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公务员一定要靠关系吗
考公务员一定要靠关系吗
(摘自新书《原来大学可以这样读》,作者:鲍金勇)
公务员报名每年总会成为新闻,而且还是热门新闻,所以我们得出了结论:竞争激烈,报考热门,就业难啊…….我接触的这两届毕业生中,大部分人都会成为公考大军的一员,但能上岸的人确实很少。说实话原因很简单,就是考试的人数远远多于岗位数目,一线城市的岗位更加会出现报名扎推的现象。当你身边的人考上的少了,自然就会觉得好残酷,好难!另外,我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说考公务员要靠关系。下面就这个问题,我想好好解析一下:、到底公务员值得大家全力以赴吗?为什么存在靠关系说法?
公务员热已经是好几年的事情了,公务员基本已成为一种热门职业选择。很多同学对“公务员”存在着一些莫名其妙的感觉,其实公务员只是社会中众多职业选择的其中一种。这里主要是社会关注的错位,尤其是对公务员手中“权力”的无限遐想,认为权力=资源和财富。同时,很多人认为公务员大多工作轻松、稳定,没有太多任务和压力,同时薪水还高(高薪养廉的需要)。在经济不稳定,可能遭遇危机的年代,公司裁员、待遇降低等现象也会让更多人投向公务员这个群体。
所以就算难,很多人也会试试,打打酱油,碰碰运气。还有,大部分考生的家长深深陷入了这个思维模式——公务员好,一辈子都好。所以很多大学生都去考,而他们的家长是一个强大的推手。
但在这些好处面前,也会有很多人迟疑。因为“靠关系”一说深深地影响了他们。靠关系这句话通常是个贬义词,但关系可以称为人脉资源。比如说现在很多招聘过程中,都会存在:请帮忙推荐推荐,然后直接将简历递过去,这样的话一定有效果,拿到的人会认真看一下,然后通过这个人递给相关部门或主管。只要本身能力不错,也比较匹配就会有很大的成功机率。再比如说,我们自己本身就存在一种思想:要不要找找人,看看别人能不能帮得到。
这样的思维模式自然就会产生找关系的行为,然后也会形成一种概念。比如一个家庭背景不错的学生考上公务员后,大家就会议论,说他找了关系。其实或许根本没找。
随着公共管理的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公务员手中权力的行使其实是受到法律、机制,以及民主监督的三重“约束”,规范性已经越来越强,所以一些不切实际的“遐想”是缺乏依据的。另外,公务员的考试和面试也在逐步完善和公正,所以你可以全力以赴。如果你是这样的人,就更加可以去全力以赴了:
“有责任意识,工作能一丝不苟认真完成;有执行意识,工作雷厉风行、干练;有团队精神,能与人合作,主动配合他人。拥有政策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文案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有为人民服务之心,而不是官本位思想驱动的人。” “是能者,或者说可以变成能者的人。” “踏实的,善良的,为人着想的。”
哈哈!这是从职业规划的角度看的。“公务员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去争取吗?符合以上条件的人还是可以去试试,如果有“人脉”就更好了。
2、用自己的表现和努力找到关系,找到人脉,找到准入。
我不知道那些考不上的人是怎样准备的。但至少我知道考上的人是怎么准备的。
A考上北京的公务员,她在学校的时候担任过广播台的台长,专业很扎实。她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备战国考,考完之后才去准备其他求职。记得她拿到立白的offer来咨询我要不要去,那时公务员成绩也没出来。几番讨论后,她还是决定等待成绩,不行就参加省考。很幸运,她通过了笔试。面试自然是她的优势了,广播台的经历让她无论在时事、组织协调、人际关系还是应急上都有很好的积累。她的表达很流畅,让人感觉在听新闻联播。
B考上广州市质检系统的公务员。他家里属于公务员的思维模式,还好他自己也愿意,所以他一开始就去准备考公务员。从国考开始,报班,上课培训,复习做题,国考难度大,没考上。后来参加省考,还是继续报班培训,结果同样落榜。继续考,参加市考,不过开始担心花钱的问题,还好前两次的报班让他认识了主讲老师,他申请做助教(这样就可以旁听了)。上了三轮培训班,终于通过了市考,不过排名不是第一,所以他选择去上面试培训班。经过系统的训练后,他以总分第二的成绩晋级了。
以上两个学生似乎都没有关系,他们靠的是自身的努力和投入。
C是我比较熟悉的一个学生。他通过省考的笔试,后来面试也过了,但最后放弃了,因为他想留在广州(省考的单位地点在汕头)。后来他通过了广州市考,留在了广州工作。他也没有关系,还问过我有没有认识的人。我说我还年轻,没什么资历,那个时候真想自己强大一些,可以帮他。
他后来和我聊了聊考公务员的过程:
2011年10月份,他跟万千即将毕业走上社会的同学们一样,苦苦追寻着一份好的工作。在10月底的时候他开始在网上投递简历寻求面试的机会,考过许多笔试,尝试了许多次面试,也去了好几次大型的综合招聘会。那时候算是赶上了某些时机,碰上了事业单位在招聘编内人员,去尝试了一下。结果笔试成绩还不错,进入面试,但他还是想考公务员,于是果断放弃加入了公考大军。在大学城他参加了人生第一次公务员考试——国考。由于准备不足,结果很惨烈。不过他也因此得到一些启示,就是任何考试都需要好好准备。
在国考的惨痛打击之后,他不禁对自己怀疑起来,认为自己其实并不是一个考公务员的料。所以他开始找工作,就在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的前一个月,他手中握着两份offer。在犹豫着要不要签下来的时候,他开始思考: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与其摇摆不定勉为其难地去签下一份工作,进入一个完全不适合自己的行业,还不如背水一战。于是他下定决心再去考公务员。
他开始不断鞭策自己,一头扎进了公考大军中。在复习的过程中他发现:公务员考试的行测其实是有章可循的,在题型大致确定的情况下,给自己定制一个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衡量自己的文理偏向,大致决定先做什么类型的题目。有哪些题目是必得的,哪些题目是自己不擅长的。不擅长的,要着重学习,不能老想着破罐子破摔,在考试的时候真的遇上了让自己无计可施的题目时,就是要考验你决策能力的时候了,是果断放弃,还是毅然钻牛角尖。尽可能在限定的时间里完成尽量多的题目,并且要保证自己所完成题目的正确性。而申论则是注重行政公文的写作能力,在考试的时候,要以公务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让自己能够代入这个角色里。为了提高成绩他报名参加了公考培训班,坚持一个星期写两篇申论。就这样复习了一个月,他参加了广东省的公务员考试,并顺利的通过了笔试,再用一个月的时间准备了面试。
为了应对面试,他还是选择参加了培训班,不断地重复温习往年的各类型题目,不断地熟悉,让各种情景模式装进自己的脑袋里,从而做到在遇到不可预知的题目时能够让大脑迅速地做出反应,并做出正确的应答。平时他还和公考族们三五成群的组队进行模拟面试,以积极的态度去参加最后的面试,最后面试成绩第一。后来他参加广州市考也是高分通过。
以上三个同学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理想的公务员职位,她们都是以自己的实力找到了准入,优异的表现让他们赢得了最终的认可。、这个世界一定有潜规则、有关系的存在。但这一切都不能成为你不去尝试的理由。因为一旦形成“关系能搞定一切”的思维模式,就会很可怕。你失去的不是自信,而是这辈子做事和改变的勇气。
这个世界就是正与邪的对抗,善与恶的对抗,不好的一面存在它的意义,要不好的东西大家也都不会觉得珍贵啦!这个世界上靠关系、潜规则也一定有,要不也不会有腐败、官二代一说了。但越是这样,我们越要改变,而不是做无谓的抱怨。今年,我给一个培训机构做过一次公务员面试的培训,班里共50名学员,都是通过省考笔试来参加面试培训的。经过一天半的培训大家彼此都有些熟悉,很多学生考上后给我发信息表示感谢,我得知后也恭喜他们,同时我了解了他们面试的情况和过程,得知他们都是没有靠关系的。顿时觉得世界光明了很多。
我这些年有一些自己的感悟,就是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多积累一些,积累到别人都觉得震撼,这个时候你就成
第二篇:考公务员
报考可以参考招考公告,基本上就是 发布公告和职位表——报名——审核——上传照片、缴费——打印准考证——笔试——面试资格审查——面试——体检——政审——报到上班这样一个流程。
在校生只有最后一学年可以以应届生身份报考,不过你可以现在就买辅导书来看看,备考时间越充足越好。
2考公务员最重要的要素依次是:平时的积累(60%)、考前的突击(25%)、答题的技巧(10%)、考试的心态(5%)、考试的运气(5%)。
3先是教材嘛。教材完了之后。你大概就能知道哪一块薄弱了。那你就可以抓薄弱块去买一些专项的东西看看,然后一定要多做题,掌握好方法。先可以做做真题,真题做的滚瓜烂熟之后,就可以做模拟卷了。看看面对一套全新的试题自己会不会懵掉。差不多这一系列流程就可以了。公务员方面的书的话,我自己身边的朋友当中比较一下,还是中公的比较好一点。其实你要是不够自觉,自己看不下去书,也可以找个培训班去培训一下的。也还便宜的。学学技巧方法嘛!
第三篇:公务员主要考什么?
你好,公务员考试分笔试和面试,一般笔试考行测和申论: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知识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第四篇:2007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
http://v.huatu.com/hebei/
2007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
一.数字推理。
给你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选项中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一项,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1. 2 5 3 6 3 8 5 17()
A.2
B.12
C.6
D.8 2. 2 3 8 19 46()
A.96
B.82
C.111
D.67 3. 13 14 16 20()38
A.23
B.35 C.27
D.22 4、2 3 5 13 62()
A.97
B.806 C.802 D.800 5、2 3 7 46()
A.2112
B.2100 C.64
D.586、1 3 4 6 11 19()
A.57
B.34 C.22
D.27 7、1 2 2 6 3 15 3 21 4()
A.46
B.20
C.12
D.44
8、-1 64 27 343()
A.1331 B.512 C.729 D.1000 9、3 8 24 63 143()
http://v.huatu.com/hebei/
A.203 B.255 C.288 D.195 10、3 2 3 7 18()
A.47 B.24 C.36 D.70
二、数学运算: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遇到难题,可以跳过暂时不做,待你有时间再返回解决它。
例题:
甲、乙两地相距42公里,A、B两人分别从甲乙两地步行出发,A的步行速度为3公里/小时,B的步行速度为4公里/小时,问A、B两人步行几小时后相遇?
A.3 B.4 C.5 D.6
解析:正确答案为D。你只要把A、B两人的步行速度相加,然后被甲、乙两地间距离相除即可得出答案。
12、的值是:
A.4 B.9/2 C.5 D.7 13、423×1087-423×24-423×62的值是:
A.418777 B.423423 C.423233 D.427033 14.四个连续自然数的积为1680,它们的和为:
A.22 B.52 C.20 D.26
15.某人工作一年的报酬是8400元和一台电冰箱,他干了7个月不干了,得到3900元和一台电冰箱。这台电冰箱价值多少元?
A.400元 B.2000元 C.2400元 D.3500元
16、甲、乙两人共储蓄1000元,甲取出240元,乙又存入80元,这时甲的储
http://v.huatu.com/hebei/
蓄正好是乙的3倍,原来甲比乙多储蓄多少元?
A.620元
B.740元
C.700元
D.660元
17、甲、乙两队从两端向中间修一条330米的公路,甲队每天修15米,修2天后,乙队也来修,共同修了10天后,两队还相距30米,乙队每天修多少米?
A.16
B.10
C.15
D.12
18、某种商品按定价卖出可得利润960元,如果按定价的80%销售,则亏损832元。该商品购入价是多少元?
A.8000
B.6000
C.10000
D.7000
19、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提速20%,可以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走12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那么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A、240
B、270
C、250
D、300
20.红星小学组织学生排成队步行去郊游,每分钟步行60米,队尾的王老师以每分钟步行150米的速度赶到排头,然后立即返回队尾,共用10分钟。求队伍的长度。
A.630米 B.750米 C.900米 D.1500米
21.全班46人去划船,共剩12只船,其中大船每船均坐5人,小船每船均坐3人,其中大船有几只。
A.5只 B.6只 C.7只 D.8只
22.商店购进甲、乙两种不同的糖所用的钱数相等,已知甲种糖每千克6元,乙种糖每千克4元。如果把这两种糖混在一起成为什锦糖,那么这种什锦糖每千克的成本是多少元?
http://v.huatu.com/hebei/
A.3.5 B.4.2 C.4.8 D.5
23、某商店同时卖出两件商品,每件各得60元,但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亏本20%,问这个商店卖出这两件商品是赚钱还是亏本?
A、赚5元
B、赚10元
C、不赚不亏
D、亏5元
24、师徒两人共加工零件168个,师傅加工一个零件用5分钟,徒弟加工一个零件用9分钟,完成任务时,师傅加工零件多少个?
A、108
B、60
C、100
D、68
25.一条船往返于甲、乙两港之间,由甲至乙是顺水行驶,由乙至甲是逆水行驶。已知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8千米/时,平时逆行与顺行所用的时间比为2∶1。某天恰逢暴雨,水流速度为原来的2倍,这条船往返共用9时。问:甲、乙两港相距多少千米?
A.24
B.20 C.16 D.32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总结(辛苦总结)
同余问题的口诀“公倍数作周期,余同取余,和同加和,差同减差”。
所谓同余问题,就是给出“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的余数,反求这个数,称作同余问题。
首先要对这几个不同的数的最小公倍数心中有数,下面以4、5、6为例,请记住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0。
1、最小公倍加:所选取的数加上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任意整数倍(即上面1、2、3中的60n)都满足条件,称为:“最小公倍加”,也称为:“公倍数作周期”。
2、余同取余:用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得到的余数相同,此时反求的这个数,可以选除数的最小公倍数,加上这个相同的余数,称为:“余同取余”。例:“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因为余数都是1,所以取+1,表示为60n+1。
3、和同加和:用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得到的余数,与除数的和相同,此时反求的这个数,可以选除数的最小公倍数,加上这个相同的和数,称为:“和同加和”。
例:“一个数除以4余3,除以5余2,除以6余1”,因为4+3=5+2=6+1=7,所以取+7,表示为60n+7。
4、差同减差:用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得到的余数,与除数的差相同,此时反求的这个数,可以选除数的最小公倍数,减去这个相同的差数,称为:“差同减差”。
例:“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2,除以6余3”,因为4-1=5-2=6-3=3,所以取-3,表示为60n-3。
加减法——同奇同偶则为偶,一奇一偶则为奇;乘法——乘数有偶则为偶,乘数无偶则为奇。
【例题1】某次测验有50道判断题,每做对一题得3分,不做或做错一题倒扣1分,某学生共得82分,问答对题数和答错题数(包括不做)相差多少?
A.33 B.39 C.17 D.16
解析:此题答案为D。依题意可知,答对题数+答错题数=50。“加减法,同奇同偶则为偶”,50为偶数,则答对题数与答错题数同为奇数或同为偶数,二者之差也应是偶数,选项中只有D是偶数。
【例题2】某地劳动部门租用甲、乙两个教室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两教室均有5排座位,甲教室每排可坐10人,乙教室每排可坐9人。两教室当月共举办该培训27次,每次培训均座无虚席,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问甲教室当月共举办了多少次这项培训?
A.8 B.10 C.12 D.15
解析:此题答案为D。根据题干可知,甲教室可坐50人,乙教室可坐45人,当月共培训1290人次,设甲教室举办了x次培训,乙教室举办了y次,则可列方程组如下:
x+y=27 ①50x+45y=1290 ② 利用数的奇偶性确定方程组的解。再由①式可推出奇偶性不同,则x是奇数,选项中只有D是奇数。
概率问题
【原题】有三个骰子,其中红色骰子上2、4、9点各两面;绿色骰子上3、5、7点各两面;蓝色骰子上1、6、8点各两面。两个人玩掷骰子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两人先各选一个骰子,然后同时掷,谁的点数大谁获胜。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先选骰子的人获胜的概率比后选的骰子的人高
B.选红色骰子的人比选绿色骰子的人获胜概率高
C.获胜概率的高低于选哪种颜色的骰子没有关系
D.没有任何一种骰子的获胜概率能同时比其他两个高
【解析】首先:捋顺题干信息。三个骰子:红色骰子(2、4、9);绿色骰子(3、5、7);蓝色骰子(1、6、8)。问那种颜色的骰子获胜的概率大。
其次:任选两种骰子进行比较。例如红色骰子(2、4、9)与绿色骰子(3、5、7)比较。
2<3;2<5;2<7; 4>3;4<5;4<7; 9>3;9>5;9>7
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红色骰子胜出的概率是4/9,绿色骰子胜出的概率是5/9。因此绿色骰子的获胜概率大于红色骰子。
同理将红色骰子(2、4、9)与蓝色骰子(1、6、8)比较,绿色骰子(3、5、7)与蓝色骰子(1、6、8)比较,可以得出:红色骰子的获胜概率大于蓝色骰子;蓝色骰子的获胜概率大于绿色骰子。综上得出,绿色>红色;红色>蓝色;蓝色>绿色。
数学运算经典公式
第一:两次相遇公式:单岸型 :S=(3S1+S2)/2
两岸型
: S=3S1-S2
例1:两艘渡轮在同一时刻垂直驶离 H 河的甲、乙两岸相向而行,一艘从甲岸驶向乙 岸,另一艘从乙岸开往甲岸,它们在距离较近的甲岸 720 米处相遇。到达预定地点后,每艘船都要停留10分钟,以便让乘客上船下船,然后返航。这两艘船在距离乙岸 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问:该河的宽度是多少?()
A.1120 米 B.1280 米 C.1520 米 D.1760 米
解析:典型两次相遇问题,这题属于两岸型(距离较近的甲岸 720 米处相遇、距离乙岸400 米处又重新相遇)代入公式3×720-400=1760选D;如果第一次相遇距离甲岸x米,第二次相遇距离甲岸Y米,这就属于单岸型了,也就是说属于哪类型取决于参照的是:一边岸还是两边岸。
甲乙两位同学在环形跑道上的同一地点同时开始跑步,如果两位同学反向而行,3分钟后相遇,甲比乙多跑50米,如果两位同学同向而行,18分钟后相遇。请问跑道的长度是多少米?
A.200米
B.250米
C.300米
D.400米
3分钟甲多走50 得出18分钟多走300 多走一圈才能相遇 刚好一圈
第二:十字交叉法:A/B=(r-b)/(a-r)?????????
例2: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绩为75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
(2007国考)
解析:设女生人数为5人·那么男生人数就是5(1+80%)=9人
某班的总分就是75x(5+9)=1050(分)设男生的平均成绩为X分。(1.2x)5+9 x=1050 x=70。那么女生的平均成绩就是70x(1+20%)=84(分)
第三:往返运动问题公式:
V均=(2v1×v2)/(v1+v2)
例3:一辆汽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返回时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则它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A.24 B.24.5 C.25 D.25.5 解:代入公式得2×30×20/(30+20)=24,选A。
第四:过河问题:
M个人过河,船能载N个人。需A个人划船,共需过河(M-A)/(N-A)次.例4:有37名红军战士渡河,现在只有一条小船,每次只能载5人,需要几次才能渡完?()A.7 B.8 C.9 D.10
解:(37-1)/(5-1)=9
第五:牛吃草问题:草场原有草量=(牛数-每天长草量)×天数
例5:有一水池,池底有泉水不断涌出,要想把水池的水抽干,10台抽水机需抽8小时,8台抽水机需抽12小时,如果用6台抽水机,那么需抽多少小时?()
A.16 B.20
C.24 D.28
解:(10-X)×8=(8-X)×12 求得X=4.(10-4)×8=(6-4)×Y 求得答案Y=24 公式熟练以后可以不设方程直接求出来。第六:N人传接球M次公式:次数=(N-1)的M次方/ N,最接近的整数为末次传他人次数,第二接近的整数为末次传给自己的次数。
例6: 四人进行篮球传接球练习,要求每人接球后再传给别人。开始由甲发球,并作为第一次传球,若第五次传球后,球又回到甲手中,则共有传球方式()。A.60种
B.65种
C.70种
D.75种
公式解题:(4-1)5/4=60.75 最接近的是61为最后传到别人次数,第二接近的是60为最后传给自己的次数。
一、代入排除法
代入排除法广泛运用于多位数问题、不定方程问题、剩余问题、年龄问题、复杂行测问题、和差倍比问题等等。【例题1】
甲乙两个工程队,甲队的人数是乙队人数的70%。根据工程需要,现从乙队抽出40人到甲队,此时乙队比甲队多136人,则甲队原有人数是()。
A.504人
B.620人
C.630人
D.720人
解析:此题答案为A。甲队人数是乙队的70%,则甲队人数一定是7的倍数,这样可以排除B、D,缩小判断范围。代入C项,甲队人数是10的倍数,甲队是乙队人数的70%,则乙队人数也是10的倍数,从乙队抽出40人之后,甲乙两队相差的人数必然是10的倍数,这与题中条件不符,排除C,选择A。
二、特殊值法
把未知数设为便于计算的特殊值能够极大简化计算过程,几乎所有与方程有关的题目都可通过设特殊值来解决。【例题2】 一只装有动力桨的船,其单靠人工划船顺流而下的速度是水速的3倍。现该船靠人工划动从A地顺流到达B地,原路返回时只开足动力桨行驶,用时比来时少。问船在静水中开足动力桨行驶的速度是人工划船速度的多少倍?
A.2
B.3
C.4
D.5
解析:题中只出现相关量的倍数关系,要求的也是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所以相关量的具体值不影响最后结果,可用特殊值法,便于计算。
设水速为1,则人工划船顺流而下的速度是3,人工划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3-1=2。开动力桨逆水行驶与人工划船顺水行驶的时间比为3∶5,则二者速度比为5∶3,开动力桨逆水行驶的速度为5,在静水中的速度为5+1=6。因此船在静水中开足动力桨行驶的速度是人工划船速度的6÷2=3倍,选B。
三、方程法
方程法是解决大部分算术应用题的工具,方程法未必是最好的方法,却是最适合普罗大众的方法。不定方程是近年来政法干警的重点,解决不定方程主要用到的是整数的奇偶性、质合性与尾数性质。
【例题3】 超市将99个苹果装进两种包装盒,大包装盒每个装12个苹果,小包装盒每个装5个苹果,共用了十多个盒子刚好装完。问两种包装盒相差多少个?
A.3
B.4
C.7
D.13 解析:设大包装盒用了x个,小包装盒用了y个。依题意,12x+5y=99。12x是偶数,则5y是奇数,5y的尾数是5。因此12x的尾数是4,x的尾数为2或7。当x=2时,y=15,两者之差为13,选D。当x=7时,y=3,题干条件说用了十多个盒子,排除。
四、图解法
图示有助于理解,很多题目用到了线段图,函数图则使得线性规划问题变得直观。图解法对揭示抽象条件有很大优势。【例题4】 草地上插了若干根旗杆,已知旗杆的高度在1至5米之间,且任意两根旗杆的距离都不超过他们高度差的10倍。如果用一根绳子将所有旗杆都围进去,在不知旗杆数量和位置的情况下,最少需要准备多少米长的绳子? A.40
B.60
C.80
D.100 解析:旗杆最高为5米,最矮为1米。因此任意两旗杆间的距离不超过(5-1)×10=40米。以最矮的旗杆为原点,最矮的旗杆与最高的旗杆连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当这两个旗杆间距最大时,如下左图所示。设其余任意旗杆高度为a。要满足与1米旗杆间距离不超过它们高度差的10倍,应在下图左边的圆范围内。要满足与5米旗杆间距离不超过它们高度差的10倍,应在下图右边的圆范围内。同时满足条件的旗杆只能位于两个旗杆的连线上。此时需要40×2=80米可把它们都围进去。
若两个旗杆间距小于40米,如右图所示,其余旗杆应该在两圆相交的阴影范围内分布,此时需要2×[10(a-1)+10(5-a)]=80米。因此不论旗杆怎样分布,都需要至少80米长的绳子来保证把全部旗杆围进去。五、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加权平均数的简便算法,在平均数一节已经反复强调,通过下面这道题可知用这种方法求加权平均数的问法在不断变化。
【例题5】 某市气象局观测发现,今年第一、二季度本市降水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和9%,而两个季度降水量的绝对增量刚好相同。那么今年上半年该市降水量同比增长多少? A.9.5%
B.10%
C.9.9%
D.10.5% 解析:利用十字交叉法,设该市上半年降水量总体增长为x%
因此,去年一二季度降水量之比为(x-9)∶(11-x)。根据绝对增量相等可得,(x-9)×11%=(11-x)×9%,解得x%=9.9%,选C。例2:(广东2008)
某年级有4个班,不算甲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有131人,不算丁班其余三个班的总人数是134人;乙、丙两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问这四个班共有多少人? A.177 B.176 C.266 D.265
解析:根据“乙、丙两班的总人数比甲、丁两班的总人数少1人”这句话可知,乙丙班人数的总和、甲丁班人数的总和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则总人数肯定是奇数,所以排除B、C。答案D,265=131+134,但这是六个班的人数,题目要求的是4个班的人数,所以选择答案A。
例3:(2011国考)某公司去年有员工830人,今年男员工人数比去年减少6%,女员工人数比去年增加5%,员工总数比去年增加3人,问今年男员工有多少人?
A.329 B.350 C.371 D.504
解析:该题具有两个百分数:6%、5%,其中6%与问题相关,则考虑用数字整除特性解题。今年男员工与去年男员工之比是94:100,化简得47:50,所以只要观察答案选项哪个能被47整除就可以了。
例4:(江苏2011B)
《参考消息》、《青年能考》全年订价分别为292元,156元,全室人员都订阅这两种报纸中的一种,用去2084元,如果他们换订另一品种,需要1948元。该室有多少人?()
A.7 B.9 C.11 D.15
解析:该题属于经济类问题,可以列方程组求解,但是比较耗时间。可以换一种思维,假设全室人员两种报纸都订阅了,则每个人共用去292+156=448元,实际总共用去2084+1948=4032,所以总共有4032/448=9,选择答案B
一个快中每小时比标准时间快1分钟,一个满钟每小时比标准时间慢3分钟,若将2个钟表同时调到标准时间,结果在24小时内,快钟显示9点整,慢钟显示8点整,此时标准时间是多少??
1.员工对奖酬分配的公平感(或不平感)是影响巨大而又十分敏感的因素。强烈的不平感不仅会使员工士气低落,工作消极,还会造成离心倾向,阻碍长期的组织归属感的养成,进而造成企业内部人际关系恶化,影响员工在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情绪和态度,成为不安定因素。
由此可以推出()。
A.员工缺乏组织归属感,是因为其它员工工作消极
B.员工产生离心倾向,是因为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正
C.员工情绪和态度不良,是因为员工士气低落
D.员工人际关系良好,是因为员工有良好的组织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