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团委桥头堡作用的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

时间:2019-05-14 22:3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团委桥头堡作用的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团委桥头堡作用的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

第一篇:乡镇团委桥头堡作用的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

乡镇团委桥头堡作用的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

课题组

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各项功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团的全部活力的根本标志。为切实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团中央提出,全团要努力用3年左右时间把面向基层工作的桥头堡从团县委推到乡镇团委一级。为配合乡镇团组织桥头堡建设,结合当前农村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现状和工作要求,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此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思考。

一、当前乡镇一级团委的运行现状与存在问题

乡镇团委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不仅关系着农村团的工作能否在基层落实,而且对全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有着全局性的影响。在全国17.6万个基层团委中,乡镇团委约4.1万个,占全国基层团委的近四分之一;在乡镇团委领导下,还有约105万个农村团支部(包括乡镇企业团支部),占全国团支部总数的40%。团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新世纪以来,按照党中央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部署,团中央按照“党建带团建”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农村基层团组织和基层工作得到了稳固和发展,农村青年增收成才行动、青春建功新农村

—1— 行动、农村星火带头人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评选等活动的开展,较好地服务了农村工作大局,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性阶段,在工业化加速推进、城乡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青年流动日益频繁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特别在乡镇、街道一级表现得更为突出,使乡镇一级团委建设和工作开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组织凝聚力下降。长期以来,农村团的基层组织设臵是以行政村为单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游离于组织之外,农村团员青年流失严重,团员数量不断下降,出现部分“空壳”团支部。在家务农的青年思想观念也在变化,大都只忙于各自的农业生产,极少参加组织活动,造成了有组织,无活动的局面,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下降,造成了更多松瘫支部的出现。农村青年理想信念受到了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相当多的青年认为加不加入共青团都一样,更有甚者还认为加入共青团又费钱还费力,除了一些工作需要外,极少有人主动要求入团。近些年来,有些农村基层团组织多年来基本上没有发展过团员,现在农村团员的补给基本上都是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团员。

(二)活动影响力下降。乡镇团委普遍存在工作经费、人才资源、阵地资源严重匮乏的困难,活动开展较少,内容老套

—2— 单一,与青年需求脱节,缺乏吸引力。一些村级团组织基本上没有开展过任何形式的活动,存在青年需要的团组织做不了、团组织要求做的青年不愿意的矛盾,造成了“团员不爱团、青年不想团、团干不管团”的现象,甚至部分团委团费都无法收缴。陕西省延安市在2008年的调查表明,无场所、无活动、无经费的乡镇团委占85%,能正常运转的团委不到20%,每年能开展一次集体活动的团委不到50%,有相当数量的农村青年不知道乡镇有团委,对团的工作知之甚少。

(三)基层战斗力下降。普遍存在团的干部兼职过多、年龄偏大、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团的工作缺乏创新,活动方式呆板,服务青年热情不高,乡镇农村团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号召力明显下降。河南省内乡县团委2009年初调查,全县16个乡镇中,15个乡镇团委仅有一人在工作,且为兼职,团务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证,多数乡镇团委没有专门的办公和活动场所,缺乏明确清晰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对全局的工作不讲布局,缺乏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和行之有效的推进措施;289个村团支部中,80%以上的是挂名团支部书记,70%以上的团支部书记不懂团务,90%以上的团支部常年不开展团的活动。

导致以上问题的出现,从深层次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团的基层组织设臵相对滞后。传统的以乡村行政架构建立团组织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在对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团组织覆盖不够,在各种新兴组织建立

—3— 团组织不够及时,从而使大量团员青年游离于团组织之外。二是基层团组织资源缺乏。团的活动经费要求越来越高,但团费收缴困难,党政计划性拨款少,新的经费筹集渠道尚未有效开拓,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三是团的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薄弱。大多数乡村团干部兼职过多,疲于应付;一些团干部年龄老化,思想观念陈旧;一部分团干部从事共青团工作年限过长,失去工作积极性。四是基层党委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一些乡村的党组织对团的助手和后备军地位认识不足,对团的工作开展不够重视,没有建立乡村团组织负责人的有效培养机制,团的干部配备不到位、不严格,一些基层团组织长期瘫痪的情况得不到及时整改。

二、乡镇团委桥头堡作用的内涵

团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团中央领导集体,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两个全体青年”重要指示,从履行好四项基本职能的职责要求出发,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并提出了把团的基层工作桥头堡推进到乡镇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对相关概念和内涵进行深刻分析,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这一目标的真正实现。

(一)把团的基层工作桥头堡推进到乡镇的提出 2009年10月13日,团中央《关于在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意见 》中指出,各地团

—4— 组织要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争取半年内每个地市级团委分别抓好区域内2-3个乡镇和街道的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总结推广,力争用3-5年时间把共青团工作的桥头堡从目前的县、区推进到乡镇、街道。

2010年1月7日,陆昊同志在共青团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指出,“我们要力争用3年时间把全团面向基层工作的桥头堡从县级团组织推进到乡镇、街道一级。”

2010年1月13日陆昊同志在全国共青团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全团要努力用3年左右时间把面向基层工作的桥头堡从团县委推到乡镇团委一级。

从以上不同时期的表述可以看出,团中央对于把团的基层桥头堡推进到乡镇,目标越来越明确,而且有明显的时间界限,这就是要用三年时间完成,这一目标的提出时间为2010年初,则到2012年底为三年,时间确实相当紧迫,任务非常艰巨,需要全团以最大的力度和韧劲去共同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二)把团的基层工作桥头堡推进到乡镇的相关概念

1、基层。“基层”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各种组织中最低的一层,它跟群众的联系最直接。团章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团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建立团的基层组织。由此可以看出,县以下皆可视为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但

—5— 县以下线长面广,仅靠县的力量远远不够,需要一个靠前的指挥机构,这就是桥头堡。

2、桥头堡。“桥头堡”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①为控制重要桥梁、渡口而设立的碉堡、地堡或据点。②设在大桥桥头的像碉堡的装饰构筑物。③泛指作为进攻的据点。显然,从这一概念出发,桥头堡是一个靠前的战斗堡垒。乡镇团委,对上级团组织而言是一个基层工作的单元,对下级而言又是一个基层工作的指挥中心,推动最基层的工作开展。从当前农村的团的组织架构来看,村为最基层的团组织,县为整个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指挥机关,乡镇一级团委无疑就是上传下达、靠前指挥的桥头堡。

(三)对把团的基层工作桥头堡推进到乡镇的基本认识 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是共青团全部战斗力的源泉,这不仅是一项“基础工程”,更是当前共青团的“活力工程”、“生命力工程”。乡镇团组织是团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乡镇团委的桥头堡作用的实现应通过进一步加强乡镇团的委员会建设,探索调整乡镇团的领导班子结构,充实乡镇团组织的工作力量,切实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拓宽乡镇团组织联系青年和整合资源的渠道,解决基层普遍存在的团组织缺乏活力、联系青年渠道单一等问题,有效破解当前基层团工作发展的“瓶颈制约”,整体提升基层团建和基层工作水平,并在以下方面得到体现。

—6—

1、组织青年的桥头堡。就是要通过吸引优秀青年代表进入团的乡镇委员会,加强乡镇团委的力量,拓宽广泛联系青年和整合资源的渠道,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针对农村青年具有强烈的不甘于现状、敢闯敢试、渴望致富的特点,围绕生产发展这一重要目标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农村青年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根据青年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和商业模式的新变化,灵活设臵团组织,积极探索联合建团、区域建团、依托建团、流动建团等各种有效的团建模式,努力扩大基层团组织的覆盖面。做好团员发展工作,加强对流动团员的服务,做好“推优入党”工作,为党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

2、引导青年的桥头堡。就是要以农村青年和中小学生为重点,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探索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坚定广大青少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引导农村青年牢牢把握党对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增强科技致富意识,倡导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中小学生,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和规律,注重探索有效方式,灌输培养他们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引导他们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科学意识和劳动意识。

3、服务青年的桥头堡。就是要让乡镇团委紧紧围绕农村

—7— 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把就业创业作为服务农村青年的重中之重,在党政工作格局中找准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的切入点,坚持就业与创业相结合,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扎扎实实的帮助。加强对农村青年和进城务工青年的培训,开展“订单式”的科技培训和技能素质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发展现代农业、务工经商的能力,培养一大批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积极提供各类用工就业信息,帮助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积极做好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促进农村青年创业。

4、基层工作的桥头堡。就是要充分发挥乡镇团委在农村基层团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指导乡镇范围内的村级团支部、农民协会团支部、企业团支部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团支部开展好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充分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探索建立镇域内支持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在政策、经费、项目、阵地等方面建立制度性保障。继续探索推动青年中心建设,充分发挥青年中心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联系和服务青年中的作用。切实履行“全团带队”的职责,加强对镇域内少先队工作的领导。

三、团的基层工作桥头堡推进到乡镇的深刻背景与必然性 乡镇团委上联县级团委,下联村级团支部和镇域各基层单位团组织,是全团基层组织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性层次,是团的基层工作落实到农村团支部和农村团员青年的“咽喉”要道。

—8—近年,全团迫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团工作的挑战,被迫收缩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战线,把县级团委作为基层工作的桥头堡。但基层团组织和基层工作处于共青团与青年的边界上,团的各项职能都要靠基层而不是团的领导机关直接去落实。县级团委作为整个基层团组织和基层工作的指挥中枢,无法有效地实现指挥员与战斗员的统一,大量的基层工作必须由乡镇一级团委来组织和完成。因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党政工作重心,将团的基层工作桥头堡从目前的县级推进到乡镇一级,不断夯实团的基层基础,有效发挥团的基层组织功能,确保团的基本职能得到切实履行。

(一)把团的基层工作桥头堡推进到乡镇,是巩固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必然要求。乡镇和街道一级是最基层的行政机关,是党政工作承上启下的枢纽,是工作目标、政策转换的关键,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依托。由于乡镇和街道一级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因此也就直接面对各种矛盾,它们的功能是否强大,作用发挥是否明显,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决定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前途,甚至于决定着我们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深刻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乡镇共青团工作是基层党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党在农村青年中的执政地位和政治基础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央一直高度重

—9— 视乡镇政权建设和基层组织工作。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则是进一步激活基层组织的活力工程。传统的乡镇团委萎缩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伴随整个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弱化而产生的阶段性现象,那么在党中央全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今天,团的组织建设必须紧跟步伐,依托党建带团建,全力推进团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二)把团的基层工作桥头堡推进到乡镇,是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目标的的必然要求。2008 年6 月14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对共青团提出了“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指出:“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要准确把握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根本职责和基本职能,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政治目标,保持共青团的健康发展和根本生命力,就必须立足需求,着眼覆盖,使共青团成为党政的需求、社会的需求、青年的需求,不断扩大和增强共青团自身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感情覆盖,努力形成服务党的事业、服务青年群众有机统一的工作格局。要实现上述目标,最为关键的是要加强团的建设,尤其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团的基层组织直接面对

—10— 团员青年,全团所有的安排和部署,都要靠基层去落实;所有带领团员青年的任务,都要靠基层去完成。基层组织建设决定着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基层组织建设直接关系到共青团能不能履行好根本职责。必须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把团的基层工作桥头堡推进到乡镇,是应对当前团的工作三大挑战的必然要求。当前,团的工作正面临来自三个方面的重大挑战:一是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转变,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很大程度上通过执政行为来实现,并且党组织在参与经济社会生活中有许多新的创造。而共青团作为执政党的青年组织,缺少在这一转变下发挥作用的路径。二是青年的政治意识表达方式发生了新变化。青年在常态下政治意识淡化,但在有重大事件发生时会有集中和极端表达,对共青团这样一个思想性、政治性组织提出了挑战。三是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和社会变革特别是人员大规模流动对青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聚集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过去传统的空间聚集方式、行政化组织体系中的聚集方式受到了严峻挑战。要应对三大挑战,履行好团的基本职能,必须迎着挑战和困难上,大胆探索、锐意创新。迎接第一个挑战,共青团要努力探索跟上执政党执政功能发挥作用的转

—11— 换路径,牢牢抓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类社会组织的根本任务和功能,来找准工作切入点。迎接第二个挑战,说到底是要解决如何吸引和凝聚青年的问题,共青团一要靠先进思想,二要靠对青年合理利益诉求的尊重和服务,三要靠对青年特有兴趣的满足,四要靠对青年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社会化技能的培养,五要靠广大团干部的人格魅力和对青年的感情,来吸引和凝聚青年。迎接第三个挑战,就是不能局限于现有的行政化格局,要敢于用青年人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方式作为组织建设和工作的载体。破解三大挑战,归根结底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加强与创新,要依靠基层团组织来实现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凝聚、联系或联络。

(四)把团的基层工作桥头堡推进到乡镇,是各地基层工作成功探索与实践的有益启示。为切实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从2008年开始,团中央书记处各领导成员分赴20多个省份开展调研,并召开了有百名基层团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研讨会,认真总结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需要把握的9条原则。同时,从全团地市级以上团组织抽调2800多名团干部,两年分4批,到全国2800多个县级团委支持工作,了解情况,介绍经验,探索创新,锻炼本领,推动工作。自2009年4月起,团中央决定,分城市、农村、企业、学校、行业、网络等不同类型,在全团范围内确

—12— 定一批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单位,开展为期一年的试点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试点后的基层团委班子成员大幅度增加,团委书记和副书记的力量都得到显著增强,团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降低,学历有所提高,代表性增强,编制外人员明显增加,基层团委战斗力显著增强。二是乡镇团委工作运行机制逐步完善,新建立的工作制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显著提高,除最基础的会议、学习、档案管理等制度外,分类分片工作负责制度、轮值工作制度、任期承诺制度等开始施行。三是乡镇团委工作内容不断丰富,活动开展次数明显增加。四是团委成员增多、成员职业分布更加广泛,通过团委成员直接联系、举办活动广泛联系、现代通讯手段随时联系等渠道,基层团委联系青年的渠道得到拓展。五是基层团委整合社会资源能力普遍增强,工作资源得到较好保障。试点的成果从实践上充分印证了桥头堡的可行性,也进一步提出了扩大推广,从点到面全面覆盖的现实要求。

四、乡镇团委发挥桥头堡作用的实现路径

全团要努力用3年左右时间把面向基层工作的桥头堡从团县委推到乡镇团委一级,任务艰巨,时间紧迫,需要明确实现路径的若干关键性问题,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推进步骤

总结各地农村基层团建工作试点经验,将团的工作桥头堡推进到乡镇,总体应分三个步骤稳步推进。

—13—

1、组织推进到基层。首先是加强乡镇团委建设。乡镇是最基层的团委,是农村支部直接的领导和指导层,要努力实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科学统一,首要任务是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吸收热爱党、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有热情、有一定影响力的各方面青年能人,充实乡镇团干部队伍。其次是延伸团组织覆盖面。村团支部是全团的最基层,是各项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只有抓好这个基础,农村团的工作才有稳固的根基。要加强村级团支部的建设和工作指导,积极培养和选拔青年能人,担任农村基层团干部。推动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志愿者、“三支一扶”志愿者、选调生等以多种方式参与农村团的建设和工作。建立青年自组织,进一步吸引凝聚青年。

2、工作推进到基层。设计适合乡村的活动与载体,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服务青年的重中之重,在党政工作格局中找准工作切入点,坚持就业与创业结合,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为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扎扎实实的帮助。开展好农村青年文化节、科技三下乡等活动,丰富农村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健康向上的农村风尚。

3、机制推进到基层。找准乡镇团委的功能定位,科学设计乡镇团委工作内容,探索建立乡镇团委科学、高效的工作运转机制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在不断加强和改进团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团小组会和团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14— 工作制度,确保日常工作正常运转。通过争取党政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发挥乡镇团委班子成员的自身能力特长、争取团内资源等渠道,确保乡镇团委的长效运行。

(二)推进途径和方式

1、“1+X”模式。为积极推进团的乡镇桥头堡建设,从2009年9月开始,团中央启动了以增配行政编制外副书记为核心的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其模式概括为“1+X”,即一名行政编制内的团委书记,若干名行政编制外的副书记,一般为4-5人,不超过7人;试点范围为每个地级市团委分别抓好区域内一个乡镇和一个街道,在贵州省进行了更大范围的试点。到今年6月,全国性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并进入了后效机制建立和因地制宜扩大推广阶段。“1+X”模式的优势在于,将乡镇团委的副书记首次分为编制内与编制外,达到了专兼结合的效果,非常有利于为基层团委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联系青年的社会渠道,而且对编制外兼职副书记给予了较多的职数,并以竞争性的方式产生,容易引起农村优秀青年的关注,有较强的政治吸引力。但因为社会兼职人员大量进入乡镇团委领导岗位,其潜在的政治风险不可忽视,对兼职副书记的任职年限、政治待遇等应有明确的规定。

2、“1+1+X”模式。在全国进行“1+X”模式试点的同时,陕西、湖北等省结合实际探索总结了“1+1+X”模式,即兼职书记1名、专职副书记1名、委员9-11人,兼职书记

—15— 由乡镇党政年轻副职担任,专职副书记由行政编制内年轻干部担任,委员从乡镇各行业、各界别优秀年轻人中产生,主要由乡镇派出所片警、乡镇卫生院知名医生、学校团队负责人、大学生村官、农村产业协会负责人、当地青年企业家等对青年工作有积极性、有影响力的青年担任。目前陕西延安市所有乡镇均实行了“1+1+X”模式,陕西全省推广面达到60%的乡镇。“1+1+X”模式更多的是在“党建带团建”的框架内进行探索,核心是乡镇党政副职兼任乡镇团委书记,同时充分吸纳乡镇各行业、各界别优秀青年担任委员,是基层“党建带团建”的一项创新性措施,其优势是,改革的阻力小、成本低,而且团委书记的高配为基层团委争取了党政的最大支持,乡镇团委书记直接参与党政重要会议,可争取共青团工作在乡镇工作大盘子、财政大盘子、考核大盘子中占一席之地;同时,也较好的适应了乡镇机构改革后的团干部岗位设臵难以专职的状况。其典型意义在于,基本体现了联系青年的广泛性,对体制内外资源进行了综合运用,有效利用了团委委员所属行业的工作载体和平台。

总体看,“1+X”和“1+1+X”两种模式均是新形势下加强乡镇团委建设的积极探索,各地的试点表明,都达到了加强乡镇团委力量、调动社会工作资源、增加青年联系渠道的目的,乡镇团委的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各地应结合实际予以试点和稳步推广。

—16—

(三)工作内容设计

农村共青团工作不仅面临全团共同面对的三大挑战,而且面临着城市所没有的困难情况,这就是农村青年增收成才的愿望更迫切但可以依靠的发展资源更稀缺。乡镇一级团委既是农村共青团工作的落实者,又是最基层农村共青团工作的指挥者,设计好乡镇团委的工作内容,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第一,要牢牢把握“带领农村青年致富成才”这条主线,围绕满足农村青年求知、求富、求乐的需求进行设计。第二,要充分考虑农村地域性、多样性的差别和农时季节性的特点,设计工作因地制宜,不强求一律,不搞一刀切。第三,要注重上、下级团组织之间在工作方向和工作品牌上保持一致,但在具体的工作项目和工作安排上,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的具体工作。工作内容的设计应突出以下几点。

1、最现实的工作内容――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就是要以农村青年不甘于现状、渴望有新的发展为根本动力,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来开展工作,找到促进生产发展、帮助青年致富、鼓励青年敢闯敢试的结合点。当前乡镇团委可以做的具体工作是:①大力开展农村青年培训工作。主动与上级团委联系,争取人社、农业、科技、扶贫等部门资源,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技能培训,帮助农村青年提高发展现代农业、外出务工经商的能力,培养青年致富带头人。②做好农村青年就业信息服务。及时调查了解乡镇农村青年的总体数量与外出

—17— 务工的流向、行业等基本信息,上报上级团委;及时发布和宣传上级团委及相关部门提供的各类就业信息,促进青年转移就业。③努力扩大农村青年小额贷款覆盖面。深入开展农村青年金融需求调查,上报基本信息,配合做好贷款前相关入户调查,组织好“送金融知识下乡”等宣传培训活动。④落实好促进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相关项目,及时宣传项目内容,组织有意愿青年积极参与,随时反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等。⑤积极创造条件,打造服务农村青年就业创业的阵地,如在经济发展较好的镇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在现代农业发展较好的镇建立农村青年培训基地等。

2、最传统的优势项目――农村青年文化活动。继续巩固和发展乡村青年文化节这一重要的共青团工作品牌,积极争取上级团委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乡镇团委委员所属单位、行业的资源,抓住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大力开展农村青年才艺展示、文艺汇演、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吸引、凝聚并引导更多的农村青年。通过青年论坛、政策宣讲等方式,引导农村青年学习党的农村政策,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

3、最艰巨的长期任务――宣传党政主张引导青年。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按照县级团委的统一安排,不断深化“我与祖国同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形势政策、民族团结和延安精神教育,积极选树和推荐各领域青少

—18— 年先进典型。积极做好分类引导青年工作在乡镇一级的落实,努力对农村青年群体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作出有针对性、有说服力的解答。注意加强乡镇中小学校学生骨干、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好保护母亲河活动,利用“保护母亲河日”等节日,广泛开展青少年生态环保宣传、实践活动。

4、最有潜力的服务载体――农村志愿服务。2008年12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农村志愿服务”任务。近几年农村志愿者加快成长,如文艺类、科技类的志愿服务队不断涌现。当前农村可以开展的志愿服务大体有八类:即扶助困难群体、帮助发展生产、促进邻里互助、倡导文明风尚、关爱农村儿童、反映基层民情、协调社会矛盾、保护生态环境,乡镇团委可因地制宜选择性开展一些活动。

(四)规范建设

团中央农工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团建基础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了乡镇团委的职责与基础工作要求,可以作为当前乡镇团委规范化建设的基本参考。

1、明职责。规定主要有5条:一是建立健全辖区基层团组织网络,力争实现对辖区青年全覆盖。二是分解落实团县委安排的工作任务,整合各方资源,为下级团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支持。三是根据本地实际和自身特点组织开展服务青年的工作项目和活动。四是做好团籍管理、团员关系接转工作。五是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选树基层团组织、团员和青年先进典型。

—19—

2、建台帐。一是组织台帐,包括辖区内团员情况及各级各类团组织情况登记表、农村非公企业情况登记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情况登记表3份登记表,其中后两个表要填写团员数、35岁以下青年数、是否建立团组织等内容;还有同级组织和下级团组织负责人任免文件。二是青年台帐,要掌握本辖区内35岁以下农村青年的数量、从业和流向情况,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35岁以下农村青年登记表,登记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文化程度、户籍所在地、政治面貌、技能特长、从事职业、学历、工作所在地、联系方式等内容;填写辖区内40岁以下种养能手、创业致富带头人等农村青年能人登记表。三是工作台帐,包括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季度工作安排和推进情况;工作、会议情况记录以及活动影像等资料;上级党团组织下发的文件和本级工作文件。

3、立制度。在不断加强和改进团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团小组会和团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工作制度,确保工作正常运转。一是工作责任制。明确组成人员的职责分工,做到责任到人,各司其职。二是会议制度。按照团章规定,按期召开换届大会,定期召开团组织组成人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定期召开学习会议和民主生活会议;每年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总结工作,部署任务。三是报告制度。及时向同级党组织和直接上级团组织报告以下情况: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团干部调整变动情况、专项和重点工作进展、成熟的工

—20— 作经验和典型。四争先创优机制。制定争先创优激励措施,考核评价辖区内所有团组织工作,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五)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如何让乡镇团委桥头堡长久有效地运行,并在将来一段时间不会像上世纪末那样再次出现桥头堡的退缩,需要建立长久的保障机制。

1、党政支持的长效保障机制。一是推动各地把农村团建作为党建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提上议事日程,努力做到“四统一、四衔接”,即团建与党建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总结,团的思想教育工作与党的思想教育工作相衔接、团员队伍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相衔接、团干部队伍建设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相衔接、团的阵地建设与党的阵地建设相衔接,努力营造加强农村团组织建设、活跃农村共青团工作的良好政策环境。二是把农村团建纳入基层党建考核的内容,在年终进行统一考核。县(市、区)团委要会同同级党委组织部门、乡镇党委建立对乡镇(街道)团委班子定期考核制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并在每年年终组织述职考评和满意度测评,广泛听取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意见。要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团的工作目标责任制,为党组织考察、使用团干部提供依据。三是加强对乡镇团干部的培养。积极推进乡村两级团干部选拔机制创新,推行民主推荐、竞争上岗、公推直选等选拔方式。按照

—21— “党建带团建”原则,将乡村两级团干部纳入基层党员干部培训教育体系,积极推荐团干部参与县域内重点工程和重大活动,安排其挂职、交流,促进其锻炼提高。加大对优秀基层团干部提拔、转任的推荐力度,积极提名优秀乡村团干部作为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人选。对编制外乡镇团委班子成员,要给予适当的政治关怀,如优先作为推优入党的对象,优先推荐作为村“两委”班子的成员,优先推荐成为基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为社会兼职团干部提供一定的工作补贴和办公条件。

2、内部运行的长效保障机制。根据新选配的团委班子成员的人数增多、来源广泛、能力增强等新变化,制定创新性的制度,充分发挥每一个班子成员的应有作用。如在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中,各地探索的分类分片工作负责制度、轮值工作制度、任期承诺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年度工作报告与评议制度等应予以坚持和推广。分类分片工作负责制度,即由团委副书记或委员负责联系自己所属行业或居住地的青年并开展团的工作;轮值工作制度,即按照每月一轮换的方式,由编制外副书记轮流负责开展当月工作;任期承诺制度,即新选配的乡镇团委班子成员任期承诺,在每年底的团员大会上进行公开述职。陕西省安康市探索总结出乡镇团委“五个一”工作机制,应用成效明显,值得借鉴推广,即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团的工作例会,团委书记主持,邀请乡镇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参加,—22— 重点研究本月团的重点,接受党的各项中心任务安排;每月确定一名执行委员,主持本月团的日常工作,按照例会确定的工作任务,牵头开展本月各项工作,并对每个委员履职情况进行月考核汇总;每月明确一个工作重点,结合本乡镇工作任务和上级团委的工作部署确定,月初公布,进行重点突破;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活动,活动不要求有多大,有多排场,只要求有主题、有意义、便于参与,以持续提升团组织影响力;每月报送一篇宣传信息,不仅是对工作的定期通报,而且是对各乡镇青年典型和特色工作的集中展示,保全使团的工作整体上台阶。

3、上级支持的长效保障机制。就是上级团委要全力支持基层工作,把工作资源向基层倾斜,把工作力量向基层集中,把工作载体向基层转移,夯实“生命力工程”。一是建立帮扶基层工作机制。通过市县团组织与基层团组织结对子、上级团的领导干部驻点联系、上级团组织负责人与基层团组织负责人年初年末“双见面”等形式,形成上级团委与乡镇团委的经常性有效联系,让乡镇团委不再有孤军奋战的感觉。二是要切实为基层办实事、解难事,最大限度地支持基层团组织建设。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尽一切可能为基层想办法。三是注意基层典型培养,不断加强激励力度。省、市一级团组织可根据基层团建的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基层特别是乡镇、村级团干培训班,组织好基层创先争优活动,对先进典型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激励。特别在评选五四红旗团支部、优秀共青团干

—23— 部和优秀团员等荣誉时充分考虑到基层团组织的特殊性,予以倾斜。

—24—

第二篇:实现中国梦的内涵、意义和路径

实现中国梦的内涵、意义和路径研究

1.实现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是当下中国的热门词汇,但它绝不是我们凭空捏造的词语,而是发源于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内涵和历史厚重感的一种形象化表达。因而,在这里我们有必要伴随着中国的历史进程,沿着“兴盛-衰落-复兴”的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主线来追溯“中国梦”的思想渊源。“中国梦”是一个国家的梦、一个民族的梦、一个所有中华儿女的梦。我们何以称其为“梦” ?我想我们有必要从“梦”开始谈起。在我国远古时期的文学作品里就有关于梦的文字,但多数是零星的片段记载,如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中就有“乃占我梦。吉梦维何? ” ?这样的美妙诗句。《周易》中有诸如“初六,咸其拇;六二,咸其腓,凶。”这样占卜梦境的文字记述。我国古代也有很多思想家、文学家借助于梦这个意像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庄子?寓言》三十三篇里有十篇都借助了梦的意像来表达其哲学思考。“诗仙”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通过梦境表达了一种对人生伤感的情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拭也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词句中发出人生短暂而虚无的感叹。那么,到底何为“梦” ?《说文解字》将“梦”解释为:不明也。从夕,瞢省聲。莫忠切。又,亡貢切。它的意思是:夕阳西下于远方的树林,人睡在床上展 的思想活动。梦里的范畴很广,有苦的、甜的、喜的、乐的、愁的„„西方近代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梦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清醒状态下的精神活动在睡眠状态的延续”。也就是说,“梦”本身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一种有别

于理智的精神现象,具有一定的幻想性。而介于“梦”与“现实”之间的则是“梦想”,它既有“梦”的幻想成分,又有“现实”的客观成分,只是两者所占的比重不同。只有基于现实的梦才是一种理想,脱离现实的梦就是空想、幻想,就是白曰梦。“中国梦”就是基于现实基础,有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厚重的历史烙印,而且可以通过亿万中华儿女共同努力便可以最终实现的“梦想”。“中国梦”就是一个代表着全中国和人民共同愿望,并伴随着历史进程在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社会理想”。作为当代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中国梦”根植于中国人传统的“社会理想”精神诉求中。

对于中国梦的内涵,学者们的看法不一。有学者提出“二元说”,即“国”和“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国梦是由“国梦”和“家梦”的组合。也有学者提出“多维说”,即中国梦不是增强国家实力的单向发展,而是从国家、民族、社会和个人的多维发展②。更有学者从中外横向和历史纵向等角度出发来理解中国梦。但就内在理论逻辑和现实意义来讲,我比较赞同“三位一体说”,即认为中国梦是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为一体的梦想,这也与总书记在2013年3月17 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对实现中国梦的本质内涵进行的阐释相契合,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在“美国梦”、“欧洲梦”之后,“中国梦”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梦不是他国梦的复刻,而是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基于从传统转向现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实践的梦想,它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总体来说,我们的中国梦具有集理想性与现实性为一体、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为一体、民族振兴与世界繁荣为一体、国家发展与人民幸福为一体的四个基本特征。2.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三大要素有机统一起来,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明确了特色社会主义布局下推动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实践证明了的一条实现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并且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中国精神包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它是凝聚民心和力量的强国、兴国之魂,是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弘扬的精神;中国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力量,是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的力量,更是需要激发和凝结起来的力量。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后的讲话中曾提出: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这一论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布局的进一步强调,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的呈现。距离这一目标还有数年的时间,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

我们看到梦想的曙光就在不远的未来,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梦的提出,对于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中国人来说,就像一盡象征着自信、激情、团结、力量的指明灯,体现了中国人的自信心,是促使民族复兴伟大目标尽快实现的巨大推动力。中国梦不仅是国家梦,也是个人梦。中国梦的实现与每个中国人的个人梦想息息相关,这也意味着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一份子,每个中国人都要承担起一份光荣而艰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责任。中国梦的提出,表明了中国人勇于承担民族振兴这一重担的责任感、为造福人类以及世界繁荣而努力的责任感。中国梦的提出,唤醒了中国人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有利于凝聚国人的共识并激发国人奋斗的激情和力量,正是“有梦想,有自信,有奋斗,有机会,有担当,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过去我们将当代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表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中国民众来说,这一表述方式比较抽象化和意识形态化,无法与自己心目中有具象特征的理想对接起来。“中国梦”的提出,不仅保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容和价值含义,而且从话语体系方式上进行了创造性转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变得清晰、具体而且亲切,真实地表达了中国人的心声和向往。在人们的传统意识里,个人的梦想是无法企及国家层面的共同理想,个人生活也与这一共同理想没有多少联系。但“中国梦”的三重内涵,表明了中国梦是有机联系个人、国家和民族的纽带,说明

“中国梦”里的梦不仅包括国家的富强梦和民族的振兴梦,也包含了每一个中国人的住房梦、社会保障梦、生活环境美好梦等实实在在的梦。“中国梦不是精英梦、权贵梦,而是人民的梦”,也“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膀礴力量”,真正让每一个中国人成为了实现中国梦的参与者。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大的新空间;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为各国消费者带来了巨大实惠。中国梦的实现,当然首先提升的是我国自身的经济实力,不过,在今天全球化时代,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经济链条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自身的经济增长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的经济规模还将继续扩大,必将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合作空间,从而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与此同时,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所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让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特殊的模式和道路也被一些国家视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做法,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地位的提升,我国在推动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设和决定世界政治局势走向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总之,中国梦在推动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着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中国梦对世界的影响,除了体现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政治民主化进程两方面,还体现在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中国梦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梦想,中国梦的实现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十几亿人的生活面貌,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的一个巨大贡献。也可以说中国梦本身也包含着中国的“世界梦”,只是这种世界梦不是靠对外掠夺扩张来统治世界,而是依靠自身力量来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从而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红利。事实上,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思想是延续了前几代领导人所强调的要为全人类做出贡献的思想,即对于中国梦的理解,不仅有中国自身利益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还要有正在为全人类做出贡献以及将来为全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内涵。第二、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一方面摒弃了诸如美国这样的“国强必霸”的大国幅起模式,即坚决不主张武力争霸和军事扩张;另一方面是通过和平渐进的方式,既坚持全方位的改革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走中国特色的富民强国之路。中国的发展模式已经为中国的帽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在国际社会上,我们不输出自己的发展模式,不替代、不威胁别的发展模式,这不仅丰富了世界的发展模式,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事实己经并将进一步证明,中国梦的实现将为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平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可能性,并为人类文明的演进提供一种新方式。第三、中国历来主张文化共存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而中国梦的提出不仅可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使我们具有五

千多年历史的传统文化得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认可,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相互交流、融合,进一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3.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梦想可以激发力量但梦想并不等于现实。尽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但三个没有变三个罕见是我国当前国情的真实写照。因此实现中国梦的征程注定不可能平坦笔直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在为中国梦欢呼振奋的同时一定要保持足够的清醒,一定要牢记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认识到只有实干,梦想才能变成现实。

(一)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实现均衡共享包容性增长

实现中国梦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开辟到发展成熟,无不凝结着人民的智慧和贡献。中国梦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之上。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回到实事求是上去回到人民的立场上去,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振兴都是以人民为基点的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是与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中国梦是亿中国人每一个人梦想的最大交集。每一个人的梦是不一样的个体的梦是实的汇聚到一起之后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之梦。如何保障每个中国人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每个人能有尊严出彩的生活是验证中国梦的根本标准切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营造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是中国梦实现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二)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梦与维护世界的和平梦,促进人类发展的进步梦同行,习近平说:“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最需要在和平环境中建设国家”。他向全世界承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清楚表明:中国梦将经由一条和平的路径实现曾经饱受外国侵略,内部战乱之苦的中国决心更好地维护来之不易的持久和平。

(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绵延不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文化认同。古往今来每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已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个现代国家都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在当代文化在综合国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这一切都来自于对一个民族文化的认同。

最后,作为一名合格的建筑工程人才,我们要明白中国梦不是遥不可及的梦,而是可以最终实现的梦想。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在哪里?我们如何去做才能实现中国梦?我们不仅要及时抓住机遇,更应在面对实现中国梦的一系列挑战面前,有冷静的对策思考。实现属于我们的有建筑特色的中国梦。

第三篇:试论“中国梦”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的路径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论文名称: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课程论文

试论“中国梦”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的路径

电气化1204 班

刘浩东

201201000409

试论“中国梦”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的路径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是精神文明的一大创举。认真学习贯彻这些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实质,坚定信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梦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名族复兴 美国梦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率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首次提出中国梦并作为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论的形象表述,深刻揭示了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变迁的主题和主线,同时明确了正在崛起中不断发展强大中国的奋斗目标。当总书记被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讲话中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实在对近代170多年来中华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段论述既蕴含着中国梦的深刻历史感,价值观,又蕴含着深刻的现实实践观。

一·中国梦的理论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这个三个自信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必然。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的精华,总结了近代名族的噩梦,喜梦,复兴之梦,强国梦,小康梦的历程。具有极大的概括性和包容性,可以激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提升国家凝聚力,释放巨大的正能量。

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理论内涵。“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习主席的讲话中把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复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又指出“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名族振兴,人民幸福。”下面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梦。

国家层面

国家层面的中国梦,由习近平主席定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景,即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到2020年左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目标是,到2050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小康社会是一个全体城乡居民生活殷实的社会。这意味着,到2020年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约1万美元)翻一番,到2030年左右实现城镇化(即城市人口达到10

亿左右,约占中国总人口的70%)。“现代化”指,中国在科技、经济、商业等领域重新成为世界领头羊,实现中华文明复苏,实现文化繁荣军事强盛,并且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各项事。

“国家层面的中国梦”可以从以下七个环环相扣的角度理解:

1.强大的中国:经济、政治、科学、军事;

2.稳定的中国:无**;社会信心足;

3.富裕的中国:人民生活殷实;

4.和谐的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民族和睦;

5.文明的中国:公平正义,文化丰富,道德高尚;

6.美丽的中国:环境美好,低污染,现代化城市,美丽的自然风光;

7.创新的中国:科学领先;艺术辉煌;创新型产品;

个人层面

“个人层面的中国梦”可以详细解剖为两个方面:(1)物质幸福;(2)精神幸福。物质幸福涵盖生活的各种必需品,并确保人人有所依,涵盖教育、医疗、退休、食品安全、住房和公共安全等各个方面。除了生活必需品以外,物质幸福还包括良好的就业、富裕的家庭生活、享受娱乐等,还包括个人权利受到法律正当保护。

精神幸福即可以理解为幸福感,它的建设依靠于在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上的精神

文明建设。中国梦是幸福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民族梦只有同个人梦融合统一起来,梦想才有生命、根基和力量。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把人民幸福指数纳入了内涵概括,是中国梦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中国梦最富有生命力的构成,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与民心归依相统一,体现了外在的物质环境建设与内在的社会大众感受相统一,充满了浓浓的亲切感、现实感。

中国梦对于个人而言意味着个人发展。我们同样尊重每一个个体的梦想,这样可

以把国家梦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使中国社会更稳定更繁荣。

历史层面 “历史层面的中国梦”有两方面:(1)中国几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既有高度的文化和有深远意义的历史成就,又有远大抱负和深切期望,既经受过波折与苦难,又迎来了挑战与成功;(2)中国近期的政治理论发展脉络。虽然中国文明在几千年的王朝历史中几乎一直雄踞人类文明的高峰,但在历史的各个阶段,中国人民饱尝了各种苦难。建立一个统一、稳定、主权独立、和平的中国一直是中国人民和中国领导人的目标。

近代,从19世纪中期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百多年里,中国饱受了外国侵略、占领、剥削、压迫和屈辱。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又深受国内军阀割据和极左思想的折磨,中国人民迫切期待寻求改变和稳定。“历史层面的中国梦”正是对这种期待的解答,展现出一幅未来中国的全新画面:一个独立、稳定、强大、主权独立、没有任何压迫的中国。

从另一个角度讲,“历史层面的中国梦”达到了中国政治理论发展弧线的顶点。邓小平理论把中国从意识形态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发展;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强调先进文化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持续经济增长的同时追求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

习近平主席的“中国梦”应运而生。邓小平开启了改革开放,江泽民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胡锦涛拓宽了国家发展视野。正因为有这一系列政治理论,习近平的中国梦才应运而生,并承前启后,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给中国人民带来幸福安康。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曾经风靡全球的美国梦。自1776年以来,世世代代的美国人都深信不疑,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两百年来,“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美国也因此成为全球成功人士的摇篮。

形形色色的个体的梦孕育着美国梦的普遍性,那就是不管你出身如何,也不管你有何背景,只要你努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正如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Wolfe,1900-1938)对美国梦解释的那样:“任何人,不管他出身如何,也不管他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更不管他有何种得天独厚的机遇„„他有权生存,有权工作,有权活出自我,有权依自身先天和后天条件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美国梦为什么能深入人心,广为传播。首先是它基于美国自由,民主的国家理念。基于强大的综合国力,领先的科技水平,多元包容化的人文环境,给予每个人成功的可能,让

每个人都充满极大的自信心,从而凝聚人的力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的多方面努力。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三个必须”,第一次把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三大要素有机统一起来,清晰概括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要求,指明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

道路就是生命,实现中国梦就要坚持中国道路。“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探索出的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 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实践雄辩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应当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精神就是支柱,实现中国梦就要弘扬中国精神。梦想就是理想。实现我们的梦想,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一个没有理想信仰的民族,无论拥有什么样的物质条件,都谈不上真正的民族复兴。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精神绵延不绝,成为照耀我们民族奋勇前行的灯塔。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思想意识领域也相应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精神懈怠的危险,异常严峻地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力量就是保证,实现中国梦就要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是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13亿中华儿女的力量。凝聚中国力量,对实现中国梦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习近平同志指出:“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中国梦是亿万人民的梦,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阶层的同心同德,任何梦想都不可能实现。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力量的源泉。我们必须以共同的梦想、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追求。和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深厚伟力。

二、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改革开放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创举,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体现。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描绘了一幅变革性的蓝图,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道路。习近平就三中全会《决定》向全会做说明时说:“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他还强调:“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这一代中国人民听到的改革最强音,也是中央追求高标准高质量的公开承诺。

一系列改革计划令人振奋,每一项改革本身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改革包括但不限于: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允许私有资本进入新的领域;国企改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进市场定价机制(油、汽、水、电、通信服务等定价交给市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

化;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上海自贸区;财政体制改革(包括减少土地出售收益);地方政府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农村土地改革(保护农民权利);保障农民工权利;加强民主协商,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司法体制改革(标准化,减少地方干预);加强反腐机制;加强环境保护;放开单独二胎;取消劳教制度等,在此不一一列举。虽然推行改革是一项复杂工程,而且要花费数年,但对一个大国而言,这是了不起的一步。

深化改革开放,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顺应时代的需要。给社会发展带来全新的动力,难则变,变则通,改革开放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其重要意义不亚于1978年邓小平启动改革开放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把中国的重心由意识形态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其重要意义不容置疑。同样,习近平给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带来的一系列复杂变革,其重要意义也不容置疑。

实现中国梦,让中国崛起,将造福全世界。

【参考文献 】

【1】 中国梦,新航程-------聚焦两会热点【M】北京文史出版社,2013

【2】 美国梦的涵义----------托马斯·沃尔夫

【3】习近平在观看复习之路后的讲话--------新华社 【4】 于永军,牢牢把握“中国梦”的基本内涵【J】武汉新闻网

第四篇:试析教授治学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研究

试析教授治学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研究

时间:2012/11/5 11:41:00 来源:www.xiexiebang.com

消除“双肩挑”现象,实现权力制衡

大学内部存在两种基本权力形式,即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以及“教授行会”等团体组织称为学术权力系统,以行政管理为主的是行政权力系统。通常,一个组织内部存在两个或更多权力形式时,在发挥其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及相互平衡的优势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目前,大学中部分人员既担任行政领导职务,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即“双肩挑”现象。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条件下,循环切换自己的职位角色,同时兼顾行政与学术事务,使高等教育呈现学术权力行政化,而行政权力学术化的趋势致学术腐败现象滋生,而学校管理亦乱象丛生。

教授治学做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对独立,同时又明确行政决策以服务学术发展为宗旨,明确了权责关系,以制度的形式使学校内部的这两种权力系统达到平衡状态,实现有序运转。

4.学术管理“去行政化”,治学与时俱进

教授治学实现学术事务管理的“去行政化”状态,是教授专业性及职责要求。教学靠科研是大学的两大职能,而教授则是具体的实施者和承担者,他们的文化造诣及职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行使只是赋予他们的学术决策权。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师聘任等方面,他们像行政人员深谙管理工作流程一样,能做出教学目标实现的最佳路径选择。教授委员会等学术团体能够审时度势,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独特的职业视角进行学术管理,使决策富有实效性和价值性,顺应大学的发展轨迹,符合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教授治学的路径选择

1.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

学术自由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没有学术自由就不会有学术创新,“教授治学”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布鲁贝克指出:“大学的学术自由不仅是一种信息,一种价值,也是一种制度环境。”同时,学术自由亦被“世界高等教育宣言”定义为大学永恒的发展原则。大学是一个探索真理、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机构,只有在和谐自由的环境氛围下,学者们才可以遵从自己的科学信念、理性判断和创新意识,不会因震慑于权威而盲目服从、背弃理想和责任去疲于行政奔波。

教授作为大学的关键资源,他们的学术成果关系到大学的存亡和威望,如果没有教学和科研活动,学校的行政管理也就无从谈起,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教授治学虽然明确了大学内部学术与行政的权责分工,使学术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但是并不意味着学校行政机构就可以仅凭“领导阶层”的意志来决策学校事务,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明确行政只是保障,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营造宽松的校园环境以保障教授治学的实施乃其存在的职责所在。

2.大学“去行政化”,建立学术本位的“教授治学”管理体系

我国大学教育管理体制是由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受其影响,大学的行政权力膨胀、学术权力被削弱,教授在学校中缺乏主人翁意识。

行政化管理既指政府对学校管理的行政化,又包括学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行政”是必要的,行政系统和管理是每所大学正常运行的制度保障,所以“去行政化”应是去掉“化”而不是“行政”。“行政化”在我国大学管理中的表现特点是行政泛华,表现为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不明确,政府过多插手高校内部运作。所以,有必要立法明确政府对学校管理权责,从根本上改变大学是政府附属机构的状况,使政府成为教育调控者而非直接领导者。

学校方面来说,一方面应界定行政管理部门的职权范围,使其不能干预行政管理权力外的事务;另一方面要将学术管理职能从行政权限范畴剥离,明确学术权力的职能范围并规范学术管理的内部机制。在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国情下,要明确党委和行政的关系。党委既要行使领导权,又要充分调动校长和其他行政领导的工作积极性,明确党委集体领导和校长负责之间的关系,将两者结合起来。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明确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重视发挥教授的作用,建立学术本位的“教授治学”管理体系,使学术权力本身的机制运行规范化,建立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学术评价机制,推进校务公开,杜绝“暗箱操作”,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团体作用,真正做到民主管理,促进大学健康发展。

3.完善教授会、学术委员会等团体的学术管理职能

目前,各高校一般都设有教授会、校务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等组织,但因为以学术化运作规则为权威进行学术管理的学术民主管理机构同以“制度化”行政规则为权威、主管高校行政事务的学术行政管理主体共存于大学校园内,而其权利界限模糊,致使教授学术参与度与监督力未充分发挥,教授的意见并不能成为学术领域的最终决策参考,许多学术决策权往往控制在从职能部门到校领导这个程序。针对这种现象,首先要求学校通过行政部门的“制度”来规范教授委员会的权利范围和职责要求;提高党政职能部门对民主办学的认识,削弱学术组织的行政权力,减少“双肩挑”现象明确无行政职务人员在教授会中的比例优势;强化学术团体在学科建设、教学管理、职称评定、学位授予和招生考试等事项中的实质权力;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使行政管理机构负责落实学术委员会的决策,发挥其教授治学服务的职责,为教授治学提供外部支持。

4.确定教授委员会成员的遴选标准及权责

竺可桢先生曾指出:“一所大学校风的优劣全视教授的人选为转移,假设大学许多教授以研究科学为毕生事业,以教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培养出博学笃行的学者。”因此,教授治学想要取得卓越成效,对决策资格教师的遴选是关键。

入选教授委员会的教师须符合以下条件:首先,要有良好的人格素养。表现为拥有独立人格、坚定信仰、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服务社会的决心。其次,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有一定的造诣和权威,具有决策话语权;视野开阔,富于批判精神。再次,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对教学和科研活动充满热情,以追求真知为人生目标。

完善大学现有的教授评价体系,在高校内甄别有话语权的教授。同时,建立考查教师教育、教学责任的评价指标,规范学术委员会议事章程,促使教授认真履行职责。

原文来自: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

摘要:中国梦是一个伟大的畅想,富含虔诚的期盼与愿景,是对伟大祖国发展的展望。中国梦的提出,深度展现了13亿中国人民的梦想,其中承载着优秀的民族文化与伟大精神,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进行展望,展现了我国国家富强、自由民主、民族振兴的治国理念。为了深度了解中国梦,本文就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中国梦 科学内涵 路径

自十八大召开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诸多的场合不断提及到中国梦,且对中国梦的实际内涵与本质、价值与意义进行明确的阐述,依据中国现有的发展之路,提出了这一伟大的理念。中国梦是中国不断发展的重要目标,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其中富含有丰富的政治、文化、哲学与社会思想,强化对中国梦科学内涵探索很是关键。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是一个具有深度科学内涵的词汇,其蕴含有丰富的含义与寄托,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展望。中国梦的根本目标就是能够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从中国梦的基本目标可以明确感觉到中国梦是国家之梦、民族之梦,国强则民强。在中国梦中,对物资与精神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满足物质层面需求的基础上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与梦想。中国梦的科学内涵相对复杂,主要是从四个角度予以阐述。

第一,注重国家富强。若想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畅想,国家富强是首要任务。中国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应在尊重他国、保证世界和平的基础上发展自身,且中国梦的践行还会为世界带来的积极影响。国家富强应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多领域着手,根据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性质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

第二,注重民族振兴。中国梦的提出,凝聚了伟大中华民族的迫切愿望,是对全民族共同追梦的集中式体现,可见,中国梦的价值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中国梦不仅仅是对未来的畅想,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元素,通过历史教训,让中华民族意识到现代生活的来之不易,品尝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滋味,只有实现民族自强,才能为民族复兴的不断推进积聚能量。我国主张和平发展,世界各民族间都应平等对待,对我国整体民族实力的增长具有非凡意义。

第三,强化文化发展。中国梦的实现,文化建设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只有具有高质量的文化素质,才能为伟大的复兴之梦提供保证。中国梦的出现,是中国在不断的发展与探索之中所提炼出来的,且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提到,“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从而可见,中国梦的构建,少不了文化的参与,只有提高文化水平,才能实现中国梦,就会距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进一步。

第四,强化以人为本。中国梦,从广义上来说是整个中国发展的目标,实现中国经济、文化与政治水平的不断提升。而从狭义上来讲,中国梦实际上是对每个中国人所提出的,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其是中国梦提出的实质性内容,只有全体中国人梦想的叠加,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构建中国梦,应营造大同社会,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安居乐业、幸福平安的太平盛世,始终是中国发展的重要目标。

二、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为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必须严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结合中国的国情设定发展路线,这也是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就此项问题,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也明确指出了中国梦的具体实现路径,为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方向,可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重要条件。科学选择中国梦的发展之路,关乎着国家的发展前景与民族存亡,因此,在中国梦的实现之路上,应时刻警惕、小心,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也是必然要求。

(二)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坚持中华民族精神,将中国在发展与探索过程中积聚的精神元素与文化要素融入其中,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存在价值,积极改善与革新中国发展道路上的不足与缺陷,在坚持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梦的构建。伟大的中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不同的民族风俗共同构成了民族精神,若想实现国家富强,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加强国家的后盾建设,重视民族振兴,打造民族自立、自强的态势。

(三)注重对中国力量的凝聚

当前,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之上,我国仍处于初步阶段,发展道路依旧漫长,尽管我国的整体实力在不断增强,但是仍旧存在薄弱的环节,强化各领域发展,突显社会主义制度的魅力与感染力,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也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就我国国力的发展速度,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即将成为可能。因此,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必须加强对中国力量的凝聚,13亿人口的团结与凝聚,能为中国梦的构建提供重要的力量源泉,让全体中国人民为了共同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是中国在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任务,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职责与愿望,必须实现全民族团结、凝聚与进步,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重要条件。就目前中国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国正朝着中国梦的方向不断前进着,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定不久远。

参考文献:

[1]资金星,资金议.论中国梦的科学内涵、理论价值与实现路径[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3,(02).[2]刘闻佳.“中国梦”的内涵、价值及实现路径分析[J].企业导报,2013,(18).[3]田娜.“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实现路径[J].东方企业文化,2014,(12).(作者单位:贵州省都匀市委党校)

下载乡镇团委桥头堡作用的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团委桥头堡作用的内涵及实现路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