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时间:2019-05-14 22:4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安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安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第一篇:西安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法学专业(本)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关于西安市交通拥堵的法律思考

专业层次:

级 别:

学 号:

姓 名:

分校(工作站):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 录

摘要„„„„„„„„„„„„„„„„„„„„„„„„„„„„„„3 一 西安市交通现状调查分析„„„„„„„„„„„„„„„„„„„„„„„„„„4

(一)不分时段的“高峰期”„„„„„„„„„„„„„„„„„„„„„„„„„„4

(二)无处不在的“马路杀手”„„„„„„„„„„„„„„„„„„„„„„„„„4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一)机动车数量大幅增多及停车位接近饱和 „„„„„„„„„„„„„„„„„„5

(二)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技术不过关„„„„„„„„„„„„„„„„„„„„„„„5

(三)市民交通安全意识薄弱 „„„„„„„„„„„„„„„„„„„„„„„„„6 三 解决问题的对策 „„„„„„„„„„„„„„„„„„„„„„„„„„„„„„6

(一)落实交法道路建设法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6

(二)严格考核驾驶人熟悉交通法规,增强交法意识„„„„„„„„„„„„„„„„7

(三)杜绝“以罚代管”,加大执法力度„„„„„„„„„„„„„„„„„„„„„7

(四)改善交通设施条件,加大交通执法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8

(五)深化“三超一疲劳”整治行动,联合兄弟执法部门共同监管„„„„„„„„„8 四 结语 „„„„„„„„„„„„„„„„„„„„„„„„„„„„„„„„„„„8 参考文献„„„„„„„„„„„„„„„„„„„„„„„„„„„„9

关于西安市交通拥堵的法律思考

摘 要:本文运用行政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等相关知识,以高峰期拥堵、交通事故频发为主线,对西安市目前交通存在的诸多现象及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改进、完善交通管理发展措施及相关法律理念加以引证,并辅以调查和案例。

文章首先对西安市近几年交通发展的现状、主要弊端及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指出了造成拥堵的道路交通设施落后、驾驶人技术能力不过关、行人道路安全意识不强以及交通管理部门的以罚代管、道路交通安全法社会普及度不够等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综合剖析,体现了改善交通环境的迫切需要。通过引用调查得出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应对措施。

最后建议转变和完善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使其能够切实服务好广大市民和驾驶员,为西安市道路交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交通拥堵 调查分析 主要问题 解决对策

引言:

自2008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施行,详细规定了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在道路交通中的所享有的权利和赋予的义务都做了详细划分。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132万辆,并且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猛增。再加上地铁建设全面实施,城市道路改造以及水电气等民生工程的扩容建设,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据统计去年我市共发生各类事故4199起,同比增加26起;死亡566人,受伤2271人;经济损失2780.53万元。各类事故中,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偏高。如何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多次发生,如何能让拥堵的路面尽快畅通,如何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本人谨对西安市目前的交通拥堵状况就法律方面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建议。

一、西安市交通现状调查分析

(一)不分时段的“高峰期”:

目前在交通管理部门内部对于早晚高峰有一个时间划分,早高峰:07:00-08:30,晚高峰:17:30-20:00,用这两个时段分派警力在各个易堵路段进行交通疏导,拥堵路段遍布大街小巷,群众投诉堵车电话几乎不间断,造成交通拥堵很大一方面是因为机动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或者超车,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5条规定:“机动车遇有前方车辆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不得借道超车或者占用对面车道,不得穿插等候的车辆。”但机动车驾驶人在实际操作时却未按此规定行驶,造成本已车流量大的路面更加拥堵不堪,经常是一个事故可以影响一条街的双向流量,一辆坏车可以堵住整条大街,就算无事故无堵点,车辆行驶缓慢也会大大降低出行效率。

面对如此拥堵的交通,很多市民往往选择非机动车出行,或者干脆弃车步行,华商报记者曾经做过一个体验调查,一段全程8.3公里的路程如果使用自行车或者步行会比乘坐出租车或公交车省去近一半的时间。从日常看到的路段监控来说,也是人流车流不断,例如西大街双向平均都需要2个灯时以上才可通过,进南门常常都是城墙内外变成“停车场”、车辆往往都堵到了钟楼盘道,东西南北二环也是行车缓慢等等诸多问题。

(二)无处不在的“马路杀手”:

“马路杀手”是指没有掌握驾驶技能却驱车上路、危及他人安全的各色人等。其中固然有无照驾驶的违章者,更多的却是手持驾照的“合格者”。

目前西安市日发生交通事故大概在200起左右,事故种类包括:机动车擦刮、追尾、伤人、撞护栏、树木、墙、醉酒驾驶。而这其中机动车相撞和追尾是最多的,机动车相撞算

是轻微事故,也就是伤财不伤人,但还有更严重的就是伤人了,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避让。”但广大驾驶员在实际操作时却视若无睹,人车抢道,导致事故不断。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机动车驾驶人,与行人及非机动车驾驶人负有不同的业务上的注意义务,而且是一种要高得多的注意。机动车与行人之间,行人有注意安全的义务,机动车有必须避让的义务。渣土车横行也是事故频发的诱因,去年我市被渣土车夺去生命的市民已经达到50人,“马路杀手”对于西安市民来说已经是谈虎色变。

二、西安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动车数量大幅增多及停车位接近饱和

从交通管理部门的有关数据显示,按照国家畅通工程的考评要求,每百辆机动车应该拥有45个停车位,那么132万辆车则需要59.4万个车位。而西安市目前各种停车位总计只有17-18万个左右,缺口多达41万个左右。去年西安全市就新增机动车18万辆,今年以来更是以每天1000辆的速度快速增长,这无疑让停车的压力不断增加。

停车泊位严重不足,造成大量机动车占用车行道和人行道,影响人车通行、阻碍交通。西安市交警支队秩序处静态管理科科长李学安说:“一台车停车占道的距离是7米,1000辆车是7000米,7公里,这是个什么概念?比如说有一个小区在东大街上,照现在每一天增加1000辆车,到了夜间,光这部分停车就要把整个东大街道路两侧停满。”车辆购置过快,而其配套的停车位设施却发展迟缓,出现停车难的主要问题就在于“高地价低利润”,虽然政府对建造停车场优惠政策出台已久,但不同地点的地价也有所不同,尤其市中心停车困难地段价格更是“水涨船高”,成本高、投入大,还要人员管理,利润不到位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二)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技术不过关

机动车驾驶人驾驶技术不过关有两方面;一个是交通违章,一个是交通事故。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在交警部门违章办所查处的各类违章行为中,以“机动车违反警告标线指示”和“机动车在有禁止掉头或者禁止左转弯标志、标线的地点掉头”这两类违章居多,按照我国法律规定,驾驶人必须通过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并通过交管部门考核后方可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但由于多数驾校管理散漫和利益驱使以及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漏洞,出现了大量的“不合格”驾驶员,道路交通事故种类可分为:机动车擦剐,伤人,撞墙、树木、护栏等等,而其中伤人是后果最为严重的交通事故。据统计,在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交通事故中,80%是由营运

车辆及其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轰动一时的“药家鑫案”就是典型的个案。

综上所述,加强对驾驶人培训考核交通法律法规知识的任务迫在眉睫,只有“人人懂法,依法行事”,才可以有效降低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的概率。

(三)市民交通安全意识薄弱

据统计,2011年西安高速大队管辖的路段共发生行人上路引发的死亡事故27起,死亡27人,占全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36%。目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1款第2项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该条规定作为减轻机动车一方责任的惟一途径,但是采取举证责任的倒置,没有具体规定应当如何依据过错责任以及处理措施进行减轻责任,在立法上存在不足,在出现交通事故后,如果出现“碰瓷”事件更难以处理解决。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2、63条有关行人通行规定:“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行人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等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等其他行为。”但目前西安市民存在任意违章、乱穿马路、翻栏杆、闯红灯、在机动车道步行等不文明交通行为,交通安全意识薄弱、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公德意识差,这样既妨碍道路交通畅通,又不利于个人交通安全。

三、西安市交通现状的解决对策

(一)落实交法道路建设法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严格落实道路安全法第29、33条关于城市道路建设及停车位要求规定,改建道路交通设施。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停车难”的问题,《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9条规定:“道路、停车场和道路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应当符合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并根据交通需求及时调整。”第33条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商业街区、居住区、大(中)型建筑等,应当配建、增建停车场;停车泊位不足的,应当及时改建或者扩建;投入使用的停车场不得擅自停止使用或者改作他用。”根据这两条规定,我市应加大对城市停车系统建设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投资者采取多种方式投资建设停车场,争取做到谁投资、谁受益。政府在这方面要多多给与投资者政策上的优待,比如说土地划拨、减租、减免税费等等方面改善提高停车场的经营状况,使其能真正帮助城市缓堵,加快城市交通建设步伐。

其次要加快公共交通发展,对于目前出现的公交线路集中、主干道重复率高、设置过密、对沿线交通干扰较大这些问题要逐一解决,重点发展大运载力、大容量的公交车,限制压缩普通公交车和中巴车的比例,实现郊区、远郊和城区公交的有效换乘,减轻市区压力。大力发展地铁等新兴交通工具,缓解公共交通运载压力,对于易堵路段,设立电子滚动屏更新路况,使机动车提前择路分流。

(二)严格考核驾驶人熟悉交通法规,增强交法意识

关于机动车驾驶人的资格考评制度,《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9条规定:“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考试合格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相应类别的机动车驾驶证。”第20条规定:“机动车的驾驶培训实行社会化,由交通主管部门对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实行资格管理,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应当严格国家有关规定,对学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驾驶技能的培训,确保培训质量。”根据以上规定,狠抓驾驶人队伍整顿,严格把控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全力提高驾驶人的安全意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要求每一位机动车驾驶人做到熟悉并掌握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强化法治意识,严查醉酒驾驶和渣土车运营,杜绝滥竽充数、浑水摸鱼者。尤其对大、中型客车驾驶人,要增加培训内容,提高考试难度,加大管理力度,对于不严格按照规定培训驾驶人的学校,声称“保过、免试”的,一律责令整改,问题严重的还要取消其培训资格。对于负责考核的各级公共交通管理部门,要按照学用结合的原则,转变执法观念,坚持执法为民的思想,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实施全面监管,做到考核透明化,创建一个良好的考核环境。

(三)杜绝“以罚代管”,加大立法、执法力度

“以罚代管”这种模式原是为了满足个人利益、部门利益但却损害公共利益的恶性违法行政。自从2011年4月22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最新修改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一方面明确了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行政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又明确了对相对人交通违法的处罚标准,这样“双管齐下”从立法上杜绝了“以罚代管”的执法模式。因此,本人建议在未来立法解释以及司法解释中应当同样明确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非机动车、行人的处罚方法和处罚类别,加大对违法人员的处罚力度,加强执法,提高处罚金额。通过提高违法成本,使任何一个非机动车、行人都能认识到遵守交通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有可能减少交通事故,才有助于道路安全建设。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大舆论宣传,监督力度,针对国人爱面子怕丢人的心理习惯,在繁华路面加设闯红灯、横穿马路

违法记录曝光屏,对一些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适度的曝光批评,从社会舆论角度着手,共同营造人人遵法守规的良好氛围。

(四)改善交通设施条件,加大交通执法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交警执法部门在狠抓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同时,要加大隐患路段排查整治力度,对重大隐患进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加大执法警力、财力上的投入,加快危路、危桥改造,添置安全警示牌及防护栏等安全设施,引荐国外先进的智能运输系统,在易堵路段、小街背巷安装电子监控设备,24小时全天实时监控交通状况,注重加强人行道、自行车道、行人过街设施、公交港湾、公交专用车道(路)的建设,建立起道路安全隐患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重点整治学校和医院周边的交通环境,杜绝因乱致堵现象,不断改善道路的安全行车条件。成立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小分队,重点针对拥堵易发点增加50余处点岗、高峰岗,通过202处岗位的合理组合,建立起全方位的勤务运行模式,使城市路面管控率提高到95%以上。落实摩托车巡逻执勤制度,对轻微交通事故,在事故导致大面积堵车前,确保10分钟内赶到快速处置。

(五)深化“三超一疲劳”整治行动,联合兄弟执法部门共同监管

“三超一疲劳”,即超速、超员、超载和疲劳驾驶。可借鉴哈尔滨市公安机关的警务机制,联合兄弟执法部门共同监管“三超一疲劳”的整治行动,制定交警巡警特警城管联合执法,联勤执法人员以商业中心地域、下去主干街道为整顿重点区域,以交警为主、巡特警城管执法人员为辅,按照划分的“责任田”实施网格化统一管控,确保执法工作无盲点。联勤警力既管社会治安有关交通秩序,在取缔交通违法行为、维护交通秩序的同时,实施高压管控,严厉打击各类现行犯罪。会同安全监管部门,坚持每月抄告客运车辆交通违法行为,每月清理客运车辆及驾驶人违法记录,督促企业依法接受处理,努力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四、结语

既然我们生活在西安这座文明古都,就应该为这座城市出一份力,千年沉淀而成的不仅是我们引以为傲的历史文化古迹或者世界第八大奇迹,更还有那陪伴着汉唐盛世一路走来的街头巷尾,在如今这科技发达的现代城市,如何使这些古道能更好的为市民大众的出行服务,是我所在的交通管理部门的头等大事,也是我们每一个西安人的“家务事”,西安是我家,道路安全靠大家,法律只是为了更好的服务这个社会,用法的正义去惩治罪的邪恶,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人人依法而行,执法部门依律执法,相信道路拥堵问题会渐渐不复存在。参考文献:

[1]凌峰,《法律热点面对面》,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3]何平,《试论我国机动车驾驶证培训考试制度的完善》,载于《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04 [4]陈新华,《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研究》,载于中国侵权网,2008

致谢词:

本文得到了某某老师的大力支持,个人的论文写作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在此非常感谢!

年 月 日定稿

第二篇: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论单位犯罪中之“单位”

内容摘要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法人和各种组织体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而,如何规制组织体的行为及预防、惩治其不法行为便成了社会学和法学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组织体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日益加大以及其不法行为之社会危害性的日益加剧,有许多国家的刑法已对此反应,并将其犯罪化。

我国法学界对单位犯罪事实相关问题,意见不一。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这是对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重大完善,它必将对司法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单位犯罪中的“单位”的范围界定问题却是理论和实践中亟待研究和确定的问题。本文拟在通过对单位的一般理论(包括单位的定义、单位的特征),单位犯罪的概念和法律特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就单位犯罪中的“单位”的范围界定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如:私营企业是否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问题;机关能否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界定问题;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机关的处所或派出机构能否成为单位犯罪主体问题。

关键词:单位 特征 单位犯罪 范围

我国自1987年《海关法》首次将组织体的不法行为犯罪化以来,组织体作为一种犯罪主体并被追究刑事责任便逐渐为立法所肯定并为人们所接受。1997年3月14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更是在总则、分则中作了更为全面的规定,在总则中专辟一节即总则第2章第四节第三十、三十一条两个条文原则规定了单位犯罪问题,第一次在刑法典中确立了自然人犯罪主体与单位犯罪主体并存的格局;分则中规定的涉及单位犯罪的条文96个,罪名多达121个,占全部罪名的29%强。可以说,关于单位不法行为之犯罪化已完全为立法所肯定。

不过,纵使立法已然肯定,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持异议者仍有人在,立法的肯定并未完全平息争论,而且关于组织体(单位)犯罪理论不完善以及本身的一些天生缺陷仍有诸多值得探讨之处。组织体犯罪理论是一个十分庞杂的体系,本文仅就单位犯罪中的单位界定问题作一探析,以期对单位犯罪理论之完善尽一份力。

一、单位的一般理论

(一)单位的定义

我国《刑法》中没有对作为犯罪主体的单位的内涵予以明确,所以,在一些案件中,某个组织到底能不能视为刑法中的单位,该组织实施的危害行为究竟能否由其承担刑事责任,往往引起争议。比如,一些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机关的处所或派出机构,能否独立作为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这方面的争议很大。

我国《刑法》确认的单位主要有五大类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关于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单位即包括各种国有的、集体所有的、合资的公司、企事业单位,也包括各级国家权利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以及各种人民团体和社会团体。

虽然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这些单位通常都是法人或者具有法人资格,但是我国《刑法》并没有要求单位犯罪的主体必须是法人或者具有法人资格。单位是一个组织体,是指机关、团体或属于机关、团体的各个部门。单位和个人相对立,属于集体的范畴,表现为社会的组织体,包括法人组织和非法人组织两种形态,所以单位不仅限于法人资格。

(二)、单位的特征

单位具有如下特征:

1、载体性。单位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它与作为生物体意义上的自然人不同,单位的意志形成与控制以及意志的实现与表达都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即作为构成要素的自然人,也就是说单位必须由一定数量的自然人构成,一定数量的自然人是单位成为社会组织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当然,作为单位行为载体的自然人非指特定的某个或者某些自然人,而是泛指。

2、利益性。单位是人们为了追求某种或某些共同利益而成立起来的社会组织,追求利益是单位成立的最原始和最直接的动因。就单位生成动力而言,单位是一种人们寻求自我利益保护的实体,又通过特殊的利益关系和身份关系把个人吸附其中。因此,在理解单位的利益性时必须将其与法律联系起来,而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和整个社会利益之间因主体不同而可能引发种种冲突正是导致单位不法行为的根本原因。

3、组织性。这是单位在结构上的特征。所谓组织,即指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单位的组织性即通过一定方式使单位的构成要素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体现出系统性,使之发挥最大功效。而组织方式又会因不同的单位而有所不同,依靠制度体现组织性,形成制度权威,主要指该组织或依法律授权或依地域等天然特性而占有大量社会资源并藉此满足单位成员的利益需求;该组织主要依靠某种权力而形成并维持其运行。

4、合法性。单位的设立宗旨合法,宗旨的合法性即指单位设立的宗旨应符合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的要求,而不能与之相违背;单位的形式要件合法。形式要件合法包括设立程序合法以及单位的组织机构合法;单位的存在合法,也就是说,单位未经有权机关依法撤销、查封、关闭或破产、倒闭、解散等,总而言之,没有任何不允许其存在的法律规定。

5、法律人格完全性。人格即民事权利主体资格之称谓。法律人格即法律权利主体格。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自然人生而平等,但在社会组织这一非生命体中则并非生而平等,只有在其达到法律规定的要件,由法律赋予其法律意义上的主体资格即人格,该社会组织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主体。而社会组织之法律人格需具备以下要素:人和财产,一切社会组织都是财产和人(自然人)的有机集合体。于人而言,组织的团体人格独立于个人人格,体现于团体之共同意志(整体意志);于财产而言,组织的团体人格以拥有财产为绝对要件,二者缺一不可。

二、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中的“单位”是以单位犯罪为前提的,没有单位犯罪就不可能有单位犯罪中的“单位”问题的研究。因此,要研究单位犯罪中的“单位”,就必须正确界定单位犯罪的概念,并对其特征加以分析。

2、主观过错的多样性。关于单位犯罪的过错,理论界存在很大分歧。有学者认为“单位犯罪的过错形式只能是故意,而不存在过失”,更不存在单位犯自首。此种观点值得商榷,不仅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的过失犯罪,如第129条消防责任事故罪,第137条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还表现了一种混合的罪过形式。纵观国外的立法,也都对单位过失犯罪做了相关规定。﹙注释⑤﹚

3、行为表现的整体性。单位犯罪是以单位的整体性为基准的,个人的行为必须体现出单位的意志,否则就不是单位犯罪,所以单位犯罪必须是单位的名义,并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其主要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行为。

4、“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是我国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因此,只有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才存在单位犯罪及其自首问题,这体现了单位犯罪严格的法定性。

三、对单位犯罪中“单位”的范围界定

确立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从实务中看,具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来界定单位可否成为犯罪主体:

第一种情况,是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能够承担民事义务的法人组织。这些单位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是无疑的。只有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成立的组织才是刑事法律意义上的单位,没有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成立的组织,我国刑法明确将其排斥在单位犯罪之外。

第二种情况,是经法人授权现有独立经营权或者决策权,并能够以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非法人分支机构,这些单位从形式上看,不是独立的,但具有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第三种情况,是没有独立决策权和在一定范围内的财产处分权的非法人组织或职能部门。这些单位不仅形式上没有独立性,而且实质上也没有独立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追究其刑事责任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和效果,对其以组织名义实施的犯罪行为,只能以个人犯罪论处。单位犯罪必须是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单位,既刑法分则和其他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的。

(一)私营企业是否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私营企业是否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理论界从在较大争议。笔者认为,私营企业与全民所有制企业以及集体所有制企业在民事法律关系当中都是平等的主体,它们不因财产的多少和财产所有权的性质而在民事责任能力上有任何差异,当它们被刑法调整时,以所有权的性质作为标准同样缺乏法律根据。目前我国关于单位犯罪的刑事法律规定在涉及单位犯罪主体时,除个别犯罪要求特殊主体以外,所有概念都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在这里,没有特别限定单位是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企业。因此,单位犯罪主体不包括私营企业的观点缺乏法律依据。因此,将私营企业排除在外,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随着公司制度的健全和股份制企业的发展,多人合股、依法成立的股份制企业越来越多,这种企业犯罪已超出了自然人犯罪的范畴,按单位犯罪处理更为客观实际,符合法律规定。

(二)机关能否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机关能否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尽管刑法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学理上存在争议。因为机关代表国家,是为国家谋利益的,那么国家会犯罪吗?在单位犯罪主体研究中,关于机关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以及刑法应否和如何处理机关犯罪问题聚讼最多。

我们认为机关亦可成为单位犯罪主体,但一般认为应有所限制。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机关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并且我国立法对机关构成犯罪是作了严格限制的,首先刑法分则中单位犯罪条文大多数仅限于公司、企业,而直接规定为国家机关的极少。从立法上看,对机关构成犯罪的罪种范围的选择是极为谨慎的。当然,考虑到机关自身的性质,在认定机关行为时有必要区分政府(国家)行为和非政府行为,纯粹政府行为应排除为单位犯罪,而非政府行为则可构成单位犯罪。

(一)单位犯罪概念的分析

首先,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只是从犯罪主体范围方面进行了描述,而从概念揭示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来看,还远没有揭示单位犯罪概念的深刻内涵,但同时它又为单位犯罪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探讨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正因为如此,学理界关于单位犯罪的概念的学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所谓单位犯罪就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所犯的罪,系个人犯罪的对称。﹙注释①﹚ 此种观点认识到了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的区别,也揭示了单位犯罪的主体范围,但它实际上是对《刑法》条文的一种片面理解,由此推之,单位犯罪即单位所犯的罪,这又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2、单位犯罪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者由有关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注释②﹚ 与前一种观点相比,它区分了单位意志和个人意志,但它所说的单位犯罪只限于主观上的故意,这与《刑法》中规定的少数过失的单位犯罪相背离。此外它强调的单位犯罪以非法利益为要件,无疑缩小了概念的内涵。因此,在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的时候,由于其局限性而被否决。

3、单位犯罪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法定单位,经单位集体研究决定或有关负责人员代表单位决定,为本单位谋取利益而故意实施的,或不履行单位法律义务,过失实施的危害社会,而由法律规定为应负刑事责任的行为。﹙注释③﹚ 此观点克服了以上观点的不足,明确地把过失犯罪纳入其中,这与《刑法》之规定是一致的,同时也不限于以非法利益为要件,准确地揭示了单位犯罪的本质特征。

(二)单位犯罪的法律特征

综合单位犯罪概念的分析,不难发现,单位犯罪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主体的特性。单位是一种“既不能脱离自然人而孤立存在,又可以从形式上先于单位成员而构建的”组织形式,﹙注释④﹚ 它是由单位(法人或非法人)为形式,以自然人(单位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为内容而组成的特别主体。

因此,机关可以作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有以下理论依据。首先,国家机关代表国家主持、实施、保障、参与国家事务,但国家机关同样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更应模范守法,刑法作为国家基本法律应得到遵守,其次,机关犯罪客观存在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真实支持。机关代行国家职权,如无恰当规定,权利极易异化,而权利异化的后果便是机关大量不法行为的存在。第三,国家对国家机关的刑事惩罚不是自我惩罚,国家作为一个集合概念,其包含非集合因素即构成要素,国家机关即国家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机关的惩处不能认为是对国家自身的惩处。

(三)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机关的处所或派出机构能否成为单位犯罪主体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机关的处所或派出机构根据其与单位的隶属关系的独立性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位内部的非独立性的职能部门,如企业内部的车间、科室,公司的营业部、公关部等,它们是不是具有独立资格的内设机构其决策权取决于上级主管部门或单位最高决策机关。另一类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机构,如公司的一些分公司、银行的分支机构、大学的分院等。

对于上述第一类机构,它不具有独立的人格,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均受命于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应由上级单位负责,其本身不能构成单位犯罪主体。但是,有法律明文规定的则可以成为单位犯罪主体,如在涉及到单位的内部职能部门犯罪的主体问题上,在高院下发的《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提出了明确的处理原则:“以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的名义实施的犯罪,违法所得归单位分支机构、内设机构、部门所有的,应认定为单位犯罪。不能因为单位的分支机构,内设机构、部门没有可供执行罚金的财产,就不将其认定为单位犯罪而按个人犯罪处理。”因此,根据法律规定,在一定条件下这一类机构可以认定为单位犯罪主体。

注释:

①王仲兴:《新刑法典的犯罪单位和单位犯罪》,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298页。

②陈兴良:《刑法疏议》,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14页。

③高明暄、刘远:《论新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第252页。

④马长生、胡凤英:《新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322页。⑤张国轩:《单位犯罪的罪和刑》,第339 — 340页。

参考文献:

① 王仲兴:《新刑法典的犯罪单位和单位犯罪》,法律出版社,1998年。

② 陈兴良:《刑法疏议》,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

③ 高明暄、刘远:《论新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

④ 马长生、胡凤英:《新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法律出版社,1998年。⑤ 张国轩:《单位犯罪的罪和刑》。

⑥ 高西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修订与适用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⑦ 陈兴良著:《陈兴良刑法学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⑧ 高明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⑨ 赵秉志主编:《刑法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第1版。⑩ http:///xingfa/zongze/11/lfm11008.htm中国刑法律师网。

第三篇: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17、论精神损害赔偿

18、论物权法的原则

19、论物上请求权

20、用益物权研究 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论物权的公示公信

关于相邻权的范围及其保护 论地役权 论善意取得 论土地承包经营权 论水资源使用权 共有法律制度研究 试论重押禁止 论权利质权 论取得时效

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其司法裁量 我国高新技术中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互联网上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及其法律救济 论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WTO与知识产权保护 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研究 服装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 论合同法的原则

关于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40、论缔约过失责任41、42、43、44、格式合同及其效力的分析 违约责任归则原则的分析 论附随义务 论情势变更

45、关于双务合同中抗辩权的研究

46、论有名合同的扩展与完善

47、论债权人代位权

48、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之辨析

49、论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50、关于特殊侵权行为若干问题研究

51、论共同侵权行为

52、论学校事故及其赔偿

53、试论配偶权

54、离婚损害赔偿问题研究

55、无效婚姻制度研究

56、夫妻关系法律问题研究

57、论继承权

58、论代位继承与转继承

59、遗嘱继承制度研究

60、论现代社会中的父母子女关系

诉讼法学科毕业论文选题

1、论无罪推定原则

2、论刑事诉讼中的司法独立

3、论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4、论刑事证据的可采性

5、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

6、论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障

7、沉默权原则在我国的立法思考

8、论死刑核准权

31、论刑事司法人员的司法理念

32、民事诉讼模式的选择与构建

33、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34、论民事诉讼价值

35、论法官中立

36、论诉权

37、论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

38、论程序意义上的当事人

39、论当事人的追加

40、代表人诉讼制度研究

41、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42、司法鉴定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43、论电子证据

44、论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45、证明责任分配制度研究

46、论民事诉讼审级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完善

47、法院调解制度研究

48、论证据交换

49、举证时限制度研究

50、民事诉讼起诉条件的重新认识

51、建立审前准备程序的思考

52、论司法行政化的弊端及克服

8.加入WTO与加强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的研究

9.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精神

10.新型消费领域消费者权利保护研究

11.税负公平原则和农村税费改革

12.税收司法保障研究

13.14.

15.16.

17.18.

19.20.

21.22.

23.24.

25.26.

27.28.

29.税法公平价值论

政策性银行运行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策略研究 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的若干法律问题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在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基础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新形势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法律制度的建构 国外社会保障税对我国社会保障税法的借鉴 国外社会救助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工伤保险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论土地征用制度 房地产项目公司的法律问题研究 土地储备制度研究 论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农村土地权属法律模式研究 城市失地农民利益保护的法律思考

30.罢工权法律制度研究

31.劳动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32.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研究

33.论商法的基本原则

34.我国《证券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修改建议

35.36.

37.38.

39.40.

41.42.

43.44.

45.46.

47.48.

49.50.

51.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监管 证券发行保荐人民事责任研究 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研究 试论我国证券发行制度的完善 试论我国企业立法体系的重构 合伙协议法律性质研究 公司章程法律性质研究 论有限责任与债权人保护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退出机制创新研究 上市公司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研究 《破产法》若干问题研究 论独立董事的义务 公司资本制度研究 论股权

我国股份回购的现实意义与立法完善 股东知情权研究

企业并购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52.关联交易法律问题研究

53.股东诉权的司法实务研究

54.股权转让合同效力与股东登记的法律问题研究

55.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立法模式及其发展趋势

56.清算中公司的性质及其责任的承担

57.审理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法律问题研究

58.论保险利益

59.票据权利研究

60.信托的法律性质与基本理念

61.保险委付研究

62.论保险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国际法毕业论文选题

1、从国际法上看人权与国家主权。

2、《海洋法公约》与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研究。

3、“反恐”国际合作与国际法规范研究。

4、联合国《反腐公约》、《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实证研究。

5、BOT项目的法律问题研究。

6、国际贸易中的欺诈与防范。

7、WTO规则在我国的适用。

8、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模式选择。

9、国际私法趋同化趋势研究。

10、公共秩序保留在我国的适用。

理论法学毕业论文选题

一、法理学

010、西方人权立法发展探索

三、宪法学

1、论宪法的效力与实效

2、论宪法权利的演进

3、论人民主权原则与基本人权原则的关系

4、论制宪权与立法权的关系

5、关于中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思考

6、司法权与行政权的比较研究

7、完善我国选举制度的思考

8、地方自治及其中国问题

9、论宪法社会权

10、表达自由的规范分析

11、修宪程序研究

12、论宪法经济自由权的演进

13、中国问题:迁徙自由的社会实证分析

14、中国的宪法修正案研究

四、行政法学1、2、3、4、论行政权的范围及其演进 论行政合理性原则

中外行政主体理论比较研究 论行政行为的效力

5、行政许可的规范分析

6、行政立法程序研究

7、论中国的行政强制制度

8、论行政作用的多元化

9、行政复议司法化研究

10、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比较研究

11、论行政不作为

12、论行政诉讼类型

13、论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14、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缺陷及完善

15、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

21.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辨析

22.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辨析

23.犯罪中止基本问题研究

24.犯罪未遂基本问题研究

25.正当防卫研究

26.论无过当防卫

27.紧急避险的认定研究

28.共同犯罪的认定

29.论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问题

30.教唆犯若干问题研究

31.论牵连犯的定罪与处罚

32.论死刑理念及中国死刑立法

33.论刑罚理念的转变

34.论刑罚的预防功能

35.社区矫正制度研究

36.行刑社会化问题研究

37.累犯制度研究

38.缓刑若干问题研究

39.自首问题研究

40.罚金刑研究

41.资格刑研究

42.假释制度研究

65、论有组织犯罪的治理对策

66、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防治对策

67、暴力犯罪的特点、原因与防治对策

68、贪污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预防

69、贿赂犯罪的原因、特点与预防

70、计算机犯罪特点、原因与防治对策

71、女性犯罪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72、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

73、对当前我国职务犯罪现象的几点思考

74、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与控制

75、智力、气质、生物因素与犯罪的关系

第四篇:2012年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调查报告)

关于职工工伤认定案件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 查 人:王庆达

年级:

专业:法学

层次:

分校:邯郸电大

指导老师:

10X级XX

关于职工工伤认定案件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部分

笔者于3月5日至4月5日在灌阳红薯粉公司进行社会实践,就职工工伤认定案件问题做出调查,笔者发现,如何进一步保障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待遇水平,已成为我场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令人深思。本文将重点分析其中几个较为普遍发生的法律问题,希望对解决劳动和社会保障问题有所借鉴和启迪。

调查人:王庆达

时间:3月5日至4月5日

地点:灌阳红薯粉公司

调查方法:走访职工

二、事实部分

我国的工伤认定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是建国后第一部专门性的涉及工伤认定方面的法律。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当时经济结构单一,政企不分,企业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因此是否构成工伤是由企业进行认定的,并主要由企业给予相应的工伤待遇,形成国家调剂与企业责任相结合的模式。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进一步扩大了工伤保险的范围,随着2004年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的出台,目前已基本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工伤保险体系。

2008年至2010年,我区法院受理该厂工伤认定行政案件15、27

和44件,案件数量增长幅度较大,远远高于同期行政案件增长的速度。

三、分析部分

(一)工伤认定行政案件数量激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该场共有职工一万余人,庞大的劳动者群体,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大量的劳动争议,从而引发越来越多的行政诉讼案件。

2,某些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从企业的角度看,不少企业只图抓生产效率,不重视企业的生产安全,既忽视对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也缺少安全生产防范措施和制度建设。

3,劳动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随着我国法制环境的逐步改善,法制宣传活动的深入开展,劳动保障部门和法院救济劳动者实际案例增多,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在发生事故以后,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

(二)工伤认定案件的结案情况

2008年至2010年该公司的工伤认定行政案件中,被告的败诉率约占全部案件的20%左右。工伤认定行政机关败诉的原因主要有:

1.认定结论的事实证据不足。在不少案件中,行政机关未能充分核实相关证据,未能严格把握“用人单位否认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

担举证责任”这一原则,在缺乏充分事实证据的情况下就做出事实认定结论,导致被法院判决败诉。

2.认定程序违法。少数工伤认定行政机关执法水平不高,程序不够规范,包括没有履行好相应的告知义务,没有进行必要的证据审核,超过法定期限作出认定等情形。

3.判断标准与法院不一致。由于现行规范工伤认定的法律、法规规定过于原则,而在实际中新情况、新问题较多,劳动者发生事故的情形也是多种多样,是否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工伤事故,往往存在许多争议,行政机关和法院的认识标准不统一,也是行政机关败诉的一个主要原因。

4.从工伤认定行政案件审理中发现的工伤保险制度存在的若干

问题第一,工伤认定的模糊地带较多,立法层次过低,认定标准难以统一。

5.在可作为裁判依据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条文规定方面,涉及工伤界定的主观因素过多,弹性太大,缺乏确定性标准,如《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二项“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情况,哪些是“有关”、哪些是“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有着较广的含义;再如对“上下班”行进路线亦未有明确定义,缺乏易操作性。

(三)相关意见与建议

对于工伤事故,固然需要进一步完善行政救济和民事救济等事后救济措施,但预防问题更为重要。如何加大工伤预防的力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工伤保险立法的指导思想,将现行工伤保险制度的消极、被动经济补偿的指导思想,转变为积极主动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这样既可以有效地保障劳动者权益,也可以降低社会成本,减少工伤保险支出,减轻企业的负担。

2,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检查的力度,对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促使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采取强有力的安全防范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要求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将督促落到实处,对于出现工伤事故较多的企业,直接追究其负责人的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同时在制度上对安全生产条件达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激励。

3,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意识的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职工的安全学习,确保持证上岗,按章操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

4,切实保护劳动者的休息权利。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相当部分的工伤事故是由于劳动者疲劳操作造成的,因此,确保八小时工作制的落实,严格限制超时加班,保证劳动者合理的休息权。

第五篇: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及要求

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及要求

1、论离婚的损害赔偿制度。

2、论夫妻财产制。

3、第三人侵害婚姻家庭的民事责任。

4、论反担保。

5、法治再认识。

6、论无效合同。

7、论情势变更原则。

8、论严格责任原则。

9、林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

10、配偶权。

11、论隐名合伙。

12、论名誉权及其法律保护。

13、论无效婚姻。

14、浅谈我国司法公正的实现途径。

15、论缔约过失责任。

16、论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17、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诉讼价值的冲突与选择。

18、超期羁押问题的法律分析。

19、民事证据立法中几个基本问题。20、我国民事审前程序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1、民事庭审中的质证问题。

22、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若干问题大的思考。

23、我国刑事鉴定制度改革与完善。

24、试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25、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化审理探索。

26、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的程序问题。

27、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的依据及原则。

28、我国民事上诉审理范围的思考。

29、试论如何完善我国的股票市场。30、试论合同中的抗辩权。

31、浅析个人所得税。

32、浅析电子商务立法。

33、论企业破产法。

34、试论加强和完善我国人大的职权。

35、试论依法治国。

36、试论票据行为。

37、试论我国的公司制度。

38、试论不正当竞争。

39、论房地产消费者权益保护。40、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

41、股市中操纵市场行为及防范的法律对策。

42、论债转股的法律困惑及其立法政策。

43、论如何从人意识走向法治意识。

44、法理学、法哲学关系辨析。

45、论走依法治国之路。

46、法律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47、“入世”与法律的世界意识。

48、试论法律文化。

49、论行政自由裁量权。50、论行政处罚原则。

51、论行政处罚管辖问题。

52、试论如何用行政立法来提高行政效率。

53、论罪刑法定原则。

54、论犯罪未遂。

55、论正当防卫。

56、论教唆犯的构成。

57、论犯罪中止。

58、论受贿罪。

59、论职务侵占罪。60、论侵占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61、论无罪推定原则。62、论法律监督。63、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64、试论宪法实施保障制度。65、论财产所有权的转移时间。66、论代位继承的法律条件。67、论财产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关系的区别。68、论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69、论不当得利的成立条件及法律后果。70、试论正当防卫中的特殊防卫。71、论假冒商标罪。72、试论第三人。73、论反诉。74、试论我国庭审模式的改革。75、论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犯罪。76、试论举证原则。77、浅谈无罪推定原则。78、论口供。79、论行政认讼中被告的举证责任。80、论行政诉讼中的法律适用。81、试论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82、行政主体与行政诉讼的被告。83、行政法治与依法治国。84、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的保护。85、析婚姻纠纷中的第三者插足问题。86、浅谈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87、从我国婚姻的现状看婚姻自由。88、试论律师的职业道德。89、律师民事诉讼代理和刑事代理之比较。90、析律师在非诉讼中的作用。91、论我国商业银行的法律地位。92、我国对外国投资的法律保护。93、论股票与债券。94、抢注商标的法律问题。95、涉外经济合同的谈判与签订。96、论无效涉外经济合同的确认和处理。97、行政公文的语言特点。98、律师刑事辩护之我见。99、试论我国刑法中的无限防卫权 100、浅论沉默权 101、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之比较 102、试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 103、浅论举证责任 104、浅论我机动车辆保险法律争议 105、试论依法治税 106、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107、民事执行法律制度浅析 108、论商品房买卖的违约责任与风险承担 109、浅谈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

110、浅谈我国婚姻无效制度 111、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制度 112、浅谈我国行政执法的问题与对策 113、探望权法律问题探讨 114、我国房地产中介违规行为及立法建议 115、浅析商行担保贷款风险的法律防范 116、浅论精神损害赔偿 117、市场经济下的职务犯罪 118、浅谈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 119、试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强制措施 120、论渎职罪及其预防措施 121、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探讨 122、信息化时代的商业秘密 123、债转股的法律分析 124、浅论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 125、浅谈正当防卫 126、民事诉讼中法官的释明义务 127、论刑讯逼供的成因和对策 128、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立法思考 129、民事诉讼质证制度的改进与完善 说明

1、时间。3月20日前确定题目4月1日前完成初稿字数在3000以上4月15日前完成二稿4月30日前完成定稿论文撰写完成准备答辩。

2、方法。一是确定论文题目二是收集与整理材料三是撰写初稿按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完成二稿和定稿四是按格式要求打印论文并把论文的全部资料交指导教师。

3、论文袋资料。指导进程表、论文题目、提纲、参考资料书目、初稿修改稿、二稿修改稿、定稿指导教师签署意见、论文自述报告选题理由、论文结构和对论文不足的说明和承诺书。

下载西安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安电大法学本科毕业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论劳动诉讼与劳动仲裁的关系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名称: 法 学 学习层次: 本 科 年 级: 14 春 指导老师: 牛晓鹏 职 称: 副教授 教 学 点: 修......

    2010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附已通过答辩的人民大学法学学士学位论文和评语) 试论法官素质和司法改革 【摘要】: 法官素质是指法官作为裁判者在处理案件时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它包括维护公平正义的精神、......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目 录 一、 军婚概述 (一)军婚的概述·······································1 (二)军婚的法律适用条件··············......

    电大法学毕业论文

    对我国缓刑制度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现状的一些看法 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分子,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它的特点是在判刑的同时宣告暂不执......

    电大法学本科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法律意识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6年 月。 调查地点:农村、乡镇、就业办事处等地方。 调查方式:采用收集材料、电话、网聊、面谈等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农民......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附表:(请同学们务必确定选题方向。以下选题仅供参考)。 选题方向:法理学 1.论法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作用 2.现代法治视野中的和谐社会建设 3.社会公平问题的法哲学透视 4.社会......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2

    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傅兆军 【摘要】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公司制改革的进程和成效。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及其局限......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04-02]法学本科毕业论文 关键词: 工作 组织 音乐 证券 5555,到了写论文的时间了,可是一周过去了,一个字也挤不出,该怎么办?哪位学长学姐可以帮一下不?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