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药液外渗的处理
药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一、预防措施:
1.在输注刺激性药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选择比较粗直的血管 2.经常检查巡视化者,及时注意观察静脉输液部位有无疼痛、肿胀症状,及早发现化疗药物的及时做有效处理。
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索状的红线。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处理措施:
3.药物外渗时最好先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将药物回抽,减少药液在局部组织的渗出量,降低渗出液对组织的损害
4.一般药液外渗时给予25%一50%硫酸镁或75%一95%酒精热湿敷,硫酸镁效果比较好但冷结晶。喜疗妥膏剂使用方便。5.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钙剂:热敷;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1或1%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6.高渗溶液、强酸、强碱药物: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氢钠
等,立即停止给药,给予冷敷;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l或1%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红霉素、安定:冷敷
化疗药物:一般处理:立即停止给药,保留静脉通路(要更换输液器)。立即用0.9%生理盐水10—20m1快速沿原静脉滴入,以稀释局部药液浓度。拔针并按压针眼2—5分钟。冰袋冷敷1 5—30分钟,3天内每天4次,并抬高患肢,以便收缩血管、减少药物吸收、缓解疼痛。一般局部封闭:用1%普鲁卡因2ml十生理盐水2m卜5m1。
7.出现坏死,可选用超短波治疗,严重的植皮。发生任何不良反应,都应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减少进一步的
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 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不含醇的碘伏外涂、外敷
第二篇:药物外渗处理
患者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1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注入,可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药物,然后 拔除针头。
2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后要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及护士长。
3按医嘱作局部封闭(可用2%普鲁卡因1ml+生理盐水4ml配制成0.4%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既可以稀释外滲的药液和组织药液的扩散,又可以直到止痛的作用。
4外渗24小时内,遵医嘱用药。可根据药物性质不同选择用药(如外涂喜疗妥,外渗局部肿胀严重的可用50%硫酸镁湿敷,并与喜疗妥交替使用),或选择局部冷敷或其他措施,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 5避免患处局部受压
6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并做好记录
患者发生血管活性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并抬高患肢。2轻度外渗者:遵医嘱局部用药,如50%硫酸镁湿敷30min,每天2~3次或喜疗妥软膏外擦。
3外渗明显,局部红肿疼痛明显但无水疱者:(1)若为垂体后叶素外渗,尽快热敷或在肿胀外渗局部做环形封闭:遵医嘱予654—2药物热敷,也可用2%利多卡因5ml,地塞米松5mg加入生理盐水20ml环形封闭。
(2)若为多巴胺外渗,尽快热敷或在肿胀外渗局部做菱形封闭:遵医嘱予654—2药物热敷,也可在外渗后1~6h内立即用酚妥拉明5~10mg加入生理盐水20ml菱形封闭。但因酚妥拉明有降压作用,封闭后要注意观察患者血压变化。
(3)若为硝普钠外渗,采取湿敷:遵医嘱用浸有1%利多卡因的湿纱布外敷。
(4)若为硝酸甘油外渗,采取湿敷:遵医嘱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或紫金锭外
(5)若为去甲肾上腺素外渗,尽快热敷或封闭:遵医嘱予6542药物热敷并用 普鲁卡因封闭。
4局部重度肿胀、水疱形成或局部组织坏死者:局部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水
疱液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局部外敷皮维碘软膏,预防感染。创面较深者,按无菌换药处理。出现坏死,可选用超短波治疗,严重的植皮
患者发生普通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
1.一旦发生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穿刺部位并抬高患肢。2维生素类药物外渗给予热敷:常用热水袋、湿热敷、温度在50℃左右,10~15分钟观察皮肤情况。或遵医嘱予50%硫酸镁、75%~95%酒精热湿敷、或喜疗妥
软膏外擦。当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伴局部肿痛时,抬高患肢,并予以热敷或药物外敷。
3高渗溶液、强酸、强碱药物外渗: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氢钠等,立即停止给药,给予冷敷,并立即遵医嘱采取封闭治疗(可予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l或1%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若出现红肿炎症反应时,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进针长度以针尖最好在红肿的正中处,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根据情况2~3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次。4钙剂外渗热敷或遵医嘱局部封闭治疗(可予1%普鲁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1或1%普鲁卡因2mH+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5红霉素、安定药液外渗:局部冷敷。
第三篇:甘露醇外渗处理
20%甘露醇是临床上常用的高渗性溶液,应用时速度宜快,使其在血浆中迅速达到所需浓度。从而提高血浆渗透压,以形成血浆与脑组织之间的渗透压梯度,使水由脑组织移向血浆,达到脑组织脱水、降低颅压、消除脑水肿的目的。但由于各种原因可致药物外渗到血管周围,既加重了组织的损伤,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同时又影响了治疗抢救工作。为了防止药液外渗,现将甘露醇外渗的原因及防护结合临床经验介绍如下。甘露醇药液渗漏的主要原因
1.1 药物因素 与药液的酸碱度、渗透压梯度有关。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甘露醇可发生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
1.2 物理因素 与环境温度、输液量、液体温度、速度、时间、压力及输液器针头的选择有关。
1.3 血管因素 与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是否发生痉挛,通透性是否增加有关。2 甘露醇药液渗漏的防护
2.1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 由于20%甘露醇属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粗大静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
2.2 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
2.2.1 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可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贴。血管扩张剂具有增强局部血流,并中和药物酸性作用。
2.2.2 使用静脉留置针 留置针对血管刺激性小,易固定,减少了穿刺的次数,同时减少了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
2.2.3 熟悉药液的性质 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适当调节室温及穿刺部位的保暖,提高注射液的温度。
2.2.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加强工作责任心,经常巡视病人,尤其对意识障碍、感觉丧失、循环不良的病人更需要经常观察,一旦发生渗漏,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甘露醇药液渗漏的护理
甘露醇一旦发生渗漏后,应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针对损伤的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3.1 热敷 促进外渗于组织的药液消散吸收。20%甘露醇渗漏引起的组织损伤可采用654-2湿敷,配合酚妥拉明局封效果好,也可采用50%硫酸镁湿敷。
3.3 封闭疗法 封闭注射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相结合。常用0.25%普鲁卡因或生理盐水局部封闭。
3.4 中西药制剂 依照中医祛瘀活血消肿方法制成的中药制剂,对药物渗漏引起的水肿、淤血、疼痛疗效好。如:烫伤膏外涂肿胀部位治疗输液外漏效果好 [1]。
3.5 照射疗法 可用红外线照射10min左右,使局部组织干燥;用浸有庆大霉素8万U、654-210mg的纱布敷于外渗处,在用紫外线照射20min左右2~3次/d,可达到预防感染、抗炎收敛,促进微循环的效果。
第四篇:静脉外渗处理
静脉外渗处理 瘀斑(注射部位出血)1.新鲜马铃薯片湿敷
马铃薯内的胆甾烷衍生物茄碱,可渗漏于皮下 组织及血管内,加快血液流通,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2.新鲜芦荟汁
具有亲热、解毒、散瘀的作用,用其外涂可以有效地软化血管 静脉炎(红肿型、栓塞型、坏死型)---无药物外渗
1.50%GS湿敷后红外线灯照射20min每天3次.(早期不宜)2.百多邦
百多邦软膏为局部用抗生素, 抗菌谱广, 适用于各种细菌性皮肤感染, 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蛋白及RNA 的合成,它对皮肤刺激性小, 渗透力强, 在皮肤表层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3.冰片乙醇(将冰片15~20 g 放入装有75 %乙醇100 ml 容器中浸泡至冰片完全溶解)---主要应用于20%甘露醇造成的静脉炎.冰片有散热镇痛防腐的作用,能抑制炎性介质释放;中医认为乙醇有辛散温通、通经活络的作用。用乙醇作溶剂可达到药借酒力,酒带药行,获得更好的效果。其次,75 %乙醇通过皮肤吸收,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血液循环,且具有吸热、吸水、凉肤和局部消毒、杀菌、隔离、保护创面、预防感染等功效.4.山莨菪碱(山莨菪碱液加生理盐水,配成2%浓度)---应用于胺碘酮引起的静脉炎
山莨菪碱为阻断M 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能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使平滑肌松弛,并能解除血管痉挛,尤其是微血管,同时有镇痛作用。还能改善毛细血管的再灌注,抑制氧自由基引起的组织损伤和血栓素A2的合成,有抗血栓形成的作用.5.50%硫酸镁湿热敷
硫酸镁具有镇静和改善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痉挛的作用,镁离子可激活细胞的蛋白激活酶及ATP 酶,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化,稳定膜电位,消除黏膜水肿,扩张局部血管,增强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50 %硫酸镁局部湿热敷,因其高渗透作用能迅速消除局部组织的炎性水肿,同时,热敷可促进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血流速度加快,促进浅表炎症的消散,从而缓解疼痛。6.喜辽妥软膏
主要成分是多磺酸黏多糖,从动物脏器中提取制得,能迅速穿透皮肤,抑制组织中蛋白质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促进水肿与血肿的吸收,抑制血栓形成和生长,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受损组织再生,有抗炎、抗渗出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7.云南白药
取云南白药适量加75% 乙醇调至糊状, 均匀涂于局部红肿处厚约1mm, 其上敷盖清洁纱布, 定时向纱布喷洒75%乙醇, 使之保持湿润。药物外渗
1.化疗药物---高渗溶液与维生素B12混合局部湿敷
维生素B12 系由肝脏提取的一种含钻物质,参与体内许多生物化学代射反应,促进受损皮肤粘膜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再生, 防止伤口感染恶化, 加速新生组织生长及修复毛囊、汗腺、皮下组织。并可降低传导痛觉纤维凡和> 纤维的兴奋性, 而起止痛作用。2.多巴胺、垂体后叶素
多巴胺是α 受体和β 受体激动剂, 它可以兴奋皮肤、肌肉等组织血管的α 受体, 使血管收缩, 血流供应减少, 如在静脉滴注时药液外渗, 严重时可引起组织坏死及皮肤溃烂,垂体后叶素中加压素的成分同样对皮肤毛细血管有收缩作用, 因此当多巴胺及垂体后叶素合用静脉滴注时渗漏至皮下会使局部皮肤组织血管收缩作用相加, 血流供应减少, 皮肤组织缺血缺氧, 从而发生疾血、肿胀、剧烈疼痛。首先采取局部温热敷, 以扩张小血管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 并用2%普鲁卡因封闭注射以提高痛阀并可防止药液向四周扩散, 急性症状减轻后的温热敷仍然是改善缺血, 促进红肿消散, 局部组织修复。
3.去甲肾上腺素渗漏采取局部温热敷皮下用酚妥拉明解毒, 并用2%普鲁卡因封闭注射以提高痛阀并可防止药液向四周扩散.
第五篇:静脉输液药液外渗的护理措施
静脉输液药液外渗的护理措施(培训课件)
主讲人:陆帮玉
2014年6月18日
静脉输液药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疱,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
二、静脉输液外渗的后果
患者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严重的甚至造成患者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三、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1、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照顾方法,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2、选择合适静脉:正确地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儿科病房和意识障碍、病危的患者,化疗时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粗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易损伤血管,轻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复穿刺,保护了血管。
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每隔2~3 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
4、加强责任心、多巡视: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5、做好患者的宣教:交代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6、正确拔针: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在针尖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迅速用干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为5~10 min,切忌在按压处来回揉动,按压的力度要适中;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的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四、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措施
1、小范围外渗:(1)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2)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2、大范围外渗: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
3、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滴入,用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加以稀释,并局部冷敷,以防止局部疼痛、肿胀、坏死。4、药液外渗引起局部水疱:水疱小未破溃的尽量不要刺破,可用无醇碘伏外涂;水疱大的,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水疱里的渗出液,再用碘伏外涂,也有介绍用鸡蛋清外敷的。
静脉输液外渗虽然是一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但若发生在关节处,范围大,药物刺激大,组织坏死严重,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将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