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进步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红原县近年来在工农业生产中 ——科技进步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县支柱产业发展情况
红原县是川西北地区唯一的纯畜牧业县,全县辖9乡两镇,36个行政村,全县3.8933万人,其中2.9992万农牧民,藏民族占总人口的78.5%。畜牧业是红原县的支柱产业,“麦洼牦牛”、“藏绵羊”、“河曲马”是全县农牧民经营的优势畜种。红原县农牧民群众在旧时过着追逐水草的游牧民生活,长期居无定所,严冬入山沟背风向阳处,住在以简易木棚搭建的冬房内,夏季住在牛毛编织的黑色帐篷里,居住地随牛群的迁移而迁移,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草原牧区的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的能力十分低下,正是由于畜牧业生产条件的制约,牲畜的出栏率、畜产品的质量和商品率水平都很低,为此,红原县自建县以后,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及各级部门意识到了大力发展草原畜牧业,使广大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增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和缩小东西差距是当前首要任务,一系列牧区开发工程相继出台,并得到了国家、省、自治州的大力支持与扶持。首先是草场承包到户,使广大牧民群众彻底摆脱了近千年的游牧生活,有了属于自己的放牧草场,生产和生活也固定下来,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其次是一大批惠农惠牧工程的实施,如:红原县牧区社会经济综合示范工程、四川省优质牦牛生产繁育体系建设既红原县“麦洼牦牛”项目建设、牦牛杂交改良配套技术项目建设、半细毛羊改良藏绵羊项目建设、安曲乡和瓦切乡社会事业综合配套集镇建设、人草畜三配套定居点建设、家庭牧场优化模式项目建设、希望之光人才培养项目建设、通村公路及牧民奶源路建设、联户牧场建设、贫困农牧民移民新村项目建设、防灾抗灾围栏基地建设、四川省沙化草地治理项目建设、四川省退化草原治理技术与示范项目建设等等,使红原县畜牧业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农牧民逐步改变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一部分农牧民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三通,人有住房、畜有棚圈(弱畜越冬有暖棚)、有防灾基地、冬草有贮备四有及医疗、卫生、教育、通信、广播电视五配套。一部分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国家退耕还林和退牧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使县境内的沙化草地、退化草地、荒漠化草地得到了有效的治理。通过“麦洼牦牛”、“藏绵羊”品种改良、“麦洼牦牛”的品种选育与提高、冷冻精液人工输精改良、“麦洼牦牛”工程等项目的有效实施,使“藏绵羊”、“麦洼牦牛”的综合生产效益和广大的农牧民群众的畜牧业经营效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畜群结构的调整、退耕还林和退牧还林、还草项目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牲畜对草场的压力,草原植被退化甚至沙化对畜牧业生产的不利局面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畜牧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到2006年末,全县各类牲畜出栏89584头/只,出栏率22.7%,牛出栏77089头,出栏率23.5%;羊出栏12208只,出栏率18.5%;全县共存栏428249混合头,其中牦牛368715头,与去年同比增长3.7%;羊41239只, 与去年同比增长8.4%;马18079匹,与去年同比增长1.5%。牧民人均纯收入2624元, 红原县境内的藏绵羊、麦洼牦牛的鲜奶与各类肉制品产量分别达到了21975吨和6703吨,年产值达到了17017万元,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148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3.1%,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98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实施现增加值2344万元,规模以下工业实现增加值644万元,全年生产乳制品123.7 吨,鲜冻畜肉1811.4吨。,年产值达到了17017万元,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148万元,与去年同比增长13.1%。
二、近三年来承担各级科技、农业等部门科技项目情况 红原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协助县级各相关部门多年来从事科技项目申报、实施、管理工作,促进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的结合,在工作中,县中心一班人开拓进取,敢于谋大事,善于抓实事,积极申报科技项目近年来共争取科技项目30余项,其中省重点项目1项(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州重点项目3项(联户牧场建设、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工程),与科研院所合作项目近10项,县重点工程14项,协助红原县乳业责任有限公司、红原县肉类联合加工厂及个体工商户成功申报专利6项;近年来全县具体实施的重大项目如下:
“人草畜”三配套建设示范工程 畜牧业产业化基地建设 牧区“十年教育行动计划” 草原灌溉工程
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 乡村牧道建设
联户牧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公益林建设 退耕还林工程
“麦洼牦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国家级无公害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红原县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反季节蔬菜低温食用菌种植 动物防疫体系建设 牧民适用技术培训 草原鼠虫害治理 草原无鼠害示范区建设 草原资源遥感与定点临测 种草贮草建设
“希望之光”人才培训计划 普通牛冻精改良牦牛 四川省沙化草地治理
四川省贫困牧民移民新村项目建设 四川省退化草地治理技术与示范项目建设 牦牛弱畜越冬补饲、育肥暨集约化经营模式示范工程 藏香猪养殖基地项目建设 高原生态药谷建设
高原生猪育肥异地育肥基地建设 鼠虫害草场治理工程 科技大骨节病
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重点项目工程 牦牛健康养殖及快速育肥示范基地建设 红原县刷经寺镇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 新型农民培训和科技入户培训工程 牦牛骨的综合利用技术应用与推广 牦牛血综合利用开发 红原县中药产业“210”工程
三、科技管理部门机构建设与履行职能情况
红原县科技管理部门机构健全,红原县科学技术局为独立政府部门,行政编制7名,事业编制3名(科技局下属事业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设有局长职位一个,副局长职位两个,主任科员1个,副主任科员1个、中级职位1个。科技局内设行政办公室、综合业务股、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局业务科室配臵合理,人员分工明确,职责明确,能认真履行科技管理各项工作。
1、加强班子自身及队伍建设,确保政令畅通
一是抓班子建设,增强班子在中心工作中的凝聚力;不断加强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根据各股室的业务特点和局领导班子的变动,及时调整股室干部并根据班子成员的业务专长,本着扬长避短的原则,进行明确分工。为使局班子成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尽快地进入角色,注重人才培训,组织职工参加省科技局局长、省科协主席、统计报表、知识产权、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学习。通过各类培训,让班子成员及时掌握了各种业务知识,理清了工作思路,树立了爱岗敬业思想,班子成员也较快的进入了工作角色。
二是积极开展“三创”工作。局班子将创“四好”班子、创文明单位、创先进党支部,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每年都将创“四好”班子、创先进党支部这两项工作作为思想建设的重任并将创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年底在各种评议中对照创建任务进行自查、总结,努力找出差距,纠正不足。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支部由2名党员发展到5名,党员在各项工作中都是主力。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作用、表率作用得到明显地提高。
三是好全局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全局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局领导班子为了切实提高全局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每年都将此项工作纳入单位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局长担任组长的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积极开展了创建“三心一保持”活动和“创建四好领导班子”以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四是理顺关系,合理分工,创造良好工作氛围。每年年初,局班子都要将工作目标细化,任务落实到人头,做到人人在岗、人人有责,逐年修订并完善局内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汇报,事后有考核。
2、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改善工作条件,规范工作促发展。A、制度建设是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红原县科技局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达到以制度管人的目的。制定了廉政建设制度、工作制度、考勤制度、财务管理等制度,对领导班子成员要求做到“四个坚持”。为进一步加强单位内组织建设,健全和完善了妇代小组、工会等组织。组织全局职工认真学习和宣传知识产权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强化依法行政意识。
B、2005年,多方争取资金,对局办公室进行装修,更新一些办公设备,进一步改善了办公条件。
3、大力实施“保障工程”,科技事业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这几年来,红原县科技局充分抓住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及全面实施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工作的契机,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通过努力,县科技局、县科协及下层的学会、协会都配齐配强了领导班子和完整的工作人中员队伍。科技三项费已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科普经费得到了兑现,从而使科技工作从领导上、经费上正常有序开展得到了保证。
4、获得的荣誉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科技职能部门,多年来我局准确、积极地按照县委书记、县长抓第一生产力的意图和目的,在各个领域广泛宣传、树立科技示范户、进行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同时也积极为“一把手”提供前沿科技信息。使科技兴县战略,贯穿于日常工作中。科学技术应用于全县各行各业,许多部门利用科学的发展观改进了工作思路,应用先进技术提高了工作效益。
在2005—2006年度,红原县科技局获得的主要荣誉有2005年度全州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阿坝州2005年度科技工作目标考核二等奖,2005年、2006年全县目标考核三等奖等。
四、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和具体的考核细则,把“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作为各地经济发展质量和考核“党政一把手”政绩的重要依据.在全县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统揽全局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精力具体抓,其他领导积极配合主动抓,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抓科技工作的组织实施体系。县委政府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指导,年终严格按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对被评为优秀的进行奖励,对个别不够理想的责令其限期整改。经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工作,使我县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和科教兴县规划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并取得了良好成绩.在接受上级考核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中年年都得到了肯定,均被定为合格。
五、科技进步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落实情况
红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四川盆地西北,县城内有长江,黄河分水岭,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纯牧业县,畜牧业是县城经济的主导产业,县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各类法规、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先后出台了“红原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红原县关于加民营企业科技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红原县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工作制度”、“红原县人才工作既知识分子工作制度”、“红原县关于加快科技进步推动科技兴县的意见”,“红原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等地方法规加强科技管理工作。结合相关制度,县政府每年都要次年年初举办一次科技进步奖励大会,对上一年度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工作落实到位并做出优异成绩、有杰出贡献的部门和乡镇给予表彰,同时在每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全年目标考核三等奖以上的部门和乡镇和各行各业获得省、州级以上的奖励的同志,也予以了表彰。为进一步促进各类科技政策、措施的实施,到2006年末,我县针对科技进步,共成立了“县人才工作既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县农村基层建设领导小组”、“县川西北家庭牧场优化模式希望之光人才培养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县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县科技扶贫既综合防治大骨病试点工作领导小组”5个专门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这些领导小组的成立,有效的监督和促进了科技进步法规和政策措施的落实,使我县在建立一个制度的同时,便形成一个监督体制,从而杜绝了制度健全,落实不力的不作为局面。
六、加强人才工作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及落实情况
县委、政府近几年努力为培养和造就优秀的科技人才,每年都对县内科技人才、使用状况、技术水平、研发创新能力、社会需求量等进行普查。通过普查,县委、县政府吸纳、用活、留住、引进人才有了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县科技管理部门还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固”的新理念,进一步加强了同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省草原科学技术研究院、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州科学技术研究院等的联系,有机高效地用好、用活县境内省、州属科技人才资源,充分调动了县境内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快了科技人才的选拔、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完善工作,使全县人才不断队伍壮大且层次高、结构合理。两年中,全县专业技术人才稳中有升,年平均拥有专业技术人员841人,达到215人/万人的较高水平,较上一个考核年度增加了11年百分点。
七、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红原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自2004上年底成立以来,中心技术人员在县科技管理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坚持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以“创新跨越,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红原”为目标,明晰工作思路,围绕地方产业布局发展,以市场导向为基础,以“一个资源,一个产业”的发展思路,在两年的工作之中,承前启后,在县内分别建立了以红原牦牛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宇分药业公司两个民营科技企业为项目实施主体、以四川中医药研究院为技术创新主体、以政府科技管理部门为技术服务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充分体现了企业的主体作用、科研机构的骨干作用、政府职能部门的引导作用,实现科研院所与企业优势互补。
八、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我县坚持把实施科技项目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作为科技工作的“示范工程”来抓,在科技工作中,院、地合作项目极为丰富:与省草原研究院合作实施建设的“青藏高原牦牛标准化基地建设”、“四川牦牛原种场建设”项目;与四川大学合作实施的“川西北退化草地治理技术试验示范及应用推广”项目;与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合作实施的“播娘蒿的综合利用与开发”、“高原牦牛多肽骨素的研制与开发”项目,与四川省草原科学技术研究院、县委组织部门合作的“希望之光”和“科技明白人”人才培训项目,与四川中医药研究院、州藏医院、若尔盖藏医院等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实施红原县中药产业“210”工程等。近年来,红原县科技管理部门积极寻求地方个体资金投入,逐步引导民营个体企业逐步向民营科技企业靠拢。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县民营科技企业从无到有,发展的二家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工作进展顺利,高新技术为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逐年提高,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取得明显成效。
九、科普工作情况
红原县科技管理部门以“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实用易懂”的方针,长期坚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和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在一年一度的“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宣讲”等活动,由县科技局牵头,各部门抽出专人和列出专项科普经费、场地,支持科技活动周各项活动,充分发挥科技部门作为地方科技工作主要社会力量的作用,采取得力措施,调动司法、安监、文体、质监、计生、畜牧兽医、卫生、农业、气象等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活动立足实际,注意节俭,讲求实效,热烈有序地进行。在2005、2006两年中,现场为牧民群众感兴趣的畜牧实用技术、医疗保健、科普热线的使用方法等进行现场讲解10场次,共组织发放科普读物12,000余册、科普宣传光盘500份,放映科普知识类电影10余部30场次。在日常的科普宣传工作中,还充分利用橱窗、标语形式进行科普宣传,平均每年办橱窗20期以上。2006年度,在开展科技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工作中,组织全县17个各学会、协会开展为全县的15个中小学校送“科普读物”活动,共捐赠各类“科普读物”达2000余册。为全面提高我县农牧民群众农牧业生产适用技术与农牧业经营管理技术,两年中共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4期12班次,培训生产一线能手1000人次,推广科技明白人250人/次,培训乡村干部150人/次。
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和信息现代的客观要求,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和适用的科学技术知识,弥补农牧业科技普及推广机制的缺陷,加快我县新农村的建设步伐,红原县科技管理部门还建立了红原科技信息“110”信息服务平台,两年中共为基层农牧民群众提供信息咨询100余次,电话解答种养殖技术难题200余次。2006年,由红原县科技局牵头与阿坝电信公司红原分公司合作,全面启动了阿坝农业科普热线千村免费服务站建设工作,到年底共为农牧民安装“科普热线”电话80部,建成免费服务站80个。
十、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开展及产生成效情况 在2005和2006年度,我县主要在中药产业和畜牧产业两大产业开发两个方面,产学研合作成效大,科技成果转化突出,应用高新技术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产业增加值:
1、中药产业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开展及产生成效情况 按照阿坝州中药产业“210”工程实施总体规范要求,红原县科技局以“一个资源,一个产业”的发展思路,按照中药材GAP要求科学规范运作,与各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在物种选择、标准设立、科研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狠下功夫,建立健全了科研及转化、质量控制、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管理体系,使红原县中药产业“210”工程实施和运作有较高的定位和起点,特别是在科研和应用上深度开发,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质量管理体系,以优质的产品、响亮的品牌去占领国内外中药材市场,打造阿坝高原独有的世界品牌,形成基地——产品研发——市场的产业链。
红原县中药产业“210”工程自2005年启动以来,采用以企业为产业化建设主体、科研单位为技术创新主体、政府管理部门为项目服务主体,以“公司+协会+农牧户”的应用模式,已按GMP标准设计在红原县建设完成一家藏药厂,建成刷经寺“高原生态药谷”的种植基地一个,建立并完善了大黄和红毛五加两个种植协会,申请专利20件、发明专利13件,获得授权专利6件,高新技术为企业创造180万元的产业增加值。
2、畜牧产业开发重点项目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开展及产生成效情况
在畜牧产业化开发方面,于2006年初申报与实施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科技富民推进行动 “畜牧业产业化——牦牛骨综合利用开发重点项目。本项目由红原县科学技术局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牦牛骨综合利用开发重点项目”的服务主体,在县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为项目提供科技支撑、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协调产学研各方在地方的项目实施;为主体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政策、资金等支持,协助计划管理与监督实施,监管资金规范使用,保障项目的顺利执行;由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作为“牦牛骨综合利用开发重点项目”的创新主体,以阿坝州特色资源牦牛的屠宰副产物——牦牛骨为原料,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资源的增值加工。针对牦牛骨的特殊结构,结合阿坝州当地实际生产条件,确定制取牦牛骨多肽骨素产品及规模化生产的工艺路线,为项目的实施和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由红原牦牛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牦牛骨综合利用开发重点项目”的产业化建设主体,采用复合酶解技术和骨渣的粉碎技术等多项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牦牛骨的增值加工。
该项目自启动以来,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运行良好,企业完成了牦牛多肽骨素产品中试生产线建设并顺利投产,两年中,共申请专利8件、发明专利3件,高新技术为企业创造25万元的产业增加值。
十一、本地区科技进步工作特色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情况
1、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特色及成绩
随着科技成果在我县全方位在转化使用推广,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增加,尤其是在畜牧业生产和畜附产品精深加工行业贡献率最高。红原县是一个纯牧业县,其支柱产业畜牧业的发展很大成份上决定着红原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决定着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存与发展,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大计,每年都投入近百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畜种改良工程。在全县十一个乡镇22个自然村大力开展黑白花冻精改良、三元杂交和本品种选育工作。二年中,共引进优良的黄、西〃黄、黑〃黄种公牛4000头实施杂交改良,组织2万支细管冻精实施黑白花冻精改良工程,此项工作3—4年后预计将为全县增产牛奶5000吨,为县内乳制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的奶源,也将为农牧民群众创造1200万元/年的社会收益。在畜产品精深加工中,利用废弃的牦牛骨,采用复合酶解技术和骨渣的粉碎技术等多项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牦牛骨的增值加工,生产“高原牦牛多肽骨素”、“牦牛骨髓运动蛋白粉”。1吨鲜骨市场价仅为1300元,按本工艺可加工成优质牦牛骨蛋白骨素182Kg(市场价55元/Kg),骨油100kg(市场价10元/Kg),骨渣粉700Kg(市场价3元/Kg),销售后可得利131000元,提高了牦牛骨附加值10倍。2006年,该技术创新为红原牦牛肉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增加工业产值54万元,为企业带来25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在中药产业开发方面,依靠技术创新开发的新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610万元,每年为企业增加产值220万元。在特色生化制品加工方面,应用新技术为企业提高甘松精制油的产量和品质,为红原县天然产物有限责任公司第年增加15万元的产值。从2005年初至2006年末,高技术科技年创增加值达到900万元/年,占全县GDP总量的3%,占全部工业产值的14%,较上一个考核周期增长近6倍产值,科技进步工作成效显著,科技进步为社会的贡献率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科技进步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特色及绩效
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时,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尤其是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全县科技进步应用广泛,到2006年末,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2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389元,九年义务教育人品覆盖率有显著的提高,到2006年末达到87.72%的较高水平,万人拥有医护人员数42人,人均邮电业务量为287元。专利发明与专利申请数也逐年增加,在达到了
3、科技进步在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特色效益
红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我县的生环境保护工作,为了改变畜牧业基础脆弱,草业基本建设起步晚,投入少,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管理粗放,草畜矛盾十分突出的不利局面,长期以来,大力实施牧区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设,不断加强畜牧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建设力度,大力推进畜牧业高新技术运用推广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畜牧兽防科技推广体系,以保证畜牧业生产迅速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在继续抓好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的同时,筹措了6000余万元资金用于草地沙化综合治理、牦牛良种工程建设、联户牧场基础设施建设、牧区县通乡公路建设、人畜引水工程建设、草原鼠虫害治理、四川省退化草地治理技术与示范项目建设等草地畜牧业产业化基地项目建设。第一步以“稳牛、增羊、减马”的畜种结构调整原则和实施“牦改、黄改”畜种改良工程,逐步引导农牧民群众降低牲畜存栏数,依靠科学养畜以减轻草场压力。第二步通过增加对牧区经济基础设施投入和对草地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修建牧道 82公里,建暖棚2.98万平方米、草料库1.4万平方米,修建牧区人畜饮水4处、防疫巷道圈37个,为51900亩联户干旱草场进行灌溉,建设人工草地100万亩,在项目区新增鲜草168万吨,使项目区内的200万亩退化草地得到改良,10万亩沙化草地得到有效治理,580万亩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在工业生产中,企业三废达标排放监管工作取得的成绩显著,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固体废物排放量呈总体下降趋势,三项指标均为的达标率均为95%以上。
第二篇:科技进步法实施情况自查报告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自查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贯彻实施情况的通知》,结合我局实际,对照检查内容,认真地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及做法
(一)深入宣传,营造了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氛围。《科技进步法》颁布以后,特别是修改后的《科技进步法》颁布以来,全林业系统各单位把学习宣传《科技进步法》与增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意识联系起来,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召开科技工作专题会议、开展送法送科技下乡活动、举办新《科技进步法》、《林业生产经营实用技术》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使林业系统干部职工与广大群众了解了《科技进步法》的立法精神和主要内容,进一步树立了新思想、新观念,增强了法律法规及林业科技知识,提高了科技先行意识,营造了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科技推广应用,促进成果不断转化。我局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贯彻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重要内容,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不断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先后成功进行了侧柏 营养袋育苗、紫穗槐人工采种育苗、扦插育苗、两段育苗及绿化树种的引种栽培,积极推广ABT生根粉、高效保湿剂等新产品在各项造林工程中的应用,广泛应用混交林营造、覆膜造林、截杆造林、沾泥浆造林等林业生产技术,坚持适地适树,采用科学合理的造林模式,不断提高造林成效,促进了林业三大效益的发挥。同时,建立红枣科技示范园和大扁杏示范基地,长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消化吸收推广转化了包括红枣矮化密植、微灌、山杏高枝嫁接、丰产培育、无公害防治等大批实用新技术,并引进“梨枣、雪枣、骏枣、赞皇”等8个新品系红枣,引进“优
一、龙王冒”等高产、质优的大扁杏新品种。科技推广应用及成果转化对林业建设的支撑力度明显增强,进一步推动了我县林业事业的发展。
(三)健全体系,人才作用得以发挥。
截止2009年底,全系统共有在职干部职工132人,其中有林业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28人,技师12人、助工、技术员等初级职称35人。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是推进林业发展的基础,一直以来,我局把人才资源的开发作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的首要任务,不断完善科技体系,积极引进和培训实用技术人才,制定各类科技人才能发挥作用的优惠政策措施,鼓励科技人才投身林业建设主战场,较好地发挥了科技人员的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意识仍需加强。
《科技进步法》学习和宣传的广度、深度不够,公众知 晓面尚有些差距,科技意识较为淡薄,对科技进步的有关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口头科技”的现象仍然存在,科技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科技人才较缺,引进比较困难。
全系统现有技术干部知识老化,人才严重短缺,“断层”现象比较明显。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在总量、素质、结构分布等方面不能适应研发、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求,具有科技领军能力的人才更是稀缺,承担科技项目的主体缺乏。由于我县经济欠发达,对高素质的高新技术人才吸引力部强,引进的难度较大。
(三)科技投入明显不足,制约了科技创新的发展。由于科技创新投入见效周期长、风险大,科技投入的内在动力不足,真正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经费不多,不能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
(四)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有待加大。
虽然林业技术产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但总体规模还不够大,缺乏创新型项目,发展后劲不足,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由于体制、机制、融资等多方面的制约,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成果难以消化、吸收,成果转化力度有待增强。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举办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大力宣传《科学技术进步法》,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科技方面的方针、政策,宣传“科教兴林”战略,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增强依靠科技促进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注重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切实解决科技队伍脱节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人才流失;加强对中青年骨干科技人员的培养和使用,落实优惠政策,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实用,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林业科技人才队伍,促进我县林业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加大科技投入。
加大对科技项目的支持力度,把科技事业费、科技研发经费纳入预算并兑现落实,积极引导企业、社会各界和广大公民积极投入科技事业,使他们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同时,继续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力度, 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的科技投入新格局,切实增加科技投入。
(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要营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利用高新技术改进传统产业,结合我县林业产业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成果转化模式,不断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的效率和规模。在研发经费提取、科技项目立项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鼓励我县 “两杏产业、红枣产业”做大做强。要进一步加强科技普及,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和新技术的推广运用,不断提升科技攻关能力。
子洲县林业局 二0一0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调查
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调查
镇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调查
水阳镇位于宣州区北部、金宝圩之东,镇区面积平方公里,辖区面积平方公里,个行政村,个街道居委会,个村(居)民小组,万户,万人。万亩耕地,万亩水面。
自《科技进步法》颁布以来,该镇十分重视宣传实施。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共识,并把它列入“科教兴镇”工作的日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使全镇农业科技事业生机勃勃,取得了良好成效。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实施《科技进步法》成绩显著
×年水阳镇主要农产品年产量已达到:油料万吨,棉花万吨,粮食万吨,畜禽万头(只),水产品万吨(成蟹万公斤),蟹苗亿只,各类大棚蔬菜万吨。全镇种养加收入比和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和,即社会总产值和收入比例约为农业亿元,工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全镇万人口中,劳动力约万人。从业结构为:外出务工经商万人,养殖业万人,种植业万人,其他行业万人。
实施“科技兴镇”,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抓好科技开发、应用、推广,实现增产增效,是水阳镇一贯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过去该镇“家家粮油棉,户户小而全”,死种田、种死田,农民越种越穷;如今“家家农渔副,户户多经营”,种田靠科技,经营讲效益,围绕市场转,农业非农化。种养加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公司农户”经营体制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从特色产品生产和经营突破(如河蟹、蟹苗、种鸽、水阳鸭脚包、禽翅、水阳酱瓜、水阳干子等),初步形成自己特有的产业链,开始从局部到整体发生转化,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好势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实施《科技进步法》主要做法
⒈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已是人们的共识,但广大群众的认识仍不深,为此,水阳镇经常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广播会,广泛宣传“发展科技”、“科技兴农”、“科技兴镇”的重要意义,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运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发展科技经济。此外,还利用其它各种形式,把示范宣传引向深入。首先是大力倡导各级干部要做科技进步的带头人,要把科技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把科技工作作为各单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号召村级干部要带头学科技、用科技。镇主要领导除亲自部署科技工作外,还亲自参与各项科技活动,经常与科技人员一起讨论,拟定主攻目标和发展方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并鼓励技术干部抓点指导,示范引路,全力推广,将全镇科技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其次是把科学技术推广运用和农民利益结合起来,向广大农户深入宣传,传播技术和市场信息,使广大农户真正感受到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了众多农户主动寻求科技致富的积极性。他们中有的自费外出学习先进技术,有的把技术人员请进家门传授技术,目前全镇上下“学科技、用科技、爱科技”蔚然成风。
⒉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素质
多年以来,水阳镇一直把科技培训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结合上级部门安排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活动,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多次,参训人数余人次,发放各类科技资料近万份,召开广播科技讲座次,并认真做好《水阳农技》、《水阳渔业》、《调查研究》、《水阳经济》等宣传简报的编写发放工作,以一系列实际工作的开展,得到了村组干部和广大农户的一致好评,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农(渔)业技术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应用。另外,该镇还通过与高校合作,加大了对农(渔)技(人员知识更新的投入和再学习、再培训,使他们有效地发挥最大能量,为广大农民服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科技进步。
⒊抓科技示范,引导农业生产发展方向
科技示范户、示范基地的建立对科技推广起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作用。去年水阳镇共确定镇级示范户户、科技示范村个、科技示范基地处,并确定小圩村为区科技局“”工程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主要功能抓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试验及推广。去年该镇科技示范的主要内容有:安排亩棉花新品种,亩杂交水稻,亩葡萄,亩生态河蟹养殖,亩蟹、甲鱼、青虾混养,亩幼蟹培育等。科技示范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农(渔)业生产朝高水平迈进。
⒋抓新技术运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原雁翅乡、杨泗乡使用杀虫灯防治病虫害基础上,去年水阳镇进一步推广杀虫灯的使用,全镇投资万元,共安装杀虫灯台。实行专人看管,定时开、关,对万亩棉花和万亩水稻进行物理防治,诱杀了大量棉铃虫、红铃虫、地老虎、玉米螟、夜蛾,以及水稻螟虫、飞虱、叶蝉等害虫。据农技站检测报告分析,这种物理防治害虫、适当配合化学农药防治做法,使亩用药费用减少元亩,防治费用减少元亩,全镇万亩棉花、水稻共节约总费用近百万元,使农药使用量减少以上,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在多年摸索试验基础上,去年又在全镇范围
内全面推广了河蟹生态养殖,努力生产出优质个大的河蟹,预计效益提高以上,并不断探索培育幼蟹技术,生产出优质河蟹苗种,成功注册了“水阳江”牌优质蟹苗商标,申报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全国第二批“星火计划名优特产品(铜牌)”称号。另外一些蔬菜类等名优产品栽培技术也不断得到推广,新技术的运用大大加快了该镇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十分
明显。
去年水阳镇共引进名特优新品种个,试验示范面积亩。其中水产类个,分别是:福寿螺、宽体金钱蛭(蚂蟥)、梅花鳖和黄颡鱼等,养殖总面积亩。列入重点攻关的项目:宽体金钱蛭(蚂蟥)的人工繁殖技术、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等,均获得成功。特别是福寿螺项目试养繁殖的成功,对该镇特种水产养殖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将提供重要的物质(饵料)基础保证,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宽体金钱蛭(蚂蟥)的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还得到了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两位两度来访教授的高度评价。
该镇还引进蔬菜类无公害栽培重点扶持项目新品种个,包括:樱桃番茄、日本红秀小南瓜、五彩椒、芦荟、芦笋、川山紫和京署号甘薯,因其品质佳,色彩艳丽,收获上市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现已被一些高档宾馆作为高档蔬菜列为烹饪佳肴,一些大型超市也十分欢迎这种甘薯的深加工产品。
水果类个,即美国“红艳”草莓,该品种是目前国际上正在推广的一个优质草莓新品种。经过努力,安徽省黄河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无偿赠送水阳镇株价值余元的原种苗,现落户该镇新建村,目前生长情况正常,将在正月结果,供应市场。
⒌抓好宣传工作与信息服务
去年该镇对全镇农业结构进行了一次深入摸底调查,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了总结分析。自月份起,由镇广播站举办“水阳经济”专题宣传节目,对引进成功的新品种、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农网”下载的有价值新信息技术,先后进行了广泛宣传。“重阳节”物资交流会期间,又设展示台,在公开展示水阳镇农业结构调整最新成果的同时,特别推介、展示了该镇引进成功的多个新品种实物及大量图片资料,散发新品种介绍资料余份,镇广播站也同时开展了系列宣传报道。市、区有关媒体也多次对水阳镇农业结构调整进行了重点宣传,为推进该镇农业品种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与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该镇全年利用“一站通”向全国发布供求等有关信息共余条,接到全国各地咨询电话多个,促进了新品种的引进,拉动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实现了开通“一站通”的初步价值,受到上级有关部门表彰与农民朋友的赞扬。这些科技兴镇的做法,不仅有效地扩大了水阳镇的知名度,还提高了全镇群众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对运用科技手段,发展农村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三、××年实施《科技进步法》主要思路
一成立水阳镇科技进步领导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镇长任副组长,各有关技术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各工作站和行政村成立相应组长。形成全镇一盘棋,层层建立责任制,各部门密切配合,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同时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考核、奖惩等配套文件,采用激励措施,推进科技全面进步。上半年还将对去年科技进步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在全镇再度掀起学用科技的热潮。
二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以镇信息服务站为主体,各村配备农业信息员,及时下载、发布有价值的政策、经济、技术和农产品销售的市场信息,制作水阳镇农业经济宣传板块。党政办创办《调查研究》,产业办创办《水阳经济》,镇广播站开办“示范户经验”专题节目,为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引导全镇发展经济,并定期宣传农业结构调整新信息和先进典型事迹。
(三)强化科技服务力度。在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同时,不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举办各类培训班,采取村组培训、党校培训、“绿证”培训、农广校培训和专家讲课相结合,重点传授最新的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逐步培训电脑应用技术,分层次进行。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好范文版权所有!型实体,支持、鼓励科技人员率先致富。
(四)加大开发性投入,合理运用资金。增加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开发、应用、推广的资金投入,教育、引导农民调整不合理的资金投向,政府将支农周转资金、土地开发费、水面增保费及承包费资金集中管理,实现重点科技项目投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配合金融部门做好“信用村”、“信用户”的评比工作,培养“诚信”理念,增强金融部门放贷信心。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遵循区划调整后新水阳镇整体发展、重点突破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建设步伐,重点抓好村组公路、全镇干线公路网、农村电网、专业市场建设,为科技开发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今年镇将投资万元,绿化镇党校和阳江敬老院;投资万元装饰、绿化当铺路旁花园;投资万元浇筑朝阳路停车场及地坪、公厕,还将铺设平方米彩色水泥人行道、排水管;投资万元建设接通雁翅镇郊两端道路;投资万修通扁埂村与镇主干道路的连通等。集镇门面房建设,水阳、雁翅、裘公、杨泗将审批新建近百幢门面房,并建造一幢近平方米的洗浴中心,进一步扩大集镇规模,美化集镇市容环境,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为今后申报科技生态镇综合试点开发项目作前期准备。
(六)搞活流通,加快科技、经济和经纪人队伍培养步伐。重点是加大对特种水产品养殖示范队伍建设和扣蟹销售经纪人的培训力度。在××年初步建立起户特种养殖示范户及名农业经纪人队伍的基础上,下大力气重点培养名营销大户,逐步成序列地改变目前各类人员队伍人数较多、规模较小、经营者素质较差的局面。
(七)××年科技进步试验示范推广主要项目、计划、目标。
今年是科技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全面实施、努力攻坚的一年,总体上要完成和达到整个目标的。具体规划要落到实处,组织体系和激励制度全面生效,基础设施省市区重点项目要争取全面启动建设。
——水产品销售,以镇河蟹培育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代理和带动全镇扣蟹、成蟹和其它水产品销售。启动镇河蟹培育公司六个分公司水产品经营,重点完成亿只扣蟹和吨商品蟹销售,基本稳住全镇扣蟹和商品蟹外销价格,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徐村金钱蛭(蚂蟥)争取扩大到亩,进行全人工孵化、育苗及成蛭养殖生长试验和有关数据测定,努力在—年内,在华东地区率先突破人工养殖关。福寿螺养殖在全镇普遍推广,今年争取扩大到亩,万只,产量吨。黄颡鱼扩大到亩,万尾,产量吨。南美白对虾,本地青虾混养面积扩大到万亩,产量吨。野生梅花鳖养殖面积亩,投放鳖苗万只,产量万公斤。
——新建村各类新品种蔬菜生产扩大到亩,栗村芦笋扩大到亩,全镇亩,产值万元。
——光明村红菱扩大到亩,吨,万元。
——乾兴村花卉,阳江、符桥、徐村等村草莓、美国红提、黄提、牧草等生产,扩大到亩,产值万元。
——中华绒鳖蟹扣蟹培育扩大到万亩,产量亿只,产值亿元。
——水阳镇区钱德明品牌系列鸭脚包、禽翅生产,全镇扩大到万只,产值万元。
——水阳镇区袁氏系列“水阳干子”生产,全镇扩大到亿块,产值万元。
——水阳镇区曹氏品牌“水阳酱瓜”生产,全镇扩大到万公斤,产值万元。
第四篇:乡镇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汇报
——××镇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汇报
我镇位于宣州区北部、金宝圩之东,镇区面积平方公里,辖区面积平方公里,个行政村,个街道居委会,个村(居)民小组,万户,万人。万亩耕地,万亩水面。
自《科技进步法》颁布以来,我镇十分重视宣传实施。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共识,把它列入“科教兴镇”工作的日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使全镇农业科技事业生机勃勃,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实施《科技进步法》取得的主要成绩
××年我镇主要农产品年产量已达到:油料万吨,棉花万吨,粮食万吨,畜禽万头(只),水产品万吨(成蟹万公斤),蟹苗亿只,各类大棚蔬菜万吨。全镇种养加收入比和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和,即社会总产值和收入比例约为农业亿元,工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全镇万人口中,劳动力约万人。从业结构为:外出务工经商万人,养殖业万人,种植业万人,其他行业万人。
实施“科技兴镇”,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抓好科技开发、应用、推广,实现增产增效,是我镇一贯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过去我镇“家家粮油棉,户户小而全”,死种田、种死田,农民越种越穷;如今“家家农渔副,户户多经营”,种田靠科技,经营讲效益,围绕市场转,农业非农化。种养加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公司农户”经营体制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从特色产品生产和经营突破(如河蟹、蟹苗、种鸽、水阳鸭脚包、禽翅、水阳酱瓜、水阳干子等),初步形成自己特有的产业链,开始。
⒋抓新技术运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去年原雁翅乡、杨泗乡使用杀虫灯防治病虫害基础上,今年全镇进一步推广杀虫灯的使用,全镇投资万元,共安装杀虫灯台。实行专人看管,定时开、关,对万亩棉花和万亩水稻进行物理防治,诱杀了大量棉铃虫、红铃虫、地老虎、玉米螟、夜蛾,以及水稻螟虫、飞虱、叶蝉等害虫。据农技站检测报告分析,这种物理防治害虫、适当配合化学农药防治做法,使亩用药费用减少元亩,防治费用减少元亩,全镇万亩棉花、水稻共节约总费用近百万元,使农药使用量减少以上,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在多年摸索试验基础上,今年在全镇范围内全面推广了河蟹生态养殖,努力生产出优质个大的河蟹,预计效益提高以上,并不断探索培育幼蟹技术,生产出优质河蟹苗种,今年我镇已将幼蟹注册了“水阳江”牌商标,并已申报获得国家科技部全国第二批“星火计划名优特产品(铜牌)”称号。另外一些蔬菜类等名优产品栽培技术也不断得到推广,新技术的运用大大加快了我镇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今年我镇共引进名特优新品种个,试验示范面积亩。其中水产类个,分别是:福寿螺、宽体金钱蛭(蚂蟥)、梅花鳖和黄颡鱼等,养殖总面积亩。列入重点攻关的项目:宽体金钱蛭(蚂蟥)的人工繁殖技术、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等,均获得成功。特别是福寿螺项目试养繁殖的成功,对我镇特种水产养殖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将提供重要的物质(饵料)基础保证,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宽体金钱蛭(蚂蟥)的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还得到了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两位两度来访教授的高度评价。
今年我镇共引进蔬菜类新品种个,包括:樱桃番茄、日本红秀小南瓜、五彩椒、芦荟、芦笋、川山紫和京署号甘薯,因其品质佳,色彩艳丽,收获上市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现已被一些高档宾馆作为高档蔬菜列为烹饪佳肴,一些大型超市也十分欢迎这种甘薯的深加工产品。以上属于无公害栽培重点扶持项目。
水果类个,即美国“红艳”草莓,该品种是目前国际上正在推广的一个优质草莓新品种。经过努力,安徽省黄河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无偿赠送我镇株价值余元的原种苗,现落户我镇新建村,目前生长情况正常,将在正月结果,供应市场。
⒌抓好宣传工作与信息服务
去年我镇对全镇农业结构进行了一次深入摸底调查,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了总结分析。自月份起,由镇广播站举办“水阳经济”专题宣传节目,对引进成功的新品种、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农网”下载的有价值新信息技术,先后进行了广泛宣传。“重阳节”物资交流会期间,又设展示台,在公开展示我镇农业结构调整最新成果的同时,特别推介、展示了我镇引进成功的多个新品种实物及大量图片资料,散发新品种介绍资料余份,镇广播站也同时开展了系列宣传报道。市、区有关媒体也多次对我镇农业结构调整进行了重点宣传,为推进我镇农业品种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与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起到了积极作用。我镇全年利用“一站通”向全国发布供求等有关信息共余条,接到全国各地咨询电话多个,促进了新品种的引进,拉动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实现了开通“一站通”的初步价值,受到上级有关部门表彰与农民朋友的赞扬。这些科技兴镇的做法,不仅有效地扩大了我镇的知名度,还提高了全镇群众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对运用科技手段,发展农村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三、××年我镇实施《科技进步法》主要思路
一成立水阳镇科技进步领导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镇长任副组长,各有关技术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各工作站和行政村成立相应组长。形成全镇一盘棋,层层建立责任制,各部门密切配合,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同时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考核、奖惩等配套文件,采用激励措施,推进科技全面进步。上半年还将对去年科技进步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在全镇再度掀起学用科技的热潮。
二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以镇信息服务站为主体,各村配备农业信息员,及时下载、发布有价值的政策、经济、技术和农产品销售的市场信息,制作水阳镇农业经济宣传板块。党政办创办《调查研究》,产业办创办《水阳经济》,镇广播站开办“示范户经验”专题节目,为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引导全镇发展经济,并定期宣传农业结构调整新信息和先进典型事迹。
(三)强化科技服务力度。在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同时,不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举办各类培训班,采取村组培训、党校培训、“绿证”培训、农广校培训和专家讲课相结合,重点传授最新的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逐步培训电脑应用技术,分层次进行。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实体,支持、鼓励科技人员率先致富。
(四)加大开发性投入,合理运用资金。
第五篇:镇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调查
镇实施《科技进步法》情况调查
水阳镇位于宣州区北部、金宝圩之东,镇区面积1.5平方公里,辖区面积184.68平方公里,39个行政村,7个街道居委会,685个村(居)民小组,2.56万户,8.75万人。10.24万亩耕地,5万亩水面。
自《科技进步法》颁布以来,该镇十分重视宣传实施。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共识,并把它列入“科教兴镇”工作的日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使全镇农业科技事业生机勃勃,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实施《科技进步法》成绩显著
2002年水阳镇主要农产品年产量已达到:油料1万吨,棉花1.25万吨,粮食4万吨,畜禽40万头(只),水产品5万吨(成蟹100万公斤),蟹苗2亿只,各类大棚蔬菜2万吨。全镇种养加收入比和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40:55:5和50:30:20,即社会总产值和收入比例约为:农业2.5亿元,工业1.5亿元,第三产业1亿元。全镇8.75万人口中,劳动力约4万人。从业结构为:外出务工经商1.63万人,养殖业0.5万人,种植业1万人,其他行业0.87万人。
实施“科技兴镇”,推动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抓好科技开发、应用、推广,实现增产增效,是水阳镇欢迎光临517878秘书网 www.xiexiebang.com一贯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过去该镇“家家粮油棉,户户小而全”,死种田、种死田,农民越种越穷;如今“家家农渔副,户户多经营”,种田靠科技,经营讲效益,围绕市场转,农业非农化。种养加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公司+农户”经营体制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从特色产品生产和经营突破(如河蟹、蟹苗、种鸽、水阳鸭脚包、禽翅、水阳酱瓜、水阳干子等),初步形成自己特有的产业链,开始从局部到整体发生转化,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好势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实施《科技进步法》主要做法
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已是人们的共识,但广大群众的认识仍不深,为此,水阳镇经常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广播会,广泛宣传“发展科技”、“科技兴农”、“科技兴镇”的重要意义,引导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运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发展科技经济。此外,还利用其它各种形式,把示范宣传引向深入。首先是大力倡导各级干部要做科技进步的带头人,要把科技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把科技工作作为各单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号召村级干部要带头学科技、用科技。镇主要领导除亲自部署科技工作外,还亲自参与各项科技活动,经常与科技人员一起讨论,拟定主攻目标和发展方向,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并鼓励技术干部抓点指导,示范引路,全力推广,将全镇科技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其次是把科学技术推广运用和农民利益结合起来,向广大农户深入宣传,传播技术和市场信息,使广大农户真正感受到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了众多农户主动寻求科技致富的积极性。他们中有的自费外出学习先进技术,有的把技术人员请进家门传授技术,目前全镇上下“学科技、用科技、爱科技”蔚然成风。
2、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素质
多年以来,水阳镇一直把科技培训作为全年工作的重点,结合上级部门安排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活动,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20多次,参训人数5000余人次,发放各类科技资料近万份,召开广播科技讲座26次,并认真做好《水阳农技》、《水阳渔业》、《调查研究》、《水阳经济》等宣传简报的编写发放工作,以一系列实际工作的开展,得到了村组干部和广大农户的一致好评,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农(渔)业技术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应用。另外,该镇还通过与高校合作,加大了对农(渔)技人员知识更新的投入和再学习、再培训,使他们有效地发挥最大能量,为广大农民服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科技进步。
3、抓科技示范,引导农业生产发展方向
科技示范户、示范基地的建立对科技推广起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作用。去年水阳镇共确定镇级示范户50户、科技示范村6个、科技示范基地3处,并确定小圩村为区科技局“1515”工程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主要功能抓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试验及推广。去年该镇科技示范的主要内容有:安排160亩棉花新品种8033,300亩杂交水稻,50亩葡萄,300亩生态河蟹养殖,30亩蟹、甲鱼、青虾混养,1000亩幼蟹培育等。科技示范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农(渔)业生产朝高水平迈进。
4、抓新技术运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原雁翅乡、杨泗乡使用杀虫灯防治病虫害基础上,去年水阳镇进一步推广杀虫灯的使用,全镇投资46万元,共安装杀虫灯1178台。实行专人看管,定时开、关,对4万亩棉花和4万亩水稻进行物理防治,诱杀了大量棉铃虫、红铃虫、地老虎、玉米螟、夜蛾,以及水稻螟虫、飞虱、叶蝉等害虫。据农技站检测报告分析,这种物理防治害虫、适当配合化学农药防治做法,使亩用药费用减少20元/亩,防治费用减少15元/亩,全镇8万亩棉花、水稻共节约总费用近百万元,使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在多年摸索试验基础上,去年又在全镇范围内全面推广了河蟹生态养殖,努力生产出优质个大的河蟹,预计效益提高25%以上,并不断探索培育幼蟹技术,生产出优质河蟹苗种,成功注册了“水阳江”牌优质蟹苗商标,申报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全国第二批“星火计划名优特产品(铜牌)”称号。另外一
些蔬菜类等名优产品栽培技术也不断得到推广,新技术的运用大大加快了该镇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去年水阳镇共引进名特优新品种12个,试验示范面积538.3亩。其中水产类4个,分别是:福寿螺、宽体金钱蛭(蚂蟥)、梅花鳖和黄颡鱼等,养殖总面积356亩。列入重点攻关的项目:宽体金钱蛭(蚂蟥)的人工繁殖技术、黄颡鱼人工养殖技术等,均获得成功。特别是福寿螺项目试养繁殖的成功,对该镇特种水产养殖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将提供重要的物质(饵料)基础保证,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宽体金钱蛭(蚂蟥)的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还得到了南京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两位两度来访教授的高度评价。
该镇还引进蔬菜类无公害栽培重点扶持项目新品种7个,包括:樱桃番茄、日本红秀小南瓜、五彩椒、芦荟、芦笋、川山紫和京署6号甘薯,因其品质佳,色彩艳丽,收获上市后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现已被一些高档宾馆作为高档蔬菜列为烹饪佳肴,一些大型超市也十分欢迎这种甘薯的深加工产品。
水果类1个,即美国“红艳”草莓,该品种是目前国际上正在推广的一个优质草莓新品种。经过努力,安徽省黄河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无偿赠送水阳镇1000株价值6000余元的原种苗,现落户该镇新建村,目前生长情况正常,将在正月结果,供应市场。
5、抓好宣传工作与信息服务
去年该镇对全镇农业结构进行了一次深入摸底调查,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了总结分析。自8月份起,由镇广播站举办“水阳经济”专题宣传节目,对引进成功的新品种、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农网”下载的有价值新信息技术,先后进行了广泛宣传。“重阳节”物资交流会期间,又设展示台,在公开展示水阳镇农业结构调整最新成果的同时,特别推介、展示了该镇引进成功的20多个新品种实物及大量图片资料,散发新品种介绍资料1000余份,镇广播站也同时开展了系列宣传报道。市、区有关媒体也多次对水阳镇农业结构调整进行了重点宣传,为推进该镇农业品种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与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该镇全年利用“一站通”向全国发布供求等有关信息共50余条,接到全国各地咨询电话100多个,促进了新品种的引进,拉动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实现了开通“一站通”的初步价值,受到上级有关部门表彰与农民朋友的赞扬。这些科技兴镇的做法,不仅有效地扩大了水阳镇的知名度,还提高了全镇群众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兴趣,也增强了他们对运用科技手段,发展农村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三、2003年实施《科技进步法》主要思路
(一)成立水阳镇科技进步领导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镇长任副组长,各有关技术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各工作站和行政村成立相应组长。形成全镇一盘棋,层层建立责任制,各部门密切配合,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同时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考核、奖惩等配套文件,采用激励措施,推进科技全面进步。上半年还将对去年科技进步取得优异成绩的个人、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在全镇再度掀起学用科技的热潮。
(二)提高信息服务水平。以镇信息服务站为主体,各村配备农业信息员,及时下载、发布有价值的政策、经济、技术和农产品销售的市场信息,制作水阳镇农业经济宣传板块。党政办创办《调查研究》,产业办创办《水阳经济》,镇广播站开办“示范户经验”专题节目,为镇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引导全镇发展经济,并定期宣传农业结构调整新信息和先进典型事迹。
(三)强化科技服务力度。在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同时,不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举办各类培训班,采取村组培训、党校培训、“绿证”培训、农广校培训和专家讲课相结合,重点传授最新的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逐步培训电脑应用技术,分层次进行。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实体,支持、鼓励科技人员率先致富。
(四)加大开发性投入,合理运用资金。增加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开发、应用、推广的资金投入,教育、引导农民调整不合理的资金投向,政府将支农周转资金、土地开发费、水面增保费及承包费资金集中管理,实现重点科技项目投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配合金融部门做好“信用村”、“信用户”的评比工作,培养“诚信”理念,增强金融部门放贷信心。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遵循区划调整后新水阳镇整体发展、重点突破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建设步伐,重点抓好村组公路、全镇干线公路网、农村电网、专业市场建设,为科技开发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今年镇将投资4万元,绿化镇党校和阳江敬老院;投资7万元装饰、绿化当铺路旁花园;投资15万元浇筑朝阳路停车场及地坪、公厕,还将铺设1100平方米彩色水泥人行道、排水管;投资3万元建设接通雁翅镇郊两端道路;投资4万修通扁埂4村与镇主干道路的连通等。集镇门面房建设,水阳、雁翅、裘公、杨泗将审批新建近百幢门面房,并建造一幢近2000平方米的洗浴中心,进一步扩大集镇规模,美化集镇市容环境,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为今后申报科技生态镇综合试点开发项目作前期准备。
(六)搞活流通,加快科技、经济和经纪人队伍培养步伐。重点是加大对特种水产品养殖示范队伍建设和扣蟹销售经纪人的培训力度。在2003年初步建立起200户特种养殖示范户及500名农业经纪人队伍的基础上,下大力气重点培养100名营销大户,逐步成序列地改变目前各类人员队伍人数较多、规模较小、经营者素质较差的局面。
(七)2003年科技进步试验示范推广主要项目、计划、目标。
今年是科技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全面实施、努力攻坚的一年,总体上要完成和达到