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3-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管理办法
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管理办法
一、总则
1、为了保证公司事故隐患治理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公司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2、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事故隐患管理。
二、事故隐患治理机构
1、事故隐患治理领导小组 组
长:公司经理
副组长:分管安全领导
分管生产领导
组
员:项目负责人
安全员
办公室主任
项目部正(副)部长
财务部部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处理隐患治理工作的日常事务。
2、事故隐患治理工作小组 组
长:分管安全领导 副组长:分管生产领导
组
员:项目部正(副)部长
安全员
各绿化班班长
三、管理职能
1、公司隐患治理领导小组职责:组织对隐患项目进行评估,做好论证和立项工作、编制安全整改计划;对隐患整改方案进行审查,协调落实整改资金,督促做好施工安排,保证按时间进度要求完成整改工作;检查落实事故隐患项目的整改工作,协调解决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公司隐患治理工作小组职责:根据公司隐患项目整改时间进度及质量要求,组织整改项目的实施;检查项目整改进度,协调项目整改过程中的问题。
四、事故隐患的范围
1、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
2、导致事故发生或扩大的生产设施、安全设施隐患。
3、可能造成职业病情况的劳动环境。
五、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申报程序
1、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来源:一是上级有关部门或本公司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事故隐患而下发的《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内容;二是各部门班组根据自身实际而上报的事故隐患治理项目。
2、对于各部门(班组)所上报的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由公司事故隐患治理工作小组及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评估组,深入现场实地考察,实事求是地进行自评。自评后的项目应建立完整、齐全的档案资料,内容主要包括事故隐患调查表、评估报告、所做出的技术结论、隐患治理方案和概算。
3、公司事故隐患治理工作小组将项目自评结果,向公司事故隐患治理领导小组汇报,领导小组审查自评结果,做出立项和整改安排。
六、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实施、管理
1、事故隐患项目的治理由公司事故隐患治理工作小组统筹安排落实,对项目进行全面的组织实施,确保隐患项目治理按期按量优质完成。
(1)对各类事故隐患整改要做到“四定”、“三不交”,逐级组织力量进行整改,公司事故隐患治理工作小组监督考核项目整改情况。
(2)对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由治理工作小组负责治理方案的制定及整改资金的落实等工作,所属(或指定)部门、班组负责实施具体的整改。
(3)若负责整改部门、班组无故拖延整改时间而导致事故发生的,按规定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4)对正在进行整改的事故隐患或暂没有条件整改的事故隐患,所在部门、班组要落实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监护,确保安全。
(5)部门、班组负责人对本部门、班组事故隐患的整改负首要责任,事故隐患治理工作小组对事故隐患整改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负责。
2、事故隐患治理项目整改后,由事故隐患治理工作小组负责组织验收。属上级检查时发现的隐患,还应在在整改完毕后向上级安全部门书面汇报整改情况,以便撤消。
七、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验收
1、上级检查发现的隐患治理项目整改完毕后,由上级安全部门组织验收。
2、车间级以下的隐患治理项目,整改完毕后,由隐患治理工作小组组织验收,并向上级安全部门书面汇报整改情况。
八、事故隐患治理工作考核
事故隐患治理考核按季度进行,由公司事故隐患治理领导小组负责考核,隐患治理考核结果经领导小组审批后执行;考核中所发生的处罚款项在有关责任人的安全风险抵押金中扣除,超额的由个人自行补足。
九、补充说明
联营施工队的隐患治理由各施工队按上级或本公司要求自行实施整改,未按要求整改的由本公司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十、附则
1、本办法修订于2008年6月。
2、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建立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项目部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统称安全监管部门)实施监管督察,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安全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安全事故隐患的范围:
1.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或重大险情。
2.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工艺缺陷、设备缺陷和设施缺陷等。
3.建筑施工过程、生产及经营场所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能量伤害。4.可能造成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和作业条件。5.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6.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作业标准、作业程序的不健全,安全责任制的不落实。
7.现场指挥人员、作业人员的严重违章违规行为。
安全事故隐患分为一般安全事故隐患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一般安全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项目部部停工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项目部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四条 主要负责人对本项目部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按照职责对所属项目部排查治理安全事故隐患工作依法依规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第六条
项目部和个人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接到安全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部,并向上一级安监部门报告备案。
第二章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管理责任
第七条 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安全事故隐患按照其发现途径和方式,共分三类: 1.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
2.各有关部门上报安全事故隐患(包括书面或口头反映); 3.受理举报的安全事故隐患。第八条 安全事故隐患的处理方式:
1.一般性安全事故隐患:安全事故隐患坚持“谁存在事故隐患,谁负责监控整改”的原则,由有关项目部或项目部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限期排除。
2.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由发现隐患项目部的安全监管部门做出暂时局部、全部停产停业或停止使用的强制措施决定。并提出具体的整改要求,督促其进行限期整改。
第九条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责任:
(一)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1.全面了解掌握本项目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定期组织策划和参加本项目部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活动; 3.保证本项目部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活动的资源配置; 4.组织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的目标和任务的制定、经费和物资的落实、治理的机构和人员的落实;保证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5.组织对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上报。
(二)安监部门的责任: 1.定期开展安全监督检查活动,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安全事故隐患;全面组织排查本项目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按照“五定原则”(即定措施、定人员、定资金、定责任、定时间),对本项目部潜在和存在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现场整改或下达整改指令;
3.按照确定的安全事故隐患治理目标和任务,跟踪落实本项目部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
4.落实保障本项目部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活动的资源配置,参与和组织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5.对项目部和个人通过各种途径上报的安全事故隐患,及时按规定进行查实,并认真协调、督促有关项目部(部门)进行彻底整改;
6.下达停工停业指令;
7.对安全事故隐患现场实施跟踪监控;
8.建立健全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台账,定期汇报、上报隐患排查整改情况及报表。
第十条 成立由主要负责人负责的隐患治理领导小组,定期对本项目部的安全事故隐患进行排查。发现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立即排除;因生产技术、工艺、设计等原因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当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
凡三日之内无法整改完毕的安全事故隐患必须上报项目部安全监管部门。
第十一条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的检查、督察人员依法依规履行安全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项目部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
第十二条 项目部鼓励、发动员工发现、举报和排除安全事故隐患。项目部安全监管部门对安全事故隐患或违法行为的举报经核查属实的,对发现、排除和举报安全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给予10-300元的奖励;对举报重大事故隐患有突出贡献的,给予特别奖励。
安全事故隐患或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举报范围:
(一)本项目部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的行为;
(二)本项目部设备、设施、场所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
(三)拖延不报、瞒报生产安全事故的;
(四)其他可能构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安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三条 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项目部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对承包、承租项目部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第十四条 应当按月、季对本项目部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于次月5日前和季末月28日前向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报送书面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应当由生产经营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签字。
第十五条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各生产经营项目部应当及时向项目部安全监管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第十六条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项目部或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十七条 在安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安全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第十八条 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项目部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项目部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建设项目部及项目部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第十九条 地方人民政府、建设项目部或者项目部安全监管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项目部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由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治理责任项目部应当向项目部安全监管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项目部安全督察组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的评价报告等。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项目部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定期组织安全监管、督察人员对项目部及项目部的工作场所进行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并对上报的安全事故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察。加强对重点监控项目部的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项目部安全监管部门按季组织对项目部及生产经营项目部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事故隐患,下达整改指令书,并建立信息管理台账。对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必须报告项目部安全监管部门,实行挂牌督办。第二十二条 各级纪律监察部门应当配合安监部门做好对生产经营,项目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开展的监督检查,依法依规查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违规和违法行为及其责任者。
第二十三条
安全监管部门发现属于分包协作队职责范围内的安全事故隐患的,应该及时将有关资料移送分包协作队,并跟踪督导,落实相应责任,记录备查。
第二十四条 对挂牌督办或采取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安全监管部门收到生产经营项目部恢复生产的申请报告后,应当在3日内进行现场审查。审查合格的,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同意恢复生产经营;审查不合格的,责令改正或者下达停产整改指令。对整改无望或者生产经营项目部拒不执行整改指令的,依据有关规定对项目部及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实施行政与经济处罚。第二十五条 项目部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按月、季将本项目部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和统计分析表报公司安全监督部门备案。
第四章 罚 则
第二十六条
主要负责人未履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导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项目部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项目部给予警告,并部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等各项制度的;
(二)未按规定上报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的;
(三)未制定安全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
(四)安全事故隐患不报或者未及时报告的;
(五)未定期对本项目部组织开展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的;
(六)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记录不规范的;
(七)施工作业现场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
(八)整改不合格或者未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恢复生产经营的。
第二十八条 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未依法、依规履行职责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项目部及项目部安全监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提倡项目部或者个人实名公开举报。举报人要求答复的,由受理举报安全事故隐患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调查核实、查部完毕5个工作日内给于答复。
多人多次举报同一安全事故隐患的,对第一时间举报人予以奖励,其他人员给予表扬鼓励。
第三十一条 建立完善监控管理档案资料 1.安全事故隐患治理的目标、治理的机构文件 2.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 3.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台账 4.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纠进度表 5.安全隐患自查自改进度快报 6.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表 7.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应急预案 8.安全事故隐患整改指令书
9、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信息报表
10、安全隐患治理工作总结
第三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上报管理办法
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有效的控制事故隐患,保证安全生产,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实业分公司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的事故隐患,是指企业生产安全系统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三条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可按严重程度、解决难易、工程量大小等分为三级:A级:危害严重,有可能造成重特大伤亡事故或者重大经济损失(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或者治理难度及工程量大,需由实业公司、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隐患;B级:危害比较严重,有可能造成伤亡事故或者一定经济损失,或者有一定的工程量,需由公司协调限期解决的隐患;C级:危害较轻或者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有一定影响,或者工程量较小,需由各厂(车间)、相关业务部门限期解决的隐患。
生产安全隐患的种类主要分为: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受压容器、高处作业、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火灾、水害、安全防护装置中毒和窒息、泄漏、腐蚀、触电、坠落、容器内作业、动火作业、吊装作业、特种设备和其它等。
第四条 按照“企业负责、分级管理、依法监督”的原则,集团公司负责A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实业分公司负责A、B级隐患排查治理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公司负责本单位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负责对重大隐患制定应急预案,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五条 公司层面的主要职责是:公司经理对公司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分管技术副经理负责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与治理方案(措施)的编制;各级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行政分管副职(项目部经理)负责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的组织实施。安全质量部负责本公司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
第六条 基层生产单位的主要职责:厂长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负责;厂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措施的编制;各分管副厂长负责分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整改治理的组织工作。
第二章 隐患排查
第七条 公司每月由分管技术副经理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及安全技术人员对事故隐患排查一次。
第八条 对所排查的重大事故隐患,由分管技术副经理负责组织编制整改措施,由总经理组织落实整改。
第九条 公司所属各生产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车间主任对本车间现场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现场操作人员负责个人作业环境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辨识,并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杜绝物的不安全状态。
第十条 公司形成单位、业务部门、生产厂(项目部)、车间四级排查体系,执行单位月排查、业务部门和生产厂(项目部)周排查、车间日排查,各级隐患排查要全面、深入。第十一条 公司月度隐患排查应以会议和现场排查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现场排查应覆盖所有作业场所,特别是重要的设备设施、关键的施工工序,危险的施工地点。业务部门要根据业务职责对分管业务范围隐患排查负责。
第十二条 生产厂(项目部)应每周由技术或项目负责人组织安全员、技术员、调度员、车间主任等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排查,并对排查的隐患进行分析、评价、确认,隐患排查记录要规范、具体。
第十三条 生产厂(项目部)、车间要加强对安全不放心人的排查,建立台账,落实防范措施。
第三章 事故隐患排查内容
第十四条 机器、机床及电气设备等传动部分的保护装置缺损或失灵;在传动吊台、廊道上未安设保护装置及各种快速自动开关等。
第十五条 电刨、电锯、砂轮、剪床、冲床及锻压机器上的保护装置缺损或失灵;有碎片、屑末、液体飞出及有裸露导电体等处所未安设防护装置。
第十六条 升降机和起重机械上的各种防护装置及保险装置(如安全卡、安全钩、安全门、过速限制器、越程限制器、过卷扬限制器、门电锁、安全手柄、安全制动器等)缺损或失灵;升降机和起重机械为安全而进行的改装。
第十七条 锅炉、受压容器、压缩机械及各种有爆炸危险的机器设备的保险装置(安全阀、水位计、压力表等)缺损或失灵。
第十八条 各种联动机械和机器之间、工作场所的动力机械之间为安全而设的信号装置;以及在操作过程中为安全而进行联系的各种信号装置失灵。
第十九条 电气设备安装防护性接地或接中性线的装置,以及其他防止触电的设施缺损或失灵。
第二十条 各种运转机械上的安全启动和迅速停车设备缺损或失灵。
第二十一条 为安全需要必须重新布置或改装的机械和设备。
第二十二条 为安全需要必须重新安设的低压照明设备。
第二十三条 在各种机床、机器旁,为减少危险和保证工人安全操作而必须重新安设的附属起重设备,以及用机械化操纵代替危险的手动操作等。
第二十四条 在原有设备简陋、全部操作过程不能机械化的情况下,对个别繁重费力或危险的起重、搬运工作所必须采取的辅助机械化设施。
第二十五条 为搬运工作的安全或保证液体的排除,而需要重铺或修理地面。
第二十六条 在生产区域内危险处所需要增加设置的标志、信号和防护设施。
第二十七条 在工人可能到达的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处需要安设的防护装置。
第二十八条 在生产区域内工人经常过往的地点,为安全需要设置的通道及便桥。
第二十九条 在高空作业时,为避免铆钉、铁片、工具等坠落伤人需要设置的工具箱及防护网。第三十条
为保持空气清洁或使温度合乎劳动保护要求而需要安设的通风换气装置。
第三十一条 为消除粉尘及各种有害物质而需要安设的吸尘设备及防尘设施;防止辐射热危害的装置及隔热防署设施;对有害健康工作的厂房或地点需要实行隔离的设施。
第三十二条 为劳动保护所需要设置对原料或加工材料的消毒设备;为减轻或消除工作中噪音及震动需要设置的设施;工作厂房或辅助房屋内增设或改善防寒取暖设施。
第三十三条 化学危险品或有毒有害以及易燃易爆物品未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贮存运输,存在潜在隐患,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第三十四条 冬、夏季“三防”重点工程不落实。
第三十五条
消防系统不完善,消防水源不足,变电所、气瓶站、油脂库等重点消防设施、器材的配备不符合有关规定。
第三十六条 电除尘设备选型不符合规定要求,排放烟尘中一氧化碳含量超标。
第三十七条
电缆老化、绝缘程度低;电缆材质、规格不符合要求;使用未经过电气测试合格的电缆。
第三十八条 公司有关行政、技术负责人不履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
第三十九条 特种作业人员没有按规定培训,不能做到持证上岗。
第四章 隐患上报
第四十条 公司在日常安全检查的基础上,每月组织一次事故隐患等级的确认,按级别和类别每月逐级上报。事故隐患在未整改完成前,必须每次都报,直至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各生产厂必须在每月10日前,将下月的事故隐患排查计划和上月报告的事故隐患整改情况书面上报公司生产技术部,并填写安全隐患排查及治理情况表。公司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20日前上报实业分公司安全监察处。
第四十一条 公司所属各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本单位事故隐患的排查工作,负责将本单位排查出的事故隐患,按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申报表》(见附表1)的要求认真填写,每月必须在10日前上报公司生产技术部门。
第四十二条 公司月度排查应对生产厂(项目部)上报的隐患及现场排查的隐患进行分析、评价、分级和制定治理措施,隐患描述要具体并具备时效性,隐患分类、分级要准确、合理,治理措施要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第四十三条 生产厂(项目部)执行隐患周报、公司执行隐患月报,无隐患实现零上报。生产技术部对生产单位(项目部)每周上报的隐患要组织分析、确认,对确认的C级及以上隐患要及时上报;安全质量部加强对生产单位(项目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督指导。
第四十四条 生产技术部对隐患排查治理要形成月度(季度)工作总结并上报。
第四十五条 各生产单位发生计划外停电、火灾、水害、危险化学品泄露征兆等重大安全隐患时,应及时按程序报告。
第五章 隐患治理
第四十六条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要做到项目、资金、措施、设备材料、责任人、进度和督察人七落实。治理资金应及时报批,从安全费用或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四十七条 事故隐患确认立项后,由实业分公司负责协调和监控治理情况:B、C级由公司组织实施实业分公司协调管理;A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由实业分公司协调指导和监督实施。
第四十八条 事故隐患治理完毕后必须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逐级上报销号。C级事故隐患整改验收由各单位自行掌握;B级事故隐患整改验收由公司组织;A级事故隐患整改验收由实业分公司组织。
第四十九条 对重大危险源或系统复杂、影响范围较大的事故隐患,可委托具有安全评价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安全状况综合评价或安全专项评价。各生产单位生产条件或生产系统发生大的变化时,应及时进行生产能力的核定。
第五十条 公司应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资料,实现闭环管理,规范隐患整改通知书、隐患汇总表、隐患整改反馈单、隐患治理跟踪表、隐患治理验收表等。
第五十一条 公司月度安全办公会应将隐患排查治理作为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
第五十二条 生产技术副经理在每月10日前负责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事故隐患排查,并提出事故隐患分级意见。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由分管技术副经理组织有关单位或人员制定治理方案,确定事故隐患类别及其级别。按级别分别由生产技术部门(B级)和生产厂(C级)填写《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通知书》,及时下发事故隐患单位和隐患整改单位,并告知受到隐患威胁的有关单位和人员,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五十三条 对所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必须编制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其中:
A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由分管技术副经理负责组织编制,实业公司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审核,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审查;
B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由公司有关业务部门和生产厂负责编制,分管技术副经理组织审查;
C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由厂属隐患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制,生产技术部技术人员组织审查。
第五十四条 事故隐患治理必须严格按编制的治理方案(措施)组织实施,并按限定的日期治理完成,其中:
A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由公司经理组织实施,集团公司、实业公司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负责技术指导;
B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由分管副经理负责组织实施,实业公司业务主管部门副职负责技术指导;
C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措施)由公司属隐患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实施,公司主管业务部门负责人负责技术指导。
第五十五条 对事故隐患的治理过程,应实行全过程监督,治理责任应明确到人。事故隐患单位的安监员对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实时监督,每周及遇有特殊情况时应向公司安监部门报告;公司安监部门对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并填写《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跟踪台账》。第五十六条 事故隐患治理完毕后,A级由集团公司或委托专业公司组织验收,并写出事故隐患验收报告,验收合格此事故隐患消除;B级、C级由总工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验收,由安监部门填写《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验收表》,验收合格后此事故隐患消除。
第四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办法
富源县兴波煤业有限公司兴波煤矿 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办法 编制目的
为加强矿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杜绝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特制定本管理办法。2 编制依据
2.1《煤矿安全规程》。2.2《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2.3国家及煤炭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相关规定。3适用范围
3.1富源县兴波煤业有限公司兴波煤矿。4 管理办法细则 4.1总则
4.1.1 为了排查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有效促进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整改,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隐患排查和整顿关闭实施办法(试行)》、《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有关文件规定,结合矿实际,制定本办法。
4.1.2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一般隐患由矿长或副矿长指定隐患整改责任人,负责责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对限期整改的隐患,由整改责任人负责监督检查和整改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矿长或副矿长审核签字备案。
重大隐患由矿长组织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安全保障措施,落实整改的内容、资金、期限、下井人数、整改作业范围,并组织实施。整改项目结束后,由矿长按照重大隐患的整改验收标准组织自检。矿井重大隐患自检合格后,按分级监控要求及时向当地市(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进行报告。申请报告应包括整改方案中的内容、项目和自检结果,并有矿主要负责人签署的验收意见。
4.1.3矿各部门、各队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发现存在重大隐患,要立即停止生产,并向矿主要负责人报告。
4.1.4有重大事故隐患的,必须立即停止生产,排除隐患。4.1.5重大事故隐患分级排查治理责任追究,应当坚持宁严勿宽,责任到人,加大追究的原则。4.2 隐患治理责任制 4.2.1 矿各部门、各区队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整改)的责任制,组织职工发现和排除隐患。
4.2.1.1矿长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工作负全面责任。应当每月组织一次由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参加的事故隐患排查,对查出的隐患要登记建档。要定期听取有关人员及部门对事故隐患排查的汇报,督促和检查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计划和资金的落实,组织健全机构、配备人员、组织制定岗位责任制,主持召集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办公会及工作会议,及时作出决策和下达指令。
4.2.1.2矿总工程师对本矿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工作负技术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确定岗位责任、开展科研攻关、推广应用新技术,组织安技措资金计划,参加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对查出的隐患,要组织矿有关领导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技术评审,通过评审对排查出的隐患按A、B、C三级进行分级。
4.2.1.3矿分管副矿长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负直接领导责任,同时协助矿长开展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负责组织实施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计划,监督检查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组织实施整改隐患的各项措施,参加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4.2.1.4矿各部门、各队负责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负技术责任。协助总工程师组织制定、审批和落实整改隐患的安全技术措施,参加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
4.2.1.5矿安全科科长对矿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负监察责任;矿安全科门分管副科长,对各自分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负有安全监察直接责任。负责监督检查本企业各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和业务保安责任制的履行情况,参加事故隐患的排查,跟踪落实隐患的现场整改情况,对各自分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实行闭合管理,并建立和保管好事故隐患整改台账。
4.2.1.6矿各业务部门,是事故隐患排查和实施整改的责任部门,对隐患排查、整改负生产技术管理责任。具体负责事故隐患排查、制定具体整改方案、指导整改方案的实施以及现场整改过程中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4.2.1.7基层区队区队长、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负全面责任。每天组织一次对本区队(本项目、下同)事故隐患的排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及时整改,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要登记建档,并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情况。
4.2.1.8基层区队、施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技术员),对本区队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负技术管理直接责任。负责编制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的安全技术措施,现场指导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4.2.1.9基层区队、含施工单位的班组长(跟班副队长),对本班组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负直接责任。作业前,必须认真排查本班组生产作业场所存在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提出在工作过程中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对依靠本班组力量无法进行整改,或一时不能彻底整改的事故隐患,必须及时向区队、矿调度室以及矿安全科汇报。
4.2.1.10、基层区队、施工单位的现场作业人员,对所在岗位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负责。必须每班排查本岗位事故隐患,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如不能整改的,必须及时向班组长和区队带班干部进行汇报,同时,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必须无条件接受各级领导及安全管理人员交办的事故隐患整改任务,并按要求完成隐患整改工作。
4.3 隐患分级管理和监控
4.3.1 对事故隐患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监控。定期组织对事故隐患进行一次彻底排查,对所排查出来的各类隐患按照下述方法进行分类和定级,对事故隐患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按事故隐患类别分为十类,分别是顶板、通风、瓦斯、煤尘、机电、运输、放炮、火灾、水灾和其它。
4.3.2 按事故隐患危害程度、治理难度分为三级,分别是A级、B级、C级。A级属矿井自身一时难以处理,需要矿或省、市有关部门组织、帮助或协调处理的;B级为矿井自身能处理的;C级为区、部、队能及时或现场处理的。
4.3.3 A级隐患是指危害严重,可能造成重特大伤亡事故或者重大经济损失,或者治理难度大,需由能发矿或省、市有关部门组织、帮助或协调处理的隐患。有下列情形之一为A级隐患。
4.3.3.1超能力、超强度或超定员组织生产。4.3.3.2未依照规定实施防突出措施;
4.3.3.3揭煤前未建立瓦斯抽放系统;或抽放系统、瓦斯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4.3.3.4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可靠,进入煤巷施工前未建立全负压通风系统的;井下存在无风、微风、循环风、老塘风和串联通风;掘进工作面局扇一机供两头;主扇带病运转、备用主扇不完好、擅自停开主扇、局扇和瓦斯抽放泵;矿井总风量不足。
4.3.3.5有严重水患,未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处理。4.3.3.6超层越界开采。
4.3.3.7井下存在未熄灭火区,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处理。4.3.3.8使用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材料、工艺,矿井有以掘代采、以探代采行为,通风、排水、提升、压风设备安全检验检测不合格。
4.3.3.9没有双回路供电系统。4.3.3.10无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4.3.3.11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从事生产,以及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
4.3.3.12有其他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4.3.4 B级隐患是指危害比较严重,可能造成伤亡事故或者经济损失,或者治理难度比较大,需有一定的工程量,需由矿限期解决的隐患。有下列情形之一为B级隐患。
4.3.4.1瓦斯超限作业、瓦斯经常超限、炮后瓦斯超过3%、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规定未采取措施解决处理或未处理到位。
4.3.4.2排放瓦斯无措施或措施不落实。4.3.4.3井下电气设备失爆。
4.3.4.4存在水患未按规定填绘采掘工程平面图,在存在水患情况下作业未编制针对性安全措施。
4.3.4.5启封火区、火区下开采、火区邻近区域开采无安全措施。
4.3.4.6掘进工作面不按规定设双风机、双电源或双风机不能自动切换。
4.3.4.7斜井人车保护装置失效、专用信号失灵。
4.3.4.8井田范围内或井田周边废弃矿井水文地质资料不清。4.3.4.9无设计或不按设计施工。
4.3.4.10无作业规程作业,未执行“一工程一措施”。4.3.4.11未严格遵守巷道贯通程序,巷道贯通无措施或措施不落实,贯通后不及时调整通风系统。4.3.4.12未严格遵守巷道揭煤程序。4.3.4.13井下风门不联锁或联锁失效。4.3.4.14其他
4.3.5 C级隐患是指危害比较轻,或者对安全生产有一定影响,需由基层区(队)、基层业务部门解决的隐患。有下列情形之一为C级隐患。
4.3.5.1提升绞车、主提升皮带、压风机、主扇、主排水泵等设备保护不全、不可靠,钢丝绳磨损断丝超限不及时更换,不按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检验检测和检查;
4.3.5.2回采工作面悬顶面积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不采取措施或不执行人工强制放顶;
4.3.5.3采掘工作面不采取综合防尘措施或积尘超标; 4.3.5.4报废采区、报废采煤工作面、废旧巷道、独头盲巷未按规定及时封闭;
4.3.5.5采掘工作面过断层、破碎带、旧巷、采空区时无针对性安全措施或措施不落实;
4.3.5.6采煤工作面上下两口不畅通,两巷失修严重,巷道断面小于原设计20%;
4.3.5.7监测、监控系统传感器设置数量不足、安设位置不当、调校不及时、瓦斯超限后不能断电和声光报警;
4.3.5.8采煤工作面缺失或失效支柱达5%以上; 4.3.5.9不按月填绘采掘工程平面图或图纸弄虚作假; 4.3.5.10其他安全生产隐患。
4.3.6采煤、掘进、机电、运输提升、通防、巷修、火工品、水文地质及其它相关方面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每周要与安全部门一起召开一次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分析会;区队每天要分析一次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改情况。每次会议都要有原始记录。
4.3.7 矿安全科要建立隐患整改档案,对各类隐患实行“谁排查、谁签字,谁整改、谁签字,谁验收、谁签字”的闭合管理。
煤矿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排查和整改情况汇总表,要及时报送相关领导和部门,并及时下发到基层相关单位。
4.3.8 矿安全科、工程部负责协调、跟踪、督查B级隐患整改治理情况、解决B级隐患整改情况。
4.4 隐患的建档和上报
4.4.1 矿业务部门、安全科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或安全监察意见书,并跟踪落实隐患整改的情况;对未按期完成隐患处理或因安全隐患处理不当而造成事故的,要依照责任追究等相关文件的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4.4.2 矿安全科要加强对所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的跟踪落实,及时进行统计汇总,实行档案化闭合管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情况档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安全隐患的名称和级别、危害程度、产生的原因和现状、所采取的整改方案及安全措施、整改的单位和整改责任人、组织和参加整改验收的人员、整改结果等内容。4.4.3 基层各区队应当于每月25日前将本月安全隐患的落实整改情况,以及所排查出来的当月的安全隐患,向矿安全生产部提交书面报告。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5日前,要将上季度重大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本季度所排查出来的重大安全隐患,向矿安全科提交书面报告,矿安全科进行汇总,编制成册,向当地市(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提交书面报告。上述报告均要经矿长(矿长)签字。报告的主要内容要包括:产生重大隐患的原因、现状、危害程度分析、整改方案、安全措施和整改结果等内容。重要情况应当随时报告。
4.5 责任追究
4.5.1 矿定期、不定期的对煤矿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进行检查,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和危及工人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仍继续生产作业的部门、区队,立即责令停产整顿,并根据矿下发的相关处罚条例进行处罚。矿设立举报电话,对群众举报的事故隐患等安全生产问题,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4.5.2 矿每季度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一次考核。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资料管理规范的单位给予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奖励;对事故隐患举报有功人员给予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奖励。
对事故隐患排查不细、治理不力、履行监督职责不到位、资料管理混乱的单位(部门、队)处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给予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5其它
5.1 本办法由安全科负责编制、修订和解释。5.2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05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中铝华中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保障公司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中国铝业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区域内的所有活动。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事故隐患,是指企业不符合国家或者所在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不符合公司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有害因素、管理上的缺陷以及自然灾害等。
第四条
事故隐患分为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A类)和一般事故隐患(B类)三类。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
(一)可能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危害和整改难度极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事故隐患;
(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中规定的9类重大危险源安全现状评价为不符合的;
(三)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质检、建筑、交通、铁路等主管部门规定的重大事故隐患;
(四)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本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A类)是指:可能造成1次1~2人死亡,或者1~9人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较短时间内能够治理排除的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B类),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第二章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职责
第五条
公司总经理全面负责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其他副职及党、工、团主要负责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管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统筹协调公司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统计、分析、报送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
公司生产安全环保部是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管理制度,对全公司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情况进行考核并提出奖惩建议。
第六条
公司生产安全环保部负责自然灾害的隐患排查和预警、预防工作,把自然灾害的隐患排查和预防工作纳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第七条
公司事故隐患排查的频次为:
(一)公司应每季至少1次;
(二)部门每月至少1次;
(三)科室(作业区)每周至少1次;
(四)班组、机台及作业岗位每班至少1次。
第八条
各部门重点排查、治理本职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工艺、技术部门:可研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的符合性;工艺技术规程与操作规程中的风险控制;科技研发过程中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
(二)人力资源部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臵及其工作人员资格、职责,在岗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计划及实施,工伤保险的缴纳;
(三)财务部门:安全生产费用的计划、提取、支付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资金的支付;
(四)投资管理部门:新改扩建项目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预评价与验收评价履职,建设项目建设方的安全履职,协调、监督承包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五)供应、销售、物资配送部门:物资采购、产品销售、物资配送期间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劳动防护用品等供货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和监控购进的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情况等;
(六)生产管理部门: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现场操作(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查处,应急管理,协调、监督外包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七)设备管理部门:设备设施、特别是特种设备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大修、检修、维护过程中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
(七)工程管理部门:构建筑物的隐患排查治理,协调监督承包方隐患排查治理;
(八)党、团、工会部门:有关群体性团体活动、场所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九)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规章制度等的修订、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奖惩,重大危险源的现状评价,新改扩建项目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预评价与验收评价履职,劳保用品的配臵及使用,现场职业卫生,事故处理,有关特殊工种上岗资质培训及其取证等;
(十)其它部门按照本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九条
公司生产安全环保部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其内容应包括:事故隐患名称及内容、发现时间、隐患具体位臵、隐患等级、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及所需资金、整改期限、实际完成时间、验收人等。
第十条
公司生产安全环保部组织有关部门应及时确认事故隐患的等级,确定整改治理负责人,并制订出整改方案及期限。暂不能确认的,报中铝公司安全环保健康部。
第十一条
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安全生产防护措施和应急处臵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
第十二条
公司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出租的,应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并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责任。
第十三条
公司财务部应保证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
第三章
事故隐患统计报告
第十四条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按月度、统计、分析公司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并定期报送公司安委会及黄石市安监局等有关部门。公司各部门应按月将本部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报送公司生产安全环保部。
第十五条
经公司确认为重大事故隐患的,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立即书面报告中铝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委员会,抄报中国铜业公司,并同时向黄石市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
(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隐患的治理方案。
第十六条
公司应于次月5日前(10月份顺延至10日前)或者次年1月15日前,将本月或者本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表报送中铝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委员会办公室。统计表应当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签字。统计表的格式及内容见附表。
第十七条
公司生产安全环保部负责设计符合本单位特点的隐患排查治理统计分析报表,并将统计分析报表格式报公司安委会研究确定。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未经及时整改的事故隐患,均有权向中铝公司、中国铜业公司及本公司各部门举报。各部门接到事故隐患举报后,应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处理。
第四章
事故隐患治理的跟踪督办及效果评价与验收
第十九条
公司安委会办公室按月跟踪督办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跟踪检查有关防范和监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二十条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的效果评价与验收报中铝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或者委托组织;一般事故隐患治理的效果评价与验收由公司安委会办公室自行组织。
第二十一条
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制定事故隐患治理的跟踪督办及效果评价与验收实施细则,指定专门机构,定期、按专业负责事故隐患治理的跟踪督办及效果评价与验收。
第二十二条
事故隐患整改治理完毕后,应及时注销事故隐患。第二十三条
由省、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须经省、市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对停产整改逾期未完成的不得复产。
第五章
奖
惩
第二十四条
公司安委会办公室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统计分析情况进行考核。
第二十五条
公司安委会办公室负责建立公司的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对及时发现、消除重大事故隐患的部门和个人,公司将予以奖励。
第二十六条
对因不按期组织事故隐患排查,或在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活动中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除追究事故所在部门相关人员的责任外,还将根据事故调查结论,追究隐患排查、整改部门的责任。违反法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公司安委会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