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务局执法大队行政处罚项目及执法依据详细内容
商务局执法大队行政处罚项目及执法依据
行政处罚及监督管理(共13类42项)
A、生猪屠宰方面的行政处罚
1、未经定点,擅自屠宰生猪的 处罚种类:罚款 取缔 拆除屠宰设施
法律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1997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8号发布 2007年12月19日国务院第201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第十五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以及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生猪或者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不得屠宰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生猪。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商务部令2008年第13号)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本级政府报告生猪屠宰管理情况,争取当地政府及财政部门的支持,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执法等所需经费,确保生猪屠宰管理和执法监督检查工作顺利进行。
发生大规模私屠滥宰、注水、暴力抗法等重大问题时,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请本级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2、定点屠宰厂(场)对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的,处罚种类:没收生猪产品、屠宰工具、违法所得、罚款 责令限期处理
法律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对未能及时销售或者及时出厂(场)的生猪产品,应当采取冷冻或者冷藏等必要措施予以储存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三十五条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方式和要求,对生猪屠宰活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
3、定点屠宰厂(场)出厂(场)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未经定点违法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生猪屠宰场所或者生猪产品储存设施,不得为对生猪或者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场所。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三十六条生猪屠宰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和违反《条例》规定的各项制度和要求的私屠滥宰、注水、加工病害肉等违法活动。
4、定点屠宰厂(场)对生猪、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处罚种类:没收非法商品 没收违法所得 罚款 责令停止屠宰活动 法律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十八条从事生猪产品销售、肉食品生产加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餐饮服务经营者、集体伙食单位销售、使用的生猪产品,应当是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经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生猪产品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三十七条生猪屠宰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不得妨碍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5、对不符合定点要求和条件的,应当停止屠宰活动,进行整顿或者予以撤销。
处罚种类:取消定点屠宰厂(场)资格。法律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
商务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猪定点屠宰厂(场)不再具备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取消其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资格。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三十七条生猪屠宰监督检查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不得妨碍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6、牛、羊实行定点屠宰的其他动物的屠宰管理办法,参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
处罚种类:牛、羊定点屠宰管理办法 法律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严格履行职责,加强对生猪屠宰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
商务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生猪屠宰等有关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情况;
(三)查阅、复制有关记录、票据以及其他资料;
(四)查封与违法生猪屠宰活动有关的场所、设施,扣押与违法生猪屠宰活动有关的生猪、生猪产品以及屠宰工具和设备。
商务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
对商务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四十条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从事肉品品质检验的人员未经考核合格的;
(二)运输肉品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
B、酒类流通管理
7、从事酒类批发、零售的单位或个人未按规定办理备案登记;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向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买卖或骗取《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从事酒类批发、零售的单位或个人(以下统称酒类经营者)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60日内,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级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第十条第一款(登记表上的任何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酒类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对酒类经营者处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可视情节轻重,处10000元以下罚款;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酒类经营者(供货方)在批发酒类商品时不填制《酒类流通随附单》,所提供的酒类商品品信息不能全程溯源的;酒类经营者采购酒类商品时,未向首次供货方索取相关证照资料,对每批购进的酒类商品没 有索取有效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复印件以及加盖酒类经营者印章的《随附单》,对进口酒类商品没有索取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核发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和《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复印件;酒类经营者没有建立酒类经营购销台帐,并保留3年。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酒类经营者(供货方)在批发酒类商品时应填制《酒类流通随附单》(以下简称《随附单》),详细记录酒类商品流通信息。《随附单》附随于酒类流通的全过程,单随货走,单货相符,实现酒类商品自出厂到销售终端全过程流通信息的可追溯性。
《随附单》内容应包括售货单位(名称、地址、备案登记号、联系方式)、购货单位名称、销售日期、销售商品(品名、规格、产地、生产批号或生产日期、数量、单位)等内容,并加盖经营者印章。
已建立完善的并符合本办法要求的溯源制度的酒类经营者,经商务部认可,可以使用自行制定的单据,代替本办法规定的《随附单》。)、第十五条(酒类经营者采购酒类商品时,应向首次供货方索取其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限生产商)、登记表、酒类商品经销授权书(限生产商)等复印件。
酒类经营者对每批购进的酒类商品应索取有效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复印件以及加盖酒类经营者印章的《随附单》或符合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单据;对进口酒类商品还应索取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核发的《进口食品卫生证书》和《进口食品标签审核证书》复印件。
酒类经营者应建立酒类经营购销台帐,保留3年。)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并可向社会公布;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处5000元以下罚款,并向社会公告。
9、酒类经营者不在固定地点贴标销售散装酒,盛装容器不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粘贴标识不符合国家饮料酒标签标准,没有标明开启后的有效销售期、经营者及其联系电话;
储运酒类商品时不符合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和储运的相关要求。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酒类经营者应当在固定地点贴标销售散装酒,禁止流动销售散装酒。
散装酒盛装容器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粘贴符合国家饮料酒标签标准的标识,并标明开启后的有效销售期、经营者及其联系电话。)、十七条(酒类经营者储运酒类商品时应 4 符合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和储运的相关要求。酒类商品应远离高污染、高辐射地区,不得与有毒、有害、污染物(源)、腐蚀性等物品混放。)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处10000元以下罚款,并可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酒类经营者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未予以明示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商品,并应当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下罚款。
11、批发、零售、储运以下商品:使用非食用酒精等有害人体健康物质兑制的酒类商品;伪造、篡改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酒类商品;侵犯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的酒类商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超过保质期等的酒类商品和非法进口酒;其他国家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酒类商品。处罚种类:没收非法商品、罚款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使用非食用酒精等有害人体健康物质兑制的酒类商品;
(二)伪造、篡改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酒类商品;
(三)侵犯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的酒类商品;
(四)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超过保质期等的酒类商品和非法进口酒;
(五)其他国家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酒类商品。)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没收非法商品,并可视情节轻重处30000元以下罚款;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及侵犯商标专用权的,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移送相关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2、酒类经营者不配合商务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不如实提供情况,擅自转移、销毁待查受检酒类商品。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商务主管部门有义务为当事人保守商业秘密。酒类经营者应配合商务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情况,不得擅自转移、销毁待查受检酒类商品。)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处10000元以下罚款
C、商业特许经营
13、特许人不具备本条例第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条件(即: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至少2个直营店,并且经营时间超过1年),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
处罚种类:没收非法所行、罚款
法律依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 第二十四条特许人不具备本条例第七条第二款(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应当拥有至少2个直营店,并且经营时间超过1年)规定的条件,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
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14、特许人未依照本条例第八条的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 第二十五条特许人未依照本条例第八条(特许人应当自首次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起15日内,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备案;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从事特许经营活动的,应当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特许人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营业执照复印件或者企业登记(注册)证书复印件;
(二)特许经营合同样本;
(三)特许经营操作手册;
(四)市场计划书;
(五)表明其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书面承诺及相关证明材料;
(六)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特许经营的产品或者服务,依法应当经批准方可经营的,特许人还应当提交有关批准文件)的规定向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备案,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仍不备案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
15、特许人要求被特许人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前支付费用的,没有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说明该部分费用的用途以及退还的条件、方式;特许人没有在每年第一季度将其上一年度订立特许经营合同的情况向商务主管部门报告。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 第二十六条特许人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特许人要求被特许人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前支付费用的,应当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说明该部分费用的用途以及退还的条件、方式。)、第十九条(特许人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将其上一年度订立特许经营合同的情况向商务主管部门报告。)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
16、特许人没有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提供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信息,并提供特许经营合同文本;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发生重大变更的,没有及时通知被特许人。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特许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特许人应当在订立特许经营合同之日前至少30日,以书面形式向被特许人提供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的信息,并提供特许经营合同文本。)、第二十三条(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不得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特许人向被特许人提供的信息发生重大变更的,应当及时通知被特许人。
特许人隐瞒有关信息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的,被特许人可以解除特许经营合同)规定,被特许人向商务主管部门举报并经查实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
17、特许人违反《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十条特许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被特许人有权向商务主管部门举报,经查实的,由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并予以公告。
18、对商业特许活动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 第五条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负责对全国范围内的特许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特许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19、对拍卖业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拍卖法》 第五条国务院负责管理拍卖业的部门对全国拍卖业实施监督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和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负责管理拍卖业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拍卖业实施监督管理。
20、拍卖企业出租、擅自转让拍卖经营权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拍卖管理办法》第三十条拍卖企业应当依法开展拍卖活动,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出租、擅自转让拍卖经营权;
(二)对拍卖标的进行虚假宣传,给买受人造成经济损失;
(三)雇佣未依法注册的拍卖师或其他人员充任拍卖师主持拍卖活动的;
(四)采用恶意降低佣金比例或低于拍卖活动成本收取佣金,甚至不收取佣金(义拍除外)或给予委托人回扣等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四十九条拍卖企业违反第三十条第(一)项,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21、拍卖企业雇佣未依法注册的拍卖师或其他人员充任拍卖师主持拍卖活动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拍卖管理办法》第三十条、第五十条拍卖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三)项的规定,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并处以非法所得额一倍 8 以上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委托人和买受人损失的,拍卖企业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22、拍卖企业违反规定,拍卖前违规进行公告或展示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拍卖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拍卖企业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规定,拍卖前违规进行公告或展示的,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延期拍卖或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23、典当行违反本办法第四十四条第(三)、(四)项规定的,即典当行的资产应当按照下列比例进行管理:
(三)典当行对其股东的典当余额不得超过该股东入股金额,且典当条件不得优于普通当户。
(四)典当行净资产低于注册资本的90%时,各股东应当按比例补足或者申请减少注册资本,但减少后的注册资本不得违反本办法关于典当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规定。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典当管理办法》第六十四条典当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二)、(五)项,第二十八条第(四)项或者第三十四条规定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地)级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单处或者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典当行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或者第四十三条第(三)、(五)项的规定,收当限制流通物或者处理绝当物未获得相应批准或者同意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地)级商务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24、对典当业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典当管理办法》第四条商务主管部门对典当业实施监督管理,公安机关对典当业进行治安管理。
D、成品油市场管理
25、成品油经营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成品油经营 批准证书的;
(二)成品油专项用户违反规定,擅自将专项用油对系统外销售的;
(三)违反《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未经许可擅自新建、迁建和扩建加油站或油库的;
(四)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手段销售成品油,或者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禁止销售的成品油的;
(五)销售走私成品油的;
(六)擅自改动加油机或利用其他手段克扣油量的;
(七)成品油批发企业向不具有成品油经营资格的企业销售用于经营用途成品油的;
(八)成品油零售企业从不具有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成品油的;
(九)超越经营范围进行经营活动的;
(十)违反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的;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处罚种类:警告、责令停业整顿、罚款
法律依据:《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成品油经营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法律、法规有具体规定的,从其规定;如法律、法规未做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视情节依法给予警告、责令停业整顿、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或30000元以下罚款处罚:
(一)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的;
(二)成品油专项用户违反规定,擅自将专项用油对系统外销售的;
(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未经许可擅自新建、迁建和扩建加油站或油库的;
(四)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手段销售成品油,或者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禁止销售的成品油的;
(五)销售走私成品油的;
(六)擅自改动加油机或利用其他手段克扣油量的;
(七)成品油批发企业向不具有成品油经营资格的企业销售用于经营用途成品油的;
(八)成品油零售企业从不具有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成品油的;
(九)超越经营范围进行经营活动的;
(十)违反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的;
(十一)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E、再生资源回收管理
26、违反《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在取得营业执照后30日内,没有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级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备案。
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没有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由商务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27、对再生资源回收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第十五条商务主管部门是再生资源回收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政策、回收标准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研究提出促进再生资源发展的政策,组织实施再生资源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示范。
公安机关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的治安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的登记管理和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内的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再生资源回收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依法对违反污染环境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
建设、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将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纳入城市规划,依法对违反城市 11 规划、建设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和清理整顿。
F、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
28、零售商违反《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规定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零售商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可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一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予以公告。
29、对零售商促销行为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各地商务、价格、税务、工商等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促销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对涉嫌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查处。
G、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
30、零售商或者供应商违反《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规定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第二十三条零售商或者供应商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可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单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一万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31、对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各地商务、价格、税务、工商等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及本办法,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对涉嫌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查处。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应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对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行为实行动态监测,进行风险预警,及时采取防范措施。H、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
32、市场没有设立负责食品安全的管理部门或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控本市场的食品安全状况。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33、市场没有建立以下管理制度:
(一)协议准入制度。市场没有与入市经销商签订食品安全保证协议,明确食品经营的安全责任。
(二)经销商管理制度。市场没有建立经销商管理档案,如实动态记录经销商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经营产品和信用记录等基本信息。经销商退出市场后,其档案应至少保存二年。伪造经销商档案
(三)索证索票制度。市场没有对入市经营的食品实行索证索票,依法查验食品供货者及食品安全的有效证明文件,留存相关票证文件的复印件备查。
(四)购销台账制度。市场没有建立或要求经销商建立购销台账制度,如实记录每种食品的生产者、品名、进货时间、产地来源、规格、质量等级、数量等内容;从事批发业务的,还要记录销售的对象、联系方式、时间、规格、数量等内容。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市场没有立即停止销售,并记录在案。发现在本市场销售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经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确认,市场没有立即停止销售,并依法报相关部门处理。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34、冒用、使用伪造的绿色市场信息认证标志。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I、洗染业管理
35、洗染业经营者违反《洗染业管理办法》规定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洗染业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经营者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由商务、工商、环保部门依据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职能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可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予以公告。
36、对洗染业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洗染业管理办法》第三条商务部对全国洗染行业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地方各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洗染行业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洗染企业的登记注册,依法监管服务产品质量和经营行为,依法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环保部门负责对洗染企业开设和经营过程中影响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依法查处其环境违法行为。
J、易制毒化学品管理
37、进口、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拒不接受有关商务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法律依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四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价格主管部门、铁路主管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海关,应当依照本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购买、运输、价格以及进口、出口的监督检查;对非法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易制毒化学品,或者走私易制毒化学品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
前款规定的行政主管部门在进行易制毒化学品监督检查时,可以依法查看现场、查阅和复制有关资料、记录有关情况、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必要时,可以临时查封有关场所。
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物品,不得拒绝或者隐匿。第四十二条 生产、经营、购买、运输或者进口、出口易制毒化学品的单位或者个人拒不接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由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8、对易制毒化学品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第三条国务院公安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商务主管部门、卫生主管部门、海关总署、价格主管部门、铁路主管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全国的易制毒化学品有关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易制毒化学品有关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的领导,及时协调解决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K、美容美发业管理
39、对美容美发业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美容美发业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商务部主管全国美容美发工作,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对美容美发业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L、二手车流通管理
40、对报废汽车回收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第三条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组织全国报废汽车回收(含拆解,下同)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报废汽车回收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报废汽车回收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本行政区域内报废汽车回收活动实施有关的监督管理。
41、对二手车流通的监督管理
法律依据:《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第七条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二手车流通有关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商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辖区内二手车流通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M、煤炭管理
42、对煤炭行业的监督管理 处罚种类:没收 罚款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第七章 第六十七—第七十二条、第七十四条、第七十五条
第六十七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未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擅自从事煤 炭生产的,由煤炭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 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拒不停止生产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强制停产。
第六十八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转让或者出租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由 煤炭管理部门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的罚款。
第六十九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开采煤炭资源未达到国务院煤炭管理 部门规定的煤炭资源回采率的,由煤炭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达不到规定的 回采率的,吊销其煤炭生产许可证。
第七十条 违反本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擅自开采保安煤柱或者采用危及相邻煤 矿生产安全的危险方法进行采矿作业的,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煤炭管理部门责令 停止作业;由煤炭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吊销其煤炭生产许可证;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未经审查批准,擅自从事煤炭经营活 动的,由负责审批的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 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二条 违反本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在煤炭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 的,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可以依 法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或者取消煤炭经营资格;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未经煤矿企业同意,占用煤矿企业的 铁路专用线、专用道路、专用航道、专用码头、电力专用线、专用供水管路的,由县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强制清除,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 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五条 违反本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未经批准或者未采取安全措施,在煤矿采区范围内进行危及煤矿安全作业的,由煤炭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作业,可以并处五 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河北省煤炭实施细则》第四十条煤矿企业和煤炭经营企业在煤炭经营活动中违反本细则以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的,由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第二篇:其他-湖南省临澧县商务局行政执法依据
湖南省临澧县商务局行政执法依据
来源:商务局 作者:商务局 发布时间:2006-09-22 字体: [大 中 小]
一、行政执法机关
单位名称:临澧县商务局
单位类别:法定行政机关
法律依据:
1、《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三条
2、《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三条
3、《湖南省实施<生猪屠宰管理>办法》第三条
4、《湖南省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五条
5、《生猪屠宰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三条
6、《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
7、《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五条
8、《湖南省酒类管理条例》第四条
9、《湖南省城镇蔬菜基地管理条例》第三条
二、行政执法依据
三、行政执法职权
(一)行政许可:
1、从事生猪定点屠宰的行业管理工作
法律依据:《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三条
2、从事酒类零售经营企业的备案登记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六条
《湖南省酒类管理条例》第三章十三条
3、从事征用蔬菜基地审核。
法律依据:《湖南省城镇蔬菜基地管理条例》第八条
(二)行政处罚:
1、违反规定,未经定点,擅自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的处罚种类:没收非法屠宰的生猪产品和违法所得、罚款
法律依据:《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十五条
2、定点屠宰厂(场)对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十六条
3、定点屠宰厂(场)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 处罚种类:没收生猪产品和违法所得,并罚款
法律依据:《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十七条
4、定点屠宰厂(场)对生猪、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它物质的处罚种类:没收注水或者注入其它物质的生猪、生猪产品和违法所得,并罚款 法律依据:《国务院对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十八条
5、涂改、倒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的处罚种类: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吊销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
法律依据:《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一项
6、成品油专项用户违反规定,擅自将专项用油对外销售的处罚种类: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吊销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
法律依据:《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二项
7、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未经许可擅自建加油站和油库的处罚种类: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吊销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
法律依据:《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三项
8、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等手段销售成品油或者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禁止销售的成品油的处罚种类: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吊销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
法律依据:《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四条第四项
9、销售走私成品油的处罚种类: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吊销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
法律依据:《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五项
10、成品油批发企业向不具备成品油经营资格的企业销售成品油的处罚种类: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吊销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
法律依据:《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四条第六项
11、成品油零售企业向不具有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成品油的处罚种类: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吊销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
法律依据:《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七项
12、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经营许可的处罚种类: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吊销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
法律依据:《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四条第八项
13、超越经营范围进行经营活动的处罚种类: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吊销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
法律依据:《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九项
14、向负责监督检查的行政机关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经营活动真实材料的处罚种类: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吊销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
法律依据:《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四条第十项
15、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其他行为的处罚种类: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吊销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
法律依据:《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四条第十一项
16、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未经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许可,擅自从事成品油经营活动的 处罚种类: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
17、从事酒类经营未向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或酒类经营者发生变更而未向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的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
18、酒类经营者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买卖和骗取《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或《酒类批发许可证》的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
《湖南省酒类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
19、酒类经营者批发酒类商品时未填制《酒类流通随附单》或者单货不相符的,酒类经营者
采购酒类商品时未向首次供货方索取其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登记表,酒类商品经销授权书等复印件,未建立酒类经营购销台账,并保留3年的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
《湖南省酒类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
20、酒类生产者向无酒类批发许可证的经营者批发酒类的,酒类经营者向无酒类生产许可证的生产者采购酒类的,或酒类经营者无酒类批发许可证的经营者采购酒类的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湖南省酒类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
21、酒类经营者未在固定地点贴标销售散装酒,流动销售散装酒,未粘贴符合国家饮料酒标签标准标识的酒类经营者储运酒类商品时不符合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和储运的相关要求,酒类商品与有毒、有害、污染物、腐蚀物品混放的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二十九条
《湖南省酒类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
22、酒类经营者明知是未成年人仍向其销售酒类造成严重后果的,并未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予以明示的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三十条
《湖南省酒类管理条例》第三十条
23、批发、零售、储运以下商品的①使用非食用酒精等有害人体健康物质点制酒类商品
②伪造、篡改生产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的酒类商品
③侵犯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的酒类商品
④掺杂使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超过保质期等的酒类商品和非法进口酒
⑤其他国家法律法规禁止销售的酒类商品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
《湖南省酒类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
24、酒类经营者不配合商务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擅自转移、销毁待查受检酒类商品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
25、对单位征用蔬菜基地未缴纳开发建设基金的处罚种类:限期缴纳
法律依据:《条例》第二十条
26、在蔬菜上使用国家禁止使用农药的蔬菜
处罚种类:给予警告,责令改正;禁止上市、监督处理
法律依据:《湖南省城镇蔬菜基地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
27、侵占或者损坏蔬菜基地基础设施的处罚种类:恢复原状,依法赔偿
法律依据:《湖南省城镇蔬菜基地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
(三)其他行政行为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申请作出假许可决定的2、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许可决定的3、对不具备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作出准许可决定的4、依法可以撤销行政许可的其他情形
处罚种类:撤销许可决定
法律依据:《成品油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一条
5、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及侵犯商标专用权的处罚种类: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
法律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
临澧县商务局行政许可实施项目程序
(一)许可事项:生猪定点屠宰许可
许可对象:拟申请举办屠宰场的单位和个人
设定依据: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五条
许可条件:
1、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水源条件;
2、有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待宰间、屠宰间、急宰间及生猪屠宰设备和运输工具;
3、有依法取得健康证明的屠宰技术人员;
4、有经考核合格的专职或者兼职的肉品品质检验人员;
5、有必要的检验设备、消毒设施和消毒药品及污染物处理设施;
6、有生猪及生猪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
7、有符合动物防疫法规定的防疫条件。
许可数量:城区可设二个以下,乡镇人民政府所在集镇设一个,其发达农村集镇也可设一个。许可费用:不收费
申请人需提交材料:
1、生猪定点屠宰许可申请表(一式三份);
2、生猪定点屠宰许可条件证明书、合格书或相关合格资料。
许可时间:十五日内(不含县政府下文批准时间)
许可程序:
1、县政务服务中心商务窗口工作人员受理,资料不齐的当场一次性告知(电话:0736-5806331),资料齐全即办;
2、县屠宰管理办公室初审,提出初审意见(拟上报文);
3、县商务局组织现场考查,分管领导审核,签文上报县政府,时间:一个工作日;
4、县政府审批,下发批文;
5、县政务中心商务局窗口工作人员依据县政府批文制作定点屠宰场标志牌(由县政府颁发),或不予批准决定书,时间:一个工作日。
责任追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章和《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十九条执行。监督检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六章的规定执行,县商务局纪检监察室,监督举报电话:0736-5822687。
(二)许可事项:酒类零售备案登记
许可对象:酒类零售经营者
设定依据:《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六条
《湖南省酒类管理条例》第十三条
许可条件:
1、有卫生许可证
2、有工商营业执照
3、有固定经营场所
许可数量:所有酒类经销商
许可费用:不收费
申请人需提交材料:
1、《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一式二份)
2、卫生许可证
3、工商营业执照
4、经营场所使用权证书
许可时限:5个工作日
许可程序:
1、县酒管办工作人员受理,资料不齐的当场一次性告知。
2、领取《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登记表》可以通过商务部政府网站下载,或到所在商务主管部门领取。
3、认真填写《登记表》,并由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4、向商务主管部门提交下述备案登记材料:
①《登记表》一式两份;
②由法定代表人或业主签字盖章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复印件;
5、经商务部认可并由省商务主管部门公示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6、县酒管办工作人员制作并发放《酒类零售备案登记证》或不予行政许可告之书。
责任追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经七章和《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执行。
监督检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六章的规定执法。县商务局(监督举报电话:5822687)
(三)许可事项:县蔬菜基地征用菜地许可。
许可对象:拟申请征地的单位。
设定依据:《湖南省城镇蔬菜基地管理条例》第八条
许可条件:
1、用地单位在向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征蔬菜基地前,应当征求县人民政府蔬菜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对未征求意见的,土地部门不予审核。
2、在土地管理部门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用地申请前,用地单位应当向县人民政府蔬菜行政管理部门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对未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的,土地管理部门不予报批。
许可数量: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批权限确定。
许可费用:每亩0.5万元,征用重保护区的菜地加收50%。依据:《关于进一步抓好“菜篮
子工程”建设的通知》(湘政发〔1993〕25号)
申请人提交材料:
用地单位按照土地管理部门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有关手续,其相关手续经县蔬菜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留存1份。
许可时间:3个工作日
许可程序:
1、县蔬菜办工作人员受理,资料不齐的当场一次性告知(电话:0736-5822687)。时限:即办。
2、县蔬菜办派人到实地勘察核实。时限:1个工作日。
3、县蔬菜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签发意见。时限:1个工作日。
责任追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条和《条例》第八、二十条执行。监督检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六章的规定执行。督查单位:县蔬菜办。
第三篇:商务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总结
商务局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工作总结
XX县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主管领导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酒类管理办法》、湖南省《酒类管理条例》、商务部《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2013年开展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严格管理,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执法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在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中对案件的检查及处罚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还将影响商务行政执法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因此我们非常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一是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组织执法人员先后学习了《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酒类管理办法》、湖南省《酒类管理条例》、《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法律、法规。二是邀请了县法制办法律专家就行政处罚、办案文书规范、生猪屠宰与酒类执法典型案例进行了专题辅导讲座,并组织统一考试,给考试合格者办理了行政执法证。并组织人员参加省厅和市局举办的商务执法培训班。三是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理顺了行政执法程序,每个执法队员都严格按规章办事,按照法定程序要求办理每一个案件。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执法氛围。
为了扩大12312商务服务举报投诉热线在广大群众中的知名度,让广大群众了解12312商务举报投诉的业务范围及工作职责,一是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分别于今年的3.12、3.15日分别在日盛商都、南门药店设置了咨询台利用图片展示、资料发放等多种方式开展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暨12312商务举报投诉热线的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共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受群众现场咨询100余次。通过宣传提高了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城乡居民对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暨12312商务服务举报投诉热线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二是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对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的职能职责和对涉及到商务领域的20多部法律法规进行广泛宣传,让经营者和消费都接受和了解商务执法的具体内涵,营造良好的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氛围。
三、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一)建立健全了执法制度。
对酒类、成品油等执法工作,从立案、调查取证、做出处理决定、执行等各个环节,都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并严格遵照规章制度执行。12312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制定了举报投诉案件办理、转交、反馈等工作流程及工作职责、工作守则、行为规范、举报投诉奖励制度、保密制度、规范用语等规章制度、联系点及各便民点职责,并全部上墙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更加规范了12312联系点的工作。
(二)依法办事。对行政处罚,从立案、调查取证到审核处理各个环节都严格依法办事。今年,综合执法大队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中,无错案,无违法办案现象。
(三)对执法文书及时整理归档,规范了执法档案管理。
四、加强行业执法检查,整顿行业秩序。(一)12312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受理案件情况
设立12312举报投诉中心以来,接受投诉咨询人数显著增加,并且做到了立即受理、立即转办、处理结果及时反馈,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二)认真抓好成品油市场管理。为切实加强我市成品油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成品油流通体制规范化发展,根据上级要求,我们及时的开展研究和部署,扎扎实实地开展了成品油管理工作。一是积极配合内贸股开展成品油经营资格年检换证工作。组织人员深入市场,对每个油站采取上门走访、送达年检文件等方法将年检时间、内容和要求及时通知企业,指导企业按时上报年检材料,在资格审查过程中,对不符合年检要求的,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加油站责令限期整改。通过一个多月紧张有序的开展工作,摸清了全市成品油经营企业基本情况,及时上报了年检材料,全县48家成品油经营企业顺利通过了年检,及时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年检换证工作。二是对非法加油站(点)和群众反响强烈的加油站进行了整改。今年,执法大队对全县非法加油站(点)和流动加油车(船)进行了整改,对违反了《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的,送达了了责令改正书(停止非法经营通知书),并对加油机、加油枪及储油罐进行了封存,贴上了封条,有力维护了成品油经营市场。三是积极参与成品油抽样检查活动。12月份,市执法支队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新化14家加油站进行了抽样检查,我执法大队全程参与了此次行动。
(三)积极开展酒类备案清理登记和对伪劣酒品的稽查力度,规范流通秩序。一是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酒安全,净化酒类市场,执法大队在4至9月份对全县酒类流通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对未办理《酒类批发许可》而从事酒类批发业务的经营者,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对未办理酒类流通备案登记的,督促其办理。同时全面检查了《随附单》的使用与管理情况以及酒类食品的进货相关手续,防止非法渠道和不合格酒品注入市场,确保酒类食品的安全消费。二是执法大队先后对全县的酒类批发商、零售商、酒店餐饮、娱乐场所等进行了登记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年,执法大队结合酒管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严厉查处了一些不法商贩销售假酒的行为。其中,查处假冒酒类65瓶,并对这些售假行为依法进行了行政处罚。
(四)依法对再生资源市场的清理和整顿。我执法大队针对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市场的乱堆、乱放、无证经营等不户现象进行了整顿,并加强了对典当、拍卖及二手车市场等行业的管理,推动了我县再生资源市场的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启动了商业预付卡重点企业专项检查。
五、2014年工作思路。
(一)、做好“12312”信息工作。继续做好“12312”举报投诉咨询服务工作,将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传达到相关股室,争取第一时间解决所反映的问题,有力的保障服务工作顺利进行。(二)、加大执法力度。重点对酒类经营户、流动加油车、非法加油点、私屠乱宰现象进行突击检查,确保经营和消费安全。
(三)、加强学习培训。加强对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涉及的20多部法律法规学习,全面掌握商务行政执法法律法规。
(四)、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行为,按照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程序图严格执法,按规定程序实施,确保所办案件不发生违规操作。
第四篇:宁县商务局行政执法依据梳理清单
宁县商务局行政执法依据梳理清单
一、行政执法主体性质
(一)法定授权组织:行政机关
(二)行政执法主体的法律依据
1、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五条“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酒类流通监督管理工作。”
2、《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条例》第四条第二款“市、州(地区),县(市、区)酒类商品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酒类商品管理工作。”
3、国务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第三条“国务院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生猪屠宰的行业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生猪屠宰活动的监督管理。
4、《甘肃省家畜屠宰管理办法》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家畜屠宰活动的监督管理。”
市州、县区市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家畜屠宰活动的监督管理。
5.商务部《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第三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辖区成品油市场的监督检查,及时对成品油经营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6、商务部《直销管理条例》第六条“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其职责分工和本条例规定,负责对直销企业和直销员及其直销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7、商务部《典当管理办法》第四条“ 商务主管部门对典当业实施监督管理,公安机关对典当业进行治安管理。”
8、商务部《美容美发业管理暂行办法》 第三条 商务部主管全国美容美发业工作,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在本行政区域内对美容美发业进行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
9、商务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第四条 商务部负责全国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行业管理。县级以上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行业管理,负责指导、督促市场建立保障食品流通安全的管理制度。
10、商务部《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 各地商务、价格、税务、工商等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及本办法,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本办法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对涉嫌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查处。
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应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对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行为实行动态监测,进行风险预警,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11、商务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第十五条商务主管部门是再生资源回收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再生资源回收产业政策、回收标准和回收行业发展规划。
二、行政执法主体职能配臵
商务局工作职责: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关于市场运行和规范流通秩序的政策法规,促进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和商品供求状况;组织开展经济合作;负责组织协调反倾斜、反补贴的有关事宜和组织产业损害调查;负责组织实施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等。
三、行政执法依据目录 行政法规
1、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国务院
1998年1月1日
2、直销管理条例
国务院
2005年12月1日 地方性法规
1、甘肃省酒类管理条例 甘肃省人大 2000年9月23日
2、甘肃省家畜屠宰管理办法 甘肃省人民政府 2005年11月1日 部门规章
1、酒类流通管理办法 商务部
2006年1月1日
2、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 商务部 2006年12月6日
3、典当管理办法
商务部 2005年4月1日
4、美容美发业管理暂行办法 商务部 2005年1月1日
5、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 商务部 2007年5月1日
6、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商务部 2006年11月15日
7、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 商务部 2007年5月1日
四、行政执法依据具体分类
(一)行政许可
1、酒类备案登记审核 法律依据:
⑴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
第六条从事酒类批发、零售的单位或个人(以下统称酒类经营者)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60日内,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级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备案登记。
第七条 酒类经营者备案登记程序如下:
(一)领取《酒类流通备案登记表》(以下简称《登记表》)。
(二)填写《登记表》。酒类经营者应完整、准确、真实地填写《登记表》;同时认真阅读《登记表》所附条款,并由法定代表人或业主签字、盖章。
(三)向商务主管部门提交下述备案登记材料:
按本办法第七条第(二)项要求填写的《登记表》一式两份; 由法定代表人或业主签字、盖章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卫生许可证复印件;经商务部认可并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公示要求提交的其它材料。第八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自收到酒类经营者提交的上述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在《登记表》上加盖印章。
第九条 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完整准确地记录和保存酒类经营者的备案登记信息和登记材料,建立备案登记档案,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并可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登记表上的任何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酒类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商务主管部门收到酒类经营者提交的书面材料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变更手续。《登记表》自酒类经营者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登记或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自动失效。商务主管部门应定期与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实注销或吊销情况。
第十一条 商务主管部门在办理备案登记或变更备案登记时,仅可收取经当地物价部门核定的工本费,不得收取其它费用。
⑵《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条例》
第十条 酒类商品批发许可证由县级以上酒类商品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审查核发。申请领取酒类商品批发许可证的企业或个人,应提出书面申请。酒类商品行政主管部门收到申请书后,在15个工作日内,对符合条件的发给酒类商品批发许可证,并报省酒类商品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予以答复。
2、成品油经营许可证审核 法律依据
《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第五条 申请从事成品油批发经营的企业,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级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将初步审查意见及申请材料上报商务部,由商务部决定是否给予成品油批发经营许可。
第六条 申请从事成品油仓储、零售经营的企业,应当向所在地市级(设区的市,下同)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市级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将初步审查意见及申请材料报省级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由省级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决定是否给予成品油仓储或零售经营许可。
(二)行政处罚
⑴未取得酒类生产许可证生产酒类;⑵对未取得酒类商品批发许可证批发酒类商品的;⑶对涂改、伪造、转借、买卖酒类生产、批发许可证的;⑷对从未取得生产、批发许可证的企业购进酒类商品销售的;⑸对生产、销售、运输、储存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⑴、《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条例》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下列行为,由酒类商品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处罚:
(一)对未取得酒类生产许可证生产酒类产品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的酒类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二)对未取得酒类商品批发许可证批发酒类商品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5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三)对涂改、伪造、转借、买卖酒类生产、批发许可证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四)对从未取得生产、批发许可证的企业购进酒类商品销售的,或未按规定办理酒类生产、批发许可证变更、注销手续的,责令改正,可以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五)对生产、销售、运输、储存假冒伪劣酒类商品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酒类商品,处以同类商品正品货值总金额50%以上三倍以下罚款,直至停业整顿,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⑵、酒类批发未备案登记,未变更手续,未填制《酒类流通随附单》,向未成年人售酒,批发、零售、储运不合格商品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国务院《酒类商品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对酒类经营者处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可视情节轻重,处10000元以下罚款;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并可向社会公布;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处5000元以下罚款,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十七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处10000元以下罚款,并可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没收非法商品,并可视情节轻重处30000元以下罚款;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及侵犯商标专用权的,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移送相关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处10000元以下罚款。
2、未经定点,擅自屠宰生猪的,定点屠宰厂(场)对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的,定点屠宰厂(场)出厂(场)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的,市场销售的生猪产品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定点屠宰厂(场)对生猪,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私自建立屠宰场、转让、涂改、伪造家畜屠宰检验证、检疫章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
国务院《生 猪 屠 宰 管 理 条 例》第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定点,擅自屠宰生猪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取缔,并由市、县人民政府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没收非法屠宰的生猪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定点屠宰厂(场)对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处理,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定点屠宰厂(场)出厂(场)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生猪产品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生猪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定点屠宰厂(场)对生猪,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屠宰活动,没收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生猪、生猪产品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取消定点屠宰厂(场)资格。
市场销售的生猪产品是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由卫生行政、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对负有责任的生产者、销售者依照前款规定给予处罚。
《甘肃省家畜屠宰管理办法》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定点擅自屠宰家畜的,由市州、县区市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取缔,并会同有关部门没收非法屠宰的家畜产品和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的罚款,对拒绝、阻挠检查以及违法情节严重的,可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定点屠宰厂(场)对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家畜产品未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的,由市州、县区市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处理,可并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并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拒不处理的,取消其定点屠宰资格。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定点屠宰厂(场)出厂(场)未经肉品品质检验或者经肉品品质检验不合格的家畜产品的,由市州、县区市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家畜产品和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定点屠宰厂(场)对家畜、家畜产品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由市州、县区市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屠宰活动,没收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家畜、家畜产品和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经市州、县区市人民政府批准,取消定点屠宰厂(场)资格。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转让、涂改、伪造家畜屠宰检疫证、检疫印章的,由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转让、涂改肉品品质检验证明、检验印章的,由市州、县区市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收缴其转让、涂改的证明、印章,并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伪造肉品品质检验证明、检验印章的,由市州、县区市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收缴其伪造的证明、印章,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3、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成品油经营批准证书的;(成品油专项用户违反规定,擅自将专项用油对系统外销售的;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未经许可擅自新建、迁建和扩建加油站或油库的; 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手段销售成品油,或者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禁止销售的成品油的;)销售走私成品油的;擅自改动加油机或利用其他手段克扣油量的; 成品油批发企业向不具有成品油经营资格的企业销售用于经营用途成品油的; 成品油零售企业从不具有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成品油的;超越经营范围进行经营活动的;违反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的。
处罚种类:罚款 法律依据:第四十三条 成品油经营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法律、法规有具体规定的,从其规定;如法律、法规未做规定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视情节依法给予警告、责令停业整顿、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或30000元以下罚款处罚。
4、美容美发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不得从事色情服务等违法活动。美容美发经营者应当执行本行业的专业技术条件、服务规范、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从事美容美发服务的美容师、美发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其他从业人员应当经过有关专业组织或机构进行的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美容美发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醒目位臵上明示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等。美容美发经营者在提供服务时应当向消费者说明服务价格。对在服务过程中销售的美容美发用品应当明码标价。对所使美容美发经营者在提供服务后,应当向消费者出具相应的消费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美容美发经营者在提供服务时,应当询问消费者的要求,向消费者提供与服务有关的真实信息,对消费者提出的有关产品、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应当做出真实明确的答复,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美容美发服务所使用和销售的各种洗发、护发、染发、烫发和洁肤、护肤、彩妆等用品以及相应器械,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和安全卫生的规定和标准,不得使用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美容美发经营场所应当符合有关卫生规定和标准,具有相应的卫生消毒设备和措施;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卫生部门的健康检查,持健康证明上岗。
处罚种类:警告
法律依据:《美容美发业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八条“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对于违反本办法的美容美发经营者可以予以警告,令其限期改正;必要时,可以向社会公告。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应予以处罚的,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可以提请有关部门依法处罚”。
5、违反《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第六条 市场应当设立负责食品安全的管理部门或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监控本市场的食品安全状况。第七条 市场应当建立以下管理制度:
(一)协议准入制度。市场应与入市经销商签订食品安全保证协议,明确食品经营的安全责任。鼓励市场与食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厂“场地挂钩”、“场厂挂钩”,建立直供关系。
(二)经销商管理制度。市场应当建立经销商管理档案,如实动态记录经销商身份信息、联系方式、经营产品和信用记录等基本信息。经销商退出市场后,其档案应至少保存二年。禁止伪造经销商档案。
(三)索证索票制度。市场应当对入市经营的食品实行索证索票,依法查验食品供货者及食品安全的有效证明文件,留存相关票证文件的复印件备查。
(四)购销台账制度。市场应当建立或要求经销商建立购销台账制度,如实记录每种食品的生产者、品名、进货时间、产地来源、规格、质量等级、数量等内容;从事批发业务的,还要记录销售的对象、联系方式、时间、规格、数量等内容。
(五)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对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市场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记录在案。发现在本市场销售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经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确认,市场应当立即停止销售,并依法报相关部门处理。第八条 鼓励市场申请绿色市场认证,并使用相应的认证标志。禁止冒用、使用伪造的前款规定的认证标志。
处罚种类:警告、罚款
处罚依据:《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第十四条 市场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商务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6、违反《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第六条 零售商不得滥用优势地位从事下列不公平交易行为:
(一)与供应商签订特定商品的供货合同,双方就商品的特定规格、型号、款式等达成一致后,又拒绝接收该商品。但具有可归责于供应商的事由,或经供应商同意、零售商负责承担由此产生的损失的除外;
(二)要求供应商承担事先未约定的商品损耗责任;
(三)事先未约定或者不符合事先约定的商品下架或撤柜的条件,零售商无正当理由将供应商所供货物下架或撤柜的;但是零售商根据法律法规或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的行政决定将供应商所供货物下架、撤柜的除外;
(四)强迫供应商无条件销售返利,或者约定以一定销售额为销售返利前提,未完成约定销售额却向供应商收取返利的;
(五)强迫供应商购买指定的商品或接受指定的服务。
第七条 零售商不得从事下列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
(一)对供应商直接向消费者、其他经营者销售商品的价格予以限制;
(二)对供应商向其他零售商供货或提供销售服务予以限制。
第八条 零售商不得要求供应商派遣人员到零售商经营场所提供服务,下列情形除外:
(一)经供应商同意,并且供应商派遣人员仅从事与该供应商所供商品有关的销售服务工作;
(二)与供应商协商一致,就供应商派遣人员的工作内容、劳动时间、工作期限等条件达成一致,且派遣人员所需费用由零售商承担。
第九条 存在下列情形的,供应商有权拒绝退货:
(一)零售商因自身原因造成商品污染、毁损、变质或过期要求退货,但不承担由此给供应商造成的损失;
(二)零售商以调整库存、经营场所改造、更换货架等事由要求退货,且不承担由此给供应商造成的损失;
(三)零售商在商品促销期间低价进货,促销期过后将所剩商品以正常价退货。
处罚种类:罚款
处罚依据:《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 零售商或者供应商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可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一万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7、商务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第七条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活动,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30日内,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级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备案。
处罚种类:罚款
处罚依据:商务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由商务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可视情节轻重,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向社会公告。
第五篇:行政执法依据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规定
(2009年7月25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4号公布,根据2013年8月29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3号第一次修正,根据2015年4月2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77号第二次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根据《公务员法》、《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统称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实施行政执法责任追究,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或者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是指对作出违法、不当的安全监管监察行政执法行为(以下简称行政执法行为),或者未履行法定职责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行政责任追究(以下简称责任追究)。
第三条 责任追究应当遵循公正公平、有错必纠、责罚相当、惩教结合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适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四条 责任追究实行回避制度。与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或者责任人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人员,实施责任追究时应当回避。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的回避由该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该部门负责人决定。
第二章
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职责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没有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下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履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责,实施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对煤矿安全进行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对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履行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照《安全生产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级人民政府、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规定的安全监管监察职责,根据各自的监管监察权限、行政执法人员数量、监管监察的生产经营单位状况、技术装备和经费保障等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安全监管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并按照执法工作计划进行监管监察,发现事故隐患,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计划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备案;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应当报上一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批准后实施。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因特殊情况需要作出重大调整或者变更的,应当及时报原批准单位批准,并按照批准后的计划执行。
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应当包括监管监察的对象、时间、次数、主要事项、方式和职责分工等内容。根据安全监管监察工作需要,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按照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编制现场检查方案,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实施监督检查。
第七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按照各自权限,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程序,履行下列行政审批或者考核职责:
(一)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
(二)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
(三)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
(四)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
(五)烟花爆竹经营(批发、零售)许可;
(六)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和金属冶炼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认定,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除外)操作资格认定;
(七)涉及人身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海洋石油开采特种设备和矿山井下特种设备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的核发;
(八)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的认可;
(九)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资格、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考试和注册;
(十)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设定的其他行政审批或者考核职责。
行政许可申请人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应当依法予以受理,并作出准予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核查。
对未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验收合格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发现或者接到举报后,属于本部门行政许可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依法查处;属于其他部门行政许可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对已经依法取得本部门行政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原行政许可证件。
第八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按照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对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下列事项:
(一)依法通过有关安全生产行政审批的情况;
(二)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考核情况;
(三)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的情况;
(四)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经费,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的情况;
(五)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情况;
(六)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配备或者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的情况;
(七)从业人员、被派遣劳动者和实习学生受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及其教育培训档案的情况;
(八)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及按规定办理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情况;
(九)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情况;
(十)对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的情况;
(十一)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和制定应急预案的情况;
(十二)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的情况;
(十三)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的情况;
(十四)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与对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情况;
(十五)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督促整改安全问题的情况;
(十六)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如实记录事故隐患治理,以及向从业人员通报的情况;
(十七)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以及有关应急预案备案的情况;
(十八)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兼职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以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的配备、维护、保养的情况;
(十九)按照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
(二十)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第九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事故隐患的,应当依法采取下列现场处理措施:
(一)当场予以纠正;
(二)责令限期改正、责令限期达到要求;
(三)责令立即停止作业(施工)、责令立即停止使用、责令立即排除事故隐患;
(四)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
(五)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备、设施;
(六)依法应当采取的其他现场处理措施。
第十条 被责令限期改正、限期达到要求、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的生产经营单位提出复查申请或者整改、治理限期届满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或者限期届满之日起10日内进行复查,并填写复查意见书,由被复查单位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复查人员签名后存档。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照有关规定将复查工作移交给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的,应当及时将相应的执法文书抄送该部门并备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自收到煤矿申请或者限期届满之日起10日内进行复查,并填写复查意见书,由被复查煤矿和复查人员签名后存档,并将复查意见书及时抄送移交复查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对逾期未整改、治理或者整改、治理不合格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依法提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的权限决定关闭。
第十一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有权依法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
(一)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在用设施、设备、器材,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的危险物品,以及违法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危险物品的作业场所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二)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临时查封有关场所;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制作并当场交付查封、扣押决定书和清单。
第十二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法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作出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的决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执行,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现实危险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本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采取通知有关单位停止供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等措施,强制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决定。通知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照前款规定采取停止供电措施,除有危及生产安全的紧急情形外,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履行行政决定、采取相应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及时解除前款规定的措施。
第十三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安全问题涉及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的,应当及时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报告或其有关部门通报。
第十四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幅度和程序,按照各自的管辖权限,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生产经营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对到期不缴纳罚款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拒不执行处罚决定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及时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报告或其有关部门通报。
第十五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作出现场处理措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决定等行政执法行为前,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对其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作出现场处理措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决定等行政执法行为时,应当依法制作有关法律文书,并按照规定送达当事人。
第十六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履行下列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职责:
(一)建立值班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二)按照法定的时限、内容和程序逐级上报和补报事故;
(三)接到事故报告后,按照规定派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或者指导协调事故救援;
(四)按照规定组织或者参加事故调查处理;
(五)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依法对事故责任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实施行政处罚;
(七)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十七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受理、调查和处理本部门法定职责范围内的举报事项,并形成书面材料。调查处理情况应当答复举报人,但举报人的姓名、名称、住址不清的除外。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举报事项,应当依法予以登记,并告知举报人向有权机关提出。
第十八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并作出处理或者决定。
第三章
责任追究的范围与承担责任的主体
第十九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履行本规定第二章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责,有下列违法或者不当的情形之一,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或者被责令履行法定职责、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应当实施责任追究:
(一)超越、滥用法定职权的;
(二)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三)适用依据错误的;
(四)行政裁量明显不当的;
(五)违反法定程序的;
(六)未按照安全监管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履行法定职责的;
(七)其他违法或者不当的情形。前款所称的行政执法行为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或者被责令履行法定职责、承担行政赔偿责任,是指行政执法行为被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行政复议机关等有权机关的决定予以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或者被责令履行法定职责、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情形。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不承担责任:
(一)因生产经营单位、中介机构等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行为,致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无法作出正确行政执法行为的;
(二)因有关行政执法依据规定不一致,致使行政执法行为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不当的;
(三)因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不当或者未履行法定职责的;
(四)违法、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或者不良后果被及时消除的;
(五)按照批准、备案的安全监管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方式、程序已经履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的;
(六)对发现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已经依法查处,因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拒不执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指令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
(七)生产经营单位非法生产或者经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已经依法提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决定取缔或者关闭的;
(八)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已经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
(九)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已经依法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提出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议的;
(十)依法不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承办人直接作出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 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经审核、批准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分别按照下列情形区分并承担责任:
(一)承办人未经审核人、批准人审批擅自作出行政执法行为,或者不按审核、批准的内容实施,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二)承办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者承办人提出的意见错误,审核人、批准人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未予以纠正,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承办人承担主要责任,审核人、批准人承担次要责任;
(三)审核人改变或者不采纳承办人的正确意见,批准人批准该审核意见,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审核人承担主要责任,批准人承担次要责任;
(四)审核人未报请批准人批准而擅自作出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审核人承担责任;
(五)审核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致使批准人作出错误决定的,由审核人承担责任;
(六)批准人改变或者不采纳承办人、审核人的正确意见,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批准人承担责任;
(七)未经承办人拟办、审核人审核,批准人直接作出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的,由批准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三条 因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指派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单位或者人员执法,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指派部门及其负责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四条 因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集体研究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参与作出决定的其他负责人应当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擅自改变集体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该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
第二十五条 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共同作出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由主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不能区分主要、次要责任人的,共同承担责任。
因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内设机构单独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该机构承担全部责任;因两个以上内设机构共同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有关内设机构共同承担责任。
第二十六条 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内设机构会签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分别按照下列情形区分并承担责任:
(一)主办机构提供的有关事实、证据不真实、不准确或者不完整,会签机构通过审查能够提出正确意见但没有提出,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主办机构承担主要责任,会签机构承担次要责任;
(二)主办机构没有采纳会签机构提出的正确意见,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主办机构承担责任。
第二十七条 因执行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指示、批复,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作出指示、批复的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承担责任。
因请示、报告单位隐瞒事实或者未完整提供真实情况等原因,致使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错误指示、批复的,由请示、报告单位承担责任。
第二十八条 下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下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其不当或者违法责任由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承担。
第二十九条 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改变、撤销下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有关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依照本章规定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依照本章规定区分并承担责任。
第四章
责任追究的方式与适用
第三十一条 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责任追究包括下列方式:
(一)责令限期改正;
(二)通报批评;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包括下列方式:
(一)批评教育;
(二)离岗培训;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四)暂扣行政执法证件;
(五)调离执法岗位;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的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适用。
第三十二条 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责任追究的时候,应当根据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规定的有关条款决定。
第三十三条 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情节较轻、危害较小的,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行政执法人员予以批评教育或者离岗培训,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情节较重、危害较大的,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对行政执法人员予以调离执法岗位或者暂扣行政执法证件,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第三十四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被确定为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予以离岗培训、暂扣行政执法证件,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第三十五条 一年内被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被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执法行为中,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的比例占20%以上(含本数,下同)的,应当责令有关安全监管监察部门限期改正,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第三十六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政执法人员承担全部或者部分行政赔偿费用。
第三十七条 对实施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或者未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执法人员,依照《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辞退处理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十八条 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追究责任: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至第十四条所规定的职责,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三)积极配合责任追究,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四)依法可以从轻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责任:
(一)因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不当的;
(三)弄虚作假、隐瞒真相,干扰、阻碍责任追究的;
(四)对检举人、控告人、申诉人和实施责任追究的人员打击、报复、陷害的;
(五)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的;
(六)依法应当从重追究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责任追究的机关与程序
第四十一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责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其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行政监察机关追究;所属内设机构和其他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由所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追究。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负责人的责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其上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追究;所属内设机构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由所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追究。
第四十二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进行责任追究,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自行政执法行为被确认违法、不当之日起15日内,将有关当事人的情况书面通报本部门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
(二)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自收到法制工作机构通报或者直接收到有关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不当的举报之日起60日内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提出责任追究的建议,报本部门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三)负责人事工作的机构自责任追究决定作出之日起15日内落实决定事项。
法律、法规对责任追究的程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三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实施责任追究应当制作《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由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草拟,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决定。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应当写明责任追究的事实、依据、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离岗培训和暂扣行政执法证件的,还应当写明培训和暂扣的期限等。
第四十四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责任追究决定前,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应当将追究责任的有关事实、理由和依据告知当事人,并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应当送到当事人,以及当事人所在的单位和内设机构。责任追究决定作出后,作出决定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派人与当事人谈话,做好思想工作,督促其做好工作交接等后续工作。
当事人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公务员法》等规定申请复核和提出申诉。申诉期间,不停止责任追究决定的执行。
第四十五条 对当事人的责任追究情况应当作为其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事工作的机构应当将责任追究的有关材料记入当事人个人档案。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的安全生产非法行为,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依法取得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行政许可,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或者该行政许可已经失效,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本规定所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本规定所称的违法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职责、程序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本规定所称的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是指违反客观、适度、公平、公正、合理等适用法律的一般原则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四十七条 依法授权或者委托行使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职责的单位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