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反思:如何促进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成长?
反思:如何促进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成长?
反思:如何促进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成长?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成长的策略应把握三点,即重新认识保育内涵,形成保育新理念;完善的园本
培训体系,提高保育员业务素质;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加强管理力度。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工作重心以教学为主,很少开展保育研究。不少人认为当好保育员关键是要有
爱心,不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教育,也不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术。事实上,幼儿园保育员队伍文化素
质不高,保育员的专业素质与本职工作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保育员的角色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侧重“
卫生消毒”变为侧重“配班参教”;由对幼儿的表面安抚到关注幼儿的内在需要;由侧重“保”到注重
“育”。这些变化都要求保育员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及角色,要求幼儿园创设良好的环境,采取多种手
段,努力提高保育员的素质。诚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总则中第五条明确指出的那
样,“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要把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放
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一、重新认识保育内涵,形成保育新理念
新时期的保育员应受过良好的训练。如瑞典规定保育员“课程及训练为三年中学课程的一部分,需
修习照顾幼儿及发展心理学等课程”。保育员决不是专门从事“放下扫把,拿起拖把”的简单工作,卫
生工作只是保育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要提高保育员的素质首先应在思想上让保育员充分认识保育内涵,逐步形成保育理念。
(一)引导保育员逐步形成明确的“健康观”
对幼儿实施保育,应以健康为核心。有调查显示教师及家长越来越关注幼儿的健康。《幼儿园教育
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
理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因此,健康涉及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在保育幼儿身体的同
时应保育心灵,既促进身体的健康,又促进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发展。保育员应从现代健康观出发,以正确的保育观、适宜的保育行为来养育幼儿,增强对幼儿健康、全面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二)帮助保育员逐步树立“以人为本”的专业思想
保育过程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无论是生活设施设备的提供,还是保育的操作行为都要以
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为本,创设和提供增进幼儿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重视幼
儿的心理需要,切实提高幼儿生活质量。“以人为本”还要求保育员理解孩子,这种理解不仅是要观察
幼儿的某个独立的行为,更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及所处的场景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全面的认识;不仅包
括对幼儿某一种行为客观情况的了解,还涉及对他们行为理由的理解。这种理解是一种设身处地、同情
共感的介入性理解或者叫做“成人悬置”性理解,即教师应抛开因为自己是成人、是经过特殊培训的教
育者而被预定的角色体系,深入到幼儿生活的具体场景中去理解他们,对幼儿行为的目的合理性、手段
或规范合理性、传统或习惯合理性、价值合理性以及情绪情感合理性进行综合性理解。
二、建立完善的园本培训体系,提高保育员业务素质
在幼儿园的发展中,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幼儿园的兴衰成败,其中也包括保育员的素质。而园本
培训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应立足保育员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发展的需求,通过多种
途径坚持不懈地开展具有特色的园本培训,以提升教师的人力资本,最终达到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的。保育员园本培训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明确保育员工作目标。即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
原则,创造安全、清洁、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及参加体育娱乐活动的兴趣等。保育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
使保育工作得以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保育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明确幼儿园的任务和要求,理解保教并重的含义,使保育员认
识到幼儿期保育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明确幼儿期是身体各部分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时
期,更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需要保育员全心的爱护和悉心的照顾;明确保育员和教师同等重要,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将影响幼儿的一生;明确保育工作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打扫,而应包括对幼儿身
体各方面的保护与促进、对幼儿心理等方面进行保育;明确保育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
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三是提高保育员业务水平的具体措施。提高保育员素质,使其具有爱心、细心、热心还远远不够,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一定的业务水平,才能真正做到科学育人。为加快提高保育员文
化和专业水平,还应努力营造“学”的氛围,提供“练”的平台。通过自学、集体学、专题讲座等活动
方式,使保育员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搞好保教配合,为提高保教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四是月工作具体
安排。将学期培训计划合理的安排在每个月中,使保育员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提高,不至于感觉学习的压
力太大而造成心理负担、产生紧张与厌倦的情绪。
在日积月累的学习提高中,保育员会在热爱幼儿、热爱幼教岗位、忠实履行职责、增强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实现由关注物向关注幼儿的转变、由被动配合向主动协作的转变、由消极干预制止向积极支持
引导的转变、由理论与实践疏离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转变。
三、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加强管理力度
目前,许多幼儿园对保育员没有具体工作要求与衡量标准,保育员也将其工作视为简单家务劳动,凭自身的生活习惯和经验行事,造成了保育工作随意性大、效率低、效果差,影响了保育质量。因此,加强保育员管理,健全保育措施,规范保育员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是提高保育质量的有效
手段。
首先要制定保育员一日:正作细则和工作要求。以保育员一日工作规范为准绳严格要求,通过采取
“定时、定点、定事、定要求”的方法,让保育员知道如何有效、有序的把一日工作做好、做细、做到
位。一日工作细则应体现操作过程的有序性,根据幼儿园日常情况,将保育工作较为合理地、科学地进
行整理、排序,是改变保育工作盲目性、随意性和无序状态、提高工作实效的有效措施。保育员工作要
求体现操作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以减少保育操作过程影响幼儿健康的潜在不利因素。措施
内容要由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既能体现目标,又能体现可操作性,即保育工作目标――日常保育工
作要求与对策――一日保育工作程序――生活环节操作细则――专项操作细则,逐步细化,使之形成科
学有序的操作系统,规范保育行为,以达到保育过程的规范化、量化管理。
其次要制定园长保育工作管理职责。加强对保育工作的管理力度,确立保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将“保教并重”的原则真正落实到实处,切实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
再次要开展专项评估。通过评估考核对保育员管理、保育员工作成效进行判断,为日后工作提供反
馈信息,进行合理调控。建立评估体系,为保育员的等级评定、评优评先、优胜劣汰提供有效证据。
此外,保育员要持证上岗。教师有教师资格证书才能上岗,保育员也应该有保育员资格证书才能被
录用。为了满足幼儿教育对保育员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对保育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推行保育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推动保育员持证上岗的规范化操作。开设幼儿园保育员职业资格培训班,培训班的内容建议包括:职业道德、幼儿保育保健工作基本知识(教育、生理、心理、饮食、常见病)
及技能要求、技能操练等。
管理者要为保育员开展工作创设条件、提供机会,鼓励保育员形成各自鲜明的保育特色,在保育领
域中充分展示她们的特长。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实现自我价值是最高层
次的需求。所以幼儿园实行目标管理,应制定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使管理过程成为保育员学习、提高
与成长的过程。
幼儿教育涉及教育、心理、卫生等多个领域,加之独生子女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使得保育的广度
、难度增加,质量要求提高。未来幼儿教育的发展,对保育工作的科学化、教育化含量会不断增加。懂
科学、懂教育、高水准的保育员队伍是实现现代保育工作的保证。开展正规培训,形成培训网络,使保
育员能全面科学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现代幼儿教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育
行政部门要为保育员的进修培训给予优惠政策,通过增加经费投入,引进竞争机制,采取优胜劣汰、协
调互补等手段,优化保育员队伍,使之逐步达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第二篇:如何促进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成长?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成长的策略应把握三点,即重新认识保育内涵,形成保育新理念;完善的园本培训体系,提高保育员业务素质;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加强管理力度。
长期以来,幼儿园的工作重心以教学为主,很少开展保育研究。不少人认为当好保育员关键是要有爱心,不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教育,也不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术。事实上,幼儿园保育员队伍文化素质不高,保育员的专业素质与本职工作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保育员的角色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侧重“卫生消毒”变为侧重“配班参教”;由对幼儿的表面安抚到关注幼儿的内在需要;由侧重“保”到注重“育”。这些变化都要求保育员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及角色,要求幼儿园创设良好的环境,采取多种手段,努力提高保育员的素质。诚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总则中第五条明确指出的那样,“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要把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一、重新认识保育内涵,形成保育新理念
新时期的保育员应受过良好的训练。如瑞典规定保育员“课程及训练为三年中学课程的一部分,需修习照顾幼儿及发展心理学等课程”。保育员决不是专门从事“放下扫把,拿起拖把”的简单工作,卫生工作只是保育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要提高保育员的素质首先应在思想上让保育员充分认识保育内涵,逐步形成保育理念。(一)引导保育员逐步形成明确的“健康观”
(二)帮助保育员逐步树立“以人为本”的专业思想
保育过程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即无论是生活设施设备的提供,还是保育的操作行为都要以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为本,创设和提供增进幼儿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重视幼儿的心理需要,切实提高幼儿生活质量。“以人为本”还要求保育员理解孩子,这种理解不仅是要观察幼儿的某个独立的行为,更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及所处的场景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全面的认识;不仅包括对幼儿某一种行为客观情况的了解,还涉及对他们行为理由的理解。这种理解是一种设身处地、同情共感的介入性理解或者叫做“成人悬置”性理解,即教师应抛开因为自己是成人、是经过特殊培训的教育者而被预定的角色体系,深入到幼儿生活的具体场景中去理解他们,对幼儿行为的目的合理性、手段或规范合理性、传统或习惯合理性、价值合理性以及情绪情感合理性进行综合性理解。
二、建立完善的园本培训体系,提高保育员业务素质
在幼儿园的发展中,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幼儿园的兴衰成败,其中也包括保育员的素质。而园本培训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应立足保育员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发展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开展具有特色的园本培训,以提升教师的人力资本,最终达到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目的。保育员园本培训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明确保育员工作目标。即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造安全、清洁、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及参加体育娱乐活动的兴趣等。保育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使保育工作得以落到实处。
二是加强保育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明确幼儿园的任务和要求,理解保教并重的含义,使保育员认识到幼儿期保育工作的作用和意义;明确幼儿期是身体各部分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需要保育员全心的爱护和悉心的照顾;明确保育员和教师同等重要,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将影响幼儿的一生;明确保育工作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打扫,而应包括对幼儿身体各方面的保护与促进、对幼儿心理等方面进行保育;明确保育员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三是提高保育员业务水平的具体措施。提高保育员素质,使其具有爱心、细心、热心还远远不够,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有一定的业务水平,才能真正做到科学育人。为加快提高保育员文化和专业水平,还应努力营造“学”的氛围,提供“练”的平台。通过自学、集体学、专题讲座等活动方式,使保育员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搞好保教配合,为提高保教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四是月工作具体安排。将学期培训计划合理的安排在每个月中,使保育员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提高,不至于感觉学习的压力太大而造成心理负担、产生紧张与厌倦的情绪。
在日积月累的学习提高中,保育员会在热爱幼儿、热爱幼教岗位、忠实履行职责、增强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实现由关注物向关注幼儿的转变、由被动配合向主动协作的转变、由消极干预制止向积极支持引导的转变、由理论与实践疏离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转变。
三、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加强管理力度
目前,许多幼儿园对保育员没有具体工作要求与衡量标准,保育员也将其工作视为简单家务劳动,凭自身的生活习惯和经验行事,造成了保育工作随意性大、效率低、效果差,影响了保育质量。因此,加强保育员管理,健全保育措施,规范保育员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是提高保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首先要制定保育员一日:正作细则和工作要求。以保育员一日工作规范为准绳严格要求,通过采取“定时、定点、定事、定要求”的方法,让保育员知道如何有效、有序的把一日工作做好、做细、做到位。一日工作细则应体现操作过程的有序性,根据幼儿园日常情况,将保育工作较为合理地、科学地进行整理、排序,是改变保育工作盲目性、随意性和无序状态、提高工作实效的有效措施。保育员工作要求体现操作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以减少保育操作过程影响幼儿健康的潜在不利因素。措施内容要由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既能体现目标,又能体现可操作性,即保育工作目标——日常保育工作要求与对策——一日保育工作程序——生活环节操作细则——专项操作细则,逐步细化,使之形成科学有序的操作系统,规范保育行为,以达到保育过程的规范化、量化管理。
其次要制定园长保育工作管理职责。加强对保育工作的管理力度,确立保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将“保教并重”的原则真正落实到实处,切实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放在首位。
再次要开展专项评估。通过评估考核对保育员管理、保育员工作成效进行判断,为日后工作提供反馈信息,进行合理调控。建立评估体系,为保育员的等级评定、评优评先、优胜劣汰提供有效证据。
此外,保育员要持证上岗。教师有教师资格证书才能上岗,保育员也应该有保育员资格证书才能被录用。为了满足幼儿教育对保育员素质不断提高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对保育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推行保育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推动保育员持证上岗的规范化操作。开设幼儿园保育员职业资格培训班,培训班的内容建议包括:职业道德、幼儿保育保健工作基本知识(教育、生理、心理、饮食、常见病)及技能要求、技能操练等。
管理者要为保育员开展工作创设条件、提供机会,鼓励保育员形成各自鲜明的保育特色,在保育领域中充分展示她们的特长。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实现自我价值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所以幼儿园实行目标管理,应制定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使管理过程成为保育员学习、提高与成长的过程。
幼儿教育涉及教育、心理、卫生等多个领域,加之独生子女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使得保育的广度、难度增加,质量要求提高。未来幼儿教育的发展,对保育工作的科学化、教育化含量会不断增加。懂科学、懂教育、高水准的保育员队伍是实现现代保育工作的保证。开展正规培训,形成培训网络,使保育员能全面科学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现代幼儿教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为保育员的进修培训给予优惠政策,通过增加经费投入,引进竞争机制,采取优胜劣汰、协调互补等手段,优化保育员队伍,使之逐步达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第三篇: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城关镇建设小学 纪伟丽 2014、1、20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城关镇建设小学 纪伟丽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专业化发展呢?下面我就把自己通过学习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在这方面的认识,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积极的心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积极的心态,就是一份对工作的热情和热爱。就以我们国家一些教育专家或比较知名的校长为例,像魏书生、李烈等,当然还有好多在教育方面有巨大成就的教育专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没有把教书单纯地当成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把教书当作一种乐趣,把工作看作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凭着对工作执着的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超乎寻常的业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在写工作总结时,都会这样写: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学生认真负责,工作勤勤恳恳。对学生认真负责,工作勤勤恳恳,大部分教师还是能做到的。但是如果要说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工作,我想就廖廖无几了。如果,教师能把每一节课,当成是检验自己教学能力的场所,或是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的话,那么你就会发现,原来讲课也会变得有趣起来。你就不会再抱怨:今天的课怎么这么多?你也不会再抱怨:××同学怎么这么笨?你会走近他,寻找他的长处和闪光点,选择适合他的教育方法,和他一起成长。
二、以培训为契机,开展多样化的校本教研。
多样化的培训可以提高培训活动的实效性,也能全方位地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如可进行以下培训: 1.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2.个体学习与集体培训相结合 3.外出培训和二次培训相结合。
三、以教师为本,教学为中心,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工作。校长要了解教师的需要;做到知人善用,用其所长;对教师一视同仁;调动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尊重教师的工作,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以教学为中心,落实教学六认真。完美缘于细节,成绩贵在常规。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测试、辅导、总结等方面要用制度来加以规范,争取在常规中形成专业的价值取向。
3、适时加压,促进成长。给教师制定恰当的目标,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他们提出要求,培养奉献精神,培养进取精神和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4、开展活动,给教师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学校内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如赛课、论文、教学设计、反思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进一步激发工作的热情。
5、制定激励机制,形成良性竞争。学校要制定各种激励机制,奖勤罚懒。同时注意教师的公平竞争,为教师加强业务能力提供场所和机会,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有利条件。对一些教师提出的不切合实际的要求要耐心解释说服,避免空洞说教。同时,要多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以此增强团体的凝聚力。
四、通过校本教研,提高教师全方位的能力。
1、自我“充电”,提高素养。学校组织和鼓励教师自主学习,让学习成为教师形影不离的朋友。通过学习,提高学科知识素养和专业知识素养,实现“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的目的。
2、加强校本教研,形成学校常规。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学校要多开展观摩听课、课后评议等教研活动,形成教师合作互动、经验分享的格局,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目的。
3、开展教研评比,激发教师热情。鼓励教师将教研心得、思考写下来,形成教研报告,定期评比,加以奖励。同时,在全体教师中进行交流,使教师有成就感,激发出工作热情。
4、参与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基础,是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过程,也是一个教师之间取长补短的过程。集体备课中要求参与人员必须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不是中心发言人个人的意见,需要备课组长引导、调动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它也不仅仅是集中讨论,需要集中讨论与个人钻研相结合。因此,教师个人必须首先钻研、熟透教材和大纲,在参与中各抒己见,百花齐放,最终完成对课堂教学高质量的构思和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
5、课例研究,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
课例研究可以说是教师教学能力生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开展课例研究为其最佳形式。通过课例研究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反思型、专家型转变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但在实际工作中,课例研究重形式、走过场的较多,为此学校要扮演督察者、引导者的角色,要求参研教师应做好个人研讨的记录,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在“研”上做工夫,明确每个人在活动中的具体任务,积极主动地分担起参研者的责任,并努力将研讨建立在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引领上,让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收获快乐,收获成功,收获经验,收获成长。
6、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成长。
教学反思是回顾、诊断、监控自己教学的行为表现,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适应教学实践需要,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环节。因此,自我反思应当视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态度和组成部分,应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反思促使自己对教学活动更为深刻的理解,对教学中存在的利与弊、成功与不足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教师在课后培植起反思的意识,能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总结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
7、抓好听课、评课活动。
任何一次公开课教学是一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应对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等各种能力的展示,也是一位教师教学理念、基本素养的体现,因此任何一次公开课对教师自身能快速成长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教研组要充分重视每一次公开课,认真组织好听课、评课活动。对于组内的青年教师的开课设想要认真听取,对其初稿的可操作性能做出客观的评价,再稿时还对各种细节问题提出忠告。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客观地评价他这堂课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对于有一定教龄的中老年教师,既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又能实事求是地表明自己的看法,怎样做更好、更合理一些,不要让评课活动成为表扬会或批评会,让评课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而应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创新者和需要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终身过程。“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让我们共同努力,优化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促使每位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
谢谢大家!
第四篇:有效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有效教学”反思 促教师专业化成长
遵义市第十二中学 曾 浩
数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条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学生获取更多知识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观察和思考,它可以沟通教师“所倡导的理论”和他在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理论”,从而达到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目的。根据学校要求和自我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
一、对学生引导的反思
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是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基础。客观地讲“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数学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数学教学首先是要正确的引导,其次是要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数学知识基础,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提高。
例如,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一基本概念和性质的教学就是通过观察、实验、猜想和验证死不进行的,从探索等腰三角形的边角的性质入手,引发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对”等边对等角”进行探索与证明,既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出发作辅助线,也考虑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出发作辅助线来证明,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和经验。
二、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感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组时,如果对解方程组的解法讲解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情景,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于对数学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也要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数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内部条件,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 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 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 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学困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第二,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给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中学阶段形成数学的概念,一是在大量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几何图形的演示动画等,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实,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数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在课堂中注入生活的元素,将游戏、问答等环节加入课堂中,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学得快乐,更有效 率。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数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研究几何的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四步骤等等。学生如果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数学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题要规范。数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推理的学科。对学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 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好表率,特别是课堂解题板书,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再让学生模仿,最后在作业中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
第二,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 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
第三,作业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有些教师,借口说自己没时间实际是在偷懒,或者是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其实有时也不是学生不自觉),对自己布置的作业不收。实践证明不交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很低,有的甚至就是抄抄答案或是一片空白。所以 老师对学生作业要做到上面四个“必”字,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收,作业要认真批改。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校正及时。
回顾这几年来的教学,深刻体会到是否能抓好课堂的效率,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课前备课环节中,设计好讲授知识、课堂练习、检测内容的具体时间安排,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地驾御整个课堂;对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可能犯的错误有所预计,才能更好地和学生沟通,引起共鸣。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第五篇: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反思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反思
教师工作是繁忙的,青年教师工作更甚,因为它必须是更细致、琐碎而又深入的,这样才更利于个人成长。作为一名从教十年的青年教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历为我提供了审视自我及教师职业的诸多视角。但是由于平时只顾忙于繁琐的教育教学工作,而忽略了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所以,工作起来还达不到所向披靡。另外,学习也欠缺,没能及时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体会进行总结反思,在科研型教师的路上步子迈得还较慢。以下是本人对过去工作的浅薄反思、总结:
一、教师专业化思想方面“ 修炼‘三养’”
千百年来人们给予教师太多的赞誉:灵魂的工程师、红烛、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航标、灯塔、人梯,这些赞誉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那就是做教师要追求卓越,要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用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用道德、人格、学识、情操、理想、信念和形象去影响学生。否则,误人子弟,就要被打到十八层地狱。因此,教师要修炼“三养”。所谓“三养”,就是:
1、教养
温文尔雅,处事有分寸,自重并尊重他人,守信有礼貌,心胸豁达,遵守公共规范,注重细节等,它反映的是人本质上的品质与道德水平,反映一种积极的对己对人的态度和行为,是正派真诚,光明磊落。教养是依照规范,在后天逐步习得的,是量的积累,质的表现,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作为教师,教养主要表现为:关怀学生,善解人意,讲究规范,内涵丰富。
2、修养
修养指个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能力等方面,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培养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如政治修养、文学修养。讲究修养,这是我国古人也经常议论的话题,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曾经说过“闭心自慎,经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著名的唯物主义者荀况也说:“修养而不贰,则天地不能祸”等,都强调了修养的重要性。作为教师,修养主要表现为热爱并忠诚教育事业,关心学生身心成长,并为之努力奋斗,达到一定的境界。
3、素养
素养是修养在平日里的表现,可以分为人文素养、知识素养、行为素养、道德素养,还可发分为语言素养、信息素养等。一个又一个具体细节的表现足以显示一个人教养和修养的深度。作为教师特别要注重自己的行为素养,衣帽的得体,容颜的端庄,发型的变化,鞋面的光洁,谈吐的雅俗,目光的专注,言语的高低,步履的轻重,坐立的姿态等等,无一不透发出一个人素养的高下。因为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在关注着你,在评价着你,在传播着你。
二、专业化水平学习方面
1.教育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多看一些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从中汲取营养,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提高理论依据。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网络学习,向名师学习、向专家学习,拓展知识,提升专业理论,积累实践经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学相长,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
2.专业教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对化学学科教学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认识和掌握。尤其是我们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过程实施、教学环节等诸多方面都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学习既能掌握本学科的传统理论,又能站在学科的前沿,对本学科的发展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处理教材和运用学科理论上做到运筹帷幄。
3.向其他教师学习,掌握教材处理技巧,准确把握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掌控能力。多听课,各个年级,各种课型,各种风格的课,借鉴他人的长处,通过运用、反思、内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1.班主任:我深刻认识到,当班主任不仅是教师职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当班主任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还可以及时反馈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与各方面的沟通交流能力。
2.带高三:只有上过高三,才能够对本学科的学科体系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才能够更加清楚各部分知识在学科中的位置和重要性;只有经历过高三的磨练,才能够提高自己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只有经过几轮高三的锻炼,才能循序渐进的优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组合。
3.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主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我跟着科组的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如何进行教育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这不仅有利于我专业化的发展,同时对我评职称创造条件。
三、纪律、考勤方面
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数学教研活动、校本培训、升旗仪式。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不落下每天的本职工作,对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工作中,尊领敬导、团结同事,对人真诚,能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每一项任务。从不迟到早退,尽量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