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人单位如何建立职工职业健康档案
用人单位如何建立职工职业健康档案
前言导读:建立职业健康档案是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履行职业危害防治的具体体现。
建立职业健康档案是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履行职业危害防治的具体体现。用人单位通过职业健康档案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本单位职业危害现状以及职业危害防治落实的情况,从而为本单位科学的防治职业危害提供可靠依据。职业健康档案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有:
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档案;
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档案;
三、职业健康管理实施档案;
四、职业健康教育档案;
五、职业健康监测档案;
六、职工健康监护档案。
三、职业健康管理实施档案,主要包括:
1、用人单位职业健康防治经费,应附有相应的发票如工伤社会保险凭证、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修费用、培训经费等;
2、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和检修记录,应有相应的维修人员和负责人员签字;
3、用人单位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记录;
4、用人单位内部职业健康检查和处理记录;
5、安监及有关部门的检查文书及落实情况资料。
四、职业健康教育档案,主要包括:
1、用人单位年度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记录;
2、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登记录。
3、职业危害告知(包括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劳动合同中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作业场所职 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等的告知)
同时应附有:
1、用人单位负责人及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参加安监部门组织的培训证明;
2、用人单位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培训的培训通知、培训教材、培训记录、考试试卷、宣传图片等纸质和摄录像资料。
五、职业健康监测档案。主要包括:
1、用人单位各车间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
2、用人单位职业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测定结果。
同时应附有:具有资质的服务机构出具的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以及检测结果的公告记录,并将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结果上报安监部门。
六、职工健康监护档案
健康监护档案是健康监护全过程的客观记录资料,是系统地观察劳动者健康状况的变化,评价个体和群体健康损害的依据,能够保持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主要包括:
1、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危害接触史;
2、相应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劳动者的职业史和职业中毒危害接触史;
(2)相应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
(5)用人单位对职业病患者、患有职业禁忌症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损害劳动者的处理和安置记录
(6)用人单位在职业健康监护中提供的其他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记录整理的相关资料(7)原始体检表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具体内容如下:
1.单位概况和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主要生产工艺;
2.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和各车间、岗位接触人数分布;
3.有关职业健康监护的文件材料;
4.作业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监测资料;
5.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
6.职业健康检查个人档案;
7.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总结评价报告;
8.职业病患者及职业禁忌证者报告卡;
9.用人单位根据评价报告书的相关建议的整改措施和对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证者处理和安置的记录;
10.其他用人单位提供的资料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记录整理的材料。
第二篇:用人单位如何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用人单位如何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日期:11-08来源:佛山市职业病防治所
职业卫生档案是反映用人单位全面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及其管理过程的综合记录,动态记录了职业病危害及其治理情况,是用人单位履行《职业病防治法》的义务、责任和评价治理职业病危害的重要依据,对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
完善的职业卫生档案资料既可以为劳动者职业病诊断鉴定提供必要的依据,也方便了安全监管部门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监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如下12项职业卫生档案资料:
1.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文件;
2.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岗位分布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等资料;
4.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基本信息,及其配备使用、维护、检修与更换等记录;
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与记录;
6.个体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配备、发放、维护与更换等记录;
7.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等相关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资料;
8.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记录;
9.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资料,存在职业禁忌证、职业健康损害或者职业病的劳动者处理和安置情况记录;
10.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关技术资料,及其备案、审核、审查或者验收等有关回执或批复文件;
11.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
12.其他职业卫生管理有关资料或者文件。(健康促进科供稿)
第三篇:如何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如何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建立职业健康档案是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和《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履行职业危害防治的具体体现。用人单位通过职业健康档案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本单位职业危害现状以及职业危害防治落实的情况,从而为本单位科学的防治职业危害提供可靠依据。职业健康档案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有:
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档案;
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档案;
三、职业健康管理实施档案;
四、职业健康教育档案;
五、职业健康监测档案;
六、职工健康监护档案。
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档案,主要包括:
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
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
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
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
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
7、加盖安监部门专用章的申报回执单。
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档案,主要包括:
1、职业健康组织机构,包括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及其成员等;
2、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各种规章制度如职业健康管理机构或组织职责、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制度、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制度等;
3、职业安全健康操作规程,包括各种岗位职业安全健康操作规程如电焊工、切割、喷漆等岗位。
三、职业健康管理实施档案,主要包括:
1、用人单位职业健康防治经费,应附有相应的发票如工伤社会保险凭证、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修费用、培训经费等;
2、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和检修记录,应有相应的维修人员和负责人员签字;
3、用人单位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记录;
4、用人单位内部职业健康检查和处理记录;
5、安监及有关部门的检查文书及落实情况资料。
四、职业健康教育档案,主要包括:
1、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防治知识培训记录;
2、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登记录。
3、职业危害告知(包括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劳动合同中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作业场所职 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等的告知)
同时应附有:
1、用人单位负责人及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参加安监部门组织的培训证明;
2、用人单位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培训的培训通知、培训教材、培训记录、考试试卷、宣传图片等纸质和摄录像资料。
五、职业健康监测档案。主要包括:
1、用人单位各车间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
2、用人单位职业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测定结果。
同时应附有:具有资质的服务机构出具的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以及检测结果的公告记录,并将职业危害检测与评价结果上报安监部门。
六、职工健康监护档案
健康监护档案是健康监护全过程的客观记录资料,是系统地观察劳动者健康状况的变化,评价个体和群体健康损害的依据,能够保持资料的完整性、连续性。主要包括:
1、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危害接触史;
2、相应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等健康资料。
第四篇: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指居民身心健康(正常的健康状况、亚健康的疾病预防健康保护促进、非健康的疾病治疗等)过程的规范、科学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身需要和健康管理的信息资源。主要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通过周期性健康体检、院内外医疗卫生服务、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获取农民健康基本信息。我县已实行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所有档案都录入肃宁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信息、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它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36个月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其它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它白接诊记录、会诊记录等。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好处: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过程,就是一个疾病筛查与预防的过程,可以及早发现很多疾病。如逐渐增多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很多患者自己都不知道,长期忽视很容易加重病情,增加医疗费用。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可以普及健康知识,从而改变人们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健康水平及卫生健康质量。
只有建立健康档案、真实的健康档案,卫生院、卫生室才能了解居民对卫生院、卫生室的服务需求,从而提供优质、综合、连续的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通过长期管理和照顾病人,医生有更多的机会发现病人现存的健康危险因素和病患,这有利于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预防保健服务。
第五篇: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4、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分公司办公室负责保管员工健康证,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记录
员工个人信息、从事的岗位、健康证办理的年限、最近一次体检时间、到期日期等信息,具体见附表《员工健康证信息台账》。
5、健康证的年检:健康证有效期为一年,分公司办公室负责员工健康证的年检,保证健
康证合格有效。通常在员工健康证到期前,分公司办公室联系当地疾控中心的授权指定单位,统一组织健康年检。
6、年检结果的处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
食品饮料生产的工作。如直接解除食品饮料生产的员工在任职过程中患有法律规定的传染性疾病,公司将有权将其调离岗位,安排至不直接接触食品饮料生产的岗位,员工必须服从岗位安排。分公司办公室将健康证年检情况及时通知所属部门,如查出不合格人员应上报总经理。健康证年检不合格的人员,如果属于暂时性的,管理者应安排休息,待身体恢复复检合格后才能继续上岗;如果是难以治愈的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管理者应安排其他适合的岗位,决不可继续留在原岗位。分公司办公室应将健康证年检不合格的情况和相应人员安排情况详细记录在《员工健康证信息台帐》中。
7、监督检查:质检科对每年的健康证年审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重点检查是否从事直接接
触食品岗位的人员都纳入了健康证的管理,健康证年检不合格的人员,是否进行了妥善的安排。如果发现不合格的情况,应立即指出并责令作出正确处理,并对违规的部门或生产车间进行考核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