓入闽旅游客源市场,调动旅行社组织更多的游客入闽旅游观光,加快我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繁荣我省旅游经济,特制定本奖励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旅行社奖励对象为福建省内的国际、国内旅行社(独立法人的旅行社;不含厦门市行政区划内的旅行社,下同),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福建省内的国际、国内旅行社均可申请奖励。
第三条第三条 省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福建省内的国际、国内旅行社奖励。该专项资金优先保证“旅游包机”、“旅游列车”奖励,余额全部作为旅行社综合实施奖。
第四条第四条 旅行社奖励本着“公开、公正、公平”和“扶优扶强”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五条第五条 旅行社奖励内容分为旅行社的“旅游包机”、“旅游列车”奖励和旅行社综合实力奖。
(一)旅行社的“旅游包机”、“旅游列车”奖励。凡福建省的国际、国内旅行社组织的入闽“旅游包机”、“旅游列车”,且入闽后的游客在福建省境内游览3个以上景点、游览3天以上(含住宿2晚)的可获得以下奖励:
1、组织省外的游客旅游包机入闽旅游,且每架次人数在110人以上的,奖励承办的旅行社每架次5000元;组织且每架次人数在120人以上境外游客旅游包机入闽旅游的,奖励承办的旅行社每架次1万元。
2、组织省外游客旅游列车入闽旅游,且每趟次人数在600人以上的,奖励承办的旅行社每趟次3000元。组织境外游客旅游列车入闽旅游,且每趟次人数在600人以上的,奖励承办的旅行社每趟次6000元。
(二)旅行社综合实力奖励。凡福建省的国际国内旅行社,经年度考核进入综合实力前十名旅行社,按权重大小给予一次性奖励。
1、国际、国内旅行社申报奖励应同时具备下列三项基本条件:
(1)当年营业收入400万元以上(含400万元);
(2)当年上交税金5万元以上(含5万元);
(3)当年实现利润3万元以上(含3万元);
2、旅行社综合实力奖计算方法:依据上交税金、营业收入、实现利润、入闽游创汇(须在省内游览三天以上(含住宿两晚))四项考核指标所占的权重[上交税金20%,营业收入15%,实现利润20%,入闽游创汇40%]及当年存量和增量所占权重(当年存量和增量权重比例为6:4)综合计算出前10名的旅行社为奖励补助对象,并根据所占综合权重计算奖励补助金额。
(三)对开发省定的重点新景区有贡献的给予一定的加分奖励。
第六条第六条 申请旅行社奖励应提供以下有关材料:
(一)旅行社奖励书面申请报告和申报表(格式附后);
(二)当年度和上年度营业收入、上交税金、利润、入闽游创汇等四项指标的相关证明(实现营业收入、利润以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及相关资料为准、上交税金以入库税单为准、入闽游创汇以银行结汇水单等证明材料);
(三)旅行社“旅游包机”、“旅游列车”所签订的合同及其组团团队资料、酒店结算单据、景点门票等有关证明材料复印件。
第七条第七条 旅行社奖励金的申报、审核确认:
(一)申报
凡符合申请条件的旅行社,于每年5月30日前向所在地的财政局、旅游局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地财政局、旅游局初审后上报省财政厅、旅游局审核。
(二)审核确认
省财政厅、省旅游局成立评审小组,对旅行社报送的申请资料进行审核确认后下达奖励资金。
第八条第八条 旅行社奖励金的使用
旅行社所得的奖励金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旅行社宣传促销。
第九条第九条 其他
(一)凡当年度违反国家、省、市旅游局有关政策法规,受到相关处罚的单位不予参评。
(二)本奖励办法每年实施一次。
(三)申请奖励的旅行社应当提供真实的业务档案的凭证,凡弄虚作假、伪造单据凭证者,一经查实,取消全年奖励资格,追回全部奖励资金,并给予通报。
第十条第十条 本奖励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旅游局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6年度开始实施。《福建省旅行社创汇奖励暂行办法》同时予以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闽财建〔2011〕68号)
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闽财建„2011‟68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进福建文化强省建设,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两个规定的通知》(闽政办„2008‟188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闽委办发„2009‟3号)文件精神,设立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每年由省财政预算安排。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坚持“突出重点、择优扶持、公开公正、严格监管”的原则。
第二章 资金支持对象、范围和方式
第四条 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文化改革与发展,支持对象是政府鼓励投资的文化产业项目,即: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能够明显提升福建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项目,能够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的文化产业项目和领域。
第五条 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包括:
(一)文化产业精品工程、国产动漫产业工程、影视基地建设工程、广告创意基地建设工程、茶文化产业工程;
(二)重点文化产业网站建设和重大文化产业活动,如文博会、艺博会、茶博会、图书交易会等,以及编制文化产业规划经费;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项目,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市场化项目等;
(四)省级重点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注册资本金、资产评估、财务审计、法律咨询等相关支出;
(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项目;
(六)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其他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专项资金不予资助:
(一)知识产权有争议的;
(二)申请单位因违法行为被执法部门依法处罚未满两年的;
(三)申请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正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的;
(四)应由政府其他资金支持的。
第七条 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奖励、股权投资等方式。
(一)贷款贴息。主要用于能够形成较大产业规模,有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项目的银行贷款的利息补贴。对申请银行贷款贴息的项目,根据项目水平和贷款规模确定相应的贷 款贴息额度。
(二)项目补贴。对申请专项资金补贴的项目,根据其重要性和影响力确定补贴额度。
(三)奖励。主要用于对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奖励。
(四)股权投资。主要用于政府鼓励优先发展的成长性良好,示范效应明显的文化产业项目。
(五)其他支出。主要用于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等方向的支出。
第三章 资金管理、申请和审批
第八条 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会同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文改办)管理。
省文改办主要职责:根据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会同省财政厅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编制提出专项资金使用计划;编制资助指南,受理资助申请,组织对资助申请单位的考察、专家评审;会同省财政厅下达专项资金使用计划,负责专项资金的日常管理,负责建立资助企业和资助项目的档案并进行管理;负责组织项目的验收;向省财政厅提供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的报告。
省财政厅主要职责:会同省文改办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下达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办理资助资金拨款;监督 检查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第九条 专项资金申报条件:
(一)项目申报单位须是在福建省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注册设立的文化产业类企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正在转企改制的文化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具有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规范,股权结构合理;管理团队素质较高,具备与完成项目相适应的经营管理能力。
(二)申报项目符合国家及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及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文化发展规划,具备较好的市场潜力和明确可行的、适应市场化竞争要求的运营管理体制,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申报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单位通过银行贷款、吸引社会资本以及自筹的方式解决。
(四)申报项目已经按规定程序通过审批。第十条 申报单位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项目单位的申请报告,包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项目概况、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说明、项目预算(决算)支出明细情况表;
(二)项目批文和规范的项目可行性报告;
(三)项目单位近两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银行贷款证明以及报表附注说明等(单位盖章确认的复印件);
(四)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程序:
(一)省文改办和省财政厅于每年年初公布项目指南,发布重点项目公告,明确申请资助所需的材料和要求。
(二)申请专项资金的项目单位,每年二月底前根据单位隶属关系和项目类别向所在地县(市、区)文化、广电等相关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直单位根据单位隶属关系和项目类别向省级相关文化产业主管部门申请。
(三)各县(市、区)的申请项目由所在地县(市、区)相关文化产业主管部门汇总后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对申请单位的申请资格、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进行审查。对符合申请条件和要求的项目,由各县级相关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书面形式联合上报各设区市相关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各设区市相关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于每年五月底前将通过审核的项目上报省文改办和省财政厅,并附上相关资料。省级相关文化产业主管部门负责相关省直单位项目的审核,对符合申请条件和要求的项目,出具推荐意见,于每年五月底前上报省文改办和省财政厅,并附上相关资料。
(四)省文改办、省财政厅和相关文化产业主管部门组织业内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根据专家评审和实地考察的意见,提出项目安排意见并报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核后下达项目资助资金。
第四章 资金监督、检查和评价
第十二条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审计、财政等部门监督。省财政厅根据专项资金工作计划,依据项目实施进度拨付项目经费,并会同省文改办负责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各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和核算,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并按照规定妥善保存有关原始票据及凭证以备检查。对省文改办和省财政厅及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项检查,应主动配合并做好有关工作。
第十三条 各专项资金使用单位应在每年年底前向所在地市主管部门报送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由各设区市主管部门和财政局汇总上报省文改办和省财政厅。省直单位根据单位隶属关系和项目类别向省主管部门报送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由主管部门汇总报送省文改办和省财政厅。
第十四条 省文改办、省财政厅和相关文化产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验收,组织专家或中介机构,定期不定期地对项目进行现场检查,了解专项资金项目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财务管理情况、项目实施效果,确保专项资金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 要变更时,需报经省文改办和省财政厅同意。对因故撤销的项目,项目单位必须做出经费决算上报省文改办和省财政厅核批,剩余资金如数退回省财政厅,作为专项资金。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视情节轻重,除追回已拨付的资金外,取消今后五年内享受专项资金资助的资格,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相关法规对有关违法行为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利用虚假材料和凭证骗取专项资金的;
(二)擅自变更补助项目内容的;
(三)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
(四)不按规定上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
(五)有偷、漏税行为被查处的;
第十七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文改办组织专家或委托中介机构选择部分专项资金项目进行绩效考评。绩效考评的结果作为以后专项资金安排的依据。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福建省外贸进口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闽外经贸计财[2008]20号)
【发布单位】福建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 福建省财政厅 【发布文号】闽外经贸计财[2008]20号 【发布日期】2008-03-15 【生效日期】2008-03-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外贸进口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闽外经贸计财[2008]20号)
各设区市外经贸局、财政局(厦门不发):
根据国家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的政策导向和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客观需要,结合我省实际,我们制定了《福建省外贸进口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原《福建省鼓励扩大外贸进口奖励办法》(闽外经贸计财〔2007〕6号)不再执行。现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设区市要及时把政策精神传达到各有关单位,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安排资金鼓励辖区内单位扩大进口,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共同支持外贸进口发展的政策体系。
福建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 福建省财政厅
二00八年三月十五日
福建省外贸进口贴息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的政策,促进我省外贸进口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增强外贸发展的后劲,并加强和规范福建省外贸进口贴息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发挥资金的政策效应,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福建省外贸进口贴息资金(以下简称贴息资金)是指省级财政安排的,对我省(不含厦门,下同)外贸企业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列入我省鼓励进口目录的产品(不含旧品)和技术,以贴息方式给予支持的资金。
第三条第三条 贴息资金的管理应遵循公开透明、突出重点、利于监督、利于发展的原则。
第二章 贴息资金的申请条件、支持标准
第四条第四条 贴息资金支持的期间以及支持商品的界定
申请贴息资金支持的产品和技术应当是上年第4季度和本年1至3季度进口的商品,其中,申请2008年资金支持的产品和技术应当是2008年1至3季度进口的(2008年第4季度进口贴息资金申请相应转入下一)商品。
每年予以贴息的进口技术和产品类别,由省外经贸厅和省财政厅根据我省外经贸发展实际情况和我省鼓励进口的产品目录确定。重点支持资源性商品、重要原材料、先进设备和大宗特色商品等。
第五条第五条 申请贴息资金的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近三年来守法经营,无涉及通关、外汇、税务以及进出口业务管理等违规行为而受到行政处罚的我省各类进出口企业。
(二)企业当期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列入贴息范围的产品和技术需达到一定规模。
(三)按要求报送外经贸统计报表,积极配合开展外经贸监测预警等工作。
上述基本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第六条第六条 进口贴息资金支持标准
(一)本金
以海关统计数据为依据,核定享受贴息的产品和技术的进口金额,乘以一定的人民币汇率,作为计算应贴息的本金。
人民币汇率,由省外经贸厅会同省财政厅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折算率为依据计算贴息期间平均折算率,并在申报通知中予以公布。
(二)贴息率
省外经贸厅和省财政厅将根据每年支持重点、贴息资金盘子以及符合条件的项目本金总额等因素确定贴息率,对不同类别产品分别采用不同的贴息率。贴息率不高于贴息清算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近一年期贷款利率的50%。
(三)贴息限额
单家企业最高贴息金额不超过50万元,对单个项目按贴息率计算出的贴息金额低于1万元的不予贴息。
第三章 贴息资金申请材料要求
第七条第七条 申请企业须提供以下基本材料:
(一)申请材料的目录清单;
(二)申请报告文件,主要内容包括:进口产品的用途、预计产生的效益、对企业出口的带动情况(若企业没开展出口业务,请注明)等,申请进口先进设备贴息的,还需说明引进先进设备的目的、消化吸收能力状况、生产规划等;
(三)企业基本情况表及电子格式(表样见附件1);
(四)进口贴息资金申请表及电子格式(表样见附件2);
(五)进口产品订货合同或技术进口合同(复印件);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复印件),代理进口的,应提供委托代理进口合同或协议书;
(七)进口技术的,提供银行出具的注明技术进口合同号的付汇凭证(复印件)。
上述材料若涉及外文的,需翻译成中文,并统一用A4纸打印和复印,每张材料需加盖企业公章(申请报告只需首页盖章),按上述顺序装订成册,编上页码,封面注明“福建省外贸进口贴息资金申报材料”、申报单位名称、申报日期。
第四章 贴息资金的申请、拨付和管理
第八条第八条 省外经贸厅根据资金支持期间的海关统计数据,于每年10月底前,公布符合贴息条件的企业名单、产品目录、申报截止日期、申报程序及相关要求。
第九条第九条 申请企业应按省外经贸厅和省财政厅每年下发的申报通知要求,及时规范地报送申请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第十条第十条 省外经贸厅负责对企业进口贴息申报资料进行全面审核,并提出贴息资金支持意见报送省财政厅;省财政厅负责对贴息资金进行审定,并按规定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用款企业。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各企业收到贴息资金后,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帐务处理。
第五章 进口贴息资金的监督与检查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进口贴息资金的监督检查,按照省外经贸厅和省财政厅共同制定的《福建省外经贸发展性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闽财建[2007]157号范文
闽财建[2007]157号关于印发《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
2007-11-16 闽财建[2007]157号
各设区市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局、审计局:
为规范我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价款结算活动,防止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维护工程发承包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建筑市场秩序规范,根据《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财建[2004]369号)文件规定精神,省财政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厅、审计厅制定了《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福建省建设厅 福建省审计厅
二○○七年十月三十日
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价款结算活动,防止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维护工程发承包双方合法权益,促进我省建筑市场秩序规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财建[2004]369号),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价款结算(以下简称“工程价款结算”)活动及实施对工程价款结算活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办法所称工程价款结算,是指对工程施工的发承包合同价款进行约定,并依据合同约定进行工程预付款、工程进度款、工程竣工价款结算的活动。第三条 从事工程价款结算活动,应当遵循合法、平等、诚信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财政、发展和改革、建设和审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工程价款结算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工程施工合同价款的约定
第五条 发包人、承包人在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时,应当按照《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和本章规定,对工程价款以及涉及工程价款结算的事项作出约定。
第六条 发包人、承包人就招标工程订立的施工合同、补充协议不得背离招标文件、中标人投标文件的实质性内容(以下简称“实质性内容”)。
工程价款方面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合同价形式、款项支付比例和时间、风险承包范围、工程担保、主要材料品牌、工程质量、施工工期等涉及工程质量和发承包双方实质性权利和利益的事项。
第七条 招标工程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合同价款约定方式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采用固定单价合同形式的,中标价即为合同价款,结算时工程数量根据设计图纸、变更签证、现场签证按实计算,单价按中标单价以及约定的调整方式计算。
(二)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形式的,应在确定中标后28天内核对清单工程量,核对后的清单工程量作为完成招标图纸施工内容的包干数量,相应总价即为合同价款,结算时按合同价款进行审核结算。采用固定总价包干合同,未在28天内核对清单工程量,按固定总价包干合同进行结算。合同价款外工程数量根据变更签证、现场签证按实计算,单价按约定单价以及调整方式计算。
第八条 采用固定单价、固定总价合同形式的,合同应当约定合理的风险承包范围。
承包人风险承包范围不包括下列事项:
(一)工程地下地质条件的变化;
(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
(三)不可抗力;
(四)双方约定的其他内容。
实行包工包料的,合同应当约定发、承包双方承担主要材料价格风险的幅度。主要材料价格市场变动未超出约定幅度的部分,由承包人承担或受益;超出约定幅度的部分,由发包人承担或受益。主要材料的种类根据相应材料费占工程造价比重确定并在合同中予以约定。
第九条 实行风险包干的,应当计取相应风险包干费用。风险包干系数根据风险承包范围和工期合理确定,工期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一般为2%以内,工期在一年以上的一般为1~3%。
第十条 合同应当约定工程进度款支付的周期,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第十一条 合同中应当明确工程款延期支付的违约责任,并按规定计算应付工程款的利息(利率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
第十二条 合同应当明确预付款、进度款的支付比例,并按照有关规定约定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支付计划。
(一)预付款支付比例不低于合同金额的10%,不高于合同金额的30%。重大工程项目按工程计划逐年预付。
(二)进度款支付比例不低于同期应付工程价款的80%,不高于同期应付工程价款的90%(有预付款的,按预付款支付比例相应扣减进度款支付比例)。
第三章 施工过程价款结算
第十三条 因设计变更项目发生的工程量以及工程价款变更,应当按规定办理变更签证;非设计变更原因发生的工程量以及工程价款变更,应当按规定办理现场签证。上述签证作为工程价款变更的确认文件。办理变更签证、现场签证时,应填写规定格式的签证单(详见附件),签证单应当明确签证项目的工程数量和金额(或计算方法)。签证单由发包人、监理单位(发包人有委托监理单位的)、承包人三方现场代表签字或加盖公章(政府投资项目应当加盖公章)后,作为竣工结算的依据。
第十四条 政府投资项目应当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施工图设计文件一经审查通过,建设单位不得随意提出设计变更。严禁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增加设计内容、提高建设标准,但因技术、地质等原因确需进行设计变更的,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通知,发包人签署确认后,按下列规定办理,由此增加的投资原则上在总投资中调剂解决:
(一)设计变更增加投资累计达到批准项目预算3%的,发包人应当事先报项目审批部门及预算审批部门备案;
(二)设计变更增加投资累计达到批准项目预算5%的,发包人应当事先报经项目审批部门重新审批;
(三)现场签证增加投资累计达到批准项目预算2%的,需报经项目审批部门审查确认。
设计变更未按本办法规定报经备案或批准的,不得实施;已经实施的,由项目审批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追究相关单位及其主管领导、直接责任人员的违法违规责任。
第十五条 变更签证、现场签证导致的价款变更,按下列方法计算:
(一)工程量清单内项目
1、单个项目工程量变动幅度超过±30%并导致合同总价变动幅度超过±1%的,增加部分的工程量或减少后剩余部分的工程量,发、承包一方可以重新提出综合单价,经另一方确认后变更合同价款;未超过上述幅度的,按合同已有的价格变更合同价款。
2、分部分项工程量变更影响措施项目费用的,相应的措施项目费用应作相应调整。
(二)工程量清单外项目 清单外项目合同无约定的,由承包人重新提出综合单价,经发包人确认后变更合同价款。
按上述
(一)、(二)规定需要重新提出综合单价的,其单价按照国家和省现行计价办法,有关部门颁发的消耗量定额、人工预算单价和施工机械台班单价进行计算,材料价格按同期信息价或经市场询价后确定,取费标准按中标文件中的相应标准计算。
第十六条 采用固定单价合同形式的,因工程量清单编制差错造成工程价款调整的,按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方法调整。
第十七条 发生合同约定风险包干范围外的事项,导致工程价款调整的,经发承包双方确认的调整金额与工程进度款同期支付。
第四章 工程竣工价款结算
第十八条 承包人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后28天内,出具公函向发包人递交竣工结算报告及结算资料。
第十九条 发包人应当自收到结算资料之日起7天内对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书面告知承包人。发包人未在7天内将审查结果书面告知承包人的,视为结算资料已完整。结算资料不完整的,发包人应当在审查结果中列出要求承包人补交的资料清单,承包人应在收到书面告知之日起14天内按发包人要求补交相关资料。承包人因自身原因未在规定时间内补齐资料的,发包人有权根据已有资料进行审查,责任由承包人自负。
第二十条 竣工结算资料一般应包括: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及其附件、施工合同及其补充协议、设计变更、变更签证和现场签证、竣工图纸、工程结算书(含电子文档)等以及经发承包双方认可的其他与工程价款有关的有效文件。
第二十一条 工程竣工结算审核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发包人应从收到完整结算资料之日起,自行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进行审查,并在合同约定时限内向承包人出具书面审查意见,予以核减的,应在审查意见中逐项明确理由和依据。发包人未在约定时限内出具书面审查意见的,视同认可承包人的竣工结算报告。合同未约定结算审查时限的,审查时限按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执行。
(二)承包人应在收到审查意见后14天内与发包人核对,将同意或予以修改的书面反馈意见递交发包人;逾期不递交的,视同认可。发包人应在收到反馈意见后14天内与承包人核对。
(三)经核对后,发包人应当在7天内出具审核报告。发包人出具的审核报告应当由审核人员签字盖执业(从业)专用章并加盖发包人单位公章,委托审核的还应并加盖造价咨询单位公章。
审核报告应当就不接受承包人反馈意见的理由和依据逐一予以说明,并列出与承包人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项目、金额清单,以书面形式送达承包人。
(四)承包人应及时对审核报告进行确认。审核报告经发、承包双方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生效,作为承包人向发包人申请支付工程竣工结算价款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 发包人审查工程竣工结算的时限为:工程竣工结算报告明确的竣工结算金额500万元以下的,20天;500万以上2000万以下的,30天;2000万以上5000万以下的,45天;5000万以上的,60天。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竣工结算审核报告存在争议的,无争议部分价款应当依照合同约定期限先行支付,争议部分的竣工价款可以暂缓结算,并按合同约定的争议处理办法处理。
第二十四条 承包人根据发承包双方确认的审核报告,向发包人书面申请支付工程竣工结算价款。发包人收到申请后,应当即时予以签收,并在15天内向承包人支付除按合同约定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外的全部结算价款。
第二十五条 已竣工验收或已竣工未验收但实际投入使用的工程,其质量争议属于保修合同纠纷,发包人不得以存在质量争议为由不办理工程竣工结算。
第二十六条 财政部门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竣工结算进行审核的,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发包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审核程序办理后,按照有关规定将相关资料(报审资料按财政部门规定编报)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应当从受理之日起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审查并向发包人出具书面审查意见。
(二)发包人应在收到审查意见后14天内与财政部门核对,将同意或予以修改的书面反馈意见递交财政部门;逾期不递交的,视同认可。财政部门应在收到反馈意见后14天内与发包人核对。
(三)经核对后,财政部门应当在规定时限内批复,并附审核报告。审核报告由审核人员签字盖执业(从业)专用章并加盖单位公章。
审核报告应当就不接受发包人反馈意见的理由和依据逐一予以说明,并列出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项目、金额清单,以书面形式送达发包人。
第二十七条 财政部门审查工程竣工结算的时限为:一般项目,30个工作日;大中型项目,60个工作日。
第二十八条 财政部门的审核批复意见,作为财政部门拨付建设资金和价款结算的依据。发包人申报的结算数额被核减的部分,由发包人和承包人依据施工合同及相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门应当将政府投资项目(保密工程除外)竣工结算的审核金额与该项目的概算、预算、中标价按规定予以公布。
第三十条 发包人、承包人就招标工程另行订立施工合同、补充协议,违背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实质性内容的,应当以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施工合同、补充协议作为工程价款结算的依据。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编制、审核工程价款结算的人员,应当具备工程造价相应执业或从业资格,其出具的拨付工程价款和工程结算的成果文件,应签字并加盖执业或从业专用印章。接受委托承接有关工程结算咨询业务单位应具有相应工程造价咨询资质,其出具的成果文件,应当由造价工程师签字并加盖执业专用章和单位公章并对执业质量负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机构应当在受理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备案时,发现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条款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及本办法有关规定的,责令改正,未改正的不予备案。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发包人未按照合同约定时限及本办法规定进行工程竣工结算的,责令其限期整改;未按要求进行整改、久拖不结、情节严重的,由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发现发、承包双方背离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另行订立协议的,责令改正,依照《招标投标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时,发包人应当提交按施工合同(以备案施工合同为准)约定支付工程款的有关凭证和施工单位出具的无拖欠工程款证明。
第三十四条 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设计重大变更中违反有关规定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个人应依法予以查处;对以变更名义出版两套不同施工图纸规避主管部门监管的,要予以设计单位和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记录不良行为处理,并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对有关单位及个人予以处罚。
第三十五条 各级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机构和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应当密切配合,加强对招标工程工程量清单和预算造价编制和审核工作的监督检查,对招标工程预算造价和中标价进行分析、对比;发现招标工程工程量清单或预算造价编制和审核,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按不良行为记入该编制和审核单位及个人的信用档案;发现有意增减工程量清单、抬高或压低价格的,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07号)第十九条、第二十条予以处罚。
第三十六条 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概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应自觉接受监督。审计机关应编制审计项目计划,及时组织力量,依法按审计程序办理项目审计或审计调查。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送达本办法规定与工程价款相关文书的,应当采用直接送达的方式送达,受送达人应当以签收或以回函的形式予以确认。受送达人不予确认的,送达人可以以特快专递的方式邮寄送达。
第三十八条 建设工程施工专业分包或劳务分包,总(承)包人与分包人应当参照本办法规定在专业分包或劳务分包合同中约定工程价款支付及结算办法。
第三十九条 实行监理的工程项目,工程价款结算过程中涉及监理工程师签证事项,应按工程监理合同委托权限的约定执行。
第四十条 有关主管部门、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和地方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办法,结合本部门、本地区实际情况,另行制订具体办法,并报省财政厅、建设厅备案。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签证单
第五篇:最新《福建省引粮入闽奖励办法》全文
最新《福建省引粮入闽奖励办法》全文
福建省粮食局 福建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引粮入闽奖励办法》的通知
闽粮法〔2016〕245号
各设区市粮食局、财政局,平潭综合实验区农村发展局、财政金融局: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闽政〔2015〕12号)精神,为巩固和拓展粮食产销协作,鼓励和支持省内粮食企业到粮食主产省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和投资建设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及粮食加工企业,进一步促进引粮入闽,增加省内供应粮源,省粮食局、省财政厅研究修订了《福建省引粮入闽奖励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6年引粮入闽奖励申报企业向所在地的县(市、区)粮食局递交申请材料的截止时间为2017年1月31日。请各市、县(区)粮食局、财政局按照本办法规定做好申报材料审核并及时逐级上报。经设区市粮食局、财政局审核通过的企业申报材料在报送省粮食局、省财政厅的同时,请将电子版发送至省粮食局政策法规处邮箱zfc@fjgrain.com。
联系人:陈扬玉、刘惠标
电话:0591-87555577、87537262
福建省粮食局 福建省财政厅
2016年11月29日
福建省引粮入闽奖励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巩固和拓展粮食产销协作,鼓励和支持省内粮食企业到粮食主产省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和投资建设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及粮食加工企业,促进引粮入闽,增加省内供应粮源,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实施意见》(闽政〔2015〕12号)精神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粮食主产省是指: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内蒙古、山东、四川、安徽13个省(区)。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从主产省直接调入稻谷(含大米,下同)和在主产省建立粮食生产基地、投资建设粮食仓储设施和粮食加工厂并将粮食运回省内销售的我省粮食企业。
第四条 按照“自愿申报,真凭实据,政府奖励,扶优扶强”的原则,在省政府确定的引粮入闽预算奖励资金内进行奖励。
第五条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积极组织和引导粮食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粮食产销协作活动,促进引粮入闽,并对申请奖励资金企业的资质和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省粮食局负责编制引粮入闽奖励资金预算,提出引粮入闽奖励资金初步分配方案,加强引粮入闽奖励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 省财政厅负责将引粮入闽奖励资金列入预算,对引粮入闽奖励资金分配方案进行审核,下达拨付奖励资金,会同省粮食局对引粮入闽奖励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市、县财政部门积极配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引粮入闽奖励资金申报工作。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七条申请奖励的企业应当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一)在我省工商注册登记的粮食贸易、加工和储备企业,守法经营,资信良好,具有一定的粮食经营能力;
(二)执行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和规定,承担政策性粮食竞买无违规记录;
(三)按《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按时向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有关粮食商品流通、工业统计报表,建立规范的粮食经营台账,并履行最高、最低粮食库存的义务;
(四)运回本省销售的粮食质量符合国家粮食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
(五)近三年来没有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和出现违法违规生产经营问题。
第八条 从主产省直接调入稻谷的粮食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设区市及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认定的粮油龙头(骨干)企业,具体包括: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印发重新审定的重点支持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名单的通知》(国粮财〔2010〕54号)公布的粮油龙头企业;省政府办公厅确定的大宗农产品骨干企业;福建省最新一轮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所确定的我省粮食经营、大米加工企业;设区市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认定的粮油龙头(骨干)企业。
(二)粮食贸易企业年省外调入稻谷不低于5000吨;粮食加工企业日加工大米能力大于150吨(含150吨)且正常运营。
第九条 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的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主产省通过租赁(承包)土地,投资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并有5年及以上合法有效的土地租赁(承包)经营合同,联片租赁(承包)面积在5000亩及以上,且一季的稻谷实种面积在3000亩以上;
(二)基地内自有生产的稻谷运回我省境内销售的数量不少于其基地当年稻谷产量的60%。
第十条投资建设粮食仓储设施的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同一库区具有有效仓容2.5万吨(含2.5万吨)以上质量良好的仓房及配套设施;
(二)运回稻谷在我省境内销售。
第十一条投资建设粮食加工厂的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主产省全额投资或参股合资(我省粮食企业投资额应占51%以上)建设大米加工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厂房及配套设施完备,财务独立核算,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二)日加工大米能力大于300吨(含300吨)且正常运营。
(三)运回稻谷在我省境内销售。
第十二条 营业执照上的经营范围含味精、酒精、淀粉、酒等深加工产品企业不列入奖励范围。
第十三条 从省外调入我省境内的稻谷由调入企业自主销售,自负盈亏。
第三章 奖励标准
第十四条 运抵我省境内的稻谷和企业自有粮食进口配额内进口的大米纳入奖励范围,运抵期间按计算(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第十五条对在政策执行期间内按规定运回稻谷并在我省境内销售的引粮入闽企业,按其实际运抵我省境内的稻谷数量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从主产省直接调入稻谷的粮食企业每吨粮食奖励标准为基数,在主产省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和投资建设粮食仓储设施且调入稻谷的加计20%,在主产省投资建设粮食加工厂且调入稻谷的加计30%,每年每个企业最高奖励不超过130万元。
对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条件的企业,在其新建加工厂投产当年给予奖励50万元。
第十六条 对运抵我省境内的大米按我省现行统计折率折合稻谷计算奖励。对企业自有粮食进口配额内进口的大米运抵我省境内的按实际大米运抵数量计算奖励。
第十七条 同一企业已经取得中央财政同类奖励政策的不再重复奖励。
第四章 申报材料
第十八条从主产省直接调入稻谷的企业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省外直接调入企业调入稻谷奖励申请表(附件1)。
(二)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粮食加工企业还应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三)采购环节的凭证。从农民手中直接收购的,须提供当地税务部门印制的粮食收购单据和售粮农民身份证复印件;从企业采购的,须提供当地税务部门监制的正式发票复印件。
(四)省外粮食采购数量核查表(附件8)。
(五)对所提供的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的承诺函。
第十九条 建立粮食生产基地的企业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省外建立粮食生产基地认定申请表(附件2)和基地运作情况书面介绍材料;省外建立粮食生产基地企业调入稻谷奖励申请表(附件3)。
(二)粮食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三)土地流转凭证:合法有效的土地租赁(承包)经营合同,基地示意图,支付相关土地租赁(承包)费用的凭证。
(四)生产环节凭证:基地所在地县级及以上农业和粮食主管部门共同出具的粮食生产基地及稻谷种植证明(包括:基地面积、每季稻谷种植面积、每亩单产和稻谷总产量),其他能证明基地实际运作情况的凭证和材料(如工资支付凭证、农机具购置、农资购买、农机服务、水电费缴费凭证以及享受当地种粮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相关证明材料)。
(五)对所提供的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的承诺函。
第二十条 投资建设粮食仓储设施的企业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省外投资建设粮食仓储设施认定申请表(附件4)和管理运作的书面介绍材料,省外投资建设粮食仓储设施企业调入稻谷奖励申请表(附件5)。
(二)粮食仓储设施所在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其产权、总仓容量、仓房及设备条件、检测条件等情况的认定证明。
(三)采购环节的凭证。从农民手中直接收购的,须提供当地税务部门印制的粮食收购单据和售粮农民身份证复印件;从企业采购的,须提供当地税务部门监制的正式发票复印件。
(四)省外粮食采购数量核查表(附件8)。
(五)对所提供的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的承诺函。
第二十一条投资建设粮食加工厂的企业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省外投资建设粮食加工企业认定申请表(附件6)和管理运作的书面介绍材料,省外投资建设粮食加工企业调入稻谷奖励申请表(附件7)。
(二)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食品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三)粮食加工厂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股份构成证明材料;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其产权、厂房条件、日加工能力等情况的认定证明。属于新建加工厂且当年投产的企业应当另外提供生产线主要设备采购正式发票。
(四)采购环节的凭证。从农民手中直接收购的,须提供当地税务部门印制的粮食收购单据和售粮农民身份证复印件;从企业采购的,须提供当地税务部门监制的正式发票复印件。
(五)企业生产环节的凭证。加工企业生产车间的产成品入库单复印件,耗电量和电费缴交单复印件。
(六)省外粮食采购数量核查表(附件8)。
(七)对所提供的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的承诺函。
第二十二条 上述各类申请奖励企业按不同运输方式应当提供的运输凭证如下:
(一)省间铁路运输。须提供铁路运单和铁路货票复印件,收货单位应是申请奖励企业,收货地点应在我省境内。
(二)省间水路运输。须提供水路运单、货物交接单复印件和到港证明原件。运单、货物交接单,必须标有收货单位(申请奖励企业)、船名、航次、实际数量并加盖海运公司或港务公司公章,集装箱海运运单数量栏必须填写吨数,不得以箱数代替;到港证明必须注明航次、船名、数量(吨)、到港时间并加盖到港码头印章。
(三)省间公路运输。必须提供每车运输发票复印件。无法提供运输发票的必须提供申请企业或供货企业与运输企业签订的运输协议、供货企业发货明细表、采购企业到货过磅单及支付运输企业(个人)的付款单据、汽车车牌号码,驾驶员姓名、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及驾驶员签名的复印件。
(四)省外粮食最后发运地点通过铁路(附件9)、公路(附件10)、水路(附件11)运输进省数量核查表。
本条规定的运输凭证单据应当注明粮食启运日期、到达日期和最终收货地点、收货单位(申请奖励企业)名称。
第二十三条 上述各类申请奖励企业应提供经所在地的县(市、区)粮食局确认的近三年有关粮食商品流通、加工统计报表。
第二十四条 上述各类申请奖励企业只能申请以上一种奖励资金,不能重复申请。
第二十五条 上述各类申请奖励企业应按要求对所提供的全部申请材料进行登记造册(含电子版)。申请企业的资料册顺序为:封面(附件12)、资料目录、附件1-
11、附件1-11的原始凭证(合同、资料、证明等)、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法人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申请近三年粮食统计报表。申报企业提供的各项凭证及材料(含复印件)均需加盖本企业公章。同时,必须自行保存好所有原始凭证,以备核查。
第二十六条 申请引粮入闽奖励的粮食企业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政策,按照规定如实提交申请材料,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引粮入闽奖励资金的,一经查实,取消该企业享受引粮入闽奖励及从事政策性粮食业务的资格,收回已拨付的奖励资金,同时,按照《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对相关部门和单位予以处理,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第五章奖励资金的申请、审核和拨付
第二十七条 申请奖励的企业应在次年1月底之前,按属地原则,将奖励申请材料送达所在地的县(市、区)粮食局(省粮食局直属企业报送省粮食局),逾期未报的视同自动放弃申请。县(市、区)粮食局会同本级财政局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企业的申报材料审核工作,并加盖县(市、区)粮食局、财政局公章后,报送设区市粮食局、财政局。
第二十八条 设区市粮食局会同本级财政局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材料的审核工作,并加盖设区市粮食局、财政局公章后,报送省粮食局、省财政厅。
第二十九条 省粮食局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对经各设区市粮食局、财政局审核并上报的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复审,审核费用在引闽入闽奖励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三十条 经省粮食局、财政厅核定,并在省粮食局政府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将奖励资金拨付给申请企业。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粮食局会同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各地可以参照本办法制定对本辖区内粮食企业引粮入闽奖励的具体办法。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福建省引粮入闽奖励暂行办法》(闽粮法〔2012〕301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